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乐学三字经”有效方法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3-04-18 07:37:3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幼儿“乐学三字经”有效方法的策略研究(共3篇)由网友“逆行23”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乐学三字经”有效方法的策略研究,欢迎阅读与借鉴。

幼儿“乐学三字经”有效方法的策略研究

篇1:幼儿“乐学三字经”有效方法的策略研究

铜山区张集中心幼儿园 许XX老师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字经》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韵律和节奏,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培养幼儿的语感;同时长期的朗读和背诵,又可以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刺激幼儿的大脑细胞更加活跃、敏锐,从而提高智力。中班幼儿不仅对三字经蕴含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三字经所告诉的道理有着一定的理解。把三字经通过适合中班幼儿有趣的形式展现出来,幼儿们既学到了语言又受到了道德熏染及人文教育,两者融合为一个整体,为幼儿今后个人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阅读意识、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而这,就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把三字经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甚至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从而培植健康身心、良好性情、完整人格。在幼儿时代,在幼儿启蒙的时代长足的训练他们的记忆力,让他们记住那些文化品位很高的传统文化的精品,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丰厚的素养熏陶。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乐学三字经”有效方法的概念、内涵;“乐学三字经”有效方法的含义研究。

2.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征的有效学习方法研究

3.中班幼儿“乐学三字经”的“有效方法”策略研究

4.中班幼儿“乐学三字经”对其言行及思想影响力的调查研究

5.“学习三字经”促进幼儿向上发展的案例研究

6.符合中班幼儿学习的“三字经内容”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1.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查,了解中班幼儿学习三字经所遇到的几种常见困难或者障碍并探索解决的策略;通过调查,了解中班幼儿“学习三字经”的常用形式。

2.文献法

通过文献的检索和梳理,了解前人对幼儿学习三字经的研究成果,进而确立自己的研究重点。完成“乐学三字经”、“乐学三字经有效方法”的概念界定。阐明中班幼儿“乐学三字经”有效方法的基本特征。

3.行动研究法

结合教学中班幼儿学习三字经的实践,探索“幼儿学习三字经”的乐学形式、活动形式以及对幼儿行为活动的影响。

4.案例研究法

结合行动研究法,探索“幼儿乐学三字经”有效方法的组织策略、评价策略及保障策略。以案例为抓手研究“幼儿通过有效方法学习三字经”是如何激发幼儿兴趣,促进幼儿发展的。

5.经验总结法

完成“幼儿乐学三字经”有效方法的研究过程,并从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完成研究报告,为他人提供借鉴!

篇2:幼儿《三字经》诵读教育价值及教育方法研究

幼儿《三字经》诵读教育价值及教育方法研究

《三字经》是我国的经典蒙学读物,自古以来很多读书人小时候读此书,接受教育。《三字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劝学、明志的道理,也记载了很多优秀的,值得人们学习的历史故事。这些对于幼儿从小接受爱学习教育、丰富历史知识,都有十分重要的帮助。因此,近一些年来,《三字经》诵读也受到很多人士的关注,本文将从幼儿《三字经》诵读入手,探讨《三字经》的教育价值,以及《三字经》教学中的教育方法等问题。

一、《三字经》的教育解读

人类在幼儿时期到底应该习得怎样的知识和技能?古人在《三字经》中给出了他们的答案。《三字经》中很多重要的内容是告诉人们勤学好问的道理,又用了很多历史典故,告诉人们学习应该勤奋刻苦。同时,还希望人们保持善良美好的品德。

(一)《三字经》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态度

从《三字经》的内容上可以看出,人在幼年时期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要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三字经》开篇就讲到了“人之初,性本善”,它从人善论出发,认为每个人一开始的时候都是善良的,纯洁的。也就是说,只要人从小就读书学习,都可以做善贤之人。紧接着又讲到“苟不教,性乃迁”,就是告诉人们,如果不学习的话,人就会有好坏之分。

《三字经》有很多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人要努力学习,要有正确学习态度的道理。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从学习的时间上提出“子不学,非所宜”,认为孩子从小就要开始学习。这些都体现了《三字经》内容中“劝人学习”占很大的比重。

(二)《三字经》劝诫幼儿要勤奋学习

《三字经》中,有很多故事里蕴含着教导幼儿刻苦学习的道理。《三字经》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成才成名、金榜题名,都是靠刻苦努力学习换来的。不论是乡绅大亨还是普通百姓,都有机会通过读书成名。所以,“头悬梁,锥刺股”、“如囊萤,如映雪”、“披蒲编,削竹简”这类故事,都被记载在《三字经》中。

《三字经》通过孟母三迁、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在人们心中从小就树立起这样一个观念: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身边的环境,创造出有利于学习的环境,通过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做到坚持学习,这种持之以恒,也是勤奋学习的一个方面。

(三)《三字经》教导幼儿要具备良好的品德

《三字经》作为古代经典的蒙学教材,其内容本身是十分丰富的,除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还注意告诫幼儿,从小就要有远大的志向以及善良的品德。《三字经》将教导幼儿懂得礼仪也作为内容的重点,故而书中十分强调“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并列举了很多有关礼仪的故事,像“香九龄,能温席”和“融四岁,能让梨”这两个故事,十分鲜明地告诉幼儿,人从小就要懂得孝顺父母、尊老爱幼的道理。

在古代礼仪的前提下,《三字经》把扬名立世的观点传递给幼儿,让他们从小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志向。为此,《三字经》也通过8岁能咏诗的祖莹、7岁能赋棋的李泌等这类故事,鼓励幼儿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因为年龄幼小就自我松懈。

