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厚积薄发--与应届高三学生谈英语学习(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共14篇)由网友“杨同学”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循序渐进厚积薄发--与应届高三学生谈英语学习(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循序渐进厚积薄发--与应届高三学生谈英语学习(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新闻晚报
高考的硝烟尚未散尽,新一轮高考的热身赛便已悄然升温。在英语学习上,高三学生该如何应对呢?我以为要认真做好以下三件事。
一、科学规划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要想做成任何事情必须有准备、有计
划。高三的英语学习首先离不开科学规划。规划的核心是知已知彼、科学合理。所谓知已就是要洞悉自己在英语学习上的所长及所短。即在语法基础、知识积累及能力发挥诸方面都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估价,找出薄弱环节,然后根据轻重缓急,按时间分阶段逐项列出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所谓知彼,就是要分析近年来特别是20英语高考的特点和大致走向,摸准规律,找到自己的切入口和结合点,以便少走弯路,省时高效地有的放矢。切忌缺乏主见,人云亦云,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事倍功半,错失了大好时机,最后仓促临阵,功亏一篑而追悔莫及。
二、循序渐进
高三阶段的英语学习,既有新知识的学习,又有已学知识的复习梳理,更有为提高能力而必不可少的各类操练。这时候,特别要注意循序渐进,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1.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先基础后提高。所谓基础包括听力、语法、知识点、词汇用法、短语词组等各个方面。在开始阶段,应在时间和精力的安排上确保打好坚实基础。常言道:基础不牢,大厦不稳,就是这个道理。有了这个基础,才会有提高的可能,否则一切免谈。对处于中、差水平的同学来讲,尤其要根据自身条件,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础。如果急于求成,反而欲速不达。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在不断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水平才能相得益彰。而能力水平的高低则是决定胜负成败的关键。这儿的能力指的是听的能力、阅读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翻译写作能力等。能力的提高要分阶段分块进行。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的下半学期和第二学期的上半学期,到了第二学期的下半学期,则着重于综合应试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上。
3.教材和补充材料的关系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增加一定量的补充材料。我们的英语知识主要来自教材。故不能撇开教材另起炉灶,而要立足课本,以不变应万变。教材里出现的知识点及语言材料,要背、要记,这样才会有语言素材基础。但仅此而已又是远远不够的。根据今年英语高考中关注社会、贴近生活这一特点,要及时补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信息网络等各方面的语言材料,来弥补现行教材时效上的不足。诸如S hanghai Daily,Shanghai Star,Shanghai Students’Post等英文报刊中上至天文地理、国家大政,下至风土人情、俚语掌故都要涉猎,并做好笔记加以整理消化。这既是为了应试,更是为了学习活的语言,学习与时俱进的语言的需要。
三、厚积薄发
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是渐进的过程。积累和提高的目的则是为了运用,应试也是运用的一种形式。为此,必须注意:
1.不断扩大和巩固词汇量
方法是通过多读、多看、多记。掌握构词法也是扩大词汇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时注意词义辨析,动宾搭配,单词拼写,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加强听力训练
首先要掌握听能技巧。一方面抓应试听力训练,另一方面对基础好的同学则要养成定时收听中央和上海电视台的英语新闻广播,观看英文原版电影等好习惯。在较高的起点上严格训练之后,高考英语听力测试自然不在话下。
3、恰当使用练习材料
练习材料的使用要恰当,不要盲目,更不能太多太滥。最好在自己老师的指导下适量选择一些质量高的材料,通过自己的练习,再由老师讲评分析,才会有收益。
4.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定位
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能好高骛远,当然更不必谨小慎微。而是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以求稳中有升。每个人有各自的具体情况,在定位时不可能千人一面。只有在确定了自己的最佳位置,经过努力拼搏之后才会有最好的成绩。
高考对每一位考生来讲既是生理和心理素质的考验,也是知识和能力的较量,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充满了各种变数。但我坚信---W here there isa will,there isa way. (作者:位育中学英语特级教师费仲芳)
篇2:谈英语学习策略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每一个中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英语学习是高效的,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却总是有高低之分。老师面对这些学习效率不同的学生终归要有某种解释,此类解释通常是:基础较差,学习不努力,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等等。其实,这类解释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为,它们过于笼统。一个基础差的学生听了这样的解释之后,仍然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基础”好起来。事实表明,很多英语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都曾经尝试过“努力学习”,结果,他们这样的尝试没能成功。由此可见,在“基础较差”、“学习不努力”、“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一类解释的背后还有更加根本的原因。
所谓“更加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正是本文探讨的问题,即“学习策略”问题。
一、什么是学习策略?
通俗地讲,学习策略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学习方法”。但是,不少中学生会说:我们几乎每学期都在听老师讲学习方法,可是,我们的学习状况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根本的改变。我必须承认:情况确实如此。老师告诉学生:“你们要注意学习方法。”这样的告诫或教导可能太多了,然而,重要的不是老师的告诫或教导,而是学生自己的实际体验;重要的不是老师对“学习方法”的笼统介绍,而是学生所接受的具有实际内容和指标的训练。
这里谈的“学习策略”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 学习策略是行动的过程
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时都在执行某种策略。比如,你在阅读一篇英语短文,你像以往那样,在阅读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注意到“语言点”,而且就开始记住它们。这就是你在执行阅读的学习策略。不管这种策略是不是有利于你对文段的整体理解,你实际上在通过行动来执行你的既定策略。当你认识到这种学习策略不利于你的阅读理解时,你不可能立即丢掉这种策略,你需要用新的行动来代替原来的行动。
2. 学习策略是体验的过程
有了学习的行动,也就有了对学习的体验。因此,在你进行学习活动时,你就必定产生某种体验。比如,你现在想改变自己的那种逐字逐句进行阅读的习惯,于是,你加快了阅读速度,忽略了语言细节,这显然是一种新的阅读行动,伴随着这种行动的是发生在你内心的新体验。
3. 学习策略是适应的过程
新的行动带来新的体验。但是,你曾经很适应用较慢的速度阅读短文,你曾经习惯于探查一个个孤立的语言点,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对快速阅读有一种不适之感,于是,你还要经历一段适应的过程。
4. 学习策略是矫正的过程
过去,你不懂得培养有效的学习策略,不自觉地养成了一种不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英语写作时,你已经习惯于把心中想好的汉语意思一句一句地翻译成英语。尽管你已经知道这样做的弊病,但是,你仍然需要用一段时间的训练来矫正这个习惯,否则,你就会依旧执行原来的策略。
5. 学习策略是巩固的过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动、体验、适应和矫正,你会逐步获得较为有效的学习策略。但是,你应当坚持实施这些已经形成的学习策略,为的是使之得到巩固。
6. 学习策略是发展的过程
一个人学习外语,实际上都有一套学习策略,比如,喜欢从理性上接受外语的学生,往往更善于规范的阅读,更重视写作,更乐于研究语法,等等。所以,当我们说改善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时,我们实际上指的是用一套新的学习策略来逐步代替原有的学习策略,而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逐步把各项学习技能发展为一套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系统的,我们把它叫做“学习策略体系”。
二、中学生应当获得什么样的英语学习策略?
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们从20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系统地研究学习策略问题。他们认为,学习策略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叫做“基本策略”,另一类叫做“支持策略”,如下列简表所示。
仅仅从上面的简表,就可以使我们从整体上了解学习策略指的是什么。事实上,上面涉及到的策略却是我们须臾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在实施一定的学习策略,我们每天都在做上面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事情。
上述学习策略的分类适用于各个学科。英语学习策略又有其专业性质,又可以在一般学习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具体化。
英语学习策略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内省策略
心理学家把这类策略称为“元认知策略”。通俗地说,这类策略就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的策略。孔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论语》),现代学习策略实际上就是把这八个字变成具体的活动。
1. 计划
假设你将要进行的学习任务是:Making a short speech to argue that women are better at using the computer than men.
--我在这项语言学习活动中可以做些什么?可能做些什么?应当做什么?
--我参与这项学习活动将会涉及到哪些语言知识和技能?
--我应当为此做哪些准备?
2. 定向地使用注意力
--我应当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什么语言项目上?
--我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某一项语法知识吗?
--我需要收集哪些信息?
3. 有选择地使用注意力
--我应当把有关computer方面的用语熟悉一下,如get started with the computer, make basic operations, learn the computer language, use the file system, etc.
--我应当复习和熟悉一下关于比较的句型和短语,be different from…,a littlebetter than…,…the same as…,be similar to…, etc.
4. 对学习活动的自我管理
--为了完成这项学习任务,我首先应当做什么?
--我应当分几步来完成我的任务?
--我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是语言知识方面的?还是语言操作方面?
5. 对学习活动的自我监控
--我现在做得如何?有哪些问题?
--我在完成学习任务当中暴露出哪些弱点?
--我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反应速度?
6. 确定和解决问题
--这个学习任务的关键点是什么?
--我应当集中解决哪个问题?
--我所面临的问题之间的关系如何?
7. 自我评估
--我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哪些优势?
--我的语言表现有哪些改进?
--我的交际策略有哪些改进?
--我的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如他人?
--我的现场表现如何?
第二类认知策略
这方面的学习策略包括学习者如何接受语言材料,如何存储语言材料,如何组织语言知识,如何理解语言结构(包括语法关系),如何提高语言操作的技能,等等。具体地说,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 查询和使用学习资源
--我如何使用教科书?
--我如何收集和利用其他学习材料?
--我是否使用词典?我使用什么样的词典?
--我是否对音像材料感兴趣?
--我是否乐于发挥声音材料的作用?
2. 模仿和演练
--我是否习惯于进行语言的模仿?
--我如何进行听说读写的操练?
--我在学习时是思考多于操练,还是操练多于思考?
--我更擅长记忆,还是更擅长语言的表现?
3. 分类
--我把什么看成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是单词,是句子,还是完整的语境?
(1)shake
(2)The house shook.
(3)I heard a sound first, and then he house shook. I noticed pictures on the wall moved and the dishes too
--我如何对语言素材进行归类?我把哪些材料放到一起?
(1)She is good at English.He was surprised at the news. We are afraid of dogs.They were short of money.
(2)She is good at English.He learned the words by heart.We use them to express ideas.Don't talk with me this way!
4. 形象思维
--我在听一段语言材料时想到了什么?
--我在读一段语言材料时头脑里出现什么画面?
--我在进行口头表达时想到了什么?
--我在写东西的时候头脑里会出现过去的经历吗?
--我在学习语言时头脑能够像演电影那样活跃吗?
5. 解悟
--我在接受语言时能够提出问题吗?
--我在接受语言时怎样提出问题?
--我怎样理解语言?
--当我说“我明白了”的时候,我到底明白了什么?
6. 迁移
--我是否经常用过去的经验来理解新的东西?
过去的经验:我学会了You need not always use the same sentence.
新的理解:We[FK(2*2。7]don't have to need not[FK)]talk about the matter this way.
如果必要的话,我是否能够借助母语的交际经验来体会英语的交际活动?
母语的交际经验:当我们说“这个房间很热”时,我们可能是要求服务员把空调打开,或者我们是想换一个有空调的空间。
英语交际活动:我们想让服务员把房间的灯打开,不必非说Will you turn on the light?而是说It is rather dark here, isn't it?
7. 推断
--我在遇到新的用语时是否一定要查阅词典?
--我是否乐于体会一下语境,以便了解新词的词义?
The best way to learn about cat show is to go to one. It's easy, inexpensive (a few dollars for the entrance fee), and anyone can be [FK(]admitted。 You don't have to have a cat.
8. 笔记
--我能够把我认为重要的东西记录下来吗?
--我能够确定记什么和不记什么吗?(因为我不可能把一切都记下来。)
--我在记笔记时如何进行摘录、概括、分析、评估、浓缩、约简?
--我是否考虑过如何记笔记才能更有利于我日后的学习?
9. 建构
--我如何能够说出或写出“自己的话”?
--我如何使“自己的话”符合基本的语法规则而不致出现严重的错误?
--我如何使“自己的话”变得更加得体?
10. 总结
--我如何确定在一个单元里重点学习了什么内容?
--我如何确定在学期或学年里重点学习了什么内容?
--我如何概括自己在英语学习上具体的优势?
