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温公行状古诗阅读答案(锦集11篇)由网友“isaysomething”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司马温公行状古诗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司马温公行状古诗阅读答案
司马温公行状古诗阅读答案
公讳光,字君实。年十五,书无所不通。年二十,举进士甲科。改奉礼郎。以天章公在杭,辞所迁官,求签书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未上,丁太夫人忧。未除,丁天章公忧。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籍请公按视。公为画策:“宜因州中旧兵,益禁兵三千,筑二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虏矣。募民有能耕闲田者,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民。”籍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开城门,引千余人渡河,载酒食,遇敌死之。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青州。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王安石始为政,行其法于天下,谓之新法。迩英进读,至萧何、曹参事。公曰:“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时,天下晏然,衣食滋殖。”后数日,吕惠卿进讲。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法世轻世重’是也。有百年不变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讽朝廷,且讥臣为条例司官耳。”上问公:“惠卿言何如?”公曰:“诸侯有变礼易乐者,王巡狩则诛之,王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臣恐风雨之不庇也。”惠卿不能对。
则以书喻安石,三往反,开喻苦至,犹幸安石之听而改也。且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士之忠信者,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由是天下服公先知。
公历事四朝,皆为人主所敬。然神宗知公最深。公思有以报之,常摘孟子之言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谓吾君不能谓之贼。”故虽议论违忤,而神宗识其意,待之愈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丁太夫人忧 忧:父母丧事
B.籍请公按视 按:追究
C.复其税役十五年 复:免除
D.天下晏然,衣食滋殖 晏:安宁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司马光因父亲在杭州任职,为了就近侍奉,辞去所任的官职,请求调任苏州,终因双
亲离世,连续守孝服丧,未能成行。
B.庞籍在麟州任职时,采纳了司马光的建议进行防卫。但因手下军官狂妄,夜晚外出遇
敌战死,而受到牵连,被朝廷降职调离麟州。
C.给皇帝讲读时,王安石提出先王治国之法,有几年一变的,也有百年不变的,主张进
行变法。司马光则认为现在国家不具备变法的条件。
D.司马光侍奉的四朝皇帝都很敬重他。神宗时,他的言论经常会违逆皇上的心意,但他
认为这样做才是对皇上的恭敬和报答。
3.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6分)
①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②士之忠信者,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
4.司马光为何反对王安石变法?请依据文意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B(按:巡视)
2.C(给皇帝讲读的是吕惠卿)
3.(1)司马光在宫殿前守候,多次上书,请求独自承担这事的罪过,没有得到回复。(“三”“坐”“报”各1分)
(2)忠诚有信的士人,在您当权时,虽然与你意见不合,让人憎恶,以后一定会慢慢地得到他的帮助。(“当路”“ 龃龉”,句式各1分)
4.有得守成之道的先例,不用改革;国家没到非改不可的程度,不需改革;国家不具备改革的条件,不能改革。(每点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公名光,字君实。十五岁时,书本上的知识没有不理解的。二十岁时,考中进士头等。改任为奉礼郎。因为父亲司马天章在杭州,就推辞了所任的官职,请求改任苏州判官以便于侍奉亲人,朝廷答应了。还没有上任,适逢母亲去逝。守孝还没有期满,又遇到父亲去世。连续几年守丧,哀伤过度而消瘦,仍按礼仪守丧。
