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学风建设之探索与思考论文(精选2篇)由网友“ucwgij”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学风建设之探索与思考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学风建设之探索与思考论文
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学风建设之探索与思考论文
关键词:水平评佑;学风建设;教学质量
摘要: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分别从学风建设的目标定位,加强管理与重视教学质量,实行导师制度,引入竞争机制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学风建立之探索与思考。
高等学校的学风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改革的一个切入点,作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既反映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也反映了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水平。为此,我们必须抓住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以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为指导,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提高教育质量,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兴趣。通过改革培养模式,加强管理,重视教学质量,落实导师制度,引入竞争机制等手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竞赛、设计比赛、就业岗位竞争等活动,加强良好学风建设,实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1学风建设的目标定位
学风建设,是一种良好学习风气和氛围的建设,它通过集体意志形成的氛围感染与熏陶,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有个性才有特色,有特色才有活力,才有优势。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是我们办学理念的根本特征,也是我们进行学风建设的目标定位。
目前,根据各地方院校的特点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标准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毕业生就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大趋势,我们必须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学风建设的目标,首先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目标,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敬业精神,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工作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具体来讲,在新生自入学之初,由相关教研室派出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一批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分阶段分层次的专业教育;由辅导员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理想与目标的基本素质教育,对个别学生学习目标迷惘,不重视基础课程学习的现象进行加强学习习惯与方法、养成良好学风的教育;在二年级学生普遍进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后,要开展以“找准人生定位,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主题的专题教育:请相关专家教授为学生举办专业发展历程、方向及动态的专题学术报告;咨询专业相关信息,鼓励学生将专业发展与个人理想前途结合起来,为大学四年的学习找准向和目标。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又形成了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很好地促进了学风建设。
2加强管理、重视教学质量,促进学风建设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短短几年,有的学校规模达到过去的10倍,学生人数也是以前的4—5倍。高等教育在快速大众化的过程中,也带来了管量工作的一系列问题:许多有关制度不完善,管理工作跟不上,培养目标不明确,考试规则执行松懈,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学习风气不正,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教学质量滑坡等。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我们在管量工作和办学思路上只看重了发展规模和速度,忽视了质量。而质量是大学的生命,创新是大学的灵魂,要实现高等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应对高等学校改革转型期出现的重大变革和高教师生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重大变化,当务之急是要加强管理。把管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良好学风建设。
当前,我校正在进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其目的就是要以评促建设,以评促改革,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为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契机,转变我们的教育思路,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完善和规范各项管理制度,以教学评估指标为指南,统一广大师生员工的认识,加大管理力度,提度管理能力和水平。为此,除严格执行学校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外,必须建立建全院系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监督与质量检查制度,经常了解和听取学生的呼声及对教学方式的反映,通过“传、帮、带”、“听课评议交换意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尸等系列方式,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和教改研讨会,对教育思想、办学思路、教学改革、教学评估、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广泛讨论,提高全校教职工的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通过参加学生座谈会,举办各种学术活动、文体活动,掌握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状态,并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个性与能力发展培养教育,科研与创新能力引导性教育,从而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良好学风建设。
3导师制是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学风建设,就是要为学生个性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的氛围,提供宽松的成才环境,寻求一种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方法与途径。作为大学生活与学习,同学们普遍反映课后与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接触的机会太少,作为辅导员则主要侧重于思想品德与政治思想的教育,但同学们更希望在课外阅读与专业学习中得到任课教师的指导与交流。因此,导师制的推出,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兴趣,通过导师制的实施,每个学生都有与教师接触和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得到进一步协调。由于教师熟悉他所指导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基础和爱好特长,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资源状况为学生提出合理的培养计划,帮助学生掌握课程之间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那些有名气和威望的教授能走进学生班级作为指导教师,将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和多年从事教学、科研、学术研究的经验体会,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同学们会感到非常亲切和放松,纷纷会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向教授们请教,这种近距离的交流会使同学们体会到教授们成功的快乐和背后的艰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的信心和对专业的兴趣会大大增强,这就是形成良好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4引入竞争机制,强化竞争意识,是学风建设的有效措施
