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式教学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共20篇)由网友“随意”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浅谈探究式教学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浅谈探究式教学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专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学方法应用
论文摘要: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结合实际,认真探讨了中专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等策略与措施。
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认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达到督促学生自己的动手动脑,以现有教材为前提和基础,去分析、思考和探究问题,并在教师的诱导下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之一。由此可见,如何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结合实际,认真探讨了中专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积极有效的策略措施。
1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
1.1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统观我国各地中专考试的试卷,我们发现各地的很多试卷中都纷纷提高了探究类题目所占比例与分值。一般而言,探究类题目可以很好的检验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因此,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的,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1.2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现实需要
在当今时代,科技信息日新月异,并且对中专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国则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这就需要培养造就大批敢于创新、善于探究的创新型人才。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与方法,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而且也大大地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过程及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对于培养造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比较有利。由此可见,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已经迫在眉睫了。
2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策略探讨
2.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策略。我们知道,进行探究式教学,其主是以问题探究为基础和前提,进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和探究。可见,提出问题对于应用探究式教学极为关键。因此,在中专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问题探究为引子,科学设计一些难易适中的探究性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学习。比如,在教学“抛物线”有关内容时,有这样一道题目:已知抛物线方程为X2=8Y,直线方程为X=Y+8,而正方形的顶点A、B在抛物线上,顶点C、D在直线上,根据已知条件求这个正方形的边长。针对这个题目,教师就可以设置怎样根据等量关系求出正方形的边长等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在学生进行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分析思考以后,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先求顶点坐标,最后才能得出正方形的边长。通过设置了这个探究问题,学生很快就能独立地得出答案。
2.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是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根本举措,也是中专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讨论与合作,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产生跳跃的火花,进而促使他们的学习认识更加深刻。一般情况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很难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在中专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自己动脑思考的基础上,积极与其他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进而共同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和共同进步的目的。但是,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而不能全部包办代替。教师只能把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综合,然后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才能达到探究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比如在讨论圆锥曲线间交点这个问题时,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所学过的直线、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来进行分析、思考和讨论。但是,很多学生总认为用Δ=0表示相切,Δ>0表示相交,Δ<0表示相离。这样,往往导致了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这时,教师如果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与交流,学生之间就会进行激烈的交流和讨论,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和主张。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交流,合理引导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发现问题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一来,就可以教育和告诫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要认真仔细,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与此同时,也不断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在组织学生探究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和探究,而教师只需合理地加以引导,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更为深刻。
2.3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是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关键所在。我们清楚,中专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之一。由此可见,引入探究教学,是把中专数学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的根本需要。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教学来完成。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学“锐角的二面角”有关内容时,如果让学生直接画图,有相当多的学生会认为画不出来。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就是翻开自己的教科书,形成一个二面角,然后再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书脊上,看直角边是否落在二面角的面上。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发现了答案,进一步加深了对锐角的二面角有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3结束语
总之,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册措施,加强探究式教学的应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篇2:提问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课堂提问是小学教学中挺普遍的教学手段, 因为提问能增加课程气氛和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因此有利于促进教学过程的进展。这种广泛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已经屡见不鲜了。不过据观察, 存在的问题还不少, 而问题会影响教学效率的。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就这种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提问教学; 运用;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下, 老师往往不注意学生他们的学习过程而去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优不优异。这个时候, 知识的详细讲解就会变得更加被老师所倾向, 同时还对学生采取了庞大的题海战术练习, 让学生感到无比枯燥和烦恼。显然, 目前的教育趋势是大潮所至的素质教育, 这样的做法根本不切实可行, 反而影响课堂学习的效率。
篇3:提问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1 吸引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贪玩, 控制不了自己去学习而更喜欢玩乐, 这导致如果课堂没有吸引力, 那么课堂走神就会影响效率。这个时候, 老师要适当提问, 提醒学生去主动学习。而且, 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也由此得到增强。
1.2 让学生更想参与学习
学生越参与课堂学习, 课堂的教学效果就越好。这个时候, 提问就可以让课堂上所有人的互动增加, 而教学气氛也由此带动起来。显而易见, 这种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帮助他们主动想参与到学习当中来。
1.3 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众所周知, 数学不像语文、音乐等学科能给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它偏向于逻辑思维要求高。而小学生在这个时候逻辑思维不够强, 喜欢奇特新鲜的事物。假如能让提问应用到课堂上, 这将有利于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2 提问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单调的模式
老师喜欢一对一, 所以这样提问会导致学生被动意识更强, 也就很难让学生在提问中增加学习的兴趣。在这种单调的模式下, 学生往往不肯主动去学习接受数学知识, 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降低, 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对知识的掌握理解。
2.2 没有效果
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一是老师不注意被提问的学生, 却注意批评精神不集中的其他学生;二是老师提问不恰当, 比如打断学生思考, 提出过易或过难的问题, 导致学生不想积极回答, 情绪消极。这些不良现象真的会产生严重的教学后果, 就是让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涨, 因而害怕在课堂之上回答问题, 影响数学课程的开展, 也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2.3 忽略学生状态
理论上, 学生回答提问好, 老师就应该表扬, 否则就批评。但是事实上, 往往老师不表扬表现好的学生, 而对表现不佳的学生进行批评。就这样, 学生积极程度大大减少, 从而出现不良的畏惧状态。久而久之, 学生的状态就会越来越低下, 注意力也会越来越不集中, 导致学习效果越来越差, 成绩也就一落千丈了。
3 提问式教学的技巧应用
3.1 使问题有一定的针对性, 具备重点和难点
很多时候, 老师不能随便提问, 应该看看如何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老师应该做到负责课程的全程灵活性和完整性。开始, 老师可以让相关问题给学生来个课前小餐点, 吸引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注意力。比如,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20+10”“50-34”“15+33”等去为学生来个铺垫式的回顾。接下来, 找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就这两个地方进行有必要的提问, 争取让学生思考和关注课堂的教学过程。比如, 老师可以问学生“10+12是多少呢”“22-15是多少呢”“那么小朋友知道10+12-15是多少吗”。还有, 提问的内容注意灵活和有目的, 以便于课堂提问的.顺利进展。
3.2 把握好提问的方式和时间, 确保提问有效果
在课堂上, 提问的方法有很多:有启发式提问法, 就是老师通过某些有趣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有比较式提问法, 就是把两种性质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 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有绕道式提问法, 即老师让学生间接深入课程的中心, 从而由表及里地去回答问题;有开放式提问方法, 就是老师采用多样化方式使学生回答问题;有分合法, 把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大问题拆分, 有秩序地带领学生解决问题。在多种提问方式同时应用的情况下, 老师要注意把握好尺度, 而且时间也要掌握恰当,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提问帮助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 在数学题的转折点, 或刚上课的时候, 又或者上课20分钟后学生的积极性降低了, 老师都可以用合适的提问帮助学生更加投入学习。
3.3 让提问明确有保障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问答并存向来经久不衰。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既要明确目标, 也要注意提问的正确性, 避免学生反应出错或不及时。而且与此同时, 老师应该在学生答对提问的时候注意表扬和鼓励, 这样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会大大增加。不过若是回答错误, 老师也要肯定一下他的主动行为和帮助他分析一下错误, 这样学生的数学知识就更加强大了。
4 结语
总而言之, 为了寻求更好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能拥有一个非常良好而且具有相当趣味的学习环境已经大势所趋, 因为这样会对学生的相关数学学习产生很大的帮助。不管怎么说, 老师应该仔细思考一下, 如何在课堂提问这一方面做到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大大提高, 毕竟这样能让教学质量达到很大的改善, 让所有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浓厚创造出来,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观念, 提高教学的效率, 让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魏建彬.巧妙提问引思考, 适当点拨促探究——谈小学数学提问教学艺术[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4) .
