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士文集》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22-05-07 12:59:02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宋学士文集》阅读答案及翻译((共9篇))由网友“雾锁红尘客”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宋学士文集》阅读答案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宋学士文集》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1:《宋学士文集》阅读答案及翻译

《宋学士文集》阅读答案及翻译

樗散生传

[明]宋濂

樗散生者,钱塘人,李氏名诇,字孟言。少受学越人杨君廉夫,负气尚节,善为诗。卖药金陵市中,名其室曰樗亭,而自号为樗散生。市人病者趋其门,买药无不与,所与必善,人人谈樗散生美不置口。

或问樗散生:“今人莫不愿为材,有寸夸尺,有尺夸寻,惟恐人不己知,才不即用,又恐不得大任以为戚。今生乃以‘樗散’自名,樗 不才木也生岂无才者耶何其嗜好与人不同也所恶乎樗者以其无用也。今生修善药以活疢疾②者,有功于民甚博,何为以樗自污哉?”

樗散生曰:“吾计之熟矣。名之美者,吾岂不欲居之?然苟无实以称之,则名只足为祸。吾苟自以为可用,彼将以有用者求我, 我或不足如其所求,则为妄人矣。吾今自以为樗,我不虞我足用,而我足用者固存,何损于我乎?世之受祸深者,求名太切者也。夫名,虚器也,得之未必有益于 身,而与我竞者,龈龂然③欲夺之,不亦危乎?吾是以安焉而不敢务乎名也。 且吾之食者医,医之书易知,医之技易学,吾诚尽吾心焉。疑于心者不敢 强施于人,薄于用者不敢厚责其报,虽有不中,庶可以无愧矣。吾诚肯自负吾才而享釜庾之禄,岂皆不若乎人?然吏胥操法而迫吾侧,民庶持牒而聒吾前,吾心欲平之而力不暇,欲施吾才而势有不能,则吾心之愧无时而释矣。岂若守易能之技,居无用之名以自适哉!”

于是问者谢之,咸称樗散生为知道者。余闻于建安黄仁云。

史官曰:樗散生之传不虚矣。生岂果知道者哉?君子之道,贵乎食焉而无愧。吾观世之有愧者多矣,生岂无见者乎?孔子强漆雕开④仕,开自以为未信而不愿为,孔子悦之。樗散生岂学漆雕开者耶?然则谓生为知道,岂不然耶?或谓生慕樗以不才寿。彼庄生寓言,生盖不取云。

选自《宋学士文集》

【注】①樗(chū):臭椿;樗散:像樗木那样被散置无用之材;②疢(chèn)疾:疾病;③龈龂(yín)然:争论不休的样子;④漆雕开:姓漆雕,名开,字子开,孔子弟子。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负气尚节,善为诗负:凭恃

B.我不虞我足用,而我足用者固存虞:担心

C.吾是以安焉而不敢务乎名也务:致力,追求

D.居无用之名以自适哉 适:闲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诇是在金陵市中卖药的一个普通百姓,却能负气尚节,不夸于世;其乐善好施的良好品德也在文中得到作者的充分肯定。

B.本文第三段表面上是对问者的回答,其实是李诇的内心独白,是以议论的方式进行心理描写,很有层次地剖白内心,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情。

C.“史官曰”的形式取法于司马迁的“太史公曰”,在这段话中,作者以漆雕开婉拒孔子要求自己去做官一事,赞赏了李诇“食焉而无愧”的君子之道。

D.本文借给以卖药隐于民间的樗散生立传,劝诫人们不要追逐外在的虚名,主张”名实相符”,从某种意义上凸现了作者追求精神自适的隐士人格。

4.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下列各项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樗不才木也/生岂无才者耶/何其嗜好/与人不同也/所恶乎/樗者以其无用也

B.樗/不才木也/生岂无才者耶/何其嗜好/与人不同也/所恶乎/樗者以其无用也

C.樗不才/木也/生岂无才者耶/何其嗜好与人不同也/所恶乎樗者/以其无用也

D.樗/不才木也/生岂无才者耶/何其嗜好与人不同也/所恶乎樗者/以其无用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 今生修善药以活疢疾者,有功于民甚博,何为以樗自污哉?(3分)

② 生岂果知道者哉?君子之道,贵乎食焉而无愧。(3分)

参考答案

2、D(适:适意,满足)

3、B(文中并非在抒发其“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情”,而是表现其主动追求精神自适。)

4、D(“樗/不才木也”如不断,亦可。)

5、①如今你制作良药使患病的人活下来,对百姓的功劳非常大,为什么要用“樗散”的称号来侮辱自己呢?

②樗散生难道果真是明白道理的人吗?君子之道,可贵之处在于谋生要问心无愧。

参考译文:

樗散生,钱塘人,姓李名诇(音xiòng),字孟言。年轻时师从绍兴人杨廉夫(维桢),凭恃意气,崇尚志节,擅长写诗。 在金陵市中卖药为生,他把居室取名“樗亭”,而自称为“樗散生”。金陵市里患病的人到他家买药,没有不有所施与的,所施与的必定是良药,人人谈到樗散生都 赞不绝口。

有人问樗散生:“现在的人没有谁不想成为有用之材,有一寸就夸耀有一尺,有一尺就夸耀有一寻(八尺为一寻),惟恐别人不 知道自己,才能不能马上被使用,又担心不能得到重用而悲哀。如今你竟然以‘樗散’自命,樗木,是无用之木,你难道是没有才能的人吗?为什么你的嗜好和别人 不相同呢?所厌恶的樗木,是因为它没有用处啊。如今你制作良药使患病的`人活下来,对百姓的功劳非常大,为什么要用‘樗散’的称号来污辱自己呢?”

