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尝与客饮翻译(整理11篇)由网友“一个吒”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宋濂尝与客饮翻译,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宋濂)尝与客饮》阅读答案
《(宋濂)尝与客饮》阅读答案
宋濂阅读答案篇一:《(宋濂)尝与客饮》阅读答案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日: “诚然,卿不朕欺。”主事茹太素④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 “微④景濂,几误罪言者。”【注释】①主事:官名,茹太素是人名。 ②恶:疑问代词,怎么。 ③微:无,没有。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坐客为谁( ) (2)有足采者(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濂具以实对。
12.皇帝对宋濂的态度是有变化的, “密使人侦视”表现了他对宋濂的. ;而“ ” 这一细节则体现了他对宋濂的亲近。 (3分)
13.F列对文中人物形象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宋濂:坦诚公正B.皇帝:知错能改C.茹太素:善于进言D.廷臣:趋炎附势
10.(4分) (1)座位 (2)值得
11.(2分)宋濂把实情详细地回答(给他听)。 (具、以)
12.(1+2分)不信任 呼濂字(或:微景濂) (抄整句,得1分)
13.(3分)C
篇2:“濂尝与客饮”阅读答案
“濂尝与客饮”阅读答案
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16.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 间召问群臣臧否( ) (2)有足采者 ( )
17. 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文:
18. 写出教材中与“卿不朕欺”句式相同的一个句子。(2分)
19. 从文中看出宋濂有怎样的品质?(2分)
参考答案:
16.答案示例:秘密地 值得 共2分。
17.答案示例:(如果)没有宋濂,(我)几乎错误地给进言的人定罪。共2分。
18.答案示例:忌不自信。 共2分。
19.答案示例:诚实坦荡, 正直无畏。 共2分。
篇3:尝与客饮文言文翻译
尝与客饮文言文翻译
《尝与客饮》本文选自选自《明史-宋濂传》的其中一篇,那么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尝与客饮文言文翻译,请看看吧,
【原文】(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
【译文】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如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之后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字词翻译
1、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2、 朕 :皇帝自称。
3、 尝:曾经
4、密:秘密,这里作动词
5、具:详细的
6、惟:只
7、方:正
8、恶:同“勿”。
9、诚:果真
10、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
11、馔:饭菜
12、间召问: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
13、臧否(zāng pǐ ):善恶
14、茹太素:人名,时任主事之职。
15、或:有的人
16、因:于是
17、既而:不久
18、足:值得
19、悉:全,都
20、对:回答
21、微:没有
【宋濂简介】
宋濂(1310-1381),明朝开国元勋,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谥号文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明初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篇4:尝与客饮原文与翻译
【原文】(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
【译文】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如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之后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字词翻译
1、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2、朕:皇帝自称。
3、尝:曾经。
4、密:秘密,这里作动词。
5、具:详细的。
6、惟:只。
7、方:正。
8、恶:同“勿”。
9、诚:果真。
10、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
11、馔:饭菜。
12、间召问: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
13、臧否(zāng pǐ):善恶。
14、茹太素:人名,时任主事之职。
15、或:有的人。
16、因:于是。
17、既而:不久。
18、足:值得。
19、悉:全,都。
20、对:回答。
21、微:没有。
篇5:《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尝与客饮》比较阅读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尝与客饮》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谦《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翼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④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廉,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翼日:第二天。“翼”同“翌”。③馔(zhu àn):食物,多指美食。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么”。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走送之 (2)俟其欣悦
(3)濂具以实对 (4)微景廉
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家贫,无致书以观。
(2)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8.填空。(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甲文中,很多人愿意把书借给宋濂的原因是“ ”。乙文中,宋濂只列举好的大臣的'原因是“ ”。
