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论文(通用13篇)由网友“花花爱吃咸蛋黄”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试论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论文,希望您能喜欢!
篇1:试论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试论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竞争意识 师生互动 心理 教学
论文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教育的主要学科。为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教师应结合学生自身心理特征并学会从心理学角度展开教学工作,以保证数学教育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本文重点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从心理角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等各个方面改善教学工作。
小学生是一群充满好奇心理的孩子,他们在教育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抱着“求知、探索、思考”的心理去面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竞争意识”是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而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带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一、结合心理特点,营造竞争气氛
小学数学教育不仅仅要依赖于教师的“教”,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看到,很多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素质,教师可把握这一特点来实施教学工作。比如:对于喜欢“猜想”的学生,可多设置一些奇妙的问题引导其思考。而对于“争强好胜”的学生,则应该把握这一心理特征,为其创造竞争的条件,在与其它学生争论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在讲述到《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这一课程时,我则在黑板上写出一个长方形周长为24m这一数字,然后提出怎样分配长方形的长度和宽度,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方案设计出来。学生在思考几分钟后,一男学生提出:“老师(10+2)×2=24m,这个方案可行。”我随即给予了表扬,但其它学生似乎不愿服输,立刻举手回答:“(7+5)×2=24m也可以的。”而后,(4+8)×2=24m、(3+9)×2=24m、(1+11)×2=24m等多个方案被提出。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创造一股竞争的气氛,学生“不甘落后”的心理将促使其参与到课堂竞争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改进。
二、丰富课堂教学,提供竞争条件
数学教育除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外,例题训练也是教师需要重视的一部分,这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验证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在编排数学题目时,教师可扩展例题形式,来调整学生的竞争方式,从多个方面积极树立竞争意识,丰富数学知识的教学工作。而教师设计例题时的`关键一点,就是要保证例题的趣味性,给学生创造广阔了思考空间,为后面的竞争学习创造条件。如: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一场“算术大比拼”活动,精心设计了一些数学式子,让A、B两个小组的学生快速解答,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形成“你超我赶”的学生氛围。讲述到算术加、减、乘、除题时,我则给出了25×24算术题,并且要求学生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去解题。A组率先给出25×24=25×4×6、25×24=25×6×4两种方法,B组则在A组的基础上又提出了25×24=25×8×3、25×24=25×2×12、25×24=25×20+25×4等三种方案,由此打开了学生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创造理想的学习效果。数学世界是千变万化的,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精心设计例题,实施拓展训练是既是培养数学思维的需要,也是为学生提供竞争条件的有效方法Ⅲ。除了算术教学外,对于简单的几何图形,教师也应该灵活运用各方面的教材来为学生创造竞争条件。又如:谈到:长方形”时,我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内有什么物体与正方形相近,让学生抢先回答等。
三、师生互动学习,创设竞争情境
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根普曾经说过:“师生互动是数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积极性提高的有效策略。”教学互动中,师生之间能够彼此默契配合以共同完成教学工作。当学生们感受到了“互动式”教学带来的乐趣后,其将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而在整个课堂气氛被带动之后,教师再采取“竞争式教学”将会变得轻而易举。如:在教授到“量的比较”这一知识点时,我则就地取材,结合班上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提出了“我们班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学生经过统计后,给出“男生28人,女生23人,女生多。”让学生先从实际问题着手。感触一下“量”的问题,为后面的教学工作创造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形成竞争意识的基础,在学生对量的比较有初步认识后,我则和学生们玩起了“问题抢先答”的游戏,谁先回答正确得到的分数越多。如:两个数相差2,大的是5,小的是几?两个数相乘是1,相除也是1,这个数是几?两个数相加相减都是它本身,这是哪个数?等多个趣味问题,让学生抢先回答,并对每个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评价。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得到的不仅仅是良好的学习气氛,更多的是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被带动起来,时间久了学生自然会在大脑中形成竞争意识,提高了自身的学习效率。
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是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教学课程,以保证获得良好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锦明,关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7-19
[2]李文信,简论数学课程改革的活动化、生活化与个性化取向[J],数学教学,,13(5):9-11
[3]张玲秀,现实性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缺失的思考[J],南京大学学报,,12(4):3-5
篇2: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数学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也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数学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教师应结合学生自身心理特征培养其竞争意识,确保数学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就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合理运用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竞争意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运用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基础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基础的思维转变能力,并且掌握一定的基础数学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往往抱着“求知、摸索、思考”的心理学习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竞争意识的培养,有利于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抓住心理特征,创造竞争氛围
许多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素质,教师可充分把握学生这一特征有效实施教学工作。比如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可多设置一些巧妙的问题引导其思考;而对于好胜心较强的学生,教师应努力为其创造竞争的条件,使其在与其他学生争论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如在讲解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告诉了学生长方形周长为18m,让学生尝试分配长方形的长度和宽度,并要求学生把自己想到的方案陈列出来。问题一提出,一学生提出“(4+5)×2=18m”方案可行,教师表扬了这位学生。这时其他学生似乎不肯服输,立刻抢答:“(3+6)×2=18m也可行。”随后,(2+7)×2=18m、(1+8)×2=24m等多种方案被提出来。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问题,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了竞争的环境,促使不甘落后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竞争中,得到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互相进步。
二、巧施教学方法,激发竞争意识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应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在数学课堂上适当开展学习竞赛。由于在竞赛中,学生受到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的驱动,往往喜欢争第一,从而得到老师的赞扬。因此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活动中往往更努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当然,要想全面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数学题目时,教师可通过拓展例题形式,规划学生的竞争方式,确保例题的趣味性,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为往后的竞争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比谁算得快又准”、“看谁的解题方法更巧妙”,“比谁的解法多”等,都能使学生各尽所长。对于教材中简单的几何图形,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方面的'教材为学生创造竞争条件。比如:讲解长方形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内有什么物体与长方形相似,让学生抢答等,使沉闷的课堂变得生气勃勃。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部竞赛;可以分小组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也可以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组比赛。比如在教学中,教学先按男女同学分为两个组,然后精心设计一些数学式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当讲到加、减、乘、除算术题时,教师给出24×18算术题,并让A、B两组的学生快速解答,尽可能从多个角度解题。A组立即给出24×18=24×3×6、24×18=24×6×3两种方法;B组在A组的基础上又得出了24×18=24×2×9、24×18=4×6×18、24×18=24×10+24×8三种方案,由此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一定程度上树立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分组合作,促进竞争
一个合理分组、分工协作的学习小组,,往往能更好、更快地完成合作任务。然而在合作学习中,为了使每个成员在合作中都能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合作小组的组建显得很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采取竞赛的形式上课。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部竞赛,可以分小组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也可以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组比赛。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先按男女同学分为两个组,然后精心设计一些数学式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当讲述到加、减、乘、除算术题时,教师给出24×18算术题,并让A、B两组的互相讨论并解答,尽可能从多个角度解题。A组给出24×18=24×3×6、24×18=24×6×3两种方法;B组在A组的基础上又得出了24×18=24×2×9、24×18=4×6×18、24×18=24×10+24×8三种方案。接着教师可以根据合作内容的难度,随时进行调整,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表现、锻炼和提高。由此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一定程度上树立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丰富了数学知识的教学。
四、师生互动学习,创设竞争情境
师生互动学习能够使师生之间默契配合以共同完成教学工作。只有使学生感受到“活跃式”教学带来的乐趣后,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时,先让学生尝试自己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看看是什么图形,大多数同学按照课本那样沿圆柱的一条高线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而有的同学却有争议:在圆柱的两底面圆周上各任取一点,沿着这两点作直线,展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想法有新意。这时,又有一位同学说: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此时教师及时表扬学生动脑思考,想法新颖。接着继续提问:那么什么样的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呢?学生顿时思维活跃起来,把课堂学习活动推向新的高潮。最后,同学们不难发现,不论展开后得到什么图形,圆柱的侧面积都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这一原理。这样教学使学生充分开动脑筋,不仅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学习交流调动了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巧妙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及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彦飞.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11).