樗散生说:“我考虑这已是深思熟虑了。美好的名声,我难道不想拥有吗?然而如果没有实际才能来与它相符,那么‘名’只足 以是一种祸害。我如果自认为是可用的,那将拿有用的标准来要求我,我或许不足以和所要求的一样,那么我就是无知狂妄的人了。我现在自己认为是“樗木”,我 不必担心我的可用之处,然而我的可用之处本来就存在,这对我有什么损害呢?世上受祸害严重的,是追求名声太急切。名声,是有名无实的东西,得到未必对自己 有好处,那些和我竞争的人,争论不休想夺取好名声,不也危险吗?我因此心态平和而不敢追求名声。况且我以卖药为生,医药的书容易读懂,治病的方法容易掌 握,我确实尽心尽力了。内心有怀疑的病不敢勉强给人治疗,对病情作用不大的不敢多收酬劳,即使有不能治愈,大概可以没有愧疚了。我确实愿意凭我的才学而安 享升斗的俸禄,难道我的才能都不如别人吗?但是小吏们在我旁边操持着律法,百姓拿着诉状在我前面吵扰,我内心想使事态平息,却没有闲暇的精力,想施展我的 才能,情势却不允许,我内心的愧疚无法释怀。还不如从事易于掌握的医术,拥有无用的名声而自我满足!”

于是问的人辞谢他,都说樗散生是明白道理的人。我是从建安(建德)府的黄仁云那里听说的。

史官说:樗散生的传闻不假啊。樗散生难道果真是明白道理的人吗?君子之道,可贵之处在于谋生要问心无愧。我 看世上有愧于心的人很多啊,樗散生难道没有看见吗?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自认为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心而不愿做,孔子对此很高兴。樗散生难道是效仿 漆雕开的吗?既然这样,那么说樗散生是明白道理的人,难道不对吗?有人说他是羡慕樗木因为不才而长寿。那是庄子的寓言,樗散生大概不会取用。

篇2:宋文宪公文集阅读答案

【注释】①汕、涔:捕鱼的方法。②喁:鱼__向上露出水面。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且实水焉 (2)腹将不厌乎?

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 2分)

未几掺而食复掬而观之曰腹将不厌乎

小题3:找出上面这段文字中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并说说作者写此文的.意图。(3分)

小题4:你认为这则寓言还可以表达怎样的道理?(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1)充满 (2)饱

小题2:未几∣掺麦而食∣复掬而观之∣曰∣腹将不厌乎?(每处0.5分)

小题3:君子曰:民犹鱼也,今之治民者皆郑人也哉?(1分)作者意在讽刺当朝的统治者__头上爱护百姓,而实际上却任意鱼肉戕害百姓。希望统治者真正地爱惜民力。(2分)

小题4:这则寓言还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错误的爱往往会对被爱者造成伤害。(3分)(能概括出其他的道理亦可)

试题分析:第一题,先疏通文意,了解句子的语境,再根据语境理解字义。第二题,在文章语境中理解句子的意思,要先试着翻译一下,把层次划一划,在需要停顿的地方划分节奏。第三题,找到第后一句理解即可。第四题要把全文看懂,然后根据第后一句来理解分析。

篇3:宋申锡阅读答案及翻译

宋申锡阅读答案及翻译

宋申锡,字庆臣,史失其何所人。擢进士第,文宗时转中书舍人,为翰林学士。帝恶宦官权宠震主,而王守澄典禁兵,偃蹇放肆。帝察申锡忠厚,因召对,俾与朝臣谋去守澄等,且倚以执政。未几,拜尚书右丞,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京兆尹王燔与谋,而漏泄守澄党郑注,得其谋,遣军候豆卢著诬告申锡与漳王等谋反。典吏胁成其罪,初议抵死,朝臣力请劾正情状。

帝稍悟,乃贬申锡开州司马,从而流死者数十百人,天下以为冤。初,申锡以清节进,嫉要位者纳赇饷,败风俗,故自为近臣,凡四方贿谢一不受。既被罪,有司验劾,悉得所还问遗书,朝野为之咨悯。太和五年,为宦官所陷,七年感愤卒。有诏归葬,后因李石延英召对,从容为帝言,冤雪之,仍追复旧官,禄其子,赐谥号曰贞。

论曰:治乱安危之所寄,诚在于贪廉之人一用一舍之间耳。宦官王守澄之奸乱,宋申锡惩刈之。且申锡激节守正却谢贿遗帝尝察其忠厚可任固为得人矣而注本附守澄以进专鬻官射利贪沓无厌。抑尝考之,唐祚倾覆,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阉寺专权,倒持国柄,自天宝以来讫于太和之际,既百数十年矣。

在明皇时则{力士,引用安史等以召危乱;在肃宗时则李辅国,凭藉功劳以擅国政;在代宗时则因程元振之用,赏罚任情,致吐蕃犯阙而方镇之兵不至;宰谑痹蛞蛴民嘉某 ⒒粝擅等分统禁旅,致专制阃外而王师屡战无功。

唐社稷已是,则文宗之世欲I而去之,其为固不易,而乃使郑注小人参预其间,其败乃必矣,可不戒哉!