9.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按语意划分一处,2分)
门 人 弟 子 填 其 室
10.结合甲、乙两文,联系生活实际,从读书和做人两个方面谈谈你得到的启示。(4分)
参考答案:
6.(4分)(1)跑 (2)等待 (3)全,都 (4)没有
7.(4分)(1)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买书)来读(看)。
(2)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派人侦探监视。
8.(4分)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9.( 2分) 门 人 弟 子 /填 其 室
10.(4分)读书方面:勤学好问、虚心求教、博览群书等。做人方面:尊重老师、实事求是、敢于直言、唯善是举、诚实守信等。
篇6:尝与客饮阅读练习及答案
尝与客饮阅读练习及答案
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翼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 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④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翼日:第二天;③馔:食物,多指美食;
④主事:官职名;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3分)
(1)间召问群臣臧否 (2)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3)或指其书曰
1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坐客为谁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濂具以实对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C.或指其书曰 安陵君其许寡人
D.彼尽忠于陛下耳 舜发于畎亩之中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诚然,卿不朕欺
(2)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3.节选文字反映了宋濂哪些可贵的品质? (2分)
10.(1)好坏,善恶。 (2)没有 (3)有的.人 ((共3分,每个1分)
11. B)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2分) B (2分)
12.(4分)(1)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2分)
13. (2分)宋濂实事求是,对人坦诚相待。(或答“说实话”“敢于直言”“不人云亦云”也可)
篇7:宋濂传节选文言文翻译
宋濂传节选文言文翻译
宋濂传-明史
宋濂尝1与客饮,帝2密3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4何物?濂具5以实对。笑曰:“诚6然,卿不朕7欺。”间问群臣臧否8,濂惟9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10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11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12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13召廷臣诘责,因14呼濂字曰:“微15景濂,几误罪言者。"《明史-宋濂传》)
译文
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吃了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皇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我只和好的大臣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了解他们。”这时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万余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没有可以重责的罪行。”不久皇帝看过茹太素的奏章,发现有值得采纳的内容。就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就会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篇8:宋濂忠实文言文翻译
宋濂忠实文言文翻译
原文
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连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唯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注释
1.帝:明太祖朱元璋。
2.濂:即宋濂,字景海,明初文学家。
3.馔:饭菜。
4.见召问: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
5.臧否:好坏,善恶。
6.对:回答。
7.为:是。
8.惟:仅、只。
译文
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皇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篇9:明史宋濂传原文与翻译
1.尝:曾经。
2.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3.密:秘密,这里作动词。
4.撰:吃、喝。
5.具:详细
6.诚:确实
7.朕 (zhèn):皇帝自称。
8.臧否(zāng pǐ ):善恶。
9.惟:只。
10.茹太素:人名,时任主事之职。
11.或:有的人
12.对:回答
13.悉:全,都
14.因:于是
25.微:如果没有
宋濂生平: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明初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造。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著作有《宋学士文集》、《孝经新说》、《东阳马生序》 等。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 提举,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
篇10:宋濂《大言》的原文翻译
宋濂《大言》的原文翻译
大 言①
〔明〕宋 濂
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翩翩然南。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关吏送诸朝。大夫置馆之,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承颜色日浅,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请,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②。瑕客之,问之如大夫。尊卢沙愈怒,欲辞去。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