篇3:环保意识在化学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环保意识在化学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
高校化学教学中涉及到很多化学实验、化学药品,化学专业毕业所从事的行业中也涉及到大量的化学物品和实践工作,而化工行业的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或者污染物,这些废弃物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极易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所以在高校化学教育中必须要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成为绿色环保的践行者。因此主要对高校化学教育中环保意识的提升策略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
高校化学教育;环保意识;渗透;策略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的实验教学内容,同时也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化学工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先进、便捷,但是也为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其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因此我们需要适当的放缓化学工业发展的脚步,将环境保护融入到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强化学生们的生态理念。
1化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是高校化学教学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学生们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形式,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需要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好基础知识以及应用知识,还需要能够引导学生将化学与环境保护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基础上也能够关注到化学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等。在高校的化学教材中存在很多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是对化学知识的延伸,不仅能够拓展学生们的视野,同时也能够将化学与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结合。比如在学习关于氮元素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其在战争中的应用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知识的阅读,来将化学知识与环境保护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看到化学的工业介质以及化学污染对环境的危害等,帮助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比如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有机化肥工业的相关内容,为学生设置研讨课,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有机化肥厂的地址、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要求通过学生的设计既要能够保证化肥厂的效益,同时也能够做到对环境的保护。
2通过化学实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重点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高校的化学教学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对相关的化学知识进行验证以及理化性质的分析,通过对实验的操作和现象的观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化学反应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能力,为培养实践型人才奠定基础。高校的化学实验室中具有大量的实验药品和仪器,使用的频率也比较高,但是同时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化学药品的无公害处理,有毒有害气体的收集装备等都不够完善,容易对实验室中的人员造成身体上的损伤。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通过对实验的改进和创新来提升学生们的环保意识。比如对于一些产生大量废气物的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减少药品用量的方式来进行实验,开发微型实验,进而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对于能够生成有害气体的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气体的性质,研究气体收集装置来减少气体的污染。此外,在化学实验中还可以采用真实与模拟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比如对于一些危害性比较大的化学实验,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器材和装置,然后通过虚拟实验的方式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播放,这样学生既能够观察到实验程序以及现象,同时避免了环境的污染。对于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开发出模拟软件,使学生通过计算机的操作来完成实验,体现真实实验的过程。
3通过社会实践鼓励环保行为
通过社会实践能够使学生将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的工作中,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等综合能力。在传统的高校化学教学中,都是通过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使得与社会实践分离,不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无法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化学,更不利于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所以在高校的化学教学中,还需要能够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更好的应用化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直观的看到环境的污染情况,进而为学生树立环保理念。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一些化工厂进行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要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以及这些物质的处理方式等,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被污染的河流附近进行调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污染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化学生产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使学生在认识到化学价值的同时也能够认识到其对环境的污染,并鼓励学生能够根据化学生产或者环境的具体污染情况,设计一些能够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或者修复环境的相关实验设计,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够有意识的将环保作为生产的第一考虑要素,能够科学的设计化学反应和化学生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化学专业是培养化工行业的理论研究人才以及技术生产人才的主要途径,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其创造出很多的新型材料、物质等,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是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环境,甚至殃及子孙后代,所以在当前高校的化学人才培养中,需要能够渗透环保意识,使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同时还能够具有理性的化学研究思路,保证化学工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培丽,孟继本,黄华鸣,等.浅析高校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探索和应用[J].能源与节能,,(7):72,94.
[2]孙祥.绿色化学教学理念在高校化学教学中的渗透意义[J].福建质量管理,,(5):212.
