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太宗本纪》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时间:2023-12-22 07:30:00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旧唐书太宗本纪》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推荐11篇)由网友“liyangyang”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旧唐书太宗本纪》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希望您能喜欢!

《旧唐书太宗本纪》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1:《旧唐书太宗本纪》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旧唐书太宗本纪》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太宗曰:“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体。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八月已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①,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悬门②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至河东,关中豪杰争走赴义。太宗请进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高祖称善。义宁元年十二月,为右元帅,总兵十万,徇东都。及将旋,太宗谓左右曰:“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为元帅以击仁杲,仁杲请降。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杲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获贼兵精骑甚众,还令仁杲兄弟及贼帅翟长孙等领之。太宗与之游猎驰射,无所间然。贼徒荷恩慑气,咸愿效死。时李密初附,高祖令密驰传迎太宗于豳州。密见太宗天姿神武,军威严肃,惊悚叹服,私谓殷开山曰:“真英主也。不如此,何以定祸乱乎?”

(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

【注】①峻坂:陡峭的山坡。②悬门:是古时候城门外层的闸门,平时悬起,敌人攻城时放下,以加固城门。

8.对下列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 趣:催促

B.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   仗:兵器

C.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 引:拉着

D.太宗与之游猎驰射,无所间然 间:隔阂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 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①收群盗以图京师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C.①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①若不急蹑,还走投城 ②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世民“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A.①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

②折节下士,推财养客

B.①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

②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

C.①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

②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

D.①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

②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世民18岁时就已胸藏韬略,颇有政治远见,在举事前就已为此储备人才资源。起事时,他率兵攻城略地。

B.起义军贾胡堡遇阻时,在策略选取上,李世民和他父亲所见略同。李世民亲率骑兵,成功实施中间分解战术。

C.李世民请求率师入关,夺取永丰仓库,打开粮仓救济穷人,收服各路盗贼,准备进攻京城。高祖对此赞同。

D.李世民建立了卓越功勋。他既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勇敢无畏的非凡魄力,又有顺应时代要求的政治远见。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4分)

(2)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6分)

参考答案:

8.A趣:前往

9.B连词,“来”或不译(A.前“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之”代词,“它(大鹏)”C.前“其”代词,“他们的”,代敌军。后“其”副词,表揣测,“大概”;D.前“若”连词,“如果”。后“若”人称代词,“你”。)

10.B①表现李世民的政治远见②表现李世民的军事才能(A.①说明李世民的年龄②表现李世民的政治远见C.①表现李世民的军事才能②表现李世民的'政治远见D.①表现高祖李渊而非太宗李世民的意图②表现李世民的军事才能。)

11.B(“李世民和他父亲所见略同”错,李世民主张“先入咸阳,号令天下”,其父主张“且还太原,以图后举”。)

12.(1)经常降低自己身份,礼贤下士,散发财物来给门客,(因此)无论是盗贼还是侠士,没有谁不愿意为他效死力的。(每,经常;折节下士,降低自己身份,礼贤下士;莫,没有谁。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2)不等待步兵,就一直迫近城下,大家都怀疑(您)不能攻破,可是(您)竟然攻下了那城池,是为什么呢?(径,一直(直接);薄,逼近,靠近;下,攻下,占领;何也,为什么呢?补充省略。各1分。句意1分。共6分。)

【参考译文】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名讳世民,是高祖的第二个儿子,她的母亲是太穆顺圣皇后窦氏。高祖守太原时,太宗十八岁。当时隋朝的气数已尽,太宗暗中谋划起义。经常降低自己身份,礼贤下士,散发财物来给养门客,(因此)无论是盗贼还是侠士,没有不愿意为他效死力的。等到起义时,太宗就率领军队攻占了西河,攻克城池。大军又向西进发到贾胡堡,隋朝的将领宋老生率领两万精兵驻扎在霍邑,来抵抗起义的军队。恰逢雨下了很久,起义军的粮食已经用尽,高祖和裴寂商量暂且撤军回太原,再来谋划以后的起义。太宗说:“本来我们举兵起义,是要来拯救苍生的,应当先进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到小小的敌人就要撤退,恐怕跟从我们起义的人很快将解体。回去守住太原区区一个城,这也只是当强盗而已,又凭什么能自我保全?”八月已卯,雨停了,高祖率领军队前往霍邑。太宗从南园率领两骑兵从险峻的山坡上冲下来,从中间冲击斩断隋朝的军队,率兵奋勇拼杀,敌人大败,各自丢下兵器逃跑。隋军放下悬门,老生拉着绳子想把悬门拉上去,被太宗军队斩杀,于是平定了霍邑。

