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马陵之战》教材教案

时间:2022-09-18 08:39:56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马陵之战》教材教案(精选12篇)由网友“蛰人犬”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马陵之战》教材教案,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小学五年级语文《马陵之战》教材教案

篇1:小学五年级语文《马陵之战》教学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读“韩、忌、懦、暮、溃、歼、虏”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生活故事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齐军取胜的原因。

重点: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生活故事梗概。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古代的军事谋略在战斗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大家以前学过《空城计》这个故事,知道你诸葛亮运用空城计,巧妙地躲过你一场灾难。其实,类似运用计谋作战的故事,在我们中国历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又是谁巧妙地应用你什么计谋,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呢?一起来学习吧。

二、检查交流,检查字词。

出示:

韩国、田忌、怯懦、暮色、溃不成军、全歼、俘虏

学生认读,自主学习。强调“韩、歼”韵母是前鼻音,“虏”生母是边音。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故事背景(1、2自然段)

故事经过(3至6自然段)

2.默读看课文,介绍梗概。

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精读课文,知道什么是“减灶示弱”,了解它对战争起读影响。

(1)出示“减灶示弱”。学生边读边想:什么是“减灶示弱”?孙膑为什么会想到这个计策呢?

(2)合作交流。

出示:“魏军素称剽悍,以为我军怯弱,而我们正好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人。”

分析

魏军:素称剽悍,以为我军怯弱(骄傲、轻敌)

我们: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人

孙膑这句话中,讲了几个条件可以战胜敌人?那个条件可以不要?(每个条件都是必要条件,“减灶示弱”是关键条件)。

(3)画出庞涓都心里活动都句子,说说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都感觉?

(4)用导读法感悟孙膑地“料事如神”和庞涓地“轻敌傲慢”

师导:庞涓第一次在追赶齐军地途中,发现——

生接:齐军遗下地灶足够10万人吃饭使用,

师导:庞涓心里——

生读:不免惴惴不安

师导:到了第二天,庞涓却发现——

生读:齐军地灶减去了一半,

师导:庞涓

生读:又振作精神,令士兵加速追赶

师导:第三天,庞涓高兴极了,因为——

生接:齐军地灶只剩下供3万人用的了

师导:庞涓认为——

生接:这是齐军不敢迎战,纷纷逃亡所致

师导:所以,庞涓骄傲地说——

生接:万知道齐军一向怯懦,你们看,三天之中,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半数

师导:庞涓再也顾不上多想,便——

生读:丢下大军,率领一支轻装地骑兵,孤军深入,不分日夜地穷追齐军

(5)既然“减灶示弱”法这样富有成效,为什么课文干脆不以此为题,而要以“马陵之战”为题呢?

讨论后,教师点拨:

“孙膑根据庞涓地行军速度,判断魏军在日落后可到达马陵道。马陵道位于两座大山之间,地势险要,树林茂密。”

交代道路战事地地点(马陵道)、天时(日落后)、地利(地势险要,树林茂密)

“一切布置停当,夜幕降临时庞涓已率部进入马陵道。因为道路不被遍地地树木阻塞,魏军只得停下来。”

孙膑的“运筹帷幄,料事如神”

“魏军失去主帅,顿时乱成一团,溃不成军。齐军乘胜进攻,全歼魏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

交代了“马陵之战”的最后结果,进一步突出了它在“援韩战争”,所起地决定性作用。

理解思考:你觉得孙膑和庞涓各是怎么地人物?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复述课文。

2.拓展延伸:找“孙膑和庞涓”地故事读读。

板书

25马陵之战

孙膑 减灶示弱--------- -胜

智取

庞涓 骄傲轻敌--------- 败

篇2:小学五年级语文《马陵之战》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7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了解故事梗概

3.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

过程与方法

采用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的方法组织自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临危不乱和不骄傲轻敌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2、领悟军事妙计,感悟军事家的智慧。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读写、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自学指导:

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

自主学习:

(课前自主完成,小组交流讨论)

1、给下列生字注音;

韩﹙ ﹚国 妒忌﹙ ﹚ 怯懦﹙ ﹚ 夜幕﹙ ﹚ 溃﹙ ﹚败 歼﹙ ﹚灭 俘虏﹙ ﹚ 暮( )色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求援: 剽悍: 怯懦: 惴惴不安: 自刎;

3、用下列词语造句。

惴惴不安 横七竖八

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试说每段的大意。

巩固训练:

请同学们畅谈自己读课文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军事妙计,感悟军事家的智慧。

自学指导: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的理解?

2、田忌在什么情况下询问孙膑计策?

合作探究:

1、魏军猛追齐军,田忌问孙膑如何对付魏军,孙膑想出了一条什么妙计?

2、孙膑为什么会想出这条妙计?

3、庞涓是怎样中计的?

4、你觉得孙膑和庞涓分别是怎样的人?

