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无需雕饰》阅读答案(精选12篇)由网友“wyldyz110”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风骨无需雕饰》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风骨无需雕饰》阅读及答案参考
《风骨无需雕饰》阅读及答案参考
前,从中关村到玉泉路的公交车上,每天都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去上班,穿件打补丁的衣服,一双军绿色的解放胶鞋,下班的时候还会带上两个单位食堂里买的馒头。
,92岁时,她不小心摔断了腿,但痊愈之后照样去单位,单位每次会派一辆小巴车接送。春光明媚日初起,背着书包上班去。尊询大娘年几许,九十高龄有童趣。同窗王大珩贺何泽慧90华诞诗,诙谐打趣。
朴素不仅是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参加国际会议仍如此,她脚上穿的鞋,打了三层补丁;她提着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扣着,革裂开了,用针缝起来
这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而是一位吃过洋面包的科学家。她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43年起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1946年起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在物理学界,她赫赫有名,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从到,温家宝总理先后六次看望她,让更多人知道了她的名字何泽慧。当然,何泽慧的出名还因为她的丈夫钱三强。两人是清华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何泽慧去了德国,钱三强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信很短,因为战争时期,交战国通信,限定25个单词。
何泽慧与钱三强的美好姻缘就是从这封短信开始的。1946年春天,何泽慧离开德国,来到了战后的巴黎,与钱三强正式结婚。婚后,二人同在居里实验室工作,共同发现了核裂变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轰动世界。从此他们的生活和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事实证明,他们用一辈子的风雨与共、相依相携履行了爱的承诺。
朴素而久远的不仅有爱情,更有对国家的挚爱。何泽慧老人一生的重大选择,无不和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这不是赞颂,而是对何泽慧那一辈学人的精神世界的白描。1936年清华毕业后,何泽慧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这位喜欢听评弹的苏州女子,在抗日救亡的时代,毅然选择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l940年,她以论文《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她坚信只有科学能够使祖国尽快摆脱贫弱落后的局面。l948年夏,何泽慧同钱三强一起带着刚出生七个月的女儿,回到祖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予学研究组的组建。由她具体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于1956年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
1955年初,何泽慧积极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准备工作。1958年,中国第一台核反应堆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她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她是中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最早的推动者。
初夏,97岁的老人驾鹤西去。人们前往她家吊唁,发现她住的是一套老旧的单元房,灵堂则是她不到14平方米的小客厅。遗像上的老人满头银发,微微抿嘴,淡淡微笑,朴素一如生前。
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朱光亚、何泽慧相继辞世的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风范绝代,倾慕后世,风骨伟岸,无需雕饰。
在苏州十中校园,原来的振华女中,有两块篆刻遥遥相对。一块是l932年何泽慧毕业时写下的仁慈明敏,一块是20,何泽慧为百年母校的题词爱国奋进。从仁慈明敏到爱国奋进,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80多岁的老太太乘公交车上班,穿补丁衣服和胶鞋,下班的时候还带上从单位食 堂里买的馒头。这些事件体现了何泽慧朴素的品质。
B.何泽慧与钱三强情深意长,早在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时,在德国留学的何 泽慧就曾给在法国的钱三强写信,表达自己的心意。
C.何泽慧将事业与国家紧密相连,将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便是真实的写照。
D.何泽慧老人去世时,人们发现她住的是老旧的单元房,客厅很小,旨在说明总是赞 扬科学家朴素是不够的,国家要切实改善科学家的生活。
E.本文主要通过一系列的事迹来体现何泽慧无需雕饰的风骨,并运用外貌描写等手 法来表现她仁慈明敏爱国奋进的精神品质。
(2)为什么说何泽慧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请简要分析。(6分)
(3)文章第一段从何泽慧八九十岁开始写起,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 (6分)
(4)文章最后写道: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请你结合 何泽慧的一生,从朴素和信仰中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解。(8分)
篇2:《风骨无需雕饰》阅读答案
《风骨无需雕饰》阅读答案
①十年前,从中关村到玉泉路的公交车上,每天都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去上班,穿件打补丁的衣服,一双军绿色的解放胶鞋,下班的时候还会带上单位食堂里买的两个馒头。
②年,92岁时,她不小心摔断了腿,但痊愈之后照样去单位,单位每次会派一辆小巴车接送。“春光明媚日初起,背着书包上班去。尊询大娘年几许,九十高龄有童趣。”同窗王大珩贺何泽慧90华诞诗,诙谐打趣。
③朴素不仅是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参加国际会议仍如此,她脚上穿的鞋,打了三层补丁;她提着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扣着,革裂开了,用针缝起来……
④ 这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而是一位吃过洋面包的科学家。她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43年起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1946年起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在物理学界,她赫赫有名,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从20到,温总理先后六次看望她,让更多人知道了她的名字——何泽慧。当然,何泽慧的出名还因为她的丈夫——钱三强。两人是清华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何泽慧去了德国,钱三强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⑤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信很短,因为战争时期,交战国通信,限定25个单词。
⑥ 何泽慧与钱三强的美好姻缘就是从这封短信开始的。1946年春天,何泽慧离开德国,来到了战后的巴黎,与钱三强正式结婚。婚后,二人同在居里实验室工作,共同发现了核裂变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轰动世界。从此他们的生活和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事实证明,他们用一辈子的风雨与共、相依相携履行了爱的承诺。
