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ub”为你分享16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析论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析论文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析论文
摘 要: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教师专业化程度不是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课程的实施。学校应以校本培训为依托,通过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加强专业引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规范校本培训管理等途径和形式,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农村教师 专业成长 校本培训 有效途径
新课程改革使中小学教师发生了一次历史性的变化,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对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我国农村教师,特别是西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阻碍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以及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走专业发展道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一、学校应努力为教师营造学习氛围,搭建学习的平台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
1.促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朱永新认为:“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也是整个教育的前提”。农村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比较繁忙,需要学校采取措施来激发教师读书学习的热情。如组织新课标内容的学习交流;组织新课程理念的报告会;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座谈会;开辟专栏定期刊发教师学习心得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师资培训,充实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2.开展教研论坛活动。教师的经验提升与改组是在互动中实现的,经验的交流分享与积极互动,可以使教师的经验条理化、明晰化。学校要提供一个研讨与交流的平台,定期举办教师论坛,为教师创设对话与研讨的机会和舞台,让彼此的想法能够自由地碰撞,以此来建立更高层次的共识。
二、加强专业引领,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体系
名师的引领、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能为农村专业化成长提供观念与技术层面的支持。
1.名师引领机制。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展校级名师制,选拔培养一批优秀的校级名师,择优推荐县级名师的评选。
2.骨干教师成长机制。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培训,促进一批教学骨干的成长。提供骨干教师外出培训机会的同时,给他们压担子。学校要求教师每次培训带着问题去,带着成果回,以此逼他们努力,促进他们成长。
3.“青蓝工程”成长机制。构建新教师培养体系,把对新教师的培养作为一项制度来抓。每年给每位新教师指定指导老师,并开展拜师结对活动,签订培养协议。学校每学期对培养情况进行考核、表彰,激励新教师的成长,同时也推动了指导老师的成长。
4.专家引领机制。学校通过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作专题讲座;邀请名师到校上示范课;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等等。
三、大力开展教育科研,以课题研究促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采取“课题牵动”的'实施策略。具体做法如下。
1.问题课题化。要求各教研组教师将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转化为课题,把课题研究融于日常教学之中。每学期期初各教研组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做到每次活动都要围绕该课题进行,做到人人有课题,个个有模式,处处有实践。
2.与大师对话。实践之树需要理论滋养才能茁壮成长。为此,学校应鼓励教师主动“攀高亲,结远缘”,组织教师上网与专家交流,邀请专家、名师来校示范指导,走出去与名家、大师交流,落实学习上的“走出去,请进来”。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探索周期,可以领悟到教学研究的本质,从而有利于教育科研的开展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自我反思。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写自我反思、教育随笔、教学小结等。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教学实践,而且有助于教师形成教育研究的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规范校本培训管理,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保障
加大校本培训的投入,建立健全校本培训机制,是加快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要使校本培训得以顺利开展,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的校本管理体系: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实施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专家指导组,指导组成员由学校各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成;落实校本培训经费,保证对校本培训的经费投入。实行激励机制,实行教师培训与职称评审、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挂钩制度。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只要我们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为根本,立足农村实际,树立专业意识、更新教育观念、营造学习氛围、注重课题研究、校本培训和完善管理制度等几项工作,农村小学教师专业肯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篇2:生态林业发展途径探析论文
生态林业发展途径探析论文
摘要:指出了强化生态建设、保护生态安全是人类在新世纪面临的共同主题,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从林业生态的内容及其本质入手,阐述了云龙县林业生态发展的意义,并研究提出了云龙县发展林业生态的途径,希望能为林业工作实际提供借鉴。
关键词:林业生态;发展;途径;云龙县
1引言
云龙县位于大理、怒江和保山三地州交界的接壤地带,是大理州中最边远的山区县。在地理条件的限制下,保山、沪水与永平之间只有一条公路连接,云龙县的大多数地区都是封闭山区,林业资源开发受到制约。云龙县的国有林地面积为79453hm2,占云龙县林业用地面积的24.3%,森林覆盖率高达64.8%,可见其林业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异常丰富,但林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在发展林业产业的同时忽视了生态建设,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急需探寻行之有效的林业生态发展途径。
2林业生态的内容及其本质
林业生态要求有机结合经济学与生态学原理,采取系统的规律及方法将林业资源使用的持久性充分发挥出来,将生产力的提高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共赢作为目标,注重实现最大化的林业发展效益。林业生态的本质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同时采取林业经营管理模式来改变以往以生产方式为主导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以求获得可持续发展林业生态效益,促使林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和谐发展[1]。林业生态的内容具体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林业生态的发展应具备持久性,要从绿化的角度入手,确保林业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二是以现有林业状况为依据,重点抓好林业生态工程,以确保林业能取得良性发展,推动林业经济能够稳步回升;三是扩大森林培育面积,有效提升总体林业经济价值,在减少林业资源消耗量的同时发展林业生产,使林业资源基础得到巩固;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基于区域性的林业生态发展来开展保护林业资源的工作。
3云龙县林业生态发展的意义
3.1技术意义
林业生态发展主要是一种恢复、保护和发展生态林业系统的规划措施,为解决环境危机、生态问题等提供条件。只有大力发展林业生态、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才能确保云龙县避免不必要的林业资源损失。在造林上,林业生态发展要求云龙县务必依据相应管理条例开展造林工作;详细制定造林施工设计,并按照设计落实造林施工,同时做好造林的检查验收工作;在林业生态发展中全面推行混交林发展,注重抚育幼龄、中龄阶段的林木,有效提高造林生产力。
3.2经济意义
对云龙县林业生态发展而言,培育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是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最主要的目标;平衡、完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能促使林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还能不断提高林业生态效益,一旦云龙县的森林生态系统遭遇破坏,不仅生产能力会明显衰退,还会减少森林的其他功能与附加效益。如今,云龙县森林生产力只发挥出了森林整体生产力的一小部分,开发、恢复和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势在必行,而林业生态发展能为其带来重要的经济意义。
3.3现实意义
从一般原理的角度着手,云龙县若能做到科学统筹、合理开发,那么具备再生性的林业资源就能持续为云龙县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2]。然而云龙县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速度远远低于退化速度是不争的事实,它面临着尴尬的局部好转、总体恶化局面,造成云龙县林业生态发展存在供体错位、主体缺位的现象,即林地、林木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要求。云龙县林业生态环境的恶化都致使其每年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传统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已无法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发展林业生态迫在眉睫,其现实意义重大。
4云龙县林业生态发展途径
4.1合理制定科技强林政策
在新时期里,科学技术始终是第一生产力,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得到科学技术的支持。如今,云龙县的林业生态科学技术应着力采取一系列策略:一是加强研究林业生态的基础性科学技术,以发展林业生态的关键技术为核心,组织专题研究、科技攻关,明确、扩大云龙县林业生态科学技术的优先研究领域,致力于集中人力和财力尽快寻求突破;二是对先进适用技术应积极筛选并实现组装配套、大力推广,使林业生态发展的科技含量得到大幅度提高,特别要针对云龙县山区干旱、半干旱地区难以造林的'特点,积极推广集雨造林、保水剂和生根粉等技术;三是完善建立林业生态科技推广体系,同时建立健全技术指导网络、科技服务网络,加强落实科技推广工作与服务工作;四是针对云龙县的林业站职工及林农等加强实施岗位培训,特别要强调适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林业劳动者的素质水平;五是拓宽资金渠道,加大林业生态科技投入,加强建设科研基础设施,积极改善云龙县科研条件,为发展林业生态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4.2创新林业生态工作方法
云龙县应坚持创新工作方法,搭建林业发展逐渐转向生态经济型发展的平台。一是针对林业生态培育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云龙县现代林业。云龙县通过政府+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组建起林业专业合作社,它是确保林业实现产业化与规模化发展的新形式之一,能帮助提高林农的经济效益,增强其市场风险规避能力。当下,云龙县已经组建了多个林业专业合作社,且林业部门积极与合作社签订协议,为合作社发展林业生态提供技术服务及资金支持,帮助林业生态不断发展。二是针对林业生态发展林下经济,使云龙县的林业综合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林下经济要求云龙县能充分利用林荫优势及林下土地资源来从事立体复合型生产经营,包括种植、养殖等,从而确保农、林、牧能共享资源,形成优势互补,最终取得协调发展。林下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林业经济周期的缩短及林业附加值的增加,能促进林业取得可持续发展,帮助农民开拓增收渠道,巩固林业生态发展成果等[3]。当前,云龙县已有很多乡镇纷纷大面积推广林下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开发林草、林药、林菌和林果等模式,不仅当地农民的积极性高,还取得客观的经济效益,为林业生态的有序发展提供条件。
4.3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指的是以经济手段为主导,以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系统为目的,对云龙县林业生态发展的相关者利益关系作出制度安排。在对林业生态效益的外部性问题进行解决时,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采取公共财政支付的手段,二是采取市场化的手段。按照谁受益、谁补偿以及谁破坏、谁恢复的基本原则,应要求受益于林业生态系统的一方将一定的生态补偿给予保护森林的一方,使保护森林一方的权益得到维护,实现利益的平均分配。尽管云龙县当下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但不完善之处比比皆是,需积极探索,建立完善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及生态税制度,促进云龙县的区域经济取得协调发展,同时有效保护、恢复和发展林业生态。在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过程中,云龙县应依据森林用途的不同进行划分,分别选择不同的政策措施、经营机制与管理体制。如云龙县的公益林就由中央财政及地方受益区的财政投入为主,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吸收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林业生态发展,强化公众发展林业的意识,且各级财政要通过多种形式合理补偿投资者;商品林就需要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引进市场机制,立足市场需求来配置森林资源,并完善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严格依据市场化原则促进林业生态取得可持续发展。
4.4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生态
在政策的导向下,云龙县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是必然趋势。在生产力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下,部分国有企业无法适应林业生态发展需要,加上各种经济在市场的引导下取得快速发展,致使云龙县不得不打破传统单一的国有组织形式,选择非公有制林业生态发展模式,迈开非公有制发展的第一步,其中股份合作制的非公有制的重要形式之一,云龙县就采用了该发展模式,不仅对林业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还促进发展林业生态。目前,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朝阳产业之一,人们在现代社会更加向往自然,云龙县在充分发挥林业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再发挥出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已经势在必行[4]。非公有制林业生态的发展不仅能加快云龙县建设林业文化的速度,还能促使其将地方民族风俗、特色文化等融入林业景观中,有效提升旅游品味,为云龙县将木材生产型林业转变成生态建设型林业提供可能。除此之外,云龙县还可通过非公有制林业生态发展模式来激活发展山区林的思路,共同发展各种经济成分,为云龙县的国有企业改制提供参考。当国有企业在改制中遭遇困境中,非公有制的林业生态发展模式就能将机制搞活。通过在传统的林业经济发展中融入现代管理的新理念、新方式以及先进的技术等,云龙县就能实现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包括资金、人才、技术等,促使各种经济形式协调发展,有效调整云龙县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生态健康发展。
5结语
对云龙县经济可持续发展来说,林业生态的建设与发展非常必要,它是减少重复投资、有效改善林业生态环境的一个必要途径。所以云龙县要想全面发展经济,就必须加强林业生态发展,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推动云龙县林业经济朝着稳定、和谐与持续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飞星.论生态林业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现代园艺,2013(24):179.