四、知识梳理(自主完成)

五、学习反思(自我小结)

六、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古今战争谋略。

2、你从文章中得到哪些启示。

篇3: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马陵之战》教案

《马陵之战》课文原文

公元前341年,魏国举兵攻打韩国。

魏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帅兵前往救韩。魏惠王得知这一消息后,即派太子申、大将庞涓率兵10万阻击齐军。可是,魏军抵达齐魏边境时,齐军早已越过边境西去。

魏军猛追齐军,田忌问孙膑如何对付魏军。孙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对田忌说:“魏军速成剽悍,以为我军怯弱,而我们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人。”田忌练练称赞:“好极了!好极了!”便采用了孙膑之计。

根据预定的作战方案,两军一接触,齐军就立即后撒,诱敌深入。庞涓在追赶齐军的途中,发现齐军遗下的灶足够10万人吃饭使用,心里不免惴惴不安。第二天却发现齐军的灶减去一半,他又振作精神,令士兵加速追赶。

第三天,齐军的灶只剩下供3万人用的了,庞涓认为这是齐军不敢迎战纷纷逃亡所致。他骄傲地说:“我知道齐军一向怯弱,你们看,三天之中,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半数!”于是,他丢下大军,率领一支轻装的骑兵,孤军深入,不分日夜地穷追齐军。

孙膑根据庞涓的行军速度,判断魏军在日落后可到达马陵道。马陵道位于两座大山之间,地势险要树林茂密。孙膑让士兵把树砍倒,横七竖八丢在路上,只留其中最大一株,剥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孙膑挑选了一万名弓箭手埋伏在附近,命令他们夜间看到火光就一齐放箭。

一切布置停当,夜幕降临时庞涓已率部进入马陵道。因为道路被遍地树木阻塞,魏军只得停下来。暮色中,庞涓隐约发现一株剥皮大树写有数个大字,就命人点起火把,想看个究竟。就在这时,齐军万箭齐发。庞涓自定败局已定无法挽回,长叹道:“让孙膑这小子成全了名声。”于是手持佩剑自刎而死。魏军失去主帅,顿时乱成一团,溃不成军。齐军成圣进攻,全歼魏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

《马陵之战》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读“韩、忌、懦、暮、溃、歼、虏”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生活故事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齐军取胜的原因。

重点: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生活故事梗概。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古代的军事谋略在战斗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大家以前学过《空城计》这个故事,知道你诸葛亮运用空城计,巧妙地躲过你一场灾难。其实,类似运用计谋作战的故事,在我们中国历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又是谁巧妙地应用你什么计谋,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呢?一起来学习吧。

二、检查交流,检查字词。

出示:

韩国、田忌、怯懦、暮色、溃不成军、全歼、俘虏

学生认读,自主学习。强调“韩、歼”韵母是前鼻音,“虏”生母是边音。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故事背景(1、2自然段)

故事经过(3至6自然段)

2.默读看课文,介绍梗概。

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精读课文,知道什么是“减灶示弱”,了解它对战争起读影响。

(1)出示“减灶示弱”。学生边读边想:什么是“减灶示弱”?孙膑为什么会想到这个计策呢?

(2)合作交流。

出示:“魏军素称剽悍,以为我军怯弱,而我们正好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人。”

分析

魏军:素称剽悍,以为我军怯弱(骄傲、轻敌)

我们: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人

孙膑这句话中,讲了几个条件可以战胜敌人?那个条件可以不要?(每个条件都是必要条件,“减灶示弱”是关键条件)。

(3)画出庞涓都心里活动都句子,说说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都感觉?

(4)用导读法感悟孙膑地“料事如神”和庞涓地“轻敌傲慢”

师导:庞涓第一次在追赶齐军地途中,发现——

生接:齐军遗下地灶足够10万人吃饭使用,

师导:庞涓心里——

生读:不免惴惴不安

师导:到了第二天,庞涓却发现——

生读:齐军地灶减去了一半,

师导:庞涓

生读:又振作精神,令士兵加速追赶

师导:第三天,庞涓高兴极了,因为——

生接:齐军地灶只剩下供3万人用的了

师导:庞涓认为——

生接:这是齐军不敢迎战,纷纷逃亡所致

师导:所以,庞涓骄傲地说——

生接:万知道齐军一向怯懦,你们看,三天之中,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半数

师导:庞涓再也顾不上多想,便——

生读:丢下大军,率领一支轻装地骑兵,孤军深入,不分日夜地穷追齐军

(5)既然“减灶示弱”法这样富有成效,为什么课文干脆不以此为题,而要以“马陵之战”为题呢?

讨论后,教师点拨:

“孙膑根据庞涓地行军速度,判断魏军在日落后可到达马陵道。马陵道位于两座大山之间,地势险要,树林茂密。”

交代道路战事地地点(马陵道)、天时(日落后)、地利(地势险要,树林茂密)

“一切布置停当,夜幕降临时庞涓已率部进入马陵道。因为道路不被遍地地树木阻塞,魏军只得停下来。”

孙膑的“运筹帷幄,料事如神”

“魏军失去主帅,顿时乱成一团,溃不成军。齐军乘胜进攻,全歼魏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

交代了“马陵之战”的最后结果,进一步突出了它在“援韩战争”,所起地决定性作用。

理解思考:你觉得孙膑和庞涓各是怎么地人物?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复述课文。

2.拓展延伸:找“孙膑和庞涓”地故事读读。

板书

25马陵之战

孙膑 减灶示弱--------- -胜

智取

庞涓 骄傲轻敌--------- 败

马陵之战具体经过

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梁惠成王二十八年,穰疵率师及郑孔夜战于梁、赫,郑师败逋。 ”魏国派遣襄疵攻打韩国汝南的梁、赫,韩国派将军孔夜应战,韩国战败,后求救于齐,于是就有了司马迁笔下,齐国在韩国五战全败后才出兵救援的记载。《战国策》中也有《南梁之难》一篇描述此役。

南梁在汝河上游,秦朝后称梁县,今属汝州。韩魏两国在此暴发激战,双方统帅是孔夜和襄疵,并非《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中所说,是庞涓领兵攻打韩国。