⑦ 朴素而久远的不仅有爱情,更有对国家的挚爱。何泽慧老人一生的重大选择,无不和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这不是赞颂,而是对何泽慧那一辈学人的精神世界的白描。1936年清华毕业后,何泽慧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这位喜欢听评弹的苏州女子,在抗日救亡的时代,毅然选择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l940年,她以论文《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⑧ 她坚信只有科学能够使祖国尽快摆脱贫弱落后的局面。l948年夏,何泽慧同钱三强一起带着刚出生七个月的女儿,回到祖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组的组建。由她具体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于1956年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
⑨1955年初,何泽慧积极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准备工作。1958年,中国第一台核反应堆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她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她是中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最早的推动者。
⑩20初夏,97岁的老人驾鹤西去。人们前往她家吊唁,发现她住的是一套老旧的单元房,灵堂则是她不到14平方米的.小客厅。遗像上的老人满头银发,微微抿嘴,淡淡微笑,朴素一如生前。
⑾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朱光亚、何泽慧……相继辞世的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风范绝代,倾慕后世,风骨伟岸,无需雕饰。
⑿在苏州十中校园,原来的振华女中,有两块篆刻遥遥相对。一块是l932年何泽慧毕业时写下的“仁慈明敏”,一块是2006年,何泽慧为百年母校的题词——“爱国奋进”。从“仁慈明敏”到“爱国奋进”,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乘公交车上班,穿补丁衣服和胶鞋,下班的时候还带上从单位食堂里买的馒头,这些小事体现了何泽慧朴素的品质。
B.何泽慧与钱三强情深意长,早在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时,在德国留学的何泽慧就曾给在法国的钱三强写信,表达自己的心意。
C本文主要通过一系列的事迹来体现何泽慧无需雕饰的风骨,并运用外貌描写等手法来表现她“仁慈明敏”“爱国奋进”的精神品质。
D.何泽慧老人去世时,人们发现她住的是老旧的单元房,客厅很小,旨在说明总是赞扬科学家朴素是不够的,国家要切实改善科学家的生活。
14.文章第①段从何泽慧八十多岁开始写起,这种倒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5.为什么说何泽慧“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请简要分析(150字)。(4分)
答:
参考答案:
13.答案:A2分
14.示例:①先极言她的普通,与下文构成极大反差,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加深读者印象)。②文章开篇用真实的生活场景强化了何泽慧生活简朴、对事业的执着。2分,每点1分。
15. 示例:①生活上朴素。生活中衣食住行尽显朴素的作风。②对爱情忠贞不渝。她与钱三强有朴素而久远的爱情,他们用一辈子的风雨与共、相依相携履行了爱的承诺。③爱国情怀。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一生的重大选择都与国家需要有关。④做学问:热爱工作,执着事业,科研成就卓著。在物理学界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引领了中国乃至世界物理学的发展。4分,每点1分。
篇3:风骨无需雕饰阅读答案
薛之砚
①十年前,从中关村到玉泉路的公交车上,每天都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去上班,穿件打补丁的衣服,一双军绿色的解放胶鞋,下班的时候还会带上单位食堂里买的两个馒头。
②,92岁时,她不小心摔断了腿,但痊愈之后照样去单位,单位每次会派一辆小巴车接送。“春光明媚日初起,背着书包上班去。尊询大娘年几许,九十高龄有童趣。”同窗王大珩贺何泽慧90华诞诗,诙谐打趣。
③朴素不仅是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参加国际会议仍如此,她脚上穿的鞋,打了三层补丁;她提着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扣着,革裂开了,用针缝起来……
④这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而是一位吃过洋面包的科学家。她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43年起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1946年起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在物理学界,她赫赫有名,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从到,温家宝总理先后六次看望她,让更多人知道了她的名字——何泽慧。当然,何泽慧的出名还因为她的丈夫——钱三强。两人是清华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何泽慧去了德国,钱三强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⑤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信很短,因为战争时期,交战国通信,限定25个单词。
⑥何泽慧与钱三强的美好姻缘就是从这封短信开始的。1946年春天,何泽慧离开德国,来到了战后的巴黎,与钱三强正式结婚。婚后,二人同在居里实验室工作,共同发现了核裂变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轰动世界。从此他们的生活和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事实证明,他们用一辈子的风雨与共、相依相携履行了爱的承诺。
⑦朴素而久远的不仅有爱情,更有对国家的挚爱。何泽慧老人一生的重大选择,无不和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这不是赞颂,而是对何泽慧那一辈学人的精神世界的白描。1936年清华毕业后,何泽慧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这位喜欢听评弹的苏州女子,在抗日救亡的时代,毅然选择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l940年,她以论文《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⑧她坚信只有科学能够使祖国尽快摆脱贫弱落后的局面。l948年夏,何泽慧同钱三强一起带着刚出生七个月的女儿,回到祖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组的组建。由她具体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于1956年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
⑨1955年初,何泽慧积极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准备工作。1958年,中国第一台核反应堆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她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她是中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最早的推动者。
⑩初夏,97岁的老人驾鹤西去。人们前往她家吊唁,发现她住的是一套老旧的单元房,灵堂则是她不到14平方米的小客厅。遗像上的老人满头银发,微微抿嘴,淡淡微笑,朴素一如生前。
⑾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朱光亚、何泽慧……相继辞世的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风范绝代,倾慕后世,风骨伟岸,无需雕饰。
