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时间:2022-07-28 05:22:35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精选19篇)由网友“庐州名媛”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篇1: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积极品质和美德;积极情绪;积极体验;学科渗透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要求人们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笔者将积极心理学引进课堂,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品质和美德、诱导积极情绪和增进积极体验等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大变革的时代》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挖掘历史教育内容中的“心育”因素,培养学生积极品质和美德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内心存在着固有的积极力量,通过后天的教育“促使人的积极品质不断增长并使人所具有的积极力量(包括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人性的消极方面就会被消除或抑制”。历史知识浩瀚无边,历史内容包罗万象,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其隐性教育价值,让学生不只感知历史、理解历史、积累历史,更要通过学习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个体品质、人格、人性得以完善、升华与提高,形成积极品质和美德。

《大变革时代》一课,针对“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这一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如“当当考古学家”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推断山西出土的一个春秋晚期铸造的牛尊上牛鼻子上的鼻环的用途并说明得出结论的依据,以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关于“商鞅变法”,重点突出商鞅这一历史人物身上所集中的智慧、诚信、勇气、坚定等积极品质,可以通过立木示信、舌战群臣这两个历史故事,让学生在历史事件的了解中加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在感悟历史人物人格魅力、英雄灵光的过程中受感染、受熏陶,从而得到启迪,促进积极品质和美德的形成。

二、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诱导积极情绪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进行各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或外在行为,都必须依赖自己已有的心理资源。”“积极情绪能通过扩建个体的心理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个体建立起持久的个人发展资源――包括身体资源、智力资源和社会性资源等,从而使个体随后的行为变得更有建设性和创造性。”因此,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良好氛围,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诱导积极情绪,对于提高历史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积极品质都是非常重要的。

1.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人人都知,人人会说,但实际上笔者在听课过程中不时能听到一些教师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说 “告诉我”“给我回答”等,难道除了“我”和回答问题的“你”外其他人都与问题无关?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存在,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被注意、被重视,特别是那些学习不自觉、缺乏自信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用关注去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此外,诸如“这个问题你总不会回答不出来了吧?”看似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新的机会,是在帮助学生寻回自尊、自信,事实上它已经暗示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一定能回答,要是该学生回答不出来,不就更大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自信了吗?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不应仅仅停留在观念、口号上,而应实实在在地体现在诸如提问对象的选择及教师的言语、态度、表情、课堂教学管理等具体问题上。只有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2.培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亲近感

初中历史学科不计入中考总分,受社会、家长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重视不够,缺乏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学把兴趣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有趣的知识点或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注意,慢慢产生对历史的亲近感、向往心情和积极探究的认识倾向,进而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欢喜和满意的积极情绪。《大变革时代》一课中,可以针对先进生产力“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这一知识点理论性强、枯燥的特点,选择出土文物“牛尊”和历史文献上《吕氏春秋》中的故事等具体史实,帮助学生感性认识春秋晚期牛耕的存在。还可以引导学生现场分别表演牛耕和耒耜的操作,切身感受牛耕的先进性。这样,丰富的史实、具体的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而且能培养对历史的亲近感,激发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3.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

成功感是人类最美好的心理感受之一,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是诱导积极情绪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成功的快乐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获得心理成长。《大变革时代》一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现场模拟商鞅舌战群臣的辩论、表演成语故事立木示信、收集春秋战国铁农具出土文物资料、制作都江堰模型、调查访问了解目前农村农具的使用情况、绘制农具图样等活动。由于这六个活动形式各不相同,需要的智力支持也各不相同,可以让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改进教学评价,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增进积极体验

积极心理学认为,“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是发展积极人格和积极力量的一条基本途径。人的成长是一个探索外界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探索自我的过程,一个人并不完全清楚自己会成长到什么程度,并不完全清楚自己的潜能有多大。”

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科学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给予学生肯定和激励,增进积极体验,让学生获得内化意义的成长。

1.在评价学习结果的同时评价学习能力、方法

教学评价要发挥它的激励功能,不能仅仅局限于终结性评价,而应将之渗透到整个学习过程。《大变革时代》一课中的 “历史考古”教学环节,笔者让学生推断一个牛尊的牛鼻子上的鼻环的用途,有学生回答“起装饰作用”,理由是“牛尊是工艺品,制作者要尽可能让它有美感,正如它身上有花纹装饰才漂亮,鼻环也是起装饰作用”;另一个学生回答“我猜是用来牵牛的”。面对着答案,笔者不是只简单作出是非判断,而是对其思维习惯、方式作出评价。针对第一个错误答案,在指出其不足的同时,充分肯定其正确的思路及其审美意识和能力。针对第二个猜测出来的正确答案,在肯定他的直觉思维能力的同时,明确指出历史结论的得出不能凭空猜测,要有充分的依据。

2.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

学生由于先天生理因素和后天社会生活体验的不同,个体间存在着学习天赋和认知方式上的差异。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能搞一刀切,只要付出了努力,只要比照自己的过去是进步的,只要有不断进步的愿望,都应该给予肯定,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让每位学生在努力、进步后都能获得成功体验,激发他们进一步进取的愿望和信心。

3.对学习合作小组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中,为适应初中生好胜、好表现的心理特征,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评价中,在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该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如《大变革时代》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按照方位分成齐国、楚国、秦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七个代表队,开展历史擂台赛,由教师提出问题或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完成,派代表阐述,在回答正确或展示、表演后,给学习合作小组加分,最后评出优胜小组。这种小组合作竞赛,学生的努力带来的不仅是个人的成功而且是团体的胜利,所获得的自我价值感将更强;更重要的是小组成员间相互的交流探讨实际上就是一种相互评价,在目前大班制的课堂组织形式下,能够让学生更多体验到参与和被关注;同时,学生在交流、沟通、分享中还能促进团结、合作、竞争,培养责任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积极心理学追求人类获得幸福生活的内在理念,为我们认识和把握人类自身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维度。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引进课堂,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等都有积极作用,值得今后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篇2: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积极心理学倡导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探索人们内心的正能量,是一门研究人们各种心理现象中具有积极因素的方面的学科。把积极心理学应用于教育教学能够使教师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在力量及最终在整体上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新兴的的研究领域,是指利用心理学较为完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潜力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研究方向[1]。其目的是采用积极的心态对人的众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 做出新的解读,从而发掘出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2]。当前,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儿童教育、企业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大量运用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因此,将积极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一方面拓展了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对其在教育学方面的运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创新;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度发掘学生的潜力及好的品德素养,在最大程度上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心理学界一直充斥着模棱两可的说法,一说积极心理学主张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一说积极心理学在主观水平上涉及有价值的主观体验,诸如幸福感、满足和满意、希望和乐观、充盈和快乐[3]。无论采用哪一种说法,积极心理学都已经对人们一直研究的心理学方向提出了巨大挑战,从根本上驳斥了以研究人们病态心理现象,防治心理疾病为目的.的消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倡导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探索人们内心的正能量,是一门研究人们各种心理现象中具有积极因素的方面的学科,成为了现今心理学发展领域的一个新方向。

一般情况下,提到心理学人们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是一门研究人们病态心理现象的学科,认为学习心理学只是为了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这种想法是从心理学诞生以来外界对其普遍的看法。但是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则颠覆了人们的原有看法,其核心在于研究人们积极的心理现象,探索人们心中积极向上的品质特征,帮助人们寻找并建立幸福感而非研究人们的病态心理问题。它从大众认知的心理学的另一个层面去研究心理学,分析人的心理现象,已经把心理学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分别是主观水平上的积极体验研究;个人水平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社会环境研究[3]。积极心理学在这三个层面的研究是互通有无,相互联系的。对主观水平上积极体验进行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们的积极经验,经验是人们在过去生活中通过不断实践得到的知识或技能,积极经验则指的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主观幸福感等正面情绪的知识技能;对个人水平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实质是研究个人所具有的类似智慧、创造力、美德等积极向上的品质特征;对群体水平的积极社会环境进行研究则是对人们所处的学习生活的环境进行的研究,探索研究出能对个体潜能发挥有正面影响力的环境因素。

三、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畴由主观到个体,再由个体到群体,涵盖了整个社会的构成因子,作为社会组成因子的一部分,学校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因此把对社会整体进行的积极心理学研究应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相应的积极经验、积极特质和积极环境同样会产生积极作用。

1.对积极经验的研究

教育教学中的经验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经验同时也包括教师的教学经验。积极心理学在这方面的应用主要研究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经验的积极方面。在研究过程中探索发现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中常常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产生快乐或是主观幸福感的那些积极经验,并将这些积极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互相结合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为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这一最终目的做铺垫。

2.对积极特质的研究

学生在接受启蒙教育的时候就一直被灌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思想,而积极心理学对积极特质这一层面的研究就是从各方面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品质特征,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教师不只是简单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发现学生潜在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以后发展道路的正确走向。

3.对积极环境的研究

教育教学的环境包括教师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息息相关,两种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成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积极环境,帮助教师学生寻找最合适的教育教学环境,使他们最大程度上能够在积极环境中进行教育教学,从教师与学生这两方面优化教育教学的环境。

四、结语

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应该把对积极经验、积极特质和积极环境这三个层面的研究结合在一起,探索出教师教学和学生教育各自的优势并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开展教育教学,最终在整体上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篇3: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论文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论文

据相关心理学的研究报道,能将人们心理活动、愿望、意图等进行驱使的力量即为动机[1]。而引导、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强大动力与直接原因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直接的影响,而且还能对其学习行为进行支配,并影响其努力程度与学习态度。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中职学校的教学中已经普遍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然而,中职学生具有基础文化较差的特点,在学习内容丰富的计算机课程时,难免会感到吃力。因此,教师应仔细分析积极心理学与计算机基础学习的关系,并将其进行充分地利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一、积极心理学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曾提出积极心理学的含义,并使其得到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2]。积极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一种,该学科的主张为:在良好条件下,一般人该怎样更好地发展与生活,而有天赋的人又该怎样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教育教学中的积极心理学对教师有着以下要求: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力、潜能与力量都应用一种具有发展性、开放性、欣赏的眼光进行看待,同时,将积极心理学进行充分地利用,使学生的健康心理得到培养、学习兴趣与素质均得到提高。

二、积极心理学对计算机基础学习的意义

有资料表明,我国中职生具有以下几点心理问题:1.对学习缺乏自信,缺乏学习兴趣,没有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2.存在较为强烈的`消极、逆反心理;3.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较大障碍;4.缺乏控制情绪的能力;5.对个性发展进行盲目地追求[3]。虽然大部分的中职生存在以上问题,但是有数据显示,在节制维度、心灵触动、持重以及宽容等品质的得分上,中职生均比普通高中生高。由于在普通教育中中职生处于劣势,因此,其整体心理状态与普通高中生比较明显较低。但是,若将科学的教育方法应用于中职学校的课堂教育中,帮助学生将正确的发展道路进行挖掘,则会促进大部分中职生形成积极心理。所以,在中职计算机基础学习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存在较为重要的意义。