人物评价

初,申锡以清节进。时风侈靡,居要位者尤纳贿赂,几风俗。申锡约身谨洁,尤以公廉为已任,四方贿谢,一概不受。既被罪,有司验劾,悉是所还问遗之状,朝野为人叹息。太和七年,申锡感愤卒于开州贬所。

开成开年(836)年,下诏追复申锡尚书右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兵部尚书,谥号文懿。

练习题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申锡激节/守正却谢/贿遗帝/尝察其忠厚可任/固为得人矣/而注本附守澄/以进专鬻官/射利贪沓无厌

B、且申锡激节守正/却谢贿遗/帝尝察其忠厚/可任固为得人矣/而注本附守澄/以进专鬻官/射利贪沓无厌

C、且申锡激节守正/却谢贿遗/帝尝察其忠厚可任/固为得人矣/而注本附守澄以进/专鬻官射利/贪沓无厌

D、且申锡激节守正/却谢贿遗/帝尝察其忠厚可任/固为得人矣/而注本附守澄以进/专鬻官/射利贪沓/无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京兆尹,中国古代官名,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相当于今日首都的市长。

B、我国古代纪年法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太和五年”属于年号干支兼用的纪年法。

C、“论曰”是古代史书在前文记述史实基础上的议论,表示著者将在下面发表关于史事的思想、主张、见解。

D、社稷,即土神和谷神,护佑农耕。古时以农为本,“本固则邦宁”,君主设坛祭祀二神,社稷遂成国家之代称。

12、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兆尹王燔与宋申锡谋划除去王守澄的事,而王燔却把密谋的事泄露给王守澄的党羽郑注,导致宋申锡遭诬告获罪流放,蒙冤而死。

B、宋申锡的冤屈,后来因为大臣李石在延英殿向皇帝进言,终于得到昭雪。

C、作者以史官的身份在评论宋申锡一事时,举高力士、李辅国、程元振、窦文场、霍仙鸣的例子,说明宦官专权必须引以为戒。

D、作者认为,唐朝江山覆灭,就是一朝一夕突然间的事,它的由来没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申锡以清节进,嫉要位者纳赇饷,败风俗,故自为近臣,凡四方贿谢一不受。

(2)阉寺专权,倒持国柄,自天宝以来讫于太和之际,既百数十年矣。

参考答案

10、C

11、B

12、D

13、(1)当初,宋申锡凭借清廉的节操得到擢升,憎恨身居高位者收纳贿赂,败坏风气,所以从做近臣开始,凡是各方赠送或酬谢的礼物一概不接受。(“清节”“赇饷”“一”各1分;大意2分。)

(2)宦官专权,国家权力掌握到了宦官手里,从天宝以来直到太和年间,已经一百几十年了。(“倒持”“讫”“百数十年”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宋申锡字庆臣,史书没记载他是何处人。考中进士,文宗皇帝时转任中书舍人,再任翰林学士。文宗皇帝憎恨宦官依仗权力和宠幸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宦官王守澄掌管禁军,骄横放肆。文宗皇帝明察宋申锡忠诚厚道,于是召见他令其回答有关政事,让他和其他朝臣谋划除去王守澄等人,并且依靠他来掌管国家政事。不久,授予宋申锡尚书右丞,擢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京兆尹王燔与宋申锡谋划除去王守澄的事,而王燔却把密谋的事泄露给王守澄的党羽郑注,郑注就派军官豆卢著诬告宋申锡与漳王等谋反。主管该案的官吏通过逼迫恐吓构成了宋申锡的罪名,最初商议判处宋申锡死刑。朝臣们竭力请求审理清楚案情。

文宗皇帝渐渐明白过来,就贬宋申锡为开州司马,跟从宋申锡流放并且死去的有几十上百人,天下人都认为这是冤案。当初,宋申锡凭借清廉的节操得到擢升,憎恨身居高位者收纳贿赂,败坏风气,所以从做近臣开始,凡是各方赠送或酬谢的礼物一概不接受。宋申锡既已蒙受罪名,主管官署审核查证,全部获知了他退还四方慰问馈赠的事实,朝野之人皆为之叹息。太和五年,被宦官陷害,太和七年忧伤痛苦而死。皇帝下诏让他回京城安葬,后来因为李石延英殿应召,沉着地向皇帝进言,宋申锡的冤屈得到昭雪,接着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给予他儿子禄位,赐给谥号“贞”。

史官评述说:一个国家的安定与**、平安与危险所依靠的.,确实在于贪廉之人是用是舍的选择罢了。宦官王守澄作奸作乱,宋申锡惩治他。况且宋申锡坚守节操恪守正道,推却谢绝慰问馈赠的礼物,皇帝曾经明察他忠诚厚道可以任用,本来是很得人心的。可是,郑注依附王守澄而得到提拔,专靠卖官谋取财利,贪婪不知满足。曾经有过研究,唐朝国君帝位覆灭,不是一朝一夕的原因,它的由来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宦官专权,国家权柄倒持,从天宝以来直到太和年间,已经一百几十年了。

在明皇时是高力士,引荐任用安史等人而招来危险**;在肃宗时是李辅国,凭藉功劳而独揽朝政;在代宗时则因任用程元振,导致任意赏罚,吐蕃入犯朝廷可是镇守一方的军队却不来迎击;在宰谑痹蛞蛉斡民嘉某 ⒒粝擅等人分统禁军,导致他们独掌京城以外的军队而朝廷的军队屡战无功。

唐朝江山已经这样,到文宗之时想铲除他们,文宗的作为本来就不易,却竟然让郑注这个小人参与其中,其失败就是必然的了。能不防备吗?

