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语文背诵的价值与方法论文(推荐15篇)由网友“芋泥好吃吗”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谈中学生语文背诵的价值与方法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浅谈中学生语文背诵的价值与方法论文
浅谈中学生语文背诵的价值与方法论文
背诵是语文教学最有效的方法,这是基于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大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古人读书对课、对对子,全凭对所学内容的记忆;科举考试也只是从四书五经中选一句话当做题目让考生论述,纵横捭阖,连接古今,对记忆内容大容量的要求是不言而喻的,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样的模式,造就了一批一批的大家、文豪,汇聚成了群星闪烁的文化星空,璀璨的光辉照耀千古,令后人仰慕。
那么,我们就该从中吸纳养分,滋养我们的教学,使教学活动扎实有效。
一、背诵名家名篇
名篇是先贤俊杰们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公认的典范,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生命的验证。无论在遣词用语还是在语法修辞及篇章结构上都有独到之处,富有创造性,能启发思维,是我们习得语言、掌握技巧、积累知识和经验的必备教材,学生可在不断背诵的过程中、在长期的思考比较中,探得精微、悟得要旨、提升能力。更重要的是名家名篇都是先哲们对自然的正确认识或对生命的透彻感悟,在长期的诵读记忆中,学生的思想将得到陶冶,正确的世界观将在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中形成,道德品质不断优化组合,形成健全的人格。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背诵中达到了完美结合。
二、背唐诗宋词
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韵文最能体现语言美。汉语的美质在唐诗、宋词、元曲及名言警句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闻一多先生追求的诗歌的“语言美”、“绘画美”、“艺术美”,实际上就是汉语之美。它的语音、书写、表意、组合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意韵,体现着美质,背诵的越多,体会就越深。只有大量地记忆佳词丽句、词赋诗歌,才能出口成章、字字玑珠,真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使汉语之美与个人修养相得益彰,达到升华人格、培养谦谦君子的目的,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代代传承中继往开来、发扬光大,形成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厚积淀。
三、背庄子、孔子等诸子百家
无论是思想启蒙的作用,还是文化内核的起源,“百家争鸣”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时代,它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思想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在改革开发的今天,外来的文化思潮对中国人的冲击是史无前例的,在学习外国文化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存在着崇洋媚外的倾向,有些人一切都以外族的`为优秀,都向外人看齐,将本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文化精髓弃之不顾,这不仅不符合文明古国文化传承的需要,更有悖于以孔孟之道为准则的民族道德的形成和升华,更有可能造成道德去向的无可皈依和断裂。为此,我们认为中学生背诵一些先秦古文是语文学习的需要,也是培养和确立人生观的需要,更是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需要。总的一句话,这是把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的需要。
如何引导学生背诵呢? 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积极背诵的习惯。
积极背诵的好习惯是保证语文积累、提升语文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也是突破汉语复杂性最有效的手段。汉语的博大精深要求习得者必须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态度积极,持之以恒,兴趣盎然,方法灵活,课堂上应着力激发学生兴趣,以审题立意,结构脉络为要,而不能为了考试只做支离破碎的分解游戏,致使应该妙趣横生的课堂了无情趣,也使得学生越来越厌恶语文课了。更不能强迫学生在枯燥的重复杂琐的训练中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要全身心地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兴趣上下功夫,仅凭外力的强迫,能有多少收获?要知道语言是一个体系,尤其是汉语真正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从时间上说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提炼,从地域上说它得到了东西南北纵横千万里的辽阔山川的滋养,其形式和内涵是何等丰富多彩!其中的趣味性是其他语言不可能具备的。我们只要从汉语的规律性入手,如从汉字的象形、指示会意、形声等方面揭开面纱,理清语法、修辞的规则,把握好篇章结构的要旨,还是能够给学生以有效的指导,培养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要紧的是目标明确,并且能够坚持不懈。
其次,背诵要与大量的读书相结合。
背诵讲究熟读成诵,因为这样才能更深地理解文义。背诵更应该是在大量读书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所记忆的内容才会成为有源之水、有根之木。水是活水,木是林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问题是学生没有时间读书,老师、家长怕学生读“闲书”耽误时间。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胸怀高远,不急功近利,依据语文教学的规律,为学生的发展铺路搭桥,万不能断章取义,仅仅让学生死学一些支离破碎的语言片断而耗费精力,将语文教学引上虚浮一路。
再次,背诵要与勤做笔记相结合。
俗语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书写的过程是眼、手、脑共同作用的过程,在这种多种感官的作用下,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记忆效果良好,而且能让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扩大记忆的类属和容量,使知识体系更趋丰富。同时,现在的学生从小就用电脑,对书写越来越轻视和淡漠,作业本上字迹马虎潦草,似是而非,语文教师就更有义务用作笔记来促进学生的书写。
最后,课内外结合,让学生明白生活就是语文。
这里应该让学生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说读写上的结合。仅凭课堂是完不成语文学习任务的,达不到培养兴趣、训练能力的目的。只有把学生的读写训练引伸到课外,使读书和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以致用,这才是一种真正的语文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正如智者说的“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就要求学生不要把追求知识的目光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死读书不如无书。应该深入生活,听听乡音俗语,从群众语言里吸取精华;看看广告路牌、店名商标,从庸常生活中提炼养料。这样的课堂应该说是比死读书、读死书的课堂广阔得多,吸引力也大得多,而且灵活多变,随处可遇。学中用,用中学,相依相伏,相互促进,语文教学的困境也许就容易突破了。
篇2:语文文章背诵方法
语文文章背诵方法
1.理解记忆法
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
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即加强理解记忆。