篇4: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一、以伽达默尔游戏理论为基础解析教育游戏
教育游戏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基础教育形式,集合了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游戏的趣味性特征,在教育教学领域具有相当广泛的发展前景。伽达默尔在游戏理论研究中冲破了传统认识理论的束缚,从本体论层面对游戏教育的本质进行了研究,并且其研究成果不仅能够辅助相关研究人员从哲学层面分析教育游戏的各种特征,也对教育界对教育游戏的实践应用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要想细致地分析教育游戏的内涵,首先要了解游戏的本质。人们日常所说的玩游戏和做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游戏是一种内在的目的性活动,能够自足。人类在重复的游戏运动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更新自己。伽达默尔认为,在各类游戏活动中,不同的个体意识在不断地交流中形成一种关系网络,并通过融合发展形成意识层面的精神融合体。达加默尔对游戏的判断并不与社会实际相脱离,其在更深的层次上与教育游戏的社会实际相符。在纯粹意义上的教育游戏活动中,游戏者往往会全身心地沉浸在游戏中,而不是仅仅将游戏作为自己的玩乐或学习对象。可见,教育游戏的设计和构建也是如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将教育游戏思想与课程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摆脱游戏介入者的身份,通过全身心地投入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新知识,获得新体验,进而提升自身学习水平。下面本文就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对教学游戏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高质量渗透进行分析。
二、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教育游戏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是整个数学教育的基础,相较于教学教育中的其他学科来说较为抽象,学习和理解难度相对较大。而教育游戏自身具备的趣味性、互动性和激励性等特征,能够在游戏过程中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简化学习难度,提升教学效果,从而真正达到数学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两位数的加法时,教师可以将两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每位学生随机分到1耀25号牌,在将牌顺序打乱后按照牌的上下分布由两名学生依次抽取一张,并将两人抽到的牌相加,最终将两张牌归为最先算出结果的学生,最后再由教师为牌数较多的同学颁发小奖品。这类具有参与性的游戏学习,能够锻炼学生自身竞争意识和记忆能力,使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育游戏思想在课后练习中的应用
课后练习是小学阶段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在特定的'时间限制内很难完全掌握所学知识,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后练习,才能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甚至可以通过教育游戏的设置,让学生在课后游戏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在讲“认识人民币”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5元钱去市场买一个苹果,家长在旁不能给予学生过多提示。这样的游戏设计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购物的热情,让学生在买东西的体验中学习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并丰富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育游戏思想在课外学习中的应用
实施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强化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还应该加强对课外知识教学的重视,通过设置相应的课外游戏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深化学生对于数学思想的理解。如设置“小小建筑师”“小小清洁工”“小马识途”等拓展类游戏,并在学生完成后根据学生对过程中的阐述提出问题,加强学生对生活数学的认识,为其后续数学学习中解题思路的掌握和应用性习题解题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综上所述,将教育游戏思想渗透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游戏教学的重视,合理设计教学游戏,使学生真正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加深对于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篇5: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论文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
1.在教学目标上, 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
“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一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我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
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
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
篇6: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激励策略在目前的教学中利用的比较普遍,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们本身具有强烈的求胜心理,利用激励策略正好可以将这种求胜的心理放大,进而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希望成为同学的榜样,而激励策略正好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要求,所以在教学中,激励策略的运用效果比较突出。虽然说激励策略运用对学生的教学积极性影响比较大,但是如果利用不当,则会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为了使得激励策略的作用能够有效发挥,必须要进行激励策略的科学化分析和对待。
1激励策略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1.1激励策略的滥用:激励策略的滥用是现在小学生数学教育教学的重要问题。激励策略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就是因为其应用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适度的应用,可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目前的实践中,激励策略的滥用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在范围上没有明确的规定。激励策略的应用在适用范围方面应该经过考察和研究之后再确定,但是目前的范围利用太过于广泛,失去了激励的价值。其次是激励策略的常态化进行使得激励失去了新鲜感,学生们对其的兴趣也越来越低。
1.2激励方案的不合理:激励防范不合理也是目前激励策略运用中的主要问题。防范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在制定方案的时候,目标不明确,由于目标不明确,所以方案制定也就突出不了方向感,这样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感的方案,本身价值就不高。其次就是方案没有体现出激励的原则。激励方案的原则应该遵循公平性和竞争性,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的激励活动,价值性才能得到完美体现。最后就是激励方案在激励手段和方法上没有明确,缺少系统的执行能力。
1.3激励效果的分析不到位:激励效果的分析不到位也是目前激励策略运用的一大问题。效果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从结果的有效性方面来进行具体措施价值的判断,通过效果分析,可以发现激励策略和方案存在的问题,也能够总结出方案的优势,这对于激励方案的改进和制定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目前的激励效果,明显受到了忽视,所以其价值性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2激励策略有效应用的措施
2.1激励策略的应用要明确范围:激励策略的应用要有明确的范围,主要因为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由于学生们本身的水平存在缺陷,所以进行统一标准的激励有失公平,所以在激励策略进行的时候,要确定明确的范围。范围确定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要对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基本学习情况的判定来对学生进行区分,将同一水平阶段的学生划分到同一个范围。其次就是要对范围内的激励措施进行确定。针对不同范围的学生情况,确定不同的激励方案,这样才能保证激励效果的范围化。
2.2激励策略的应用要适度:激励策略的应用要适度,这也是强化激励策略有效性的重要措施。激励策略要适度主要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激励策略的实施不能太过频繁。激励策略的偶尔实施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经常性的实施一方面是学生们的审美产生疲劳,对激励策略不重视,另一方面是常态化的激烈,失去了激励的真正效果,学生们习以为常也就没有了重视程度,所以激励策略的实施要适度。其次就是激励策略的进行要符合教学标准,也就是说激励策略必须要为教学服务,无论是目标设定还是方法采取,都要以教学为基础。
2.3激励策略的进行要有针对性:激励策略的进行要有针对性,这也是目前提高激励策略有效性的重要措施。针对性主要有两个针对:首先是目标人群要有针对性。激励策略的实行本身目的就是要促进教学的全面化开展,实现教学的全面化提升,所以在制定激励策略的时候,必须要你定好目标人群,使政策运用的效果落到实处。其次是激励手段和方法要有针对性。在确定好激励目标人群的时候,要根据目标人群的特征来进行激励手段和激励方法的确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保证激励的效果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再者,激励策略只有进行针对性,才能调动学生们的整体学习积极性。
2.4激励方案要有合理的规划:激励策略的进行,必须要有激励方案的制定,所以激励方案的制定要严谨有效。合理的激励方案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激励目标。有了明确的激励目标,激励策略和方案的制定才能够向目标努力,所以在方案制定的时候,必须要明确目标。其次就是在制定方案的时候,要明确激励的原则。激励的原则具有公平性,但也具有竞争性,所以在方案制定的时候,既要体现公平性原则,又要能够达到竞争性的目的,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最后就是在激励方案制定的时候,对于激励办法和手段要进行仔细的斟酌,因为办法和手段的实施是方案发挥作用的最直接体现。
3结束语
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工作的一个难点,一方面是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抽象性,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们爱玩的天性没有收敛,在没有兴趣吸引的时候,很难投入到正常的学习当中。所以激励策略的应用必须要牢牢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数学教学的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方案制定,这样才能保证激励策略效果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董世云.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208-209.
[2]易立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5,24:9.
[3]林玉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03:57-59.
[4]李进存.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07.