三、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方法

首先,中职计算机教师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4]。由于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内容丰富的课程,因此,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具有层次化以及多元化的。比如,在对金融、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Excel知识与技能”的指导后,将其专业需求进行充分地结合,并适当地增加与专业相关的技能学习。其次,增加对情感目标的关注度。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将可考核、可量化的目标体系进行制定,从而使学生的良好品质得以更好地形成。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定方面,教师应及时地关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并根据每一届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与时俱进的计算机课程内容。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计算机教材内容只注重讲解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师应重组教学内容,并突出课程的实践性与系统性。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主题班会PPT,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巩固了基础知识,并掌握了基础的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在教学方法方面,中职计算机教师必须将课堂任务进行明确,可以防止学生在课堂中产生“放空”状态;将课堂交流进行强化,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从而激发其学习潜能,并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计算机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个性化的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实现,还能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发言与提问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这样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并将学生“学习计算机是无用、枯燥、困难”的想法进行破除。在教学评价方面,中职计算机教师应经常使用恰当并激励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满足其被欣赏的需求,并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首先,教师应将评价方式进行改进。可以利用电子学档将学生的电子档案进行建立,并给予每一位学生查看、互评与自评的权利,这样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并将其个人强项进行充分地展现。其次,将积极的评价标准进行建立。让学生认识到必须通过积极地争取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最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进步进行关注,并让其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使其学习能力进行提高。结语中职计算机教师应将积极心理学进行仔细地研究,对积极心理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意义进行充分地认识,同时,应明确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方法,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并使其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积极性得到提高;使中职生在计算机基础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感,并使其自信力得到成功地累积,最终能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龙琼芳.积极心理学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05):49-51.

[2]王艳华.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J].教育科学,(09):115.

[3]朱禛,柏航,黄运来等.人性化计算机教学系统的研究及讨论[J].信息系统工程,(09):159-160.

[4]潘月芹.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影响力的提升方法和应用案例[J].学园,2014(07):167-168.

篇4:情景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情景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历史情景剧是指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历史人物的演绎,在课堂教学中重现历史的活动。本文以历史唯物史观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真实案例论证了历史情景剧的教学功能,阐述了历史情景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中的有效途径,旨在推动历史情景剧适应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一、历史情景剧的概述

(一)历史情景剧的概念

历史情景剧又叫历史角色扮演,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以教材资料为背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搜集历史资料并加以补充,形成一个整合型的历史剧本,在课堂上以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

(二)历史情景剧的两种类型

其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堂中构建历史情境,由学生即兴表演发挥,以教材为依据,进行历史人物的对话和交流,以朗读或辩论为主要形式。其二,开展历史活动课,教师提前布置任务,由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搜集资料、编写剧本、制作道具、排练演出等。

二、历史情景剧的教学功能分析

(一)改进教师教学方式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一方面,历史情景剧推动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树立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历史情景剧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协调者、启发者而非控制者,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历史情境剧成功的关键。另一方面,历史情景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机智水平,完善了教学艺术。将历史情景剧穿插在历史教学课堂中,有助于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提高课堂效率,但由于情景剧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在表演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例如,学生准备不足,台词不熟;占用时间较长,打乱教学计划;剧本缺乏新意,学生兴趣不高等等。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面对这些突发状况,教师应沉着镇静,迅速反应,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课后及时进行反思总结。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1.创设历史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创设历史情境,用小舞台演活大历史,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富于感染力,生动形象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对传统历史课堂极大地突破与创新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第七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引入情景剧‘黄袍加身’作为新课的导入。由学生分别担任旁白、赵匡胤和两名将士。情景剧的导入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当时严峻的背景形势,并为教材内容的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2.合理构建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历史情景剧主要任务是辅助教学,有效地解决教学重难点,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编、自导、自演,揣摩人物心境,锤炼剧本台词,在反复专研与排练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对故事主题的把握,这是传统历史课堂无法取得的效果。

3.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历史情景剧源于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鼓励学生在不改变历史真相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学生可以联系自身所处的客观条件和情感经历,对剧本情节、舞台背景、人物动作等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和表演,通过表演或观察历史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体会历史人物的内心情感,了解历史,感悟历史。例如,学习七年级上第十课《秦王扫六合》时,老师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围绕着‘秦始皇统一全国的具体措施’创作情景剧。旁白:公元前2的某一天,秦始皇微服出巡,在集市上看到了这样一幕:甲:“卖包子,刚出炉的包子快来买呀!”乙:“老板,来两个。”甲:“好嘞!两个四个刀币。”乙:“老板我只有三个刀币,你收布币或者环钱吗?”甲:“我收环钱,两个环钱值一个刀币。”乙:“我们一直都是一个环钱抵一个刀币的,一个吧。”甲:“不行,不买就算了!”旁白:于是两个人吵了起来,引来了许多围观的人。上述表演耗时不到三分钟,却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的必要性和意义,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专研课本,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力,生动形象的呈现了历史的本来面貌。

三、历史情景剧在教学运用中的有效途径

(一)合理选题,突出教学重难点

并非每一节历史课都适合采用情景剧的教学形式,一般而言,意义深远的历史事件,或是情节曲折、意外,人物个性鲜明,具有可演性的历史事件比较适合编演成历史情景剧。例如“赤壁之战”、“文成公主入藏”、“黄袍加身”、“美国独立战争”等。历史情景剧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不能喧宾夺主,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要创造性使用教材。通常一节历史课只有40分钟,在宝贵的课堂时间内穿插情景剧就要求剧本短而精,正所谓“剧不在长,有魂则灵”。“短”即耗费时间少,“精”就是以课标为依据,突出教学重难点。列举一个成功的案例,在学习初三下册第四课《经济大危机》时,借助历史情景剧有助于学生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与实质,引入情景剧《农场工人的家》:甲(儿子):“妈妈,为什么有人把牛奶倒进河里?”乙(妈妈):“因为牛奶太多了,卖不出去。。”甲(儿子):“那我们家为什么不买呢?”乙(妈妈):“因为你爸爸被农场主解雇了,我们没钱买牛奶。”简短精致的情景剧形象具体地描绘了经济萧条时期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既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深受,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二)尊重史实,合乎情理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是客观存在的。与其他学科的情景剧相比,历史情景剧更加强调真实性。历史教学实施情景剧的意图是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在历史情境中进一步探索、发现,但不歪曲事实,虚构历史。在情景剧的创作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时刻注意历史情节、历史人物等每一细节的准确性,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当然,情景剧也强调创新,强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到历史教学中。例如在上述的情景剧《荆轲刺秦王》中,太子丹与高渐离在易水河畔为荆轲送行的片段:甲(荆轲):“太子殿下,微臣准备出发了,请您放心,我一定会把秦王的头颅带回来!”乙(太子丹):“来喝一杯我们燕国自己酿造的“燕京啤酒”,为荆轲送行(三人举杯对饮)”丙(高渐离):(轻轻唱着)“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是否还在,琴声何来,生死难猜。。。”甲(荆轲):(擦拭泪水,低吟)“轻轻地,我将离开你,请将眼角的泪擦去(荆轲唱完,毅然乘车离去)”该情节在史书中的记载是:“荆轲刺秦王临行时,高渐离与太子丹在易水河畔为他送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学生在剧本创作中加入商品广告和流行音乐的创意是值得肯定的,但必须尊重历史,依据客观史实,适当的假设是合情合理的,不能过分渲染,一味的活跃气氛,而出现知识性错误。历史情景剧应具有真实性、严肃性,而不是单纯的娱乐性,否则夸张的情节和极具喜感的对话会误导学生,偏离教学主题、流于形式,影响教学质量和课堂秩序。

(三)师生互动,全员参与

在历史情景剧的剧本编写和角色分配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度地配合和指导学生的工作,“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善于发现学生个体的闪光点[15],”合理地布置任务和分配角色,尽可能的使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表演情景剧《赤壁之战》时,教师安排学生把课桌椅摆放成三国鼎立时期的地图形状,学生分为两块,分别代表曹操和孙刘联军的阵营,以此表示两军对峙的形势。每个阵营中的学生都是扮演者,共同参与着“草船借箭、借东风、苦肉计、舌战群儒”等一列故事的表演。这样的安排合情合理,避免出现“突出了个体,忽略了群体”的情况,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给予每位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

四、结语

历史情景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是一门艺术,值得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发现、实践与反思,从而实现历史教学与历史情景剧的完美结合,显示其独特的教学魅力,促使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篇5: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近年来,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逐年增多,有着良好的家庭条件的小学表现出诸多的问题:很多学生的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差较大,心理年龄大大落后于实际年龄;脱离了家庭呵护的学生无法立即自立起来,面对巨大的学习和竞争压力,学生无法快速自强起来。于是,不少小学生逐渐走向心理低潮期,看问题悲观情绪严重,想问题、做事情明显偏激。学习上不能集中精力,生活上逐渐消极,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甚至带来一定的严重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小学心理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在此探讨了积极心理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引导小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理念

积极心理学相对于传统的消极心理学,是对传统消极心理学的修正,也是新时期结合社会发展和人类心理发展变化规律提出新的教育学理念,对延续了近一个多世纪的心理学教育提出的一种质疑和挑战。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关注每一个人的.积极品质,强调每一个人的人文价值并进行人文关怀,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和思维去研究、解释心理学问题。教育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更新教学理念,接受和理解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人文理念,纠正传统心理学教育认识的误区,对传统的主流心理学模式采取一定的批判继承的态度。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在生活和工作当中做出自己的成绩,更好地获得一种满足,更加积极地工作、学习,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和更多的幸福感。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注重树立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心理。

二、增强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情绪体验

对小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学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和理念的灌输,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知识,也应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真正体会到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小学生对积极心理学的情感体验。立足每一个人内心所具有的积极力量,不断放大和增强这种积极力量,从而使消极的因素和力量得到抑制。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必须适应社会角色的要求,树立更加自立、自信、自强、自尊的意识。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的心理情绪体验氛围、感官愉悦心理享受,其中首倡就是主观幸福感。进行主观幸福感体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促使自我认知的发展,提高学生应对消极事件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特质。这既是积极心理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

三、营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组织系统

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种社会问题都会对学生产生种种影响,因此,对小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教育,能帮助学生很好地克服自卑、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不同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对各种问题进行必要的预防,对各种不理想问题及时做好消除。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层面做好宏观的统筹与把握,建立一个科学、合理、有序的积极心理学组织系统,充分利用种种正面社会关系对学生进行文化规范,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借助于家庭的影响给学生全方位的影响、帮扶和疏导,构建集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综合心理学教育系统,充分利用多方力量和有利因素,发挥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适应各种突发或不利环境,在不断地调试自己适应环境的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形成坚定的意志,培养不懈的耐力和卓越的品质,学会健康、快乐地学习,全面、有效地发展,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的综合人才。

