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自我管理实践的探索教育论文(精选12篇)由网友“songyang”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大学新生自我管理实践的探索教育论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大学新生自我管理实践的探索教育论文
大学新生自我管理实践的探索教育论文
【摘要】
大学新生自我管理成为现代高校大学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大学新生自我管理也就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那么引导大学新生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帮助大学新生设计自我管理的目标,指导新大学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对大学新生进行自我管理教育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帮助他们提高大学新生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
自我意识 管理目标 方法
大学新生的自我管理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卓有成效地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开展的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实施、自我控制、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等一系列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我们尝试着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 引导大学新生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
引导大学新生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其一是自我意识;其二是自我管理。有人认为”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也有人认为“自我意识是指一种自己对自己的做法,想法,行动,行为举止对与错的一种判断能力”。个人认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后者更为重要。泰罗认为:”管理就是确切知道要别人去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反过来说,自我管理就是确切知道要自己去干什么,并注意自己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所以刚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离开了拼搏三年高考的压力高中生活的新生,来到大学后,很容易放松自己,解放自己,纵容自己。
引导大学新生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成为大学生教育的关键内容,让大学新生入校开始就要懂得在大学的四年里,自己对自己的做法,想法,行动,行为举止对与错的一种判断能力,而且让学生知道要自己去干什么,并注意自己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引导学生实行自己计划、自己组织、自我实施、自我协调和控制;这样才不能虚度大学生活和不盲目度过大学生活。
2 帮助大学新生设计自我管理的目标
“目标管理是用目标体系组合全体成员,以目标指导每个人的工作和行为的一种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特点是强调系统、整体的管理;目标管理是强调自主自控的管理;目标管理是面向未来的管理;目标管理是重绩效、重成果的管理。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目标的实施,由目标责任者自我进行,通过自身监督与衡量,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目的实现。使管理活动围绕和服务于目标中心,以分解和执行目标为手段,以圆满实现目标为宗旨的一种管理方法”。根据以上原理,学院采取以下做法:
2.1 明确学院系统和整体目标管理的体系
目标管理的体系是在培养目标、学生定位、教育目标、能力目标、培养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做好设计,同时形成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指令性大纲。
2.2 参加目标管理系统培训
新生入校后,组织新生参加学院系统的自我管理培训(如学院管理的管理模式、大学生如何自我管理等?),让大学新生明确自己在大学四年里应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或者说不该做什么,根据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在不同年级里应该到达自我管理的目标,而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度过时间。
2.3 建立大学新生自我管理指标。
指导帮助大学新生建立自我管理的内容和根据不同年级具体实施措施。指导大学新生制定自我管理的方案,通过方案具体指标让学生明确自我管理的内容和要达到的自我管理的目标,按照方案设计自己实施。如表1
通过以上的做法,大学新生在大一年级时间里都是在指导和引导中度过。大二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目标实施就更加顺畅。
3 指导新大学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
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大学生入校后,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和帮助学生设计自我管理的目标,同时要指导大学新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3.1 管理理论指导法
学习管理理论是新大学生最重要的基础,自我管理的思想认识和理论知识水平急需新大学生提高,学习管理理念,就是要再把它转化为现实自我管理方法,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下,学生自我管理效率才能提高。
在理论指导中,不管学习什么专业的学生,通常要大学新生自学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管理学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座。通过理论学习提升综合知识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对事物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 3.2 职业规划指导法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新生来说都很重要。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年轻人,职业生涯规划将对其一生的成就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帮助大学新生做好职业生涯的指导更加重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分五步。
首先理论学习。分为职业生涯的概念理论、职业生涯的测评理论、如何撰写职业生涯报告三部分;
其次职业测评。理论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个人职业测评,并对测评进行指导。通过测评报告让学生“知己知彼”,研究本人处的职业发展阶段,
2、本人的职业性向,
3、本人的技能,
4、本人的职业锚,
5、本人的职业兴趣。将来适合从事哪些职业适合自己的发展,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和基础;
其三撰写报告。让学生利用假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报告,并制作成ppT;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从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
1、本人成长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
2、个人的优劣势分析和行业分析;
3、本人将来适合从事哪些行业、职业和岗位;
4、个人实施途径;
5、不断调整反馈。
其四班级交流。开学后每位学生在班级进行交流,并点评;通过大会交流,点评让大学新生更早的认识社会和行业,了解社会和行业,了解职业和岗位;在适合自己职业通路中,制定适合自己的从事的职业中,迫切社会发展需要的。
其五总结表彰。评出优秀作品,召开表彰大会。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学新生的自我管理的认识大大的提高,自我管理的`目标更加清晰。
3.3 团队合作管理法
“团队管理是指一群互助互利、团队精神一致为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坚毅奋斗到底的一群人。团队建设不仅强调个人的业务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团队协作”。团队合作管理法是培养人们参与管理的意识,认识到自己是既定目标下的成员,诱导人们为实现目标积极行动,努力实现自己制定的个人目标,从而实现合作团队的目标,进而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因此每位学生要去主动自己管理自己。管理自己做明天的工作,只有所准备,才能应付自如。每个学生都应对自如就需要沟通合作,怎样才能将自我管理达到最佳效果,团队合作的管理更加适合大学新生的自我管理。
每学期,学生在制定自我管理的计划时,组成一个合作团队小组,在这个团队中,根据他们的爱好特定,或有共同的发展和自我管理的目标,每项目标都有具体负责人,这位负责人在项目中占有优势地位,他承担负责和管理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每位项目负责人会对自我管理团队的内容进行指导和监控。这个团队合作小组就会不断的完成任务和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合作中学会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和自我管理。
3.4 学期自我检测法
自我检测或者自我评价是自我管理的监控机制,如何让学生学会自我监控和评价自己。指导学生每个学期末学生对自己管理的项目进行一次评价,评价可以用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项。这样两两个学期下来,学生就会对自己自我管理的内容做出一定的判断和评价,对自己未达目标的项目在下学期进行修正或者下学期再努力实施。
总之,对大学新生自我管理的教育是当代大学教育重要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学会自我管理,实现学校管理的最佳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郭咸纲.自我管理平台.广东珠江音像出版社.
[2] 王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0.
[3] 杨峰.提升大学生管理理念和自我管理水平的探索.辽宁教育行政学报,,1.