[5]王月.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2014,23:77.—2
篇7:数学在经济学中的运用论文
数学在经济学中的运用论文
在经济学领域,经济运行基本规律、经济现象等的研究与描述,要充分结合当前的相关数学思想与方法,以保证整个经济运行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数学属于一门重要的理论学科,该学科比较抽象,且逻辑性较强,也属于一种很强的工具类学科。通过对数学学习的分析与经济学的实际属性,要使用一定的数学方法,来对整个经济方面的知识点实施定量与定性分析,以求为经济学发展提供重要的工具资源。
一、数学在经济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而今,在经济学发展进程中,人们的经济理论知识点不断提升,且经济意识不断增强,面对新时期的考验,实施经济知识点研究时,若仅仅运用以往的文字表述实施思辨式的推理工作,经济讨论的`规范性、严谨性、逻辑一致性等无法得到充分保证,且在结论精准度、精密性等方面也无法得到保证,进而不利于经济学知识点的精准性。借助数学思想能让经济学的相关研究目标、经济变量间的实际关系更加明确,进而提升逻辑推理实施规范性与严谨性[1],让所得出的理论也就更加明确、清晰,以适度降低不确定因素的出现概率,以满足经济学的实际发展需求。例如,在经济学中,弹性分析、聚类分析、经济增长模型、边际分析、回归分析等知识点,都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这些知识点是借助数学方法来解释与解决经济类问题。
(二)让经济学研究与推理更精确、严谨
在经济学领域所产生一系列行为与突破,其都与数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型的古典经济学的转变,从边际革命至凯恩斯革命的变革,这对数学知识点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将数学知识点应用到经济学领域,能明确经济学与数学间的密切联系,其也对人们的经济思想与思维模式等产生很大的影响,让人们在行为与思维上都更具定量特性[2]。数学是一门严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很多人员在使用语言来表示逻辑关系时,时常会发生语言不严谨的情况,让整个数学思维漏洞百出。面对此类问题,就需要开展经济学交流与论述条件下,能及时将严谨性不强的文字语言转变为专业性的数学语言。应用数学语言时,让语言更加简练、严谨,且在表述上也更加准确、精准。
二、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经济学的发展,必须要全面渗透数学的学科知识点,以保证经济学研究的高效性与严谨性。新时期,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与应用中,高等数学的应用频率很高,如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微积分与数据统计三类。经济学与数学间联系最为紧密的当属微积分,如,边际的出现,旨在实现导数的经济化,而“弹性”这一词语在经济学中的出现频率也很高,要全面渗透数学思想。在数学知识点中,线性代数是把复杂的多元化方程进行简单化处理与求解的一种数学工具,其主要内容就表现在计量经济学中实施数据处理。在保险学领域,数理统计与概率论等知识点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忽视的[3]。实施经济管理工作时,还要做好前期的预测工作,这是实现商品产销、资金投放和人员组织的一项重要决策与重要依据。现如今,经济的全面发展,需要集合多种资源,科学设定经济目标与经济管理方法,从多种方法中选一,进而从中获取最高经济效益。为满足数学知识点的实际需求,要求目标性函数达到极值,且目标性函数也能表示所产生的损失,进而要求函数值能达到最小值。此类知识点时常会被转化成变分问题或求解目标函数的相关条件,且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优选法与最优控制法等都要致力于发展的优化上。若提出一个比较详细的经济性问题,会结合具体内容、具体条件,让整个数量关系变得更为抽象,还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式,以实现对经济问题的研究。1.结合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来实施周密性的调查,进而从中获取足够的信息数据,并及时数据信息与文件资料实施分组处理和管理工作。2.理论条件下,要强调对数据信息的科学性分析与观察,及时了解影响经济系统的因素有哪些,进而确定好相应的变量。3.及时了解事物数量与共性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了解制约系统运行的条件。4.严格规定代码与符号,合理罗列各个数量关系,设定数学表达式。对数学关系式实施合并与简化处理,科学设定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纠正与规范。5.结合实际模型,对经济的实际变化规律、经济运行状态等进行科学性的描述,并提出理论假说。
综上所述,在经济学领域应用数学学科知识点,能促进经济学的全面发展,必须要深度分析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具体作用,及时了解数学的精髓与基本方法,全面渗透数学思想,全部融入经济领域,促进经济学的全面发展,针对社会发展进程中各类经济现象实施科学而有效的剖析。
参考文献:
[1]朱小飞.高等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3):43-44.
[2]李立红.基础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实际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7):320-321.
[3]吴怡,张向辉.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商贸,(11):228-229.
篇8:数学在体育竞技中的运用论文
数学在体育竞技中的运用论文
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它解决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且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实践中,逐步积累相应的经验,以反过来促进数学研究的提高与发展。在体育竞技中,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武器,可以更为有效也更为便捷地帮助我们化难为易,也更为科学。
数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更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数学在现实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认识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更为准确地界定数学的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常我们对它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价值,殊不知数学在各个行业和领域被广泛的运用。以体育竞技为例,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就设计和关联到非常实际的数学运用。比如在各种不同的体育竞技中,经常会用到小组循环比赛这种比赛的形式。因此,如何计算和确定每个队伍或个人的得分情况和出线情况,就与数学计算有着密切关联。在足球比赛中,惊心动魄的点球大战,命中概率的计算,就可以给球迷带来很多兴味。也就是说,体育竞技在某种意义上与数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NBA总决赛
公牛队与太阳队为争NBA总决赛冠军,杀得难解难分.这天晚上,又是一场比赛下来,谁胜谁负?不太清楚.只是知道:
1.这场比赛双方都没换人;
2.除了3名队员外,其他队员得分都不相同,这3名队员是得22分,但他们并不在同一队;
3.全场最高个人得分为30分,只有3名队员个人得分不到20分;
4.太阳队中个人得分最多的和最少的只相差3分;
5.公牛队中每人得分正好成一等差数列.
这次比赛谁胜谁负?比分多少?
提示:根据2,得22分的3名队员中有两名是一个队的,另一名则属另一队.根据5,前者必为太阳队,后者必为公牛队.
答案:根据1,双方上场队员各5人.
根据2,得22分的'3名队员,两名属一个队,另一名属另一队.根据5,有两名队员得22分不可能是公牛队,否则,因公牛队中个人得分成一等差数列,其5名队员得分就都是22分,从而得22分的队员,有两名在太阳队.
根据4,得30分的队员肯定不是太阳队的,即这名队员是公牛队的.
现在知道公牛队中有一人得30分,一人得22分,而公牛队个人得分又成一等差数列,故可设30是这个数列的首项.
若22是这个数列的第二项,则公牛队5名队员的得分依次为30,22,14,6,-2.得分出现负数,显然不合理,故22不是这个数列的第二项.
若22是这个数列的第四项,则公牛队5名队员的得分依次为30,
若22是这个数列的第五项,则公牛队5名队员的得分依次为30,27.......于是根据3,太阳队中除了两名得分位22分外,另3名得分均不到20分.据(2),他们得分不相同,因此至多是19,18,17.但这样一来,太阳队中个人得分最多的和最少的将至少相差5分,与4矛盾,故22不是这个数列的第五项.
综上所述,22只能是这个数列的第三项,即公牛队的个人得分为30,26,22,18,14.这样,根据3,太阳队中除两人得22分外,只有一人得分在20分之下.根据4,这人的得分必定为19.再根据2,其余两人的得分只能为20和21.于是算得公牛队得110分,太阳队得104分。
因此,公牛队胜,比分是110:104.