韩国得到齐国答应救援的允诺,人心振奋,竭尽全力抵抗魏军进攻,但结果仍然是五战皆败,只好再次向齐告急。齐威王抓住魏、韩皆疲的时机,任命田忌为主将,田婴为副将率领齐军直趋大梁。孙膑在齐军中的角色,一如桂陵之战时那样:充任军师,居中调度。

但根据《战国策 南梁之难》记载,韩国并非得到齐国允诺才主动出击五次战败,而是齐国暂时坐山观虎斗,等到韩国五次战败后才出兵救援。献计者也是张丐,并非孙膑或田忌。魏国自己的史书《竹书纪年》中,也没有记载孙膑、田忌和庞涓参与了此战,马陵之战双方的统帅是魏太子申和田盼。

魏国眼见胜利在望之际,又是齐国从中作梗,其恼怒愤懑自不必多说。于是决定放过韩国,转将兵锋指向齐军。其含义不言而喻:好好教训一下齐国,省得它日后再同自己捣乱。魏惠王待攻韩的魏军撤回后,即命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气势汹汹扑向齐军,企图同齐军一决胜负。(魏国兵力没有记载)

齐军已进入魏国境内纵深地带,魏军尾随而来,孙膑针对魏兵蔑视齐军的实际情况,在认真研究了战场地形条件之后,定下减灶诱敌,设伏聚歼的作战方针,造成在魏军追击下,齐军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并在马陵利用有利地形选择齐军中1万名善射的弓箭手埋伏于道路两侧,规定到夜里以火光为号,一齐放箭,并让人把路旁一棵大树的皮剥掉,在上面书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字样。

庞涓在接连3天追下来以后,见齐军退却避战而又天天减灶,武断地认定齐军斗志涣散,士卒逃亡过半。于是命令部队丢下步兵和辎重,只带着一部分轻装精锐骑兵,昼夜兼程追赶齐军至马陵,见剥皮的树干上写着字,但看不清楚,就叫人点起火把照明。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便万弩齐发,给魏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魏军顿时惊恐失措,大败溃乱。 [5] 庞涓智穷力竭,眼见败局已定,遂愤愧自杀。齐军乘胜追击,又连续大破魏军,并俘虏了魏军主帅太子申。

篇4:小学五年级语文《龙的传人》经典教材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尤其是课后列出的几个形声字,理解文中关于龙的成语的含义;

2、理解课文所写的内容,了解为什么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感受龙对中华民族的特殊意义,激发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

3、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的原因,激发学生产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突破:

1、课前收集有关龙的成语、图片、传说、甚至歌曲等,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龙有一种感性上的认识,从而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人对于龙的喜爱、崇拜之情,以及中国人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

师:齐读单元主题词和课题。

师:总结练习题情况,点明本课学习重点。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和练习,说说课文都讲了些什么内容?

生:自由作答,估计学生可能会答到以下问题:龙与中国人的关系;龙到底是什么;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的具体原因;总的讲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的原因。

二、精读课文,深化理解。

1、生齐读课文第一句“提起龙,中国人莫不引以为自豪,有时还自称为‘龙的传人’。”(分别请两个同学读此句,重点读出“自豪”之情。)

2、师:中国人为什么自称为龙的传人?请孩子们自由读课文4——7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生。

师:从哪些段落中的语句中可以看出中国人骄傲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原因之一:总起句——龙威力无比、变换万千、无所不能的。

具体描写——龙王高居天上,也能潜入深渊;它能呼风唤雨,也能翻江倒海。天下旱涝,庄稼丰歉,人间祸福,全凭它的旨意。

处理步骤1:

(1)、请孩子读出总起句,教师重点引导“威力无比”“无所不能”的理解和全句的朗读,读书骄傲之情。

(2)、师:哪些语言文字在具体写龙的威力无比和无所不能呢?——抽同学读具体描写的句子。

(3)、师补充相关龙文化: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频繁出现,它成为了开天辟地的神,帮助皇帝统一了中国,又力保大禹治水,为千千万万人民造福。在龙的身上,人们寄托了对大自然的崇拜和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4)、生带着情感再读这一段。

原因之二:总起句——龙是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象征。

具体描写——皇帝自认为是“真龙天子”。他的身体称为“龙体”,他穿的衣服是“龙袍”,他坐的椅子是“龙椅”……

处理步骤2:

(1)、抽同学读第一句,抓重点词“至高无上”体会。“至高无上”的意思:再没有

比这更高的了。

(2)、师:哪些语言在具体讲龙是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象征?——齐读具体描写的语言。

原因之三:总起句——龙在老百姓心中,又象征着自由欢腾和完美。

具体描写——所谓“金龙献瑞”“龙凤成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说的就是这种祥和幸福、欢腾自由的景象。

处理步骤3:

(1)师:龙的形象并非帝王所专有,在老百姓心目中,龙还象征着什么?