义军到了河东,关中的豪杰争相奔来归顺义军。太宗请求让起义军入关,攻下永丰仓库,发粮食来赈济穷困贫乏的人,收服关内各路盗贼来谋求进军京师,高祖认为他的计策很好。义宁元年十二月,太宗又被封为右元帅,统领十万军队,占领了东都。等到要凯旋的时候,太宗对手下的人说:“贼军见我们回去,一定会追赶我们,我们要多处伏击来等待他们。”不久隋朝将领段达率领一万多人从后面赶来,经过三王陵的时候,(太宗)出动伏兵攻打段达,段达大败。高祖称帝,任命太宗为尚书令,进而封他为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担任元帅攻打仁杲,仁杲请求投降。不久各将领来贺喜太宗,趁机问他:“当初大王在郊野大战打败了敌军,可是敌军的主帅还占据着城池,大王您没有攻下城池的战具,只是带领骑兵追逐,也不依靠步兵,就一直迫近城下,大家都怀疑(您)不能攻破,可是(您)竟然攻下了那城池,是为什么呢?”太宗说:“这是用灵活变通的方法来逼迫他,使他的计策来不及展开,因此攻克它。如果不赶快追赶敌军继续攻打,那么城池就不能攻占了。这可以说是取得成功的谋划,各位都看不到(这一点)吗?”各大将说:“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俘获贼军的精锐骑兵很多,仍旧让薛仁杲兄弟以及贼将翟长孙等人统领。太宗和他们游猎驰射,没有一点隔阂。贼人又感恩又害怕,都愿意拼死效力。当时李密刚归附,高祖派李密从驿路急驰到豳州迎接太宗。李密见太宗天姿神武,军威严肃,惊恐叹服,私下对殷开山说:“真是位英主。不这样,怎能平定祸乱呢?”

篇2:《旧唐书·太宗本纪》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太宗本纪》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太宗文武大圣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太宗曰:“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休。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高祖不纳,促令引发。太宗遂号泣于外,声闻帐中。高祖召问其故,对曰:“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必克,退还则必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而至,是以悲耳。”高祖乃悟而止。八月已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至河东,关中豪杰争走赴义。太宗请义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高祖称善。寻平京城,高祖辅政,受唐国内史,改封秦国公。义宁元年十二月,复为右元帅,总兵十万,徇东都。及将旋,谓左右曰:“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为元师以击仁杲,仁杲请降。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杲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

译文:

太宗文武大圣广孝皇帝,名讳世民,是高祖的第二个儿子,她的母亲是太穆顺圣皇后窦氏。高祖守太原时,太宗十八岁。当时隋朝的气数已尽,太宗暗中谋划举义起事。经常纡尊礼贤下士,散发财物来给养门客,(因此)无论是盗贼还是侠士,没有不愿意为他效死力的。等到举义时,太宗就率领军队攻占了西河,攻克城池。大军又向西进发到贾胡堡,隋朝的'将领宋老生率领两万精兵驻扎在霍邑,来抵抗举义的军队。恰逢连日大雨,唐军的粮食断绝,高祖和裴寂商量暂且撤军回太原,再作谋划。太宗说:“本来我们举义兴兵,是要拯救苍生百姓的,因此应当先进入咸阳,号令天下。现在遇到一些敌人就要撤退,恐怕跟从我们举义的人很快将解体。回去守住太原区区一个城,这也只是当强盗而已,又凭什么能保全自己?”高祖不采纳他的意见,急忙命令军队撤退。太宗于是在军帐外放声大哭,哭声让军帐内的高祖也听到了。高祖召他进帐询问原因。太宗回答说:“现在我们凭正义的名义起兵,如果向前作战就一定能胜利,如果后退回去就一定解体。我们的军队解体了,又有敌人在后追击,死亡很快就到了,因此悲伤。”太祖这才醒悟,不再要求退兵。八月己卯,雨停了,高祖率领军队向霍邑进发。太宗从南原率领两骑兵从险峻的山坡上冲下来,从中间冲击斩断隋朝的军队,率兵奋勇拼杀,敌人大败,各自丢下兵器逃跑。隋军放下吊桥(准备投降),老生却拉着绳子想把吊桥拉上去,被太宗军队斩杀,于是平定了霍邑。

唐军到了河东,关中的豪杰争相奔来归顺唐军。太宗请求让起义军入关,攻下永丰仓,发粮食来赈济穷困贫乏的人,收服关内各路盗贼来谋求进军京师。高祖认为他的计策很好。不久平定了京城,高祖辅佐政务,太宗被授予唐国内史的官职,改封为秦国公。义宁元年十二月,又被封为右元帅,统领十万军队,占领了东都。等到要凯旋的时候,太宗对手下的人说:“贼军见我们回去,一定会追赶我们,我们要多处伏击来等待他们。”不久隋朝将领段达率领一万多人从后面赶来,经过三王陵的时候,伏击着的唐军出来攻打他们,段达大败。高祖称帝,任命太宗为尚书令,进而封他为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担任元帅攻打仁杲,仁杲请求投降。不久各将领来贺喜太宗,趁机问他:“当初大王在郊野大战打败了敌军,可是敌军的主帅还占据着城池,大王您没有攻下城池的战具,只是带领骑兵追逐,也不依靠步兵,就一直迫近城下,大家都怀疑您不能攻破,可是竟然攻下了那城池,这是什么原因呢?”太宗说:“这是用灵活变通的方法来逼迫他,使他的计策来不及展开,因此攻克它。如果不赶快追赶敌军继续攻打,敌人逃跑放弃城池,仁杲招回安抚他们,那么城池就不能攻占了。这可以说是取得成功的谋划,各位都看不到(这一点)吗?”各大将说:“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篇3:太宗罢朝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太宗罢朝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太宗罢朝

大宗曾罢朝①,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②问:“谁触忤陛下 ”帝曰:“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③.”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 ”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徵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

导读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徵正言直谏很多.尽管如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人了.

