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教学模式浅谈论文

时间:2022-10-30 09:42:26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成本会计教学模式浅谈论文(共13篇)由网友“Midsummer”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浅谈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成本会计教学模式浅谈论文

篇1:成本会计教学模式浅谈论文

摘要:在新常态的当今国内经济形势下,各行各业都须遵循“调结构稳增长”的发展规律,其中增长的概念更是强调可持续增长。我国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模式都需要跟随时代的要求进行革新,财务管理方式不能再像以往一样单方面的分析财务状况,企业对于内部流转的信息越来越强调有用性和价值性,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一样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因此成本会计的工作就越来越重要。现代企业迫切的需要复合型的成本会计人才,然而社会上的会计群体却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大部分高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不仅动手能力不强,而且理论功底不扎实、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适应市场需求,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成本会计教学进行改革。文章主要介绍了成本会计教学的内容与特征,分析了目前国内成本会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遇到的瓶颈,以此为基础分析、探讨了几种成本会计的教学模式。

篇2:成本会计教学模式浅谈论文

一、成本会计的课程及内容特点分析

(一)成本会计的课程特点

1.理论性和系统性。成本会计是一门系统性与理论性都比较强的课程,会计本身就包含了许多不同的工作内容,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科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对于理论的划分更加细致和繁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将散乱的理论细节进行系统的整合,将详细的知识点进行汇总,才能保证教学的系统和完整。

2.连续性。在实际的生产运作过程中,企业生产的流程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到成本问题,因此企业需要关于生产成本的整个流程的详细记录与登记,以及经过财务核算的数据。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种种成本费用,参加生产的相关工作人员的薪资福利等许多成本都是连续性的且必须考虑的`因素。在对这些成本费用进行记录与核算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审核其他的支出费用,这些都属于成本会计的工作范畴。所以说,成本会计的教学必须要对数据资料进行连续性的记录和整理,才能使学习者保证今后成本会计工作的连续与稳定。

3.实践性。会计本身就是一门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成本会计的教学工作就是使会计人才具备基础的理论和道德素养,培养会计人才在之后的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具备质量较高的工作效率。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科体系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同时它又不像其他财务以及会计工作一样能够以总结的方式来进行记录。成本会计的学习过程需要大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以及文字资料,然而这些数据和文字资料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取得的。因此,成本会计的教学工作只能依托于一些模拟的数据,这也给教学和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局限性。

(二)课程内容特点

1.分配方法多,计算公式多。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根据不同的企业情况就有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也有七种,其中约当产量比例法和定额比例法还包含相对繁杂的计算步骤;依据企业不同的生产、组织特点,产品成本的基本计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2.表格众多,错综复杂。学生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中接触的都是简单的计算和业务的账务处理,而在成本会计课程中,各种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都是在相应的费用分配表中进行的,实务中也有各种领料单、分配表。表格众多,表格之间也互有联系、错综复杂,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往往难以理解数据的来龙去脉。

二、如今成本会计教学工作的瓶颈

1.缺乏实践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时长和教学手段的限制,学生不能很好地感知生产过程,无法深刻理解一些生产的专业术语,这些都会影响他们掌握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传统教学中大量的理论灌输,例如各种费用的分配方法,几乎没有实践环节,学生的知识体系往往是分散的,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另外,如今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将重点放在成本费用的计算上,而忽略了账务处理的内容,学生也容易随之忽略这一部分。因此,就造成了学生实践能力差、不能灵活运用知识等问题。

2.教学手段受限。《成本会计》主要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具体表现为大量的表格。目前,成本会计教学手段仍然是以黑板和PPT为主,教学效果欠佳,不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3.学生学习的兴趣度不高。通常情况下成本会计都是以成本数据信息间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的流程,并以成本核算的相关表格表现出来,具体表现为较为大型的案例题。由于教学时长和教学手段的限制,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上的数据和例题,学生自然会对这样枯燥的内容产生视觉上的疲劳感和心理上的抵触。

三、成本会计的教学模式及选择

(一)理论与情境教学模式

学习就是一个信息的传递和接收的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刺激输入,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接收到知识的信息。目前虽然传统的理论授课方式已逐渐发展为多媒体教学法,但是实际上教师仍然局限于PPT教学,本质上只是将书本内容换了一种呈现方式,并没有为学生增添更多的乐趣。情境教学法下,结合了声音、图像和动画的教学课件把躺在书本上的学习内容转变为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自然能够吸引学生并加深其理解。另外,借鉴ERP和沙盘模拟的思维,创造情境主题,采用小品、舞台剧等方式模拟实际工作过程,加入角色扮演、竞争机制等手段。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枯燥的理论内容,培养上手能力更快地适应将来的工作。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

真理源于实践,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本会计作为一名应用型学科,更加离不开实践,过去的本科教育往往局限于书本和课堂,实习阶段却是在理论教育完成之后的毕业生中进行,这样使得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于理论的感知不深,事后接近实际的方式也使学生的实践活动显得空洞无比,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可以借鉴MBA的教学模式,在成本会计教学后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观察,并由企业成本会计人员对企业成本核算程序、核算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书本的理论知识。

(三)多学科与核心方法教学模式

成本会计这门学科在会计学科体系中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地位,学习成本会计之前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学、财务会计学的基础知识,只有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基础,在学习成本会计的时候才能不被繁杂的科目所牵绊,才能将学习的重心放在成本计算和分析的方法上来。另外,成本会计资料以表格数据居多,将这些资料整理成为成本分析有用的资料就需要一定的统计学知识和统计能力,因此,开展成本会计课程之前,需要为学生安排统计学课程或者系统全面的统计知识学习活动。基于理论基础是学生在进行实践和工作的前提条件,高校教师的工作重心仍然是理论的讲解,那么成本会计的学习是否有“捷径”可寻呢?成本会计有大量的公式及分析方法,如果单纯的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不仅不能达到教学目的,还极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甚至丧失对会计工作的热情。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应该注意因材施教、投其所好。就本人的经验来看,传递给学生最核心的分析方法,比如公式的学习,全书只讲授一个基本的分配公式,其它公式让学生自行代入情景进行推理,不要求学生机械记忆文字,让学生在中学基本的数学功底上冠以经济的内容,才能使其学以致用。将成本会计知识的讲授结合数学推理的思维,是成本会计理论学习的一个创新,也是带领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并且能够“一通百通”的面对枯燥文字课本的学习方法。

四、结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然而我国的高校教育方法大都与这一教育基本理念背道而驰,大部分高校教育以考试为核心,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的忽略自己在中学阶段培养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开始简单的机械记忆和信息接收,这也是现代大学生毕业之后走上社会,上手慢、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原因之一。本文分析了《成本会计》的学科特点,以及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三种适合课程的教学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教学的层次阐述了本文的两个核心观点:第一是与中学的方法教育衔接,让学生去思考和推导理论,使其奠定比机械的接收信息更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思考能力;第二是广泛的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核心教育并选择与实际相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以求为社会培养出能力更综合、适应性更强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龙珺.高职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经贸实践,(15):308.

[2]田慧文.基于翻转课堂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才智,2017(05):150+152.

[3]谭函梅.基于霍尔三维结构《成本会计》教学活动构建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0):220-221.

[4]郭艳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本会计教学研究[J].中国商论,2016(25):175-176.

[5]赵晓萌.基于能力本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6(11):126-127.

[6]曹婷.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创新的路径选择[J].商业会计,(06):127-129.

篇3:成本会计教学论文

一、教师应及时地转变传统教学方法观念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体,在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观念是居于掌舵者的地位。传统的教学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记忆和背诵,而对学生的参与却很少重视,尤其对于培养学生实际中的账目处理、核算等方面的技能涉及得更少了。会计的实际工作环境往往是复杂多变的,不同的公司、不一样的产品生产和工艺特点都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核算,这就需要会计从业者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进行完备的成本预算,合理地对企业的各项作业进行分析,建立可行性强的数据库。在传统的教学中很难培养学生的这些专业会计应具备的实际应用技能,这就需要及时地对成本会计进行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切实将提高学生在现实的环境中解决成本管理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中心。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是实际的指导,实际环境又反馈教学理论研究,两者相辅相成。所以,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引进案例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切实将实际中的案例和课堂的教学内容互为补充,弥补单纯的“教材导入式”教学中的不足和欠缺。

二、在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要转变课堂中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有效地指导下,切实培养学生面对实际的客观案例的分析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法作为一种实际和理论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许多教学领域中都有所应用,那么在会计的教学中应如何具体应用案例教学呢?