二、出线情况分析
假设在一次足球赛的小组赛中,每个小组有四个队,小组赛按照单循环方式进行(即每两个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取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 分,负一场得0 分.全部比赛结束之后,积分前两名出线,而后两名被淘汰.如果出现几个队积分相同,则抽签排定名次.首先,请问:每个队需要打几场比赛?每个小组总共需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答:每个队打3 场,每个小组决共要打6 场。
那么,如果比赛进行完两轮(也就是每个队打完了两场),四个队的积分如下:
A队4 分,B 队0 分,C 队4 分,D 队2 分.最后一轮的两场比赛由A 队对C 队、B 队对D 队.那么,最后一轮小组赛结束后,小组出线的情况可能会有哪几种?
甲:可能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A 队和C 队出线;第二种是A 队和D 队出线。
乙:B 队肯定不可能出线了。
分析:乙说得对,B 队无论胜平负,最多只积3 分,肯定不可能出线了,也就是说出线队伍只能在A、C、D 三个队中产生.在这个前提之下,最终出线的可能就取决于A 队对C 队、B 队对D 队这两场比赛的结果。于是就有“
第一种情况:D 队胜(积5 分),那么:
1.A 队和C 队谁胜谁就积7 分(另一队仍积4分),并与D 队一起出线.实际上这就包括了两种可能性:A 队、D 队出线;C 队、D 队出线。
2.如果A 队和C队战平,就出现A、C、D 三个队同积5 分的情况。
经过抽签,除了前面的两种可能性外,还会出现第三种可能:
3.A 队、C 队出线。
第二种情况:D 队平或者负(积3 分或2分),那么无论A 队和C 队的比赛结果如何,A队和C 队都至少积4 分,结果就必定是上面出现的第三种可能性:A 队、C 队出线。
总之,最终小组出线的可能性有3 种:A队、D 队出线;C 队、D 队出线;A 队、C 队出线。
总之利用概率知识虽不能全部准确地计算出体育赛事中的结果,但是却能够预知可能出现的结果,这就是概率学在体育中独有的魅力。
三、足球点球中的概率
足球比赛中罚点球并不只是靠运气的。请看以下的分析:
首先假设不存在射飞或射高的情况。在扑对方向的前提下守门员也不会失误或脱手。也不考虑补射的情况(点球大战中根本不存在)。就是说球只有两种状态:射进或被扑出。
球员射门有6个方向:中下,中上,左下,右下,左上,右上
如果球员射门的方向是随机选择的,那么球射向这6个方向的概率均为1/6。而作为守门员,扑球有5种选择:不动,左下,右下,左上,右上
1.不动可扑出中下和中上2个方向的点球
2.左下可扑出左下和中下
3.右下可扑出右下和中下
4.左上可扑出左上
5.右上可扑出右上
其中1、2、3三种选择可扑出2个方向的来球。换言之,这3种选择的效率是其他两种选择的2倍。所以作为一个守门员,面对一个没有经验的球员,扑球应该多选择1、2、3.那么如何作一个有经验的球员呢?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无经验的守门员,那么应该清楚他的扑球方向是大致随机的,即随机选择1-5.那么从下图可知6个射门方向被堵住的可能性是:
┏━━━┯━━━┯━━━┓
┃1 / 5 ┊1 / 5 ┊1 / 5 ┃
┠┈┈┈┼┈┈┈┼┈┈┈┨
┃1 / 5 ┊3 / 5 ┊1 / 5 ┃
┻━━━┷━━━┷━━━┻
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少打中下,其他的四个方向可以任意选择。但如果守门员并不是一个无经验的守门员,而是一个很有经验的守门员,他清楚1、2、3的效益是4、5的2倍,他必然会有意识的多扑1、2、3。而且至少在概率是4、5的2倍.(否则就不能体现这个效益)就是说8次扑救中1、2、3各2次,4、5各1次。那么6个射门方向被堵住的概率就变成了:
┏━━━┯━━━┯━━━┓
┃1 / 8 ┊1 / 4 ┊1 / 8 ┃
┠┈┈┈┼┈┈┈┼┈┈┈┨
┃1 / 4 ┊3 / 4 ┊1 / 4 ┃
┻━━━┷━━━┷━━━┻
现在不仅不能射中下,而且还要有意识的多打两个上角,因为进球的概率是7/8。
点球是足球这项运动中变数最大的也最为激烈的段落,如果能运用好刚才我们通过数学概率分析的那样来处理,而不是靠纯粹的运气,通过科学的方法,我坚信没有射不进的点球。
四、田径4×100米接力
大家都知道,在田径4×100米接力比赛中,参赛选手每人最终的平均成绩都有可能很高甚至于超过百米世界纪录。那么,这个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释。因为接力比赛中除了第一棒运动员之外,其他三位接力选手在比赛前都可以利用20到30米的预跑区和接力区进行起跑。而运动员进行百米赛跑时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而是加速运动。从起跑到跑到20到30米时,运动员的速度才能达到最大。而另外三名运动员通过预跑区和接力区已经把速度调整到自己百米跑的最快水平,使得在接力过程中总是处于高速状态,所以他们在跑100米接力时所需要的时间就要比正常的跑百米的时间要短。正式因为这一点,教练员根据这个规律,安排跑第一棒的选手肯定是爆发力强的选手,而其他三名选手必须选加速能力强的选手。
综上所述,数学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远远不止上面那几方面,而且数学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将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上我们只是以体育竞技作为一个小小的视角,来窥测数学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深刻影响。随着人们对数学这门学科认识的不断深化,数学作为工具的价值在人们的头脑中也会日益提高。对于我们来说,不管在社会中的职业是什么,我们都离不开数学这把神奇的钥匙。只要掌握好了这把钥匙,我们的生活也将由难变易,从而更加多姿多彩。
篇9: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在教学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面广,其中最常见的是多媒体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信息技术的到来彻底转化,进一步将教学效率提升,并在教学发展中将网络技术运用进去,从时空的界限中脱离,所供给的教学资源多式多样,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同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提升信息技术的利用率。对于教师而言,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并从传统的黑板、粉笔式乏味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找到采取信息技术的方法将自己的教学效率提升,根据我多年累积的工作经验,我总结了一些方法如下:
一、采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形式拓展
小学生具备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性,所以,数学教师要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有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最有效的方式,能够摆脱传统的数学教师模式。通常农村学校,班级人数普遍少,所以运用小班化的教育模式较为常见,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这样能够让教学形式不再那么单一化,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课程传授过程中,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实践互动,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我通过计算机编制了一个互动式的游戏展开教学———拼图游戏,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将自己所认知的图形画出来,如三角形、四边形等等,学生能够通过拉动图形构成很多好看的图案,并在多媒体中展示,进行作品的交流,这种方法一方面让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了认识,另一方面还让学生学习到了基础的计算机知识,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技术运用所带来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兴趣,并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通常都根据形象思维来思考,所以对直观看见与详细的知识容易接受,但是恰巧数学本质就属于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小学生的思维习惯,通过将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起来,能够将抽象的数学公式与图形直接变大处理,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具体的看到材料,提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并改进了传统的黑板板书,节约时间,并提升了课堂效率,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运用,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学生能够更直观详细地感受数学中的奥妙,特别是在教学课堂里,学生在既有图形与声音的结合中,提高学生的感知度,更易掌握数理知识,将数理知识通过多媒体转化,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生动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解决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推动了创新思维的产生。
(三)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按照数学教学的需求,将有关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让教学内容更加合理性,从大与小、快与慢、整体与局部还有外表与本质方面结合,有利于数学规律的表达,集中学生的观察力,对数学问题理解、分析的同时,将数学知识从难一直到简单形成一种过渡。
三、在小学数学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优化策略
(一)提升课件制作质量
为了进一步将多媒体教学健全,首要应当从教师教学课件制作水平入手,老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应当慢慢摸索,主要是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针对课件全部结构的掌握,教师应当对布局的整体进行规划,然后再是找各种资料,可以是国外内优秀的课件,这样基本上课件就完成了;第二个阶段,课件的完善,制作完后教师应当多次放映,自己观察,并针对不足的内容进行修改,让内容更加充实、精简。
