郭舒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23-10-27 07:42:53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郭舒的阅读答案及翻译(通用11篇)由网友“henygoal”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郭舒的阅读答案及翻译,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郭舒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1:郭舒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郭舒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郭舒,字稚行。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澄终日酣饮,不以众务在意,舒常切谏之。及天下大乱,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澄虽不能从,然重其忠亮。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忤澄,澄怒,叱左右棒廞。舒厉色谓左右曰:“使君过醉,汝辈何敢妄动!”澄恚曰:“别驾狂邪,诳言我醉!”因遣掐其鼻,灸其眉头,舒跪而受之。澄意少释,而廞遂得免。

澄之奔败也,欲将舒东下,舒曰:“舒为万里纪纲,不能匡正,令使君奔亡,不忍渡江。”乃留屯沌口,采稆湖泽以自给。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舒曰:“卿饥,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世以此服其弘量。

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至是,澄又转舒为顺阳太守,曾密遣兵袭舒,遁逃得免。

王敦召为参军,转从事中郎。敦谋为逆,舒谏不从,使守武昌。高官督护缪坦尝请武昌城西地为营,太守乐凯言于敦曰:“百姓久买此地,种菜自赡,不宜夺之。”敦大怒曰:“王处仲①不来江湖,当有武昌地不,而人云是我地邪!”凯惧,不敢言。舒曰:“公听舒一言。”敦曰:“平子②以卿病狂,故掐鼻灸眉头,旧疢③复发邪!”舒曰:“古之狂也直。昔尧立诬陷之木,舜置敢谏之鼓,然后事无枉纵。公为胜尧、舜邪?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敦曰:“卿欲何言?”舒曰:“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夺人私地,以强陵弱。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敦即使还地。众咸壮之。敦重舒公亮,给赐转丰,数诣其家,表为梁州刺史。

【注】①处仲:王敦的字。②平子:王澄的字。③疢(chèn):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重其忠亮 重:敬重 B.事觉,来谢 谢:感谢

C.种菜自赡 赡:供养 D.以强陵弱 陵:欺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宗庾廞尝因酒忤澄 汝辈何敢妄动

因遣掐其鼻 卿欲何言

乃留屯沌口      古之狂也直

乃逆折舒 舜置敢谏之鼓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B.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C.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D.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舒年幼时拜师求学,学习的时间不长,但粗略懂得了为人治学的要旨;乡里人和宗族人都认为他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B.郭舒认为,自己作为州郡官员不能匡正乱世,导致使君王澄失败而逃,于是以不忍渡江为由,谢绝了王澄带自己东下的要求。

C.郭舒在王澄的手下曾先后担任领军校尉、别驾、顺阳太守;后来又受到王敦的征召,历任参军、从事中郎及武昌太守等职。

D.王敦的手下强占了武昌百姓的菜地,引起百姓的不满,后来王敦让手下退还了土地,人们知道原委后,都称赞郭舒为人豪壮。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4分)

②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3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郭舒“忠亮”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参考答案

1 文言实词 B 谢:谢罪。

2 文言虚词 D D(的,助词。A.因为,介词/于是,副词。B.怎么,副词/什么,代词。C.于是,就,副词/竟然,副词。)

3 文意理解 B

4 内容归纳 C 郭舒并不是在王澄的手下担任领军校尉;从后文看,郭舒也没有担任武昌太守(当时的武昌太守是乐凯)。

5.(10分)

(1)【文言翻译】(7分)

①(郭舒)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过,被廷尉拘囚,当时的人大多认为他为人仗义。

[4分。“坐”“系”“义”各1分,大意1分。]

②郭舒年轻时与杜曾交情深厚,杜曾曾经征召郭舒,郭舒不肯前往,杜曾对他(这件事)怀恨在心。

[3分。“厚”“衔”各1分,大意1分。]

(2)【信息筛选】(3分)

①郭舒直言劝告王澄不要终日饮酒,而要以政务为重。

(澄终日酣饮,不以众务在意,舒常切谏之。)

②郭舒在天下大乱时劝王澄要修养德行,树立威望,保全州境。

(及天下大乱,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

③郭舒制止王澄手下棒打士人宗庾廞,甘受王澄的责罚。

(舒厉色谓左右曰:“使君过醉,汝辈何敢妄动!”“澄遣掐其鼻,灸其眉头,舒跪而受之”。)

④郭舒说服王敦让手下退还了强夺菜农的土地。

(“公为胜尧、舜邪?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缪坦可谓小人……舒等不敢不言”。)

[3分。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找出的事例能体现郭舒的“忠亮”,即可给分。]

【参考译文】

郭舒,字稚行。他年幼的时候请求母亲让他拜师求学,学了一年多就回家了,粗略懂得了为人处事的要义。乡里人、宗族人都称他会是后起之秀,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郭舒开始做官担任领军校尉,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过,被廷尉拘囚,当时的人大多认为他为人仗义。

王澄听说了郭舒的声名,征召他担任别驾。王澄整天痛饮,不把政务放在心上。郭舒经常直言劝谏他。等到天下大乱的时候,郭舒又劝王澄修养德行,树立威望,保全州境。王澄虽然没有听从郭舒的劝告,但是敬重他的忠诚坚贞。荆州当地的读书人宗庾廞曾经因为饮酒得罪了王澄,王澄发怒,命令手下人棒打宗庾廞。郭舒神色严厉地对王澄的手下说:“使君喝得太多了,你们这些人怎么敢胡乱行动!”王澄发怒说:“别驾发狂了吗?诓骗说我醉了!”于是让人掐他的鼻子,烫他的眉头,郭舒跪着承受。王澄的怒气稍稍缓解,而宗庾廞也就免于处罚。

王澄失败奔逃的时候,想带郭舒渡江向东撤退,郭舒说:“我作为州郡官员,不能匡正乱世,却令使君奔逃,我不忍心渡江。”于是留守在沌口,在湖泽里采集野生的稻子养活自己。乡下人偷吃了郭舒的牛,事情被发觉,偷牛的人来谢罪。郭舒说:“你饿了,所以才吃我的牛,剩下的肉可以与我一起吃。”世人因此佩服他宽宏的度量。

郭舒年轻时与杜曾交情深厚,杜曾曾经征召郭舒,郭舒不肯前往,杜曾对他(这件事)怀恨在心。到这时候,王澄又调郭舒担任顺阳太守,杜曾暗中派兵袭击郭舒,郭舒逃走免于灾难。

王敦征召郭舒担任参军,又转任从事中郎。王敦谋划造反,郭舒劝谏他,王敦没有听从,就派郭舒驻守武昌。高官督护缪坦曾请求把武昌城西的土地设为营地,太守乐凯对王敦说:“老百姓很久以前就买了这块地,种菜供养自己,不应该夺走他们的土地。”王敦大怒说:“我王处仲不来湖北,会有武昌这个地方吗?人们说这就是我的土地!”乐凯畏惧,不敢说话。郭舒说:“请您听我一句话。”王敦说:“王澄因为你得了狂病,所以掐你的鼻子,烫你的眉头,你旧病复发了吧!”郭舒说:“古代的狂就是正直。从前尧立下让人进谏的木牌,舜设置让人进谏的鼓,这以后就不会有冤枉无辜和放纵有罪的事情了。您能超过尧舜吗?竟然阻止我,不让我说话,您怎么跟古人相差那么远!”王敦说:“你想说什么?”郭舒说:“缪坦可以说是个小人,迷惑贻误视听,夺走别人的私地,以强欺弱。晏子说:‘国君说可行,臣子说不行,这样才能成就国君的可行,因此我等不敢不说。’”王敦就让缪坦归还了土地。人们都称赞郭舒为人豪壮。王敦敬重郭舒公正诚信,赐予变得丰厚,多次到郭舒家拜访,上表推荐郭舒担任梁州刺史。

