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论文

时间:2022-09-01 07:42:29 化学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探讨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论文(共20篇)由网友“全面回炉重造”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探讨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探讨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论文

篇1:探讨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论文

探讨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论文

[摘要]在生物化学的理论教学实践中,运用了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改善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 生物化学 创新性思维

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学科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和必修课。但由于其内容十分庞杂、繁多复杂、抽象难懂,学生在学习过程普遍反映难度大,比较吃力,加之需要记忆、理解的内容很多,使该课程成为一门让学生望而生畏的学科,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1]。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都采用课堂讲授、实验验证、作业布置、答疑解惑等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课堂讲授则成为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如果一味地采用平铺直叙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容易感到疲劳,在课堂上缺乏创新性思维过程,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积极探索并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先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在指导教师的参与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必要的知识,学会正确的科学思维与推理方法,提高自学能力[2]。PBL是帮助学生消化巩固并运用理论知识去获得与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增强表达及分析能力的一种开放式教学形式,是课堂讲授的继续和提高,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的有益方式。我们将此法应用于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在生物化学理论课中问题讨论式教学法的尝试

讨论式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有“问题讨论式”、“提问答疑式”、“演讲答辩式”等多种形式。在生物化学理论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采用了问题讨论式。例如:在“蛋白质的共价结构”这一章中,蛋白质通论一节的重点内容之一是蛋白质中氮含量的计算以及凯氏定氮法。按照一般的教学方式,老师在讲课时首先介绍蛋白质中氮的平均含量为16%,可利用公式:蛋白质含量=蛋白氮含量/16%,即蛋白质含量=蛋白氮含量×6.25算出某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然后再介绍凯氏定氮法的原理、方法甚至仪器装置、注意事项等内容。这种方式虽然完成了教学过程,但学生感觉平淡无味,只是被动地记住了蛋白质含量的计算方式。对此,笔者在教学中一改往日的模式,首先在课前提出了在我国甘肃等地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请学生们分析为什么奶粉中添加了三聚氰胺会导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这种蛋白质含量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缺陷,应如何避免。然后指定几位学生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们对此非常感兴趣,课前查阅了许多资料,课堂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不仅了解了三聚氰胺的结构特点,而且掌握了三聚氰胺进入人体后造成结石产生的原理及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们通过这一事件深刻地认识到食品污染给患者带来的巨大危害,更加感受到甄别与检测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在讲授“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这一节内容之前,笔者向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肥胖症患者,为了控制体重,应该怎么办?和尚、尼姑长期吃素菜不吃荤菜,这种饮食方式真的健康吗?为什么?人们常说:“早餐要吃得像皇帝,午餐要吃得像平民饱,晚餐要吃得像乞丐”,这句话有科学依据吗?请予以分析,并阐述依据。通过课后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教材相关内容的学习以及课堂上的讨论,学生们不但牢牢掌握了糖、脂、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相互关系的基本概况,而且从机理上了解了合理搭配膳食结构,保持均衡营养、增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通过讨论使学生们体会到了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乐趣,树立了学生科学养生的理念,使学生懂得只有健康地生活和健康地工作,才能提高生活质量,并积极投身到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同时也激发学生们学习生物化学其它知识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体会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灵活的教学方法则对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起到保证作用[3]。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基本上只是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很少去进行积极而主动的创造性思维;加之现行考核方法亦多以知识的再现为主,结果在不同程度上助长了部分学生思维的惰性,甚至导致思维的僵化枯竭。PBL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以小组讨论代替传统授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从“知识中心型”教育向“能力中心型”教育的转变通过讨论式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在用讨论式教学法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探索活动,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学生会从各个角度、侧面来揭示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的实质,如果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就会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动力与氛围。这无疑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问题讨论式教学中,问题的提出过程即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获取知识以及创新性能力,增强了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而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过程中深刻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理论内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则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教学讨论的过程中形成了勤于思考、刻苦学习、积极钻研的学习热情。此外,学生活跃的思维也促使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拓展知识面,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能用该法组织教学。不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而生搬硬套,只能落入形式主义的讨论局面。这样不仅浪费时间,甚至还可能会带来更多问题,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与质量。至于如何更好地将讨论式教学法运用于课堂,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和总结,从而发挥其应有的、更强的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晓霞,牛勃,解军,张悦红,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9(2):140~143.

[2]吴升华.论PBL医学教育模式[J].医学与哲学,,2l(12):235~236.

[3]吴云,崔树启,戴洁.医学院校教学研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4(2):125~126.

篇2:生物化学渗透式教学法初探论文

生物化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基础医学学科。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纽带,在整个医学课程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生物化学虽是一门发展迅速的独立学科,但与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遗传学等学科有着广泛的交汇与联系。正因如此,生物化学教学面临着“三多三难”的实际性问题即课程内容多、抽象概念多和作用机制多,理论知识理解难、记忆难和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难。传统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以多媒体、板书等形式传递知识信息,常常显得枯燥乏味,学生难以理解和消化,课后即使花很多功夫思考却思考不得,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好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生物化学知识,并且能学以致用,成为一名大学生物化学教师值得深思和研究的课题。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面对新形式新情况,教育工作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机制、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做出努力,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强时代感、针对性、时效性。近年来,“渗透式”教育逐步进入了大家的视线[3]。

1“渗透式”教育的内涵

“渗透式”教育最早是由杨振宁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1]。所谓“渗透式”教育就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借助一定的载体,营造一定的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会,使他们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自觉或不自觉的生发出教育者所倡导的观点,从而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行在感染和陶冶中得到优化[2]。我们常说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以作为对“渗透式”教育的形象概括。

篇3:生物化学渗透式教学法初探论文

生物化学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基础医学课程中重要的领头学科之一。生物化学不仅研究正常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及化学变化,甚至研究疾病状态下,生物体的病理性变化和病理过程中特异化学标志物或体内成分的改变。因此,生物化学虽是一门基础医学学科却与临床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医学生只有在学懂了生物化学中的相关知识,掌握了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和异常的病理状态下生物内各项指标的变化,才能在今后走向临床工作中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为患者更好了判断和治疗疾病。医学生学好生物化学,在整个医学生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面临医学内容繁杂与学时数少;理论知识的抽象性和临床知识的实际性之间的矛盾,加之传统医学教学方法上的单一,使得生物化学学习陷入了一定困境。此时,把新的教学方法引入生物化学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4]。“渗透式”教学法是借助一定的载体,如临床实例、生活情境,把教育内容附于其中,通过这些载体传递教育信息,实现教育目的。在利用“渗透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运用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强调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变老师主动的教为学生主动的学,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教学内容,针对生物化学各篇章内容,认真的思考和分析当中的内在联系,精心编排和设计临床和生活中的案例,并且巧妙“渗透”到生物化学理论知识中。

篇4:生物化学渗透式教学法初探论文

在实践生物化学“渗透式”教学法时,首先要遵循一个原则:以基础医学理论教学为主。在融入临床实例时,仍然是以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做主导,切不可喧宾夺主,不能把过多精力和学时花在介绍医学案例,而忽略了生物化学内容的讲解,从而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借助临床实例的桥梁作用对知识点进行层层剖析、对学生循循善诱,将错综复杂的知识点梳理清楚,用具象化的例子代替抽象化的概念,在一步步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过程中,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的内在联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掌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培养实用型人才也有着实际的意义。从学生接触生物化学的第一堂课,当他们还对生物化学是什么、生物化学学什么都还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我们一改传统教学法即按照绪论内容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我们将临床上的一张化验单带入生物化学课堂,以这张化验单作为一个载体,传递教育信息,达到教育目的。化验单中有血糖、血脂的检查项目。其中血糖就是生物化学中所谓的血液中的葡萄糖,属于糖代谢中的内容,在生物化学理论课中就会介绍正常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人体血糖水平之所以能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就因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保持着动态平衡。当这样的平衡被打破既而出现了血糖水平的异常即高血糖或低血糖,由此带来相应的疾病。另外血脂,从化验单上便可看出血脂不是血浆中的某一种成分,而是血浆中各种脂类物质的总称,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等的总称,对应化验单上TG(甘油三酯)、Ch(胆固醇),既教会了同学认识临床上的化验单,也讲临床对应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贯穿其中。将临床上的化验单渗透到生物化学理论课堂中,一方面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另一面,把枯燥苍白的文字内容变得生动鲜活,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并且在不知不觉便掌握了生物化学和临床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在具体的各章节学习中,再将临床病例“渗透”到生物化学理论课程中,如临床上的白化病,是由于缺乏酪氨酸酶所致的。生物化学理论课氨基酸代谢中介绍,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下,首先转变成多巴,进而合成多巴胺,最后转变成吲哚醌聚合而成黑色素。一系列反应繁杂而枯燥,当引入病例,缺乏酪氨酸酶时,导致体内酪氨酸无法合成黑色素,进而皮肤、毛发呈现白色,故称白化病。用具体的例子呼应理论知识,无形中便建立了理论和临床的联系。除了临床病例,生活中的一些情境也可进行“渗透”。如生活中每个人喝了酒之后的表现都有不同,这就与每个人代谢酒精的能力不同有关,在生物化学非营养物质代谢这章就会介绍。课堂上让同学回顾自己的经历或者观察身边人喝酒之后有何不同状态,通过同学热火朝天的讨论之后,归结为三类:第一类是“一杯就倒”;第二类是“千杯不醉”;第三类是“喝酒脸红”。此时,我们介绍酒精(即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为:乙醇在醇脱氢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变成乙醛,乙醛在醛脱氢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变成乙酸,乙酸可进一步代谢或排除体外。在调动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介绍生物化学理论知识,使他们印象深刻,当掌握了酒精代谢的一系列生化过程后,再联系生活中的不同情况来具体分析。“一杯就倒”的人是因为体内醇脱氢酶和醛脱氢酶的活性都很低,故身体很难代谢乙醇,所以稍喝一点酒就醉了;反之,那对应“千杯不醉”的就是这两种酶活性比较高,利于乙醇的代谢。还有的人喝酒脸就红,是因为体内醇脱氢酶活性正常而醛脱氢酶活性比较低,以致乙醇可以转变成乙醛,乙醛却不能转变成乙酸,造成了体内乙醛的堆积,由于乙醛会使得毛细血管扩张,所以表现出脸红的现象。生活实例的“渗透”,让生物化学知识不再显得高深莫测,学生可以利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一些现象。最大程度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调动起来,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收获了知识。

