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的课堂有效性论文

时间:2024-04-19 07:32:33 英语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的课堂有效性论文(共11篇)由网友“想方非”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的课堂有效性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的课堂有效性论文

篇1: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的课堂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的课堂有效性论文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小学课程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小学英语教育全面施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可以更好地实现其教学目标,对提高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的课堂有效性要求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求教师要通过优化、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个人素质现状调整教学节奏,这样才能确保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有效落实课堂有效性教学,对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在新时期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课堂有效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虽然要求小学英语教学要全面施行课堂有效性教学,但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在施行课堂有效性教学过程中缺乏政府支持,其主要表现在人部分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师生比严重失衡、随意调停英语课以及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等根据对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调查显示,截至我国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200,同时人部分小学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小升初主干课的教学,而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存在随意调停等现状。

(二)小学英语师资队伍素质偏低

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师资力量由于受到地理因素限制,导致小学英语教育师资队伍主要结构是接受过人专英语教育的教师为主,同时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教育水平达到了成教本科英语专业的.理论水平,导致人部分英语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和经验远远无法满足课堂有效性教学要求现阶段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师口语能力弱、教学水平有限是直接表现,人部分少数民族小学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快速开展英语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培训后可以转岗从事小学英语教学,这些因素都是导致英语师资队伍素质低的主要原因。

(三)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效果不明显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虽然将课堂有效性教学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但是由于人部分教师严重缺乏课堂有效性教学经验,导致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课堂有效性的优势,其最直接体现在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质量普遍偏低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听、说、读、写基本技能教学不平衡,人部分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对简单口语的教学,导致人部分学生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缺乏学习兴趣,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课堂有效性的几项措施

(一)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依旧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人部分英语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领读、解读和学生被动接受方式为主,这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在施行课堂有效性教学中要优化、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将激发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作为主要教学目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使用多种技巧和方法,通过合理、科学以及新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可以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性、记忆深度以及理解深度有着重要作用,对提高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的课堂有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优化英语实践教学增强学生教学参与性

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师要认识到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注重小学英语理论知识的有效性教学,更要求教师要全面开展小学英语实践有效性教学,通过优化、创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融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朗读英语单词、英语对话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中现阶段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广泛使用情景教学、师生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小学英语基础理论知识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进行实践,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问的互动、交流,这对提高学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参与性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的课堂有效性。

(三)优化教学活动监控形式调整课堂教学节奏

教师要认识到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离不开课堂监控管理,教师要通过优化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监控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管理好,并且要求教师在提出问题和布置任务之后便开展课堂监控,教师在课堂监控管理过程中要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提醒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不良举动,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监控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合理地调整教学节奏,这样才能快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同时也要根据小学英语课程内容科学、合理地优化配置课堂教学时问,这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容易受到地理因素、教学软硬件以及教师素质结构等因素影响,使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无法有效施行课堂有效性教学,这要求我国教育部要注重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扶持力度,通过革新教学软硬件、优化小学英语教学环境及提高英语教师素质等途经,提高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的课堂有效性。

篇2: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论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数学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提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进而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善于提问的教师,能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经过耐心引导启发,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过多、过散、过易、过难的提问,则适得其反。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教学看作发展学生主动性的积极过程,为促进学生思考而提问,为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而提问。这要求教师的提问要讲究策略,要精心设计问题,在互动中把教学引向深入。

一、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增强问题的目的性

所提的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必须从问题中明确反映出来;提问用语必须明确、具体,表达清楚,不可含糊其词,使学生不知所措,不提一些没有任何教学意义的问题。笔者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数学教师课堂问题的每五个问题中,有三个只需要简单地回忆事实性内容,一个是关于课堂管理的,只有一个是要求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在备课时没能整体把握知识结构,没能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问题设计,而是在课堂上即兴提问。这样的问题往往偏离教学内容的关键和教学的重点、难点,或者仅仅限于较低水平而流于形式,根本无法激起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周期函数是什么?”这个问题提得就很不明确,学生不知道应回答y=sinx,还是回答周期函数的定义。

因此,教师整体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教学内容与目标并设计较高水平的问题成为教师进行有效提问的前提之一。数学教师应在全面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入手,设计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探索的高水平的提问。例如,学生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等知识的学习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应从整体上视为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由于学生已经学会在转化的思想下运用“割”、“补”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如何运用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方法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种较高水平的提问既能突出重点、难点,更能从方法与过程的角度整体掌握知识,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增强问题的适应性