篇2:《晋书郭舒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晋书郭舒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郭舒,字稚行。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澄终日酣饮,不以众务在意,舒常切谏之。及天下大乱,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澄虽不能从,然重其忠亮。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忤澄,澄怒,叱左右棒廞。舒厉色谓左右曰:使君过醉,汝辈何敢妄动!澄恚曰:别驾狂邪,诳言我醉!因遣掐其鼻,灸其眉头,舒跪而受之。澄意少释,而廞遂得免。

澄之奔败也,欲将舒东下,舒曰:舒为万里纪纲,不能匡正,令使君奔亡,不忍渡江。乃留屯沌口,采稆湖泽以自给。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舒曰:卿饥,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世以此服其弘量。

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至是,澄又转舒为顺阳太守,曾密遣兵袭舒,遁逃得免。

王敦召为参军,转从事中郎。敦谋为逆,舒谏不从,使守武昌。高官督护缪坦尝请武昌城西地为营,太守乐凯言于敦曰:百姓久买此地,种菜自赡,不宜夺之。敦大怒曰:王处仲①不来江湖,当有武昌地不,而人云是我地邪!凯惧,不敢言。舒曰:公听舒一言。敦曰:平子②以卿病狂,故掐鼻灸眉头,旧疢③复发邪!舒曰:古之狂也直。昔尧立诽谤之木,舜置敢谏之鼓,然后事无枉纵。公为胜尧、舜邪?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敦曰:卿欲何言?舒曰: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夺人私地,以强陵弱。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敦即使还地。众咸壮之。敦重舒公亮,给赐转丰,数诣其家,表为梁州刺史。

【注】①处仲:王敦的字。②平子:王澄的字。③疢(chn):病。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多义之 义:认为仗义 B.尝因酒忤澄 忤:抵触,得罪

C.叱左右棒廞 棒:木棒 D.曾衔之 衔:怀恨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郭舒忠亮的一组是(3分)

①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②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③舒跪而受之

④余肉可共啖之⑤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⑥表为梁州刺史

A.①③④ B.④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担任别驾后,郭舒先后劝王敦既要以政务为重,又要修养德行,树立威望,保全州境,引来了王敦的不满。

B.郭舒拒绝了杜曾的征召,当郭舒转任顺阳太守后,杜曾暗中派兵袭击郭舒,但是后来郭舒逃走了,免遭于难。

C.郭舒在王澄的手下曾先后担任别驾、顺阳太守;后来又受到王敦的征召,历任参军、从事中郎等职。

D.王敦让手下退还了土地,对于这件事,人们都称赞郭舒为人豪壮;王敦也敬重郭舒公正诚信,给郭舒的赏赐变为丰厚,并且多次拜访郭舒的家。

5.(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君 曰 其 可 臣 献 其 否 以 成 其 可 是 以 舒 等 不 敢 不 言。

(2)将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

参考答案

2. C(解析:棒,用棒打。)(3分)

3.D(解析:①④⑥与忠亮无关。)(3分)

4.A (并没有引来不满,原文说的是澄虽不能从,然重其忠亮。) (3分)

5.(1)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3分)

(解析:抓住 臣以是以等标志性词语。共3处,断对一处1分,多断1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

(2)乡下人偷吃了郭舒的`牛,事情被发觉,(偷牛的人)前来谢罪(道歉)。

(觉表被动1分,谢1分,语句通顺流畅1分。)(3分)

【参考译文】

郭舒,字稚行。他年幼的时候请求母亲让他拜师求学,学了一年多就回家了,粗略懂得了为人处事的要义。乡里人、宗族人都称他会是后起之秀,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郭舒开始做官担任领军校尉,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过,被廷尉拘囚,当时的人大多认为他为人仗义。

王澄听说了郭舒的声名,征召他担任别驾。王澄整天痛饮,不把政务放在心上。郭舒经常直言劝谏他。等到天下大乱的时候,郭舒又劝王澄修养德行,树立威望,保全州境。王澄虽然没有听从郭舒的劝告,但是敬重他的忠诚坚贞。荆州当地的读书人宗庾廞曾经因为饮酒得罪了王澄,王澄发怒,命令手下人棒打宗庾廞。郭舒神色严厉地对王澄的手下说:使君喝得太多了,你们这些人怎么敢胡乱行动!王澄发怒说:别驾发狂了吗?诓骗说我醉了!于是让人掐他的鼻子,烫他的眉头,郭舒跪着承受。王澄的怒气稍稍缓解,而宗庾廞也就免于处罚。

王澄失败奔逃的时候,想带郭舒渡江向东撤退,郭舒说:我作为州郡官员,不能匡正乱世,却令使君奔逃,我不忍心渡江。于是留守在沌口,在湖泽里采集野生的稻子养活自己。乡下人偷吃了郭舒的牛,事情被发觉,偷牛的人来谢罪。郭舒说:你饿了,所以才吃我的牛,剩下的肉可以与我一起吃。世人因此佩服他宽宏的度量。

郭舒年轻时与杜曾交情深厚,杜曾曾经征召郭舒,郭舒不肯前往,杜曾对他(这件事)怀恨在心。到这时候,王澄又调郭舒担任顺阳太守,杜曾暗中派兵袭击郭舒,郭舒逃走免于灾难。

王敦征召郭舒担任参军,又转任从事中郎。王敦谋划造反,郭舒劝谏他,王敦没有听从,就派郭舒驻守武昌。高官督护缪坦曾请求把武昌城西的土地设为营地,太守乐凯对王敦说:老百姓很久以前就买了这块地,种菜供养自己,不应该夺走他们的土地。王敦大怒说:我王处仲不来湖北,会有武昌这个地方吗?人们说这就是我的土地!乐凯畏惧,不敢说话。郭舒说:请您听我一句话。王敦说:王澄因为你得了狂病,所以掐你的鼻子,烫你的眉头,你旧病复发了吧!郭舒说:古代的狂就是正直。从前尧立下让人进谏的木牌,舜设置让人进谏的鼓,这以后就不会有冤枉无辜和放纵有罪的事情了。您能超过尧舜吗?竟然阻止我,不让我说话,您怎么跟古人相差那么远!王敦说:你想说什么?郭舒说:缪坦可以说是个小人,迷惑贻误视听,夺走别人的私地,以强欺弱。晏子说:国君说可行,臣子说不行,这样才能成就国君的可行,因此我等不敢不说。王敦就让缪坦归还了土地。人们都称赞郭舒为人豪壮。王敦敬重郭舒公正诚信,赐予变得丰厚,多次到郭舒家拜访,上表推荐郭舒担任梁州刺史。

篇3:《哥舒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哥舒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注解】:

1、窥:窃伺。

2、临洮:今甘肃泯县,秦筑长城西起于此。

【韵译】:

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

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

吐蕃族至今牧马只能远望;

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试题:

1、一二句运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手法赋比兴中的哪一种?其目的是什么?