--我如何具体地确定自己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类情意策略
这是中学师生比较容易忽略的学习策略。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上,从而没有重视自己在行为和内心的“深层”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可是,往往就是这些事情阻碍了我们的进步。
1. 动机
--我为什么要接受某段语言材料?
--我要用这些语言材料做什么?
--我说话和写作为了解决哪些问题?
--我是否能够做到“有感而发”?
2. 信心
--我在阅读时遇到难词难句能够保持原有的阅读心态吗?
--我在谈话时会遇到“词不达意”的情况,我能够继续维持谈话吗?
--我能够不怕出错吗?
3. 坚持
--我能够不断地积累新词语吗?
--我能够在较长的时间里不断地增加阅读量吗?
--我能够不断地进行口语的自我训练吗?
4. 激情
--我经常能够被阅读的东西感动吗?
--我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心声吗?
5. 合作
--我能够和同学讨论问题吗?
--我能够和老师进行良好的配合吗?
--我能够和同桌伙伴进行连贯的口头表达吗?
--我能够向同学或老师适度地求助吗?
以上三方面的学习策略对中学生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当把这些学习策略作为基本目标,在学习英语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水平。
三、中学生应当如何发展英语学习策略?
调查表明,我们的中学生至少缺乏下面一些学习策略的素养:
1. 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能力;
2. 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估能力;
3. 学习情绪的调控;
4. 信心的保持;
5. 合作精神;
6. 自主学习方法。
中学生应当针对自己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改进学习策略。
一个人良好的学习策略应当及早培养,事实上,应当越早越好。但是,这并不等于说,高中学生已经无法提高学习策略水平了。我们应当认识到:即使是成年人,在经过了学习策略训练之后,也会明显地看到效果。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按照上面的三类目标找出自己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我们应当依靠自己的分析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2. 从改变学习习惯入手。学习策略一般都渗透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习惯之中,所以,我们进行学习的主要障碍是不良的学习习惯,改变习惯就是提高学习策略水平。
3. 放慢学习速度,克服急躁情绪。培育好的学习策略,必须从某一项具体的学习事件做起,放慢学习速度将有助于改变原有的不良习惯,在一件事情上做成功了,我们就有了新的模式,今后,就会照该模式做下去。
4. 小步子前进。不要企望一次成功,不要企望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能收到明显的效果。要用小步子逐渐地抵达目标。
5. 注重内心检验。在每一次学习事件里,我们都应当把一半的功夫花在化验和反思上。比如说,你正在构思一小段英语短文,你可以先用几分钟想一想自己如何写,然后停下来,“检阅”一下自己这个“想”的过程,看看自己是怎样“想”的,可否做一些调整,接下去,再进行几分钟的构思。
6. 反复磨练自己在学习事件过程中的那些瞬间活动。你读一篇文字,说或写一段话,那转瞬即逝的心理活动实际上是决定你的学习质量的关键性环节,你要抓住这样的关键环节,不断地锻炼自己,不断地提高这些瞬间的“工作质量”。
在本文的结尾处,我想提一下著名的心理学家R.J.斯腾伯格(R.J.Sternberg)。这位专家在研究信息加工能力时把信息加工分为3类成分:操作成分(Performance Components),知识习得成分(Knowledge瞐cquisition Components),元成分(Metacomponents)。语言学习,从其本质上说是一种信息加工的过程。而我们在本文中讨论的学习策略,在主要构成成份上应当说就是元认知能力。斯腾伯格把元成分看成是人进行信息加工的核心成份。
斯腾伯格断言:元认知结构发展不健全的人必定就是能力较为薄弱的人。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来断言:能够努力培育良好的英语学习策略的学生就是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我希望中学生能够在学习策略上作出自己的努力。
篇3:谈英语自主学习(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获取信息能力,才能获取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更多的终身教育的机会。如何让学生能在一生中不断地获得新知识,适应信息化、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需要。
然而,究竟何谓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关于自主学习目前尚无一致看法。但自主学习的关键是学习者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引导高中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 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
☆ 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同;
☆ 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
☆ 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监督;
☆ 学生对自己学习结果的评价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生首先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在没有外部压力或要求的情况下,学生如果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没有“我要学”的积极心理,就很难正确地制定学习目标,有效地监控学习过程,保证较好的学习效果,自主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实验证明,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动机是自主学习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学习态度或动机不端正是我们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主要要从增强学习自信心着手。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有厌学、畏学的倾向,并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或者有错误的认识,即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或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可能改变或提高。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1)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2)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3)鼓励学生接受挑战性任务等。除此之外,激发英语学习的动机,要利用学生本身固有的动机,如好奇心、学生对成功的愿望、爱玩、好动等天性;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要降低、挫伤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了好的动机,还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带着内在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要先从课堂入手,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带着兴趣去体验英语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培养求知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使之持之以恒。如:值日生专题报告。有计划地安排每日的值日生专题报告学生可用简单的英语,就天气、出勤、班内好人好事等情况进行汇报,也可以讲故事、笑话、猜字谜、朗诵诗歌、演唱英文歌曲、自编对话小品等。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活动。如果学生刚看了一场电影,就让学生就该电影作几句简评。假如学生昨天刚举行了年级足球比赛,让他们就此作一短小新闻发表。还可让学生就所读书报杂志谈读后感等。这样做不仅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2. 精心设计课堂“任务”,促使学生自主认同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要求。因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要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分工,以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
1)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独自学习。教师首先要告知学生他们的任务和目标,然后是不断地指导和培养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学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和思考,从中明白事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把握好课题的难易度,尊重个体差异,重视个别指导。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无论是在内容上、方法上、速度上要照顾好各种层次上的差异,帮助每个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让他们的学习更加自主和有效。
3)不断肯定成绩,不吝啬表扬。要因势利导,通过恰当的时机、途径和场合,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作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自然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的参与,更为积极的思维,从而使主动参与学习成为一种持久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实现自主学习。
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了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同,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3.引导学生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英语的效果。
学习策略指有助于语言学习的学习方法和行为。学生在乐于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些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让学生坚持写学习周记,并不断反思自身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通过总结归纳本周学习内容,梳理和复习知识要点、难点及习题中做错的题,自我反思本周学习的“得”与“失”,探讨学习技巧和策略,创造机会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学习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引导学生自我监督、管理、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1)帮助学生摒弃畏难情绪,改变自身被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活跃起来、兴奋起来、行动起来。不断反思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增强自我意识,调整学习策略。
2)让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内容包括学习计划内有关的全部资料以及阅读、写作、听力、测试试卷等方面的档案。如:自己的作文、书法、笔记、作业试卷改错记录;以及课外阅读精彩片段、听力练习、听广播、看电视、读杂志、收集新词等的档案记录。学习档案既是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自我评价的重要参考,又可不断回顾档案内容,不断改进,从而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发挥优秀生的带头作用,实现学生自治。在班级内组建英语智囊团。成员由英语成绩较突出同学组成,并同时兼任班内英语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收发批改作业、检查听写单词、背诵课文等,还要定期搜集、整理、讨论并解答本组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这样做实际上组长是在当“小老师”,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秀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并能促使学生学会思考,随时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帮助反思自主学习过程,调整学习目的和学习策略,树立新的超越自我的学习目标,更有效地进一步学习。
三、结束语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以上方式和途径相信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为终身学习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书目:
Dickinson, L. 1987.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utten ,I. 1986. Towards Learner 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Senior Seconary School. Acta Universitats Ouluenss.
Little, D. 1990.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CILT.
郑玉琼 论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外语教学第7期
邓晓芳 高中学生反思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外语教与学20第11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二)中小学外语教学 第12期。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
DvNews
篇4:谈英语语言学习(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提要:本文从动机、能力、兴趣三方面浅谈如何学习英语,学习动机是在语言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进行外语学习动机的探究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途径与策略。能力是指从言语技能来分,听和读是理解性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性技能,听、说、读、写是各自独立的能力,但它们又是统一的整体。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如果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把动机、能力、兴趣三大点结合起来我们的英语教学不再流于形式,应付考试,而是真正成为一种交际的工具,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语言学习动机 能力 兴趣
一、学习动机的评价及其培养
学习动机是制约学生外语学习成绩的主要变量之一,是在语言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心理学家用“动机”这个词来解释个体发出的能量与冲动,指导个体将行为指向某一特定的目的,并维持这一行为的种种内部状态与过程,围绕这一过程,在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下,动机不再单纯看成是某种内驱动力的反映,而是最后转化为行为的信念、思想,甚至情感。从这一意义上讲,动机就其本身而言就是发动并维持某种行动的动态心理过程。心理学家们主要用以下三种理论模式来解释这种心理过程:期望--价值理论、目标理论以及自我决定理论。
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个体完成各种任务的动机是由他对这一任务成功可能性的期待及对这一任务所赋予的价值决定的。个体自认为达到目的可能性越大,从这一目标中获取的激励值就越大,个体完成这一任务的动机也越强,针对这一理论,我们就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一定时期内给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即远目标和近目标,这样使学生很容易满足。
价值这一理论包括成就价值、内在价值、外在实用价值及所付出的成本。成就价值(attainment value)由任务本身的重要程度决定;内在价值(instrinsic value)完成任务之后个体所带来的满足与愉悦;外在实用价值(extrinsic utility value),及所出的成本,指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及由此在心理上产生的焦虑和恐惧。因此要让学生从心理上明白No pains No gains ,在学生学习英语的初期要让学生有所付出必有所得,以致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在目标理论中,人类动机被看成是对任务目标进行认知处理的结果。该理论认为,在学校教育情景下,学习者个体在完成学业目标时具有两种取向。
(一)是与任务相关的目标倾向
(二)是与自我相关的目标倾向,这两种目标倾向会产生不同的学习动机,前者认为学习的意义在于知识的积累和个人的完善,后者认为学习只是完成目标并得到社会承认的一种手段,然而前者更倾向于迎接学习中的挑战,具有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会激发更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应多注意培养学生向前者靠近,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潜力”资源会源源不动。
二、语言能力的培养
学习外国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交际的形式有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两种。听和说是口头交际,读和写是书面交际,听、说、读、写是各自独立的能力,但它们又是统一的整体。这种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因此为培养语言能力,两者应当结全,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不可忽视。
听力能力的培养首先从培养辨音能力着手,把那些只有一个音,没的成对音组(Minimal pairs)进行语训练,如下表:
元音 bed bad 辅音 sat sad
foot food seat sheet
spot sport west vest
hot hut long wrong
say see safe save
duck dark tick thick
我读一个词,要求学生听了以后,立即写出这个词是A组的还是B组的,听完几个词后,听学生的结果,其次听句子然后作多种选择练习,学生从我说的每组句子中选出与我说的意义最相近的那个句子,如下:
A、John sent the letter
B、John opened the letter
C、John lost the letter
D、John destroyed the letter
我说“John dropped the letter in the mallbox”学生就应选择A,因为A句与我说的句意最相近,再在运用课堂来培训,教师在课堂上大多使用英语,学生应尽量接受他们这种多种方法,这不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更有助于提高他们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的听力,比如教学生重复刚说过的词或句子,如:
Please repeat the text.
Please say the text again.
Will you please say it again?
I’d like you to repeat the text.
同时学生也应抓住听力课的训练,这样听多了,熟悉了,以后,遇到类似的句型或句子,就容易理解了。
说的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多读、多听,产生语感,形成一种习惯,这就需要平时加强训练,如第一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扮演角色朗读或到讲台前表演。这时要注意学生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表情。第二步,让学生记住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如:I see , quickly , I’m sure, 或I’d like to buy……。第三步培养口头复述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口语能力和记忆能力,在课堂中用得多的是复述课文的练习,给学生一些关键词,或按事件发展顺序来复述,如高中第一册下中,“The Necklack”为例,我让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尾来复述,下面是一个学生的口头复述:
Mathilde wanted to take party in a ball at the palace, but she hasn’t jewellery, who can’t be the only woman. So she borrowed a diamond necklace from her friend Jeanne, she had a good time at the back . This was last moment of happiness, in her life. She lost a diamond necklolle and she bought one for Janne. And she has working very hard for ten years to pay back all the money.