篇2:教育技术装备的实践探索论文
教育技术装备的实践探索论文
1.多渠道筹措教育技术装备经费。一是充分利用省拨专项经费,采取“补筹结合”的办法,把筹集奖励的指标分解到市州,市州再分解到县,有效的调动了各地的积极性。二是调动各级和教育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加快配套步伐,从各级教育事业费中提取一定会比例的经费作为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费,在征收教育附加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购置教学仪器设备,从勤工位学收入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设备配套;鼓励社会团体、厂矿企业和群众个人自愿集资,从当地实际出发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收取一定比例的实验费。三是不断拓宽教育装备经费投入渠道,提倡和鼓励社会各界通过捐资助学支持教育装备,积极争取中央财政项目支持和海内外援助,利用教育重大项目实施,增加教育装备经费投人总量。
2.逐年扩大实验教学普及范围。实验教学普及内容广泛,涉及面宽,能反映学校教育装备管理全貌。1990年国家就提出开展实验教学普及县工作,要求在20世纪末全国85%的县实现实验教学普及。随着教育装备水平的提{,中小学校实验条件不断改善,中学物理、化学、生物演示实验开出率、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小学自然演示实验开出率逐年上升。经过多年努力,甘肃已全面实现了实验教学普及任务。实现实验教学普及和开展理科实验操作考核,促进和带第3期动了全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和素质教育的发展。
3.提高实验教学与图书馆(室)管理水平。管理工作是教育装备的灵魂和核心,以管理促使用,以使用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是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在狠抓建配工作的同时,加大管理和使用工作力度,把实验教学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规范管理,先后印发了《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育装备工作的意见》《甘肃省实验教学普及县标、准及检搜槭瞻旆ú钩湫薷囊饧》《关于贯彻〈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实施意见》、《甘肃省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甘肃省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办法》《教学仪器管理制度》、《实验人员岗位职责》《学生实验规则》《仪器实验室安全规则》等规章制度。
4.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中小学实验室工作要有一支素质高、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作保证。近些年来甘肃注重充实实验仪器管理人员,加强管理队伍培训,强化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验人员培训项目,实验建设队伍不断壮大。为使各科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更好地掌握中小学各科实验教学方法、教学理论,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维修技能和管理制度,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积极开展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实验教学观摩、实践优质课评选、实践操作技能评选等活动。各地利用寒暑假举办仪器管理和实验教师培训班,并颁发《甘肃省普通中学实验教师专业合格证》。
5.广泛开展自制教具活动。师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既能开发师生智力、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弥补教育装备经费的不足,又为改进和提{现有设备和实验手段的潜能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始终把开展自制教具活动作为教育装备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教育教学研究范畴,常抓不懈。为促进自制教具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甘肃在全省范围内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优秀自制教具评选表彰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参与自制教具的学校和师生人数逐年增多,质量不断提高。多次开展全省第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并从中推荐出优秀自制教具作品参加评选活动,并多次得奖。
今后一段时期要全面实现实验教学的普及,中小学实验室和图书馆(室)建设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城区中小学和有条件的乡镇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建成计算机室、语音室、体艺室、探究性教学实验室,全面提{教育装备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按国家规定标准配备教辅人员,并通过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建立健全实验室、图书馆(室)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中小学实验教学开出率、图书借阅量达到国家规定的规范要求。
1.强化管埋职能。建和配,关键是投入,管和用,制度是根本。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教宵装备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逐步走上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最终达到教育装备现代化的管理目标。应进一步理顺教育装备的管理体系,强化管理职能,落实好规划、协调、指导、装备、服务和监督的职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实验室的建设,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完善和加强实验操作考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把教育装备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是全面推进实验教学的保证。随着中小学实验室、图书馆(室)设施的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设施的不断完善,对实验教学和教育装备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更新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视野,强化基本功训练,掌握熟练运用新教材和现代化教育技术从事实验教学的能力。因此要以知识更新、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国家新课程方案的实施等为内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采取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学期与假期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对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育装备管理队伍和实验教师队伍,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教育装备管理水平奠定人力基础。要结合工作垡制订实验教师配备标准,通过调整优化,逐步充实Z善实验教师的配备,并纳人当地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3.加大经费投人。实现教育现代化,经费投入是关键。应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落实财政对教育装备的投入。改善教育经费使用结构,建立多渠道筹集教育装备经费投入的新机制,通过多种途径,使我省教育装备经费在今后几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4.抓好装备管理。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中既要重视硬件建设,也要重视教育软件和资源建设,既要抓装备,更要抓管理和使用。应要通过检查、指导,督促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鼓励广大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把现代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要将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管理由传统的管理方式向现代化管理方式过渡,采用计算机管理软件,将管理信息编入计算机数据库,从而实现管理现代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效益。
5.继续深化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带来了教材的变化,相应的,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仪器、设施等相当部分也要随之改变。这对教育装备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紧密结合课程改革的需要,做好相应的教育装备工作,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保障。图书室是学校的第二课堂,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应尽快实现图书馆的编目、借阅的计算机管理,图书资料流通的多媒体化和图书馆系统的网络化管理,做到学校图书资源共享,以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图书使用效益。
篇3: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实践探索论文
摘要:
学风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大一阶段作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严抓学风建设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二本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影响高校新生学风建设的因素入手,结合实际情况,从严抓高校新生学风建设的措施、对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优良学风建设及传承。
关键词:
篇4: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实践探索论文
2.1为高校新生上好大学的第一课——入学教育在大一学生正式进入学习阶段前,一般都会经历军训和入学教育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大学充满了好奇心,谁在这个时候掌握为大一学生答疑解惑的主动权,谁就能率先对大一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级新生为例,大一学生注册报到后的三天内,学院党政领导以及班主任就协同学生干部走访学生宿舍,关心问候学生,了解学生心态。一周内,包括院长、“天山学者”在内的领导、专家从不同方面为新生开展了入学教育讲座。内容包括:校史、院情,专业的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就业方向,学籍管理及教学管理规定,责任人生,新生引航教育,考研指导等内容。通过教师专家学者及时的指导与建议,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大学新生活。
2.2引导高校新生认清专业,掌握学习方法,适应高校学习生活,有的放矢想要纠正学生“大学很轻松”、“六十分万岁”等错误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建立起“为自己学”、“重在自学”的观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对“学习与就业”、“考试与实践”、“专业与行业”、“四年的课程分布及学习重点”等问题有清晰的了解,学生才会意识到学习的一点一滴都是为将来的长远发展打基础,而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学院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安排所有本科专业的教研室主任或本专业的优秀教师进入对口专业班级,开展以专业课程介绍与学习方法,行业发展及就业指导等为主题的讲座,因为针对性强,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3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宿舍文化,积极发挥“优秀典型”影响力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细胞,宿舍是班级的基本细胞,“细胞”的好坏影响着整体的“健康”,班级风气对学生发展的导向作用,宿舍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树立“比帮赶超”的班风,构建和谐高雅的宿舍文化,积极发挥“优秀典型”的影响力,将会带动整个班级甚至整个学院学风的良性发展。④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学院依靠班主任为主要负责人,在月至11月开展以“建设学习型班级,树立优良学风”为主题的学风建设月活动。通过持续地严抓考勤、严抓纪律,及时教育违规违纪学生,帮助学生改正迟到、不认真听课等不良习惯;通过学风主题班会、优秀学生学习经验分享会、文明宿舍评比检查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4以晚自习为抓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学风建设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部门齐抓共管、常抓不懈,不断研究学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特点,扎实落实学风建设目标。⑤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学院以晚自习为抓手,建立起严格的大一学生晚自习制度,成立五支队伍通过晚自习开展工作,分别是以院领导为主的督导检查组,以工程制图任课老师为主的课外辅导组,以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为主的纪律检查组,以优秀研究生为主的学生互助组,以本科高年级优秀学生为主的经验分享组。这五支队伍根据各自特点,从不同角度发挥功效,对大一学生形成了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助。学院还与高数课程开课学院举行学风座谈会,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不断完善学风建设措施。
3加强新生学风建设对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分析
3.1及时的“观念引导”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转化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动力从入校开始,从课内到课外,从教室到宿舍,对高校新生从学习理念到专业理论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助,有效地遏制了“大学很轻松”、“学习无用论”等思想在学生中的蔓延。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及时全面的入学教育,专业教师面对面讲座,让新生对大学、对专业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顺利毕业并不容易”,“学好专业才能更好地就业”等观念深入学生当中,促使学生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为提升教学效果添加动力。
3.2有效的管理模式促使学生主动构建与之适应的学习模式,为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制度保障以严格的晚自习制度为代表,严抓各项学习纪律,使学生“迷茫”、“混日子”的时间少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完成学习任务上,为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制度保障。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一年级的课程设置相对较多,学生课外活动比之中学更加丰富,在严格实施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后,很多学生的感觉是“比高中还要充实,时间不够用。”定期与不定期的考勤检查、教学督察,及时教育处理违规学生的管理方式,使学生旷课、迟到、违反课堂纪律等现象明显减少。
3.3坚持不懈的课外辅导有助于学生应对“薄弱课程”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普通二本学校的学生,因受高考分数的限制,大一不通过的课程中,以理工科的课程较多,其中又以高数、物理等课程为主,学生有对薄弱课程进行课外辅导的现实需要,以提升教学效果。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通过采取上述严抓学风建设的措施并予以实践,在进行了一学年任课老师及优秀学生的课外辅导后,从任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及整体的教学效果反馈看,2015级新生较往年相比(见表1),对高校教学的适应性明显提高,旷课迟到现象有显著改善,教学互动性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有明显改善。
4结语
学风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大一阶段作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严抓学风建设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二本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工作,针对近年来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社会环境、高校环境以及学生自身,剖析了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通过采取为高校新生上好入学教育第一课、引导高校新生认清专业、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宿舍文化、严抓晚自习并采取任课教师和优秀学生开设课外辅导等举措严抓高校新生学风建设,通过一个学年的实践,无论从任课教师教学过程的反映,还是从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体会,亦或是整体教学效果提升的反馈等,均表明,严抓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对于提升高校教学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该工作必须依靠各部门齐抓共管、常抓不懈,不断研究学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特点,扎实落实学风建设目标,才能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基本保障。
注释:
①钟新谷,汪建群,易贵元.促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10):49-52.