注释 :①太宗曾罢朝: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太宗,指李世民.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②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③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见被反对而窝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会杀此田舍汉( )( ) 2.谁触忤陛下( )

3.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 ) 4.妾闻主圣臣忠( )

二,翻译

1.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2.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三,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四,唐太宗李世民曾说“_______________”,可见魏徵之正言直谏.

参考答案

一,1.定要 乡下佬,指魏徵 2.触犯 3.文德后李世民之妻 穿戴 4.皇上圣明臣方忠诚

二,1.难道有超过魏徵的.吗 经常在朝廷上同我争辩,使我难堪不痛快. 2.我有幸能在后宫充数,怎敢不为您祝贺呢

三,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四,“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参考译文

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发怒说:“定要杀掉这个庄稼汉!”长孙皇后问:“谁冒犯了您 ”太宗说:“难道有超过魏徵的吗 经常在朝廷上同我争辩,使我难堪不痛快.”长孙皇后退下去穿上上朝时的礼服,戴上风冠站在太宗旁,太宗吃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这样 ”长孙皇后回答:“我听说皇上圣明臣下才忠诚.现在您圣明,所以魏徵才能直言.我有幸能在后宫充数,怎敢不为您祝贺呢 ”

寓意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魏征和文德皇后十分正直。在我们生活中,就是缺少像魏征一样能够直言不讳的人。所以太宗便在魏征死之时咏道:“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征正言直谏很多。尽管如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人。

篇4:《旧唐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旧唐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公权字诚恳。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李听镇夏州,辟为掌书记。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侍书中禁。

文宗思之,迁谏议大夫。俄改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曰:“此浣濯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公权辞气不可夺。帝谓之曰:“极知舍人不合作谏议,以卿言事有诤臣风采,却授卿谏议大夫。”翌日降制,以谏议知制诰,学士如故。公权忠言匡益,皆此类也。

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板,不得公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文宗夏日与学士联句,帝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公权续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帝独讽公权两句,曰:“辞清意足,不可多得。”乃令公权题于殿壁,字方圆五寸,帝视之叹曰:“钟、王复生,无以加焉!”

公权志耽书学,不能治生,为勋戚家碑板,问遗①岁时钜万,多为主藏竖②海鸥、龙安所窃。别贮酒器杯盂一笥,缄縢如故,其器皆亡。讯海鸥,乃曰:“不测其亡。”公权哂曰:“银杯羽化耳。”不复更言。所宝唯笔砚图画,自扃鐍之。性晓音律,不好奏乐。常云:“闻乐令人骄怠故也。”

(取材于《旧唐书》)

注:①问遗:慰劳馈赠

②竖:家童,童仆

阅读题

6、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宗政僻;僻:荒僻;正确义:少

B、公权忠言匡益;匡:纠正

C、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属:接连

D、缄縢如故;縢:绳索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我于佛寺见卿笔迹;乃令公权题于殿壁:在

B、此浣濯者三矣;不得公权手笔者:前者为音节助词;后者为的人或物。

C、以卿言事有诤臣风采;以谏议知制诰:拿,凭……身份

D、为勋戚家碑板;多为主藏竖海鸥、龙安所窃:做,被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

当时周墀也在场,听了他的言论,吓得浑身发抖

B、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

都专门封上货币,上面注明这是购买柳公权书法作品的专款

C、帝独讽公权两句

文宗只讽谏柳公权的两句诗:是赞赏

D、所宝唯笔砚图画,自扃鐍之

他珍视的只有笔砚和书画,都亲自锁起来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柳公权为人正直敢言,趁皇帝向他请教书法时加以讽谏,穆宗因此改过。

B、柳公权书法自成一家,声名远播,达官贵人甚至外夷都热衷于求得其作品。

C、文宗喜爱柳公权的人品、文采,更欣赏他的书法造诣,叹其可与书圣媲美。

D、柳公权醉心于书法,不看重财物珍宝得失,对家奴的盗窃行为也并不深究。

第二部分(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柳公权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说出了一个普遍的道理,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结合文中内容,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不少于200字)(10分)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词语道出了一个道理,练习书法的人,要想是书法端正美观,必须使书法者自己的.心正,其实做人做事无不如此,做人先静心,心正者自然人正,做事者心正为先,心正者自然做事得人心,做人正,做事正,若果人人心正事正,那么,我的社会风气自然非常端正。柳公权用练习书法的警语,道出了做人做事的范钜,给我们今天的读者仍然有借鉴意义。

参考答案

6、A

7、A

8、C

9、A

10、(10分)

①道理:强调做事重在为人,为人端正,做事自然成功。(2分)

②表达自己的思考,具体明确。(2分)

③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进行合理联想与阐发,有理有据,分析中肯。(4分)

④语言表达顺畅清晰。(2分)

⑤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柳公权字诚恳。从小就喜欢学习,十二岁就能作辞作赋。元和初年中进士,初仕为秘书省校书郎。李听镇守夏州,任他为掌书记之官。唐穆宗即位,柳公权进京回奏政事,穆宗召见,对他说:“我在佛寺中看到你的笔迹,很久就想见见你。”当天就升任他为右拾遗,补翰林学士之职,后又升为右补阙、司封员外郎。唐穆宗贪恋女色,行政乖僻,他曾向柳公权问怎样用笔才能尽善尽美,柳公权回答说:“用笔的方法,全在于用心,心正那么笔法自然尽善尽美。”皇帝面带愧色,知道他这是借用笔法来进行劝诫。柳公权历事穆宗、敬宗、文宗三朝,都在宫中担任侍书之职。