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
而死记硬背这种方法,不仅不好记,而且短时间内会忘掉,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得多了。
背诵也要因文而法,如背诵议论文,可以从分析论点,论据,论证入手;
背诵记叙文,可以从了解和掌握有关事实、记叙顺序入手。
2.快速诵读法
背诵是在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熟悉书面材料的结果。
在初步理解文章后,要始而反复朗读,继而反复默读。
只有熟读,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成诵。
实验证明,持续性的缓慢阅读,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会使记忆信号中断;
反之,读熟课文之后,逐步加快阅读速度,则可在大脑皮层形成连贯的信号刺激,从而强化记忆效果,提高背诵速度。
3.提纲挈领法
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
”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而文章的脉络又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
所以,背诵课文时,一定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
由段到篇,前勾后连;
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连绵不断。
这样,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
只要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边读边想,边想边背,背诵也就不太困难了。
4.求同存异法
某些诗文具有“重章复唱”的特点,各章(段)字句大体相同,因此,在背熟第一章(段)后,按照规律只要找出其余各章(段)不同的字句并记住它们就可以了。
5.关联词提示法
关联词不但能体现复句关系和句群关系,而且也能体现议论文的内在联系,有人说,关联词是议论文的语言轨迹。
因此,及时把握关联词这个“语言轨迹”。
对背诵议论文是有很大帮助的。
例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文中有这么一段:“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
使举国之少年而查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
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这段文字中含关联词“……而……使……则……使……则……故……而……”其中第一句中的“而”连接两个分句,表并列关系;
第二句中的“使……则……使……则”构成两对关联词,分别表示假设关系;
第三句中的“故”连接上下两个句子,表因果关系;
“而”连接两个分句,表并列关系。
只要把握住这些关联词,弄清它们表示的关系。
边想边背,句句衔接,环环紧扣,背诵这段文字也就不大困难了。
6.辞格勾连法
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课文皆为名家名篇,而名家名篇在修辞格的运用上自有独到之处。
因此,从背诵课文所用的修辞格入手,采用上勾下连的方式,往往可以收到意料不到的背诵效果。
例如,背诵课文《口技》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先用排比句式“百千……百千……百千……声……声……声”,接着用“顶针”句式“人……手,手……指……人……口,口……舌……”生动地描写了发生火灾时人们惊恐万状的忙乱场面。
所以,只要按照作者所用的这种修辞格的句式特点逐句对照,上勾下连,背诵这段文字同样是不太困难的。
7.听录音背诵法
生理学家认为,让视觉和听觉共同参与记忆,要比单用视觉和听觉,提高记忆效果30%-40%,这种记忆方法,人们称为“协同记忆法”。
根据这一理论,在练习背诵时,可适当播放课文录音,使学生边读课文,边听录音,从而形成记忆信息的双向刺激,以强化记忆效果。
8.趣味背诵法
在学生练习背诵达到一定程度时,为了进一步强化记忆,消除持续背诵造成的单调感、疲劳感,依据“寓教于乐”的原则,无妨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背诵兴趣:
①“对歌”式背诵法。
即摹仿山区或某些兄弟民族“对歌”的方式,由甲、乙两个学生每人一句,轮流背诵;
②“接力赛”式背诵法,即摹仿体育运动中接力赛跑的方式,由三个学生每人一句,上递下接,循环往复;
③“叠罗汉”式背诵法,即摹仿杂技演员“叠罗汉”的方式由第一人背诵第一句,第二人接背二、三句,以下依次每人递增一句,连续不断,直到背完为止。
以上方法不但趣味性强,而且参与面广,并能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不妨一试。
9.分层背诵法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
分层背诵法,就是先理解背诵部分的总的意思,然后把它分为几个层次,归纳概括出每层的意思,了解层与层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思路理清,将各层的意思连贯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反复诵读几遍,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
这种方法适合于背诵段落或篇幅不长的课文。
比如《为学》这篇课文,首先要注意理清思路,划分层次,找出联系。
全文可分三大段。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大段,提出全文的观点:人求学确实有难易之别,但只要努力去学,就能变难为易。
要记住这一段,一是要理清它的主要观点,二是要理清由一般事物到具体事物的推理过程,三是要抓住对照的写作特点。
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为第二大段,是用“僧之南海”的事例证明上述观点。
第二自然段头一句是第一层,交待地点、人物;
第六自然段是第三层,交待结果;
中间贫富二僧的两次对话是第二层。
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大段,总结全文,勉励晚辈应向贫僧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而努力奋斗。
前一句承上文而引出后一句;
后一句顺着上文而来反问点明题旨。
经过这样梳理一番,再反复读几遍,就很容易背诵了。
10.图表背诵法
图表是一种直观的简化的表达方式。
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把背诵章段的结构,用主要词语(最好是原文)设计成图表(也可借助教师的板书设计),然后对照图表诵读几遍,再依据图表尝试背诵,就能较快背诵下来。
11.辅助背诵法
指利用某些起指示作用的语文标志帮助记诵。
比如,《诗经》二首的`《伐檀》、《硕鼠》,都运用了重章迭句、反复咏唱的形式,每章只在韵脚处换了几个字,其余字句不变,所以,只要背过一章和换韵的那几个字,文章就都会背诵了。
《庖丁解牛》一文,可利用词组熟诵课文:目皆全牛--目无全牛--神遇全牛--游刃有余--技经肯綮--批郄导款--目不转睛--踌躇满志。
屈原的《涉江》诗,可利用“涉”的路线,理清脉络:抒理想--渡潇湘--上沅水--入溆蒲--忆历史--写“乱”章。
诸如课文线索、情节发展、人物顺序、逻辑轨迹、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空间方位、领头字句等等,都可作为背诵的标志和助手。
这就好比旅游,有了向导或导游图,游览得既快又好,心旷神怡。
12.整体背诵
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一遍又一遍地、从头到尾地进行记诵。
优点是脉络连贯、加深理解。
缺点是内容太多,容易疲劳。
13.整分背诵
顾名思义就是整体背诵和分层背诵的有机结合。
优点是取其整体背诵和分层背诵的利而去其弊,扬长而避短,符合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
背诵较长的诗文,常常是最前面的部分容易记住,即心理学上说的“初始效应”;
中间部分则往往记不住,即心理学上说的“中远效应”。
因此,运用此法时要强化“中远效应”,增加复习率,形成强刺激。
14.尝试背诵
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读几遍,合上书本尝试记诵:看看哪里易背,哪里难背,哪里会背,哪里不会背。
难背、不会背的地方要重点朗读,熟读直至会背。
这种理解、朗读、背诵三位一体的方法,比一遍又一遍地机械记诵的效率高得多。
15.“三步记忆法”
第一步是抓住文章的思想用脑默记,第二步是闭目回忆,实在回忆不起来时,就“偷看”一下,第三步是迅速反复,多次诵读。
16.“五次反复法”
为了使背诵的课文长期不忘,有的教师就采用此法,即早读时重背昨天课堂上背过的内容,这是第一次反复。
第二次批复是每个单元结束后,同时进行第三次反复,这就是把上单元已过关的课文再重复背诵一次。