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他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如果某个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都不能问答时,他就会把提问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威胁,逐渐产生厌倦心理。反之,所提的问题没有难度,学生不作思考就会答出,那就失去了挑战性,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魅力。 因此,教师要善于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问题,调整问题的难度,以符合学生不同的水平。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先问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问题,针对发展情况逐渐提高难度;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问一些需要运用高水平思维活动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同样一个问题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调节其回答范围的大小,根据问题的回答所要求的思维域限可以把问题分为宽问题和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适当调节问题的范围,使之适合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从而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乐于给出答案。

三、以学生现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从心理学上分析,有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适度的紧张,即具有“愤”和“悱”的状态,太难或太易的提问都无法达到这一效果。因此,一个有效的提问不仅仅意味着教师提出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而是让学生感受到这些问题具有亲切感。要达到这一效果,必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比如,教师在课堂中这样向学生提出问题:“异分母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如果不能直接相加减,该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把教学限制在学生易于感受到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处于想做某件事情却不能立即知道做这件事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但又很想解决问题的情境状态中。

此外,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倾注教师的企盼、热情、诚恳等情感,使学生不知不觉受到感染,从而认真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同时要给予每个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避免使某些学生产生被歧视感;在学生的回答错误时,要耐心听取,谆谆诱导,切忌不理不睬或训斥体罚。

总之,有效提问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信,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深刻,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学习有关知识。愿教师真正让课堂中每一次提问都化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成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发动机,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工具。

篇3:浅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有效性的策略论文

浅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有效性的策略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目标推行之后, 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学生进行课堂知识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具备这种教学目标之后能够将自己的教学质量水平显著提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合理设置课堂问题、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科学进行资源整合、及时有效进行评价等方式, 实现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学习策略;

小学阶段, 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工作, 进而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 按照我国课程教学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阶段性的培养教育工作, 从而使得在既定的课程学习时间当中,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 促进学生在该学科学习阶段的全面发展, 为未来的高年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重视学生思维培养

小学阶段的课程教学, 教师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阶段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在进行情境创建的阶段, 应该重视通过合理的内容导入, 把学生带进一个有关数学知识的课堂情境学习中。教师课前设置课程方案, 通过设定不同环节以及考虑环节间的相互配合作用, 进而给学生提供思考、发现、分析、表达、创新、实践的机会、在这种情境教学的背景支撑下, 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思维引导和节奏追寻, 从而对数学知识以及结构内容, 产生巨大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进而思考出解决问题以及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 培养了思维能力, 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过程中, 实现情感与想法的传递, 增进了情感。

二、合理设置课堂问题, 优化教材案例结构

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阶段, 通过设置合理的相关问题能够使学生跟随教师的思想和脚步, 将一个个“悬念”“未知”的课程相关的问题突破。在这个培养阶段, 以课程教材内容为基础, 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或问题进行实践带入, 能够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展现出来。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指导, 使得学生能够将内在的潜力激发出来, 并增强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侧面体现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灵活运用与掌控。教师利用课本基础知识将学生学习的空间进行拓展, 以一种生动、形象的`语言或教学方法展示, 能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关联学科等进行连接, 将教材的内容进行优化处理, 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学习活动中, 进行创造性和突破性的学习活动,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阶段, 要保证整个课堂都能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下, 形成一种和谐进步的学习风气, 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民主的积极作用, 从而克服性格问题, 将自己的个性、观点、态度体现出来。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课堂氛围的建立, 带动、引导、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课堂发言,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教师应该重视课堂语言表述作用,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眼神、行为等获得尊重, 在一种相对来讲比较放松的课堂学习活动中, 意识到自己被肯定、鼓励, 自尊心受到维护, 这样其就能够在课堂当中充满活力与热情, 进而使得课堂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四、科学进行资源整合, 引导学生创新

不同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较大, 在同一班级当中更容易反映学生之间的能力、认知等明显的差异。每位学生都具备不同的思维水平, 那么对数学现实意义的理解和认识都会各有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再创造, 注意将有意识地规定学生进行知识学习, 与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探究两者相结合。部分学生具备特殊的想法和观念, 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差异化对待, 将每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都看在眼里。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 教师应该重视将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材料进行整合,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协助的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阶段不仅仅给学生留有足够的促进与提升空间, 也要将整合之后的教学内容表述给学生。同时,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展现, 让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激励学生对同一个数学知识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和处理, 继而使得学生能够在保证积极主动的基本条件之下, 对数学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深度理解, 产生不一样的观念和思路, 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五、及时有效进行评价, 整理分析反馈内容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阶段, 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不仅仅要将学生个人的进步与发展进行评价, 也要将个人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在基本教学任务完成之后, 先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或意见探究。学生与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能将对方的不足进行指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工作, 应该着力于学生的思维改进与创新能力方面, 重视学生的创新学习方法、思路等的鼓励工作。