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学习竞赛,是促进学风建设的一项有效措施。在大学生中,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人才的成长不是一个自然生成过程,而是客观培养和主观努力的双重结果。要使大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外,就是如何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身的潜在活力。竞争就是激发学生自身潜在活力的有效方法。为此,我们通过学生班级对每个学生的德、智、体各方面成绩和表现情况进行统计,每学期末进行综合测评,然后以宿舍为单位,由成绩优秀的同学带头,组成各种学习兴趣小组、“帮困小组”进行各学科学习竞赛、设计比赛,在全班树立起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营造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激励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在竞争中取长补短,优化品格,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就业制度己成为面向市场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因此,我们有目的的从新生入学初就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工作,营造就业竞争氛围。如选派即将面临就业的优秀毕业生为新生班辅导员助理,参与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同学们通过与毕业生的交流,不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同时还提前感受到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认清就业形势。通过毕业生就业率定期通报和毕业生就业单位情况的反馈引导学习方向,鼓励帮助同学联系利用寒暑假到相关单位实习,使大学生意识到,要想在未来社会的就业竞争中取得主动,就必须在大学期间勤奋努力,刻苦学习,使自己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备实际的工作能力,这必然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风建设环境。
必须看到,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系统内部,必须依靠有效的管理手段,合理的制度保障及相应的评估激励机制。现阶段应立足于教学评估,面向社会,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入手,承认个体差异,通过各种)道拉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需,改变不良风气。在系统外部,必须依靠教风改革,校园文化品味的提升和后勤保障制度等外部条件的改善,推动学风建设,促进大学文化的建设。
总之,学风建设是系统内外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积淀,因此,必须综合治理、内外兼治、持之以恒。
篇2:探索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以美国高等教育为例论文
探索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以美国高等教育为例论文
2009年11月28日至2009年12月18日,笔者参加了由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教工委组织的北京市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培训班,到美国高校进行为期三周的培训、考察和参观。培训内容包括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体系、美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美国高校的管理体制与制度等。培训期间,考察了明尼苏达大学的教学设施;访问了明尼苏达大学德鲁斯校区;参观了哥伦比亚大学、马里兰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期间,还与在明大的中国籍教授和留学生进行座谈。通过培训、考察与参观,笔者对美国高校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对美国高校本科教学管理的经验作一总结,并结合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现状,提出深化我国高校本科教学管理改革的思路,期望引起同行对我国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作更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一、美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管理的突出特点
美国高校没有类似于像我国高校教务处这样的机构,我国高校教务处所负责的教学管理工作在美国高校分为学术事务管理和学生事务管理,分别由院系和学生事务办公室承担。美国高校设教务长一职,全面负责学校的学术事务管理和学生事务管理。学术事务包括专业设置、课程制定、学科发展、教师聘任等;学生事务涉及学生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所有项目。本文所说的教学管理是一个大教学管理的概念,包含学术事务管理和学生事务管理。总结美国高校的本科教学管理工作,其突出的特点也是显著的特色为“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灵活多样,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美国的指导性课程计划分类标准(classificationofinstructionalprograms,CIP),类似于我国高校的“专业目录”这一分类标准由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研究开发并由联邦教育部颁布,广泛应用于教育部的各部门和其他政府机构,并为高等院校所接受。该分类标准在收集、报道、整理有关学科专业资料,指导教育规划、资源配置以及教育整体布局等方面发挥作用。美国高校的指导性课程计划分类标准与我国高校的“专业目录”作用不同,它不是规范性文件,而是国家信息服务的一种方式,主要发挥统计的作用。美国高校无需按照此标准设置专业,而是根据办学宗旨,市场需求(是否有生源)和学校的发展需要来决定专业是否设置。因此,美国高校的专业设置有完全的自主权。为了满足社会和学生需求,美国高校的专业极其多样化,如明尼苏达大学双城校区设有380个专业,马里兰大学设有127个本科专业,并且很多专业都是跨学科和交叉学科专业。除了学校所设置的专业外,美国高校还允许学生独立设计“个人专业”“个人专业”是学校为了满足和实现学生的特定兴趣、学习目标,允许学生在学校已经公布的专业之外发起、提出和设计的。它为那些不能在学校已设置的专业中找到满足其学术兴趣、实现其发展目标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发展的个性化选择。
2.课程弹性、广博,重视学生的素养培养
大学是一个探究的学习阶段,充分的学习自由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美国高校所设计的课程体系,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美国各高校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学校内也没有一个适用于各专业的统一的教学计划,但高校的课程有一个基本的框架,大多数高校的课程体系包括核心课程、专业主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三个模块。每个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规定各模块课程所要求学生修习的基本学分。每一模块学校都开设了大量的课程,供学生选择。核心课程是学校的博雅教育课程(或称通识教育课程),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跨学科领域选课,一般为限选;专业主修课程一般为三、四年级学生开设,各专业列出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或课程组合,要求学生必修或者限选;对于任意选修课,学校一般不作具体要求,凡本校开设的课程都可以选修。任选课一般在大学一、二年级选读,目标是拓宽学生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兴趣,也为高年级学习专业课打基础。
