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经验论文

时间:2022-09-23 07:34:08 物理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中物理教学经验论文(集锦19篇)由网友“黄福瑞”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教学经验论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物理教学经验论文

篇1: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文/罗定浩 辜振军

摘 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也就是说,教师要在教会学生基本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好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科学素养;探究能力;操作能力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性学科,它肩负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而为高效物理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探究能力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下面以“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的教学案例进行简单介绍。

教学目标:知道抛体运动和平抛运动的定义;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及性质;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并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有关平抛运动,如:投铅球

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一只手一起抛出的两个金属球运动情况基本相同;一只手一起抛出一个金属球和一个松软的纸团,它们的运动情况差异很大。引导学生思考两次实验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将平抛运动视为水平方向的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运动的合运动,那么,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应是什么运动?

3.能否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形式?

上述仅是对本节课教学案例的简单介绍,但由整个过程来看,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本节课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同时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科学素养也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借助物理实验,培养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充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价值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而且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价值,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本文以“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为例进行简单说明。

首先,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准备本节课所需的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导线,纸带,刻度尺,小车细线及钩码,坐标纸。

其次,明确注意事项,如:打点计时器的复写纸应放在振针与纸片之间。实验中应先通电,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后先断电后取纸带。

再次,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最后,让学生完成以下练习题。如:某同学将纸带穿过限位孔,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拉动纸带,但在纸带上打不上点,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哪些物理量?

从上述的教学过程来看,小组自主实验模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轻松地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实验素养的提高。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弭乐。基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讨[J]。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单位 湖北省利川市第一中学)

篇2: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高中物理问题的教学研究【1】

第 1 章 绪论

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理解应用数学的能力:一是用数学知识简化物理问题的能力。

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就是将具体物理量间的关系转化为方程形式,根据物理题设条件与过程,用数学的表达形式实现物理的推导与求证,从而实现物理与数学的完美对接。

二是挖掘物理题目的含义,运用数学知识方法,改变物理思维和思路,将数学知识与物理学习融会贯通,先把物理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然后将数学问题回归到物理问题上来[8]。

原因是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整合物理数据,进而推出物理量间的某些关系,但是仅仅依靠数学知识,还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论[9]。

我们必须重新回归到物理问题上来,用物理特有的方式进行研究。

单纯的物理观和单纯的数学观都是不全面的,这也是数学与物理结合的重点与难点。

三是把物理问题中各种关系形象的转化为几何图形或函数图像的能力[10]。

图形或函数图像能直观的展示物体的运动轨迹和物理过程的发展规律及趋势,能诠释物理量间的定性或定量的关系。

第 2 章 理论基础

2.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论

事物的外在形式和运动轨迹呈现出不一样的特性,因而造就了事物联系方式的多样性。

当事物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我们称之为直接联系,否则是间接联系;任何事物都有内在和外在两种属性,内部的联系称为内部联系,除了内部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有外部联系;如果事物之间有关系,

或者关系密切,则是必然联系,否则是偶然联系;事物主要的矛盾称为主要联系,除此之外是次要联系;事物联系的多样性还有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等等[21]。

就物理和数学来说,它们是两门不同的自然学科,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它们之间有交集,有密切的联系。

2.2 迁移理论

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科目的学习的方向不同,思路也不尽相同,因此他们之间难以避免的存在诸多干扰,这种干扰的强度不能按照一种标准来评判,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的影响,尤其像那种接下来的学习有较大影响的,我们把这种普通存在的现象称之为迁移现象[22]。

贾德是一个有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通过大量的做实验,不断的分析和总结,得到一种概说理论,而这种理论影响深远。

根据贾德的观点,我们假设一个学习活动为 A,另一个为 B,A 和 B 如果含有某种共同因素,就有了迁移的条件。

在之前对 A 学习时,得到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它们之间就有一定的联系,因为这个共同因素就迁移到后期学习B 中。

这种具有普遍性的原理或多或少的运用到 B 中去。

迁移现象出现时存在一种必要条件,即它们之间在容上或者思路上是有密切关联的,高中物理和数学的'学习就具备了迁移现象出现的条件。

第 3 章 数学知识与高中物理学习相关性分析 ................ 9

3.1 高三学生物理成绩与数学成绩相关性呈现..............9

3.2 数学与物理学习联系性的调查分析......11

第 4 章 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策略研究 ............. 12

4.1 学生准确掌握物理和数学的知识..........13

4.2 教案编写要衔接数学知识与物理知识...14

4.3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14

第 5 章 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 16

5.1 极限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16

5.2 二次函数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18

5.3 图像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19

第 5 章 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5.1 极限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所谓极限法是根据数学中的连续性原理,在已知经验事实的基础上,使得目标值接近理想的极值上,迅速暴露主要因素或主要问题的本质,从而达到获得规律性的认识,或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42]。

它是一种对物理过程进行研究时,应用规律分析推导出结论,再对表达结果进行逼近的处理方法。

也就是说,极限的过程是一个无限逼近最优解的过程,得到的解虽然是近似的,但结果是精确可信的。

5.2 二次函数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每一个图像背后必定有一个与它对应的函数关系式,由此我们经常会用到一种将图像和关系式相结合的方法,即数形结合,这种方法在物理和数学学习中被广泛应用。

图像之所以在物理中应用这么广泛,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直观描述过程,二是鲜明表示关系,三是形象表达规律。

第 6 章 总结与展望

本文主要研究了数学知识与高中生物理学习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实践。

通过研究发现,具有丰富储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解题思路是高中物理学习者的重要基础,学生往往会出现“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究其原因就是知识掌握不扎实,迁移能力较差,不会举一反三。

如果抛开数学的基础以及应用方法,在高中的学习阶段,尤其是物理学习是不太现实的,在多年的高考过程中,数学的灵活运用是高考的热点问题,也是高考考查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学生应该养成的严谨的思维逻辑的基础,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也是有很大的益处。

在高中阶段很多学子对物理的学习不感兴趣,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解决物理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数学知识,并且需要将其灵活运用,而正是这一点增加了教师的授课难度,甚至影响教学进度,

经过多年的物理教学深深的体会到,数学与物理之间的灵活运用是帮助学生建立严密的知识体系的基础,并且对于学生在未来的进一步学习中,会给予学生一个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略)

仿真实验辅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2】

1绪论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物理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有特殊的地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基本可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两大类,而无论是哪类实验,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发现实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人口众多且分布相对集中,导致大部分学校班级容量大,通常每班学生人数在40-60人之间。

演示实验教学中,由于实验仪器体积有限致使后面的学生很难清晰的观察到教师的具体操作,对实验现象也无法清晰准确判断,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及时有效的学到知识,同时又有可能失去学习兴趣。

倘若允许学生离开座位靠近观察,有可能造成拥挤,导致课堂秩序混乱。

在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中,通常在教师给出实验所需实验仪器、讲述实验步驟、提示注意事项后,学生开始分组实验。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虽然实验成功的几率大大提升,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并未得到充分培养,只是机械的锻炼了实验仪器的操作和使用。

同时,实际教学实验教学的课时数量有限,学生进入实验室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也相对较少。

2理论基础

2.1初中物理学科特点

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设置更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基本理念。

在知识结构方面,打破了原有学科知识体系,以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为基础,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和光现象等课程内容的设置,由浅入深的安排学习内容,

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知识与能力:在课程结构方面,更加重视实验教学,各章节都安排了专门的实验课程,几乎每一节课的教学都离不开实验的观察与操作,

同时还在课后设置了开放性问题与探究性实验,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以及科学素养都得到充分的培养。

随着学科学习的深入,其知识难度逐渐提升,尤其是在功和机械能与电学部分的学习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运算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2.2初中阶段学生特点

在注意力方面,初中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直接兴趣的影响,所以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科特点,利用有趣的物理实验与生动的现象讲解和知识传授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与探究兴趣,使学生的无意注意逐步转化和深化为有意注意。

在感知觉方面,初中阶段是学生感觉与知觉能力发展较为关键的时期,因此应多进行实验教学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充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精确的辨析能力以及分析现象本质的能力。

在思维方面,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初步形成,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借助直接经验或具体模型的帮助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实验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原理与物理过程。

3真实实验与仿真实验的比较......11

3.1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11

3.2真实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11

3.3仿真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16

4仿真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18

4.1调查对象与调查方式......18

4.2调查结果统计......18

4.3调查结果分析......20

5仿真实验辅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实践......22

5.1仿真实验辅助演示实验教学课例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22

5.2仿真实验辅助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课例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3

5仿真实验辅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5.1仿真实验辅助演示实验教学课例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仿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在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影响。

其一,在教学质量方面,通过对两个实验班级实验前后的测试成绩对比以及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课后测试成绩的比较,发现经过仿真实验辅助教学后学生成绩在平均数、中位数、合格率和优秀率等方面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成绩的标准差降低说明学生总体成绩波动减小。

而未经过仿真实验辅助教学(即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式教学)的对照班级,五次测试的各项成绩指标几乎没有波动。

实验班级成绩的盈著提高说明仿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方式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行之有效的。

其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也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仿真实验辅助教学的教学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有好感,而且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5.2仿真实验辅助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课例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一,虽然实验结果说明了仿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但由于实验对象与调查对象数量上相对偏小,只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是否在不同环境下对不同学生都有效还有待今后在教学中予检验。

第二,学生成绩的提高除教学中运用了仿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能受到单节课后测试知识量相对较小的原因。

此外,物理学科知识体系庞大,此次仅选择了初二年级基础光学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实验,仿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是否可推广的物理学科各个年级、各个内容的教学中尚未得出结论。

第三,由于实验时间较短,并未探索出仿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何时运用仿真实验辅助更为有效也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探索,使仿真实验在教学中发挥出其在教学中的优势。

6仿真实验辅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验研究

教育实验中主要涉及到的变量有自变量、因变量以及无关变量或控制变量。

自变量也称为实验变量,是指实验中所要研究的变量,是可以人为改变的实验条件,该条件的变化将引起实验结果的相应改变;因变量是指由于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实验对象在态度、行为、认知等方面发生的相应变化;无关变量是指在实验中可能对实验目标产生影响的非研究性变量。

在本实验中对各变量的具体表述如下:1.自变量:本实验中所控制的自变量是初中物理实验的两种教学方式,即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与仿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方式。

在两个实验班与两个对照班中进行实验,即对实验班教学过程中采取仿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方式,而在对照班教学过程中采取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略)

篇3: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功利化”的物理教学出了问题:学习物理就是为了中考、高考

无论中考,高考,物理都是必修、必考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对于物理之难,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记忆犹新。无论是力学,电学,磁学等等,其知识点之多、理解之晦涩,逻辑之严谨,现象之抽象,在中学的所有学科中难出其右。于是有些物理老师讲题、讲题、还是讲题,学生不断的做题、做题、还是做题,仿佛物理就是“题”。不可否认,物理知识的掌握,必要的训练是必不可少,同样也是物理成绩提高的关键!但是物理教育难道只剩“枯燥无味的讲题”,“枯燥无味的做题”吗?更不用期望学生会对这种枯燥无味的重复趋之若鹜了,也许在中考、高考的压力下强迫自己学习,也会在考试之后弃之如敝履!这不得不说是物理教育的悲哀!

