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晔传》原文与阅读答案

时间:2022-06-06 05:26:56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欧阳晔传》原文与阅读答案(精选11篇)由网友“洞谁搜嘛奇”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欧阳晔传》原文与阅读答案,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欧阳晔传》原文与阅读答案

篇1:《欧阳晔传》原文与阅读答案

《欧阳晔传》原文与阅读答案

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亲旧:亲戚和故交旧友),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治狱:审理案件)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籍:登记)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输官:向官府交纳)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②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市:买卖)黄金,府吏持帖(帖:便条),强僚佐署(署:签名)。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文符:文书)。”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劳:安慰,慰问)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匕:古代指勺、匙之类的取食用具),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决狱:判决诉讼的案件)之术多如此。所居(所居:住宅,住处),人皆爱思之。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少而所与亲旧(2)终身不造其门

(3)素号难治 (4)乃徙公治之

[答案] (1)交往 (2)到 (3)一向 (4)调任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饥民赖以全活 以吾一日长乎尔

B.至则决滞狱百余事他植者则不然

C.去其桎梏而饮食之恍惊起而长嗟

D.决狱之术多如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答案] C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

(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答案](1)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2)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

20.第①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欧阳晔怎样的心理? (3分)

[答案] 对僧人贿赂不以为然,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安抚僧人。

21.本文表现了欧阳晔、和 的品质。(3分)

[答案] 廉洁 爱民 正直 睿智

[翻译]

欧阳公名晔,字日华。自从他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时起,不合乎那道义的事,他就不接受他人的馈赠。欧阳晔年轻时所交往的亲戚和故交旧友,后来有的人非常显贵,欧阳晔终生不到其家门去。欧阳晔起初做的是随州推官,审理难以解决的案件有36起。大洪山奇峰寺聚集僧人数百人,转运使怀疑他们蓄积财物很多因而僧人从中取得不正当的利益,命令欧阳晔前往登记它。僧人用一千两白银馈赠给欧阳晔,欧阳晔笑着说:“我哪里用到这些东西?不过你能听我的话吗?今年是大荒年,你们有蓄积的粮食六七万石,能全部把它们交纳给官府来赈济百姓,那么我不就不登记你们(的财物)了。”僧人欣喜地说:“好。”饥饿的灾民依赖这些粮食得以全部活了下来。

陈尧咨凭借着富有和权贵而自我骄傲,所属的官员们没有人敢仰视他。在江陵,陈尧咨用私人的`钱诈称给为官府买卖黄金,官吏拿着便条,强迫官僚辅助签名。欧阳晔呵斥官吏说:“官家买卖黄金应当有文书。”只有欧阳晔不肯签名。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鄂州崇阳县,向来被称为难以治理的地方,于是调任欧阳公去治理它。他到了以后,就解决滞留的案件一百余件。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欧阳公亲自到了那个监狱,放出关押的犯人,自己就坐在庭院中,让人解去那些犯人的枷锁并且让他们吃饭。犯人们吃完饭后,欧阳公全部地安慰他们而让他们返还到监狱中去,只留下了一个人在庭院中。被留下来的人神色惊动惶恐四顾,欧阳公说:“杀人的人就是你啊。”那个囚犯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欧阳公说:“我看吃饭的人都是用右手拿着勺子,而只有你用左手拿,死亡的人伤口在右肋,这就是你杀了人,很明白了啊。”囚犯就流着泪说:“是我杀了人,我不敢再因此连累他人了。”欧阳公面对事情精明地辨别,像古代的出色官吏一样,他判决案件的方法大多像这样。欧阳公的住处,百姓都很爱惜挂念它。

篇2:《欧阳公讳晔》阅读答案

《欧阳公讳晔》阅读答案

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①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②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

【注】:①转运使:官职的名称。

6、下列句中的“以”与“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策之不以其道 B、不敢以累他人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祭以尉首

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欧阳公年轻时交往的亲戚好友后来有的做了大官,欧阳公就终身不到他家。从中可以看出其正直的品质。

B、在处理大洪山奇峰寺积物时,欧阳公的“笑”反映了他对僧人贿赂的满意,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的心理。

C、一顿饭的功夫就找出杀人犯充分显示了欧阳公明察秋毫、智慧过人。

D、欧阳公能像古代的良吏一样处理事情,源于他能心怀百姓。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能尽以输官而赈民 赈: (2)素号难治 素:

(3)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食: (4)食讫 讫: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2分)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2分)

6(2分) D 7(2分) B

8、 (4分)①赈:救济 ②素:一向 ③食:给……吃 ④讫:终了,完结

9、:(2分) (1)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2分) (2) 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

1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能尽以输官而赈民 ②素号难治__________

③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④食讫 ___________

11.下列句中的“之”与“去其桎梏而饮食之”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持就火炀之 B.虽有千里之能 C.无丝竹之乱耳 D.何陋之有

12.翻译句子。(2分)

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2分)

答: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欧阳公从他还是平民时,不符合道义的馈赠他就不会接受,从中可以看出其正直的品质。

B.在处理大洪 山奇峰寺积物时,欧阳公的“笑”反映了他对僧人贿赂的 满意,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的心理。

C.一顿饭的功夫就找出杀人犯,由此可以看出欧阳公明察秋毫、智慧过人。

D.欧阳公能像古代的良吏一样处理事情,源于他既能心怀百姓,又能明辨是非。

参考答案:

10. (4分)①赈:救济。②素:一向。③食:给……吃。④讫:终了,完结。

11. (2分)A

12. (2分)欧阳公说:“杀人的就是你。”这名囚犯不知欧阳公为什么这样断定。

13. (2分)B

篇3:欧阳晔破案原文及解释

欧阳晔破案原文及解释

原文

版本一: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版本二: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而相殴致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变而惶顾。晔曰:“杀人者汝也!”囚佯为不知所以,晔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非汝而谁?”囚无以对。

译文

版本1: 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版本2: 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掌管鄂州政事时,百姓中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的人,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庭院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的喝的。吃完后,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地左右看。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假装不知道什么原因,欧阳晔说:“我观察吃饭的时候人都使用右手拿筷子,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肋骨,不是你还是谁?”囚犯完全没有充分的理由和语言来反驳欧阳晔。

字词解释

1,致:致使。

2,狱:案件。

3,临:到。

4,狱:监。。

5,讫:完。

6,色:脸色。

7,惶:惊慌。

8,顾:四下看。

9,佯:假装。

10治:管理。

11劳:安慰。

12箸zhu:筷子。

13欧阳晔:复姓欧阳,名晔。

14鄂州:古州名,今湖北境内。

15决:决断。

16独:只。

17治:管理。

单句解释

1、民有争舟而相殴致死者:百姓有因为争舟而互相打架的人。

2、坐囚于庭中:让嫌疑犯坐在院子中。

3、囚佯为不知所以:疑犯假装不知道什么原因。

4、囚无以对:囚犯没什么好回答的。

5,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的喝的。

疑问解答

(1)、“死者伤在右肋”与嫌疑犯“左手持箸”有什么关系?

答:左手打在右肋上

(2)、“狱” 在本文中的不同释义:

“狱久不决”(诉讼案子) “晔自临其狱”(监狱) 介绍文中人物 欧阳晔,江西庐陵人。

篇4:欧阳晔破案的原文及翻译

欧阳晔破案的原文及翻译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版本二: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而相殴致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变而惶顾。晔曰:“杀人者汝也!”囚佯为不知所以,晔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非汝而谁?”囚无以对。

译文 版本1:

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版本2:

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掌管鄂州政事时,百姓中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的人,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庭院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的.喝的。吃完后,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地左右看。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假装不知道什么原因,欧阳晔说:“我观察吃饭的时候人都使用右手拿筷子,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肋骨,不是你还是谁?”囚犯完全没有充分的理由和语言来反驳欧阳晔。

字词解释

1,致:致使。

2,狱:案件。

3,临:到。

4,狱:监

5,讫:完。

6,色:脸色。

7,惶:惊慌。

8,顾:四下看。

9,佯:假装。

10治:管理。

11劳:安慰。

12箸zhu:筷子。

13欧阳晔:复姓欧阳,名晔。

14鄂州:古州名,今湖北境内。

15决:决断。

16独:只。

17治:管理。

单句解释

1、民有争舟而相殴致死者:百姓有因为争舟而互相打架的人。

2、坐囚于庭中:让嫌疑犯坐在院子中。

3、囚佯为不知所以:疑犯假装不知道什么原因。

4、囚无以对:囚犯没什么好回答的。

5,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的喝的。

疑问解答

(1)、“死者伤在右肋”与嫌疑犯“左手持箸”有什么关系?