文宗思念他,升任谏议大夫。不久又改为中书舍人,充任翰林书诏学士。有一次文宗在便殿召见六位学士,文宗说起汉文帝的节俭,便举起自己的衣袖说:“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学士们都纷纷颂扬文宗的节俭品德,只有柳公权闭口不说话,文宗留下他,问他为什么不说话,柳公权回答说:“君主的大节,应该注意起用贤良的人才,黜退那些不正派的佞臣,听取忠言劝戒,分明赏罚。至于穿洗过的衣服,那只不过是小节,无足轻重。”当时周墀也在场,听了他的言论,吓得浑身发抖,但柳公权却理直气壮。文宗对他说:“我深知你这个舍人之官不应为谏议,但因你有谏臣风度,那就任你为谏议大夫吧。”第二天下旨,任命他以谏议大夫兼任知制诰,学士衔仍旧。柳公权忠正直言匡求补益,大都和这事一样。

柳公权最初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广泛浏览近世各家笔迹,形成自己遒劲、妩媚的书风,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为先人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权亲笔所书的碑文,人们会认为是不孝行为。外国使者来进贡,都专门封上货币,上面注明这是购买柳公权书法作品的专款。文宗在夏天和学士们联句作诗,文宗的首联是:“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柳公权续作:“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当时丁、袁等五学士都相继联句,文宗只吟诵柳公权两句诗,论道:“词句清丽,诗意表达充分,不可多得。”于是命柳公权题写在宫殿的墙壁上,每字方圆五寸,文宗看了以后,赞叹说:“钟繇、王羲之再生,也超不过啊!”

柳公权专心于书法艺术,没有精力管理家务,他替勋臣贵戚家书写碑文,每年得到大量的金钱馈赠,这些钱大都被主管财物的奴仆海鸥、龙安等人偷去。他另外存着一筐酒具杯盘等银器,发现筐上的封条原封未动,但器皿却不翼而飞。他审问海鸥,海鸥说:“我也不知道怎么丢的。”柳公权微微一笑,说道:“大概银杯长出翅膀飞去了。”就不再说什么。他珍视的只有笔砚和书画,都亲自锁起来。他通晓音律,却不喜欢听演奏,他常说:“这是由于听音乐容易使人产生骄慢情绪的缘故。”

篇5:《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①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②,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③。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④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史记高祖本纪》)

注释:

①复,免除赋税徭役。②驩,同欢。③ 献,敬献牛、酒等礼物。④雍齿,原是刘邦部将,后反叛刘邦,被杀。

1. 下列“之”字的用法和“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齐之习辞者也 B.至之市

C.楚王闻之 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2.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高祖这次回乡经过沛县,召集亲朋故旧一起纵情喝酒,还作歌让沛县的儿童学唱。

B. 高祖免除了沛县的赋税徭役,并答应他们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

C. 因为沛县的百姓很多,高祖的父亲和兄长不能招待他们,所以高祖离开了沛县。

D. 因为雍齿帮助魏王反叛刘邦,而丰县人也帮助雍齿,所以刘邦一开始不愿意免除丰县的赋税。

3.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 悉召故人 ② 吾虽都关中

③ 张饮三日 ④ 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4. 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

参考答案:

1.(2分)B

2. (2分)C

3.(4分)①全部 ②建都 ③同“帐”,搭建帐篷 ④只不过(或答“只”、“仅仅”)

4.(2分)而且我开始是以沛公的身份来起兵讨伐暴逆,终于取得天下。(且、诛、遂,0.5一个,语句通顺0.5)

参考译文:

高祖回京途中,路过沛县时停留下来。在沛宫置备酒席,把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请来一起纵情畅饮。挑选沛中儿童一百二十人,教他们唱歌。酒喝得正痛快时,高祖自己弹击着筑(zhù,竹)琴,唱起自己编的歌:“大风刮起来啊云彩飞扬,声威遍海内啊回归故乡,怎能得到猛士啊守卫四方!”让儿童们跟着学唱。于是高祖起舞,情绪激动心中感伤,洒下行行热泪。高祖对沛县父老兄弟说:“远游的赤子总是思念着故乡。我虽然建都关中,但是将来死后我的魂魄还会喜欢和思念故乡。而且我开始是以沛公的'身份起兵讨伐暴逆,终于取得天下,我把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沛县百姓的赋税徭役,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沛县的父老兄弟及同宗婶子大娘亲戚朋友天天快活饮酒,尽情欢宴,叙谈往事,取笑作乐。过了十多天,高祖要走了。沛县父老坚决要高祖多留几日。高祖说:“我的随从人众太多,父兄们供应不起。”于是离开沛县。这天,沛县城里全空了,百姓都赶到城西来敬献牛、酒等礼物。高祖又停下来,搭起帐篷,痛饮三天。沛县父兄都叩头请求说:“沛县有幸得以免除赋税徭役,丰邑却没有免除,希望陛下可怜他们。”高祖说:“丰邑是我生长的地方,我最不能忘,我只是因为当初丰邑人跟着雍齿反叛我而帮助魏王才这样的。”沛县父老父仍旧坚决请求,高祖才答应把丰邑的赋税徭役也免除掉,跟沛县一样。

篇6:《宋太宗学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太宗学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阅读练习】