二、物理是什么呢

有人说:物理学是一种野心,一种什么都想理解的渴望。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一个事物的时候,我们渴望知道它的基本结构、了解它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进而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些规律,为我们服务。物理不仅限于其自身的公式,符号,同时也是方法论、哲学、逻辑学、数学的高度集中和体现。物理的教学价值不仅仅在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

三、物理教育应该交给学生什么呢

物理教育应该交给学生什么?初中物理教学标准对此明确指出:物理教育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简单点理解:物理有用!掌握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人对社会有大用,所以学生要学习物理。但对于物理教师而言:绝对不是仅仅教会学生会做某些题目,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用物理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物理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极端一点说,老师甚至可以教不会学生做一些题目,但是必须教学生用物理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也许学生最终解决不了某个物理问题———某个问题的解决受到很多客观基础因素的影响)。也许多年以后,学生可能不再学习物理,不再会做物理题,但是,学生没有忘记物理,因为他在一直在用物理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

四、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怎么办

1.抛开学生的差异,把功夫做到诗外

考虑到各个班级内学生的差异很大,层次分化很明显,若要教会学生理解物理思想学会用物理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要想让每个学生听懂、搞懂,这的确是很困难的,甚至极端点说是“刁难”一线教师。但这难道真的一点可行性都没有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对于一线教师的难是深有体会!教会学生难,管理学生难,各种考核难,职称评定难!但作为一个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过来人,教师应该能够体会: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又何尝不艰辛?看到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迷茫的眼神我们能视若罔闻吗?难道他们就一点学习物理的希望都没有?是物理抛弃了他们?物理对于他们就是天空中无法触及的云朵吗?我想应该不是,无论多复杂的物理原理、方法和规律总有它简单的思想实质,总可以通过简单现象、方法展现出来。例如:电流作为一个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客观存在,我们可以通过水流这样简单而又常见的生活现象进行类比;磁场这个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的客观存在,我们可以通过玻璃板上的铁屑不同形状的分布进行描述;如此等等。正如老子所言:大道至简。因此撇开学生的差异传授学生物理思想和物理思维方式应该是完全可行的,但需要教师把功夫做到诗外,使天空中的云朵化成滋润万物的雨水。

2.让物理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受物理的有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物理,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物理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就会对物理消除畏惧感、神秘感,进而产生亲近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3.让物理回归生活,使学生感受物理的有用

从生活中获取的经验,学生感受比较深。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学到的物理规律,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物理规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联起来。这样即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规律的理解,又会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浓厚兴趣,同时通过通过这样的实践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4.在感受物理的有趣、有用的同时,感受物理的“说理”

教学关注了生活走进物理、物理回归于生活。只是怎么把这种“理”表达出来呢?“理”最终是要说出来、写出来的,这是物理考试规范要求的必须。这是教师教学的技巧,更是学生自我提升的难点。尽管许多专家提出:教师要更新教学形式;教师要更新教学语言、素材;教师要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技术。诚然,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说理能力的的培养,但是,物理的说理难度贯穿于段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教师要想带领学生走“捷径”是不行的!况且这捷径也是没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知识建构的规律,说理就是“模仿-犯错-重复-掌握”这个渐进渐变的过程。

五、总结

实际教学中,老师学生都好走直路,走捷径,这是人之常态,这样做短时期是有效的,但是我们应该尊重规律,尊重学生在学习上多走出的稚拙“弯路”,这弯路多出了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体验。多一些切身的体验,让路在他们的心中延长,从终身学习的角度看,学生会从“物理有用”发展成“物理我会用”的质的飞跃。

篇4: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1对现代教育技术概念的分析

1.1教育技术的定义和本质属性

当今我们所说的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以及管理相关的技术资源和技术过程,从而提升绩效、促进学习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社会活动之一,教育的发展与社会以及人类的发展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凡是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活动、提升人们的知识技能的社会活动都属于社会活动,这是广义上的.另一方面是狭义上的,这里所说的教育通常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依据相关社会的需求,从而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施以影响,将受教育者培养成相关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伴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类如果想更好的生活就必须不断的接受教育,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这也就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是人类通过生产实践以及对科学原理的研究而得出的各种操作方法与技能,另外也包含着与其对应的相关物质设备和生产工具还有生产的工艺、流程以及技术.综上所述,教育技术实际上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后所归纳出来的一切的技术、手段与方法.

1.2对现代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

现代教育技术和以往的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之所以加上现代二字是为了强调教育技术应与时代因素更多地结合与现代科学技术更多的联系起来,在传统的教育技术中添加现代科技的成果以及其思维方式,都能够令教育技术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更加具备时代特色,但是究其根本其所应用的理论依然是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首先,是现代教育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现代学习观、现代育人观以及现代人才观,而现代教育理论则包括教学理论、传播理论以及学习理论;其次是现代技术要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二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方法.再次是在网络环境以及多媒体的环境下,对信息进行获取、存储、处理、分析以及评价的能力叫做现代信息技术.它包含了两部分:(1)计算机与网络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方法;(2)对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操作方法,而系统方法则是指教育与科学相整合,表达的是一种教学设计理论;最后是将现代科技应用于教育技术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教育质量,所以,现代教育技术应当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方法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2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课程中的部分内容相较其他课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中觉得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难懂,甚至会令部分学生无法接受,而上述问题也是广大的相关教育者一直希望通过努力去解决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物理教学的发展,其促进了物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的全面变革,这种变革也给中学物理课堂带来了一系列变化,促进了物理课堂的创新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一般通过以下两方面体现出来.

2.1网络资源的应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推进与发展,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学媒体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课堂之中,这让学生与教师能够享受到更多有用的教学资源与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教师与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从网上获取其所需要的相关知识与参考资料,并且能够及时地更新知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模拟实验,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将许多传统实验做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兴趣,在这样的模式下进行的实验不仅能够保护实验设备还能够提升学生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而且如果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也可以与他人进行探讨并且解决,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物理这一学科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2.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实验是中学物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只有通过具体的实验学生才会对相关知识有更深的体会,同样实验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创造力的提高.但是许多学校受条件的限制不能够很好的令每一位同学都去体验这个过程,但是单纯的通过老师的讲述去理解这些实验则有些困难,并且这种内容单纯的靠讲述时间久了学生同样也会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而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视频,使学生更容易感知知识,也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中学物理课堂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当遵循的原则

3.1主体性原则

部分教师在学习了多媒体技术后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甚至将整堂课都交给了多媒体,需要知道的是,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现代教育只是利用多媒体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加以辅助,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所以教师应当多给学生提供机会,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利用现代技术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切记学生的主体地位.

3.2创造性原则

教师在制作相关课件时,应当令课件具有独创性,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不能忽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大胆创新.

3.3时效性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有着其自身的优越性,但是教师却不能盲目使用,应当考虑好怎样使用、何时使用、到底要不要使用,相关教师应当根据自己所带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考虑这些问题.教师需要知道只有将现代教育方法与传统教育手段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二者的优势,比如一些必须一步一步写出来的问题,教师就不应该只利用一个课件一代而过,同时也应当注意盲目的制作那些画面或过于丰富的的课件只会让学生只记住了那些花花绿绿的画面而忘记了教学的内容.

4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师只有认真研究并且大胆尝试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够进一步的完善课堂,提升课堂质量,增强教学的科学性,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从而提升中学物理课堂的效率与质量.

篇5: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1能力生成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中学物理尤其是对力学、电学中的基本知识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正因为如此,中学物理教学特别强调情境的生活化,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但也应当看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于物理知识构建和能力形成并不全部是积极的作用,对于学生经验、对物理知识的构建产生消极影响,已经有很多作者给予了研究,而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于能力形成的负面作用则较少有人提及.事实上,学生在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往往是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他们知道需要用物理知识去解题;另一方面生活经验尤其是一些错误的生活经验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又顽强地发挥着作用.在这种矛盾的交织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始终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徘徊状态,客观上阻碍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例1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在一粗糙水平面上向右运动,与此同时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8N的力的作用.已知物体与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分别如何?根据笔者的经验,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会出错,他们错误地认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8N,方向为水平向右.有意思的是,如果本题呈现时带有图示=,则学生的错误率会更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对学生的解题思维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调查便会发现,此时做出错误判断的学生的思维惊人的相似,他们都认为摩擦力的方向必然与受到的力F的方向相反,而且大小就与F相等.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进一步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情形与此相似:推着自行车向前走时,推着一个箱子向前移动时……都是推力向前,摩擦力向后.于是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就是摩擦力总是与推力相反的.至于大小的判断,可以想像学生此时所建立起来的逻辑关系基本上脱离了习题当中的实际情形,基本上就是一种朴素的直觉性认识.因此,关注学生的能力形成,需要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生活经验的负面影响,基于习题给出的具体条件去判断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并借助于牛顿运动定律将受力与运动的关系联系起来.同时强化学生以物理知识代替生活经验去解题的意识,是促进能力生成的根本途径.

2能力生成需要关注学生的物理认识

根据笔者所接触到的物理同行来看,可以说中学物理教师都有一种特质,即他们十分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够生动有趣,能够在其它学科相对沉闷的情况下给学生带来一些愉悦.于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等措施不断涌现,应当看到这一教学行为其实也是需要辩证看待的,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也造成了学生的一些学习上的错觉,即学生常常误认为物理学习是不需要付出太多思维的.而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尽管不少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物理解题当中会遇到困难,但是他们很少意识到这是因为在课堂上形成了“轻视”物理思维含量的缘故.如这样的一个题目:一个带电粒子的动能是Ek,当它以垂直于电场线的方向进入某平行板电容器并飞出时,动能变为2Ek.现假设该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的初速度增大为原来的2倍,那其出电场时的动能变为多少?对此类问题的学习,为了使内容形象化,教师一般会通过Flash动画去呈现相应的场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形成问题的条件.但由此也让学生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认识,即电子进入电场的轨迹是固定不变的.而在此思维之下学生在解答上面的问题时,他们极少有人意识到由于初速度的变化,该电子在电场中受电场力做功的距离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得出错误答案的学生相当多.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中要努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要让他们认识到物理问题的变化性与复杂性,只有充分分析了问题的条件之后,才能得到正确答案的认识必须牢固树立.

3能力生成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直觉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学生的物理直觉对于能力的形成来说至关重要,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他们解题的直觉特别好,往往能够一下子看到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而能力薄弱者往往就不具有这样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直觉是提升各项能力的关键所在.笔者以为,形成良好的学习直觉途径有:一是大量的训练,这一点不用避讳.大量训练与题海战术不是一回事,大量训练不是机械的重复训练,而是进行系统的变式训练,以让学生达到一通百通的结果;二是必要的自我反思.这是当下中学物理教学中比较缺失的,很多时候学生解题之后都急着去做下一道题目,而缺少一种回过头来反思的意思.其背后透露出的是完成任务的心理,而非能力提高的心理.事实证明,只要坚持引导学生反思,就会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4总结

当然,以上两个途径最好同时进行,这样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其背后的原因就在于两者是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对学生的能力提升起作用.