(二)合理地将信息化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是教学的一种方式而已,主要是在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但是也不要太过将多媒体作为核心,还是应当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取之精华,弃其糟粕,其教学方式应当正确合理,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进一步将学生的兴趣挖掘出来,并形成新的创新型思维,进一步将教学的重难点展示出来,让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更好,借助多媒体方式教学的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课件制作水平的提升,并将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合理运用,落实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篇10:在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人才。要与国际形势接轨,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步向领先,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是必备的人力资源。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一再被强调的重要环节,同时,人是社会动物,必须在群体中体现自身价值,而且只有将个体的力量联合起来才能实现工作目标,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潜能,这就需要人们常说的“团结”,也就是“团队精神”。所以,怎样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结合起来贯穿于各个教育环节中,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觉得有效的方法是,在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一、竞争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我们的社会一步一步走向现代化,知识和信息的多元化要求有不同个性和专长的人才,层出不穷的意念将之赴诸实践,竞争成了选拔人才的必然形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是促使他们成才的必由之路。
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潜力、才能及先天限制。他们都有机会成为一个杰出的、有思考力、觉察力、创造力的有价值的人。竞争教育便是在教育各环节中以比较的方法,通过引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自我的欲望,激发他们观察、思考、尝试、创新等能力。在与同龄人的比较中孩子们可以感知周围环境的平均水平,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产生提高自己的欲望。更有价值的是,与因教师或家长的要求而产生的学习欲望相比,学生因希望在竞争性的学习中取胜而产生的学习欲望更具有自发性,因而学生也更容易在其中表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只要教师在设计和实施竞争教育的具体形式、措施时,确实发挥重视实践能力、确保良性竞争的'指导作用,学生表现自我的勇气以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比传统教育方式更大的锻炼。
二、在竞争教育中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曾经有人觉得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和重视竞争会与我们一直提倡的团结精神相矛盾。其实任何层面单一的教育形式都是不完善的,一种健全的竞争教育模式不单应该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间的竞争,更应包括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竞争。利用校、级、班、组等不同的组别,开展集体间的竞争不但是竞争教育的形式多样化,还可以更好的利用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要在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首先要巩固他们心中的集体观念,更具体的办法就是尽量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入帮助下真正地当家作主。在让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分工明确、群众监督,力求让集体中的所有学生都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
同时要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求同存异的思想。现在的小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被照顾、被包容的珍宝。特别有一些家庭环境比较好或有家庭问题的孩子,由于有优越感或对周围的人缺少信任感,更不容易做到宽容待人,团结同学。竞争并不是攀比,更不是抬高自己、轻视别人。在竞争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让孩子们认识到集体中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和缺点,只有取长补短、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慢慢地学生学会了接受不同个性的同伴,也更能接受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特点,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对集体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当自己的集体要参与竞争时,就会把尽自己的一分力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让集体更具向心力和凝聚力,让集体中的成员自觉、有效率地合作解决问题、完成工作,这正是团队精神的实质所在。
三、竞争教育中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结合和互相促进
竞争教育中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又可以结合和互相促进,形成一个积极的循环。首先,在民主的学习气氛和个体与个体的竞争中,学生往往在不自觉中表现、发挥出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对于个体来说的创新。当个体作为集体的一分子参与集体间的竞争,他们个人的智慧会集中起来,完成从个体创新到集体创新的过程:个体意念+个体意念――集体讨论――反馈个体――集体调整或个体调整――得出集体意念。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思考水平又同时得到提高。再进一步看,集体之间的竞争、比较使集体各成员有更多机会合作、切磋,反过来又促进了集体内团队精神的巩固。
四、在竞争教育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一个小实践
在新学期的第一节班队课上,我让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老师收集各组同学的生日。游戏的要求是同组同学按生日的顺序排座位,按怎样的顺序由自己组决定,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可以按年月日,也可以只算月日,看哪一组最快完成,但重点是在游戏的过程中不可以发出声音,否则就丧失参加游戏的资格。
结果有的组很快就排好了,有的组却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游戏有结果后我让优胜的组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再让其他同学回忆自己的做法,与之比较。发现,很快达到目标的组都有一套方法,有的看嘴型,有的用笔写。我接着让他们回忆这种方法是怎样产生的。发现都是其中一两个组员想到的,这种情况的组有两个。最后我请同学思考为什么同样的情况下,其中一组会优胜呢?原来这组的同学都很有秩序地听从一位同学的指挥,按顺序坐好,而另一组有的同学只顾手舞足蹈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反而影响了排位的速度。然后,我让全体同学想一想,通过这次小比赛,能不能说出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一项工作。最后得出结论:要高效率地完成一项工作,必须有以下的条件:科学、创新的方法,有力的领导者和团体协作的精神。
这个小竞赛看起来只是游戏,但它的可操作性很强,学生在愉快的实践中领会到比较抽象的道理,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向,同时也显出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竞争教育在比较中触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自主能力、创新能力、与别人协作的能力,当学生意识到一些以前是老师、父母为他们决定的事情原来自己也有能力决定和处理时,自信就会提高,会让他们更乐于自发地学习,这样正是达到了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低负担、高效率。
篇11:在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人才。要与国际形势接轨,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步向领先,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是必备的人力资源。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一再被强调的重要环节,同时,人是社会动物,必须在群体中体现自身价值,而且只有将个体的力量联合起来才能实现工作目标,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潜能,这就需要人们常说的“团结”,也就是“团队精神”。所以,怎样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结合起来贯穿于各个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环节中,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觉得有效的方法是,在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一、竞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我们的社会一步一步走向现代化,知识和信息的多元化要求有不同个性和专长的人才,层出不穷的意念将之赴诸实践,竞争成了选拔人才的必然形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是促使他们成才的必由之路。
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潜力、才能及先天限制。他们都有机会成为一个杰出的、有思考力、觉察力、创造力的有价值的人。竞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便是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各环节中以比较的方法,通过引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自我的欲望,激发他们观察、思考、尝试、创新等能力。在与同龄人的比较中孩子们可以感知周围环境的平均水平,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产生提高自己的欲望。更有价值的是,与因教师或家长的要求而产生的学习欲望相比,学生因希望在竞争性的学习中取胜而产生的学习欲望更具有自发性,因而学生也更容易在其中表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只要教师在设计和实施竞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具体形式、措施时,确实发挥重视实践能力、确保良性竞争的指导作用,学生表现自我的勇气以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比传统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方式更大的锻炼。
二、在竞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曾经有人觉得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过程中强调和重视竞争会与我们一直提倡的团结精神相矛盾。其实任何层面单一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形式都是不完善的,一种健全的竞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模式不单应该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间的竞争,更应包括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竞争。利用校、级、班、组等不同的组别,开展集体间的竞争不但是竞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形式多样化,还可以更好的利用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要在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首先要巩固他们心中的集体观念,更具体的办法就是尽量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入帮助下真正地当家作主。在让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分工明确、群众监督,力求让集体中的所有学生都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
