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体育教学为载体的人文教育渗透

时间:2023-02-19 08:01:3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试论以体育教学为载体的人文教育渗透(精选20篇)由网友“月下和风”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试论以体育教学为载体的人文教育渗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试论以体育教学为载体的人文教育渗透

篇1:试论以体育教学为载体的人文教育渗透

试论以体育教学为载体的人文教育渗透

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人文体育精神;人文体育观与科学体育观相融合,注重体育课程的`完整性;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拓展体育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营造良好的人文体育教学环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等途径实施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作 者:谢辉 吕新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刊 名:宜春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ICHUN UNIVERSITY 年,卷(期): 31(4) 分类号:G807 关键词:体育教学   人文教育   渗透   途径  

篇2:让人文教育渗透数学教学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已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在一定条件下带来了负面影响。例如,它使得一些人只重视“电脑”,而忽视了“人脑”,忽视了对人本身的地位、价值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关注,以致有些“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在科技方面是尖子,人文方面是低能儿。我们要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文明进步的社会,必须以科技为基础,以人文为灵魂,把二者结合起来。作为社会发展基础工程之一的教育,尤其应当重视这个问题。

笔者是小学数学教师。今天,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成就巨大,无庸置疑。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对人文教育重视不够。例如,由于数学的特殊性,以及“升学率”的驱动,数学教育中还存在单纯军事化,为考而教、为考而学,教学内容被窄化,人文内容被挤到了一边,或者成为附庸。应当说,某些名牌大学科技尖子,之所以成为人文的低能儿,谁能保证作为启蒙和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和教学(包括数学)没有责任?现状表明,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很有必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人文教育?数学作为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它属于自然科学,与属于人文科学的语文不同。自然,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有它的特殊性,与语文教学有所不同,而应当以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为基础,以人文教育为“灵魂”,并使人文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具体说,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教师要提高对人文教育的认识。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师本人必须认识到人文教育的意义,才能做好学生的人文教育工作。教师应当学习人文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和对人文教育作用的认识,从而明确人文教育的目的性,提高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奠定进行人文教育的思想基础和知识基础。

第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进行人文教育。教材是教学的依据,由于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人文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应努力挖掘人文知识,构建数学人文教育的体系,加大人文教育的力度,提高学生人文修养。在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例如,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可以让学生将一些偶数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进而告诉学生“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这就是有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并举陈景润在这方面的贡献,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为祖国争光,勇攀科学高峰。由此使学生将数学与现实,知识与精神联系在一起,体现出数学教学的人文价值。

小学数学教材是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具体可感的。通过教材结合进行人文教育也将是持续的、经常的、循序渐进的,容易收到实效。关键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方式、方法要得当,二者应当有机结合。人文教育只能是建立在数学教学的基础之上,进行生发和深化,不能数学归数学,人文归人文,离汤离水;也不能生硬灌输,空洞说教;更不能喧宾夺主,以人文教育削弱或代替数学教学。

第三,善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感情。作为一个生活于现实社会的活生生的人,光有自觉性或理性是不够的,只有当他拥有丰富、细腻的情感时,才能很好地体会这世界上一切之于人的意义,才能充分感受生活趣味,才能推动他去从事于人于已都有益的活动。因此要激发学生对人文的情感,教师应根据数学教材的特点,运用数学史料,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捕捉时机,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感的教育。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可以在帮助学生认识整时、半时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课外从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中选择4个最有代表性的制成作息时间表,去搜集有关钟表、时间的知识,搜集名人惜时的故事。通过这一课外活动既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又使学生知道了“日晷”、“刻漏”,感受到了数学的神奇,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他们从小热爱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第四,积极为学生创设表现人文精神的机会。富有人文精神的教学活动应当把教学活动看成一种与“人“打交道的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顾及自己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同时要考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需要和感受。不仅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去学习和掌握那些具体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生活过程的完整意义。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根据人文教育思想,让学生在学习这些数学知识的同时,充分感受到“轴对称图形”之美,让每个学生有表达的机会,并引导他们走出教室,脱离课本,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发现哪些事物是轴对称的,亲自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学好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再如每学期家长会上,可以给那些在学习上进步的学生发喜报,让每位学生在家长面前表示感谢长辈在学习上给予极大的关心、帮助、鼓励之情。这样让学生主动去与家长沟通,或给予父母其它形式的关爱,这就给每个学生表现人文精神的极好机会。

第五,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马克思说过:“环境造就人。”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是重要的,但环境毕竟是外在因素,而人的活动才是对人的成长直接起作用。然而,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可以通过人际关系环境、自然环境和活动环境等来体现。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努力做到“目中有人”,给学生创设宽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教室环境的布置上,可以让学生贴科学家的名言、头像,讲有关科学家的故事,定期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有解法创新的,有书写工整的……。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沉浸在深深的人文气氛中,还可以成立“数学小记者站”,专门在课间采访学习上有困难或对教师的教学有建议的学生,作为教师也必须定期答记者问,这样使学生处在师生平等、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人文教育事关国家的千秋大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在这方面尽我们的责任,做出我们的贡献。

篇3:浅谈体育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体育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体育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课程的目标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我们体育一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从学科角度讲,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学校体育课程中蕴涵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见体育教学对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极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中学体育课程的价值。

另外,现代学校体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增强他们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运动将健康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健体、审美、生活、创造,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

2.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1 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情绪

情绪是人的某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体验,而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标志是情绪状态。学生生活在学校这个关系错综复杂的小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比如说中学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而产生焦虑反应,体育锻炼可以转移学生不愉快的情绪和行为,使学生摆脱烦恼和痛苦,也可使学生的焦虑降低。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体育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需要克服身心疲劳,消除消极情绪,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一定程度的肌肉紧张等,这都是对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的严峻考验,也是学生培养和形成坚强意志品质的过程。

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克服各种困难的积极情绪,坚持参加体育活动,这样时间久了,从锻炼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就能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2.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

目前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对家庭有强烈的依赖心理。面对集体生活,很多孩子表现出束手无策,不善于与人交往,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既需要交往与合作,又存在相互竞争的现象,大多数体育项目只能在与他人发生联系的条件下方可进行,在体育活动环境中,学生可以以更直接、生动、集中的方式接触,体验近似于社会上所能遭遇到的各种情景,比如竟、冲突、分享、合作、共处、避让、包容、角色转换等,学生在常期的体育活动中适应了相互之间的竞争,理解了交往与合作的重要性,因而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活。

2.4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心理承受力

中学阶段的体育活动与人生其他阶段的体育活动相比,更多地表现在不断遭遇障碍和挫折,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和提高方面,现行的中学体育课程中设立了社会适应学习领域,体育教师们也更加注意改进教学,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探索、创新精神,提高抗挫折能力。有不少中学生由于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的抑郁症、焦虑症,通过体育锻炼大多得以缓解或消除。

3.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1 体育教师要营造宽松的体育课堂心理环境

宽松的课堂心理环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活跃课堂气氛。对于中学生来讲,他们不是不爱练习,而且不喜欢枯燥、压抑的练习环境。

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式决定体育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体育教师如何减轻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呢?

首先,体育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以幽默的神态、诙谐的语言营造出宽松的课堂心理环境,这样学生就可以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情绪,以轻松的心态参与到课堂练习中去,这就使学习活动充满兴趣。

其次,教师还要善于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对于学生技术练习要给予充分肯定,尤其对体质差、弱或动作运动能力偏差的学生应多鼓励少挑剔,这样可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

最后,体育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展示自己的体育才能,张扬自己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2 体育老师要创设以形激情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能力最初是通过打开视觉这扇“窗户”来发展和提高的。因此,课堂上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激励的话、一个动作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希望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暗示,这样在他们心中也会升腾起一种特殊的感受--自信。由此,课堂上会出现一种追求新的满足的情感氛围。由于体育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各种身体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这更需要教师动作的示范和语言的鼓励。有些教师却忽视这份信息的传递。非但自己不身体力行,而且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一声命令,一句否定,把整个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扫而光,就会引起学生心理烦躁、紧张,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妨碍了学生轻松自如地掌握技术动作和接受知识。反之教师准确优美的示范,亲切和蔼的态度,会使学生产生许多联想。

3.3 体育教师要营造平等的环境

平等的课堂心理环境,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都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体育老师的管束。

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会直接影响课堂内的平等。怎样营造平等的课堂环境?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其次,教学过程要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主体积极性才能彼此尊重,互敬互爱,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从你赞美的目光,赏识的注视,肯定的点头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信任。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在体育课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团结合作、互助互学的心理环境。可以在体育教学中组建合作小组“兴趣小组”,采取“集体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步。