篇6: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思路

一、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缺乏新颖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以课堂讲解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知识.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不仅仅难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增强学生与物理之间的隔阂,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另外,不少教师在课堂练习方面做得也不够好:课堂练习不仅仅是教师训练学生的手段,也是教师获得学生学习信息的有效途径.如果课堂练习近平铺直叙,会容易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但题目过繁过难,对学生心理也会造成打击;练习过多,则容易使学生陷于题海,分身乏术.

2.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高中物理的趣味性降低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不可分割的重要资料,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和重要手段.但在我国大部分高中学校,却出现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只注重课堂讲课而忽略了对学生动手潜力和抽象性思维的培养,使得高中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大大降低.进行物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给学生带给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提高学生综合潜力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有效方法,因此要提高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兴趣就要在课堂上增加物理实验.

二、改善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途径

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推荐,期望对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用心性有所帮忙.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高中物理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不仅仅要有信息传递,更要有情感方面的交流,情感因素是物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种因素.因此,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首先要求教师能够转变教学观念,在备课时充分思考情感因素,根据不一样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备考,力求在授课时能够思考到大多数学生的状况,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如在进行课堂练习的准备时,能够准备不一样难度系数的题目,上课时由学生自行选取题目完成,这样既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课堂上所讲的资料,又不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2.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就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应把物理课堂和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校兴趣.例如,在讲授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时,教师除了课堂上对万有引力定律进行讲解外,还能够在班级内进行一个小型比赛:将班上的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各小组分别说出万有引力在我们生活中的表现,举例较多的小组获胜.这样一来,不仅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万有引力定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物理实验教学是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物理实验来论证书本上的知识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更直观、深刻地理解到物理理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中进行物理实验教学需要学习和教师做的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学校设备投入,完善校内的物理机械设备,以此确保学校实验课程的正常开展,为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准备条件;尽量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实验,提醒学生在实验中要注意的要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课程实验虚拟化,既能节省时光,保证安全,又能使学生观看到相关试验.例如,在人教版选修2-2中,在讲授第2章物体的形变时,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一个比较的物理实验:观察不一样材料做的相同物体,在什么状况下发生形变,在什么状况下不会恢复原样;在讲授人教版必修1第1章运动的描述中,能够利用打点计时器来测试物体运动的速度.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我动手进行试验,加深学生对老师所讲知识的理解.

4.开展物理竞赛

此刻高中物理教学枯燥,有一部分原因是学校只开展物理课程学习而忽略了物理的趣味性.因此,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高中学校能够在校内开展物理竞赛.进行物理知识竟答、开展小实验等活动都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用心性,此外,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透过分析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我们能够明白进行物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只有改变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潜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用心性,不断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国的高中物理教学事业不断发展。

篇7: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杂谈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思路论文

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使得广大教师对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深刻认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更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课堂因为学生的热烈研讨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堂教学真正成为研究性的学习。我在教学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重视地理潜力的培养

学生的区域潜力较差是十分突出的理由。区域地理潜力的培养,要把读图技能的训练与区域地图潜力的培养作为突破口;把综合概括区域地理特征与比较分析区域差异作为区域地理潜力的核心;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区域地理潜力发展的关键。要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区域的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练习绘制区域简图,建立区域基本概念;掌握中国分区图,理解区域特征;抓住主要分界线,掌握区域差异;进行区域及国家比较,深化区域特征与差异;结合热点理由,强化区域理由解决。

二、加强对考生答题潜力及技巧的训练

对考生进行答题技巧的训练,比如把答题的步骤、答题的策略、审题和检查的策略教给学生,透过有针对性的习题训练和考试讲评试卷,提高考生的答题潜力。平时务必注重对学生解题策略的指导,一些考试反映出的学生的弱点是:不会读图,不会从题干中获取信息,他们认为答案必须是自我平时背到的知识,其实很多答案就隐藏在题目中。故平时应加强对学生解题技巧的培养,注意使学生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学习习惯。

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和空间思维潜力,充分运用地图进行思维建模

在日常训练中,让地图成为复习的载体,如在空白地图上标出重要的经纬线及涉及的重要国家,标出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在空白地图上抽象概括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等等。教学中要提倡使用动态、思辩、反思的原则。高三复习进行到末期阶段,对复习资料要深入深思——即体验,体验策略的运用,回味知识的描述,反思已有的结论。讨论、一题多解、交互答疑和述评等是训练的良好策略。要舍得拿出时光深思、表述甚至争论,激发思维火花和创新欲望,会使复习档次大幅度提高。教师就应提出,对于一个理由,你能够不会答案,但不能不深思。

四、加强地理语言规范性表述的教学

要求在答题中表述准确,没有歧义;表述完整,没有信息丢失;表述贴合逻辑,没有相互割裂,甚至自相矛盾。构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和思维策略:高考中的题目绝对是新颖的、未见过的,但考察的知识又是不超纲的,复习过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潜力,透过变式训练,让学生多方面比较、多角度分析理由和组织答案。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考试制胜的关键就是做到心理稳定、思路清晰。同时要关注热点、焦点理由,加强学科综合:结合热点理由,教师创设新情境,让学生学会全面分析和了解热点理由的起因、背景、过程和结果,并用心设问,引导学生深入深思,进一步加强学科知识的综合。

五、反思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策略

目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理由主要有:一是对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深思得还不够,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理由记录下来进行反思;二是虽加大了学习的力度,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得不够细实,没有实现预期目标;三是地理教学中有特色的、有创意的东西不够多,还要努力找出一些地理教学的特色来。针对这些理由,采取的策略主要有:

一是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此刻要求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必须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教师的支持。

二是培养创新意识。地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只要努力用科学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六、注重联系实际开展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生活体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一是尽量借用学生身边的素材。教材中所举的例子不必须适合每个地区,所以为了缩小教材深度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教师要尽最大努力挖掘一些学生身边的有利用价值的素材。

二是所用的素材要具有必须的时效性。即素材的引用要随时光的推移而有所变化,不能长时光用同一个案例说明某一个人文地理现象,因为人们的经济、文化等活动都在变化。

三是不要教条地只利用当地素材。如果当地是个小区域,那么所能带给的素材也是有限的,若局限于当地素材,无异于“井底之蛙”,因此能够利用当今发达多样的媒体,引用学生都关注的理由作为素材,开阔他们的视野。

四是适时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学习人文地理的主要实践方式,也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探究的过程,所以,精心挑选当地的一些人文地理现象,让学生进行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调查还是很有必要的。

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教师要正确理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篇8: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之我见

【摘要】“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谈一些个人体会,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四个方面的策略:①备课、上课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③引导学生养成情景分析和建模的习惯;④引导学生对所学资料及时归纳、总结。

【关键词】高中物理有效教学

高中物理在多数学生看来是一门很难熟练掌握的学科。事实上高中物理的规律性很强,只要能透过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让学生的思维潜力到达必须的水平,就会让学生学得简单。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透过教师在一段时光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即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不论教师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得是否认真,学生学得是否辛苦,如果学生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不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就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一、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此刻:首先,教师头脑中始终有个体差异意识,这样备课时才会有所体现,上课时有所落实。其次教学时务必心中装着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时时刻刻想到他们。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应分别对待对待不一样层次的学生。如课堂提问时,对低等学生,提的问题要基础,尽可能显浅,并一点一滴地启发。透过提问使低等学生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中等学生,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略加提高,提一些经过思考和比较就能回答的问题。对上等学生,提的问题要在中等基础上深化、拓宽。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教学对象的整体状况选取教学资料的难易程度,确定具体教学方法。在备课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用心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得,不一样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才是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只有每一个环节中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教学才有针对性,课堂才更有效。

二、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传统的教学总是要求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教师一般大多采用单一的注入式教学,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理解学习状态,有的教师把学生实验改成演示实验,甚至干脆不做,变成讲实验。一堂课基本是教师讲到底,缺乏师生交流,学生几乎没有动手动脑练习的机会。结果是学生课堂似乎听懂了课后自我却不会做。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务必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1.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过去的教学是以教定学: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听,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时光都被教师占用了,学生缺少练习、体验的时光。而学习是一个需要内化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学生课后花多长的时光来自觉学习物理这一门课。而且,从上课到晚自习间隔了较长一段时光,学生的印象已经不是那么清晰了。对有的学生来说,完成作业和练习就有了必须的困难。这种状况下,教师资料讲得再好,语言再流畅,例题再多,其课堂教学也是低效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留有内化时光,要敢于精简“讲”的资料,放手给学生多“练”的机会,注意学和教的最佳结合。甚至能够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研讨的论坛。

2.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构成的规律上,让学生在感知、推理、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发现真理,揭示规律,掌握知识,提高潜力。

而不是只让学生记住这些定律、定理的资料、公式,然后让学生透过做题、练习来掌握。否则学生的学习只能是事倍功半,低效的学习!

3.重视实验操作、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自然科学,“所有的科学都是从实验开始的。”几乎每一个物理教师都能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然而确有很多教师主观认为讲实验比做实验来得简单,更容易应付考试。宁可在黑板上不厌其烦地反复多次地去讲实验,而不是真正引导学生来操作实验。由于缺少亲身动手操作体验,印象不深,学生课上听懂课后就忘了,以致教师还得反复讲。专家认为:对于实验,讲十遍、百遍,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中的实验也越来越灵活多变,对潜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像以往那样没有长期实验探究操作训练是很难应对高考的。

三、引导学生养成情景分析和建模的习惯

1.高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分析

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包含这样的流程,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信息,排除次要因素(抛除非物理信息),确立理想化的研究对象和物理情景,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寻找物理对象在变化过程中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直至解决问题。