四、构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模式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

增进小学生的幸福感。今天的社会,人类的一切活动不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生存得更幸福。传统心理学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是减少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走得更远,它的工作目标是提高小学生的幸福感。这里的幸福感,包括了五个方面:积极的情绪、投入的状态、生活的意义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成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心不再是防患于未然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而是从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入手让小学生获得更深意义上的心理成长和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

多种活动提升小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在实践中,为了让小学生体会到积极的心理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开展“现场心理测量活动”,通过测量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个性特征、心理品质,增强小学生对自我的认知,鼓励他们提升自我的幸福感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开展“心理电影展播活动”,通过开展“幸福来敲门”“天生我有才”“我的未来不是梦”等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让小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自信和动力,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通过团体活动传递给小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学课程”,课程涉及如何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如何获得身心健康、成就感和永恒的友谊等。

篇6: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具体应用论文

摘要:

目前的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态度消极,主观意识薄弱,学习兴趣不高。要扭转这种局面,让师生都能在幸福而快乐的氛围和环境中享受教育生活,教师不妨在教学中尝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对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具体应用策略进行了以下分析和研究。

篇7: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具体应用论文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个性特征和心理过程,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来,就需要教师以一种开放、包容和赞赏的态度去肯定和发掘学生积极的方面。我们都能切身地体会到,心情愉悦时,似乎什么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而在遇到挫折时,只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事情似乎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糟糕;当情绪低落时,做什么都是有气无力的,感觉所有事情都无法完成。可见,积极心理学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好处,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可以获得不一样的效果。

一、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

(一)有助于实现教育教学目的.。

积极心理学关注于人的发展和积极品质,它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不断探索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高中教育中运用积极心理学,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以积极的心态去体验学习生活和外部环境。

(二)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可以改变以往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问题,尝试引导高职教师创新自身教学,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这不仅可以缓解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情绪,还可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二、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引导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可以通过扩建学生的心理资源,并帮助其建立持久的发展资源,包括身体资源、智力资源等,可以促进学生富有建设性和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感受。

1、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关爱学生并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或是表面形式化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格外注意自己的教学用语、表情、态度等。

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都有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会有所差异,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而并非因为成绩差就对其置之不理,这样只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产生消极情绪,学习成绩就更加难以得到提升。学生只有真正地感受到了教师的关心和照顾,学习才会更加得积极和主动。

2、学会赏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信任与赏识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从多个方面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及过人之处,善于鼓励和赞扬学生,从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正确的解答,教师要面带笑容地去夸奖和赞美他们,即便学生的解答不够完整或完全错误,也不应直接给予严厉的批评,而是及时指出并运用适当的语言去激励他们,使其有继续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

3、给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成功能够给学生以美好的心理感受,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是诱导其产生积极情绪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感受成功的机会,无论是教材知识的讲授还是课堂提问的设计,抑或是其他任何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应该注重全面、分层教学,循序渐进,使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体验成功的学习感受。

(二)改进教学评价,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

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是发展其人格和积极性的基本途径,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探索自我,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潜能有多大。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合理、个性的评价,在他们碰到挫折和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和激励,增进其积极体验。教师需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表现,对每一位学生所表现出的闪光点加以及时的评价,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以及进步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

学生只要付出了努力,相对于以往的学习有所进步并有着不断进步的想法和欲望,教师都应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更积极了、考试比以往有所进步等,都是值得提出表扬的,要让每一位学生在努力并取得进步之后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总之,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在幸福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应从态度上认可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坚信自己能够学好,乐于学习并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1]柳礼泉,肖冬梅。积极希望快乐幸福: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学术论坛,(7)。

[2]曾秀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个维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5)。

[3]王承清,崔立中。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

篇8: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心理学是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心理学对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意义。

职高学生普遍基础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厌学,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他们的心理,研究出他们喜爱的教学形式,在此,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在语文教育实践中是有很大作用的,所以,我们必须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语文教学, 并将心理学知识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去。

抓住学生心理去教学,是语文教学成功的秘诀。尤其是我们职高的学生,他们普遍厌学、怕学、缺乏学习动力,为什么?就是因为老师们没有架设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没有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没有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

课堂上往往偏重于语言信息的传递,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真可谓是“强按牛头不喝水”。如何使职高学生提高学语文的积极性,结论只有一个: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去钻研教材,制定他们易于乐于接受的课堂教学计划,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为此,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抓兴趣心理,以表演体会情境

多年来,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进入了一种僵化的训练模式,往往一篇有血有肉有灵气的美文被肢解成知识大拼盘,搞文字游戏,枯燥无味,学生更是兴趣索然。其实在职业高中教学语文以来,我发现职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喜爱程度是远远高于其他文化课的'如数学和英语。我就正好利用这一点改变陈旧僵化的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上学期我在上欧·亨利的《警察和赞美诗》校对外教学开放日公开课时,指导学生用课本剧的形式把这篇小说的情节表演出来,课下我与学生共同琢磨角色,排练内容,精心指导学生用心练习。在公开课上演出时,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兴趣,大家品头论足,议论赞叹,即使不喜欢语文或语文成绩比较弱的同学也参与到这气氛中来了。同学们动手制道具,动口背台词,动脑理解课文含义,动情表演,把文字变成有声有色、有语言、有动作的形象,把抽象的道理、深刻的含义、作者的情感变成了具体直观的演示。学生在兴趣心理的驱使下,很快地理解掌握了小说的内容,提高了学生阅读欣赏的能力。

二、抓“好疑”心理,以激疑探索新知

心理学认为:激发是使个体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兴奋状态的心理过程。疑最容易引起定向的探究反射。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讲《长城》一课结束前五分钟,我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①为什么说长城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②我国古代歌颂劳动者智慧的诗歌有哪些?

顿时课堂情绪活跃,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短时间内有同学谈了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还有同学讲了世界人类文化遗产,至于诗歌所忆甚少,我提示了一些如《诗经》,要求同学们课后利用网络或查其它资料完成。教育家克莱·P·贝德福特说:“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这一点。

三、抓联想,想象心理,以比喻创新

青少年学生喜欢想象,而文学作品中联想与想象的手法创造文学形象是其主要手段之一。作品中的一些语文知识,如果直接讲,学生往往不易理解,难于记忆。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意采用恰当的科学的比喻,就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理性的知识感性化、枯燥的理论趣味化,就可以使学生能恰当地把握作品中的文学形象。

例如:讲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小说《窗》时,我抓住课题的“窗”激发学生想象:

①作者把什么比作“窗”?

②“打开一扇窗”里面有哪些引人入胜的内容?

③这篇课文虽短但是特别吸引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运用了象征的修辞手法,读了这篇课文,结合你的感受,你读到了什么?

前2个问题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3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分组讨论,四人一组,最后每组各选一个代表把本组的认识汇总起来,老师巡视各组,随时指点、点拨。学生汇总:近窗者开朗热情、舍己为人、心地善良、道德高尚…远窗者自私自利、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卑劣冷酷…通过抓住学生善于联想和想象的心理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激发起探究的兴趣,又使学生有多方面的收获。

进职教中心教学语文以来,每学期学生必定要写至少四篇作文,布置什么样的作文题学生才能够有感而发、有情可抒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因为职高学生基础普遍薄弱,文字运用能力普遍较差,在初中的时候就很讨厌写作文,但是我也发现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部分重点中学的学生不具备的优点,那就是不论老师布置什么题目的作文,他们写出来的都是真情实感,绝对没有虚构、矫情在里面,因为学生的文章的水平是怎么样的,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是真情还是假意也一目了然。

职高学生的文章没有太多的华丽辞藻,只有朴实的语言,真切的情感,在批改中我发现同学们写的大多是友情、亲情,无论什么题目都能粘上边,他们很看重友情,深切体会亲情,我利用这点对他们进行疏导、教育,鼓励大家把真心话写出来,在作文练习中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懂得“感恩”。

总之,从研究学生心理的角度来进行职高语文教学,用心理学的若干原理指导职高语文教学,就会发现心理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了心理学的指导,语文教学改革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才能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才能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才能使语文教学最优化。

如果教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其教学活动就会发生困难,陷于盲目探索,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处境,甚至会与教师的意愿背道而驰。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自身规律的要求。归因的研究,教给我如何分析学生学习兴趣上的问题,提供了方法,用“归因理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这是心理学原理对我语文教学中的重大帮助。

篇9: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论文

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班主任工作在中国的教育过程中,肩负着连接社会和家庭的纽带重任,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在中职学校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的工作更是事无巨细、责任重大。中职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与班主任的教学方式、引导方法等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班主任工作可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教好学生知识,更要全方位的从心理、生理等方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打造专业人才。结合上述观点,作为中职班主任应该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和生活,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进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发展他们积极人格的培育和历练,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促使学生在更加积极的氛围里发展自己的个性、创造力,以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取得最佳的绩效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心理;中职学校;班主任

作为中职班主任应该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和生活,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从而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进而更加促进学生在积极的氛围内养成自身的个性、创造力,以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取得最佳的绩效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一、中职学生心理现状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生活在单亲家庭或是离异家庭,父母双亲都在的家庭只占少数。心理存在或多或少的阴影,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比较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在满足了“生存需要”以后,就会产生“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否则,心理就容易失衡,无法健康发展。马斯洛还说:“在幼年时期就得到安全感、变得坚强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何种威胁,往往仍能保持安全感和坚强性格。”结合部分中职学生的家庭情况可以看到,这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少温暖、关爱、理解和谅解,而与之相反,如果学生的生活环境是再争吵、冷漠、责骂、苛刻甚至是带有家暴的情况下,就会使他们的心理层面留下负面的甚至是仇恨的情绪,对他们的情绪影响是极其直接和不利的。因此,当学生来到学校,融入到一个新的集体致歉,内心是对新鲜事物充满的希望的,希望可以得到老师和身边人的认可和关爱,从而使自己孤独的内心得到安抚。因此,我们中职班主任若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自己的工作相结合,在培养学生知识理论的同时注重心理引导,不断发现和挖掘学生的积极品质,激发其潜能,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定能全面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呼唤积极心理学