原宰相庞籍,见到公认为他很奇特,等到自己做了枢密副使,推荐公做馆阁校勘。天圣年间,朝廷禁止百姓到河西种田,敌人就得以渐渐地蚕食那里的土地,成为河东的忧患。庞籍请求公前往巡视查看。公为他出谋划策:“应该依靠州里的老兵,再增加三千禁兵,在河西筑起两处据点,可以使堡外三十里的敌人不敢来种田,那么州西六十里范围内就不会有敌人。招募有能力耕种闲田的百姓,免除他们十五年的赋税,官府虽然没有收入,但卖出的粮食就会便宜,可以渐渐地解救河东的百姓。”庞籍转任麟州,按照公的话去做。但是掌管军队的郭恩勇猛而又狂傲,夜里打开城门,带领一千多人渡过河水,运来酒食,遇到敌人战死。论罪的官员把罪责归于庞籍的身上,罢去了节度使的官职,改任青州知府。司马光在宫殿前守候,多次上书,请求独自承担这事的罪过,没有得到回复。
王安石开始主持政事,在天下推行他的新法。迩英阁的臣子为皇上讲读,讲到萧何、曹参的事情。公说:“曹参没有改变萧何时的做法,得到安守天下的方法。所以孝惠帝和高后时期,天下太平,百姓衣食丰足。”过了几天,吕惠卿侍讲。就说:“先王的治国方法,有五年一变的,是巡查考核等制度。有三十年一变的,是根据时代的不同调整刑法轻重。也有百年不变的,是父慈子孝兄和弟恭的礼仪。前日司马光说的不对,他意在讽刺朝廷变法,而且讥讽我是主管草拟条例的。”皇上问公“惠卿说的怎么样?”公说“诸侯有改变礼乐的,皇上在巡查的时候就会惩罚他,因为皇上自己没有改变。新建的国家用轻的刑罚,**的国家用重的刑罚,和平的国家用中等刑罚,这是刑罚根据社会情况确定轻重严宽,不是变化。况且治理天下,就像居住的房子,破旧了就修理,不是严重毁坏的就不重新建造。严重毁坏重新建造,没有好的工匠和上等的材料无法完成。现在二者都没有,我恐怕连风雨也无法遮蔽了。”惠卿不能回答。
公就给王安石写信阐明这个道理,多次往返,尽力讲理,好在安石听从他作了修改。公又说:“巧言令色的人缺少仁义。忠诚有信的士人,在您当权时,虽然与你意见不合,让人憎恶,以后一定会慢慢地得到他的帮助。谄媚之人,在当下确实让人顺心痛快,一旦您失了权势,一定会出卖您来显扬自己。”就对宾客常常指点着说:“让王安石失败的,一定是吕惠卿。这之后六年,吕惠卿背叛王安石,上书告发他的罪状,只要可以用来挫败王安石的,他没有不做的。由此天下人佩服公有先见之明。
公侍奉过四个皇帝,都被君王敬重。然而神宗了解他最深。公就想着来报答他,常摘引孟子的话说:“对君王责难这就叫做恭,向君王陈述好的意见,堵塞他的邪念这就叫做敬,认为君主不能行仁政这就叫做贼。”所以虽然公的言论常违背圣上心意,但神宗理解他的想法,更加厚待他。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概述
一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二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三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小说阅读理解怎么答题关于情节:
1、概括故事情节。
人干事。
人在时地干事。
2、如何做填空题。
a、由已知推未知。故事情节,指的是开端、发展、、结局。要看清楚题目要求填的是什么。
b、读懂所给的示例,格式、语气要一致。
篇2: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阅读答案及翻译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阅读答案及翻译
公讳光,字君实,其先河内人,晋安平献王孚之后,王之裔孙征东大将军阳始葬今陕州夏县涑水乡,子孙因家焉。曾祖讳政,以五代衰乱不仕。祖讳炫,举进士,试秘书省校书郎,终于耀州富平县令。考讳池,宝元、庆历间名臣,终于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
公始进士甲科,事仁宗皇帝,至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始发大议,乞立宗子为后,以安宗庙,宰相韩琦等因其言,遂定大计。
事英宗皇帝,为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论陕西刺义勇为民患;及内侍任守忠奸蠹,乞斩以谢天下,守忠竟以谴死。
事神宗皇帝,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西戎部将嵬名山欲以横山之众降,公极论其不可纳,后必为边患。已而果然。及王安石为相,始行青苗、助役、农田水利,谓之新法,公首言其害,以身争之。当时士大夫不附安石,言新法不便者,皆倚公为重。帝以公为枢密副使,公以言不行,不受命。乃以为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遂以留司御史台及提举崇福宫,退居于洛十有五年。及上即位,太皇太后摄政,起公为门下侍郎,迁正议大夫,遂拜左仆射。公首更诏书以开言路,分别邪正,进退其甚者十余人。旋罢保甲、保马、市易及诸道新行盐铁茶法,最后遂罢助役、青苗。
而公卧病,以元佑元年九月丙辰,薨于位,享年六十八。太皇太后闻之恸,上亦感涕不已。二圣皆临其丧,哭之哀甚,辍视朝。赠太师、温国公,襚以一品礼服,谥曰文正。官其亲属十人。公娶张氏,礼部尚书存之女,封清河郡君,先公卒,追封温国夫人。以元佑三年正月辛酉,葬于陕之夏县涑水南原之晁村。上以御篆表其墓道,曰忠清粹德之碑,而其文以命臣轼。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6.请写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4分)
①子孙因家焉
家:▲
②遂拜左仆射
拜:▲
③分别邪正
分别:▲
④上亦感涕不已