在大多数状况下,传统物理教学及有关问题的训练,往往直接给出简化后的物理对象或物理图景,因而在问题的处理上,学生缺乏对物理对象和物理情景做理想化处理的方法和潜力。

如学生习惯于解决细线悬挂小球的摆动问题,而对小孩荡千秋却一筹莫展。学生习惯于解决小球过顶的圆周运动问题,而对汽车过拱桥的问题却束手无策,困难在于:①学生缺乏准确的物理模型。在实际问题的众多对象中,思维容易受到问题表象的干扰,很难抓住对象本质特征,因而难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图景和物理模型,构成认识上的思维障碍。②学生缺乏程序化的思维训练。由于现行教材、教科书中应用性的生活事例很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缺少该环节的思维训练,在问题的应用上,学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认识经验和思维习惯,久而久之,就认为物理就是代代公式的数学运算而已,因而淡化了物理思维的训练,构成方法上的思维障碍。因此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务必重视图象情景的教学,加强学生的应用潜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2.重视图象情景教学的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其用意就在于保证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不一样的信息对大脑中不一样的部位产生刺激作用,如文字信息传向左半脑,引起抽象思维,构成概念,完成数字计算和演绎,而具体的形象图形和图像信息将传向右半脑,引起形象思维,构成空间概念。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文字信息和图形信息交替传递到大脑的左半部和右半部,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和抑制部分在左、右半脑交替出现并相互补充,思维品质就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并持续持久的兴奋。应用潜力的培养,就是要在教学上透过图象图景的教学,建立由实际情景——理论模型——新实际情景的有机联系。加强抽象的物理规律与形象的实际情景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归纳总结就是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整理,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建构成有机的物理板块,让学生在整理中巩固提高。这就好比一个有条理的人会经常整理内务,物品摆放有序,存取自然方便,使人赏心悦目。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①每一节课的资料,下课前指导学生进行小结。并且要求学生在作业前将当天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②每学习一章要求学生自我归纳知识点,画出物理知识联系图。③物理测验后要求学生对答题状况进行反思,寻找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对错题进行更正。透过以上的教学策略,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归纳和应用潜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任重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9: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物理教学

一、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高效整合策略

当下,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理科教学软件,但能够适合学生发展的高质量的教学软件还比较紧缺,加上部分物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自制课件的水平还比较低,造成了在物理教学中“低水平重复”的课件制作现象将计算机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新软件,能够将物理学科的教学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有机统一齐来,方便教师和学生的运用,为物理教学的发展服务。比如,许多物理教师利用Internet网络,建立了相关的网站,然后把自我制作的优秀课件和发表的学术论文传到自我建立的网站上,同时,也把在其它网站上搜集到的课件和自我的课件融合在一齐。这样,经过长时光的积累,构建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课件教学体系,既实现了物理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组合,也方便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二、建立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一)透过信息技术和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物理学科实验性和实践性很强,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演示实验教学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比如实验仪器落后,材料有限等,导致实验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是透过模拟实验进行教学,使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或者不容易操作的实验能够透过多媒体技术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弥补了常规实验不易操作的特点,提高了实验的演示效果。因此,透过信息技术和高中物理实验的有机结合,能够突破常规实验的局限性,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危险的实验能够有效地进行模拟,使教学中实验的缺点得到完善和弥补,有利于学生对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进行有效的探究,从而获得新知,使实验教学效果得到提高,使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二)运用虚拟实验室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长期以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怕出现意外,给学生人身安全带来威胁,对实验仪器造成损失,因此往往会建立有关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这就造成了学生只看实验,没有动手的机会,另外,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得到的实验数据以及结果和教材有很大的差距,甚至有部分数据还是相反的,同时实验产物也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体现出了传统实验室的弊端。学生在网络虚拟实验中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能够进行虚拟实验操作,不会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从多方位去进行操作,得到了有效的亲身体验。信息技术和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整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潜力和实践潜力,并使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观得到培养。学生在操作虚拟实验的时候,还能够和其他学生沟通交流,也能够随时向老师请教,进行网上畅游,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潜力得到提升

网络储存了超多的优质资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小组内相互学习、相互帮忙,在共同任务的驱动下,共同努力、用心探索、总结归纳、共同提高,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培养了创新思维与创造潜力。

四、网络为学生带给了更多的学习资源,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普及为学生和教师带给了超多的优质资源,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潜力开发和利用这个宝贵的资源库。网上的资源信息量大,而且不断更新,这些资源都处于动态更新之中,教师透过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制作成适合学生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透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一)了解物理学科发展趋势,及时把握教学动态

物理学科发展很快,教师能够透过网络技术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做到与时俱进,紧跟形势,并在物理教学中及时调整。对于物理学科来说,有必要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以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但是现实中的练习题不能及时更新,题型偏旧,很多习题都是过时的。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教师能够利用网络这个资源库,为学生推荐一些权威的学习网站,让学生从这些网站上下载一些最新习题,这些习题题型新颖,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忙。

(二)教师要不断学习和交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网络的交互性为教师的学习交流带给了有利的机会,教师能够在网络上听一些专家讲座,还能够和他们交流,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比如,在名师网上和名师、专家探讨教育改革问题以及有效教学的方法策略,在论坛中还能够和同行交流教学中的困惑,透过网上学习交流,使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六、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突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并不是排斥所有的传统教学观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把这两者有机结合在一齐,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到达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它们的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潜力和创新潜力。另外,它们的有机结合,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进一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主动探究,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培养了潜力。

篇10: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职高物理教学生活方法探析

一、当前我国职业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我国《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颁布与实施,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广技术技能被提上了一个的新高度,职业高中也迎来了发展改革的新契机。虽然部分学校能够把握机遇,完善物理学科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但总体上看,我国职业高中的物理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很多职高的物理教师仍以课本知识为主要的教学资料和任务,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的关注,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更损害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用心性,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的意识薄弱,自主学习物理学科课内外知识的潜力下降,以消极的态度应付物理学习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二、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入物理课堂教学的好处

高中物理与其他学科相比,资料较为抽象,不仅仅学习难度大,也更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排斥与抵触,这就要求物理教师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为教学活动的首要目标。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入课堂教学能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动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最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强化学生对生活化了的物理知识的直观感受。此外,引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能够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解决问题,以敏锐的物理眼光与创造性的物理思维观照周围世界,再将已有的物理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学生在探究社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时,会采取物理实验、社会调研等多样化的方法与手段,因而也就同步训练了学生的动手与实践潜力,为学生整体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奠定了基础。

三、在职业高中物理课堂引入生活物理现象的有效措施

(一)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导入新课

为了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物理课堂的教学气氛,有效衔接新旧知识,教师可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为一堂课的导入资料,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例如,在讲解光现象时,教师能够在一节课的开始阶段设置手影游戏环节,使学生直观地体验影子的构成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透过独立自主的思考,总结影子的构成原理,从而引出“光的直线传播”这一教学资料;再如,为讲解“惯性”这一抽象概念,教师能够公交车的急刹车为例导入新课,透过分析急刹车时乘客身体倾倒的生活场景,引发出惯性的表现这一教学资料。

(二)以与物理相关的生活经验来强化知识

抽象的物理概念不利于学生记忆,对此,教师能够联系日常生活来反复加深学生的印象,以巩固知识、夯实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往往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教师应当用心引导学生对这部分经历与经验进行分类、归纳与总结,不仅仅促使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多次的反思、整理与回顾,帮忙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多思多问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气体的压强时,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回想其为自行车车胎打气的过程,透过分析车胎随充入气体的增多变硬这一现象,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强产生原因的理解与记忆。

(三)鼓励学生自主调研和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现阶段自然科学与社会生产的飞速跃进都与物理学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物理为精密科学仪器与高端生产设备的发明应用带给了强大的助力,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体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职高学生要养成发散性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够独立自主地以社会调研等有效手段汲取课本以外的知识。职高学校的物理教学资料不应被局限在课本知识与课堂实验的范围内,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社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锻炼自我的实践动手潜力,不断扩大自我在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储备,进行多领域、多方面的技术素质拓展。我国职业高中的师资力量与普通高中相比较为薄弱,加之中职生的基础较差,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仅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得学习潜力较差的学生彻底丧失了学好物理的信心。因此,如何在职业高中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丰富教学资料、提高教学质量,是我国职业高中物理教师应当反思与改善的关键问题。

篇11: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高中渗透教育物理教学

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渗透教育法的好处

(一)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中物理与其他课程相比,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相对较强的学科,要想学好高中物理,不是死记硬背基本理论知识就能够实现的,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只有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物理学科更是如此,不仅仅要了解各物理运动的基本定律,还应了解其运动的原理和具体操作流程,才能将物理知识点了解得更为透彻.采用渗透教育法,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和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增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仅仅掌握某一方面的理论知识,而是要透过学习来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强各方面的专业技能,提高解决各种问题的潜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渗透教育法,恰巧具有这样的作用,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各方面潜力的提高,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

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是十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将渗透教育法充分应用于高中物理的教学中,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不断创新思想,创新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潜力.

二、采用渗透教育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具体实践

(一)在教学资料的传授中进行渗透

高中物理的学习中,有很多的概念和原理需要学生去了解和掌握,比如“牛顿三大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都是学生务必掌握的资料,但是这些资料的学习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比较吃力,所以在进行这些物理知识的讲授时,如果能够适当的运用渗透教育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有些概念比较相似,我们能够透过类比方法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融汇贯通.另外,透过课堂的教学,学生虽然已经基本上对课程的资料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但是学生的知识还是零散的,而且缺乏系统性,这时教师就能够发挥渗透的作用,用心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将知识系统化.并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所以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立足于教材,又超越教材,挖掘出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以开放的思维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多学科进行渗透,将物理知识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中进行渗透

在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将渗透教育法应用于教学方法中,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首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科学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在进行渗透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比如对多媒体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加直观的表达出现,更为具体化和简单化,透过这种图片和声音等的配合,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对那些无法在课堂上进行长时光实验观察,或者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的实验,能够采用课外小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能起到十分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生在学习了“磁场”和“电磁感应”等章节的知识后,能够设计一些与之相关的小实验供学生选取,提前将小实验目录公布给学生,由学生自我选取自我所感兴趣的实验,学生透过联系教师所教知识,反复进行实验,分析和思考实验的工作原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动手实践的潜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在创新意识培养过程中进行渗透

物理是一门创新性极强的学科,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发掘出事物中所包含的原理,所以对学生创新潜力的培养十分重要.课堂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只一味的给学生传道授业,应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空间,使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比如,在讲授“光源与激光”的知识时,能够适当给学生提一些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够自主解决问题,透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潜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老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根据学科的性质,与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教学的资料中,教学方法上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渗透教育,增加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篇12: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新课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一、初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衔接问题产生之因

(一)初高中学生心理、思维、记忆上存在的差异

每个人从出生到成人再到死亡这整个过程之中,每一个年龄阶段的特征都会发生变化,与其他年龄阶段的特征有所不一样.在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开始时期,可能还保留着上一个年龄阶段的一些心理和生理的特征,但是在每一个年龄阶段的结束时期,便开始出现下一个年龄阶段的特征.而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间处于两个不一样的年龄阶段,其心理、思维、记忆等方面都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随着物理资料的变化,难度的增加,很多学生不能在短时光内进行适应,从而使得初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无法有效地联系起来.

(二)初高中教材使用的差异

初高中教材使用的差异主要体此刻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物理知识资料不一样,初中物理所学的知识都是比较直观的实验现象或者是具体的物体,而高中的物理知识却具有抽象性,因此难度比较大;其次,教材中设计的数学知识不一样,初中物理知识的计算一般都是比较简单易算的,而高中物理的计算会运用到许多复杂的公式,并且还易于学生的理解;再次,教材的呈现方式有所不一样,初中教材思考到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此在书中插入了许多漫画,使得学生的思维形象具体,而高中一般都是以文字叙述为主;最后,教材对物理知识的要求不一样.

