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避雨》课内阅读训练附答案

时间:2022-05-23 01:39:05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山中避雨》课内阅读训练附答案(合集9篇)由网友“高三了你还不努”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山中避雨》课内阅读训练附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山中避雨》课内阅读训练附答案

篇1:《山中避雨》课内阅读训练附答案

《山中避雨》课内阅读训练附答案

前天同了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声音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准。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①。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纸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violin(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的.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子和着了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piano(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sonata(奏鸣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piano(钢琴)笨重如棺材,violin(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violin(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曾经搪塞他们说:“下星期再来!”其实恐怕我此生不会再到这三家村里去吃茶且拉胡琴了。)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

1935年秋日作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

【注】①工尺chě: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各个音的总称,也是乐谱上各个记音符号的总称。

1.根据文意,正确解释加点的词语的意思。(4分)

(1)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

根基:__________________ (8个字以内)

(2)古语云:“乐以教和。”

乐以教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个字以内)

2.说说行文插入“我的胡琴拉奏入门”故事的好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作了比较,请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要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打下拉琴的基础。(2分)

(2)音乐用来教化人,使人相处和谐。(2分)

2.插叙小时拜师学琴的经历,使我拉胡琴技艺不俗有了凭依;(2分)例举劳动者懂得教琴的事实,说明胡琴这一民族乐器有大众基础。(2分)

篇2:山中避雨阅读训练附答案

山中避雨阅读训练附答案

前天同了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声音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准。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①。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纸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violin(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的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子和着了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piano(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sonata(奏鸣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piano(钢琴)笨重如棺材,violin(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violin(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曾经搪塞他们说:“下星期再来!”其实恐怕我此生不会再到这三家村里去吃茶且拉胡琴了。)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

1935年秋日作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

【注】①工尺chě: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各个音的总称,也是乐谱上各个记音符号的总称。

18.根据文意,正确解释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1)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

根基:

(2)古语云:“乐以教和。”

乐以教和: (15个字以内)

19.说说行文插入“我的胡琴拉奏入门”故事的好处。

20.文中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作了比较,请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21.作者为什么要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答案:

18.(1)打下拉琴的基础。(2)音乐用来教化人,使人相处和谐。

19.插叙小时拜师学琴的经历,使我拉胡琴技艺不俗有了凭依;例举劳动者懂得教琴的事实,说明胡琴这一民族乐器有大众基础。

20.作者还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作对比,更突出了胡琴易于普及的优势,旨在说明音乐应走向大众化,让普通人都能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得到艺术的陶冶,以便发挥“乐以教和”的功用。

21.避雨山中即兴“拉唱”,让作者有非同寻常的音乐体验:一是处身自然中,音乐使苦雨荒山变得温暖;二是处身村人中,音乐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

篇3:《山中避雨》阅读训练及答案

《山中避雨》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山中避雨》选段,回答问题:(10分)

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小曲。虽然音色没有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A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地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B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证实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

7、“乐以教和”的含义同下列哪句话类似?( )(2分)

A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 B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列御寇)

C心中若无忧苦,唇上就无歌声。(巴斯) D音乐是心灵的良药。(西谚)

8、作者将胡琴和钢琴、小提琴作比较,想说明什么?(2分)

9、文中有两处划线的A、B两处语句,语言表达富有特色,请任选其中一句分析。(3分)

10、有人说“钢琴笨重如棺材”一句比喻欠妥,你认为呢?(3分)

参考答案:

7. D8. 作者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作比较,突出了胡琴的优势,旨在说明音乐应走向大众化。

9. A:以排比的形式让我们具体感受到了胡琴便于普及。B:音乐的宣泄和沟通作用。

10.不会欠妥,用棺材作比喻钢琴的笨重,更能突显出胡琴的轻巧。或欠妥,有伤风雅,缺乏自然和谐的美感。(只要说出其中一个就可以)

篇4:《山中避雨》节选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山中避雨》节选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课内阅读段(12分)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正。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里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教计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给我,我的胡琴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准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歌来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奏鸣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春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之小曲。虽然音色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地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缝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

14.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意思。(4分)

第一段:

第二段:

15.用简洁的话概括第二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16.画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分)

17.乐以教和的意思是 。( 2分)

18.纵观全文,两个女孩的心境是由苦闷到 。( 2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4.(4分)雨中演奏胡琴,引得众人观看;由雨中演奏胡琴而得出的感想。

15.(2分)像《渔光曲》这简易而高尚的曲子艺术陶冶效果很好。

16.(2分)点明文章的主旨。

17.(2分)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18.(2分)欢喜

篇5: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一)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蒙乃始就学( )

④及鲁肃过寻阳()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吕蒙就学的事例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吕蒙在孙权劝学以前是一个没有什么学识的人。

B.文中未直接写吕蒙进步之快,而是借鲁肃之口说出,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

C.孙权要吕蒙涉猎,是为了让他增长见识,以便能更好地去管理军中事务。

D.吕蒙一听鲁肃的夸奖,就得意洋洋地自夸起来,可见吕蒙是个有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的人。

(二)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负势竞上( ) ②好鸟相鸣( )

③望峰息心( ) ④横柯上蔽( )

2.翻译句子。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描绘奇山,紧扣_________的特征,描绘异水,抓住了________的特点。

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郦道元《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公输》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只标一处)

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②宋无罪而攻之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起于齐 ()

②愿借子杀之 ()

③吾义固不杀人 ()

④不可谓知类 ()

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何命焉为?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墨子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墨子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

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墨子真的要请公输盘替他做这件事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孙权劝学》1.①推辞②只 ③从事 ④到了的时候2.①我难道是要你钻研经书成为博士吗?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些事太晚了啊!

