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素描教学论文(共19篇)由网友“白桃可颂”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高中美术教学中素描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高中美术教学中素描教学论文
高中美术教学中素描教学论文
摘要:素描教学是美术学习的基础部分,对美术教学的发展能产生重要影响,相应的,素描教学在美术教学中也起到重要作用。高中美术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及美术学习情况,循序渐进地展开。从基础入手,以宏观的角度带入教学,增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给予学生正确的鼓励暗示等,是提高素描教学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素描教学;高中美术;宏观角度
高中美术教学中素描教学是最基础也是最易被忽视的部分。素描并不是单纯地模仿,而是一种能力、一种心情。只有做好基础练习,才能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当前高中美术教学中,素描练习是基础性练习,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本文针对当前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谈教学心得,以期为日后教学做出启示。
一、培养学生的素描意识
想要学生认真地学习素描知识,就要让学生对素描产生认识。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认知,并不是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的要求,而是更多地加入了自己的思考,而艺术创作也是需要素描意识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素描,然后才能引导学生去学习素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学生素描的基本知识,带领学生共同欣赏素描作品,掌握其中的条理、纹路,以及操作的笔法手段等,这些都是基础。让学生在宏观上认识素描,并且清楚素描作品本身的意义所在,以及素描的学习对于整个美术课程学习的意义,进而实现素描能力的培养。
二、从整体的角度展开素描教学
在传统素描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陷入到一个教学的误区―――让学生描摹作品,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常更注重让学生自己进行作品的描摹,而学生对事物或者是画作的观察也仅仅局限于某一细节的像与不像,而忽略了整体的协调性,例如“在某种情况下,这一物体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状态?”对于这类问题的思考,就是需要学生进行关注,但并未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在一幅素描作品中,整体、主次、虚实都是需要考虑的,而非单纯的临摹。学生能临摹出来的是形态,却不能临摹出神态以及当时的状态。宏观角度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并且去主动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拘泥于一个形态的模仿。在宏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展开引导,一是引导学生观察“大关系”,也就是在画面中,不同物体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在视野范围内,为什么要这样摆放才能舒服,那样摆放就不舒服。
三、把握好临摹与写生的度
所谓把握临摹与写生的度,就是指合理分配两者的时间,不能顾此失彼。尽管急于写生会让学生不得要领,陷入一种盲目创作的过程,最终会暴露出更多的问题,但当前高中美术素描教学更多的是限于临摹。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学生能够很好地临摹,却不能很好地写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要求学生进行临摹练习,而忽视了写生。事实上,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临摹时学生只需将作品考虑在内,而写生时要加入更多思考的内容,包括角度、效果、关系、摆放、方位等,这些都是学生需要学习的。素描本身就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如果素描基础不能建立,学生日后的美术学习也会举步维艰,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临摹与写生的关系,为学生安排合理的训练。
四、进行师生间的交流
美术作为艺术门类的一部分,对于主观创作的要求还是很高的,这一点在基础的'素描教学中也是有所体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照顾学生的思想,与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学生主动创作的热情。了解学生的观点,然后从学生角度引导学生进行素描练习,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所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与学生形成交流互动,而不是传统课堂中教师讲解、学生听的局面,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听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这些都是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并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在当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尽管学生在初期创作中会出现一些幼稚的处理方式,但在教学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对学生尽可能地以鼓励为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意识,更好地为日后的学习提供帮助。美术素描是需要时间慢慢练习的,学生的成长也必然需要一个过程,只有给予学生这个过程,并且加以引导与鼓励,才能促使学生的成长。作为美术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只有明确了教学思路,才能在实践中有计划地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1]王龙军。浅议素描静物教学的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6(2):29―30。
[2]刘渊。高校设计素描教学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5(5):62―63。
[3]景大方。浅析高中美术素描教学教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7(6):89―90。
篇2:高中素描教学论文
高中素描教学论文
浅议高中素描教学中几个关键的问题文/唐定勇
摘 要:素描的概念有多种,有的人认为:“素描是用单色所作的画。”有的人认为:“素描是最简单、最直接、最基本,而又是最充分、最全面、最方便的表现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什么样的形象都能通过素描表现出来。”
关键词:素描;教学;问题
黑格尔说:“凡是物体,不仅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而且样式也各有不同。这是空间限制所具有的特殊方式,它使每一物体有其特殊形状,并因此成为可凭视觉而看见的对象。构图术便是以空间限制的方式作为对象的,至于素描则是初步地给我们提供了物体彼此的相对距离以及物体的各自形状和结构。素描最重要的原则在于掌握形状和相对距离的准确度。”综上所述,素描是绘画的基础,是造型的基础,故而素描又称作“造型基础”,对于高中素描教学而言,它泛指:“几何石膏体、素描静物、石膏像、人头像、半身像等等”.虽然课程内容不多,但高中素描教学存在不少关键性的
问题:
一、高中素描教学中的应试性问题
大多数学校高中素描教学课程设置都不系统、不科学,都是针对美术省统考制定的、适合高考的课程,例如,省统考素描考题――素描半身像带手默写,很多高中教师再设置课程时就直接制定“人头像临摹和默写,半身像临摹和默写”,不管你有没有基础,都从人像开始,实在不行就让他们死记硬背一张画,先让他们练习几周一张画,直到会背为止。这样的大学生往往不会画素描静物、几何石膏体、石膏像等等,而只会画“千篇 一律”的人像,不管遇到什么特征的人物,都不是根据人物自身的特征进行作画,而是根据自己心中的“默记的人像”进行比较绘画。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对社会又有多少意义……
二、高中生学习美术的目的性不一样
高中生学习美术,走进美术特长生的大营,往往都带着不同的目的性:
有些学生,喜爱美术,热爱美术,一直把学美术当作自己的梦想,这样的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时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和兴趣,才能学好美术,成为真正的美术类人才。
有些学生,是因为知道自身的文化课不行,特别是“小高考”科目不能达到文化生高考的要求,而美术类考生“小高考”科目要求相对较低,()所以他们选择“逃避”,选择美术。
有些学生,是被逼进入美术特长生的大营,他们的压力来自于家长、学校和教师,美术特长生文化成绩更容易达到本科线的要求,更容易培养出更多的“本科生”;有哪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上本科,有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可以上本科,有哪个学校不希望学校的本科数一年比一年高呢?
抱着不同的目的去学习美术,自然对美术的热爱和喜爱是不一样的,投入也是不一样的,换来的结果可以想象。
三、高中生学科间的矛盾
美术生素描绘画是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专业训练的,而高中其他学科也需要时间复习和预习,特别是高二的学生,他们还要准备“小高考”,那么如何协调文化课和美术课时间上的冲突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有些高中,他们对于美术学科有点误区,认为美术就是画画,很简单,只要有空练练就可以,所以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往往很不科学、很不系统,有时只给一周4节课,每节课45分钟,2节课连排在一起,分为两个下午,其他的时间都安排给了文化课,这样的课程非常不利于美术教学,有美术常识的教师都知道,一张完整的美术作业起码要花2――3小时。
四、高中素描教学缺乏写生课的训练
由于省统考取消了写生课,写生课也逐步退出了高中素描教学的课堂,取而代之是大量的临摹和默写,学生整天只对着范画和照片进行训练,根本不了解写生为何物,大多数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而不会“对照实物,根据客观”进行训练,对于物体的结构、形体、比例没有深入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表面认识。例如,很多学生都会临摹人像、半身像,但对于人物皮肤下面的肌肉和骨骼了解得很少,甚至不懂,因为“写生”是了解骨骼和肌肉最直接的、最方便的途径。
五、高中素描教学中的观察方法――“眼高才能手高”
正确的观察方法决定准确的形象,正确的观察方法是艺术家将艺术修养寓于艺术实践经验积累之中,而这种正确的形象则是科学头脑和熟练技巧相结合的成果。传统的观察方法有:(1)变局部观察为整体观察。(2)变平面观察为立体观察。(3)比较与联系的观察。
但是,传统的观察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和提高,要从全面提高文化、艺术素质入手,同时把对艺术的思考和艺术的实践结合起来,提出“眼高才能手高”的观察方法,我们得培养“艺术家的眼睛”,让学生的眼光、眼界提高,用艺术家的眼光去观看模特、分析模特、再现模特。只有学生的“眼高”了,才能判断出哪些是好坏,这样才能指导自己的手去创造佳作,创造奇迹。
六、高中素描教学中师资的不平衡
很多高中,为了追求高升学率、高本科率,大量鼓动学生学习美术,走进美术特长生的队伍,但在校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能满足急速壮大的美术生数量,这样的不平衡就造成了一个教师带几个班级学生,本来教色彩教设计的老师,也转变为素描老师,甚至非美术专业的老师也参加了美术教学。这样的不平衡极大地影响了素描教学,影响了学生的进步。
美术专业教师不仅仅要负责教学,还得负责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这些教学外的工作往往会干扰专业的教学。其实对于美术班而言,应该配备专业的班主任,专门负责管理班级事务,让美术教师安心教学。
以上这6个问题是我们高中素描教学中最关键的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直接影响着素描教学的成败,要想提高素描教学的质量,必须从这些关键问题入手,逐一解决,逐一提高!