1.教师应在课前积极收集国内外会计成本分析的代表性案例,也可以深入到企业,将企业中的实际管理问题总结成案例,作为课堂上的分析材料。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具备基本的教学素质,还要有驾驭课堂气氛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分组便于教学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利用分组将学生中性格开朗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合理的搭配,这对于课堂氛围的把握极其有益;另一方面,分组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查找资料相互交流,构建热烈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3.教师要对案例进行评价。在学生对案例分析发言结束以后,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分析看法,强调在实际问题中最为有效的做法,使学生及时查漏补缺。

4.重视学生案例报告。案例报告是学生将口头的分析转化为书面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谈论过程有一个回忆和总结,进而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

三、学生要熟练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

《成本会计》的教学群体都是成年人,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课本知识的教授不是很详细,这是考虑到成年人都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也很自然地认为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学习中对课本知识作细致的学习和理解。因此,教师也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案例教学。但是,案例教学不代表可以脱离课本教材,教材是课程学习的支柱。缺少对教学详尽的学习,案例教学便是无本之木,缺少根基无法接受风雨的洗礼,缺少基本的知识素质不能对案例做到完善到位的分析研究。所以,在实际的改革中教师要树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指导思想,切实重视理论教材的讲解,进而提升到案例分析。要尽可能将理论讲解深刻细致,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这对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是事半功倍的。具有扎实的知识,学生才能正确理解成本会计的计算方法和过程,才能对成本会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才能系统地把握成本会计的学习。相反的,如果教师仅仅照本宣科的对课本上的字面做一些泛泛的读诵,没有详细讲解各个知识系统的逻辑联系,那么学生也仅仅对课本有一个浅显的认识,没有深刻的理解,时间一长便忘到脑后。

四、改革教学考核,强化对实践能力的考查

在传统的成本会计考试中,最主要的考核方式是通过书面试卷,由教师出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进行答题,这对于一般的理论性强没有实际操作的内容来说是最为合适的。但是成本会计中实践的教学要占到课程的很大部分,如果也仅用书面试卷来对学生进行考核,便无法考查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这不仅不能全面地将学生的水平反映出来,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针对成本会计这门课,可以进行两种形式的考核,书面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这两部分要分开进行,最后统一汇总得到学生的整体考核成绩。在考核中,既强调实践教学,又不忽略理论知识,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一个全面的反映,激励学生学习的潜能。

篇4:成本会计教学论文

一、成本会计教学发展历程

从1980年开始,我国正式开展成本会计课程的相关研究可讨论,在传统会计工作的体系当中将这部分科学工作内容摘取出来,并进行了专业的分析。传统的工业会计工作内容中包含企业实际的生产成本计算内容,关注到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和科学性,进行科学的成本计算和应用,能够保证为了工业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成本会计的工作内容沿袭了传统的工业会计理论,在其基础上进行工作细节的划分,为实现整体会计工作内容做好基础工作。成本会计相关知识体系和理论的应用更加符合我国社会的整体市场经济发展,与传统的会计知识体系存在质量上的差异,不再单纯的局限于工业的生产模式和工作内容。重视完全的会计成本法则,主要是为了将会计工作当中的数据统计成为科学有效的报表,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更加有效的支持会计整体工作的运营,降低会计的统计工作,缓解会计工作劳动压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成本会计的工作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更加重视对互联网络平台,以及自动化技术的使用。

二、成本会计教学课程的特点

(一)系统性

成本会计的理论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起步较晚,在实际的运用过程当中也会不断的发现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就能够发现实际教学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升成本会计教学的工作质量,就需要在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过程当中进行工作体系的优化与完善。重视成本会计教学工作的改进需求,从实际的教学工作角度出发,了解并掌握成本会计教学课程的工作特点,能够满足实际的工作需要,进而优化成本会计的工作体系。成本会计的教学课程具有其职业的特征,其中系统性的特征是成本会计的关键性特点。会计的工作包含众多的内容,同样,成本会计的工作内容也包含众多的细节,其中理论知识体系的分支非常复杂,需要进行不同工作细节的剖析。每个工作的细节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需要进行系统的整合与统计,保证实际工作开展的科学性,更加有助于保证工作细节的执行,降低工作难度。通过对成本控制的系统性教学,能够保证相关知识节点的汇总。

(二)实践性

从成本会计教学的实际课堂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够发现成本会计教学的实践性作用,这也是会计教学工作重要性的体现。会计的教学工作主要就是为了在未来的工作当中促进专业职能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和工作效率,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实现对会计工作的准确操作,以此满足会计工作的重要目标。针对会计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能够发现成本会计的工作内容非常复杂且具有重要性,针对这项工作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探讨,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够,更加有助于将科学的会计理论结合到实际的工作当中,这保证了成本会计理论在实际工作当中的操作便捷性,也更加具有高效应用的作用更加有助于配合实际的社会生产工作需要。成本的会计数据和信息内容并不容易获得,不像其他财务和会计工作那样可以进行总结方式的记录,而是需要实际的参与到成本运作当中,因此也彰显出其实践性特征。这类信息一般不向外界公布,需要进行模拟槽做,实际的课堂展开也比较具有难度。

(三)连贯性

除上述成本会计的教学工作内容特征以外,成本会计的教学工作还具有连贯性的特征,主要是源于实际的行业生产成本需要进行整个流程的记录和登记,以及相关的核算工作操作。在行业生产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需要针对行业生产的原材料购买进行记录,在生产的过程当中还要进行生产能源消耗的成本费用计算,还需要考量到实际的生产动力问题,以及行业生产工作的人员薪金等元素。以上成本费用的记录和核算还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其他支出费用的审核,以上的工作内容都包含在成本会计的工作内容当中,因此,成本会计的教学工作需要保持连贯性的信息和数据记录,需要针对整体的费用进行整理与操作,以此保障工作执行的稳定性和科学性。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都存在捋顺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源于其数据信息的复杂性,而且很多教学内容也会出现连贯性的理解缺失,造成学生实际的课堂学习效果出现偏差。

三、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会计教学的教材内容和系统存在重复性

目前,在我国社会的成本会计教学工作体系当中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发现实际的教学材料内容和教学体系存在重复性,大同小异的模式对于实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具有一定的阻碍因素,也会影响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和个人能力的培养。成本的会计核算工作主要内容还是对于行业生产的内部进行科学的统筹和记录,其中实际涉及到的数据和信息对于行业未来的生产工作具有很大的影响,针对其中的核算细节进行分析,探讨核算方式中的规则要求,可以采取多样的方式进行工作的处理和整合。成本的会计工作包含众多的内容,对于成本会计的教学工作也需要进行科学的整理,因此,实际的教学材料需要综合和总结成本会计工作的经验和理论。但是这点往往很难在成本会计教学的课本中得以实现,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都存在比较单一的情况,重复性越高,越影响教学的质量存在发展的阻碍问题。通过实际的教学材料进行研究能够发现,预提的资本与等待分摊的资本存在弊端,实际的教学材料也过于死板。

(二)成本会计教学的方式落后

关注当下我国的成本会计教学工作还存在教学方式的落后问题,传统的教学理念依然停滞不前,导致实际的教学质量出现了偏差,影响教学工作的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一直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存在很多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学的方法应用也存在很大问题,单纯的应用多媒体结合理论教材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教学,对于学生实际的引导作用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学生受到教学的奴役,而没有真正的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将成本会计中的难点以灌输的方式推送给学生,而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存在问题,就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存在问题,就很难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成果展示,对于未来成本会计工作的投入就造成了影响。教学方式的落后影响教学材料的设计,导致具体的信息记录账目和成本审核单据都出现问题,对于课堂上的实际教学开展造成阻碍,学生的理解也受到了影响。

(三)成本会计教学缺乏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我国社会的成本会计教学工作存在实践教学体系的缺失问题,缺乏实践的工作机会对于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具有阻碍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实际的教学质量没有提升的作用,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形式也趋向于单纯的灌输,缺乏了教学的灵活性,对于实际的学生理解和认知存在影响。学生单纯的记忆和背诵课本上的知识节点,会严重的影响实际的教学工作需求,会导致具体的教学工作开展丧失了本身的实践应用价值,不能够通过实践的工作细节培养学生的工作灵活性,导致学生到达实际的工作岗位无法正式的开展相关的工作,影响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行业生产的成本核算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工作意义,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相关知识节点对于整体的工作体系只是九牛一毛,不能实际的达成工作的需求。很多实际工作当中积累的经验和专业的生产术语都很难消化,让学生的理解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四、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品种法为重点的革新教学内容系统

创新的教学工作理念要求成本会计教学的工作从传统的教学内容中脱离出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重视品种方法的应用,革新传统的教学内容系统,保证以科学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教学工作。成本会计的工作内容具有其明显的特征性,将成本进行审核才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成本审核准确性和科学性的重要方式。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需要进行品种方法的研究,注意进行成本会计内容的分批量研究,并进行步骤的划分和记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进行行业生产元素的了解与掌握,分析实际产生的成本费用,并计算出相对应的空间费用应用于行业的其他生产需求,作为基本费用的审核。除上述内容之外,还需要进行不同费用的核算,其中还包含辅助支持的费用,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制造消耗等资本,整合上述的费用进行记录整合与分配,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内容体系,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需求。