3.学习上不能找借口推辞,要挤时间学习,只要就学,就会在学业上有长进,甚至令人刮目相看。

4.D(二)《与朱元思书》1.①凭借 ②美丽、美好 ③平息 ④树木的枝干2.①(那些山)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发展,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高,伸得远,笔直向上,形成了千百座山峰。②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3.负势竞上,山势轩邈;清澈、湍急4.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公输》1.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②宋无罪/而攻之2.①出发 ②希望 ③本来 ④明白事理3.①先生有什么见教呢?②宋国并没有罪,却要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爱。

4.非攻反对不义战争5.不是。这是墨子劝公输盘的技巧。

篇6: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以下各题。

(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乙)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丙)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 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 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 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 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 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此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则有去国怀乡,怀禅畏饥(《岳阳楼记》)

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C.深鄙其为人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小题2: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为贤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D.不欲以诈道训俗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译文: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

小题4: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 。

小题5: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 B

小题1: B

小题1:(1)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

(2)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

小题1: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 运用比喻引出下面的议论,说明君王的以身作则重要。

小题1:诸葛亮称其为“贼”,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用自己的话说亦可)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

【丙文翻译】贞观初年,有大臣上书(给太宗)请求去除奸佞的臣子,太宗问上书者:“我所任用的,都是贤臣,你知道谁是奸佞小人吗?”上书者回答说:“臣下居住在荒野之地,不能确切知道谁是奸佞小人,请陛下佯装大怒来测试大臣们,若能不畏惧陛下的怒气,诚挚直率地进言进谏的人,就是正直的人,逢迎谄媚顺从陛下意旨的,就是奸佞小人。”太宗对封德彝说:“水流的清澈与混浊,(原因)在它的源头。皇帝是朝政的源头,臣民就像水流,皇帝自己都做欺诈的事,却想让臣下的行为直率诚挚,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我一直因为魏武帝多做诡诈的事,非常鄙视他的为人,像这样,怎么能够作为教化命令?”对上书人说:“我要让全天下都讲求信义诚信,不想用欺诈的方法教化民众,你所说的虽然很好,但我不能听信啊。”

篇7:《山雨》课内阅读训练附答案

《山雨》课内阅读训练附答案

阅读训练一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1.这段文字出自课文《______》,作者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轻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______”,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______”,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__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雨的______美。。

4.用“~~”画出文中用了排比修辞法的部分。

5.读这段文字中,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训练二

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1.这段话主要描写的是

A.山雨的声音B.山雨的色彩C.山雨的余韵

2.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的____,运用了____的手法来表达对山雨____之情。

3.作者把____、____、____联想成“琴键”,把____想象成“轻捷柔软的手指”,把此时的雨声联想成________。

4.仿照画线句子想象写词填空。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____的丝线,编织出一块又一块____的锦缎,每一块锦缎都张扬着生命的活力。

参考答案一:

1、山雨赵丽宏

2、轻快敏捷优美

雨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也使语言显得生动活泼而富有节奏,增强了文章的美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参考答案二:

1.A

2.想象比……

篇8:《山中避雨》选段阅读答案

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小曲。虽然音色没有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A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地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B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证实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

7、“乐以教和”的含义同下列哪句话类似?( )(2分)

A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 B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列御寇)

C心中若无忧苦,唇上就无歌声。(巴斯) D音乐是心灵的良药。(西谚)

8、作者将胡琴和钢琴、小提琴作比较,想说明什么?(2分)

9、文中有两处划线的A、B两处语句,语言表达富有特色,请任选其中一句分析。(3分)

10、有人说“钢琴笨重如棺材”一句比喻欠妥,你认为呢?(3分)

参考答案:

7. D

8. 作者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作比较,突出了胡琴的'优势,旨在说明音乐应走向大众化。

9. A:以排比的形式让我们具体感受到了胡琴便于普及。B:音乐的宣泄和沟通作用。

10.不会欠妥,用棺材作比喻钢琴的笨重,更能突显出胡琴的轻巧。或欠妥,有伤风雅,缺乏自然和谐的美感。(只要说出其中一个就可以)

篇9:珍珠鸟课内选段阅读训练附答案

珍珠鸟课内选段阅读训练附答案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倍陪赔)伴我;天色入(暮幕墓),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突然居然果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jiàojué)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竞)趴在我的肩头睡着(zháozhuó)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mómóu)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bǔpú)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解释词语中加点字的含义。

伏案写作生怕睡得好熟

2、在括号内选择音、字、词(打“√”)

3、文中的“它”指的是_____,第一段文字中作者重点写了“它”的_____,第二段则重点写了“它”的____。文中作者称呼“它”为“_____”,让人从中感受到作的_____之情。

4、对第一段中的“再三”,正确的理解是:

A、能进一步表现出“它”的淘气贪玩的'特点。

B、能更好地表现“它”对自有的热爱。

C、表现出“它”对“我”的信赖与留恋。

5、“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文中“它”对“我”的信赖,具体是通过什么事来表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趴很程度深

2、陪暮居然竟juézháo——请在以下答案集中查看本份阅读完整答案

山中避雨教案

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经典语文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

七年级语文《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外出活动具体方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山雨教学计划

山中访友详细教案

小学课文《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避雨》课内阅读训练附答案
《《山中避雨》课内阅读训练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山中避雨》课内阅读训练附答案(合集9篇)】相关文章:

团队外出活动方案2022-05-14

山中避雨读后感2022-10-15

《李白传》读后感2022-05-06

初一下册语文重点知识有哪些2024-01-24

初一语文期中试卷2023-01-23

《朝花夕拾》练习题附答案2023-06-11

七年级上册论读书说课稿2023-11-05

《山中访友》主要内容2023-11-08

六年级上册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2023-09-26

《山中避雨》教学实录202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