阅读就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阅读过程中应对学生提出以下三个要求:(一)通读文章,掌握大意,在段落开头或段落末尾找主句(the topic sentence),文章中的细节可暂且不予理会,待下一步需要时再仔细研究。(二)快速阅读,获取信息,对一些重要句子可以标出。(三)深入浅出,瞻前顾后,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史地知识、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归纳、推理和判断。
写作培养对于高中生首要他们make sentences, 其次模仿例写作,以所学的课文或实际中的一些例子,写一篇类似的短文,对短文的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再次写日记,严格控制学生所使用的词泯和句型,要他们做到没读过的表达法和句型不要用,其次写通知,在学写通知前,教师要通知--包括:事由、时间、地点、注意事项,最后是发生通知的单位和通知多以第三人称的口吻写的等,然后给学生范例,使他们掌握通知的基本写法,然后再自己写,最后是写,提示的命题作文,选题很重要、题目、内容必须是学生所熟悉的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必须是学过的并且会用的,做到以上这些相信写是可以轻松过关。
三、兴趣是成功的捷径
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要经过不断的激发才能巩固和持续,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见缝插针地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其动机,激发兴趣,其次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教师的态度要亲切热情,耐心细致,平易近人,使学生对教师和他所教的学科具有好感。同时要多创造各种情景,利用实物、图片、录像等同时还可以唱歌、跳舞、画简笔画来缓解学生的紧张和疲乏的情绪。在言语训练中,对学生的回答应以肯定和鼓励。答对了,可以说“Good, vere good, I’m satistied. I’m pleased. Thank you ”等,若学生一时答不上来,不能急躁,勿用“Be quick,Don’t wast time”等,应说“Think over try please. Don’t be worry”等,学生会从教师的评语中形成良好的情绪,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学好英语的动机,再者要面向全体,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兴趣。教师应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或小型补课,课后可布置适当的补缺性练习,并当面逐个讲评使优异性、中等生、差生都有兴趣学英语,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动机是启动学习车轮的导火线,兴趣是强大的动力,能力是学习的技能方法,方法是学习的向导,是获取自学效果的法宝,一个学生明确了学习英语的目的,有了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并且又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再加上较好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能够学好英语,并在实际中运用自如,使其毫不逊色于母语。
参考书目: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教育论文汇编》 学苑出版社
《教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
篇5:放心、放手、放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摭谈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 徐超
摘要:
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面临着很多的困惑,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材的内容变得越发新颖,但是难度与容量的增加使很多教师与学生不能适应。从而使英语教学只停留于形式,没有真正地成为传承知识、文化与情感的纽带。本文通过分析目前英语教学的现状,从英语学习活动的层次,自主学习的特征以及运用自主学习的策略等方面对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激发学生动机,化被动为主动,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活动;学习策略;激发动机;评价体系;
Ⅰ、教学现状
“费时较多,收效较少”是目前英语基础教育的形象写照。新课程的出发点是更有效的进行素质教育,但教材的改革以及学生与老师的不适应性,使得英语教学并没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没有通过语言教学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表达情感、认识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内在美的气质,给予学生文化熏陶。教学只停留在这样的层面上,学生就不能提高能力。
Ⅱ、问题的提出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改变这样的局面呢?教育家卢梭曾说,教育要从自然主义教育观点出发,提倡教育应“归于自然”,发展天性。斐斯泰洛齐也认为:“人们只靠本能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却不受其他的指引,则将使人类从动物的恶性特征中解放出来的进程变得极为迟缓”。这就意味着教师应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从旁指导的新颖教学活动。本文拟就英语学习活动的层次,自主学习的特征,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等方面发表一些见解。
Ⅲ、实施方略
一. 认识英语学习活动的层次
英语学习活动基本上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前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和后学习活动 。而学习活动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英语学习活动。这一层次的主要标志是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强。学生不满足于跟着英语教师走,跟着教材走,跟着考试走,而是有自己独立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材料,并在实践中使之不断更新和完善。这时,学习的一切动力都源于学生本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时代的英语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由前学习活动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动,激发动机,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为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把握自主学习的特征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管理自己学习的一种能力,包括确立目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Holec:1985)。
自主学习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自发的学习。学习者对于学习的选择是出于自身的需要,因此自主学习呈现出主动介入的特性,可以排除周围人群和环境的某些不利影响;
二是自由的学习。自主学习者对所学的专业、所采取的学习方法以及所利用的资源、时间、地点和节奏等有充分的选择空间,整个学习过程完全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自行安排,实行自主控制,不必顾及他人或群体的态度;
三是自律的学习。自主学习者由于在学习中获得了主体需求和客体对象(包括学习的目标、内容、形式等)的一致,使他既是学习目标的确立者、学习计划的制订者,又是学习过程的管理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约束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实现学习的目标。
综上所述,目前我们的英语教学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有效阅读策略,逐步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
三.运用自主学习的策略
1.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把“舞台”让给学生。
把“舞台”让给学生,首先要改变师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实施民主化教学,为学生创造和谐开放的自主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以获得更多交流与练习的机会。
2. 激发动机,精心设计,培养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动机是自主学习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要降低、挫伤学生的学习动机。
此外,兴趣也是一重要的前提。而培养兴趣,就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教师应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带着兴趣去体验英语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培养求知欲,以及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值日生专题报告。有计划地安排每日的值日生专题报告学生可用简单的英语,就天气、出勤、班内好人好事等情况进行汇报,也可以讲故事、笑话、猜字谜、朗诵诗歌、演唱英文歌曲、自编对话小品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同时还要把握好课题的难易度,尊重个体差异,重视个别指导。利用适当的时机肯定学生成绩,不吝啬表扬。全方位的将人与环境结合,达到教学的目的。
3. 培养良好习惯,逐步迈向自主学习之路。
自主学习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对学生合理引导,及时点拨,激发思维,推动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最终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地学习习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做法来培养学习习惯:
3.1. 课前有序预习,掌握学习主动权。其操作要点是:扫清生词障碍;概括段落大意;说出或写出文章中心思想;回答关键性问题;找出关键词和中心句。通过有序预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2. 提高听课效率。认真做笔记,以备课后复习。要特别重视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对英语学习没有信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基础知识严重缺乏所致。针对这种情况,我的做法是在当天检测这部分同学的课堂效率如何,通过抽查笔记的记录情况,督促这部分学生尽可能在当天消化课时目标中的知识要点,长期下来,他们便养成了认真听课记笔记和思考的习惯,成绩自然有了转机。
3.3. 规律的复习,系统的分析。复习要点,坚持理解消化后再做作业。对每一单元学习完以后要进行及时的复习和总结。学生要能对自己测试中的错误和知识漏洞学会分析、总结归纳,并做好改错笔记。
3.4. 广泛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无疑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与“听、说、写”相互促进,既能提高语感,又能吸收大量词汇。因此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课外读英语读物,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还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信息量大,可读性强,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的时文,更大程度地激发其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4.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增强学生信心。
正确地运用教育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应坚持因材施教,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及时肯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同时,注意培养对自身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认知能力及行为能力做出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完备资源中心,优化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以班级为中心,建立一个小型英语学习资源中心,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学习材料和设备。同时,鼓励学生多看英语广播,电视节目,如VOA,BBC等。还要为学生推荐英语学习网站。这些课程资源能大大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让学生学会灵活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另外,可以发挥优秀生带头作用,实现学生自治。在班级内组建英语智囊团。成员由英语成绩较突出同学组成,并同时兼任班内英语学习小组长。负责收发批改作业、检查听写单词、背诵课文等,还要定期搜集、整理、讨论并解答本组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秀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学习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Ⅳ、结束语:
自主学习不仅是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自主学习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教学机智,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使“前学习活动”朝“学习活动”转变,化被动为主动,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发自律的学习。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参考文献: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郑玉琼.“论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外语教学》 .7
李美艳.“浅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校园英语(教师版)》.4
Dickinson, L. 1987.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夏慧贤. 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 [M].广西教育出版社,.
袁金华.课堂教学论 [M].江苏教育出版社,.
(小周)
篇6: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1、鼓励学生学习英语。
我国加入wto,与国外交往日益增多。英语是通向21世纪的第一护照。各类公司和企业都喜欢雇用有一定英语能力的人。英语水平越高,取得成功的机会越多。
2、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一方面我们尽量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训练他们听说能力,使用大量的图片、实物、手势,创设语境来组织教学。另一方面,我们注重问题的设计,促使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并给予适当的引导,这些对培养和激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热情起重要作用。
此外,我们要降低难度,把新知识分成几个层次,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加入到课堂活动中。当学生发现他们能把所学的知识派上用场,他们的兴趣和信心就会迅速增长。
3、培养良好的品质和学习习惯。
我们必须努力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扫除他们使用英语的心理障碍。鼓励他们在英语练习中成为主体,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英语活动,有更多的机会使用英语。他们取得任何进步,教师都应表扬,当学生看到自己有所进步,他们就会更愿意练习。
此外,我们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例如,教他们用词典,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指导他们在练习听力时学会做笔记。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根据记忆规律和遗忘曲线理论及时安排复习。
4、培训更多合格教师
目前教师仍旧大量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不是交际教学法,因为很多教师对后者知之甚少。培训的重点在于使教师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复习,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上。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和英语学习规律,进行有效的英语教学。我们可以使用现代教学设备,创造生动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参与,来逐步训练学生灵活使用语言的能力。
5、创造学习英语的环境。
语言环境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把英语学习氛围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休息娱乐和各种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并在必要时给以适当的引导。
一)激发需要
教师在教学时,先使学生产生学习某种知识的需要,然后进行教学;或者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进行学习活动。有的教师善于采用问题教学法来引起学生需要的感觉。如有的数学教师在讲相似三角形时说:“学了这一切,不上树可以测得树高,不过河可以量出河宽”;一位物理教师在讲光电效应前,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马路边上的电灯怎样能够做到不用人管,天一黑就都着了,天一亮都灭了?”言语不多,却像磁石一般吸引住了学生,使他们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问题教学法之所以比讲演法更有效,是因为问题教学法以解决某一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去读书,去听讲,去搜集材料或去实验的。教学时,教师若能使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发生迫切的需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一定能调动起来,学习成绩就一定会不断提高。
(二)明确目标
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好方法。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以及活动的价值,就会生发学习的需要,从而全力以赴。盲目地学习,效率必然较低。比如,在教三角形、圆形和多边形面积公式时,使学生认清掌握了这些面积公式就可以测量学校教学楼、校办厂、操场的面积以及工厂的车间、农村各种庄稼地的面积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提高;学习地理,在讲比例尺时,讲清懂得了比例尺的换算方法,就能在地图上测出北京至任何一个地方的路程;学习生理卫生的某一单元时讲清该单元的学习目标在于研究眼睛的卫生和保护眼睛的方法。学习目标讲得越具体越好。确定学习目标要照顾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不可过于远大,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即;同时,应使远大目标与具体的目标结合起来。心理学的研究说明:在一般情况下,优等生的学习动机内容较广,水平也较高,他们往往既有远大目标,也有切近的具体目标,两种目标结合得较好;而差等生的学习动机内容比较窄,水平较低,他们往往只有切近的具体目标,或只有空泛的远大目标,这两种目标常常是脱节的,因而学习的效果就差。
(三)了解学习成绩
使学生知道自己进步的成绩,也是引起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每次作业、测验、考试之后,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是会促使学生努力的。比如,作文中老师的评批、眉批、在好句子上划圈圈、良好的评语会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其他的作业,如书法、图画、数学、物理习题等,也都要及时批改,早日发还,并且要给予分数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切勿对学生的作业只批一个“阅”字,或罚学生将写错的字再写几十遍。这样会使学生厌烦学习的。
(四)积极的鼓励
积极的鼓励(包括正确评价、适当的表扬)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及时的评价一般比不及时的评价的效果要好,因为及时的评价利用了刚刚留下的鲜明的记忆表象,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改进学习的愿望;而不及时的评价在激励学生改进学习方面的作用较小,因为在学生意识中完成任务时的情境的印象已经比较淡薄了。对学生来讲,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要注意,过分的夸奖会造成学生骄傲和忽视自己的缺点的倾向,从而引起消极的结果,而在责备时也要采用巧妙的方式,即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批评时又肯定其进步的一面。
(五)适当地开展竞赛
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竞赛历来被认为是激发人们的斗志,调动人们积极向上,克服困难去完成任务,获得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竞赛的方式,有个人竞赛、自我竞赛、团体竞赛、有奖赏的竞赛和无奖赏的竞赛等。这些不同方式的竞赛,对于提高学习效率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个人竞赛是指个人之间的竞赛,它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学研究证明,把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利用竞赛的方式,控制组不用竞赛方式,对两组同做数学测验,先后测验多次,每次的成绩,实验组远胜于控制组。平均起来,实验组的效率高于控制组40%。个人竞赛固然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这种竞赛会引起学生的嫉妒心理,或者造成学生的自卑感。因此,教育学生还是要采用自我竞赛和团体竞赛的方式来代替相互竞赛的方式。
自我竞赛,就是学生自己与自己竞赛。即以今日的我,和昨日的我竞赛。教师若能使学生知道自己每月的成绩,并且鼓励学生打破自己上月的成绩,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经验的老师,就是利用插红旗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自己与自己竞赛。
团体竞赛是组与组、班与班、校与校之间的竞赛。团体竞赛重在集体的合作,个人的努力是为了完成团体的任务;团体的荣辱,就是个人的荣辱,因而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团体的集体主义精神,而不至造成妒嫉的心理。但是要注意团体竞赛不要经常进行,长久地进行团体竞赛其效率就会降低。因为在团体竞赛中,个人没有地位,时间一久,团体竞赛的效果往往不及个人竞赛。团体竞赛还要考虑到两种情况:一种是“社会助长”,例如一个人做事,觉得孤单寂寞,效率低,若是几个人在一起工作,效率就高;同样的情况,几个人在一起学习,比一个人单独学习效率高。另一种是“社会的抑制”,就是说有些人在团体情境中,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尤其是年龄小、胆小、神经过敏的学生,一到了团体的情境中,便会紧张万分,手足无措,因而影响工作的效率。有的学生唱歌或朗诵,公开表演时不如单独预演时的效果好就是这个道理。①
(六)期望与评价
期望亦称期待,它是人们主观上的成功概率,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期性认知。在学校中,期望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即自我抱负)。这两种期望对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协调学生的期望,要让期望过高的优秀生适当降低期望值;要让那些因失败而期望过低的学生适当提高期望值。期望太高,不容易达到,达不到情绪就会低落,失去信心;期望太低,会促使学生讨厌和逃避学习。这都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动机,降低学习的积级性。为此,教师必须向学生指出在学习上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从而促使学生发展恰当的期望。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也是有积极作用的。如对学习成绩的评价、对行为的评价,通过表扬与批评反映出来。另外对学生的评语,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来说,含有期望因素的评语能鼓励学生产生再接再励、积极向上,对加强学习动机有积极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佩奇(E.B.Page)对74个班的中学生共多人作了一项大规模的调查与实验。他把每班学生分成三组,给予不同的评价。第一组只给甲、乙、丙、丁一类的等级,而无评语;第二组除标明等级外,还给予顺应的评语,即按照学生答案的特点给予适当的评语;第三级则给予特殊的评语,如得甲等的,评以“优秀,保持下去!”凡得乙等的,评以“良好,继续前进!”凡得丙等的,评以“试试看,再提高点吧!”对丁等的,评以“让我们把这个等级改进一步吧!”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的评价对学生后来学习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