篇4:上邵学士①书(宋)王安石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仲详足下:数日前辱示乐安公诗石本,及足下所撰《复鉴湖记》。启封缓读,心目开涤。词简而精,义深而明,不候按图而尽越绝②之形胜,不候入国而熟贤牧之爱民,非夫诚发乎文,文贯乎道,仁思义色,表里相济者,其孰能至于此哉?因环列书室,且欣且庆,非有厚也,公义之然也。

某尝患近世之文,辞弗顾于理,理弗顾于事,以襞积故实为有学,以雕绘语句为精新,譬之撷奇花之英,积而玩之,虽光华馨采,鲜缛可爱,求其根柢济用,则蔑如③也。某幸观乐安、足下之所著,譬由笙磬之音,圭璋之器,有节奏焉,有法度焉,虽庸耳必知雅正之可贵,温润之可宝也。仲尼曰:“有德必有言”“德不孤,必有邻”,其斯之谓乎?昔昌黎为唐儒宗,得子婿李汉,然后其文益振,其道益大。今乐安公懿文茂行,超越朝右④,复得足下以宏识清议,相须光润。苟力而不已,使后之议者必曰:“乐安公,圣宋之儒宗也,犹唐之昌黎而勋业过之。”又曰:“邵公,乐安公之婿也,犹昌黎之李汉而器略过之。”则韩、李、蒋、邵之名,各齐驱并骤,与此金石之刻不朽矣。所以且欣且庆者,在于兹焉。

郡庠拘率,复偶足下有西笑之谋⑤,未获亲交谈议,聊因手书,以道钦谢之意,且贺乐安公之得人也。

【注】①邵学士:邵必,字仲详。②越绝:越州的古称。③蔑如:微不足道。④朝右:位列朝班之右。指朝廷重臣。⑤西笑之谋:意谓谋任京官。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不候按图而尽越绝之形胜 按:查看

B. 非有厚也 厚:思想厚重

C. 以襞积故实为有学 襞积:重复,堆砌

D. 今乐安公懿文茂行 懿文:华美的文章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以雕绘语句为精新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 则蔑如也 官盛则近谀

C. 其斯之谓乎 其皆出于此乎

D. 苟力而不已 吾尝终日而思矣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借赞美乐安公和邵学士的诗文,表达了作文不应单纯堆砌华丽的辞藻,而应立足现实,追求经世济用。

B. 言为心声,在作者看来,只有仁爱真诚的有德之人,才能写出具有凝聚着道义力量的好文章。孔子的“有得必有言”作为引证,强调了这一看法。

C.作者用“德不孤,必有邻”,既赞美了乐安公、邵学士,也表明了自己和他们惺惺相惜,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D.本文笔墨林火,说理生动。运用比喻论证赞美乐安公和邵学士的诗文“雅正”“温润”,又以乐安公和邵学士类比韩愈、李汉,赞美两人的诗文、德行。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非夫诚发乎文,文贯乎道,仁思义色,表里相济者,其孰能至于此哉?

(2)所以且欣且庆者,在于兹焉。

18.用“/”给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

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 国 之 王 幼 弱 未 壮 汉 之 所 置 傅 相 方 握 其 事 数 年 之 后 诸 侯 之 王 大 抵 皆 冠 血 气 方 刚 汉 之 傅 相 称 病 而 赐 罢 彼 自 丞 尉 以 上 偏 置 私 人 ,如 此 有 异 淮 南 济 北 之 为 邪!此 时 而 欲 为 治 安 ,虽 尧 舜 不 治。(选自贾谊《治安策》)

答案:

14.B 15.C 16.C

17.(1)如果不是赤诚表达在文章内容上,文章贯乎道义,以礼义为本色,表里相辅相成,谁能写出这样的文章?(5分)

(2)王某又欣喜有庆幸的原因,就在这里。(3分)

18.(3分)

大国之王幼弱未壮/ 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 数年之后/ 诸侯之王大抵皆冠/ 血气方刚/ 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 彼自丞尉以上偏置私人

【译文】

仲详足下:数日前承蒙您给我乐安公诗的石刻本以及您撰写的《复鉴湖记》,打开封缄,忙,慢慢读来,心目为之开阔涤荡,言词简而精,文义深而明,不等按图可尽览越地的美好景色,不等入国可熟知贤牧的爱民情怀,若不是赤诚表达在文章内容上,文章内容贯穿着道义,以仁为思想,以义为本色,表里相济,谁能写到这种程度呢?因而我环列书室,又是欢欣又是庆贺,并非有过奖之辞,大家的议论确实是这样的。

我曾担忧近世的文章,文辞不顾及文理,文理不顾及事实,以堆砌典故为有学问,把雕绘语句当成精辟新颖,好像采撷奇花的花瓣,积攒玩赏,虽然光华馨香,鲜盛可爱,要想问它到底有什么用处,就没有什么了。我有幸看到乐安公和足下的著作,譬若笙磬的乐音,圭璋之类器物,有节奏,有法度,即使平庸的人也一定知道雅正的可贵,温润的可宝。孔子说:“有德必定可立言。”“德行不孤,必定有芳邻。”难道说的就是这个吗?从前韩昌黎是唐代儒林的一代宗师,得到女婿李汉。然后他的文章更加声势大振,他的作文之道更加发扬光大。现在乐安公懿文茂行,超越朝廷大官,又得到足下以宏识清议辅助,必定会光润。如果致力不已,后来的人一定会议沦说:“乐安公,圣宋儒林的一代宗师,就像唐朝的韩昌黎而且勋业又超过了他。”还会说:“邵公是乐安公的女婿,好比韩昌黎的女婿李汉而器略又超过李汉。”如是,那么韩、李、蒋、邵的名声将会各自并驾齐驱,和这金石的刻本一同不朽了。所以又是欢欣又是庆贺的原因就在这里了。