4结论

在实践“渗透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形成立体性的知识结构,优化课堂教学体系。通过“渗透式”教学法教学,增加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拓宽了视野,培养了发散性思维,最后,“渗透式”教学模式,不仅包括知识的渗透还包含能力的渗透,更有利于培养新型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再延,论德育灌输与德育渗透[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2]杨振宁,杨振宁文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839.408.

[3]王祚桥,试论高校思想教育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9.

[4]刘素芬,国外渗透式教育对我国学校教学与的有益启示[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1.

篇5:探究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探究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探究式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91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230人)和实验组(261人)。对照组完全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包括病例导入新课法、PBL教学法和课题研究型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期末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课程满意度和考试成绩均较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满意度、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是护理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只有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才能为深入学习其他基础与临床课程奠定坚实基础。但生物化学内容抽象,缺乏直观性,学生不易理解,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1]。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积极探索,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教学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校级护理专业专科学生1~4班。其中1、2班230人为对照组,3、4班261人为实验组。两组学生的入学年龄和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且所用生物化学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时数相同。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讲授时,以教材章节框架为主线,以理论讲解为主、提问为辅,授课期间穿插少量病例,并进行简单解答。实验组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用教学方法。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3种方法。(1)病例导入新课法。例如在讲“氨的代谢”时,先向学生展示病例:患者,女,38岁,反复发作性昏迷3个月,每次发病前均有进食高蛋白食物史。今发病2小时入院治疗,此次发病前吃了很多虾。肝功能显示:血氨:167μmmol/L;ALT:174U/L。让学生思考:患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护理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进食高蛋白食物会引发该病?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讲授结束要求学生回答该病的初步诊断、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等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由教师加以总结[2]。(2)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解决问题。课堂上,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为教学服务[3]。这里的“内容”可以是一节课上的某一个重要知识点。如在学习“维生素A”章节时,我们采用PBL教学法。具体教学流程如下:①设置问题:南北朝时期,王珂带母亲在山区躲避战乱。后来,王珂发现母亲的眼皮干燥,晚上看不见东西,便用弹弓打了几只乌鸦,用其肝脏熬汤给母亲喝,母亲的眼睛很快就好了。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先提问,王珂母亲是缺乏哪种维生素?多数学生回答是缺乏维生素A。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王珂母亲得的是什么病?为什么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这种病?③学生自主探究: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每组4~6名学生,教师点拨指导,提醒学生哪些食物富含维生素A。④小组间交流: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⑤教师总结:维生素A参与构成视觉细胞内的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的构成,对弱光敏感,与暗视觉有关;维生素A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性,所以缺乏维生素A将发生夜盲症和干眼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动物肝脏、鸡蛋、牛奶和胡萝卜等。(3)课题研究型教学法。这种模式对学生搜集资料、分析和处理信息能力有一定要求,教师需先对学生进行指导,并选取学生较熟悉、生活中较常见的课题展开探究学习,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完糖、脂类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后,我们从代谢角度分析糖尿病患者出现“三多一少”的`原因,并要求学生制定一份糖尿病患者一周的食谱。①教师列出课题:制定一份糖尿病患者一周的食谱。②学生自由结合分组,一般4~5人一组。③学生分工,查阅相关资料。④学生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写出初稿。⑤教师组织各小组间交流课题研究结果。

1.2.2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与理论考试两种方法,得到相关资料,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解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和教学效果的差别[4]。问卷调查:学期末对两组学生进行生物化学课程满意度调查,进行χ2检验。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总分为100分,通过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采用u检验对两组成绩进行比较。

2结果

2.1两组学生课程满意度比较

两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经χ2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

2.2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经u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1)应用病例导入新课法,提高了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听课,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同时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理论与临床的联系,缩短学生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时间。(2)应用PBL教学法,教师先提出问题,在问题讨论及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消化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3)应用课题研究型教学法,更能体现探究式教学的开放、合作、自主特征。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关指导,如提醒学生如何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查找资料,如何记录材料及其出处;要求学生汇报课题研究进展等,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督[5]。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探究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过程都必须探究。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对象和学科章节特点因材施教,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董芳娟,魏增云,薄一览,等.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31(4):132-133.

[2]张健.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31(10):72-73.

[3]田野,吕学儒,李树香.基于护理岗位需求的高职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护理研究,2013,27(7):-.

[4]田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生物化学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30(2):119-120.

[5]夏炳成.一体化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尝试[J].教学观察,2012,1(2):88-90.

篇6: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通过感知、体验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相互交流完成一系列任务,并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1].任务驱动教学

作 者:程红娜 赵凤琴 尹丽  作者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46 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年,卷(期): 27(3) 分类号:G424.1 关键词:生物化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自主学习 

篇7:学导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如何进行行而有效的人文教育,这对大学语文教师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要求使学生学习已经越来越功利化,单纯的去为了掌握知识而学习的越来越少,大多数都是在为了以后的职业或者各类考试。而大学语文既不属于考试范畴,也不会为学生职业增加多少砝码,因此这个地位的教学是很尴尬。但是作为文科教师,他本身的职业责任就在于提升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面对这种尴尬的场景,他需要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目前比较有效的大学教育方式是学导式教学,所以本文展开对学导式教学在大学语文中应用的探索。本文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首先了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兴趣点。其次是教师在学导式教学中的作用,最后讨论学导式教学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一、了解大学生身心特点与学习兴趣

大学语文的开设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由于一些大学语文教师,过于注重灌输式的教学,使大学语文失去了这种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大学教育是自学与指导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凭借自己的喜好与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与课外实践。所以,教师如果按照中学的'教学方式,势必会让很多学生对大学语文失去兴趣,导致对人文学科的厌倦。

大学语文在学校属于普及性的教育,科班出身的中文系学生一般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而是除去中文系以外的专业,理工科、经济、外语等需要在他们专业之外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也是国家教育部规定,学生需要在大学进行一定的人文教育。

大学生身心发展与中学生不同,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他有相当的经验知道自己的喜好与大致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规划能力。大学生对课堂的要求不是教师运用技巧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希望在课堂上锻炼自己,为将来的前途做铺垫。并且大学生喜欢被教师当做朋友式的对待,而不是听话的小学生。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大学教育的开放与宽容,注重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与基本的为人素质。

另外一个方面是学生对大学语文的重视也不够。由于高考属于文理分开的小综合,这就导致理科学生在高中时代对文科有了疏远,所以大学语文对他们来讲是陌生而不受重视的。这需要学校进行一定的教学改善,学校注重人文教育将文史哲作为必修课,这可以从思想上引起学生的重视。国外的大学一般在入学的一两年进行的都是人文素质教育,历史、文学和哲学的培养,这对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很大影响。所以,不能从短期的功利角度去看待文科教育,它是一种看不见的资产,学习它是终身受益。

二、大学语文教师在学导式教学中的作用

大学语文教师要了解学导式教学的内容,它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自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掌握他们学习的导向。所以,这种学导式教学不仅仅是要求学生积极性,也要求教师主动运用有效的方式,去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大学语文的学习。

第一,教师备课充分,学导使教学不是放羊式的教学,而是掌握要有分寸。其实学导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就是要充分做好教学设计,有些老师认为这就是放羊式教学,不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其实学导式教学更注重教师的教学技巧。运用什么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讲先秦文学那块,《论语》、《庄子》、《道德经》等这些都是基本的教学任务,单凭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恐怕不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师需要用一些学生平时遇到的人生问题,这些古代的哲人是怎么解决的。他们面对功利世俗是如何应对的。用这些作用引起学生注意的线,然后给他们布置相关的参考书,进一步研读他们的思想。

第二,学生着手准备查资料等事宜之后,教师并不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由发挥。而要去检查,去了解学生在资料中获得了什么。比如教师布置学生去阅读《史记》的一些故事,学生或许刚开始被老师的故事吸引了,所以才去看《史记》,当他们亲自阅读的时候,遇到很多阻碍。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疑惑进行疏导,然后指导学生去查阅那些书籍进行更深刻的理解。教师的存在不是事必躬亲的灌输,而是指导学生阅读,减少他们查阅资料的时间,而不是帮助他们阅读资料。