众所周知,中职班主任的工作是千头万绪的',许多班主任每天处于学生的迟到、旷课、作业不交、上课违纪、说脏话、打架等等琐碎管理之中,这样的教学理念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并且班主任的工作量大、辛苦。由此得出的一个问题值得深思:把注意力放在问题与不足上,真的可以使我们教育成功、学生改头换面吗?这种做法从表象上看的确有帮助,但无法从深层次上解决问题根本。如何能够驾轻就熟、从繁杂的事务中理出头绪,做到四两拨千斤,从源头上改善这种现状,相信这是每个中职班主任想要得到的理想境界。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将学生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发学生自身的积极品质、力量,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导向。中职学生是一个极具挫败感的群体,作为中职班主任,我们对学生的关注不能只停留在问题的发现、解决这种消极方式上,而是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帮助学生发现和挖掘自身存在的积极美德和潜能,从心灵深处引导培养学生。使其对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观,有生活目标,体验成功和成长的快乐与价值感,获得和激发积极力量克服现实中的诱惑和困难。所以,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如此,定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中职班主任如何在工作中渗透积极心理学

要做好中职的班主任,当好中职学生的引路人,我想首先中职班主任要懂得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其次中职班主任要会善用“期望”的理论;还要学会巧妙利用“破窗”效应。

(一)惯用“赏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将积极心理学的开放、欣赏的方法作为教学内的常态做法,以“赏识”眼光的看待每一个学生和其所具有的积极力量。中职生是一个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自信心,逆反消极心理强烈的群体。既没有幸福感,也没有成就感,把前途看得一团漆黑。如果中职班主任再用传统的教育方式,难免只能重蹈覆辙。

(二)善用“期望”。中职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我们的中职生绝大多数并不是有智力问题而学习不好,相反他们其实相当聪明。他们之所以沦为差生是在初中乃至小学阶段受到了太多的反面的信息和心理暗示,中职学生往往认为自己的智力不如别人,几乎没有对实物成功的自信心,对学习更是提不起任何兴趣,成绩的好坏有时候学生抱着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那么教师对后进生的态度冷漠,学生自然而然的对教师也会更加疏远,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表面貌似坚强的他们都有着一颗极其脆弱的心灵,教师如果再工作中能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和赞扬,把自己的期待态度让学生可以明确的感知的到,那么学生在感受到这种期待的通知,自然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正如英国教育家车尼斯所说:“只要教师对学生抱有希望,仅此一点,就可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

(三)巧用“破窗”。面对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如果班主任不能及时预防、干预、修复,那么对学生来说就是“破窗效应”,破罐子破摔。也就是说,只有在“破窗”没有得到及时修复的时候,“破窗理论”才会应验。所以中职班主任要巧用“破窗”,要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对学生的教育做到耐心细致,尤其是对于一些心灵相对脆弱的后进生,那么就能将“破窗”遏制在萌芽状态,进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篇10: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启示论文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启示论文

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心理学要求教育者用一种欣赏的、开放性的、发展性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动机和力量。作者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用实践案例表明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充满自信,成为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积极语言的使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友善、自尊和自信。积极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教育者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理应立足于积极心理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 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类优点和积极品质,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为重点。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心理学要求我们用一种欣赏的、开放性的、发展性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动机和力量。因为,每一个孩子的过去不等于他们的未来,他们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作为一名教师,学生成绩的差异不应是评价他们的标准,品行才是评价他们最为重要的前提。学生成绩差是过去的历史,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让他成为一个爱学习,并不断为之努力的好学生。一个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目标而努力付出的过程才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我们应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一切,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

首先,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有的学生虽然成绩不好,但是却有其他的优点。作为教师,我们应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把它的光芒加以扩大,让他充满自信,使他有不断前进的动力。我班里曾有这样一个学生,他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但是不爱学习,经常打架。通过对他平常的观察,我发现他是一个很讲义气,很懂事的孩子。有一次,每个寝室要选一名寝室长,我就推荐了他。结果,在学校每天对寝室的内务检查中,他的寝室一直都是满分。我在班里表扬并要求其他寝室长都要向他学习。可能他从未受过老师的表扬,我发现他第一次脸红了。从此,我有意无意地把班级里有些事情安排给他做,他总是负责任地做好每件事。他渐渐地融入这个班集体里,不再打架闹事,并且开始认真学习了,因为他开始相信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从此,他对我充满感激和信任,把我当作可以信赖的朋友。学生都期望得到老师的重视与信赖,能够焕发他们的热情、提高信心、增强自觉、激发潜能。作为教师,我们应欣赏学生,挖掘学生的亮点。

其次,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积极心理学首先要求师生之间要有积极的人际关系,这些积极关系的特征包括:相互信任、尊重、关心、时间投入、陪伴、体贴、安全、善良、鼓励、有趣等。因此,教师首先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意识、态度和交往方式,从而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正向行为的积极发展。这种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几个微笑、几句鼓励、几次表扬就能建立的.,它需要计划、时间、努力、技巧,以及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坚持。如果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应先让他们喜欢上你这个老师。今年刚刚带完高三的我又被学校安排带了这届高三,我当时担心学生不能适应这段磨合期。我在教学上是个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的老师,很重视他们学习习惯的培养。才接这两个班时,我发现他们没有背单词的习惯,所以我初次给他们听写的分数简直让我崩溃,交作业也是拖拖拉拉。我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必须让他们英语的学习井井有条起来,所以先培养习惯。但我知道首先要让他们喜欢我,他们才会跟着我走。我尽快地做到叫出每个孩子的名字,准备了一个本子,专门记录每个孩子每天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对进步的孩子给予表扬,对孩子做错的题耐心地给予讲解,并且鼓励孩子们多问题,课堂上积极参与。渐渐地学生看到了我对他们的付出,他们对我更加尊重,在英语学习上非常地努力。教师要善于赞赏与激励,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个性和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点滴成绩,赞赏是自我期待、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动力。

第三,教育过程运用积极语言。

积极心理学要求我们相信每个孩子,包括成绩最差的学生都有自尊心,都有受肯定、被欣赏的心理需求。教师运用积极语言本身就表现出关爱的语气、赞许的态度、尊重的表情、信任的眼神,会使学生产生愉快情绪,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友善、自尊和自信,有利于形成、增强教育者所期待的行为。《实话实说》中的崔永元小时候酷爱数学,但有一次因为上课思想开小差被新来的数学老师严厉批评。从此,他的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他说:对我来说,数学是疮疤,数学是泪痕,数学是类风湿,数学是心肌缺血,数学是中风……。我请求各位老师手下留情,您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许会了断学生的一门心思,让他的生命走廊中少开一扇窗户。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以育人为终极目标,以语言为主要工具的教师,理当用心学习、研究如何说话,说什么话。

对学校教育来讲,学校要以广大普通学生作为工作的重心,研究学生积极向上的成长力量,让校园充满乐观与积极的氛围。育人者当育己,心育者当自勉,老师应成为学生心理积极暗示的楷模。

积极心理学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探索人类幸福和快乐的奥秘,并帮助人们获得快乐和幸福。我们都知道,心情的好坏可以影响着我们做事情的效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意识到:直接影响教育能否取得真正成功的因素并不是知识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专业领域的创新,而是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快乐生活的心态。基于此,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理应立足于积极心理学,一切从积极出发,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其活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11: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有很多人认为历史是一门极为严肃的学科,不应当将史实通过历史故事的形式来进行表达,认为这种方式会扭曲历史事实,但是许多历史故事之所以到现代社会依然广为流传,所依靠的正是该历史事件引人入胜的曲折的发展过程。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历史真实事件表达出来,有助于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加强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认识。

一、将历史故事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一)通过历史故事来呈现历史有助于学生加强记忆

故事通过文字以及话语的形式在人们之间传播,引人入胜的故事往往会使人有较为深刻的印象,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学生能够置身其中,留下更加深刻的记忆,同时优秀的历史故事能够传承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历史故事来对教材中的历史知识进行讲解,可以使学生能够了解历史事件发生时的时代背景,对于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可以增强历史故事的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能够在历史课堂中更加全神贯注。在生动的历史故事的聆听之中就能够实现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以提高[1]。

(二)历史故事能激发初中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初中生正是思维活跃的年龄,比较容易接受有趣的新鲜事物,如果历史教学过于单板,就会使得初中生在历史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会对历史学习感到厌烦,而将历史故事应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则成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2]。通过历史故事来讲述真实历史事件,可以增加历史事件的生动性以及趣味性,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二、引入历史故事的原则

将故事应用到历史课堂教学当中时,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得历史故事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一)引入故事要有针对性

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要做好备课的相关工作,要对本节课的课程内容有充分的了解,根据教材内容来选取与内容有关的历史故事。所选取的历史故事一定要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要有深刻的内涵,使学生能够加强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如讲述新文化运动时,引入陈独秀在东京留学,强行剪去留学监督姚煜的辫子的故事。教师顺势引导,这一瞬间对陈独秀而言,极富象征意义———他为之终生奋斗的,便是剪去国民灵魂中的“辫子”。故事的引入,紧扣陈独秀除旧布新,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拯救国民灵魂的主题,针对性强,又能加强对新文化运动内容的理解。

(二)故事一定要有真实性和准确性

教师应避免在历史故事的叙述过程当中扭曲真实历史或进行任意捏造,一定要保证历史故事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历史故事的真实性可以使学生能够在聆听过后拥有自己的感悟,同时对于历史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掌握,将历史与现实进行结合和思考[3]。比如在学习《走向全盛的唐朝》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可以对中国唯一的女皇帝以及她的无字碑和治国策略等向学生进行讲述,在故事的讲述过程当中要遵循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原则。而对于与之相关的电视剧的内容可以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指出电视剧当中与历史事实相悖或者虚构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真实的历史故事与电视剧虚构内容的不同之处。

三、不同种类的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当中的应用

(一)以人物和事件为中心的历史故事的应用

将历史故事按照其中心内容进行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以人物为中心和以事件为中心。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故事,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言行和举止以及性格特征来开展事件。在课堂上对这类纪传体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述时,重视的是人物的性格与特色,而不只是这个人物所做的事情。事情是人做的,唯有对人物有所理解,方能对事情的意义有所认识。如《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这一课,可选用史书中的一段故事:汉武帝刘彻16岁即位后,经常带领一批随从,四处游玩,践踏田里的庄稼,捕食民间的鸡狗,官府的人看到他们的身份证明(乘舆物),当然就不敢管。有一次,他们到一家人要水喝,这位主人怀疑来的都是坏人,唤来不少人,要把这批家伙抓起来。主人的妻子看到领头的青年(刘彻),气宇轩昂,知道不是普通的混混,她把主人灌醉,将唤来的人遣散,而且好好地招待了这伙年轻的客人。这段故事,既有趣,又能把汉武帝的性格和禀赋清楚呈现,了解他刚强勇武甚至好大喜功的性格,为理解他的治国政策打下基础。以事件为中心的历史故事,应注重故事细节描述,在将这类历史故事应用到教学中时,要对历史事件所发生的细节和相关过程进行生动的讲解,把学生带入当时的历史场景,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能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二)史实故事、文学创作和传说故事的应用