②张文彬.民族地区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10(24):61-63.
③李振兴.新生辅导员在学风建设工作中的定位与实践研究[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10:257-260.
④刘盈泽.浅谈大一学生的学风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1:181.
⑤周广林,陈娇,钱兵羽.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8):43-46.
篇5: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实践探索论文
学风是学校长期形成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风指某所高校师生在治学方法、治学态度和治学精神等方面经长期发展所形成的独特风格;狭义的学风指学生的学习风气。①②③在新时代环境条件下,高等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学风建设为高校建设最核心的内容。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抓好学风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是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是一所高校谋求发展、树立品牌的基础。近年来,伴随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学风建设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在少数民族高校担任辅导员工作的管理与实践经验,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从影响高校新生学风建设的因素入手,结合实际情况,从严抓高校新生学风建设的措施、对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优良学风建设及传承。
1影响高校新生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
当前高校学风总体来说尚好,但由于受社会环境,高校环境等客观因素及学生自身因素,高校新生学风建设也存在不少问题,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社会环境与高校环境是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客观因素
(1)教学方式。大学教学中,合班课多、课堂教学知识量大、进度快、复习回顾少、很难安排课后辅导等情况普遍存在。这些情况有可能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理解知识的程度下降、遗忘知识的速度加快、积累的疑难问题越来越多等问题。
(2)课程设置。大一的课程多以公共基础课为主,以理论课为主,学生缺少系统了解专业背景及发展前景的机会,缺少实践认知的机会,如果不能对专业形成理性的认识,学生很难形成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做出合理的学习和发展规划。
(3)生活环境的变化。多数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离开家乡和亲人朋友,进入全新的环境,结识新的老师和同学,接受与以往不同的学习、生活习惯,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适应过程中,学生如果出现适应不良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4)学习氛围。大一新生处于好奇探索阶段,喜欢尝试,容易受大环境的影响。如舍友里有爱玩、吵闹的学生,自己也很难静下心学习,互相影响;从高年级的学生那里接受到的经验有好有环;大学环境相对开放和多样,交友恋爱、社团活动、打工创业、聚会娱乐等都对大一学生有着相当的吸引力。“学习无用论”正在大一学生当中逐渐蔓延。
(5)作息安排。相对高中而言,大学的作息安排对学生来说是完全不同的模式,在大一学生适应这种变化之前,很难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甚至有些学生还会投机取巧,迟到、旷课、委托同学答到、坐在教室后排等行为在大一学生当中出现得越来越多。
1.2学生自身因素是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
(1)学习态度。高校新生入校前,长期在老师、家长督促下学习的学生对“为谁学?为什么学?”等这类问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不自觉地会为满足家长的期待,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去学习,导致学生无法充分认识学习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遑论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进入高校后,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学生容易开始放松学习要求。
(2)学习目标。高校新生入校前,主要是以通过考试、考取高分为目标,而大学的学习,更注重课堂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为就业和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加强实践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实现长远发展。
(3)学习方法。进入大学后,学生难以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主动阅读参考书籍等学习习惯难以养成。
(4)基础薄弱。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普通二本学校的学生,在高考中,多数存在偏科的情况,知识基础不甚牢固,而大一的课程设置多以公共课程为主,课程难度比高中时更大,部分学生会出现跟不上、学不懂的现象,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篇6:语文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
语文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
摘要:语文教育专业一直以来都是高职高专院校必不可少的专业之一,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育来说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如果加强对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力度,则能够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实践型、应用型及综合型人才,足以见得实践教学对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重要性。对此,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语文教育专业教学经验,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文化教育领域,如今已经经历了不少于五次教育改革,使我国教育体系及制度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有利于我国健康可持续发展。高职高专院校也是在多次教育改革中发展和成长着,如今更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及教育事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高的位置,成为培养技术型、应用型、实践型及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及机构,故高职高专院校内的专业均被人们所关注着,其中不乏有语文教育专业。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教育中进行实践教学,是提高语文教育专业教育质量及效率的必经之路,所以本文先简单论述了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中展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然后简要分析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最后详细分析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中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能够有效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及实践能力,在语文教育专业中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还会使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培养;第二,能够有效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岗位竞争力等。如今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领域都存在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一个领域工作时需要同时掌握多个领域的工作技巧,这意味着工作者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及岗位竞争力,对于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也不例外,所以对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是必要的,能够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岗位竞争力[1]。
二、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
(一)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能力培养意识淡薄。
第一,课堂教学中尽管安排了一些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普遍存在重学分轻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第二,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或只注重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课时数不够,内容单一,教师给学生的具体、适时的指导不够。
(二)重形式,轻内容,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第一,实践教学课时偏少。很多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科只有《语文教法》和《基础写作》等基本学科,对于实践学科的比例非常少,所占比例不超过20%。第二,实践教学实效较差。部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时间过于集中,虽然能够满足基础知识教学需求,但对于实践教学来说,在时间上还是无法满足教学需求[2]。
(三)实践教学标准尚未形成。
第一,学校缺少配套的实施方法、评价标准、奖惩制度,导致实践教学在落实过程中存在应付了事的弊端;第二,评价标准和结果过于宽泛、宽松,没有把师生的实践教学表现与其学业、绩效建立等联系挂钩等等。
三、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课堂实践教学。
课堂教学模式理念的更新。随着时间推移,教学理念同样也在进步,未来一定是以实践教学为主,传统观念下的语文教学必将被时代淘汰。当前课文课堂上应适当添加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增强语文实践运用能力。比如说:分析案例、研讨辩论会、设计小组让学生相互间交流等,作为语文学科,除了教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外,标准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是必须锻炼的。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把重心放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借助专门的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3]。
2.要不断创新教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教材,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教材限制,制定出适合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为一体的新教材,同时在帮学生制定提升实践能力时也要注意高职语文实践教学的质量,对于编撰的新教材要能真正起到学做合一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分别训练,在编撰时也可以将之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
3.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实训课程量。关于高职语文学科教学,应以管用、够用、会用为原则,不断提高课程的质量,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实训课程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的接受能力也会不断提升,所以根据教学模式适当提升课程量,可以让学生能够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参加实践能力的训练,真正让学生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得到同步提升。
4.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的机会。由于传统教学理念过于重视理论教学,所以在刚开始革新理念时,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的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实践训练,比如抢答方式。角色扮演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实践教学模式,尤其是表演,这种模式在儿童文学以及外国文化课堂上都经常能够看到,说明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先进性以及可行性。参与竞赛是增加学生实践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展开竞争,对于成绩优异者,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正好能满足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4]。