按照分层次教学的基本理念, 将不同学习水平和基础能力的学生进行区别对待, 或者直接建立“个人档案”。这样教师就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的阶段性进步, 对于一些思维比较活跃特别的学生进行保护, 对基础能力差的通过督促和鼓励, 进而使得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和方法。在保证基本的学习热情之下, 要将数学学习或解答问题过程中的不明确之处, 及时寻求解决方法。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评价工作的积极作用, 并将学生个人的进步与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提升进行综合考虑, 从而实现课堂学习有效性和实践性的目的。

六、结语

数学教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堂学习有效性, 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等几个方面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 进而使得学生能够重视自己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方法、性格等条件的养成。教师要通过综合和分析, 并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培养, 创新能力得以提升, 进而消除传统教学中的弊端,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兴庆.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学习的策略[J].小作家选刊 (教学交流) , (4) .

[2]王瑞敏.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J]..

篇4:浅谈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小学数学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篇5: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摘要:有效教学既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也是教师追求的永恒目标。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巧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转变教师角色,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三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教师纷纷投入到了有效教学的研究与探索之中。而所谓有效是指教师通过合理教学,能使学生学有所得,有所发展。目前,从整体来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不能够说完全达到有效,仍徘徊在低效的边缘,究其原因是因为部分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深入研究有效教学的方法。那么,如何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呢?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提出几点看法。

一、巧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十分重要,其是否生动、新颖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重视导入的设计,把握课文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选用多种方式,设计导入,为课堂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地去学习。而导入的方式有很多,下面笔者试谈两种。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重,爱追根究底,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在课的一开始就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处于一种“不悱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我就利用了设置悬念的方法导入新课:“如果现在天空中飞着一只大雁,你们要用什么方法将它打下来呢?有没有人不用工具就能把它打下来呢?原因又是什么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让我们一起阅读课文,找出答案。”这样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迫不及待地进入本课的学习中去。

(二)巧用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故事具有情节生动、趣味性强的特点,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在课的一开始不妨就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进入新课的学习中去。如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很久以前,有只青蛙住在井里,有天青蛙坐在井底望着蓝天出神,这时,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于是青蛙和小鸟谈了起来,同学们想知道它们都说了些什么吗?”这样,从故事入手,过渡到要教的内容,就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了对接下来所学内容的期待心理。

二、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往往影响着师生之间的关系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氛围沉闷,学习效果自然不好。为此,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角色,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轻松掌握所学知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由传统的课堂授课者、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指导者和引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教师应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策划者

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策划者,而不是控制者,需要串联起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教学需要,调整课堂进度,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师生、生生关系良好、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快乐学习。

(二)教师应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自己则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在他们思维受阻时及时给予点拨、引导,从而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究、发现新知。

(三)教师应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完全控制者,不再“唯我独尊”,而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走进学生中间,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伙伴,即合作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讨论、研究、解决问题,分享学习的快乐。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它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特别是责任心、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开展。但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情况却不太乐观,存在流于形式、低效化严重的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关键在于部分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仅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没有结合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以至于造成了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对此,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科学分组,明确职责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因其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理解能力等不相同,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有高有低。若教师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分到一组,不是组内讨论争抢,就是鸦雀无声,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对此,笔者认为应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科学分组,以确保培优辅差,组间竞争公平。同时,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明确自身职责,如安排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让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汇报员等,以确保“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二)留足时间,及时点拨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切忌提问后还未让学生深入思考就匆匆给出答案,否则,只会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要将课堂还给学生,留足时间让学生讨论,但也不能放任学生随意畅谈,教师应做好监督、点拨的工作,在学生开小差、思维受阻时及时给予提醒、点拨,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张海英,陈明平.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策略探索[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12).

[2]莫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活”起来[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S1).

[3]江雪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内江科技,(8).

[4]杨晓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4).