涕:▲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已而果然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B.守忠竟以谴死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后必为边患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D.退居于洛十有五年
亦将有感于斯文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光祖先是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祖上历代为官,父亲司马池是宝元、庆历间名臣,曾经做过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
B.司马光是北宋名臣,侍奉过仁宗、英宗、神宗等多位皇帝。他为政敢于进谏,坚持自己的主张,大力打击任守忠等奸恶之人。
C.司马光极力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后遭外放,并曾经退居洛阳十五年。在被太皇太后起用后,迅速废除了许多新法政策。
D.司马光逝世后,朝廷给予他高规格的.丧仪,皇上亲笔用篆字书写碑名,将碑立在他的墓道上以示表彰,并让苏轼撰写碑文。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当时士大夫不附安石,言新法不便者,皆倚公为重。(3分)
(2)二圣皆临其丧,哭之哀甚,辍视朝。(3分)
(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3分)
参考答案
6.①安家;②授予官职;③区分辨别;④流泪。
7.B.(B.介词,因为。A.代词,这样/ 助词,……的样子。C.动词,成为/介词,对。D.介词,到、在/介词,对。)
8.A (“祖上历代为官”错,司马光的曾祖父“以五代衰乱不仕”)
9.(1)当时不依附王安石,说新法不当的士大夫们,都倚仗司马光把他作为重要依靠。
(定语后置、“倚公为重”、句子通顺各1分)
(2)太皇太后和皇帝都亲临司马光的丧礼,为他哭泣,十分哀痛,停止了上朝。(“临其丧”、为动用法、“辍”各1分)
(3)如今少卿竟然(却)用推贤进士的道理教导我(译为“如今少卿竟教我推贤进士”亦可),恐怕与我的个人意愿相违背吧!(“乃”、“无乃……乎”、“剌谬”各1分)
参考译文:
司马公名光,字君实,他的祖先是河内人,晋代安平献王司马孚的后代,司马孚的孙子征东大将军司马阳当初安葬在现在陕州夏县的涑水乡,子孙们就安家在那里。司马光的曾祖父名政,因为五代时期社会混乱而没有做官。祖父名炫,考取了进士,被任用为秘书省校书郎,最后官至耀州富平县令。父亲名池,是宝元、庆历年间的名臣,最终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侍制。
司马光开始时考中进士甲科,侍奉仁宗皇帝,官至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最初提出对国家大事的建议,请求立长房长子为继任者,使国家安定。宰相韩琦等人根据他的意见,最终定下了这件大事。
司马光侍奉英宗皇帝,做了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议论到陕西时指责 “义勇”成为老百姓的祸患;后内侍任守忠作奸为害,司马光恳求朝廷杀了他向天下人谢罪,任守忠最终因为(司马光的恳求)被贬而死。
司马光侍奉神宗皇帝,做了翰林学士、御史中丞。西戎部将嵬名山想要率领横山的部众投降,司马光极力强调不能接纳嵬名山,如果接纳了将一定成为边境的祸患,后果然这样。等到王安石做了宰相,王安石开始推行青苗法、助役法、农田水利法等等,称它们叫新法。司马光第一个指出新法的危害,用身家性命争论。当时不依附王安石,说新法不当的士大夫们,都倚仗司马光把他作为重要依靠。皇帝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因为自己言论没有被采纳,不接受任命。皇帝就任命他为端明殿学士,外放掌管永兴军,他就以留司御史台和提举崇福宫的身份,退出政坛居住在洛阳十五年。等到现在的皇帝(哲宗)即位,太皇太后摄政,起用司马光做门下侍郎,又升任正议大夫,最终授予左仆射的职务。司马光首先请求皇帝重新下诏书打开言路,区分辨别奸邪和正直的官吏,提拔、斥退十几个比较突出的人。很快取消了保甲法、保马法、市易法以及诸道新行的盐铁茶法,最后废除了助役法、青苗法。
不久司马光生病卧床,在元祐元年九月丙辰日,在职位上去世,享年六十八岁。太皇太后听说了他去世的消息后十分哀痛,皇上也感伤流泪不止。太皇太后和皇帝都亲临司马光的丧礼,为他哭泣,十分哀痛,停止了上朝。(朝廷)追赠司马光为太师、温国公,赠予他一品礼服(入殓),谥号为“文正”。让他的十个亲属做官。司马光娶了张氏,她是礼部尚书张存的女儿,封为清河郡君,她在司马光之前去世,(朝廷)追封她为温国夫人。在元祐三年正月辛酉日,司马光被安葬在陕州夏县涑水南面的晁村。皇上亲笔用篆字书写碑名,将碑立在他的墓道上以示表彰,碑名是“忠清粹德之碑”,并让我撰写碑文。
篇3:《赠太傅董公行状》古诗阅读及答案
韩 愈