2、沈德潜说:“与《敕勒歌》同是天籁,不可以工拙求之。”试简述之。

答案:

1、答: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兴中有比,目的是以北斗七星喻哥舒翰的功高。

2、答案:全诗内容平淡素雅,以简练的`手法勾勒哥舒翰执刀深夜警戒的形象,又以胡人“至今”“不敢”南下牧马,喻哥舒翰功劳的影响深远。

赏析:

这是西域边境人民歌颂哥舒翰战功的诗。诗以北斗起兴,喻哥舒翰的功高;以胡人“至今”“不敢”南下牧马,喻哥舒翰功劳的影响深远。全诗内容平淡素雅,音节铿锵和顺,既有民歌的自然流畅,又不失五言诗的典雅逸秀。所以,沈德潜说:“与《敕勒歌》同是天籁,不可以工拙求之。”然而,即使以工拙求之之,难道就失其俊美感人吗?

篇4:《晋书·魏舒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晋书·魏舒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宁氏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甥。”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谓应之。舒曰:“当为外氏成此宅相。”久乃别居。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从叔父吏部郎衡,有名当世,亦不之知,使守水碓,每叹曰:“舒堪数百户长,我愿毕矣!”舒亦不以介意。不修常人之节,不为皎历之事,每欲容才长物,终不显人之短。性好骑射,著韦衣。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又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年四十余,郡上计掾察孝廉。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于是自课。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入为尚书郎。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舒曰:“吾即其人也。”襆被而出。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

累迁后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而已。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毓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转相国参军,封剧阳子。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迁宜阳、荥阳二郡太守,甚有声称。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简惠称。武帝以舒清素特赐绢百匹。

及山涛薨,以舒领司徒。舒有威重德望,禄赐散之九族,家无余财。陈留周震累为诸府所辟,辟书既下,公辄丧亡,佥号震为杀公掾,莫有辟者。舒乃命之,而竟无患,识者以此称其达命。以年老,每称疾逊位。舒为事必先行而后言,逊位之际,莫有知者,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太熙元年薨,时年八十二。

(节选自《晋书》)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年老,每称疾逊位 逊:谦逊

B.于是自课 课: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

C.其负在我 负:辜负

D.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 孤:孤儿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魏舒“不修常人之节”和“很有才干”的一组是 ( )

A.①著韦衣,入山泽,以渔猎为事 ②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

B.①劝令不就,可以为高耳 ②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

C.①当为外氏成此宅相 ②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简惠称

D.①为事必先行而后言 ②乃命之,而竟无患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舒做后将军钟毓的长史官时,钟毓常与属下比赛射箭,一次恰逢人手不够,让魏舒凑数。魏舒神态娴雅,箭不虚发,没有对手。钟毓慨叹说,自己没有做到人尽其才。

B.几经升迁,做了后将军钟毓的长史官,钟毓常与属下参将副将比赛射箭,魏舒常常是画画罢了。

C.魏舒仪表堂堂,但大智若愚,并不为亲友器重。他毫不在意,不像常人那样沽名钓誉,总是宽容他人。生性喜好骑马射箭,常常穿着皮衣,进入山林沼泽,捕渔打猎。

D.魏舒的亲友曾劝他通过不参加郡里的考核来获取高名,魏舒不屑于此。魏舒做尚书郎时,朝廷想淘汰不称职的郎官,魏舒说:“我就是那不称职的人”

12.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5分)

(2)舒乃命之,而竟无患,识者以此称其达命。 (5分)

参考答案

9.B

10.A(第一句是说他所追求的与众不同,能表明他“不修常人之节”;第二句是说他的谋划大多超出众人的议论,能表明他有才干。 B组第一句不是魏舒的言行,第二句只能表明他不在意琐碎的事务 C组第一句表明魏舒年少有志,但不属于“不修常人之节”;第二句能表明魏舒有才干 D组第一句是说他说话办事谨慎,与“不修常人之节”无关,第二句是说他命运通达,与有才干无关)

11.B(魏舒常常是替他筹画筹画罢了 )

12.(1)平素(平时)没有好的名声的同僚都面带愧色,议论的人因此称道(称赞、称颂)他。(5分) 【“素”(副词,平素、平时),“清论”(好的名声),“咸”(副词,都),“称”(动词,称道、称赞、称颂)四处,每译对一处1分。“同僚素无清论者”定语后置1分】

(2)魏舒于是下令征召他,可是最终也没有惹上祸患,有见识的人因此说他命运通达。(5分)【“乃”(于是),“而”(可是),“竟”(最终),“识者”(有见识的人)“达命”(命运通达)每译对一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魏舒,字阳元,任城郡樊县人。幼年丧父,被外祖父宁家抚养成人。宁家建造宅院,看宅子的人说:“将来会有一个尊贵的外甥。”外祖母认为魏舒年幼而聪慧,认为会应验在他身上。魏舒说:“一定会为外祖父家成就这所宅子的征兆。”后来就住到别的地方。身高八尺二寸,仪态秀雅身材伟岸,能喝一石多酒,但外表迟钝质朴,不为乡亲器重。堂叔吏部郎魏衡,在当代很有名望,也不是很理解魏舒,让他看守碾米的`水碓。常常慨叹说“魏舒如果能管理几百户人家,我的心愿就满足了!”魏舒也不介意。魏舒不修常人之节,不做沽名钓誉之事,总是宽容他人,始终不揭别人的短处。生性喜好骑马射箭,穿着皮衣,进入山林沼泽,以捕渔打猎为正事。只有太原王又对魏舒说:“您终当任职台辅,可是现在没能让妻儿免于饥寒,我应该帮您经营。”常常在他匮乏时赈济他,魏舒接受而不推辞。四十多岁的时候,郡里考核属官察举孝廉。宗族亲党认为魏舒没有学业,劝他不去参加考核,可以乘机抬高自己。魏舒说:“若果参加考试而没能考中,那责任在我,怎能通过不参加考试窃取高名来作为自己的荣耀呢!”于是自己努力学习。一百天学习了一门儒家经典,然后去参加考试,考中了。做了尚书郎。当时想淘汰郎官,不称职的就罢免。魏舒说:“我就是那不称职的人啊。”用包袱包裹上被子就出去了。平素(平时)没有好的名声的同僚都面带愧色,议论的人因此称道(称赞、称颂)他。

几经升迁,做了后将军钟毓的长史官,钟毓常与属下参将副将比赛射箭,魏舒常常是替他筹画筹画罢了。后来恰逢人手不够,让魏舒凑数。钟毓起初不知他擅长射箭。魏舒神态娴静优雅,发箭无不射中,全坐无不为震惊。没有对手。钟毓边慨叹边道歉说:“我不能充分发挥您的才能,就像这射箭,岂只是一件事啊!”转任相国参军,封为剧阳子。朝中府中琐碎的事务,不曾发表见解;至于兴废大事,众人不能决断的,魏舒从容替他们筹画,大多超出众人议论之外。晋文帝非常器重他,每当朝会结束,目送着他,说:“魏舒俊伟出众,是众人的领袖啊。”升任宜阳、荥阳二郡太守,很有声望。任冀州刺史,在职三年,以政简惠民著称。晋武帝因为魏舒清明廉洁,特意赐给他绢百匹。