三、学导式教学在大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

刚才我们探讨了教师、学生分别在学导使教学中的心态,职责等问题。其实最关键的环节在于课堂教学。如果教师和学生兼具以上两者的思想,那么课堂教学很容易顺利进行。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最大作用的还是在于教师的方法。

1、注意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不要以为大学生就可以很耐心的听一些理论的堆叠,其实他们更倾向于教师语言的趣味性与知识相结合,并且可以从中获得某些人生感悟。文科的学习本来就是对人生的感悟。教师只需要将课本与生活,结合起来,抓住学生此时阶段的兴趣点,就可以进行一些教学设计。  2、注重学生自己的实践

例如一个问题在语文课堂上大家有了分歧,教师可以进行分组,然后布置下去鼓励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证明自己的论点。这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的其他能力,比如辩论、演讲或者是研究。一些大学语文课程要求进行简单的田野调察,教师可以对田野调查的方法做一些简单的介绍。鼓励学生去自由组合,去调查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教师做一个指导辅助性的工作。当学生把自己课题资料拿回来之后,教师应该在此时讲给学生一些分析方法,做课题整理资料甚至是如何组成自己的观点。这些虽然是普通的田野调察,但是如果认真对待,对于学生以后市场调查能力,社会分析能力都有一定帮助。学生在调查、分析之后,教师鼓励各小组进行演讲发言,其余小组作为专家评定。如此以来一堂生动的大学语文将会使学生热情高涨。

3、注重成果验收

如果教师把引导、指导都做好了,不去检验最后的成果,这样也不利于教师总结经验,也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总结。理科学生一般不喜欢书写,不喜欢总结,但是总结确实对学习,对生活都有益处。教师应该在每堂课上进行阶段总结,学生动笔写出自己最近的感悟或者是对某些人文问题的看法。这些文字都代表学生在近一些阶段的人文思想。无论学生以什么的方式写,写出一些什么,都能体现他对社会、对自身、对待生活甚至未来的某种素质是否在提高。

四、总结

学导式教学是大学阶段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科目,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课程设计。注意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结合,注意培养学生实践和思考的能力,用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开梅.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恩师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2]高竞艳.对大学语文的定位和教学现状的思考[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04).

[3]姜小平.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路径[J].教育与职业,,(29).

[4]张成,陈谦.目前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思考[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3).

[5]郝春生.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学报,,(01).

[6]杨丽宏.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is a self-directed learning increases, the main focus on student ability, teacher as a supplementary role. This is called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university teaching guide to teaching. We know college students the language is a basic literary quality of the subject, it attaches to the basic human spirit and reading ability. School and university language teaching guide combin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university teaching, on the one hand can improve students cultural literacy. This study guide for the teaching method, with examples of university language teaching to be an academic discussion.

Key words: learning guide teaching; University of Language; teaching; use

篇8:初中生物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的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的论文

一、参与式教学的实施原则

1.教学任务的分配要合理

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应该再占据主体地位,而应该将其还给学生,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对教学分配有足够的认知,用自身的主导作用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出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以学生的需求作为导向授课,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2.启发和平等原则

如今的教育发展理念是要求学生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平等是良好交流、沟通的前提,教师应该抛弃以往身份的隔阂,真正将学生看作朋友,发挥出启迪者和引导者的积极作用。同时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要足够重视,尊重每一位学生,跟他们进行平等而友好的交流沟通。重视学生的需求,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且予以指导,谆谆善诱,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

3.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齐头并进

初中生物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当前的学习,教师应该以“大众基础教育”作为指导思想,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提高、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以及综合素质,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来完善自身的思维、行动和认识。

4.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之间肯定会存在不同的差异,教师应该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差异,有层次地为他们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专业基础等,循序渐进地实现目标,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1.营造情境氛围

参与式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多方互动,所以初中生物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借助问题的创建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和课堂讨论中。比如,课堂上讲到了植物开花和结果的相关知识,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出外踏青或者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看到蒲公英、桃花等植物的区别和作用,然后可以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展示它们种子形成、扎根并且生长的全过程。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地提问,比如果实是怎么形成的,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样的自然条件等,让学生开始进行积极的思考,这种提问和情境创设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中。

2.巧妙吸引学生参与

初中生还处在爱玩并且好奇心较重的年纪,初中阶段也是他们发展认识开阔思想的重要时间,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游戏、讲故事或者表演等方式更好地引起学生兴趣,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初中生物教师还应该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建立和能力的培养。

3.挖掘教材的深层意义

与传统的教学手法不用,参与式教学更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和态度,重点在于启发和指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如果想让参与式教学真正发挥出积极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发掘,利用其中的人文和自然精神,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带来人文智慧的熏陶,树立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操,保证学生在开阔视野的同时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在学习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利用我们日常所见的生活现象来进行生物知识讲解,用沙尘暴以及森林破坏等现象让学生意识到绿色植物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从小树立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4.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性活动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科学性和实践性较强,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与科学探究相关的活动也是为了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起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活动和教学实践中来。所以,教师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积极利用生活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物知识的博大精深和人文情趣。参与式教学是新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生物学科的教学特征,符合当今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利用参与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篇9:加强多项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加强多项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商务英语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实用性,能够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而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正是以培养具有“语言交际能力+商务管理与商务操作能力+行业知识技能”能力的人才,课程教学重点突出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从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全面提高在商务环境下使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在企业中的竞争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当今的商务活动强调人实际的商务沟通能力,能否用最准确、清晰的商务语言来与老板和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成功与否。为了适应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专门的商务英语课程,也有许多高校把《剑桥商务英语》作为了学生的必修课程,基于种种现实,如何逐步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来增加学生相关的商务知识、增强学生运用英语从事商务实战的能力等等是所有商务英语课程老师一直思索的问题。

一、根据商务英语课程中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商务英语”是商务和英语的结合,完善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应包括基础商务英语课(如商务英语精读、泛读、听力和口语等)和专业商务英语课(如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商务用途英语主要是以商务语域中的词汇、语法、语篇以及四项技能训练为重点,一般商务用途英语EGBP (English for Gener~Business Purposes)是用于一般商务情景下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的学习,它是在低年级或基础阶段进行,语言学习是重点,但尽可能兼顾内容学习。特殊商务用途英语ESBP(English for Specific Business Purposes),它的重点不仅包括语言和技能,还和特定的商务内容领域相联系,以英语为媒介,学习诸如营销学、国际贸易、经济学、金融乃至商法等。在现如今导入高校的《剑桥商务英语》课程,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剑桥商务英语课程主要培养学习者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目前英语教学的目的来看, 内容涉及到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商务英语课程不只是简单地对学生的英文水平的提高,它更多地是向学员传授一种西方的企业管理理念、工作心理,甚至是如何和外国人打交道,如何和他们合作、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等,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包含在文化概念里的。也就是说,教师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在解决学生的语言水平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商务的知识,并增加这方面的实践活动,多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如涉外企业、交易会等)进行锻炼,以便达到提高的效运用能力的效果,真正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二、根据商务英语的社会效应合理使用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明确、真实的任务,旨在使学习者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培养自我把握语言功能的能力,并在交际中进行真实运用。任务的设计注重形式和语言功能的结合。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合理使用任务型教学法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商务知识学习的潜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9月 教育教学研究能。 《剑桥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决定了任务型教学法将成为其主要的教学方式,剑桥商务英语课程主要培养学习者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外事接待、电话记录、会议安排、银行业务、商务函电等。在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具体的,与学生未来工作息息相关的语言任务,自始至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和获取相应的知识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学以致用,有充分了解了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特色,将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才能切实达满足社会的需求,很好的完成任务,在社会强烈的竞争中立足。

三、在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导入先进的信息技术

从网络本身来看, 一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利用网络可以高效地进行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再生和利用, 由此可以不断增加学生的商务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兴趣, 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从教学实践来看,网上信息是商务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我们的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由于网络丰富的信息量,有效弥补了商务英语教材商务知识和背景知识的不足及过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深化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更好地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 点也可说是至关重要;从社会对商务人才的.要求看,经济领域或者商场可谓是风云变幻,这就要求商业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及时了解并掌握最新信息,紧跟时代潮流,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学生的求知需求也使网络资源成为必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个人的爱好利用互联网来广泛地查找资料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四、在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概念是为了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教理念而提出来的。商务英语的教师应该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和丰富的商业背景,只有具备语言、商业知识、商务技能的老师,在课堂上才能传授给学生商务英语方面的知识,更能辅之以大量的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的讲解,知识面涉及管理、贸易、法律、财会等显示商务活动,优秀的商务英语教师是“商务”的核心。课程设置如何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等, 已经成为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新形势下商务英语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双师型”教师除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之外还必须具有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把《剑桥商务英语》作为了学生的必修课程, 《剑桥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下的英语, 内容涉及商务活动的各个方面, 因此更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商务知识,并能指导学生实践。现在高校老师都具有丰富的进出口业务、商务洽谈、外事接待、翻译、函电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使得在授课时游刃有余,能随时将商务知识及自己的商务工作经历融入教学当中,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受益匪浅。