篇6: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的论文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的论文

【摘要】课堂教学中常见有如“放羊式”、“灌输式”、“表演式”等多种“低效”现象,牵制了课程改革的推进,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改变这些低效课堂,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要求,确定好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预设好主要的教法学法;需要教师积极创设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努力做到精讲、善导,努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懂得让学生及时练习巩固,保证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提高;小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经广西教育学院教学研究部评审同意立项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在我区开展已一年多,从目前的研究和实践来看,我以为我们教师开展有效教学很必要,查找出我们课堂中常见的低效现象,探寻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策略。

1.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低效”现象

1.1放羊式课堂;片面理解课堂教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教师放弃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放手自主变成了放任自流,非教学活动过多、教学秩序混乱,教学目标形同虚设,导致教学的低效。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是目标明确的教学,教师必须按照课程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当好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并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努力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1.2灌输式课堂;满堂灌的讲解、传统的讲授。在教学中,还有一部分教师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习惯于“讲课”,试图努力把书中的知识教给学生,教师始终主宰着整个课堂,忽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忽略学生思维的启迪,忽略学生能力的生成与发展。有的课堂表面上体现了学生的参与,但“问题”不具备启发性、“活动”不具备主动性、“讨论”不具备探究性,到最后,还是由教师将知识生硬地灌给学生。而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有效教学应当是: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1.3表演式课堂;这种课堂因追求教学过程的完美表现而脱离于“常态课堂”,常见于教学公开课、比赛课等,由于整个过程都是预设好导演好的,课堂中看不到学生发展性思维火花的迸发,其有效性不言而喻。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依靠常态课来实现,对有效课堂的研究应建立在常态课的基础上,我们应当让常态课去除表演课的刻意雕琢、华而不实,同时既充分预设,又动态生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课堂教学“有效”,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要求是前提

在实施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先备课,确定好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预设好主要的教法学法、准备好适当的课堂练习,因此,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才能提出科学优质的教学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可能。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要求,要注意以下几点。

2.1充分研读教材,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纲”,有的放矢;在下校听课中,常见有些教师因为没有深入研读教材和课标,出现教学目标要求把握不准、课堂教学容量不当、甚至一堂课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组织散乱等现象。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必要条件。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掌握目标、技能达成目标、心理发展目标。认知掌握目标就是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内,认知上所达到的“懂”和“会用”的范围和水平;技能达成目标是指学生在完成规定的课业后,相应技能所能达到的标准;心理发展目标是指学生在一定阶段,情感、意志、思维等完善的程度和水平,其中又以思维品质的养成作为心理发展的主要目标。

2.2有效利用教学资源,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前的备课过程,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方法的预设。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目标要求、学生学情、环境条件等因素灵活选择,但要注意几个原则:①“兴趣”原则,既课堂教学应当不断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坚持“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②“激励”原则,首先,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特意设定一些激励环节、提出激励性问题,同时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与肯定。③“自主”原则,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讲授”法,努力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学中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或引发思维、或组织讨论、或实践操作,再辅之以教师的精讲导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与发展。

3.课堂教学“有效”,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是关键

主体性教学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应当怎样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呢?

3.1构建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学中,教师要有平等意识,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相信每一个孩子、善待每一个孩子,这样才会有民主的课堂气氛,才能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和谐的教学秩序,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3.2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改革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提供给儿童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基本要求,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尽量让学生自己查找学习资料,坚持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教学,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3.3积极创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情境,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通过一定的课堂组织形式,不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读读写写、问题质疑、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巩固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活动。

4.课堂教学“有效”,讲、学、练相结合是保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努力做到精讲、善导,努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懂得让学生及时练习巩固,保证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做到讲、学、练有机结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的教学方法正在不断地更新,新的教学理念在不断的内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越来越成熟。但我们也发现,不少的课堂顾了“讲”、“学”环节的精湛,却常常失去了让学生及时“练”的时机。因此,为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高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4.1精简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流程。如过长的课堂引入、不必要的课堂讨论、不起作用的媒体课件、形式化的课堂拓展等均应当让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巩固练习。

4.2锤炼教学语言,使课堂简洁清晰。如复杂的提问语言、习惯性的重复语言、慢节奏语速、离题了的故事等。教学语言往往具有习惯性,因此,只有教师刻意改变,才能使自己的课堂语言越来越精炼。

4.3当堂训练,及时巩固,关注发展。课堂是师生完成教学目标的主阵地,课堂上,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在知识与能力的生成过程中,也必须有合理、充分的练习巩固环节,以有效促进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与巩固。课堂练习的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内容与要求应当是有层次性的。很多教师非常重视课堂中的教师怎样讲、学生如何学等教学活动过程,练习与巩固环节的时间往往被挤占,甚至有不少教师习惯于将课堂练习安排学生在课外去完成。如果课堂在精彩的师生教学活动的后面,及时安排学生进行合理的、有层次的练习与巩固,教师及时地把握反馈信息,就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总之,有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反思,需要我们把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我们的追求,并持之以恒地去做。

参考文献

[1]李明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

[2]崔峦在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

篇7: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摘要: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一直是近几年来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那么怎样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呢?笔者从研讨教材、创设情境、课堂互动等几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互动;高效;小学科学