府学行动不便,又恰好足下有前往京城的打算,无法亲自见面交谈,姑且写书信来表达敬重感谢的意思,并且恭贺乐安公得有后继者。

[上邵学士①书(宋)王安石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5:《明史·宋濂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宋濂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宋濂,字景濂,洪武二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车驾祀方丘,患心不宁,濂从容言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审能行之,则心清而身泰矣。”帝称善者良久。濂性诚谨,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卒于夔,年七十二。

(选自《明史·宋濂传》)

(1)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

答案 (宋濂)住在大本堂,通宵达旦地研究讨论,一一依据汉、唐前例,衡量其中适合的部分奏报皇上。

得分点 “据”“量”及大意正确。

(2)养心莫善于寡欲,审能行之,则心清而身泰矣。(5分)

(3)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答案 (皇上)把大臣全部召来诘问责备,并且大声叫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的话我几乎就要错怪进言冒犯(我)的人了。”

得分点 “悉”、“微”、“罪”、省主语及大意正确。

(4)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答案 从少到老,宋濂没有一天离开过书籍,登门索要诗文的士大夫,接踵而至。

得分点 “去”、“造”、定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宋濂,字景濂,洪武二年,太祖下诏修《元史》,宋濂被任命为总裁官。太祖剖符封功臣,召宋濂前来商议怎样封五等爵位。(宋濂)住在大本堂,通宵达旦地研究讨论,一一依据汉、唐前例,衡量其中适合的部分奏报皇上。太祖到方丘祭祀,感到心绪不宁,宋濂从容说道:“修养身心没有什么比清心寡欲更好的了,(皇上)如能慎重并为之行动,那么就会心灵清静,身体渐渐安康。”太祖听后称赞良久。宋濂性情诚恳谨慎,有一次(在家中)与宾客一起饮酒,太祖派人暗中观察。第二天,太祖便问宋濂昨天喝酒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吃了些什么。宋濂一一如实回答。太祖笑道:“说得对,你没有欺骗我。”主事茹太素上书一万多字,太祖大怒,询问廷臣的看法,有的大臣指着茹太素的上书说:“这是不敬,。”太祖问宋濂,宋濂说:“茹太素是忠于陛下的,陛下现在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大罪呢?”不久,太祖翻阅茹太素的上书,有不少可取之处。把大臣全部召来诘问责备,并且大声叫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的话我几乎就要错怪进言冒犯(我)的人了。”从少到老,宋濂没有一天离开过书籍,登门索要诗文的士大夫,接踵而至。宋濂死在夔州,享年72岁。

二:

宋濂①,字景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②人过。(帝③)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④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⑤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①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②讦(jié):攻击。③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④恶:同“勿”。⑤诮(qiào):讥讽。

8.用斜 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于 是 帝 廷 誉 之 曰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间召问群臣臧否( ) (2)或指其书曰( )

(3)既而帝览其书( )(4)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3分)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11.文中划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2分)

12.阅读选文及下面一段文字,比较两段文字中宋濂形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分)

【链接】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则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参考答案:

8.(共2分)于是/帝/廷誉之曰

9.(共4分)(1)暗地里(2)有人(3)不久(4)全,都

10.(共3分)如果没有景濂, 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进言的人了。(“微”“罪”“言者”各1分)

11.(共2分)运用侧面描写(1分),衬托出宋濂学术之高(1分)。

12.(共3分)相同点:都表现出宋濂的勤奋好学(1分);不同点:选文侧重于表现宋濂诚实、正直的品格,《送东阳马生序》还表现出宋濂守信、尊重师长的品格。(各1分)

【参考译文】

宋濂,字景濂。性情诚恳谨慎, 长期在宫中为官, 却从不攻击他人过失。太祖闲时召宋濂询问群臣的善恶优劣, 宋濂只是列举表现优良的大臣, 并说:“ 善良的`人与我交朋友, 我了解他们, 而对那些不善之人, 我不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太祖大怒, 以此询问廷臣的看法。有的指着茹太素的上书说:“ 这是不敬, 是违法。”太祖问宋濂,宋濂回答“: 茹太素是尽忠于陛下的, 陛下现在刚敞开言路, 怎么能给他定以大罪呢?”不久, 太祖翻阅茹太素的上书, 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 于是便将廷臣全部召来责问, 并直呼宋濂的字说道:“ 如果没有景濂, 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进言的人了。”于是太祖又当场称赞宋濂说“: 我听说最上等的是圣人, 其次是贤人, 再次为君子。宋景濂为朕效力十九年, 从未说过一句假话, 也从未讥讽别人的短处, 始终如一, 他岂只是君子, 还真可以说是贤人了。”

宋濂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登门索要诗文者, 接踵而至。甚至外国前来进贡的使者都知道宋濂的名声, 多次问起宋先生日常起居及身体安康否。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四方学者都称宋濂为“ 太史公”, 而不称其姓氏。