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使学生对评价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只有对分数持正确的观点,分数才能起积极的激发学习的作用。
2.评价必须客观、公平和及时。如若评价不公正,会使评价产生相反的结果。
3.评价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性格特征。如对低年级小学生,教师的评价作用大,对自信心差的学生要多一点鼓励与表扬。
(七)成功的满足
一件工作成功之后,若得到满意的效果,可以引起工作和学习的兴趣,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就会使他下次更加努力。成功能使人心满意足,成功能使人向前努力。
总之,动机是学习的基础,教师若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必须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篇7:发现性学习与英语新目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一、摘要:迈入网络信息时代,英语教学要与时俱进,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那
就是说,教师应当从教于新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学于
发现性,培养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总结问题的能
力。
二、关键词:发现性、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
三、正文:
我们迈入网络信息时代,但是学生学习方式仍然有两种:接受和发现。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存
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似乎
教师是唯一的知识源,冷落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知过程的极端处理,
学生学习纯粹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
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网络信息时代要求我们,
英语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实施新目标教学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
在网络信息时代,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
多地成为学生多元化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总结问题的过程,那
就是从教于新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学于发现性学习,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总结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
英语的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一)、从教于新目标:问题性。
发现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发现性学习的起点和主线,也是发现性学习的归
宿。问题是英语学习方式的核心,因此,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性的问题并使学
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发现性学习的关键,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
,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
众所周知,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学生产生认识 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
性,更能激发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总结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利用问题性来培养学生听、说、读、
写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综合能力,收益非浅。
(二)、引学于发现性:过程性。
接受性学习重结论,发现性学习重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总结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
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
发现性学习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在英语教学中,在培养
学生听、说、读、写的创新思维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内外多
留给学生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时间,让学生体验四会实践中的成功喜悦。
(三)、发现性学习与时俱进:开放性。
接受性学习是一种封闭性单一化的学习,发现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多元化的学习。
在网络信息时代,发现性学习体现了这个网络信息时代的特征,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
源,强调它有个性化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
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过程具有开放性。发现性学习最重要的是问题的开放性,允许和鼓励
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问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
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多表露出赞赏学生对英语学习独特性和富有个
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引导学生从事英语实践活动,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乐于动耳听、动
口说和朗读、动眼看、动手写、动脑思维的意识。切实引导学生养成发现性学习习惯。
四、结论
在我们迈入网络信息时代同时,学生英语学习的多元化体现出教师教学应该从教于新目标
:把学生从接受性学习引向发现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和反思总结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
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人民教育出
版社)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Go for it !)》---------(人民教育
出版社)
3.《四川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材--教学技能》---(成都科技大学
出版社)
4.《中国基础教育网站》---------------(www.cbe21.com.cn)
The finding nature is studied with the new goal of English
(By Tianping Yin from No.2 Middle School of Suining, Sichuan province)
First, the Summary : Marching toward network information age,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should grow with each passing hour, the teacher is no longer students’
only knowledge source, That is to say teachers should research new goals during
the teaching, to train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actice ability of
how to listen to, say, read and write English; Guide students to make their way
to engage in the discovering nature, in order to train students to pinpoint the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problems,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solve the
problems in order to get the ability from how to review and summarize problems
by acting on their own ideas.
Second, the keyword: discover quality, question quality, course quality,
opening style.
Third, the text:
We march toward network information age, but there are two kinds of study ways:
Accept and Find ways by which students study. There is existent value having
two kinds of study ways, it is the relation of complementing each other to each
other. But traditional study way is excessive to stress and emphasize the
accept and know way and it seems that the teacher is the only knowledge source,
but treat coldly “find” and “probe into” , and this leads to the fact that
we deal with extremely to student cognitive course in practice, so that the
course of students’ study has purely become accepting passively and memory
one.The study suffocate people's thinking and intelligence, wreck people's
study interest and hospitable. It can't bring about an advance in students ,
becomes the obstruction of student's development instead. Network information
age requires us,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must grow with each passing hour ,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way, Implement the new goal teaching way,
should just change this kind of state. At network information age, activities
of the discovery, probing into knowledge and studying knowledge etc, should be
getting protruding. It make the study course become the course of students’
pinpointing the problems, proposing the problems, analyzing the problems,
solving the problems , reviewing and summarizing the problems in much more
ways, so that we should make our ways to teaching at new goals, training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actice abilities of students who know how to listen,
what to say, what to read, what to write. Guide students how to learn to study
in the finding nature, in order to train the integration capability of students
about how to pinpoint th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problems, analyze the
problems, solve the problems and review or summarize the problems, Mainl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listening, oral-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English in an all-round way.
( 1) Make our ways to teaching at new goals: Question quality
It is studied that it is taking questions as centre that the finding nature is
studied , the question is starting point and main thread of study of finding
nature, It is the home of study of finding nature too. The question is a core
of the English study way, so, whether we could propose to student's question
with challenge and attracting nature and make the students produce question
consciousness , It goes on person who finds the keys of study question mean
issue become students’ esthesia and the targets of thinking by consciousness,
Thus it will cause a kind of undecided state of seeking knowledge that must be
solved again in student's heart. Questions excite students’ strong study hope
and make students who produce a kind of active thinking qualities and excited
cognition, they also can excite enabling asking different thinking and creating
thinking of the students even more, Thus they make the students pinpoint the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problems, analyze the problems, solve the problems
and reviews the problems of summarizing positively. Among English teaching, we
should make use of question quality and train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ntegration capability of how to listen to, to say, to read, and write
English. We make sure that the income is non- light.
( 2)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English in the finding nature: Course quality
Person who accept study stresses conclusions seriously, but person who learn
English in the finding nature emphasizes the course of study. The students’
study course is that one course of pinpointing the problems, putting forward
the problems, analyzing the problems, solving the problems and reviewing or
summarizing the problems, On one hand this course exposes students’
difficulties, obstacle and contradiction's course , On the other hand it shows
students’ intelligence and wisdom, and the course of unique individual
character, innovative achievement another. Just because of this, persons who
learn English by finding nature emphasizes the course of study, emphasizes
students’ experience and winning the experience of the new knowledge to probe
new knowledge. During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hile training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of the student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it wants
to guide students to practise the language so that it trains the practice
abilities of students. We should leave trample activity time more for students
to listen to, say, read, write or paint English realistically in and out of
class. Let students experience the successful happiness of practice by “four
abilities”
( 3) finding natures are studied and grow with each passing hour: opening style
Person who accept knowledge, whose study is a kind of close, simplify one,
person who studies by finding is a kind of opening study of pluralisms. In
network information age, learning English by finding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 in this network information age in finding nature. The teacher
is no longer students’ only knowledge source. It emphasizes that it has
distinction to practise the activity course , Pay close attention to rich and
varied study experiencing and individualized creative behavior that the
students get in this course, Its course has opening style.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s the opening of problem, that is to say that we should allow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propose different problems and ask the questions from
different angles. So during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raining the student's criticism consciousness and suspecting consciousness,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query and surmount teacher, show and publish and
appreciate between students’ English study uniqueness and rich individualized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s more in books. It guides students to engage in
English practice activity, and we should fully utilize resources of the network
to train students to be ready to work up ear for listening, work up mouth for
reading aloud, watch with their eyes, write with their hands, work up brain for
the consciousnesses of thinking. We are sure to guide students to form the
habit of learning English by finding nature.
Fourth, the conclusion
While we are marching toward network information age, students’ learning
English in pluralism embodies that teachers engage in teaching English at new
goals: we should guide the students to learn English from the accepting nature
into the finding nature. The aim is to train students to pinpoint the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problems, analyze the problems, solve the problems and get the
ability of reviewing and summarizing the problems by acting on their own ideas.
Training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actice ability of hearing,
saying, reading and writing English is that we should make students ha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establish the sturdy foundation
in English learning as well.
(Reference)
1.《English syllabus》 ( tried out) The fulltime junior high school of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 People's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2. 《go for it!》standard compulsory educations courses----( People's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3. 《train the teaching material by Sichuan Province teacher of middle school
teacher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job technical ability --Technical ability of
teaching》-----------( the publishing house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engdu)
4. “ Web site of China's basic education”----------(www.cbe21.com.cn)
篇8:高三英语复习与训练十四一--倒装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高三英语复习与训练十四一--倒装
14. 倒装
14.1 倒装句之全部倒装
全部倒装是只将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全部置于主语之前。此结构通常只用于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常见的结构有:
1) here, there, now, then, thus等副词置于句首, 谓语动词常用be, come, go, lie, run等表示来去或状态的动词。例如:
Then came the chairman. 那时总裁来了。
Here is your letter. 你的信。
2) 表示运动方向的副词或地点状语置于句首,谓语表示运动的动词。例如:
Out rushed a missile from under the bomber. 轰炸机肚底下窜出一枚导弹。
Ahead sat an old woman. 前面坐着一个老妪。
注意:上述全部倒装的句型结构的主语必须是名词,如果主语是人称代词则不能完全倒装。例如:
Here he comes. 他来了。
Away they went. 他们走开了。
14.2 倒装句之部分倒装
部分倒装是指将谓语的一部分如助动词或情态倒装至主语之前。如果句子的谓语没有助动词或情态动词,则需添加助动词do, does或did,并将其置于主语之前。
1. 句首为否定或半否定的词语,如no, not, never, seldom, little, hardly, at no time, in no way, not until… 等。例如:
Never have I seen such a performance. 从未见过如此糟糕的表演。
Nowhere will you find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无论如何你不会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的。
Not until the child fell asleep did the mother leave the room. 母亲一直到孩子入睡后离开房间。
当Not until引出主从复合句,主句倒装,从句不倒装。注意: 如否定词不在句首不倒装。例如:
I have never seen such a performance.