山涛去世后,让魏舒兼任司徒。魏舒有威重德望,傣禄赏赐分给九族亲友,家无余财。陈留人周震多次被诸府征召,征召文书下达后,府中的最高长官就丧命,人们都称周震是“杀公掾(妨死长官的属官)”,没有谁再敢征召他了。魏舒于是下令征召他,可是最终也没有惹上祸患,有见识的人因此说他命运通达。因年岁大了,常常称病让位。魏舒做事一定先做后说,退职的时候,没有谁知道。当时舆论认为晋朝建立以来,位至三公而能在荣耀时辞职得到善终的,还未有过。太熙元年去世,享年八十二岁。

篇5:《新唐书·郭震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钦陵欲裂四镇

以备突厥

B.乃以元振充使

宿中书者十四昔乃休

C.则其下必怨

后然其计

D.因觇虏情

因诏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往迎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元振“有勇有谋”的一组是(3分)

①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

②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

③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

④独元振总兵扈帝

⑤元振遽奏礼止

⑥十年,赠太子少保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⑥

D.②④⑤

参考答案

6、C 代词 他的

7、A

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项是(3分)

A.一不质名氏

质:评判,对质

B.因觇虏情

觇:窥视

C.款塞愿和

款:赔款

D.修吊赠礼

吊:忧虑,怜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钦陵欲裂四镇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乃以元振充使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则其下必怨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因觇虏情

相如因持璧却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认为是郭震设计害死自己的'父亲,打算率兵袭击,部下劝郭震逃跑,郭震没有听从。

B.唐玄宗因他人劝谏而赦免了郭震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后来念其旧功,又起用他为饶州司马。

C.郭震仗义疏财,不拘小节,曾以铸私钱、卖人口得来的钱财馈赠宾客,老百姓十分厌恶并深以为苦。

D.在对待吐蕃请和的问题上,郭震献出了离间之计,武后听从此策并因此授其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的官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4分)

(2)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3分)

(3)元振有大功,虽得罪,当宥。(3分)

参考答案

4.B:窥视(A:质问; C款:扣。款塞,扣塞门,谓外族前来通好。D:悼念死者)

5.C(C代词,他的;A连词,因为 /连词,来B连词,于是/副词,竟然D副词,趁机/连词,于是)

6.D(授官是以后的事)

7.(1)武则天知道是郭震做的事,召他进宫,想当面责问这件事。与他谈话之后,认为他是奇才(评分标准:“所字结构”1分,“省略句”1分,活用词“奇”1分,句意1分。)

(2)恰好天下大雪,(在谈判过程中)郭元振一动不动;到日暮之时,(他的皮肤)已经被冻裂。(“雨”落下1分,“被动句”1分,句意1分,注意补充“他的皮肤”。)

(3)郭元振立过大功,即便获罪,也应当予以宽恕。(“得罪”1分,“宥”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身高七尺,小时候即胸怀大志,十六岁,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学生。有一次,家里送来四十万贯钱。有个衣衫褴褛的人前来拜访,自称家里五代人都没有下葬,希望能借钱办理丧事。郭元振听后,慷慨地把钱都借给了他,也不问这个人姓甚名谁。十八岁,郭元振考中进士,担任通泉尉。以侠义自任,不以细务为意,曾经铸造私钱、贩卖上千人口,所得钱财用来赠送宾客,百姓深以为苦。这件事传到皇后武则天那里,武后召他进宫,想当面责问这件事。可武后与他谈话之后,认为他是奇才,索要他写的文章,郭震献上《宝剑篇》,武后看了后大加赞赏,还把他的诗篇赏给学士李峤、阎朝隐等人看。并破格提升了郭震。授他为右武卫铠曹参。

恰逢吐蕃请和,首领钦陵要求朝廷回撤西域四镇的守兵,并赐十姓突厥之地给他。朝廷派郭元振充任使者前去谈判,趁机察看敌情。郭元振回来后,上疏道:“长期以来的徭役让吐蕃人困苦不堪。他们都希望大唐和吐蕃之间能够实现和平。首领钦陵打算分裂四镇归为己有,专制其国,因此才没有归顺的念头。假如陛下每年都向吐蕃派去和亲使团,钦陵一定会屡屡拒绝。这样,他的部下自然无不怨恨。即使钦陵想寇犯唐境,也会受到部下的牵制。君臣之间有了矛盾,吐蕃内部就会发生变故。”这些谋划得到了朝廷的赞同。几年之后,吐蕃君臣相互猜忌,部属果然诛杀了钦陵。他的弟弟赞婆等前来投降,于是武后下诏派郭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领人骑前往迎接。授予他主客郎中一职。

神龙年间,郭震被提拔为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此时,西突厥酋长乌质勒率领的部落逐渐强盛起来,主动向朝廷提出议和。郭元振在牙帐中与之谈判。当时,天正下着雨雪,在谈判过程中,郭元振一动不动;到日暮之时,他的皮肤已经被冻裂。乌质勒年事已高,又多次俯身下拜,经不住风寒,会谈结束后就死了。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认为是郭元振设计害死了乌质勒,打算率兵袭击郭元振。副使解琬劝郭元振趁夜逃走。郭元振没有听,而是从容不迫地安卧帐中。第二天,郭元振身穿素服前去吊唁,半路上遇到娑葛的士兵。敌军没料到郭元振会来,也就不敢轻举妄动,忙说是来迎接他的。郭元振走进帐中,吊唁赠礼,哭得也极为悲切。郭元振在那里住了十天,帮助突厥人办理丧事。娑葛被郭元振的信义打动,向唐朝派去使者,进献良马五千、骆驼二百、牛羊十余万。朝廷下诏郭元振担任金山道行军大总管。

玄宗诛杀太平公主的时候,各位宰相跑到外省,只有郭元振率领军队护卫皇帝,事情平后定,他宿卫在中书省十四晚才停止。于是进爵封为代国公,不久又兼任御史大夫,又为朔方大总管,以防备突厥。还没有去上任,正赶上玄宗在武骊山讲习军事,三令之后,玄宗亲自擂鼓。这时郭元振突然出班奏事,打乱了演练。玄宗看到军容不整,非常生气,命人将郭元振立即斩首。刘幽求、张说急忙上前劝谏道:“郭元振立过大功,即便犯了重罪,也应当予以宽恕。”玄宗于是赦免了郭元振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开元元年,皇帝念及郭元振的旧功,又起用他为饶州司马,郭元振怏怏不得志,走到半道,就病死了,享年五十八岁。开元十年,追赠他太子少保一职。

篇6:郭汲守信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郭汲守信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郭汲守信

郭伋始至行部(1),到西河美稷(2),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恐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范晔《后汉书·郭伋传》)

阅读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道次迎拜( ) ②及事讫( )

2.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郭伋“遂止野亭,候期乃入”的原因是什么?(2分)

3.郭伋在汉代以贤良著称,数百儿童道旁迎之的雅事更被传为美谈。阅读本文,说一说郭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分)

参考答案:

1.次:停留。及:等到。(共1分,每小题0.5分)

2.围绕“郭伋比约定的日期早到了一天,担心自己失信于孩子们,就在路边的野亭里信了一夜,准备第二天和孩子们相见”回答即可。(共2分,围绕“担心自己失信于孩子们回答即可得满分)

3.围绕“郭伋是一个对儿童守信、亲切和蔼的人”回答即可。(共2分,能围绕“讲信用,喜爱儿童”回答亦可得满分)