(2)抽同学读第总起句。

(3)师:哪些语言具体讲这种自由欢腾和完美?——读具体描写的语言。

(4)抽生讲“金龙献瑞”“龙凤成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的意思,体会这种自由欢腾、祥和幸福。

(5)民间的哪些有关龙的活动能让你有这种喜庆祥和的气氛?(舞龙灯、赛龙舟等)

(6)请同学们看图,你感受到了什么?(畅所欲言。)

(7)师补充龙文化

在封建社会,龙象征着皇权、神权,是不可侵犯的尊严,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龙更成为一种吉祥物,飞入寻常百姓生活,人们舞龙、赛龙舟,在灯谜、对联、图画中,龙成为了不朽的主题。

(8)再美滋滋的幸福的读读这段文字。

4、学习一二段。

师引:龙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那么龙和中国人有怎样密切的关系呢?——生读第一段“古往今来”到“龙也深受人们喜爱”。

龙到底是什么呢?宋代画家董羽怎么认为?——生读描写龙的语句。

师:补充图腾文化:原始社会的人认为跟本氏族有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中国人认为龙跟自己有血缘关系,完全把龙当成心目中的神。

5、师:因为龙是威力无比、无所不能的,所以——生读“中国人常常自称为龙的传人。”

因为龙是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象征,所以——生读“中国人常常自称为龙的传人。”

因为龙在老百姓心目中,象征着自由欢腾、祥和幸福,所以——生读“中国人常常自称为龙的传人。”

(生在读时,师顺势出示这句话。)

师:“自称”从表面上讲是什么意思?——自己称谓自己为龙的传人,不是别人称谓的。

从深层次上看,“自称”这个词里又包含着一些思想感情。作为龙的传人,我们是怎样的情感?——自豪、骄傲。我们对龙本身又是怎样一种情感?——喜爱、崇敬、赞颂。

请两个同学骄傲的读这句,再全班齐读。

6、师:请孩子们再读课文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发现了什么?再将这两句和题目连起来看一看,又发现了什么?(首尾呼应,扣题呼应,前后连贯一致,结构严谨。)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师语:龙,集日月之精华,会天气之灵气,具百兽之形,兼包容四海、吐纳百川之胸襟。在这新的时代,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还将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成为新世纪的中华魂。

2、生一起读开头一句,最后一句。

3、师重点引读3——7段。

四、拓展积累,丰富语汇。

1、师引语:作为龙的传人,我们更应该记住有关龙的成语,请同学们说说从本课中积累的龙的成语。(生说师出示板书,并齐读。)

课外你积累了哪些有关龙的成语?(生自由说,师出示一部分,并让孩子齐读。)

2、动笔写写,摘抄书上的成语和黑板上的成语,越多越好。

篇5:小学五年级语文《龙的传人》经典教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词,记住它的音形义。

3、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录音机录音带图片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1、播放歌曲《龙的传人》,问:

谁知道歌词中的“龙的传人”指的是什么人?

2、过渡: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是龙的传人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教师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检查认读。

3、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多读两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边读边在书上批注感悟,并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读完后自己出题目检测阅读效果。

2、小组内汇报交流。

3、集体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1)收集古迹中龙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其样子的不同,深入理解它并不真实存在,只是人们想像出来的传说中的动物。

(2)理解图腾的意思,讨论远古时期的人们为什么把龙当作崇拜的图腾?

(3)①理解“金龙献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成语的意思。

②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想象它们所表现的“祥和幸福、欢腾自由”的景象。

③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带“龙”字的成语?

(4)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会作者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四)、感情朗读,升华认识

过渡: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是因为我们向往和追求自由完美,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

3、播放歌曲,学生跟唱,引发情感共鸣。

(五)、拓展延伸

1、 关于龙的民间活动:赛龙舟舞龙灯……

2、 关于龙的壁画、工艺品、装饰:九龙壁双龙戏珠云龙纹……

板书设计:

龙的传人

威力无比变幻万千无所不能

象征着中国人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

篇6:小学五年级语文《龙的传人》经典教材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龙的传人》,并能用优美连贯的声音表现音乐。

2、通过演唱,培养学生乐意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让学生学会用歌声表达爱国之情,体验音乐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用优美、连贯的声音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鼓励、培养学生唱歌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各种龙的图片以及民间的龙饰图片,

我们中华民族有悠远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有自立于世界名族之林的英雄气概。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一脉相连,都以“龙的传人”自豪。

(播放《龙的传人》的背景音乐,学生朗诵单元寄语)

二、新授:

1、欣赏感受:

多媒体播放《龙的传人》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并要求学生可以轻轻随教师哼唱,进行感情初体验。

2、教唱歌曲

(1)、歌曲分析:前此歌曾在中国广泛流行。歌曲的歌词具有丰富的,形象鲜明,富有想象力。感情从较为深沉含蓄转为振臂疾呼,富有历史感和号召力。曲调和旋律采用了自然小调式,结构为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音域仅五度,级进为主,易于传唱。其中1、2小节与3、4小节同头换尾;5、6小节重复1、2小节,13、14小节又重复9、10小节;而所有偶数小节都采用同样的节奏。这种复沓回环的手法,既精当洗练,又给人无比眷恋之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民渴望回归同一的感情趋向。

(2)跟录音学唱歌曲

(3)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这是一首抒情的男声独唱歌曲,它深情地唱出了华夏儿女对祖**亲的爱恋和盼望统一的共同心愿。

(4)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随录音演唱。

此歌容易上口,应着重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表现情绪和演唱形式,并能投入感情地演唱,“唱出华夏游子对祖**亲刻骨铭心的爱恋”。

(5)注意纠正歌曲中容易唱错的地方。唱准第9小节和第12小节的“ 虽不曾看见 ”和“长江水 ”,另外,歌曲第15小节的“澎湃汹涌”,要注意重点提出,让学生唱准。

三、检查演唱

1、指导学生随伴奏演唱,你觉得用怎样的情绪,用哪一种人声和

演唱形式能更好地表达这首歌的情感。

2、你能设计一个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吗?