(三)初高中教师教学方式的差异

初中物理教师开展教学过程之中,依然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跟着教师进行被动的学习,从而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自身的想法.而在高中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有所提高,除了学习物理的基本概念、定义和规律之外,还需要学生对这些概念、定义和规律进行灵活的运用,尤其是对于综合题.对于刚刚踏进高中的学生而言,适应了初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便难以在必须的时光内对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应,从而使得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相脱节.

二、提高初高中物理可养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学科,在物理教材中设置了很多实验,这些实验能够使得枯燥乏味的物理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光的衍射》时,教师能够让学生透过两支笔并排,在细缝中对日光灯的衍射条纹进行观察.又例如在讲解《摩擦力》的时候,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两本比较厚的书相互叠压在一齐,然后让两个学生用力拉,很多学生都认为这很容易,其实不然,当真正拉起来的时候才发现想要拉开这两本书很难.

(二)改善课堂教学的,提高学生思维潜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是适当的设置一些物理情景,最好是联系实际生活,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鼓励学生用心的归纳和总结.例如教师在讲解圆周运动受力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有的学生会认为物体不仅仅受到了绳子的拉力,而且还受到了向心力的作用.还有的学生会认为物体只有在运动的时候才会受到力的作用.对此,教师不能直接给予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对于这些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消除学生的错误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潜力.

(三)教材新旧知识点的同化与顺应

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主动用心地学习新的知识,甚至还有的学生对于物理学习还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同时学生在认识新的事物的时候会自然地将其同化,对此教师就应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效衔接.例如在初中物理中电源的电压是恒定的,电阻是无穷大的,电流表是没有阻值的.但是在高中物理中,电源是有内阻的,电压表也是有阻值的等,对于这些相关的知识,教师就应用新的知识代替原有的知识系统,重新构建学生的知识系统.

(四)初高中物理学习方式上的衔接

物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应重视对学生物理思维和物理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潜力.有些学生在做物理练习题的时候,会每做一道题便会看一下答案,这种习惯是十分不好的,这样不仅仅反映出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不牢,而且还体现出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还缺乏自信心.对此,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巩固相关的知识点,根据不一样的题型分成几个模块,让学生一个一个模块地完成,每个模块完成后才能参照答案,并对错误的方法进行改正.

(五)加强初高中教师间的交流合作

由于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有所不一样,因此使得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存在着很大区别,这主要是由于初高中物理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比较少,从而导致了物理教学的可持续性.对于刚上高中的学生来说,物理教师对于他们的物理水平不甚了解,因此对于他们的掌握程度也不太清楚.所以,这就需要初高中物理教师加强交流合作,正确掌握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教学之间的区别,从而才能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

篇13: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一、细致地了解自我的学生,方便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式大多都是大班教学方式,这样不利于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习思维的培养以及兴趣的激发。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状况中针对不一样学生给予不一样的要求与引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还有在思想上给予更多的指导,使其能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应当给予更多关注,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在其取得必须的进步时及时给予鼓励,给予其更多提问的机会。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一改往日的呆板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也在越来越多地发挥着必须的作用,多媒体的使用就很好地印证了这点,在此刻的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正在越来越多地改变着我们的教学,因为多媒体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学是有着相当大的优势的,使用多媒体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变为更加直观的视频动画的效果,这样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更加便于理解,比如其中的磁场的表现,实际中磁场是我们无法看到的,使用多媒体能够模拟出磁场的效果,学生对于磁场的理解也就能够更好。所以在适宜的状况下我们就应根据实际状况来相应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帮忙提升教学效果。

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

对于高中的物理而言,其中绝大部分的知识都是建立在相关的物理实验上的,在建立物理概念揭示物理规律方面,都有用心的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潜力和用心思考的优秀品质。高中物理知识理论基础比较强,对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连续性都要求比较高,知识比较抽象,如果能够用有形的实验让无形理论得到论证,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也能够在生活中感受物理。例如,在学习匀速直线运动的时候我们能够使用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演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效果,一个运动的物体,我们只是直观地凭肉眼决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往往说服力不强,但是使用打点计时器我们能够观察上方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这样能够合理地得到印证,这个实验的过程能够更加深刻地加深学生的印象,透过做实验还能够使得学生复习相关的知识资料,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动手潜力,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应重视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

四、展开相关的物理活动,增强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的兴趣

高中物理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很多的学生多数状况下对于物理不是个性感兴趣,怎样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也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我们能够搜集与物理学科相关的一些资料,以及当前物理学科有创新发展的突破,创办与之相关的科普专栏或者板报,这样能够在必须的程度上帮忙学生更好地理解其重要性,从而逐渐激发出学生对于物理的强烈的认知感。同时物理也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好物理能够更好地方便于我们的生活,我们能够让每个学生举一个例子,找出物理与实际的生活息息相关之处,在课堂上进行总结。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势必能够在相当的程度上改变学生对于物理的态度,这对于我们进行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好处,便于我们展开下一步的教学。

五、重视解题技巧以及解题方法的教学

对于高中物理知识而言,涉及的方面比较广,声光电热都包含在其中,考试的时候应对的问题也是海量的,倘若不能够掌握必须的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应对这样或着那样的物理题目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比较头疼,所以相关的技巧以及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所以在习题课上我们就应重视相关的方法和技巧的教学。例如,在力学部分的学习中,很多时候学生会说我不明白该怎样去分析,应对一个受力体不明白从何处切入,这就是没有掌握好相关的分析的方法,这个时候就应教授给学生相关的分析方法,根据实际的题目中的要求,或者是从整体到部分或者从部分到整体,必要的时候还需要采取隔离的方法来进行分析,这样掌握好了方法就能够应对问题的时候不慌不乱,才能更好地进行解题。解题的潜力是需要相关练习的,所以在完成相关的课程之后我们就应及时给学生根据本课时学习的资料布置必须的作业,来让学生进行复习和回顾,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实际做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课堂资料的复习。针对有固定的解题模式的题目,教师就应及时做好相关的总结,每种题目举出一个或者多个例子,让学生练习,这样能够逐渐强化学生的解题潜力和技巧。

六、增强师生的交流,及时进行总结

高中阶段的学生尚处在青春期,心理上还不成熟,这时我们就应重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完成相关的课程之后,能够随机问问学生对我们所讲过的资料的感受以及理解的程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点,让学生提出来,多询问学生的意见。我们还就应不断地进行自我总结,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发现自我的不足之处,寻求更好的解决之道,不断地向别人学习,学习别的教师的教学长处,不断发展自我,以求能够更好地完成高中物理的教学任务。高中物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课程,我们每个物理教师都就应该更好地采取适宜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我们高中物理的教学效果,为提升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做出自我的贡献。

篇14: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探究性教学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首先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此,教师的主角十分的复杂,他就应是一个参与者,是与学生一齐探究的队员之一,但他同时也是引导者,是引导学生一步步朝着自我设计的情景里发展的一个领导者。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愿意聆听学生的想法,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段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仅能够让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而且也能够让教师的引导进行得如鱼得水。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

教学中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关键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有必须困难的、需要学生经过努力获取新知识的潜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设计时要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其学习风格;要做学习资料分析,目的在于规定学习资料的范围、深度和揭示学习资料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保证到达教学最优化的资料效度;运用各种可能的课程资源,为教学资料创设适宜的情境,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教学目标打下基础。例如,在讲“自感”这课时,教师用如下的办法创设教学情境:人能承受的最大安全电压是多大?(36V)。再拿出三节干电池问:将其串联后人接上去有无感觉?(没有)。紧之后教师将三节电池与几匝线圈(日光灯的镇流器)串联,再请三位学生上去,手牵手与上述电路串联,闭合开关问其有无感觉?(没有),再突然将开关断开,三个学生都感到手一麻———触电了,赶紧松手。学生对此现象感到异常惊奇,想明白三节干电池的电压为什么会触电呢?这样一来,矛盾就自然的交到了学生手中,起到了激发兴趣、引导探究的作用。

三、借助实验,发现问题,引发探究知识基于实践,始于观察

实验是物理课程的突出特点,物理实验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是物理研究和发展的基础,许多物理问题多是由实验引发的。因而,物理实验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物理实验中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透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比较,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教师要适时点拨,防止学生只做不看或看而不想。引导学生不让任何一个现象从自我的眼前溜走,捕捉现象,寻求原因,揭示本质。在实验中能够透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探究;也能够引导学生透过比较观察、综合讨论寻求规律性的结论。例如,在学习《物质是由超多分子组成的》这一节时,让学生明白分子很小,其直径的数量级为10的-10次方后。问:以我们实验室现有条件能否粗略测定分子的大小?利用什么原理,要测哪些物理量?用到哪些材料和器具?具体步骤有哪些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讨论,由学生回答总结后得到:能够测定,事先测出油酸的体积V,让油酸在水面上铺成单分子油膜,这测出油膜的面积S,则分子直径d=V/S。之后根据学生要求,每组分发了油酸、小水槽、量筒,同学们准备了水。这时有学生发现了问题:(1)用量筒测量油酸太多。(2)油酸滴到水面无法显影。此时,有学生指出:水面有漂浮物能够显影。量多能够

用滴管。于是分发爽身粉和滴管。问题又出现:如何测定油膜的面积?思考后提出:画显影的轮廓。如何画?分割成相同的正方形。学生都为找到答案而高兴,可动手的结果比10的-10次方大多了,问题出在哪儿?眼看陷入僵局,我提示:从d=V/S出发分析。有学生想到了:油膜面积太小,追问:可能原因?不是单分子层,之后问:如何克服?几经讨论得出:稀释,至此问题最后解决。

四、把握好探究的自由度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相对于讲授式教学,学生有很大的自由度,但这决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它重视学生的学,也重视教师的导,没有教师的导,是种“放羊式”的探究活动,只是一种表面的热闹,学生没有掌握任何东西,或者说至少目前大部分的同学还没有到达这样一种探究水平。相反教师及时、适度介入能够很好控制探究的进程,在探究课题的选取、探究的重点、难点的突破等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教师的指导务必是谨慎的,过分干涉必然会削弱学生探究的自主性,甚至还会剥夺学生的自由创造和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因此,探究式课堂中教师的“收”和“放”务必做到恰到好处,其中的“度”要教师不断实践、反复揣摩。一般而言探究的自由度和问题的深度、难度有关联。浅显、简单的问题教师引导少一些,学生探究的自由度能够大一些,复杂的问题引导能够多一些,自由度小一些,但切忌过分引导,应做到教不越位。通常自由程度越高的探究,对学生的潜力要求越高,而且耗费的时光也更多,因此,探究的自由度和探究的广度、深度是密切联系的。自由度的大小取定于设计的探究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又透过控制自由度,进而控制探究的广度、和深度,把握好自由度,关键在于教师引导的尺度要