[2]许丽丽.探讨小学数学提问教学[J].新课程 (中) , (01) .
[3]许红华.基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J].小学生 (中旬刊) , 2018 (03) .
篇4:浅谈合作学习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合作学习中专数学课堂教学
论文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新理论逐渐被大家关注和应用,合作学习理论即是其中的一种。笔者经过认真学习和实际调查,尝试将合作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本人任教的中专数学课堂教学,经过试验,笔者对实施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使学生形成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而且合作能力的培养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全球日益合作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合作学习目前已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1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
1.1合作学习的定义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尽可能小的小组中展开学习活动,而且学生可以在没有老师直接、即时管理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小组成员间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共同负责地学习某些学科性材料,从而达到共同目标。因此,可将合作学习表述为: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小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并且,合作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及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的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1.2合作学习的种类根据国内外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合作学习活动大致可以归结为四种基本类型:指导型、过程型、结构型和探究型。其中,指导型的合作学习强调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和中心地位。如STAD法。过程型主要是围绕小组过程的基本原则组织起来的,强调的重心在于小组过程和社交技能的发展。如共学式,简称LT。结构型是指一些小组可以运用的基本结构,这些基本结构可以派生出若干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供小组学习使用。如著名的切块拼接法。探究型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对复杂问题的小组调查。如小组调查法(GI)。
篇5:浅谈合作学习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
2.1以复数复习课为实例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①数学知识方面目标:加深理解复数的概念和复数的几种不同形式及其运算,在熟练掌握上述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和解决一些数学课题。②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和进一步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与培养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③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小组—游戏—竞赛法
教学流程设计:第1课时:基础知识复习并布置合作任务
第一步:1引入课题提问: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适当讲述后,应着重讲清有关复数的三种形式知识;2归纳全章内容如下①复数的基本概念②复数的运算法则
第二步:按小组—游戏—竞赛法布置合作学习任务;教师适当进行指点后,由学生小组自己进行安排,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织学习。在这期间,教师只是课堂的观察员。
第三步:组织竞赛抢答(第2课时)
具体步骤:以4个学生组成一组,共有10组,课前互相指导帮助复习复数方面的知识。以组为单位,参加比赛。题目全是选择题,全部贮存在电脑里。各组基础分为200分,由教师叫出小组中成绩最后的一名学生参加竞赛(是基础题答题部分),答题学生自己选题目的编号,答对的加20分,答错的扣除20分,不答的由同组同学代为答题,答对的加10分,答错的扣除20分。由原来的10个组的每组第一名组成一个组,第二名组成一个组,第三名组成一个组,第四名组成一个组,共组成四个组。新组成的各组每组内进行题目的抢答,答对者为原来的组加上20分,答错的扣除10分。进行成绩统计,取前4名进行奖励。
第四步:课堂小结,确定小组名次。
2.2随堂教学体会此次课安排在晚自习时间,由于题目较多,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上课时间延长达半小时。但没有一个学生注意力分散,大家都关注本组的得分情况,个个都能积极地参与。组内成员之间彼此互助,在互帮互学时可以说都做到了竭尽全力,组内高度团结,同学们齐心协力。由于设计题目较多,并与组内得分息息相关,同学们课前准备都很认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为了能抢到答题,在教师没有念完题目时就举手,站起来回答时,需要同组同学的提示,使其它组产生不满情绪。由于学生们的好胜心强,都希望自己组获胜,故纪律很难控制,上课时大声说话,对其他班级的上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3教学总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们都有了归属感,每个学生都能为组里赢得分数,都是组内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使学生感到学习需要的满足,从而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了。另外,组内成员互勉互助,加强了组内的团结,又有利于维护学生的自尊,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形成。
3结论
3.1合作学习的优势合作学习经过几十年的开发与研究,确是一项实效显著的教学策略,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更多的优点:合作学习能极大地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在于能使教学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特别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特别是中等以下学生学业成绩。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水平,这对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3.2合作学习的局限性任何一种教学方式、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合作学习也不例外。由于受到教学目标、教学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局限,其优点难以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充分地发挥[8]。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适合合作学习这种方式,那种命题、概念等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讨论、去合作;并且合作学习更注重知识的自我形成过程,难以使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基础知识。因此,应在一段时间后进行组间互测或是开卷考试,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
4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篇6:发现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发现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希望我们教师摈弃传统教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此,对学生学习模式的研究成为了当下重点课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思考怎样的学习模式比较适合初中数学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上世纪60年代,布鲁纳(JsBruner)“发现式学习”(DiscoveryLeanling)非常好,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规律,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不仅仅习得了知识、规律,还在获知过程中体验了过程、发展了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学习目标、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就发现式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望能有助于课堂教学实践。
一、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效果概述
笔者长期将发现式学习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其教学效果有如下几个方面:
1、保证了教学的质量,由于是学生的自主发现,所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长期保持。
2、长期地实施,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促使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向内在的学习动机有效转化,最终实现学习力的正增长。
3、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发现是基于一定的认知基础才能发现的,发现问题能力是在不断发现的过程中能够得以有效提升的。
4、问题的发现仅仅是发现式学习的第一个环节,在发现问题后,尤其是自主发现问题后,学生的好奇心被有效激发,驱动问题的探索与解决,长期坚持用发现式学习组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精神,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发现式学习的教学策略例析
下面笔者以《统计图的选用》教学为例,就发现式学习的课堂组织进行分析。
1、教材分析
分析教材是提高发现式课堂教学效果的首要环节,《统计图的选用》这节课的内容是《数据在我们周围(一)》其中的一个章节,其本身就有“发现”的意味,教材在这节内容的处理上也是从学生学过的几个统计图出发的、以我国四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载体,帮助学生有效回顾扇形、条形、折线这三种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总结和提炼三种统计图具有怎样的特点、笔者认为人口普查与学生的距离不是很远,而且人口众多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应用,但是教学资源可以进一步扩展,让学生自己在课前在生活中寻找和发现,整节内容完全可以设置成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内容也较为新颖的情境,有助于打开学生“发现”的闸门,借助于发现式学习模式进行课堂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交流”这样几个环节来获取信息,“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这一过程中有知识的发现与应用,最终还促进学生统计观念有效形成,学会了“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的科学探究精神,遇到问题不武断,而是学会了根据信息作出适当的推断与决策。
2、教学环节设计
(1)课前发现生活课前,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社会调查搜集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数据整理。
(2)创设生活化情境设问引导学生发现情境1:出示小明的身高折线统计图。情境2:出示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条形统计图、情境3:出示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扇形统计图、结合上述3个情境设置如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同时完成原有认知的复认。问题1:上述三个情境分别是什么图?表示什么?你能得到什么信息?问题2:你从哪幅图中,能清楚地读出小明一天睡觉的时间以及小明睡觉的时间占全天的百分比?设计意图:初步发现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尝试着从不同的统计图中思考可以获取怎样不同的信息、在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留足时间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潜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3)“问题情境”驱动从统计表到统计图的发现给学生提供建国以来我国共进行了5次人口普查的一张统计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信息,创设问题情境驱动学生的认知深化。
(4)处理自己课前发现的数据课前要求学生观察生活,通过社会调查搜集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数据整理、这个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发现并整理了的数据拿出来,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适当的统计图进行组间的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制作的图更清晰、明了、设计意图:课前学生自主调查发现了数据,再通过处理数据这个环节,给学生时间主动地观察、实践与交流的平台,学生运用知识、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增加了发现的质量,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篇7:浅析探究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探究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探究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文/赵银花