⑿在苏州十中校园,原来的振华女中,有两块篆刻遥遥相对。一块是l932年何泽慧毕业时写下的“仁慈明敏”,一块是20,何泽慧为百年母校的题词——“爱国奋进”。从“仁慈明敏”到“爱国奋进”,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
1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乘公交车上班,穿补丁衣服和胶鞋,下班的时候还带上从单位食堂里买的馒头,这些小事体现了何泽慧朴素的品质。
B.何泽慧与钱三强情深意长,早在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时,在德国留学的何泽慧就曾给在法国的钱三强写信,表达自己的心意。
C本文主要通过一系列的事迹来体现何泽慧无需雕饰的风骨,并运用外貌描写等手法来表现她“仁慈明敏”“爱国奋进”的精神品质。
D.何泽慧老人去世时,人们发现她住的是老旧的单元房,客厅很小,旨在说明总是赞扬科学家朴素是不够的,国家要切实改善科学家的生活。
14.文章第①段从何泽慧八十多岁开始写起,这种倒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5.为什么说何泽慧“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请简要分析(150字)。(4分)
答:
(一)阅读记叙文(8分)
13.答案: A 2分
14.示例:①先极言她的普通,与下文构成极大反差,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加深读者印象)。②文章开篇用真实的生活场景强化了何泽慧生活简朴、对事业的执着。 2分,每点1分。
15.示例:①生活上朴素。生活中衣食住行尽显朴素的作风。②对爱情忠贞不渝。她与钱三强有朴素而久远的爱情,他们用一辈子的风雨与共、相依相携履行了爱的承诺。③爱国情怀。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一生的重大选择都与国家需要有关。④做学问:热爱工作,执着事业,科研成就卓著。在物理学界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引领了中国乃至世界物理学的发展。 4分,每点1分。
篇4:何泽慧风骨无需雕饰阅读附答案
前,从中关村到玉泉路的公交车上,每天都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去上班,穿件打补丁的衣服,一双军绿色的解放胶鞋,下班的时候还会带上两个单位食堂里买的馒头。
年,92岁时,她不小心摔断了腿,但痊愈之后照样去单位,单位每次会派一辆小巴车接送。“春光明媚日初起,背着书包上班去。尊询大娘年几许,九十高龄有童趣。”同窗王大珩贺何泽慧90华诞诗,诙谐打趣。
朴素不仅是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参加国际会议仍如此,她脚上穿的鞋,打了三层补丁;她提着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扣着,革裂开了,用针缝起来……
这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而是一位吃过洋面包的科学家。她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43年起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1946年起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在物理学界,她赫赫有名,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从20到年,温家宝总理先后六次看望她,让更多人知道了她的名字——何泽慧。当然,何泽慧的出名还因为她的丈夫——钱三强。两人是清华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何泽慧去了德国,钱三强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信很短,因为战争时期,交战国通信,限定25个单词。
何泽慧与钱三强的美好姻缘就是从这封短信开始的。1946年春天,何泽慧离开德国,来到了战后的巴黎,与钱三强正式结婚。婚后,二人同在居里实验室工作,共同发现了核裂变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轰动世界。从此他们的生活和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事实证明,他们用一辈子的风雨与共、相依相携履行了爱的承诺。
朴素而久远的不仅有爱情,更有对国家的挚爱。何泽慧老人一生的重大选择,无不和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这不是赞颂,而是对何泽慧那一辈学人的精神世界的白描。1936年清华毕业后,何泽慧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这位喜欢听评弹的`苏州女子,在抗日救亡的时代,毅然选择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l940年,她以论文《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她坚信只有科学能够使祖国尽快摆脱贫弱落后的局面。l948年夏,何泽慧同钱三强一起带着刚出生七个月的女儿,回到祖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予学研究组的组建。由她具体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于1956年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
1955年初,何泽慧积极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准备工作。1958年,中国第一台核反应堆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她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她是中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最早的推动者。
20初夏,97岁的老人驾鹤西去。人们前往她家吊唁,发现她住的是一套老旧的单元房,灵堂则是她不到14平方米的小客厅。遗像上的老人满头银发,微微抿嘴,淡淡微笑,朴素一如生前。
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朱光亚、何泽慧……相继辞世的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风范绝代,倾慕后世,风骨伟岸,无需雕饰。
在苏州十中校园,原来的振华女中,有两块篆刻遥遥相对。一块是l932年何泽慧毕业时写下的“仁慈明敏”,一块是2006年,何泽慧为百年母校的题词——“爱国奋进”。从“仁慈明敏”到“爱国奋进”,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80多岁的老太太乘公交车上班,穿补丁衣服和胶鞋,下班的时候还带上从单位食 堂里买的馒头。这些事件体现了何泽慧朴素的品质。
B.何泽慧与钱三强情深意长,早在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时,在德国留学的何 泽慧就曾给在法国的钱三强写信,表达自己的心意。
C.何泽慧将事业与国家紧密相连,将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便是真实的写照。
D.何泽慧老人去世时,人们发现她住的是老旧的单元房,客厅很小,旨在说明总是赞 扬科学家朴素是不够的,国家要切实改善科学家的生活。
E.本文主要通过一系列的事迹来体现何泽慧无需雕饰的风骨,并运用外貌描写等手 法来表现她“仁慈明敏”“爱国奋进”的精神品质。
(2)为什么说何泽慧“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请简要分析。(6分)
(3)文章第一段从何泽慧八九十岁开始写起,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 (6分)
(4)文章最后写道:“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请你结合 何泽慧的一生,从“朴素”和“信仰”中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解。(8分)
篇5:阅读何泽慧:风骨无需雕饰回答问题附答案
薛之砚
10年前,从中关村到玉泉路的公交车上,每天都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去上班,穿件打补丁的衣服,一双军绿色的解放胶鞋,下班的时候还会带上两个单位食堂里买的馒头。
,92岁时,她不小心摔断了腿,但痊愈之后照样去单位,单位每次会派一辆小巴车接送。春光明媚日初起,背着书包上班去。尊询大娘年几许,九十高龄有童趣。同窗王大珩贺何泽慧90华诞诗,诙谐打趣。
朴素不仅是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参加国际会议仍如此,她脚上穿的鞋,打了三层补丁:她提着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扣着,革裂开了,用针缝起来