四、音乐知识:

节拍的读法以及在小节中的强弱规律。

篇7:小学五年级语文《嫦娥奔月》教材教案

教学目标: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充分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

人们常说,美的力量是永恒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从远古一路走来,尽管一走就是数千年,可人们还是由衷地喜欢它,一辈辈地传诵着,就因为故事中蕴藏着动人的美!请你们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觉到这个故事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点评:这段娓娓动听的导语声情并茂,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的启发引导作用。)

二、让学生读文,自己感悟

让学生潜心会文,细细读课文,体会文中的美,并在文章的后面写批注,最后再读课文读出感受。

(点评:读有要求,让学生在读中想想、画画、写写,再读读,这种有指向性的读书活动,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三、组织交流

壮美:后羿射日的有关课文英雄神勇无比,为民除害,给人阳刚之感。嫦娥勇斗逢蒙他毫不畏惧、机智周旋,弱女子显壮举。

凄美:嫦娥吃了仙药飞往月宫,后羿不顾一切……怎么也追不上。这是一种离别,四目相视,却无缘再聚,有情从此天上人间难相聚。此情此景,怎不叫人掬泪同情。

甜美:月圆之际,皓月当空,嫦娥悄然伫立桂花树下,深情凝望着丈夫,身虽不能至,心已相印,天荒地老,这等感情确实让人人心生甜蜜。

柔美:嫦娥的外表美,典型的东方美女

优美:嫦娥吃了仙药,……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体会:月美,景美人物更美,画面诗情画意,充满遐想

注意:学生在体验这些感受时,都要加强朗读训练。

(点评:这种读悟交流过程,实质上就是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活动过程。)

四、全面感悟,读写联系

(每一个优秀的文本都会留下一定阅读空间,使得读者能够借助自己的阅读积累与生活积累积极参与文本的再创作)

此时此刻,遥遥相望的嫦娥与后羿以及乡亲们,一定有千言万语要倾诉,请同学根据课文围绕中心“好心的嫦娥”写一段话。

学生写话

五、拓展阅读

《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几种版本,课文所言,只是一家之言,介绍学生阅读。

(这两个细节既体现了读写结合的训练,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知识的积累。)

篇8:小学五年级语文《绿毛龟》教材教案

教学目标:

识记:

1、自主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搜集有关绿毛龟的资料,帮助读懂课文大致内容。

理解:

1、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课文中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比如“异乎寻常”等词。

2、学习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作者一家人喜爱绿毛龟的真挚情感。

运用:

1、体会课文用词贴切简练的特点,会抓住有关句子分析感受。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描绘动物活动姿态的词语和句子。

分析:

学习课文,感受作者一家人喜爱动物(绿毛龟),以及人和动物(绿毛龟)和谐相处的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学习有关描写绿毛龟的可爱之处的内容,感受作者一家人喜爱动物(绿毛龟)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感受作者一家人喜爱动物(绿毛龟),以及人和动物(绿毛龟)和谐相处的快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小黑板,投影,搜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课题:21、绿毛龟

尤今

齐读课题。

2、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绿毛龟或者作者。

3、教师随机补充有关的资料。

二、 启发质疑:

1、出示:

我对这只千里迢迢从无锡“飞”入我家的绿毛龟一见钟情。从此,它成了我们一家大小的宠物。

2、引导学生读句子质疑:

(为什么我对绿毛龟一见钟情?

绿毛龟为什么会成为我们一家人的宠物?

一家人是怎样宠爱它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2、交流反馈:

(1)同桌互相检查读通课文情况。

(2)自由任选喜欢的小节朗读交流。

(3)初步交流解答学生的质疑。

四、细读研讨,体会绿毛龟成为我们一家的宠物的原因。

(研讨专题可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调整顺序)

(一)、研讨专题一:为什么我会对绿毛龟一见钟情?

1、自渎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讨论:为什么我会对绿毛龟一见钟情?

2、交流:

我会对绿毛龟一见钟情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第三、第四节内容)

(1)“长达5寸,宽约三寸”的绿毛龟有多大呢?

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常见的物体打比方,如:相当一只铅笔盒的大小等。

(2)……竟是一大团绿毛。“竟”表现作者怎样的心情?

体会作者的惊喜,读出作者的惊喜。

(3)一个圆圆的头颅从绿色里伸出来,两只小如绿豆的眼睛,只怯生生

地看了我一眼,整个头颅又闪电般地缩进硬壳里去了。

(抓住“却生生” “闪电般” 体会绿毛龟机警、怕生、动作敏捷的特点。)

朗读体会。

(4)哟,是乌龟里的稀有品种绿毛龟!

(抓住“稀有品种”理解绿毛龟的珍贵,并感情朗读。)

师随机补充资料:无论远古或近今,绿毛龟都是极其高贵的宠物。绿毛龟被唐太宗封为皇宫五宝之一。历代寺庙列为镇山之物。近代,中国政府为美国总统送上的祝寿礼物是一对绿毛龟。东南亚一些豪商2奉养它用来旺财,欧、美、日、韩等国把它视为吉祥如意、延年益寿的象征。……

3、小结:对绿毛龟一见钟情,不但因为它小巧玲珑、外形独特、机警灵敏,更因为它是稀有品种。

4、感情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二)、研讨专题二:绿毛龟为什么会成为我们一家人的宠物?