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一直是近几年来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一是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不需要教!那么怎样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一线实践经验,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读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科学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作为教师只有认真、正确研读教材,通过深度解读教材,才能根据教学内容及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因为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的学生,目标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要灵活变通地制定教学目标,而不应该机械地照搬教学参考书或网上的一些教学资料。同时,这一教学内容有几个活动,学生应掌握多少,到底要学到什么程度,针对本节课教材前后的知识有什么内在联系,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对这些都模棱两可,课堂就无高效、无效果可言。其实我们的课堂就像打仗,如果目标定不好,战士都不知道打哪?何谈能打赢仗?教师要通过深度解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材难点、有效地解读习题、深刻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让课堂有效、达到高效。

二、创设情景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生动、具体、现实的场景或氛围,或是现实的场景或生活材料、科学的问题或实践活动。例如,在进行《地震》(河北版五年级上册)这一课中“提出问题,了解地震的情形和危害”这一活动的教学时,教师课始谈话:“同学们,知道5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同学们争着回答:“是汶川地震纪念日!”汶川地震有8.0级,波及了很多省。这时候教师提供资料:汶川大地震震动了整个中国,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我这里有一个关于地震的视频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在看之前,教师提出要求:大家一定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看地震发生时都有哪些情景,另外还要看谁观察得最仔细,看谁观察得最有条理。此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选取了汶川地震作为情境,给了学生深深的触动。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入探究主题,自然引起学生探究地震的的极大热情。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使学生能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保障。

三、课堂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要条件

“师生互动”即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应贯穿于课堂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课堂中有效的互动是有效教学的催化剂。但在实际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有形式却无实质性,缺少同伴的分享、互助和欣赏,缺少同伴间的质疑和质疑之后的深度思考。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只动手做不动脑想,二是交流汇报时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例如,教学《让灯亮起来》(小学科学河北版三年级下册)一课时,在小组合作探究“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呢?”的交流环节中,在实际的.课堂让我感受到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同,引导学生交流汇报的效果也大不相同。比如,在交流汇报中我边板书边多次询问学生“谁还愿意展示一下你们小组不同的连接方法呢?”“那有没有和他们不一样的连接方法?”“你们挺有创意呀!看看哪一小组和他们不一样的连接方法?”“你的这一种连接方法大家可是没想到呦!你很棒!”用“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连接?”“你的连接方法灯泡亮了吗?”“你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方法与他不同在哪里?”等来引导发言者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整个交流过程中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不仅专注地去倾听别人汇报,同时也把自己的发现、做法与其他同学进行了比较、分析,汇报出与众不同的发现和做法。学生不仅关注了电路是否连接成功的方法,还思考了不成功的原因。这样的学习交流就展开了,也“深”了。像这样让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也是科学探究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交流、思维得到碰撞,得到了共同的提高,对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等方面会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所以,课堂上学生仅仅交流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彼此沟通和相互理解;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在倾听的过程中接受不同的观点、改变自己的观点的重建,这样的互动才是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而在我们现实的科学课堂中,确实是很多时候学生“动”了起来了,课堂上也“热”了起来了。表面上给人以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却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的精彩回答,究其原因,是课堂缺少学生思考的深入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致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出现了表面的“热闹”,虚假的“繁荣”,从而使课堂效率低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还需要我们更多地去思考,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多给学生一次机会,又要恰如其分地发挥好教师的有针对性引导、启迪和精彩的点拨,才会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高效。

篇8: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的论文

Abstract: Activity that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many but the phenomenon of the activity, if does not correct in time, will influence the smooth promotion of the new course reform.

Key words: improve; classroom activity; validity

《品德与生活》提倡活动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少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有的教师设计的活动无法体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求,有的教师设计的活动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脱离学生实际,缺乏真实性……这就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作“秀”现象,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课堂”将变成“秀场”,必会影响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表演秀

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课堂不仅需要预设,更要重视生成。课堂中对于生成问题的处理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如果无视生成,一心只按照预设方案进行教学,课堂就成了表演的“秀场”。