[1] [2] [3]
篇12:技校学生竞争意识教育教学论文
技校学生竞争意识教育教学论文
一、文献综述
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被人们承认开始,人们就开始意识到了竞争的存在,而在当代中国,几乎人人都已经深刻体会到了竞争的存在,但人们却不一定拥有了健康的竞争意识,对竞争还缺乏比较深刻的认识。当竞争来临的时候这些人就会感到手足无措,当失败后就诅咒竞争。
(一)竞争是什么
在学生的课本上,想要找到关于竞争的的章节是很困难的,而出现竞争方面的教程一般只存在于高校的经济方面和法律方面的教程。竞争正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活动,他对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竞争拥有着社会性、胜负性以及冲突性。
(二)什么是竞争意识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思维、感觉和各种心理过程的总称,竞争意识就是竞争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并对人的行为进行支配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思维活动过程。本文的竞争意识是包括本人的竞争状况意识和对竞争本身的意识,还有对竞争结果的承受能力的意识。
(三)竞争意识的意义
竞争意识的产生拥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它能让人的精神状态振奋,努力进取。促进做事的效率和社会的发展,是现代人或者团体,甚至国家都不可缺少的一种积极心态。
(四)竞争意识培养的提出
在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强烈,技校学生作为一股即将踏入社会的力量,已经到了非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不可的地步了,无论是从个人的发展角度来说,还是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讲,我们培养的的人才都必须要具有健康的竞争意识,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竞争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做好了对他们竞争意识的教育,他们才能真正在社会上站稳脚步,力争上游,不甘落后,绽放他们活力和激情的火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对本校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培养,以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竞争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和国力的竞争愈加猛烈,任何一个国家都将无可争议地卷入竞争这个漩涡中,竞争已经成为一个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而随着21世纪中国加入“WTO”以后,更是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界的许多挑战。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就有着充分的必要性。
二、造成学生竞争意识淡薄的原因
(一)当前学生中独生子女过多
当前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过惯了娇生惯养的生活,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从小就对竞争这一现象没有深刻的认识。在技校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学习不够用功,动手能力差,遇到困难时还缺乏主动性以及必要的冷静和沉着。对事没有主见,缺乏进取的勇气和束手无策,从而表现出害怕困难,听天由命的现象。
(二)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不足
技校的学生在目的性方面较差,对自己的学习没有目标,不能合理地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规划和找出好的学习方法。同时技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随着他们的长大,他们的视野也不断扩宽,技校学生在社会的待遇,让他们的思想陷入极大的矛盾当中。而这样的事实就造成技校学生对学生学习对学习缺乏主动性,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也不能够充分的找到自己的不足,找不到人生的坐标,不能根据时代要求来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进行更新。同时他们缺乏勇气和信心,没有脚踏实地的精神,甚至一些人还陷入麻痹当中、让自己随波逐流,深陷在这个沼泽中。
(三)学校方面的因素
学生的竞争意识淡薄和学校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学校的课程设置、教育理念、成绩考试考核、学生评价、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都对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有着不好的影响。
比如在教育观念上,很多技校教育的观念上的落后,导致他们的教学上以知识的传授为主,重视理论的传授,对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方面不够重视;在教育手段上,他们重视课堂的教学和灌输,对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不重视等等;在在这种教育观念和手段上,一些课外的能力就被忽视了,而竞争能力就在此列。
三、如何进行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培养
(一)树立学生正确的竞争观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的关键在于搞懂利己主义和的个人正当利益差别。正当利益是个人发展和生存的正当需要,是通过正当的符合社会道德原则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方法,在不损害他人或集体的理由的前提下获得自己的利益。而利己主义的做法就是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对其他东西都一律无视,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损害所有人、集体以及国家的利益。这两种中谁都看得出孰好孰坏,但当真正面对一些巨大的利益时,很多人都会忍不住选择利己主义,而在学生的教育中,作为班主任就要把好这个关,树立他们的正确竞争观,教育他们立足岗位开展争当的竞争,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效果,让他们的才能在以后得以充分的发挥。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提升能让他们在面对巨大利益中也能做到不动心,用正当的方法获取想要的利益;同时心理素质的提升还能让他们在竞争失败后能够勇敢的再次站起来。
(二)发挥班主任的示范和榜样作用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进行学生思想教育和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的教育,竞争意识作为一个新时代人才的必备素质,教师对学生的竞争意识一定要精心培养,进行淳淳教导。而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进行的直接负责人,就更应该做好着方面的教育。班主任要利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办法,用一些名人名言和一些现实中有关竞争的实例,以及往届本校毕业生中一些典型的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时刻刻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加以强化,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竞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其做到学生的内化,让他们在潜意识中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
(三)用校内活动对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行强化
班主任可以联合其他的班集体,或者是一起向学校申请组织一些校内活动,例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球类比赛、校园歌手比赛等一些带有竞争色彩的活动,同时积极组织班里的学生主动参加这些比赛,这些比赛可以让学生的热情和竞争意识得到空前的增长,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有着很好的效果。同时还能带动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谓一箭数雕。
但在组织这些竞争性竞赛活动时有些地方一定要注意:
1.活动不能过多,要做到少而精,否则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才能让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让学生形成竞争意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想学习。
2.在组织时要选择学生自己有兴趣的活动,同时结合学生的能力和特点,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大小和知识水平。
3.在组织活动之前要对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有充分的了解,对活动内容进行精选,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最好是针对学生的某些现象同时结合他们的专业进行组织,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竞争意识的效果。同时还可以促进一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达到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效果。对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一些学生组织要做好监督工作,使活动能够真正拥有培养和加强学生竞争意识的效果。
4.在竞赛活动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注意参赛的人员,同时要对注意群众,活动的进行要让参赛的优秀选手脱颖而出,让他们的才华得到足够的展现,同时又要让大部分的群众也能参与到活动中去。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和鼓励班上的那些性格内向,平常不大活跃的学生,让他们也参与到这些比赛中去,这些做法的实施,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有着良好的效果,同时对班主任发掘学生的才能有着巨大的帮助。