The mother didn't leave the room until the child fell asleep.
典型例题
1) Why can't I smoke here?
At no time___ in the meeting-room
A. is smoking permitted B. smoking is permitted
C. smoking is it permitted D. does smoking permit
答案A. 这是一个倒装问题。当否定词语置于句首以表示强调时,其句中的主谓须用倒装结构。这些否定词包括no, little, hardly, seldom, never, not only, not until等。本题的正常语序是 Smoking is permitted in the meeting-room at no time.
2) Not until the early years of the 19th century ___ what heat is.
A. man did know B. man know C. didn't man know D. did man know
答案D. 看到Not until…的句型,我们知道为一倒装句,答案在C,D 中选一个。
改写为正常语序为,Man did not know what heat is until the early years of the 19th. 现在将not提前,后面就不能再用否定了,否则意思就变了。
14.3 以否定词开头作部分倒装
如 Not only…but also, Hardly/Scarcely…when, No sooner… than等,要倒装。例如:
Not only did he refuse the gift, he also severely criticized the sender. 他没有收下礼物,还狠狠批评了送礼的人。
Hardly had she gone out when a student came to visit her. 她刚出门,就有个学生来访。
No sooner had she gone out than a student came to visit her. 她刚出门,就有个学生来访。
典型例题
No sooner___ than it began to rain heavily.
A. the game beganB. has the game begun
C. did the game begin D. had the game begun
答案D. 以具有否定意义的副词放在句首时,一般采用倒装句(谓语前置)。这类表示否定意义的词有never, seldom, scarcely, little, few, not, hardly, 以及not only…but (also), no sooner…than, hardly… when scarcely… when 等等。
注意:只有当Not only… but also连接两个分句时,才在第一个分句用倒装结构。如果置于句首的Not only… but also仅连接两个并列词语,不可用倒装结构,如Not only you but also I am fond of music。
14.4 so, neither, nor作部分倒装
用这些词表示“也”、“也不” 的句子要部分倒装。例如:
Tom can speak French. So can Jack. 汤姆会讲法语,杰克也会。
If you won't go, neither will I.你不去,我也不去。
典型例题
---Do you know Jim quarrelled with his brother?
---I don't know, _____.
A. nor don't I care B. nor do I care C. I don't care neither D. I don't care also
答案:B. nor为增补意思“也不关心”,因此句子应倒装。A错在用 don't 再次否定,C neither 用法不对且缺乏连词。D缺乏连词。
注意:当so引出的句子用以对上文内容加以证实或肯定时,不可用倒装结构。意为“的确如此”。例如:
Tom asked me to go to play football and so I did. 汤姆邀我去踢球,我去了。
---It's raining hard.---So it is. 雨下得真大。是呀。
14.5 only在句首倒装的情况。例如: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learn English well. 只有这样,你才能学好英语。
Only after being asked three times did he come to the meeting. 叫了三次,他才来参加会议。
如果句子为主从复合句,则主句倒装,从句不倒装。例如:
Only when he is seriously ill does he ever stay in bed. 病得狠重时,他才卧床休息。
14.6 as, though 引导的倒装句
as / though引导的让步从句必须将表语或状语提前(形容词, 副词, 分词, 实义动词提前)。但需注意:
1) 句首名词不能带任何冠词。
2) 句首是实义动词, 其他助动词放在主语后。如果实义动词有宾语和状语,随实义动词一起放在主语之前。例如:
Try hard as he will, he never seems able to do the work satisfactorily. 他工作很努力,但总不能让人满意。
注意:让步状语从句中,有though,although时,后面的主句不能有but,但是 though 和yet可连用。
14.7 其他部分倒装
1) so… that 句型中的so 位于句首时,需倒装。例如:
So frightened was he that he did not dare to move an inch. 他害怕得很,动也不敢动。
2) 在某些表示祝愿的句型中。例如:
May you all be happy. 愿你们都快乐。
3) 在虚拟语气条件句中从句谓语动词有were, had, should等词,可将if 省略,把 were, had, should 移到主语之前,采取部分倒装。例如:
Were I you, I would try it again. 我是你的话,就再试一次。
典型例题:
1)Not until the early years of the 19th century___ what heat is
A. man did know B. man knew C. didn't man know D. did man know
答案为D. 否定词Not在句首,要求用部分倒装的句子结构。
2)Not until I began to work ___ how much time I had wasted.
A. didn't I realize B. did I realize C. I didn't realize D. I realize
答案为B。
3) Do you know Tom bought a new car?
I don't know, ___.
A. nor don't I care B. nor do I care
C. I don't care neither D. I don't care also
答案为B. 句中的nor引出部分倒装结构,表示“也不”。由 so, neither, nor引导的倒装句,表示前一情况的重复出现。其中, so用于肯定句, 而 neither, nor 用在否定句中。
14.8 倒装练习
1.Only when you have obtained sufficient data ______ come to a sound conclusion.
a. can you b. you can c. would you d. you would
2.______ that this region was so 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
a. Little he knew b. Little did he know
c. Little he did know d. Little he had known
3.Never again ______ political office after his 1928 defeat for the presidency.
a. Alfred E. Smith seriously sought b. seriously Alfred E. Smith sought
c. when did Alfred E. Smith seriously seek d. did Alfred E. Smith seriously seek
4.Only in recent years ______ begun to realize that wild dogs, kept within bounds, often do more good than harm.
a. people have b. since people have c. have people d. people who have
5._______, we were not going to make any concessions to his unreasonable demands.
a. What may come b. Come what may c. May what come d. What come
6.Not until I shouted at the top of my voice ______ his head.
a. that he turned b. did he turn c. he didn’t turn d. he had turned
7.______ received law degrees as today.
a. Never so women have b. The women aren’t ever
c. Women who have never d. Never have so many women
8.Heat does not travel by convection in solid, because the solid does not move, ______.
a. so does a liquid b. so a liquid does c. as does a liquid d. so is a liquid
9.On no account ______ to anyone.
a. my name must be mentioned b. must my name mention
c. must my name be mentioned d. my name must mention
10. ______ that they may eventually reduce the amount of labor need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by 90 percent.
a. Such construction robots are clever b. So clever the construction robots are
c. So clever are the construction robots d. Such clever construction robots are
11.______ do we go for picnics.
a. Certainly b. Sometimes c. Seldom d. Once
12.______ is it only the ignorant and ill-educated person who has such faith in the bottle of medicine.
a. Either b. Often c. Nor d. Usually
13.Her answer is not acceptable, and ______.
a. neither am I b. either is mine c. neither is mine d. mine is neither
14.______, I must do another experiment.
a. Be it ever so late b. It is ever so late
c. It be ever so late d. So late it be ever
15.So fast ______ that it is difficult for us to imagine its speed.
a. light travel b. travels the light c. do light travel d. does light travel
16.A sneeze cannot be performed voluntarily, ______ be easily suppressed.
a. nor it can b. nor can it c. it cannot d. and cannot it
17.______ notebook and report that I promised you last week.
a. Here is the b. Here are the c. Is here the d. Are here the
18.______ a little more time to think, he might have acted more sensibly.
a. If he took b. If he has taken c. had he taken d. Should he take
19.Beneath our feet ______ that our life depends on for food and clothing.
a. the earth lay b. the earth lies c. lie the earth d. lies the earth
20._____ the beginning of the 19th century did scientists know that all matter is made up of atoms.
a. At b. By c. Up to d. Not until
21.Hardly ______ he got out of the court ______ the reporters raised a lot of questions to him.
a. had … when b. had…than c. did…when d. has…than
22.Among these books ______ a dictionary that his father gave him as a birthday present.
a. have included b. is included c. has included d. are included
23.No longer are contributions to computer technology confined to any one country; ______ is this more true than in Europe.
a. nowhere b. hardly c. little d. seldom
24.Important ______ his discovery was, it was regarded as a matter of no account in his time.
a. to b. for c. as d. although
25.According to the periodic table, ______ still some elements undiscovered.
a. there seem to be b. it seems c. it seems to be d. here seems
26.Here ______ you want to see.
a. the manager comes b. comes the manager
c. comes a manager d. is coming a manager
27.Barry can hardly drive a car, ______.
a. so can’t Molly b. can’t Molly either c. Molly can’t too d. neither can Molly
28._______ fo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we should not have succeeded.
a. Had not it been b. Had it not been c. There was d. Is there
29.______ no air or water, there would be no life in the world.
a. Were there b. There are c. There was d. Is there
30.Not only ______ the data fed into it, but it can also analyze them.
a. the computer can memorize b. can the computer memorize
c. do the computer memorize d. can memorize the computer
31.Not once ______ his view of life.
a. did the gentleman mention b. the gentleman mentioned that
c. the gentleman mentioned d. does gentleman mentioned
32.By no means ______ their own language well.
a. it is true that all English people know
b. is it true that do all English people know
c. it is true that do all English people know
d. is it true that all English people know
33.The molecules of gases move more freely than ______.
a. do liquids and solids b. liquids and solids do
c. do those of liquids and solids d. those do of liquids and solids
34.The world’s birth rates are on a decline and ______ are the death rates.
a. so b. also c. too d. the same
35._____ is the volume of chemical goods.
a. Constantly growing too b. Too constantly growing
c. Growing constant to d. Too growing constant
36.Many a time _______ me with my English study.
a. have he helped b. has he helped c. he have helped d. did he have helped
37.Typical of the new type of young people ______, who set a shining example to the whole nation.
a. was Lei Feng b. Were Lei Feng c. Lei Feng was d. Lei Feng were
38.What Mr. Smith did was important , but ______.
a. more important the way of he did things was
b. the way of he did things was more important
c. more important was the way he did things
d. more important the way were he did things
39.She didn’t want to buy it, ______.
a. however good was it b. however good it was
c. for how good might it be d. for how good it might be
40.______ , it is always possible to find out its volume.
a. Whatever the shape of a body may be
b. The shape of a body may be whatever
c. May whatever the shape of a body be
d. Whatever may the shape of a body be
41.I won’t pay $20 for the coat; it’s not worth ______.
a. all that much b. that much all c. that all much d. much all that
42.Hot air accompanied by high relative humidity feels warmer than ______.
a. is it actually b. it actually is c. actually it is d. actually is it
43.Qingdao is usually cool in summer, but Nanjing ______.
a. is rarely b. scarcely is c. hardly is d. rarely is
44.David, something important has happened. I wish to ______.
a. talk it over with you b. talk over it c. talk over d. talk you over it
45.______, more than 200 houses and buildings are heated by solar energy, not to mention the big cities in the region.
a. Alone in the small town b. In the small alone town
c. In the small town alone d. In the alone small town
46.Geysers are found new near rivers and lakes, where water drains through the soil ______.
a. surface below the deep b. deep below the surface
c. the deep below surface d. the deep surface below
47.The wallflower ______ because its weak stems often grow on walls and along stony cliffs for support.
a. so called is b. so is called c. is so called d. called is so
48.The history of painting is a fascination chain of evens that probably began with ______.
a. ever made the very first pictures
b. the ever made very first pictures
c. the very first ever made pictures
d. the very first pictures ever made
49.On the side of the hill, there is ______ which was once the entrance to a gold mine.
a. a deep hole in ground b. a hole deep in ground
c. a deep hole in the ground a deep in the ground hole
50.Will the boy who has taken my pen brine ______.