5.提高语文课后实践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每个学期都可以组织不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交流,比如诗词鉴赏大会、唐诗宋词记忆比赛、演讲比赛等等一切有助于教学的方式都是有效方式。学生在假期通常都是在空闲时间度过,学校可以很好利用这一段时间,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比如支教等课后实践教学活动。
(二)课外实践教学。
1.提升师资团队意识。学习的途径没有局限性,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专业教师在大自然环境中进行锻炼,可以满足学生内心潜藏的那份对新鲜事物追求的心。与此同时要求教师应多与其他高职院校的教师相互交流沟通,集合众人实力一起探讨提升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
2.积极引进新鲜血液。借助外校资源,聘请其他高职院校的教师定期到学校为学生开示范指导课,通过大型活动也可以激发高职学生更好地了解高职语文教学。
3.加速建立第二课堂的计划。传统教学中,学生每天的早晚自习并没有好好利用,早晚自习时间往往是学生意志力最强的阶段,加强学生时间能力锻炼,通过早晚自习会更加有效,在早晚自习上,学生可以多练普通话,也可以让学生间进行书写能力锻炼,提升学生书写能力。
4.建立健全有效的实践教学平台。扩展实践教学新渠道,设计新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迈向新标准。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促进,校内练习与实训后可以进行校外实习与之互补,提升学生间的互动频率,也可以通过教学模式与学生技能竞赛相结合,比如校内的试讲、校外见习以及实习,举办技能竞赛等等。
(三)遵循实践教学原则,增强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
第一,在教学模式中,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认定教师的主导地位,实践活动双方是教师与学生,二者缺一不可,学生需要引导,老师也需要不定时提出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发现能力。
第二,学生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事实证明,学生在积极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掌握才能达到最好,所以想要提升学生语文实践教学,就要先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积极性。
第三,学生都比较看中老师评价,因此在实践活动结束,教师根据成绩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提高对实践教学的兴趣[5]。
总而言之,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要想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及效率,不仅要做好基础语文知识教学,还需要加强语文实践教学,以提高语文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教育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强的语文教育人才,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实践型、应用型及综合型教育人才,最终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及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琳琳.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J].好家长,,(3):231.
[2]田猛.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微课实践教学摭探[J].成才之路,,(31):21.
[3]张煦.高职高专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展望,,26(4):205.
[4]孙亚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途径探析[J].文教资料,,(30):157-158.
[5]雷瑶.高职高专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施[J].考试周刊,,(9):164-165.
作者:杜苁蓉 单位: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篇7: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论文
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论文
第三初级中学地处瓦房店东部城乡结合部,经济欠发达,学校发展处于劣势。为了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对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做了许多探索和研究,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围绕“教师素质的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学生终身发展需求的适应”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在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中,进一步加大了课堂教学研究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改变课堂教学“高耗时,低效能”的现状,对课堂教学进行彻底的改革和突破。1.摒弃陈旧观念,建立良性教学机制通过深入持久的改革,让教师彻底摒弃陈旧的观念和过时的做法,杜绝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抢夺学生自习的现象,建立起“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良性教学机制。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依靠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和课堂作业能否当堂完成作为衡量课堂成效的主要标准。采取“从头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策略,通过严格执行任务承包制、团体考核制、连带责任制等配套措施,确保改革取得成效。通过引领教师开展一系列的学习、讨论、观摩、听课、评课、比赛等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3.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效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备课和学案制度改革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源头。为从源头上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质量不好的问题,要以备课改革为突破口,建立教学问题集体解决机制,强化集体备课制度,加大听课力度,将课堂教学效果作为评价备课效率和学案质量的主要依据,在备课阶段就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可靠保障。
二、注重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反思,教师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教师坚持课堂教学的“三段式”,即备课时写“课前设想”,设计教学思路和环节;上课时做到“课中落实”,即课堂上尽力体现“课前设想”;上课后写“课后反思”,针对实际教学情况,结合教学设想,分析实际教学体现程度。进行反思性教学,并让反思成为习惯,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交流反思,要求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要树立起沟通交流的意识,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解剖分析,通过相互研讨交流,多种观点、多视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清楚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并提出改进意见,在交流中展开教学反思,有利于拓展思路,共享成功的快乐。
三、引导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导学评”课堂教学模式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导学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的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探究为基础,以“尚美”教育为引领的基本“教与学”的方式。模式分为“三环节、六步骤、十八项具体要求”,目的在于引领教师通过营造美的教与学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和学习兴趣,提升其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质疑思考、合作探究中经历知识的生成,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2.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现今的教学由过去研究如何教变为现在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提出课堂教学新要求:“三讲三不讲。”三讲:讲导语(情境设计)、讲设疑(课堂调控)、讲拓展(能力提升);三不讲:学生自己会的不讲,学生间能讲的'不讲,大多数听得懂的不讲。以及“五让”: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操作、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让学生自己表述。目的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自己上网搜寻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真正开展合作性学习,共同寻找最佳答案。通过信息技术介入学习活动,学生知识面大大拓宽,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发展得到实现。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主动发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实施新课程的学生与以往同年级学生相比,其自主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学生学习兴趣浓了;二是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了;三是动手实验能力明显提高;四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自主发展、主动学习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问题学生明显减少。
四、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文化建设
学校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着力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多动脑筋:挖掘学校课程资源,建立学校课程资源库;对教师进行培训;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编写校本教材。注重发挥课程的文化功能,在地方课、综合实践课、校本课等课程中挖掘体现学校文化的内容,重点渗透和彰显学校核心价值观和培养目标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课程是学生走向美好人生的桥梁,一方面让教师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美育内容,对学生实施“尚美”教育;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发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素质培养。围绕“尚美”教育,我们先后开发并实施了下列课程:《诵读经典涵养心灵》为学校美育与国学修养校本教材;《硬笔书法欣赏与临摹》主要是训练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技能,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和行为习惯;《素描———几何形体》主要是培养美术兴趣,丰富人文素养;《形体艺术教程》《琵琶演奏训练》《太极拳教程》训练学生基本的形体造型技能,健美体魄,增强体质。除上述课程之外,学校还建设了两个艺术教育基地:“大连北方美术高中三中教育教学基地”和“瓦房店市歌舞团三中舞蹈教学基地”。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两个基地?不仅仅是培养兴趣或训练基本技能这样简单,而应该是给那些具有美术、舞蹈(音乐)天分或潜能而又有志于将来走这条道路的学生提供机会和平台,让他们依据自身情况提前进行人生职业规划,尽早接触专业知识训练,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并不难,只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脚踏实地就能一步步实现目标。随着课改实践的逐渐深入,随着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随着社会各界和家长对课改的认同,我们有理由相信,课改必将成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有力抓手,必将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载体,必将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高玲.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特点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9).
[2]许建国.初中教育发展的定位、路径与问题:京津初中教育发展调研引发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9).
[3]马成清.农村初中教育管理现状的思考及对策探讨[J].赤子(中旬),2014(4).
[4]沈正元.宽,让初中教育充满生命活力[J].初中生世界,(40).
[5]王旭彤.找寻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再提升的最佳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3(2).