篇6:宋锦阅读答案

4. 解析 A项“最具特色”错,据原文第一段内容,三大名锦都最具特色,只不过特色不同而已;B项“《坚瓠集》中就记载了其销售盛况”错,《坚瓠集》中没有记载相关销售情况;D项“图案花纹更讲究对称严谨”错,原文只是比较了色彩,而没有比较图案花纹。

答案 C

5. 解析 “主要是植物染料和矿物染料”错,原文是说“大多是植物染料,也有小部分矿物染料”。

答案 A

6. 解析 “宋式锦制作工艺精细”错,由原文“根据工艺的精粗”可知,宋锦也有制作粗糙的。

答案 D

篇7:宋锦阅读答案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锦中,蜀锦最有人气,云锦最为贵气,而宋锦尽显文人雅士之韵,有“锦绣之冠”的美名。宋锦,是指具有宋代织锦风格的锦缎,始产于南宋高宗年间,因产地主要在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明清以后织出的宋锦称为“仿古宋锦”或“宋式锦”,统称“宋锦”。

宋锦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织造上一般采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经三纬,经线用底经和面经,底经为有色熟丝,作地纹;面经用本色生丝,作纬线的结接经。染色用纯天然的染料,先将丝根据花纹图案的需要染好颜色才能进入织造工序。染料挑选极为严格,大多是植物染料,也有小部分矿物染料。宋锦全部采用手工染色而成。

宋锦图案一般以几何纹为骨架,内填以花卉、瑞草,或八宝、八仙、八吉祥。八宝指古钱、书、画、琴、棋等,八仙是扇子、宝剑、葫芦、柏枝、笛子、绿枝、荷花等,八吉祥则指宝壶、花伞、法轮、百洁、莲花、双鱼、海螺等。

宋代织锦吸取了当时成熟的花鸟画的写生风格,又发展了遍地锦纹,形成色彩更加复杂的丝织品。宋锦在纹样组织上精密细致,质地坚柔,平服挺括;在图案花纹上对称严谨而有变化,丰富流畅而又生动;在色彩运用上艳而不火,繁而不乱,富有明丽古雅的韵味。

宋锦,除用于袍服衣着外,还大量用于书画卷轴类技艺装裱。清康熙时长洲褚人获着《坚瓠集》记:“锦以宋织为上。泰兴季先生家藏《淳化阁帖》十帙,每帙悉以宋锦装其前后,锦之花纹二十种,各不相犯……一人以厚赀得之,取其锦二十片,货于吴中机房为样,竟获重利。”自清代以来,苏州宋锦一直远销北京、上海等地,如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等都是苏州宋锦织造户的老主顾。

明清时期的宋式锦,根据工艺的精粗、织物的厚薄和使用性能,可分为重锦、中锦、匣锦三大类,其中以重锦最名贵,是清宫廷专用的珍贵产品。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清代乾隆《彩织极乐世界图轴》是现存宋锦织品中的经典之作,充分展现了宋锦高超的织造技艺。图轴长448厘米,宽196.3厘米。它用放射透视的手法,在宫殿场景中安置了320个神态不同的人物,水山树石,奇花珍鸟,穿插其间。全幅用26种不同颜色的长织彩纬,在石青底子上以红、蓝、绿、桔色、水红、香色等作主色,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在运用这些对比色的时候,采用了浅色相间、黑线勾边和三层退晕及四层退晕的方法,外浅内深,逐层过渡。再在人物头部和建筑装饰等重点部位,用赤金和黄金两种捻金线点缀,使主体纹样更加突出。整个图轴,构图对称严谨,穿插生动,色彩庄重,富丽明快。

近代也生产结构简单的盒锦,多用环形和万字形花纹。现代以苏州所产宋锦最为著名,有“大锦”“盒锦”“小锦”等品种,各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节选自孙迎庆《寻根》,有删改)

4.下列关于“宋锦”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宋锦是指具有宋代织锦风格的锦缎,在我国三大名锦中最具特色,被人们称为“锦绣之冠”。

B.宋锦的主要产地是苏州,但其产品曾远销北京、上海等地,《坚瓠集》中就记载了其销售盛况。

C.宋锦在南宋高宗年间开始生产,近代、现代也生产宋锦,现代苏州宋锦有多个品种,各有不同特点。

D.宋锦的.图案风格借鉴了宋代花鸟画的写生风格,只不过其色彩更加复杂,图案花纹更讲究对称严谨。

5.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宋锦全部采用手工染色而成,其染料要求是纯天然的染料,主要是植物染料和矿物染料。

B.宋锦的制作工艺一般采用“三枚斜纹组织”,较为复杂;宋锦的图案一般以几何纹为骨架。

C.《彩织极乐世界图轴》是现存宋锦织品中的代表性作品,充分展现了宋锦高超的织造技艺。

D.明清以后织出的“仿古宋锦”或“宋式锦”统称“宋锦”;近代生产的盒锦也属于“宋锦”。

6.从全文来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A.染色是织造宋锦的重要工序,它要求极高,只有把丝根据花纹图案的需要染好颜色才能进入织造工序。