五、根据商务英语教学的目的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招聘单位对应聘者是否持有四、六级英语证书以及更高英语专业的证书作为考察应聘者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标榜,特别是权威的国际证书能较好地看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此,许多高校也开设了专门的商务英语课程。比如:《剑桥商务英语》BEC考试证书,BEC考试基本上属于实用性而非学术性的,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在具体的商务环境中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能否正确地理解、处理及回答各种工作中的问题;还有中国商业联合会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证书考试办公室特别举办的“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认证考试(ETTBL)” ,ETTBL一是既权威又规范的商务英语翻译专业资格认证考试,是对参考人员口译、笔译方面的双语互译能力和水平的认定,而ETTBL证书也成了聘任翻译9月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之一,为此,许多高校也开设了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由此可见,商务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具体的商务环境中实际运用英语言的能力,加强学生正确地理解、处理及回答各种工作中的问题英语应用能力,使具有同等专业水平和能力的大学生在科技资源的占有和利用,以及高水平科技合作和交流。

精通英语,尤其能够熟练运用专业术语进行直接的对外交流,也是从事对外商务和贸易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国际间经济合作的深化,社会对于“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加大,所以,学生在学好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强化商务知识,这也是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春林.创新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7[2]刘云江.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研究

【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

【3】英国剑桥大学商务委员会,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大纲(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篇10:程序教学法在排球教学中运用论文

程序教学法在排球教学中运用论文推荐

一、《纲要》中的相关规定

1.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紧扣课程的主要目标,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

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地域、气候、场馆设施等不同情况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力求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要注意课程内容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效性,并注意与中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衔接。

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教学内容应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要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既要考虑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

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2.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由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把现代新兴的教学方法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来是非常必要的。所谓现代教学方法,国外认为,现代教学方法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对而言的。当今出现的现代教学法有程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掌握教学法、类比迁移法、情境诱导法、电化教学、问题教学法等等。现代教学方法一般都具有以下5个特点:(1)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2)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本特征;(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4)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5)对传统教学方法适当保留并加以改造。

现代教学法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可谓有很大的空间,例如,类比迁移法可用来进行扣球与跳发球的教学,两个动作具有很大的相似部分;情境诱导法可用来进行战术保护的教学,将排球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明白应该如何进行保护;问题教学法可以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思考,不占用课堂时间。这些方法都具有其各自的优点,完全可以引入现代排球教学中来,本文仅以程序教学法为例进行相关阐述。

二、程序教学法的定义、具体形式和优点

程序教学法就是把教材按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内容划分成若干单元编成一定的程序,向学生传授,学生在每一个单元上作出应答,然后由教师、同学、自和进行评定,在掌握动作之后,再进行下一步学习。它的具体形式可表示为分支式、直线式和循环式三种。所谓分支式就是把教材的某个内容看成是一个主题干,然后把它分解为若干个题支,接着再将题支分解为若干个亚题支,依次分解,逐个解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把握教材反映的理论观点,从而在思想上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论轮廓。直线式就是把材料的某个内容分成若干连续的步骤,后一步是对前一步的说明解释或提示。这种方法可以使问题简单化、明了化,若再配以简要的解释说明,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循环式就是从一个方向出发,经过一步步的分析、说明、最后又回到起始问题上来。

三、排球教学的一些特点

排球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就是能把某些技术分成小环节进行教学,根据排球比赛的规律性,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模拟特定情境,另外学生还要掌握基础的排球理论知识,等等。排球教学不同于一般理论知识的学习,它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学习排球基本技术、战术,也要掌握排球的基础理论知识。这样就要求学生要从两个方向进行学习,一个是技能训练,另一个就是课本的知识框架。技术战术的训练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排球基本技术和战术,为学生将来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理论部分则可以让学生从掌握课本的知识框架来加深对所学技能所处的地位有所了解,另外也可以为学期末的考试进行有效的准备。这里我们引入一个学习方法,就是宏观概括法,即看课本时首先要看目录,把目录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框架,可以用大括号的形式,也可用其他的形式。把每一个分支的内容到课本中去学习好,以后复习时就可以只看目录就能掌握课本的所有知识结构,省时省力。这种方法与程序教学法中的分支式有同样的效果。

四、程序教学法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与分析

程序教学法的前两个分支可以分别运用于排球教学的技术战术教学与理论教学。这样就可以使两者相互支持,学好了理论知识,学生就能明白哪个技术比较重要,它的学习重点在哪里,自身缺少的东西是什么,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

首先,程序教学法中的分支式可以用于排球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以现有排球教材为例。如果看着目录进行分支的话,我们最后可将一本教材做成一个树形图,哪个分支属于哪个部分一清二楚,对于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每个章节讲的是什么,哪些章节是重点章节,都能从这个树形图中看的出来,学生复习所用时间的比例就会相应增加。

其次,直线式可以用于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因为排球有很多技术可以进行合理分解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把这些动作进行小环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第一个环节之后,再进行第二个环节的学习,一步一步地前进。举例说明这个问题如下:在教授学生扣球动作时可以合理地将整个技术分成三步,第一步,助跑起跳;第二步,空中姿势和击球;第三步,落地缓冲;第四步,连贯动作。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逐步掌握每个动作,最后在进行连贯动作的练习,能够起到很好的任用。

五、程序教学法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首先,在对某个动作分解时,要合理进行,一些不可分割的动作不能强行分割,使动作失去了连贯性后,学生却不易掌握。例如上手传球这个动作就不能进行分割。其次,要注意全班上课的整体,不能因为一个人的落后影响全班,那就要很好的发挥集体的力量,老师的课上帮助与同学们互帮互助同时进行,尽量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跟上步子,让全班同时进行每一个环节的学习。

六、结论与建议

1.把现代教学法引入排球教学是非常必要,而且势在必行。

2.程序教学法在排球课上的运用可以将其不同分支用于不同的学习,即:直线式用于技术战术的学习,分支式用于排球理论课的学习,二者互相依赖,不可分割。

3.学校排球教师可以尝试把不同的现代新兴教学方法引入排球教学,以促进现代排球教学的发展,改变因课时少内容多造成的学生学习难度太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体艺[]13号.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C].2002.8.

[2]马英杰.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M].第十三届大学生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汇编,2004.7.

[3]王宗平,赵国梁.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走向[J].体育与科技,,2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荆光辉.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111-114.

[6]谢静月.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体育学刊,2002,(6):98-99.

篇11:比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教学论文

“比较思维法,是从具有同一性的事物中寻找其差异,求异存同的思维方法。”因此,比较在学术研究 中是不可或缺的好方法。同样,在中学教学实践中,比较也不失为一种扩展思路、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

一、语文教学中的比较

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认识问题的方法,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可以作为阅读理解的一种重要手段。“把内 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有分析的进行阅读”,这就是比较阅读。其作用在于“通过比较, 看清读物内容或形式上的相同或相异点”,即在相互联系中抓住读物的特征,从而加深学生对读物的理解。 因此,语文教学中就不妨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读物。

教师可以在讲读完几篇课文后,通过比较分析进行归纳总结;也可以以一篇课文作范文讲读,再让学生通 过比较分析自读其它课文。在课时比较紧的时候,比较阅读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在比较少的课时内,完成大量 阅读量的教学任务。比较阅读加强了课文之间、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无疑训练了学生的迁移能力,使学生的阅 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在进行比较阅读时,要注意抓要领,抓住事物的本质,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能确定事物间的异同,而且能 深入的解释这种异与同。只有抓住这一点才能使比较不流于肤浅、达到对作品深入理解的目的。

例如高中语文第三册中有许多篇目有可比性。像小说《母亲》、《夜》、《一碗阳春面》中的人物形象分 析就可以作为比较阅读的练习。《母亲》节选自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同名小说,《夜》出自中国作家叶圣陶之手 ,而《一碗阳春面》则是日本作家栗良平创作的。三篇小说,三位不同国籍、不同时代的作家,这似乎看不出 其中有什么联系,然而比较恰恰就是要在“异”中求“同”,在“同”中求“异”。所以,表面上的差别越大 ,越要认真寻求其本质上的共同之处。经过细心阅读,不难发现这三篇风格迥异的作品是有共同之处的。三篇 小说的主要人物都是女性,且均是以母亲的身份出现的。这三位不同国籍的母亲同是生活在贫困之中,都具有 善良、淳朴的品格;当身处困境时,她们都表现出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无畏的气概。

如果分析到此为止,那只不过是把三部作品人物形象的共性罗列出来,并未涉及作品的深层内涵,只知其 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远没有达到阅读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加以引导,可以从分析人物形象共性产生的原因 入手。这原因归结起来有两点:

(一)这种共性是人物所处的时代所在民族所赋予的。从这一点看,恰恰又应了同中有异这四个字,即这 三部作品因不同的特点形成了共同的人物形象特征。《母亲》中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她在经历与怯 懦的斗争后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她的坚定、勇敢是那个时代造就的,其中可以反映出当时俄国劳动人民的普 遍觉醒和无产阶级革命高潮必将来临的社会趋势。《夜》中的老妇人也是普通的劳动妇女,她不是一位革命战 士,也不完全理解女儿女婿的革命事业,但是她坚信女儿女婿是好人,好人无端被害令她对黑暗的现实憎恨不 已,悲愤使她战胜了恐惧,承担起了再一次做母亲、抚养革命后代的责任。她的坚定、勇敢也是缘自被压迫人 民的反抗,同样鲜明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但因当时中国正处在革命低潮,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大多尚 未觉醒,尚不能自觉参加革命,所以老妇人没有像俄**亲那样去散发传单。《一碗阳春面》中的女人与这两 个人物形象均不一样,她所处的时代小说没有过多的表现,她的坚强勇敢来自民族精神。从她身上,人们可以 看到一种不向困难低头的韧性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正是由于上述分析,才使人物形象同中有异:《母亲》中 的母亲勇敢中带着自豪;《夜》中的老妇人勇敢中含着愤怒;《一碗阳春面》中的女人勇敢中不乏乐观。

这样一分析,学生便找到了形成共同特征的不同原因,不仅对人物形象有了一定的理解,而且对作品的时 代背景、主题都有了深层的认识。再引申一些,对于苏联、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及日本二战后的迅速崛起 的根本原因都不难理解。

(二)这种共性是“母亲”这一女性的特殊身份所赋予的。与“母亲”这个词联系最密切的就是“爱”。 “母爱”历来被人们描绘成一种最神圣无私的感情。在这三篇小说中的“母亲”在危难中勇敢的抬起头的动力 正是她们对子女无私的爱。俄**亲爱巴威尔,并且将这种爱转化为对革命的忠贞和坚定的信念;中**亲爱 女儿女婿,他们的被害,令她悲愤,于是她在愤怒中鼓起抚养遗孤的勇气;日本母亲爱她的儿子,她带领他们 顽强不屈地与命运抗争。三种不同性质的勇敢,都因她们是母亲。做母亲的责任感使他们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比较之后,学生会对母亲这一特殊的女性身份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假 如学生对自己的母亲重新认识,那么比较阅读就更有意义了。

总之,比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思维训练的机会,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

二、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比较

我们所说的比较不应只局限于单一学科中,能通过比较加强学科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感知力, 从而真正掌握学习方法,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利用与其他学科的比较,开 阔学生的视野,解决疑难问题。

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例1: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梦溪笔谈 ·雁荡山》)

例2:Mr.Green,Whom you met in the library,is our new teacher.

一个文言文语句,一个英语例句,二者似乎没有关系,仔细阅读划线部分,比较一下,二者还是有相似之 处的。第一句是文言文中的定语后置的倒装句,第二句是英语中限定性定语从句。两个句子都与定语有关,而 且将定语放在被限定词之后,译句时(英译汉、文言文译成语体文),都需要将定语放在被限定词之前,句子 才符合中文的语法习惯。例1的划线部分译成:也(可算是)形体完备而规模较小的雁荡山;例2划线部分译为 :你在图书馆遇见的格林先生。可见例1中的“者”和例2中的“Whom”都是一种特定语句的标志,不必追究其在 句子中的具体含义,这样就可避免错译。

英语与语文都有关于语法的`内容,将两门课程中的语法相比较,相同之处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学习,不同之 处可分别对待,也可以利用比较使各自的特点更加突出,这样两种语法体系不再是截然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 ,两门课的学习相得益彰。

“文、史、哲不分家”,这就是说这些科目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文科之间比较容易做到“异中求同 ”。而文、理之间是否就是天上地下毫不相干呢?并非如此。

不妨就拿语文与数学做个比较。数学中有集合这个概念,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些表达式:

①A˙(集合A包含于集合B)

②a∈A(元素a属于集合A)

③A=B(集合A等于集合B)

其实,汉语中许多语句恰恰是这些表达式最好的注释:“作家是文艺家”正符合A˙,“鲁迅是作家”恰 是a∈B、“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则是A=B。再如数学中的反证法与语文中的引申法,均是“归谬法” ,都是利用驳倒反面观点的方法,间接证明正面的观点。

实际上文与理表面差异大,但许多思维方法是一样的。人类思维的共同性,帮助我们把各种学科联系在一 起。比较不仅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视点升高,视野开阔。从整体上看待整个知识体 系,更能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奥妙,从而也减轻了重理轻文的思想倾向。

当然,这种跨学科的比较有一定的难度,毕竟不能要求每一位教师做百科全书似的人物。但是,如果教师 予以适当的点拨,那么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这些学科,学生每天都要接触,学生比较熟悉。能力强的学生 会自觉的利用比较,将各科知识联系起来学习;即使是能力较差的学生也会受到一些启发。

比较“作为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根值于人类的认识活动之中,同人类的思维一样古老。 ”只要运用得当,比较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拓展学生的视野,可以让学生知道世界是多样性与一致性的对立 统一。在相互联系中认识事物,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事半功倍,对学生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篇12:PBL在现代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PBL在现代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基于问题学习法(PBL)强调把学习置于问题中,让学生根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和小组讨论,包括如何有效获取信息、如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交叉学科,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通过PBL这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以小组作为考核单位,并根据公平民主的原则让小组对每位成员进行测评,这样可以有效推动小组的学习。

关键词:PBL;现代生物化学;小组学习

基于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开放性、探索性的学习,是目前国际医学教育的主流教学方法之一[1]。PBL强调把学习置于真实的情境中,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根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文献查阅、综合分析和小组讨论,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PBL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2]。这种学习方式依照现代教育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性地提出问题,并根据学生学习及资料准备情况对问题进行深度探讨,最后进行评估和概括总结[3-4]。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除了知识水平和个人能力外,更注重团队合作能力。以合作学习为基础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愿望,使学生学会合作的技巧[5]。小组是一种目的和任务比较单一的共同学习的合作组织形式,成立小组的目的就是要促进教学,要使小组成员在学习上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激励。既然有小组学习方式,就有小组考试形式,且以每个小组的成绩或评定等级作为每个小组成员的最终成绩,或最终成绩的一部分,同时小组成员要互相评定成绩[6]。生物化学是介于生物与化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用化学语言来揭示生命科学的内在规律,其内容抽象、复杂,且信息量大、更新快,学生普遍认为内容多、难度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方式仅靠死记硬背[7]。因此,生物化学被很多医学院学生认为是学习进程的“拦路虎”之一。究其原因,一是与教学模式相关,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二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处于起步阶段。生物化学课程通常于学生入学第一或第二学年开设,学生刚刚通过应试教育来到大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在教学中需要始终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采用基于小组学习的PBL来推动生物化学的教学改革。

1PBL的实施

(1)小组内成员自由组合,5~6人一组,任何人不能指派和要求某位学生必须是哪一组的成员。小组人员少、规模小,无小组长和副组长,是一个简单平等的或圆桌型的小组[8]。加入或开除小组成员应取得该小组其余成员的一致同意。

(2)每组使用PPT汇报对问题的分析情况,并接受其他学生的提问,然后进行讨论。PBL进程中,小组的任务通常指在确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和标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由教师提出问题,分配给各小组来完成。小组工作的过程是:统一任务和目标,制订计划和程序,集体讨论和研究,发挥个人的特长和优势,分工合作,互利互补,最后将形成的结论以PPT的形式展现出来。汇报后小组间互相测评,同时教师测评,确定优秀1个组,良好1~2个组,中等1~2个组,及格或不及格1个组,并作为小组表现分之一

(3)教师提问每个小组的成员,根据回答评分,这是小组表现分之二。

(4)各个小组获得表现分之后,组内讨论并对每位成员测评。每个小组中确定优秀1名,良好1~2名,中等1~2名,及格或不及格1名。小组表现分乘以等级系数即为个人得分。

2优点及不足

基于小组学习的PBL能够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公平民主。小组学习是平等的学习方式,可以发挥每位组员的特长和作用。组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大家一起商量讨论。许多重要决定还可以通过举手表决来裁定,比如小组内各位成员的测评,可根据每个人的贡献,由小组成员投票决定。二是强化个性和独立性。小组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创造性的自主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个性和独立性[5]。如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非常熟悉,可以让其制作小组演讲的PPT;有的学生网络搜索能力较强,可以让其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有的学生组织能力较强,可以让其承担领导小组的责任;有的学生演讲能力强,可以让其上台汇报。除了每位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重点负责某一方面外,还可以通过配合和当助手,在自己的弱项方面向同组的学生学习,使自己的弱项逐渐改善,在多方面有所长进和提高,使小组成员的自信心和综合能力得以增强。三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由于每个人的成绩都与小组的工作水平和共同努力有关,并且全班分成了不同的小组,无形中就有了竞争和比赛,各个小组都希望自己的小组是最好的。小组成员都了解自己的责任,清楚自己的任务,不拖后腿,抓紧时间努力工作,为小组的'荣誉而战。这种集体荣誉感和合作式竞争成为了开发学生潜力和创造性的强大推动力[8]。另外,在信息化时代,网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渠道[9]。学生往往会利用网络检索来快速获得知识。比如给定一个黄疸案例,学生可以依据“黄疸”这个关键词迅速获得黄疸的相关信息,比如黄疸是如何出现的、应该如何治疗。在PBL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小组学习注重小组内学生的互动,而小组间学生的互动较少。生物化学PBL教学中所提的问题往往有固定的答案,如何使问题设计更加灵活,增强可讨论性,在小组内及小组间引发辩论,并能使学生将问题辨识清楚,这将是PBL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往往注重表层的信息,在获得大量的表层信息后,无法深入探讨问题。以黄疸为例,当学生搜完黄疸的分类及特征后即认为问题解决。网络搜索存在信息量大、信息质量差、信息价值低等问题[10]。同时,学生没有进行过专业的文献检索培训,无法在专业水平上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首先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包括文献检索能力、图书馆书籍资料查找能力等。PBL教学能够有效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但是学生往往会偏离讨论主题,因此,教师需要适当引导,必要时介绍正确的分析方法或给出答案。教师的小结要避免变成又一堂以教师为主的理论授课,小结以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为主,为学生答疑解惑。

作者:杜冠魁 肖曼 蔡望伟 单位:海南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11):18-22.