二、《三字经》的教育价值

古人将《三字经》作为重要的蒙学教材,就连历代的皇帝小时候也要熟读《三字经》。在今天的现代教育下,幼儿《三字经》诵读,是否依旧具有教育价值呢?显然答案是肯定的,《三字经》不仅可以发挥它原有的教育价值,在新时代,还不断拥有了新的价值。

(一)幼儿语言发展的价值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这样的目标:“(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在幼儿《三字经》诵读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

首先,《三字经》的教学与常规的学前语言教学有所不同,《三字经》中大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朗读和幼儿的倾听完成教学的。因此,在幼儿《三字经》诵读的过程中,幼儿的倾听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其次,在《三字经》的教学中要解释文字的内容,这对于3~6岁的幼儿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掌握的词汇有限,教师在解释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同时,幼儿的理解能力也十分局限。因此,在教师解释内容涵义的过程中,要通过很多联想式、类比式的提问,检测幼儿的理解程度。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就需要调用认知中已有的经验,并自己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学习方式给幼儿提供了表达的空间。

篇3: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研究论文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幼儿园中,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平时,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品德习惯,通过给予适当期望,开展科学游戏,实施合理评价,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策略

幼儿是祖国的希望,是备受关注的社会群体。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对一切未知的东西都有极大的兴趣。幼儿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独立活动,开始模仿与学习各种技能。在幼儿阶段,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教学的重点。幼儿园,是儿童日常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幼儿接触与发现社会的重要阵地。幼儿教学工作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正确的教学方法,会让幼儿成为优秀的儿童,而不合理的引导,很有可能将幼儿引入歧途。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关键。

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内容分析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良好行为习惯不仅是单方面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都是重要的培养对象。下面,我们来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进行几点分析。

1.卫生习惯

卫生习惯关系到幼儿个人的健康问题,也关系着幼儿园的卫生环境。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很多,如随时保持个人的清洁,手部、面部的卫生等。保持好个人身边的环境清洁度,学习正确地使用纸巾与手帕。作为幼儿教师,应当将幼儿的个人卫生与整洁作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出发点,让幼儿时刻保持自己日常用品的整洁。

2.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主要是合理膳食,早睡早起,注意进行身体锻炼。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合理膳食作为培养的重点,让幼儿意识到三餐的重要性,不挑食,认真对待吃饭这件事。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让幼儿少食多餐,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引导幼儿按时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这也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3.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对于幼儿的个人成长十分重要。让幼儿对学习保持热情,可以长期且高效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养成读写习惯与姿势,学会爱护图书与工具,会加强幼儿对学习这件事的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会很好地服务于幼儿未来的成才。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尝试着让幼儿建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幼儿基本的学习习惯。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

4.品德习惯

品德习惯的养成,关系着幼儿思想品德水平的形成与发展。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幼儿爱祖国、孝父母、遵守纪律、诚实守信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的许多幼儿园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小朋友与自己的同伴打招呼,向老师问好,这都是良好的品德习惯,彰显着幼儿个人素质。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分析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发展,需要得到教师与家长的正确引导。在幼儿教育改革的今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也不断丰富起来。

1.给予适当期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给予幼儿适当的期望,会促进幼儿在更短的`时间内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如果教师与家长对幼儿没有期望,幼儿就没有成长的动力,幼儿很难形成自主性的进取心。对于幼儿的教育期望应当是合理的,太高的期望会使幼儿产生发展压力,一旦达不到家长与教师的预想,幼儿的发展自信心会受到影响。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给不同的孩子以不同的期望,促进幼儿快速成长。

2.开展科学游戏,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幼儿的品德习惯之时,教师可以利用科学的游戏来组织幼儿提高自己的品德水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一些小组游戏,比如吸管传球。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人或者四人的小组,让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吸管传球游戏。规定时间内传球最多的小组为胜利小组。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当幼儿因为小组失败而责怪合作伙伴时,教师需要这样引导幼儿:“小组的失败是小组每一位成员的责任,只要你们心一致,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就好了,结果并不重要。”在游戏中规范幼儿的行为,幼儿会建立起正确的合作观与竞争观,更加淡然地面对成功与失败。

3.合理实施评价,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之所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为了得到教师与家长的肯定。每一位小朋友都希望得到表扬,在幼儿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之后,幼儿教师需要利用充分肯定让幼儿认识到该行为的正确性。在表达与不表达的情况下,幼儿会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比如当小朋友向自己的同伴大喊大叫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制止。当小朋友主动在饭前洗手时,当小朋友主动帮助其他小朋友时,当幼儿主动和教师打招呼的时候,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小朋友们充分表扬,让小朋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并将其发扬下去。

综上所述,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较为复杂且为期较长的教学工程,师生与幼儿的共同努力与坚持,才能促进幼儿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幼儿的身心发展才刚刚开始,当代幼儿教师要尽力考虑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幼儿教育的成功,会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让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敖妮娜.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幼儿同伴互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朱喆.浅谈幼儿园环境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的作用[J].新课程,2013(03).

物理微型课题开题报告

公共关系毕业论文选题

初中体育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怎么写(范本)

论阅读教学中的学习策略

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与运用论文

化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幼儿园科研工作计划

课题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浅析影响学生合作能力发展的因素论文

幼儿“乐学三字经”有效方法的策略研究
《幼儿“乐学三字经”有效方法的策略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儿“乐学三字经”有效方法的策略研究(共3篇)】相关文章:

降低研究生学历幼儿教师离职率的策略研究论文2023-03-28

音乐课题研究报告2023-08-09

小学校园礼仪教育行动实践研究2022-08-14

课题研究报告2023-06-01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报告2022-05-03

个人课题研究报告范文2023-03-22

分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讨2023-05-05

有关课题研究报告2022-04-29

环保课题研究报告2022-12-13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2022-11-1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