篇4:中学语文教学人文教育渗透探究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人文教育渗透探究论文

一、人文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提高中学教师的自身人文素养。

教师对学生不仅有着传授知识的责任,还承担着为学生指导人生方向的责任,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跟随教师的脚步,在潜移默化受到教师人格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需要以自身为表率。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学需要先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以人文教育为教学中心点,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现出自身的优点,并将自身的人文素质和课堂中的各个环节相结合,制定一套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风格,并不断对其进行更新,让教学灵活多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的气质和人格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和教育要比知识教育更加深远,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经历备课到课堂讲授多个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不以实际课本为约束,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堂知识的讲授进行灵活的调节和变通,让课堂知识不仅能够以学科角度进行解读,还能够让学生从历史角度、文化角度以及哲学角度对其本质进行深刻的认识,让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人文教育特性。在课堂授课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人文化教育需要做到“以人为本”,以此营造课堂的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金额热替身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文章阅读、语言运用等能力。

(二)营造校园人文素质环境背景。

校园环境的建设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极为重要,校园环境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熏陶,校园环境所涵盖的特质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人格。营造一个文化底蕴浓厚的校园环境,通过校园广播、海报、校报等方式实现人文教育的校园环境渗透,能够让学生不断接受人文教育的影响,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背景,还可以在班级中布置人文教育相关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进入教室时感受到浓厚的人文色彩,进而加强其人文教育的熏陶。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以教书育人为任务,并为其所制约,需要以此为责任,并学会用情感来教育学生,建立一个教师和学生和谐相处的人文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来说有一种威严、不易亲近之感,因此教师需要主动在教学中亲近学生,并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感化送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放开心扉接受教师的人文精神植入。

(三)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应用大量人文教育思想。

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人文教育思想。比如在课前为学生讲解一个成语故事会着语言故事,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其自行体会其中都涵盖的人文精神。经常对学生教书一些文化名人的事迹,提高其民族自豪感,并让其积累名言警句,以提高自身的让文化修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讲述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讲解一些经典文章,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并要求对文章的哲学意义进行分析和品味。在课堂原有的阅读基础上,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互相交流读后感,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结束语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生活品味越来越高,但对精神世界的改造却越来越不重视,现代社会的各个角落都充斥着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观念,对新一代青少年健康身心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的歪曲了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输入人文教育思想,让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肩负起民族发展的重任。

篇5: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论文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论文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就是通过对化学学科的诸多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培养学生追求人生美好境界,追求自我价值完善;推崇感性和情感,关注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盲从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观,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中学化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现状

长期以来,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影响,中学化学教学一直是以知识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由于教学目标的偏颇,中学化学教学很少涉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淡化了人文教育,具体地表现在:教学内容上,过分注重逻辑、系统化和网络化的化学知识结构编排,忽略了学生对社会、生活、就业等化学素质的需要,也严重地忽视了化学在技术研究和社会应用方面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掌握化学知识、解题技能的理性思维训练,忽视了人的愿望、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发展和需求;在教学方式上,崇尚理性,追求规范化、划一化,忽视学生谋求个性解放和创造力的培养。虽然学生每天都生活在色彩斑斓的化学世界里,但对身边最基本的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社会和自然问题的基本原理却知之甚少,更不用说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

二、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意义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强调科学的育人功能,纠正化学教学中的.唯科学化倾向,就是要求化学学科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人性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通过化学教学,来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自然环境的热爱,加强人与人的沟通与协作,将化学教学着眼于现在与未来,让学生将学习化学知识与认识社会、解决与社会相关的化学实际问题相结合起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科综合化趋势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化学教学中,确立人文教育目标,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无论是对学生个体还是当前社会都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

三、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有益尝试

1.充分挖掘教材的社会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学不断为人类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化学与交通、通讯、能源、材料以及其他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尽情领略化学带给人们的便捷与舒适的同时,增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同时,应该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灾难。教学中,我们也要毫不回避地向学生说明,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的考虑欠缺,人类正面临着如环境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能源枯竭等严重的威胁。让学生理解这些总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化学本身造成的,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依靠化学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意识。 2.发挥化学学史的德育功能,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化学史是一部科学发展的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材料。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取得的科技成果,以及对世界文明史的贡献,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绩,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3.结合化学学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素养

科学活动的一些基本方法正是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的好方法、好途径。在比较复杂的化学问题中,常常把一些次要的因素忽略,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来研究问题,即建立理想化模型。这样的方法就是体现了“矛盾论”思想,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同时包含着许多矛盾,其起领导和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此外,在化学学解题方法中,如隔离法、对称法、转换法等,都反映了辩证法的许多观点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对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生活态度,非常有帮助。

4.揭示化学规律的和谐统一,实施审美教学

实施化学审美教学,就是要结合中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向学生展示化学教材的结构美、化学方法的应用美、化学规律的内存美。通过揭示化学学的“真”与“美”,使广大中学生提高境界、和谐关系、陶冶心灵、开发智能、活泼气氛、增强情趣,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感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塑造健全人格。

总之,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相互促进的。在这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除了对科学、经济、物质的追求外,还注重对精神和价值的追求,这对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不仅是科学的需要,更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篇6:儿科教学人文素养教育的渗透论文

儿科教学人文素养教育的渗透论文

一、在职业院校儿科课堂中有效融入人文素养

(一)在教师方面多培养优秀教师、名师

要积极组织鼓励教师出外学习和培训,让教师能接触到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此外,作为职业院校,要“以教促评”多培育教学名师。教学名师可以突出特色,可以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给其他教师有益的启示。在临床专业儿科学课堂中融入人文素养不仅要依靠本校教师的资源,还应该要重视邀请文化界名人来教授文化课或者做讲座,多邀请研究临床教育的名师或教授来学院授课。邀请名师专家来校讲学,有利于本校教师学习,可以提高教师的视野,开阔教师的思路。

(二)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模式

要想让人文素养教育落实到位,需要在职业院校的工作者改变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比如,请一些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做专题讲座,或者让老师亲临儿童医院实地学习等形式。利用这些形式让儿科教学呈现出不同的样式,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无形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职业院校的学生已经接受过差不多十几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分析、评析、讲解、总结等教学手段进行课堂讲授,就很难吸引职业院校的学生。学生吸引不到课堂上,如何谈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儿科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素养就成了奢谈。在寻求教学方式时,教师要仔细研究文本材料。无论哪个出版社的教材,他们在选择文本材料时都会综合考虑这些情况,目的是让儿科教学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状况,让学生热爱儿科学课程,在无形之中接受中国的文化,从而达到提升人文素养的目的。

(三)教师要把人文素养教育融于临床儿科教学课堂之上

就需要教师把握好教材文本。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编写的目的和意图,揣测编者编写的目的意义,仔细研究教材的框架结构和内在逻辑关系,力图了解编者目标的前提下全面掌控和把握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素养材料,以便于在教学中融入。一般而言,教材的前言都会把作者编写的主要想法和结构框架列出来,我们要了解编者的编写目的,研究他们的思路,再把他们的思路和自己的.工作经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生的专业特性结合起来探索教学方式。比如学生在学习小儿循环系统疾病时,编者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要点,不仅包括身体上的护理,因为该类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活动,造就该类患者孤立、融入性差的心理特点,故也要有心理上的护理,再依据学生对老师传授的知识的依从性较高的学习特点,老师在讲授该类疾病时要告之学生,要对这种疾病的孩子多尊重和重视,多关心爱护,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能像正常孩子那样有良好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活动受情绪的驱动,情绪对认知活动起到组织或瓦解的作用。摆正情绪协调、组织认知活动,负情绪破坏和阻断认知活动。[2]故良好的情绪是儿童的认知活动更好的发挥和表现,对疾病的恢复也起到有益的影响。

(四)要在职业院校实施人文素养

还应该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策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能适合“90后”学生的接受心理。但是在职业院校临床教学中,儿科学课程方面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地方,如儿科教师的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儿科教学队伍主要是以年轻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配备比例不均衡,在职业院校担任该课程教师鲜有经验丰富的教授级人才,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会影响临床儿科学这门课程人文素养作用的发挥。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可以说直接影响到人文素养在课堂中的融入,由此,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尤为重要。

(五)教师在融入人文素材时要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气息

要把学生带入本地文化气息浓厚之地进行参观考察,接受本地人文素养的熏陶。如在许昌,就可以利用学院周围的文化氛围来对学生进行直接的人文教育。利用周六、周日带领学生参观关羽挑袍的,使同学们从中领会信任的重要性,从而在教学中,把这种精神传输给学生,如在讲儿科中的静脉穿刺等各种技能操作中,首先让患儿与医护人员之间建立良好信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操作任务。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3]所以在人文浓郁的景点感受人与自然之间宁静和谐相处的妙处,深入了解文化名人生平经历以及这种经历对他们创作的影响,了解他们在不同时代和社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是如何努力的,在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时候遭遇了磨难,他们又是用怎样的精神面貌来应对的。通过具有浓郁文化的人文景点的实地考察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二、结语

众所周知,职业院校重点是培养合格的准职业人。作为合格的准职业人不仅要具备精湛的技术水平,还需要具有高尚的品德与修养。职业院校在培养准职业人的时候一定要把培养职业院校的学生的人文素养重视起来,这就需要重视在职院校儿科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素养教育,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之一,各个高校也应该把这项工作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

篇7:专业技术教学应渗透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

专业技术教学应渗透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和个性特色明显,但在学习、实践和活动过程中普遍表现出品味通俗单一的.问题,究其原因,是他们的人文社会科学底子薄弱造成的.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特色,文章提出在专业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比较切合职业教育的规律.