[2]杨建华.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在开放教育中的应用[J].远程教育杂志,(5):48-51.

[3]徐文娟,杨承印.论基于问题式学习(PBL)的有效实施[J].教育学报,2006,2(3):47-50.

[4]贾玉梅,崔瑛.以问题为中心学习PBL课程模式的优越性[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1):32-33.

[5]陈争,于璐.小组学习在日常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的策略[J].化学教育,,28(3):28-30.

[6]吴绍春.小组学习是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与效果的有效途径[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33-36.

[7]马晓艺,马文平.生物化学教学中记忆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0):64-65.

[8]曲智.对以PBL为基础的小组学习的医学教育、教师及学生的评价———国外医学院校现状的调查[J].日本医学介绍,,26(5):235-237.

[9]季翔,周衍安.后现代教育观下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探析[J].情报杂志,,23(11):93-95.

[10]曾锐,张银.互联网信息超载对网络学习的影响[J].中国远程教育,2002(11):16-18.

篇13: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探讨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探讨

项目教学法以任务驱动为指导思想,努力使一体化教学更有吸引力和实用价值.通过探讨项目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

作 者:赵红霞 张雪莲  作者单位:昌吉卫生学校,新疆,昌吉,831100 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年,卷(期): 27(23) 分类号:G424.1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中等职业教育  

篇14: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探讨论文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边缘学科,是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基础生命科学,代表着生命科学的未来和希望。医学生物化学主要对一些常见病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的生化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在医学教学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联系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桥梁,不仅检验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对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学生亦必不可少,但是生物化学课程内容繁多、枯燥、概念抽象、代谢途径复杂,加之系统性、抽象性、联系性比较强,导致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甚者产生厌学情绪,是一直以来医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1]。

笔者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医学生物化学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掌握生物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现将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生物化学的传统教学法中一直存在只重视讲解理论知识,而轻视甚至忽视与临床的联系的问题,造成理论与临床脱离,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传统教学法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大弊端,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目的是生物化学的教学要跟上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究等形式,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和行动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目前,案例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医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3]。生物化学具有化学反应机理复杂、内容多、概念多、理论性强等特点,因此,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设置具体的生活和临床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分析、讨论、表达,能够让书本上抽象模糊的概念、反应机理变得具体生动,也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生化知识解释、分析临床疾病机制的能力,从而让其亲身感受到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以及生物化学在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4]。

2案例教学法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物质代谢及调节是生物化学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而糖代谢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重点。糖代谢使学生自然联想到糖尿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居住环境污染的加重,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到来,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呈快速上升和蔓延趋势。作为一个医学生,应该了解糖尿病为什么会产生“三多一少”的症状?血糖为什么升高?平时食糖过多会不会产生糖尿病?糖尿病的合并症为什么可怕?糖尿病与胰岛素有何关系?为什么胰岛素可以治疗糖尿病?糖尿病与糖代谢的关系如何?糖尿病应当如何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理解糖代谢过程中糖的消化和吸收、糖的有氧氧化、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的异生作用等,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使课堂显得生动活泼。

脂代谢也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占重要地位,且内容较多,难于理解。脂代谢使学生自然联想到脂肪肝,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与肥胖相关的营养过剩性脂肪肝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渐趋低龄化,防治肥胖性脂肪肝这种现代都市病已刻不容缓。让学生带着什么是脂肪肝,脂肪肝有哪些并发症,脂肪肝的饮食需注意什么,脂肪肝检查项目有哪些,如何预防脂肪肝,肥胖为什么更容易得脂肪肝等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调动其思维积极性,从而使其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脂代谢中三酰甘油代谢、磷脂代谢、胆固醇代谢、血浆脂蛋白代谢的机理和过程,并让学生理解脂肪不仅可以堆积到肝脏引起脂肪肝,而且可以堆积到血管、心脏引起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教师还可以通过酮体生成和利用的教学,引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讲解。

氨基酸代谢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一些患者在病情较重、身体虚弱的情况下均会采取氨基酸和白蛋白输液进行支持治疗。氨基酸是生物体内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与生物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其在体内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是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之一。食物蛋白质的质和量及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关系到人体蛋白质合成的量,尤其是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孕产妇的优生优育、老年人的健康长寿有重要意义。老师可以联系奶粉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提出三聚氰胺如何提高蛋白质含氮量,又如何引起泌尿系统结石等问题,利用氨代谢的来源、去路、转运、解毒以及临床上发生氨中毒的可能机制,引导学生思考氨为什么会导致昏迷,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高血氨患者为什么要用酸性透析液灌肠等问题,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和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之中。

3案例教学法教师的准备工作

3.1观念和角色的转换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被设计身处在特定的情境中,教师由一个讲解者转变为参与者、协助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灌输理论为手段的授课方式。案例教学是一种主动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了他们的潜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5]。

3.2典型案例的精选

选择案例时要紧扣本学科的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使案例与主题内容联系密切,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案例,配合传统的讲授方法,讲课时教师要能够引导和把握整个教学过程,提前对学生需要复习或自学的相关知识做出要求,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3提高自身素质

在案例选择和编写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针对每一次典型案例,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而且要理解和掌握与临床紧密相关的知识,这对一些非医学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来说有很大困难。因此,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案例准备充分,反复思考教学中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疑问,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3.4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的精髓在于教师提前设计好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自己根据案例查询资料,并在课堂上通过群体合作方式对问题做出分析和判断,找出最佳的答案。这种教学方法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协作和反复训练,答案和判断要通过学生自身应用知识和技能进行合理的分析得到,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而逐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4小结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实践证明的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为生物化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案例教学具体生动,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为实现教师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案例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提前接触临床,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步得到提升[6]。案例教学法改革了生物化学传统的教学观念,有助于培养医学综合性、实用性人才,它必将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向前发展[7-8]。

篇15: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体会论文

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体会论文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探究式教学法;中医教育

《中医内科学》教学任务主要是建立和培养学生中医内科临床的思维能力。鉴于《中医内科学》教材部分内容陈旧,加上长期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主动性,也影响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改革《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是目前《中医内科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临床思维能力为重点的一整套教学方法。笔者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到本校级和级中西医结合班《中医内科学》的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同行探讨。

1 激趣引题,深入探究

《中医内科学》的历史沿革部分,主要阐述对疾病认识的发展过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指导性材料,因而在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沿革内容枯燥,部分学生认为可学可不学,因此,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采用激趣引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分析各个历史时期对病证认识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让学生讨论并提出各自的观点。如在“中风”一节中,笔者提出“历代医家对中风的病因、病机、病证及治疗方面是如何认识的?你们认为最具影响的认识在哪方面?今天看来还有哪些局限性?需要做哪些补充?”等问题。学生积极阅读教材,讨论热烈,大部分学生给出了各自的答案,最后笔者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历代医家对中风病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随着认识的提高,各时期对中风病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入和完善,如唐宋以前以“外风”学说为多,多以“内虚邪中”立论,治以疏风散邪、扶助正气为主;唐宋以后,中风主要以“内风”立论,成为中风病因学说的一大转折,对现代治疗中风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最后,学生讨论热烈,提出了“内风和外风能否兼夹导致中风病?风为六淫之一,除了大家熟知的中风、中暑之外,是否还有中寒、中湿、中燥和中火?现代医学对中风是如何认识和研究的?”等问题,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大胆创新的探索热情,为进一步学习、研究中风病打下了基础。

2 师生合作,共同探究

病因病机部分内容比较抽象,牵涉到中医基础理论,特别是脏腑的生理和病理等相关内容,掌握好这些知识,才有利于从根本上理解病因病机,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打下基础。笔者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到该部分的教学中,从整体上把握各类疾病的病因病机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其自主性。在探究中把学、思、疑、问结合起来,做到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促进学习。对于普遍性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究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合作探究,留到下一节

课解决。如在讲解“咳嗽”一节时,部分学生对咳嗽与肝、脾及肾有关不好理解。笔者提醒学生,“能否找出四脏相关的共同物质基础?肺与肝、脾及肾是否存在有一个共同的病理基础?”经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大部分学生很快就联系到“气”,气使得四脏在生理上相互依赖,病理上互相影响,气的病理变化是四脏与咳嗽相联系的共同物质基础,咳嗽是四脏气病理变化的一个方面。通过讲述气的生理及病理特点,结合脏腑与气的关系,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了咳嗽的病机要领,对病因病机的分析能力提高了。