美国高校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学生有全面的知识、广阔的视野和完整的人格,成为“有教养”的人。为此,他们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也称博雅教育(LiberalEducation)(或通识教育)。博雅教育是美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最为显著的特色。博雅教育一般被定义为主修和副修专业教育之外服务于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化等方面发展的教育,旨在为学生提供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提供深入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取向和方法,提供必要学术规范,从而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高校主要通过设置核心课程来实施博雅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日益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外语、多元文化等课程也被列入博雅教育课程中,并融入了跨学科、跨文化的教育理念。如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包括7大领域11大类,包括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道德理性、科学、社会分析和数量分析,要求学生在其中选修8门课程。
3.服务体系完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是美国高校吸收生源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美国高校从师资配备、制度设计、学生管理、设施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服务学生。
一是通过制度建设,保证教师水平。美国高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各大学都制订了严格的教师选用标准和聘用制度。一些高水平的大学一般不从本校直接选留博士生任教,而坚持面向全世界进行招聘;实施“有试用期的终身教授制度”(TenureTrack),助理教授实行合同制管理,每三年签一次合同,一般要求6年的试用期。在试用期间,学校提供各种培训,包括语言培训、教学技能培训等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供科研条件和启动经费帮助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学校各院系每年对教师进行考核,了解教师的教学、科研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试用期间,学校各院系组织专家对申请终身教授的教师资格进行审查,实行“非升即走”制度,从而保证师资队伍的高水平。对于已经获得终身教授资格的教师,除非其有极其特殊的原因,学校一般不能将其解聘。但为了保持其教学和科研动力,各院系也要求其每年提供教学、科研等活动情况,并通过提高薪酬等方式调动其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二是实施弹性的学习制度,提供给学生选择的自由。为了让学生发展自我,美国高校都制定了极富弹性的学习制度。学生入学时如果对专业不明确,可以不选择专业,先进入文理学院学习,广泛选课,待学生找到自身的专业特长与学习兴趣后,再确定专业。进入专业学习后,如果学生发现自己对专业不适应,还可以再次选择;学生在主修专业之外,可跨学科、跨专业辅修多个专业,只要满足各专业学位的规定即可取得学位;学习年限非常弹性,学生只要修完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没有时间限制。
三是设立多种教育项目,帮助学生成才成长。为了使学生顺利毕业,美国高校设立了多种教育项目。一是新生入学教育项目。学生一入学,要进行为期一周的新生入学教育,向学生介绍学校发展历史、使命和宗旨、学科专业发展、学校所提供的服务和资源、学校所在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等,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帮助新生完成向校园生活的'过渡;二是实施导师制。学生一入学,学校就指定一名教师作为其导师,负责学习、生活指导,帮助他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制定个人教育计划;三是开设新生研讨课。为了帮助学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顺利过渡,大多数的高校都开设了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新生研讨课程。新生研讨课以引导学生适应性和学术性的专题为主。各大学根据教育目标定位的不同有所侧重,新生研讨课程已成为美国大学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课程门数逐年增多,如斯坦福大学开设220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达到200多门。开课形式也从一开始以研讨班(seminar)形式为主,逐步发展到课程群、研究活动和学习团队等多种形式,不断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四是开设高年级的研讨性课程,要求学生在独立研究基础上完成一篇
学术论文
相关信息
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
或在实验基础上完成一份实验报告,或者独立完成一个课程设计,或者要求完成一个独立的研究项目。美国各高校高年级的研讨课要求有所不同,但共同的特点是学生需要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选题、自主设计方法、组织材料、实施实验,并自主开展调查、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等工作,从而真正体验到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给予学生顶峰的科学研究体验;五是广泛与社会、企业合作,开展“合作教育”美国所有高校都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关系。与企业共同合作,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办学道路是美国各类大学共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很多专业都把到企业实习列入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在企业、公司实习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6个月,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企业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是建立完善的学生事务服务体系,服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核心。为了给学生提供全面良好的服务,美国高校建立了一整套完善学生事务管理服务体系,全力服务学生。以明尼苏达大学为例,该校为学生事务管理确定了工作原则,内容包括贴近学生在大学的综合体验(学术、道德、心理、伦理等);通过课堂和社会体验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大学各社区成员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学习取得进步;致力于估价、评估、研究;提高对于不同人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为安全、健康的环境和社区作贡献。学校设立为学生提供全面服务的工作机构,包括倡导与教育中心、健康服务项目、兄弟会与女生会、新生教育项目、父母项目、休闲体育、职业中心、学生活动办公室、学生与社区关系、学生行为及学术道德指导办公室、学生冲突处理中心、学生组织与学生干部办公室、学生父母帮助中心、学生会及其活动、咨询与顾问服务以及学生法律服务中心等。学校为各个项目(办公室)制定了明确的职责,配备了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专业工作人员,使服务工作专业化。
五是配备良好的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美国高校都建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教室,我们培训班在明尼苏达大学学习期间所用的教室几乎没有重样的(教室形状不一,桌椅颜色不一,黑板、讲台不一),每一类型的教室都能带来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对人的潜质、个性、心智都有影响。阶梯教室弧形设计,学生环坐在教师周围,非常方便教师与每一位学生交流,也便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校设有不少有利于讨论课开展的圆桌教室,每幢教学楼的大厅、走廊都配备了小圆桌、沙发或者是长椅,随处都有供学生讨论、学习和休息的地方。