答:左手打在右肋上

(2)、“狱” 在本文中的不同释义:

“狱久不决”(诉讼案子)

“晔自临其狱”(监狱)

介绍文中人物

欧阳晔,江西庐陵人,系欧阳修之叔父。宋大中祥符年间,为随州推官。修幼孤,往依之。晔卒,修葬于安州应城市高风乡彭乐村,为铭其墓。

篇5:《欧阳晔决狱》原文及翻译

《欧阳晔决狱》原文及翻译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而相殴致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变而惶顾。欧阳晔曰:“杀人者汝也!”囚佯为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非汝而谁?”囚泣涕服罪。

(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

【注释】

1决:决断。2狱:案件。3劳:安慰。4惶:恐惧,惊慌。5顾:回头看。6佯:假装。

【文学常识】

欧阳晔,江西庐陵人,系欧阳修之叔父。宋大中祥符年间,为随州推官。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后经明代著名学者冯梦龙增补,重刊时将原名《智囊》改名为《智囊补》,其他版本也称《智囊全集》、《智囊增补》、《增广智囊补》等。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依内容分为二十八卷,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书中所表现的人物,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

【参考译文】

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百姓中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的人,案件悬了很久没有判决。欧阳晔亲自来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庭院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的`喝的。吃完后,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庭院中,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假装不知道什么原因,欧阳晔说:“我观察吃饭的时候人都使用右手拿筷子,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肋骨,不是你还是谁?”这个囚犯没有话回答了,只能一边流泪一边认罪。

篇6:《元史·欧阳玄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日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佑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培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延中,玄极言无隐。科日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戊戌,座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属:连缀

B.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乖:违背

C.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意:意料

D.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喻:打比方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3分)

①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②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④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

⑤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⑥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论语》《小学》等著作,很小就能背诵,一天能记下几千

字。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篇7:《元史·欧阳玄传》阅读答案

B.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奴仆的这些人。他赋税征调及时,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

C.武冈县有人聚众打杀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够以自己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史书。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5分)

(2)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5分)

参考答案:

4.D喻:使……明白。

5.B(①是道士对欧阳玄未来的估测;③只能说明他的研究面很广,并不能说明他的才干卓异;⑤重点强调欧阳玄临难不退、坚持己见的个性)

6.B(文章中并没有提到欧阳玄严惩豪门大族的信息)

7.(1)(道士)说完就离开了,(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已不知他的去向。(采分点:“讫”“亟”“所之”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廷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采分点:“更张”、“事有不便者”定语后置句应调整语序、“隐”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欧阳玄,字原功,是浏阳人。他的祖先居住在庐陵,与文忠公欧阳修出于同一宗。到他的曾祖父欧阳新时才迁居到浏阳,所以他是浏阳人。欧阳玄幼年聪慧,他的母亲李氏亲自教他《孝经》、《论语》《小学》各书。八岁能背诵,才开始跟随乡学先生张贯之学习,一天能记下几千字,就知道如何写文章。十岁时,有一道士凝视欧阳玄,告诉张贯之说:“这个孩子神气凝远,目光逼人,以后会以文章为天下之冠,有担负朝廷重任的才能。”说完就离开了,急忙出与他讲话,已不知他的去向。朝廷派遣使者巡查各县,欧阳玄以学生身拜见使者,使者命其作梅花诗,立刻作成十首,晚上回来时增加到上百首,看见的人对此都很惊讶。十四岁时,进一步跟随宋朝遗老学习作词章。下笔成章,每次参加乡学考试总是位于高等。成年后,闭门读书几年,人们见不到他的面,经史百家,没有不研究的,对伊、洛学派的本末,尤其淹博贯通。