[2]肖旭新.合理定位拓宽发展途径创新林业生态文明建设[J].吉林农业,2015(20):100.
[3]刘俊荣.论生态林业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67+78.
[4]田国双,尚航标.林业生态产业链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指标构建[J].林业经济,2014(11):74-79.
篇3:特殊教育师资发展途径探析论文
特殊教育师资发展途径探析论文
一、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发展的现状
特殊教育师资有其特殊性。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具备普通学生的发展规律,但又与普通学生不同。教师要对这些学生进行观察,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使教育过程具有针对性。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不但需要具备科学文化、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也要掌握更多特殊教育理论,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能够在特殊学校及特殊班级为特殊学生提供服务,为特殊学生普及知识,带来快乐,让特殊学生也像普通学生一样受到应有的教育,享受学校的美好时光。我国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每周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学校选派优秀的教师,诸如手工班教师,蒙台梭利教师,启智博士教师,以及优秀班主任在业务培训中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引导教师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二、我国特殊师范教师教育培养的模式
我国现有的特殊师范教师教育培养的模式有两种,分别是大专类的特殊师范教育模式和四年制本科特殊师范教育模式。其中,三年制大专特殊师范教育模式的生源以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为主,学生入学后所学专业分类比较明细,按照教育对象的障碍类别分类,术业有专攻,专业对口,教育对象相对单一。这样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在三年内学习到比较专业的教育知识,有利于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发展,可以为国家、社会培养较多的专业类优秀特殊教师。但是,三年制教育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学生在有限的三年时间内既要掌握一般师范类教师所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又要掌握特殊儿童教育的教学方法,培养目标的实践较为困难。四年制本科特殊师范教育模式,其生源素质优于三年制大专特殊师范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一般是在我国综合性大学中以更为系统、更为专业的方式为我国培养高等学历的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是全世界众多国家普遍采用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之一。我国现阶段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的主流力量是四年制高等院校,四年制大学为我国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特殊教育教师。
三、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发展的途径
(一)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指教师在固定时间内在本校进行业务学习,其时间和地点可以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进行安排。校本培训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专业能力。另外,校本培训也可以在学校所在城市内利用周末时间组织教师培训。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优秀教师讲授典型的事例,分享有趣的书籍和自身的教育经验,与众多教师一起交流学习,使特殊教育的教师能够倾听心灵的声音,停下脚步,发现更好的自己。
(二)在职进修
特殊教育教师的在职进修能使教师更好地提升自己。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本专业的知识或更多教育领域的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在职进修可以由学校组织,也可以教师个人参与。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运用到的知识技能需要在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学习,而在职进修就是教师提升自身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网络学习
网络学习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它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协商学习的方式进行。相对传统学习活动而言,网络学习能共享丰富的网络化学习资源,以个体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突破了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网络学习为教师提供了方便,让教师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到丰富的知识,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提升自己,是现代教育行业一种有效又广泛使用的学习方式。
(四)公开课锻炼
学校内组织教师开展公开课比赛以及每年的教师基本功大赛,对于教师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公开课后的自我反思及教师集体评课环节,能促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公开课比赛,不仅能够为教师的交流展示创造机会,还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能够展示自己的风采,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积攒经验。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现有的特殊师范教师教育培养的模式,即大专类的特殊师范教育模式和四年制本科特殊师范教育的模式,需要进行有效改进,以此促进特殊教育的师资发展。而校本培训、在职进修、网络学习以及公开课的锻炼都是特殊教师教育师资发展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林丽,兰小茹,GraceChen,等.蒙台梭利数学教育[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李明汉.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12):51-53,66.
篇4:接轨大上海新农村发展途径论文
接轨大上海新农村发展途径论文
接轨大上海,融人长三角,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或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农业、农村工作接轨大上海、融人长三角,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抢抓机遇,主动呼应,实现观念接轨。
温岭市与上海地域相近、经济相融、文化相通、人缘相亲、交往与合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温岭市农业领域与上海的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配合更加协调,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接轨上海,就是接轨机遇,接轨发展,接轨国际,接轨现代化。观念是思想行动的先导,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遵循经济规律,牢固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强化超前意识、开放意识,确立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坚决克服无需接轨、无法接轨、无从接轨的陈旧落后思想和消极畏难情绪,进一步增强接轨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错位中抢抓机遇,在协作中携手共进,在竞争中谋求发展,达到“乘上海之船出海,攀上海之梯登高,借上海之力发展”,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主动出击.错位发展,实现实业接轨。
上海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提出“抓两头,放中间”的发展思路,把农业发展重点放在品种和技术两个源头,将具体的生产环节转到周边省市,使上海与我市的农业结构调整趋同性减少,互补性增强。上海农业产业的梯度性转移,为温岭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主动出击,错位发展,积极参与上海农业产业的细分,加快产业对接和分工协作,形成一个错位生存、相互补充的农业产业良性发展格局。根据温岭市农业现状、产业特征和品牌优势,在接轨融人过程中,完全有条件实现与上海农产品的有效对接。按照生态立市、打造绿色温岭的要求,继续做大做强做优“玉麟”西瓜、“温联”果蔗、“温岭”草鸡、“明圣”高橙、“松门”白鳌、“鑫雨”精制米等品牌农产品,带动“滨珠”葡萄、“大溪”柑枯、“复古”艾白、“绿粹”鸭蛋、“贝贝”牛奶等新兴优质农产品的发展。以农业标准化为载体、现代的检测检验为手段、绿色认证为标志,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力度,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取得上海农产品市场准人的通行证,从而满足上海市民安全、营养、卫生、方便的农产品需求,使温岭农业成为上海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基地。
三、构筑网络,拓展空间,实现市场接轨。
上海是一个拥有16多万人口的大城市,不仅消费数量大,而且市场空间广,辐射能力强。特别是近几年来,上海致力于实施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的战略,城市化水平高,进程快。随着城市规模框架的拉大,环境绿化面积的增加,可供耕地越来越少,自产与外供的农产品将会发生根本的变化,这样势必出现低自给、高需求的状态。针对这一现状和特点,我们要抢占先机,捷足先登,充分利用上海这个大市场的潜在优势,运用现代营销理念,坚持多路并进的方式,挺进上海市场,推向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我们要利用上海作为世界会展中心这一平台,定期进沪举办有组织、有声势、有规模的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投资洽谈会、引资招商会,开展整体性的农产品推介活动,扩大温岭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外向度。充分发挥温岭市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农产品贩销大户的作用,采取多元化的营销战略,加强与上海的`农产品市场、大卖场、超市、连锁店的联合与协作,扩大销售网络,建立长期的产销关系,提高市场占有率。在上海设立特色农产品办事处、联销中心或精品专卖店等形式,构筑相互了解信赖的平台,联结起产销桥梁,拓宽上海农产品市场的营销渠道,使更多的农产品输送上海,全面提升温岭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要素接轨。
上海是经济、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的集散地,是走向国际的桥头堡。我们要借助这块高地,吸引人才、引进技术、争取资金、获取信息,实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优化组合,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充分利用上海大专院校与科研单位众多、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吸纳上海的先进技术和人才,为我市农产品加工、保鲜、包装、贮藏等方面进行技术协作、科技攻关、产品开发、科技培训和技术咨询,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凭借上海的经济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创新引资机制,选择一批农业招商项目,建立项目库、精心组织包装,推出重点项目,在上海组织招商引资活动,使上海农工商企业乃至国外驻沪大企业来温直接投资效益农业。并通过上海独特的口岸优势,作为温岭农产品走向世界的跳板,吸引外资的窗口,对外贸易的通道,使更多的农产品走出国门,进人国际市场,提高农业的外向型水平。依托上海信息平台的优势,主动加强与上海农业信息的交流合作,搞好网络连接,延伸应用系统,获取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及时从网上了解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动态,并以此来合理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流通。同时,将本地农业信息及时反馈到上海等地,让长三角地区更多地了解温岭农业,不断提高温岭市农业信息化水平,为广大农民提供一系列有效的信息服务。
五、加强领导,优化服务.实现环境接轨。
十六大报告在谈到发展区域经济时提出“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接轨大上海、融人长三角是深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兴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新高潮的实际行动。为接轨大上海、融人长三角营造良好的环境,一要理清思路。坚持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计划,突出重点,明确目标,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要加强交流。加强与上海对口部门单位的横向联系,沟通接触,互通信息,寻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同时,邀请上海客商或相关部门单位来温岭进行实地考察和交流,营造合作氛围,扩大温岭市农业在上海的影响。三要制定政策。在户籍、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加快与上海等地相配套的制度,在招商引资、土地批租、外贸出口、人才流动、技术开发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切实消除政策落差,吸纳上海等地的产业、资本、人才和技术的转移,加快温岭市农业的快速发展。四要优化服务。各级各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转变职能,改正方法,优化服务,行动一致,为接轨大上海、融人长三角保驾护航,创造宽松的发展氛围。
篇5:小学教师德育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论文
小学教师德育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论文
跟着国家经济实力的进步,各种新式传达媒体活泼于大家的日子中,小学生集体的思维还不老练,而各种传媒媒体的诱导性、迅速性与不良信息非常简单影响学生的心理,因而,在该期间小学生德育教育面对严峻应战。笔者就怎么处理小学生德育教育作业进行讨论,以引导和把握小学生心理为关键强化小学德育教育的作业水平,然后开创小学德育教育新格局。
一、我校德育教育作业的现状剖析
众所周知,德育作业是各大院校教育练习的核心内容,因而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变革开放依靠跟着国家传媒技能的不断改造,致使学生思潮涌动,不良信息的传达使得学生的思维与道德受到冲击,这种景象在小学生集体内尤为显着,因小学生思维意识仍不老练,没有构成辨别是非的才干,因而怎么进步小学德育教育水平至关重要。当时小学德育教育存在教育力度单薄、教育资本缺乏、教育内容单一等疑问,怎么处理上述疑问是小学德育作业者需尽快处理的严峻课题。
笔者以为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作业,学生思维的打开甚至构成均与其日子的家庭空气、社会环境密切有关,封闭式校园德育授课办法已无法满足新期间德育打开趋势,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校园应重视开放性,重视教育手段及办法的细化,增强双向适应性及互动性,全部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深化学生对德育原理标准的知道,不断内化、自省、进步、练习,使其构成安定的做法标准。老师计划教育活动时有必要依据社会景象及学生成长需要,遵循人类身心打开的规则,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及年纪的条件下计划教育含义稠密的实践活动,力求实现教育方针的多远联络,使活动的打开更具多样性及弹性,营建人性化的教育空气。其不只可以破除传统德育教育的灌注式教育办法,一起也有利于处理当时小学德育作业中存在的坏处,以主题活动办法将填鸭式教育法转化为学生乐于参加的风趣活动。对于我校老师教育现状,对德育活动计划及安排仍浮于办法的现状,讨论怎么打开切实可行的德育教育活动已经成为我校德育老师教育变革的要点疑问,因而,校园领导及教育人员经过长时刻的调研作业,特提出该课题,以期进步我校德育教育作业水平。
二、处理小学德育教育疑问的办法
笔者以为,要想处理现阶段中国德育教育作业面对的三大疑问,首要应将德育教育作业归入校园根底课业教育系统中,并对其进行联络计划。将各项德育活动与严峻文明课教育活动相联络,并立足于制约学生思维道德建立的疑问加以剖析,尽力开辟适用于小学生的教育路径,促进德育作业走向活动化、日子化、生本化及校本化的教育道路。在施行过程中德育教育应突显教育主题,使教育作业表现活动性及动态性,将老师的传统说教式授业办法转化为学生直接参加的各项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活跃性与自动性,然后到达进步教育的有用性及深刻性的意图。
1.进步校领导重视程度,活跃改造德育教育系统
校园领导应进步知道,德智体美劳以德为首,德育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条件与根底,一起也是宣传中国文明的重要内容。校领导应进步对德育作业的知道深度,活跃深化德育教育事业的变革与打开。应了解到德育教育是一项联络国家根本性建造的重要作业,有必要常抓不懈。在详细教育办法及教育方针的拟定方面,校领导应联络校园德育教育的不足之处拟定教育方针与教育系统,且不可使教育作业流于办法,应将德育作业视作硬性教育方针,不只应垂青学生考试分数,一起也应重视学生的道德素质,应有对于性及意图性的'打开德育教育作业,将学生德育教育当成要点教育内容对待,并鼓舞德育老师打开各项专题教育活动,鼓舞学生活跃参加,促进学生思维的解放与进步。
2.进步老师育德水平,尽力建造高素质育德团队