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复,主要是结合期中、期末的复习进行。
1:兴趣是最好的方法,培养兴趣
2:读书是智慧的钥匙---犹太人的精神财富
3:你自己是你过去的累积形成的,你的成功是你的过去点滴累积的,所以平时要注意积累,要养成正确的思维模式。
要重视积累,才能成功。
4空杯心态:举例:小孩子心态,即保持一种好奇心。
5学习的一种方法只要复制他人的行为就可以.绝对重要,复制学习好的人的好习惯,名人成功的总结.虽然一个人一种方法,但也可以借鉴一下。
篇3:语文背诵方法谈(网友来稿)
语文背诵方法谈(网友来稿)
新疆石河子市第四中学 刘新安
课文背诵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关键,也是同学们掌握知识、积累知识、运用知识的一个法宝。学生只有输入大量的信息、积累大量的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经过反复积累消化才能谈得上输出和运用。为此,国家教委在编排教科书时,精心安排了许多优秀篇目供学生背诵。《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外加教师课外指定的范文背诵。面对如此大的背诵量,不少学生感到束手无策,压力重重。
在背诵过程中,如果认定只有死记硬背才能出口成诵,那该是多么枯燥无味,而且也达不到根深蒂固的效果。
背诵是有巧法可寻的,结合十几年的教学体会,我总结出如下方法。
1、多读成诵。读是能达到背诵的前提,只有读通、读懂、读顺,才能很快成诵。当然,“读”不光是学生读,教师也要读。早读课时,教师不妨大声读书,讲课文时教师不妨范读、范背,与同学同读同背。这样做,既可以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激发他们读书、背书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2、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背诵。文章表面看上去杂乱无章,毫无头绪,其实是有章可循的,我们若是掌握了它的层次,背起来就容易多了。“会背书者背结构”,因而在背书之前,我们先理清结构、层次、句子,然后由句到层,由层到段,逐层逐段的背诵,直至全篇。如《弈喻》,这篇课文比较长,共有三大段组成,刚开始学生望而生畏,后来我给学生理清了层次。全文分记叙和议论两部分。第一段是记叙,记叙观弈眼高手低的事实。第2、3两段是议论。第2段阐述事理方面的问题,第3段用下棋的输赢和事理上的是非做比较。第一段又可以分为三层:观弈--对局--再观弈。分清了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学生背起来就容易多了。有时,很小的层次还可以再做提示,如“对局”这一部分,可按时间提示学生,“刚开始下棋--甫下数子--局将半--竟局”。这样学生就不感到难记了。
3、通过脑中再现文章的画面背诵。不少文章让人读了之后,总会在脑中出现一幅画面。如朱自清的《春》再现了五幅画面,有“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背诵课文时脑中要像放电影一样再现画面内容,这样背的时候词句就会从“画面”上流出来。
4、通过理解文章的句式特点背诵。不少文章的段落在句式上比较有规律。如《木兰诗》第三自然段,它由一个排比句式和两个对比句式组成。排比句式写出了木兰征前所做的准备。两个对比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思念亲人。再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第三和第四两自然段句式基本相同。两段的前一部分都是写景,用的'都是四字句,后一部分都是写心情,用的都是“登斯楼也,则有……”的句式。利用它们在句式上的特点,读懂文章的意思,背诵起来就方便多了。
5、通过录音协助背诵。录音机是十分普遍的家用电器,它为我们的背诵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用录音机协助背诵有两个办法,一是课堂上老师放录音,学生随着录音一起背,这样既达到了背诵的目的,又可强化学生的语速、语感。二是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把音录下来,然后利用零碎时间多遍播放,以加深课文在头脑中的印象,最后再边想边背。利用这种方法往往会收到很好的背诵效果。
以上是我在语文背诵方面摸索出来的一些方法。当然要想达到长久记忆,还需要同学们多做努力,不要觉得当时背会就万事大吉,要知道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背完之后,要隔一段时间重复。最初重复的时间间距要短。随着记忆的加深,慢慢拉长重复时间。背课文慢的同学重复的次数可稍微放多一些。如早上背完,中午、晚上要各重复二次,到第二天,早晚重复各一次,第三天可一次,然后由一星期一次到一月一次。这样课文在你的脑子里就根深蒂固了。
总之,在距离长久记忆一步之遥时停步不前是最没有效率的做法。
篇4:语文古诗文背诵的方法与技巧
语文古诗文背诵的方法与技巧
一、理解记忆法。理解是记忆的前提,要记住一首诗,就先要弄懂诗中每一句的含意。在了解全诗层次大意的基础上,反复地读几遍,印象就深了。否则,对诗意一知半解或层次不清,记忆就慢,即使暂时记住了,也会很快又忘掉。
二、形象背诵法。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意境是一首好诗的标志。因此,如果我们能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一首诗所反映的画面在头脑中再现出来,记忆就会更加牢靠,背诵时就会流畅自如。
三、专注背诵法。注意力集中是提高记忆的关键。因此,最好给自己限定时间,规定数量,按慢读——快读——特快的程序,迫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深刻,记忆效果就好。
四、抓头字背诵法。背诵时常有这种情况,一些本来记得很熟的诗,突然在某个环节上卡壳。这时如果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或词),就会很快地接上。这说明每句诗的领头字,都具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所以,要下功夫尽可能将它记牢。
五、接力式背诵法。在背诵古诗时,用接力竞赛的形式,几个同学在一起,你说上句,我接下句,并不断轮换同学间的背句次序。这样,就会在兴味盎然的游戏中熟记全诗。
除选择适当的方法促进记忆之外,还要根据遗忘规律定时进行复习,加深巩固记忆。
此外,学生自总结自己背诵的经验和方法。按照遗忘的规律及时巩固。把我记忆的黄金时间,早起后和晚睡前。篇幅较长的诗篇,按内容分成几个小节,逐段背记。
篇5:小学语文背诵方法有哪些
方法一:熟读成诵法
想要学好语文,就要经常的背诵一些知识,尤其是美文名句,最实用的语文背诵方法,就是诵读。诵读主要是的就是要做好“诵”和“读”,首先要做好“读”,然后再做“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要记得知识点读熟了,也就会背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读成诵”。
不要小看诵读的这个过程,对我们学习语文大有帮助,可以采取一口气速读的方式,准确朗读背诵文段,并且加快朗读的速度,等到读的足够熟练了,能够知道下一句是什么,也就能够达到熟读成诵的境界了。小学生背诵语文也可以采取定时速度的方法,定一个固定的时间,看看自己能够最多读几遍,读的足够熟练了,也就能够背诵了。
方法二:循环往复法
所谓的循环往复法,就是反复的背诵,加强记忆,举个例子,背诵一段话,可以先看第1个句子,能够准确背诵之后,再看第2个句子,记住第二个,再记第三个,如此循环下去,就能够把这段话都背诵了。要说明一下,这里的句子,可以以任何一个标点符号做为标志,如果到下一个标点符号比较短,可以看到再下一个标点。
小学生初学这种背诵记忆的方法,可以分句分的短一些,很容易背诵。虽然这种方法和死记硬背差不多,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比较好的记忆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记忆语文或者其他科目的知识。
小学生语文的背诵,一定要反复,按照人的记忆曲线进行记忆,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做好学习的计划,尤其是知识点的反复记忆,不断的重读知识点,久而久之,就能够很熟练的运用了。希望以上的方法,无论是对小学生还是对家长和老师,都能够有所帮助,使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篇6:小学语文背诵方法有哪些
理解。
先仔细认真的阅读几遍课文,这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你得明白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然后记起来才比较容易。
找先后顺序,记住人物。
接着,我们要找一下文章的先后顺序,主要找的是时间的先后顺序,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书中出现的人物,记住这些,方便接下来的背诵。