延佑二年(1315),朝廷开科举选拔人才,欧阳玄考中进士,授职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遣为太平路芜湖县尹。县里有很多不易判明的案件,长时间不能判决,欧阳玄审察案件的实情缘由,一一做了裁决。豪门大族不合法度,残害他们役使的奴仆,欧阳玄判决让奴仆赎身为平民。赋税征发都很适时,教育感化的政策得到普遍推行。又调任武冈县尹。县里管辖溪洞,少数民族错杂居住,抚育爱护稍有不一致,就会兴兵作乱。欧阳玄到任一个多月,赤水、大清两洞聚众械斗,官府管事的`人相顾失色,没有什么办法。欧阳玄独自一人骑马让两个人跟从他,直接到达械斗的地方劝戒他们。到了地方,就看到死伤的人到处都是,械斗还没停止。械斗的人熟知欧阳玄的大名,放下兵器,排列在马前跪拜,说:“我们这些人不是不害怕法度,因为一件事向县里告状,县官不认为有理,反而用徭役赋税搜刮民财,事情不能忍受,于是因激愤而决心走上这条死路。没料到烦劳您亲自前来。”欧阳玄拿祸福的道理来开导,回去替他们办理他们的案件,械斗的人终于安定下来。

致和元年,升迁为翰林待制,兼任国史院编修官。第二年,刚刚设置了奎章阁学士院,又设置艺文监隶,都挑选清廉有声望的官吏来任职,文宗亲自任命欧阳玄为艺文少监。至正三年,皇帝下令修编辽、金、宋三史,召命欧阳玄为总裁官,欧阳玄亲自定出例子,使编撰的人有依据。史官中有愤愤不平为显露才能使评论不公正的人,欧阳玄不用口舌争辩,等到他呈上文告,就拿笔易改文字。到了论、赞、表、奏这些篇章,就都由欧阳玄编写。至正五年,皇帝因为欧阳玄在几个朝代作官,并且有修编三史的功劳,命令丞相,越级授予他爵位秩禄,于是打算授予翰林学士承旨一职。至正十七年春天,欧阳玄想还乡,皇帝不答应。欧阳玄长时间生病,不能走路。这年十二月戊戌日,在崇教里的寓舍逝世,享年八十五岁。皇帝赏赐的钱十分丰厚,追封楚国公,谥号为“文”。

篇8:《欧阳君传(节选)》 阅读答案及译文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①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②之饥氓也。未知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唯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欧③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至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道,泣拜请序。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怅惘。 ②汩没:沦落。 ③欧:通“瓯”。

10.对下列句子中粗体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与众童亲狎 亲狎:一起玩耍 B.逮风月清晖 逮:抓住、捕获

C. 故君名在榜中 故:因此、所以 D. 而词竟未就 就:完成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随人而问章句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B.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C.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12.对斜体句子的划分,正确的是( )

A、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B、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C、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D、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

(2)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

( 3 )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

答案:

10.B,逮:等到,相当于“及”

11.C,考查的是文言虚词。两个“于”都是“对于”之意。

12.C

13.

1、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美景之处,内心里感到很高兴,常常拿着 一本书,在那些地方流连忘返。

2、欧阳君到的这一天,他把欧阳君比作芝英,欧阳君每写一篇文章,都会得到赞赏奖掖。

3、大中六年,我又做观察使,让手下去找他的后代,于是找到他的孙子澥。

【参考译文】欧阳先生出生在福建的乡下,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不跟一般的小孩一起玩,经常独自行动。10来岁时,对村里没什么喜好;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美景之处,内心里感到很高兴,常常拿着一本书,在那些地方流连忘返。等到天清月明,有时很晚了还留在那里,不能放下,不知道自己到了那里,可能是他的性情喜欢赞美美好的事物吧。还没认识几个字,跟着别人词句,假如有一句话符合他的心意,整天高兴,一直边走边吟诵,不知道会走到那里。父母并不了解他的志向。常对人说,这孩子不懂事,将来恐怕要沦落为饿肚子的。不知道到底是吉还是凶?村里见过世面的人,都祝贺他:这是你家的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从此之后,每天只是读书,叹服圣人的教诲,仰慕孝悌感化,追求礼节和忠孝,只怕自己比不上。提笔写文章,语言秀丽,思维活跃,都是别人不曾写过的.,认为为君之道很简单,从此在乡间闻名。建中、贞元期间,人的文章很出名,整个福建没有人能超越他。