【注释】

1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2西河美稷:地名。3别驾从事:部下官吏。4野亭:郊野外的亭子。5期(先期一日):约定的期限 6期(须期乃入):约定的期限。

讫:完毕。

【文学常识】

《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共1的史事。《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李贤注,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北宋时,有人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刘昭注,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

郭伋(前39年-47年),中国东汉右扶风茂陵人,字细侯。孝子。开始时,他为渔阳郡都尉。王莽时代,为上谷郡大尹(太守)、并州牧。更始帝时,为左冯翊。29年,汉光武帝任命他为渔阳郡太守。在任五年,户口翻一番。35年,为并州牧,防御割据朔方郡的卢芳和匈奴。他使卢芳的部下随昱胁迫卢芳降汉。后来,卢芳逃奔匈奴,东汉最终结束了新朝末年的割据,重新统一中国。

【译文】

郭伋刚到任时巡行部署,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自己远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到城郭外,问“使君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原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定日期才进城。郭伋做人就是这样说到做到。

【历史记载】

郭伋任并州牧,有一次到西河美稷,有数百儿童骑着竹马来欢迎他,并问他什么时候返回再经过,到时还要来迎送。郭伋告诉他们返回日期,后来提前一天到达,就在郊外住了一夜,待期到第二天才入市。后以“郭伋待期”为重守约信之典实。

篇7:《聊斋志异郭生》阅读答案附翻译

《聊斋志异郭生》阅读答案附翻译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沈:弄脏。②狃:因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询问

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友好

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味

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            记载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心恚愤而无如何             何前是而今非也

B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        以是益疑狐妄

C 郭具言所苦                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D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    )(3分)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B 又复视浣卷,类冗杂可删            于是渐不信孤

C 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

D 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 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9.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参考答案:

5.D【答题分析与思考】这道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ABC三项的解释都是对的,只有D项“录”应为“收录、抄录”的意思,不是“记载”的意思。考查的4个实词都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

6.D【答题分析与思考】这道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B级。A项“而”:①连词,表转折,但是,却;②连词,表转折,但是,却。B项“以”:①介词,因为;②介词,因为。C项“所”:① 助词,构成名词性结构;②助词,构成名词性结构。D项“于”:①介词,对于;②介词,在。很显然是应该选D项。这道题考查的四个虚词都在《考试大纲》列举的18个虚词之内,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另外,以往该题的例句一般是一句出自选文,一句出自课文,本题则是所有例句都选自选文中,这样的处理,对于选择不同教科书的考生来说都是公平的,这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

7.B【答题分析与思考】这道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是王生发出的动作,并不是郭生发出的。而其它项都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所以应选B。在阅读的基础上作出筛选,考生是可以做到的,本题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

8.C【答题分析与思考】这道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级。原文中的说法是“于是渐不信狐”,可以知道并不是“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所以应该选C。本题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

9.(1)【答案】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每错3处扣l分)

【答题分析与思考】本小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的断句题比较长,需要断的地方很多,可断可不断的地方比较多。造成了评卷场的压力很大,今年的句子长度是合适的。补充的评分细则是科学的,所举的例句囊括了考生的各种答题情况,符合考生的答题实际,便于评分操作和始终如一地坚持评分标准。

(2)【答案】①(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3分)译对“但”字给1分,译对大意给2分。但:只是;仅仅。②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饭菜,供给狐狸吃喝。(3分)译对“德”字给1分,译对大意给2分。德:感激;感恩。

【答题分析与思考】本小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对词的理解和词类活用的考查。能力层级为E级。翻译题是传统的题型,要翻译的这两个句子,没有生僻的字,其中的虚词也是考试大纲中列出的18个虚词的范围之内。评分细则做得很细,基本囊括了所有考生的答题情况,有利于评分标准的.始终如一。

这道题(1)(2)小题满分共9分,全省平均分5.09分,得分率56.67%,难度0.57。难度适中。选文来自《聊斋志异·郭生》,既有志怪小说的文学性,又在行文上类似于以往文言文阅读选择的传记类材料,比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的精神。材料没有生僻字,少见的字都作了注释,符合《考试大纲》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

附:参考译文

郭生是淄博东山人,他从小特别喜欢读书,但山村没有地方可以请教。二十多岁时,他的字画还有很多错误。以前,他家中狐狸作难,衣服、食品、器物,总是丢失,他深深地为狐狸的祸害而苦恼。一天晚上,他阅读自己的诗文,读完后,随手把诗卷放在案头。第二天一看,他惊呆了:自己精心写出的诗文竟被狐狸涂得乌黑,以至于连字行都分辨不清。于是,他只好选择稍稍干净的编辑起来读。他心里十分愤恨,但又无可奈何。后来,他又收集了新写的二十多篇,准备向名人请教。早上起来,见诗卷被狐狸翻开摊在案几上,墨汁几乎把它全部涂满了,他更加愤恨。

刚好王生因事到东山,他与郭生是好友,登门拜访郭生时,见到被墨汁污染的诗卷,问是怎么回事。郭生详细诉说了他的苦恼,并拿出残剩的诗给王生看。王生仔细地看了看,发现狐狸的涂抹,好像有章法,被它污染的地方好像可以删去。他惊讶地说:“狐狸好像懂诗,它不仅不是你的祸害,而且你应该马上拜它为师。”郭生开始不以为然,过了几个月,郭生回头看自己的旧作,忽然感到狐狸涂得很对。于是修改了两篇放在案上,以观察有什么怪异。到天亮时,又被狐狸涂了。过了一年多,狐狸不再涂,只是用浓墨洒洒点点,弄得满卷都是。郭生感到奇怪,拿去告诉王生。王生看了看说:“狐狸真是你的老师啊!这好文章可以入试了。”这一年,郭生果然考上了秀才。他从此感激狐狸,常常买些鸡肉黍米,备给狐狸吃。他买了别人名稿,自己不选择,而是让狐狸选择。因此,他在县、府两级考试中都名列前茅。

当时,叶、缪等人的作品,风格典雅,文词华美,家传户诵。郭生有一个抄本,爱惜备至,不料被狐狸倒了约一碗墨汁在上面,污染得几乎没有剩余的字;第二天,郭生又仿照叶、缪的题目创作,自己感到很得意,没想到,狐狸又把它涂得漆黑。于是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但过了不久,叶公因为文章内容不当被囚禁,郭生又不得不佩服狐狸有先见之明。但自己每次惨淡经营地写一篇文章,总是被狐狸涂坏。他还是怀疑狐狸妄为,就拿了从前被狐狸圈点很多的文章来试狐狸,狐狸又全部涂污。郭生笑着说:“这真是胡闹了!为什么以前肯定而现在否定呢?”于是,他就不再为狐狸安排饮食,并把读过的书锁在箱子里。第二天清晨看箱子分明锁着,打开一看,卷面却涂了手指粗的四道印,第一章涂了五道印,第二章也涂了五道印,后面就没有涂了。此后狐狸没有再来打扰。以后郭生在科举考试中得了一次四等,两次五等,才知道那征兆已寄寓在狐狸的涂划中。

蒲松龄说:“自满招来损失,谦虚则能受益,这是真理。刚刚小有名气,就自以为是,拿着叶公等人的文章,因袭、模仿而不改变,以至于一败涂地,骄傲、自满就是带来如此的祸害!”