摘 要: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在亲身参与、合作探究、教学互动中主动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创设;探究;发现;创新;技能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突出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所以真正有效的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悟升华,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探究式教学模式恰恰合乎现代教育规律即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知识的乐趣,充分发挥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作用,从而提高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本人在数学教学中对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探究式教学模式要创设一种特殊的数学学习情境,情境中的问题要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既不能太容易也不要很难,让学生跳一跳,然后摘到“桃子”,也就是既要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又需要一番努力才能解决,找到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究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智力的发展。所以问题情境所选择的素材应尽量来源于与学生实际密切的生活中,并且能反映一定的数学价值,让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更好地提高数学素质。
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不要把教学课堂变成自己的表演舞台,应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愿望,设置的问题情境要具有挑战性,提出具有一定思考度的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开展“学习头脑风暴”“与同学分享你的想法”等活动鼓励学生进行互助交流,引发思维碰撞,在观点冲突和解决中提高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原有的“同类项概念”和“合并同类项法则”,设置以下问题:2-5x与10x是不是同类项呢?为什么?怎样计算5x+(1-2x)?能否直接去掉小括号等疑问引起学生知识上的冲突,从而激发思维的自觉性和探究的主动性。
二、重视探究过程,培养参与意识
探究式教学的过程需要学生亲身的实践和参与。要使学生逐步树立参与意识,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因为“纯逻辑的思维不可能告诉我们任何经验世界的知识,现实世界的一切知识是始于经验并终于经验的”。例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可以采用“调查―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教学,设置一个调查和统计中小学生上网状况的问题。目前,随着电脑在城镇居民生活中的普及,中小学生对网络非常感兴趣,可以让他们调查本校中学生的上网状况、同时对获取这一状况的数据进行分析,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置问题,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参与度,便于全体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统计知识与技能、统计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能力。
三、升华探究感悟,提升学习能力
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学习过程,调动学生主动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仅仅完成了某一部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目标,要实现学习数学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感悟”,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学完某一部分具体知识后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搞好延伸和升华。让他们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把课本上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加以运用,给学生个性的发展留下必要的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效性和有用性。
总之,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转换师生角色,大胆放手,充分相信学生,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舞台,让他们自主探究新知,把“教数学”变成学生自主地“学数学”。
参考文献:
[1]张力琼。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王晓华,张红梅。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J]。山东教育,(05)。
(作者单位 青海省湟中县李家山中学)
篇8:探究式学习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就探究性学习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首先明确探究学习的概念及其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的必要性,然后重点探讨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最后提出数学探究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 者:张久鹏 曾雪萍 作者单位:江阴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31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15) 分类号:G633.6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 数学教学 应用篇9:导学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导学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一、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导学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之前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方式,而是让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更多是指导的作用,从而更加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让教师和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与学,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接下来,我就从下面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如何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数学能力。
(一)设计示范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小学生年龄小,在面对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学科时,不能够透彻地理解数学问题及其知识点;且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课前预习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往往半途而废或是百般思考后还得不到解决,这就导致他们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思维,数学成绩和能力也得不到提高。此时,教师便可参考导学式教学模式,指导学生更有效率地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思考,从而提髙数学课堂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根据每一章节的不同,先设计出一个或几个简单的示范问题,引导学生结合问题预习功课,使他们主动思考,并带领学生通过问题进人课堂,围绕课本及问题对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这样充分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鸡兔同笼”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布置问题“大船可坐5人,小船可坐3人,全班一共有34人,共租了牐柑醮,每条船都坐满了,大小船各租了多少条?牎比醚生先进行主动思考,然后再引导学生利用相似的解题方法解决课本上的问题。此类示范性问题使学生能够联系学过的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根据之前掌握的数学知识解答新问题,从简单到困难,并通过变形、推理,实现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二)创设特殊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38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的要求较高,往往需要学生有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集中的注意力,但也由于这门学科有一定的难度、课堂气氛沉闷,小学生们好动,静不下心来学习,可能会产生讨厌数学的情绪。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在于学生的“学”,教师在面临此类问题时,可以通过创设一些特殊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始终产生新鲜感,提髙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教师创设情境时需要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例如,当教师上到“讲解四边形”这一章节时,就可以假设大家处在一个巨大的四边形内,让学生们寻找身边的四边形,如讲台上的粉笔盒、黑板、课桌的桌面等等,让学生主动寻找与发现,教师在此过程中再加以引导,让他们自己理解和分析关于四边形的知识。这样,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只是一味地在课堂上枯燥无味地讲解知识点,而是留给学生思考和寻找时间,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转变了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由“教”变为“导”,使学生能更容易地主动去进行学习探索,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
(三)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要想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教师自然要加强课堂上及课后的师生互动,从而改善课堂教学情况,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真正理解、吃透知识点,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并有能力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学习或者生活的其他方面。导学式教学模式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教师要想充分发挥指导学生的.作用,就免不了和学生多接触,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有助于消除学生与老师间的隔阂,使学生愿意主动与老师进行交谈,向老师提出学习上的疑问和困难,老师解答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从而更好地实现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上完一整个章节时,可以专门拿出一节课让学生进行提问,为他们答疑解惑;或是老师在课后与个别同学单独交流,指出他们答案中的典型错误之处,帮助他们改正,并不忘鼓励他们再接再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施以不同的解决方法;及时为学生解答疑问;在授课过程中留足够的思考时间,开拓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师生互动中,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创造一个为学生所喜欢的高效课堂,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提高学生们的数学能力,帮助他们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们教师要与时俱进,更好地将导学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之中,以学定教,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弊端,让学生们成为课堂主体,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相信在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小学生们的数学水平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作者:张洪 单位:贵州省正安县碧峰中学
参考文献:
[1]韦骏.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1都市家教,2012犇辏ǎ埃担.