当时,原来的承相常衮来做福建的观察使,他有文章闻名远近,又生性喜欢提拔后生,在出生寒门的年轻人中选拔,怕找不到。欧阳君到的这一天,他把欧阳君比作芝英,欧阳君每写一篇文章,都会得到赞赏奖掖。一有宴请,一定会叫上他。欧阳君谦虚,行动不逾越礼节,常公了解他,一天天加深。欧阳君的名声在江淮间越来越大,甚至都城都知道他。当时人们都说常公能识英才。不久陆相贽考取贡举,搜罗天下的好文章,选拔人才的风气前所未有,所以欧阳君也名列其中。跟欧阳君经常在一起的,有韩愈,李观等。等到欧阳君和数百杰出人物死后,人们到现在还佩服他们。欧阳君的文章清新自然,没有套用现成的,才华不曾困泛。他精通理,所以说话详细严谨;抒情真切,叙述详备:应该是当代文章的典范。他死之后,没有人能继承。

欧阳君跟我有故交的情分,还是远亲。所以他编文集中的文章大多是我伯舅写的,如《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如《与郑居方书》,都可以放在文集中。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在外家之门认识了他。大和年间,我做福建团练副使时,他的儿子从南安到福州,给我欧阳君很多文章和诗作,请求我写序言。我答应了他,可是迟迟没写成。此失传。欧阳价没有文章留下,又死得早。大中六年,我又做观察使,让手下去找他的后代,于是找到他的孙子澥。不能让他的文章就我为文集写下这篇序,也完成他子孙的愿望。

篇9:《陶渊明传》原文与阅读答案

《陶渊明传》原文与阅读答案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慧远;彭城刘遗民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后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与学士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所住公廨,近于马队。是故渊明示其诗云:“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参考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境内)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娱自乐,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

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接受。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事,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上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手叫檀道济离开。

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当一个小县的县令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劳力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官职名),没有接受。

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粟里(地名)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抵触的情绪。起初颜延之(人名)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污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以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在房子边上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到酣畅之处,都弹拨一番寄托新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当时周续之(官职名)来到庐山,跟随慧远法师学佛,彭城人刘遗民也隐居在匡山,陶渊明又不接受朝廷征聘,他们号称“浔阳三隐”。后来刺史檀韶苦苦请求周续之出山,和学者祖企、谢景夷三人,一起在城北讲授《礼记》,给他们“雠校”的官衔。他们住的公寓,就好像是马队。所以陶渊明写诗给他们说:

“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肄,校书亦已勤。”

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同。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在后一个朝代降低身份,自从宋高祖(南北朝时期的宋,宋高祖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不愿意做官。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谥号叫做靖节先生。

阅读练习题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 候:等候

B.公田悉令吏种秫 悉:全部

C.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赋:写作

D.江州司马王弘欲要延之坐 要:邀请

2.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道济馈以粱肉

B.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C 久之,满手把菊 怨灵修之浩荡兮

D.在浔阳与渊明情款 遂与之俱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自幼便天分很高,情趣高尚,与众不同;成人后,更是不畏权贵,率性而为。著有《五柳先生传》一书。

B.陶渊明让手下人在公田里种下酿酒的高梁,唯有妻子坚持要求种谷米,于是他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谷米。

C.任职彭泽令时,陶渊明不愿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督邮。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向那样的小人折腰呢!”便辞官而去。

D.陶渊明一向自任率性,有一次郡里的官员来,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竟然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竟然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贤者处世,隐于天下无道,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5分)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适酒,辄抚弄以寄其意。(5分)

参考答案

1、A 候:拜访。

2、D A: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把”;B:是/担任;C: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后/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连词“和”“跟”

3.B 文中“妻子”是古今异意词,有妻儿之意,故理解错误。

4(1)贤能的人处世的原则是在天下不太平的时候隐居,天下太平的时候入世,而现在是太平文明的世道,为何这样为难自己呢?(5分)

评分细则:“隐于天下无道”,调整状语后置的语序给1分;“奈何自苦如此”调整状语后置(自苦如此)及其当中的宾语前置(自苦)的语序给1分;其余3分,酌情给分。

(2)陶渊明不懂音律(音乐),却保存了一张没有弦的琴,每次遇到喝酒,就通过弹奏琴来寄托内心的情感。(5分)

评分细则:“蓄”“适”“意”各1分;其余2分,酌情给分。

篇10:欧阳公讳晔字日华阅读答案及翻译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阅读答案及翻译

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②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少而所与亲旧 (2)终身不造其门