篇8:明史·舒化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舒化,字汝德,临川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衡州推官。隆庆初,三迁刑科给事中。帝任宦官,旨多从中下。化言:“法者天下之公,大小罪犯宜悉付法司。不当,则臣等论劾。若竟自敕行,则喜怒未必当,而法司与臣等俱虚设。”诏是其言。冬至郊天,闻帝咳声,推论阴阳姤复之渐,请法天养微阳,词甚切直。有诏言灾眚洊至,由部院政事不修,令厂卫密察。化偕同列言:“厂卫徼巡辇下,惟诘奸宄、禁盗贼耳。驾驭百官乃天子权而纠察非法则责在台谏岂厂卫所得干陛下不信大臣反信若属耶?”御史刘思贤等亦极陈其害。帝并不从。时高拱当国,路楷、杨顺以构杀沈炼论死。拱欲为楷地,谓顺首祸,顺死,楷可勿坐。化取狱牍示拱曰:“狱故无炼名。有之,自楷始。楷诚罪首。”拱又议宥方士王金等罪,化言:“此遗诏意,即欲勿罪,宜何辞?”忤拱,出为陕西参政。万历初,累擢太仆少卿。由南京大理卿召拜刑部左侍郎。云南缅贼平,帝御午门楼受俘。化读奏词,音吐洪亮,进止有仪,帝目属之。会刑部缺尚书,手诏用化。化言:“陛下仁心出天性。请饬大小臣僚各遵律例,毋淫刑。《大明律》一书,高皇帝揭之两庑,手加更定。今未经详断者或命从重拟议,已经定议者又诏加等处斩,是谓律不足用也。去冬雨雪不时,灾异频见,咎当在此。”帝优诏答之。十四年,应诏陈言。请信诏令,清狱讼,速讯谳,严检验,禁冤滥,而以格天安民归本圣心。帝嘉纳焉。帝虑群下欺罔,间有讦发,辄遣官逮捕,牵引证佐,文案累积。化言:“主术贵执要,不当侵有司;徒使人归过于上,而下得缘以饰非。”遂三疏乞归。帝不许。寻称病笃,乃听归。卒,赠太子少保,谥庄僖。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零八》)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驾驭百官/乃天子/权而纠察非法/则责在台谏/岂厂卫所得/干陛下不信大臣/反信若属耶

B. 驾驭百官/乃天子权/而纠察非法则/责在台谏/岂厂卫所得干/陛下不信大臣/反信若属耶

C. 驾驭百官/乃天子权/而纠察非法则/责在台谏/岂厂卫所得/干陛下不信大臣/反信若属耶

D. 驾驭百官/乃天子权/而纠察非法/则责在台谏/岂厂卫所得干/陛下不信大臣/反信若属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冬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气,在古代,有在冬至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的习俗,谓之“冬至郊天”。

B.辇,秦以后特指天子所乘车辆;辇下,常常成为天子所居的宫廷、京师等的代称。

C.赠,指在官员生前或死后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以表彰其对朝廷的贡献。

D.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明清两代,刑部是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舒化坚持原则,敢于据理力争。皇帝信任宦官与厂卫,处理罪犯、纠察百官等重要事务要跳过相关部门交付其直接办理,舒化等表示反对,皇帝并没有听从他们的意见。

B.舒化刚正不阿。执掌大权的高拱想为路楷开脱罪责,而后又想加罪于王金,舒化都进言反驳并出示相关证据,由此得罪高拱,被外放任陕西参政。

C.舒化崇尚法治。他任刑部尚书,向皇帝进言,建议皇帝命令大臣各自遵从法律,不滥用刑法,得到了皇帝的首肯。

D.舒化正直敢言,得到皇帝信任。他应皇帝要求陈列多项刑律措施,以感动上天,安定百姓为宗旨,皇帝都高兴地采纳了,他多次请求退休,皇帝都极力挽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法者天下之公,大小罪犯宜悉付法司。不当,则臣等论劾。

(2)去冬雨雪不时,灾异频见,咎当在此。帝优诏答之。

答案:

4.D(驾驭百官是天子的权力,而纠察非法的人和事,则是御史的职责,岂能由厂卫处置?陛下不相信大臣,反而相信此类人吗?)

5.C(赠,是指死后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

6.B(“想加罪于王金”有误,原文是“拱又议宥方士王金”意为“高拱又提议宽恕方士王金等人的罪过”。)

7.(1)法律是天下的公理,大小罪犯应该全部交付给法律部门。不恰当的.地方,则由我们论告弹劾。(判断句、“公”、“悉”“劾”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去年冬天不按时节下雨下雪,灾异频繁出现,过错就在此处。皇帝下褒扬的诏书答复他。(“雨雪”、“不时”、“咎”“优诏”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舒化,字汝德,临川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衡州推官。隆庆初年,三次调任至刑科给事中。皇帝任用宦官,旨令多从宫中发出。舒化称:“法律是天下的公理,大小罪犯应该全部交付给法司。不恰当的地方,则由我们论告弹劾。如果全然由敕令直接执行,则或喜或怒之事未必恰当,而法司与我们都形同虚设。”皇帝下诏肯定了他的说法。冬天到郊外祭天,他听到皇帝的咳嗽声,推断阴阳相遇次数又增加了,请皇帝效法上天培养藏匿的阳气,话语很真切、耿直。有诏书称灾祸又来临了,是因为部院不处理政事,让厂卫秘密监察的缘故。舒化与同僚上奏称:“厂卫在京城巡察,希望查办犯法作乱的人、禁锢盗贼。驾驭百官是天子的权力,而纠察非法的人和事,则是御史的职责,岂能由厂卫处置?陛下不相信大臣,反而相信此类人吗?”御史刘思贤等人也极力陈述它的危害。皇帝都不听从。

当时高拱执政,路楷、杨顺因为诬陷并杀害了沈炼而判死罪。高拱想改变路楷的处境,称杨顺是祸首,杨顺处死,路楷可以不处死。舒化将狱案文件向高拱展示说:“案狱中本来没有沈炼的姓名。他的姓名被加入,从路楷开始。路楷的确是祸首。”高拱又提议宽恕方士王金等人的罪过,舒化说:“这是先帝的遗诏的指示,假如想免罪,应该怎么解释?”与高拱相抵触,被贬出京城任陕西参政。

万历初年,晋升为太仆少卿。后由南京大理卿召至京都担任刑部左侍郎。平定了云南、缅甸的乱贼,皇帝驾临于午门楼察看俘虏。舒化宣读奏词,声音洪亮,抑扬顿挫,皇帝的目光盯着他。遇上刑部尚书空缺,皇帝亲拟诏令录用舒化。舒化上奏称:“陛下的仁慈出自天性。请求申命大小臣僚,让他们各自遵守律法条例,不要滥施酷刑。《大明律》一书,高皇帝在两厢房中阅览,亲手更改、审定。现在还没有经过详细审议的案子就命令从重治罪,已经审定了的案子又下诏指令加罪而后斩杀,这就是说律法不值得为根据。去年冬天不按时节下雨下雪,灾异频繁出现,过错就在此处。”皇帝下褒扬的诏书答复他。

