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减灶》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24-01-11 07:53:26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孙膑减灶》阅读答案及翻译(通用5篇)由网友“蝴蝶来了”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孙膑减灶》阅读答案及翻译,欢迎阅读与借鉴。

《孙膑减灶》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1:《孙膑减灶》阅读答案及翻译

《孙膑减灶》阅读答案及翻译

孙膑①减灶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②者蹶③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注释】

①孙膑:春秋战国时代有两位孙子,都是杰出的军事家。孙武:春秋齐国人,也称孙武子。著《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孙膑:战国齐人,孙武的后代,著《孙膑兵法》,后失传,1974年发现。②趣利:去争利。趣,通趋,趋向。③蹶:挫败,使……受挫折。

【译文】

十三年后,魏国和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国派田忌率兵前往,直奔大梁。魏将庞涓听到消息,离开韩国赶回魏,但齐军已经越过齐境而西进。孙子对田忌说:他们三晋的军队素来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齐国,齐国有怯懦的`名声;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因势利导。兵法上说:行军百里与敌争利会损失上将军,行军五十里而与敌争利只有一半人能赶到。(为了让魏军以为齐军大量掉队,)应使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庞涓行军三天,(见到齐军所留灶迹,)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入我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所以丢下步兵,只率轻兵锐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赶齐军。孙子估计魏军的行军速度,天黑应当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旁多险阻,可以埋伏兵马,于是把一棵大树削去树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齐军善射者持上万张弩,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好天黑见到点着的火就一起放箭。庞涓果然于夜晚来到削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树上写着字,便钻木取火来照明。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万弩齐发,魏军大乱失去队形。庞涓自知无计可施,军队已彻底失败,只好自刎,临死说:总算叫这小子成功了!齐国乃乘胜全歼魏军,俘虏了魏太子申回国,孙膑因此而名扬天下,世人皆传习他的兵法。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1)去韩而归

(2)素悍勇而轻齐

(3)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4)孙子度其行

(5)庞涓自知智穷兵败

(6)遂成竖子之名

2.与士卒亡者过半矣的语法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3.与期曰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期年之后,时时而间进

B.期颐之年

C.与人期而不至,不信也

D.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

4.靠着孙膑的计谋魏军大败,孙膑的依据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5.如果你来参战,怎样才能识破减炤计?

【参考答案】

1.(1)离开(2)向来,一向(3)率领(4)估计,盘算

(5)用尽(6)使……成功

2.D(A、B、C:定语后置)

3.C(约定)(A:期年,一周年/B:期颐:百岁之人/D:期望)

4.齐号为怯

5.即使定下计谋也不能大意;如果能就灶里的炉火残烬作细细分析,当能重新谋略。

篇2:《孙膑减灶》阅读答案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①,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②,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③大树白④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中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 三晋之兵:这里指魏军。② 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用急行军走百里的方法去争取胜利,会使上将军遭到失败。③ 斫:音zhuó,砍。④ 白:使露出白木。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① 齐使田忌将而往 将: ② 去韩而归 去:

③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西: ④ 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

9、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2分)

② 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3分)

③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3分)

10、孙膑为取得战斗的胜利,采取了哪些好的做法?请用自己的话分条回答。(4分)

参考答案:

8、① 率兵 ② 离开 ③ 向西进军 ④ 约定 (每空1分)

9、

① 善于作战的人会顺应(或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并向(对我们)有利的方面来引导它。(因1分,大意1分)

② 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才三天,逃跑的`人就过半了。(固、亡各1分,大意1分)

③ 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白木上写的字,就点火照亮树上的字。(书(字)、烛(照)各1分,大意1分)

10、(1)抓住魏军轻敌的弱点,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2)选择有利的地形进行伏击。(每条2分)

篇3:《孙膑增兵减灶》阅读答案

《孙膑增兵减灶》阅读答案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①,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②,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③大树白④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中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 三晋之兵:这里指魏军。② 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用急行军走百里的方法去争取胜利,会使上将军遭到失败。③ 斫:音zhuo,砍。④ 白:使…露出白木。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① 齐使田忌将而往    将:            ② 去韩而归                    去:

③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西:            ④ 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

9、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2分)

② 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3分)

③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3分)

10、孙膑为取得战斗的胜利,采取了哪些好的做法?请用自己的话分条回答。(4分)

参考答案:

8、① 率兵    ② 离开    ③ 向西进军    ④ 约定  (每空1分)

9、

① 善于作战的人会顺应(或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并向(对我们)有利的方面来引导它。(因1分,大意1分)

② 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才三天,逃跑的人就过半了。(固、亡各1分,大意1分)

③ 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白木上写的字,就点火照亮树上的字。(书(字)、烛(照)各1分,大意1分)