(二)运用核心公式的方式进行计算和统计

在成本会计教学的实际过程当中进行运算方式的统计与处理,采取核心的方式进行计算与应用,保证教学方式能够将零散的教学点进行整合,实现对教学工作体系的优化与完善。将零散的知识节点进行整合,主要就是为了方面学生实际学习的记忆,在此过程中重新帮学生加深记忆,实现教学工作的优化需求。成本会计工作的核心其实就是进行分配概率的计算,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进行公式的整合和应用,通过科学的知识点总结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目标和要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出现的数据和信息内容,要求学生明确成本费用当中存在的等待分配的资本,将这部分资本进行与各环节分配资本的总和对比,最终就能够得到实际的分配概率数值。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生产收益对象的标准额度计算,与实际的分配概率进行乘法处理,最终得到单一收益对象的负担资本结果。

(三)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方式改革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成本会计教学的相关工作也认识到科学技术创新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并不断的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体系当中应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以期实现对教学方式的.改革与优化。通过构建网络平台实现对教学方式的改革,从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掌握最为先进的成本会计计算方式,保证课堂教学的成果展示,并通过电子体系的流程设计实现对教学工作主体和细节的整合,以灵活自主的方式优化和完善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掌握和了解相关的知识节点,进而实现积累工作经验的目标。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科学的网路平台提升实际的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式引领新的教学时尚。

(四)构建完的成本会计教学实践体系

构建科学、完善的成本会计教学实践体系,对于教学工作的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切合实际的提升学生的工作水平,并丰富学生实际理论知识体系。实践教学的意义在于通过科学的工作体系建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真实工作中的成本会计工作细节,通过科学的方式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保证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实际工作应急能力的提升。重视将理论的知识体系与实际的工作体系进行结合,就能够保证成本会计工作的核算与审计,进而提升行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追求,还能够切合实际的完善我国社会的经济体系发展需求。重视构建一个良好的成本会计教学工作实践体系,就是从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通过科学的革新路线实现对教学工作质量的整合,进而满足未来社会经济市场发展的需求。侧重于对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绘制财务报表和相关的信息工作,是展现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体系了解和掌握的优化途径。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针对成本会计的教学工作开展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从实际的工作角度出发,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需求。从传统会计工作的体系当中进行细节工作的研究和细化,主要是为了保证会计工作进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以此实现科学的发展观念和理论得到进一步的深入,保证我国社会的市场经济运作模式得到稳定的进步与提升。面对当下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需求,传统的会计工作体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生产工作需求,转变传统的会计教学工作体系,为培养专业的会计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教学空间和辅助材料,才是提升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条件。在社会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意识到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成本会计的教学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缺失与不足,才能够更好的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工作的内容上进行革新,提出创新的教学方法,重视对互联网科技的应用,增加实践工作机会。进而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一份力量。

篇5:成本会计教学论文

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中小企业担任成本会计的工作,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为该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以谋求在其所在行业站稳脚跟,长远发展,而影响企业利润最重要因素就是成本,成本控制是决定企业获利能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那么如何控制中小企业的成本,是成本会计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成本会计这门课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探讨中小企业如何控制成本。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一)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本会计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应用型的管理人才,应用型的管理人才最需要的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是通过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从中间找出问题,并通过相互讨论,从多方面去寻找答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气氛

在以往的教学中采用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上课都忙于记笔记,并没有主动地思考问题,通过给学生一个具体直观的案例,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与此案例有关的内容,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案例教学法一般都是采用分小组来进行的,小组内部的成员,都有各自分工,而最终的成果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来评定的,这就需要小组内部的成员,共同参与,相互交流,共同进步,要有团队合作的精神,而这种集体感和团队合作的意识是平时理论教学中无法实现的。

二、案例教学法在成本会计中的具体运用,下面以芬迪家居(厦门)有限公司的案例加以介绍

(一)介绍案例

芬迪家居(厦门)有限公司成立于,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坐落于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后坑前社澳华工业园,经营范围包括整体衣柜、整体橱柜、书柜、酒柜、电视柜等。但因企业起步迟,基础比较弱,经济方面还没有很雄厚的资金,芬迪家居有限公司在成本控制等方面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

(二)提出问题

经过这些年的打拼,芬迪家居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和地位,但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问题上普遍还存在类似的问题,大家找找芬迪家居有限公司中面临着哪些成本控制方面上的问题,并具体说明。

(三)小组展示

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对该案例进行分析,分析该企业存在的问题,小组之间的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可以上网查询,最后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该企业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该公司成本控制存在以下的问题。

1.管理者成本控制观念模糊,企业员工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芬迪家居(厦门)有限公司管理者成本控制观念模糊。成本控制不等同于成本降低,但是中小企业很多管理者都很难分清楚成本控制和成本降低的区别,芬迪家居也不例外,把成本控制当做成本降低,一味地追求利润而降低一些不该节约的成本,从而导致生产的产品在质量上存在问题,导致顾客不够满意,影响企业口碑。企业员工成本控制意识淡薄。芬迪家居属于中小型企业,一线员工的文化素养都相对大企业而言较低,成本意识跟不上,财务部之外的其他部门对成本控制概念也不是很清晰,认为那是不该由自己部门负责的事情,而企业又忽略了对一线员工和其他部门对财务方面的理论知识的灌输。

2.没有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

芬迪家居有限公司没有设立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以下主要从采购成本控制方面和淡季成本控制方面进行讨论。采购成本控制方面。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出现过分注重杀价,杀得不可开交,认为采购就是杀价,越低越好,从而导致购买的材料或产品存在质量和数量上的偏差,形成质量不过关,实际数量比订单数量少的情况,不但没有减少企业采购成本,反而导致成本的增加。淡季成本控制方面。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在淡季的时候出现较大的浪费现象。没有采取措施减少淡季的用工数量,造成在淡季工人多,开工不足,导致用工上的浪费,员工的工作在淡季轻松了,公司却一样发放工资。淡季生产的产品比平时少,所以平时所需的部分生产设备得到了闲置,导致设备老化。

(四)知识点讲解

在本课开始时,展示芬迪家居(厦门)有限公司的生产环境和成本会计人员的办公图片,给学生一个愉快交流的氛围,学生把自己当做该公司的一名成本会计人员,设身处地地为该企业着想,学生主动地回答问题,学习积极性高涨起来。通过前面对案例的分析,学生已经找出了该公司存在的成本控制的两方面问题,接下来让学生相互探讨如何解决该企业存在的问题,最后教师对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普遍问题上做出以下解决对策。

1.增强企业全体员工成本控制意识,实行全员控制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想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提高企业全体成员的成本控制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生产、设计等流程与成本控制存在怎样的关系,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对全体员工进行成本控制的宣传教育,给员工发放宣传册,按期在公告栏展示相关成本控制的知识等,让少数人的成本管理变为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其次,企业应该高度关切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采取措施,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有关成本的培训班,让专业人员提高成本方面的专业知识,从技术经济领域降低成本的途径,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

2.完善成本控制制度

中小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以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以及促进企业贯彻既定的经营方针。首先采购成本在企业的成本中占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要真正控制好采购成本,选择固定的专业采购人员,做到选人重人品,用人重绩效。建立有关采购人员的奖惩制度,定期对采购人员在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做到奖罚分明。其次对平时工作中对存货的计量、验收、销售和盘点的各个环节都制定相关的成本控制考核制度,把责任和利益相结合作为一项考核的指标,把成本费用根据发生的部门分解开来,分别分给有关的部门、车间、班组,进行分级归口管理。同时,企业在淡季期间出现的闲置的固定资产可以当做短期租赁业务,在不需要用到的时间里短期出租,获得一些利润,减少固定资产成本。针对之前给出的案例,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讨论、上网查询等方式,找出相应的对策,本节课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引导法、项目启动法、学生自主学习法,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以一个企业人的身份进行企业问题的分析和处理,学生完成了从学生到企业人的身份的转换,让学生步入企业之后,能够很好地应付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问题,为之后的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6:成本会计教学论文

成本会计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与职业岗位的关联度较大,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具有工作过程明显、方法体系复杂、计算比重较大的特点。为了让学生能熟练运用理论进行成本核算操作,将来更好地胜任中小企业成本会计等工作岗位,笔者尝试在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1.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是德国职业院校实行“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时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为依据,以项目为载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张将课程模块化和综合化,从职业实际出发,围绕工作内容设定项目并组织开展教学。教师在确保学生明确岗位工作流程和职责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己操作、自主学习,在职业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了角色换位。教师由“主讲”变成了“主导”,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而学生则成为课堂的“主角”,直接参与,探索创新,完成知识自主建构的同时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相关的学习和讨论,教师则根据各个小组的项目实施和完成情况进行适时的指导和评价。

2.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1)实践性。将具体的工作情境引入项目中,设计时侧重于操作和实践,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中,在实践中得到职业熏陶和体验。

(2)自主性。学生从情境入手,围绕项目和老师设置的各个任务,有机会也有时间自行选择不同的方式安排、组织并完成学习。自主学习、共同协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他们的知识建构,从而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性。突破了传统的以教材为本,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大项目与小项目相结合相交叉,让学习内容综合化,构成了整门课程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实施