万历十四年(1586)他响应诏令上奏陈述。请求皇帝讲求诏令的信用,使狱案诉讼清廉,迅速审讯定罪,严格检验,禁止冤屈和滥施刑罚,而以恪守天条、安抚百姓、回归本源的圣心。皇帝接纳并嘉奖了他。皇帝顾虑手下的大臣进行欺骗,间或有人揭发,就派遣官吏去加以逮捕,搜取证据,文书累叠积压。舒化称:“主上治政法则贵在抓住纲要,不应当侵扰相关部门;徒然使人将过失归咎于皇上,而下属反而借机掩饰过失。”于是他多次上疏请求回乡,皇帝不同意。不久他称病重,于是回到家乡。去世后,赠封为太子少保,谥号庄僖。

篇9:《宋史?郭浩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宋史?郭浩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郭浩字充道,顺德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

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

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州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5.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人有名有字,自称用字,称人以名。“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B.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而“谥号”指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分为官谥和私谥。

C.年号,指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始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因祥瑞或重大事故而立号改元,有一帝改立年号至十数次,一年之中改立年号至数次者。

D.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时的路,犹明清的`省;元时的路,犹明清的府。

6.根据文意,下列各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B.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C.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D.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7.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召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B.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C.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D.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8、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州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5分)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5分)

参考答案

5.【答案】A,应为“自称用名,称人以字”

6.【答案】A,根据句意。

7.【答案】D解析:据文意郭、吴产生隔阂在吴举劾之后

8.(1)考点“按”(核查,调查);“阴”(暗中,私下);“鞫”(审讯)“不协”(不和);句意1分。

吴玠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与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吴玠与郭浩开始不和。

(2)考点,“作难”(应翻译为起义、作乱。闹事)1分;三处被动对一处给1分;“隳”(毁坏);“仁义不施”宾语前置1分;最后判断句语气1分。

【参考译文】

郭浩字充道,顺德军陇干人。宋徽宗时,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抵达灵州城下,夏国人率领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跟从种师道进军修筑葺平砦,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用来断绝宋军的饮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它。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乱箭射中左肋,发怒不去拔箭,奋力大声呼喊,活捉到敌人才停止;各军跟着前进,敌人逃走,郭浩从此知名。积功升任中州刺史。

宋钦宗即位,因为种师道推荐,郭浩被皇上召见问答,他上奏说:“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装军队,从小路驰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发动攻击。”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同,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臣在任的时候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防。”不久西夏军队果然进攻泾原路,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年间开拓的土地,又全部失去。

建炎元年,郭浩任原州知州。二年,金军攻取长安,泾州守将夏大节弃城逃跑,郡人也投降了金军。郭浩正好在半夜时来到郡中,他只率领了二百人,抓获金兵,让他们返回,说:“替我告诉你们的将领,我是郭浩,想要交战就立即来决战。”金军于是退去。

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两地,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郭浩与吴璘前去救援,斩杀俘获敌人数以万计。升任为邠州观察使,调任兴元知府。饥民在米仓山聚集作乱,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调任利州知州。金人步兵骑兵十多万攻破和尚原,进而窥视川口,到达杀金平,郭浩与吴玠大败金军。吴玠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与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吴玠与郭浩开始不和。朝廷就调任郭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损破坏得非常严重,住户也没有几家,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放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其他军队因为军需困乏依靠朝廷补给,而只有郭浩把积余的十万钱资助给户部,朝廷嘉奖他,以后他凡有奏请,都能得以直达朝廷。九年,改任金、洋、房三州节制。十四年,得到皇上召见,授官检校少保。十五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篇10:宋史郭浩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史郭浩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郭浩宇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失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

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

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迁彰武军承宣使。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冒:贸然

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己:停止

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乞:请求

D.时其半度,可击也。——时:等候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 )

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

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

④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⑥浩与吴玠大破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参考答案

1.A

2.A

3.C

4.(1)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

(2)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辟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

参考译文: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来到灵州城下,夏国以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郭浩跟随种师道进军修筑葺平砦,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来断绝宋军的饮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它。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流箭射中左肋,发怒不去拔箭,奋力大呼,活捉到贼人才停止;各军跟着前进,敌军逃走,郭浩从此知名。积功升任忠州刺史。钦宗即位,郭浩因种师道推荐,被皇上召见应对,他上奏说:“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后从小路驰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发动攻击。”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同,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不久西夏军队果然进攻泾原中,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年间开拓之地,又全部失去。建炎元年,知原州。

二年,金军攻取长安,泾州守将夏大节弃城逃跑,郡人也投降了金军。郭浩正好在半夜时来到郡中,他只率领了二百人,捉到金兵让他们返回,说:“替我告诉你们的将领,我是郭浩,想要交战就立即来决一死战。”金军于是退去。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郭浩与吴璘前去救援,斩杀俘获敌人数以万计。升任邠州观察使,调任知兴元府。饥民在米仓山聚结作乱,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调任知利州。金步兵骑兵十多万攻破和尚原,进而窥视川口,到达杀金平,郭浩与吴玠大败金军。吴玠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与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吴玠与郭浩开始不和,朝廷就调任郭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损破坏得特别严重,户口也没有几家,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辟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其他军队因为军需困乏需要朝廷补给,而只有郭浩把积余的十万缗钱资助给户部,朝廷嘉奖他,以后凡有奏请,都能得以直达朝廷。九年,改任金、洋、房三州节制。十四年,得到皇上召见,授检校少保。十五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篇11:王温舒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温舒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温舒传

王温舒,阳陵人也。少时椎埋①为奸。为吏,以治狱至廷尉史。督盗贼,杀伤甚多。稍迁至广平都尉。择郡中豪敢任吏十余人,以为爪牙,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快其意所欲得。此人虽有百罪,弗法,即有避,因其事夷之,亦灭宗。以其故齐赵之郊盗贼不敢近广平,广平声为道不拾遗。上闻,迁为河内太守。

素居广平时,皆知河内豪奸之家,及往,九月而至。令郡具私马五十匹,为驿自河内至长安,部吏如居广平时方略,捕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上书请,大者至族,小者乃死。奏行不过二三日,得可事。论报,至流血十余里。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其颇不得,失之旁郡,追求。会春,温舒顿足叹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卒吾事矣!”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

天子闻之,以为能,迁为中尉。其治复效河内,徒请召猜祸吏与从事。义纵为内史,惮之,未敢恣治。及纵死,徙为廷尉。而尹齐为中尉坐法抵罪,复为中尉。为人少文,居廷惛惛不辨,至于中尉则心开。督盗贼,豪恶吏尽复为用。温舒为人谄,善事有势者,即无势者,视之如奴。有势家,虽有奸如山,弗犯;无势者,贵戚必侵辱。舞文巧诋下户之猾,以焄②大豪。奸猾穷治,大抵尽靡烂狱中,行论无出者。于是中尉部中中猾以下皆伏,有势者为游声誉,称治。治数岁,其吏多以权富。

温舒击东越还,议有不中意者,坐小法抵罪免。是时天子方欲作通天台而未有人,温舒请覆中尉脱卒,得数万人作。上说,拜为少府。徙右内史,治如其故,奸邪少禁。坐法失官。复为右辅,行中尉,如故操。

岁余,会宛军③发,诏征豪吏,温舒匿其吏华成。及人有变告温舒受员骑钱,它奸利事,罪至族,自杀。温舒死,家累千金。

(节选自《汉书·王温舒传》)

注:①椎埋:盗墓。②焄:同“熏”,以火烟熏炙。此指胁迫。③宛军:指讨伐大宛的军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论报,至流血十余里 论:商议