二、美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管理的启示
借鉴美国高校本科教学管理的经验,结合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现状,笔者认为我国高校本科教学管理要重点加强以下方面的改革:
1.厘清专业内涵,创新专业管理机制
美国高校的专业之所以能做到灵活多样,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基于他们对专业的认识。美国高校的专业是围绕特定领域组织的知识结构,在形式上是课程的有机组合。专业是课程的组合,因此专业课程组合的逻辑可以多种多样,课程组合的方式也就灵活多样。我国高校的专业是依据国家发布的高校“专业目录”设置的,专业是固定的。专业的课程是根据国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教学基本规范设置的,因此,各高校专业的课程也就基本雷同。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是建立在学科划分基础上的,专业是学科下的亚学科,一般都是特定学科的专业,专业的增加就是对学科更加细分。学科不断的细分导致人才培养的知识面越来越窄,但是现代科学的发展不断呈现学科交叉、知识融合的趋势,社会大量的工作岗位也是跨学科的。客观上,我国高校所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专业设置不合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解决我国现行高校的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一是要转变专业思想,对专业的内涵重新认识;二是要改革现有的专业管理体制,从国家层面上下放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三是高校要找准定位,明确发展方向,根据自身的定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灵活设置专业。
2.以人为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是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学校的根本目标。美国高校本科教学保持高质量的主要原因是“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人进行培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有教养”的人,他们重视博雅教育,把博雅教育作为本科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在专业教育中,也把人的发展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当前,我国高校也开始重视对学生素养的培养,但是在培养模式上没有相应进行调整,专业教育模式没有根本改变,所培养的学生适应面窄,综合能力不强。改革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需要我们重新定位本科教育目标,在强调专业教育的同时,要关注非专业的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具有宽广的人生视野、灵活的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及表达能力,形成独立而又成熟的人格;二是要改革专业课程体系。要以整体知识观来平衡本科教育中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之间的关系,增强整体结构与个性选择的结合,实现博雅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实现了有机融合;三是要设置跨学科课程,发展跨学科项目学习。跨学科课程能使学生的思维超越学科界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解决问题、语言表达以及创造性思维等能力,能培养学生以全面的观点看待重要事件、现象和思想。
3.强化服务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美国高校建立了运行高效的服务学生体系,全力服务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我国高校与美国高校的情况不同,完全借鉴他们的做法不可能,但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在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渗透这一理念。分析我国高校当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当前要着力加强以下方面的教育:一是进一步加强新生入学教育。近年来,我国各高校不断加强新生入学教育,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学校,但我们的入学教育更多地告诉学生大学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较少让学生了解大学的使命与宗旨、大学所在地区的情况、大学与地方的关系等。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对学校、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开设新生研讨课。美国高校的新生研讨课的开设,从组织上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必要的学术成长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给每个学生打下了共同的知识基础。在新生研讨课教学中,一大批名师走进课堂,和学生形成了融洽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独到的科研感悟和研究成果渗透给学生,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陶冶和启迪,通过与大师的密切接触,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激情和欲望。目前,我国一些高校也开设了类似新生研讨课的课程,如“学科入门指导”要求各学科知名教授以课程或者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我们所开设的入门课程与美国高校的新生研讨课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师配备、课程数量上有较大的差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美国高校开设新生研讨课的成功经验,加强该门课程的研究与建设对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无疑将能起到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是创造条件,提供给学生更多参与社会的机会。美国高校通过与社会、企业的合作,走产学研道路,实现其服务社会的取向和宗旨,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应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并要着力加以解决。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应该承担起这一责任。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国各高校要开放办学,与社会、企业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合作。通过合作,为学生创造实习实践的条件、科研的条件,使学生能走出去,了解社会,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这将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吸引学生参与到高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研究中,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教学评估工作总结
★ 教学评估工作总结
★ 高校教学工作计划
★ 教务寒假工作计划
★ 小学学校发展规划
【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学风建设之探索与思考论文(精选2篇)】相关文章:
环境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自查报告2022-08-22
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总结2023-01-26
研究生工作总结2022-05-06
高校教师年度考核述职报告2023-12-09
教师教学质量工作总结2022-11-07
学风建设个人工作总结2023-09-25
大学学风建设工作计划2023-11-21
学生支部工作心得体会2023-02-22
教代会第一次会议校长工作报告2023-06-05
大学学风建设自我评价2022-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