作 者:何亚非  作者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 刊 名:教育与职业  PKU英文刊名:EDUCATION AND VOCATION 年,卷(期): “”(21) 分类号:G712 关键词:专业技术教学   人文社科知识教育  

篇8: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论文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论文

摘要:为了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对策,即高中语文知识与人文教育相结合;高中语文活动与人文教育相结合;高中语文教学技巧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现在高中语文教育的重点是要求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甚至要求学生写成篇作文,这不仅局限了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掌握,更是令高中生在重要的高中阶段缺少了厚重的人文基础,影响今后的成长发展。高中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去体会、感悟其中的人文价值,包括思想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从而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以不同的价值观所体现出的行为习惯来推动社会发展,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高中语文知识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更是一个人个性化的重要标识。文字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文教育必需的基础和介质。高中语文在经过小学、初中语文教育后,对于最初级的读文识字功能已经弱化,而重点在于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当然,高中语文要传达给学生的应该是积极乐观、精神生活中充满正能量的人文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孔子的经典著作《论语》来使学生体会几千年的主流思想、通过文天祥的诗歌来表达忠心报国的爱国情怀,通过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来标明洒脱的人生态度等。还有朱自清《背影》所记录的父子亲情、舒婷《致橡树》里的'唯美爱情,以及西方名著里所表达的对世界、人生的思考,都是教师宣扬人文教育的优质素材[1]。由此,教师应该将素材文章中的文字、语言所表达的内涵、人文价值进行充分挖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语文教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内心充满着正能量,为人生发展、社会进步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这也是高中语文知识所承载的应有的责任,更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属性。

二、高中语文活动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除课堂教学外,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则更多体现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某一主题来进行活动策划、组织、评估和反馈。比如,对于人生的选择,教师可以让学生罗列十个对自己来说无比重要的人或事,而后根据其重要性依次排序删除,最后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独立思考,明白责任与抉择的重要性;教师也可以通过观看影片等方式来教授语文知识,如《羚羊跳崖》的视频让学生明白团结和生命的价值,《战狼2》《红海行动》等爱国影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和平的重要意义[2]。此外,教师还可在活动中追求师生平等对话交流、展现教师关爱学生的机会和平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而非证明比学生高明多少,反而是师生共同学习、成长的过程。由于教师在经历、心理、年龄上与学生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不仅要对这些差异采取正确的、包容的态度,更应该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以便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活动中认真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除了及时纠正学生消极、错误的思想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进而进行社会创新、创造,在活动氛围的营造、交流中完成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三、高中语文教学技巧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多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死记硬背,且考察形式多以选择、填空等基础形式为主。虽然容易获得高分,但并不代表学生真正理解了人文教育。想要真正实现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技巧是影响学生对语文理解程度的重要因素。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结合。语文本是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周边社会、国家和国际发生的时事进行讲授。如在近期战争频发的中东如何发挥人道主义救援;国内空姐滴滴遇害案背后的人文教育的重要作用等,当然,教师要本着弘扬社会正能量、立德育人的原则让学生在平凡、欢乐或不幸的生活中找到美好的一面,培养学生抵抗挫折、积极为自己和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力和精神力量。

四、结语

人文教育的重点在于教会学生以何种方式在社会中为人处世,也就是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有思想、有灵魂、有核心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充满积极性,而高中语文教育则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基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需要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同时也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包括教师、学校、家长等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学生科学、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为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青年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金玉梅.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考试周刊(教师版),(52):37-38.

[2]董宇.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应用研究[J].文存阅刊,2016(5):26-27.

篇9:高校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摘要】现阶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逐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增强自身的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成绩,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品格,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现通过了解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面临的问题,最后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来促进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 心理健康 措施

一、分析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育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强身健体,也能够使学生修身养性,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综合性的锻炼和发展。学校大力开展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跑起来,跳起来,动起来,加快学生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让正在发育的青少年长身体,锻炼发达结实的肌肉,增强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而且也能使学生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通过体育消除疲劳,发泄消极情绪,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品格,增强毅力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给学生提供谈心,化解学习压力等心理健康服务,可以让学生在繁杂枯燥的文化学习中静静体会体育运动的美好,进一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真正认识到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魅力。另外,通过给学生加强不怕挫折,勇于挑战的心理健康体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增强学生的人格魅力。

二、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心理健康体育认识较少

现阶段,学校开展体育教育还面临诸多的问题,首先就是学生对高校心理健康体育的认识比较模糊,而且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再加上现在手机网游以及动漫等其他诱惑太多,学生更青睐于这些比较安静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较低,使高校体育更加不受学生的欢迎,导致学生在体育课的出勤率较低,学生的体质较差,体育成绩较低。

(二)学校领导不够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领导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没有深入考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有许多学校没有给学生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提供完善的体育设施,并且学习体育的课时安排的比较少,使学校的体育教育长期处于无序化状态,使青少年学生接受正规的体育教育机会较少,让学生难以体会高校体育所带来的乐趣。

(三)缺少专业优秀的高校体育教师

我国大部分学校在计划开展高校心理健康体育课程所存在的一大难题是缺少专业优秀的体育教师,有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师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不懂或是不重视,只是流于表面形式教学,不能传授给学生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使体育课上的不够规范,学生的兴致较低,体育学习效果较差。正是由于这些缺乏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体育教师难以承担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使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严重的阻碍。

(四)心理健康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当前,有许多体育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已经比较陈旧落后了,一般采取比较枯燥的言传身教法,使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时都比较吃力,容易在体育教学中产生畏难情绪,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另外,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体育教材较差,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其中的教学内容较为刻板生硬,并没有随着时代发展和地域差异而不断更新完善其中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不高。

三、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完善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一)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

高校体育教师要想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充分发挥带头和主导作用,端正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在教学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保持稳定的教学情绪,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关心和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和遇到的困难,要耐心细致的给学生讲解体育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因为学生错误的动作而使用不当的言语进行指责,对于学生在体育方面取得的成绩要积极鼓励,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动力和信心,也使教师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学生更能配合教师的体育教学工作。

(二)采取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学方式

体育教师为了更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了解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后,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要求和内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通过采取创设情境法,小组合作法等不同教学方式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体育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自身的不断努力下优秀完成所学的技术动作,感受成功的乐趣,从而使学生更加开朗和自信,形成良性的心理定势,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三)更新教材理论内容,增加心理健康实践活动

为了顺应新形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学任务和要求,就要不断研究体育教材新课标,并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心理健康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挖掘并更新体育教材中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使在体育教学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外,教师要增加体育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运动中培养良好的行为规则能力,使学生也能勇于挑战自己,增强意志,而且让学生共同完成体育项目中,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精神,获得更多友谊,让学生心里感受到更多满足和开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虽然当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着学生对心理健康教学认识较少,缺乏学习体育的兴趣、学校领导也不够重视、缺少专业优秀的高校体育教师以及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较落后等等问题。但是学校在进行体育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进一步改进体育教学方式,并更新教材理论内容,增加体育实践活动等措施,这样有目标,有组织的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使高校心理健康教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郁成刚,刘光.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6,(04):119+39.

[2]姜丽.浅议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干预[J].搏擊(体育论坛),,(07):14-15+21.

[3]蒋合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才智,,(30):203.