把握好,引导不到位,学生会显得盲目,引导过于具体,就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成为变相的灌输,因此,教师在介入学生探究过程时,一般不是急于告诉学生怎样做,或是结果是什么,而是提出一些推荐,或者做一下铺垫,让学生受到启发,获得顿悟。把握好了探究的广度,即选好探究点,确定好一节课重点探究问题和环节。要把握好探究的深度,教师就需弄清探究点和学生的知识起点、潜力起点之间的距离。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根据状况灵活调节探究活动的自由度,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果这三方面做好了,探究的基本问题就解决了。当然以上三点仅仅是探究式教学实施中需注意的最基本的几个方面,其他还有需多的因素影响着探究的成效,如把握好对学生探究成果的评价,怎样创设最佳的问题情景等,本文仅仅抛砖引玉。高中物理新课程将科学探究贯穿于整个教材,在新课程的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探究性学习的资料,对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的设计的过程是对教材再创造的过程,只有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才能真正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有个性化特色课堂教学,设计出体现自我风格的杰作。

篇15:高中物理学习经验

物理学是人类探讨大自然的一门重要学科,高中物理所讨论的内容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规律,所采用的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以,学好高中物理知识至关重要,而要学好高中物理必需从高一起,原因有二:一是因为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有一个较大的台阶,只有跨过了这一台阶,才能有更大的发展;二是因为高一物理是基础中的基础,许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要通过高一的学习初步形成。那么如何才能学好高一物理?如何才能使物理成为我们的优势学科?这里虽然没有“点石成金”一劳永逸的方法,但有一些成功者的经验可供我们参考。

一、联系实际,帮助理解

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变化就是知识要求的变化。初中物理是通过现象认识规律,因此,初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记忆”;高中物理则是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理解”。做到理解的基本步骤是:一练、二讲、三应用。“一练”即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练习,通过对不同类型习题的练习,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概念、认识规律、认识知识点、认识考点。关于练习在物理中的重要性,我国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希望同学们记住严老的教诲:“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练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严济慈先生的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做练习对理解物理规律的重要作用;“二讲”即把自己对规律、对概念、对知识点的认识讲给同学,或者讲给假想的同学,在讲解时要多考虑如何讲对方才能听明白,如何讲对方才更容易接受。一个概念、一条规律若能讲一次或讲清一个问题,自己对该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三应用”即试着用学过的规律去解释一些实际问题,若能做到这一点,才算真正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练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摩擦力既可做动力又可做阻力”这一说法,摩擦力做阻力现实中的例子很多,也很好理解。但摩擦力做动力就不那么好理解,这时若能举一个传送带的例子,并能讲清楚,摩擦力做动力这一问题就能彻底解决,真正理解。

二、抓住课堂,提高效率

“堂上一分钟,堂下十分钟”这一老话充分说明了课堂的重要性,也充分说明了抓住课堂与提高效率的关系。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是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所以抓住了课堂也就守住了阵地,同时,只有守住了这块阵地,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使我们的梦想成为现实。所以说抓住课堂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如何才能抓住课堂?抓住课堂抓什么?一要动脑:即要积极思考让自己的思路跟上老师的思路,认真的听思路、听方法,听老师如何审题,如何找关键点,如何破题;二要动手:动手记重点和疑点,尤其是疑点,不仅要记下而且要抓住不放,利用课余时间问老师、问同学直到弄懂为止。三要动口:动口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时千万不要有害怕答错而不敢开口的想法,一旦有了这种想法,自己的问题就不能被老师发现,问题也就难以得到解决,长此以往,就会被堆积的问题压跨。因此一定要大胆开口答题,大胆开口质疑,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另外,高一物理中所涉及的一些内容在现实中难以找到实例,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就只有通过课堂这一途径来解决。例如:高一教材中万有引力一章中有关天体运动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找到对应的实例来帮助我们理解,如果我们再抓不住课堂,那么这部分知识就不可能真正的理解。

三、注重实验,培养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我们有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获得巨大的动力,学习成绩就会突飞猛进。兴趣的培养可以有多种渠道,结合物理学的特点,实验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在我们的物理课本中有许多实验,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本中介绍的小实验等。课本中的这些实验主要是用来验证规律的,但如果我们能认真研究并做好这些实验,我们的收获就不仅在于验证规律,它同时能使我们发现物理是有趣的,从而激发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课本上“显示微小形变”的小实验,如果我们能动手做一下,并能认真分析一下其结果所反映的内容。那么我们不仅能对微小形变有正确的认识,而且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所以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认真观察、认真分析、努力做好实验是非常有用的一个方法。

四、灵活应用,举一反三

通常考试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即讲过的习题、练过的习题错误率却非常高。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听讲不认真所致,二是不善于总结规律。因此要真正学好物理,除前面提到的要认真听讲外,还要善于总结。物理题中规律性的东西很多,在进行总结时,不仅要总结出规律而且要总结出变化,这样才算真正理解,才能灵活应用,才能举一反三。例如在处理力学中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问题时,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是正交分解法,但在练习中我们会发现,若是三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用三角形法则更简单;再如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减速到零的运动和反向的初速为零的匀加速(加速度不变)运动在求时间和位移时是等效的。物理中类似的规律很多,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就会发现这些规律,在解题时有意识的进行应用,定能做到灵活应用,举一反三。总之,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可用十二个字来概括:认真听讲,适当练习,重在理解。

物理课堂笔记记什么

同学们都知道做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在实际操作时又不明白记什么和怎样记,要使物理课堂记录明晰而实用,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记好提纲

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那么多,全部记下来没有必要,上课时又疲劳又紧张,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老师讲的问题,其实提纲是一堂课的骨架和脉络,它反映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结构、

系统和要点,老师一般都要板书出来,记提纲可以条理知识,巩固记忆、笔记时要边记边体会,力争不重不漏。

2.记录实验现象及其本质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这些实验能直观地反映物理规律,因此,观察并认真记录实验中的正常现象,有助于迅速正确地理解物理规律。当然,实验中的意外现象也不可忽视,它或许是你迸发灵感的基点。同时,力求认识现象的发生本质,沟通和理顺各现象间的联系,明确记录其实验结论。

3.记录重点、难点和疑点

每节物理课都有学习的侧重点、难点和疑点。因此,应注意老师的启发诱导、分散讲解和设疑讨论,根据教师的阐释和板书,有条理、有针对性地整理在课堂笔记中,同时,要把课堂上一时没听清或没听懂的内容记下来,课后和老师商榷,这将有利于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

4.记录注意、说明和要思考的内容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常会说“注意”,提醒学生易上当、易错、易误解和易产生错觉的问题,通常用“说明”二字交待特殊形式和现象、特定条件和结果、特别问题及原因,以及以课外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讨论、思考、观察的问题,这些都是透彻理解和全面掌握物理规律的关键点。

5.记录思路、方法、小结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会不断地介绍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技巧。笔记时要侧重记下分析的关键依据和思路、解答的步骤,并归类掌握,使解题有“规”可循,有“法”可依,便于总结各知识点、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知识、思维网络化,这对综合复习、提高解题能力大有益处。

除了以上几点外,同学们还应提高自己的笔记速度,学会用最简单的缩略句表达一个复杂的内容。一堂课后,抽一点时间整理一下笔记,该补充的就及时补充,该提炼的就写上批语,这对强化当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都是十分重要的。

篇16:高中物理学习经验

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比较比较难学,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作。物理课初中、高中、大学各讲一遍,初中定性的东西多,高中定量的东西多。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科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学过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学,特别是物理成绩中差等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值得物理教师和同学们认真研究。下面就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便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端正学习态度

首先分析一下上面同学们提出的普遍问题,即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而课下不会做?我作为学理科的教师有这样的切身感受:比如读某一篇文学作品,文章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人物心里活动的描写,都写得令人叫绝,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让自己提起笔来写,未必或者说就不能写出人家的水平来。听别人说话,看别人文章,听懂看懂绝对没有问题,但要自己写出来变成自己的东西就不那么容易了。又比如小孩会说的东西,要让他写出来,就必须经过反复写的练习才能达到那一步。因而要由听懂变成会做,就要在听懂的基础上,多多练习,方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奥妙,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也正是学习高中物理应该下功夫的地方。

要想学好物理,第一条就要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就是要不屈不挠地去学习。树立信心,坚信自己能够学好任何课程,坚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坚信有几分付出,就应当有几分收获。关于这一条,请看以下三条语录:

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狄更斯(英国文学家)有的人能够远远超过其他人,其主要原因与其说是天才,不如说他有专心致志坚持学习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道尔顿(英国化学家)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苏联文学家)功夫如何下,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哪些具体要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下面我们分几个层次来具体分析。

二、要注意学习上的八个环节: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课外学习。这里最重要的是: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这五个环节。在以上八个环节中,存在着不少的学习方法,下面就针对物理的特点,针对就如何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具体的学习方法。

(一)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再说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说研究中学问题是常采用的整体法和隔离法,就是一个典型的相辅形成的方法。最后再谈一个问题,属于三个基本之外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同一根绳上张力相等;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洛仑兹力不做功等等。

(二)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 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四)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五)笔记本。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六)学习资料。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七)时间。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比方说,可以利用回忆的学习方法以节省时间,睡觉前、等车时、走在路上等这些时间,我们可以把当天讲的课一节一节地回忆,这样重复地再学一次,能达到强化的目的。物理题有的比较难,有的题可能是在散步时想到它的解法的。学习物理的人脑子里会经常有几道做不出来的题贮存着,念念不忘,不知何时会有所突破,找到问题的答案。

(八)向别人学习。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诉别人,这样别人有了好方法也会告诉你。在学习方面要有几个好朋友。

(九)知识结构。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

(十)数学。物理的计算要依*数学,对学物理来说数学太重要了。没有数学这个计算工具物理学是步难行的。大学里物理系的数学课与物理课是并重的。要学好数学,利用好数学这个强有力的工具。

(十一)体育活动。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好的保证,旺盛的精力是学习高效率的保证。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要会一种、二种锻炼身体的方法,要终生参加体育活动,不能间断,仅由兴趣出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搞体育活动,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好处。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去锻炼身体。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以减少睡觉的时间去增加学习的时间,这种办法不可取。不能以透支健康为代价去换取一点好成绩,不能动不动就讲所谓冲刺、拼搏,学习也要讲究规律性,也就是说总是努力,不搞突击。

三、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

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我不敢绝对说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对你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这对你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对你整个物理系统知识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不准哪一次考试的哪一道题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分。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绝不能象狗熊掰棒子式的重复劳动,不加思考地机械记忆,其结果只能使记忆的比遗忘的还多。

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这个过程对同学们能力要求较高,章节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之间可以互相类比,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就逐渐从综合中找到知识的联系,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提高: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谓提高能力,说白了就是提高解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一题目,首先要看是什么问题--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还是原子物理,然后再明确研究对象,结合题目中所给条件,应用相关物理概念,规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级,二级结论,才能顺利求得结果。可以想象,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确,题目中既给的条件或隐含的条件看不出来,或解题既用的公式不对或该用一、二级结论,而用了原始公式,都会使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受到影响,考试中得出高分就成了空话。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综上所术,学习物理大致有六个层次,即首先听懂,而后记住,练习会用,渐逐熟练,熟能生巧,有所创新,从基础知识最初目标,最终达到学习物理的最高境界。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对照学习的六个层次,逐渐发现自己所在的位置及水平,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而确定自己改进和努力方向。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为大学学习做准备的,对同学们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所述的物理学习的基本过程--记忆,积累,综合,提高就是对自己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学会了学习方法,对物理科有了兴趣,掌握了物理这门实验学科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特点,经过自己艰苦的努力,定会把高中物理学好。

以上粗浅地谈了一些学习方法,更具体地、更有效的学习方法需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别人的方法也要通过自己去检验才能变为自己的东西。

篇17:高中物理学习经验

在今后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应该怎样去预习和复习?