1.教材分析

绝大多数《成本会计》教材包括总论、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与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其他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等章节。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制造业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能够选择适合企业的分配方法,完成各项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根据不同的产品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方式选用适当的计算方法,进行产品成本计算并结转完工产品成本,最后能够编制与分析成本报表。

2.内容整合

原有的教材把各项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与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分章节阐述,传统的教学往往也只注重数据的计算,而忽略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勾稽关系,使学生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很难灵活应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也不能真正理解各个数据的来源与去向。所以,在成本会计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时,要将原有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课程结构进行调整。由于并不是教材上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使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在确定项目时要分析各知识内容的特点,选择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开展项目教学。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材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取舍、增减与整合时,要围绕成本会计的总体要求和岗位职责,并以制造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为主线。可以设计为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辅助方法以及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五个大项目,在每一个大项目下设计若干个小项目。例如成本计算的品种法这一项目,可以根据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从各项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到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成本,细分为4个子项目、16个单元.这样的项目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成本会计并非简单的计算,而是一个完整的核算体系,掌握计算方法、知识技能以及岗位职责。

3.基本流程

(1)创设情境。由于很难从企业取得真实的成本资料,教师在项目设计时应尽量创设与现实情况相接近的职业实训情境,用高度仿真的成本核算资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本项目知识点的学习解决现实问题。

三、小结

总之,在项目教学中有效地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直接参与,探索创新,完成知识自主建构的同时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项目教学法并不能替代全部的传统教学,它不适用于每一门课程每一节课,教师还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7:成本会计教学论文

成本会计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中,是继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之后又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学好成本会计课程,对于学好后续课程,系统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培养合格的会计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提高成本会计的教学质量是成本会计教学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单一

近几年,我也积极探索多媒体课件授课的这种方式,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直没有在教学中进行应用。比方说大多数制作出来的课件(PPT)往往是对讲义的复述,不是动态的,那么成本会计计算过程很多,文字性的课件对成本算过程展示不形象,很多课件能把计算公式和过程表现出来,但不能实现过程与各种表格中的数据形象的统一,而且成本核算最基本的要求是用各种成本费用的分配表格来进行体现,那么在授课过程中一道例题,可能涉及到的表格有多个甚至十多个之多,我要将表格中的数据之间的逻辑性表达清楚,势必会在不同表格之前切换,那么如果采用PPT课件授课,投影仪上频繁切换表格,会造成同学们认知的混乱。

(二)实践教学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为强化同学们对理论课程的知识掌握,并且有效的与实际相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已经于春季学期开设了《财务成本管理实训》,但是,现有的成本会计实训教学模式沿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主观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成两部分。在理论学习中学生往往感觉成本会计理论很抽象,对成本会计理论知识不能深刻理解;而在学期末进行模拟实训以及就业实习时,感觉茫然,不知所措,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得不到有力保证。

(三)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缺陷

自本课程开课以来,虽然本课程教师团队有两名教师,但是外聘教师近五年来并没有担任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任务,而本校专职教师中承担《成本会计》授课任务的老师仅一人,本门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较为薄弱。财务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有重要的区别就是开设的课程系统性非常强,各个课程之间的紧密度非常大,前后课程的衔接重复,非常重要。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要系统的全面的掌握、梳理本专业的各门课程内容。比方说成本会计同前续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以及后续课程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之间的联系非常大,有一门课程学习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其他相关课程的掌握。因此,有必要加强本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进的思考

(一)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为了适应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复杂的这一特点,应对现在的教学手段进行改革,采用板书式+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手段。有些内容,比如公式的推导等仍然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而有些内容,如企业生产实际介绍,易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等。采用多媒体方法教学的主要优点,一是比较直观、生动.便于学生理解;二是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播放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使学生能通过这种方式间接地参与实践,弥补学生对企业实际情况不了解的不足和缺憾,使学生能尽快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建立依托工科为导向的成本会计实训的平台

我校是以工科为主的应用型大学,这对财务管理专业的成本会计课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本课程同企业实际生产结合十分紧密,实践性较强。而在校学生对工厂情况知之甚少,而对成本会计人员则要求必须深入社会生产第一线,了解成本的形成过程。知道分步生产、分批生产、流水线、生产班组分工等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并且正确合理的运用知识。在实训课授课过程中,将财务专业与工科相关专业各自的专长进行有机融合,提升相关工科专业同学的成本意识,使各专业之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比如,工科专业如果有涉及到某产品、模具、零件生产的实训,是否可与财务成本实训进行联合教学,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财务管理专业的同学,实地参观工科相关实训过程,工科专业的同学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同学配合制定核算前的相关定额,比如各项消耗定额,工时定额,财务专业的同学全面了解,一个产品的生产所要经过生产步骤,确定生产所需的各项费用以及核算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参观后,回到实训室,在老师的带领下,确定合理、恰当的核算账户与程序,组织同学们进行核算,核算完毕之后,将结果反映给工科专业的同学,让其了解成本费用核算的具体流程以及各项费用支出所占的比重,有助于在生产过程中对成本实施管理。在实训过程中突出成本会计课程岗位流转性,既要模拟会计核算过程,又要模拟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实验场所要全真模拟企业环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三)加强成本会计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

紧密度大的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授课课程进行流动轮换(每一期大概2-3轮),这样授课教师对相关课程都进行过理论授课,这种方法可以让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尽可能的把专业的基础课,核心的专业课都进行授课,不仅理论课,实训课也是如此。那么,教师在授课时系统性大大加强,有利于整体把我专业课程。同时,有利于加强在我校现有的条件下,本课程乃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篇8:成本会计教学论文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是理论性强、方法体系相对复杂且应用性突出,传统的教与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的矛盾,极容易出现学生学习效果差,成绩不理想的现象。双向反馈教学法将师生建立在一种平等的互通关系中,摒弃了传统应试教育、填鸭式教育的不良弊端,运用丰富的信息科学、控制规范、系统平衡原理及总结与分析技能,创造了实践教学的崭新方式。双向反馈使高职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教学气氛更为活跃,学生在教师的适当引导、控制、矫正与启发中、在互动信息传递与反馈的闭合回路中,通过科学地反馈明确现实的差距,从而展开富于创造性的系统学习及自主的、有针对性的专题知识强化训练,树立完善的成本会计岗位应用能力发展目标。

一、高职《成本会计》课程传统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教师单方面引导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堂课提问几个学生,一问一答或一问齐答地进行引旧探新,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考,学生背是传统成本会计课堂的基本特征,这种教师单方面的引导只能使学生在语言的驱使下回忆旧知识,少有“主体产生问题”的亲身体验,只能帮助一部分成绩好的、有积极性学习动机的学生,而不能促使学生产生普遍的学习兴趣,不易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学生在老师事先设计好的路线引导下完成这样的课程学习,缺少独立的认识活动,就慢慢形成了学生的依赖性。

2.课堂信息反馈功能薄弱不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从信息论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流通的过程。教师传递信息,学生接受信息,教师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这一回路必须始终畅通无阻。在传统成本会计教学课堂上,无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识水平的种种差异,将全班学生集于一体,进行同一速度和同一水平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凭观察学生表情来大致推断学生听课的效果,受时间的限制以及学生表情与心理活动有时不一致的影响,教师获得的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很少,可靠程度也不高,对收到的有限信息也难以做出适当又及时的教学调整,没有与学生形成共振点,致使整体目标失控。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更多反馈信息,应及时进行整体调控,建立新的教学法,从整体控制上发挥信息传递的高效性。

二、利用双向反馈教学法解决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与学路径阻塞问题的优势

1.整体性与结构性

在双向反馈教学法中,由于在课堂上加强信息的反馈,重视教学手段的更新,并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要素紧密结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结构上,既重视发挥教师铺垫的引导、探索新知识的指导、正确结论的诱导等的主导作用,更重视学生独立阅读、独立观察、独立思维、独立作业、独立语言表达等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这个系统整体中发挥出比较理想的功能。

2.层次性与动态性

传统教学中,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是比较消极和被动的,也是相当迟缓的。因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他们不需要迅速地做出反映或输出信息,做作业是课外的事,应考答题是今后的事。教师也不急切需要这种反馈信息,并据此去调节控制教学。因此,传统教学常常随意性大,常常处于比较盲目的失控状态。

3.及时性与肯定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贝蒙在70年代提出了改变自我意识的理论,他认为强调肯定的评定比说服评定好,比否定的评定更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行为,为了达到肯定性的评价,必须提供肯定行为的反馈,并且对这种反馈作出肯定,能强化学生的肯定行为。所以教育者应特别注意学生的肯定行为,及时把这些行为的反馈提供给学生,并及时地评定,以期强化。双向反馈教学法在课堂结构上保证信息畅通无阻,学生在思考题的启发下,把反馈练习题中的铺垫题所构成的“悬念”与开讲艺术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急于探索的积极性,这时,从信息源(教师)到信息接收者(学生)之间的信息通道就畅通了。这样,扩大了的信息量,通过顺畅无阻的信息通道,输入到信息的接受者,接受者对信息加工处理,及时反映,信息的发出者及时收集这种反馈信息,对照既定目标,实行合理调控,最后达到目标

三、利用双向反馈教学法解决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与学路径阻塞问题的措施

1.课程系统梳理实现课堂结构优化系统论认为,在一个系统范围内,诸要素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方式称之为结构。结构决定功能,系统的整体功能是由结构实现的,只有结构合理,才会产生最佳功能。成本会计课程依托成本会计岗位业务范围,实质是“一条主线,三个模块”.

