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阅读答案

时间:2022-05-07 13:25:21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阅读答案((精选12篇))由网友“hebenchanmei”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借鉴。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阅读答案

篇1: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

(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2)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3)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4)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5)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6)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7)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2.第(3)节中的粗体字“凡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凡是”指某一范围内的一切,在文中表明所有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没有例外,准确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3.第(5)节中的划线句“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后者”指的是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4.选文(2)(3)(4)指出,在研究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时要注意哪些特殊情况?

纬度: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经度:近海与沿海的区别

高下:秋冬之交的逆温层

5.请运用文中的物候知识来解释下面这首诗中描写的自然现象,“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胡:古代对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族的统称。)

西北地区八月就下雪,说明物候与纬度高下有关,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6.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的题目是否不够明确?

指的是“物候现象”。

否,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该题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物候现象对农事安排、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题目将大自然拟人化,生动有趣,吸引读者。

篇2: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

(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2)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3)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4)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5)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6)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7)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2.第(3)节中的粗体字“凡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凡是”指某一范围内的一切,在文中表明所有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没有例外,准确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3.第(5)节中的划线句“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后者”指的是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4.选文(2)(3)(4)指出,在研究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时要注意哪些特殊情况?

纬度: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经度:近海与沿海的区别

高下:秋冬之交的逆温层

5.请运用文中的物候知识来解释下面这首诗中描写的自然现象,“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胡:古代对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族的统称。)

西北地区八月就下雪,说明物候与纬度高下有关,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6.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的题目是否不够明确?

指的是“物候现象”。

否,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该题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物候现象对农事安排、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题目将大自然拟人化,生动有趣,吸引读者。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piān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1.根据拼音写汉字piān(翩)然

2.第①节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作用是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如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给人以悬念,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3.第④节中的粗体字“这里”指的是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4.第⑤节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是通过1962年北京春初花生播种受到低温损害的例子,生动具体地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篇3:《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

①几千年来,他们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并据以安排自己的农事活动。在农民看来,鸟语花香、秋山红叶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他们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他们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开始唱歌,可是我们的农民却懂得她在唱什么:她在声声地啼叫着“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②这一类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物”主要是指生物(动物和植物),“候”就是我国古代人民所称的气和候。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人民就把一年四季寒暑的变换分为所谓二十四节气,把在寒暑的影响下所出现的自然现象分为七十二候。物候知识的起源,在世界上以我国为最早。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关于物候方面的农谚,就是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

③利用物候知识来指导农业生产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叫物候学。物候学和气候学相似,都是观测一年里各个地方、各个区域的春夏秋冬四季推移,它们都是地方性的科学。所不同的是,气候学是观测记录某地的冷暖晴雨,风云变化,例如某天刮风,某时下雨,早晨多冷,下午多热等等,据以推求其原因和趋向。物候学则是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往来、养育,例如杨柳绿、桃花开、燕子始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气候变化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气候观测是记录当时当地的天气;而物候观测的.记录,不仅反映了当天的天气,也反映了过去一个时期内天气的积累。所以物候学有时也叫生物气候学。

物候观测所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的构造比一般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因此,物候观测的数据是综合气候条件(气温、湿度等等)的反映,同时也反映了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把它用于农事活动,就比较简便,易为农民所接受。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就在于此。下面是一个例子。

④去年(1962年)五一节前后在华北是比较冷的,但五一节当天早上的温度记录却比1961年、1960年同天早晨的温度记录高摄氏二、三度。北京的物候记录却反映出了这一事实。去年的山桃、杏树、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和五一节左右开花的洋槐的花期,总的说来,比1961年迟开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开五六天左右。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农业季节来得较晚。去年,北京地区的农村人民公社在春初种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的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了低温的损害。假如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篇4:《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

8、概括这几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9、用简洁的语言给物候下个定义。(2分)

10、说说选文第四段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3分)

11、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严密,但不乏生动、典雅。请从第一段中找一处生动、典雅的例子,进行赏析。(3分)

12、举出含有物候学道理的农颜两个。(2分)

篇5:《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

9.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利用物候知识来指导农业生产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叫物候学。

10.选文第四段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和作比较

12.燕子低飞,要下雨。

篇6: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

石头老师,我想对你说:“谢谢你教会了我们要仔细观察。”落叶老师,我想对你说:“谢谢你教会了我们落叶终究要归根的自然规律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水滴老师,我想对你说:“谢谢你教会了我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品质。”……大千世界,万物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老师,花、草、树、木,无一不例外。人不是我们唯一的老师。

一块石头是何等的坚硬啊!可谁能想到,一滴水就这样成年累月的滴着、流淌着,一把斧子都锤不开、砸不开的石头,一滴水竟然办到了!硬是硬生生地砸出了一个“洞”,可不就是要坚持不懈吗?水都能这样坚持,何况人呢!

万事万物都不可能只教我们一个知识,就像老师,那么水呢,它就可能只教我们一种品质吗?

看过流水吧,你们可能没有注意过,水在往前流的过程中,常常会有石头、水草冒出水面,而水却没有因为这些东西挡住自己的去处,而是分开自己,越过它们,继续向自己的目标流淌。是啊,这些石头和水草不就像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吗?克服它们,踩着它们,继续向自己的目标前进。可不就是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吗?