这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而是一位吃过洋面包的科学家。她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43年起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1946年起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在物理学界,她赫赫有名,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从到,温家宝总理先后六次看望她,让更多人知道了她的名字一一何泽慧。当然,何泽慧的出名还因为她的丈夫钱三强。两人是清华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何泽慧去了德国,钱三强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信很短,因为战争时期,交战国通信,限定25个单词。
何泽慧与钱三强的美好姻缘就是从这封短信开始的。1946年春天,何泽慧离开德国,来到了战后的巴黎,与钱三强正式结婚。婚后,二人同在居里实验室工作,共同发现了核裂变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轰动世界。从此他们的生活和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事实证明,他们用一辈子的风雨与共、相依相携履行了爱的承诺。
朴素而久远的不仅有爱情,更有对国家的挚爱。何泽慧老人一生的重大选择,无不和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这不是赞颂,而是对何泽慧那一辈学人的精神世界的白描。1936年清华毕业后,何泽慧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这位喜欢听评弹的苏州女子,在抗日救亡的时代,毅然选择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1940年,她以论文《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她坚信只有科学能够使祖国尽快摆脱贫弱落后的局面。1948年夏,何泽慧同钱三强一起带着刚出生七个月的女儿,回到祖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组的组建。由她具体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于1956年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
1955年初,何泽慧积极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准备工作。1958年,中国第一台核反应堆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她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她是中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最早的推动者。
初夏,97岁的老人驾鹤西去。人们前往她家吊唁,发现她住的是一套老旧的单元房,灵堂则是她不到14平方米的小客厅。遗像上的老人满头银发,微微抿嘴,淡淡微笑,朴素一如生前。
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朱光亚、何泽慧相继辞世的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风范绝代,倾慕后世,风骨伟岸,无需雕饰。
在苏州十中校园,原来的振华女中,有两块篆刻遥遥相对。一块是1932年何泽慧毕业时写下的仁慈明敏,一块是20,何泽慧为百年母校的题词爰国奋进。从仁慈明敏到爱国奋进,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何泽慧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过研究工作,因而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B.何泽慧为世人所知,是因为她的丈夫是在中国有着鼎鼎大名的钱三强,另一个原因是从年到2010年,温家宝总理先后六次看望她。
C.1943年,因为身在德国无法与家人联系,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让他代自己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他们也从这封短信开始了自己美好的姻缘。
D.何泽慧一生的重大选择,无不和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这些歌词当初就是写来赞颂何泽慧的。
E.本文运用平实的语言,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描写了何泽慧在求学、家庭、工作、生活方面的事迹,表现了一位老一代科学家的绝代风范。
(2)何泽慧在科学上的贡献有哪些?请简要列举。(6分)
(3)何泽慧的一生是朴素的,她的朴素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分)
(4)有人认为,对国家的挚爱是何泽慧这代人成名成家、令后人仰慕的重要原因。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
(1)答案:AD(B.是因为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错,原文是因为它们一样能给人带来美感。C.体现了钱学森粗犷而而任性的一面。E.完美无瑕错,作者也写了钱学森不近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2)略
(3)略
(4)略
篇6:风骨 阅读答案
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过头看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却不认识他。
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有太多的在意,只是想着家长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了,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元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看着这些零钞,我当时突然有一种哽咽的感觉。十几年前我上高中时,父亲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给我送钱来,冻得红裂的手心里攥紧的便是类似这样的一堆零钱,甚至里边夹杂着旧版的分纸币。而今天的这一堆零钱当中,可能也有省下的柴米油盐的钱,可能也有父母得病了舍不得吃药的钱,也许有几块钱是刚刚卖了鸡蛋得来的,甚至有的还是借别人的,上面尚留有别人的余温。可现在,他都给他的女儿拿来了。
我问,少了多少呢?
5元。家长有些捶胸顿足。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的,怎么会少了呢?这要我怎么办?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那节课,我上得很不好,脑海中总是浮现着家长找钱的着急样子,鼻子酸酸的。下课后,我也没有把钱给我的学生,而是直接回到了办公室。
在搭上自己的5块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的时候,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一点。
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这位家长又找到我,有些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这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感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几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的,就算了吧,但家长却极认真的样子。半天推搡过后家长突然好像生气了,一把把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这个世界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的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可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猝然跌倒。
(选自《文学故事报》)
1.全文通过哪两件事刻画了家长的形象?