高一学生最不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的是物理现象的分析,尤其是一些喜爱记忆物理结论的同学,他们忽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感觉“听得懂”,解决一些套用公式的题目也挺简单,但是解决一些实际物理问题时则无从下手,这是大部分同学感觉物理难学的根本原因。因此提高分析能力是高中物理学习的核心,物理思维能力的提高必定源于对物理现象的分析与思考,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在预习物理的时候,尽可能多看“实验”、多说“说一说”,多做“做一做”,尝试着将课本作为指导我们发现物理奥秘的说明书,不要急于去看书上的结论,更不要急于去做练习册,试着将物理现象中的规律寻找出来,找不出来时要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必然收获较大。复习工作则强调对课堂学习的梳理和消化,有些物理现象课堂上没有及时想透彻的,课后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讨教,或查阅资料,或上互联网发个贴子,这都是好的复习方法,总之物理的复习贵在思考,而不是记忆。 学生在物理的课堂学习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课堂是物理学习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探究物理现象,寻找物理规律的活动过程,因此同学们首先要注意观察实验,分析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从实验中寻找规律。其次要积极参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构过程,要想准确地理解概念和规律,就应明白它们从哪里来?怎么得来?为什么要有?如何应用?教材突出了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同学们沿着科学家研究的足迹,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物理现象,得出物理规律,这个过程获得的不仅仅是一条规律,而是科学研究的能力。再次要在规律的运用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物理规律是在运用中不断深化理解的,不可一味套用公式,要分析为什么要用这条规律?怎样运用?有无限制条件?当然还要注意解题的规范,用准确的物理语言表达题意,提高用物理图形表达题意的能力。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

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与生活。当我个面对这些学生时,应该怎样去把高中物理知识教授给他们,让他们从容面对新的挑战?

一、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不,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1. 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工或另建新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就降低了高物理学习的台阶。

许多事例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地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避免人为的“走弯路”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

2.加强直观教学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2. 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简便。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高中物理题目类型多,方法灵活,用到初等数学的知识较多。教师在强化概念的同时,应精心准备每一节习题课,为提高习题课的效率,在上习题课前可先将题目布置下去,先让学生做,并让他们争先恐后地想办法解题。每想好一种办法便拿给大家看,实在想不出,就相互讨论。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上,学生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到上习题课时,学生们就特别专心,应算一些题目课前没有做出来,但由于课前他们已经将题目思考多次,所以上课也特别容易理解和听得懂。还要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把课堂上的知识和方法消化吸收。

另外,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要认真、仔细,批改作业时,一看学生是否会做;二看学生是否认真做,书写是否规范、作图是否准确。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体更正,个别存在的问题个别更正,不合格的作业一定要重做。通过严格规范的批改作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严密的思维过程;通过精心准备的习题讨论、讲解以及运用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由简单模仿到运用自如、由运用自如再到自我创造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物理兴趣

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 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谷望。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入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洒出,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洒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三、加强学生的解题规范化要求 物理规范化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对此高考也有明确的要求。如在要求计算题时:“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因此从高考的角度看高中物理的规范化要求应当从高一时就严格抓起。具体的来说应抓好以下几点:

1.力学中要求画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运动学中要有画运动图景的习惯

力学问题中必须画出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这是至关重要的。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关健。有的同学认为问题很简单,画图不完整,或根本就不画受力图。正确的结果往往难以得出。即使一时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但这种不良的习惯慢慢就会养成。当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我有时甚至会宣传一种观点:力学问题当你不理解习题,难以下手时,对物体受力分析,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效果,正所谓柳暗花明。 运动学中画运动图景辅助解题,有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我想我们在教学中深有体会,我们自己不画运动图景有时解题都不太容易。

2.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

一些易混的字母从一开始就要求能正确书写。如u、v、μ、ρ、p,m与M等,认真书写,我在教学中就发现有不少同学m与M不分,那么表达式就变味了。 受力分析图中,力较多时,如要求用大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弹力,用小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摩擦力,用F与F′来表示一对弹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F正交分解时的两个分力Fx、Fy,初末速度V0、Vt等等。

3.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是对题目完整解答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字表述,它能使解题思路表达得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美。 比如,有的同学在力学问题中,常不指明研究对象,一上来就是一些表达式,让人很难搞清楚这个表达式到底是指向哪个物体的,有的则是没有根据,即没有原始表达式,一上来就是代入一组数据,让人也不清楚这些数据为什么这样用。同时有的同学的一些表达式中用到一些题设中没有的字母,如果不指明这些字母的意义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很显然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4.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方程式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能反映出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同时方程式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数据式同样不能代替方程式。演算过程要求比较简洁,不要求把大量的运算化简写到卷面上。

四、对探究式教学与学习的一点看法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通过这样一种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探究式教学的意识。但我们也不应走极端:即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大都是探究式;物理实验也都是探究性实验;习题也都牵强附会地编成探究试题,无论上什么样的课都是探究式的实际上学习物理就是要在短时期内把前人通过长期大量的积累、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迅速承接过来,抽出时间和精力进行新的创新与发展,而且,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不只是探究实验一种方式,介绍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也是一种好的方法。总之,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的学习并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加强。

专题复习法

专题复习就是把一类一类的相关问题集中起来,当作一个专题,用一些时间,把这个专题的内容吃透,弄清物理过程、物理原理和常用的解答该专题的题目的方法。专题复习的目的就是真正理解这一类的问题的方方面面,做到以后再也不会出现此类问题理解和解答上的严重错误。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一个题目哪怕只要把它的一些数值改变,它就成了另外一题,更不要说一些技巧性的变种。从这个意义上说,专题复习也就是通过有限的同类问题的解答分析,找到题目后面不变的“宗”。真正掌握了它,遇到新题,你也同样可以解决。

物理试题中有创意的一些,也能因为你掌握了思考这类问题的方法和原理,而不再感到可怕。 有的同学可能说,老师带领我们也是进行的专题复习。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集中练习,促使同学们理解基础理论,熟练解题过程。但是,对同学每个人来说,这个过程并不完美。考试的时候,发现错误的题目少了,但分数依然不高,做错的一些问题还是不懂,另一些问题懂一点儿,但还有疑问。我们每个人在学习的时候,对知识的吸收都不同,这种复习属于普遍性的,没有照顾到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有的地方比别人掌握的差一些,而有的相对又好一些。现在已经不是第一轮复习了,我们需要的是再第二轮复习中有针对性迅速的将知识点加深加广,而不是没有考虑的一视同仁。

所以,我们的专题复习,是针对我们自己,针对我们不明白的问题,把它弄清楚,就像已经被我们牢牢掌握的知识点一样。这里的专题和老师所讲的专题也有不同的地方。老师的专题就像我们课本上一单元一单元的内容的集合。而我们的专题,是“一类问题的研究”,更像是一个要找出一大堆同类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研究课题(不过这和研究课题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我们研究的是题目)。一个单元就可能有很多的我们所谓的专题,但是只有这个单元里,我们不理解的知识点的专题才是重要的。 比如我们对自感现象理解不深,做题常常出错,那么就把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出过错的和重要的题目集中起来,在练习和思考中,发现知道但是并没有理解的物理规律,找到解答这种问题的一般途径,如从什么地方下手,用什么公式等等。这就是我们的专题。而都电磁学的我们不会出错的部分,就不需要这样集中处理。

事实上,当我们对我们具体的专题有了解答的时候,自然会加深我们对这个章节的内容的理解。 有个现实的问题,如何才能知道这类题目是属于我的专题?确实,这需要我们对自己不困惑的地方有个了解,才能确定。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去发现自己的疑惑,那么“专题”就会慢慢走进你的视野。一个题目第一次我做错了,当时老师讲的,可能是听懂了。然而这一次,还是那一类的题目,我又错了。这种问题往往就是我们的弱点,里面有我们理解不够的物理理论。那么确定后,下一步就是集中各种练习、考试中这类题目,分析,计算,总结。其实,发现专题的方法很简单。只要你把从前的试卷拿出来,做错了的,只要不是马虎而错的地方,都需要你去思考,都是我们需要分析的专题中的题目。

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

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1、从“复合到单一,从单一到复合”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在对复杂的物理对象、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研究中,我们往往把研究的对象以及所产生的物理现象分解为许多单一部分或者单一过程一一进行分解研究,然后把分解的部分再结合成整体来认识。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这种方法在力学中解决物体受力问题时,采用“隔离法”,想象的把研究对象从联接体中隔离出来,全面考察物体对它的作用。物理学中不仅存在许多复合问题,而且存在着许多分过程,组成一个物理过程的复杂问题。为了研究这些复杂过程,先搞清每个分过程的规律,然后再把这些分过程联系起来,得出整个过程的规律。许多问题特别是力学问题经常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复杂过程,让学生来逐步的掌握。下面提供两例:1:火车从甲站到乙站,即使轨道是平直的,但进站和离站时速度都有变化(可以看做是均匀变化),因此对于整个过程,我们也必须分解为三个不同的分过程来处理:火车离站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火车中途的匀速直线运动、火车进站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在这些分运动的基础上得出整个过程的运动规律。先分析后综合的的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用控制条件来探索物理问题和物理规律的方法称为分析综合法,这种思维方法可以通过一些物理定律的获得,让学生掌握。总之,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是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教师通过知识的讲解、习题的演练,完全能够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这种方法。

篇18:高中物理复习经验

高中物理复习经验分享

一、要注意对近几年高考物理三类热点题型的总结

1.图象题。可以说人类学会如何表示信息是从图象开始起源的,从图画演变出文字,进而抽象出数学公式。看懂图表、动漫是从幼儿开始的,是生活的基本能力,当然随着学习知识的逐渐深入,又对同学们的读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高考图象题的数量逐年增加,图象表示物理问题比文字和公式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能形象地描述物理状态、过程和规律,能够把一个问题的多个相关因素同时展现出来,给我们分析问题提供直观、清晰的物理图景,既有助于我们对相关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又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因此要习惯用图象表示问题,处理数据。物理图象不同于数学图象的是一般两坐标轴表示两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物理量,首先要看清坐标轴,理解图象表示的是谁随谁的变化,理解正、负、斜率、面积、截距、交点的物理意义,其次把图形转化为实际的物理过程,进而理解图象的意义并解答问题。