篇10:高职体育教学人文教育理念探索论文

高职体育教学人文教育理念探索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开放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与国际接触的机会逐渐增多,不断有人把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引进国内,因此人们逐渐开始关注高职学校的教育现状,正如大家所知,高职学生是未来社会核心人才的重要组成,因而他们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思想,优良的职业操守,这样才能符合社会的需要。文章将围绕人文教育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及渗透的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人文教育;渗透的意义

根据笔者的调查了解,现如今在我国高职学校学生体育课程的教育工作还停留在保守阶段,体育教师依然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教育中心,降低了对学生人文思想提升的重视,因而从当今学生的发展特点来看,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思想已经无法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自然也难以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可见,只有将人文教育融洽的渗透到高职体育教学中,才能创造学生身心良好发展的条件。

1何为人文教育

(1)人性教育中包括了一种人文教育,是指将人文教育思想加入到高职体育教学里,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的社会价值、提升学生的人性境界以及塑造学生的理想人格。

(2)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养成的内在文化涵养便是人文教育关注的重点,其强调的是对学生心灵觉醒和自我领悟的启发,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人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以便作出社会贡献。

(3)在人们的认识里,实际上将教育分成了3种类型,分别是成人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和人文学科教育。无论人文教育处在怎样的知识层面,其最终的目的依然是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4)随着国外先进理念的引入,我国高职学校的教育工作逐渐专业化,但这样反而将人文教育的工作忽视了,另外因为教育行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逐渐沾染了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严重影响了教育本质。因而,在这样的局面下我国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改革,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人文教育渗透到高职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及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将人文教育引入到体育教学中,其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自身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性地位。这样一种具有十足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向良好身心发展的方向进步。

(2)需要明确的是当前国家高职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意义和价值是为了培养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意识。但高职学校的教育具有特殊性,教学的目的就是向社会培养一批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在动手能力方面,是高职学生接受教育的重点。

(3)对高职学生而言,将人文教育渗透到体育教育中是对社会职业属性的一种认识,需要培养的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全方位人才,并非单方面的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学生作为职业型人才,任何一项与从事职业有关的知识和能力都必须具备,同时还要拥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而这些品质都难以离开人文教育的作用。因而,在高职体育教育中加入人文教育的理念,需要充分地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职业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这样恰恰能够体现出人文教育思想对职业观价值观的影响。

(4)从高职学生受教育的特点进行分析,若不断地将人文教育的思想灌输到体育教学中,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还能够将人文思想的启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学工作的最后是否能达到人文教育的效果,还取决于学生自己,因此,为了将人文教育的重要价值体现出来,就必须遵循思想培养的特点,重视主体的创造性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勇敢、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5)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充分地意识到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性,才能够有效地将学生主体发展的特性激发出来,始终坚持培养学生主动锻炼的思想意识,使他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人文知识储备的重要性。另外,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启迪性和含蓄性,有利于将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激发起来。

3人文教育渗透到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1)从当下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分析,高职教育教学的重点应当是学生质量的培养,其中,就显现出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随着世界经济体的形成,社会逐渐提高了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即使实在高职体育这门学科教学中,依然需要同时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2)在迅猛发展的经济背景下,高职学生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就需要不断培养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掌握,当然,这与人文教育是有必然联系的,因为其所包括的内容恰恰属于人文教育的范畴。

(3)当今社会存在一个错误认识,过多的将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向功利性和目的性引导,而忽视了对学生生的理性引导,使有的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无法适应社会环境,也难以满足职业要求,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必须加入人文教育的元素,从心理上让学生明白自身的社会责任,做出于社会有价值的贡献。

(4)人们一直在提倡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扎实体魄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极易将人文情怀忽略掉,限制了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在沿用,难以对学生的人文思想进行引导,因此,需要加强人文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灌输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自觉提高身体素质。

4增强人文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的措施

(1)需要将良好的人文教育的课堂氛围营造出来。教学过程中采用情与理的教学方式,通过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体验来引导学生领悟人文教育的中心思想,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以便提高人文教育的质量。

(2)增强高职学校对人文教育重要性的意识。只有学校领导充分的认识到人文教育对学生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性,才能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倡导、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汇入人文教育理念,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才会积极主动的改变教学方法,将人文教育在所交学科中渗透,有利于将学生人文思想的认识增强。

(3)学生人格方面的教学工作应当加强。体育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意识,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将学生身体的素养加强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此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上课的特点,合理的制定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体育活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5结语

在新教改实施以后,将人文教育的理念加入到高职体育教学中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其目的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周丹 单位: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金芳.浅析人文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31):122,124.

[2]余阿荣.试析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价值及意义[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112-114.

[3]白义.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D].燕山大学,2013.

[4]王凤仙.浅探人文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搏击(体育论坛),2014(4):13-14,26.

[5]李骁衡.人文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新校园(上旬),(2):64.

[6]郭思华.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理念与依据[J].当代体育科技,2012(22):55-56.

篇11: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论文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论文

“大海里没有水,不能称之为大海;教育没有情感,也就不能称其为教育。”从这句话中,我们能领悟到情感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工作的始终,让学生不仅能亲其师,而且还能信其道,这样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非常有益的。如何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

一、情感投入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

教育是爱的教育,爱的外在体现就是情感的真诚,情感投入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前提。而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习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思想道德品质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课教学之处,在于学生必须不断地亲自参加各种各样的身体活动,因而,体育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娱乐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教师情感对教学效果同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要取得成功,不仅有赖于教师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品德及合理的能力结构,还取决于教学过程中是否运用了自己的感染力。课堂上,教师不断地向学生传递着新的知识,学生虽然有接受能力,但并不一定乐于接受,关键在于这些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能否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只有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感染力,给知识信息加上情感色彩,才能使课堂教学在轻松、融洽、温馨的氛围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健康状况、体育基础、兴趣、爱好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前准备,特别安排一些与主教材相关的游戏竞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充分体现出关爱学生,学生上体育课才会有劲头。其次,教师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广博的知识、端庄的仪表和准确优良的动作示范,这样不但会使学生从情感上对老师有好的印象,也能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教师的情感是激励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情感对学生的作用很大。教师是否关心学生,是否对学生抱有希望,是否对学生投入情感,会很自然地影响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好的情感能对学生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不良的情感也会给学生很大的打击。因此教师的鼓励、正确的保护与帮助,将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师生融洽的环境中学习,有助于教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教育不仅是教师向学生讲道理,而且还要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共鸣感和信赖感。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把对教师的热爱和尊敬,转移到教师所教的体育课上去,让学生感到锻炼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热爱体育并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这是教学成功的可靠保证。

在教学中,教师应具有乐观的情绪、积极进取的精神,并热爱学生,这样对学生的影响就是正面的。教学中要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提出适宜的目标,加强区别对待和个别辅导,热心、耐心、诚心地帮助他们一点一滴地学、一点一滴地进步,使他们也学有所成,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对于少数体育尖子,要积极创造条件,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地去发展他们的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加强对他们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使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厚爱。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有点滴的进步,树立坚定的信心,继而取得更大的进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不歧视而是关爱,心里热乎乎的。

三、课堂情感交流力求做到师生互动

教学就是师生共同探索真善善的一项伟大工程,老师要与学生做好感情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三种功能:信息沟通、情感沟通和调节功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尤为重要。只有在平等、和谐、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师生间积极的相互交流,学生才能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情育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主要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并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通过思维活动和体力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因此,教师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应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意志和不怕苦、不怕累、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同时还应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这些意志品质、心理健康发展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情感的投入。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教师抓住时机寓情于教,把育体和育心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地引导、帮助、保护、鼓励学生,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师生的情感要真诚

受现在社会风气的影响,有的教师对教育工作不是很热心,对学生也不够真诚,这必然会影响教育质量。只有真诚才会培养出真诚,只有爱才会产生爱,所以我们老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情怀去热爱教育、关心学生。不论是上课下课师生的问好,还是对学生讲授知识,都要真心实意。具体到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要对每一位学生充满爱心,不虚伪,不假装,不做作;同时要求学生向老师敞心怀,有事和老师谈,把老师当成朋友。只有这样,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过程中,情感与教学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因此,注重情感教育,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热爱学生,以情育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篇12:职教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论文

摘要:语文教学中重视人文性,必须使语文学习走向生活,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语文学科的优势在于,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学习做人的机会。因此要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真善美或假恶丑拿到课堂上来交流,正确地加以引导。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从人性出发,才不致使人文教育沦为一句空话,才不致使语文课堂沦为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教学;人文教育

1语文学科人文教育实施的背景和必然性

新的时代,需要新型人才。新型人才,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科学思想,人性美、科学成为了人才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庄子﹒天下》中说“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美必须建立在宽广而高超的审美心胸的基础之上才是真正的理性的美!因为气质、气度、胆识和心胸能决定事业的成败。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这种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重视专业技能,而缺少必要的人文涵养。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需要将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这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语文作为母语学科,是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当前的语文教育必须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构建新的适应时代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人文修养。

2语文学科人文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

德育作为育人的首要环节,应该体现教育方式的多样性。然而,当前很多职校采用量化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及日常表现进行分值统计。这种量化管理附以严格的制度规定,被称之为“德育考核”,在对学生评价中占有更重的比重,并记入学生档案。这种管理体制对学生确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但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教育目的.,甚至会引发学生对这种缺少人文关怀模式的反感情绪。毋庸置疑,很多学生进入职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职校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点。心理尚不成熟的他们离开父母以后过早的过上了独立的生活,因此会产生更多更强烈的情感饥渴,需要有人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爱护。如果人文关怀的滞后,势必造成学生的迷茫,对自己没有了清醒的认识。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从入校时还能遵守校纪校规,久而久之就会拖拖拉拉,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更有甚者,产生抵触对立情绪,当面顶撞,公开叫板,管理难度极大。虽然处分不断,违规现象照样层出不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职校的这种“硬管理”所带来的弊端。语文学科人文精神有着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一切人的规律和规矩,方寸任驰骋!试想一个思想端正,意志坚强,有着高级审美趣味的学生又怎会每天无所事事惹事生非呢?因此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它是职校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深深沃土。