总结。
用你的理解把文章总结一下,然后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把文章的大致内容表达出来,大声的说出来,加深记忆。
仔细背诵。
大致内容记住之后,我们就来仔细背诵,一字一句在背课文的时候都不允许出错,所以,我们就要全面仔细的背诵一遍。
让别人读给你听。
背课文的时候可以放松一点,闭上眼睛,让别人读给你听,你要仔细听,并想象一下书中的画面,这样可以加快记忆。
抄写。
背诵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动笔写一写,经过抄写的这个过程,我们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背过之后,找人检查。
一般大家都会有这种体会,自己记不住的,一个人背的时候就会马上翻书,这样对记忆是没有好处的,一定要找人检查,检查的时候,帮你画出不会的地方。
背出错部分。
别人检查完后,把出错的部分反复背诵,避免习惯性的出错。
睡前和醒后背诵。
睡前默默的回想一下课文,默背,醒来之后,没有起床之前再默背几次就可以了。
篇7:小学语文背诵方法技巧
1.把握一个原则——熟能成诵
背诵其实我们往往直接进入到了背诵阶段,所以有很多中背诵方法,一句一句啊,一段一段啊。其实我们再背诵时,却往往忽略了背诵的根据,为什么一个人能背下来?那是因为对于内容足够的熟悉。
如果孩子对于要背诵的内容,连朗读都磕磕巴巴地,即使磕磕巴巴地背下来了也只是暂时的记忆。古人云:熟能成诵,背诵的前提是对内容足够的熟练,能够很自如地快速地朗读整篇文章。如果没有这个原则,背诵也就是空谈。
2.掌握一个方法——高频多遍
既然要熟练,那我们就想办法让孩子熟练所要背诵的内容。那要对于哪些内容熟练呢,首先是语音,其次是文字,最后才是意思。背诵英语,意思不是首要的,因为理解了意思对于背诵的帮助反而不如对语音语流熟悉来得快。
我老在班上强调背诵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熟能成诵。所以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背诵秘笈,一般人我还不告诉他呢!
第一步:听录音5遍,心里跟着默读5遍。
第二步:看着书,跟着录音读5遍(对于初学者可能这个数字得翻10倍)
第三步:自己看着书读5遍(对于初学者可能这个数字也得翻10倍)
第四步:拿着知识清单,看着提示背5遍(对于初学者可能这个数字得翻2倍)
第五步:直接背诵5遍。
其实,万事开头难,我班上就有个孩子按照这个方法,第一次读了很多遍然后看着知识清单背了,第二次尝试不要提示成功了。以后孩子背诵就大大加快了,而且主动不要知识清单提示了。
有了背诵的自信,孩子背诵速度和记忆效率就会提升很多。这样的记忆才是有效且有用的。高频率,多遍数的朗读是背诵的致胜法宝。
3.营造一种气氛——英语随身听
在帮助孩子熟悉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各种碎片的时间让孩子不断地听课文,也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进自己的语音,语调等。帮助孩子在使用和记忆语言的时候都更加自然。
篇8:小学语文背诵方法技巧
自然背诵法。
自然背诵法是指在自然的状态下,不采用任何记忆方法帮助背诵,只是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练成诵的方法,自然背诵法是一切背诵法的基础。
抓线索背诵法。
抓线索背诵法是一种常用的理解式背诵的方法,在自然背诵的基础上,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关键词语作为线索,作为背诵的提示,用得好,能使背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
(1)抓主要人物。
记住文章中依次(或分类)出现的几个人物,这样忆人思情,忆人思言,就有助于理解与背诵。
(2)抓时空词。
记住要背内容中表示时间方位顺序的词语。
图像再现背诵法。
图像再现背诵法是指将语言材料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图像材料,在头脑中形成一系列可以再现的形象,背诵时把文字材料像“过电影”一样在头脑中一一呈现出来。
联想背诵法。
联想背诵法是指通过联想,在头脑中形成暂时的联系来增强记忆,从而达到背诵目的的一种背诵方法。
串字背诵法。
在一定数量的诵读基础上,将语言材料几个句子的首字或关键字串在一起,并附加一定的意义,使之组合成为一句完整的句子,不能组成句子的,有时还要使用谐音的方法,这种背诵方法就是串字背诵法。
提纲法
列出一个简单的提纲,然后根据提纲练习背诵。
分合法
先分句背,在句中背关键词,这样逐句背,而后合背,由词连句,由句连段,再由段连篇。或先抓要背内容的主要部分,再带动次要部分,再合背。
如背诵《春》这篇课文:可先背熟春草图;再背熟春花图;接着把春风图背熟;再背熟春雨图;最后背熟迎春图。然后再把这几幅图画串连起来,一气呵成。
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第三、第四段,亦可抓住其内容层次:先历数艰难情状;次说艰难能造就人的原因;最后作结。然后再把三个层次串连成诵。
耳听法
这种方法是由一个人或一部分人朗读,大家洗耳恭听。或自己先把要背的东西录音,然后放音,仔细听记,用这种方法训练背诵,比单纯反复朗读效果会更好些。
歌诀法
将要背诵的内容,编为歌诀,读来顺口,记忆深刻。
点线法
抓住文章的脉络,提炼出各层次的关键词语、句子作为记忆的点,如表现人物形象的动词等,根据先后次序排列起来,再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展开快速记忆,背诵课文,也就是按照文章写作的线索顺序,把全文的主要内容联系起来记忆。
如《醉翁亭记》第三段的线索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狼》的线索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评论。利用这条线索,同学们就能正确而快捷地背诵。
篇9:小学语文背诵方法技巧
1、抄诵法
俗话说:“抄一遍胜过读十遍。”读诗词或短文时先看一句抄一句;再看几句抄几句;最后看一段抄一段,直到看一篇抄一篇,也就是先读再抄,抄完再读。
2、时空法
记住要背内容中表示时间方位顺序的词语。
3、人物法
记住文章中依次(或分类)出现的几个人物,这样忆人思情,忆人思言,就有助于理解与背诵。
4、情境法
创设具体情境,根据情境熟读容易理解和记忆。尤其是优美的诗歌与散文,运用此法效果更佳。
如《望天门山》《江南春》《敕勒歌》《钱塘湖春行》等,我们可以绘画出多幅图画,根据图回忆,图文结合,快速有趣地借图成诵。
5、情节法
掌握故事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果等具体情节,据情而背就容易的多了。
6、延伸法
背短文或诗歌,可从开头逐句延伸背诵,即背会第一句,背第二句时把第一句带上,背会第一二句,背第三句时再把第一二句带上,如此延伸,直到全篇。
7、对比法
把课文中具有对比的部分找出来,记住这个对比的性质、特点、作用,就容易背诵了。
如背诵《白杨礼赞》第七段,抓住先抑后扬,先否定,再肯定,最后是四个排比反问句的句式特点。抑:没有……没有……也许……(否定句),如果……那么……(假设);扬:但是……更……它是……(先转折,又递进,然后肯定)。
当你……难道……难道……难道……难道……(第一句是肯定反问,后三句是否定反问,四个反问构成一组排比句群)。背《愚公移山》第三段则要比较对话双方的语气:智叟的话句句是嘲讽,愚公则先斥后驳。
这样,从比较中抓住了特点,背得快,记得牢,有效果。
篇10:高一语文的背诵方法
1.理解记忆法
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既加强理解记忆。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得多了。背诵也要因文而法,如背诵议论文,可以从分析论点、论据、论证入手;背诵记叙文,可以从了解和掌握有关事实、记叙顺序入手。
2.快速诵读法
背诵是在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熟悉书面材料的结果。在初步理解文章后,要始而反复朗读,继而反复默读。只有熟读,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成诵。实践证明,持续性的缓慢阅读,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会使记忆信号中断;反之,读熟课文之后,逐步加快阅读速度,则可在大脑皮层形成连贯的信号刺激,从而强化记忆效果,提高背诵速度。
3.提纲挈领法
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而文章的脉络又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所以,背诵课文时,一定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后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连绵不断。这样,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只要我们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边读边想,边想边背,背诵也就不太困难了。