参考文献: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08.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实验高级中学)
篇3:美术教学中的结构素描浅谈论文
结构素描是美术教学的基础。从造型艺术的意义上讲,结构是指人们对所描绘的物象在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上的认识与理解。也就是说结构素描是人们从观察和理解形态开始、从结构造型起步的一种艺术创作和训练的过程。通过结构素描的训练,提高学生对物象形态结构的辩析、理解和表现能力,从而获得能够深入形态表象和结构实体之中的洞察力。使学生在结构素描的实践中,准确地捕捉到物象的结构本质和基本要素,并创造性地运用结构造型语言揭示出来,使其成为物象特征和精神意象的完美体现。
一、结构观念的建立
在素描基础训练中,要想加深学生对所描绘的对象的观察和理解,就必须树立起造型上的结构观念,这对每一个学生的结构素描课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老师从备课到整个教授过程,都要突出这一点。力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结构造型的原理,并在训练实践中获得正确的理性思维方式和深入体察形态内在结构的能力,使学生尽早走出摹仿客观表象的初级阶段,在结构理念的正确指导下,在结构素描上得到理论上的深化和造型艺术上的升华。〖1
在低年级的结构素描基础训练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面对所描绘的课题和物象,往往会习惯地将兴趣和精力集中到物象吸引人的某些细节上或明暗变化的光影上,并试图把这些客观因素整体地表现出来。他们往往从兴趣出发,没能抓住基础训练中应突出结构造型这一重点,白白花费了不小的精力,却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认真的观察、总结和归纳,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们还没有真正树立起结构观念,消弱了结构观念对自己造型素描训练的指导意义;二是老师讲授中还存有问题,即使讲授了,也没能使学生明确结构观念的建立与素描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不少学生对结构观念的树立重视不够,手头上的技巧又不熟练,结果是从兴趣出发,在素描训练中走上了歧途。这种缺乏科学性的学习态度、方法和盲目摹仿客观表象的习画方法,必然导致学生在学习上走上弯路,甚至使学习停滞不前,直接影响了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建立造型的结构观念,并让其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首先老师应当明确,学生素描基础训练的主要目的并不只是在技巧上懂得如何表现物象,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在结构素描观念的指导之下,学会正确地观察和理解物象的造型特征,把握物象的本质结构和普遍的造型规律。〖2这实际上是一个积极的艺术的理性思维过程,它强调的是对物象本质特征的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强调了人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米开朗基罗曾说过:“艺术家用脑,而不是用手去画。”大师精辟而科学地概括了理性思维在造型艺术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二、认识形状与结构
物体的结构特征和形态特征是互为依存的,物体的结构和形态实际是其在空间中存在形式的一种客观反映,它们的存在,构成了物象形态的基础。我们的教学工作就是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物像的千姿百态进行科学、认真、艺术的认识和观察,从中掌握其结构的基本原理。
从视觉角度来讲,人的眼睛都能看到某一物像的主要特征。但是在艺术的造型观察方面,事情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在造型的观察活动中,人们首先看到的并不是物像特征的全部和本质结构,而是物体的一些表像。对同一物像的认识和观察,一双平常人的眼睛和一双画家的眼睛会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看到的往往只是物体形状的表面的东西,而后者则从中看到了物体形状本质的结构和特征。
因此,在结构素描的基础训练中,老师要教授和引导学生注重科学的认识和观察方法,严格纠正以往认识物象形状时不科学的习惯方法和视觉经验,提高学生对物体的认识和观察能力,深入研究和分析物体的凸起,凹进、转折等形态特征,通过明确理论知识和反复的训练实践,提高和发展学生对所描绘物象本质特征的.观察与综合能力,并从中提炼出物象可塑的结构型因素,使素描基础训练由盲目摹仿对象,转变为主动表现与创造对象的积极的实践过程。
三、结构的几何形成因素
世上所有的物象都有其自身的组合秩序和结构形式,因此构成了纷繁复杂和丰富多彩的形态结构样式,但无论它们的形态变化如何复杂,却都具有构成其基本特征的总体形式规律-几何式结构形式。
人们通过对万物形体结构的反复概括和提炼,才发明了几何这种最简约、最具有代表性和普遍规律的结构形式。任何个体的物象,不过是这种基本结构规律个别秩序的重新排列与组合,它们在构造上都存在着几何式的结构因素。虽然我们所描绘的物象在结构上可能是抽象的、内在的或隐伏的。但只要我们以造型的结构观念去观察它,研究它,就能够发现其复杂形态中的几何式结构特征,从而把握住它在造型上的结构要点,并通过个性鲜明的艺术语言把物象还原到关键的结构形态之中。
几何式结构形式在造型上的应用,是一个分析、理解、提炼和概括物象复杂结构的实验过程,这个过程在于把物象丰富的多样化的结构形式组织在一个简明、统一的结构形式之中,从而在素描基础训练中提高习画者对物象结构本质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基础训练与创作实践中超越自然表象,转化为自己心灵的构造。〖3
总之,树立和强化结构观念在素描的教学上至关重要,用结构素描的观念去统领美术教学的全过程,是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掌握造型艺术基本规律的有效途径。它对结构素描教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优化和完善素描的基础训练,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有创造力的美术人才,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 参考文献
* 〖1王宪文.浅谈结构素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 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CUTTING EDGE EDUCATION 第19期
* -〖2王森昌.浅谈结构素描在素描教学中的作用[J]; 美术教育研究MEISHU JIAOYU YANJIU 第3期
* 〖3康长顺.浅谈结构素描 Constructional Drawing [J]; 美术大观ART PANORAMA 第1期
篇4:素描教学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一
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素描教学解析
摘要: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全名为乌克兰国立艺术与建筑学院,前身为基辅美术学院。
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秉承了苏联美术建立的素描造型法则,又融入了现实主义传统。
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和乌克兰的独立,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在继承“苏派”素描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点和独具特色的素描教学。
关键词:素描教学课程设置结构形式材料
一、素描教学体系
乌克兰与俄罗斯在造型艺术上属于一个体系,在素描教学上也同属于一个体系。
李天祥曾经在《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素描》一书的前言中指出:“这一体系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成熟于十九世纪,苏联时代集其大成,形成了今日与欧美有所区别的俄、苏体系。”
①这一体系源于彼得大帝执政时期,在此期间,俄国全面学习西方,艺术方面则是按照法国和意大利的模式建立了皇家美术学院。
皇家美术学院在造型艺术上严格遵循文艺复兴时期建立的造型体系,讲究透视、构图、结构、光影等造型手段和古典美范式的审美标准,通过从石膏像到人体的写生课程训练,以达到表现古典审美标准的理想造型。
直到19世纪末期巡回展览画派的出现,才打破了这种标准化的造型要求,列宾、苏里科夫等现实主义画家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
这批画家受到了法国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将目光集中到了普通劳苦大众身上,更多地关注现实、表达现实、批判现实,俄国绘画因此得到了发展,形成了继承文艺复兴的优良传统和深切关怀现实、表达现实的造型理念。
20世纪初期,由于受到欧洲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许多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艺术家探索艺术民族化和现代化的道路,后来发展出了注重点、线、面的形式元素和表达情绪的抽象表现主义作品与理论。
苏联时期艺术又回到了“功能化”的作用上,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
这一政治上的要求逐渐在苏联蔓延,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也延续了这套体系,体现在素描教学上则是以具象写实的方法为出发点,以写生为主要训练模式。
这套造型体系拥有独特的优势,使苏俄绘画在世界艺术潮流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本土特征,但也阻隔了与欧美尤其是与其曾经学习的欧洲体系的艺术脉络。
所以,许多画家在20世纪末期新世界格局形成后大量汲取现代主义的营养,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苏派”的传统造型体系。
如,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较多地沿用了苏联模式的教学体系,以人物写生训练为主,重视基础教学,但在工作室教学中赋予素描教学更大的教学空间,教师有较强的自主性,能够按照工作室的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所以在素描课堂作品中能够看到多元化的艺术价值取向。
二、素描课程设置
素描课一直是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的重要专业课程。
在学时安排上,本科四年的总课时量为1377学时,仅次于油画课程的1809学时。
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则为351学时,也是仅仅少于油画课的594学时。
折合到每一天来讲,就是周一至周五,每天5个专业课的学时中有2个学时为素描课程。
这种大量的素描训练,造就了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学生过硬的造型功力。
课程安排是从一年级起开始人物写生训练,从人物肖像逐步过渡到半裸胸像、人体半身像,再到全身人体。
这样的训练要持续两年。
时间的安排是每张作业4周,即40学时,均为长期作业。
尺幅为肖像、胸像4开纸张,半身像2开纸张,人体1开纸张。
这样的课程架构能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人体造型原则,从而具备扎实的人体造型能力。
大一、大二两年基础部的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选择报考希望继续学习的工作室,导师本着择优录取的原则选择学生,实行双向选择,学生继续进入不同的工作室学习。
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造型专业共有7个工作室,由7位导师各自主持,每个工作室按照导师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专业研究方向。
这时的素描学时设置如同基础部,每天2/5的时间为素描课程,由专任的素描教师按照工作室的方向引导学生学习。
工作室素描教学的课程设置与基础部的课程设置一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增加课堂写生的难度。
如,三年级第一张素描作业为男人体素描,在接下来的一学年里,学生要进行男人体不同动态、角度的素描写生训练。
进入工作室的第二年,也就是四年级,开始进行女人体的素描写生训练,学生要在一年的时间里对女人体的不同动态及角度进行素描写生。
在这两年的时间中,学生要对男、女人体进行全面的研究。
到了五年级,也就是研究生阶段,开始进行双人体的素描写生训练。
模特摆出不同的姿势,还会搭配衬布、静物等道具,这一阶段的素描要求对环境进行描绘。
工作室的素描教学虽然有着严格的课程系统要求,但每个工作室在结合本工作室的专业特点的基础上独自设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素描教学。
如,自由创作工作室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不同绘画风格面貌的学生,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基本规律的探究。
教师尤其注重对结构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追求最根本的素描元素,因此要求课堂作业不过多地描绘环境、光影等表面因素。
而宗教壁画工作室的学生将来要承担诸如教堂壁画等大型宗教绘画作品的绘制,体现在其素描教学中,首先是作业尺幅较大,在光线和衬布的设置上也较为讲究,经常设置不同的光源和不同质感的衬布组合,
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处理气氛和通过不同质感的衬布营造画面氛围,较为注重光影、质感、环境等能够营造氛围的因素。
风景创作工作室由于需要表现外光下的环境,所以在素描教学上设置有外光素描写生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把握人物处在外光环境中的素描关系。
大型纪念碑壁画工作室在素描教学中强调画面构成等形式因素,目的是为学生将来设计绘制大型装饰绘画打下基础。
历史题材创作工作室则是让模特处在具有历史氛围的环境中,或是让模特穿着历史服装,这与该工作室的专业研究方向一致。
传统架上绘画工作室则是选择具有生活气息的道具和人物姿态,强调画面感和绘画性的表现。
三、素描材料实践
素描的材料实践也是素描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在基础部里,教师要求学生用硬材料进行课堂写生,学生用铅笔描绘,纸张为白色素描纸,不允许使用炭笔、木炭条等软性材料描绘。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体各个部位的结构组织关系,一笔一画地将人体整体和建构人体的各局部描画出来,不会因为材料而将局部一带而过,造成含糊、理解不清的结果。
学生进入工作室以后全部使用软性材料进行描绘,因为在基础部中学生已经能严谨地描绘人体,已经掌握了人体结构,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开始训练运用软材料增强素描的表现力。
软材料素描一般使用牛皮纸,要先将纸打湿后裱在画板上,再在纸上刷一层明胶胶液,目的是便于擦和修改。
软材料一般使用俄罗斯、乌克兰特有的素描材料,如索斯、歇宾、散基那、炭笔、木炭条等。
索斯是常用的素描软材料,能够溶于水,可以进行干画法、湿画法和干湿结合法的绘制。
索斯拥有不同的色彩,如灰色、棕色、白色等,所以可以结合不同的色彩进行素描作品的绘制。
软材料素描在技法上一般是先做底色,这样能使画面形成一层色调,缩减了绘制中间色调的复杂工序,然后在这层色调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绘画。
画的过程中则是使用毡片蘸软材料色粉进行大面积铺色,再用笔勾线条和打调子等。
结语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沿袭了苏联时期建立的素描教学体系,仍以具象写实为主。
但在新的历史时期也有所改进,较为重视形式和语言因素。
从这个方面看,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延续了东欧地区东正教的圣像画传统和现代主义时期的艺术成果。
相较于苏联时期的单一写实的面貌,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更为开放、自由,呈现出与苏联时期不同的新特征。
篇5:美术素描教学探讨的教育论文
关于美术素描教学探讨的教育论文
受传统教育教学影响,美术这门学科一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处于教学的边缘地位。而事实上,美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个人艺术修养、文化素养及综合素质。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实施,它要求学校注重美术教学,尤其是素描基础教学,为提升学生美术能力奠定基础。对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并结合自身观点,对大学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教学改革进行简要分析。素描基础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美术学习需要有良好的绘画基础。素描教学也是一样,基础教学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视角、激发创新能力。但目前,我国素描基础教学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制约着学生的美术发展脚步。所以,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素描基础课改革就成为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现阶段素描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时间缺乏合理安排