(说明:整体感知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准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感受奠定基础。此环节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段落结构。)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抓住下面几方面进行感悟。

1、外形姿态高贵典雅:(出示句子)

当它恬恬自在地游来游去时,碧绿如翡翠的长毛好似被微风吹拂的头发,温柔地在清澈透亮的水里飘散着,那姿态,有说不出的高雅。

(1)结合理解词语:恬恬自在、高雅

(2)体会作者通过比喻的修辞把绿毛龟的惹人喜爱生动地写了出来,表达出了作者内心的喜爱之情。

(3)感情朗读,读出绿毛龟外形的高贵典雅。

师小结:绿毛龟在水中游动时,一身碧绿、活泼可爱,婀娜多资,高贵典雅、趣味无穷。

(4)欣赏图片,练习解说,可用书上的语言,并结合平时积累的词语。

2、食态可掬:

它食量不大,但食态可掬。把鱼肉活虾肉丢进缸里,它先用嘴衔着,然后双手齐来,捧着那肉,一口一口,咬、嚼、吞,津津有味地吃着。那样子,好似在品尝千年难得一尝的佳肴。

(1) 理解词语:食态可掬

(2) 绿毛龟食态可掬表现在哪里?

(3) 感情朗读,读出它的有趣。

3、通灵之性:

(1)卖弄美丽:知道自己美,它常常自信而近乎卖弄地在水里游来游去,深绿色的毛发,把整缸的水都染成了绿色。

A、理解:“自信而近乎卖弄”写出了宝龟的婀娜多姿,趣味无穷,高贵典雅。

B、体会其中的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了作者对绿毛龟的喜爱之情。

C、拓展:绿毛龟全身长绿毛的原因。

(绿毛龟身上的绿毛是一种藻体,名称为龟背基枝藻。在水中,藻体繁殖时会释放出大量游动的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孢子会分泌出粘液附在龟的背甲,腹甲等部位上,然后不断生长。绿毛的长短主要视水温、光照河水中的营养情况,最长可达10厘米以上。)

D、感情朗读,读出绿毛龟的美丽。

(2)行动应对呼喊和音乐:

女儿一喊:“宝龟”,它便浮游上来,把头伸出水面张望。

当乐声从收音机里流出来时,它把头伸出水面,轻轻地抿着,仿佛在微笑;两颗圆圆的眼珠子,也绽放出柔和的亮光。

抓住描写绿毛龟神态动作的词语,体会绿毛龟的通灵之性。

感情朗读。

(三)、研讨专题三:一家人是怎样宠爱绿毛龟的?

1、我:为它布置了一个美丽的家。

2、女儿爱它如珍宝。上学时,决不忘与他道别;放学回家,又去它他打招呼;平时有事没事总挨在玻璃缸旁,亲昵地喊:“宝龟,宝龟!”

3、全家:家里人都把为它吃食当作是生活里的消遣。几乎每天傍晚,一家子便围在玻璃缸前喂、看、笑。

穿插感情朗读,感受一家人的喜爱和精心照料,使绿毛龟得以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原因。

(说明:让学生自主选择研读专题,并抓住重点词句自主释疑。教师根据学生学情随时调整研读顺序、适时点拨,或指导朗读,或引发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感悟课文遣词造句的精妙,体会课文中蕴含的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情感。)

五、总结课文

1、学完课文,谈谈你对绿毛龟的认识。

2、师:绿毛龟一般都是野生的,人工饲养如果不当,会因为绿藻停止繁殖而导致绿毛退化。而作者家的绿毛龟却能恬恬自在地生活,且充满灵性,这离不开作者一家对他的宠爱和精心饲养。当然,养着这样一支绿毛龟,我们一家的生活也从此充满了惊奇、有趣、快乐。这便是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创造的美好境界。

六、布置作业:

调查生活中人类任意捕杀动物的具体事例,完成一篇呼吁人类与动物和睦相处的作业。

(形式自由选择:读书笔记、创作诗歌、绘画书法、编制小报、为图画或照片配上文字……)

篇9:小学五年级语文《绿毛龟》教材教案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简练的特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绘动物姿态的词语和句子。

3.体会作者一家人喜爱动物,以及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快乐的情感。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有关描写绿毛龟的可爱之处的内容,感受作者一家人喜爱动物(绿毛龟)的真挚感情。

2. 学习总分的写作方法,并能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练习说话,。读课文,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 用二、三句话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宠物!

2.学生交流。

3.出示绿毛龟图片

师:绿毛龟,古称神龟,是绿藻和龟的有机结合体。长达5寸,宽约3寸,不重。有两只小如绿豆的眼睛。它主要生长在我国湖北省和江苏省的一些湖泊中。它呀,可是尤今一家人的宠物,所以,尤今还特地为它写了一篇散文——《绿毛龟》。今天我们学的新课是——板书:21 绿毛龟(齐读)指导“龟”字书写。

4.师;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并读通课文。

(2)这是一只怎样的绿毛龟?试着用文中的词概括地说一说。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3.品味句子。

出示:我对这只千里迢迢从无锡“飞”入我家的绿毛龟一见钟情。从此,它成了我们一家大小的宠物。

(1)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2)质疑。

(为什么我对绿毛龟一见钟情?绿毛龟为什么会成为我们一家人的宠物?……)

(3)齐读句子。

三、研读课文

(一)为什么我会对绿毛龟一见钟情?

1.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我会对绿毛龟一见钟情?用“——”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

我会对绿毛龟一见钟情的原因:

(媒体出示第三、第四节内容)

(1)“长达5寸,宽约三寸,不重。”绿毛龟有多大呢?

(“1寸相当于3厘米不到2点5厘米。”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常见的物体打比方,如:相当一只铅笔盒的大小等。)

(2)“打开看,一圈绿影闪入眼中,仔细一看,竟是一大团柔软的绿毛。”“竟”表现作者怎样的心情?