3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具体体现

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学科内容具有人文性。语文学科的内容涵盖了丰富的思想性,语文学科的内容具有充沛的情感性,教材中凝聚了人类丰富的情感(喜怒哀乐、悲欢离愁、亲情、友情、爱情、爱国之情、正义感、理智感等)和个性心理品质(如兴趣、动机、意志、性格、气质等)。语文学科内容更具美感性,教材集结了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和实用文章,包容了美的各个领域和各种形态,如人性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等。二是教学方法体现人文性。语文教学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是深度交融的有机整体,教师必须积极的调动自身的思想感情才能深入教材,达到对教材的真正理解,同时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也潜移默化地渗透进人的思想,所以语文教学较之其他学科更看重的是感悟和想象。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根本上是一种感悟的文化。然而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具有人文性质的语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被自然科学化,向理科教学模式靠拢,教学内容客观化,忽视感悟与想象。它使本来颇具诗情画意的语文教学向机械化、标准化转向,导致人文精神、审美趣味的丧失。职教语文教学没有更多的应试桎梏,在人文渗透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篇13:职教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论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须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和行为动向,以期实现教学目标。职校学生的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很多是直奔技能而来,对语文、数学等基础课提不起兴趣。个别学生甚至抱有既然听也听不懂,索性不听了的念头。语文学科虽然还好一些,但一些学生连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不具备,更不用说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了,课堂上只有一些故事性的东西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要想在这种状况下实施人文教育无疑是对语文教学的一个大的挑战。但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和人文教育的实施并不具有层次性。只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正确的引导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不配合,学生基础太差”之类的抱怨不应成为放弃人文教育的借口。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把学生从被动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引导其能动的行为表现,使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可以试想,凡我们背诵的古诗文,就是最简单的《悯农》,在当初朗朗而读的时候,除了感受它的词句美,又有几人能真正理解它的意境?因此,对于学生你不能设立过高的目标,要求他们一下子就对某一个问题说得清清楚楚弄得明明白白,只要他们还有丁点儿的感觉,就可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所以,教师必须首先给自己定位,要和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对等的高度,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达成一种内在的和谐,才能完成知识的灌输和学生人格的培养。好的文学作品能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情操。如教材的古典诗词,都凝聚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情感,具有丰富的感觉美,意象美,情感美,和难以超越的语言美。语文教学就应该抓住这些最能调动学生情感培养的物象,来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人文情怀。如李白的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具有开阔的境界、自信的精神和豪放的情怀。教授时可引导学生挖掘诗歌的亮点,在诵读中感悟,培养学生开拓视野,开阔胸襟,培养大气,提升自我。

实践证明,学生对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确实比较容易接受。因此,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质,就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文学教育。语文教学中重视人文性,还必须使语文学习走向生活,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语文学科的优势在于,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学习做人的机会。因此要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真善美或假恶丑拿到课堂上来交流,正确地加以引导。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从人性出发,才不致使人文教育沦为一句空话,才不致使语文课堂沦为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

篇14: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论文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论文

一、渗透物理发展史,启发思考

物理学几千年的发展史,集合了中西方无数科学家的'智慧和他们坚韧不拔、追求真理的动人故事,老师在授课时适时地鼓励学生去了解这些科学家的伟大事迹,可以让他们熟悉科学家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和试验方法;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领悟到追求真理时所应该具备的坚持不懈、不怕失败的科研精神,这远比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比如,讲“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逐步向同学们介绍它的理论发展过程:“起初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速度是由物体的重量决定的,作为当时的科学权威,许多人都信以为真,奉为真理,但后来伽利略勇敢地站了出来,驳斥了伟人的观点,经过不断的分析与改变实验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理论,最终设计出理想实验证明了,物体自由下落时与物理重量无关……”转而提出问题,“说不定我们现在所学的,所信以为真的物理真理也有错误,你是否能敢于以一种批判、审视的目光去看待它?你是否敢站出来质疑权威?”通过名人史事来启发学生去思考,不仅仅是思考物理问题,还有他们面对权威的心,以此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用科学发明史培养爱国之情、民族自豪感

自古以来,中国科学家也为世界的科学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果.教师在授课时讲到相关章节也可以给学生讲一讲这些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与民族自豪感,树立他们不断创新的自信心.比如我国的四大发明、回音壁、石拱桥,现代的“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邓稼先、三钱的事迹等等,都标志了我国长期以来在科学事业做出的努力和成果.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品德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为了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为了创造更加和谐、友爱的社会,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合适的机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比如讲“噪声”时,通过了解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及减弱的三个途径后,可以询问学生生活中降低噪声的方法有哪些?在什么场合应该尽量减少噪声?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懂得为他人思考;在“电流和电路”的教学中,可以强调节约用电的重要性,再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们谈谈生活中如何节约用电,节省能源,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付诸实践,培养他们节约环保的意识.我们要挖掘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从认知发展水平实施教学策略,充分理解学生,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方面体现的双重价值.初中物理还有很多这样的地方,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生活素质的提高.

四、从实验中培养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常常需要分小组一起做实验,或是通过实验探究真理,或是通过实验检验真理,往往都需要学生团结合作,一同努力.合作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互帮互助,更是学生们情感、意见的交流,互相间智慧的碰撞.独立思考或许困难,但大家共同的努力往往解决问题就很快了.所以,教师要多多给予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倾听并指导他们如何探究,增强他们上课的兴趣.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认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纠正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仔细观察现象.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让学生分工合作,动手实验,并相互交流.我们不只是更换了验证实验的执行者,而是将物理实验作为帮助学生理解、巩固知识,培养操作技能的教学手段,注意强化实验的验证作用同时,重视实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意志、能力等方面的育人功能.初中物理是第一次系统地带领学生进入科学世界,探讨研究生活中抽象的物理问题,实际上是一门实验性与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人文教育的渗透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上,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与道德修养,提高他们走出学校后能学以致用的能力,促进新课标下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篇15:人文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的融入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对高职体育教学进行概述,说明人文教育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并对人文教育融入体育教学的策略进行阐述和分析,对高职体育教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本文能够为高职学生的个人素质发展以及高职体育教学价值的实现提供帮助。

关键词:人文教育;高职体育;融入教学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进步,高职学生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社会评价,有些用人单位欣赏高职学生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有些用人单位和社会公众却对告知哦学生处职业能力之外的个人素养存在着质疑和负面的评价。除了高职学历与本科学历在社会中的价值不同之外,有些高职学生确实存在着人文素养方面的缺失,自我中心、不尊重社会规则、合作能力差等,是目前高职学生的普遍缺点。这使得人文教育成为高职学校教育的重点。

一高职体育教学概述

(一)高职体育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体育教学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能发展具有直接的教育作用,除此之外,体育教育还展现出强大的精神教育价值,其中既包括体育运动本身包含的体育精神,还包括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所代表的体育文,另外,在进行体育运动期间表现出来的个人的进去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竞争精神等,都能够在教学中得以展现。但是,目前高职体育教学并没有将这些精神教育价值完全展示出来,大多数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体能发展,忽视体育的人文教育价值,还有些学校并未将这方面作为体育教育的目标,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不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不够,在活动中的投入不足,教学效果也收到影响。

(二)人文教育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底蕴和个人修养,是我国公民社会道德结构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人文素养体现在学生的集体意识、奉献精神以及社会公德、言行举止等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时代变迁,价值观多元化成为当今社会文明发展的主流,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目标从单纯的公民素质培养以及个人修养发展扩展到了社会人际交往目标以及作为时代精神代表的大学生心理状况等。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能够在教学中表现出诸多人文教育价值,并且,人文教育的渗透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进而,通过体育教学使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实现的途径。

篇16:人文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的融入教育论文

(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

人文教育要融入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当中,需要以人文精神的基本含义为基础为学生建立与之相关的教学环境,即尊重人、爱护人、遵守社会公约和道德准则等社会意识,应作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具体到教育思想上,即是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人本教育。在高职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按照学生的学习风格,来进行学习环境的构建、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手段的使用。这样才能够体现人文主义教学观的理念,更好的体现出高职体育课教学中的人本思想的实践价值。将大学生看作高职体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水平、大学体育知识、技能的储备水平的了解;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学习风格作为学生持续一贯的,表现出一定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倾向于学习策略的总和。高职体育课人文主义环境的构建,需要学校从物质、制度、评价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引领。