2.品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揣摩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①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这是她父亲捎来的。
②(家长)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3.联系上下文,并发挥想象,概括文中的闺女给父亲写信的要点。(至少三点)
4.说说文中倒数第二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联系全文,简要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中“最可宝贵的东西”的理解。
篇7:风骨 阅读答案
1.通过捎(送)钱和还钱两件事刻画了家长的形象。
2.①表现“我”不想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或答:不想张扬自己搭钱、换钱的事。不想详叙父亲送钱的细节。不想将零钞的重量压在学生稚嫩的肩上。)②表现家长还钱态度坚决。(或答:对还钱极认真)
3.要点:①向父母问好,收到钱很感动;②钱由马老师转交给了自己;③这次收到的钱有些不一样,从来没有这么齐整;④要努力学习,报答父母等。
4.对这位学生的喜爱(或同情),对这位家长的赞美(或钦佩)。
5.指有风骨(或:像文中家长那样,虽然家境贫穷,但人穷志不穷,不贪便宜,不计小利,灵魂高尚。)
篇8:《花的风骨》阅读答案
赵丽宏
①说起花的风骨,人们都要说梅花。在江南,也处处有梅花。梅花开在严寒之时,使无花的冬天提前有了春意。少年时代,在上海郊区的一所寄宿中学念书,学校附近有一个小花园,花园里有一片小小的梅林。冬春之交时,梅花盛开,我和几个同学经常相约去看梅花。这时,天气已经不怎么冷,看不到冰雪,风中已有几分湿润的春意。记忆中那片梅林是湖畔的一朵温柔的红云。它们并没有使我联想起什么傲雪斗霜的铮铮风骨,那一片红云,只是春天来临的象征。
②在江南,还有什么花像梅花那样,也能预报春天的来临呢那大概总是有的。
③很多年前在崇明岛上,我曾在一片荒凉的海滩上认识一种奇妙的小花,至今无法忘怀。那时,我在崇明岛临海的东端上参加围垦。在海滩上用泥土垒起一条长堤,挡住海水,被长堤圈住的海滩便成了农田。人的奋斗,使大自然千万年才形成的沧海桑田变成了几个昼夜之间的事情。然而这些新围出来的农田却无法耕种,播下粮种,常常是颗粒无收。为什么因为被围垦的海滩是盐碱地,不适宜种庄稼。连生命力极强的芦苇在那里也无法生存。于是人们便在这些盐碱地里放入淡水,水可以冲淡田里的盐份,又可以养鱼,一举两得。我被留在海边守鱼塘,度过了寂寞的一年。面对着荒芜的盐碱滩,难免联想起那些艰难孤独的人生,也难免顾影自怜。在大地的同一纬度上,只要春天一到,江南的大地上便花红柳绿,生命繁衍得轰轰烈烈,而这里,光秃秃的土地上只有白森森的盐花。寒冬尚未结束,但也已进入尾声。
④有一天,我发现盐碱滩上星星点点长出一些绿色的嫩芽。它们的叶瓣细小,却翠碧清秀,令人欣喜。海滩上寒风呼啸,这些翠绿的嫩芽似乎毫不在乎,迎着凛冽的风一点点伸展蔓延,没有什么力量那阻止它们的成长。有时候,从海上卷来的风猛烈得能把树连根拔起,能将屋顶整个掀掉,然而对这些贴地而生的绿草,它们显得无可奈何。这些扎根在盐碱地里,冒着严寒生长的植物,引起我极大的兴趣。我看着它们一天天大起来,高起来,长成了一蓬蓬小灌木似的绿球。它们为荒凉的盐碱滩铺上了一层斑驳的绿地毯。
⑤当地的`农民告诉我,这是一种只在盐碱地上生长的野草,叫盐碱草。初春时,寒意未消,大概就是梅花开放的时节,盐碱草也开花了。这是一些淡紫色的小花,它们的蓓蕾小如米粒,乍开时并不显眼,要留心看才能发现。可是,等到所有的蓓蕾一起怒放时,盐碱滩上便出现了美妙的景象,只见一片片雪青的轻云,在风中飘摇。这时,风依然刺骨,盐碱滩上白花花的盐渍仍在,而笼罩大地的荒凉却已经不复存在,是这些活泼动人的小花驱逐了荒凉。这些小花,还引来了成群的蜜蜂。蜜蜂欢叫着在花丛中飞舞的情景,使我感动,我在当时的日记中这样感叹:世界上,有什么花比这些盐碱花更坚强更美丽呢若论坚强,它们不会输给冰山上的雪莲,也不亚于在肥沃的土地上报春的梅花。它们是有着独特风骨的花。
⑥我曾经采下一束盐碱花,养在一个杯子里。在一间简陋的茅屋中,那束盐碱花使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无穷魅力,它们向我展现了江南万花争艳的春天。
⑦我想,只要春天如期降临人间,花是不会灭绝的,即便是在最贫瘠的土地上。
16. 阅读③-⑤段,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的变化。(4分)
17.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中画线的句子。(3分)
18.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文章开头梅花写,表现出它傲雪斗霜的铮铮风骨, 象征着的春天来临。
B.“毫不在乎”,“迎着凛冽的风一点点伸展蔓延”,看出盐碱花不惧困难,顽强的生命力。
C.盐碱花不仅能在寒冷之时开放,还能在荒芜贫瘠的环境中坚强地生长,美丽地盛开。
D.“我被留在海边守鱼塘,度过了寂寞的一年”,可以看出,作者和后文中的盐碱花是有共通之处的。
E. 作者通过盐碱花和冰山上的雪莲、报春的梅花作类比,表现对雪莲、梅花的贬斥。
19.“只要春天如期降临人间,花是不会灭绝的,即便是在最贫瘠的土地上。”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6.(l) 在海边守鱼塘,盐碱滩一片荒芜,感到孤独寂寞,顾影自怜;(2) 盐碱滩长出嫩芽,感到欣喜,引起极大兴趣;(3)盐碱花怒放,引来蜜蜂飞舞,使作者感动,于是发出了人生的感叹,赞美盐碱花独特的风骨。(每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7.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怒放”的盐碱花比作“在风中飘摇的”“一片片雪青的轻云”,(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盐碱花凌寒盛开、充满生机的景象,(1分)表达出作者对盐碱花由衷地赞美之情。(1分) (答出“比喻”,意思对即可,共3分)
18. A E (A项“文章开头写梅花”,是为了引起下文写盐碱花身上独特风骨,“并没有使我联想起什么傲雪斗霜的铮铮风骨”; E项应该是“对比”,没有“对雪莲、梅花的贬斥”。每一个2分,共4分。)
19. 不管生活环境多么恶劣,不管有多少艰难孤独,只要心中永远充满希望
篇9:穷人的风骨阅读及答案
马 德
1.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2.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头看过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并不认识他。
3.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角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太在意,只是想着让他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4.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5.我问:少了多少呢?