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③,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且投璧祭河,欲渡。王尚得奠枕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空言白也。”王曰:“然。”即命为卿。居三月,无异者。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尊卢沙瞠目视,不对。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王怒,囚之三年,劓④而纵之。尊卢沙谓人曰:“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终身不言。欲言,扪鼻即止。
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媒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宜也。 (选自《明代散文选注》)
【注释】
①《大言》:又名《尊卢沙》;②瑕:人名,楚国的上卿;
③刑白牲:宰杀白马,古代诸侯盟誓时要宰杀毛色纯一是牲畜; ④劓:一种酷刑,割掉鼻子。
【译文】
秦国有一个叫尊卢沙的人,好说大话,并且处在这种情况下还对自己深信不疑。秦国人讥笑他,尊卢沙说:“不要嘲笑我,我将要向楚王陈说统治国家的方法。”于是,飘飘然地向南方的楚国走去。等他到达楚国的边境,把守边关的官吏拘捕了他。尊卢沙说:“当心!千万不要拘捕我,我是来当楚王的老师的.。”边关守吏送他到朝廷上。大夫把他安置在宾馆里,问他说:“先生不轻视我们偏远的国家,不以千里为远,来扶助壮大我们楚国。有幸和您接触的时间还不长,不敢倾吐自己的心里话。其他事不敢多问,暂且想听听您来做楚王老师的想法如何?”尊卢沙发怒说:“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大夫打听不到尊卢沙的真实意图,只是把他送到上卿瑕那里。瑕以宾客之礼接待他,也像大夫那样地问他。尊卢沙更加恼怒,作出想告别离去的样子。瑕怕得罪了楚王,急忙进宫禀报。
楚王催促尊卢沙来见面,尊卢沙还没有到达,派去的使者已经去请了三四趟。等到见了楚王,尊卢沙只是拱手而不跪拜,召唤楚王对他说:“楚国东面有吴国和越国,西面有秦国,北面有齐国和晋国,这些国家都虎视眈眈地窥伺着楚国。我最近路经晋国边境,听说晋国要约同其他诸侯国图谋进攻楚国,宰了白马,陈列着珠盘玉敦,嘴唇上涂着牲血,盟誓说:‘不使楚国遭祸,誓不相见!’并把璧玉投入河中,以祭祀河神,将要渡河。楚王你还能安枕而睡吗?”楚王站起来询问对策。尊卢沙指着天立誓说:“如果让我尊卢沙为卿,楚国不强盛的话,有这太阳来作证!”楚王说:“既然这样,冒昧请问一下,(我们)先做哪一件事?”尊卢沙说:“这是不能空口白说的。”楚王说:“对。”
于是马上任命他为卿。过了三个月,没有什么异常情况。不久晋侯率领各国诸侯的军队到达,楚王非常恐惧,召尊卢沙商量退敌之计。尊卢沙瞪大了眼睛,说不出话来。逼着他讲,他才说:“晋国的军队锐勇无比,替你楚王着想,最好的办法,不如割地和晋国讲和。”楚王大怒,把尊卢沙关了三年,割掉鼻子才放了他。尊卢沙对人说:“我从今以后才知道说大话是足以招惹祸患的。”从此他终身不再讲话。想讲,一摸到被割的鼻子就止住了。
君子评论说:战国时,读书人大多好说大话,不着边际,大概往往是想借助大话来谋求富贵。尊卢沙也是其中的一人。假使晋国的军队不马上侵入(楚国),(尊卢沙)或许还可以稍稍施展他欺骗虚假的伎俩。但他没有多久就遭失败,这也是不幸的了。一一考察过去的事情,凡是弄虚作假欺骗人的,都没有好结局。这样看来,尊卢沙被割掉鼻子,并非不幸,而是他应得的(下场)。
篇11:宋濂《龙渊义塾记》原文与翻译
宋濂《龙渊义塾记》原文与翻译
原文
龙渊即龙泉,避唐讳更以今名[3]。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4],至今有水号剑溪焉。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5],虽至近亦且半之,乡闾之子弟无所于学。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以无恒产[6],未几而而皆废。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7]?”遂樽节凡费[8],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9]。其妻党陈京兄弟闻之[10],以曾大父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十亩有畸来为之助[11]。章君曰:“吾事济矣!”乃卜地官山之阴[12],创燕居以奉先圣[13],而先师为之配[14],春与秋行舍菜之礼[15]。
旁列四斋:曰逊敏,曰知通,曰敬乐,曰博约,以居弟子员。后敞正义堂,月旦[16]、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五伦之教[17]。前建大门,榜之曰“龙渊义塾”,劈其修途,以达于东西。灌木嘉篁,前后蔽荫,盖郁然云[18]。
岁聘行经修明之士以为讲师[19],诸生业进者,月有赏;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20],资之使成;其不帅教者[21],罚及之。田赋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22]。日用有籍[23],月考朒赢[24],岁二会其数[25],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长[26],乃赴龙渊受业。此其大凡也[27]。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28],檄本郡免其科繇[29],俾无有所与[30]、章君既列条教[31],序而刻诸石[32],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伻来[33],请濂记之。
惟古者之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殊[34],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35]。龙泉旧为浙水东文献之邦,水心叶氏正则[36]、西山真氏希元[37],后先以学鸣,声感气求[38],籁鸣机动[39],掇巍科而典雄藩者声华相望[40],一时文物,固尝盛矣。距今未及百年,而继之者鲜也,岂俗尚不同,遽有古今之异哉?亦系乎学之兴衰为何如尔?
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时俗封殖吝固以为肥家之计[41],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42],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43]。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其成,自非适斋涵濡之泽[44],亦岂能至于是哉?