1、解释:①善 ②刻意 ③临

④或 ⑤遽 ⑥绝

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②又以问著

③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参考答案

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

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

译文

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理解透了窍门,在翰林院当侍书。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许多次派遣太监拿自己写的字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未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从那以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和古人,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对皇上规劝的成果。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

注释

1.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朝,临朝,统治。

2.听政:处理政务。

3.内侍:此指太监。

4.规:告诫。

5.益:更加。

6.者:……的人 。

7.法:方法,窍门 。

8.余:闲暇·多余的时间 。

9.留心:注意,注重 。

10.笔札:此处指书法。

11.数:数次、许多次。

12.遣:派遣。

13.示:给…看。

14.刻意:专心。

15.善:好。

16.临:临摹。

17.或:有人。

18.绝:极。

19.遽:马上,立刻

20.恐:担心。

21.规:规劝。

22.固:固然。

成语补充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意为已经很好了还求更加完美。

寓意启示

本文通过宋太宗喜爱学书并且在王著:“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的帮助下最后成才的事例来告诉我们,学无止境,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必须要努力勤奋学习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并已经很好了我们也应该要求更加完美。

篇7:《旧唐书高士廉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旧唐书高士廉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高俭字士廉,渤海人。少有器局,颇涉文史。大业中,为治礼郎。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斛斯政亡奔高丽,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事父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供给不足,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轻装而去。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交趾太守丘和署为司法书佐。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亲,北顾弥切。尝昼寝,梦其母与之言,宛如膝下,既觉而涕泗横集。明日果得母讯,议者以为孝感之应。

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和,和欲出门迎之,士廉进说曰:“长真兵势虽多,悬军远至,内离外蹙,不能持久。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士廉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长真仅以身免,余众尽降。

武德五年,士廉与和上表归国,累迁雍州治中。贞观元年,擢拜侍中,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枚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廉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窦轨之镇益州也,闻而召见,遣以衣服,逼为乡正。桃椎口竟无言,弃衣于地,逃入山中。士廉下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直视而去,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

五年,入为吏部尚书。士廉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成辄焚稿,人莫知之。十六年,表请致仕。二十年,遇疾,太宗幸第问之,因叙说平生,流涕嘘唏而诀。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薨于京师崇仁里私第,时年七十二。

(取材于《旧唐书高士廉传》)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 适:出嫁

B.寻属天下大乱 寻:不久

C.水陆俱进,逆击破之 破:打败

D.士廉下车,以礼致之 致:送给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B )

A.事父母以孝闻

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B. 既觉而涕泗横集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C. 又因暇日汲引辞人

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及至,降阶与语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高士廉讲求伦理道德的一组是(B )

①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

②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

③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

④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⑤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

⑥士廉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高士廉在隋朝时曾被贬官岭南,他精心安排好父母和因丈夫去世而依靠他的妹妹一家的生活才轻装前去

B.钦州的宁长真率兵进攻交趾太守丘和,丘和要匆忙迎战,在高士廉的劝说下运用谋略战胜了宁长真

C.高士廉归附唐朝后调任蜀地为官,他善于教化,改变当地不良民俗,促进文化教育,尊敬而礼待隐居不仕的朱桃椎。

D.高士廉入朝为高官,很受皇帝的信任,他能尽职责,上了很多奏章,但事成之后他就烧了奏章的稿,所以没有人知道这些事。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3分)

译文:士廉因和他交往获罪,贬官做朱鸢的主簿

(2)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亲,北顾弥切。(3分)

译文:士廉长久在南方,不知道母亲的音信,对北方顾念更加深切。

(3)士廉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成辄焚稿,人莫知之。(4分)

译文:高士廉受到皇帝的知遇之恩越来越重,上了很多奏章,事成后就烧了奏章文稿,没有人知道这些事。

译文:

高俭字士廉,是渤海人。青年时有才识度量,很广博地阅览了文史书籍。隋大业年间,当治礼郎。土廉的妹妹先前嫁给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了儿子长孙无忌和女儿。长孙晟去世,土廉把妹妹和外甥接到家,待他们很好,很有感情。隋军攻打辽,当时的兵部尚书书斛斯政逃跑到高丽,士廉因和他交往获罪,贬官做朱鸢的主簿。他侍奉父母因孝敬闻名,岭南多有瘴气引起的瘟病,父母不能一起前去,他留下妻子鲜于氏侍养父母。供应生活的财物不够,他又想到妹妹没有居住的`地方,就卖了大房子,买了小房子来让他们住,把剩下的钱财分给他们,自己轻装离开。不久赶上天下大乱,朝廷的命令阻断了,交趾太守丘和委任高士廉当司法书佐。士廉长久在南方,不知道母亲的音信,对北方顾念更加深切。他曾白天小睡,梦见母亲和自己说话,好像在母亲膝下,梦醒以后涕流了很多。第二天果然得到了母亲的音讯,谈论的人认为这是他的孝心产生了感应。

当时钦州的宁长真率兵众进攻丘和,丘和想要出城门迎接他,士廉进言劝说道:“宁长真兵众力量虽然很多,但孤军深入,远道而来,内部离心外部窘迫,不能坚持很久。况且我们城中能战斗的兵众足以抵抗他们,怎么能想要受别人控制呢?”丘和听从了这些话,于是任命士廉为行军司马,从水陆一起进发,迎击打败对方,宁长真仅只身逃脱,其余兵众全部投降。