a. back to me b. it back to me c. back it to me d. it to me back
22.12倒装练习答案
1 A 19 D 37 A
2 B 20 D 38 C
3 D 21 A 39 B
4 C 22 B 40 A
5 B 23 A 41 A
6 B 24 C 42 B
7 D 25 A 43 D
8 C 26 B 44 A
9 C 27 C 45 C
10 C 28 B 46 B
11 C 29 A 47 C
12 C 30 B 48 D
13 C 31 A 49 C
14 A 32 D 50 B
15 D 33 C 51
16 B 34 A 52
17 B 35 A 53
18 C 36 B 54
责任编辑:李芳芳
篇9:帮助学生跨越英语学习障碍的探讨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摘要:“人文关怀”是老师教学中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从关心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就要帮助学生跨越英语学习中碰到的障碍,指引他们渡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关键词:落弱生;尖子生;英语学习;障碍;兴趣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家长、老师对孩子、学生的要求异常严格。这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这不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孩子要健康顺利地成长,教育者就必须改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我们必须以生为本、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帮助学生跨越学习中碰到的障碍是教师的职责。
帮助学生跨越学习中碰到的障碍,主要有面向整个班级和个别辅导两个方面,面向整个班级的辅导还分为讲授新课和讲授复习课两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开始学英语兴趣浓厚,这种兴趣是因为好奇;后来跟不上了,学英语的兴趣也渐失去。所以老师的教学不能只依靠于学生的原始兴趣,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不断地诱发学生学英语的新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兴趣关键是要帮助学生,打开学习的成功之门。
一、讲授新课时帮助学生
初学英语的学生接触到英语时态的学习时,会感到吃力。因为一般现在时较其它时态来讲要复杂一些,加上学生一开始学英语不久就必须学习这个时态,所以学生很容易因此受挫折而对学英语没有信心。如果老师注意到及时采取措施,给学生做疏导工作,主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学生放弃学习的情形不但会扭转,而且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如何解决学生学习一般现在时态的障碍呢?首先,应向学生讲明其三个基本用法:(1) 表示现在的习惯、现在经常发生的动作或目前存在的状态;(2)表示主语的特征、性格、能力等;(3)表示客观真理、科学事实、格言及其他不受时间限制的客观存在。然后,采用化繁为简,条理清晰的列表法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表格略)。
用表格来理解比较直观,学生更容易弄懂。在此基础上老师发放一套题量适中,有一定梯度的配套练习给学生做。学生会发现依照老师所指导的去做,问题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就这样不断地帮助学生克服障碍,当障碍一个接一个被克服时,学生的兴趣就不会减退。在信心快要动摇的时候没有人拉一把是很危险的,许多学生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放弃了英语学习的。所以老师要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
英语学习中会碰到一个接一个的困难,如在高中阶段学生较难掌握的或者难以正确运用有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虚拟语气、非谓语动词等语法项目,还有在特定情景中正确使用英语;在语篇学习中如何把握语篇内在联系、怎样理解作者的态度、意图等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有这些都要求老师要把握好每个环节,一个一个地过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凭着爱心帮助学生克服一个个困难。
二、讲授复习课时帮助学生开窍:
高三级以复习课为主,这个阶段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没有形成网络。要排除这些障碍,老师首先得狠抓基础,帮学生把知识归类、整理,给学生以清晰的知识方块,然后配以适当的训练,因为能力是学生练出来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做法是:
1、以语法为主线,分专题复习。从名词、冠词、数词及主谓一致等词法专题到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句法专题逐一发配套练习让学生做,再交上来老师批改,批改过程注意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评讲时侧重突破难点,用归纳法、比较法帮学生整理思路。如:学生对非谓语动词的用法一知半解,特别不注意它们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用起来捉襟见肘。复习教学首先用归纳法把各种非谓语动词在句子中的作用介绍给学生。然后用比较法帮他们突破难关,帮他们开窍。如现在分词和动名词在句子中都可充当定语和表语,学生对此无法辨别。可在黑板上写了如下句子:
(1)She is sitting in a waiting room.
(2)I saw a sleeping boy in the classroom.
(3)Her job is raising pigs.
(4)The dog is frightening.
先让学生猜哪两个词是动名词,哪两个是分词,然后告诉他们:A waiting room means a room for waiting. A sleeping boy means a boy who is sleeping. 可见,动名词当定语时表示被修饰的词的用途,而现在分词则表示被修饰的词正在进行的动作;第三句可写成:Raising pigs is her job.即是说,把主语和表语的位置颠倒,可这么做的词是动名词,而第四句就不能这么颠倒,因为frightening是说明主语the dog的性质,这个词是现在分词。于是学生得知:动名词当表语时可与句子的主语调位,而现在分词则不行,因为现在分词是说明主语的性质、特征。用这种方法讲课,学生觉得条理清楚,较容易接受,难题也就迎刃而解。开了窍的学生在学习上就变得更有信心更有兴趣了。在老师的不断点拨之下,学生们变得越来越善于归纳整理了。很多人课后都能主动把各种语法整理成表格,再与相关语法点比较,这样做收到很大的成效,学生反映很好。
2、以单元为单位,自编复习材料。所编复习材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先把相关的知识点归类,将易混的知识点加以比较,再举出典型题例。第二部分是编制精选练习题。精选题主要挑一些易混题,让学生在苦思冥想之后经老师点拨而豁然开朗,从而产生更强的求知欲,在上课当中能向老师提出有关的问题或是专心地听讲。
在分知识方块进行练习的同时,可以高考题型为主导,让学生做适量的练习,扎扎实实地搞好每个环节。比如表达能力训练。每个星期给学生布置写作练习,题目的编排注意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从词、句到篇章逐渐升级。这样坚持下去,一直进入高考题的模拟写作;同时加大阅读练习,以阅读促写作。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逐渐培养起写作的兴趣,写作的平均分也越来越高。
三、大班中的分层辅导帮助学生
学生英语程度参差不齐,特别是面对多数来自农村的学生,教师要采用分层分批辅导的做法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
1、薄弱生辅导。在集中精力提高整体成绩的同时,把成绩低下的学生挑出来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打基础,使他们跟得上其他同学。要意识到这种类型的辅导过程中会碰到难题:就是有些学生无心向学,波动性大,这就需要老师坚持以生为本的出发点,耐心开导他们,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真正地关爱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2、尖子生辅导。每班都有这样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成绩还可以,无需很努力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要提高成绩是很难的。关键是让他们明确不断进步的必要性,让他们参加尖子生辅导班,用多种方式鼓励、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让他们意识到要不断追求进步,动力加足,劲头加大。
这种做法很有效,原来基础中等的学生也进到了级的前列。如我校历史班一开始英语成绩标准分在650分以上的只有一人,经过这类辅导后,在高考中有11人标准分在650分以上,其中三位还突破700分,有一位分数高达758分。学校的人文关怀,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帮助尖子生突破薄弱环节,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个别辅导中帮助学生
学生的个性因人而异,在学英语中碰到的障碍也各有不同。这主要跟学生的性格、阅历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辅导前先必须了解学生的特点,有目的地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来开展辅导。有的老师不管什么层次的学生一律做同样的练习,进行同样的讲授,不但难以有效果,反而消解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在对高三学生的个别辅导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基础不扎实但阅读量大,阅历广,他们往往在做阅读理解时思路敏捷又较为准确,但一些基本知识点却弄错。这类学生要补基础。有的学生基础相对扎实,做单项选择及涉及基础的题型时他们能拿高分,但在做阅读理解以及相应的活题时却运用不自如。这类学生要多给他们一些阅读材料,以扩大知识面。另一类学生学习很努力但就是提不高成绩,这类学生通常是学不对法,要对他们进行学法辅导。
个别辅导中应针对性地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辅导,教师都必须凭着一种指导思想:以生为本,从关心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出发,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耐心地帮助学生克服种种困难,陪伴他们度过一个个难关。只有这样,老师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号。
1月
参考文献:
[1]钟道隆 《学习成功的乐趣》,清华大学出版社
[2]杨雁斌 《创新思维法》,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注:本文发表于206月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篇10:高三英语动词归类复习学生课堂笔记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高三英语动词归类复习学生课堂笔记
一、连系动词类
①变化类: become get turn grow make come go fall
②感官类: look sound feel taste smell
③显得类: seem appear look
④状态类: keep stay remain lie sit stand (prove turn out)
二、使役、感官动词类: see look at watch notice observe let make have/get hear listen to feel
提示:吾看三室两厅一感觉
三、主动表被动: sell wash burn cook cut drive dress play last open write start run read act draw
提示:说明主语的特点、性质、状态
四、只接动名词做宾语的词/词组: consider suggest/advise look forward to excuse/pardon admit put off/delay/postpone fancy avoid miss keep/keep on practice deny finish enjoy/appreciate forbid imagine risk can’t help mind allow/permit escape
提示: 考虑建议盼原谅,承认推迟没得想。
避免错过继续练,否认完成就欣赏。
禁止想象才冒险,不禁介意准逃亡。
① “to”作介词 get down to devote… to lead to be/get/become used to
go back to object to
② 带有介词in succeed(in) spend/waste time(in) be busy(in)
have a good/hard time(in) have difficulty/trouble(in)
③ give up dislike feel like insist on can’t stand understand
④“值得”be worth=deserve be worthy of being done / be worthy to be done
⑤ It is no use/good It is of little use/good It is useless
五、只接不定式作宾语的词/词组: decide/determine learn want expect/hope/wish refuse manage care pretend offer promise choose plan agree ask/beg help
提示:决心学会想希望,拒绝设法愿假装。主动答应选计划,同意请求帮一帮。
此外:seem attempt fail happen afford strive
make up one’s mind to be determined to would/should like/love to
make great efforts to
六、接动名词、不定式意义不同的词:forget remember regret go on mean stop try can’t help (can’t help but do = can’t but do = can’t choose but do = do nothing/have nothing to do but do = have no choice but to do sth = have to do sth.)