3 辨识比较,强化探究

证治分类部分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尤其是对证型的辨识及方药的选择方面,由于症状交叉、重叠较多,要抓住要点,辨识清楚,并不容易。笔者首先对某病证相关脏腑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作简要归纳、概括。以病为纲、病证相为目,理清疾病证候主次,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要点。既避免了主次不分,又不至于遗漏主证。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学会举一反三,分析较复杂的兼夹证型或变证。例如,在讲授“腹痛”的证治分类时,笔者提出:“如何辨识‘寒邪内阻证’和‘中虚脏寒证’引起的腹痛?选方用药上有什么区别?”大部分学生从腹痛的病史、疼痛性质、持续的时间、缓解的方式以及疼痛时伴随的症状等方面加以区分,掌握了这两个证型的辨识要点和处方用药的异同。有同学进一步提出“寒邪内阻和中虚脏寒证能否转化?若既有中虚脏寒又兼有寒邪内阻,可能出现什么症状?又如何治疗?”等问题。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证治分类的教学内容得到了深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简化了教学难点,学生从探究中也获得了乐趣。

4 实践评价,探究反思

《中医内科学》的病案教学是学生去医院实习之前的“模拟”课,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大量病案分析与研究,能更好地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拓展了学生独立思维空间,巩固和扩大了知识面,吸收、内化知识的能力也增强了。笔者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手段,灵活地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到医案的教学中,营造一个学生亲身临床的环境。如在感冒病案教学中,首先选用较典型的风寒、风热病案,先要求学生分析病案记录,各自写出病名、证型、治法和处方用药,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各自的治疗方案和依据,之后与名医治疗方法对照,找出自己的差距,这样学生对病案的理解加深了,也大大激发了学习热情,把“死”的医案学“活”了。用同样的方法分析气虚感冒、血虚感冒等兼证病案,使学生知常达变,了解临床疾病变化的复杂多变性。笔者体会到,病案的讨论、分析和横向比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还锻炼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基础知识与实际运用融会贯通,为尽早建立起正确的临床思维打下了基础。

5 小结

探究式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施瓦布等首创的,目前已成为国际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该教学法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创设出特定的问题环境,启发和诱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去收集资料,主动思考、观察、分析,在讨论中寻找答案,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符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需要,是目前众多教学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教学方法。同时,探究式课堂教学突破了常规教学在内容、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性,延伸了课堂的职能。促使学生借助课外书籍、网络资源等方式,到课外进一步深化课堂内容,不断巩固和丰富所学。

笔者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大胆尝试了探究式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时,笔者认为要注意如下几点:

①设问要新颖、切题,问题的难易程度应符合学生实际,避免过难过偏,切忌将问题弄成简单的问答或对话形式;

②教师要客观、准确地评估问题的价值,避免探讨那些意义不大的问题;

③要合理地安排时间,做到既要使探究达到一定深度,又要完成教学任务;避免因讨论时间过多导致教学进度落后的现象。

篇16: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重庆市彭水县郁山中学 向 华

【摘 要】创新教育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引导学生学,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教学活动中师生双赢的最佳效果。本文从更新教学活动方法方面谈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关键词】创新教育 问题探究 生物教学 运用 模式 过程 反思

教学无常规,需与时俱进。新教材、新课标,催生出新一轮教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以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在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中建立符合学生心理、智力特点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和谐地发展,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在教学活动实践中,进行教学方法的更新尤其重要:

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使知识的传授有严重的局限性,压抑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更无法激活学生的潜在能力。在当今倡导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大背景下,只有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学习转到主动学习,从而积极地去开展探究活动,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真正实现智力与能力并举,并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体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我们在生物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问题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它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问题探究式教学法”采用的模式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实施的过程

1.明确目标,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在接触章节新知识之前,教师应先给出学生学习的三维目标,让学生学习有目的性。教师在给出学习目标时,必须依托教纲并考虑班级学生实际及其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将学习目标分解为若干子目标,鼓励学生根据学习小组成员的特点和能力对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将问题呈现出来。教师根据班级学习小组所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类整理并根据学习小组的差异将问题分解到各个小组。各个小组再对本小组所分配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相对较易的问题容易寻到较准确的答案,对较难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会产生分歧。在此过程中,各成员必须协作探究,才可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参与意识,是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根本所在。(本网网 )合作探究通过调动小组成员的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欲望。

2.适时地引导和调控,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归纳。这是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学生在对学习目标进行锁定探究并需提出问题时,由于个体的差异,导致提出的问题难易度不一,提出问题的角度也有所不同,而且还可能出现一些脱离教学实际要求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控,通过教师的引导祛除干扰因素,再达成共识,给出问题,从而有利于时间的合理分配。

学生在小组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宜对所有问题进行探究。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将问题分解到各个学习小组。不同的小组可能会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这应看作是由于学生思维的差异,而不应看成是能力的差异。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取舍,通过心愤口悱的引导,向教学目标区诱导,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梳理所涉及的知识点,并归纳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教师在引导时应注意重点、难点、基础点,着力于知识点的难懂处和知识点的模糊处。

3.着重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和拓展。此乃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目的所在。在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乃教学的最终目的。

目前该教学法对学生信息的`反馈主要采取学案自测的方法。学案以新课标为原则,注重班级学生实际能力以及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协调能力,侧重基础知识点兼顾相关知识点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运用。通过学案的信息反馈,教师再调整教学思路和修订学生需探究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调控课堂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并达到对知识点的重视、注意、感知、记忆、思维,最终达到巩固的目的。同时,在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自然的欲望。

三、“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反思

1.本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为了驾驭课堂,必须对知识结构体系以及学生学习小组完全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深的教学功底,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

2.对问题的设置应该考虑学生的感知能力。问题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难:太简单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太难学生会放弃探究。

3.教师在引导时,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

4.对时间的调控不容易把握,这需要利用自修课完成前期预习。

总之,一种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就在于学生的接受度。通过两年多的实施,本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也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创新。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也不过是创新教育的一个方面,还需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更新。

【参考文献】

1.杜东平、唐新明:《研究性学习和研究型课程的实践与探索》,重庆出版社,.8

2.王悦:《创新教学指导书系〈生物教学方法与艺术〉》,红旗出版社

3.黄保强:《创新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4.丁钢:《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教学科学出版社,

5.贾会英:《优化创新因素,培养创新能力》, 《中华教育科研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7

篇17:探究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运用论文

探究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运用论文

在新课改推行后,提出由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参与式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的教学模式.其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式教学法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也满足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在应用参与式教学法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帮助其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使他们都能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生为主原则

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参与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或辅助者,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也显著增加.

3.循序渐进原则

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循序渐进,达到学习目标.

4.启发和平等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出平等、和谐的氛围.在学习中,学生出现错误以后,教师应该运用启发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以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初中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也是处于一个爱玩的阶段.因此,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多开展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生物学习中去.首先,做游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创造力,对于学生生物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其次,游戏本来就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的,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生学习的成效也会显著增加.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游戏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自己只是在旁边进行辅助和指导,不去干涉游戏的正常进行.如此一来,学生的独创性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自主去探究、思考、交流、分享,使得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印象加深.教师应该利用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这样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感觉就会轻松许多,对生物课的期望度提高,进而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构建学习情境,营造参与氛围

参与式教学法的成功应用,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被调动起来,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比如,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儿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也启示我们好的情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带一个显微镜和细胞片就可以瞬间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表现出一种极为迫切的参与愿望,这也是初中学生好奇心理的具体表现.就如“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那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加,进而参与探究的兴趣也就会明显增加,才能取得更高效的学习效果.

3.明确教学目标,开展讨论教学

课堂讨论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学习方法,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怎样学习这些内容.一旦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后,就会积极主动地为达到目标而去学习.这时教师应该展开讨论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生态环境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通过分组培养小型的生态环境系统,针对其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得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组织社会实践,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其对教师的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处于一种主体地位,而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进行相关的指导工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仅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学生还应该掌握动手实践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传统观念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脚步.与此同时,在生物课中,逻辑思维的能力很重要,但动手实践的能力更加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去户外观察自然界的一些现象,或者去参观蔬菜大棚种植基地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将生物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完善理论.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有效地掌握生物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科学、合理的运用参与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18:中专体育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论文

中专体育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论文

摘要:参与式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实际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与过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中专作为培养专业性人才的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应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中专体育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主人的真正乐趣。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中专体育;教学运用

新课程标准下,中专体育教学有着与普通中学一样的体育课程改革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与具体追求,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学习与锻炼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态度,实现全面发展。参与式教学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体育锻炼的内容及方式,充分体验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在融洽的氛围中密切师生关系,提高中专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1]。