2.课堂信息“T-S”短距完整反馈实现教学过程优化双向反馈教学法实施下的学生(S),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受学生心理支配,必然要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探索到的某种见解,而这对于教师(T)来说,就是相当及时而准确的反馈信息,要迅速地与本课教学目的相对照,立即做出决策,决定对自己既定的教学计划实行合理的调节控制,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改善反馈教具,利用反馈学习机、应答分析器和反馈板(卡)等反馈工具,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内合理调整“定向控制”和“反向控制”位置,从整体上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把学生划分成学习组,提供给各学习组核算业务的资料,分角色排演核算程序与口头汇报计算结果,由教师综合评分,奖励优秀学习组,由各组评出优秀组员,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讲述“是这样”的被动局面,让接受能力好的同学去辅导和带动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对问题的“为什么”和“怎么样”的主动思考。实施过程中可以用团队成绩反馈卡(见表1),实现督促和鼓励学生的目的。

3.课内控制及时反馈实现教学效果优化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控制全程的作用,学生的信息反馈决定着控制效果的反馈,课堂调控因素主要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境和教学思维等这些因素。在掌握知识高难要求的可能的基础上,科学地估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包括教学进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然后安排最佳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运用双向反馈教学法,教与学都有很大的主动性,可以因人而异,又由于这一教学方案始终把学生的学习活动放在教学发展的前面,这样教师很容易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因此,可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进度。双向反馈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几个回路系统,尤其是超短反馈和小结调控。从局部和总体布局的设置,实施时空切开的办法,给师生两个系统的运行过程各留两个间隙时间,使师生都有机会思考,能做到较准确、迅速地使教和学过程优化,加之反馈调控,这就能保证教学运行的动态平衡发展。把学生学习结果反馈到教师和学生中,从而调整教与学,重新组织第二次学习,查漏补缺,使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掌握所教内容,并把教学与评价结合起来。高职成本会计教学中应用双向反馈教学法,能使师生信息相互及时传递,获得最大信息量,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篇9:成本会计教学论文

1引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教育部等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更加专注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其特点是其实务性强,特别强调实际应用。但是,我国许多高校成本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侧重于成本核算知识的介绍,忽略了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不利于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本文试从通过分析现行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着的不足,基于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成本会计学科特点,提出深化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和措施。

2深化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1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忽视岗位能力培养

许多高校对成本会计课程培养目标的定位,通常强调培养学生的成本核算、控制、分析的知识,大多忽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课程培养目标具有导向作用,直接决定着课程体系和内容的设计,也深刻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当前,成本会计的课程培养目标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与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不相协调。因此,需要重新界定成本会计课程的培养目标。成本会计课程培养目标的定位,应紧紧围绕专业岗位能力培养,科学地设计课程内容,重视知识转化为能力,采用多种实践化教学方式,以实现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2.2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存在脱节,实践教学内容偏少

成本会计是一门与实际联系紧密,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其理论知识的掌握需要具体实践的配合。但是,大多数高校在成本会计教学中一直沿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毕业前到企事业单位短时间实习,返校时写一篇实习总结。这样人为的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割裂成两块,缺乏有效的衔接,学生无法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同时,不少成本会计教师从高校到高校,没有在企业工作过的经历,缺乏成本核算和分析的实战经验和能力,直接导致教学形式单一,技术手段落后。由于缺乏实践操作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弱,直接导致学生毕业后很难胜任本职工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2.3现有教材侧重知识介绍,不利于开展实践化教学

现有的成本会计教材,大多侧重于知识的介绍,首先介绍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成本会计的含义、内容、产生、发展和成本会计工作组织;然后介绍成本核算的程序和方法,包括产品成本核算一般程序、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报表编制方法。但缺少对产品制造环境的介绍与体验,与学生现有的认知和经验不匹配,学生对生产工艺和组织管理方式并没有切身体验,学生无法根据不同的制造环境和成本管理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这直接导致了许多教师根据章节内容、按部就班的讲授课本知识,各章节知识互相脱节,学生也不知道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企业中,不能学以致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综上所述,在现行成本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与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重构。沈阳城市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并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通过多年的学习、借鉴和总结后,提出了PST-CCE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即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5年左右的实践,已基本总结出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理论和实施要领。本文基于PST-CCE人才培养模式下,对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

3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PST-CCE人才培养模式是以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基础,通过构建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采用以项目驱动、问题情境为导向的实践化教学方法,来促进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PST-CCE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校期间不单纯是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能较早地了解企业实际和感受企业情景,在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才能更快地融入和适应工作环境,“上手快、接地气”,以更快更好地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4PST-CCE人才培养模式下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

4.1研发适用于PST-CCE教学的成本会计教材

目前,大多数的成本会计教材侧重于理论介绍,高质量的、符合应用型教学需要的新编教材难以觅到。当然,这种适合PST-CCE教学用的成本会计教材,绝不是将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知识加以简单的综合,而是在深刻领会PST-CCE教学理念后,不断借鉴国内外高水平的教材,并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适用于PST-CCE教学用成本会计教材的编写,应当立足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突出技能训练,适合于实践化教学,在整合现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重构,以有利于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沈阳城市学院正积极研发适用于PST-CCE教学用的成本会计教材,已组织骨干教师进行教材编写,现已完成成本会计讲义的编写工作,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成本会计教材。下一步,将该讲义进行修订后出版,以建立科学、合理、完备的适合PST-CCE教学用的成本会计教材。

4.2开展以项目驱动、问题情境为导向的实践化教学方法

目前成本会计教学,多数是教师在前面教,学生在下面学,基本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项目驱动、问题情境为导向的实践化教学方法,将课程的知识模块分解成若干个项目,以项目任务驱动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以岗位为依托,通过提出问题来设置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求解问题,完成项目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活起来。具体来说,首先将成本会计课程内容整合为若干个项目,如:认识成本会计、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等。然后,对于每个项目,以任务驱动、问题情境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真实业务项目题设定教学环境,以会计电算化为手段,组织开展教学。必要时,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4.3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培养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就是打造一支素质高、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这对实务性强的成本会计课程来说,显得更为尤为重要。“双师型”是指教师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技能。如何打造“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一方面,积极从外部引进“双师型”教师,主要是从企事业单位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的高级会计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充实“双师型”师资队伍。另一方面,从内部培养“双师型”教师,比如通过培训、帮传带、挂职锻炼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素质,逐步提高双师型师资比例。此外,应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激励措施,在评奖评优、职称评定、脱产进修、绩效考核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

4.4改革和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可以及时有效检验教学效果,也是实现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侧重于结果考核,甚至以期末一张试卷来决定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平时的表现,往往导致学生平时不用功、临考抱佛脚现象的发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实施PST-CCE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实践化教学方法,需要改革以结果考核为主的课程考核方式,而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突出能力考核”的考核方式。对于成本会计课程来说,过程考核可以选择出勤情况、课堂表现、随堂测验、项目操作等作为考核指标;对于结果考核,通常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结果考核依据。关于考核权重的设定,过程考试的权重可以设为40%-50%,结果考核的权重可以定为50%-60%。

5结论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其实务性非常强,但现行成本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三大诟病: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忽视岗位能力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存在脱节,实践教学内容偏少;现有教材侧重知识介绍,不利于开展实践化教学等。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现行成本会计教学进行改革。本文基于PST-CCE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深化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和措施,即:通过研发适用于PST-CCE教学的教材,开展项目驱动、问题情境为导向的多样化实践教学方法,打造一支素质高、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不断改革和完善课程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更好的实现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篇10:《成本会计》教学论文

《成本会计》教学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的《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职业教育的目标发生很大变化,“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

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创新教学方式,让就业能力要求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大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能仿真就业环境来学习专业知识成为职业教学的新方向。

一、《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一)是对基础课程的进一步学习

《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是《成本会计》的先修课程,只有熟练掌握这两門先修课程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部分,是对成本核算的一种细化,最终它的核算都会体现在财务会计的确认与计量之中。

成本会计也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要求具备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如预算、决策、分析、控制,因此成本会计通过获取和消耗资源的成本来核算所有生产费用,以核算为核心,既对财务会计提供了实际的全部生产成本和耗费,又对管理会计提供预测和决策的相关信息。