在我国大学美术专业教学中,素描基础课通常要参照教学总学时和教学任务进行安排,教师根据教学时间划分教学内容。例如:素描头像写生40学时、素描概论9学时等。在一学年的学习中,教师会规划好上、下学期不同的教学内容,且在一些专业的美术院校,素描基础课只是教学的基础部分。因此,素描基础课在总体课时上不会有太多时间,一般情况下只有一年。站在学生的角度,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掌握素描全部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一些刚步入新环境的学生而言,在还没有完全熟悉学校环境的状态下,就要掌握这些知识,有点不公平,即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中能够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但学生也无法真正领悟到素描的真正意义。
(二)教学缺少针对性
我国在教育教学上一直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实行灌输式教学,素描基础课也不例外。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目标上较为统一。其实,在美术教学中,绘画方法具有多样性,但现阶段,我们的学生无论是在表现力还是画法上都表现得较为一致。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方面缺少针对性,没有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教学。事实上,素描基础课不仅需要注重画法、手势,更需要学生的灵感,而对于不同学生则需要不同的方式去激发灵感。我们目前的素描教学中没有过多地关注学生的灵感,因此教学效果不佳。
(三)教学形式缺少创新
素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观察力和理解力。其教学内容多注重人体、景物的刻画,反复练习,促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尽管这样的练习方式能够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但此种教学形式却值得我们反思。据学生反映,他们对于这样的教学形式不感兴趣,教学形式单一,缺少新鲜元素的注入,不能激发灵感。的确,这样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教学过程只是针对某个内容反复训练,让学生机械化学习。从绘画的作品中我们就不难看出,虽然其作品栩栩如生,但却缺少创新元素。究其原因,教师在教学上缺少创新,一味地注重理论式教学,没有掌握精髓,导致学生的作品缺少创新,学习兴趣低。中国美术艺术讲求精神、情感的共鸣,不是一成不变的作品。所以,创新教学形式就成为现阶段大学素描基础课教学改革中的首要任务。
二、素描基础课教学新的发展模式
(一)针对性教学
在大学素描基础课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学生的素描知识掌握情况。因此,教师需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思想产生共鸣、情感获得启发。笔者建议,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分层,实现针对性地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素描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将教学分为不同的内容,针对每部分内容设计教学小目标,进而完成大目标。另一方面,教师也可根据教学效果划分学生学习状态、教学进度等,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大目标,科学、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相融合,针对性地应用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素描技巧。第一,理论知识学习。教师在教学初期阶段,可以进行理论知识的巩固学习,因为多数学生在高中时期会接受一些美术教育,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理论知识的巩固、深化,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可以从静态物体素描入手,扩展相应的理论知识,将抽象化的事物变得形象化,简化学生学习难度。第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当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知识升华。在素描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素描的表现方法为主,增加学生多样化学习,掌握多种绘画方法,尤其是明暗技巧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更深层次的素描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绘画热情,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学,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画法,给予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切不可用自己的思想方式限制学生,应让他们自主发挥,感悟素描绘画的真正魅力与精髓,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让学生掌握多种绘画方法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以写实画法为主,强调事物真实状态的反映。因此,在学生的绘画作品中,多数采用一样的`绘画方法,出现千篇 一律的机械式作品,没有体现出美术艺术的多样性思维及不同表现力。尽管学生能够达到素描绘画的根本目标,但因教师在教学上缺少多样性的培养,一味地追求与原事物的相似度及线条转换,对于绘画方法没有过多地强调,不利于学生今后在美术造诣上的提高。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强调教师多样性教学,让学生掌握多种绘画方法,激发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将教学分为多个不同的环节,环环相扣,确保教学的紧密性,同时注重教学的多样性。例如:人体素描时,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视觉特点的展现上;在结构素描中,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线条绘画上,强调通过线条展现作品的真实状态。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又能让学生掌握多种素描绘画方法,一举两得,展现学生的创新力。
(三)尊重学生差异性
由于不同的学生受到不同的家庭教育、成长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差异性。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素描学习上也是一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就需要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法,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素描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方法,根据不同的小组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针对景物创作,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由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小组,教师可以注重景物真实的描绘,而对于具有创新潜力的小组,教师则需要注重小组创新能力的展现。
三、结语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进行创新教学,但这并不意味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教学形式,而是强调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针对素描基础课教学,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在素描基础课的学习中实现能力的提升,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篇6: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一、教师教学理念和内容的多元化
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将与美术教材相关的内容、知识、技能、实践经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给学生。美术教师就要转变过去一味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理念,而是多侧重对价值观、情感和态度的培养,通过对知识背景的描述和对美术内涵的诠释启发学生去欣赏艺术中的美。充分调动学生感受和体验艺术美感的积极性,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粘合度,提高学生对美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环境要力求多元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能够使学生充分体验美学艺术的社会文化资源,科学合理地延伸艺术课堂,拓宽视野范围,转向对本土文化、特色景点和纪念碑等方面的教学引导。根据自己的体验对美学艺术进行点评和分析,从而更加深刻理解艺术的美感。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大自然进行实地写生,通过学生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感受自然界的美。透彻理解教师的讲述,把课堂内容与实际观察结合起来,并能够通过学生的笔表达出来,这样就渗透了每位学生对大自然不同情感的理解,锻炼了学生对艺术的深刻体验,提高了学生对美学艺术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首先,要打破原有的过于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请进来,走出去,开展美术课程竞赛和自主强化训练,实行教学法与教育实习一体化的指导与实践,验证与完善教学模式,模式后继续推荐与指导学生到实际中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和谐社会的人文关怀。其次,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用具,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美术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例如,利用多媒体展示美术作品的色彩和艺术特色,用短片视频来诠释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内涵,使每位学生都能够体会美学艺术的内在吸引力。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相讨论,来启发和促进学生对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培养了学生和其他人合作与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综上所述,要想培养高中生的审美和创新精神,就要求教师不断地通过实践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将美术课程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艺术美感的体验和创作,通过师生、生生间的艺术讨论,加深学生对美学艺术的理解,从而创作出更好的美术作品,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美学素养的目的。
篇7: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为学生发展服务的。但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前准备阶段,有些教师能够很快备好教案、教材,但会忽视学生本身,这是由于这些教师缺乏学生主体意识。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准备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案,还取决于学生本身,学生在上课之前对美术知识了解多少,拥有怎样的知识结构,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课前准备过程中,美术教师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鼓励学生搜集美术资源,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二、不断创新教学设计
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已经影响了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美术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设计,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颖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兴趣。如,在学习《礼仪与教化》这节课时,学生可以欣赏到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的美术作品,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围绕“礼仪与教化”认识这些美术作品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为了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教学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笔者将这节课分成了三个环节:第一,穿越历史,营造教学氛围,带领学生回到不同的年代,感受青铜器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影响,青铜器在不同年代代表的内涵和蕴含的思想,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将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第二,说出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理解一件美术作品首先要先了解它,包括它的寓意,更包括它背后的故事。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具有不同的内涵,表达不同的思想。如,《女史箴图》规劝女性要遵守道德,马王堆帛画则表达了对引魂升天的期盼,孝子棺线刻讲述了一个孝子的故事。第三,了解美术作品的风格。不同地域的美术作品都有着自身的风格,所以,学生要学习各个地域的艺术风格,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美术素养。
三、注重学生基本功的训练