唐武德五年,高士廉与丘和上奏章归附唐朝,多次提升当了雍州治中。贞观元年,提拔任命为侍中,后调职任命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地民俗不淳厚,怕鬼并厌恶疾病,父母生病到危重时,儿女很多不亲自照顾侍奉,在木杖头挂上食物,远远地喂食。士廉顺应方法教诲引导,风气顿时改变。又趁着闲暇时选拔善作诗文的人,让他们举办文学聚会,同时让儒家学者讲论经史,勉励后辈年轻人学习,蜀地一带的学校明显地又兴盛了。蜀人朱桃椎,做事淡泊名利,隐居不作官,披着毛皮当衣服,以绳子为衣带,在人们中间随波逐流。窦轨镇守益州时,听说后就召见他,把衣服送给他穿,逼迫他做乡正官。朱桃椎始终一句话不说,把衣服扔在地上,逃入山中。高士廉到任后,用礼节招他来,等到他来到,走下台阶跟他说话,朱桃椎不回答,直直地看着他后离开了。高士廉常让人问候他,桃椎见到派去的人,就入林自己藏匿了。近代以来,官员多轻视隐居不做官的人,唯独高士廉对朱桃椎施加赞扬礼节,蜀地的人把此事作为美谈。

贞观五年,入朝任吏部尚书。高士廉受到皇帝的知遇之恩越来越重,上了很多奏章,事成后就烧了奏章文稿,没有人知道这些事。贞观十六年,他上奏章请求退休。贞观二十年,他生病了,唐太宗到他家问候他,于是叙说生平之事,唐太宗流泪叹息着和他诀别。贞观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这一天,他在京师崇仁里私宅中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篇8:《旧唐书·刘德威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刘德威,徐州彭城人也。德威姿貌魁伟,颇以干略见称。大业末,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讨贼淮左,手斩贼帅李青珪。后与仁基同归李密,密素闻其名,与麾下兵,令于怀州镇守。

武德元年,密与王世充战败入朝,德威亦率所部随密归。高祖嘉之,授左武候将军,封滕县公。及刘武周南侵,诏德威统兵击之,又判并州总管府司马。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武周获德威,令率其本兵往浩州招慰。德威自拔归朝,高祖亲劳问之,兼陈贼中虚实及晋、绛诸部利害,高祖皆嘉纳之。改封彭城县公。未几,检校大理少卿。从擒建德,平世充,皆有功,转刑部侍郎,加散骑常侍,妻以平寿县主。

贞观初,历大理、太仆二卿,加金紫光禄大夫。俄出为绵州刺史,以廉平著称,百姓为之立碑。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十一年,复授大理卿。太宗尝问之曰:“近来刑网稍密,其过安在?”德威奏言:“诚在主上,不由臣下。人主好宽则宽,好急则急,律文失入减三等,失出减五等。今则反是,失入则无辜,失出便获大罪。所以吏各自爱,竞执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之所致耳。陛下但舍所急,则‘宁失不经’复行于今日矣。”太宗深然之。数岁,迁刑部尚书,兼检校雍州别驾。十七年,至濮州,闻祐杀长史权万纪,德威入据济州,斩杀李佑,遣使以闻。诏德威便发河南兵马,以申经略,会遭母忧而罢。十八年,起为遂州刺史,三迁同州刺史。

永徽三年卒,年七十一。赠礼部尚书、幽州都督,谥曰襄,陪葬献陵。

篇9:《旧唐书·刘德威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又判并州总管府司马 判:授予

B.妻以平寿县主 妻:妻子

C.诚在主上 诚:确实

D.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寻:不久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后与仁基同归李密 与麾下兵

B.人主好宽则宽 今则反是

C.令于怀州镇守 复行于今日矣

D.俄出为绵州刺史 百姓为之立碑

19.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B. 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C. 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D. 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德威有才干有谋略,武德元年,李密和王世充作战失败后归附朝廷,德威跟随李密归附朝廷,并屡次受到唐高祖的提拔,死后在献陵陪葬。

B.刘武周抓获刘德威后,下令德威率领自己的士兵前往浩州招抚百姓。德威逃回朝廷,得到唐高祖的慰问。

C.唐朝法律条文规定,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要减三等处罚,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要减五等处罚,而唐太宗时期法律则刚好相反,出现了“宁失不经”的局面。

D.刘德威占据济州后,皇帝让刘德威任意调遣黄河以南的兵马,借以施展刘德威的抱负,但恰逢刘德威的母亲去世而作罢。

21. 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 兼陈贼中虚实及晋、绛诸部利害,高祖皆嘉纳之(3分)

② 太宗尝问之曰:“近来刑网稍密,其过安在?”(3分)

③ 所以吏各自爱,竞执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之所致耳。(4分)

【参考答案】

17.B 妻:以女嫁人

18.C(A.介词,和/动词,给予 B.连词,就/连词,表转折,却 C.介词,在 D.动词,担任/介词,给、替)

19.D

20.C(唐太宗时法律严苛,与之前相对宽松的法律刚好相反,“宁失不经”的局面并未实现。)

21.①(刘德威)同时又陈述敌人部署的情况以及晋、绛等部的利害关系,高祖都嘉奖并接纳了他。(陈,1分;嘉纳,1分;句意通顺1分)