B.艳而不火、繁而不乱、明丽古雅是宋锦色彩运用的特点,《彩织极乐世界图轴》能够体现这种特点。

C.宋锦用途广泛,既可用于袍服衣着,也可用于书画卷轴类技艺装裱,《淳化阁帖》就是用宋锦装裱的。

D.明清时期的宋式锦制作工艺精细,它包括重锦、中锦、匣锦三大类,其中重锦是清代宫廷专用的珍贵产品。

篇8:宋绶阅读答案

宋绶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宋绶,赵州平棘人。绶性孝谨清介,言动有常。为儿童时,手不执钱。家藏书万余卷,亲自校雠,博通经史百家。绶幼聪警,额有奇骨,为外祖杨徽之所器爱。徽之无子,家藏书悉与绶。绶母亦知书,每躬自训教,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年十五,召试中书,真宗爱其文,迁大理评事,听于秘阁读书。大中祥符元年,复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与父皋同职。

时太后犹称制,五日一御承明殿,垂帘决事,而仁宗未尝独对群臣也。绶奏言:“唐先天中,睿宗为太上皇,五日一受朝,处分军国重务,除三品以下官,决徒刑。宜约先天制度,令群臣对前殿,非军国大事,除拜皆前殿取旨。”书上,忤太后意,改龙图阁学士,出知应天府。太后崩,帝思绶言,召还,将大用,而宰相张士逊沮止之,复加翰林侍读学士。

有诏罢修寺观,而章惠太后以旧宅为道观,谏官、御史言之。帝曰:“此太后奁中物也,谏官、御史欲邀名邪?”绶进曰:“彼岂知太后所为哉,第见兴土木违近诏,即论奏之。且事有疑似,彼犹指为过。或陛下有大阙失,近臣虽不言,然传闻四方,为圣政之累,何可忽也。太祖尝谓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何若动无过举,使无得而言哉?”

郭皇后废,帝命绶作诏曰:“当求德阀,以称坤仪。”既而左右引富人陈氏女入宫,绶曰:“陛下乃欲以贱者正位中宫,不亦与前日诏语戾乎?”后数日,王曾入对,又论奏之。帝曰:“宋绶亦如此言。”时大臣继有论者,卒罢之。

帝春秋富,天下久无事,绶虑宴乐有渐,乃言:“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故立防于无事,销变于未萌。事至而应,不亦殆欤?臣愿饬励群司,不以承平自怠。”又上:“驭下之道有三:临事尚乎守,当机贵乎断,兆谋先乎密。能守则奸不能移,能断则邪不能惑,能密则事不能挠。愿陛下念之!至若深居燕间,声味以调六气,节宣以顺四时,保养圣躬,宗社之休也。”再迁吏部侍郎。

时宰相吕夷简、王曾论议数不同,绶多是夷简,而参知政事蔡齐间有所异,政事由此依违不决,于是四人者皆罢。绶以尚书左丞、资政殿学士留侍讲筵。

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复召知枢密院事,迁兵部尚书、参知政事。时绶母尚在,绶既得疾,不视事,犹起居自力,区处后事。 (选自《宋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 尚:崇尚

B.书上,忤太后意 忤:违背

C.绶虑宴乐有渐 渐:加剧

D.保养圣躬,宗社之休也 休:休整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绶敢于谏言的一组是(3分)

①宜约先天制度,令群臣对前殿 ②改龙图阁学士,出知应天府

③而宰相张士逊沮止之 ④当求德阀,以称坤仪

⑤不亦与前日诏语戾乎 ⑥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绶性格孝谨清介、聪明机警,少时便看淡钱财,家里藏书颇丰,得以博览群书,再加外祖杨徽之的施爱有加,母亲悉心调教,为日后取得功名打下了基础。

B.对太后垂帘听政之事,宋绶直言己见,招惹太后不满,将其改任为龙图阁学士,又调出朝廷任职应天府。后来皇帝打算重用他,又被张士逊阻挠。

C.各位大臣劝谏皇帝重视章惠太后修建道观一事无果,宋绶上谏时便晓皇帝以理,举出“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的例子阐述自己的观点。

D.因为几位大臣常常政见不一,朝事难以有效解决,宋绶等人被解除朝职,后来因为给无计可施的皇帝献计,宋绶又得以回朝任兵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立防于无事,销变于未萌。事至而应,不亦殆欤?

答:

(2)绶多是夷简,而参知政事蔡齐间有所异,政事由此依违不决。

答:

4D(“休”意思应是“吉祥”)、5C(②句言其忤逆皇后后被外放,③句言其受重用被他人阻挠,④句言其所拟诏书内容)、6A(“少时便看淡钱财”不当)、

7(1) 所以应该在没有事情的时候就严加防范,在坏事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消除它。事情发生了才反应,不也太危险了吗?(得分点“销”“萌”“殆”各1分,大意2分)

(2) 宋绶常常认可夷简的观点,参知政事蔡齐偶有异见,有时政事迟疑不决(得分点“是”“间”“依违”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宋绶,赵州平棘人。宋绶性格孝顺恭谨又清正耿直,言行非常有规律。还是很小的时候,手里从不拿钱。家里藏书有万余卷,亲自校对书籍以正误谬,通晓经史百家。他小时就非常聪明机警,额头有奇骨,深受外祖杨徽之器重。徽之无子,家里的藏书全都给了宋绶。宋绶的母亲也有文化,常常亲自教化,因此文章深受当时崇尚。十五岁的时候,皇帝召来面试中书,真宗喜爱它的文章,升为大理评事,任其在秘阁读书。大中祥符元年,又在学士院面试,任集贤校理,与他的父亲宋皋职位相同。