6.5元。家长有些难过,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怎么会少了呢?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7.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不断地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道遗失在何处的 5元钱。
8.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时,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9.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点儿。
10.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那位家长又找到我,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还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悄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这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总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11.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就算了吧,但家长执意要还钱。推让半天之后,家长突然生气了,一把将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的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了深秋的风里。
12.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13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猛然跌倒。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2分)
小题2:第(8)中“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3:品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揣摩其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2分)
“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这是她父亲捎来的。”
小题4:短文写的中心人物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小题5:文中的父亲确实让人感动,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学生,有这样的父亲,你最想跟他什么?(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一位贫穷的父亲执意归还给我为他女儿垫上的5元钱。(相近即可)
小题2: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2分)
小题3:用“轻描淡写”,“简单”来描写我把钱给学生的态度,表明“我”不想让学生的心里承担一堆零钞的重量,突出“我”对学生的爱护之心。表现了人物的细心和关怀学生的心理。(能找出词语1分,表现人物心理1分)
小题4:父亲; 是个善良,有自尊、人穷志不穷,(身处贫困处境,仍有风骨、节气的人)
(主人公1分,性格2分)
小题5:爸爸,虽然你不富有,但你用你的言行充实了我的心灵。我为您而骄傲
老师,您用您的臂膀为您的学生扛起了一片天,给予了我温暖,谢谢您!
篇10:《戈壁风骨》现代文阅读答案
《戈壁风骨》现代文阅读答案
戈壁风骨
冯文超
那一年冬天,酷冷奇寒。我沿着长长的铁轨,追逐着冰冷的日光走进青藏高原深处,听风在空荡荡的大戈壁滩上嘬出尖厉的哨音,看到独行侠般突隐突灭的黄旋风,真是悲壮又苍凉……
在我的朋友、养路工沙海的小屋里,喝着墨汁般浓酽又滚烫的茯茶,那温暖一下融化了我……
沙海忙碌着给炉子添火,添的不是煤,而是一个奇特的树根。我从未见过这种东西,它与一般树根不同,呈淡黄色,光滑又丰腴,使人极想触摸。它的木纹丝丝缕缕,如整齐的钢丝,又如大山的断层皱褶,仿佛沉淀了许多年的沧桑岁月……墩在地上,它竟发出山石落地一样訇然的沉重声响,我试着提了提,顿觉脸手都被拉长,联想起钢和铁来。
沙海说:“这家伙就是硬,斧子劈不开,只能用锤子砸断,真是宁折不弯。烧过后也不成灰,像炭一样敲着当当响。”
我惊愕了半晌,突然喊叫起来:“这是个根雕呀!你看,多像一头刚钻出水的海狮,正仰头啸叫?”
沙海见我狂喜,就一指院里:“外边多着呢!”
果然,在养路工堆放煤块的矮墙边,挤满了密密匝匝的树根。我很快又寻到“鸡蛇相搏”“仙鹤”“乌龟”“摔跤的勇士”等象形根雕,这些造型活灵活现,呼之欲出,简直不需人工修饰加工。一时,我觉得如置身于贮放珍宝的橱窗,又如在动物园内欣赏珍禽异兽了。
沙海听着我的指点,也咧嘴笑着说:“我们也觉得像这像那,只是说不出来。”
我问:“这是什么树根?”
他向不远处的戈壁滩一指:“白刺!”
这四周都是广袤的戈壁滩,除了沙土、卵石,能生长的仅是骆驼草、芨芨草和白刺,而白刺是这里最大的旺族了,走马观花的诗人,曾经写过不少赞美它顽强生存的诗句,可没有想到,它的埋在沙土里的根竟然是这样美丽绝伦,令人叫绝呀!
木浮于水,这是常规。可是它们的一小片木屑投于水盆也会重重下沉,砸得盆底一声脆响。比如磨钢磨铁的砂轮,可以说是无坚不摧,可是用来磨这树根,竟没有木屑飞溅,只是燃起一股浓烈的青烟,呛得人涕泪并流!
在戈壁滩上,一坨一坨的白刺,在茫茫黄沙之中如浮于浊浪的岛屿。它惬意地舒展着银白修长的枝条,笑迎春天的到来。到夏天时,它披一身小小绿叶,结出一串串紫红圆润的小果实,酸甜可口,有“沙漠樱桃”之美称。受人青睐的.“沙棘鲜浆”就是用它制成的。听着不远处的百灵鸟婉啭如滴清露的歌喉,让人联想是不是用“沙棘鲜浆”润了百灵的歌喉?
沙海选定一棵白刺,用铁锨挖开根部的沙土,掏了很大很深的一个坑,才看见它裸露的根:曲屈盘旋,丰隆如健美运动员凸起的腱肉。如果挖出来,肯定又是一个精美绝伦的根雕。
沙海怜惜地用土又把它掩好,解释说:“白刺具有防沙作用,不能乱挖。工区里那些根是修这条沙漠中的公路时,没办法才挖出的。”
沙漠里一片寂静,望着这坨坨白刺,想着它靠着稀少的雨雪水分滋养,抵御着狂风和沙暴,年年月月,日日夜夜,终于锁起一个个沙的坟丘。又如森严壁垒的碉堡,镇守和封锁住这一片肆虐。它摇曳的枝条,似手臂在呼唤春天,似演奏最美妙的天籁之音,有穿透天穹的强力。而最美的还是它的根,如铁锚深深扎进沙土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完成最优美的造型。像一匹倘佯在古道西风里的老马,在漫漫跋涉之中倒下了,它的皮肉可能被兀鹰等猛禽所食,但是它袒露的铮铮白骨,是怎样震撼你的心灵呵!