按照历史事实与故事的关系这个标准对历史故事进行划分,可以将历史故事划分为三类:史实故事、文学创作和传说故事。对于真实发生过的史实性故事,来源一般都有史书记载,因此故事中的历史人物和相关的事件都可以根据史实资料进行查证,比如荆轲刺秦王,因此在向学生讲述时要注意历史背景的准确性,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文学作品中和历史有关的故事有很多:成语故事,如“夜郎自大“”问鼎中原”等;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英雄传奇小说,如《水浒传》。这些故事是在一定的史实基础上进行加工再创作的,故事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真实背景,但在具体情节上和历史有很大差距。引用故事时,如对曹操的评价,不要被文学作品误导,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历史的真实。传说故事大都通过人们口耳相传流传至今,如远古的传说有禅让的故事、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等,这些故事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文化生活状态,可以通过这些故事了解历史。而孟姜女哭长城这类故事大多以虚构为主,因此历史教师在讲述这类故事时,一定要注意它在当时历史背景之下的合理性。综上所述,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将历史故事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很多历史故事还可以帮助学生来记忆历史知识,让学生形成更丰富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来凤.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

篇12:开放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朴 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

摘 要:伴随新的课程标准的出现,我国初中历史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变革,开放式教学进入了初中历史课堂。在初中施行开放式教学模式,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从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评价等方面阐述开放式教学在当前我国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篇13:开放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式教学,在这一模式中,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现自我,其参加课堂教学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施行开放式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初中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

一、在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是课堂教育的主要领导者,学生只是接受者,其教学目的只是为了讲授知识,迎接各种类型的考试,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所打压,课堂教学所拥有的因领域教育作用无法正常发挥,教学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需要抛弃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加强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性,教师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和探讨教材问题,在互动中不断地掌握课堂教学知识,并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初中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活跃性。

二、在课堂教学内容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书本教学,教材已经不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唯一途径,这就需要教师在完成基本的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学会内容延伸,要不断地突破课堂教学所具有的局限性,打破教材限制,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增强初中历史相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动脑能力,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思考的深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原有的`教材中引入新的教学观点,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热情,拓展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空间,从而进一步丰富初中历史知识,并逐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延伸初中历史教学课堂

在施行开放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在课程开始之前,借助学校内部的网络向学生公布下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提前查找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对课堂讲解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做好课前预习的工作。同时,学生也可以将自己不懂的知识点与自己的想法整理出来,以书面的形式递交到教师的手中,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还能够帮助教师明确讲解重点,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性,使课堂教学能够更有针对性。

2.增强初中历史的关联性

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各类学科之间的联系愈发的密切,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便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所以,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也应该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促进初中历史综合性和开放性的提高。

3.师生友好合作

施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首先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思维模式以及行为习惯,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同时,教师也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逐步深入学生之中,学会与学生共同思考、学习和探讨,并且教师也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好的观点,教师要适当表扬,从而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进步。

四、在课堂教学方法中的应用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布置问题为课堂开始点、以解决问题为课堂结束点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将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因此,其教学方法也与以往的传统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具体方法有:(1)模拟历史法,即将学生引入某一历史时期中,以模拟当时历史情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发生的背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2)讨论法,即就某件学生感兴趣的历史事件为讲解点,让学生自主展开讨论,从中找到与教材内容相符的观点,以便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综上所述,将开放式教学引入初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快速完成,提高教学效率,适应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建立和谐、友好、平等的关系,打造一个愉悦、高效的初中历史教育课堂,对于推进我国新课改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孙振玲。课件制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性研究[D]。鲁东大学,.

篇14: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论文

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改变学生对历史教学的认识。本文主要从初中历史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情境教学的创设方法,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应用教学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学;应用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历史教师习惯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加之历史知识语言表述的单调性使得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历史的兴趣。但是这并不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鉴于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深入教学实际,合理应用情境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创设多媒体情境,提高历史课堂的生动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图文、影音等教学资源不仅可以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例如在《文化艺术之都:巴黎》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只是知道巴黎这个城市的存在,但是对这个城市一无所知。如果不应用多媒体很难让学生了解到巴黎的艺术性。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首先,展示出巴黎城市独特的建筑风格,并以此引导学生自习观察,从而导入新课改学习。而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地图感知学习情境,让学生根据地图提供的欧洲西部行政区域图、巴黎城市地图以及西欧气候图来了解到巴黎的位置和气候特点。然后再创设巴黎街头篇、风景篇的多媒体情境,促使学生能够从多个方面入手感受巴黎的艺术性,从而完成教学。从中能够看出,通过运用多媒体不仅能够便于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到巴黎,还能减少学生的陌生感,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鉴于此,初中历史教学在创设教学情境,要灵活、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这样才能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生动性。

二、创设故事情境,丰富初中历史教学内容

历史本身就是由故事组成,但是长久以来,很多学生认为历史比较枯燥、无味。为了改变学生的认知,提升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有趣的历史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唐的盛衰》学习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讲述两个故事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第一个故事是唐太宗与太子间的一番对话。唐太宗:你知道舟是如何运行的吗?太子:不知道。唐太宗:隋灭亡之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不久将做君主,岂能不畏惧!在这个故事讲述完之后,教师提问学生:你能说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所隐含的意思吗?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重要问题?第二个故事是唐太宗和魏征之间的故事,有一次,魏征当着众多大臣的面与唐太宗争执,一点面子也没给唐太宗,唐太宗退朝后来到后宫,来看唐太宗与太后的对话但是冷静下来后,唐太宗但还是采纳了魏征的意见。这时继续提问学生为什么唐太宗又接收魏征的意见了呢?之后,教师还可以展示有关唐朝科举、国家政策都有关的故事,让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感受到唐太宗的治国方略,从而真正理解唐朝之所以兴盛的根本原因。显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有趣的故事,不仅能够渲染课堂学习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鉴于此,初中历史教师选择能够融入故事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以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历史既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鉴证,也是回顾过去的重要资料。创设问题情境最大的好处是能够活跃学生思维,促使积极、主动思考,从而真正理解历史内容。例如在《印度的觉醒》一节中,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可以展示出甘地的照片,并提问学生这是谁?在学生完成回答之后,进入新课的学习:甘地是领导印度人民觉醒的领袖人物,那么印度人民为什么要觉醒?这样便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之后,在新课学习中还可以边出示有关图片,边提问学生以引导学生逐步投入到学习中。如出示一队大象拖着一个火车头到达印度中部和印度工人在铺电缆图片资料,提问学生:这组图片说明了当时印度的觉醒的哪个原因?出示生活在印度的英国人与他们的印度仆人和英国人与她的印度仆人的图片,提问学生:这组图片说明了当时印度觉醒的那个原因?从中能够看出通过不断的创设问题,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真正激活学生思维。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能够增强历史课堂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重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情境创设方法,以彻底改变传统历史课堂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仅是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体系不断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新课改深入推行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于秀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晋凯.初中历史情境教学中的教学准备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

[3]段秀云.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26:167.

篇15:积极心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实践论文

积极心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实践论文

20xx年起,一股幸福的“龙卷风”自美洲大陆的哈佛大学刮起,很快就席卷全球。不少人被其威力所折服,并且从中学会自身获得幸福的方法,这就是美国沙哈尔老师的“幸福理论”一积极心理学。沙哈尔老师认为,和幸福相关的五个主题一自我和谐目标、自尊和自我独立、减压、克服完美主义、建立亲密关系。处理好这五个主题,幸福感就会有很大的提升。积极心理学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心理学家的关注及研究,并将之扩展到医学临床领域。

1.积极心理学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Ternmns“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力量与美德的一门科学,是对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体特征及促进发展的制度体系开展的科学研究。Ternmns认为,积极心理学包括三个研究层面:一是主观体验层面,涉及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和快乐感;二是个体成长层面,涉及个体积极的心理特征’尤其是积极的内在力量、美德、审美体验、工作能力等;三是群体组织层面,涉及积极的组织系统,即需要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系统,以培养公民的美德。当时的积极心理学始终坚持积极的价值观取向。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断,战争及战后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变成治愈战争创伤和治疗精神病的研究,重点研究人的负面情绪对人心理活动的影响,心理学对人的积极情绪的研究似乎被遗忘。20世纪五六十年代,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理学家又开始研究人性的积极一面,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产生深远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心理学家对于积极心理活动的重视。21世纪,积极心理学迅速发展,在积极心理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心理学家要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系主任塞里格曼(Seligman)。其将;理学引向探索和促进人类性格力量发展和美德完善的轨道,反转20世纪中后期心理学过分关注人性的消极面和弱点的研究取向,树立起积极心理学的大旗’开创一个新的领域一积极心理学,塞里格曼(Seligman)界定了积极心理学三个明确的研究领域:积极的情感、积极的特征和积极的社会制度。其提出幸福的三要素原则,并运用幸福理论治愈抑郁和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在美国心理学会的年度大会上,塞里格曼在大会上明确提出21世纪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点是建立和推动强调和理解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的积极心理学运动,这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在正式的场合使用积极心理学一词。后来在西方心理学界,美国、欧洲等地不仅成立积极心理学学会,而且这些地区还每年定期召开积极心理学研究年会;积极心理学每两年举行一次世界性的积极心理学高峰会议,可以说积极心理学巳经形成一种世界性潮流。我国是从以后逐渐开始这方面研究,大部分是从研究幸福感逐渐涉及到积极心理学。从研究成果和发展态势看,积极心理学不仅仅在心理学领域里取得巨大的成就,而且其思想巳经渗透进;理治疗、医学、教育、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个社会领域。积极心理学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和重视,其在;理学界的地位不可小觑。

2.积极情绪与健康

积极心理学所关注的积极的情绪与健康关系密切。美国;理学家以日本大学生为被试做过一项实验,实验要求29名被试每天写下的一件快乐的事’连续四周,并且每次写完之后能够收到一份小礼物;另外29名学生为对照组被试,每天只写下中性的事件’并且写完之后不会收到小礼物。结果表明,实验设计引发的积极情绪显着提高大学生理健康状态。心理学家Taylor等人也对感染AIDS的患者做过实验,发现那些对于自身的康复抱有高度乐观的患者在康复锻炼中表现更好;同时对AIDS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跟踪他们的病情发展,发现那些接受死亡现实的感染者问卷得分高,要比得分低者晚去世9个月,而且消极的预期会使感染者的AIDS症状更早出现。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情绪干预能够产生幸福感,巳经取得国内外一致认可,很多实验也证实积极的情绪确实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正面的影响。对于积极的情绪有助于预防疾病和患者康复的原因分析发现,在生理学角度,积极和消极的情绪都与一种免疫抗体分泌S-IgA(secretoryimmunoglobulinA)的`水平变化有关。实验者Labot和她的同事,让健康的女大学生被试分别观看滑稽和悲伤的录像片,其中观看滑稽片的S-IgA水不升高,表明免疫系统活动增强;观看悲伤影片的被试S-IgA水不下降表明免疫系统的活动受到抑制。说明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活动,消极情绪则相反。国内外有非常多的文献,都提到积极情绪对正常人及病患健康产生的积极作用。