如,在素描教学中,通过适当的调色训练,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的“色域”。有的学生因为学画时间尚短,用色比较单调和生硬,往往会形成个人的概念色和习惯色。为了大幅度扩大学生的“色域”,教师应适当安排一些专门练习调色的课程,让学生只做与调色相关的练习。如,针对同一种色彩进行明度不同、纯度不同的调色练习。通过适当练习,学生可以摆脱形体塑造的困扰,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到色彩的调配上。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与尝试中,逐步提高了对色彩的认知度,扩大了自身的“色域”。教师还可以利用专项训练法帮助学生克服用色难点。如,学生在色彩训练中,常常信心满满地起笔作画,但是由于在实际练习中,除了要注重表现素描关系,还要注意色彩的色相、色调等各个方面问题,往往顾此失彼,结果无法取得预期的训练效果。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应针对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专项训练,有针对性、有条理地分解每一个重点和难点,从而逐个突破,帮助学生积累色彩运用经验。单色画是素描形式的一种,学好单色画,对于学生熟悉工具和材料、丰富表现手法、提高自信都大有益处。对色彩的冷暖训练则是为了避免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物体的明度和色相上,而忽视了线条的冷暖,只有线条冷暖相宜,画面的色彩才能更加灵动。大色块的练习主要是让学生用大笔触准确地表现物体的色彩关系,以避免出现色彩感觉迟钝、过于表现细节、忽略整体的不良现象。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分项练习之后,教师要及时让学生进行组合训练,使学生在基础练习的前提下进行综合练习,以保证他们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并完整绘制出一张色彩画,从而提高他们的色彩表现水平。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术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素描是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绘画种类,要在指导学生顺利通过考试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素描是一门艺术,是可以像文字和语言一样被人们阅读和理解的,每一幅素描作品实际上都是作者真挚、朴实的情感表达。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素描的主要目的,还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素描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造型能力,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更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利用画面表达情感的能力,以及他们对客观事物的深层次认知能力。总之,为了提高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美术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总结教学经验,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优化教学结构,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8:高中美术班素描教学的创新的教育论文
高中美术班素描教学的创新的教育论文
摘要:文章认为传统的素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素描教学的发展要求,因此提出了高中美术班素描教学必须进行创新,并且指出了高中美术班素描教学的创新路径,即建立课堂的专业氛围、素描整体意识的构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丰富素描的表现语言。
关键词:高中;美术班;素描教学;创新路径
素描教学是美术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美术的重点和难点,在高中美术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化素描基本功的训练,尽快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但是,传统的素描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实要求,应对高中美术班素描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能力,力求创造一个良好的专业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素描水平。
一、建立课堂的专业氛围
美术班的教学和其他文化班的教学有一些相同之处,但更多是不同,特别是在专业课堂中,要有课堂纪律性,更要有专业特有的艺术氛围,让学生一进画室就润浸在艺术中,使学生感觉自己不是在完成作业,而是在进行艺术创作,这与学生专业成绩好坏及以后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关联。课堂专业氛围的营造要注意几个方面,画室要精心布置,要有很明显的艺术性,例如:张贴艺术家的名画名言;多用艺术性的表扬对学生进行作业点评,使学生在拥有丰富的艺术感受的同时又增加了自信。专业氛围下的素描课堂创新,使学生在浓浓的专业氛围中学习素描,加之教师认真授课,学生的进步都较快。但如何提高整体水平和个别专业基础较弱的学生,是我们极其重视的问题。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方面的创新来解决:①相互改画,成绩最好的同学和排名中间的同学相互帮改,成绩第二和中间成绩往下一名的同学相互帮改,以此类推,实践证明效果很好;②教师利用水粉笔粘铅笔炭帮学生大笔改画,再让学生用橡皮、铅笔画完;③学生自己当着三到五个同学的面修改自己的画;④画横切面图,如画出头部上下,侧面横切面图,包括骨骼和肌肉,增加对结构和空间的理解。
二、素描整体意识的构建
在素描教学过程中构建素描整体意识至关重要,它是学好素描的重要思维模式,但是传统的素描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细节刻画,忽略了对整体的把握。因此,为了提高素描水平,就应注重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加强对学生素描整体基本意识训练。
(一)培养“整体关系”的观察方法
①“对比看”方法。对于单个形的观察,时间相应缩短,在刻画时,应与周围形体交替进行,同时对于单一形体的刻画,要注意其他形体,并进行相应的比较,时刻注意画面的整体性对这局部的要求是什么。②“眯眼看”方法。在刻画过程中,眯眼看能够获得整个画面的效果,将重点放在整体,不再关注于局部。③“同时看”方法。绘画时,对于单一形体与周围形体,应做好同时观察和同时调整[1]。
(二)整体表现方法的培养
①先大后小。在绘画过程中,应注意形体的大小比例,例如,在刻画一组静物时,应遵循先大后小的原则,从整体出发,先整体后局部;在画人物头像时,始终保持头像的整体要求,即五官在整体上的特出。②由“草”到精。在开始画时,不应过于追求精致,对于线条和色调,可以放开些,否则会失去艺术性和整体性,成为机械式的素描作业。③由“直”到“曲”。绘画时,应加强对直线造型的把握,不应过度关注曲线,这样有利于整体形态。④重点到非重点。在画面调整时,应按照确保重点特出,其他地方服从陪衬的顺序进行,这样能促进整体的进行。
三、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传统素描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教学理论的传授以及客观单一的再现描绘训练,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更好地表现明暗、整体与细节的关系,但是会造成绘画时间周期过长,并抑制人的思维发展,所以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笔者认为可以采用“研讨型”教学模式,该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研究,并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对素描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素描的真正价值在于传达作者的思想观念,所以评价学生素描作业的好坏,主要在于学生的作业是否能够打动人心,是否能体现思想情感。素描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通常用于表达艺术家的内心理念以及情感,但是目前我国高中的素描教学只将素描作为一种基础教学,缺乏对素描教学的多元化认识,使得素描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无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素描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艺术的不断进步,观念和内容也产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对于素描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技能训练上,应不断更新学生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先进的绘画理念,打破原有的固定模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在绘画时,也有更多的拓展空间,进而提高学生的素描水平。
四、丰富素描的表现语言
素描的艺术语言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不同的语言方式能够表达不同的感觉。在高中美术班素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多种素描语言以及表现手法,使学生的素描更具活力,所以,加强学生素描形式语言训练至关重要[3]。
(一)加强素描的多样化训练,增加学生对素描的理解能力
素描教学的实践性较强,但在实际素描教学中,学生长时间地用铅笔、炭笔进行训练,会感觉枯燥,缺乏新鲜感,导致教学效率下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材料以及技法进行表现,可尝试用点来造型,也可用纯线条来造型,或用点线的混合方法,也可只用橡皮擦白的方法,而且能够给予学生新鲜感受,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新的语言形式。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增强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素描的创造性
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作业的质量好坏、水平高低具有直接关系,通常情况下,优秀的作业善于表现现实中的美,而且是常人发觉不到的美。所以,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大师的素描作品,并鉴赏其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精神,了解作品的内涵。在介绍大师的作品时,注意应从不同的风格流派进行点评,深化学生对素描的了解,提高其审美能力及审美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应借助外界的力量。例如,在素描教学中,可以利用与一般物象不同的描绘对象,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激发,并且通过各种手法,如点线面的重叠。简化、连续不同的材料,对画面进行有效处理,创造不同的视觉效果。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强化学生的素描意识,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并且能够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另外,在观察客观物象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引导学生,并且从特殊的审美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动态、透视以及黑白等因素进行分析,利用自己独特的造型语言、表现手法,对对象进行重新演绎,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体会,使艺术形象更具特色。总之,素描作为一项独立的艺术形式,是学生学好绘画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艺术造型的保证。但在实际素描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美术高考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美术班教学内容,对高中美术教学进行创新,激发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的素描水平得以较快提升,进而促进高中美术班素描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安云峰.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的新途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11):112.
[2]袁伟.论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的创新路径[J].美术教育研究,2012(12):161.
[3]傅志仁.浅谈高中美术教学的创新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10):61.
篇9:浅谈美术素描教学中的观察与表现论文
浅谈美术素描教学中的观察与表现论文
在美术教学中,素描占有重要的地位。素描历来被称作“造型的精髓”、“绘画的根底”。人类的造型艺术始于素描,从现实主义绘画范围来讲,素描是造型艺术的栋梁;从技法范围来讲,除了色彩,笔墨等专业技法之外,素描几乎能包罗万象,它既是初学者入门的必经之路,又是绘画的基础。
一、观察是素描的基础
素描是以单色的线条或调子在某种平面上,表现客观对象或意象的绘画。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功之一,同时也是一种独立的绘画式样,所以我们一拿起画笔,面对客观事物,第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认识客观事物,即观察的问题。美术教育培养的不是常人的简单注视,而且要专注地观察。在下笔前,都必须首先对表现的对象进行全面的观察。素描的观察既要从一个固定的角度去看对象,又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理解对象的体积运动和空间实体。通过对客观对象的局部观察,可以了解出它的基本形体,组织结构,各个体面之间的'明暗关系,及细微的变化;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整体观察,可以加深对物象的形体比例、透视关系、空间运动以及客观物象之间的互相关系的理解。
二、观察是画家与客观对象的交流过程
素描中所说的“观察”有别与通常所说的“看”。我们所说的“观察”,是以表现对象为目的,一种以积极主动的视觉思维和探索创造活动。在素描教学中,就是要培养一种与常人不同的敏锐的观察能力,既科学地理解、分析客观对象,又通过综合分析,达到艺术地、丰富地、具有表现力地表现对象的目的,创造性地开发人的智力活动。通过对客观对象由表及里、由自然表象的形体、透视、比例的把握到超乎其上的自由构想与重视;由造型的客观性到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与表现,使学生通过训练量的递增而达到质的转变,提高观察力,充分发挥想象力与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给学生学会整体观察的方法
在素描教学中,观察是很重要的。学习素描的过程,可以说是树立整体的观察方法和改变习惯的观察过程。在素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学,边讲解边示范,训练学生整体地、立体地、空间地观察对象。在每次作画之前,应留给学生观察的时间,让学生知道将每个物体融于一个整体的关系中去认识、比较,使学生能对物象的空间、形体的大小、位置的前后、边缘的虚实、光线的强弱等关系达到熟悉的程度,使所要描绘对象的各个部分很清晰地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准确地描绘物象的目的。
当然,学会观察也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千万不可“满堂灌”,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每次物象的造型及光线等情况,引导学生理解观察,久而久之,学生会达到这样一种情况:看见所要描绘的物象后,就仿佛在纸上看见所要描绘的物象。
四、引导学生理解整体的表现方法
素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现物象,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方法之后,才可能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素描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表现物象要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1.从构图上说,应做到“先大后小”,“先大后小”是指先画大物象,后画小物象。一组静物总体为大,个体为小。大小是相对而言的,物体与物体之间有大小,同一物体之间也有大小。作画时,先画大后画小,以大为依据,便于确定形象间和形体结构之间的比例、位置,便于学生判断、比较。
2.从线条上说,应做到“先直后曲、先长后短”。在画轮廓线时,要以直线画出大轮廓的基本形,排除繁杂的弯曲的轮廓线条,从而有利于检查对象外形的大方向和比较各段的长短,以此画准局部形体。在这个基础上,要画成曲线和自然形体轮廓时,先画长线条,后画短线条,这样比较容易掌握。
3.从形体塑造上说,应做到“先方后圆”,也就是说当我们面对一组静物时,首先要抓基本几何形体,再逐渐改成自然形体,比如画一个圆球体,先用四方形定出圆球的长宽所在位置,然后画多角形,使其逐渐接近圆形,最后改成球形。
五、创造是素描的目的