哦,戈壁的风骨!
1.作者见到白刺根后情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请写出作者的情感历程。(4分)
2.结合全文内容,请简要的说说题目“戈壁风骨”的含义? (3分)
3文章第3-14段,主要描写了白刺根哪些方面的特点!(4分)
4.作者在最后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悲壮苍凉,而文章最后用“哦,戈壁的风骨!”一句来结尾,文章这样的写作思路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写作主旨?作者通过赞美“戈壁风骨”而达到赞美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惊愕-狂喜-赞美-震撼
2.白刺根靠稀少雨水的滋养,不仅抵御狂风沙暴,还锁住沙丘,白刺根是戈壁风骨;养路工沙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沙海是戈壁风骨。
3. 作者主要描述了白刺根的质地坚硬和白刺根造型的美丽.
4.第一段环境的描写,是为了突出白刺根生存环境的恶劣,生长不易,为下文赞美白刺根埋下伏笔;最后一段直抒胸臆,赞美白刺根默默无闻的精神。作者赞美“戈壁风骨”白刺根是否为了赞美像白刺根一样扎根沙漠、默默奉献的人们。
篇11:戈壁风骨现代文阅读答案
戈壁风骨现代文阅读答案
那一年冬天,酷冷奇寒。我沿着长长的铁轨,追逐着冰冷的日光走进青藏高原深处,听风在空荡荡的大戈壁滩上嘬出尖厉的哨音,看到独行侠般突隐突灭的黄旋风,真是悲壮又苍凉……
在我的朋友、养路工沙海的小屋里,喝着墨汁般浓酽又滚烫的茯茶,那温暖一下融化了我……
沙海忙碌着给炉子添火,添的不是煤,而是一个奇特的树根。我从未见过这种东西,它与一般树根不同,呈淡黄色,光滑又丰腴,使人极想触摸。它的木纹丝丝缕缕,如整齐的钢丝,又如大山的断层皱褶,仿佛沉淀了许多年的沧桑岁月……墩在地上,它竟发出山石落地一样訇然的沉重声响,我试着提了提,顿觉脸手都被拉长,联想起钢和铁来。
沙海说:“这家伙就是硬,斧子劈不开,只能用锤子砸断,真是宁折不弯。烧过后也不成灰,像炭一样敲着当当响。”
我惊愕了半晌,突然喊叫起来:“这是个根雕呀!你看,多像一头刚钻出水的海狮,正仰头啸叫?”
沙海见我狂喜,就一指院里:“外边多着呢!”
果然,在养路工堆放煤块的矮墙边,挤满了密密匝匝的树根。我很快又寻到“鸡蛇相搏”“仙鹤”“乌龟”“摔跤的勇士”等象形根雕,这些造型活灵活现,呼之欲出,简直不需人工修饰加工。一时,我觉得如置身于贮放珍宝的橱窗,又如在动物园内欣赏珍禽异兽了。
沙海听着我的指点,也咧嘴笑着说:“我们也觉得像这像那,只是说不出来。”
我问:“这是什么树根?”
他向不远处的戈壁滩一指:“白刺!”
这四周都是广袤的戈壁滩,除了沙土、卵石,能生长的仅是骆驼草、芨芨草和白刺,而白刺是这里最大的旺族了,走马观花的诗人,曾经写过不少赞美它顽强生存的诗句,可没有想到,它的埋在沙土里的根竟然是这样美丽绝伦,令人叫绝呀!
木浮于水,这是常规。可是它们的一小片木屑投于水盆也会重重下沉,砸得盆底一声脆响。比如磨钢磨铁的砂轮,可以说是无坚不摧,可是用来磨这树根,竟没有木屑飞溅,只是燃起一股浓烈的青烟,呛得人涕泪并流!
在戈壁滩上,一坨一坨的白刺,在茫茫黄沙之中如浮于浊浪的岛屿。它惬意地舒展着银白修长的枝条,笑迎春天的到来。到夏天时,它披一身小小绿叶,结出一串串紫红圆润的小果实,酸甜可口,有“沙漠樱桃”之美称。受人青睐的“沙棘鲜浆”就是用它制成的。听着不远处的百灵鸟婉啭如滴清露的歌喉,让人联想是不是用“沙棘鲜浆”润了百灵的歌喉?
沙海选定一棵白刺,用铁锨挖开根部的沙土,掏了很大很深的一个坑,才看见它裸露的根:曲屈盘旋,丰隆如健美运动员凸起的腱肉。如果挖出来,肯定又是一个精美绝伦的根雕。
沙海怜惜地用土又把它掩好,解释说:“白刺具有防沙作用,不能乱挖。工区里那些根是修这条沙漠中的公路时,没办法才挖出的。”
沙漠里一片寂静,望着这坨坨白刺,想着它靠着稀少的雨雪水分滋养,抵御着狂风和沙暴,年年月月,日日夜夜,终于锁起一个个沙的坟丘。又如森严壁垒的'碉堡,镇守和封锁住这一片肆虐。它摇曳的枝条,似手臂在呼唤春天,似演奏最美妙的天籁之音,有穿透天穹的强力。而最美的还是它的根,如铁锚深深扎进沙土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完成最优美的造型。像一匹倘佯在古道西风里的老马,在漫漫跋涉之中倒下了,它的皮肉可能被兀鹰等猛禽所食,但是它袒露的铮铮白骨,是怎样震撼你的心灵呵!