[2]汪克锥.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导学式教学方法[J].读写算,2013(13).
篇10: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的应用论文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小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究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需要探究学习的锻炼过程,这样他们才能够积累一定的学习经验和技能。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问题情境
积极实践探究式教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方法。探究式教学并不是一种多么创新的教学方式,这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提出以后,围绕这一理念而进行探索研究的重大发现。探究是围绕着一定的问题进行搜集资料,整理思路的学习过程。探究的前提是要有为什么,提出了这样为什么的问题,学生带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愿望寻找答案。在实践教学中,小学生数学教师可以设计探究的主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启发他们找到新的未学的知识。所以探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新旧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接下来关于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笔者重点来谈几个方面。
一、探究式学习需要一定的氛围,教师要重点打造适合探究的教学气氛
什么样的教学气氛有助于学生的`探究欲望生成和探究行为的出现呢?那就是一个让他们感觉到安全,踏实平等,可以自由发挥创新能力的教学气氛。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非常重要,让学生感受到人性被尊重,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他们在班级学习中,会从心理上放松下来。小学数学老师作为数学学习中的权威形象,学生会对老师充满了敬畏之情。教师要发挥学生对自己态度的优势,给学生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主动的用自己发自内心的关爱去影响学生。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也会出现一些失误,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密切沟通,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积极的进行改正,所以,这样的一种知错能改的行为也会受到学生的肯定,他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会与日俱增。因此,关于教学情境氛围的打造,教师是主要发起者,教师主动去影响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才能逐渐营造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学生在这样一种宽松的氛围下,自然会表现出更多的不同观点,更多的创新视角。
二、探究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为了有效的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转变以前的应试教育理念,用更新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整个教学。长期在应试教育影响之下,很多教师一时无法转换思想观念,认为最终学生还是得靠分数来选择自己的学校,因此,我们还是要围绕学生分数如何提高来开展教学。但是这样的眼睛只盯着目标的做法,实际上是短视的,培养的学生更多的是只会考试的机器,学过的知识不知道怎么用。对未知的领域没有好奇之心,没有探索欲望,成了复读机,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这种错误的观念。当然,探究式教学其实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更高,以前只要认真备课,把预先安排的教学内容精彩的呈现出来,让学生听得懂就好,教师承担着最主要的将知识细化分解并给学生讲清楚的作用。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探究式学习,强调让学生更多的去理解学习的过程,概念的生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推理。因此,探究的问题如何设计,探究的过程如何具体组织,这些小学数学教师都缺乏经验,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要求,教师必然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向同行学习以及参加新教育方式培训等来提高自己的水平。如今在互联网当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很多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大多是免费的,在业余时间里,教师可以观看视频或文字材料,从综合的角度去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教师要科学设计探究问题情境
探究是要围绕着一定的问题来展开的,问题的设计可以用抽象的语言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内心当中对语言所描述的情境进行内在的心理表征和转译。这样的方式比较传统、低效,对于老师来说比较简单,好操作。然而,这样的问题提出方式,却很难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所以,在问题本身如何提出,如何呈现这些问题上,教师要多下功夫。例如,可以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描述问题,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印象深刻,同时也能极大地促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动力。情境的打造,并不一定需要多么复杂的设备和材料,也不需要付出多少的时间,有的时候只需要几句话就可以。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这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开展,创设条件。在师生关系氛围上,也要注重平等和谐氛围的构建,这样才能保证探究式学习的有效实施。
篇11: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必须“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弱化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强化探究式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一、探究式教学内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Schwab)首次提出将“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是理科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创新,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突破口。要理解探究式教学,首先得厘清什么是探究。顾名思义,探究即是探索、研究知识的过程。探究的出发点是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落脚点在于问题的解决。由于探究复杂多样,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探究,指一切独立解决问题的活动,它既包含了科学家们的特定研究又包含了一般人解决问题的活动,而狭义的探究特指科学探究。所谓的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可见,狭义和广义探究的对象和方式所涵盖的范围有所不同。在此,根据广义探究理解的立场,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诱导学生产生问题,经学生自主理性思考、设计方案、讨论交流、实验探究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侧重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从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价值
新课改后,探究式教学越来越深入人心。探究式教学是化学课堂的核心灵魂,是开展化学教学的有效方式。正确认识探究式教学的价值对于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以及对学生学习化学起着重要作用。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具有多重价值,具体表现在迁移价值、认知价值以及情意价值等方面。首先,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过于注重传授知识而不注重学习知识的过程,导致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却不懂得举一反三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而探究式教学则重点突出了知识的迁移价值,即学生基于先前的基础理论知识,将其灵活运用到后续的学习中去,这样一来,既巩固了旧知又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脉络。其次,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去自主建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筛选、组织、整理、归纳基础上的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去接收知识的过程,所以说学生自身的内在认知结构与知识的学习是紧密相连的。正因为有了积极的探究认知活动,才得以让学生的认知结构逐步自我完善,即是说探究式教学的认知价值体现在:探究活动对学生主动构建知识过程起着促进作用。最后,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种情感陶冶的过程。探究式教学包含着各种情感活动,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动态建构领会到某种情感,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既有理性层面的把握又有感性层面的体验,这样更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三、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举例
(一)以理论探究为价值取向的探究式教学举例
化学理论知识指人们在化学科学实践中通过各种感官而获得的一切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包括经验规律、化学概念、化学理论、实验方法、化学观念、科学品质等方面。化学理论知识是化学实验操作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理论知识才能提升实验操作能力。笔者以为,探究式教学在化学理论中的应用可分四步走:设问、归纳、概述、应用,且第二步和第三部可任意调换。即设问:教师提出核心教学问题,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生生间交流、自主探究;归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出的真理;概述:学生经探究讨论后对新知形成的概念;应用:将所学新知运用到科学技术、实践生活中去。例如,学生学习金属晶体时,从熟悉的宏观物质(金属)入手,学生归纳出金属共有的宏观物理性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探究金属晶体微观结构的4种基本堆积模型(用乒乓球模拟微观粒子),并学习各种模型的配位数及空间利用率知识;掌握从微观粒子视角来理解宏观物质性质的真正本质。又如,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通过展示铁钉生锈、火箭升空等图片,由一系列化学变化引出氧化还原反应;先从初中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入手,建立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学生组内交流、观察元素反应前后变化,进而得出化合价升降可作为新判据;接着教师设问引出化合价变化的本质原因,学生通过资料卡片、原子结构、电子层模型图等深入探究出化合价变化是因为电子转移,在此基础上,学生又可从电子转移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如此,不至让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感到枯燥、难学。
(二)以化学实验为价值取向的探究式教学举例
新课标强调:“高中化学教学应以实验为重要手段,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兴趣,增强探究式学习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可分三大步走:创设教学情景(发现问题)、实验探究(收集并整理资料、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即实验探究过程、讨论交流并解决问题)、应用创新。例如,学生学习乙醇时,教师可按如下设计思路教学:展示乙醇实物来学习其物理性质→应用李比希的定量分析法,对乙醇分子式进行理论探究→学生猜测并动手组装乙醇可能存在的结构模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验证乙醇的结构→动画模拟乙醇与钠反应原理,强化学生形成的物质结构观→联系生活实际,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化学价值观。又如,学习简单有机物一节时,对于鉴别甲烷和乙烯,可设计如下教学过程:明确教学问题(如何鉴别甲烷与乙烯)→收集资料,根据两者分子结构不同设计实验方案(通入溴水,观察颜色变化)→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如此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还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探究获取新知的乐趣以及化学自身的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化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04.