(二)方法多、公式多、难度大

《成本会计》课程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制造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和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

核算的一般流程包括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析、制造费用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损失性费用的归集与分析、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内容。

这些费用的分配过程复杂且涉及很多计算公式,这些计算公式有些区别并不大,使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加大。

(三)实务性强

《成本会计》是一门与实际联系极为密切、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成本的各个要素的归集与分配过程都离不开各种原始凭证的传递、记账凭证的填制以及账簿的登记,因此《成本会计》与《基础会计》的内容有密切联系,只有学会《基础会计》的会计核算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

二、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实际成本核算内容滞后

教材沿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按成本核算程序进行讲解,包括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划分以及各种具体的成本计算方法,这些内容难度很大,单纯理论讲解虽然详实,由于逻辑关系较为复杂,学生听得似懂非懂。

而教材中介绍的有些核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并不会使用到,教学内容与实际成本核算内容滞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因畏惧而提不起学习兴趣

成本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具有计算复杂、图表多等特点,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形成强大的震慑力,数学基础知识、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知识不扎实,不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中的要素消耗项目,缺乏整体的观念,就难以听得懂课堂讲解的内容,

如区分不清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不会计算各种辅助成本计算方法,对平行结转与逐步结转似懂非懂,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从而提不起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三)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当前《成本会计》课程中采用多媒体进行理论内容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得一些图表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出来,教学效果值得肯定,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有月末在产品的复杂计算中,有限的PPT文档无法呈现整个计算过程,

课程上学生往往会对结转过来的成本不太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结转方式,因此需要创新教学方式,理论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来提高教学效果。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思路

(一)通过案例教学法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围绕某个成本会计处理案例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推理,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营造活跃的课堂讨论气氛来鼓励学生对该案例进行深入讨论,从而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选择案例时,教师可以从简单到复杂地选择典型案例,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通过自己动手掌握复杂的理论知识。

(二)通过到制造型企业调研组编写实用的成本会计教材

《成本会计》课程教材改革应与教学改革同时进行,目前市场上的成本会计教材在体例、结构、内容等大体相同,内容不新颖,与成本会计实际工作相脱节,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应组织专任教师到制造型企业走访调查,根据现代制造型企业成本核算的流程和学生学习能力来编写适合教学的教材,结合实训需要,把全书内容分解为材料费用、人工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损失性费用、成本核算方法、综合应用等模块,每个模块安排配套练习和实训要求,让学生通过课后训练,具备成本会计各岗位所需的素质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多参与成本会计模拟实训

随着计算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给《成本会计》课程实训教学提供很大帮助,如厦门网中网软件公司开发的会计实训平台中的成本会计模块,为教师进行成本会计仿真教学提供很好的平台,在系统中,学生可以通过点击模块中的各个小练习,就可以打开完成这个练习所需的资料和表格,

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这些表格,系统会根据填写情况给出评分意见和错误之处,做对了能让学生产生自豪感,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如果做错了,也能引导学生去查找错误的原因,这个过程其实学生已经在学习本门课程。

提高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实务操作能力来适应工作岗位需要,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探索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2】成本会计综合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我国各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均将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其他经济组织从事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初中级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1]。

企业成本核算岗位对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一般会计人员在参加工作5年左右才能胜任。

为使学生适应现代大中型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岗位的需要,毕业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胜任工作,缩短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岗位人员的培养时间,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成本,有必要将“零距离”对接岗位要求作为成本会计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力争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会计人才,使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就就业,就业就胜任[2]。

一、成本會计综合实验教学现状

(一)高质量的综合实验教材匮乏

目前,可供我国高校会计学本科学生使用的成本会计实验教材丰富多彩,但大多数是分项实验教材,高质量的综合实验教材实在是凤毛麟角。

究其原因,分项实验是成本会计教材课后练习题的再现,内容简单,与实际生产联系不够紧密,编撰相对容易。

而综合实验涉及的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十分复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由于大多数的成本会计实验指导教师没有在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而高校现有的以科研为导向的职称评定机制无法激励教师参与企业成本会计实践,因此广大教师无法为编写高水平的综合实验教材积累必要的经验和资料。

(二)实验过程仿真度低

多年的高校扩招导致专业软硬件建设相对滞后,大多数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实验基地和实验设施供给不足。

成本会计综合实验因涉及岗位工作内容复杂,对实验软硬件的要求比较高,而实验的软硬件条件不达标造成的.实验过程仿真程度低,具体表现如下:(1)缺乏让学生熟悉实验企业生产过程的模拟沙盘。

成本会计综合实验需要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即便不能在校外实验基地进行,也必须在校内实验场所配备成本会计教学用的企业模型沙盘,让学生尽快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了解其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的名称以及物料的流向、主要生产车间名称、辅助生产车间名称等。

(2)实验场所计算机配备不足。

即便采用手工实验方式,实验场所也需配备一定数量的安装Microsoft Excel软件的计算机。

因为成本数据计算多为重复性劳动,并且涉及大量公式,许多公式是企业根据其生产特点自行定义的,外购的通用财务软件无法满足企业的成本数据计算需要。

这就要求实验场所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用于成本数据计算。

篇11:成本会计的论文:浅谈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设想

论文摘要: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性强,方法、体系复杂且应用性突出的会计专业课。目前成本会计教材内容体系结构不完整,教学方法不完备,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因此,对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及建议。

1.现行成本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是继《基础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后开设的又一门专业课。其理论性强,方法体系相对复杂且应用性突出的专业课程。现行成本会计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上都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并予以改进。

1.1 课程体系不完整。

现行成本会计是基于产品生产的传统制造环境。所谓传统制造环境主要是工人借助机器设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出产品,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所占比重较大,制造费用所占比重较小,也就是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为中心,对费用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归集与分配,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本的预测、决策和计划,再对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成本控制,按照责任成本进行考核和分析。从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上看,一般包括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成本会计总论,主要提供成本会计概念基础;第二层次是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是成本核算的基本框架;第三层次是成本核算基础,是第二层次的具体化,也是成本会计的重点内容。包括各项费用要素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第四层次是成本计算方法。由于不同企业其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不同,决定了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包括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分类法与定额法;第五层次是成本报表。是向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提供成本信息的载体。十多年没有变化的传统成本会计教学内容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适应新的制造环境下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因为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制造环境已发生变化,在新的制造环境下,机器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方面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不断下降,而制造费用急剧在增加,如果仍简单地按传统成本法归集与分配费用,不仅不能公平地分配费用、计算和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甚至会扭曲成本信息;第二,从教学内容上看,没有制造业核算过程的介绍,学生对典型的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感性不足,认识不够,不利于学生对工业制造业生产核算过程的把握,更不利于将成本会计知识体系应用于企业的具体实践;第三,现行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明显滞后。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成本会计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同时成本会计又要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及时掌握社会需求动态,不断更新、补充、优化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融为一体,以满足培养既有理论深度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成本会计人才的需要和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管理需要。然而目前成本会计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传统的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的讲述,即使对于近年来国外在成本会计领域出现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也会因为课时的限制而仅仅作初步的介绍。这种传统、狭窄的教学内容,即不利于培养多元化、全面掌握成本管理会计知识,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性会计人才,也忽视了与企业管理实践的结合,忽视了满足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管理需要。

1.2 教学方法不完备。

目前,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手段绝大多数还是依靠自然媒体(黑板和粉笔),还是采用“单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传统而落后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教学的需要,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学方式单一,还是采用“单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任课教师主要讲授书本理论知识,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新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着重于传授知识,而忽略知识的应用,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这种呆板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带来的是肤浅的教学效果,更无法培养出思维开阔并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第二,实践教学欠缺,影响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通过课堂理论课的学习,确实可以把握成本核算过程中各费用的具体分配方法,但缺乏对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的了解,又没有实践环节的训练,很难将成本会计知识应用于企业的具体实践,掌握的只是零碎的知识片段,难以将其整合运用,更无法对成本会计知识进行整体灵活运用;第三,教学手段落后。目前成本会计教学手段绝大多数停留在黑板和粉笔等自然媒体,而传统的自然媒体的教学手段最大的问题在于限制教学容量,不便于按成本会计知识的内在实质进行结构化教学。因为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钩稽关系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这种数据的来龙去脉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为了讲解一个完整的成本核算过程,不可能将所有的成本数据表格在黑板上板书,只能通过课本前后翻阅才能解决,使学生知识结构前后不能连贯且不成体系,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缺乏连贯和流畅性,学生极易产生厌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成本会计课程本身的特点,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面临着革新。