在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后,就必须把观察到的客观事物,用适当的素描表现形式把它创造出来。培养学生研究造型艺术的思维方法,并使学生认识到:造型技巧是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载体,基础训练的习作应该是创造意识的记录。米开朗基罗的素描刚强有力、充满激情体现出阳刚之美;拉斐尔的素描结构严谨、造型准确体现出崇高之美;罗丹的素描自然流畅体现出女性躯体之美;安格尔的惟妙惟肖体现出生命之美。从古至今,不管是再现性素描,还是表现性素描,具有一定成就的画家的素描,都有各自不同的绘画语言,不同表现方法。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素描教学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自然规律,还要从造型、美的角度启迪学生掌握艺术规律。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了正确的观察方法、表现方法后,学生再勤于实践、刻苦练习,就会提高自身的造型能力,练就一定的基本功,为学绘画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0:高中美术教学中审美教学的探讨论文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也能促进高中美术整体教学的发展。文章先分析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然后结合实际探究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学的方法。希望通过此次理论研究,能为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审美教学;现状
高中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课程,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有利于自身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往的美术课程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一些不利影响,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要充分重视科学应用审美教学方法,提高审美教学的质量。
一、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
篇11:高中美术教学中审美教学的探讨论文
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学受到以往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美术教学中对各板块内容的编排没有体现出科学性。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美术教学有着新要求,对学生的美术鉴赏以及绘画、雕塑、书法、篆刻等方面内容的学习有所强调,这些都能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审美教学内容的编排过程中,没有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这就必然影响实际教学的质量。具体的教学模块在内容上的联系性不是很强,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缺乏实用性等。此外,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美术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整体学习效果不佳。再加上教师没有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就必然影响教学的效果。在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学中,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美术教学对于不同的内容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部分教师受到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上还是采取灌输式模式,不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际审美教学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价值没有得到体现,教师教学以口头讲授的方式为主,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缺乏重视。这就会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2。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学的影响因素
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学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对教育功利性的`期望这一影响因素比较突出。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已经多年,但从整体上看还有一些需要改善之处,功利性的教育特征在当前体现得还比较明显。部分学校、家长让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学生上大学能够走所谓的捷径,这必然影响审美教学的效果。在功利性因素影响下,审美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教学设备的配置没有达到相应标准层面也是导致高中美术审美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影响因素,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有很大影响。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不科学的问题,这是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阻碍的重要因素。对于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教师要充分重视,及时化解其中的不利因素,促进美术教学审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学方法探究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审美教学的重要性,美术教学审美教学是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审美教学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有效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审美情操。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思想的涌现,不可避免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要想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就要让学生有效提高审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正确的思想。美术教学审美教学是比较有效的途径,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应对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冲击。学生要在具体的美术创作和学习中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对美术作品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的篆刻、书法等,感受艺术的美感,让学生能够从篆刻、书法艺术中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亲自进行篆刻创作,这对学生亲身体验篆刻的美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审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注重课堂中的交流。
对艺术品的欣赏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对同一件艺术品的看法都有不同。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地在课堂上交流。通过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探讨,让学生说出自己理解的艺术美的特征。教师的引导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通过在课堂上展示具体的实物,让学生对其美妙之处进行探讨,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较有利,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艺术品位。
三、结语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高中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也比较有利。教师需要从实际的情况出发,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丽芬。高中美术教学之我见。学周刊,(1)。
[2]唐以乐。高中美术教学初探。学周刊,2016(18)。
[3]王强。高中美术教育现状及策略初探。艺海,2016(6)。
[4]丁海青。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制约因素破解。美术教育研究,2016(10)。
篇12:高考美术素描教学心得
当今的高考素描教学中,造型能力的培养很自然地包含了对于绘画要素及艺术规律表现性的训练,学生的绘画语言意识和创新意识也便在这种训练中得以锻炼和培养。本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这方面的实际尝试,其中大部分是建立在课堂写生教学基础上的。
一、明暗色调的训练
首先进行有单纯灯光或自然光源的一组静物训练,设计要求明暗效果,要求学生完全用明暗色调去描绘对象,只充分展示明暗的美感。第二步画一组不同固有色且形状、面积不同的静物,只要求学生将各色彩之面变为明暗配置,以使学生取得对调子配置和典型形态的明确概念。第三步画一组有明暗效果的静物或模特,要求学生作局部或全部的明暗转换练习,以扩展学生对于明暗对比的认识方式并自由运用。
明暗对比是描绘光、阴影和立体的最理想的手段。但传统的写实素描,明暗关系比较被动地依从自然物象,虽然光束射在一个物体上产生了高光、中间色调、深色调、阴影、反射光,但是现代艺术的概念使得它变得同以往有所不同,我们现在用明暗来实现我们的全部愿望,而非单纯地描绘“真实”―― 明暗之间的对比是造型构成中最富有表现力的重要方法,发展学生自由地使用明暗对比进行画面的空间构成和平面构成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这里明暗实际上是黑白灰依据结构关系进行量的使用。第三步的练习就在于此;在第一步的练习中,明暗将不是一种累赘,而是一种表现因素,一种审美知觉;第二步的练习训练学生不同程度的明暗调子与形的区域关系并明确清晰地以一种二次元状态表现。
在结构素描中,上述训练将不适用,因为把形的起伏看成是色的深浅,将妨碍对形的结构本质的研究。
明暗色调训练涉及到对光的研究,光线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如同我们在伦勃朗的画里看到的那种随意使照射手段改变的效果,在印象派的作品里,光线来自被描绘物的内部,物体的最终形象是由其形状和光线相互作用而成,具有很大偶然性,不同条件的照射作用,使物体呈现不同形态,这种不确定性也成为艺术表现的主题。在现代绘画里,阴影不再是由光线操纵,而是画面、人、事物本身构造的一部分,有独立的形象及含义,如勃拉克画里的阴影“形象”。
现在我们不仅仅把明暗色调同光和阴影联系起来,只是“真实”地再现客观物象,而是更积极地运用明暗来组织画面并赋予它活力,使明暗运用有更大的创造性,来达到我们更直接的目的。在研究明暗对比、配置法则及色调表现的素描教学中,命题的创作性素描是十分有益的训练,学生的性格情绪决定了他是明晰而有秩序地运用明暗法,还是单纯地从视觉感受来描绘光与影,或是把它作为一种高度敏感的表现语言,教师应当在具体教学中加以观察并引导。
二、肌理(纹理)、材料质感的训练
第一步是画一组肌理质感有明显区别的物体如皮毛、粗石、木头断裂面等,要求学生不择手段地表现对肌理质感的感受。第二步进行人造物、植物、自然生活局部(微观)与整体的自然肌理、纹理效果的刻画。第三步画一组静物,外轮廓写生,然后给予完全相异的肌理质感或肌理互换,以探索肌理的表现与形的关系。第四步,利用写生――默写、触摸――默写的方式,作印象和想象力之中的形与肌理质感关系的素描。
艺术家对现实的也对暗示的肌理的关注,在视觉艺术上一直产生重大影响。在写实素描中,对模仿一个有肌理的物体、形态和表面的真实幻觉而对媒介作巧妙的处理。现代艺术中,肌理质感的运用更加广泛与纯粹,成为重要的绘画与造型手段。在素描教学中,关于肌理质感的训练将促使学生从触觉质感、抽象纹理的角度去看周围的世界,从具象中提取抽象的形式因素,再通过素描手段加以解释。现在发展于肌理的研究,在于扩大学生观察客观世界的思维角度,无论客观还是微观的自然现象都向人们提供了这方面表现的可能。对比要素同肌理形式结合起来应用,是肌理训练的基本法则。
肌理的形态和描绘工具性能有很大关系。应当鼓励学生尝试各种描绘工具的兴趣,不同系别专业的学生在训练中会显示出不同的趋向。在素描教学中发展对材料语言的敏锐感受,在提高技能表现的同时,同样达到审美意识的培养,以期在创作中把肌理作为出色的设计要素。
三、透视的训练
第一步画一组明显高与水平线的静物(或者相反),要求学生利用透视表现在极大透视状态下的空间形体立体感。第二步画视平线上或下的模特,要求学生必须在仰视或俯视的角度下,尝试寻找并描绘因透视原因而形成的特异造型,激发学生写生时多方位的观察模特的造型意识。第三步,在一幅素描里作各种透视的局部,带创作性的结合成整体,也可通过不断移动视点写生完成。
虽然透视知识对学生而言是枯燥的,但在空间造型中却极为重要。透视造成的结构的点在二维平面上的位置决定了形的立体,要准确描绘它,就必须懂得透视。
但是在表现性素描里,透视则可能是一种束缚。在现代一些素描里,离开透视,仍然可以造出联想的画面空间与立体,依靠材料、肌理、面积等的对比也可以造成联想的空间与立体效果。
然而,更有意义的是透视的主动运用。强烈的.透视效果可以使物体扭曲变形,产生戏剧般的造型效果,比如摩尔的《防空地道透视》。当然透视法不是被用于刻板地再现空间,而是被用于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的时候,透视法可以被自由地加以运用。契里柯就是为了情绪上的效果而采用透视。
透视知识不应当成为取代视觉想象力的陈规。现代则采取更加广义的透视,正确地改变事物的相互关系,运用色调、肌理、点线面、形状等建立抽象空间的新透视关系。
四、设计与构成的训练
第一步从写生素描中作一系列不同变体,在局限中改变素描的概念,并不断发现与深化艺术的想法。第二步把标有座标网络的照片作不规则风格的复制素描练习,把多张照片的局部利用网格置换复制进一张素描里。第三通过写生作抽象的明暗、线条、形态的节奏、韵律练习。
虽然在一般的写实素描中很大程度上依据基本视觉中的自然关系加以构图和再现形象,但是系统地研究设计与构成,将给素描带来创造性的新貌。
设计与构成知识涉及到画面的闭锁形式,闭锁形式以有机的和无机的两种形式出现,图解是无机形式的一种表现,而结构主义及其派生物则充分利用了无机形式――几何形来进行画面的创造。我们在设计构成里。则主要训练学生画面联接的设计意识,以及新主意、新方法的创造。座标格的利用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在随意扭曲的放大网络中素描,正规网格的照片肖像会自然产生变形效果。局部的扭曲产生趣味中心,由此素描通过这种方法显示运动时间的四维性。上述训练还培养学生创作素描的意识与能力――把自然视觉的组合变为一种超视觉的组合。外形比例、稳定、对称、均衡、对比、和谐等法则被用于画面设计与构成。
素描构成训练,通过写生与创作结合是比较理想的方式,比如依据写生对象的外轮廓,过渡到比较自由的构图,然后有意识地安排画面色调,建立画面结构。还可各取静物的一部分,相互穿插,重组画面,感受来自对象,在重建的画面中保持这种感受十分重要。
构成形态体现为理性的与感性的两种,学生个性决定了对构成形态的选择。
以上是高考素描教学的实践与设想。素描的绘画要素、艺术规律的表现形式上还涉及到自然客观规律如人的解剖、结构知识等,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使观察与思想都更加开放与深化。在素描实践中强迫并激发他们运用一切可能的素描材料手段来改变一个形象成为无数形象,技能的提高与艺术的新发现、新想法也就在其中了。
篇13:高中美术教学新课改论文
高中美术教学新课改论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高中美术教师要充分研究所教内容,发掘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积极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进一步深化对艺术的体验和感受。总的来说,美术学习对学生的升学、谋职的影响微乎其微,要迫使学生学习它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是那些天生对美术就有极大兴趣的学生。因此,美术教师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翻开中外美术史,我们会发现大凡美术史上的那些杰出的艺术家,都是一生在不断地探索、发现,不断地进行创新。美术教育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想象力的丰富性,以及在创作和制作过程中操作的实践性等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发现的能力是前提。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呢?