(体会作者的惊喜,读出作者的惊喜。)

(3)“正疑惑间,突然看到一个圆圆的头颅从绿色里伸了出来,两只小如绿豆的眼睛,只怯生生地看了我一眼,整个头颅便又快如闪电地缩进硬壳里面了。”

(抓住“怯生生” 、“快如闪电”、“缩” 体会绿毛龟机警、怕生、动作敏捷的特点。)

朗读体会。

(4)“哟,是一只可爱的绿毛龟!”

(抓住“可爱”理解绿毛龟的珍贵,并感情朗读。)

师随机补充资料:无论以前或现在,绿毛龟都是极其高贵的宠物。绿毛龟被唐太宗封为皇宫五宝之一。历代寺庙列为镇山之物。近代,中国政府为美国总统送上的祝寿礼物是一对绿毛龟。欧、美、日、韩等国把它视为吉祥如意、延年益寿的象征。

3.师:来,我们一起分享作者的这份惊喜(引读):这小东西长得小巧玲珑——打开后看到的是它独特的外形——我正疑惑着——哟,是乌龟里的稀有品种——

4.小结:对绿毛龟一见钟情,不但因为它小巧玲珑、外形独特、机警灵敏,更因为它是稀有品种。

篇10:小学五年级语文《绿毛龟》教材教案

一、教材及学生情况简析:

教材分析:《绿毛龟》一文生动地描述了“我”一家人精心喂养绿毛龟的情景和绿毛龟给“我”家带来的快乐,表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是“我”一家人对绿毛龟的钟爱,像丈夫“异乎寻常”的兴奋、“我”的惊喜、8岁的女儿“爱她如珠如宝”;二是对绿毛龟外形和动作的描绘,处处流淌着喜爱之情;三是绿毛龟得到人的爱抚,表现出来的通灵之性。构思精巧,结构严谨。文章写“龟”也写“人”。

学生情况分析:我班学生学习积极性教高。大多数孩子能清楚地明白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并遵照老师的预、复习要求开展学习活动。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为课堂学习活动地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互动交流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具备了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写作方面,学生经过长期的积累,有了一定的长进,但在语言表达上还需要不断雕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恬适自在、通灵之性”的意思,体会课文用词准确、简练的表达特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3、 指导把片段写具体。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只可爱的绿毛龟,我对它一见钟情,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

二、细读课文,品词品句,感悟写法

1.绿毛龟为什么会成为我们一家人的宠物?从6—14节中找出关键词填空。

出示媒体:我们喜欢绿毛龟,是因为它___ ___、___ ___、__ __。

板书:姿态高雅、食态可掬、通灵之性

2.学习交流

(1)姿态典雅

出示媒体:我用一个巨型的玻璃缸为它布置一个美丽的家,当它恬适自在地游来游去时,碧绿如翡翠的长毛好似被微风吹拂着的头发,在清澈透亮的水里飘散着,那姿态,有说不出的高雅。

a 播放视屏,感受绿毛龟的姿态高雅。

b结合理解词语:恬适自在、高雅

c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d指导朗读。

e如果你是绿毛龟,你会怎么赞美自己呢?请用第一人称“我”来说说这句话的内容。

(2) 食态可掬

出示媒体:它食量不大,但食态可掬。把鱼肉活虾肉丢进缸里,它先用嘴衔着,然后,双手齐来,捧着那肉,一口一口,咬、嚼、吞,津津有味地吃着。那样子,好似在品尝千年难得一尝的佳肴。

a理解:“食态可掬”

b “咬、嚼、吞”次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c “那样子”是什么样子?

d这段话作者运用了——(总分)的写法,抓住绿毛龟的——(动作/吃相)写具体的。板书:动作

(3)通灵之性”

a出示句子:绿毛龟的魅力在于它的通灵之性。

l 出示“通灵之性”的解释。(指动物经过人们的驯养,训练而具有的情感和智慧)

l 你能在文中找到一个和它意思差不多的词吗?(出示:灵性)

l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总起)

l 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绿毛龟的“灵性”,让你感受到它具有人的情感和智慧呢?默读课文,用———划划句子。

b根据交流出示:知道自己美,它常常自信而近乎卖弄地在水里游来游去,深绿的毛发,把整缸水都染成了绿色。

引导对这句句子质疑解疑:(预设:为什么要卖弄?毛发是不是把整缸水都染成了绿色?)

c出示句子:说也奇怪,喊得多了,它居然会“应”——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行动。女儿一喊“宝龟”,它便浮游上来,把头伸出水面张望。

l 抓住课文中“应”的意思

l 绿毛龟怎么回应?

l 为什么它会对女儿的呼喊产生回应?

过渡:绿毛龟之所以会具有通灵之性,与家人对她的宠爱是分不开的,课文第13节就写了女儿爱它——

出示13节:8岁的女儿,爱它如珠如宝。上学时,绝不忘与它道别;放学回家,又去向它打招呼;平时有事没事总挨在玻璃缸旁,亲昵地喊:“宝龟,宝龟!”

l 理解“如珠如宝”

l 分句读。

A读的时候就要把女儿对绿毛龟的爱读出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节。全班一起读第一句,再请三位同学读下面的三个分句。

B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请你们读吗?

l 作者是怎样把如珠如宝写具体的?

l 师引读:上学时——放学时——平时——

l 师总结:这是从三个不同时段写,让我们体会到,女儿经常和绿毛龟交流,非常宠爱它。三个不同时段之间,作者用了什么标点符号?)板书:分时段

d出示句子:更妙的是,对音乐,它也有同样敏锐的反应。女儿把手提收音机搁在玻璃缸旁边,播放圣诞歌曲《平安夜》给它听。几次以后,当乐声从收音机里流出时,它就把头伸出水面,轻轻抿着嘴,仿佛在微笑;两颗圆圆的眼珠子,也绽放出柔和的亮光。

l 欣赏《平安夜》的曲调。

l 绿毛龟听得懂这首曲子吗?