篇8: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论文
一、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班主任是学生的导师,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家长,更是学生的朋友。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最易产生“自己人效应”,学生视班主任为智慧的开发者、思想的引导者、心灵的沟通者、行为的示范者、做人的指导者、情绪的调节者、创新的启迪者。因此,班主任的有形与无形的影响极易对学生产生“共鸣—兴奋—内化”的效应。同时,班主任最易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学习状况、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以及其亲子关系。在学校里,与学生交往最密切、对学生了解最深入的是班主任。班主任不仅在情感上最接近学生,也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因此更能从情感、认识和行为等方面去影响学生;班主任方便通过观察、直接接触、与家庭教育结合等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评定、早期干预和长期追踪辅导有重大意义。因此,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班主任也理所当然地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和骨干。
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基础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既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更有助于人的社会素质,诸如后天逐渐培养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的提高。班主任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人的发展、对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实现人格健全。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必须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一方面,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为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因为就绝大部分人而言,在智力上并不存在显著的高低之分,而只有智力类别之分,因此必须着重开展学生个性心理教育,即进行自我意识、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等的培养。应该说决定人的智力潜能的开发、学业和事业成败、生活质量提高的关键是人的个性心理健全和发展。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应该是学生学习心理、情感、意志品质、性心理、个性心理等方面的教育。
另一方面,科学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三个层次:第一,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第三,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着眼于实现心理健康、预防疾病,更是为了优化心理素质,实现健全人格。积极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把重心放在“诊断和解除痛苦”上,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所以,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要定位在“发展”、“优化”和“开发”上,而不是心理问题的预防甚至“矫正”上。
三、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第一,导向性原则。
价值观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起着定向的作用。人文主义代表马斯洛承认“青少年不能没有导向”。学生毕竟不是成人,他们的心理尚未发育成熟,价值观尚未最后定型。在社会转型期,在意识领域价值多元的背景下,他们中许多人还不能独立地自我选择,需要班主任进行价值干预,进行澄清和引导。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依靠德育为自己导引方向。
第二,自助性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居高临下的简单灌输,必须淡化过程中的“教育”(说教)痕迹。应该帮助学生产生内在自信、自助的力量,提高学生对外界的适应性、和谐性,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第三,疏导性原则。
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不再是强制灌输而是强调体验感悟,不再急于对学生暴露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作出判断,而是多采用活动性和生活性的教育方式,如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着痕迹地安排游戏、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并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升华、内化德性。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要通过疏导注重培养学生学会选择而不是一味地服从的能力。 第四,整合性原则。
班主任要视野开阔,深谙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自的优点与局限,尽量做到取长补短。有些心理问题往往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有些道德表现往往反映着人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应突破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在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环境、不同场合都应接受不同行为规范的要求和制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在进行道德规范教育时,应针对学生个性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四、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毋容置疑,班主任自身潜移默化的力量对学生的心灵世界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认同、示范、感召、共鸣、渗透等作用。因此,班主任个人的心理素养和人格魅力就是启迪学生自主育心,调节自我、塑造自我的外部环境。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质和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客观上都要求班主任必须不断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做高明的自我心理调节者、开发者、优化者。如果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那么,要让学生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在动力,达到追求心理健全、人格完善的境界将是极其困难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是有限的。
(二)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一对一的沟通,如周记交流、谈话、指导都是班主任常常采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对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产生自助、自信的力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能量和心理弹性,还需要不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如可以开展班级主题系列活动,作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形式。如果活动建设注重主题性、主体性、情感性、文化性,对学生的思想感情将起着极强的碰撞、震撼和启迪作用,必然会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氛围和情境对学生心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班主任必须重视隐性教育资源的巨大作用,要特别重视有形与无形教育力量的融合,构建班级文化环境,创设积极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环境中建构自己的积极人格。一方面,要注意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如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组织环境、行为环境、人际环境以及班风、学风的建设,精心设计、巧于安排,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和谐的、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中耳濡目染,陶冶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善于组织和调动家庭的力量,采用讲座法、个案研讨法、座谈讨论法、个别指导法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为学生的心理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和方法引入教学、教育工作,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全发展,将他们培养成真正合格的现代人才,同时也能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益,促进师生心灵共同成长。总之,班主任要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努力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和方法,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切实提高自身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
篇9:大学公共数学教育探索的论文
大学公共数学教育探索的论文
1前言
数学(mathematics),起源于古希腊语中μáθημα一词,意为知识、学问、学习。古希腊人将许多与知识、技术有关的内容都归属于数学。人类文明发展中数学的古老渊源与持续的生命力令世人惊叹,高斯(C。F。Gauss)称“数学是科学之王”,马克思说“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才真正达到完善的地步”。现如今,大学公共数学教育俨然是高校中受众面最广的公共基础教育之一,甚至对我国青年群体影响都十分巨大。然而,我国的大学公共数学教育生态状况并不容乐观,课堂教学注重“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群体叫嚣“学习数学无用”、家庭教育灌输“顺利通过考试”、社会需求强调“实战经验丰富”,这些扭曲的价值取向是大学公共数学教育偏颇与失衡的表征,本文欲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探讨大学公共数学教育危机的本质并探索生态化的优化方式。
2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大学公共数学教育系统