4.求同存异法
某些诗文具有“重章复唱”的特点,各章(段)字句大体相同,因此,我们在背熟第一章(段)后,只要找出其余各章(段)不同的字句并记住它们就可以了。
5.示范激励法
一些功底深厚的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背诵之前,往往自己先在学生面前熟练而有表情地背诵一遍。这样做,对提高学生的背诵信心无疑是有很大激励作用的。此外,由于人们的记忆力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在学生开始练习背诵之后,教师就要深入学生,一方面进行背诵指导,一方面及时发现背诵课文“千里马”,并让这些“千里马”在全班同学面前作示范背诵,这样做,对于增加其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背诵信心,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11:高一语文的背诵方法
1.关联词提示法
并联词不但能体现复句关系和句群关系,而且也能体现议论文的内在联系,有人说,关联词是议论文的语言轨迹。因此,及时把握关联词这个“语言轨迹”,对背诵议论文是有很大帮助的。例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文中有这么一段:“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使举国之少年而查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段文字中含关联词“……而……使……则……使……则……故……而……”其中第一句中的“而”连接两个分句,表并列关系;第二句中的“使……则……使……则”构成两对关联词,分别表示假设关系;第三句中的“故”连接上下两个句子,表因果关系;“而”连接两个分句,表并列关系。我们只要把握住这些关联词,弄清它们表示的关系,边想边背,句句衔接,环环紧扣,背诵这段文字也就不大困难了。
2.辞格勾连法
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课文皆为名家名篇,而名家名篇在修辞格的运用上自有独到之处。因此,从背诵课文所用的修辞格入手,采用上勾下连的方式,往往可以收到意料不到的背诵效果。例如,背诵课文《口技》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先用排比句式“百千……百千……百千……声……声……声”,接着用“顶针”句式“人……手,手……指……人……口,口……舌……”生动地描写了发生火灾时人们惊恐万状的忙乱场面。所以,我们只要按照作者所用的这种修辞格的句式特点逐句对照,上勾下连,背诵这段文字同样是不太困难的。
3.听录音背诵法
生理学家认为,让视觉和听觉共同参与记忆,要比单用视觉和听觉,提高记忆效果30%—40%,这种记忆方法,人们称为“协同记忆法”。根据这一理论,在练习背诵时,可适当播放课文录音,使学生边读课文,边听录音,从而形成记忆信息的双向刺激,以强化记忆效果。
4.趣味背诵法
在学生练习背诵达到一定程度时,为了进一步强化记忆,消除持续背诵造成的单调感、疲劳感,依据“寓教于乐”的原则,无妨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背诵兴趣:①“对歌”式背诵法。即摹仿山区或某些兄弟民族“对歌”的方式,由甲、乙两个学生每人一句,轮流背诵;②“接力赛”式背诵法,即摹仿体育运动中接力赛跑的方式,由三个学生每人一句,上递下接,循环往复;③“叠罗汉”式背诵法,即摹仿杂技演员“叠罗汉”的方式由第一人背诵第一句,第二人接背二、三句,以下依次每人递增一句,连续不断,直到背完为止。以上方法不但趣味性强,而且参与面广,并能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不妨一试。
5.分层背诵法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分层背诵法,就是先理解背诵部分的总的意思,然后把它分为几个层次,归纳概括出每层的意思,了解层与层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思路理清,将各层的意思连贯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反复诵读几遍,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这种方法适合于背诵段落或篇幅不长的课文。比如《为学》这篇课文,首先要注意理清思路,划分层次,找出联系。全文可分三大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大段,提出全文的观点:人求学确实有难易之别,但只要努力去学,就能变难为易。要记住这一段,一是要理清它的主要观点,二是要理清由一般事物到具体事物的推理过程,三是要抓住对照的写作特点。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为第二大段,是用“僧之南海”的事例证明上述观点。第二自然段头一句是第一层,交待地点、人物;第六自然段是第三层,交待结果;中间贫富二僧的两次对话是第二层。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大段,总结全文,勉励晚辈应向贫僧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而努力奋斗。前一句承上文而引出后一句;后一句顺着上文而来反问点明题旨。经过这样梳理一番,再反复读几遍,就很容易背诵了。
6.图表背诵法
图表是一种直观的简化的表达方式。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把背诵章段的结构,用主要词语(最好是原文)设计成图表(也可借助教师的板书设计),然后对照图表诵读几遍,再依据图表尝试背诵,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
高一语文的读写学习方法
读,可以培养语感。好的语感对语言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段话里面为什么用这个词语而不用另外的一个词语”,“这是一个病句”,在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用去问“为什么”,语感都已经告诉我们原因。而语感的培养就是在于我们平时点点滴滴的“读”所积累的。
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这里所说的“读”,并不仅仅是指把文章朗读或默读一遍,而是还要包括思考和识记等内容。换言之,读,应该是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过程。学习一篇文章,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概括起来就是:第一,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第二,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第三,记忆文章中的精彩语段和词语。这三个方面其实就是在说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问题。在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去解决好这三个问题,这才是“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读,也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手段。涉猎广泛,见多识广,胸中自有“丘壑”。这样,在作文的过程中,就不会感觉自己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干巴,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
既然“读”有这么多好处,那么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就从重视“读”开始吧。
写,在书写方面,高考考纲有明确的要求:作文一类卷书写美观,二类卷书写工整清楚,三类卷比较工整清楚,四类卷书写潦草。高考从开始,山东单独命题,语文实行网上阅卷。这就对书写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所以无论是高考考纲还是山东语文网上阅卷,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必须把字写好。
退一步说,要求所有的人都达到美观的程度,也不现实,但是书写工整清楚,避免潦草,这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也许有人拿“写工整了会影响答题速度”之类的话来给自己的书写欠工整找借口。是的,在你认真书写的最初阶段,它是会对你的答题速度有一点影响的。可是我们总不能因为还有下一次的“流感”,就不去治疗这一次的“重感冒”了吧?明明知道书写不过关会影响到语文成绩,我们又怎么敢不去重视呢?