章君子之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45],毋丰己以自私,毋蠹蘖其间以启争端[46],毋狎非类而斁厥彝训[47],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庶几不负章君之意。脱有违于是[49],陈氏之中有端亮者宜匡正之[50]。陈氏或不我屑也[51],则乡尹里师岂无勇于为义者[52]。咸得纠之。乡尹里师又不我屑也,则县大夫之贤者[53],宜抚树而振发之。是则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虽然,无以远虑为也,夫具人之形体者,孰无人心哉!苟读濂文,宜战兢保守之,弗暇矧敢坏[54]。因书之以为记。
译文
龙渊也就是龙泉,为避唐朝皇帝李渊名讳更改成现在这个名字。相传这个地方就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至今还有溪水名叫剑溪的在那里。这里山高河险,与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很远,有的达到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有将近一半的路程。乡间子弟没有上学的地方。章君的祖辈曾经把这事当作一块心病,后来谋划创立桂山、仙岩两处书院,因为没有土地、田园、房屋等不动产,不久都废弃了。章君非常痛心这件事,和众人商议说:“没有田产就没有书院了,怎么可以呢?”于是节约常日的花销,而用节余的钱财购买田产达一百五十亩。他妻子家的人陈京兄弟听说了这件事,用曾祖父适斋先生所遗留下的二百三一亩多地为他提供支助。章君曰:“我的事情成了!”于是择地官山的北面,创立了燕居来供奉先圣孔子,先师颜回享受配祀,春秋持菜祀先师。后来又开辟了正义堂,每月月初、十五日则鸣鼓,聚集众多贤士来约束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五种关系。在书院前建造大门,上书“龙渊义塾”,用砖铺筑道路,是东西通达。书院四周灌木丛生,修竹林立,前后蔽荫,亭亭如盖十分繁茂的样子。
每年聘请品行端正的人士来作讲师。众多学生学业长进者,每月有奖赏;才学出众家境贫寒的,则资助他以成学业;那些不能遵循教导的,就惩罚他们。田赋的出入收支,掌管书塾的临时务全由他们负责。每天的用度都有记载,一月一考查盈亏,每年两次一轧账,有节余的就另外存贮起来,更多的置地以扩充产业。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等到他们长大了,就到龙渊学习。这就是大致的情况。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听说了这事非常赞赏他的义举,在郡内下令免除他法律规定的徭役,使他们没有什么要上缴的。章君后来列出了这些条款;按条依序刻写在石碑上,又担心后人不能够坚持执行到底,就派人请我写下了这篇记。
那些古代修建书塾的人,虽然在学校规模上有大小的的不同,而在引导民众走正派、匡正世风上都是一致的啊。章君在这方面有所见解,不效仿世俗聚集财富吝惜家产来作为自家殷实的策略,于是建书塾聘请老师,以便能够继承先辈的美善之道,他志向高远,功勋广大。陈京兄弟乐善好义,来助他成就事业,如若不是来到书塾这浸润人的地方,哪里又能做到这地步呢?章君的子孙们应当时时刻刻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只使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不去在人们中间生出是非而引发争端,不去培植朋党相互比试互见高低,大概就不会辜负章君的意思了。如果真能这样,章君的书塾就能够代代相传,让后人受用无穷了。
注释[1]至正十三年:1353年。某甲子:某日。
[2]括苍:今浙江省丽水市。
[3]避唐讳:避唐太祖李渊讳。
[4]欧冶子:亦称欧冶,春秋时铸工,应越王聘,铸湛庐、巨阙、胜邪、鱼阳、纯钩(一作“纯钧”)五剑,又与干将为楚王铸龙渊、泰阿、工布(一作“工市”)三剑。事见《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越绝书·记宝剑》。福建闽侯市冶山麓,旧有欧冶池,相传亦为其铸剑处。
[5]通都大邑:大城市。
[6]恒产:指土地、田园、房屋等不动产。
[7]奚可:怎么可以。
[8]樽节:节省。凡费:常日的`花销。
[9]斥田:开拓(扩大)田地,买田地。
[10]妻党:妻子家的人。
[11]曾大父:曾祖父。畸:畸零。畸,通“奇”。有畸:有余。意指二百三十亩土地之外还有零头。
[12]卜地:择地。