[案例]浙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一册《我们一起做》片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画自己的一只手,然后再要求他们画自己的两只手。在学生准备画两只手前,老师问学生:“我们怎样才能画好自己的两只手呢?”孩子们议论纷纷,其中有个孩子这样说:“老师,我可以把两只手蘸上颜色,然后贴到白纸上,这样就画下了自己的双手了。”还有一位同学说:“我可以先画一只手,然后再画另外一只手,这样就画好一双手了”从教师提供的教案中我们知道,教师是希望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但是还有些事情是必须大家一起做才能完成。”所以老师希望孩子们的回答是:“我们两个人一起做”。可是,偏偏就有两个孩子的想法打乱了老师的原有思路,她也许心里明白,孩子所说的两种想法都很好,但是这样一来,又该怎样引导孩子感受合作的美好呢?所以就只好“没听见”,因为这样至少可以保证教学目标不会发生偏离。这种无视学生的教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不是教学,而成了一种“表演”。

防秀措施――关注课堂生成的问题,活动求实

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提到:“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什么是儿童的权利?儿童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儿童有犯错误的权利,儿童有在课堂中得到发展的权利。因此,教师不能受自己教案的限制,而应该抓住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赞赏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表达的勇气,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索并尝试解决。如果上述片段中任课教师能够及时表扬两个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引导大家悟出“你看,大家一起做,一起想,一起合作,就能产生更多更好的方法”,我们的课堂不是照样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吗?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中面对学生的争议,不是忙着下结论,而是能够努力为孩子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交流和感受,我们的孩子一定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活动秀

尽管课堂教学活动纷呈,孩子们始终处在兴奋的状态中,但没有达到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这样的活动便可以称为“活动秀”。

[案例]辽师大版《品德与生活》第四册《展示你的美》片段: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走路的姿势,比赛哪个小组的同学走路有精神。活动开始了,学生昂首挺胸,精神饱满,有的正步走,有的踏步走,有的`同手同脚走……同学们议论纷纷,帮忙指出不正确的走路姿势。重新再试,学生还是不能自然走路。

防秀措施――围绕教学目标,活动求效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在安排和开展活动时,特别要考虑活动的针对性。只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才能积极参与活动,才能达到活动目的,体现活动的有效性,才会有满意的活动效果。   3开放秀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等基本特征。因此,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安排、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并将课堂教学内容向外延伸,以实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理念。如果这个环节落实得好,我们的教学就实现了开放,如果是虚晃一枪,就是一种“秀”。

防秀措施――生活无小事,处处皆教育

一、二年级的儿童犹如幼苗,是最敏感、最脆弱的,也是最容易受伤害的。因此,作为这门课程的老师,要真正走进孩子心灵,就要树立“生活无小事,处处皆教育”的教育观念。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切“小事”,我们要留心自己的语言、行为,因为任何一个无意的承诺或评价都会给孩子心灵带来影响。我们要做到不管课内课外,都能敏锐地捕捉教育契机进行随机教育,要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上都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引领者。如果那位承诺在班里开新年联欢会的老师,能够和颜悦色地对孩子们说:“因为快考试了,学习紧张,同学们不要排练太耽误时间的集体节目,每个人演的节目也不要太长。”相信孩子一定不会太遗憾的。要记住,我们一个不经意的表达、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伤害的可能是一个孩子最纯真、美好的世界!

篇9:提高课堂展示的有效性论文

提高课堂展示的有效性论文

高效课堂如何展示,交流展示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学生的“动”应贯穿于整节课堂的始终。通过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来展示预习的成果,以达到更好的掌握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且能够活跃思维,锻炼勇气,培养能力,塑造人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有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意识,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有目的的“动”,有针对性的“说”,主动求知,以学促教。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并且准确地阐述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会学习,擅于学习。

一、创设情境,设计吸引学生的课堂活动

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主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经验和教材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用蕴含数学信息的故事、游戏、图片,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如资阳市外国语实验学校蔡勇全老师设计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这节课时的情境:

一位渔民非常喜欢数学,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集合的意义,于是他请教数学家:“尊敬的先生,请您告诉我,集合是什么?”集合是不加定义的概念,数学家很难回答那位渔民。有一天,他来到渔民的船上,看到渔民撒下鱼网,轻轻一拉,许多鱼虾在网中跳动。数学家非常激动,高兴地告诉渔民:“这就是集合!”你能理解数学家的话吗?