一、中专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专学校与普通中学相比,教学内容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对体育教学的投入不够重视。学生将体育课看作提供大量休息活动时间的一门课程,上体育课时,以自由活动居多,教师没有系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设计的教学活动内容相对简单,不能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展开教学,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由于中专学生相较于普通中学的学生而言,学习成绩较为落后,会产生失落感与颓败感,甚至出现焦虑、不上进的消极情绪。而参与体育锻炼能够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放松自己,也只有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会竞争。为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重新树立自信,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至关重要。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中专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要提高中专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首先要树立其正确的体育学习价值观。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积极带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与锻炼习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体育锻炼抱有极大的热情与兴趣。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的情绪,便会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另外,还应该增加灵动多变的教学内容,营造出更加良好的教学气氛。以少年拳的教学为例,在课前,教师先给学生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对武术的基本手型、步型有大致的了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动作要领,使学生在情境氛围中认识和体会武术的内涵,体验运动的乐趣,起到健体防身的.作用[2]。

(二)学生自主设计体育学习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通过开展有效的活动,达到教学目的,并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后评价,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努力向上的学习动机,从而能够在心理上自觉接受、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在喜欢的项目上展现自身的性格特点与才能,将以往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比如,投篮训练时,可自行分组练习,并在练习结束后进行一场小型比赛,比赛规则与奖惩制度也由学生自行安排。每位学生都可参加,以练习小组为单位,通过接力赛跑的形式,学生在球场两端罚球线内进行投篮,在1分钟规定时间内进球最多的小组获胜。这样既发展了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又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设计体育游戏以辅助教学

体育游戏是中专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通过体育游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在大脑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下,加快各项体育知识的学习与掌握[3]。体育游戏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还能通过良性竞争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创新精神,活跃课堂气氛。以“两人三足”游戏为例,教师将40位学生分为4个小组,小组中的两位学生将相邻的两条腿绑在一起,手臂相互搂着同伴的后颈,哨声吹响后同时向前跑,看哪组学生能最快到达操场另一端。通过游戏中的互相配合协助,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使体育教学课程顺利展开。

三、结语

参与式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兴趣,改变学生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通过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内容与过程。教师设计健康有趣的体育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育江.中专体育教学优化策略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4(35):56.

[2]崔日波.参与式教学方法在中专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6):152.

[3]辛文龙.中专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作用[J].赤子(上中旬),2014(17):67.

篇19:启发式教学法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启发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各种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较广、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本文利用前人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自己的观点来论述启发式教学在武术课堂中的运用。

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如何更好地学习,让他们经过独立思考,全面灵活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那么在武术教学中怎样合理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本人利用前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自己的观点来论述。

一、启发学生,明确学习武术的目的

在武术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弄明白为何习武。这就要求他们了解武术在我国悠久历史和新中国成立后武术运动的.蓬勃发展,使他们知晓武术在我国源远流长,是我国的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生活实践中创立并发展起来的,是一项宝贵的遗产。它不仅能够强身健体,更能够治病救人,使学生们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刻苦练武,把武术这一中华瑰宝推向世界,让它的四射光芒照耀全人类,为其造福。学生通过对学习武术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使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这就为提高武术教学的质量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二、武术课中的术语应用

武术与其他的体育项目相比有自己独特的异处。一是动作复杂,理论较深而且较难学;二是武术动作静止用力较多,易疲劳;三是学过的东西容易忘记,须多次重复复习。因此,教师讲解时语言要扼要、通俗、形象化和术语化,使讲解富于启发性和鼓动性,使学生全神贯注于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之中。这要求教师吃透教材,掌握动作要领。另外,教师要尽量用武术术语进行教学,因为术语简练形象,其本身就具有启发性。武术动作中还有很多传统的名称和形象化的术语,富有诗意,如太极拳中的“手挥琵琶”,形象传神且富有诗意,教师讲解时,学生脑海中自然而然就会浮现出这一幅画面——两手形如弹琵琶,轻松而自乐,从而加快了学习和掌握的速度。由此可见,正确地在武术教学中应用术语,对学生能起到较大的启发作用。

三、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能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武术教学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武术课中教师的示范是非常多的,而示范动作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正确而优美的示范动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那么,怎样才能使示范动作具有启发作用呢?下面试举几例,以作参考。如教长拳时,教师的示范就要做到动作规范、姿势舒展、劲力顺达、节奏分明、意领神随;而在做太极拳的示范时,则要求做到轻灵圆活、虚实分明、自然安舒、不拘不纵、上下相连、以意导功。使学生受到武术气氛的感染,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四、结合技击特点进行教学

武术教学中,可在每次课的准备活动中,安排适量的攻防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领略到动作的要领和精髓。每次课可安排1~2个动作的攻防练习,通过这一途径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既掌握了要领又达到了准备活动的目的。实践证明攻防练习对基本部分的教学是十分有利的。再者,武术套路大多具有技击特点,通过攻防练习,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辨别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中可采用互相观摩法、对比法、提问法、比赛法等,来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辨别、思考。在武术教学中,教师要用多种方法使学生去独立思考问题、提高其辨别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盲目地接受知识。

六、利用口令启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学生练习动作时,可用口令指挥。口令指挥时,要求语言错落有致,要根据动作的异同,有快有慢、有高有低。这样,学生就会于无形之中跟着口令走,按口令的意图去做,从而更好地完成动作。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可应用于武术教学的各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可加以推广,运用于各科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在武术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启发教学法,将会大大提高武术教学的质量。

Abstract:As an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enlightening teaching method has been used in a wider area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many subject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the predecessors, is going to make a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into wushu class。

Key words:enlightening teaching method,wushu teachingapplication

参考文献:

1刘扬。试论武术教学的基本原则[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01)

2齐慧侠。关于武术教学方法的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01)

篇20: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初探论文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初探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是学生在学习阶段中一个重要的科目,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采用了多种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法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多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 初中 语文教学

1.前言

随着科学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在教学方面迈向了一个新台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分层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将其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即可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

2.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我国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尤其是老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和学生进行互动,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语文教学,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根本不会投入到课堂当中。多数教师所营造出的课堂气氛枯燥无味,学生根本不会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些学生甚至不参与任何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将会使学生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语文对学生整个学习阶段来说十分重要,但是现如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是“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听,这样的形式收效甚微。很多学生遇到学习或是生活上的困难时,都不愿意向老师请教,而且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不给学生发表言论的机会,在课后也不与学生沟通,拉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些学生甚至对教师产生恐惧感,即便在学习中发现教师存在的问题,也不愿意告诉老师,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成长,对学生造成极大的不利。

3.分层教学法的使用

3.1备课分层与教学分层

教师备课的质量与教学质量紧密相连,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做好备课工作是关键。在分层教学中,要求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备课,教师备课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研究教材,达到即备教材又备学生的目的。准备课堂问题时,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从多个角度来提问学生,从而破解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分层次教学法,要求对A类学生主要以引导为主,对B、c类学生主要以辅助为主,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例如,在课堂上,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通过幽默的语言吸引B类和C类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分小组讨论问题,而A类学生教师可在开课时,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在扎实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智力,独立去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备课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分层,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授课,可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适当减少学生的压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可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2布置作业时进行分层布置

在布置作业上,大多教师都不重视这块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安排所有的学生在同一个时间内完成同样的作业,这样布置作业不但容易养成学生抄袭的习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还会造成压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采用分层次的方法布置作业。例如,将作业分为三层,第一层是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练习,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通过基础知识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第二层主要是一些综合类型的题目,布置的对象为学习成绩中上的学生,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可在教师或者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帮助下完成,从而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第三层为探索题,难度比较大,由成绩较好的学生来完成,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每个层次的作业都不相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布置作业时,采用分层的方式进行布置。每一层次学生所得到的作业都不相同,教师容易掌握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利于日后教学的展开,教师可针对性的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

3.3进行分层评价与分层辅导

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常常会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良好的教学评价可鼓励学生再接再厉,继续努力。进行教学分层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评价,首先需要将学生分为A、B、c三类,每一类学生所给的教学评价都不相同。例如A类学生学习成绩比较优异,教师可采用竞争性的评语进行评价,教师评价时坚持高标准的原则,对学生要求严格,从而促进成绩优异的学生倍加努力。对于B类学生,评价时主要是采用激励的评语,即表示学生不足之处,也对学生优秀之处表示赞扬,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斗志。至于c类学生,则需要采用表扬的评语进行评价,此类学生大多数都存在自卑心理,表扬的方式可有效消除学生的自卑心里,树立信心。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还会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课后辅导也需要进行分层,例如,对于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课后辅导的内可由A类学生指导B类学生,并告诉其解决问题的需要方法,而C类学生可由类学生直接指导,或是B类学生进行指导,相互探讨解决问题,对于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课后辅导可由学生自己进行,提高自学能力。

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可起到激励的作用,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可起到消除自卑心理的作用。

4.结语

语文在初中教学中占着主要地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主要途径之一,学校要使用并推广此教学模式。

化学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初探

关于分层教学的论文题目

初中生物课堂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初探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论文

化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毕业论文选题查资料及写作技巧

艺术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对苗圃复合种植模式初探论文

参与式发展理论在中学生物课堂中的初探的论文

探讨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论文
《探讨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探讨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论文(共20篇)】相关文章:

初中教学论文题目大全2022-08-26

教学论文的题目2022-07-22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题目2022-04-30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题目2024-04-21

对植物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论文2023-07-26

浅析资源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教育论文2022-05-04

高职院校C语言教学初探教育论文2023-12-28

动物生理学教学改革方法的探讨2023-04-20

加强实践,分层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之二2023-03-02

农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2023-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