七、不带不定式作复合宾语: hope agree suggest demand imagine
八、宾语不同、语态不同、但意义相同: “需要” need require want
九、接宾语和宾补、形式不同:allow permit forbid advise consider
十、接虚拟语气的词: insist order command advise suggest propose recommend demand ask require request
提示:一坚持,二命令,四建议,四要求
责任编辑:李芳芳
篇11: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上海市浦东模范中学(上海 06) 刘朝晖
摘 要 使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为此,英语教师应从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目标、教学氛围、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精心设计入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英语教学 优化课堂 自主学习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师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语言知识,学生需要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课程任务的首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有效教学”,也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看作是教学有没有效果的惟一标准。
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任务的主阵地。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氛围、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多方位精心设计,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创建学生自主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课堂,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应简单陈述自己打算做什么,而应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包括学习兴趣的激发,语言知识的领会、掌握、运用、分析与评价,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媒体,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例如,课文《SportsandRecreation》的教学,通过课前诊断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已了解有关“sports”的词汇和相关句子,而运动和娱乐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于是,教学的知识目标便定位在学生掌握本课词汇、句型并适当扩展运动项目名称;能力目标则是学生发挥观察力和想象力,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听说能力;情意目标为鼓励学生课堂上勇于开口,课后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并在团体活动中发挥团体协作精神。因此,教师正确定位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既要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更要研究学生,诊断评价学生已有的英语学习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特长,科学安排教学重点和难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
二、优化课堂教学氛围,树立学生自我概念
(一)以鼓励支持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教师所关心热爱的学生常常充满信心、积极向上,因为师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而学生只有对学习充满信心,才能保证自主地投入其中。因此,教师要乐于给予学生“额外”帮助,以富于激励的方式与学生交谈,鼓励学生设定符合实际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给予学生快速、准确、详实的反馈,使学生获得被关心的体验和学习成功的体验。例如,微笑地倾听学生的问题和解答;热情地引导学生清楚表达问题;优秀作业的评定或测验成绩进步奖的颁发等。抓住一切机会肯定学生,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他们永远的支持者,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增强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在一个学习集体中,友好的同学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树立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不会因担心同学的嘲笑而羞于开口,他们能够在平等互助的合作学习中提高自己。同样,教师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和蔼公平而不急躁,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喜爱和信任,也会喜爱和信任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英语学习。
(三)正确对待学生错误,创设安全、积极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不可避免,而错误的出现有时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也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挫伤学生语言表达的积极性,而应多注意学生表达的内容,容忍不完整或有错的句子。即使在纠正学生错误时,也应讲究策略,不中断学生的谈话,建议性地解释学生的错误,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使学生自然地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清楚应如何改正自己的错误,从而更乐于用英语表达自己。以“pay”的用法为例,当学生出现“Hepaid the book for five yuan.”的错误时,教师可提示“He bought the book for five yuan,but he paid for the book?”学生便能很自然地说出句子“He paid five yuan for the book.”并意识到“pay”表示“付钱买……”,后面紧跟所付的钱。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表示“花费”的“take”“spend”“cost”等词的用法进行归纳解释,通过分析、比较,加深学习印象。
三、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一)精选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教师要成功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必须竭尽全力满足学生需求。若把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或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会使课堂趣味盎然,学生也能主动积极参与其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文化”--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时尚的话题、“玩笑”等。例如,姚明这位让世人瞩目、令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篮球巨星,已是少男少女们心中的偶像。在学习课文《Sports and Recreation》时,加入有关篮球及姚明的话题,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即便平常不善言辞的同学也跃跃欲试。又如,讲授“fight against”短语时,以“SARS”和“Bird Flu”举例;讲授语法“不定式作定语”时,选用例句“China is the third country to send the manned spacecraft into outer space.”教学内容往往因学生的主动关注,而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活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拓展运用的能力。教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和艺术处理,使教材内容“活”起来,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教学课文《Our English Evening》时,在学习课文词汇、句型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同学们以小组形式编排节目表,以英语晚会的形式“你点我演”,展示各类英语节目。学习内容激活了,学习积极性也激活了。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学生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知识也在运用中不断拓展。
四、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一)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师针对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初三的《牛津英语》教材的编排,重点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交际写作能力,但篇幅较长的课文加上大量的生词,有时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于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以提高教学实效。例如,在教学9B/Chapter 3《A Su ccess Story》课文前,设计这样几个问题:Who do you think are the most successful people in China or in the world? Why do you think he or she is successful? How can ordinary people become successful?大家便展开了对姚明、比尔盖茨、成龙等中外名人成功事例的话题的讨论。针对课文图片和小标题“The Girl from the Street”提出问题:How did the girl from the street become successful? Can we find the answer in the text? 带着问题和寻求答案的强烈愿望,学生进行课文阅读,积极地搜寻信息。又如,在《Do You Know about Edis on?》的课文教学之后,问同学们“Edison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inventors. What are his inventions? Do you know any other famous people in the world?”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名人探究活动”。通过大量的信息收集,学生不仅增加了大容量的语言知识摄入,而且同时感受到了名人精神,深化了教育教学的目的。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提高学习责任感。《牛津英语》9B/Chapter1中有这样一个句子“We do not know what to do with the rubbish.”教师请学生进行改写,学生对用“how to deal with” 还是“what to deal with”拿不定时,教师把句子“We do not know how to deal with the rubbish.”写在了黑板上。学生便提出“同样的意思,为什么使用不同的连接词?”通过质疑、分析、解答,学生对两个短语的用法有了清楚的认识。
没有教师的提问就没有学生的思考答疑,没有教师的启发诱导就没有学生的积极探究。教师应使问题成为学生不断探究学习的动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英语语言学习不是为了练习语言而练习语言,而是真正使用语言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一位英国心理学家说过,“Tellme and I'll forget. Show me and I'll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ll learn.”因此,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并将活动“任务化”,体现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这一宗旨,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课堂主人翁精神。
课堂教学活动包括学生间对子活动和小组合作活动,如A、B两位同学交流信息活动,完成画图、表格或听、说、写任务,学生几人小组合作完成角色扮演、情景对话、观点讨论和辩论、采访报道等。教师应充当好组织者和资料提供者的角色,设置语言情景,组织安排活动内容,还可与学生一道参与。在活动中,学生听、说、演、练,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会语言。例如,学习课文《Clearing the Street》时,开展课本剧编排竞赛,学生安排角色、准备道具。为了使自己的课本剧更具特色,有些同学增加收音机天气预报的内容,增加角色及对话内容,把少先队员雪天帮助打扫街道的场景充分表现出来。又如,《牛津英语》7B《Traveling Guide》的课文学习之后,请学生围绕“Shanghai Is an Inte resting City”的话题,从“shopping”“eating”“sightseeing”三个方面让学生扮演“导游”,向“来访者”介绍上海,学生津津乐道。语言情景的真实有趣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有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他们不断体验成功,乐学而善学。
课堂教学活动还包括师生间的交流活动。教师应充当好监控者、提示者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通过实物场景、电脑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完成对话;短语句型操练时,不框定句子内容,让学生以完成句子的形式,充分发挥,各显其能。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模式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以课堂主人的姿态与老师共同探索知识,分享知识。
(三)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录音机、幻灯、投影、语言实验室、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他们所提供的逼真的交际情景,帮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言语运用活动中,调动全部感官参与学习。语言实验室的监听、呼叫、示范功能,使学生能根据个人情况选听、反复听,进行切合自己需要的自学,同时,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特别是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利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牛津英语》8B/Chapter 1《France Is Calling 》,学生通过网上搜索,能欣赏到法国的精彩图片,巴黎风光、艾菲尔铁塔的雄姿、法国时尚品牌等,于是,课文内容是那么地形象生动。教材中“Speaking”的内容,是讨论想要出国参观的地方,同学们在网上查找点击,走遍了世界各地,也走进了热火朝天的讨论与展示中。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教学中语言信息的摄入量,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帮助学生形成有效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主要来自于课堂教学,来自于教师教法。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教为学生的学作榜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对已学知识的提问、检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复习习惯;而对新内容的导入性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教师清楚、有条理的板书,引导学生边听课,边记录,并指导学生采用自己惯用的符号,用“*”表示重要内容,“?”表示有疑问的地方,从而培养学生自觉梳理语言知识的习惯;教师创设语言情景,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听、说、读、写的交际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实践与体验的意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五、优化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自觉发展
评价是检验教学目标达成的手段。《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从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出发。
(一)加强学习的过程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掌握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的同时,要从学生答题的准确性、思路,甚至语音、语调和态度上给予肯定性的评价。教育研究表明,在注重学习过程、个体努力和理解的课堂里,学生更愿意付出,他们为学习的乐趣而学习,学习主动性更高。一次次的肯定有助于学生树立起永久的自信和勇气,迎接挑战。课堂上教师还可暂缓作出评价,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引出多种多样的解答方案,提供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二)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是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的评价方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建立起英语学习档案,记录评价自己的课堂学习情况,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疑难问题及解答、学习收获等,反思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进步了,哪些方面有所欠缺、有待提高,从而产生学习责任意识,有效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有助于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学习活动评比中,学生相互检查、相互要求。学生会因为要接受同学的评定而认真对待,表现优秀者对来自同学的赞叹和评价,会产生无比的自豪感,树立起下次要做得更好的愿望。
总之,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而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刘绍忠.中学英语课程理念与实施,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Dale Scott Ridley,Bill Walther.Creating Responsible Learners, 北京: 中国轻 工业出版社, .
篇12:如何开发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How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Non-intelligence Factor in English Learning
如何开发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路桥区金清中学 张奎
摘要: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除了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英语有关之外,在现代的有关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也有相当大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更有效地进行英语教学,即:如何保持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不断磨练意志,实施因材施教,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这也是拓展学生的潜能、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疏忽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英语学习开发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learning, intelligence factor can affect English learning, but in the research of non-intelligence factor, non-intelligence factor has great influence on students’ learning. This theme deals with how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non-intelligence factor in English learning. Strengthening the students’ motives can make them know why they study. Arousing the students’ interests can make them learn better and better. Establishing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can make them know better about each other, reduce the obstacle of the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Hardening their volitions can make them study harder in English learning.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of their aptitude can make teachers know 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of the students. Forming a good habit can benefit for th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All these fact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English learning, so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se factors. Therefore, how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non-intelligence factor in English learning is very important, the teachers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se factors, and the students also must know about them. In this way, they can learn better and better.
Keywords: non-intelligence factor, English learning, develop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效果是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因素主要指思维力、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等;非智力因素由于分的层次不同,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列表如下:
表1.非智力因素层次表
层次 基本性质 组成因素
第一层次 广义的非智力因素,由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组成。 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
第二层次 狭义的非智力因素,由五种基本的心理因素组成。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
第三层次 具体的非智力因素,由十二种具体的心理因素组成。 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坚持性、自制性、独立性。
通常我们指的是第二层次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既有智力活动构成的操作系统,又有非智力品质构成的动力系统。智力的发展往往会使非智力因素得到相应的锻炼,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则有利于智力水平的提高。两者在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处理得好,可以相互促进,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并不断在教高层次上进行良性循环。因此,开发非智力因素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和方法。那么,如何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一、激发学习动机,加强目的性教育,鼓励学生积极上进
动机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调动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期望目的的内部心理动力。因此,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是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生初次接触英语时,教师就应该强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同时结合身边的实际,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无论升学、就业、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英语,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从内心深处对英语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和责任感。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传递信息载体之一的英语在国际间交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更应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
在进行目的性教育的过程中,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这也是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方面。丹麦教学法家叶斯伯逊说过这样一段话:为什么小孩子学习本族语学得那么好呢?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点是小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进步都会受到成年人的赞扬,每一个幼稚的试探也会受到关注和鼓励。从这一点上,很值得我们深思。所有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特别对一些差生来说,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感情上的压抑和创伤更深,常常表现为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因此更需要关心和鼓励。在评价学习效果时,教师应从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力求客观、公正和及时,注意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格等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以巩固教育成果。
二、加强兴趣培养
兴趣指对某种事物所抱有的积极态度和特殊倾向。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导师。”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他们的创造能力才得以发挥。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必须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当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时,他总会不畏困难,百折不挠,主动学习,而且以最敏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必要的知识。兴趣主要是靠教师来激发培养,英语学习也是如此。尤其是从初一刚入学,更应注意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初一的学生刚跨进中学大门,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特别是英语,由于初次接触(如果小学尚未开设英语课的话),他们更感到新鲜好奇。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上好导言课,使学生认清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为培养兴趣作好准备。初一是培养听、说、读的重要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对学生取得的点滴成绩尽量加以表扬,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上课时,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唱歌、游戏、表演、简笔画等,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并及时表扬鼓励,努力将课堂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这种趣味盎然的课堂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一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以后的英语学习将非常有利。到了初二、初三,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词汇量的加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相应减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改变方法,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的课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新鲜感。如教词汇尽可能直观化、多样化,可将词汇置于句子中来教,也可利用读音规则和构词法或英语释义来教;对话教学采用表演化,课文教学采用整体化。此外,应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开设英语角,开展英语朗诵、演讲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无论运用哪种方式,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课堂设计要面向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能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受到鼓舞;同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作业设计要有一定的坡度,使成绩好的学生稳步推进,更上一层楼。总之,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断变换教学方式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只有这样,使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并逐步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建立融洽的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池之水,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我们的教育对象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尚不成熟,情感十分脆弱,他们心灵的窗户是不会向一个漠不关心他们的,甚至他们感到厌恶的人敞开的。由此可见,一位除了上课之外,从不关心、爱护和研究自己教学对象的老师,即使他们的课讲得再好、教学水平再高,教学效果也难以预测。教书与育人如果不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完美地统一起来,那么教书便失去了其灵性和神韵。因此,教师要想在教学上获得成功,除了对教育事业,对所教学科有一种执着的心,还必须重视感情投资,以自己真挚的爱,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英语的教学也是如此。情感投资,重在课堂。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积极的情感,这样学生便可大胆开口,同时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多鼓励。尤其是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小毛病”不要马上纠正,更不要批评,对待差生更应鼓励。此外,情感投资,贵在课外。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因而,出乎意外的理解,诚挚中肯的批评,催人上进的引导,常常运用在课外,教师可通过观察、接触、交谈以及和他们一起活动等形式,随时注意他们的积极表现和变化,引导学生的个性朝着积极的、有利于学习的方向发展,同时可以填补师生间的心理鸿沟。
四、磨练意志
意志是行动的推动力量,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都难以获得成功,因此要注意对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志毅力的培养。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可塑性强,求知欲旺,但缺乏持久性。在这时期应努力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不断地给予鼓励,给予强化,使他们保持较高的动力,刻苦学习,不断进取。又由于英语需要大量的记忆,而记忆单词、语法规则又往往是十分枯燥的,这就更需要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为支撑和后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坚韧意志的故事来教育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从中汲取磨练自己坚韧意志的养料。
五、区别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当然每个学生各有特点,他们在性格、气质、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上等方面又有着明显的个性差异。一般来说,差生智力素质并不差,造成差的主要原因归根到底还是非智力因素发展滞后。因此,教师应从实际出发,要注意个性差异,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既要统一要求,又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由好的学生回答,一般的学生回答一般性的问题,差一点的学生回答较简单的问题,背诵、听写等也是如此。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六、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搞好学习的保证,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养成预习与复习的习惯,上课让学生大胆开口,积极参与,作业注意书写规范、清楚、独立完成,平时多讲英语,多听英语,尽可能地阅读一些英语材料,逐渐形成适合自身的科学学习方法。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断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并及时地予以总结和完善,才能保证英语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蒋淑娟.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英语教学质量[J].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11):28-30.