[2][美]国家研究理事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戢守志,金庆和,梁静敏译.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30.
[3]郑长龙,李艳梅.论化学科学经验的传递机制———兼论化学课堂教学的最基本功能[J].化学教育,,(09):11.
[4]兰祥春,高成.三重表征视野下“金属晶体”内容分析与教学过程设计[J].化学教与学,,(12):70.
[5]勒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2
篇12:研讨式教学在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应用论文
摘要:研讨式教学在国内外教学改革中取得显著效果,地方高校教学改革工作也被提上日程,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中研讨式教学改革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学改革也对教师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研究研讨式教学在电子信息专业中的典型应用,促进地方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为工科教学改革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1在地方高校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进行研讨式教学的意义
我国地方高等院校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受传统教学模式束缚,重基本理论讲解、轻分析方法描述、弱思维方式培养,培养出的学生大不具备创新能力和很强的思维能力。电气化时代和创新时代的到来,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的心脏和灵魂,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更应该主动改革教学方法以便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中只有积极推进研讨式教学方式的改革,才能改变以住的教学形态,达到时代教学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其它专业研讨式教学现状
我国研讨式教学是从开始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郭汉民教授为探索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大胆进行教改实践而创造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由于这种教学模式的显著效果,它一提出引起了广大师生的注意和兴趣。专家学者先后在湖南师大、湘潭大学、湖南教育学院、湘潭师院、吉首大学、衡阳师院等院校的社会科学学报和中国科技大学《教育与现代化》杂志上发表论文,从不同角度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科学性、特点、意义及作用进行探讨。目前省内地方高校电子信息专业在任务式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在研讨式教学方式上的改革还没有起步,研讨式教学在电子信息专业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特别是与现有的任务式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那么电子信息专业教学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篇13:研讨式教学在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应用论文
1)研讨式教学在地方高校电子信息专业改革中的主要问题:①师资队伍建设的落后;②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③研讨式教学法本身局限。
2)研讨式教学在地方高校电子信息专业改革中的五点建议:①教师和学生课前充足的准备;②让学生独立自主;③合理分配小组讨论时间;④开展多元的成果评价;⑤有效对待说话过多和保持沉默的学生。
5结束语
通过教改小组的努力,研讨式教学在电子信息专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形成了成熟的研讨式教学体系,并在我们学校广泛进行了推广,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受益学生数量达到1000多人。
参考文献:
[1]杨波.地方高校教师面临的教学与研究困境及对策[J].高教学刊,(11):1-3+7.
[2]黄梅.高等教育研讨式教学现状述评[J].广东教育:教研版,(3):36-38.
[3]徐清,喻萍,刘天宁.将研讨式教学方法带进研究生课堂教学[J].昆明大学学报,(4):67-68.
[4]曾明星,蔡国民,覃遵跃,等.基于翻转课堂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及实施路径[J].高等农业教育,(1):76-81.
[5]陈宏滨.通信工程专业研讨式教学的操作机制和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广西教育,(31):159-160.