1.学会在问题中培养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倡“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获得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高中美术教师也要改变以往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式,而应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敢地提出问题,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有超长发挥的机会。
2.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应当重视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要求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不受习惯的、传统的思路、方式、方法和原有知识的束缚和影响,充分发挥想象能力,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同时,还应多给学生一些自由,以便开拓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在关注新课程改革的同时,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切实有效地开展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工作,由于每所学校的条件不一样,决定了“事在人为”的因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实行学分管理,通过设定学分,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美术学习要求,适应全体学生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高中美术课程实行学分管理,为美术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课程地位的提升意味着责任更重大。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庞大的课程体系,繁杂的教学内容,多元的评价体系,对科班出身的人来说都是有难度的,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不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实现新的自我蜕变和跨越!以上所述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粗浅的体会,希望能与高中美术新课改教育战线的同行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新课程教育改革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篇14:素描教学中创作意识渗入论文
素描教学中创作意识渗入论文
摘要: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是形成个人风格的重要因素。素描教学不仅仅包括具象、写实能力的培养,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能力,使素描真正成为其美术创作的基础。素描课应该在研究造型规律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
关键词:素描教学;造型能力;创作意识
艺术修养、艺术表现的培养是同时进行的。素描不仅仅是基础造型训练的方法,更是一种艺术创作,是一种可以表达画家感受的创作手段。教师应该以更关注、更开放的态度看待和思考它,使学生的创作意识在基础训练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文章提出现代素描教学改革要在掌握再现客观世界的能力的前提下,把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增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改变基础造型的单一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一、创作意识需要长期培养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造型基础,而对于造型基础的定义,美术教师基本上停留于写生能力、写实能力的范畴,而对于学生的造型形式、空间想象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美术学院造型学科的培养目标往往是引导学生成为能够顺利开展美术创作的艺术家。作为造型基础课的素描课,就应该围绕培养艺术家的目标设定课程的培养目标。造型基础的意义,就是要达到掌握创作能力的目标。造型基础绝不能脱离美术学院的培养目标和标准。一直以来,创作都是创作课的任务。教师负责创作方法、创作理念、创作技法等的教学。而一般高校的创作课往往较少,学生常常在三年级甚至四年级的毕业创作中才真正接触创作的知识和理念。面对创作,以往的素描教学培养的学生往往不具备创作所必需的画面构图组织能力,塑造夸张、生动造型的能力,大胆、浪漫、趣味的空间想象能力,等等。素描教学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写生能力,严谨、扎实而不敢越雷池一步。素描课程教学缺乏创造性,导致学生在创作的时候既不善于想象,也不善于夸张,既不善于组合,也不善于联想。艺术创作指艺术家以一定的绘画理念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艺术创作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其生活积累、思想倾向、性格气质、艺术修养是艺术创作得以顺利开展和最终完成的基础和前提。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总是从特定的审美感受、体验出发,运用形象思维,按照美的规律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概括、提炼,构思出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审美意象,然后使用物质材料将审美意象表现出来,最终构成内容美与形式美统一的艺术作品。美术创作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要运用形象、空间、线条、明暗、色彩、色调、制作技巧等要素,构思、构图、塑造形象、安排情节、调控节奏、创造意境、经营与锤炼艺术语言。创作是对作者阅历、人格、人生观念、知识结构、思维智能、创作能力、专业技巧等素质修养的全面检验。可以说,艺术创作是艺术学生和艺术家高级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创作所需要的各种方法、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掌握和具备的。上述创作方法和创作能力需要经历长期的培养和反复训练才能具备和掌握。这个过程仅仅依靠创作课显然是不够的,而且时间也显得太晚。除了毕业创作课程外,一些美术院校的创作课程较少;而单一的素描写生已经使不少学生养成了对着实物毕恭毕敬、谨小慎微地忠实再现的习惯和惰性,他们往往不愿意思考、想象、夸张、突破、创造。因此,在素描课中导入创作意识,不仅可以早日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更可以通过想象、联想、夸张、变形等形式语言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习惯。当面对艺术创作时,学生已经形成了思维、想象、夸张、创造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就能真正达到基础为创作实践服务的教学目标。
二、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创作意识
创作意识是促使创作能力转化为创作行为的意识。在艺术创作活动中,没有创作意识,创作主体不可能运用创作能力开展具体的创作活动,艺术作品也就不可能产生。个人的创作意识至少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即创作动机、创作预期和创作潜反射心态。创作动机是创作意识的基本要素,是促使创作行为产生并最终形成艺术作品的主体原动力,具有较高的个体性和个别性的特征。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写生时摆出的静物、人体模特等客观物象时,教师可以把握时机,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要求学生摒弃简单地复制对象或再现自然,充分利用想象、夸张、变形、联想、重组、趣味等形式语言和手段,把简单的素描写生习作变成充满创造性、乐趣、想象的艺术创作过程。
篇15:农村高中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探讨
农村高中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探讨
农村高中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探讨王珏
素描教学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根据农村学生零基础的现状,针对乡村特点,结合学校情况,积累并总结了一些基础教学经验,尤其是素描基础的教学经验,认为搞好素描教学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兴趣绘画,积极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素描需要人真情实感的投入,只有真诚地热爱,才能触摸到艺术的灵魂,进而发出智慧的光芒。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美术就是画画。到了高三学习美术更是为了考上一所好的学校,在素描训练过程中,课时较长,易枯燥,需要长期反复训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
1.1开展作品欣赏教学
美术教师可以和计算机教师合作,让学生直接去计算机房,与网络来一次亲密接触。组织优秀作品欣赏,特别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优秀素描作品的赏析。在欣赏的过程中,抓住契机,让学生讲述自己对素描的认识。
1.1.1创作来源于素描
很多艺术家的创作往往来源于素描。在平时的生活中有了灵感,随之即兴一勾,看起来很简单,实质是灵感火花的捕捉。
1.1.2种类各样的素描
素描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种,体现了画家不同的气质修养和风格。欣赏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作品,不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好的素描作品都有独特的个性风格。风格个性鲜明对比的画家的`素描作品,展现了素描艺术所特有的魅力。学生往往会因为欣赏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1.2进行即兴作品展示和示范
应选取艺术技巧相对简单而较有创意的片段播放给学生看,这要求老师对艺术具有忘我的热情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同时也要展示自己较好的技能水平,激起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
1.3增长见识
鼓励学生看好的素描书籍、画册,并带学生到一些培训点参观,留意各大艺术展馆的展讯。
2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素描认识水平
一幅作品、一张画是作者当时的思维活动、心理活动的“印迹”,是道德认识的提高过程。所以,紧紧抓住这些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指导绘画的关键。在学生绘画训练中,常常思维固定,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法去学习,错误混乱地表现对象,并麻木地进行下去,凭自己的臆造、概论机械地表现对象。对此问题,我认为不能只采用单纯地纠正、修改画面的方法,这样在下面的训练中,就会出现类似的问题,而应该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思维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3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绘画并不是胡乱涂鸦,而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艺术课程,有深邃的意境和高超的造型艺术,是学无止境的课程。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绘画知识。中国画讲究立意构思布局、神似韵味、线条运笔功力、墨色浓淡干湿虚实等。西洋画则讲究空间、构图、光影、透视、虚实、质感等。形式表达不同,所用材料不同,各有所长,异曲同工,让人们得到视觉欣赏、心灵感受。因此,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同时传授给他们必要的基础绘画知识与技术非常必要。
3.1素描基本要素分析法
首先,对学生在素描训练中遇到的各种要素如:形体、结构、透视、空间、色调、明暗等基本概念逐一进行理论的讲解,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各种要素间相互联系和所处的主次地位,让学生明确建立诸要素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他们具备概括能力。
3.2鼓励教学方法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传统的“依葫芦画瓢”、“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绘画兴趣逐步丧失。因此,老师要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坚持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更加努力。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千篇 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
3.3组合、移位教学法
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的是随意布置的一组静物,要求学生在想象中对它们进行重新移位组合,运用构图的形式规律,表达出一定的艺术情趣。可改变光源的方向、物体的转向与移位、平面切割、触摸物体等,使学生对物象做全方位的观察、剖析,从中获取直观感受,以开拓原有的思维空间,实现对物象由表及里全方位的观察和理解。
3.4在教学内容中寻找新意调动学生积极性
因为针对的是高考美术,素描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几何体、静物、石膏头像、人物头像和速写,其中重点是人物头像。由于花费的时间很长,要求高,训练中比较枯燥,总觉得没意思,对素描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让他们去画自己感兴趣的人,比如自己的同学、好朋友、父母姐妹,甚至是自己,这些往往学生比较感兴趣,从而既消除了他们的厌学情绪,又达到了训练人像的目的。
4对学生评价方式多元化,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4.1教师鼓励、激发性评价
赞扬及肯定每位学生任何一张画中画得好的地方。一般来说,只要学生认真画了,就必有可观之处,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决定着他们以后能否保持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在这个意义上,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学生迫切需要艺术观点明晰、修养深厚,既有独到见解、技法高超,又含兼容气度的好教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
4.2学生自我评价
以学生自我介绍作品和讲述自己的方法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表现、表达能力、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认识思维提高的过程。这一个过程的客观与否,直接涉及学生能否有长足的进步。
4.3互相评价与他人评价
我通过在校园内进行学生优秀作品展,班级之间、各个画室之间的汇看汇展。在本画室里,每天把学生集中在一起,互相评价,让学生处于积极参与状态,积极性特别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然后教师及时点评,既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又虚心听取他人的评价,进行深刻的艺术反思,从而更好地进行素描训练。
篇16: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论文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论文
【摘要】传统的美术鉴赏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按这样的理论设计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新型人材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美术;情境教学
在多年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我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是最基本的“讲述法”,此法不仅方便组织教学,而且有利于对课堂时间的掌控,中间穿插着提问、讨论等其他手段,有时也用多媒体和电脑等辅助教学。
按照新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美术鉴赏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尝试使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就是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给学生以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自觉的活动。
在高中美术教材中,能用“情境式”教学的作品确实不少,如适合用话剧表演的具象美术作品,其有典型形象、典型环境,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美术作品的完整主题。例如《最后的晚餐》,这是两幅相同名字不同画家画的世界名画,在欣赏这两幅画时我就运用了情境教学法。一走进课堂我就说:“今天我们来试着表演一下最后的.晚餐。”同学们听了都激动万分,踊跃举手要求表演,最后我选了26位同学做准备,其余同学把课桌整理一下,使教室中间留出表演场地。
第一组我选了13个同学,由班长赵强波同学演耶稣,因为他是个具有号召力、沉着、冷静的同学,适合这个角色。犹大选的是吴同学,起初他还不愿意,因为谁愿意演####呢,但经过劝说他同意了。然后按照达芬.奇画的《最后的晚餐》,横平竖直,左右对称的稳定构架,讲台下放一排课桌凳,表演耶稣的同学坐在中间,两边坐着他的门徒,然后我把最后的晚餐故事背景复述一下,让学生理解一下画中的故事: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出卖了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块银币的赏钱。
我说开始,耶稣(赵同学)说:“你们中间有人出卖我!”大家反映激烈,都左右看看焦急互问是谁出卖的,只有犹大没有做声,然后犹大看到大家都看他,也装模作样地问是谁。耶稣说:“就是你!”犹大拿起钱袋(铅笔盒)站起身就离开了,即使他没有拿着那只钱袋,我们也能通过达.芬奇的绘画方式,辨别出这个罪恶的敌人犹大。下面同学一起鼓掌。 第二组我重新选了13个同学,由副班长郭同学表演耶稣,犹大叫高亮演,他也不愿意演,下面同学一起哄就把他赶上来了。然后我按照丁托列托画的《最后的晚餐》,把课桌斜放在教室中间,十二使徒坐在长桌旁,耶稣伫立在他们的中间,一个高个子的同学站在郭跃后面用手电筒打光,尽量模仿画中的情景,还有几个同学演仆人们向进餐者端上盘子(书)。我说开始,耶稣(郭同学)说:“你们中间有人出卖我!”大家激动地站起来相互指责是谁出卖的,只有犹大没有激动没有做声,大家一起指向他。耶稣说:“就是你!”犹大拿起钱袋(铅笔盒)站起身就离开了,下面同学又一次鼓掌。
通过这种情境式教学,学生对达.芬奇绘画的横平竖直、左右对称的稳定架构有了具体的认识,对丁托列托绘画的呈对角线倾斜的大趋势及气氛骚乱而激动的特点也有了深刻的把握。
另外,我在上雕塑作品欣赏时,也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如雕塑《大卫》有三个造型分别是多纳泰罗、米开朗基罗和贝尼尼的作品。他们的风格各异,各自相距1的历史。我分别找了三个同学来摆造型,多纳泰罗的《大卫》个头很小,只有126厘米,还是个少年的形象,于是便找个头小的同学来模仿,头上戴着帽子,手里拿着一根木棍代替长剑,面部表现出喜悦和自豪的表情;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是由巨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高达260厘米,是一个气魄宏伟的年轻巨人,于是找一个身材高大、眉宇间有着英气的同学来模仿,左手里拿一块石头紧握着搭在肩上,右手自然下垂,头部昂然抬起,目视前方,镇定自若,充满必胜的信心;贝尼尼的《大卫》有一个旋转的动作,便找了一个身材中等的同学手里握着石头作抛物状,头部抬起眼看前方。这三个同学同时站在讲台上作出不同的造型,他们的不同姿势和动态一目了然,效果很不错,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自然把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的独特艺术价值艺术特点深深植于同学们的脑海之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比如师生换位,即让学生当一回老师,也是我经常运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成了老师,会积极地准备教学材料,仔细分析教材,多方面认真找资料,在模拟教学时非常投入,对教师备好课也是一种促进,但需要学校在教学硬件上予以大力支持。
在我担任动漫班的教学工作时,由于班级人数少,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就比较灵活,比如我曾多次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参观,力求拓宽学生的鉴赏视野;也曾组织他们到校外参观,观察家具陈设、生活用品、建筑实物等,多角度、多层次地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篇17: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精选
美术的教学在中学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探讨和研究,美术教学能变得更好更顺利,增加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那么就一起来欣赏下面三篇美术教学论文吧!