德育老师应以改动传统教育观念为切入点打开育德作业,尽力改动现有德育教育活动过于办法的现状,使德育老师一直参加辅导学生的活动中,促进其教育观念的改动及改造。为此,笔者联络德育老师应具有的事务才干及理论知识剖析老师辅导及练习作业,例如对于德育讲学大纲的了解与宣传、教育方案的计划及计划、德育活动与文明课程的互溶性疑问等,使德育老师对育德活动有一个全新知道,使德育老师可以在观念上进步重视程度,重视育德活动的练习办法,采纳会集培养分层练习联络的系统打开自我学习与授课活动,优化老师教育素质。并应以点带面,组成高素质的德育团队,规矩德育作业者的教育情绪,在教育办法上改造陈腐的育德办法,比方:学生犯错对其体罚等育德办法。这种教育办法不只起不到进步教育质量的意图,一起还会严峻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晦气于学生的自我成长。德育作业者应明确了解,在育德过程中老师不只是学生思维道德培养的师父,一起也应该是一名慈悲的长者。教育时,老师应具有崇高的师德,真正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将说教转化为言传身教,使学生可以感觉到德育老师的榜样作用,以自我的情趣及素质耳濡目染的改动学生对德育课程的认知,进步学生的思维道德。笔者总结自身德育教育经历发现,一个老师的自己素质会影响一群学生,因而,校园在打开育德作业时不只应考虑到学生要素,一起也应重视德育老师的练习作业,全部进步德育教育团队的归纳素质,定时练习并考核,促进校园德育老师团队归纳素质的迅速进步。
3.改动德育教育办法,进步教育内容的趣味性
首要应将德育教育融入各科教育内容中,文明课老师应经过人物交换或共享日子经历等办法宣传美德,促进学生自动发掘各文明课中的育德事例,其次,校园在打开各项集体活动时应活跃融入育德内容,将育德作业的打开浸透于校园的各项团队活动中。例如:校运动会、社会实践大赛、文明娱乐大赛及各项社团活动等,有意图地安排学生活跃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比方使学生活跃参加志愿者活动及学雷锋活动等,以全校宏扬先进事迹或好人好事的办法进步学生参加活动的活跃性。一起,在举办校运动会时,校园应活跃宣讲友谊榜首、竞赛第二的活动原则,对在竞赛中互帮互助的自己及集体进行嘉奖。或使用校园学习板报、播送等传媒前言宣讲育德的重要性,宏扬中华五千年来的德育小故事,经过多种办法进步学生辨别善恶美丑的才干。
4.加强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紧密联络,拓展育德办法及办法
有些校园因在打开育德活动时过火标准学生的自我做法及天分,使教育办法在必定程度上按捺了学生的自我打开,一朝一夕学生就会冲突德育课,这对育德教育方针而言较为晦气。因而,笔者以为要想改动这一景象,校园就应善用校外资本,重视发掘校外资本与校内资本的联络点,使用校外有关育德资本打开德育作业,重视与学生家长的联络,活跃自动的探知学生的成长环境及家庭布景,尽力构建家庭与校园相联络的育德渠道,充分发挥外部资本育德的感染力,激起学生的爱国、爱家、爱校及爱人情节。除此之外,校园应充分发挥外部资本教育的影响力优势,使学生孩子德空间及育德时刻得以有用拓展,进而全部促进小学德育作业的有序、有用打开。例如,在计划教育活动时应召唤学生家长活跃参加,各持己见,提出学生在日子中的不良思维疑问,然后使德育老师可以有意图性、有对于性地设置德育活动,进步活动的可行性及育德作用。
进步小学生思维道德教育水平是联络国家未来打开的大事,怎么科学设置育德活动,拓展育德活动的打开路径是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笔者以为,育德作业者要想处理当时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就有必要落实于久远,剖析现阶段德育教育及其活动的景象,拟定有对于性、有意图性的教育方针,计划科学合理性高的教育活动,只有如此,才干进步德育教育的水平,才干将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培养出来.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十二五”计划课题研讨成果,课题种类:省要点课题,课题称号:小学老师德育专业打开路径的举动研讨,课题编号:JJB121
篇6: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发展探析论文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发展探析论文
在现在的教育改革环境中,学校体育教育是提升人们身体素质的关键力量,对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有一大半的农村学校,因此,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素质教育。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
1.体育教育观念落后
在农村,有一个十分常见的问题就是过分追求升学率,这就造成了农村小学体育课程中的问题。体育课程不符合国家的规定,而且学校的重视程度也不够,甚至一些家长也不闻不问,这就造成了小学体育课程形同虚设,这种落后的观念严重地阻碍了农村小学体育的有序运行。所以,农村学校观念的滞后性就是影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不能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2.师资力量贫乏
体育老师的数量有限,使得体育课程不能保质保量地进行。容易出现兼课的情况,或是没有专业的老师来担任体育老师,从而使得体育教学的水平大大地降低。体育科目和体育老师也逐渐被学校忽视。中等师范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进入农村小学任教时,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转教其他学科。甚至有的学校里面根本就没有体育老师,也就没有体育课。
3.基础设备构建滞后
运动场地符合标准的比较少,有体育设备的学校,设备的数量也很少,并且常年没有进行保护,基本不能使用。并且有25%的学校只有一片荒芜的'空操场,没有单双杠、跳绳、足球等运动设备。
二、提升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1.强化宣传力度,摆脱传统观念的制约
(1)利用多种宣传手段来转变过去的观念意识,改变人们对体育的错误观念,强化理论学习,加强人们对体育的关注程度,让人们认识到学校体育的真正意义,从而更加注重体育工作。
(2)使用媒体进行全面的宣传,更好地展现体育的价值,让家长更好地认识体育,改变家长对体育的错误观念。
2.强化体育师资力量
因为现在很多农村小学都出现了专兼体育老师的情况,需要不断地加强专职、兼职体育老师的专业培训,提升思想认识,加强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熟练地使用技术,构建知识的整体模式,把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使得体育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提升。还有,关注农村教师的日常生活,建立专业的教师团队,正确地处理体育老师的待遇、地位和奖励等激发体育老师的热情,从而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
3.有效地使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器材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实际的体育场地和设备,合理地进行使用。农村学校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资金来提升设备的质量和改善场地以及器材,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因此,农村老师要改变因为农村体育课程设备不足,场地小就不容易进行教学的观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研发体育设备资源。
(1)构建简单的器材。在教学的时候,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创新,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一些简单的器材,为体育课程提供更多的道路。比如,可以使用废旧的物品制作实心球、用凳子当“山羊”、用砖块来建造乒乓球台等等。使用废旧物来弥补器材的缺失,改善教学环境,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2)改变场地,提升场地的使用价值。把成人标准的比赛场地改成适合小学生活动的场地。比如,对排球网和篮球网的高度进行调节等等,突破竞技化的规格制约,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乐趣,进行相应的改造:对排球场地和网球高度进行调节,提升场地的使用效率;还可以调整篮球架高度,建立多方向的篮球筐,利用篮球场的一些边线和端线进行灵活性的训练,还可以使用三分线进行弯道训练;还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自己带一些器材,解决器材短缺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4.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教学内容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学计划的关键力量。通过体育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拥有健康的身体,提升学生的精神品格,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观念。怎样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师生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最少,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1)建立完善的教学方案,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善于使用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效率。
(3)老师要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和总结,记录学生的锻炼效果,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对体育教学进行不断的优化,这是促进农村体育发展的关键力量。
篇7: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研究论文
近年来,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的发展在我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在当前推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给教育界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乃至决定课程实施的方向、质量和深度。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要建设一支能胜任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重任的新型教师队伍,必须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然而,与城市的小学教师相比,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程度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1、农村小学教師专业发展研究的意义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系统中最重要、最广大的一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在我国教师队伍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其专业发展状况对地方的教育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他们的综合素质与专业发展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对一所学校、一个区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学者有意识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专题比较薄弱,人们关注的重点是教师生活的待遇问题,而忽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3]。本研究在总结和分析关于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对阜新市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作出清晰而明确的分析;并提出当前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必要性,从而丰富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内涵。
2、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专业知识不完善,能力欠缺
在对教师专业知识进行了解中发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在整体上存在知识老化、观念落后等现象。其中,年龄在50周岁的教师有很多,他们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跟不上当今教学改革的需要,忽略知识的补充学习。虽然也有大部分教师关注自身能力的提高,但是往往无从下手,并且对学科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了解不充分,不能对知识进行有效整合,面对教学改革和教学中的难题常常表现出不知所措。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具有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提高和课程改革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专业技能方面。
2.2教师继续教育的资源相对不足
对于农村来说,虽然近几年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受历史、地理位置和环境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其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也就自然相对发展不足,既表现为量的不足,也表现为质的不足。此外,对多数在普通小学任教的教师,参加省级或市级骨干教师培训,这些机会都是遥不可及的。而对于他们来说,平时可以参与的进行专业发展方面的活动就是互相听课评课、教学研讨会和教师间的经验交流,进修的机会较少,去别的学校观摩优秀教学、听取专家讲座和参加学校以外的培训进修的机会也较少,就算有时候学区组织了一些活动,教师们也可能会因为教学任务繁重而没有时间参加。由此可见,阜新市农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资源严重缺乏。
2.3重视工作绩效、轻视教师专业发展
目前,教师们反复谈到社会上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教育文化背景,学校为了满足家长的愿望,片面的强调升学率,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也主要以量化为主,所以,学校的工作重心就大部分放到了工作绩效上,把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作为对教师评价的主要因素,这样就导致了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和学校的压力而放弃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把自身的专业发展也放在了次要的地位。
2.4工资待遇不高,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由于受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政府部门支持农村教育的经费有限,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与职称水平严重脱节,与城市教师相比,甚至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而且,由于经费的限制,农村小学教师外出培训的经费无法得到长期、稳定的`保障。
3、解决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的建议与对策
3.1政府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培训机制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是学校、教师的行为,更应该是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全面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督促检查教师专业发展运行情况。建立健全一系列的法规政策,统筹管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情况。建立保障措施:对教师专业发展机会的保障;经费保障;时间安排上保障。确保农村小学教师轻轻松松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使得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得到有效实施,真正使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2加强市、县、区教师进修部门有效联合
为保证教师继续教育的良好稳定发展,有效地促进机制是加强市、县、区教师进修学校之间的联合。县、区教师进修学校在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上应该和上级培训机构协调一致。目前,个别区、县教师进修学校在培训能力和人员配置上比较单薄,不能满足农村小学教师长期而稳定发展的需要,保证不了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正常运行。
3.3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学习和进修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更多专业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并且要在时间上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减少教师的负担,以留出更多的时间供教师学习和进修。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的时间不够用,这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首先要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充分利用教学会议时间进行专业发展的活动,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行政会议,提供给教师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其次,对于处于同一年级任教或同一学科任教的教师安排共同备课或学术研讨,在完成了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又可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不仅节约了时间,也达到了应有的效果。再次,学校要为教师多提供在职进修的机会,有这样机会的时候,要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以便更好的在专业发展上取得进步。此外,对于学校来说,也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果没有制定相关的制度,学校的教学秩序就会变得混乱,因此学校在制定了教学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这样才能使教师在进行专业发展时有一定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版.