3.积极心理学及心理干预在临床上的应用

既然积极的心理和情绪在保持生理健康上有重大的意义,所以积极心理学的临床研究受到众多国内外理学家的,积极理学所建的巳得到广泛应用,巳经建立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病因学、诊断系统和干预体系。

3.1积极心理学在临床护理领域的运用积极心理

学在临床护理领域的运用,一方面主要是将积极心理干预直接运用于临床护士群体,激发护士的职业幸福感,提升其工作满意度;另一方面是护理人员将积极心理干。积极干体,不但能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积极情绪及其创造力,对临床病患的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研究显示,积极的心理可以提高护士的敬业度M,积极健康心理的护士更能人性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工作对象。临床护士的积极心理品质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户士的希望度不高,对护理事业的精神信念不强,是导致护士离职的重要因素%。同时,积极的情绪干预还能处理好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又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变化。在很多大型医院,非常重视心理护理干预,作为护理程序的重要环节,是临床护士运用各种方法和策略影响患者心理的过程,是基于心理层面的情绪影响。在积极心理护理干预过程中,国内外巳经有很多的治疗万法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松弛疗法应用于高血压患者、认知疗法应用予早期脑卒中患者、行为干预应用于癌症患者等?。这些治疗方法都是封对特定疾病患者而开展’是护士对患者实施的心理护理治疗,是对患者心理障碍的纠正过程。积极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不仅能提高护理队伍整体心理素质、能和效,且能护理的满意度,从而获得积极情绪,提高抗击疾病的能力,实现护理人员保持职业幸福感与患者获得满意服务体验的双赢。

3.2积极心理学在临床药学的运用积极心理学应

用于临床药学也是依据心理干预与人的健康和疾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古代,人们巳经认识到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将其列为人体产生疾病的内因。中医学认为若心理情绪失衡,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将心理情绪作为疾病的诱因加以研究。近代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也以大量证据证明心理因素即情绪因素的,更加验理的。

从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变化看,人的心理情绪活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和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状态。不正常的心理因素、情绪改变可引起精神病、心血管疾病、肠胃疾病和多种神经症等疾病。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配合心理治疗,这也是临床药师在指导合理用药时要注意和使用的。同时,针对成瘾性、习惯性的药源疾病也需要配合心理治疗,方可彻底治愈。3.3积极心理学与临床疾病治疗临床研究者在已经建立的积极心理学临床体系的基础上,对临床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干预,临床治疗效果非常显着。特别是应用于胃肠疾病、精神疾病、抑郁症等与情绪密切相关的疾病临床治疗中,效果更加明显。美国^理学家Johnson等将积极心理疗法运用到精神分裂症等消极症状的治疗上,对18名患有精神分裂个体进行积极干预,结果证明干预是可行的,被试随着积极情感的强度和频率的大量增加使整体的消极症状,尤其是快感缺乏不断减少U2]。临床上对直肠癌患者也做过相关的实验’实验对92例直肠癌住院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结合跨理论模型对患者进行动机性访谈,分别于患者术后2~4天、出院前2天、出院后第1、个月各进行1次干预。分别于术后第2天、出院前2天及出院后1、3、6个月采用状态自尊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发现干预组的自尊总分、外表自尊、行为自尊及社会自尊分比对照组得分要高。说明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患者访谈,有助于提高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自尊水不同样,积极心理学干预可以改变消化道溃疡患者的应对方式及提高其主观幸福感等。有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学的疾病获益感因素可以通过影响人体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健康行为、感知到的社会支持促进疾病的康复M。基于积极心理学对于临床医学的促进作用,国内外理学专家和临床工作者越来越重视积极心理学的深入研究与探索,积极心理学巳经作为心理学领域一个重要的分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I防床治疗与恢复训综中。

4.积极心理学在临床医学的实践探讨

4.1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

尽管积极心理学在理干预领域的研究巳经越来越丰富和成熟,但是许多研究仍然存在着局限和不足。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题较多,但缺乏成熟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在积极心理学没有形成系统的心理学体系,其干预措施用于人文实验的较多,临床实验相对较少。

4.2临床治疗中的积极干预效果有待进一步科学验证

积极心理学为发展新的临床体系提供新的视角,但积极心理学所建立的诊断系统、干预体系仍缺乏有效性与性。多实验然明积极理干预对于临床病患的治疗可能是有效的,但是缺乏对效果、适应性、安全性、特定性的科学系统的证明。积极干预仍需要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与药物治疗的配合,有人认为积极干预还只是一种先进的治疗理念。积极心理学要在临床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当前亟需解决是完善其临床体系。

篇16: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论文

伴随着心理学的理论发展和现代社会的客观要求,积极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重视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目标在于帮助人们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人们对情感、工作和生活的体验。心理学家马丁塞林格曼、谢尔顿等人倡导的积极心理学将心理学关注的主体由心理异常者转向普通群体,其中很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心理调节技术可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调节和群体疏导,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研究已成为科学研究的新导向。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将积极心理学用于解决大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已成为一种趋势。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运用科学、有效的干预方式,旨在帮助人们获得美好人生的学科。与心理学的其他分支相比,积极心理学注重帮助正常人获得更加健康、幸福的体验,而不是调节心理机能和矫正异常行为。这使得积极心理学对于帮助更广大的人群实现自身价值具有更大的意义。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个人的幸福感可以通过四个维度进行评判:身体的感觉、成就、社交和意义。在这四个维度中,积极心理学都有相关的理论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自我调节。

(一)身体方面

在积极心理学中,正向积极的健康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其目标不仅仅是保持健康状态、预防和抵抗疾病,更重要的意义是激发出人们过上长寿、健康生活的内在动力。积极心理学家们提出了“健康是一笔财富”的理念,这种“健康资产”,就是影响健康水平,帮助人们战胜疾病风险的一种因素。该课题致力于探索某一特定的“健康资产”对于长寿、健康的影响。该课题的研究结果证明,无论是对于健康还是受疾病困扰的人群来说,积极正面的情绪状态都有正面效果。在保持同等水平的吸烟量、饮酒量、运动量和休息时间的条件下,情绪较为正面的人也普遍较长寿。干预性实验也表明,积极的情绪能更有效地抵抗流感。此外,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进食更多果蔬会增强幸福感。在韩国、伊朗、智利、美国等不同地区进行同类实验的心理学家都得出了类似结论:进食更多果蔬使人更易感到“非常开心”。这可能是由于大量摄入某些营养物质的原因。

(二)成就方面

成就是指在一定动机的驱使下,促使个体接受教育或训练后获得的学习成果。影响成就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及个体需求因素。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当人们满足某一层次的需求后,人们会进一步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成就属于最高需求层面――自我实现。受这一普适性理论的影响,成就则成为人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在积极心理学中,成就是个体追求有价值的工作,使之达到完美状态,获得心理满足的行为。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或者工作满意度高的人比低成就或工作满意度低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感。个体记忆中存在着与成就相关联的情绪体验,当获得成就的满意度更高时,愉快的情绪体验进一步促使人达成成就,由此获得良性循环。成就对于个体重要性在于工作本身,而不是随之而来的报酬。当人们在某项活动中获得成就时,满意感可以起到自我强化的作用,达到高峰体验。

(三)社交方面

积极心理学的着眼点之一就在于积极情绪,而人际关系对于积极情绪起重要作用,不论这种关系是工作、家人、爱情还是友情。正如克里斯托弗皮特森教授的概括:“我们周围的其他人非常重要。”通过人际关系,人类可以接受、分享并且传播积极的能量。在这个过程中,人际关系也能够通过与他人积极互动得到增强。《性格优势和美德手册》首次尝试以研究群体的方式定义人类的积极心理特质。这些特质包括6种“核心美德”,下设26种可测量的性格优势。6种美德和26个性格优势如下:智慧和知识:创造力、好奇心、开放性、求知欲、洞察力勇气:勇敢、毅力、诚信、活力、热情人性:爱、友善、情商正义:公民意识、公平意识、领导力秉性:宽恕、怜悯、谦卑、谨慎、自制力神性:对美丽与卓越的欣赏、感恩、希望、幽默、灵性在这6种美德中,“人性”中的“爱”、“友善”、“情商”与人际关系直接相关,“开放性”、“诚信”、“领导力”、“宽恕”等与人际关系联系也较为紧密。因此,人际关系的维护在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中起到一定作用。

(四)意义方面

意义是衡量幸福感的一个方面。有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的获得并不持久,在经历一段高峰期过后,幸福感回归原先的基线水平。所以想获得长期的幸福感与满足感,需要将外在激励转向内在激励,从考虑关注外在满足转向内在满足。意义是个体内在设立的为之不断努力奋斗的目标,并且当无人知晓个体的目标时,仍坚持继续,这个目标就是个体真正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在积极心理学中,意义是个体价值、生活意义和对未来的期望的综合表现。个体的价值是指个体在生产、生活中为满足个人需要所做的发现、创造。经历同一件事情时,人们对事物不同的看法及态度将导致不同结果。积极心态面对挑战和打击会更好地克服压力,战胜它并走出困境,而消极心态往往会导致失败的结果。有意义的生活是人们对未来的设想,人们面对危机或创伤表现得更加乐观,就更有助于战胜困难。促进人们树立目标,寻求意义可以使人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人们对事物的认知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则有助于人们提升主观幸福感。高校学生树立更高的目标,对事物认识更为积极、有意义,是个人价值得以显现的最佳途径。

二、遇到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体质状况堪忧

近来,我国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处于不断下降的状态,大学生体质问题亟待解决。根据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共同组织的第6次全国多民族大规模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学生的各项体质较往年呈下滑趋势。19-22岁年龄组,即大学生所处的年龄组爆发力、力量、耐力等方面的身体素质水平都有所下降,大学生的体质锻炼时间也有下降趋势。体育锻炼是指根据身体需要,运用各种体育手段,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的体育活动。体育锻炼对促进积极情绪产生,宣泄不良情绪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间的减少,不仅影响了体质,更间接地对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较低

主观幸福感(SWB)是指人们如何体验他们的生活质量,包括情绪反应和认知判断,SWB的评判可以从情感平衡和生活满意度两方面衡量。良好的情感平衡是指愉快的情感体验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相比较占优势。生活满意度是个人对生活的总体评价,独立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外,是衡量主观幸福感更有效的途径。笔者以安徽某高校届本科毕业生进行了校园生活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333份,收回问卷1333份,其中有效问卷1290份,占2015届本科毕业生总数的24.13%。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和整理得出:在1290份有效问卷中,每项满意率较上一年均有所下降:平均分在8分-9分有10项,较上一年的17项下降较多,剩下的10项均在7分-8分之间;20个项目的全校平均分为8.00分,较上一年低0.31分。具体表现:在评选奖学金、评选先进工作方面,学生满意度平均分为7.99;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效果方面,学生满意度平均分为7.67;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学生满意度平均分为7.77。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得出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而且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三)大学生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较弱