(二)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

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存在着明显的体育能力和个人身体素质的差异,要将人文教育融入到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乐趣,体验自我,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积极的人格,就必须将学生在运动中的巨大差异消除。体育教师可以使用分层教学学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请优秀水平的学生自主进行热身,设定学习目标:进行50米短跑练习两次;100米接力跑1次,800~1000米长跑一次,然后自由活动;请中等水平的学生集体热身,交替进行50米跑、100米跑,完成8000米长跑,然后自由活动;对体能较差的学生,由教师指导进行热身,纠正热身过程中的错误动作,完成热身之后,慢跑400米,休息,拉伸,然后尝试50米短跑,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尽量选择完成800米长跑。这样一来,简单的田径运动更加有规律,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长,也可以尝试更多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满足自主学习的要求,不受枯燥的田径教学约束,在体育学习中能够感受到更多的乐趣和积极体验。

(三)开展拓展训练活动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最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运动习惯,使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了解和学习体育精神,同时对自己在运动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对体育运动中获得的心理感受进行总结和学习。要达到这一教育目标,就应该重视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将普通的校内体育活动转化成拓展训练活动,通过拓展训练,开拓学生眼界,丰富体育教学项目,同时为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提供更多的选择性。例如,在学校篮球队日常训练中,以篮球技术练习为目标制定拓展训练项目,请篮球队队员进行1V1的运球和投球对抗,规定参与者只能用手和身体接触篮球,不能触碰对方身体,这能够快速训练篮球队员的球技;又如,利用五一、十一假期组织学生进行野外或实习场地的拓展训练活动,在漂流、登山、徒步、骑行的.过程中设计一些游戏环节;在实习场地设计一些与某项体育运动相关的合作工作环节。使学生在校外活动和实习的过程中,也能够进行身体运动,能够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在运动过程中进行交流、沟通,领会拓展训练对个人发展的积极意义。

(四)将民族体育纳入到高职体育教学中

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教育的一部分,她代表着中华民族体育文化,,是民族体育意识、民族体育精神的象征,高职体育教学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将民族体育融合进去,使学生在体验中国文化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个人素质反思和学习,实现人文教育目的。例如,学习武术,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在高职院校开设武术体育教学课,不仅能传授健身技艺,同时还能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教育;还有许多高校将地区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加入到体育教学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人文教育作用,例如,湖南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正是通过舞龙教学和划龙舟教学传播“龙”文化,让学生了解“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以此培养学生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广东省一些高校将舞狮纳入到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舞狮、走桩等活动,了解到舞狮文化所蕴含的广东地区少数民族团结、勇敢的精神。这些都是能够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体育教学内容,值得高职院校借鉴。

三对高职体育教学提出的建议

(一)从学生的体育能力实际出发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采用的教学策略不同,对学生的体育能力基础要求不一,人文教育价值的作用发挥程度也不一样,只有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与教学方法相匹配时,才能实现真正的教学发展。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进行人文教育渗透时,应对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预判,以此为基础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有效性最大化,使人文教育的作用突出出来。

(二)重视体育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

无论是进行教学环境创设,还是应用分层教学法、站看拓展训练活动,还是将民族体育内容引入到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都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个人素质越强,人文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就越强,教育效果越好。因此,在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也要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有所要求,学校应为体育教师提供相应的学习空间,教师本人也应该重视个人素质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能够从根本上改变高职体育教学的状态,充实体育教育的价值,并且,能够使高职学生整体的素质提高,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一种方式,高职体育教师和学校需要从教学环境的创设入手,使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只有这样,体育教学所代表的人文精神才能真正传达到学生中间,体育教学才能在学生人文素质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尹红 单位:贵州省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郭海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和人文教育的融合[J].科教导刊(下旬),(02):125-126.

[2包丽英.论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J].辽宁高职学报,(09):120-121.

[3王秀章.如何将生命教育融入高职体育教学中[J].中学教学参考,(08):123-124.

[4徐林江.关于人文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职教论坛,(05):115-116.

[5方萍.高职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16(06):108-109.

[6余阿荣.试析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价值及意义[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118-119.

篇17:小学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渗透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渗透论文

一、备课环节科学预设,创造赏识教育的渗透点

课堂教学中渗透赏识教育,需要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从课的开始部分到课堂结束前的所有教学环节,几乎每一个细小环节或场景都有渗透赏识教育的可能,因此备课环节的科学预设至关重要。哪些环节需要认真考虑预设?在笔者看来,课堂中的游戏环节、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分组比赛以及教师巡回指导等方面蕴含着较多的赏识教育渗透点。如在前滚翻新授课教学设计中,可以在如下环节预设赏识教育渗透点: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团身滚动的问题,同伴在练习时的相互鼓励与保护帮助,教师巡回指导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困生在练习中表现出的积极勇敢参与态度,交流展示环节学生精彩的表现,集体游戏时学生表现出的团结协作精神,课后学生主动整理场地器材等。备课环节对赏识教育渗透点的精心挖掘与预设会让教师在评价时做到游刃有余,润物无声。

二、细心观察捕捉教育时机,灵活运用赏识教育

课堂观察是教师把握与调控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方式,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教学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练习过程中的参与表现以及小组活动的效果等。实际上,体育课堂中生成的教育良机需要通过细心观察才能捕捉到,不注意观察,一些教育时机有可能就会遗憾地错过,尤其是那些稍纵即逝的教育良机更容易被忽视。课堂中该如何观察?观察点应该放在哪里?笔者认为,除了要观察教学设计的预设内容外还应当关注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如在笔者的一堂排球垫球课上,学生不小心将球击到了练习场地外,这时有位同学在练习的间隙悄悄地跑到场外将球捡回。此刻,笔者恰巧注意到了这一幕,随即召集全班学生停止练习,对这位同学主动为集体服务的精神进行了表扬,同时也要求其他同学向这位同学学习,做一个关心热爱集体的学生。通过敏锐的观察与灵活渗透赏识教育既褒奖了当事人,勉励他继续发扬高尚的品格,同时又对其他同学进行了宝贵的德育教育。其实,课堂中只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行表情,总能抓住很多赏识教育的渗透时机,如有学生主动帮助学困生练习技能;当同伴间发生冲突时,有人主动道歉,或有人主动示好,化解矛盾;当有学生受伤时,有人主动搀扶;当有人表现突出受到老师表扬时,有人向其点头微笑,表示为之高兴和敬佩等。

三、合理运用有效形式与途径,优化渗透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通过对教育对象施以赞赏、鼓励、表扬、褒奖等积极评价使学生不断增强信心,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进而达到发挥学生自身潜能的目的。赏识教育的运用形式与途径不仅仅体现在赞赏学生的闪光点,还要激发鼓励学生,宽容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课堂,喜闻乐见,形式各异的方式更能够优化赏识教育的渗透效果。如在技术动作较为复杂的跨越式跳高教学中,对于那些学困生尤其是体型较为肥胖的学生,教师更应适时地运用赏识的态度、激励的语言和优美的示范动作来消除这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比如“你的动作已经做得很好了,如果再勇敢一些,你会获得更大的进步”。如果这样的学生能够取得一些进步的'话,教师更不能吝啬自己的赞赏之词,除了语言赞赏与激励外,教师的眼神、掌声、两个竖起的大拇指都会刺激学生奋进的神经。合理运用有效的形式进行教育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去展示自己,练习的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四、提升自身素养,渗透赏识教育的理念

理念是影响教师行动的重要因素,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决定着他在课堂中的行动指向,因此,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十分关键。有调查显示,部分体育教师对赏识教育的概念与本质存在较为片面的理解,他们认为赏识教育无非就是在课堂中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甚至不批评。类似理念上的偏差,不仅会导致课堂中不切实际的表扬出现,同时还会让教师在渗透赏识教育时走进误区。如何完善教师对赏识教育的理解,笔者认为需要从提升一线教师自身的教育素养做起,这种素养的提升不仅是对概念的理解与认知,还包括教师对赏识教育的渗透、运用与把控能力,如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敏锐的课堂观察力与判断力,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赏识教育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灵,多给予他们博大无私的爱,给予他们发自内心的赏识和期待。课堂教学中只有做到科学预设,巧抓时机,提升理念,善于运用,才能真正让教育者把赏识教育的“阳光”撒满体育课堂,让孩子们获得健康与快乐!

参考文献:

[1]程婷.近几年来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07):127-128.