(3)素号难治 (4)乃徙公治之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饥民赖以全活 以吾一日长乎尔

B.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他植者则不然

C.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恍惊起而长嗟

D.决狱之术多如此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

(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20.第①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欧阳晔怎样的心理? (3分)

21.本文表现了欧阳晔口口、口口和口口的品质。(3分)

参考答案

17.(1)交往 (2)到 (3)一向 (4)调任

18.C

19.(1)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2)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

20.对僧人贿赂不以为然,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安抚僧人。

21.廉洁 爱民 正直 睿智

【参考译文】

欧阳公,名讳晔,字日华。从他还是平民时,不符合道义的馈赠他就不会接受;年轻时与他交往的亲戚好友,后来有的做了大官,欧阳公就终身不到他家。他自己做了官处理事情很有魄力。起初他任随州推官,案件中难以决断的有三十六件。大洪山奇峰寺聚集了几百名僧人,转运使怀疑庙里积累的财物很多,是僧人们非法谋利所得,就派欧阳公前往把庙里的财物没收掉。僧人们把一千两银子送给欧阳公,欧阳公笑着说: "我哪里用得着这些东西? 但你们能听我的话吗?今年灾荒严重,你有六七万石粮食,能全部捐献给官府赈济灾民,那么我就不没收你们的财物。僧人们高兴地答应:“是。”饥民们就靠着这些粮食全部活了下来。陈尧咨凭着官大钱多,骄横非常,下属官员没有敢抬头仰视他的。在江陵时,他用私自铸造的钱币冒充官府出售的黄金,府吏持着文书,强迫下属官员在文书上签名。欧阳公呵斥府吏:“官府出售的.黄金上面应当有纹记。” 只有他不肯在文书上签名。陈尧咨虽然怕他,没有硬要他签名,但是委婉地说动转运使把欧阳公赶出官府,不让他再担任随州推官。 鄂州的崇阳县,素来号称难以治理,于是就调任欧阳公去治理崇阳,到了那里,没有判决的案件有一百多宗。 县民王明与他的同母兄长李通争夺家产多年,王明无法自己判分家产,贫困到了给人打零工维持生计的地步。欧阳公用一句话做了判决,李通就完全认罪,把属于王明的上万家产全部归还给王明,李通离开公堂后没有一句怨言。桂阳有争夺船只的百姓,互相殴打,致人死亡,案件久久无法判决。欧阳公亲自来到关押他们的监狱,放这些犯人出牢房坐在厅堂里,打开他们身上的枷锁,给他们吃饭,吃完后,安慰他们,把他们全部送回牢房,只留一个人在厅堂里。留下来的那个人变了脸色,惶恐四顾,欧阳公说:“杀人的就是你。”这名囚犯不知欧阳公为什么这样断定。欧阳公就说:“我观察吃饭的人都用右手持刀 (筷子) 只有你用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人是你杀的是很明白的。”这名囚犯就流着泪说:“是我杀的,我不敢连累别人了。”欧阳公处理事情分辨清楚,好像古代的良吏,他断案的方法大多是这样的。他在崇阳担任官职期间,人们都爱戴他想念他。

篇11:元史·欧阳玄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元史·欧阳玄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日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培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延中,玄极言无隐。科日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戊戌,座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属:连缀

B、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乖:违背

C、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意:意料

D、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喻:打比方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3分)

①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②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④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

⑤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⑥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论语》《小学》等著作,很小就能背诵,一天能记下几千

字。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B、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虐待奴仆的这些人。他赋税征调及时,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

C、武冈县有人聚众打杀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够以自己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史书。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5分)

(2)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5分)

参考答案:

4、D喻:使……明白。

5、B(①是道士对欧阳玄未来的估测;③只能说明他的研究面很广,并不能说明他的才干卓异;⑤重点强调欧阳玄临难不退、坚持己见的个性)

6、B(文章中并没有提到欧阳玄严惩豪门大族的信息)