篇14:研讨式教学在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应用论文
地方高校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工作中一直坚持传统教学方法,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对课堂内所讲内容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对老师讲课时课程内容无法理解,对他们的应用更是无法掌握,这样的教学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气氛也就达不到教学要求。例如:在传统的单片机课程教学中,教师就是给学生讲指令讲结构,讲某一单片机电路的工作原理,学生学完后对课程没的理解,无法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去。研讨式教学改革后教师教学任务加重了,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不少,首先要对课程有一个全盘的了解,对企业的新技术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课堂把握能力要强;学生学习时要查阅更多的参考资料和网络文献,同时对现代新技术也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课堂上也有积极参加,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更强,学完后成就感和实用性更强,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会更强。例如:在单片机课程中会改变之前的记忆法,会积极的去制作出新产品,会把课程中的内容通过制作和调试去学习和掌握。在改革中通过专业教学目标和结合目前传统教学模式下相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方案的制订。并在电子信息专业教学班级中分实验班和普通班,通过对比教学效果对教学改革工作进行探索并不断完善教学改革方案。在本专业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推广研讨式教学改革成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考评体系,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调动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在电子信息专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生的一次满意就业率提高20%,学习的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篇15:教学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教学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是枯燥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数学教学形象化,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况且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电脑日益普及,多媒体不仅可以传播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还给学生以清晰明快的感受,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使学生学习的氛围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引言
数学是一门知识广度和深度以及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等特点恰恰符合了数学教学中的要求。随着多媒体手段的不断推广,其优学性也逐渐显现出来,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由于数学课程的特殊性,目前在数学课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还不是很多。还需要我们去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学习,以此达到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的目的。以下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1 充分利用多媒体,让数学教学更加形象化
“数学教学以培养空间想象力为主要目标之一,而中、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抽象性有时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障碍,仅凭教师口头讲解,难以彻底解决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声、形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几何为例,作为从公理出发的纯演绎系统,在现行教学模式下,一般学生很容易用静止的观点去剖析空间图形的几何性,而计算机的参与教学,提供给学生相当数量的感性材料,更方便引导学生观察空间的变换规律,把空间想象力引入动态世界。”例如:《球的表面积》,公式的推导是难点,利用多媒体卓越的画图功能突破这个难点,电脑显示:①准备知识:屏幕上给出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展开图及侧面积公式。②问题探索:球的表面积公式怎样呢?球面不能展开在同一平面上,球的表面积公式无法用展开图求出。怎么办呢?要用新的方法研究球的表面积公式。用鼠标点出把一个球分成两个一样大的半球,然后把半径为R的球的上半球切成n份,每份等高,并且每份看成一个圆柱,则这些圆柱的侧面积之和很接近这个球上半球的表面积。当n越大时,侧面积之和越接近半球的表面积。③证明预备定理:用过圆柱的轴平面截这个圆柱得 到截面ABCD。
A C
B D
④解决问题:利用预备定理推导出球的表面积公式为:S球 =4 .推导过程:把一个半径为R的球的上半球切成n份,每份等高,并且每份看成一个圆柱,其中半径等于其底面半径,则从小到上第k个圆柱的侧面积 其中, , , = ,
则 ,当n无穷大时,就是上半球的表面积 即球的表面积=上半球表面积+下半球表面积= 。由此,球的表面积公式就推出来啦。以上每一步的电脑显示都是以动态的图形,加上虚实线的变化,再配合适当的色彩和声音,把立体图形表现的惟妙惟俏,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这样的课即轻松又充满了乐趣,即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学生分析有关问题也一定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 利用多媒体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现代数学教育强调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能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它实现了传统数学不再单一的数学演绎推理的一面,为数学的发现学习提供了条件,它的动态情况可以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使学生自主地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探究,进行“数学实验”,给学生以更多的分析、思考、合作的空间。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机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学生相互配合才能解决的问题,增进学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例如,在讲授球的体积公式时,课前让20名学生用厚0.5厘米的纸板依次做半径为10、9.5、9 …0.5厘米的圆柱。列出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算出结果。又让40名学生用厚0.25厘米的纸板依次做半径为10、9.75、9.5…0.5、0.25厘米的圆柱,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并算出结果。然后,利用多媒体给同学们演示圆柱的展开图,并让同学们观察,分组讨论以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机房进行手动操作,一个组一台电脑,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积极思考、讨论、动手操作,教师深入到每一个组中参加讨论,观察其进程,了解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答,这样便在全班创设了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是数学问题更加的简单化。[3]
3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数学教学中,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一种有效手段。在教育技术中所涉及的多媒体信息处理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1]例如,“我们在讲圆的半径、周长、面积时,如果直接讲会觉得枯燥无味,但是,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演示给同学看就不一样了,首先跟同学们说:大家请看,有一只羊,被一根绳子拴住,另一头栓在一棵大树上,问:羊可以吃到的所有地方的多少应该用什么词表示呢?那绳子又可以用什么词表示呢?”这样,同学们就会自主的观察、想象、猜想。这样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同学们不仅容易明白,而且加快了讲授速度,加大了教学的容量,使学生能更快、更好、更清晰地明白和理解抽象的东西。可见,恰当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好奇心,激起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需要
传统的教法比较单一,教师讲的很多,学生参与很少,即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又缺乏供学生发现所的良好环境,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的态势中。教师将得“苦”,学生学得“累”。但是计算机与数学教学的结合是教学手段的一次飞跃,从传统的教学媒介物:黑板、粉笔演变到多媒体教学,向学生提供高清晰度的富于动画效果的彩色图像,实现视觉力与听觉力的完美结合,发挥了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电脑多媒体采用文字、声音、色彩、动画、图形等方式传递信息,将学生的视、听、触觉等都调动起来,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传统的数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相比有着明显的劣势。可以说数学教学的现代化运动协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况,培养学生空间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打开了数学教学中一扇新的“诱导之门”,与传统教学配合,相得益彰。
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偶的很难掌握,有死即便知道结果,却很难说出其中的道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进入课堂,化解了许多以往所不能的问题,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尤其计算机可以进行动态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对解决数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很明显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学生往往对运算顺序这一重点掌握不好,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就可以突破这一重点。先出示混合运算试题让学生判断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把学生说的先算部分用红色的闪烁线条标出来并配上音,再现知识点,以此突破重点,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再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有这样一题:许多正方体有序的叠在一起,要求学生数出共有多少个。这样的题也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来演示每一层正方体的重叠情况,让学生通过演示一层层的数出总个数,清楚明了且效果好。所以说,有了多媒体,数学教学讲解更加清楚明白了。可想而知,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
5 多媒体教学令教学改革一片光明
实践证明,电脑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传统的教学与现代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改革课堂教学,把传统的知识灌输式的教学,向着学生积极参与式的教学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电脑多媒体教学有极大地潜力,它是现代教学形式的一般表现,也是对学生追求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素质莪一种培养。[2]
计算机介入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现代化的数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它更加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而且为数学教学开创了新天地,当然计算机知=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并不能取代师生间的交流,将会为数学教学增添姿彩,为教学方法的探讨提供广阔的天地,为培养学生数学的各种能力提供有力的条件和广阔的天地。
6 小结
总的来说,自从进入21世纪,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多媒体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不同的作用。在数字教学中的作用也是尤为可见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未来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的。
致谢
三年,给予我的,是不断丰厚的学识,是从容、自信和幸福的能力,还有,珍贵的友谊。 同门求学是一种缘分,无数次结伴同游,无数次对酒当歌,无数次谈天说地、嬉笑怒骂。曾经一样的悲欢,注定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可以共同分享许多美好的回忆。尽管就要各奔东西,但三年同窗之谊,我们会成为一生的朋友。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着的作者。
篇16:网络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网络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更能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下面就《圆的认识》一课探讨如何将网络环境和数学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
网络环境改变了学生传统的课堂模式
《圆的认识》一课概念性较强,通过设计专题站,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全面的知识,促进了多方面知识的有机整合。专题站的设计改变了原有教材的线性的呈现方式,通过图片、动画、声音等多种呈现方式,为实现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平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爱好利用网络选择喜欢的课题进行自主研究。