作者具体描写了绿毛龟在欣赏《平安夜》这首乐曲时的动作、神态,加上自己的想象,这是一个具体事例。

板书:神态

举事例

三、 提炼写法,指导写段

1、出示三段话比较:

l 比较这几段话,他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指名分析)

板书:先概括后具体

l 总结:对了,这几段的写法相同,都是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但写具体的方法可以不同:在写女儿爱它如珠如宝时,作者——写绿毛龟食态可掬时,作者——写它对音乐的敏锐反应时,作者——

2、指导写段

(1)师:今天,我们就用这个写作方法来练习一个片段。

出示:

慢慢地,它想开了,也适应了,原本活泼的本性,便渐渐地暴露了。

(2)读句子

(3)你准备把什么写具体?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写呢?

3、学生写段,反馈。

4、师总结

二、您试图通过您的课帮助学生获得哪些知识或者能力?

1、 理解“恬适自在、通灵之性”的意思,体会课文用词准确、简练的表达特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3、 指导把片段写具体。

三、您的课如果是您最近正在研究的某专题的一部分,请把专题名称写下来。

读写整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四、如果您的课试图在更好地落实“教学五环节”方面作一点探索,那么请将您的想法简要叙述一下。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学习了很多相关的理论,参考了很多相关的文献,并且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运用,但是收效不很明显,因此在本堂课中,我选择了立足教材,运用教材,读写整合,再次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试图从备课入手,根据学生、教材的特点细致分析,找准整合点,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11: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昏》优选教材教案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你还读过他的哪些作品

2,教师相机介绍作者的生平资料.

二,初读课文,解题

1,“黄昏”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表示

2,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写的是哪里的黄昏

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句子.

3,师生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4,学习生字.

重点区分:躁和燥,溶和熔.

四,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词语,导入新课.

1,出示书后词语.

2,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写了黄昏时哪些景物

(1)哪几个自然段着重描写了海浪 重点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试着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风

(3)还写了什么 (夕阳和海鸥)

2,画出文章中作者想象的部分.

3,默读画出的部分,你能从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学生交流有关的句子.

5,组织讨论:

(1)风在吹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都像大眼睛,闪着金光.

(2)愤怒地挣扎着的夕阳似乎在说:

(3)风把永生不灭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

三,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眼中不一样的黄昏.

四,试着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五,作业

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篇12: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昏》优选教材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黄昏的特点体会“想象”在文章中的作用;

3、 通过带着问题阅读及交流,让学生得到思维训练,培养想象的能力;

4、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5、 体会联想和想象的异同,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感受文中“想象和联想”的作用,区分二者之间的差距。

作者如何准确地运用想象和联想来描写黄昏的美景。

相关资料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黄昏》原载《太白》半月刊第1卷第5期,于1934年11月20日出版。

在散文《黄昏》中,作者用象征性的写法,借客观自然景物来抒写主观思想情感,寄寓深刻的含意。所谓象征性的写法,是指借某一事物来象征另一事物,或借某一具体事物来象征某一抽象的概念或某种思想情绪。在象征者与被象征者之间,必然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征。

散文近似诗歌,往往是景情并茂,写景中蕴含着深厚而复杂的情感。茅盾对大海的观察极其精细,描绘十分传神,并使用了许多拟人手法和形声词。茅盾先生那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黄昏》,词句是金色的,文采是斐扬的,但感情却是沉重的。如果不知道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那风雨如磐的社会环境,不知道白色恐怖的残忍,就无法体验出散文中的个中滋味,就不会明白为什么“一切一切,夕阳都喷上了一口血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题目,学生齐读题目

2、说一说自己看到的黄昏的景色什么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关注书中标有拼音的字,把字音读准确,课文读通顺。

2、教师指导朗读:

(1)风在吹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都像大眼睛,闪着金光。

(2)愤怒地挣扎着的夕阳似乎在说:

(3)风把永生不灭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

3、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不理解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

说一说,课文写了哪里的黄昏?

四、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文写了哪里的黄昏?

2、课文中哪处的描写,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

二、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1、看来,作者笔下海上的黄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就回到课文中,请你再来默读课文,把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画出来。

2、逐段交流:

重点体会和指导朗读:

(1)挤到沙滩边,啵嘶!队伍解散,喷着愤怒的白沫。

这是作者看到的吗?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2)风在吹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都像大眼睛,闪着金光。

(3)愤怒地挣扎着的夕阳似乎在说:

(4)风把永生不灭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

三、从课文描写的景物和想象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小组交流。

2、交流讨论。

四、作业

写一写自己眼中的黄昏。

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教案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八年级下教案第8课

五下美术第8课课件

第8课: Presiding over a Meeting 主持会议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评课稿

曹刿论战教案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同步练习题

第7课 春秋五霸

三仙教学

小学五年级语文《马陵之战》教材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马陵之战》教材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五年级语文《马陵之战》教材教案(精选12篇)】相关文章:

初一上册第一篇作文2023-02-27

《春秋战国的纷争》练习题2023-05-26

初二位置与坐标总复习教案2023-09-22

《过秦论》教案(多媒体教学)2023-09-19

曹刿论战教案教学设计2022-08-13

《曹刿论战》教学案(九年级必修学案设计)2023-06-08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总结2022-06-23

过秦论教案2022-11-12

伐无道,诛暴秦语文教案设计2022-11-05

七年级上册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优质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