教育生态学是一门从20世纪60、70年代起在欧美国家最先兴起的新兴边缘学科,它是运用生态学中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英国生物学家坦斯列(A。G。Tansley)在1935年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现在一般认为“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存的所有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具有能量转换、物质循环代谢和信息传递功能的统一体”[1]。将这一思想运用到教育生态学中则可将许多问题用系统的观点来进行分析,大学公共数学教育就是一个泛化的教育生态系统。美国著名学者布朗芬布伦纳(U。Bronfenbrenner)在《人类发展生态学》(TheExperimentalEcologyofEdu—cation)中指出“成长中的人与其所在的环境间不断进行着彼此的适应,在此过程中,能动的人受到各种情境关联的影响甚至更大的环境的影响”[2]。借鉴拓扑结构的思想和布朗芬布伦纳系统层级的理论,大学公共数学教育可被置于一个多层的同心拓扑结构中,大学公共数学教育系统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与大学公共英语、大学公共体育、大学公共思政等教育系统既相互区别、又互为补充共同构筑大学课程系统的底层网状拓扑结构。这种结构不是一个松散的集合,其根本意义旨在形成大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具体可描述为语言教育提供感性的、情感驱动的思维;体育教育提供韧性的、目标驱动的思维;思政教育提供德性的、精神驱动的思维;而数学教育则提供理性的、逻辑驱动的思维。底层的“基础思维系统”与上层的“专业教育系统”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只有在结构有序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大学课程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集成效应。大学课程系统是学校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并进一步从属于社会生态系统。通过上述子系统内部以及子系统与母系统间物质、能量、信息的不停流转,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的社会功能。大学公共数学教育系统如何可持续发展是本研究的目的。该系统不仅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开放性等系统通性,更具有以下特性:第一,生态主体的“个性化”。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各自成长的生态转变中刻上时间维度更迭带来的“烙印”,且这种“个性化”的“粒度”为1。第二,生态主体的“多角色扮演”。不同于一般生态系统中物种可互斥分类,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分别从产生知识和生成反馈的“生产者”到提升技能和吸收知识的“消费者”再到积累经验和运用知识的“分解者”。第三,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路径并非单向“拉链路”。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一般遵循着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分解者的顺序,生态学著名的“十分之一定律”指出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1/10,其余9/10以各种形式被消耗。由于大学公共数学教育的组成结构、生态功能的特殊性,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不但不停在生态主体间传递,转化率完全取决于系统的“活力”,而且转化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与学生“异养型”成长的过程。
3大学公共数学教育系统优化的生态化思路
大学公共数学教育系统的生态研究就是要从生态学视阈出发正确审视系统内生态主体与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系统与子系统、母系统之间的关系;客观分析生态要素的存在、湮灭,要素关联的紧密、松懈、断裂和新生,从而最终实现生态主体与环境的相互适应、彼此协调,和谐共生,实现生态系统从失衡到平衡的重构。将系统的内源稳定机制和外源调控机制结合在一起主要有以下思路:3。1以生态化的视野为指引,构建共同发展愿景要让我国的大学数学教育走出现在的发展困境,就必须用以普遍联系观念和整体价值思想为核心的生态化的视野把握全局、雕琢细节。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对政治社会化、经济全球化、文化生活化的助推作用应得到更进一步的重视,数学这一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力和对科技发展的催化作用应得到进一步的强调。各项政策的制定不应拘泥于眼前利益,而是以动态的全局的观点,透析高校、产业、政府三者之间的协作关系,高校的人才储备和科技研发,产业的实践机遇和创新需求,政府的资金控制和政策调控相互交织、共同运作,最终实现三者的螺旋式上升。高校应将“培育人”作为自身的神圣职责,每一位学生经过高校的锻造再融入社会,进入各行各业,高校应明确自身定位,在制度、组织、文化的各个方面汲取一切有利资源,在学校教育系统内部形成各种交互影响的良性场域,让沉浸在其中的教师与学生感受最良好的氛围,发挥最强的自我效能感,让学校的各个机关各个院系从分散走向凝聚。在大学数学教育中,教师教书育人的价值感、学生孜孜以求的进取心应该被重新点燃,教师应该将简单的学科知识教育上升到对学生的智力教育、情感感染、德行陶冶的层面,将自己的工作作为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阶段。学生应该实现从了解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全面蜕变。3。2以生态位的重整为基础,实现资源优化利用“生态位,又称生态龛,是指某一物种在相应的生态群落中所处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及与其他相关物种之间的关系”[3]。教育生态学中的生态位则是指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态元所处位置、运行状态、功能效应。高等教育系统在教育系统甚至在整个社会大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都应重新得到纠正,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但是社会舆论、家庭教育、学校氛围仍十分追捧“金榜题名”,“上完小学上中学最后考大学”几乎已成为每个中国学生的学习“宿命”。学校教育参杂了过多的应试性、目的性,家庭教育太注重效果快、结果好,以近年来各地高考数学卷中屡见不鲜的极限题型、概率题型为例,从选拔学生、知识更新、思维训练的角度进行课程改革当然无可厚非,可是因此而将高中阶段的部分原有基础内容删减,诱导中学将大学数学内容讲得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最后强记硬背是否是本末倒置值得商榷。
学校向学生要高录取率,家长向学生要高分,社会上所谓的提优培训鱼龙混杂,各种一夜暴富、投机获利的负面文化在蚕食中国青少年的内心,缺乏营养的贫瘠土地如何结出美丽的果实?学生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成长,很难不被诱导形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心境,而这种心境会一直在大学甚至更久的时间里延续,短短四年后,社会就需要大学毕业生具有“丰富经验”“技术过硬”,家庭就希望孩子“自食其力”“飞黄腾达”,这种荒诞的怪圈必须瓦解。高等教育并不是人的教育的终结,终身教育、泛在学习的时代已然悄悄到来,从政策、思维、舆论等各个方面都要将高等教育的生态位塑造为以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更前沿的技术、更丰富的资源对人的专业培养。在高等教育的内部,各个层级的高校的生态位也必须得到重整。传统重点高校要带头明确发展方向,对数学教育的发展不仅要着眼于学校的发展,更要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并最终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在此过程中,要走出中国自己的教育特色,而不是一味跟随追逐国际的教育热点,与此同时带动地方普通院校发展,例如教学成果的推广、教师学历的深造等等,从而实现各个层级高校数学教育的协同发展,实现区域数学教育的共同进步。非重点高校更应正视自身生态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并非“重结果轻过程”“重实践轻理论”“重新潮轻传统”的借口。在师资、政策、资源、生源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过度模仿重点高校的办学模式只会让目标与结果大相径庭,应做到对社会需求、学生状况、师资力量、资源享有的全面了解和权衡,定制属于校本的一体化数学教学方案,这种一体化是不同院系与数学教研团队的一体化协作,是每个学生和各个教师的一体化成长,是数学教育与全面素质提升的一体化进程。
中国不仅仅需要杰出的科学家引领时代,更需要大量高素养的能应用数学知识的大学生为各行各业助力,这需要非重点高校在教育中的系统化、渐进化、综合化、个性化。在数学教师团队内的生态位要走出“高度重叠”和“过度分离”的两大误区。现有的教师团队中青年教师教学往往缺乏广度和深度的积淀,甚至在不同班级不同年级中采取千篇 一律的教法,使得学生的专业需求及个体差异未能得到考虑,也正由于教学特色的缺乏导致了教师团队产生了拥挤效应,形成不良竞争;而年长教师中又存在着种群分化导致的过度分离的问题。教师团队应形成核心价值观统一的有凝聚力又有差异的梯队层次,表现为教师生态位的部分重叠和生态位宽度的拓展,这种重叠并非全体教师在某种资源上的全体重复利用,生态位的宽度拓展也并非全体教师统一地向某种资源汲取,而是既要保证多种多样的资源不但能被合理地有序地利用,而且还能不断依照资源生态链开发新兴的资源,与此同时教师间可以实现灵活多样的合作,在合作中将每个年龄层的教师的效能最大化地发挥。3。3以生态链的丰富为方式,运用科技加速发展教育生态系统涉及了社会、经济、自然等各种生态系统,其中存在着制约、促进、适应、利用、储存等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关系彼此之间又会形成相互的影响,“那些具有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泛生态元,根据生态学、系统论、经济学、社会学及其他科学原理所构成的链状序列,成为泛生态链”[4]。我国大学公共数学教育现在的困顿一定程度上在于生态链的稀疏和断裂。政府与高等院校间的生态链多为单向的,政策制定缺乏对学校内在需求的了解,普遍存在滞后性,高等院校与产业间的生态链又十分缺乏,教育生态系统中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间的生态链多以高考为导向和终结,课程教学中高校教师与学生间的生态链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培养需求,教师团队中人才合作的生态链也未能跟上学科发展的需求,如上所述,信息生态链、资源生态链、时移生态链、人才生态链的种种匮乏、阻滞最终导致了数学学科发展的受限,数学人才的稀缺,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的种种困惑和不适应,企业无法从毕业生中招到满意的人才。让生态链丰富起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是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政府、高校、企业应该利用多种科技手段让彼此间的信息生态链形成多元、复杂、及时、高效、广泛的信息生态网,了解彼此、服务彼此、促进彼此并将这种力量渗透到社会、经济、教育生态系统的内部。高校内部的人才生态链、组织生态链、制度生态链变得充满“人情味”、富有“鼓励感”,充满“灵活性”。师生间生生间的教学生态链可以利用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更要走出课堂的“小时空”,实现碎片化时间的高效整合利用,打造泛在学习模式。
4结语
增加并不等于发展,变化未必带来进步。面对大学公共数学教育生态的危机,眼界、思路、方法至关重要,以生态化的视角剖析问题的根本,以系统的观念看到问题的全局,以动态的理念把握问题的趋势才能摆脱陈旧,另辟蹊径,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最终实现教育领域的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范国睿,等。共生与和谐:生态学视野下的学校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
[2]U。Bronfenbrenner。TheEcologyofHumandevelopment:Ex—perimentsbynatureanddesign[M]。London: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9:21。
[3]李永峰,等。环境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88。
[4]高志强,郭丽君。学校生态学引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65。
篇10:非典时期学习自我管理教育论文
非典时期学习自我管理教育论文
为了控制“非典”的扩散和蔓延,北京市的多数中小学从以往的传统集中授课转到以自学为主。习惯了学校严格管理,老师谆谆教导的学生,没有了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压力,同学你追我赶的压力。这段时间的学习谁来管?自己能管的住自己吗?自己管理自己让传统教育体制下的学生们一时难以适应。
■学生自我管理时代到来
有的家长反映学校自从停课,学生就开始一身轻松起来。虽然每天能按时上网,但好像心思不在学习上。这时自我管理能力的差距就明显表现出来。