[2]任维娜.让赏识的“阳光”撒满体育课堂——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J].中国教师,2009,(02):342-343

篇18:以课文教学为载体,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首先,提供材料,积累资料。

目前, 语文教材中入选范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这就为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学生在写作文,特别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根据这种情况,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作为学生写作的“流”。

[以课文教学为载体,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篇19:以社区教育为载体促进全民技能素质提升

以社区教育为载体促进全民技能素质提升

罗希良

课 题: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立项项目《构建面向平顶山市的城市职业教育和培训新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ZJA11001;项目主持人:王留国;项目申报单位:平顶山市教育局。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现辖1市4县4区,1个省直管试点县,土地面积7882平方公里,总人口503万。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对技能素质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从6月开始,平顶山市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省级改革试验点为契机,结合以社区教育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城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试验,探索以社区教育为载体,面向全体居民开展技能素质培训工作。截至5月底,已挂牌成立了19所社区学院、47个社区教育中心、160所社区教育学校、240多个居民家庭学习点,举办各类社区讲座4000多场,免费培训社区居民达33万多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居民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平顶山市的做法曾在全省职业教育服务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工作现场会上进行交流,河南省教育厅曾到该市进行专题调研,对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高度重视,把社区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一是成立社区教育工作指导管理机构。20下半年开始在市中心城区进行试点,20由市中心城区扩大至舞钢市,20在全市10个县(市、区)全面展开。实行“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县(市、区)都成立了由县(市、区)级领导任主任,教体局、发改委、文明委、财政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机构――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各县(市、区)街道(乡、镇)、各社区(村)也都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县(市、区)按照人口人均不低于2元的标准,设立了社区教育专项培训经费,由当地教育部门管理和使用。经济条件好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社区教育经费的投入。三是建立督导考核评价机制。市教育局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社区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将社区教育开展情况列入县(市、区)级政府目标考核和党政领导班子的教育工作考核指标,分年度进行检查考核,结果向社会公示。将社区教育纳入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范围,每年对县级政府社区教育的组织领导、制度建设、条件保障、工作成效等方面进行督导评估。市职教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各区(市)社区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平顶山市职教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还出台了《社区教育工作量化考核方案》,规定了社区教育的考核和奖励措施。年2月,在全市教育工作年度会议上,平顶山市曾对舞钢市教育局等24个社区教育先进单位、张喜民等69名社区教育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二、建立基地,构建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

充分利用辖区内的各类社区教育资源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了一批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学校等社区教育基地,形成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居民家庭学习点等稳定的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

三、组建队伍,提升社区教育工作水平

着重建好社区教育专业工作者、社区教育专家讲师团、社区教育志愿者三支队伍。社区教育专业工作者队伍由社区教育专兼职人员担任。各县(市、区)教育部门确定一名副局长主管社区教育工作,一个科(室)负责社区教育日常工作,至少有一名干部从事社区教育具体工作。

社区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有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大中专院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及有一定专长的各方面热心人士等。首批聘任的10名平顶山市级社区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已经全部上岗,另外还聘有数百名县(市、区)级专家讲师团成员。他们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讲座与咨询活动等,广受好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包括在校大中专学生、高中学生等,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教育的管理和各项服务工作。平顶山市还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的骨干作用,引导他们开展社区教育的各项具体工作。

为了提高广大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理论水平,平顶山市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组织人员两下浙江省宁波市、一赴四川省成都市进行社区教育工作考察和培训。市教育局还邀请国家教育部社区教育专家组成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全国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原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校长陈乃林前来对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通过学习和培训,平顶山市的社区教育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编写教材,建立全民技能素质提升学习的平台

一是编写印制社区教育系列读本5万册,全部免费发放给社区居民。读本内容涵盖母亲素养、法律知识、文明礼仪、饮食与营养、儿童常见病家庭护理、平顶山市历史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计算机技术等方面。二是建设社区教育网站,提供早期教育、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老年大学、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居民休闲生活教育等教育类视频流、文字流、图片动画和视频直播课程,供市民在网上自主学习。目前,市级社区教育网站――平顶山社区教育网(平顶山全民终身学习网)已建成并开始试运行。各县(市、区)也开始筹办社区教育网站,有的已经建成并与平顶山社区教育网相链接。三是积极探索开发市民“学分银行”系统,实现市民学习信息的.共享和学分互认,并对市民学习进行奖励,以引导市民终身学习。

五、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增强居民技能素质提升意识

为了宣传终身学习理念,展示学习成果,增强居民技能素质提升意识,年10月,平顶山市举办了全市第一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承担了河南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并派代表出席了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在全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领导小组组织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结果评选中,平顶山市以总分全国第五的成绩荣获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优秀组织奖;下辖的舞钢市、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和叶县荣获成功组织奖。

六、大力宣传,加强社区教育理论研究

一是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宣传。2011年以来,已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了150多篇有关社区教育和全民技能素质提升工作的新闻报道和理论文章,营造了有利于社区教育发展和全民技能素质提升的良好舆论环境。二是创办《平顶山社区教育简报》。目前,《简报》已编辑出版6期,印数达1册。三是举办社区教育优秀论文和优秀调研报告评选。由市教育局下发文件,对评选活动进行安排。四是深入开展社区教育课题研究。成立了以市教育局分管局长担任主持人、河南大学教育学专家参加的《构建面向平顶山市的城市职业教育和培训新体系研究》课题组。该课题已被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研究工作正有序开展。

七、选准载体,丰富培训内容

全市各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学校针对不同教育层面、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技能素质提升需求,积极选好载体,拓展和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主要活动有:

鹰城历史文化讲座。是有关平顶山市历史和文化的讲座,由各社区学院承办。目前,讲座已举办了8期,听众近万人次,在听众中已形成了比较高的威望,正在成为平顶山市传播自身历史文化、增强市民历史自豪感和发展自信心的一个有影响的品牌。

家教沙龙活动。活动以讲座为主,内容涉及高效率学习方法、亲子教育、孩子潜能开发等。由卫东区文化艺术社区学院主办,每两周举行一次,已举办10期。2011年5月28日上午,平顶山市教育局副局长王留国曾以《走出家教溺爱误区,培养孩子受挫能力》为题作了首场讲座。

“母亲素养”讲坛。由湛河区工业社区学院主办。以母亲或准母亲为服务对象,邀请市社区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以讲座形式对母亲以家庭教育素养、家庭经营素养、自我价值素养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由新华区理工社区学院主办。主要对社区居民进行计算机办公及安全、多媒体材料分类与处理、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已进行7期。自2011年6月12日开班以来,场场爆满。已经72岁的社区居民和建民老人参加计算机培训后,每次都是提前半个小时来签到,从开班到当期培训班结束,老人一节课都没落下过。

“法律与生活”讲座。由湛河区财经社区学院主办,面向社区居民宣讲法律知识、探析生活现象。

另外,各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学校还利用自身的师资、设备、场地等资源优势,开展了成人函授学历教育培训和一些其他形式的技能素质提升活动。例如,湛河区工业社区学院与河南师范大学、南昌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高校联合,卫东区机电工程社区学院与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的专科、专升本等学历层次的教育。湛河区培学文化音乐艺术学校开展了音乐基础知识培训,每周三上午针对老年人开放。新华区矿工路街道幸福社区教育学校,设立了再就业培训班,对辖区居民进行就业创业能力培训;新新街道前进社区教育学校设立了辖区适龄少年儿童暑假辅导教室。卫东区东安路街道安培社区教育学校的“五点钟课堂”和新华区湛北路街道八中北街社区的“周一四点半学校”,解除了上班家长的后顾之忧;东苑社区教育学校亲子活动室,增进了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东工人镇街道东湖社区教育学校开办暑期家庭教育班,对社区内的适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专题辅导。舞钢市尹集镇张庄社区教育学校还根据当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际情况,把课堂搬进农家院,举办了农家乐餐饮服务与管理、微笑服务、农村种植养殖讲座。

灵活开放、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好评。很多社区居民反映,社区教育活动能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地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并且离自己的家很近,来往都很方便,节约了不少开支。

(作者单位:平顶山外国语学校)

篇20:试析以工作室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刍议教育论文

试析以工作室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刍议教育论文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脱节的现象,就实施以工作室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功能与作用、实施的途径与方法,从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构建、教学环境改革、社会环境的支持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

“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源于20世纪初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在包豪斯设计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通过课题与社会设计项目相结合来实施专业课程教学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并为大多欧洲职业学院采用。

我国传统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自形成以来一直采用以课堂练习和实训室为主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愈发难以满足行业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因此,若能够合理借鉴这种以“工作室”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一、“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优越性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包括学生的教育和教师培养。教学活动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以工作室为载体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正是通过构建一种全新的艺术设计教学和管理模式来改善人才培养的实体环境和制度环境,从而达到促进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目标。

(一)“双师”教学团队,激励在校教师自主发展

企业驻校工作室的设立,可以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长期的合作关系,更加便于高职院校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才担任设计专业的兼职教师与本校教师共同组成“双师”教学团队。一方面,在该教学团队中,本校教师可以与兼职教师充分交流学习,使其专业知识得以更新、实践水平得以提高,改善本校教师知识体系落伍,技能水平与行业发展脱节的现象,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兼职教师作为新鲜血液加入到教师团队中能够为教师队伍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能够拓宽在校教师的视野,使之感受到设计行业的竞争氛围,激发在校教师自主发展的热情。