二、展示方式,灵活多样、因时而宜

在高效课堂中,单纯的说、做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再诱人的课堂也会淡然无味。只有多元化的展示形式才能让平凡的课堂不平庸。在展示中,我们常用的展示形式

1、口头展示:概念的形成、现象的描述等这些内容丰富,容量大的内容。

2、板书展示:定理的证明,推理、探究的过程、例题的详细解答等。

3、投影仪展示:不方便简单阐述、尤其是学生的错解展示。

4、实物模型展示:学习空间图形内容可以提前让学生制作,通过学生的展示、比较,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三、展示流程,有条不紊、稳扎稳打、全面完成课堂目标

(一)独立学习,称为独学。

(二) 组内探讨。由小组长组织在组内进行的展示,探讨本节应掌握的知识点,解决最为基础的问题,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小组长将组内交流还未解决的问题或一些生成性的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为班内展示做好铺垫。

(三)班内展示。在实践教学中,有的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就让学生分组或自荐按照顺序把学习任务中的内容一个一个都展示出来,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抓住重难点;也有的老师只注重学习任务的展示,认为只要把学习任务中安排的内容完成,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忽略了课堂内容的适当拓展和延伸。展示是确保所有学习问题全面解决和学习深化的环节。展示环节既要展示导学案中问题(或某训练题)的解决思路,也要展示新生成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未解决问题的阻碍所在。展示不是公布导学案中问题的答案,要注重体现“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

(四)教师间的相互展示,相互学习,提升备课质量。做一个终身学习的教师,我们学习的对象可以是我们的同事,也可能是我们的学生。这样才能让我们不断成长。

四、要提高课堂展示的有效性,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一)结合学生实际,老师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让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体现。精心设计提问,所提问题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环环相扣。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机会展示,并且踊跃去展示。

(二)注重细节、引导展示的学生开展互动

如果学生在展示中,只是在说答案,教师引导学生用“讲”来完成展示的内容,尤其是新知,教师还是要强调,有些知识学生讲不到的,教师可以装糊涂去问他,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他的讲解更全面,另一方面也使其他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更透。引导同学积极回答他组提出的问题。使全体同学在展示环节都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有事可做。

(三)确保展示有序、有效展开,确保各类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每次展示时,各组都是成绩好的、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就使得落后生得到了冷落,长期下去,他们的成绩会更差,所以讲解时要让潜力生也参与。在教学时,老师要给每个组定下规距,讲解的人要轮流进行,每个人都必须参加,课前先分配好讲解的内容,本组学生负责对讲解的人进行指导,尤其是潜力生,要教他怎么说,这样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有讲解的机会,都能够得到锻炼。 课堂展示是一个难点,组织不好就可能会出现“失控”局面,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比如,展示散漫、耽误时间;优等生唱“独角戏”,其他学生受冷落;不展示的学生不关心展示,课堂气氛冷寂;

在展示完成后,点评尤其重要。展示和点评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展示要有侧重,什么问题该A展示,什么问题该B展示,什么问题该C展示,谁来点评,教师在备课设计时就要设计好,确保展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展示人和点评人要提前准备好,教师要在巡回指导时给予特别关注;三是用多种方式展示,但一定要多用板书展示。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认真思考,努力将当堂内容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教师要在学生点评过程中进行即时性评价。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即时评价时,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过程方法、肢体语言、声音宏亮、语言表达,可以评出最佳表现个人和学习小组。

(四)努力做到新课改中提出的“三、四、五、六”教学行为。

1、展示课堂“三允许”:即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看法;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提意见。

2、展示课堂“四不讲”:即学生能说的不讲;学生能研究出来的不讲;学生能自己操作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得出的结论不讲。

3、展示课堂“五转移”:即由过去的讲明白向现在的学生自悟明白转移;由教师提问为主向学生提问为主转移;由强制性课堂管理向科学自主开放式管理转移;由过去教师演示向现在的学生自己参与教学实验转移;由老师抄题考学生向学生自己出题转移。

4、展示课堂“六让”:即书本让学生看;思路让学生讲;问题让学生提;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想;实验让学生做。

篇10: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论文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起着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的重要时期。但目前来看,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重智轻德现象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到了德育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对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以全面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

1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是人生教育的重要启蒙期,是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生人生中的第一个启蒙导师。班主任工作效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协调发展。班主任平时工作繁重,既要管理班级,又要兼任教学工作,精力往往会分配不当。在现代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的要求下,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负责,还要把学生的德育教育、行为品格和态度能力作为素质提高的重点,使德育教育贯穿小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远大正确的理想观念,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小学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俗语说:“德才兼备”。这充分说明德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能力。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主要是为了塑造人的高尚品质。在小学的德育教育中,教师要树立以德育为本,全面教书育人的发展观点,使学生为将来的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2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的德育教育还是沿袭几十年来的传统教育模式,主要由思想品德课来承担大部分的德育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也是以教师讲解为主,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或以言传身教的形式来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还有些教师喜欢举一些身边的例子来作为学生教学的参照坐标,以便充分体现出德育教育的教学理念。现在的小学能根据教育大纲中的德育部分严格进行授课,但很少会以生活中的人和事作为参考。大部分小学都在坚持德育教育,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有些小学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教学任务较紧为借口,从思想上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视性。虽然分数论和应试教育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还存在着一定市场,但却完全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目标。