2.改革成本会计教学内容

2.1 在成本核算方面,增加作业成本法内容。随着高新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广泛运用,使得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高度电脑化、自动化,改变了企业的产品成本结构,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比重下降,而制造费用比重却大幅度上升。这样,无论从提高产品成本计算的相关性,还是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来看,都要求把产品成本计算工作重点放在制造费用分配上,而传统成本法下以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等作为制造费用分配标准分配费用已不能准确提供产品成本信息,甚至会造成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作出错误决策。于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并且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采用多元化的制造费用分配标准,而传统成本计算法采用单一标准分配制造费用,由此导致产品产量大、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成本偏高,而产品产量小、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成本偏低,形成不同产品之间的成本转移,造成生产经营决策的失误。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中心,而不是以“产品”为中心,是将产品生产划分为若干作业中心,按引起制造费用发生的各种成本动因进行分配,可以避免产品或劳务成本的扭曲。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部分先进制造企业已逐步的推广和应用,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新的理念和计算方法,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中应增加作业成本法。

2.2 在成本会计教学体系结构上,增加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成本会计知识整体应用两个环节。

从现行成本会计教学体系结构上看,一方面没有包括对工业企业生产过程进行了解这一环节;另一方面也没有包括集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报表于一体的成本会计整体应用层次。我们的学生都是从高中直接进入大学的,缺乏对工业生产的直观了解和认识。而一般成本会计教学均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为背景,学生对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些简单的工业生产术语难以理解,不利于学生对以工业企业为背景的成本核算过程和成本计算方法理解,影响他们对成本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掌握,也不利于将成本会计知识体系应用于企业的具体实践。所以,在原有的.成本会计体系结构上,在第二和第三层次之间应增加一个环节,即工业企业生产过程概况,其目的是通过该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对典型的工业企业生产过程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其后以工业企业为背景的成本核算基础层次和成本计算方法层次的学习和运用。同时,在原有的第五层次后再增加一个环节,即成本会计知识整体应用。主要包括针对不同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特点的具体企业如何组织成本会计工作、进行成本计算及编制成本报表等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强化成本会计知识的具体实际应用。

2.3 与管理接轨,推陈出新,教授几个新知识点。

新的制造环境和管理理论与方法,要求成本会计体系必须提供与管理需要具有高度相关性和充分可靠性的信息,这就要求成本会计教学必须与生产管理实践密切结合。现代成本会计已不单纯是成本的计算、归集和分配,成本核算是为了做好成本管理,形成管理决策,所以,现代的成本会计必须与管理会计衔接。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成本信息是企业管理当局极为注重的信息,成本管理会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就成本论成本,就教材论教材,一定要将这些时代性的新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包括作业成本管理和质量成本管理的内容。

作业成本管理将作业作为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以成本动因为标准进行费用分配,强调的是直接追踪和动因追踪,利用的是产品消耗费用与成本分配标准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业成本管理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上来,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进行动态反映,通过优化“作业链”,促进“顾客价值”的提高,可以更好地发挥决策、计划和控制的作用,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代经济社会,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水平高低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质量成为许多企业的基本战略目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就会上升,市场份额也就随之上升。质量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许多企业已实现了全面质量管理,这就要求成本会计人员在以往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根据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实行质量成本决策、最佳成本模型和质量成本综合控制等方法进行系统管理,同时要求在提供业绩评价的信息时,提供一些非财务性的相关信息,如质量成本报告、质量成本趋势报告和质量成本业绩报告等。

在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生产技术不断变化,生产组织和管理要求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因而对会计信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成本会计体系应适应这种变化,把各种成本会计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进行吸收与借鉴,并将其补充到《成本会计》课程中,做到成本会计教学内容的更新。

3.创新成本会计教学方法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如果一味地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完善实践教学方式,仍采用传统的黑板和粉笔等自然媒体的教学手段,势必会影响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也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成本会计人才。因此,创新成本会计教学方式、实施多元化教学已势在必行。

3.1 改革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方式,强化案例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比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因此要适应现代成本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与教学层次相适应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以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判断能力。此外强化案例教学和模拟学习,将案例应用于教学,根据实际资料,设计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成本会计案例,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进行模拟,以便使他们加强理性认识。要想增强学生的成本会计意识,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会计人才,就必须加强成本会计案例教学。对教学案例进行设计时需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要真实。成本会计案例必须来源于现实经济生活,基本情节和数据真实可信,为学生展示近乎逼真的经济事项情景,展示出会计事项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思维创新和热烈讨论;二要有针对性。每个教学案例,都应该能突破课程中的某些重点、难点,使学生在该课程的某些问题上有较深的理解;三要有互动性。会计案例的展示,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成为案例教学的“主角”,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操作进入会计处理的情景之中,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案例,让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发言产生互动。

3.2 完善实践教学方式,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

在强化和完善理论教学的同时,逐步地完善实践教学方式。可以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配备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创造仿真的会计环境,将成本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统一于教学中,从成本核算到成本的管理控制,通过精心设计,在模拟实验过程中给学生分配角色、布置任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查阅教材,搜集资料,相互讨论,寻求教师的帮助,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对成本会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同在会计部门做业务一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将课堂上的抽象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强化成本会计知识的具体实际应用。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走出校门,让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实践,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到业务部门到基层企业去搜集资料,发现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总之,要创造条件,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实践性互动式教学,使成本会计的教学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使我们的学生能够把掌握的会计知识转化为强大的实践能力,从而成为社会有用的应用性人才。

3.3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高质量的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课件。

先进的教学工具不但可以增强教学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与发展趋势的认知水平。成本会计有个特点:就是数据多,表格多,计算复杂,而且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由于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的成本表格一一在黑板上板书进行讲解,造成学生对各知识点不能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如果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但能够克服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法的不足,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量,还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成本会计理论和技能,把枯燥无味的成本会计理论表现的生动有趣,再加上动画、音乐和图像,会营造一个非常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系统能更突出地强调各种成本核算整体流程的讲解,在重点讲授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成本计算的有关问题的前提下,更突出的强调各种成本计算方法从要素费用到完工产品成本的整体核算流程的讲解。而且,每种成本计算方法的讲授都可以采用菜单程序式教学,将成本核算的程序固定到案例讲解的菜单上,菜单的各个选项是有先后顺序的,只有在前一个程序过程完成才能进行后程序的操作,使学生对各成本计算方法有一个完整、系统、结构化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在管理上的要求越来越高,适应这种需求,开放教育培养出的21世纪的会计人才应具有全面的成本管理会计知识、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应做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新的与时俱进。

篇12:教学模式下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论文

教学模式下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论文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也是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较畏惧的一门课。原因在于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强、理论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难学。如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好成本核算的基本功至关重要。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我们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尝试运用学习维度教学模式构建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我国当前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与企业成本管理需要脱节

当前,新的制造环境和管理理论与方法要求成本会计体系必须提供与管理需要具有高度相关性和充分可靠性的信息,这就要求成本会计教学必须与生产管理实践密切结合,以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管理需要。然而目前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主要局限于成本核算,没有包括集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报表编制和成本管理于一体的成本会计整体应用层次,不利于将成本会计知识体系应用于企业的具体实践。

(二)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事实上,虽然有部分教师参加了社会实践,但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仍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基础不错,但实践功底较差,很难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实践教学不生动,不能贴近企业成本会计运行实际。

(三)学生实习机会有限,专业实践欠缺

目前的会计实训,缺乏真实的业务往来的立体感,学生很难对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比如,对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些简单的制造业术语难以理解, 会影响他们对成本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掌握。对生产工序和生产步骤不能正确区分,对生产中投料方式和在产品转移方式的不了解,会影响他们理解和掌握分步法的计算过程。

二、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改革呼唤学习维度教学模式的运用

(一)学习维度教学模式内涵分析

学习维度教学模式(DOL)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著名课程改革专家马扎诺(Marzano)提出的一种应用性教学理论。该模式将脑科学研究中关于人如何学习的成果运用到教育上,对把握学习的性质和思维的特点、规划课程和教学评估等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根据马扎诺提出的“学习的维度”理论。学习的五个维度包括:维度1:态度与感受;维度2:获取与整合知识;维度3:扩展与精练知识;维度4:有意义地运用知识;维度5:生产性的思维习惯。

学习的五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可做如下描述:

1.所有的学习都发生于学习者的态度与感受(维度1)以及运用生产性的思维习惯中(维度5)。这两个维度是任何学习过程所不可缺少的,带有情感和态度特征。

2.另外三个维度――获取与整合知识(维度2)、扩展与精练知识(维度3)和有意义地运用知识(维度4)则是学习之中进行思考所必需的。维度4包含了维度3,维度3又包含了维度2。这说明,在扩展与精练知识时,学习者同时也在获取与整合知识;在运用知识时,学习者也在扩展知识。这充分体现了思维技能和思维过程并不是互相割裂和线性作用的,而是一个互动循环、彼此影响的过程。

(二)学习维度教学模式与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对接

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这种数据的来龙去脉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目前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课时和媒体等的限制,使得教学效果欠佳。可见,传统的教学手段限制了教学容量,不便于按成本会计知识的内在实质进行结构化教学。

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了学习维度教学模式,运用“例中学、做中学、探中学、评中学”等教学方法,构建了“案例、实物教学―单项实训 ―综合实训―专业实习”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使学习维度教学模式与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实行有效的对接,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为一体,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维度1:态度与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维度2:获取与整合知识――案例、实物教学