2.柯灵.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8,(4):27-29.
3.刘建华.中学英语创新教法4思维训练方案[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6.
4.燕国材.马家乐.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J].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4.
5.祝晓芳.浅谈非智力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1999,(5):32-34.
6.朱正峰.浅谈初中生英语学习非智力因素的阶段性开发[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8,(4):30.
附:提纲
如何开发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绪论:非智力因素的概念以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本论:如何开发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1.激发学习动机,加强目的性教育,鼓励学生积极上进;
2. 培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4.磨练学生坚韧的意志;
5. 区别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6. 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结论: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篇13:指导中职专学生英语学习的几点作法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外语组是我校的骨干专业,外语学科教学是我校的强项学科。但面临新的生源,新的学科教学形势,我们需要新的思考。
下面就蓟县师范学校(蓟县第二职专)英语教师指导中职专学生英语学习的做法与同仁们交换一下意见。
一, 面对现实,认清形势,统一认识,提高信心
我校共有教学班26个,英语教师11人,期中9人本科学历,2人本科在学。开设专业有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幼教和与一轻联办的机电班。中专招生形势是:中考多少分的全要,不参加中考的应、往届学生全收。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如何施教?老师们困惑了。学校领导,教务处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育教研活动。分析了当前中职专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学习目的多样性、学习动机简单性、学习毅力的无耐性。但是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同样有进取心、求知欲、闪光点。作为教师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要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学习热情,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 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兴趣,一直是我校英语组老师的科研课题。大家尝试了多种方法。A:充分利用上课后的前五分钟做好值日和自由谈论。这个值日不同于汇报天气、人数。还要将每节课要讲的内容,通过同学们的值日表演出来,可以给同学更多的时间去准备,包括的内容很多:例如,说一些课文的梗概、复述课文、小故事或多人以对话的形式表演出来。开始时几乎没有人愿意上前去做值日,后来同学们讲这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展示的好,还会得到同学们的有节奏的、鼓励的掌声。B:选用热点话题讨论式、激发学生兴趣,我校英语班的同学每周两节课的口语课,老师经常选择有趣的热点话题,将话题提前给出,同学们依据给出的话题,提前查找所需的内容,选用单词与句子互相商量着怎么说。直白式、讨论式、辩论式,甚至不会的单词夹杂着汉语、英汉穿插,充满着欢乐与浓浓的异乡情调。C:广泛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校在几年前就配备了多种电教设备,三机进课堂(电视机、录音机和幻灯机)配备有一套586电脑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及电子图书馆,更增加了英语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应用外语直观教具除具有形象性作用外,还具有实践性、生动性,声像结合学生会感到情景和语言的交融,会感到学习英语的真实性,从而持久的保持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三, 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入手
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的学生之所以不能够正常的学习,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优秀的学生,他有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法,预习、上课听讲、作业反馈、及时复习、巩固,发现有问题的地方及时解决,他能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不断修正。而我们的学生入学后,首先应该刻意地去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上课如何听讲、做笔记、作业与复习的习惯,要有指导,多督促。将班上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组成由学习委员、课代表及小组长组成的检查小组,检查预习、作业及复习的情况。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是激发人们去行动,并达到这一目的的内在因素。有了学习动机,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这样,成绩才能稳步提高。我校英语组的老师们,从学生一入学就把指导学生如何学英语放在首位,指导学生勤于思考,有了疑问先认真钻研,不轻易向别人打听答案,鼓励学生在课内外多提问,要有拼搏精神,树立信心,不向困难低头,反复读写,反复操练。
四, 融入竞争机制,采用教学的多种组织形式
A:针对学生实际及各班的特点,我们英语组老师将每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层、组。层,按学生成绩分为好、中、差,组要好、中、差搭配,分层在教师的心中。好的学生英语成绩相对较好,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差的学生主要靠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因为通常采用分层、分组的作法,所以课上的座位是不固定的,有时是若干小组围成几个圈,有时是一个大圆,有时又分左、中、右几个竞赛组,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加之老师有意识的激发或给予小小的奖品,更增加了课堂气氛的活跃,使学生真正的“动”了起来。B:定期出试卷。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我们还让学生每人出一份试卷的活动,或者以组为单位出试卷,包括题型、分值、答案等。不同层次的同学互相交换、评判。C:让学生录一首自己演唱的英文歌或者小故事,或读一篇、一段英文课文。把录好的学生的歌、故事或课文,定期在班上播放,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每位同学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D:将不同体裁的课文改写。为了将语言运用自如,我们组教师还尝试了让学生将不同的体裁的课文改写成另一体裁。比如将记叙文改成对话,将对话改写成小故事等。E:低起点、迈小步、不停步、分层次、个别补、相互促。低起点,不要犯急躁,起点要低,迈小步,课上练习量大,课下作业量小,但要保证完成。不停步是老师小组长要勤于督促、检查各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在层次上好的差的都要过问,相互促进。F:依托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考点。我校在开始着手申办全国公共英语(PETS)等级考试考点,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由于我校英语组老师的不懈努力,加之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以及在上学期统考前有针对性的几次模拟考试,我校在2001-2002学年度第二学期,市教研室组织的全市中职专校统考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然,英语教学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中职专学生英语学习的问题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探索,认知规律也需要我们对事物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修正,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英语教学向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我们愿与全体同仁一道不断探索提高中职专学生的学习成绩。
篇14: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英语学习(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连城二中 林小凤
摘要:本文就情感与认知的关系进行剖析,谈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从而促进英语学习。
关键词:积极的情感态度 英语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语言教学中的情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应包括认知的发展,还应包括情感的发展,是对整个人的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要实现该目标,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起来。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育中,人们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情感空白。这种倾向在语言教学中表现为过分强调语言的认知因素,忽视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这是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所谓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新课程标准》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二 .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密切相关
情感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情感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凡是符合人的需要或能满足人的某些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们积极的情感,包括兴趣、动机、自尊、自信、愉快或惊喜等心理状态。积极的情感对英语学习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如:具有乐观向上和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助于学生增强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此相反,不符合或妨碍人们某些需要满足的事物就会引起消极的情感,包括焦虑、抑制、害怕、愤怒、胆怯、沮丧、厌恶等。在英语学习中,消极情感是不利学生潜力的发挥的,如害怕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考试过分焦虑,或由于过分紧张而导致语言表达不流利,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学习效果自然不理想。《英语课程标准》所列出的情感都是一些积极的情感,是有利于学习的情感态度,有利于调整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品质,增强学习原动力以及学习主动性和目的性,增进师生共同参与及和谐发展。而影响学习的消极情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克服的。
三.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1.转变教师角色,铺垫积极情感的培养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用真实的、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然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作为过程的控制者和活动管理者,而且是学生成绩控制者和学生发展的制约者。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是主体、权威;学生是知识接受者,是客体、服从者。教学几乎是一种机械的单向传递方式,缺乏师生情感的交流,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情感压抑,造成情知分离及认知发展的困难,势必学生学习被动、参与意识不强,学习兴趣不浓。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平等,共同发展互动的过程。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学应致力于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轻松心理氛围,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传统意义的教师教、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体,达到教学相长。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更新教育理念,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为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作好铺垫。
2.以情感化学生,引发积极情感
动情是引发情感主体积极的情感反应。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既是形成教育效果的条件,又是一种催化。教师必须具有真挚和丰富的情感,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情感化学生,以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多与学生谈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需要,及时地向学生伸出温暖的手,为学生排忧解难。如学生思想情感上出现障碍,辅之以深入细致的心理疏导,使之调整心态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学法指导、知识弥补,帮助树立信心;对经济上的困难生,发动全班一起想办法献爱心,感受集体的温暖;学生总有犯错时,绝不动辄批评、训斥,而要晓之以理使之认识、改正错误,以宽容的心善待学生。只有在教育教学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真情和循循善诱的课堂教学感化学生,降低他们紧张和焦虑的程度,减轻心理压力,满足他们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身心愉快地参与语言学习。
3.注重教学方式,渗透积极情感的培养
把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是在英语课程中实现情感态度目标最重要的环节和过程。因此,悉心研究教材,精心策划,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最直接途径。下面结合高一英语新教材的教学实践,谈谈具体的做法。
(1)创设真实情景的任务
以任务型教学为主的新教材,任务设计显得格外重要。只有以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提供真实的情景,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任务,让学生有源可思,有话可说,有题可作,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言综合应用的任务中来。如学习第6单元Good manners时,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Contrast study on table manner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让学生从自己生活中去发现、比较和探究中西方的餐桌文化。在第3单元The silver screen 中,让学生写My favourite movie star,介绍他们最喜爱的电影明星,是他们熟悉乐做的。
(2)开展丰富的合作学习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开展采访、表演、辩论、演讲、编故事及研讨等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有更多时空表现自我的合作活动,激发学生观察、想象、探究、实践及合作互助等的欲望,培养积极的情感。如第15单元Warming up和第21单元Integrating skills中的看图编、演、写的练习,需要学生开拓思维,大胆想象,合作表演等多种情感的渗透。第15单元的语法学习“主谓一致”,让学生分组归纳初中已学过的该语法现象并讨论、发现新规则用法,选代表汇报结果,并让学生自编练习互测,实现探究合作中的自主学习。
(3)应用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教育
新教材课文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许多鲜活的人与事能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如有关Helen Thayler、Franklin、Oprah Winfrey、Yao Ming等名人的文章的学习领悟就是一种情感教育过程。他们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震撼是巨大的,因为他们的成功不仅靠的是他们的智力水平,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勇气、意志、信心等因素。
(4)发挥例句的引导作用
英语教学中为引起学生注意、帮助理解、加深记忆语言现象,列举例句是十分必要的。举例讲求质量,富有艺术性。举高考题为例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幽默风趣的例句可以活跃学习气氛,结合时事的例句可以让学生有新鲜感,而一些英语名言警句可以陶冶情操,迁移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The hen’s work today is laying an egg.
Let’s unite together to fight against SARS.
Success depends on hard work.
Doubt is the beginning of wisdom.
(5)实现多媒体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在英语教学中,尽量使多媒体手段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中把知识用生动的视、听方式刺激学生的感知,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第11单元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世界及中国的音乐,既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音乐,又是一种愉快教学,容易激发学习动机和保持学习热情。
4.采用积极评价,促进积极情感的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皮格马利翁效应及教学实际亦证明:教师的肯定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信心能起到较好的鼓励作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对不足进行正确归因,使学生感到努力就有希望。重视使用积极鼓励语,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产生学习动力。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总是认真倾听,面带微笑,眼光流露出热情。答对了,应及时肯定:Good Excellent Interesting I’m glad to hear that etc.教师的表情话语会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强化参与的信心。答错了,要使用建议性的、易接受的、委婉的表达:Would you like to think it over? Work harder,and I’m sure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 .使学生重树信心。作业中积极的评语可促进师生情感的沟通,如:Your handwriting is wonderful! You are creative ,but why not be more careful next time? Failure is mother of success.Try again and again ,and you will catch up with others.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设计不同的目标,采取适当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激发成就感和自豪感,促进参与欲,促进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培养。
四.结束语
外语教学专家HS Chuman 认为:情感与性格是启动认知技能发生作用必不可少的发动机。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在英语学习中不容忽视。教学中应将学生视为有思想、情感的个体,尊重和理解学生。利用能影响学习效果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原动力以及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9-31
[2] 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7-18
[3] 张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403-404
[4] 李建平,黄萍. 实施英语情感教学 培养中学生运用情感策略的能力 [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5):23-25.
★ 网课小结
★ 安徽高考语文作文

【循序渐进厚积薄发--与应届高三学生谈英语学习(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共14篇)】相关文章:
复旦自主招生“选秀” 考出个性脱口秀2023-01-21
安徽高考14作文范文2023-08-23
高三寒假学习计划书2023-09-09
三校生面试介绍范文2022-10-07
新高三作文2023-02-04
高考倒计时:数学篇2022-12-28
秋季开学国旗下讲话2023-11-06
医学院自主招生自荐信2022-08-18
中学物理教师述职报告2022-08-20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计划及重点202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