7、(1)(道士)说完就离开了,(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已不知他的去向。(采分点:“讫”“亟”“所之”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廷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采分点:“更张”、“事有不便者”定语后置句应调整语序、“隐”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欧阳玄,字原功,是浏阳人。他的祖先居住在庐陵,与文忠公欧阳修出于同一宗。到他的曾祖父欧阳新时才迁居到浏阳,所以他是浏阳人。欧阳玄幼年聪慧,他的母亲李氏亲自教他《孝经》、《论语》《小学》各书。八岁能背诵,才开始跟随乡学先生张贯之学习,一天能记下几千字,就知道如何写文章。十岁时,有一道士凝视欧阳玄,告诉张贯之说:“这个孩子神气凝远,目光逼人,以后会以文章为天下之冠,有担负朝廷重任的才能。”说完就离开了,急忙出与他讲话,已不知他的去向。朝廷派遣使者巡查各县,欧阳玄以学生身拜见使者,使者命其作梅花诗,立刻作成十首,晚上回来时增加到上百首,看见的人对此都很惊讶。十四岁时,进一步跟随宋朝遗老学习作词章。下笔成章,每次参加乡学考试总是位于高等。成年后,闭门读书几年,人们见不到他的面,经史百家,没有不研究的,对伊、洛学派的本末,尤其淹博贯通。

延祐二年(1315),朝廷开科举选拔人才,欧阳玄考中进士,授职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遣为太平路芜湖县尹。县里有很多不易判明的案件,长时间不能判决,欧阳玄审察案件的实情缘由,一一做了裁决。豪门大族不合法度,残害他们役使的奴仆,欧阳玄判决让奴仆赎身为平民。赋税征发都很适时,教育感化的政策得到普遍推行。又调任武冈县尹。县里管辖溪洞,少数民族错杂居住,抚育爱护稍有不一致,就会兴兵作乱。欧阳玄到任一个多月,赤水、大清两洞聚众械斗,官府管事的'人相顾失色,没有什么办法。欧阳玄独自一人骑马让两个人跟从他,直接到达械斗的地方劝戒他们。到了地方,就看到死伤的人到处都是,械斗还没停止。械斗的人熟知欧阳玄的大名,放下兵器,排列在马前跪拜,说:“我们这些人不是不害怕法度,因为一件事向县里告状,县官不认为有理,反而用徭役赋税搜刮民财,事情不能忍受,于是因激愤而决心走上这条死路。没料到烦劳您亲自前来。”欧阳玄拿祸福的道理来开导,回去替他们办理他们的案件,械斗的人终于安定下来。

致和元年,升迁为翰林待制,兼任国史院编修官。第二年,刚刚设置了奎章阁学士院,又设置艺文监隶,都挑选清廉有声望的官吏来任职,文宗亲自任命欧阳玄为艺文少监。至正三年,皇帝下令修编辽、金、宋三史,召命欧阳玄为总裁官,欧阳玄亲自定出例子,使编撰的人有依据。史官中有愤愤不平为显露才能使评论不公正的人,欧阳玄不用口舌争辩,等到他呈上文告,就拿笔易改文字。到了论、赞、表、奏这些篇章,就都由欧阳玄编写。至正五年,皇帝因为欧阳玄在几个朝代作官,并且有修编三史的功劳,命令丞相,越级授予他爵位秩禄,于是打算授予翰林学士承旨一职。至正十七年春天,欧阳玄想还乡,皇帝不答应。欧阳玄长时间生病,不能走路。这年十二月戊戌日,在崇教里的寓舍逝世,享年八十五岁。皇帝赏赐的钱十分丰厚,追封楚国公,谥号为“文”。

《欧阳公讳晔》阅读答案

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

始终不渝的朋友的体会

日夜更替作文

欧阳修苦读阅读答案

郝浴传原文及答案

欧阳询观碑文言文翻译

《贵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欧阳生哀辞原文翻译

欧阳修《海陵许氏南园记》的原文及阅读答案

《欧阳晔传》原文与阅读答案
《《欧阳晔传》原文与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欧阳晔传》原文与阅读答案(精选11篇)】相关文章:

戏答元珍原文及赏析2023-10-08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原文以及翻译2022-12-03

范文正公翻译2023-10-23

欧阳生文集序阅读训练题及答案2022-10-06

《范文正公文集叙》2023-07-07

别滁原文及赏析2022-04-30

六一居士传教学教案2022-05-16

公天下与家天下阅读答案2023-10-01

《欧阳君传(节选)》 阅读答案及译文2023-01-23

六一居士传教学反思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