维度3:扩展与精练知识――单项实训

维度4:有意义地运用知识――综合实训

维度5:生产性的思维习惯――专业实习、学习总结

三、促进学习维度发展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维度1:态度与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态度与感受会影响学习能力和效果。教师要帮助学生对课堂及其学习活动、学习任务塑造积极的态度和感受。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与每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激发学生自身的努力和优势,建立课堂常规并与学习者取得共识,给学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脚手架”等等。

在成本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为此,我们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制定措施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进行专业实践,经常与实践界保持联系,聘请一线的会计人员兼职任教。这样的一方面,教师真实的经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把最新的成本会计发展成果介绍给学生,更好地指导学生会计实训,最大限度地改变成本会计教学与管理需要相脱节的局面。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转向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创设和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启发、诱导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创新。大力倡导和实施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维度2:获取与整合知识――案例、实物教学

在这一维度,教师应指导学生用心思考、积极参与, 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预测、验证,填补信息之间的差距;在相对严格的顺序中完成一组步骤,熟练后可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技能可以在过程中得以体现。运用“边想边写”方法来展示某个新技能或新过程,明确正在学习的技能或过程与其他技能或过程之间的异同,理解“技能或过程”的一般形式和情境要求,检查是否真正理解相关的原理与概念,能报告或展示自己的练习速度和准确度。

在课堂讲授中,我们采用以实践教学引领理论知识学习的教学方式,先通过实训软件及教学录像,把成本会计的实践过程演示给学生看。再紧密结合课程内容补充了配套的教学案例,涉及材料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在产品成本的核算、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方面用直观的凭证、账页、表格的演示代替纯粹的计算过程。

(三)维度3:扩展与精练知识――单项实训

获取与整合知识仅仅是学习的初步阶段。扩展与精练知识的目的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便运用于不同的情境,它有赖于运用系列的思维技能和思维过程来处理已学内容。教学过程要注意有意义的间歇,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回顾、处理信息,促进其领悟学习内容。

单项实训是针对成本会计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单独进行模块实验,目的是解决成本会计学习中某一方面的实践操作问题。通过给出某模拟单位某一特定月份有关会计资料。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成本计算方法、各账户的月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等,要求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核算成本。这一层次的实训可以根据课程的进度、难易程度以及教学需要,有选择地进行,并贯穿于整个成本会计学习过程中。

(四)维度4:有意义地运用知识――综合实训

像“扩展与精练知识”维度一样,维度4也涉及了相应的思维技能和思维过程。最有效的学习通常产生于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因此,在安排成本会计教学活动时,要确保学生有机会合理运用知识,这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意义地运用知识”这一维度涉及五种思维技能和思维过程:决策、问题求解、创见、实验探究、调研。拓展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如自学任务、综合模拟实训等。因此,我们在三个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学完后,安排综合实训(手工模拟与计算机模拟两种),让学生自主选择,组成小组,在实验室完成,在学期结束前上交作业。

在这一阶段,通过给出某模拟单位某一特定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成本计算方法、各账户的月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财务分析指标、相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等,根据各项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核算成本、编制报表到财务分析,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际单位的财务部门,通过一整套的会计实验课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给出某模拟单位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问题,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过的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专业知识,对该模拟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决策分析,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际单位的决策层,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综合实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职业判断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以及团体协作能力。

(五)维度5:生产性的思维习惯――专业实习、学习总结

生产性的思维习惯,是指思维具有批判性、创造性和调节性的特点。生产性的思维习惯需要教师予以积极培养。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理解思维习惯,如讨论、榜样、示范等。帮助学生运用于形成思维习惯相关的策略,如“边想边说”“同伴分享”“与人交流”等;在学习环境中创造一种文化来鼓励思维习惯的形成,并给予积极强化。

对此,我们借助已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让学生通过了解企业的工艺流程、管理特点以进一步了解成本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会计工作环境,特别是掌握成本会计理论和方法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学期结束时,我们希望每位同学能写一份综合实训心得或成本会计课程学习体会。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能真实地写出在成本会计课程学习和实训过程中的感受,感觉收获很大,有的同学因此对成本会计学习有了很大的兴趣,对一些成本管理方法,如作业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等,想利用假期进行知识的梳理、对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进行调查等。

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把学习维度教学模式与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实行有效的对接,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为一体,据学生反馈过来的信息,教学效果良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13:中职学校成本会计教学模式创新之我见论文

中职学校成本会计教学模式创新之我见论文

纵观我国中职学校现有的会计教学模式,仍然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中职成本会计的应用性和操作性,最后导致现行的会计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为此,本文结合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特点,以及现行成本会计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关于创新会计教学模式的观点。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成本会计开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从企业会计中分离出来,该课程以制造企业的产品成本为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成为一门独立的会计课程 [1]。它主要教授成本的核算、各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以及制造费用的核算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掌握,最后要达到对产品计算基本方法的系统掌握,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以及成本报表的编制及分析。可以说,它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学科。

一、现行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比较落后

根据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内容安排,它重点在于各种成本的核算及费用的核算方法,而在教授这些内容时都需要用到很多公式及图表,像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单等等。而要让学生清楚地掌握这些计算方法,一方面有的教师只用粉笔將公式和图标逐一列到黑板上,这不仅大量地耗费了授课时间,而且一旦教师把这些内容擦除,一切將无法再恢复。另外,当老师在黑板上画图表时,很多学生会钻空子,无所事事,或者去干别的事情,最后严重影响到课堂的秩序和实效。而另一方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教师,大多数为了应付教学,制作一些质量较差的课件,像计算过程不形象,计算过程中数据和表格中的数据不统一,数据显示不清晰等等现象。最后,看似是课件反而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导致他们看不懂也听不懂,还不能有效地做好听课笔记,这种落后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严重影响了成本会计教学的实效。

(二)缺乏应有的考核方法

大多数中职学校对于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都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经过这一次考核来断定学生成绩的优异,而且通常这种考核都是主讲导师出题,范围也是由导师定,这就造成考核方式的局限性、范围的狭窄性,往往这样的考核方式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公正。比如说平时学的比较好的,因为期末考核没有发挥好就会被断定为成绩不好,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而平时可能没有用心学的学生可能因为其他的原因,却考出了好的成绩,然而实际上他并不具备会计专业能力。因此,作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中职学校,就要慎重考虑本校的考核方法,建立起健全有效的考核方法,从而真正测评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成本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

改变以往不足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建立起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首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其次还应该建立起健全的考核方式;最后还应该建立起有效的实践小组。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环节中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后培养出他们综合性的专业素养。

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任教者就必须要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比如通过有效利用计算机的灵活性,用心制作出清晰直观的教学课件,让学生一看就能清楚表格中数据的来源和用途。

另外,教师在授课当中应该把握住授课重点,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做到手动、脑动、嘴动,而且通过多媒体教学还要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企业工艺过程和成本计算的全过程,并让他们在学习每种成本计算方法之前了解到什么样的生产类型企业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生产工艺过程,且应该用什么样的成本计算方法来计算产品的成本。待了解完这些后,教师就只需要花费少量的时间来讲解下每种费用分配表与成本计算单的关系等等问题,这就有效地利用了每堂课的授课时间,还突出了重点,做到了让学生整堂课都参与课堂的宗旨。

再者,具有创新模式的成本会计教学还应该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比如说每堂课后教师布置定量的课外作业,像根据课程内容自制多媒体课件等。通过让他们亲自动手完成作业来考核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把握,培养他们运用计算机计算成本的能力,学校还可以采用更多的考核方式。比如说定期的测验,或是现场操作检测,这样不仅能检测出学生在一个固定时间内对成本会计课程掌握的情况,还能检测出他们的实际计算能力。或者也可以采取在期末考试时加重成本会计计算题的比例,通过几套典型题的测试来检测出学生的水平和能力。

最后,中职学校还应该针对成本会计教学建立起一些实践小组,定期带他们去企业实习,让他们亲眼目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让企业的专业会计人员为他们讲解成本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情况,从而让他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企业成本计算的全过程,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结语

总之,成本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予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任教者一定要根据现行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和总结,进一步研究出真正适宜于成本会计教学的新型模式,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成本计算的能力,提供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境,最终造就出一批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专业会计人才。

会计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会计论文的结构

高级会计师论文

优秀硕士论文范文

论文文献范文

会计论文的现状与特点

论文写作方法:毕业论文写作理论方法

论文标准格式范文

硕士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规范

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技巧

成本会计教学模式浅谈论文
《成本会计教学模式浅谈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成本会计教学模式浅谈论文(共13篇)】相关文章:

硕士毕业论文感谢信2023-10-14

本科论文范文格式2023-12-03

天津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22-11-16

大专的会计论文2024-01-04

开题报告注意事项2023-04-11

会计学论文2023-07-09

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行距2024-02-08

硕士毕业论文标准格式2024-01-23

标准毕业论文格式范文2022-04-30

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