公讳晋,字混成。先皇帝时,兵部侍郎李涵如回纥,诏公兼侍御史,赐紫金鱼袋,为涵判官。回纥之人来曰:“唐之复土疆,取回纥力焉。约我为市,马既入,而归我贿不足,我于使人乎取之。”涵惧不敢对,视公。公与之言曰:“我之复土疆,尔信有力焉。吾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赐不既多乎?尔之马岁至,吾数皮而归资。边吏请致诘也,天子念尔有劳,故下诏禁侵犯。诸戎畏我大国之尔与也,莫敢校焉。尔之父子宁而畜马蕃者,非我谁使之?”于是其众皆环公拜,皆两举手曰:“不敢复有意大国。”
李怀光反,怀光所率皆朔方兵,公知其谋与朱泚合也,患之,造怀光言曰:“公之功,天下无与敌;公之过,未有闻于人。某至上所,言公之情,上宽明,将无不赦宥焉。乃能为朱泚臣乎!彼为臣而背其君,苟得志,于公何有?且公既为太尉矣,彼虽宠公,何以加此?彼不能事君,能以臣事公乎!公能事彼,而有不能事君乎?彼知天下之怒,朝夕戮死者也,故求其同罪而与之比,公何所利焉?公之敌彼有余力,不如明告之绝,而起兵袭取之,清宫而迎天子,庶人服而请罪有司,虽有大过,犹将掩焉。如公则谁敢议!”语已,怀光拜曰:“天赐公活怀光之命。”故怀光卒不与朱泚。
汴州自大历来多兵事。刘元佐益其师至十万,元佐死,子士宁代之,畋游无度。其将李万荣乘其畋也,逐之。三年,万荣病风,昏不知事,其子乃复欲为士宁之故。监军使俱文珍与其将邓惟恭执之归京师,而万荣死。诏未至,惟恭权军事。公既受命,遂行,不以兵卫。及郑州,逆者不至,郑州人为公惧,或劝公止以待。有自汴州出者,言于公曰:“不可入。”公不对,遂行。后二日,惟恭及诸将至,遂逆以入。进见公者,退皆曰:“公仁人也。”环以相告,故大和。
始公为华州,亦有惠爱,人思之。公居处恭,无妾媵,不饮酒,不谄笑,好恶无所偏,与人交泊如也。
(节选自《韩昌黎集》,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归我贿不足 贿:财物
B.边吏请致诘也 诘:责问、追问
C.故求其同罪而与之比 比:勾结
D.乘其畋也,逐之 逐:随、跟随
6.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董公“以理服人,以行感人”的一项是(3分)
①尔之父子宁而畜马蕃者,非我谁使之
②公知其谋与朱泚合也
③天赐公活怀光之命
④公不对,遂行
⑤进见公者,退皆曰:“公仁人也。” ⑥与人交泊如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董公以判官的身份陪同兵部侍郎李涵出使回纥,面对回纥的责难,李涵无言以对,董公慷慨陈词,有力地回击了回纥,并赢得了回纥人的尊重。
B.李怀光造反的`时候,董公担心他和朱泚联合起来,就亲自拜访他,为他分析形势,讲清各种利害关系,最终感化了李怀光,使他没有与朱泚联盟。
C.汴州多兵变,当邓惟恭叛乱之时,董公奉诏领兵征讨,他不顾个人安危,不听他人劝阻,深入险境,最终折服了邓惟恭及其将领,平息了战事。
D.董公为人有仁爱之心,深受百姓得爱戴。他在平时生活中端庄正派不随便,不苟言笑,不以自己的好恶而有所偏袒,与人交往恬淡无所求。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之复土疆,尔信有力焉。(3分)
(2)且公既为太尉矣,彼虽宠公,何以加此?(4分)
(3)刘元佐益其师至十万,元佐死,子士宁代之,畋游无度。(3分)
参考答案:
5.D(逐:驱逐、赶走)
6.A(②④⑥不属于董公“以理服人,以行感人”的内容)
7.C(“奉诏领兵征讨”理解不当;“邓惟恭叛乱”这一说法也缺乏依据。)
8.(1)我们收复疆土,你们确实出了力。评分建议:“信”“有力”各1分,语意通顺1分,共3分。“有力”翻译为“有功劳”亦可。
(2)况且你已经身居太尉之职,他(朱泚)即使尊宠你,(给你的官位)又怎么能超过太尉呢?评分建议:“既”、“加此”、反问语气各1分,语意通顺1分,共3分。
(3)刘元佐扩充兵力到十万,他死后,他的儿子士宁取代了他的职位,(士宁)无节制地打猎游乐。评分建议:“益”“畋游”各1分,语意通顺1分,共3分。“益”翻译为“增加”亦可。
篇4: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绝编:分别指董仲舒和孔子对于学习态度的两个典故。③迨:等到。④倍:“倍”通“背”。
9.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咏 其 文 思 其 义 所 得 多 矣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11.读了这则故事,谈谈你所受到的启发。(不少于两条)(2分)
参考答案
9.咏其文/ 思其义/ 所得多矣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画对一处得1分。
10. 司马温公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11. 示例:①要精益求精,要学就学好,不半途而废,要刻苦勤奋。②我明白了读书的好方法,那就是:“书不可不成诵”、要“咏其文、思其义”。③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水平差要多努力。④要学会利用时间,不错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不浪费时间。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答对一条得1分,答对两条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放下帷幕刻苦读书,等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再想想它的意思,得到的收获也就多了!”