其实,要做到书写工整并不难。我们的汉字是方块字。这句话对我们就是一个启示:方者,方也。就是要在“方”上动心思。你的字写得横平竖直了吗?你的字左上角与左下角、右上角与右下角在一条线了吗?还没有?那就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吧。相信不用多长时间,你自己写的字你自己都不敢认了,你都不敢相信你会写得这么好了。
篇12:语文古诗词的背诵方法
语文古诗词的背诵方法
对孩子们来讲语文书中最令人痛恨的句子莫过于“并背诵全文”,虽然古文难背,但还是有一些方法可寻的。以下为考生罗列了快速背诵诗文的一些方法,大家不妨一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抓关键词语背诵
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艰难情状的句子,可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
按写作顺序背诵
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例如,《核舟记》的写作是空间顺序,背诵时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整舟→船中→船头→船尾→船背。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个暗示空间顺序的语句,学生可以先将这些语句记熟。然后在拆分每一段的结构,梳理每一个段落的背诵思路。
整分联背诵法
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并有一定的联系。一般而言,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行分别背诵,将每个段落背熟记牢,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行记忆。对于较长篇幅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如《曹刿论战》、《出师表》等篇目,这种方法是切实、有效而便捷的。
尝试回忆背诵法
朗读有助于背诵,但若一遍又一遍地单纯重复,记忆效果还是欠佳的`,最好的办法是在朗读到一定程度后,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这样能增强背诵的效果。这种尝试回忆的方法还可在更广泛的时间、场合中运用。
限时背诵法
这是强制记忆法之一,要求在规定的某个时间段内完成对某些内容的快速记忆。如果能够配合适当的检查就会强化背诵的效果,例如限时背诵之后的即时检测。
篇13:高一语文朗读背诵方法
高一语文朗读背诵方法
一、背书
教科书上都是精选的经典名文,其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要原汁原味的背,不能多一字,不能少一字,更不能走了样。
1、“三抓”背诵法
三抓”就是抓领头字,领头句,过渡句。抓住这些字和句,就像抓住一串珍珠的丝线,能引出一串句子,能使人在背诵时把语句迅速连贯起来;抓牢过渡句,能使人迅速地由上段接背下段。
2、分层理解背诵法。分层理解背诵法是掌握诗文脉络、层次、轮廊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的一种方法。背诵时先按自然段,每一自然段分出几个层次,先分析每一层次的意思,然后围绕每一层的主要内容进行记忆,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背记。
3、抄读法。边抄写边读,直至将课文背记下来。
4、化整为零。将一大段或一整2文章化大为小,分为一小段一小段,甚至两三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二、“说”书
不要求背诵的课文,我们可以采取复述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表达出来,以加深记忆。复述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详细复述,只是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段和重要细节来复述。
2、简要复述,就是抓住文中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复述。
3、创造性复述,可以变换人称复述,续编故事复述。颠倒顺序复述。
高一学好语文的三大块
一、课外阅读。它是考验学生能力差异的题。对阅读的考察,注重积累。
二、文言文。它是考验学生知识掌握的题。文言文阅读涉及教材以外 篇章,古汉语语法知识,文言文翻译和词性等。
三、作文。它是考察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题。对写作的考察,注重考察学生正确运用祖国文字抒发真情实感的能力,鼓励学生写有新意有创建的文章。
当然,要使语文成绩有明显的提高也无非就是多读、多看、多记、多练。只要能够这四个“多”,相信你一定能够成功!
多读,主要是名人大家的作品,从中吸取营养,捕捉好词好句,好的描写手法。
多看,是指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不同人的音容笑貌,待人接物;不同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多记,要学会记日记,记笔记,把所见所闻记下来,这是一种生活的积累,也是写作文的素材积累。
多练,这是尤其重要的,不仅要认真完成作文课的作文,练习课上的阅读题,而且要多给自己命题的作文,让自己写,多多锻炼。
高一提升语文学习方法
1 、专心预习
对于语文课来讲,预习相当重要,特别是古文学习,如果你能在预习阶段就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将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语法知识归纳出来,学会主动学习,便可以达到以下四个目标:
(1)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
(2)巩围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
(3)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
(4)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2 、专心上课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课堂学习是一顼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主要有:
(1)抓住老师的思路,跟紧老师的步伐,学会抓思路而不是死记硬背;
(2)抓住关键内容,抓关键词,而不是将所有课件上的内容照搬到笔记上;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
(3)积极思维,学思结合;
(4)珍惜课上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5〉注意课堂小结。总之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在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有可能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打好基础。
3 、及时复习
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
4 、养成勤查资料的好习惯
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成语大词典》等。