[2]沈夏威:《关于教师教育专业化问题的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第4期.
[3]刘微:《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中国教育报,1月4日.
篇8: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的论文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的论文
摘要: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成为国际教育改革中的焦点问题。本文从教育叙事中的反思、同伴互助间的反思及利用《学科教学创新的课堂分析系统》中的反思工具来探讨高效能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的途径并结合信息化教育对完善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所提出的新内涵做浅陋的见解。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叙事;学科教学创新;课堂分析系统
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是推进优质教育的重心,而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有赖于教师是如何进行反思的。教育叙事、同伴互助的反思对教师内部结构的不断完善具有一定的作用,利用“学科教学创新的课堂分析系统”进行反思更突显教育全面性、系统性。该系统切合了我国实际的当代课堂教学理论、策略和方法,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自我诊断、反思与评价的平台,更好的实现教师基于日常课堂实践中的专业发展。教师对自身实践和同伴互助的持续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真谛。而要得到持续的、终身的专业发展,在信息化已经成为助推教育变革和发展的核心要素的今天,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已迫在眉睫。
一、在教育叙事中实现自我持续的专业发展
教育叙事指凭借记忆或再现用叙事的.语言将立足于日常教学中的实践表述出来的一种方式。教育叙事不仅仅是事件的实录,更是对过往经历的一种演绎、理解、注释的过程,是敞开心扉,是分享经历,是共同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把自己的理论置于实践的参照下,接受实践的检验,让承载着教育经验的理论得到启发和提升,从而使理论和实践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完善。
教育叙事的表现模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尤其在信息化成为助推教育变革和发展的核心要素的今天,除了用“案例”的形式记录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博客”这个全球化、个性化、数字化的交流平台。在“博客”中根据教师对自己日常教学生活的描述和分析,可以与广大的群体进行深度的交流,达到深度的反思,以促进教师持续的专业化成长。
二、通过团队间的同伴互助来实现自我持续的专业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自我反思是自省常新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教师个人的主观因素从而教师个人的反思带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局限性。因此,国际领域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同伴互助”的概念,提倡教师要共同工作,共同反思,彼此学习和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同伴互助为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在学校环境中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是智慧的实践者,通过同伴间的互相观课和指导是一种有利于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同伴互助强调基于教学实践平等的原则上通过同伴间的对话、沟通、反思和实践的形式集合大家的智慧,在共同的反思与参与中自我改进以获得教师专业的追求、专业的探索、专业的发展。
三、利用课堂分析系统帮助教师反思以促进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
《学科教学创新的课堂分析系统》在国内的研究开发中属于首创,在国际研究界也极少有对这一领域的系统开发。该系统的应用为教师的反思提供了有效的认知工具,通过系统的反思,能准确的处理如何矫正学生的错误认知,能建立对后进生帮助的策略,不断在反思中完善自己的教学观与学习观。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此系统,根据教师的反馈信息,不断审视自己的职业情感和教学素养。这样一套辨析教学效能的分析系统,是教师自我和共同反思的工具,更加切实地帮助了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的自我持续的专业发展。 《学科教学创新的课堂分析系统》是在对本土学科教育研究经验上的提炼,因此它更加切合我国本土的教育,符合本土教师的教育水平。通过对课堂的监控,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自我诊断,教师可以更好地来反思反观自己的教学效果,从中找到可取的经验与教训,在实践和反思的结合中重新组建已有的理论,把新生的理论再运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它的可行性,如此不断地循环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措施,它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能升华为智慧,才能昭示隐藏在实践中的价值,才能使经验系统化、理论化,并使之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实现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之时,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对持续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内涵: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素质,具备较高的信息化素养。
四、信息化教育需要教师提升信息化素养,完善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内涵
技术飞速发展,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的信息化时代,给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信息时代不仅要求学生获得所需的知识,更要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方法,新的教育思潮与信息技术的不断整合要求教育要现代化、要信息化。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教师的信息化专业知能发展是关键因素,而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知能的重要基础。
何谓信息化素养?它是一个动态且发展的概念,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变化、与时俱进的,因此目前我们只能期待透过现象捕捉到些本质。信息化素养主要是指对信息的敏锐性、对信息的主动猎取性、对信息的主动接纳性、对信息的即时处理性、对信息的情感性和较强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和导航者。有高水平的信息化素养能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自如地用好信息技术,能更容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提高工作效率、完成教育教学的目标。
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师能否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成败。因此我们要不断跟随信息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不断完善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的内涵,以登上教育变革的舞台。
参考文献
[1]丁纲.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计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8).
[2]任友群.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篇9:浅谈区域农村金融发展途径探索论文
浅谈区域农村金融发展途径探索论文
[摘要]文章首先从农村金融发展的概念入手,就其不同流派进行了基本的论述,并简单回顾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历程。其次,运用对比和抽样调查的方法从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两大方面对区域的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简要论述了该地区金融发展取得的成果,总结出目前扬中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正规金融功能缺失、农村有效金融需求不足等问题。最后,在前面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为解决目前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区域农村金融;农村金融发展;金融供给;金融需求
1农村金融发展概述
1·1农村金融的含义
从功能的角度考虑:农村金融能够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金融需求,是能够促进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金融,是一个随着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动态结构。从交易的角度考虑:农村金融是一种存在着规模经济的交易,农村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交易次数多、信息不对称,农村金融通过金融工具和金融中介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农村金融实质上就是不同的交易主体通过选择合适的交易对象,以期实现最大化收益的过程。这一过程实现了农村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资金由供给者向需求者转移。
1·2区域农村金融的基本含义
区域农村金融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第一,该地的农村区域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组成,它们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促进农村资金流动;第二,该地的农村金融市场构成:民间融资(民间借贷、合作组织内部融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第三,该地农村货币流通的情况:现金流通(农村企业农民的现金收支、农村信贷情况、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运动)和非现金流通(转账结算)。
2区域农村金融现状的调查
2·1扬中市农村金融需求现状
2·1·1农村企业的金融需求现状
众多的农村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使得本市农村企业的金融需求较大。但本市缺少了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而作为地方性的中小银行又相对较少;国有银行又倾向于为贷款违约风险较小的大型企业提供贷款;使得本市众多的中小企业出现了融资困难的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本市农业银行500万元以下的客户屈指可数;农村信用合作银行虽然有7000多个客户(客户数是其他金融机构客户总和的数倍),但贷款总量只占全市贷款总量的20%,所以大部分金融资源是被大中企业所占据的。
2·1·2农村政府的金融需求现状
政府的金融需求主要体现在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提供上,所以从这一方面进行研究。以为例,扬中市的公共财政收入为22。5亿元,而城乡建设所需资金为70亿元,政府资金明显不足,必须依靠外部融资。又需要政府大量的资金投入,扬中市一直致力于农业保险事业,早在母猪农业保险参保率就已经达到了99。7%。近年来又不断拓宽农业保险的承保范围。为了最大限度地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保障农民的利益,政府承担了保费的绝大部分,加大了政府对金融资金的需求。在农业基本现代化的进程中,扬中市财政、金融支农的力度逐步加大,20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幅度比一般预算支出的增幅高出了0。57%,农业贷款的增幅与贷款总额的增幅之比达到了1.11%。所以政府在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务时同样需要资金支持,为了发展扬中的经济,改善名声,政府对金融资金的需求较大。
2·2扬中市农村金融供给现状
(1)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情况。国有商业银行在扬中市的网点主要以分理处为主,规模较小。分行一般设有6个窗口,分理处一般设有3个窗口,主要办理现金业务。目前扬中市只有中国银行开通了代收燃气费的中间业务外,其他银行均未开展除结算外的中间业务,而代销国债、基金、银行卡等科技含量稍高的业务各家银行几乎没有。
(2)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员配备情况。扬中市国有商业银行新进人员硬性要求学历本科及以上,年龄低于26周岁。银行原有工作人员普遍拥有本科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较少,服务队伍呈现年轻化。
(3)网点数量情况。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扬中市共有15家营业网点,ATM机的数量多过其他银行。而作为扬中市本土的农村信用合作银行拥有规模较大的19家营业支行网点,由于该银行由原来的信用社发展而成,在市民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4)服务情况。虽然只存不贷的政策取消,邮政储蓄在扬中地区的影响力不如其他国有银行和农信社。而一直以较高存款利率吸收存款的农信社,同时以低利率发放小额贷款。但由于农信社的网点分布较散,给小额存取带来不便。
3扬中市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正规金融功能缺失
第一,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功能缺失。目前中国农村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有农发行、国开行和农业银行。扬中市没有农发行和国开行,缺少为农业的综合开发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政策支持的机构。农业银行的业务范围逐渐向其他商业银行靠拢,使得支持“三农”的力度减弱。扬中市农业保险的承保范围还比较狭小,比较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未能建立。第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功能萎缩。国有银行采用商业化运作,收缩了大量的农村网点(四大行在扬中网点较少),涉农的业务也有所减少。商业银行把信贷业务的重心放在中心城市,对农村地区的贷款局限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大型项目上,使得农民贷款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由农信社发展而来的农村商业银行以相对较低的贷款利率吸引农民贷款,但农民的贷款增长主要为消费性的非农活动,不是出于支持“三农”的目的。
3·2正规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高:一方面,在资金支持方面,农村人均贷款为7700元,仅为城市人均的22%,城乡地区金融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另一方面,在公司治理方面,经营机制死板、内部控制较弱,没有制作单独的门户网站作为公众了解信息的窗口。作为本土银行的扬中市农村合作银行没有自己的网站,不便于公众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3·3正规金融供需错位
第一,农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会要求贷款人提供贷款担保或者抵押品,因为缺乏有效的抵押品,农民就不会向这些机构贷款;某些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程序复杂、审批时间长,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农户难以掌握一系列贷款程序(在调查中,有18。34%的农民因为不懂程序放弃申请贷款)。对于企业来说,贷款不仅审批时间长,还有一些附加成本:向相关的金融机构支付利息、为获得贷款向金融机构内部人员送礼、请客吃饭等,这些附加成本平均占贷款额的4。33%。第二,农村金融机构存贷差的存在反映了农村资金的流向。有137。37亿元资金以金融机构存贷差的形式流出农村。农商行是众多农民存款首选,因而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主体,邮政储蓄在较长一段时间实行只存不贷的政策,从农村吸收了大量的存款,加重了资金外流的情况。农业银行近些年来也从农村转移资金。
3·4农村金融制度落后
国有商业银行减少农村网点,逐步退出农村市场,这使得农商行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单一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村资金外溢更为严重,不利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扬中市的国有商业银行网点较少,四大行在这个镇上只有一家支行。