篇5:“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绝编:分别指董仲舒和孔子对于学习态度的两个典故。③迨:等到。④倍:“倍”通“背”。
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读了这则故事,谈谈你所受到的启发。(不少于两条)(2分)
参考答案
1、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画对一处得1分。
2.司马温公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3.示例:①要精益求精,要学就学好,不半途而废,要刻苦勤奋。②我明白了读书的好方法,那就是:“书不可不成诵”、要“咏其文、思其义”。③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水平差要多努力。④要学会利用时间,不错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不浪费时间。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答对一条得1分,答对两条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放下帷幕刻苦读书,等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再想想它的意思,得到的收获也就多了!”
篇6: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原文及翻译
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原文及翻译
原文:
公讳光,字君实。年十五,书无所不通。年二十,举进士甲科。改奉礼郎。以天章公在杭,辞所迁官,求签书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未上,丁太夫人忧。未除,丁天章公忧。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籍请公按视。公为画策:“宜因州中旧兵,益禁兵三千,筑二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虏矣。募民有能耕闲田者,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民。”籍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开城门,引千余人渡河,载酒食,遇敌死之。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青州。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王安石始为政,行其法于天下,谓之新法。迩英进读,至萧何、曹参事。公曰:“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时,天下晏然,衣食滋殖。”后数日,吕惠卿进讲。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法世轻世重’是也。有百年不变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讽朝廷,且讥臣为条例司官耳。”上问公:“惠卿言何如?”公曰:“诸侯有变礼易乐者,王巡狩则诛之,王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臣恐风雨之不庇也。”惠卿不能对。
则以书喻安石,三往反,开喻苦至,犹幸安石之听而改也。且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士之忠信者,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由是天下服公先知。
公历事四朝,皆为人主所敬。然神宗知公最深。公思有以报之,常摘孟子之言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谓吾君不能谓之贼。”故虽议论违忤,而神宗识其意,待之愈厚。
译文:
公名光,字君实。十五岁时,书本上的知识没有不理解的。二十岁时,考中进士头等。改任为奉礼郎。因为父亲司马天章在杭州,就推辞了所任的官职,请求改任苏州判官以便于侍奉亲人,朝廷答应了。还没有上任,适逢母亲去逝。守孝还没有期满,又遇到父亲去世。连续几年守丧,哀伤过度而消瘦,仍按礼仪守丧。
原宰相庞籍,见到公认为他很奇特,等到自己做了枢密副使,推荐公做馆阁校勘。天圣年间,朝廷禁止百姓到河西种田,敌人就得以渐渐地蚕食那里的土地,成为河东的忧患。庞籍请求公前往巡视查看。公为他出谋划策:“应该依靠州里的老兵,再增加三千禁兵,在河西筑起两处据点,可以使堡外三十里的敌人不敢来种田,那么州西六十里范围内就不会有敌人。招募有能力耕种闲田的百姓,免除他们十五年的赋税,官府虽然没有收入,但卖出的粮食就会便宜,可以渐渐地解救河东的百姓。”庞籍转任麟州,按照公的话去做。但是掌管军队的郭恩勇猛而又狂傲,夜里打开城门,带领一千多人渡过河水,运来酒食,遇到敌人战死。论罪的官员把罪责归于庞籍的身上,罢去了节度使的官职,改任青州知府。司马光在宫殿前守候,多次上书,请求独自承担这事的罪过,没有得到回复。