“写意”造型对中国画教学问题的探讨【1】
在中国画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反映出这样的问题:其一,把对中国画的“教”和“学”局限在单纯的技法训练与照本临摹之中,去枝存叶,去本求末,让学生只在“笔法”与“墨海”中绕圈子;其二,缺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正确引导与培养,从而无法把握中国画造型法则的实践和应用;其三,对中国画概念的误导和忽视,造成学生对中国画的本质与内涵的模糊,从而使教学目的得不到良好的贯彻落实。
这些问题的继续存在,必将使中国画教育与教学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为此,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探讨之一:中国画的概念及其本质的再认识。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与艺术风采,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熏陶下成就的“意象”思维方式与“写意”的造型观。
这种思维方式与造型观,是中国画及其技法形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源泉。
纵观数千年的中国绘画史,从战国帛画到敦煌壁画;从唐代的鞍马人物到宋元的山水花鸟;从徐渭、石涛到现代的齐白石与张大千,众多作品不单纯显露了“笔墨”技法的熟练与高超,更重要的是无一不闪烁着“意象”思维的智慧之光和对“写意”艺术性的创造。
这些突破客观物象的明暗、体积和写实手法的作品,将人对事物的认识提到“神会意通”的理念高度,从而使中国画创立了自己“意在笔先”“不求形似”“以形写神”的特殊画风。
这种更富于“情”“理”“性”以及艺术愿望的表现法则,构成中国画以“写意”为核心的独特与伟大。
探讨之二:对“意象”思维方式和“写意”造型观的基础性思考。
作为民族艺术的中国画,与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意象”思维正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所创建的一种了解世界、创造文明的认识观与方法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大观。
这种思维是以我国古代老庄哲学思想为核心建立的一种辩证思维观。
它不同于西方的“具象”思维,又有别于“抽象”思维,是处于二者之间的独特思维方式。
“意象”思维把“意”(即人的意识,意志、意念、主观)与“象”(即客观物象,宇宙万物)看成是一个互通共识的有机体,将“事物”“人格”化,寻求人与事物“感应”式的认识法则。
“黑白成象”“阴阳相生”,倡导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存在的共存性和可知性,视认识的完美为“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种思维方式与认识观特别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式的理想认识观,也突出了中国文化强调主观意识的特性。
这种“特性”是孕育“创造”性的先决条件。
中国画的“写意”式造型观正是依此而创立的。
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它不注重物象的明暗体积;不追寻物象的写实关系,而是确立了“墨线”———这一古老又纯朴的“意象”符号,并赋予它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形成中国画与西洋画从形式到本质的区别。
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
中国画受特定思维影响所造就的“写意”式造型表现,正是中华民族的理想、愿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探讨之三:培养“意象”思维,掌握“写意”造型,是贯彻实施中国画教学目的之关键。
在正确了解中国画的概念及本质之后,我们对现行的中国画只重形式技法,忽视思维方式的“教”和“学”作何感想呢?
在此倡导中国画教学以引导学生的“意象”思维及“写意”造型为主,并不是不学技法、脱离技法,而是依此指导技法的正确运用。
技法作为中国画学习的基础之一,有其不可轻视的价值。
但技法形式如脱离了思维观的指导及其造型的功用,则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在中国画这一特定性的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让学生掌握“写意”的'造型观,并依此去指导技法,驾御技法,才能使中国画教学的目的得以正确的贯彻。
启美启智启德启信【2】
一、启美启美,即是引导学生欣赏美、理解美,进而最终能够创造美。
对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传统绘画、雕塑作品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对现代绘画艺术的欣赏可以增进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美术教学中的技法训练则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因此,美术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联系起来。
如讲《生活与设计》这一节时,谈到服装设计,我特别联系了中学生的服装设计——“衣服是无声的语言,它随时向别人传递着你的身份、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信息。
同学们正处在充满活力的学生时代,因此,服装应当能体现出生动活泼、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而耳环、戒指、美容化妆等成人的打扮暂时还不适合同学们。
不是有人说,青春就是最好的化妆吗?”同学们笑了起来,下课后,原来佩带饰物的同学悄悄把饰物摘了下来。
二、启智启智,即是指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
记忆画和想象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逢新学期开学,我都要布置学生描绘假期生活。
几个学期坚持下来,学生在绘画语言的表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有的同学甚至把整个麦收场面画了下来,画面上有麦田、远山、道路、脱粒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汽车和忙碌的人群等,内容丰富,形体正确,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也得到初步体现。
这么复杂的场面,若不具备一定的表现能力和观察能力是难以描述的。
三、启德德为立身之本。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德”的教育,德育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之时,还要有意识地传输道德规范,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珍惜我们的环境》这幅画时,不仅讲工业污染,还联系了生活垃圾的污染,教育学生珍惜生活环境,不乱扔废纸,不乱抹乱画等。
四、启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
对于身处紧张学习生活节奏之中的学生,美术课应当是一种精神体操,使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
因此,选择实施成功教育、快乐教育就应成为每节课的总体构思。
数年来,我一直坚持每节课结束前的好作业评点,只要是有可取之处的作业,都可以得到展示、表扬,使学生尽情品味收获的快乐。
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3】
指导儿童绘画创作,很重要的是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教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
应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
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儿童艺术创作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儿童,启发儿童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培养儿童的想象力的创造力。
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
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
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纸筒互相“打电话”。
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说来,正是奥妙所在。
因此,要指导儿童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
如老师要求孩子们创作一幅《救救大熊猫》的画。
一个孩子在画面上画出一只大熊猫在哭,一群小朋友围了过来,有的送苹果、有的送香蕉,有的送巧克力。
另一儿童异想天开,画了一个猪形的“扑满(储蓄罐)”,上面帖了红纸,与上“寄给大熊猫收”,还帖上一张邮票。
真使人意想不到。
发掘这种天真奇妙的创造力,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神奇的幻想,从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看问题,就会在他们心灵中挖掘不尽的美的宝藏。
画出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不可忽视,让孩子学会自己造型。
孩子画画,开始往往是画小孩,他们总是先画一个圆圈,这是一个头,再画上嘴巴,嘴巴很重要,它能吃糖、唱歌、讲故事,作用可大呢。
又点上两小点是眼睛,它不象嘴巴那样重要。
再刷刷几根头发。
这就是他脑子里有的印象。
至于耳朵、鼻子他们往往疏忽了的。
如一竖是身体,二横是手臂,手掌不清楚,但五个手指头是不会弄错的,两腿和脚就只有两竖和两个小圈儿了。
看到这里,我们首先要夸奖:“画得好!”鼓励他这样画下去。
千万不能说:画得一点也不象,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幼小心灵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支持。
而儿童认识形象,不会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
孩子不能理解的东西,大人不能操之过急,强迫接受,这样就会引起儿童的厌烦,减退画画的兴趣。
在启发儿童创作热爱祖国为主题的绘画时,教师启示以爱国旗为题。
这时,孩子纷纷举手,说要画国旗。
一个孩子提问:“能不能画降旗?”教师问:“为什么?”原来他记忆起去年学校中曾发生的一件事:一天突然下大雨,几个红领巾看见操场上国旗还没降下来,他们冒雨下了国旗。
他想画这个场面。
这是很好的设想,教师鼓励他进一步构想,这个孩子画了三个红领巾冒雨降旗,并将教学楼,操场上的篮球架、双杠、单杠等都画了进去。
教师提示:这样画太庞杂了,主题不突出,绘画就是要画出生活中最美的东西。
象教学楼、篮球架、双单杠和降国旗爱祖国有什么关系呢?孩子接受了意见,画面只剩下三个小朋友在呼叫,奔跑,解旗杆绳索,天上正下着大雨,并题名《下雨了》。
画面集中,形象单纯,主题突出。
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
为了开拓孩子们的眼界,教师要求家长在休息天、假期里多带孩子出外写生,到公园儿童游乐场、动物园、马路、风景优美的地方写生,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丰富孩子的创作。
一次我带着孩子参观盲童学校,那儿环境清静,一尘不染,绿树成荫,真如到了一座大花园,看到盲童在这里的学习生活,处处有人照料,健康愉快地成长。
更使孩子们惊奇的是他们还能以手代目,进行雕塑,刺绣等艺术创作,甚至还能学习推拿医疗技术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在祖国的怀抱里,残废人生活幸福,使孩子们很爱感动。
篇18:美术教学论文
正文摘要:
为儿童创造开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获得快乐;绘画是每个孩子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之一,美术课是孩子们感情交流的重要场所;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快乐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开放教学;情感交流;和谐愉快;生动活泼;自由评价
正文:
如何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实践?近年来,我们以“自主探究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走出封闭、单一的课堂,创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发展。
一、开放的课堂为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的气氛
在我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体会到,教师掌握人际关系的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及在校行为等均有直接关系。教师必须能够以最大的热情和爱心对待所有从事的工作,才能在教学中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于对教师的眷恋。儿童常因喜欢老师愿意参加美术活动,因为喜欢老师而变得守纪律和听话,他们愿意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师与学生的接近度直接影响情感交流,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的缩短,以及师生面对面机会的增多可以增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因此,教师应该经常置身于学生中间,利用自己和学生的空间接近度,促使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表现更积极主动,因为教师的靠近会被学生看作是对他们的喜爱、赞同和友好。教师如果习惯走在学生中间讲课,与他们一起动手实践,以他们中的一员的身份参与活动之中,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和谐温暖的气氛,也会提高教师的作用和加深教师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的姿势、动作受个人风格、气质的影响。反映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情况是教师的姿态亲切、谦和,对儿童的行为举止以手势、眼神来暗示,以面部表情来表示赞同和反对,这比严格的管理和申斥效果更加。一般来说,微笑可以造成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能起到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的作用。在自由活动的课堂上,教师的姿势和动作更不拘形式,在与学生的接触中,一对一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儿童通常更喜欢接触,它胜于口头或目光交流。接触是课堂交流的一个自然部分。
教师上课时的着装和仪表应质朴大方、整洁素雅,避免慵懒或过于修饰。教师的外表举止若具有吸引力,就容易受学生欢迎和尊敬,便于与学生接近和交流。
开放性教育还十分注重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够尊重自己内在价值的教师也会十分尊重学生,对于儿童的创造给予保护和鼓励。儿童们年龄虽小也都有自尊,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图,才能恰当地提出建议和给予合适的帮助。教师应避免以个人的好恶进行作业评价,为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使自己眼界开阔、知识渊博,掌握多元文化艺术知识,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更大的包容心,帮助各色各样的学生发展自己。
二、开放的课堂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自主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有计划地巧妙设疑,置疑,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者,欣赏者,模仿者,而且与教师共同面对问题情景,解决问题,成为讲授者,表演者,创造者。美术教学也必须在一种氛围中,一种文化中才可能进行。如果学生由头至尾都不能走进你的思路,那么美术教学就难以继续下去。
我在上《我们的田野》一课时,先是让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一首“我们的田野”歌曲,让学生感受那无边的田野、美丽的土地、蓝色的群山、飞翔的雄鹰等带来得美感。听完后,学生们都争着抢着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我看到了金黄金黄的麦穗了;老师我闻到了花香;老师我看到我的爷爷正在田里干活(因为他的爷爷是在农村)……这时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幅超大表现田野的背景图,告诉学生我们要把将刚才你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景物和人物都画出来,然后用剪刀剪下粘贴到黑板上的田野中。这时的学生们早已按耐不住自己的愉悦心情急着想把自己的作品第一个贴在前面。毫无疑问,对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甚至比渊博的学识更为重要。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业负担的轻重,决定着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的拓展。