(四)发挥学校管理机制的作用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的规章制度就是作为鞭策后进、鼓励竞争,鼓励先进的工具存在。在学校的管理方面要建立合适的奖惩措施。比如用奖学金、评选推优等常用的奖励措施,同时还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作出一些别出心裁的奖励,从而体现出学校鼓励竞争和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思想。值得注意的是,评选的标准要向学生公开,做到真正的透明和公平公正,只有这样不含水分的评选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明白应该去努力去竞争。
同时要利用广播站和宣传墙等一些传媒体,对选优的学生作出大张旗鼓的表彰加上物质的鼓励,鼓励后再对其他没选上优的学生进行鼓励,以此来对其他的学生进行竞争意识的激发。在惩罚方面也同样不能忽视,技校的学生自律性不够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纪律约束,学生难免在有的时候就会“出轨”,而这个时候学校就要使用严厉的惩罚制度。而班主任在这方面的作用就是对学校的奖惩制度进行积极的宣传,让每个学生都能明确的知道这些制度。同时抓住学生的心理,对奖励制度进行渲染,让学生感觉到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够得到,让他们形成正确的竞争心理,而对一些出轨的同学,就要做好鼓励工作。
四、结语
技校学生的成长需要竞争,只有拥有正确竞争意识的技校学生,才能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在竞争中得到发展,在将来的社会中才能够真正立足,让他们的才华得到展现,得到发挥。所有在技校学生的教育中,我们一定要抓紧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让他们能跟上时代的潮流。
篇13:创新意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创新意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我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严师,而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仅要在学习上关心学生,更要从生活上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慈母般的爱。只要学生对教师喜欢,就会努力地学习教师所带的课,这样我们语文教学的课堂又回到了它的真谛。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我们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到第一位,也就是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养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我们在让学生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为自己充电,用渊博的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多才多艺,使其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
一、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语文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设计不当,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是价值观目标设计不合理,语言表述不准确,目标设计没有体现出具体、可以操作和控制的特点;在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没有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思想,没有做出系统的规划和设计,随意性比较强,预设性低。
2.在阅读的课堂教学中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角色转化没有落到实处,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启发比较少,相对而言,教师在大部分时间和教学环节中包办代替,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发挥得很少。
3.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做的无用功较多,教学过程显得自由无须。课堂评价虚假,缺少真实和激励,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跟不上;没有形成相对合理的阅读教学模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反而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课堂设问不精细,多、散、杂、乱,不具探究性。
二、提升阅读教学效益的理论依据
1.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学的主要模式都是“满堂灌”,不管学习基础好的还是学习基础薄弱的,都是一锅煮。对于一些学优生来说吃不饱,对于一些基础差的同学来说吃的太多消化不了,这个与我们新课改提倡的要让学生共同发展的思想背道而驰。这样的教学课堂,很容易让学生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这样一锅煮的教学课堂失去信心,没有激情。但是好多学生在老师的压制下身随而心违,这样教学的课堂,根本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要想改变目前的这种课堂困境,教师就要转变传统教育的思想观念。在教育教学的课堂上,我们要演绎不同的角色,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引导学生科学掌握知识的领航员,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2.教学方法要新颖多样,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尽量让学生感到有趣、感到新奇。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从而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激情四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图文声形并茂的特点,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化虚为实,化难为易,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使学生耳目一新,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和发挥是教师创造性和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的实际条件、个人特长和教学风格,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游戏是一种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让游戏走进我们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让游戏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可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或者教师讲一个幽默的笑话,或者由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语文,不仅陶冶了情操,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创新意识
如今的许多教师还在“穿新鞋,走老路”。口号是“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授课思路还是老一套“满堂灌,自导自演”。这与发挥学生潜力是事与愿违的。其实,他们身上的“淘”的缺点,正是我们所说的“潜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往往容易忽略这些同学,从而泯灭了他们创新火花的绽放。从此他们便成了老师固定枷锁中的“模型”。就是教师常说的“老实,听话”型学生。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注意,切忌不要使学生成为“方格里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运用深度的语言,精心设计,合理引导,创新情境,激发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发挥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我们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坚决抛弃“填鸭式”教学,让学生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多角度,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第二、重视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激发创新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使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教学中,意识支配行动。不囿于教师的定论,敢于大胆质疑。要使学生明确,并非只有发现人类未发现的新事物和新规律才叫创新,一个人只要通过独立思考而产生的思想、做法,虽然对他人而言是已知的,但对学生本人却是全新的,这就是创新。为此,需不断激励学生,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增强创新意识,使创新成樗们的自觉行动。
由于人格因素对一个人成才具有重要作用甚至决定性作用。兴趣是推动创造力的强大内驱力,也是影响效果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认识什么是创造性,创造性对自己的现实及未来发展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尽可能地为进行创造提供能激起创新的情境,让他们去尝试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从中体会由此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是人类生存进化的内在客观需要,是发展的唯一路径,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化的必然选择。”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因此,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
★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
★ 教育管理论文选题
【试论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论文(通用13篇)】相关文章: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题目2022-11-06
公共关系毕业论文选题2023-12-14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2022-05-06
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2023-05-28
试论国际公法学教学方法改革论文2022-06-08
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10-26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2023-05-21
农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2023-02-10
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22-05-04
毕业论文题目202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