王安石开始主持政事,在天下推行他的新法。迩英阁的`臣子为皇上讲读,讲到萧何、曹参的事情。公说:“曹参没有改变萧何时的做法,得到安守天下的方法。所以孝惠帝和高后时期,天下太平,百姓衣食丰足。”过了几天,吕惠卿侍讲。就说:“先王的治国方法,有五年一变的,是巡查考核等制度。有三十年一变的,是根据时代的不同调整刑法轻重。也有百年不变的,是父慈子孝兄和弟恭的礼仪。前日司马光说的不对,他意在讽刺朝廷变法,而且讥讽我是主管草拟条例的。”皇上问公“惠卿说的怎么样?”公说“诸侯有改变礼乐的,皇上在巡查的时候就会惩罚他,因为皇上自己没有改变。新建的国家用轻的刑罚,**的国家用重的刑罚,和平的国家用中等刑罚,这是刑罚根据社会情况确定轻重严宽,不是变化。况且治理天下,就像居住的房子,破旧了就修理,不是严重毁坏的就不重新建造。严重毁坏重新建造,没有好的工匠和上等的材料无法完成。现在二者都没有,我恐怕连风雨也无法遮蔽了。”惠卿不能回答。
公就给王安石写信阐明这个道理,多次往返,尽力讲理,好在安石听从他作了修改。公又说:“巧言令色的人缺少仁义。忠诚有信的士人,在您当权时,虽然与你意见不合,让人憎恶,以后一定会慢慢地得到他的帮助。谄媚之人,在当下确实让人顺心痛快,一旦您失了权势,一定会出卖您来显扬自己。”就对宾客常常指点着说:“让王安石失败的,一定是吕惠卿。这之后六年,吕惠卿背叛王安石,上书告发他的罪状,只要可以用来挫败王安石的,他没有不做的。由此天下人佩服公有先见之明。
公侍奉过四个皇帝,都被君王敬重。然而神宗了解他最深。公就想着来报答他,常摘引孟子的话说:“对君王责难这就叫做恭,向君王陈述好的意见,堵塞他的邪念这就叫做敬,认为君主不能行仁政这就叫做贼。”所以虽然公的言论常违背圣上心意,但神宗理解他的想法,更加厚待他。
篇7:诚意伯刘公行状阅读理解答案
黄纪善
公讳表,字伯温,处州青田人, 年十四,入郡庠,习学业,为文有奇气。凡天文、兵法诸书,过目洞识其要,举进士,安公曼硕见公,谓人曰:“此魏徵之流,而英特过之,乃济时器也。”
江西行省大臣雅轫公才略,辟为掾。后与幕官议事不合,遂投劾去。居青田山中,著《郁离子》。未几,总制官孙炎以上个遣使聘公,遂由间道诣金陵。会陈友谅入寇,或谋以城降;或以钟山有王气,欲奔据之。公独张目不言。上召公入,公奋曰:“先斩主降议及奔钟山者,乃可破贼尔!“上曰:“计将安出?”公曰:“如臣之计,莫若倾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然则取威制敌,王业成也。”上用公策,斩获千万。
洪武元年正月,上幸凤阳,使公居守。公志在澄清天下,巧言于上曰:“宋元以来,宽纵日久。当使纪纲振肃,而后恵政可施也。”乃令宪司纠察诸道,弹劾无所避。公案劾中书省都事李彬侮洼等事,罪当死。丞相李善长余爱彬,乃请缓其事。公不听,遣官贲奏诣行在。上从公议,处彬死刑。公承旨,即斩之,由是与李公大忤。比上回京,李公诉之,遂辞归。
上召公赴京师,叙公勋伐。赉赐甚厚,累欲进公爵,公曰:“陛下乃天授,臣何敢贪天之功,圣恩甚厚,荣显先人足矣。”遂固辞。上知其至诚,不强也。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洪武八年正月,旧疾愈增,遣使驰驿送公还乡里。居家一月而薨。
公生平刚毅,慷慨有大节。每论天下安危,则义形子色。然与人游,坦然无间阻。至于义所不直,无少假借,虽亲之者以此。公初与同郡叶公景渊、金华宋公景濂同出处,有通家之好。至于居官任政,则各行其志,俱以功名显予世,而公与宋公又以文章为当代首称云。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江西行省大臣雅知公才略
雅:一向
B. 遂由间道诣金陵
间道: 小路
C. 遣官贲奏诣行在
贲: 抄写
D. 由是与李公大忤
忤: 不和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庠:古代的学校,也特指乡学。
B. 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C. 驿: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也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D. 大节: 指的是一个人通常表现出来美好的品质。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莫若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然则取威制敌,王业成也。
(2)至于义所不直,无少假借,虽亲之者以此。
9.根据文章第三、四段,概括刘基在“居官任政”方面的特点。(不超过40个字) (4分)
参考答案
6.C(3分)(赍:携带)
7.D(3分)(大节:危难之际的'节操)
8.(1)(4分)不如倾尽府库的财物、敞开至诚的胸怀,来稳固军心,既然这样就能获得威势制服敌人,统一天下(帝业也就会形成)。
评分建议:第一句2分,后两句各1分。
(2)(4分)对于不符合道义的行为,没有一点宽容(一点也不宽容),即使是亲近的人也用此对待(也如此相待)。
评分建议:第一句2分,后两句各1分。
9.(4分)善于总结历史,治国有方略;办案铁面无私(秉公办案,不留颜面);不贪功名;忠诚为国。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篇8:《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阅读答案及译文
柳宗元
公字惟深,其先河东人。公应机能断而遇节必立。年十余岁,有称神巫来告曰:“若相法当夭且贱,幸而为释,可以缓而死耳,位禄非若事也。”公诸父素加抚爱,尤所信异,遽命夺去其业,从巫之言也。公不可,且曰:“夫性命之理,圣人所罕言,缙绅者所不道,巫何为而能尽之也?且令从之而生,去圣人之教而为异术,不若速死之愈也。”