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
总之,在高一同学们要养成听说读写的好习惯。
听课时要注意思考和笔记相结合,切勿只想不记,或只记不思;
说,指上课回答问题要声音洪亮,要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读,要多读书,读好书,并要学会通读、精读和速读;
写,要练就一笔好字,做到“三清”,即笔画要清楚,字迹要清晰,卷面要清洁,还要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好语文要靠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同学们有坚强的毅力,要持久地有意识地培养。正如荀子《劝学》中提到的那样,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持之以恒,要专心致志。同学们只要有决心,就一定能学好语文,只要肯付出,就一定能学好语文。
篇14:背诵的方法与误区
背诵的方法以及误区
无论你想背什么,只要有可能,都不要在对内容完全陌生情况下,拿过来就背。在背诵之前,提前几天时间,将要背内容浏览几遍,对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熟悉之后,再来背诵,难度会降低很多。
如果必须当场背陌生的文章,比如说,你和其他人比赛背一篇课文。此时,可先将课文朗读两三遍(用几乎听不清的声音朗读也可),然后尝试背诵,背不着时,让同学给一两字作提示,还不能背,就继续给提示,直到能继续背下去。这样提示着背完之后,重新背,提示次数会显著减少。一般通过两三次这样的提示背诵后,就能自己独立背下来了。
如果没有同学来提示,可自我提示。两眼望天,尝试背诵,背不着,就飞快地瞄一眼书,然后继续背。背诵时,可先全文朗诵两三遍,然后再分段背,能把一段独立背下来后,再背下一段,最后再统一背诵整篇文章。
但如果是背诵整本书,背熟一章再背下一章,则是效率较低的方法。一章内容背得再滚瓜烂熟,过上几天也会因遗忘而变得半生不熟,但本来就半生不熟的,再过上相当长一段时间,也一样是半生不熟。虽然也有遗忘,但其遗忘程度并不很高,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背诵整本书,应先浏览两三篇。对所有内容都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对所有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之后,再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对知识要点进行编号,对关键词作标记。总结归纳之后,再进行背诵。背诵时,先尝试在大脑中重构书中的意义(即尝试去背诵),回想不出来或拿不准时,就翻到那一章节去瞄一眼,进行对照,然后继续回想。也可利用目录、事先标注的关键字和编号作提示来背诵。这样通过偷窥和提示背完一遍后,对内容仍不是完全很熟,但再这样背一遍就会更容易,费时也少得多。多背几遍后,用此方法将整本书背一遍也就几分钟时间,此时,所有内容都已烂熟于胸了。
如果要考的内容不只一本书,而是五六本书,即便你曾分阶段地对每本书内容都比较烂熟,但要同时对所有这些书的内容,都能达到一闭上眼睛,每本书内容皆历历在目,可一五一十,如数家珍般地一一列举的程度,则是很难的。事实上,也是不必要的。
知识过多时,虽然可以为所有的知识建立一个框架,但这个框架是松散的,通过框架在知识间建立的联系也是松散的。若你试图通过框架和联系去列举所有知识,去回想所有细节,就会发现遗漏很多。不过,就算有遗漏,并不表示就已经忘记这些知识,只是无法主动回想起,无法根据某些概略联系来恢复具体细节而已。实际做题中,因为题目与知识的联系更紧密,这些知识可能自然就想起来了。另外,很多想不起来的原本烂熟的细节知识,其实已经内化在自动思维模式中了,如定式思维、解题套路等。
所以,当知识过多,当你曾经对所有知识极熟,你不必为遗忘而惊慌,也不必艰苦地一遍又一遍地背诵。此时的平常复习中,既可以对书籍无目的地轻松地浏览,也可选择自觉较难部分进行细致总结,也可阅读些相关课外读物以触类旁通,还可以和同学玩些互考互助的游戏。要相信自己到了考试之时,看到题目,一定可以想起相关知识,并答上题。
很多人羡慕别人记忆力好,可过目不忘。事实上,如果你把教材看一遍或朗读一遍,尽管过后你几乎回忆不起什么内容。但看第二遍时,你会发现大多数内容都似曾相识,有些内容已经记得。每个人都能不同程度地过目不忘!
不同的人,对不同的记忆材料,过目不忘的程度可能会高一些。我们每个人,阅读自己喜欢的故事书时,对内容过目不忘的程度都相当高。有些人对数字特敏感,看一遍就记下了,另一些人则感觉自己是数字盲。同样,有些人背古文很利害,有些人背英语很利害。我们没有必要去羡慕别人,也没有必要去比过别人,更没必要去跟随别人的背诵之路。了解自己的特点和局限,了解一些背诵和学习的技巧,一样可以在可承受的时间内把知识背下来,或者就算不去背诵,一样可以高效率地把知识学好。
比如说很多人都喜欢去死记单词,但事实上,英语单词完全没必要去死记,也不用太刻意去记。通过阅读各种由易到难的教材或其他材料,慢慢地单词量就会提高很多。阅读时,可定个计划,比如:第一天,读1-4课,第二天,读3-6课,这样每次读4课,每课读2遍(计划可自己灵活调整)。每次先朗读课后单词,再阅读课文,不认识单词作记号,文章看不懂时,也不用太深究。阅读完一本书后,可再翻到每课,将作记号的单词朗读和抄写一遍。这样学习,每个生单词,先后用不同的方式,朗读、阅读、抄写,学习了三四遍,大半已在无意中记住。如果生词又在后面的文章中遇到,就会记得更牢了。
要背的内容比较少时,比如古诗、古文段落等,多朗读几遍,大半内容都在无意识中记牢。对于古文,可有口无心地朗读,朗读中会越读越顺口,通过抑扬顿挫自然形成断句,之后无论是理解句子意义还是背诵,都不在话下。
化学习中,元素性质的周期性以及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排列,是化学知识的灵魂,是可以把所有化学知识串连起来的提纲,最好能把它记牢。此时,也可通过朗读来背诵:每周或每天抽一分钟时间,将周期表前35个元素,每5个一组,朗读一遍,再把8个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朗读一遍。一般朗读七八遍后,自然就记牢了。同时记牢的还有周期表的图形结构,以后推算原子离子核外电子排列时,会经常有急智闪现。
对于公式来说,尽管内容少,但很难被大声朗读出来,此时可通过抄写来记牢公式。在学数学物理之前,就先搜集教材上的公式,每天抄写一遍。通过抄写,可熟悉书中的符号体系,学习自然会更轻松。抄写四五遍后,阅读教材了解公式的推导。以后抄写时,就可以一边抄写,一边在脑中进行公式推导和证明,或者抄写公式的变式和结论,或者改变抄写顺序,先抄难再抄易,由较难公式反向推导容易公式。一般抄写七八遍后,会在大脑中形成公式图形记忆和公式网。这样记住公式之后,根本不会担心遗忘。到了考试前,提前七八天,每天再抄写一遍,对公式自然变得极其熟悉。
化学上的比较难的方程式,也可搜集起来抄写。
知识用框架组织起来之后,再背就要容易很多。那么,如何在大脑中形成知识的整体框架呢?一般把全部知识快速浏览两三遍,会自然在大脑中形成对知识的总体认识。这样的总体认识也算是知识的框架,但它是自发产生的,有可能不完全或不合理,并且与个人的认识理解能力有很大关系。此时,可根据目录结构,发现各章节间的逻辑关系,并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就能形成更合理更全面的框架。对于数学物理来说,公式及其推导关系,是把知识组织成框架的要点。化学中的方程式和周期表亦然。
要点记忆和关键词记忆法:一般来说,在要背诵的一段论述中,常包含5、6个要点,其中两三个要点,仅凭常识也可猜出,其余几个才是要背的重点。在一个要点中,常有一关键词,记住关键词,就能把要点的整句恢复(关键词相当于提示词)。将书阅读两三遍后,在对书上知识时行总结时,可在书上找出关键词,标注并编上号。下一次看书时,目光就可以迅速定位到关键词,然后在大脑中瞬间把内容恢复,并和书上对照。这样多浏览几遍,就能把书上内容背住了。