I.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圆的认识》一课通过问题导入后,教师将学生的提问,归纳整理成三个学习指南,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和收集需要的信息。学生有的研究画圆方法,有的研究圆的特征,有的研究圆各部分的.名称,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分享学习资源,交流经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达成共识。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
2.动手操作突破难点,体现学科特点
新课程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网络教学也应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在学生自主学习后,为进一步突破难点,让学生或浏览网页,或动手折、画、量,并进行交流。当学生说到如何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的方法时,教师还可让学生上台演示操作方法,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
3.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人机交互
网络环境下的交流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培养了学生信息素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过关练习,体现了人机交流,特别到了第三关,通过网上交流的形式,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消除了面对面交流的胆怯心理,大胆地利用网络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同时,又能汲取其他学生的学习经验,进而在知识的获取和学习方法的认知上都有所进步。
课后延伸兴趣,实现知识的拓展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的知识不光是通过传授,更是在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课后,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继续开展一些有实际意义的小课题研究,如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相关知识,并制成作品进行发布等,把学生的兴趣延伸到课外,实现知识的拓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他们一方面积极思考,阐述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参与协作学习,分析、判断、评价和吸纳他人的见解。学生的学习地位改变了,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人,有了自己的思想,自主建构着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的学习充满了灵性,既掌握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学习能力,又培养了信息素养,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
篇17: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这种媒体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利用的媒体也多是粉笔、黑板和幻灯,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创新 ;激发;信息素养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日新月异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工作与学习方式。教育作为全社会的一个重要领域,当然也不例外,最令人瞩目的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而对于数学,面对21世纪的挑战,学生数学方面发展的愿望和能力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新的数学课程理念的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和工具,营造了新的数学学习环境。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因此,作为教育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利用情境调动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个动画讲授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心理。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直线、射线、线段的判断中,学生对“线”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应用于上把握不定。
我们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采用动画显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例如,可以使线段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射线是线段基础上一端的无限处长及把线段两端处长得到直线,这种在原有图形基础上的动画展示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线间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对“线”的特征的掌握。增加问题情景设计,激起课堂高潮
二.运用多媒体把抽象转化为直观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概念,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概念教学过程中,可以用FLASH动画的形式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钱表示出来,以体现垂直平分线和用平分线的特点;又比如,学生在理解三角函数值与角的关系时,可以把三角函数值和角的关系放在直角三角形中,设计成因果互动的形式;学生在理解圆中角的相互关系时,我们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变换角的顶点、角的边与圆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去理解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这些角之间的相互联系。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式。
三、再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和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当学生思维受阻或反思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模拟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展示知识的结构,变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特别是在学生“顿悟”的一刹那对思维的发展最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验平台,供其实践操作、探索、发现。
例如:讲“弦切角定理”时,利用几何画板做如下设计,可展示过程,以发现规律。
首先,可用电脑演示:当弦切角一边经过圆心时,
(1)弦切角是多少度,为什么?
(2)∠CAB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D是多少度?为什么?
(3)此时,弦切角与它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有什么关系?
通过实验,学生不难发现,它们都是直角。
接着,教师继续演示并提问:以A点为端点,旋转AC边,使弦切角增大或减少,观察它与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猜想:弦切角等于它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最后给出证明。这一展现过程,给学生以充分的探究空间,使学生不仅值得发现过程,而且领会到规律成立的依据,使认识进入一个又一个崭新的高度。
四、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学实验教学
著名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总结出了数学学习过程的三条原则,其中第一条是“主动学习”,认为“学习过程是积极的……自己头脑不活动起来,是很难学到什么东西的”。学习通过“做数学”来学习数学,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实验去获得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以一个研究者的姿态,在“实验空间”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数学情感。
过去数学教学中的测量、手工操作、制作模型、实物或教具演示等形式就是数学实验的形式,只不过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定理,以演示实验、验证结论为主要目的,很少用来进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而现代数学实验主要是以计算机数学软件的应用为平台,结合数学模型,模拟实验环境进行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整个实验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实践与活动,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实验程序,设计不同的实验步骤。
现代数学实验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因而是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模式。数学实验教学模式,通常由教师(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明确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计算机提供的数学技术的支持下做教学实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或者组织全班讨论,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实验过程中,依靠实验工具,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从中获得数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情感体验,产生成就感,进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也为计算机教学的开展提升了层次。引进数学实验以后,数学教学可以创设一种“问题──实验──交流──猜想──验证”的新模式。数学教学采取何种模式,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数学教育的目的,而这又与教学的现状、社会对数学的需求密切相关。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与数学教育中忽视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的矛盾日益凸显。在教学中倡导研究性学习,引进数学实验,以及由此引发的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当前社会对数学教育的需求是一致的。
例如,利用软件“几何画板”(或“MATH-CAD”等其他软件)在课本中习题“一条长度为2的线段AB,端点在坐标轴上运动。从坐标原点向AB引垂线,垂足为M,求垂足M的轨迹”时,首先在屏幕上给出动态演示,接着一步一步地启发学生导出动点M轨迹的极坐标方程P=sin2θ,并在屏幕上显示出它代表的四叶玫瑰线,然后启发引导学生猜猜看极坐标方移P=sinnθ表示的曲线是什么形状?学生利用计算机又可以自由地做实验,键入不同的n值,各种美丽的花瓣便出现在屏幕上。这时学生们兴奋极了,实验出现了原来未预料到的结果。但是当n=0.1,0.5,1.5,3.7…时,屏幕出现了并非花瓣的曲线──产生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传统的方式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生活因网络而变得精彩,学习因信息技术而更轻松。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注入旺盛的活力,随着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必将推动小学教育改革的进程。只有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的学生,实现培养会终身学习的人才。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篇18:形象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形象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背景分析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数学的飞速发展也表明全盘形式化是不可能的,因此,高中数学课程应返璞归真,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正因为数学中存在较多的抽象概念,对中职生而言,有些过于形式化了,而且过多的数学公式学生不仅不容易记住,还容易混淆。华东师范大学张教授说过:好的教师在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能够通过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讲解。所以结合大部分中职生有数学基础差,学习习惯差,且对数学等文化课忽视等特点,对他们的数学教育应采用形象化教学为主的策略。以下就结合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例子进行形象化教学的分析。
二、实际操作
这个高中阶段函数的概念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学生很难从文字上来理解,这是我们需要建构生活模型,也可以通过视频或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完成。我们把函数的自变量看做是原材料库,把对应法则f比喻成加工机器,把函数的因变量看做是成品库,生活中原材料组成的集合即为函数的定义域,通过机器加工即对应法则f得到成品即函数值y,但是需要向学生强调的是每一个原材料都需要加工,通过这种生活形象化,学习将函数的概念及三要素罗列了出来从而简单化,既达到教学的目的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函数的实际应用的例子是中职生最难以接受的知识之一,好多学生看到应用题的第一反应就是放弃,这样对本章节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分段函数及应用为例)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以两个生活形象实际引入。
三、思考总结
我们大脑对具体形象的记忆比对抽象事物的记忆来得迅速、真切、持久,所以形象化教学不仅能够使数学知识更加生活化、简单化,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职中,作为文化课的数学,学生一直觉得难以下手,而且与专业课、生活无关紧要,但是通过某些生活包装将数学形象化,是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将数学知识形象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中职的学生在乐于学习的基础上学到更多的知识,这种生活形象化也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用于生活与专业成长,也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