开元中,举汝州进士,计偕百数,公为之冠。江南西道连帅闻其名,辟至公府。以信州都邑,人罹凶害,靡弊残耗,假守永丰令。公于是用重典以威奸暴,溥太和以惠鳏嫠,殴除物害,消去人隐,吏无招权乾没之患,政无犯令尨茸之蠹,宰制听断,渐于讼息。耕夫复于封疆,商旅交于关市。既庶而富,廉耻兴焉;既富而教,庠塾列焉。
泾卒之乱,公以变起卒遽,尽室奔匿于终南山。贼徒访公所在,追以相印。既及公而问焉,公变名氏以绐之,捐家属以委之。贼遂执公爱子,榜棰讯问,折其右肱,而公不之顾。即步入穷谷,披草径,逾秦岭,由褒骆朝于行宫。上嘉其诚节,不时召见。公顿首流涕,累陈计画。贼平策勋,赐轻车都尉,封宜城县开国伯,拜尚书兵部侍郎。是岁,盗据淮浒,方议讨戮,宰相以大理评事李元平者有名,以为才堪攘寇,拜为汝州。群臣望声徇利者皆曰德举,公独慷慨言于朝曰:“是夫喋喋,炫玉而贾石者也。华而不实,异代同德,往且见获,何寇之攘?”时人不之信也。未几,盗袭汝州,以元平归,凡百莫不嗟服焉。
贞元五年二月五日,薨于昌化里。公累更重任,禄秩之厚,布于宗姻,无一廛之土以处其子孙,无一亩之宫以聚其族属。有一于此,尚宜旌褒,矧兹备体,焉可以已:固当饰以荣号,章示后来。
(选自《柳宗元文集》,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遽命夺去其业 夺:改变。
B.人罹凶害 罹:遭受。
C.渐于讼息 息:停止。
D.无一廛之土以处其子孙 处:与相处。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柳公“应机能断”的一组是(3分)
①缙绅者所不道,巫何为而能尽之也
②去圣人之教而为异术,不若速死之愈也
③计偕百数,公为之冠
④是夫喋喋,炫玉而贾石者也
⑤往且见获,何寇之攘
⑥公累更重任,禄秩之厚,布于宗姻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一个自称神巫的人给年少的柳惟深看相,认为他会早死,并且享不了高官厚禄,解决的'办法就是出家为僧。
B.柳惟深代理永丰县令时,采用严刑峻法打击奸恶横暴势力,并且出台宽和政策救助无依无靠的人,百姓富裕,教化得以推行。
C.泾州士卒发生叛乱,柳公带着全家藏匿进终南山,贼徒用相印来引诱他,他不为所动,受到严刑拷打,也不屈服。
D.柳公善于识人,当群臣都认为宰相为朝廷举荐的攘寇之人很得当时,只有他认为不合适,后来事实果然如他所料。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既及公而问焉,公变名氏以绐之,捐家属以委之。(4分)
⑵公顿首流涕,累陈计画。(3分)
⑶固当饰以荣号,章示后来。(3分)
篇9:欧阳公事迹古诗阅读答案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
A.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 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
3.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
篇10:欧阳公事迹古诗阅读答案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1.D“写”的意思
2.欧阳修四岁就成了孤儿。
只把读书当成唯一的事情。
3.不因环境的困苦而消沉,反而刻苦发奋,与生活抗争。
4.欧阳修母亲的深明大义,即使条件艰苦,也要把欧阳修培养成才。
阅读理解如何理清要点
1、引用原文。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
2、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
3、组织好语言作答。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答题时要紧扣题意,尽量包含文中对应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单的重组文章语言的方法来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一、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一般都有明确的时间标志。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2、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一般都有常用方位词。例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3、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
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二、分析说明文的句子作用
这种题型的特点是:在文中抽出一个句子或一个文段,要求分析这个句子或文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这种题型解法很简单:首先判断句子或文段是在文首、文中、还是文末;然后再按如下规律答题即可。一般情况下,句子或文段在文中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作用:在文首,作用多是统领全文、总起全文或引出下文;在文中,作用多是承上启下;在文末,作用多是总结全文。