②太宗曾经询问他说:“近来法律略微严格,其中的过错在哪里呢?”(尝,1分;密,1分;宾语前置句,1分)

③官吏各自怜爱自己,争相执行严格的法律的原因不是有命令使他们这样的,是害怕被治罪所导致的。(所以,1分;竞,1分;所,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刘德威,是徐州彭城人。德威身姿魁梧、伟岸,以有才干有谋略而著称。大业末年,跟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在淮左讨伐贼人,亲手斩杀敌人的头领李青珪。后来和裴仁基一同归顺李密,李密向来听过他的名字,给他军队,让他在怀州镇守。

武德元年,李密和王世充作战失败后归附朝廷,刘德威也率领部队跟随李密归附朝廷。唐高祖嘉奖他,授予左武侯将军的头衔,封为滕县公。等到刘武周南侵,下诏书让刘德威带领军队迎击他们,又授予并州总管府司马的官职。不久,裴寂在介州战败,齐王李元吉丢弃并州回到朝中,留下刘德威管理府中事情。李元吉才走,刘武周就到城下,百姓相继投靠刘武周。刘武周抓获刘德威,让他率领自己的士兵前往浩州招抚百姓。德威逃回朝廷,唐高祖去慰劳问候他,刘德威同时又陈述敌人部署的情况以及晋、绛等部的利害关系,高祖都嘉奖并接纳了他。改任彭城县公。不久,升任检校大理少卿。跟从唐高祖擒拿建德,平定王世充,都有功劳,转任刑部侍郎,加任散骑常侍,把平寿县主嫁给他。

贞观初年,历任大理、太仆二卿,加授金紫光禄大夫。不久外调担任绵州刺史,因为廉洁、公平而著称,百姓为他立碑。不久升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贞观十一年,又授予大理卿的.官职。太宗曾经询问他说:“近来法律略微严格,其中的过错在哪里呢?”德威上奏说:“确实在于皇上,不在于臣子。人主喜好宽松,法律就宽松,喜好严格,法律就严格。法律条文中规定: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减三等入罪,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减五等入罪。如今现状却和法律条文相反,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不受责罚,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获大罪。官吏各自怜爱自己,争相执行严格的法律的原因不是有命令使他们这样的,是他们害怕被治罪而导致的。陛下只需舍弃严格的法律条文,‘宁失不经’就又在今天实行了。”太宗认为这很正确。几年后,刘德威升迁担任刑部尚书,兼任校雍州别驾。贞观十七年,到濮州,听说李佑杀害长史权万纪,刘德威进入占据济州,斩杀了李佑,派遣使者让皇帝知道这件事。皇帝下令让德威任意调遣黄河以南的兵马,来施展抱负,恰逢刘德威母亲去世而作罢。贞观十八年,起任遂州刺史,三次升迁至同州刺史。

永徽三年死去,71岁。赠与礼部尚书、幽州都督的名号,谥号襄,在献陵陪葬。

篇10:《旧唐书·高适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旧唐书·高适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至德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迁太子少詹事。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纳。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于璋,斩之。代宗即位,感其洞明,以黄门侍郎严武代之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适止轻车诣任,食邑皆封还。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节选自《旧唐书·高适传》)

5.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薄于文雅 薄:迫近,靠近

B.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务 恤:体恤

C.西幸蜀中,避其虿毒 幸:帝王到某地

D.适止轻车诣任 诣:前往

6.下列句子中,与“其性傲于权贵”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圣人不凝滞于物

B.当其欣于所遇

C.籍独不愧于心乎?

D. 春水碧于天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适小时候家境贫寒,在梁、宋一带客居,靠乞讨来满足自己的生活,后被刺史张九皋推荐参加科考,但当时宰相李林甫不重视文才,高适愤然离开。

B.安禄山反叛时,高适被哥舒翰征辟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于是他辅佐哥舒翰守卫南阳,在哥舒翰兵败后谒见玄宗陈述兵败原因,玄宗接受了他的意见。

C.皇帝让各个皇子分被镇守地方,高适曾极力劝阻,但未被采纳,后来永王李璘起兵造反,肃宗召其商量,采纳了他的意见并让他领兵平定叛乱。

D.高适做蜀州刺史时,对玄宗时代就设置多个节度史的现象表示反对,认为这既让蜀地的官吏大增,使蜀地百姓劳累,又给中央政权带来危害。

8.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 (3分)

(2)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4分)

(3)感其洞明,以黄门侍郎严武代之还,用为刑部侍郎。(3分)

参考答案:

5.(3分)A(薄:轻视。)

6.(3分)B(B,对,同例句;A,被;C,在;D,比。)

7.(3分)D(原句找不到“又给中央政权带来危害”的内容。)

8.(1)等到二十岁时(高适)才关注诗歌,凭借气质自我欣赏。(3分,及冠、以、自高各1分)

(2)宰相李辅国憎恨高适敢于直言,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于是(高适)被贬官为太子少詹事。(4分,恶、短、介宾短语、左授各1分)