4创新农村金融体系
4·1发挥农信社支持“三农”的核心作用
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机构主体,是实现农村金融发展的主力军。为了使农信社能够提供有效供给,政府应该给予其一定的税收优惠,妥善处理其历史包袱。农信社改革措施中规定其信贷资金大部分仍需要用来支持当地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强调了农信社必须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真正成为服务于村镇和农民的金融机构。
4·2改革农行邮储及其他商业银行
对农业银行进行改革,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业银行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质量和效益,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务。对于存在许多商业银行的农村金融市场而言,农行不能干涉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设立网点,也不能干涉其所提供的服务和服务对象。这种做法可以保持农行和农信社之间的竞争,良性的竞争使得农村的金融成本上升,有利于金融服务质量的提高。积极推进邮政储蓄改革,按照商业化原则,引导邮政储蓄资金支持“三农”。
4·3采取各种途径发展其他金融机构第一,政府应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以吸引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农村金融发展带来新鲜血液。当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农村发展形势大好,盈利水平较高时,可以考虑组建县域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入驻扬中市,就是实现这一目标所迈出的第一步。
第二,民间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政府应适当放松对民间金融发展限制,规范其业务,让私人银行为农村金融的发展增添更多的活力。
第三,为融资难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使其能够较为便利地获得贷款,改善其信贷环境。扬中市政府成立了全资的扬中市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目前已经与七家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累计为全市6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1000余笔担保,总额达15亿元。政府应努力使这家担保公司继续发展壮大,为更多的中小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第四,发展中小商业融资机构,中小企业因为大型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而农信社又不能完全担负起中小融资供给,所以中小商业融资机构的出现一方面弥补这一不足;另一方面中小商业融资机构的存在对农信社的垄断地位提出了挑战。
第五,给予财政优惠发展小额信贷机制,为从事小型农业生产的农民提供更多的小额信贷服务。扬中目前有盛大和众盛两家小额贷款公司。两家公司自成立以来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政府应继续对其实施营业税和所得税减免,以鼓励它们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边林,刘洪秀。农村金融需求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以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3)。
[2]师家升,陈文军,王润伟。中国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9)。
[3]丹华。浅析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问题[J].时代经贸,(23)。
[4]李训愚。农村金融需求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篇10:探究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论文
探究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论文
一、基于视频的美国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本研究以在美国地理教师教育领域中开发实施的工程“地理:跟明星学教学”工程中的项目“全球化”为例,探索基于视频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与经历,为我国地理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带来启示。
(一)过程与内容
观看课堂教学视频并不直接构成促进教师学习的有效情境。[2]要运用视频研究手段促进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研究者必须对教师的视频研究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3]“地理:跟明星学教学”———基于视频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主要以在线工作坊,网络群组的方式进行组织,每个群组有一名促进者(facilitator),负责张贴讨论主题,对教师的学习进行引导、评价和反馈。教师根据促进者的引导,以书面的形式回答促进者的问题,答案存在word文档里以附件的形式发送给促进者。整个培训过程设计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内容强化;第二部分是课堂展示;第三部分是教学法强化;第四部分是:实践。下面以“全球化”项目为例,展示整个培训过程:1.内容强化第一部分设计内容强化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教师的地理内容知识。通过KWL表、案例研究和概念网络图来让教师了解“什么是全球化”,拓展与全球化主题相关的地理内容知识。(1)KML表KWL表是帮助教师搭建已有知识、经验与新概念、新课时、新单元的桥梁。(表3)①打开KWL表,在K(Knowledge)栏列出已经知道的全球化知识,在W(want)栏列出想要学的全球化知识。②阅读“什么是全球化”文章,在L(learned)栏记录下从文章中学到的全球化知识。③提交KWL表格给促进者,跟小组其他成员分享完成的KWL表格,促进者对每个小组成员的KWL表格提供反馈。(2)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活动是让教师观看田纳西普利司通/费尔斯通轮胎制造工厂的视频———《什么是全球化》,通过视频案例研究活动加深对全球化的理解。①打开《什么是全球化》视频,观看第一部分,思考视频中西密歇根大学地理学教授JosephStoltman介绍全球化概念时提出的六个问题,记录下这些问题继续观看下面的视频。②观看完视频,提交下面一组问题的答案给促进者。有什么证据说明普利司通/费尔斯通是一个跨国公司?生产轮胎的材料来自哪里?通信技术在管理公司运作起什么作用?公司如何处理不同客户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什么证据说明制造理念和程序受全球化的影响?在这个项目中强调了什么环境问题?(3)概念网络图:把零碎整合到一起概念网络图活动是让教师通过概念网络图把所学的跟全球化主题相关的概念组织在一起,总结全球化的一些特征,结构化对全球化的理解。(图1)①打开概念网络图,在网络图中心写下“全球化”,根据在KWL表,案例研究和自己的经验去描述和定义全球化所有的术语和短语。②跟小组成员分享完成的概念网络图,促进者对每个成员完成的概念网络图提供反馈。2.课堂展示第二部分设计是提供教师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让教师观看得州奥斯汀高中教师ShaguftaEllam所教的《东亚地区全球化》视频,视频中包含三节课,“有意识地培养教师视频分析和研究的意识,帮助他们获得视频研究的方法、策略,推动他们自身的教学反思和教学专长的发展”。[4]①打开《东亚地区全球化》视频,进行概览,观看完视频后,提交下面问题的答案给促进者。当你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听到和看到了什么?②观看第一节课:“介绍东亚地区”,观察Shagufta在介绍区域时使用的教学策略。③观看完视频后,提交下面问题的答案给促进者。你看到你目前在你课堂中使用的教学策略了吗?哪一个?有哪些教学策略是你愿意在你课堂中使用的?哪些?在介绍新的区域时,还有其他教学策略吗?④观看第二节课,观察Shagufta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策略。⑤观看完视频后,提交下面问题的答案给促进者。Shagufta陈述这节课的目标是“形成对全球化的理解”你会如何改写这个目标使得它行为更加具体和具有测量性?使用身边的例子来介绍一个新概念有什么优势———例如Shagufta用的是“利兹的早晨”。还有其他与生活相关的想法可用于引入“全球化”这个概念吗?⑥观看第三节课,观察Shagufta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策略。⑦观看完这段视频后,提交下面问题的答案给促进者。关于Shagufta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Shagufta在前面两节课中还可以使用什么方法使她的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3.教学法强化第三部分设计更多地从细节上让教师关注Shagufta在三节课中所用的教学策略。通过PMI(表4)表格与专家点评《全球化策略》视频帮助教师评价探讨Shagufta在课堂中使用的教学策略:图形组织者、合作学习、引导性问题。(1)图形组织者①提交下面问题的答案给促进者。你在课堂中应用哪些图形组织者?在什么样的教学环境中使用你提到的图形组织者?图形组织者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②打开《全球化策略》视频,播放“图形组织者”片段。③观看完视频后,提交下面问题的答案给促进者。比较视频所涉及到的,你是如何描述图形组织者的教学功能?教学生使用图形组织者,shagufta说了什么?你使用什么样的技巧去教学生使用具体的图形组织者?(2)合作学习①提交下面问题的答案给促进者。你在课堂中如何使用合作学习?使用合作学习有什么教育优势?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是什么?②播放“合作学习”的片段,思考其他补充答案回答刚才的问题。③观看完视频后,提交下面问题的答案给促进者。从这个片段中你学到的什么增加了你对在课堂中使用合作学习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的理解?(3)引导问题①播放“引导问题”片段。②Shagufta在第一节课的时候问了一个引导问题,具体是“当你想到东亚时,你会想到什么?”Shagufta也让学生自己产生引导性问题。③提交下面问题的答案给促进者。为什么Shagufta认为让学生自己形成问题是很重要的?Shagufta是如何教学生产生引导性问题的?4.实践第四部分设计是前三部分在线学习的延伸。促进者要求教师在在线学习后,将在线学习到的知识整合到他们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自己或者跟其他教师合作,利用“明星”展示课教案,选择“全球化”主题中的一节课进行教学,最后跟小组其他成员分享经验,促进者根据教师的实践提出反馈。
(二)效果评价
从整个培训过程的设计来看,知识内容是基础;观摩教学是催化剂,促进者不断通过问题引导和推进教师的观察和反思,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和反思教学思维水平;教学法是对实践的总结与深化;课堂实践是检验培训效果的试验场,从视频的观摩到真实课堂的实践过程,为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种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可行的路径。从教学目标来看,注重教师课堂观察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观摩洞察“明星”教师背后的教学思路和策略;对照自身教学行为,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意识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突破了聚焦外在行为,机械模仿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的局限,目标实现的过程是模仿再造、融会贯通、形神兼学的过程。[5]从教学内容来看,是以专题形式的视频与其相配套的`课程资源的多媒体的数据库和资源库。教学方式来看,是由促进者引导计算机支持的开放的在线网络学习。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为我国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成功的案例、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二、对我国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一)“视频”在我国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现状
当前我国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是面对面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如聆听专家报告、高校进修、观摩名师教学、校内校际间的教研活动,但这些活动往往是随机的、分散的。分散的活动削弱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合力。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潮流中,以网络为载体基于视频的教师专业发展可称为“古老”的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60年代,斯坦福大学为师范教育设计的微格系统。[6]然而对于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来说,所需要的不是最新颖的技术手段,而是技术手段能否很好地传达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信息。研究者发现运用视频作为研究手段可以帮助老师学习观察和捕捉课堂互动活动,使教师的注意力从注重教学转移到关注学生思维,从注重发展学生能力到关注课堂间师生互动。[7]基于视频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在其他学科已经有了广泛的研究,但在地理教育领域却很少有人涉足,在对国内三大地理教育类杂志《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和《地理教育》进行分析,以“视频”或“录像”为关键词搜索,发现没有以“基于视频”为主题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文章。在实践中国内一些机构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积极尝试,如人教社优秀教师示范课视频项目,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教师远程培训项目。人们对传统的基于视频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抱有怀疑态度,认为很难达到与面对面教师培训等同的效果。主要原因有:呈现形式单一,长时间的理论讲座或课堂实录容易引起观看者的视觉和精神疲劳;缺乏专家在线引导教师学习;缺乏支撑视频内容相关资源与材料。所以寻求一种具有系统规划,形式多样,专家引导和丰富资源支撑特征的教师发展的路径是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
(二)基于视频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潜在价值
“跟明星学教学”———基于视频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在中国地理教育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整个工程有着长期系统具体的规划,“明星”教师展示视频片段剪辑合理,关注细节,又重点突出,突出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使用。第三方专家点评,使得实践与理论紧密相连。促进者的引导、提问、评价、反馈,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效。主题背后丰富材料支撑形成教师的专业发展强大动力。研究者对基于视频在线协作学习与面对面学习这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实验比较,发现教师认为在线协作学习体验是等同于或优于面对面的学习体验。[8]基于视频的专业发展在师范生培训和在职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的培训中有着其独有的价值。师范生的实践课程和新手教师培训方面都存在机会不足等问题。目前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课程太过薄弱,学生很难有足够的临床经验和反思自己的实践以及补救的机会。[9]教师们普遍认为在入职1-2年内最需要接受专业发展培训,但是目前并不是所有的新教师都有培训的机会。[10]在互联网普及的环境下,基于视频的专业发展路径可以解决师范生和新手教师在实践培训方面的不足等问题,使得更多的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把网络运用于教师培训,不仅能有效解决目前教师培训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还有助于一线教师在与专家、名师、培训者、同伴的“多维互动”中获取教学实践性知识,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使教师培训工作出现良好的转机,并富有时代气息。[11]
(三)基于视频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对我国的启示