三、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通过列举……的事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__的__特点,便于读者理解,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而准确地说明__的__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__的__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作比较:通过……和……的对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引资料:通过引用……,说明了__的什么特点,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__的__特点。(对__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地说明的__的__特点。
下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四、说明文中的主观题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篇11:古诗《李南楼行状》的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古诗《李南楼行状》的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李南楼行状
归有光
乍府君讳玉,字廷佩,号南楼,娶杜氏,生一子,曰宪卿,乡进士。卒于嘉靖乙未月日,享年五十。宪卿卜以卒之年月日,葬于新阡。先期,,衰绖踵门而告余曰:“不肖不敢没先君之行,将欲稍加撰次,求铭于里之长者。见吾子习太史公之书,愿假手于子,吾子弗吾拒也。将为子言其略,子其文之。”余唯唯,不敢辞。
宪卿呜咽流涕泣曰:“先祖生四子,先君最少。赘城中杜氏。学书,不就,为县掾,亡何,谢去。家居垂三十年,专以不肖为念。延致师友,惟力所及。见邑中豪俊与俱,即大喜。即不肖所与游稍不胜,终不怿。不肖素孱弱多病,心独怜之,而口不言。为人忠实无他肠。与人交,洞见底里,审取重诺,尤好面折人过。先祖考妣居伯父所,时时徒走出城,往省之。或舆迎至家。比其没也,敛葬之具,靡不悉心营办。所授田宅,尽以与诸父,曰:‘生,吾不得尽其养;没,吾何忍受其产耶?且诸兄贫,亦自应得耳。’今年春,忽病作,意颇自危。而不肖尚阻水清源,未即归也。心悬,谓:‘吾子未至,病未即愈,旦暮见吾子来,吾念已慰,病当去五六矣。’因是令遍访医药,不至为痼疾也,五月十日,不肖方抵家,色已非旧岁人矣。亟往郡中谒医,已不可起矣。先君以不肖之故,聊欲营树产业,俾不肖无所顾于衣食,迄不自暇逸。今日不肖荻上进,冀少息肩,而背弃矣。呜呼!吾与子言若是者,吾悲而弗详也。”
余闻而伤之.余始与宪卿游,见其丰仪俊清,衣裳整洁,皎然不染尘埃。时相过从,谈笑竟日,醴膳丰嘉,不索而具,宪卿一无所经意。乃知府君所以纵其子游学如此。宪卿以去,岁发解南都,府君及见其成,亦足慰矣。余恶夫世之撰事者弗核,故弗敢损益于宪卿之言,俾铭者考焉。
6.对下列句了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欲稍加撰次
次:编纂
B.将为子言其略
略:概况
C.时时徒走出城,往省之
省:探望
D.醴膳丰嘉,不索而具
具:齐全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愿假手于子
故内惑于郑袖
B.见邑中豪俊与俱
则与一生彘肩
C.尽以与诸父
故奋崩寄臣以大事也
D.冀少息肩,而背弃矣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8分)
(1)与人交,洞见底里,审取重诺,尤好面折人过。 (4分)
(2)余恶夫世之撰事者弗核,故弗敢损益于宪卿之言,俾铭者考焉。(4分)
9.李南楼“以不肖为念”,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述。(4分)
参考答案
6. D
7.C
8.(1)和人交往时,(别人)能清楚地看清他的内心,(他)谨慎地选择朋友重视承诺,特别喜欢当面指出别人的过错。(共4分,每小句1分。“审取”译为“神圣索取”亦可)
(2)我厌恶社会上撰写事状而不准确的情况,所以不敢对宪卿的话有增减,(以便)让撰写铭文的人参考。(共4分。“恶”“损益”“俾”及语句通顺各1分)
9.竭力为儿子寻求良师益友,心里为体弱的儿子担忧但口中不说,病中盼儿早归,经营产业以使儿子衣食无忧。(共4分,每点1分)
★ 康熙治国名言摘抄
★ 任末好学阅读答案
★ 写形容自信的词语
★ 七年级语文试卷
【司马温公行状古诗阅读答案(锦集11篇)】相关文章: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一等奖2022-06-20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翻译2023-06-20
《朱竹君先生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3-12-07
五年级必背名言警句2023-09-21
司马光好学原文及注释解析2024-05-10
畅当《登鹳雀楼》诗歌鉴赏(西师版二年级上册)2022-05-21
公务员申论范文2022-06-22
杜甫《春望》古诗赏析2023-05-27
白话资治通鉴读书心得体会2022-04-30
申论必背语句202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