2.实验探究题。从近几年高考对实验考查的结果来看,实验的得分率一直很低,但实际上高考物理实验题目的总体难度并不高,考察的实验也都是考纲中明确要求的基本实验,属于考生最不应该失分的题型之一。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首先要树立物理规律来源于实验、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实验是第一的,规律是第二的。

实验思想、技能和方法是高考实验考查的三大重点,电学考查仪表读数、实物图连接、电表选取、电路设计、方案的筛选、原理的迁移、数据的处理,可以很好地考查多项实验能力。而探究与实验相结合使二者都具有了实际意义。每一个实验突出的探究环节不尽相同,关键是从实验原理出发,进行设计和变化。

3.新科技、新技术应用题。这类题多以当今社会热点和高新科技动态为背景,信息量一般较大、题干较长,一般是描述一种装置或某一理论的基本精神,再和中学物理知识连接。表面看来给人一种很复杂的感觉,但抽象出物理模型时就会有一种“现象大、问题小”的转折。要求学生在考场上对新情景新信息完成现场学习,将信息进行有效提炼、加工、建模,与原有知识衔接来解决问题。这类问题不仅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考查,而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一个考验。

二、注意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

对于复习到的每一个专题,应该首先思考这一专题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与社会生活实际有哪些联系和应用,只有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时,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深化、活化。

考生应该按自己的思维方式构建知识网络,找出知识间的关联,学会对知识重组、整合、归类、总结,掌握物理思维方法,将知识结构化,将书读薄。结构化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维在大脑中重新排列的知识,理解才能深刻。一般来说,一个专题有一个核心的主体,其余的概念为这个主体做铺垫,要以点带面,即以主要知识带动基础知识。

对知识回忆模糊的地方,要回归课本。课本是高考命题之源,是高考复习的根本,不同阶段看课本会有不同层次的收获。当然解题和掌握概念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往往对概念的理解缺乏正反实例,但绝不能把看书和解题的关系颠倒,概念是核心、是基础,概念不变,而题目万变,要立足于教材,夯实基础。

三、要注意跟踪针对训练

解题能力只有在独立规范训练中才能提升,习题教学的落脚点是自己会做,而不仅仅是听懂。高三生要独立完成课后训练,规范解题。许多高三生做完高考题感觉不错,但考分并不理想。问题的关键是不会抓得分点,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解题思想。理综试题的题量少,单题分值高,使得解题的规范性更加重要。学生常说有不少题出现解题错误的原因是粗心,没有看清题意,考场上细心就行了,其实不然。平时做题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不重视解题的细节,总是在讲义上乱画,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掉。考场上发挥出自己水平的80%就算正常发挥了。因此要做到练习适中,作业考试化,考试高考化,多研究评分标准,体会自己与标准答案间的距离。

高中物理计算题避免失分的方法

1.对于多体问题,要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

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通常,符合守恒定律的系统或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系统,宜采用整体法;在需讨论系统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宜采用隔离法;对于各部分运动状态不同的系统,应慎用整体法,有时不能用整体法。至于多个物体间的相互联系,通常可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运动的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方面去寻找。

2.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规律

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如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逐个进行研究。至于过程之间的联系,则可从物体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方面去寻找。

3.对于含有隐含条件的问题,要注重审题,深究细琢,努力挖掘隐含条件

注重审题,深究细琢,综观全局重点推敲,挖掘并应用隐含条件,梳理解题思路或建立辅助方程,是求解的关键。通常,隐含条件可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认识物理模型和分析物理过程,甚至从试题的字里行间或图像中去挖掘。

4.对于存在多种情况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制约条件,周密探讨多种情况

解题时必须根据不同条件对各种可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要自己拟定讨论方案,将问题根据一定的标准分类,再逐类进行探讨,防止漏解。

5.对于数学技巧性较强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寻找规律,熟练运用数学方法

耐心寻找规律、选取相应的数学方法是关键。求解物理问题,通常采用的数学方法有:方程法、比例法、数列法、不等式法、函数极值法、微元分析法、图像法和几何法等,在众多数学方法的运用上必须打下扎实的基础。

6.对于有多种解法的问题,要开拓思路避繁就简,合理选取最优解法

避繁就简、选取最优解法是顺利解题、争取高分的关键,特别是在受考试时间限制的情况下更应如此。这就要求我们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熟练的解题技巧,在短时间内进行斟酌、比较、选择并作出决断。当然,作为平时的解题训练,尽可能地多采用几种解法,对于开拓我们的解题思路是非常有益的。

高考物理复习高分策略

1.做到“抓纲、务本”。抓“纲”是基础,务“本”是关键。“纲”就是考纲和《考试说明》,抓纲就是要求考生明确物理考试内容与要求,明晰各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对考试说明中所列的I类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对考试说明中所列的II类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本”就是教材,务“本”就是要求考生要回归教材,虽然现在教材有多种版本,但是考试内容一定是各个版本的公共部分。请广大考生千万不要本末倒置,整日捧着复习资料而丢弃了教材,回答问题要以教材为准,绝不能以复习资料为准。

2.形成知识体系。我们要将《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认真归纳整理。形成知识链,编成知识辫,形成知识网,建成知识树。做到成竹在胸,做到看到考题就知道用什么知识来解决。

3.加强选择题训练。后期备考,选择题训练不可少,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物理学史不明晰的考生更加必要。但一定要控制难度,做好限时训练,做好统计分析,通过训练做到查漏补缺,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物理学史,重视图像、图表的题目。

4.加强实验复习和训练。由于考生平时的学习不太注重实验,所以实验题很容易失分。

篇19: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经验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经验

一、观察的几种方法

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二、过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4、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

三、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如R=U/R、E=F/q等。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但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2、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3、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四、原型启发法

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来源于生活、生产和实验。如鱼的体型是创造船体的原型。原型启发能否实现取决于头脑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与头脑中的表象储备有关,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解释;2、通过课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得到;3、要重视实验。

五、概括法

概括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同类的个别对象中发现它们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较小范围的认识扩展到更普遍性的,较大范围的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概括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高级形式的、科学的概括,这种概括的结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这种概括称为概念概括;另一种是初级形式的、经验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征的概括。

相似特征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舍弃它们不相同的特征,而对它们共同的特征加以概括,这是知觉表象阶段的概括,结果往往是感性的,是初级的。要转化为高级形式的概括,必须要在经验概括的基础上,对各种事物和现象作深入的分析、综合,从中抽象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的属性。

六、归纳法

归纳方法是经典物理研究及其理论建构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第一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理解事物和现象的因果联系,为认识物理规律作辅垫。第二透过现象抓本质,将一定的物理事实(现象、过程)归入某个范畴,并找到支配的规律性。完成这一归纳任务的方法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审慎地考察各种事例,并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关系等一系列逻辑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说,然后再运用演绎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直至最后得到物理学的普遍性结论。比较法返回

比较的方法,是物理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辩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质属性。

七、类比法

类比是由一种物理现象,想象到另一种物理现象,并对两种物理现象进行比较,由已知物理现象的规律去推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规律,或解决另一种物理现象中的问题的思维方法,类比不但可以在物理知识系统内部进行,还可以将许多物理知识与其他知识如数学知识、化学知识、哲学知识、生活常识等进行类比,常能起到点化疑难、开拓思路的作用。

八、假设推理法

假设推理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针对研究对象,根据物理过程,灵活运用规律,大胆假设,突破思维方法上的局限性,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主要有下面几方面内容:

1、物理过程假设

2、物理线路假设

3、推理过程假设

4、临界状态假设

5、矢量方向假设。

高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攻略

1.对于多体问题,要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

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通常,符合守恒定律的系统或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系统,宜采用整体法;在需讨论系统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宜采用隔离法;对于各部分运动状态不同的系统,应慎用整体法,有时不能用整体法。至于多个物体间的相互联系,通常可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运动的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方面去寻找。

2.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规律

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如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逐个进行研究。至于过程之间的联系,则可从物体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方面去寻找。

3.对于含有隐含条件的问题,要注重审题,深究细琢,努力挖掘隐含条件

注重审题,深究细琢,综观全局重点推敲,挖掘并应用隐含条件,梳理解题思路或建立辅助方程,是求解的关键。通常,隐含条件可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认识物理模型和分析物理过程,甚至从试题的字里行间或图像中去挖掘。

4.对于存在多种情况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制约条件,周密探讨多种情况

解题时必须根据不同条件对各种可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要自己拟定讨论方案,将问题根据一定的标准分类,再逐类进行探讨,防止漏解。

5.对于数学技巧性较强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寻找规律,熟练运用数学方法

耐心寻找规律、选取相应的数学方法是关键。求解物理问题,通常采用的数学方法有:方程法、比例法、数列法、不等式法、函数极值法、微元分析法、图像法和几何法等,在众多数学方法的运用上必须打下扎实的基础。

6.对于有多种解法的问题,要开拓思路避繁就简,合理选取最优解法

避繁就简、选取最优解法是顺利解题、争取高分的关键,特别是在受考试时间限制的情况下更应如此。这就要求我们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熟练的解题技巧,在短时间内进行斟酌、比较、选择并作出决断。当然,作为平时的解题训练,尽可能地多采用几种解法,对于开拓我们的解题思路是非常有益的。

高中物理学科五大特点

(1)知识量增大。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为90个。

(2)理论性增强。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

(3)系统性增强。高中教材由于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前后知识的关联是其一个表现。另外,知识结构的形成是另一个表现,因此高中教材知识结构化明显升级。

(4)综合性增强。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为用,加深了学习难度。如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

(5)能力要求提高。在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

面对这些特点,初上高中的同学要想学好它,我总结出了4字箴言,从“勤、恒、钻、活”上做好心理和行动上的准备。

“勤”,高中物理中有着丰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模型,了解这些现象,掌握这些物理模型需要勤思多练不断积累。

“恒”,高中物理知识一环紧扣一环,任何一环出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钻”,高中物理有些内容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深入钻研细心领会是不可缺少的,对学习中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想办法弄个水落石出,不留有尾巴。

“活”,物理学得好坏关键在于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研究室年度教研工作计划

高中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

历史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计划

写作教学论文

聋童数学活动经验的价值与教学策略论文

高中物理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

高中音乐教学实践论文

高中语文语言教学研究论文

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计划

教育科学德育研究室工作计划

高中物理教学经验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经验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中物理教学经验论文(集锦19篇)】相关文章:

高中教师年度个人述职报告热门合集2022-09-04

物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2023-06-17

关于高中教师述职报告2022-08-04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论文2023-08-08

听说教学高中语文论文2022-11-18

高中化学教学的素质教育解析的论文2022-10-13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精选2022-12-22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2022-04-30

教师职称职称发论文的报道2023-06-08

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202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