大学是从学生变为社会人的过渡阶段,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相比较为复杂,很多大学生第一次离开家人,来到陌生的环境,很多事情都需要他们独自处理。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阅历不够丰富,情绪较易冲动,事件的发生和处理不当往往会使他们产生负面情绪,进而导致不良后果。据不全面数据统计,我国大学生暴力犯罪的案发率逐年上升。突发性事件发生较为突然,带来后果比较严重,处理较为困难,因此会对学生,其家人、朋友乃至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指导大学生如何预防、处理大学校园突发性事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大学生对未来发展方向感到迷茫

大学生会面临许多不同的抉择:正在上大学,不知道以后做什么工作;快要毕业,不知道选择读研还是工作等。很多人会觉得是自己不够了解自己,试图通过向内思考的方式来探索自己、了解自己,但根本原因是缺乏足够的信息来做出决策。大多数同学在迈入大学后无法准确给自己定位,因为某些原因对学校产生抵触情绪,不能很好适应大学生活,自我调节能力较欠缺,对学习、生活得过且过。一些同学给予大学生活过多的期盼与憧憬,但实际的大学生活与想象有大落差:欠缺专业知识的拓展、没有合理分配课余时间和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等。安徽省某高校2015届毕业生校园生活满意度调查显示,不管毕业生是已落实就业单位、国内升学、出国(境)留学、自主创业、求职中还是暂不就业,他们对自己从业情况的满意度平均分为7.98分,处于一般满意的水平。数据证实: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考虑,职业方向感缺失;而即便考虑过的人对职业生涯也没有一个详细的规划,不知道该做哪些准备、锻炼何种能力,这同样会导致迷茫情绪的产生。

三、对于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的若干建议

(一)体质提升与体育锻炼是培养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基础

应该树立大学生合理膳食的观念,为大学生提供健康均衡的饮食,促进他们的体质提升,进而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合理地增加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机会,树立大学生健康的生活观念。这不仅是为学习、生活打下基础,更是为了增进他们的正面情绪体验,进而获得幸福感。

(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是学生获

得积极情绪体验的焦点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心理学的一种补充,主张关注人的内在动力。在大学教育中,老师改善传统的教育模式,建立丰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带动活泼、自由的课堂氛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爱好,引导、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体悟在学习过程中高涨饱满的快乐情绪。高校教学需要因材施教。在进行因材施教的时候,需要考虑年龄、能力、性格等的个别差异,教师再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有弹性、有张力,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积极情绪体验。

(三)全面塑造大学生人格是培养大学生积极情绪的目标

通过讲座指导、实践活动和课外实习的方式,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提升大学生挫折耐受力、自制力、毅力等,促进学生发挥自身潜力,预防突发性事件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后果。注重培养学生性格的积极方面,运用内在力量与积极情绪战胜困难,在实践中全面培育人格,同时挖掘和塑造学生潜能。并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增强积极情绪的互动。

参考文献:

[1]李金珍,王文忠,施健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11(3):231-236.

[2]李怀玉.论心理新的研究趋势:积极心理学[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1).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论文]

篇17:探究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探究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论文1000字

面对素质教育的新形势、道德危机的新挑战,强调道德教育的“首位”和重要性无可厚非,但实际上道德教育始终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和表面化的倾向,突出表现在目标太高、内容太空、方法呆板等问题。文章认为,消极心理学取向使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存在过分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削弱教育功效、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关系对立,不利于形成积极完善的德育教育支持系统等问题。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德育教育目标应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德育问题的化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着重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应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应融合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应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一、问题呈现

传统和当前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师、家长等教育者普遍关注受教育者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品德问题),而对他们身上的良好品德、发展潜能和积极愿望关注不够。

因此,易形成重视问题矫正、忽视美德培养的消极教育取向。这种消极取向的道德教育,会使教育者更多采用挑剔、质疑、批评、指责、训斥、惩罚等消极方式对待受教育者,恶化道德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降低教育者的威信和正面教育的影响力,妨碍受教育者良好品德的培养。

因此,本文提出积极道德教育的主张,强调通过营造积极的道德教育氛围与环境,激发受教育者自身的资源与潜力,并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教育环境中的积极资源,改善自身的道德品质,并在积极品德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克服自身的不良品行,因此,是致力于挖掘受教育者身上积极资源、改善道德教育关系、提高道德教育实积极道德教育通过营造积极的道德教育环境,激发受教育者自身的资源与潜力,

并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教育环境中的积极资源,实践积极的道德行为,逐步改善自身的道德品质,并在积极品德形成的过程中克服与预防不良品德,因此,是致力于挖掘受教育者积极资源、改善道德教育关系、提高道德教育实效的一种道德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

二、主要内容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应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主观幸福感、积极地情绪体验、快乐与满足、乐观主义等;二是积极个人特质,包括个性力量、兴趣、价值等;三是积极的机构,包括学校、家庭、社区、企业等。四是积极的活动,其中积极的主观体验主题中所包含的各种积极体验类型,正是当前中职学生大部分学生所缺失的。因此,将积极心理学思潮中所倡导的积极主观体验与中职德育相结合,通过对积极的主观体验理论所指导的中职学生德育的研究,对于解决当前中职学生德育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使更多的学生摆脱消极的德育教育,将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本课题研究目的定位为:

(一)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取向的德育教育,对于提高中职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二)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

(三)探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职业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构想包括(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体系、学生活动,自律体系、班主任工作体系、德育导师制)。

三、主要观点

第一,中职教育是一种不同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也应当而且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果中职学校利用学校的办学特色,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自身的文化积淀,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文化,那么就非常有利于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获得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青睐。第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德育教育对培养中职学生积极情绪(自尊、团结、文明、勤奋、开拓)的培养、消极情绪(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的处理都具有较好的引导作用。

第三,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德育教育对提高中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主观幸福感主要包括三个纬度,即个体对过去生活的满意度、对现状的主观体验和对未来的希望等。而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践方案时,特制定包括对情绪的调节,对现状的幸福体验及对未来的希望等三个方面相关主题的辅导活动,以达到增强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目的。第四,积极心理学理论对中职德育的指导意义。

就目前对中职学校的德育状况成果分析,教师更多的还是将目光停留在关注“问题学生”层面。但是,根据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学生”相对于学生的总人数比例并不高,因此从学生本身所特有的心理特点出发,探讨出何种理论指导的中职德育,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多数“健康学生”进行教育。第五,积极心理学理论取向的德育可以发现和挖掘中职学生的积极品质,使他们对美德以及美好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充满着渴望,重新建立对学习的热爱、对生活的信心、对未来的憧憬,获得更加满意的生活。

四、方法应用

(一)建立积极道德教育关系。人性先天具有善的潜质与禀赋,蕴藏着巨大的德性发展的空间和潜能,而且人的本性也是趋向于善的。如果能提供一个充满信任、接纳和关爱的健康的环境与氛围,受教育者就会趋向于德性的良性生长、积极生成,原有的劣行和不良品质也会趋于减少、消失。所以建立充满尊重、真诚、理解、关爱、信任、公正的道德教育关系建立是首要任务。建立这种道德教育关系,需要借助多种教育方法与手段。这些方法包括耐心倾听法、平等尊重法、热诚关爱法、接纳理解法、肯定信任法等等。

(二)促进教育者人格完善。首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考失利,树立积极态度,积极响应和推进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促成教育者人格完善的方法主要有内省慎独法、见贤思齐法、自我激励法、积善成德法等等。

(三)促进教育者美德形成。促进受教育者美德形成的方法是积极道德教育的主要的和核心的方法,也是直接影响道德教育成效的教育方法,其主旨是教育者通过采用以积极、正面为主的教育方法,激发受教育者德性成长的道德需要与内在动机,提升受教育者的自尊与自我效能,从而促使其产生积极的体验、认知与行为,并促成积极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巩固。促进受教育者美德形成的方法主要有激发体验法、提升自我法、调节情绪法、欣赏强化法等等。

五、结语

积极心理学在德育工作中运用不是对传统和现行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种彻底的颠覆与变革。在强大的文化传统、新兴的经济力量和长期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与影响之下,社会制度与教育体制的改革必然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而不是突飞猛进的、迅速质变的过程。积极道德教育正是基于这种背景下,对道德教育现状的一种渐进的、量变的、逐步的改变与创新,也正是这种看似细致的、轻微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会对当今的教育改革提出过高的各种变革条件,也不会对未来抱有诸多不切实际的期待与梦想,也许才能在教育与道德教育改革的漫漫征途中行走更远、影响更深。

篇18:浅谈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仅仅只是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更主要的应是寻找并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包括外显的和潜在的,并在实践中对这些积极品质进行扩大和培育,以积极心理学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这是一种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并适应现代社会的新观念。

一、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面。它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

二、以积极心理学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的需要

从我国的实际情況来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社会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已由一个贫穷、落后的社会而逐渐开始进入一个和平的、文明的'并且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小康社会。也就是说,我们已为关注积极创造了最好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在这样的社会里,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不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生活得更幸福。

2.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重视人的主体性及人的发展的相对完整性,它是面向全体学生,并关注个人,致力于个人全面发展和最大限度的发展,努力使个人身心发展达到最佳状态,潜力达到最大限度发挥的教育。素质教育和我国现行的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完全吻合的。

三、以积极心理学理念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1.以广大普通学生作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重心

教育在于使人成人,其成人的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纠正缺点,使有问题的人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二是使人更具有生产性和道德性,即具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社会道德;三是对人进行鉴别,并使天才得到充分的发展。一种教育如果能很好地兼顾到这三个方面的任务,那它至少在理论上就是一种好的教育。

2.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塑造积极人格作为高校心理教育的目标

积极心理学强调从积极的方面来研究与探讨心理健康问题,把主观幸福感指标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以及对生活的满意度,对未来的乐观希望,流畅感和思维,有价值的情绪体验,内在成长的动机,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的自我概念,积极的自我等等,他们更关注和挖掘个体和群体中最积极的品质和潜能,努力创造有利的环境使个体最大化地发挥出积极的品质,而不是消极地矫正心理疾病,这为理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供了新视角。

推进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实施积极心理干预策略。在积极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关注来访者的积极品质,不仅可以促进来访者与治疗师之间的充分信赖,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而且可以给来访者树立起信心和希望,调动起其潜能,通过其自身的积极品质来达到心理健康,使自身能力不断得以提升。

(2)多渠道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开设包括学习心理指导、生命教育、情感教育、性格教育、人际交往关系指导、挫折教育、爱情教育、创新教育、就业教育、性心理教育等课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娱乐、主题团队日、野营、拉练、军训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训练,特别要注重快乐、尊重、感激、关心、赞赏、宽容等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在参与积极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心理学知识、掌握科学的心理方法、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使自身潜能得到开发,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成为会学习、会生活、会合作、会关心、会创造,能够承担各种风险、压力和挑战,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3.以积极心理学理念强化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的人性观和价值

传统的病理性心理教育模式下的老师一般都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使学生得到改变并生活得更好,但却不知道如何对待良好条件下的学生,更不知道如何使学生能够好上加好。教师的这种单一的矫治技能导致他会用问题的眼光去审察他碰到的每一个学生,最好的学生在他眼里也能被看到问题。积极心理学理念可以促使教育者建立积极的人性观和价值观,不断发展积极的情感,摈弃原有对人性的各种消极认识和评价,以及个人的好恶偏向,从而有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更新观念,开辟工作视野,懂得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强调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或看到问题的积极方面来使自己获得积极意义。积极心理学能够强化教育者具有这种理念:人性的积极因素能抵御和降低人性中负面因素的困扰;坚信个体发展所需求的不仅是终结痛苦,更期待充实美好的生活;承认和确信求助者与正常人一样,拥有各种良好的品质,通过咨询与辅导能发掘他们的各种积极品质和美德。教育者对大学生积极潜能和美德的坚信,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樊富珉. 21世纪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J]. 大众心理学, , 4.