“跟明星学教学”这个工程对我国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对在我国开发基于视频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完善我国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有重要的启示作用。1.构建专业的学习环境专业系统灵活开放的环境是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专业技能的提升,终身专业发展最基础的保障。构建基于视频的在线协作学习的环境,需要与专业机构的合作。首先,在内容上,需要具备在地理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具有丰富经验的机构,提供专业的内容知识。其次,外部需要持续不断的技术支持,维护网站的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从而给教师的专业的成长,提供一个稳定的专业的学习环境。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长期系统地规划。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内容详细规划课程设置,课程呈现方式,课程内容选择、呈现次序等,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实际进行选择,克服传统面对面培训零散性的弊端,又不失灵活性。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论坛的建设,给教师创建一个自由、开放的交流环境,搭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之间交流信息的平台,讨论问题、分享经验、共享资源。2.增加视频研究活动的支撑教师们在培训中比较关注的是培训的内容能够尽快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解决课堂中的实际问题。视频是一种很具潜力的学习资源,但呈现视频不等于学习和反思的发生。视频研究活动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者要思考教学视频自身内容的编排、结构、次序的设计及还要考虑支撑教学视频研究活动资源的设计。每个课堂的情况不尽相同,需要有更多的跟主题相关的资源来支撑教师后续教学,支撑资源可分为地理内容知识与教学法知识两大类。在地理内容知识方面,可以提供跟主题相关的视频、阅读文章或者是网站,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方向地主动去拓展,加深自己的地理内容知识。在教学法知识方面,可以提供专家评论和跟主题相关的教学法相应的知识,让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工具,提升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有效教学。3.引入促进者角色在线协作学习的环境下,促进者角色必不可少。促进者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引导者、推动者、观察者、评价者。促进者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导教师观察方向和重点,如教师如何引入课程、如何引问、如何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如何评价学生,从而推进教师思考课堂中所运用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真实意图及意义。促进教师教学反思是促进者的另一个重要目标,促进者通过不时提问触发教师个人反思,让教师比较他人与自身课堂教学行为的差异,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清晰地把握自己的教学现状,从而有意识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篇11: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
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
论文摘要:送教下乡不失为符合农村幼儿教育现实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其独特的作用。本文探索了送教下乡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通过送教下乡实现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发展。
论文关键词:送教下乡;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教育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幼儿家长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愈来愈受到农村幼儿家长的重视。而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是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已成为当前农村幼儿教育改革中的首要任务。实现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有多种途径,比如外出培训、园本教研、自我反思、业余自学等,但送教下乡不失为符合农村幼儿教育现实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其独特的作用。
一、送教下乡的含义
所谓“送教下乡”,是指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集中管理下,省、市里的示范性幼儿园教师或者幼教专家到农村幼儿园进行教学指导,是城市幼儿教育援助农村的一种重要方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在内部和外部作用下,为提升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素质不断学习提升的过程。一般认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的水平是构成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部分,这三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目前送教下乡的基本形式有专题报告、名师讲学、观摩教学、说课评课、专家咨询、园本培训指导、交流互动等。
二、送教下乡有利于农村幼少七教师的专业发展
(1)送教下乡有利于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能水平的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由于接触面的狭窄和信息获得的相对封闭性,更新知识结构和了解幼教新动态显得较为困难。省、市里的示范市幼儿园教师或者幼教专家可以通过举办教育理论知识的专题讲座或者“传帮带”的传统形式,向农村幼儿教师介绍幼儿教育新动态、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促进农村幼儿教师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与完善。另外,省、市优秀幼儿教师的教学组织经验丰富,教学模式也各富个性特色,成为农村幼儿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技能的重要学习资源。省、市优秀幼儿教师或者幼教专家可以通过开展观摩教学活动,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其中借班带教不失为送教下乡的一种有效形式。城里幼儿教师利用现有的农村幼教资源,了解熟悉本班农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而因地制宜地组织教育活动。
(2)送教下乡可以有效缓解农村幼儿教师参加外出集中培训的工学矛盾,弥补外出集中培训的不足,不失为一种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切实可行的力、法。笔者在“中部地区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的课题调研中发现最近两年农村幼儿园数量增加很快,规模大小不一,但由于受传统择业观的影响,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一般不愿意在农村幼儿园工作,很多初、高中毕业生加人了农村幼儿教师的队伍,专业幼儿教师极度缺乏,农村幼儿教师急需培训。另外,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琐碎、繁忙,工作负担相对来说较大,一旦一个幼儿教师外出培训,可能整个班级的幼儿就只剩一人或者无人照顾、管理的情况。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农村幼儿教师工作太忙,时间和精力不够是阻碍农村幼儿教师外出培训的主要障碍。送教下乡,示范市幼儿园教师或者幼教专家送教到农村幼儿园、农村幼儿教师身边,可以有效缓解农村幼儿教师参加外出集中培训的工学矛盾,不失为一种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此外,送教下乡可以减少农村幼儿教师外出培训的费用。
三、通过送教下乡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笔者在调研时发现,许多农村幼儿教师对送教下乡并不怎么认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送教下乡脱离农村的实际。目前的送教下乡主要是城里幼儿教师精心准备了一节教育活动观摩课,然后由专家或者其他教师点评,有的连点评环节都省略了。城里幼儿教师事前精心准备的教育活动课,由于没有考虑到农村的现实条件,从内容到实际都脱离了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不利于农村幼儿教师的`学习。②送教下乡流于形式。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市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制定关于送教下乡的活动计划,也有“手拉手”“结对制”的扶持计划,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并不多。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送教下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怎么样使送教下乡落到实处而又符合农村的实际,显得尤为重要。
1、对教育主管部门的建议
教育主管部门一要制定合理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激发与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机;二要统筹安排,策划好、组织好高层次、高水平的送教下乡活动;三要完善送教下乡的考核管理制度,加强对省域范围内送教下乡工作的巡视指导,研究制定并不断完善对送教下乡工作的评价机制。
2、对送教的省市优秀幼儿教师的建议
送教下乡的真正目的是帮教,是帮助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培训与研修一体化的过程,因而我们不能把送教下乡简单地理解为送一节教育观摩课。送教下乡的最大意义在于让城里的优秀教师利用乡下的教育资源,用乡下的教学条件给乡下孩子上课,乡下教师则通过近距离的接触,观摩学习、感悟城里优秀教师在挖掘农村教育资源、教育活动组织、师幼互动等方面的长处。送教的城市优秀幼儿教师既要发挥自己的教育专长,又要考虑结合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把送教活动的效果发挥到最好。
3、对受援幼儿园的建议
一是受援幼儿园可以建立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管理制度,对农村幼儿教师根据年龄、职称和学历等情况予以分类,提出不同的专业发展目标和要求,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等专业发展情况纳人年终考评体系,从外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二是筛选一批立志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幼儿教育,有着较好素质的青年教师,对其进行优先培养。他们接受能力快,成长迅速,有利于短期造就一批本园的教育教学与管理骨干力量,以他们为基础带动更多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4、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建议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农村幼儿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需求强烈,但主动性不强,缺乏自我发展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农村幼儿教师要摒弃将幼儿教师作为谋生手段的被动专业发展,应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抓住每一次送教下乡的机会,积极主动地与省、市优秀幼儿教师交流,学习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需要注意的是,模仿借鉴省、市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是简单的机械照搬,而是内化教育理念、先进教育理论的过程。
篇12: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论文
有关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论文
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
新一轮的课改实施已经步入第五个年头,在课改的推动下教育领域无疑在发生着一场巨变。教学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不断体现、落实,为学生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思维活了、涉及的视野广了、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多了、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足了,但是作为教师也越来越感觉到驾御课堂越来越难了、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大了,这对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镇江市教育局实施“三大”活动,就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的一种具体体现。认识到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应该根植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探究、反思和理论提升。要学会规划自身的教师生涯,在不断实现规划目标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名教师。
二 、自身状况分析
1、自身背景及成绩分析:
我**年于**师范学校毕业,至今从事教学工作**年。在这**年来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一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之余我不断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素养。**年江苏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科毕业。**年毕业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函授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充实的过程,它为自己的教师专业成长奠定了基础。
2、对自身问题的分析
从教**年来,在学校及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教学方面我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荣誉,要跨越目前的状况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推进,感性的教学经验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理性的分析做指导,来服务教学服务学生。
三、自身专业化发展目标:
1、整体性目标:
力求自己由专业型、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2、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20xx—20xx) 以自主学习提升理论素养专业化为主的目标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校本研究则可以从“提高经验认识水平”和“强化教学反思能力”这两个方面促使教师理论素养的专业化。
具体措施:
(1)认真读好六本书,并作好理论学习笔记。六本书是:
(1)《教育新理念》、(2)《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3)《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4)《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5)《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6)《多元智能》。
(2)制作个人专题主页。记录整理个人成长的足迹。
(3)确立实施自己的小课题研究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系列。
(4)争取外出学习一次,充实自己,开阔自己的思路。
发展定位——争取完成对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系列之一的预习的习惯的养成。
第二阶段:(20xx—20xx)
(1)、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强化教学反思能力。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养成随时记录教学中的感想和学生的创新片段,学会积累,学会研究。
(2)、加强教育科研能力重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
在教研与科研的实践中,发展自己,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与反思而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强化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将学科知识能力和教育理论素养相结合,通过教学实践来整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重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
发展定位——完成小课题结题报告,参加相关课题的评选比赛并争取得到认可。