B. 舞文巧诋下户之猾 舞:玩弄

C. 有势者为游声誉 游:宣扬

D. 温舒请覆中尉脱卒 覆:审察

4.A 论:批决,定罪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温舒阴险狠辣的一组是(3分)

①少时椎埋为奸 ②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 ③令冬月益展一月,卒吾事矣 ④即无势者,视之如奴 ⑤舞文巧诋下户之猾,以焄大豪 ⑥奸猾穷治,大抵尽靡烂狱中,行论无出者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⑤

5.C ①只是说王温舒少时做过盗墓的坏事,看不出阴险狠辣 ④文中明确说“温舒为人谄,善事有势者,即无势者,视之如奴。”主要表现他的势利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温舒所治郡县少有偷盗之事,显出安定之态。盗贼不敢出入他所管辖的地区,他的做法强化了当地的治安,这也成为了他不断晋升的一个原因。

B.王温舒为人心思缜密,治政有独特的方法。其对豪奸之家以及自己手下的情况了如指掌,以暴制暴,威逼加以杀伐,既聚敛了大量钱财,又使自己获得了好名声。

C.王温舒为官心狠手辣,但也忠于职守。当一些奸豪之人逃到他郡,他都尽力追捕归案。在自己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时,他深怀憾恨。

D.王温舒善于谄上欺下,舞文弄墨。其惩处奸豪标准不一,歪曲法律条文诋毁奸猾的平民,以达到威迫大的豪强的目的。

6.C 此处主要是表现王温舒“好杀伐行威不爱人”,他因不能在春天前把犯人都杀尽而遗憾,非忠于职守。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快其意所欲得。(5分)

答:

(2)有势家,虽有奸如山,弗犯;无势者,贵戚必侵辱。(5分)

答:

7.(1)(王温舒)全都掌握他们每个人的隐秘的重大罪行,而驱使他们去督捕盗贼,满足他们的欲求。(把阴纵使 快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有权势的`人家,即使奸邪之事堆积如山,他也不去触犯。无权势的,(就是)皇亲,他也一定要欺侮。(犯 必侵辱 各1分写出省略的主语“他/王温舒”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王温舒是阳陵人。年轻时做盗墓等坏事。后来当了小官,因善于处理案件升为廷尉史。他督捕盗贼,杀伤的人很多,逐渐升为广平都尉。他选择郡中豪放勇敢的十余人做得力帮手,掌握他们每个人的隐秘的重大罪行,而放手让他们去督捕盗贼,满足他们的欲求。(如果谁捕获盗贼使王温舒很满意,)此人即使有百种罪恶也不加惩治;若是有所回避,就依据他过去所犯的罪行杀死他,甚至灭其家族。因为这个原因,齐地和赵地乡间的盗贼不敢接近广平郡,广平郡有了道不拾遗的好名声。汉武帝听说后,升任王温舒为河内太守。

王温舒以前居住在广平时,完全熟悉河内的豪奸猾的人家,待他前往广平,九月份才到任。他下令郡府准备私马五十匹,从河内到长安设置了驿站,部署手下的官吏就象在广平时所用的办法一样,逮捕郡中豪奸猾之人,郡中豪奸猾相连坐犯罪的有一千余家。上书请示皇上,罪大者灭族,罪小者处死。奏书送走不过两三日,就得到皇上的可以执行的答复。案子判决上报,竟至于流血十余里。十二月结束了,郡里没有人敢说话,也无人敢夜晚行走,郊野没有因盗贼引起狗叫的现象。那少数没抓到的罪犯,逃到附近的郡县去了,王温舒(继续)追捕,正赶上春天了(不能斩决罪犯),王温舒跺脚叹道:“唉!如果能让冬季再延长一个月,我的事情就办完了。”他喜欢杀伐、施展威武及不爱民就是这个样子。

武帝听了,以为他有才能,升为中尉。(负责京城长安的治安。)王温舒按照治理河内郡的方式来治理京城,只任用那些猜疑心重、行事严酷的属吏做随从人员。那时,义纵担任内史。(全面负责京城长安的事务。)王温舒害怕他,不敢恣意酷暴。等到义纵死去,王温舒改任廷尉。而继任中尉尹齐犯法受到处理,王温舒又重新担任中尉。王温舒没有读过多少书,担任廷尉时神昏意滞,不辨是非,到他当中尉以后,则心情开朗,神思顿开。(王温舒此人酷暴少文,嗜杀成性,至于国家法律常被置于不顾。对一些大案、疑案更是昏昏不辨。显然这种人是不适宜担任最高司法官的。所以时隔不久,当接替王温舒为中尉的尹齐被免官后,汉武帝乃将王温舒廷尉一职免去,让他仍担任中尉,负责京师治安。而这正符合王温舒的心意。)他督捕盗贼,豪强和凶恶官吏都愿意为他出力。王温舒为人谄媚,善于巴结有权势的人,若是没有权势的人,他对待他们就象对待奴仆一样。有权势的人家,即使奸邪之事堆积如山,他也不去触犯。无权势的,就是皇亲,他也一定要欺侮。他玩弄法令条文巧言诋毁奸猾的平民,而威迫大的豪强。对于奸猾之民,必定穷究其罪,大多都被打得皮开肉绽,烂死狱中,判决有罪的,没有一个人走出狱中。于是在中尉管辖范围的中等以下的奸猾之人,都隐伏不敢出来,有权势的都替他宣扬名声,称赞他的治绩。他治理了几年,他的属官多因此而富有。

王温舒攻打东越回来后,议事不合天子的旨意,犯了小法被判罪免官。这时,天子正想修建通天台,还没人主持这事,王温舒请求考核中尉部下逃避兵役的人,查出几万人可去参加劳动。皇上很高兴,任命他为少府,又改任右内吏,处理政事同从前一样,奸邪之事稍被禁止。后来犯法丢掉官职,不久又被任命为右辅,代理中尉的职务,处理政事同原来的做法一样。

一年多以后,正赶上征讨大宛的军队出发,朝廷下令征召豪强官吏,王温舒把他的属官华成隐藏起来。待到有人告发王温舒接受在额骑兵的赃款和其他的坏事,罪行之重应当灭族,他就自杀了。王温舒死后,他的家财累计有千金。

附:

内史:西汉诸侯王国掌民政之官称内史。

廷尉: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中尉:掌京师的治安警卫。

范文芳李铭顺

《顺,自然》心情随笔

顺颂商祺范文

二月二日祝福语

打雪仗叙事作文700字

逗笑比赛小学三年级作文

北齐书崔昂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翻译

《魏文候守信》阅读答案及翻译译文

《隋书·卷七十四列传三十九酷吏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白居易古诗二月二日赏析

郭舒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郭舒的阅读答案及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郭舒的阅读答案及翻译(通用11篇)】相关文章:

二月二日白居易2023-03-31

历年高考作文真题:感知自然2022-06-23

广东卷高考作文真题解析2023-05-23

《浣溪沙.冷淡春光寒食天》全文注释和创作背景分析2023-07-26

届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简报2022-05-18

阮裕焚车阅读及答案参考2022-06-03

采摘草莓的六年级作文2024-02-04

同学情深,意难忘作文2022-09-02

以感知自然为题的高考作文:感知自然,感召心灵2022-06-03

寒食古诗词2022-11-1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