当网络教育专家们探讨网络教育适合成人还是无论年龄大小都适合网络学习时,学校、家长更关心的是孩子能不能真正受益。北京四中网校刘开朝校长总结说,个人的学习好坏最终的分水岭是自学能力。网络教的学生应该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加工和选择能力。因为网络的信息很丰富,学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跟同学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但要少聊天。跟老师的交流不是只满足于老师现成的答案,而要对老师的回答多认真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刘校长介绍说,我国的教学一直都是/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这段时间学生的学习环境突然从学校转移到了家里,对孩子们来说势必有一个调整过程。现在学生在进行网上学习时,多会遇到两种情况:一是无所事事,再就是比较茫然。刘校长强调,此时同学们一定要加强自学能力,自学和教授的知识量应该是8:2。
尤其在网上学习时,自学更重要。低年级小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最让学校、家长头疼。北京景山学校寄宿部老师张丽绮介绍,小学生自主性差但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最有兴趣。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校园网一起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如老师可以把小学生每天需要学习的东西在网上列出来,让孩子在家长带领下完成。同时尽量让学生提问,老师回答之后学生还要有反馈。
■树立自我管理意识的几个方法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实现非典时期的自我管理?北京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教授刘世保认为实现自我管理具体地讲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注重”:
一、是注重强化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孩子懂得确保健康是对自己、家庭、学校、社会负责,又引导其采取必要的方式向社会表达爱心,以全社会的同心协力去赢得胜利。
二、是注重引导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孩子正确认识“非典”虽然给学习、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但“非典”不等于死亡。因此,不必恐慌,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要以信任、关爱的态度对待社会、他人,要以良好的心态、健壮的体质对待自己。
三、是注重普及孩子的科学知识。
“非典”的肆虐是人们没有想到的,但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已经能够认识它、研究它,最终能够控制它。现已确认“非典”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我国科学家已完成冠状病毒全基因序列测定、我国成功研制出“非典”快速检测技术……这一系列医学科学研究方面的进展都是向孩子进行科学知识教育的生动素材。
四、是注重增强孩子的自护能力。学科学就要按科学办事,要教育孩子根据防治“非典”手册的要求,勤开窗通风,注意个人清洁,保障睡眠。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增强孩子在防治疾病方面的自护能力。
五、是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习惯。
学习方式的转换对中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极大的锻炼。在此过程中,既要积极与老师联系,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认真落实自学计划,切不可松懈、荒废学业。要引导孩子做出自学的每日课程表,贴在课桌床头,每天严格按计划进行。计划对各科课程都要考虑到,而且要有具体进度安排和学习效果检测。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以及各种书籍,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出来。只要家长和孩子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合理安排、认真落实,就一定会有好的收获。
篇11: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稿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稿
教学步骤:
一、导入: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与人的心理健康关系,引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通过一个小的互动游戏,得出我们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还有待提高,并阐述心理健康的涵义。
三、大学新生的主要心理困惑。
四、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如何培养心理健康。
一、导 入:
生活有很多常见的例子(如:交通事故、学习困难、戒毒等),这些事例都说明,人的问题是所有社会问题的关键和核心,解决问题也要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才是“治本”之道。
我国著名学者申荷永、高岚曾讲过一个通俗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三个 “钓鱼人”聚在一个大河潭边钓鱼,钓鱼时他们发现有人在上游被水冲进水潭挣扎着求救。于是,有一个钓鱼人便跳入水中把落水者救了上来,并予以抢救。但在这时,他们又见另一个被冲下来的落水者,另一个钓鱼人又跳人水中把他救了上来……可是,他们同时发现了第三个、第四个和第五个落水者……这三个钓鱼者己经是手忙脚乱,难以应付了。
此时,有一个钓鱼人似乎想到了什么,他离开现场去了上游,想做一项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工作,他在落水处插上一块木牌警告并劝说人们不要在这里游泳,但仍有无视警告者被冲下水潭。后来,其中一个钓鱼人最终明白这样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要做另一项工作:教会人们游泳。这似乎是问题的关键,因为有了好的水性,不易被冲走,即使被冲入急流中,也能够独立应付,自我保护。
如果以此来比喻,那位要教人们水性钓鱼人所做的工作,就好比是心理健康教育了,他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但教人们如何预防危险发生,还教人们处于危急时进行应对的能力。
二、互动游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一)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自己是健康的吗?下面先请全体同学起立,认真听老师的提问,回答否的同学就请坐下。(准备十道问题)
(二)通过游戏可见最后站着的同学只有少数几个,大部分一开始自认为健康的人最后都坐下了,说明我们的心理健康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但我们一定要明白,存在这些问题都是正常的。因为这些心理问题是和我们大学生心理成长成熟阶段有密切关系的。那么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究竟是哪些呢?
作为大学生,是正处于青年的中后期,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和特定社会角色的要求,其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满意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个性等。
满意的心境 满意的心境是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无论处于顺竟或逆境,都能够随遇而安,积极地寻找到生活的乐趣,发现生活的光明面,满意的心境主要来源于较高的精神修养,与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具有满意心境的人往往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幽默感可以调节情绪、放松精神、减轻焦虑、保持愉快的心情和氛围。
和谐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的成长决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运动过程,每个大学生都要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建立这样那样的联系,最终成为一个社会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对集体有一种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与同学和老师和睦相处,融洽共事,并通过积极的人际交往有思想和认识上的收获和心理上的良好调节。
篇12: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稿
5.校园文化活动不同引发的矛盾心理
相当一部分新生认为学习好则一切都好,除了休息和日常饮食,其他时间都应用来学习。还有一些人认为,不管什么活动都想参加,不管什么干部都想争当,其结果将是徒劳无益、适得其反。也有些人为人处事好高骛远,不热心于参加宿舍、班级的活动,总希望能在院、系活动中展现自己,不愿意做宿舍长、班干部,一心只想当校、系学生组织的主要干部等。
这些都是错误的思想,都是不健康的心态。现在我们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因为有很多知识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只有通过真实的参与才能成长。另外,活动也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所谓365行,行行都能出状元。但这并不意味着全部的校园活动都要参加,越多越好,相反地,我们主张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要适可而止。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是大学生将来服务于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重要“资本”。大学生应该以“学”为本,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在这一前提下再用一定时间和精力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既要求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从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又要做到适可而止,真正“以学为主”,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在学习好的前提下再去参加一定的校园活动。
6.自控能力差引起的厌学心理
一些同学容易受到高年级同学的影响,你玩我也玩,你谈恋爱我也谈恋爱;还有一些大学生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所谓的“搞导弹的不如卖鸡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即“知识贬值”论的观点;还有一些同学认为反正我家里有钱,以后找不到工作也没关系;有些同学的家长自己就是开公司搞企业的,因此认为毕业后在父母的企业安排一个位置就可以了,觉得读书无用而且辛苦,产生厌学的情绪,学习动力不足。
那么,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只有明确了“我到底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上大学”等根本问题,学习动力不足才能彻底解决。“不能自立,就不能成长”。每一位大学生的成长,都要经过中小学时代在家庭生活中的依附成员,到大学生活成为半独立的成员,再到毕业后走上社会岗位,成为合格的、完全独立的社会成员,这是人生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转化过程。西方一位学者这样说过:“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需要站起来,四面观望的学习。”所以请你们站起来,向社会,向生活,向历史,向未来的各个方面放眼展望,“我适应干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将怎样去干?”在展望中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树立一个合适的目标,就为这努力奋斗,实现你的自我价值吧!