10、(1)抓住魏军轻敌的弱点,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2)选择有利的地形进行伏击。(每条2分)

篇4:孙膑减灶文言文翻译

孙膑减灶文言文翻译

对于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标志,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孙膑减灶的文言文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译文:

魏国和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国派田忌率兵前往,直奔大梁。魏将庞涓听到消息,放下韩国赶回,但齐军已经越过齐境而西进。孙子对田忌说:“他们三晋的军队素来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齐国,齐国有怯懦的名声,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因势利导。兵法上说,行军百里与敌争利会损失上将军,行军五十里而与敌争利只有一半人能赶到。(为了让魏军以为齐军大量掉队,)应使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庞涓行军三天,见到齐军所留灶迹,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入我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所以丢下步兵,只率轻兵锐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赶齐军。

孙子估计魏军的行军速度,天黑应当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旁多险阻,可以埋伏兵马,于是把一棵大树削去树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齐军善射者持上万张弩,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好“天黑见到点着的火就一起放箭”。庞涓果然于夜晚来到削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树上写着字,便钻木取火来照明。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万弩齐发,魏军大乱失去队形。庞涓自知无计可施,军队已彻底失败,只好自刎,临死说:“总算叫这小于成了名!”齐国乃乘胜全歼魏军,俘虏了魏太子申回国,孙膑因此而名扬天下,世人皆传习他的兵法。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1)去韩而归

(2)素悍勇而轻齐

(3)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4)孙子度其行

(5)庞涓自知智穷兵败

(6)遂成竖子之名

2.与“士卒亡者过半矣”的语法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3.与“期曰”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期年之后,时时而间进

B.期颐之年

C.与人期而不至,不信也

D.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

4.靠着孙膑的计谋魏军大败,孙膑的依据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5.如果你来参战,怎样才能识破减炤计?

参考答案

1.(1)离开 (2)向来,一向 (3)率领 (4)估计,盘算

(5)用尽 (6)使……成功

2.D(A、B、C:定语后置)

3.C(约定)(A:期年,一周年/B:期颐:百岁之人/D:期望)

4.“齐号为怯”

5.即使定下计谋也不能大意;如果能就灶里的炉火残烬作细细分析,当能重新谋略。

篇5:减字木兰花翻译赏析以及阅读答案

减字木兰花翻译赏析以及阅读答案

这是宋代著名诗人王安国所创作的一首词作,是一首描写男女离愁的佳作。

原文:

减字木兰花·春情

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减字木兰花·春情字词解释:

1、画桥:饰有花纹、图案的小桥。

2、落红:落花。

3、月破黄昏:谓月光穿透黄昏时的雾霭。

4、余香:指女子使用的脂粉香味,这里代指人。

5、徘徊:来回走动。

6、犹解:还能懂得。解,能够,会。

7、洞房:幽深的居室。

减字木兰花·春情翻译:

美丽的小桥下,流水潺潺,花瓣被雨淋湿,沾在地上。黄昏过去,月亮升起来了,在马上还闻到帘里的余香。

独个儿默默地徘徊在堂前院里,今夜我的梦魂将追到什么地方?他呵,怎够不上垂杨那样多情?垂杨还懂得让花絮飞入我洞房。

减字木兰花·春情阅读答案:

试题:

(1)王词写的是什么季节?请找出具体依据。(3分)

(2)蒋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简要说明。(4分)

答案:

(1)暮春(春季)(1分)。“落红”(1分),“(垂杨)飞花”(1分)。

(2)①比喻,以流水喻车声;②白描,“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景物描写不加渲染;③视听结合,“朝云”“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视觉,“辘辘车声”是听觉;④动静结合,“朝云横渡”“辘辘车声”是写动,“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写静。(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减字木兰花·春情创作背景:

此词为作者羁旅在外,思念家乡及亲人而作。

减字木兰花·春情赏析:

上阕集中描绘雨后黄昏,落红片片的暮春之景。首句点女子居处建筑的精致华美、环境的清静幽雅。起句的画桥,通常是指朱桥或赤阑桥,唐宋词中往往被写得很美,并同爱情搭上关系。如温庭筠《菩萨蛮》:“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韦庄《菩萨蛮》云:“骑马过斜桥,满楼红袖招。”晏几道《木兰花》云:“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现在词中的主人公也骑着马儿,到了这么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所在:马蹄得得,流水淙淙,他在桥上按辔徐行,心中该多么自在。从下面“雨湿”一句看,此时正当雨后。一场风雨才过,纤尘不起,落红如糁,连空气也变得清新宜人了。词人在《清平乐·春晚》词中也写过:“满地残红官锦污,昨夜南园风雨。”情景似之,然此词却化悲凉为闲雅,具有不同的情趣。