万千世界,总有源源不断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任何奥妙之处,全部为你而展现!

中心思想:

课文把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从具体、生动的物候景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篇7: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说明文,又是一篇文学与科普相结合的文章。之所以说是有文学因素是因为这篇文章并非像一般的科普文那样开篇就是科学名词、数据之类的,而是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特有的景象,有画面感,很容易让人产生遐想。所以,《大自然的语言》中的很多选段都作为试卷中阅读理解的题目出现,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考察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是不是仔细、认真,下功夫。下面是一段节选内容的阅读理解,涉及的知识比较广,但基本在文章中能够找到,需要做的就是认真、仔细。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篇8: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3)(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1)( ) (2)( ) (3)( )

2.解释下列词语。

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6.作者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7.(1)段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这样写好在哪里?

8.本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

9.揣摩本文重要句子的含义。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是什么意思?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

针对第二段回答问题

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6、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

7本段说明的对象是( )

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8、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10、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回答问题。

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成分号吗?为什么?

(二)

读课文“物候观测使用。。。。。农业更大的丰收。”这部分回答问题

1、找出选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2、 选文中说“那年春初种的花生受到低温损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选文“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那些因素呢?”在文中有何作用?

4、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作者是按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这些因素的?

5、根据选文概括物候学研究的几点意义。

6、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至1750年平均同19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就是说,春天提前9天。

“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

7、、自己收集几则民间谚语,反映大自然的物候现象方面的,写在下面。

(三)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句,这段文字是按__________顺序解说事理的。

(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①首先是纬度。②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③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④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⑤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⑥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1、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第 句。( )

A、第①句 B、第③句 C、第⑤句 D、第⑥句

2、第二段第一句话是个省略句,请把它补充完整。

3、第二段可分两层,这两层的关系是( )

A、总分 B、并列 C、解说 D、补叙

4、第二段未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B、列数字 C、举例子 D、打比方

5、“气候”是“气”与“候”的合称,我国有“二十四气,“七十二候”的说法,请写出两个节气的名称。

6、选文第一段中能表明不止一个因素的词是 ;选文第二段表明按主次顺序说明这些因素的词是 。

7、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8、再写出两个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

参考答案:1.B A C

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

5.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6.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7.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8.(1)次第,一个接一个。

(2)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二)

(1)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事。

(2)荣枯 去来

(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3)……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

(4)①传语 ②暗示 ③唱歌

(5)A.× B.√ C.√ D.×

(6)以实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7)①杏花开了…… ②桃花开了…… ③布谷鸟开始唱歌……

(8)逻辑顺序

(三)

(1)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2)①; 概括到具体(逻辑)

(3)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

(4)举例子列数字 作比较

(5)表示没有例外,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

1、A

2、物候现象的来临首先决定于纬度因素。

3、C

4、D

5、二十四节气名称选其二即可

6、“哪些”“首先”

7、设问 引起读者的注意,引人思考

8、经度因素、高度因素、古今因素三者选其二

篇9:《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4分,每题2分)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小题1: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小题2:选文的语言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朴实严谨,作者采用生动典雅的语言描述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既引人人胜又使人联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文采。(或: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可读性)

小题1:“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错,这句话描述的只是春天的景象

小题1:是对说明文语言的考查,生动的语言有什么作用,平时要有所积累,主要是生动,有文采,有吸引力,激发兴趣。

篇10:《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⑦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篇11:《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

16.阅读第一段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答: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答:

17.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侯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2分)

答:

18.结合第四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答:

19.结合第三四段的内容,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说明方法:作用:

(2)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说明方法:作用:

20.阅读第六段,请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3分)

篇12:《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

(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15分)

16.(1)“沉睡”和“苏醒”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种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象。

(2)“次第”贴切地表现了春回大地时各种花儿开放的次序,渲染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翩然”写出了小燕子的活泼伶俐,使春天充满活力的特点更加具体鲜明。(每小题2分,共4分)

17.“许多”是指“很多”“大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的限制,但不表示是全部,在这里“许多”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有很多与物侯知识有关,但不是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侯知识”.若去掉“许多”,就与事实不 相符.“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2分)

18.是指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的数据对农事活动的重要意义。(2分)

19.(1)说明方法 :举例子.

作用: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对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等自然现象的实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 候学的内容和目的,即:通过物候学“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说明方法:作比较。

作用:通过把物候观测仪器与气象仪器相比较,从而突出了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生生的生物作为物候观测仪器的特性。

20.作者从“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几个方面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了物候学的研究对于农业以及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课件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说课稿

法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课堂教学设计

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试题wps及答案

全国计算机一级MS Office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缓慢的力量》阅读及答案参考

一级计算机基础选择题练习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阅读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阅读答案(精选12篇)】相关文章: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学习心得2023-09-06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复习计划2024-03-31

浅谈议论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2022-08-05

9月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精选考试题2022-05-15

9月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考前辅导练习2023-06-16

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知识点2023-07-04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阅读题及答案2022-09-09

绚丽的蝴蝶现代文阅读答案2022-05-29

《植物也说方言》阅读答案2022-09-16

《大自然的语言》基础知识题级参考答案20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