2.1过度重视智力教育

目前,小学教育思想并没有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行而改变,一些小学还在以应试教育为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许多教育工作者误把育人当成了育分,逐步形成了一种重智而轻德的教育环境。由于学校有来自升学率和考试分数的压力,使得许多学校没有时间或主观上不重视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只用考试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考试分数高的学生特别重视,对分数不高且学习吃力的学生不予理睬。久而久之,使得许多学生在思想观念中形成了分数致胜论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形成与目前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机制有关。这种评估体制对学习成绩很容易就能评估出来,但对学生的德育水平却很难评估或无法评估。这就形成了分数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种上下都唯分论的思想形态严重影响了现代教育体制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德育品质没有得到相互促进,而是呈现出一种失衡的发展状态。一些学校、家长和学生对学习的精力、财力和时间投入巨大,却对学生在思想和精神上的成长漠不关心。德育教育要人人重视、人人提高,但实际上,人人都在讲重要,却没有人以身作则,投入其中,直接导致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陷入瓶颈。

2.2教师的课程开发和资源利用能力偏低

自新课改开始以来,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教育课程资源整合尚未形成有效的教育资源体系。许多教师还不能完全掌握教育课程的深度和广度,知识理解能力不强,知识体系不系统。部分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放到教学中去,有的甚至不会主动查找有用的教学资源,只以教科书为唯一的教学资源。由于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态度,使得许多教育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到教学中去,课程教育陷入被动局面。同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唯分数论的观念根深蒂固,承受着来自学校、社会、学生和家长等各方压力。教师把工作精力的'重点都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即使有些教师已意识到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重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时间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研究和分析,使关于德育方面的课程资源开发在教学中成为教师的软肋。

2.3家庭和学校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现在的社会竞争压力非常大,重点中学、大学都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学生学习成绩跟不上,即使是道德品质再好,对中考、高考都无济于事。由于受到这些传统观念和一些固有思维的影响,社会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偏低,使得学校开发德育教育课程资源的积极性也不高。近年来,学校受升学率等因素的影响,没有时间和精力与校企保持紧密的联系,关于德育实践课程的合作理念和计划也因此搁置。由于学校的自我封闭等原因,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德育建设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积极性也没有被激发出来。家庭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也不是很重视。许多家庭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总认为学生只要学习成绩突出,其他方面自然会优秀,严重忽视了学生在道德品质上的成长和进步。部分家长自身的素质不高且工作繁忙,完全不关注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这种家庭式的误导是德育教育缺少支持和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3小学德育教育引发的思考

3.1树立德育与智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理念

重智轻德现象在我国的教育界已存在较长时间。目前,这种教育理念对青少年的成长进步造成了极负面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家庭的稳定性和社会的正规秩序。因此,学校应以教育责任为己任,树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大教育观,把学生的思想观、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并努力营造良好的思想教育氛围。学校应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形成一个以树立道德价值为目标的群体。

3.2建立学校和社区道德共育的局面

学校附近的社区对学校的教育观念有很大的影响。为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应动用社会团体的力量。社区就是这个团体中最理想的社会力量。在德育教育中,各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充分的利用社区所带来的影响力,构建一个德育教育的综合性网络平台,以快速达到理想的德育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甘剑梅.论中国德育的现代化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08):71-73.

[2]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5.

[3]鲁洁.中国小学德育课程的创新[J].中国教师,,(17):86-88.

[4]钟迪.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5,(22):65.

[5]潘蓉荣.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J].赢未来,,(22):9.

[6]韩梅.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19):79-81.

[7]宋红霞.探讨怎样提升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55-58.

作者:金艳 单位: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第一小学

篇11: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思考的教学论文

关于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思考的教学论文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思考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思考《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

提高小学教育有效性的思考论文

教育类研究生论文范文

音乐考古学的六个课题的研究综述论文

音乐传播在有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体育的论文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解析论文

小学教育类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人文性研究论文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科学研究报告

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的课堂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的课堂有效性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的课堂有效性论文(共11篇)】相关文章:

行政课题报告范文2024-02-14

茶艺表演音乐选择的创新探究的论文2022-11-03

浅谈大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论文2023-12-19

教学设计论文如何写2023-11-07

民族地区高校特色化翻译教学模式的分析研究论文2022-09-18

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论文2022-04-30

课题报告范文2024-03-17

课题报告2023-01-24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初探教育论文2023-04-23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探究教育论文202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