[2] 任俊, 叶浩生. 积极,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 33( 4).

[3]王婷, 马寅生.近5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综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3.

[4] 崔景贵. 积极型心理教育: 21 世纪心理教育的主导范式[ 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 5.

篇19:员工教育培训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论文

员工教育培训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论文

一、积极心理学对S供电公司员工教育培训的意义

(一)供电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现状

S供电公司的上级单位———云南省供电公司高度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多次强调加强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员工整体素质。从S供电公司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看,经过多年来对员工进行的系统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培训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员工培训热情和积极性不高。这主要表现在:

1.以工作忙脱不开身为由不参加培训。部分公司的领导没有把培训摆在应有的位置上,错误地认为培训可派可不派,认为抽调关键岗位人员培训会影响工作,调班、请人代班增加了单位的负担,总是把眼睛盯在完成当前任务上,忽视员工素质的提高,以工作忙为由,不派员工去参加培训。同时他们认为,培训内容可学可不学,认为自学可以代替培训,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日趋多样化,不必到培训中心接受专门培训。

2.部分员工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责任心。一些员工认为,学习不学习无所谓,提高不提高没关系,参加培训的目的不是为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而是乘机放松休息。因此,培训期间部分学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经常迟到或早退,更为严重者在家休息不来参加。这充分体现了员工缺乏长远眼光,缺乏岗位竞争意识,没有认识到培训其实是员工的一种福利,反而认为培训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把培训当作任务来完成或者选择放弃。

(二)积极心理学对员工教育培训的意义

目前,积极心理学已经在社会各领域里被推广和运用。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引入积极心理学可以激发员工努力地工作和幸福地生活。从员工教育培训方面看,S供电公司引入积极心理学具有以下方面的意义:

1.增强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企业要认识到每个员工都有优点,通过挖掘培养员工的素质和潜能,不仅能让员工成就自己、获得幸福,而且也能帮助企业提高效益。供电企业中,人力资源同样是最关键的资源,S供电公司只有充分尊重员工、关心员工,为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机会,通过持续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员工才能体会到自己被尊重、被重视,这样才会树立主人翁意识,参与到企业的各种活动中。

2.提升管理者教育培训员工的技巧。积极心理学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安排合适的员工到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不同员工的作用,这样会激发员工认同自己、欣赏自己的信心和热情;员工在发挥自己特长的同时,也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这必然要求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员工的优势与潜能,针对不同员工采取不同的教育培训措施。积极心理学同样要求管理者要以自身的积极情绪感染员工,通过模仿、表情反馈等积极情绪的表达,营造积极的气氛,让公司员工保持积极的心态。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学会情绪管理,善于控制和调节情绪,不轻易对员工发怒、不随意显露出悲观情绪等,为员工带来正能量。

3.激发员工积极乐观的情绪。积极情绪如满意、兴趣、快乐、自豪和爱会拓宽认知范围,提高认知灵活性和思维的创造性。积极的情绪能够增强心理和生理恢复力,有利于增加社会联系,使员工积极主动地参加人际或者社会活动。积极心理学重视发掘人性的优点,认为培养每个人身上潜在的积极的心理品质,有助于帮助人们找到真正的成功和快乐。发掘员工的积极人格,使每个员工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快乐,才能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积极心理学在S供电公司员工教育培训中的应用

(一)加强学习与宣传,明确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积极基调

1.大力宣传积极心理学及其意义。S供电公司首先要介绍积极心理学,让全体员工都能基本掌握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帮助员工清楚地认识到积极心理学对公司和员工的重要意义。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引入,让员工逐渐学习到心理学知识,更容易接受教育培训工作,便于公司更好地开展员工教育培训活动并提升培训效果。同时,通过在公司内部的广泛宣传,可以在整个公司内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让每位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端正工作态度。

2.加强对教育培训管理者的培训。现有工作人员接受的理论教育基本是以传统心理学为主,因此,对教育培训工作人员(例如人事部、部门负责人等)进行培训是积极心理学成功应用的基础。他们是直接面对员工进行实际操作的人,积极心理学在教育培训工作中推广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受他们的影响,必须对他们进行系统全面地培训,并注意实施细节,保持教育培训各方面工作的一致性。

3.明确教育培训工作的积极基调与目标。S供电公司要明确教育培训工作的积极基调与目标,切实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重视员工的积极情绪体验和心理品质。把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和观点引入到公司教育培训的整个过程中,从培训计划到培训实施,再到培训评估和培训反馈,始终把积极基调贯穿其中,无论是战略层面、方案层面还是技术方法层面,都要保持一致,避免出现培训前期以积极基调为主,后期又不能贯彻的矛盾情况。只有把积极的基调与目标贯穿于教育培训的全局,员工才习惯接受,增加对公司的信任感。

(二)从公司角度引导教育培训工作

很多企业过去一直把教育培训看作是员工的福利,认为企业要为员工培训工作付出很多成本,去帮助员工成长和进步,认为这本是员工个人之事。其实大家都知道,企业开展员工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效益。因此,在积极心理学的背景下,企业要转变理念,把员工教育培训提升到战略高度,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让积极心理学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教育培训的目的。

1.把教育培训提升到战略高度。S供电公司应从自身战略出发,明确公司需要的员工素质和能力,进而通过教育培训去发现、强化,在帮助员工进步的同时实现公司的更好发展。积极心理学理论发展历史不长,但是其意义是深远的,这从它宽广的应用领域就可以看出来。所以,公司的教育培训应围绕积极心理学理论,帮助员工成长、推动公司发展,同时扩大公司在员工中的影响力、提高接受度,更好地为公司和员工服务,达到二者的和谐与双赢。

2.培养员工的积极人格,营造良好的教育培训氛围。个体拥有积极人格的需要产生后,就会主动去了解并学习积极人格者应具备的行为认知,并将其物化为日常的行为。S供电公司在教育培训管理过程中,要努力挖掘员工内在的积极动机和资源,使员工成为自己行为的主动决定者。因为员工自我投入越多,其行为的自主性就越高,人格成长的动力也就越足。员工一旦在情感上形成强烈的企业归属感,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统一,就会愿意为企业发展而奋斗。对公司组织的教育培训活动,也自然会以积极的心态参与,通过教育培训弥补自身的不足。S供电公司要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努力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让员工对教育培训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摒弃以往的消极应付心态。公司可以在培训时聘请相关领域的成功者,分享他们在职业生涯中的经验,这些成功者在职业生涯起步的时候和企业员工有类似的`教育背景和生活经历。他们的分享,可以让员工意识到,持之以恒的努力也可以给他们带来成功,从而可以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以积极心态应对教育培训活动。

(三)重视教育培训技巧的运用

1.优化培训内容。乐观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员工个人的绩效,因此我们要在培训内容中重点培养员工的积极乐观态度。积极乐观态度的养成需要公司从培训的角度入手,把积极心理学融入到企业培训课程中。积极心理学的融入不仅仅是体现在各种培训方式中,如研讨法、角色扮演、拓展训练等,更重要的是要系统地形成一个对积极心理学作简介和如何在工作生活中运用的课程体系,重点介绍各种积极情绪养成的方法,包括乐观情绪的培养,感激的培养,同情心的培养等等。通过培训让员工养成积极的心态,不仅有利于他们解决工作中的事情,也有利于他们稳妥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从而在轻松的环境下更加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最终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效益。

2.针对不同年龄段员工制定不同培训方案。人们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活目标和关注焦点各有侧重,对各个要素的需求程度不一样。所以公司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员工,在培训中针对不同年龄段员工制定不同的积极心理学培训方案。第一,青年员工。对于18~29岁左右的青年员工,他们重点关注教育和家庭、发展人际关系、获得晋升和较高的薪酬回报。而青年员工一旦在某方面受挫,极易灰心丧气,因而乐观情绪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公司在培训中就要引导员工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个人自我价值的认知辅导;重点培养员工的决策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和抗压能力,注重发展员工的沟通能其次,教育工作者还应努力把校园媒体打造成思想交融的平台、学术争鸣的空间、献策建言的广场,谋求最大公约数,推进正能量成长的步伐。在正能量教育中,校园主流媒体就应当成为“永远在线的大V”,在与学生积极互动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动向,积极回应学生的思想焦点和利益关切,在价值杂芜的信息流中一锤定音,抚慰情绪,凸显价值,积极发声,履行自身职责,助推信任共振,弘扬正面能量。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因此要借助新媒体的师生互评和学生自主表达,消除当面交流可能带来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建立场独立型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对正向舆论的认可度和对负向舆论的免疫力;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提高社会责任感。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们,指尖轻触就能转动社会能量的正负对冲机,虚拟世界仍需坚守现实社会的道德准则。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论文

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论文

翻转课堂理念下《服务营销》课程教学创新研究论文

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下载

湖北大学学科教学郑蕊研究生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有关论文

教学论文格式范文

谈初中历史教学问题与方法论文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精选19篇)】相关文章:

翻转课堂理念下《服务营销》课程教学创新研究的论文2022-05-06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论文2024-01-20

教学论文100篇2022-09-13

关于教学方面的论文2022-05-07

教学论文怎么写呀2023-10-22

教学论文2024-03-22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2023-09-01

初中英语特点与教学的改革论文2023-04-18

教学论文.doc2022-12-06

开放式教育在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2022-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