第三阶段:(20xx—20xx以提高教学效率促使教学品质专业化为主的目标
(1) 在教学中注意学法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努力使学生基本形成会预习的好习惯,努力培养学生学会独立钻研的学习品质。
(2)培养学生独立钻研,敢于表达的好习惯。将比较容易的知识由学生自己来讲,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发展定位——争取使学生养成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
四、主要措施
1、 用自学形式完成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学习
2、 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学校组织的校本研训活动
3、 承担学校及上级部门组织的课题实验课题,以课题研究带动自身的提高。
4、 及时记录自己在教育科研、课堂教学、业务学习、个人感悟等方面的学习心得体会。
5、 定期参加有关的科研论文评比
6、 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读书时间。
五、预期效果
1、 初步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的素养。
2、 具有良好的驾御课堂的教学能力。
3、 个人学科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4、 完成小课题研究课题。
5、 尽量给学生少布置或不布置家庭作业。
篇13:物业管理专业改革发展新途径论文
物业管理专业改革发展新途径论文
摘要:鉴于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对于房屋管理领域市场化不断深入,各种房地产市场的构建也趋于完善的情况下,物业管理专业逐渐成为了一门“显学”。物业管理的学科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目前在学科开设、教学手法上也在积极地与行业情况相适应,尽可能地根据业界发展动态对自身学科建设、教学模式手法等内容进行改革。本文将在讨论物业管理教学的基础上,分析讨论物业管理学科教学改革发展的新途径。
关键词:物业管理;教学;改革;新途径
一、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要求概述
在当前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科的设置、专业教学上已经能够初步地按照物业管理的行业标准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但是由于物业管理专业在我国仍属于一个较为新型的概念,在80年代相关物业概念引入国内之后,虽然在规模发展与专业理论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其总体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速度,使得物业管理专业在进行教学时,很有可能在教学内容方面无法与房地产业发展相适应,导致了学生在毕业后不能尽用所学。此外,随着我国城镇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规模不断加大,对于居民对于住宅、校区的要求除了传统的面积、位置因素的考量外,相应的服务与配套设施的要求也日渐提高。这就对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提出了培养学生优良的业务素质与良好的服务意识新要求。
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方向
从上文对于物业管理专业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物业管理学科从创设之初就一直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在现阶段,物业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仍在不断继续,而其发展的方向主要包括课堂授课形式的积极变化;实践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深入两个方面。在课程基础设置方面,教师需要考虑物业管理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各种专业能力。教师对于专业能力的分析可以帮助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节约了大量通识知识的学习,提高授课的效率。同时在确定授课能力培养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多种能力巧妙地安排多种课程以实践、探究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在课程多样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综合素养的培养。实践的方式不仅仅体现在教学环节,物业管理专业的业务错综复杂,对于从业人员的从业经验、业务能力等综合素养要求颇高。因此,教师除了需要在课上对学生进行实践化的教学,还需要积极安排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养。
三、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的新途径
在当前物业管理专业服务意识与业务能力双重提升的教学目标要求下,整个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发展需要沿着教学课程的科学设置、教学方法的优化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不断深入三方面进行开展。
1.教学课程的科学设置。物业管理专业在学科的`设置和安排上突出学科本身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而在物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教师需要根据这两个特性以及特性涵盖的具体能力和理论知识合理地安排相应的课程。物业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生需要对管理理论知识、管理学等基本原理等理论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其次,物业管理在具体业务开展过程中,相关的人机交往能力、案例分析、管理技能技巧等实践性的内容教师也需要进行详尽地讲解。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紧贴当下物业管理业界发展的规律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2.在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对于自身的授课方法进行积极地优化和创新。从原有的演讲授课、多媒体授课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生主体的授课理念,在丰富翔实的信息支撑下,倡导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具体来说,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安排生动翔实的案例,在保障案例数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优化案例质量,通过案例来帮助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作以学习和了解;在一些实际业务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通过情景代入、设置等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模拟现实场景,比较有效地运用自身所学的能力和技巧。
3.实践教学模式的深入教学。实践模式对于物业管理专业学生而言既是实际练兵的好方法,也是帮助一个系统学习、总结经验的训练场。物业管理专业自身的应用性、实践性等特点都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模式的融入来实现。首先在理论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演练从多个角度来证明理论在不同情况的准确性和严谨性,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并理解理论知识的正确概念。其次通过实践模式对各种应用能力的教学可以说是当前授课效率最高,收获结果最好的一种方式,有道是“教师讲千遍不如学生练一回”。同时,实践教学的方式也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外积极应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完善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综上所述,通过对物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三方面的积极优化,相信在今后的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肯定会沿着正确的方向良好的与业界相适应,为社会提供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浅谈高校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J].张喆.现代物业(上旬刊).(Z1)
[2]高校物业管理专业发展之我见[J].李霞.北京城市学院学报.(01)
[3]浅谈高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J].毛鹏飞.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01)
篇14:发展农村农业经济有效途径论文
发展农村农业经济有效途径论文
1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村现代农业经济
1.1“转方式、调结构”是改变农村现状的根本出路
目前,国内许多农业投入品利用率低的问题还没有彻底得到解决。尽管多种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速度较快,可是小、散经营者还占相当大的比例,制约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现在看中国是种养业生产大国,但并未充分发挥农业区域比较优势,形成的高效农业产业链条不完整、不衔接,成了软肋。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自为政,没有统一协同合作,再加上农业内部潜力挖掘不够,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打通各环节的障碍,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成了重要一环。
1.2当前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难得机遇
当前国情表现为多数农产品的市场供应量总体富裕,而在全球来说存在产出大于需求,一些大宗农产品库存消费均处于历史高点。这样的国际环境机遇,有利于我国运用国际资源、国际市场调剂国内余缺,为我国提供了现实可能和操作空间。为加速我国农业发展由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效益、生态、安全一起转变争取了时间。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加快转变农村农业发展方式,使农业生产结构得到全面优化,让农村农业发展驶入现代化的高速路。
2扩大高标准园区建设,引领农村农业现代化
2.1在园区化、规模化、品牌化上做文章
通过采取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为经营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园区,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高端、规模扩张、绿色有机、特色品牌方向发展,为农村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起到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2.2农业产业化
资本带龙头,龙头连产业,产业促发展。把小而散的农户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劳动生产率会大大提高,多生产“我有人无,我多人少”的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2.3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用政府调控来规划、引导。扶持实力雄厚,信誉度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参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资金下乡进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的农产品深加工,实现收入倍增,为农村农业现代化注入新的动力。
3发展特色经济打造产业集群
3.1做好“特色”二字的文章
城郊特色农业是一个亮点产业。比如大同市南郊区西韩岭乡建设的万栋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的草莓、油桃、葡萄,灵丘县的核桃等特色农业种植已经闯出了市场,这些做法改变了过去单一农作物种植的老路。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市民纷纷来旅游和消费,在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3.2发展优势区域和专业村集群
把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与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结合起来,建设“优势区域”和“专业村集群”,如:大同县黄花菜、绿豆,广灵县“东方亮”小米、剪纸产业,灵丘县苦荞,左云县小杂粮,阳高县设施农业,为当地农业、农村发展开辟了新途径、新方法,实现了多种渠道发展农村经济。
3.3积极开展新型产业创建活动
要求做强一个主导产业、培育一个产业品牌、建成一个运行规范的专业合作社、培养一批农民致富带头人、创建一个示范带动模式,真正把效益好、质量高、销路畅、前景广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让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4稳定粮食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4.1发挥政府的价格和补贴“两个杠杆”作用
要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通过资金扶持,实施粮食直补,提高农民种粮收入。向农民引入新的`经营理念,鼓励农民发展合作社,引导农民采取新的经营模式,直接发展农超对接,在平抑物价的基础上,将农民直接引向市场。
4.2鼓励农民改变传统经营模式
农业生产向专业化、科技化、商业化、社会化发展,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不仅增加粮食生产,农业生产也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5加大农民职业培训
5.1提高农民职业培训
加强培训农业承包大户,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的能手;培训农技人员,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服务水平和能力。通过培训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受训学员的现代农业技术,增强群众面向市场发展产业的信心。
5.2经营管理人才培训
培育一批有引领作用的新型农业经营实体及其创业人才,带动其他农民转变落后的经营方式,走上发展新兴农业产业模式的创业道路,实现共同富裕。
6资本下乡,投资高端农业和涉农企业
通过将资源整合后退出矿产、煤炭、房地产等领域的资金,有序引进乡村投资或者定位为高端农业,比如观光旅游或者农业生态园;或者进入土地流转领域,实施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循环经济等项目完整产业链、多元化经营,助推当地转型发展。如:同煤集团投资的阳高、天镇设施蔬菜大棚项目;房地产老板何少奇投资观光农业,搞绿色种植,搞立体农业,山上种樱桃,平地种葡萄,还能套种草莓,搞点休闲采摘旅游,吸引了不少人。不但登上了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的宝座,而且为其他企业家投身绿色农业做出了示范,为农村发展经济增添了新的增长点,克服了以前各自为战的“短板”,联合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小舢板就变成了大帆船。
7创新引领发展,改革激发活力
7.1重点抓好技术和经营方式创新
7.1.1把农业科技创新放在首要位置在选种、育苗实现高产稳产、科技新品种上下功夫,鼓励广大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让农业农村拥有更多人才,获得农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双提高。
7.1.2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采用政府、企业、农民由独唱变合唱的方法为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助力,培育形式多样的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7.1.3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民经营效益差的土地与种田能手合作,积极发展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经营形式,提高规模效益。
7.1.4大力发展农企合作公司加基地、农超对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支持发展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农产品流通业态,提高农产品加工流通效率,推进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引领种养业品牌培育与产业升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7.1.5进一步开发农村农业的多种功能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和“一村一品”,提升农业资源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着力打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的新型产业。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培育一批“走出去”大型农业企业,开发利用国外农业资源。