(3)(代宗)感念他洞察事物十分准确,用黄门侍郎严武代替他让他回京,任用他担任刑部侍郎的官职(3分,感、洞明、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高适,是渤海郡蓚县人。小时候家里贫困,客居梁、宋,以乞讨为生。他性格对权贵十分傲气,观察事物有先见之明。等到二十岁时才关注诗歌,凭借气质自我欣赏,每吟诵一篇,喜欢被爱好诗歌的人传诵。宋州刺史张九皋对他的才能十分惊奇,推荐他到有道科。当时右丞相李林辅独揽大权,对文辞十分轻视,只用对待举子的'礼节对待他,高适拂袖而去,客居河右。河西节度史哥舒翰见了他觉得他很与众不同,于是上表推荐他做左骁卫兵曹,充当自己府上的掌书记,跟着哥舒翰上朝,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他,不久高适又离哥舒翰而去。

恰逢安禄山叛乱,高适被哥舒翰征召去讨伐禄山,拜高适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旧辅佐哥舒翰守南阳。等到哥舒翰兵败,高适从骆谷向西奔驰,谒见玄宗,于是陈述哥舒翰兵败的原因说:“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卒,军卒吃粮仓的米饭尚且还不够,想让他们奋勇征战,怎么可能?况且南阳的各路首领都各持权力,难道像这样打仗能取得胜利吗?陛下趁此机会向西迁入蜀中,躲避歹毒之人,不算是羞耻之事。”玄宗完全接受了他的意见。后来安禄山的兵灾果然没有触及到蜀中。玄宗嘉奖他,不久升他做侍御史。

至德二年,永王璘在江东起兵,想要占据扬州。当初,玄宗把各位王子分封到各地,高适强烈劝谏,认为不可以。等到永王叛乱,肃宗听到他的意见很有道理,于是召见他谋划这件事。高适趁机陈述江东利害,称永王必败。肃宗认为他的回答很与众不同,让高适兼任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平定江淮叛乱。平叛后,宰相李辅国憎恨高适敢于直言,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于是被贬为太子少詹事。

不久,蜀中**,他出京做蜀州刺史,剑南自从玄宗还京后,在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疲敝,高适论及这种情况时说:“蜀地位置偏远,靠近险要之地,从国家角度说,不可以用它来遏制敌人的势力,为什么要用很险要的弹丸小地,使整个蜀地的太平百姓受到困扰呢?”最终他的奏疏未被采纳。后来梓州副使段子璋造反,派兵攻打东川节度使李奂,高适率领本州兵马跟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打于璋,并斩杀他。唐代宗即位以后,感念他洞察事物十分准确,用黄门侍郎严武代替他让他回京,用他担任刑部侍郎,后转做散骑常侍,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封给食邑七百户。高适只乘坐一辆马车到任,食邑都封存归还。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号曰忠。

篇11:《旧唐书列传第一百零五卷》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穆宁,怀州河内人也。父元休,以文学著。撰《洪范外传》十篇,开元中献之。玄宗赐帛,授偃师县丞、安阳令。

宁清慎刚正,重交游,以气节自任。少以明经调授盐山尉。是时,安禄山始叛,伪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唱义起兵,斩道玄首。传檄郡邑,多有应者。贼将史思明来寇郡,宁以摄东光令将兵御之。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郡惧贼怨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初,宁佐采访使巡按,尝过平原,与太守颜真卿密揣禄山必叛。至是,真卿亦唱义,举郡兵以拒禄山。会间使持书遗真卿曰:“夫子为卫君乎?”更无他词。真卿得书大喜,因奏署大理评事、河北采访支使。宁以长子属同母弟曰:“惟尔所适,苟不乏嗣,吾无累矣。”因往平原,谓真卿曰:“先人有嗣矣!古所谓死有轻于鸿毛者,宁是也。愿佐公以定危难。”真卿深然之。其后,宁计或不行,真卿迫蹙,弃郡,夜渡河而南,见肃宗于凤翔。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事遂止。

上元二年,累官至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使。副元帅李光弼以饷运不继,或恶宁者,诬谮于光弼,光弼扬言欲杀宁。宁直抵徐州见光弼,喻以大义,不为挠折。光弼深重之,宁得行其职。广德初,加库部郎中。是时河运不通,漕挽由汉、沔自商山达京师。选镇夏口者,诏以宁为鄂州刺史、鄂岳沔都团练使。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暴不奉法,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杖之致死。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集尉。

宁强毅,不能事权贵。执政者以为不附己,且惮其难制,故处之散位。宁默默不得志,且曰:“时不我容,我不时殉,则非吾之进也,在于退乎!”辞病居家,请告几十旬者数矣。亲友强之,复一朝请。上居奉天,宁诣行在,拜秘书少监。德宗还京师,宁曰:“可以行吾志矣。”因移病,罢归东都。

《旧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旧唐书高士廉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后汉书励志的句子

《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阅读及答案参考

《旧唐书》阅读题及答案

《旧唐书忠义传》阅读训练附答案

旧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旧唐书·王忠嗣传》阅读附答案

《旧唐书张仁愿传》原文及翻译

房玄龄文言文翻译

《旧唐书太宗本纪》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旧唐书太宗本纪》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旧唐书太宗本纪》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推荐11篇)】相关文章:

徐文贞宽厚文言文翻译2024-04-08

长孙无忌,字辅机。性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2024-02-20

《张俭望门投止》原文及译文2022-09-13

登兖州城楼阅读答案与翻译2023-01-31

旧唐书徐文远传原文及翻译2022-09-03

古文观止原文翻译2022-05-06

杜甫《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2022-04-29

旧唐书杜甫传2022-10-24

明史徐有贞传文言文翻译2023-02-28

古文观止翻译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