7.务实型学习风格带来的急于求成心理
一般来说,这类学生都想知道学习一段时间之后的效果,一旦学习的效果不如人意,就很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学习动力,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事实上,学习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比如英语的学习,就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到效果的。希望能与人用英语交流,如果学习技能比较优秀的话,可能就在三个月之后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过了这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又会觉得收效甚微。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但是,当自己的知识积累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效果就会逐步的显现出来。这是因为,我们的记忆是有遗忘的,而且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然后趋于平稳。比如说:第一天,我记住了10个单词,第二天我就只记住4个了,到第三天就只剩3了,但到第六天可能还是3个。这就说明了我们在学习中及时复习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我们总结的“新生心理失衡期”的一些主要心理困惑和基本的解决方法。那么我们之所以会有这些心理困惑,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平时对自己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我们一提到健康,脑子第一反映都是生理方面的,所以我们也很注意生理上的健康,懂得很多养生之道。比如饮食营养的合理搭配,
可是我们忽略了每天都要面临的压力。烦恼、挫折、失败、沮丧、痛苦、忧愁等消极情绪时时侵扰我们的精神世界,而父母、老师对我们学业成绩的关注远远超过对我们情绪的关注,所以,我们不可以仅仅等待、观望,我们应该主动、自觉培养健康心理,才能拥有快乐人生。
培养健康心理的途径
首先,我们要悦纳自己。有一则老掉牙的伊索寓言:有父子俩赶一头驴到集市上去卖,正走着,路上就有人说:“瞧那两个傻瓜,明明有头驴不骑,却自己走路。”父子俩觉得有理,于是便舒舒服服骑驴而行。可过一会儿,又有人议论:“看那两个懒家伙,驴快给压坏了,到了集市还有谁买。”父子也觉得有理,于是把驴的四条腿绑在一起,倒挂在扁担上抬着走。
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是这样?一味接受外界刺激,频繁更改自己的目标走向,为他人的议论、指责而烦恼,为学习、人际的竞争而焦虑,使自己的心理压力增大且疲惫万分。还有些同学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正确刻划自我形象,或消极自卑,或自负自傲,使自己滋生不良心态。常听有人感叹“太累了”、“太苦了”,不能正确悦纳自己,怎能不苦、不累?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优势、长处,肯定自己,鼓励自己,自信信人,笑对周围的评价,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个好心情,我们也会做得更好。
其次,我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某次考试失败,亲人有难,和同学闹别扭,和家长怄气等。它们可能令你消沉、痛苦,但是,你就是痛苦得卧床不起,也还是改变不了这些客观现实。聪明的办法就是承认它、接受它,然后再想办法对付它,解决它。鲁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让我们用笑脸来迎接挫折,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困难吧!当困难、挫折或失败来临,我们不能仅仅忧虑,不要放弃努力,请原谅自己的过失,吸取失败的教训,再去尝试!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放弃,有选择地放弃。常听有人说,“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一定要做到。”请你问一问自己,有些事情,就算我投入最大的努力,我能做到吗?我们应该尽量做到最好,我们可以尽可能靠近“十全十美”,但不要强求,有些事实不可避免又令人不快,我们得勇于承认、接受。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短处,也是一种风度,可以排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带给自己一个好心情,让自己在轻轻松松的心境下投入学习和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困扰我们时,我们还可以选择合理宣泄——将不愉快情绪表达出来,就是宣泄。宣泄必须合理,以不伤害别人为前提。方法:投入地哭一次,忘了自己。告诉父母或好友或你信得过能帮助你的人:“我今天很难过”。不妨背后骂骂人。(不是背后议论人)
第三,要培养乐观的精神。两个人看到水壶里还有半壶水。一个人说:“哎,只剩下半壶水。”另一个人说“不错,还有半壶呢!”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旅客在火车上欣赏自己刚买的新鞋时,不小心从窗口掉了一只,大伙都替他惋惜,岂料这位旅客果断地把另一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位旅客的解释是,一只鞋,搁谁手里都是废品,但两只鞋一旦被同一个人捡到,它的价值就重获新生。想到能给另外一个人带来意外的惊喜,自己的遗憾就变得不值一提了。可见,同样的遭遇,有无乐观精神的人却持有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悲观沮丧,一个乐观满足。教育家说过:“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何,因为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乐观固然与人的天性有关,但主要还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同学们,我们的情绪应该由我们自己控制。既然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看法,那,我们可以试着改变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选择,使自己处于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请你告诉你自己:我要做乐观的、积极的、快乐的人!只要你有了这种追求,你离快乐就不再遥远。
第四,要学会调适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喜怒哀乐,聪明的人会将喜乐延长,将怒哀缩短。而有的人在不良情绪产生以后,积郁于心,耿耿于怀,丢不开,放不下,致使消极情绪不断漫延,甚至日益加重,严重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调适情绪。当你心情不好时,请有意识地转移注意的焦点,不要强迫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我们可以找信任的朋友倾心交谈,可以做一些平日喜欢的事情,如唱唱歌,打打球,走一走,在特别委屈难过的时候,你也可以痛哭一场,以排遣、发泄自己的紧张、烦恼和痛苦。我们得学会自我安慰、自我暗示或自我激励,还得学会心理换位,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冷静地分析、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思想,也有利于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绪。当有什么事使你烦恼的时候,应当畅所欲言,不要闷在心里。当事情不顺利时,不妨避开一下,改变一下生活环境,可能会使精神得到松驰。如果要办的事情较多,应先做最迫切的事,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一次只做一件,把其余的事暂时搁在一边。如果你感到自我烦恼,试着帮助他人做些事情,你会发觉,这将使你的烦恼转化为振作,产生一种做了好事的愉快感。
第五,要爱护自己的身体。身体的健康与否会直接影响人的心理情绪:一个被疼痛折磨得冷汗直冒的人,脸上绝不会绽出舒心的微笑,一个重病卧床的人,也难得情绪高昂。因此,健康的身体是正常情绪的先决条件。同时,个人情绪又反过来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宣称,每个人健康长寿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条件,60%取决于自己。而这60%中,至少有一半取决于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因为消极的情绪会引起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的异常活动,导致心率、血压、呼吸、代谢、体温的一系列复杂变化。所以,培养健康的心理有利于身体健康。
另外,体育锻炼也是消除心中忧郁的好方法。体育活动一方面可使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中去,转移和减轻原来的精神压力和消极情绪;另一方面还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加深肺部呼吸,使紧张情绪得到松驰。因此,应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总之,我们说:只有优异的成绩,却不懂得与人交往,是个寂寞的人;只有过人的智商,却不懂得控制情绪,是一个危险的人;只有超人的推理,却不了解自己,是个迷惘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所以,今天你们来到了交工院,来到了大学,就应该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有这么同学在一起,还有这么多老师的关心,相信这几年的求学会成为你们最美好的记忆。
★ 辅导员述职报告
【大学新生自我管理实践的探索教育论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毕业生辅导员年度述职报告2023-10-26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2023-04-27
团委工作自查报告2022-08-15
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稿2023-08-21
辅导员述职2024-04-25
高校新生典礼院长发言稿2023-01-28
高一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总结2022-09-12
学院政治辅导员的述职报告2023-03-11
初中学工处工作计划2022-11-1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2024-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