篇19:浅谈情景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情景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郭善光
山东省沂南县大庄镇杨坡中学
【摘要】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情景创设又是使学生走入课堂的关键。
【关键词】情景式教学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情景创设又是使学生走入课堂的关键,几十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数学课的几种情景式教学方法。
1新旧结合式情景教学
新旧结合情景式教学,就是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正方形的性质时,先复习矩形和菱形的性质,通过复习我们知道,研究这两种图形从边、角、线三方面入手,先研究了四条边的关系,边的关系包括了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又研究了四个内角的关系角也包括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最后研究了对角线,也研究了这两个方面;通过复习让学生明白研究特殊平行四边形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这样一来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和自然的就去研究正方形的这三方面,并且还会和矩形、菱形作对比,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创设情境,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正方形的知识。
2类比式情境教学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3实物演示式情境教学法
实物演示式情境教学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4问题式情境教学法
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问题引答案给予的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一元一次方程时,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
5设疑式情境教学法
设疑式情境教学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6演示教具式情境教学法
演示教具情境教学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我们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利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明白我们是利用了同位角相等来画的平行线,从而很直观的得出一个判定方法,那就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天直线平行。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
7音乐渲染式情境教学法
上课前2分钟放一段音乐,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只要选取恰当的音乐,在整个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节的发展上二者和谐、协调,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8强调式情境教学法
根据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一开始上课我们就讲一些让同学们感到重要的或有意义的学习方法,或重要的知识点,已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二元一次方程,是整个初中教学的重点,它的地位大家都知道的,它在中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将来学习深造的基矗今天,我们就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总之,数学的导入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9图画再现式情境教学方法
图画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能够快速明白其中的道理,例如:在学习一元一二次函数时,利用图像,更容易研究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和特点。
10生活展现式情境教学方法
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例如:在学习相交线与平行线是让同学们想一下,纵横交错的道路,棋盘中的横线和竖线,操场上的双杠,教室中的课桌面,黑版面相邻的两条边等等,都给我们以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形象。
篇20:参与式教学在土地经济学中的应用论文
参与式教学在土地经济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基于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目的,从参与式教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土地经济学的课堂模式提出部分改革措施,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能进一步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而到达课堂教学目的。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土地经济学;教学改革
1前言
土地经济学课程是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中十分重要的一门理论专业课,这门课程同时也是整个土地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础之一。其研究对象是土地利用领域中发生的具有经济效应的人与地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地与地的关系。其基本内容和原理包括:人地关系及土地供给与需求理论;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原理;地租及土地价值与价格原理;土地金融与土地金融制度;土地税与地税制度等。学习该门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基础、切合法规条例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等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有关土地范畴的经济学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后续扩展课程的学习。
2土地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土地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生产要素经济学,是一门学术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学的各个方面,具有内容多、跨度大、边缘性强、综合性强等特征。土地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其学科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以至于当今我们遇到的经济问题也有经典理论无法解释或解决的。所以在教学重点以及内容也就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也应当随之而变。其次,土地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课程,其内容涉及到很多经济学原理,部分原理单纯用语言描述是很难解释清楚的,需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刺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能彰显教学效果。结合以上的两点,老师在课堂上传统的讲授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土地经济学教学。为此,本文从参与式教学法的角度出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土地经济学教学提出一定的教学改革措施。
3土地经济学参与式教学法的设计与应用
参与式教学法是老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一种教学行为,关键在于做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老师的引导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参与式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范畴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传统的教育方式是学生被动的进行学习,属于内在激励弱的教学方法。而参与式教学属于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主动互动,属于内在刺激和外在刺激都强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学习也变得有趣、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参与式教学法再加上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会使外在激励加强,内外激励结合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基于现有课程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土地经济学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法作出了以下设计。
3.1教师寻找案例,提出假设
课程本身要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起点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为手段,以解决当前实际问题为目标。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前,需要先提前寻找好适用于该课的案例;设计问题时,需要涵盖学生已学过的土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问题要能映射到当前实际生活中的土地资源管理问题。
3.2学生分组竞争,引导回答
在知道问题之后,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施行随机分组。确定分组后,限定时间内,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小组需要从案例的各个方面入手,依据土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论进行讨论。
3.3小组轮番答辩,教师提问
限定时间的讨论之后,让小组全员轮番上台对大家作讨论的汇报。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搭便车”的行为,要求成员各自对案例的不同方面的进行汇报,并说明相关的原理及各自的思想辨析过程。教师针对学生提及的方面,进行部分细节的提问,既能让学生发现自己思维的漏洞,也能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3.4班内角逐最优,轮番筛选
各组答辩过后,需要选出班内思考最全面,答辩最优的一组。由各小组进行多轮投票,每轮剔除一组,直至选出最优的小组。为了让各小组的答案做比较,就要要求各小组在其他小组作汇报时认真倾听别人的思路及结果,有助于学生理解他人的思路。关键点: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在学生开始分组讨论后,由学生适当地进行发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其次,在其他小组汇报时,维持课堂的整体安静,既有助于培养台上作汇报的同学的自信心,又有助于让台下的同学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学会对他人保持尊重。
4参与式教学法应用与推广的对策建议
4.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实施参与式教学改革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质量,促进学生自发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是接受教育的受体,又是主动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实施参与式教学法时,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引导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亲身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否则,就会失去参与式教学的意义。
4.2教师掌握好“度”
参与式教学要基于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的,不然参与性教学就无从谈起了,教师需要知道学生的知识层面在哪,才能提出比较符合学生层面的问题。另外,由于参与式教学的课堂自由度较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整体的学习场面,积极引导学生之间发言讨论,以保证讨论不偏离主题。
4.3贴合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
由于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并不一致,人才培养计划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成长的过程要注意贴合各自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依据人才培养计划,引入参与式教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自觉地学习专业知识。
5结论
参与式教学不仅加深学生对土地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更关键的是能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市场的发展现态,并将枯燥的理论学习与现实中的土地资源管理问题结合起来,学会应用土地经济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湃.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3
[2]韩申山.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
[3]金丽.参与式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探析--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共20篇)】相关文章:
微课对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影响论文2023-11-22
★幼儿园教学论文题目2023-09-11
财务会计教学范式改革与实践论文2022-10-22
浅谈现代教学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2022-12-18
试验研究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论文2023-05-29
微课下中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论文2024-01-28
初中教学论文题目大全2022-08-26
教学论文的题目2022-07-22
地理教学论文发表刊物2023-06-30
透析中专体育课的创新性教学论文202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