(二)以学生为主体,推动“工学结合”

首先,保护学生天赋,激发设计灵感。在相对更为自主和灵活的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在更加自由大胆地进行项目设计和创新,教师则在了解每个学生职业规划基础上结合就业市场需求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既能够保证使学生的创作天赋和设计风格得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提高,又能使其天赋的发展和技能的培养不偏离行业的要求。其次,提高学生能力水平,增强就业信心。工作室教学是以明确的企业真实项目任务展开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直接参与市场调研、策划、设计、制作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因此,在未来就业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提前融入真实的工作岗位并以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便会对顺利完成与企业要求的对接充满信心。再次,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深入发展。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中的学生,不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学生”,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个设计师或公司的员工的角色来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可以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学生主动调整心态和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提高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顺利完成从学生角色向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三)改善办学条件,活化课堂教学

一方面,受政策上的`限制,我国高职院校的财政拨款份额较小,加之自筹经费能力的不足使得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资金上的短缺现象。因此,由于资金不足所导致的实训设备老化和实验条件落后,严重阻碍着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艺术设计专业作为高职教育中对于设施设备要求相对较高的专业之一,对于改善教学条件有着相当强的渴求度。以“工作室”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恰恰可以通过校企间的合作将企业的部分资金和设备引入高职院校中,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实践教学以弥补办学条件的不足,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解决燃眉之急。

另一方面,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局限于教室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模拟课题作业使课程之间相对独立,难以体现艺术设计的工作过程,教学气氛也相对死板,学生的参与热情较低。相比较而言,“工作室”载体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中所承接的承接各类企业真实设计任务都是由师生共同研发,这使课堂教学更富活力,教学形式更为丰富,在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过程中增进师生感情。

二、“工作室”培养模式探索中的问题及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对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形成了比较明晰的认识和较完整的理论构架,但对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实现“工学结合”载体的构建尚在摸索之中。部分高职院校以“工作室”教育模式对培养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进行了探索,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盲目追求项目利益,偏离教学目标

“工作室”教学模式下,企业驻校工作室的建立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引进企业的真实业务项目用于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在合作中为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职院校办学资金不足的难题。然而,由于对“工作室”教学模式缺乏足够的操作经验、明确的目标体系和组织机构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偏离初衷,承揽业务和教学不能有机结合,甚至将企业驻校工作室视为解决资金困难的渠道和盈利的窗口。从而使“工作室”教学受到项目时段的局限,过分追求项目完成的进度而忽视了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

(二)校企合作不足,资源引进困难

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水平虽然在近几年得到快速的提高,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高职艺术设计能力依旧落后于行业的技术发展。这导致在建立合作关系时,企业考虑到风险问题不愿与校方合作或仅将少数投资金额小技术要求低的项目交给校方承担,更不愿意派出企业中高级技术人才作为企业驻校工作室的兼职教师。因此,校方在与企业的联系项目的过程中往往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缺少合作项目和资金技术支持使得“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运行受到严重阻碍。

(三)模仿本科构建,组织管理混乱

虽然“工作室”教学模式在部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得以建立和运行,但是由于前期的准备不足,对于“工作室”教育模式的组织机构、管理机制和具体操作办法没有形成明确的规定。因此,许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只是单纯效仿本科院校的工作室教学形式。然而这种以主持人及合作者学术结构与高等职业教育所提倡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于“工作室”教学模式前期研究不足、理论发展缓慢,另一方面是缺乏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撑。

从理论研究的方面来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引入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领域为时尚短,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对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目标体系尚不明确、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不够清晰、各种管理方法在其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分析不够充分。在这样不成系统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由于正确而全面的理论指导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甚至影响其发展前景。

从教育行政部门来看,“工作室”教育模式是在高职院校了解到其优越性的前提下,为了满足学校发展需求引进的高等职业教育形式。而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构建“工作室”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这一学校自主发展的创新行为只是采取赞同的态度,并未出台相关的政策、启动一定资源作为支撑。这不但使高职院校难以吸引丰富的社会资源,“工作室”教学的难以推动,而且会使高职院校由于缺少监督和指导造成学校资源的浪费。

三、“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究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以“工作室”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吸引许多高职院校进行积极的尝试。通过对于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从课程教学、教育环境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推动“工作室”教学模式在我国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课程教学方面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将实际的工作任务融入到具体课程中。可以通过企业行业调研和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深入分析该从业人员职业成长各阶段的典型任务,构建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1.教学安排与评价方法。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以“工作室”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一学年,主要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课程学习,在校内工作室通过企业经典案例,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基础素质与专业素质的学习,并由校企共建考核标准,衡量学生专业基础技能的掌握程度。

第二阶段为第二学年,主要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学习,在工作室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真实项目任务的实战训练,学生在企业导师与专业教师共同指导下,完成项目任务与课程的对接,并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结合企业要求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考核与奖励,由此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岗位技能。二年级暑假,开展为期4周的岗位认知实习,熟悉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整套工艺流程,培养学生的职业初步适应能力,根据企业的岗位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制定指导书。参照行业标准、企业规范,结合艺术设计相关职业资格要求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联合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考核与奖励。

第三阶段为第三学年,主要是基于企业岗位的生产性实训,通过校内外“工作室”的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整个培养阶段充分发挥“工作室制”教学的实践教学功能,实现虚拟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有机衔接与融通;坚持人才培养目标考核的开放性原则,以校企联合的方式,根据学生工作期间的表现及被企业应用采纳设计方案的数量和质量出评定。

2.课程组织形式及实施方法。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化教学课程的组织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教学活动与工作活动整合起来,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

在课业的学习准备阶段采用学校及企业提供工作场所,设置与企业任务一致的工作步骤及要求,包括项目任务要求、项目教学过程、项目实施虚拟仿真(真题真做)、设计制作、质量检查和总结。教师根据企业生产情况分配任务,在典型工作任务学习实施阶段采用分组形式学习,建立项目组,明确责任人。

在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由学生担任助理设计师,组成项目设计团队,团队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并在每个环节要求学生设计团队提供项目过程报告。

(二)教育环境方面

教育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即教学环境和制度文化环境两个方面。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育模式的健康快速发展,除了要求科学的课程和组织结构外,良好的外部环境的辅佐也是十分必要的。

1.明确工作室配置要求和组织架构。就教学环境而言,一方面要制定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的设施标准,明确规范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的配置要求,以保证工作室的设备能够满足项目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工作室管理组织架构,设立专门责任人或部门与企业进行沟通和协调,并扩大高职院校合作范围争取到更多的项目,同对定期组织对工作室的基础设施的维护工作,

2.营造和谐外围环境。高职院校“工作室”教育模式的外围软环境主要是指制度和文化环境,它又可分为学校内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层面。

(1)学校内部制度、文化的双重融合。一方面,在工作室管理制度与学校整体制度相融合,建立起明确的工作室教学组织管理机构的前提下,构建起适用于该组织机构的制度体系,并将这一制度体系充分融入学校整体制度体系中,原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也应随之加以更新。另一方面,在校教师和兼职教师分别代表着校园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若要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工作室教学中得以有机的融合,对于“双师”的交换培训是极其必要的,在保证双方充分了解彼此工作环境的前提下使二者能够在教学工作中求同存异、扬长避短,共同塑造良好的工作室文化氛围;

(2)政策扶持与理论推进双管齐下。一方面,学术界对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能够发掘其更多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从而增强教育行政部门对于高职院校推广“工作室”教学模式的重视和支持程度,进而在政策上采取一定的倾向为该项工作提供制度和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在教育行政部门政策导向和舆论宣传的基础上,学术界也会将更多的关注集中在“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上,从而推动高职院校“工作室”教育模式的理论发展,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实践工作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是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积极尝试,相信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工作室并以工作室为载体实施教学,将会实现“真项目训练、真设备操作、真环境育人”教育目标。

浅谈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传播多元化整合路径研究优秀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课程设置改革论文

浅谈外语教学中的新模式-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航天航空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班主任管理的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范文题目模板

英语专业论文选题方向

谈谈音乐为指导的基本功训练艺术论文

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基于成果为本的金融信息化课程体系建设论文

试论以体育教学为载体的人文教育渗透
《试论以体育教学为载体的人文教育渗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试论以体育教学为载体的人文教育渗透(精选20篇)】相关文章:

对于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论文2022-05-08

学前教学论文选题2022-05-07

高中历史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研究论文2024-01-01

论文选题参考2022-05-12

校园文化师德论文2023-02-03

大学国际化校园文化分析论文2022-12-31

农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2023-02-10

试论网络文化与当代高校德育2023-06-05

就业导向下的民办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路径2023-01-17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202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