[13]燕居:本为退朝而处,宋居。《·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此处为堂名“燕居”。奉先圣:供奉先圣孔子。
[14]先师之为配:先师颜回享受配祀。《礼记·文王世子》:“凡始立学,必释奠于先圣先师。”汉以后,儒家思想为正统,历代都庙祀孔子。三国魏正始(齐王曹芳年号,公元240—248年)以后,规定入学行祭礼,以孔子为先圣,配颜回为先师。唐初改周公为先圣,孔子配,但很快又改了过来。
[15]舍菜之礼:舍,读shì,舍菜,本作“舍采”,采,读cài。古者入学,执菜以为贽(见面礼),一说持菜祀先师。《周礼·春官·大胥》:“春入学,舍采,合舞。”注:“郑(玄)谓舍即释也,采读为菜,始入学必释菜,礼先师也。”
[16]月旦:月初。
[17]申饬:告诫、约束。五伦:封建礼教称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五种关系为“五伦”。
[18]郁然:茂盛的样子。
[19]岁聘:每年聘请。
[20]家单:家庭力量单薄,家贫。裹粮:装粮。此处指交粮。
[21]帅:遵循。
[22]司:掌管。
[23]籍:帐簿。
[24]朒(nǜ)赢:亏盈。朒,不足。赢,盈利。
[25]岁二会其数:每年两次会计(收入和支出)数字。
[26]俟:等待。
[27]大凡:大略,指基本情况。
[28]江浙行省:元代在江浙设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元代行省亦设丞相、平章、参知政事等官员,以总揽该行省的政务。参知政事为行省行政副长官。
[29]科繇(yáo):法律规定的徭役。繇,通“徭”,徭役。
[30]俾(bì):使。与:给予。
[31]条教:条文教令。
[32]序:按次第排列。诸:之于,兼词。
[33]伻(bēng):使者。《尚书·洛诰》:“伻来,以图及献卜。”
[34]殊:差别。
[35]衷:正派。世防:世所防者,犹“世风”。一:一致。
[36]水心叶氏正刚:叶适(1150—1223),字正刚,世称“水心先生”。温州永嘉人。有《水心先生文集》,《习学记言》等。
[37]西山真氏希元: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希元,号西山。建州浦城(今福建省浦城县)人。南宋宁宗庆元年间进士,开禧初年中博学宏词科。使金归后,上言强兵足食以资进取。理宗立,擢礼部侍郎,奏民:“三纲五常,扶持宇宙之栋干,奠安生民之柱石”(《宋史》)。后任参知政事。著有《大学衍义》、《真文忠公集》。
[38]声感气求:《易·乾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成绩单从龙,风从虎。”意思是同类相感应。此指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呼应。
[39]籁鸣机动:即机动籁鸣。机,关键。籁,管乐器中空的发声部分。关键动,乐器即发声。此亦互相呼应之义。
[40]掇巍科:登高科。古代科举考试考中称“登科”。典雄藩:掌管强大的藩镇。
[41]封殖:即“封植”,聚集财物。
[42]克绍:能够继承。徽猷:高明的规划。
[43]溥:广大。
[44]涵濡:滋润。泽:恩泽。
[45]夙夜:白天晚上。
[46]蠹(dù):蛀虫。蘖:枝叉。蠹、蘖皆作动词,即作蛀虫、生枝叉。
[47]狎:亲近。斁(dù):败坏。厥:其,他的。彝训:日常的训诫。《书·酒诰》:“聪听祖考之彝训。”
[48]互相低昂:互见高低上下。低昂,即“低昂”,高低起伏。
[49]脱:假使。
[50]端亮:正直。
[51]不我屑:即“不屑我”,为“我不屑”的倒文。
[52]乡尹:即里尹、里正。地方下层小吏。里师:即乡师。周代有乡师,《周礼·地官·乡师》:“乡师之职,掌其所治乡之教而听其治。”
[53]县大夫:县里的官员。
[54]矧(shěn):况,且。敢:怎么敢、不敢。
【宋濂尝与客饮翻译(整理11篇)】相关文章:
《送东阳马生序》《宋名臣言行录》阅读答案2022-09-11
比较阅读:送东阳马生序 苏洵传2023-07-17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阅读附答案2022-05-24
文言文练习:《说宫》2023-01-12
《悬榻编》文言文练习2023-03-20
古文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习题练习及答案2023-08-16
文言文复习练习2022-12-12
为宋濂写颁奖词2023-05-23
宋有富人阅读答案2022-05-06
诚信演讲稿宋濂的故事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