开篇是一幅清丽旖旎的风光画卷,虹桥细水,雨湿落红,交代了时节,也点明了地点。如画之境,如诗之景,为后面思情的刻画作了良好的铺垫。“落红”、“流水”、“飞花”等,历来就是人们在诗词中表现相思之情的特定意象,它包含了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惋惜之情。这里,画桥、流水、雨湿、落红几个意象的出现,虽未直接透露作意,但已成功地烘托出清幽淡雅的气氛。其中,“飞不起”三字暗写雨势的猛恶,展现残红“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凄凉景象,暗喻主人公的心境也如落红沾雨般沉重暗淡。这种心境源于伊人倩影的悄然杳去。这时,月华透过黄昏的雾霭,给这如诗的画境披上一层柔柔的轻纱,清幽淡雅中又添了一份朦胧静谧之感。“余香”二字饶有韵味,既含蓄地画出伊人“芳窬散麝、色茂开莲”的风致容颜,又绰约地显露池中明镜悬倩影、屋里衣香胜如花的`境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在这画桥流水的小路上,落英缤纷的暮春季节,月白风清的黄昏,帘里的她与马上的主人公邂逅相遇了,但这相遇是那样短暂,使主人公只能透过帘幕中飘溢出的几丝余香中遐想她那绰约的芳姿,娇美的容貌。

另外,词中人物在这优美的环境中信马闲行,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月破黄昏”,写时间变化极有层次:先是黄昏,而后月出东山,渐渐冲破了黄昏的气氛。宋人词中善用“破”字,如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谢逸《玉楼春》:“杜鹃飞破草间烟。”都赋予破字以特殊的美学意蕴。此处着一“破”字,也烘托了行人对于时间迁移的直感,饶有诗意。这个人物正在行进中间,突然从路边绣帘中间飘来一阵香气,原来绣阁中女子在晚妆了。此句极为重要。古人写诗讲究诗眼,写词讲究词眼。刘熙载《艺概·词曲概》去:“词眼二字,见陆辅之《词旨》。其实辅之所谓眼者,仍不过某字工,某句警耳。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此句乃为通体之眼,它映照前后,通体生辉,一方面使前已铺叙好的羁旅行役的格局变为爱情之憧憬,一方面又使下片的抒情与上片的写景自然过渡,浑然一体。

下阕描述思念之情。“何处去”不是无处可去,恰恰是去向杳若黄鹤的伊人处。采用反面运笔的方法,用得好时,能深化作品的层次。这里的反面运笔,很成功地突出了主人公魂牵梦绕的焦点。此情待与何人说,此梦今夜何处去,主人公惟有怅然不知所往而徘徊,恍然无可告语而不语,想人去车走,余香犹在,流水无情、落花有意,今宵梦,谁与共,自是“人生长恨承长东”。这时.一片飞花突然引起了主人公的注意,杨花犹能穿帘户,追随她共度良宵。而主人公却连梦魂都无所依,两相对照,令人心伤。这末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通过杨花飞舞的景象委婉曲折地传达了主人公的一往情深的相思,完成下阕对思情难遣、梦魂不安的主人公形象的刻画。

全词情景交融,浑然天成。作者将几个典型意象有机组合,在移步换形中,营造出氛围,以精练的笔墨、含蓄蕴藉地表达了相思之情,在宋初词作中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个人资料:

王安国(1028—1074),字平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之弟。自幼聪明,后来以文章著称于世。1068年(熙宁元年)赐进士及第。任西京国子监教授,授崇文院校书,改著作佐郎、秘阁校理。与兄王安石政见不合,非议新法。王安石罢相后,王安国被吕惠卿排挤罢官。有《王校理集》。

《孙膑增兵减灶》阅读答案

思维人生哲理

《孙子兵法》读后感的作文

孙子兵法读后感军事著作

孙子兵法读后感高中精选

孙子兵法读后感

鬼哭狼嚎造句

鬼哭狼嚎是贬义词吗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阅读答案

孙子兵法读后感心得

《孙膑减灶》阅读答案及翻译
《《孙膑减灶》阅读答案及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孙膑减灶》阅读答案及翻译(通用5篇)】相关文章:

“魏与赵攻韩 韩告急于齐”阅读答案及其原文翻译2022-05-07

小学五年级语文《马陵之战》教材教案2022-09-18

孙子兵法读后感初中2024-04-23

关于《孙子兵法》读后感600字2022-08-06

因势利导的故事2022-08-04

孙子兵法名著读后感精选2024-02-01

换个角度阅读答案2023-06-21

读中外名著阅读心得体会有感2023-05-26

写给庞涓先生的一封信2022-04-30

马陵山作文2024-05-0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