7.2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竞争力
7.2.1开拓农村农业外贸经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逐步增加农业对外开放的程度,对国家紧缺的大宗农产品合理调控进口政策,选择国内紧缺的资源性农产品的进口,扩大我国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品种和数量,实施好国内外资源有效配置,合理利用国内外市场的调控职能。
7.2.2政府为农民创新保驾护航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农业现代化的主体是农民,充分发挥中国农村农民聪明才智和首创精神。政府部门要为他们实现梦想做好规划引导和服务,总结并推广创新实践、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消除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迸发活力。当好全天侯为农村农业实现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员,为农村农业经济的腾飞保驾护航。
篇15:乡镇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途径研究论文
乡镇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途径研究论文
一、淮北地区乡镇、农村基础幼教现状与存在问题
幼儿教育陈坦名师工作室成立于,自成立以来,在日常工作中对淮北地区的乡镇、农村幼儿园进行大量调研。淮北市三区内乡镇、农村共有公、民办幼儿园近100多所,濉溪县区域内12个乡镇,其中公、民办园近40多所。笔者从对乡镇、农村的学前教育的了解中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建设不科学由于我国推广自主办学,各地区涌现大量的民办园与学前班。许多农村幼儿园多是民房改造,缺乏相应的儿童活动场地和设施。在乡镇农村公办园中,校舍大都较好,但不足之处是幼儿活动设备太少,室内活动面积小,卫生条件差。
(二)管理不规范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并不完善,尚未形成相对独立和完备的管理体系,在管理制度、方式、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不少漏洞。很多幼儿园只有兼职人员负责管理,这些人员基本上都是非学前教育专业出身,对幼教事业深入不多,也缺乏业务能力,无法具体指导幼儿园的工作,阻碍了幼儿园的发展。
(三)师资力量薄弱,老龄化严重由于学校师资配备不合理,加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教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到位,一些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普遍低下,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导致教学缺乏科学性。在乡镇农村公办园中,教师队伍普遍出现了老龄化。部分临近退休的教师被分到幼儿园“哄小孩玩”,等待退休。老教师多采用以读、写、算为主的传统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早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幼儿健康教育发展的需求。
(四)小学化倾向乡镇、农村幼儿园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教育教学内容、形式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小学化”。管理模式小学化:部分园长和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按照小学的管理模式对教师和幼儿提出要求,缺少规范科学的管理。教学内容小学化:许多幼儿园把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搬到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教幼儿学拼音、写汉字、做算术题上。教材的紊乱、教学的无序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科学性,无法保证幼儿能获得良好的学前教育,对幼儿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教学形式小学化:按照小学班级授课的形式给幼儿讲课,符合学前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游戏活动较少,不能贯彻以游戏为主的教学理念。上课时幼儿不能讲话,下课“放羊式”。
二、推进淮北地区乡镇、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下园指导,有效推进乡镇、农村学前教育规范管理在工作室每季度的活动中,利用各种活动机会与一些乡村幼儿园园长进行交流、沟通学前教育的管理办法。应乡村幼儿园的邀请,多次去淮北朔里矿幼儿园、濉溪福娃乡村幼儿园、濉溪百善爱心幼儿园、濉溪铁佛镇中心幼儿园、濉溪徐楼中心幼儿园、刘桥幼儿园等几十家幼儿园进行管理工作座谈与指导。先后与乡镇教育管理部门沟通现代学前教育管理模式,与地方中心校领导交换管理工作的意见;逐步深化乡村办园体制改革,提升管理理念。努力形成以政府和教育部门办园为主,社会力量办园为辅的发展格局。经过五年多的努力,一些乡村教育管理部门增强了主管意识,真正把学前教育纳入教育的范畴,统筹规划管理。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将幼儿园教育的发展规划、目标纳入日常工作,并落实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规定和措施,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宣传、学习。地方教育部门与所辖中心校领导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很多乡村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发展乡村学前教育,推进了乡镇、农村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发展。如淮北市杨庄矿幼儿园、淮北仁和幼儿园快速地提高了办园水平,管理模式上也到显著改善。如濉溪镇城关中心幼儿园、濉溪镇金童幼儿园、濉溪镇育红、濉溪镇新新幼儿、濉溪百善中心幼儿园、百善爱心幼儿园整体发展已经初见成效。其中濉溪镇城关中心幼儿园已被评为“市级示范性一类园”,濉溪镇金童幼儿园已被评为“淮北市示范性民办一类园”,濉溪百善中心幼儿园已被评为“县级示范一类园”。
(二)通过结对帮扶、帮培帮教的形式,有效提升乡镇、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根据工作室年度规划,在淮北三区一线范围内,与20多所乡镇、农村幼儿园结对帮教。如与濉溪城关中心幼儿园结对帮教单位有:濉溪岳集镇中心幼儿园、濉溪铁佛镇幼儿园。工作室在结对园通过听课磨课、开展教研活动、现场精研、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结对帮教园所的园长、老师们进行现场指导,提高了她们的教育管理水平,转变了教学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有效地提升了这些乡镇、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通过送教下乡,开展名师示范课,进行现场教研活动,在有针对性的问题研讨中,引发乡村教师走出职业瓶颈,名师团队们帮助她们解决教学实践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在结对帮扶中,工作室打磨乡镇、农村园所老师的实践课,以充实的内容、多样化的形式,调动了乡村教师们的积极性。在活跃的氛围中,大家讨论交流,从而促使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形成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探讨、大胆反思、认真总结的活动氛围,促进了教师们将先进的幼教理念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了她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提升了乡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三)通过全市大讲堂、名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培养等途径,培养出一批优秀乡村教师根据淮北市教育局的相关要求,名师工作室成员每年在全市开展学前教育大讲堂活动。对名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学员汇报课等,进行集体观摩。面对全市公、民办幼儿园,包括乡镇、农村的幼儿老师们,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展示活动。在现场观摩中领会新的教学模式,感悟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师幼互动。在工作室的说课环节中,名师就课例进行理论剖析,从设计理念到科学环节的揣摩,从重难点分析到教学技巧的把握,使得现场的老师们感受颇多,受到实效性的指导。教师在个人成长中,对现代幼教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并愿意到自我工作中去实践。工作室各成员带动身边的`青年教师,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在校际间、县级、市级活动中精彩展示,推广有效教学经验,发挥了示范与引领作用,在全市幼教师风中建立了良好的带头效应。其中,一批青年教师在工作室的带领下迅速成长起来。在省级游戏化教学、论文、教案设计比赛、技能大赛中获得可喜奖项。如濉溪镇城关中心幼儿园段老师的教学设计获市级奖、赵老师的论文获市级奖、闫老师的游戏比赛获市级奖。涌现出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如仁和幼儿园的张老师、杨老师,商幼分园的戴老师、杜集区的徐老师、许老师、濉溪新城幼儿园丁老师等。名师工作室在年度工作中,与淮北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市教研室、淮北师范大学联合,对全市及乡镇、农村幼教老师开展多种培训,例如民办幼儿园园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国培计划等培训工作,并出色完成了任务,切实提高了乡镇、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推动了淮北地区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随着现代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淮北幼教名师工作室应具备先进的教育理论、科学发展观,成为有先进教学理念的学前教育实践者。工作室各成员通过不懈努力推进淮北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增加淮北区域内学前教育的内涵,提升淮北学前教育的发展层次。在乡镇、农村学前教育本土实践基础上,逐步推进淮北区域内乡镇、农村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完善,逐渐形成乡村特色的学前教育。
同时,在国际化背景下,我们淮北幼教名师工作室要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理念,科学学习,不断提升。通过淮北地区学前教育的各种交流和合作,拓展淮北地区学前教育视野,增强淮北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动力,为创新本土学前教育服务,为淮北地方园本特色学前教育的形成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Z]..
[2]冯晓霞.深化幼儿教育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J].学前教育(09).
篇16:休闲农业发展途径论文
休闲农业发展途径论文
1大田县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
1.1发展概况
大田县休闲农业企业登记在册的共有11家,其中开展营业的有6家,包括农家乐1家、休闲农庄3家、休闲农业园区2家。据初步统计,2011年休闲农业经营面积392.33hm2,营业收入5745万元,接待人数110多万人次,带动农户300多户。6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均已完成农业部主办的魅力乡村网站有关企业信息的填报工作。
1.2交通状况
目前,大田县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分布于均溪、武陵、华兴、石牌、桃源、湖美等乡镇,均离城关中心点较近,交通便利,除了桃源、湖美2个乡镇,其余企业交通路线离市区都在30min内,可步行而至,也可乘车前往,是城区居民休闲的好场所。
1.3休闲种类丰富
从经营类型上看,有季节采摘类型的,如梅园山庄;有常年垂钓园类型的,如桃源烤坂山庄、高才河鲜馆;有休闲农庄,如翰林森林人家,可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1.4经营理念多样
有以“田园风光和休闲养生”相结合的'经营理念的,如梅园山庄种植杨梅、李子、桃子等多种果树,还规划建设山峰木屋,打造“旅游休闲+养生度假”项目;有宣传“文化底蕴为引线结合农家乐”的,如翰林森林人家,周边有佳话传千古的龙潭、千米跳崖、龙山池、犁耙石、仙棋盘、黄牛石、金鸡寨等;有以“休闲健身”为经营理念的,如庆联休闲农庄,位于象山北边,省道306线旁,交通十分便捷,山庄周围均是省级生态公益林和自然保护区,形成以山水—草场—原始森林为一线的具有休闲健身特色的绿色生态旅游;有以“养生和特色美食”相结合为经营理念的,如石牌温泉农家乐,除了石牌大骨头具有独特农家风味,远近驰名,还投资建设福建省仙峰养生温泉度假区,该项目被大田县委、县政府列为旅游开发的重点建设项目。
2大田县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媒体宣传力度不够
除了在经营地点悬挂宣传牌、宣传标语外,各经营主体对充分利用媒体宣传自身优势和引导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建立新的消费观方面的宣传不够深入和广泛。
2.2经营主体在某些设施方面的投资还不够
如对农耕文化展示和农业科技普及、教育等设施还需完善,以体现农业观光体验、农耕文化展示等功能,增强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
2.3旅游项目缺乏特色
现有的一些观光休闲农业旅游项目是在原有农业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缺乏科学的规划与设计。投资者简单地模仿其他地区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内容与形式缺乏特色,精品工程少。
2.4经营内容品质有待提升
如种植业方面,除了因地制宜种植一些农作物,没有更具科普宣传性的种植类型品种,主导产业产品申请“三品”认证的不多。
3大田县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3.1高度重视,加强指导
要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的重大意义,学习中央有关休闲农业方面的文件,如《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政府要高度重视休闲农业项目发展的重要性,把休闲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载体来抓,政策上给予倾斜,项目资金上给予扶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使休闲农业项目得到指导、扶持工作落到实处。
3.2广泛宣传,扩大影响
以电视、网络等群众认知度较高的媒体,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引导消费观念,尤其是本地居民的就近休闲、养生的观念,开发本地收入来源为主,吸引更多外地收入来源的经营理念。
3.3发展精致农业,提升品质
根据各休闲农业经营实体的特点,以科普性、观赏性为着力点,在特色、科技上下功夫,发展一至两项精致农业,如种植采用以稻草、豆粕为基质或以营养液为基质的无土栽培,如小西红柿、食用菌、花卉的无土栽培,形成一处种植区域就是一片风景,就是一块科普宣传园的景观,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质量,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合理转变。
3.4规划休闲农业项目,展示特色
城市居民往往渴望去感受休闲观光农业,除了寻求新鲜、安全的农产品,观赏自然、体验农事活动,更要在农村自然环境中学习、接触农村传统文化及生活,因此可以将各经营实体所在地的特有传统民俗民情结合农事开展一些农耕文化,如定期不定点举办特色民俗产品和民俗文化节,以此征集和展示本县的民俗产品、名特优农产品和民俗文化节目,也可展示现代农业新型耕作方式等。
3.5以休闲农业示范点为标准,着力建设
大田县休闲农业市场需求大,且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在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根据《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开展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通知》文件的精神,按照示范点的标准建设、布局、管理休闲农业,使大田县休闲农业朝着高质量建设、高水平服务方向发展。
★ 教育管理论文选题
★ 论文题目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析论文(共16篇)】相关文章:
优秀大学生论文题目有哪些2022-07-16
教学论文的题目2022-07-22
航天航空专业毕业论文题目2023-06-09
论文题目审核表范文2023-02-02
农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2023-02-10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选题2023-10-29
毕业论文范文题目模板2023-11-02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2023-09-25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题目2022-11-06
关于体育教学环境的论文题目2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