《画纸转转转》一课中,采用了集体无主题的绘画方式:每组第一位学生在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简单图形,到了规定时间后,无论完成与否,把自己的作品传给后一位同学,那到前一位作品的同学观察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继续学完成作业;同样在规定时间里,在把作品传给后一位同学,如此循环,直到作业完成。学生对集体完成的形象和突出的色彩感到兴奋和愉悦。采用这种接力游戏不仅给学生创设了自由、活泼的创作空间,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分享了学习成果的快乐,提高了学习效率。
《灵巧的手》一课,在进行手偶游戏时,在学生已按奈不住自己可以创造奇妙的手偶形象的激动心情时,我便让学生上台表演,有的学生做出了各种小动物的形象。如:穿裙子的小女孩,鸵鸟,蜗牛,长颈鹿,大灰狼……还有的学生积极思维,做出了各种“百花齐放”,真让人赞叹不已,我也及时地参与其中,教师的一句肯定话语,同时让学生们的创造力有了进一步地发挥,有理由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学会自己运用创造的策略进行更高水平的创造。
三、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表现形式空间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观为21世纪的美术教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拓展和组织形式上提供广泛的空间和新的可能性,因此我在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了选择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都能突出自己的闪光点,都能获得成功。如在《小纸船的梦》的教学中,我把制作立体场景作为重点,因此为使学生对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挡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和表现遮挡关系。我在导入上直接切入遮挡现象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自己直观的感受,老师点出这种现象在美术中叫遮挡关系。启发学生说出身边的遮挡现象。在制作中,我让学生说出可以用几种形式表现主题。学生说出可用绘画、纸工、泥工等形式去表现。学生准备了不同的材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形式,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使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在选择中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从学生画出的、剪贴出的、泥捏出的合理有遮挡关系的景象,你就会发现学生对生活的创作热情,展示自我的激情,创作美好未来的豪情。因此,开放性、选择性的学习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和希望。
四、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视野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在教学中我通过电脑网络、收集资料、参观访问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大量接触美术作品,拓展其艺术视野,吸收时代信息和多元美术的艺术观念,印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思想的深度。在《欢腾的大西北》这一单元,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前作业:发动同学收集有关青海、江南宁夏等地的资料——照片、图片、画册、邮票等。那天上课前,我刚跨进教室,孩子们哗地全围了过来,他们纷纷递过来找来的资料,有图片的、有文字的,他们有的相互交流,还有的学生迫不及待的向我讲起了青海的故事。看着他们那快乐的神情,我知道他们这一课有许多内容画了。通过网络、图书等手段,孩子们不仅找到了有关资料,也找到了学习的快乐,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都跃跃欲试的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画面。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拓展学生的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西北的热情,增强了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意识。
《邮票设计》、《贺卡设计》、《重复与组合》这几节设计课,我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的优势,使之成为学生美术欣赏、获得视觉资料的得力工具。由于学生占有资料充分,吸收了当代大量的崭新信息,拓展了艺术视野,学生的设计思路开拓、思维活跃,而且学生还能在电脑上进行创作。如在电脑上设计的邮票《奇妙世界》、《奥运会》,利用电脑的特殊功能设计的重复与组合的作品《乡村》、《美丽的白天鹅》等他们设计的作品都呈现出表现内容、手法、形势、风格的丰富与多样的效果。
五、开放的课堂为学生创设自由评价自我表现的舞台培养学生能力
激励性评价是教学中的艺术,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课。这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上会有一定差异,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不能用“画得像不像”来衡量学生的作品。在教学中,画得特别好的学生,最大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某些技法差的,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落。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时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画得差的要表现他的“闪光点”,表扬你“想法好”,“用色大胆”等等其它方面,去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创作,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对美术作品的评价结论也就不同。在每次下课前给孩子评价自我,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审美等方面的能力,并且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了宽容还能经常听到“他画的比以前进步了”,“他的颜色涂得好”,“我要学……
因此,只有创造开放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的空间,课堂才会因此而多彩并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美术教育
美术教学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篇19:美术教学论文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方法
摘要:我运用鼓励教学法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语言,我们都知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要找到学生的闪光点。
每一个学生的资质不同,能力有高低,我会去找他的优点,创意不行的肯定技巧,技巧不精的肯定创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也知道要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学
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丰富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学素养具有特殊的作用。
然而现行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美术课程体系与教学过程中,还依然存在单纯技能训练较多,忽视了从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角度出发的教学误区。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不是一般美术训练的照搬,而是依据教育原则和儿童心理对美术资源进行咀嚼、消化的过程,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和美术教学能力,能够为学前儿童设计实施科学、合理的美术教育,那么美术教学课程构建的方法与手段都要围绕此目的进行。
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学形式,设计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做到“一专多能”,这里的“一专”就是“要专”,即要在儿童美术教育和儿童美术创作艺术领域有专长;“多能”是指在儿童美术教育和儿童美术创作中尽可能具有多方的能力与办法。
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独立的观察习惯
基础造型训练是美术学习的必经之路。
但是高职学前教育的美术课每周只有两课时,无法进行一个长期的作业训练,且学生都没有美术基础,容易对单一的美术训练感到枯燥。
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了解学习素描的目的、意义与作用,然后就将重点放在培养观察能力、构图能力、造型能力。
调整课程结构,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短、频、快,每周安排新内容,提供不同类型的观察对象,训练学生观察事物,迅速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光影素描、结构素描、创意素描、速写写生等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进行作业,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具备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在色彩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色彩静物写生,打破常规从装饰色彩学起,并且把重点放在了色彩肌理,让学生尝试用水粉颜料、水彩颜料、油画棒、油墨、粉笔等各种色彩原料进行搭配,并与油、盐、水、牛奶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混合,看看会出现什么效果,画在不同的材质(素描纸、吹塑纸、玻璃、塑料等)上又会出现什么效果,利用不同的技法如滴、淌、流、刮、擦、揉、印、拓等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就是在这种不同尝试、不断创新中培养出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并且能够将这种创造性思维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去,可以更好的引导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游戏性教学
儿童的天性喜欢游戏,玩中学、学中玩是他们最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
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能根据教学内容组织游戏,能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我的美术课上,我经常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很多的游戏环节,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让学生耳濡目染,掌握一些组织游戏教学的方法。
在三年级的教玩具制作的课程设计上,我放弃了传统的老师示范学生照搬模式,因为她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手工基础,制作技巧对她们不是难事,关键就在于如何能有创意的自己设计运用制作教玩具。
我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从搜集材料到设计制作都由组员们合作完成,然后根据本组的教玩具设计游戏式教学并进行演示,有其他组来找出有点及不足,并进行评分,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运用这种教学法,学生是主动学,有了竞争,学生的积极性高,主动到图书馆、网上找资料,制作的作品和游戏很有新意。
四、体验式教学
幼儿教师不仅是孩子们的良师,还要是家长的益友,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些角色?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在进行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中,我请学生分别扮演老师,家长和孩子,
让她们从角色角度对儿童作品进行描述、评价,由此产生矛盾、争论,在产生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不同的身份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的感受,体会家长的心情,可以更科学地引导孩子、更理性地指导家长,对于幼教工作会有更深的体验。
同时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控制现场能力、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特别是对于出去实习过的同学,能将她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同学老师展开讨论,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可以在这种体验式教学中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更好的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及方法。
五、鼓励教学法
我运用鼓励教学法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语言,我们都知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要找到学生的闪光点。
每一个学生的资质不同,能力有高低,我会去找他的优点,创意不行的肯定技巧,技巧不精的肯定创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也知道要努力的方向。
只有做到言之于物,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得到鼓励。
第二个方面是手段,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希望得到展示的机会,这也是让学生得到鼓励与肯定。
我经常为学生举办作品展览,也许水平并不专业,作品稍显稚嫩,但只要努力去做了,我都会尽力为她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学生都还是非常珍视这种机会,会花更多的精力去完善自己的作品。
我还将学生的优秀作品以视频、图片的形式系统地保持下来,留作资料,给以后的学生参考,这些方式让学生非常有成就感,进而更加努力的学习。
通过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在掌握美术技能的同时还提高了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增加了对幼教工作的认知与信心。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日新月异,我的教学手段和形式也要进行更新换代,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什么方法,目的都是让学生爱上学习、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师生合作学习的策略庞念庆;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9-21
2、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钟平;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1-20
★ 创意素描教学论文
★ 高中素描教学总结
★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高中美术教学中素描教学论文(共19篇)】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静物素描的教案2023-08-24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2022-11-06
高中美术教学中审美教学的探讨论文2023-04-12
高中美术老师教学工作计划2022-09-19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几个误区2023-09-09
美术教育实习报告2023-02-24
高一年级美术教师工作计划2022-10-25
美术教学论文2023-11-19
高一美术教学计划2023-09-23
高中教师教学论文202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