当时太后掌权,五天到一次承明殿,垂帘断事,当时仁宗不曾单独面对众臣决事。宋绶上奏说:“唐先天中年,睿宗做太上皇,五天接受一次群臣朝拜,处理国家要务,任命三品以下的官员,裁决刑罚。我们应该遵奉先天旧有制度,让群臣到前殿奏对,除非国家大事,任免官员都到前殿听旨。”奏书呈上,违背了太后的旨意,改任龙图阁学士,后又调出朝廷任职应天府。太后驾崩之后,皇帝深思宋绶所言,召令还朝,将要重用,当时宰相张士逊阻止了这件事,后任翰林侍读学士。

当时有诏令停建各种寺观,章惠太后拟把旧宅改建为道观,谏官和御史上言这件事。皇帝说:“这是太后的私有财产,谏官、御史想求取好名声吗?”宋绶劝谏说:“他们怎能知道太后的所作所为啊,只是看见大兴土木有违最近的诏令,就上书表述自己的观点。再说事情也有嫌疑之处,他们还能指出过错。如果陛下有大的过错,即使近臣不说,也能传播到各地,而成为圣明政治的拖累,怎么可以忽略呢。太祖曾经说太宗被谏官诋毁,也不认为是羞愧的'。哪如举动没有过错,使他们没有什么可以说的呢?”

郭皇后被废弃,皇帝让宋绶拟制诏令:“应当追求德绩,来适合天下母亲的表率形象。”不久就有近臣拉来陈氏富人家的女子入宫,宋绶说:“陛下您竟然打算用卑贱的女子居于中宫,这不和以前的诏令相违背吗?”几天以后,王曾入朝奏对,又上奏陈述自己的观点。皇帝说:“宋绶也这么说。”当时大臣相继有论奏的,终于搁止了这件事。

皇帝年轻,天下长时间无事,宋绶忧虑皇帝宴饮欢乐加剧,于是说:“人的内心往往在长久安定的时候变得安闲,那么祸害就会在所忽略的方面滋生出来。所以,应该在没有事情的时候就严加防范,在坏事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消除它。事情发生了才反应,不也太危险了吗?我希望在思想言行方面整训百官,不因为太平而懈怠。”又上书说:“统率部下的方法有三:遇事就重视坚守节操,面对机会重要的是立即决断,最初计划应该尽可能严密。能够坚守那么奸邪之人也不能改变你的志向,能够决断那么邪恶之徒也不能迷惑你的行为,能够缜密那么凡事也不会阻挠你。希望陛下考虑!至于深居闲暇时,习性爱好是用来调理六气的,布散调适是用来顺应四时的,调养好贵体,这是国家的福运啊。”连续升迁任吏部侍郎。

当时宰相吕夷简和王曾的观点常常不同,宋绶常常认可夷简的观点,参知政事蔡齐偶有异见,有时政事迟疑不决,于是四个人都被罢官。宋绶凭着尚书左丞、资政殿学士的身份留在侍讲筵。

无昊反叛,刘平、石元孙或战死或被俘,皇帝把亲自书写的诏令颁赐给未在朝的人,征询作战的策略。宋绶谋划了十件事情献给皇上。于是再次被召任职枢密院事,升任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当时宋绶的母亲还健在,宋绶生病之后,便不再处理政务,生活起居自食其力,自己筹划安排身后之事。

篇9:鲁学士祝寿阅读答案

鲁学士祝寿阅读答案

赵司城,号类庵,京师人。一日过鲁学士铎邸。鲁曰:公何之?赵曰:今日为西涯先生诞辰,将往寿也。鲁问:公何以为贽①?赵曰:帕二方。鲁曰:吾贽亦应如之。入启笥②,无有。踌躇良久,忆里中曾馈有枯鱼5令家人取之。家人报已食,仅存其半。鲁公度家无他物,即以其半与赵俱往称祝。西涯烹鱼沽酒,以饮二公。欢甚,即事倡和而罢。

【注释】①贽:礼物。②启笥:打开盒子。③称祝:祝贺,祝寿。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公何之之(2)即以其半与赵俱往称祝俱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虚词用法。(3分)

西涯烹鱼沽酒,以饮二公。

1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将往寿也的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一狼洞其中B、斗折蛇行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14、从文中看出,鲁学士、赵司城、西涯等三人具有的性格特征。(至少写出两点,3分)

参考答案:

11.(1)之:到去,(前)往,到,去(2分)(2)俱:一起,都(2分)

12.西涯烧了鱼买了酒,用它们来宴请两位好友(直译为:用它们来让两位好友喝酒)。(3分)

13.A(2分)

14.不拘小节、随性、率真、率性、看重友谊、不重物质、真诚(写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得3分,写出一点得2分)

《欧阳君传(节选)》 阅读答案及译文

欧阳生文集序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明史·宋濂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梁书·王筠传》的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心得体会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 教案

《临川文集》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六州歌头张孝祥翻译赏析与阅读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明史宋濂传》对比阅读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难句解析

《宋学士文集》阅读答案及翻译
《《宋学士文集》阅读答案及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宋学士文集》阅读答案及翻译(共9篇)】相关文章: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2023-03-02

《送东阳马生序》 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2023-03-15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2023-04-21

《梁书·刘之遴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2022-12-04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反思2022-05-06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文言文阅读训练2022-05-06

《欧阳晔传》原文与阅读答案2022-06-06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2023-05-11

六州歌头 张孝祥 翻译赏析 阅读答案2023-01-01

比较阅读:送东阳马生序 苏洵传202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