哦,戈壁的风骨!
1.作者见到白刺根后情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请写出作者的情感历程。(4分)
2.结合全文内容,请简要的说说题目“戈壁风骨”的含义? (3分)
3文章第3-14段,主要描写了白刺根哪些方面的特点!(4分)
4.作者在最后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悲壮苍凉,而文章最后用“哦,戈壁的风骨!”一句来结尾,文章这样的写作思路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写作主旨?作者通过赞美“戈壁风骨”而达到赞美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惊愕-狂喜-赞美-震撼
2.白刺根靠稀少雨水的滋养,不仅抵御狂风沙暴,还锁住沙丘,白刺根是戈壁风骨;养路工沙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沙海是戈壁风骨。
3. 作者主要描述了白刺根的质地坚硬和白刺根造型的美丽.
4.第一段环境的描写,是为了突出白刺根生存环境的恶劣,生长不易,为下文赞美白刺根埋下伏笔;最后一段直抒胸臆,赞美白刺根默默无闻的精神。作者赞美“戈壁风骨”白刺根是否为了赞美像白刺根一样扎根沙漠、默默奉献的人们
散文阅读的方法
探测性阅读
探测性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通常指为了搜寻某种资料或确定读物是否具有阅读价值的阅读。这是具有独立学习习惯的人经常进行的一种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有3种不同情况:
1、为了掌握一本书的总观点,要经过以下一些步骤:注意书的标题和副标题,作者和出版者;阅读导言和序言;浏览目录,检验参考书目;阅读出版者有关的话或关于作者的说明;选择一二个包含主要论题的中心章节,阅读它开始的一、二段和结束段。在迅速阅读完后,就可以确定这本书是否包含了探测者所需要的资料,是否需要进一步深入或全面阅读了。
2、为了掌握一个章节或文章出现在哪一类书籍或报刊上,知道所读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关系,寻找出概括介绍文章的段落和句子。
3、为了寻找某种特殊的资料,就要学会浏览。浏览时,要把寻找的问题牢记在心间,尽快地移动眼睛,扫视阅读材料,并且运用标题、提行等帮助搜寻所需资料。
阅读理解解题方法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篇12:画的风骨阅读答案
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过头看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却不认识他。
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有太多的在意,只是想着家长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了,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元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看着这些零钞,我当时突然有一种哽咽的感觉。十几年前我上高中时,父亲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给我送钱来,冻得红裂的手心里攥紧的便是类似这样的一堆零钱,甚至里边夹杂着旧版的分纸币。而今天的这一堆零钱当中,可能也有省下的柴米油盐的钱,可能也有父母得病了舍不得吃药的钱,也许有几块钱是刚刚卖了鸡蛋得来的,甚至有的还是借别人的,上面尚留有别人的余温。可现在,他都给他的女儿拿来了。
我问,少了多少呢?
5元。家长有些捶胸顿足。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的,怎么会少了呢?这要我怎么办?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那节课,我上得很不好,脑海中总是浮现着家长找钱的着急样子,鼻子酸酸的。下课后,我也没有把钱给我的学生,而是直接回到了办公室。
在搭上自己的5块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的时候,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一点。
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这位家长又找到我,有些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这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感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几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的,就算了吧,但家长却极认真的样子。半天推搡过后家长突然好像生气了,一把把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这个世界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的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可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猝然跌倒。
(选自《文学故事报》)
1.全文通过哪两件事刻画了家长的形象?
2.品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揣摩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①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这是她父亲捎来的。
②(家长)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3.联系上下文,并发挥想象,概括文中的闺女给父亲写信的要点。(至少三点)
4.说说文中倒数第二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联系全文,简要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中“最可宝贵的东西”的理解。
答案:
1.通过捎(送)钱和还钱两件事刻画了家长的形象。
2.①表现“我”不想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或答:不想张扬自己搭钱、换钱的事。不想详叙父亲送钱的细节。不想将零钞的重量压在学生稚嫩的肩上。)②表现家长还钱态度坚决。(或答:对还钱极认真)
3.要点:①向父母问好,收到钱很感动;②钱由马老师转交给了自己;③这次收到的钱有些不一样,从来没有这么齐整;④要努力学习,报答父母等。
4.对这位学生的喜爱(或同情),对这位家长的赞美(或钦佩)。
5.指有风骨(或:像文中家长那样,虽然家境贫穷,但人穷志不穷,不贪便宜,不计小利,灵魂高尚。)
1.目送阅读答案
2.溪水阅读答案
3.帆阅读答案
4.社戏阅读答案
5.寻梦阅读答案
6.《英雄》阅读答案
7.《伞》阅读答案
8.春望阅读答案
9.信任阅读答案
10.《海燕》阅读答案
★ 诉衷情陆游
【《风骨无需雕饰》阅读答案(精选12篇)】相关文章:
《苏幕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2023-06-02
考研文论范文2022-09-20
漂亮荷花的作文2023-07-11
《渭川田家》2022-05-06
逃离作文800字2023-11-24
我心中的那一抹绿小学作文2023-09-09
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2022-10-13
苏轼《满庭芳有王长官者》诗词翻译及鉴赏2022-11-03
《陋室铭》朗读与鉴赏2023-05-04
迷人的秋天作文200字202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