如何作标记也是很关键的!标记是为了方便下一次复习或背诵时,目光迅速定位到重点和关键词。因此,不要满篇都是标记,弄得晃眼,目光反而找不到焦点,适得其反。
加工深度理论:新知识之所以被理解,被掌握,是因为新知识和大脑中已有知识建立起了联系。对知识进行提问、归类等深导次分析,加工得越深,建立的联系越多,大脑对其理解就越透彻,对知识的识记效果就越好。通过机械复述来死记硬背,被加强的是单类联系的联接强度,并没有建立多样性的联系,所以并没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短时间内记忆效果不错,但长期来看,很容易遗忘。
如何抵抗遗忘?①改集中学习为分散学习,不断重复六七次而背,不如六七天,每天读一遍而背;②在进一步学习中不断使用已背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而不是反复过度背诵已背过的知识。例:不要在意快忘的已背单词,通过阅读继续学习新单词,这样老单词也可能在后续的阅读中,不经意地遇到,不经意间强化;③对知识进行深加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建立多样化的联系来抵抗遗忘。
集中在一个时间内,将所要学习的材料连续反复学习多次,直到熟记为止,这种方式称为集中学习;把所要学习的材料分散在几段有一定间隔的时间内进行学习,这叫分散学习。实验表明,分散学习是优于集中学习的。背一遍文章,如果连续诵读可能要十遍才能熟记,如果每天诵读一遍,可能只要六七遍就能熟记。
背诵的误区:①即时背诵和记忆:对未提前接触过的知识要求尽快记住。②害怕遗忘:认为忘记意味努力白费,隔几小时或一两天就把记过东西重记忆。③不通览全书,直接逐章逐节进行记忆。④对整句或大段文字作下划线标记,标记晃眼或损污文字。
篇15:中学生语文论文
在作文教学的诸环节中,写好评语,做好评估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环。它要求教师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心灵最细微的运动,以巧妙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并明确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
要写好一条评语总需下点工夫。诸如“中心不突出”、“写景缺乏层次”、“论证不够有力”等千篇 一律的套话,以及“基本功太差,不可救药”、“一窍不通”、“一 糊涂”等严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评语,不仅对学生写好作文毫无补益,而且会大大挫伤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评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应具备以下六方面的特性:
一、针对性
作文评语如果求其全面,会使学生不得要领。教师在评改时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给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有所警醒和收获。即从大处落墨,如文章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立意角度、结构语言等主要方面,使学生明辨优劣,引起足够的重视。评语的着眼点要放在文章对写作意图的体现上。教师布置指导的每一篇习作训练,都是有目的的,或是训练组织结构能力,或是训练想象描写能力,批改时要注意将既定的写作意图做为点评的焦点和靶子,有的放矢。
二、鉴赏性
评语要落在一个“赏”字上:赏其取材新,赏其立意深,赏其见解独到,赏其构思巧妙,赏其态度认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并品赏成功的喜悦。布鲁姆把学生受到激励去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称作“先决情感特点”,“赏”的目的就是力求将这种先决情感特点尽可能变成影响学生的一个主要变量。有鉴于此,教师在作文评估中不能冷漠地纯客观地刻板鉴定和纯粹着眼于匡正的消极处理,而要尽量发掘学生习作中的成功之处,小至字词句,大至节段篇,并用毛笔写下大红的批语,如“此文立意深刻,从平凡中见出不平凡,表现了作者观察生活的深刻。”、“构思巧妙,善于从课文中吸取营养,借鉴引申发挥……”、“用此一字,以一目尽传精神”等。当然这种赏识性的赞语亦不能言过其实。有时候,越是好文章越要提出高要求,使其既得到鼓励,又不自我陶醉。赏识性的评语能够产生奇妙的心理效应,请听一个学生的心声吧:“老师,虽然你的评语只有‘可喜’二字,但我看到它,心中极不平静,在后来的每次写作中每每暗下决心,不让这个‘可喜’被劣作冲淡。”
三、文学性
一条好的评语应该具有文学色彩,具有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耐人寻味的含意,让学生带着欣赏的态度去阅读领会。如果教师的评语老是干巴巴的几句话,那是没有资格去指责学生的“语言欠生动”的,也没有资格要求学生对那一套老掉牙的话题表示兴趣和热心。写作是一项严肃认真的事情,评语更应该严肃认真。所谓为人师表,就该在此有所体现。教师要求学生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文学色彩,自己就该在评语中为学生做出表率。
有时引用古典诗文也能使评语显得典雅庄重。如对曾因自己下了功夫而未收到预期的效果,一度很苦恼的学生,写这样一则评语“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词),会增强他的信心。
讲究评语的文学性要针对不同的接受对象,初高中学生应该有别。如果学生的作文文采斐然,而教师的评语却干瘪无味,那是极不相称的。
四、幽默性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评语也是如此。枯燥无味,僵硬刻板的评语,学生必不乐意看,也就起不到导向的作用。一句深刻幽默的评语,不仅可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即使是批评,学生也乐于接受,成为师生关系的粘合剂--而且可以达到一种“笑过之后又不令人不深思”的效果。苏联教育家米哈依尔·斯维特络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智慧的体现,是生活中的盐。”我们的评语为什么就不可以放点“盐”呢?有个学生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作文一逗到底,我们在作文后这样写道:“句号瞪着圆圆的眼睛,引号的眉毛挑了起来,感叹号哭起了鼻子:我的主人,你怎么忽视了我们在文字中应有的位置?”还有一次,我们发现有位同学的作文肯定是抄袭的,便直接写道:“本文可能非你所作。”这位学生在第二次作文中夹了一张纸条:“没想到教师是如此‘理解’学生的”。显然他产生了抵触情绪。如果不坚持原则又会助长他的坏毛病。正在为难之际,突然,马克·吐温的幽默启发了我们,于是写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上次评语欠妥,特更正如下--本文可能是你所作。”如此,在幽默中给学生以某种警策作用。
运用幽默性的评语要注意适度,因为有些幽默本身含有讽刺性,搞不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五、启发性
教师可用商量探讨的口吻,提示学生理解并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性逐渐增强。他们期望教师与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居高临下,就会造成一种逆反心理;如果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就能获得一种思索的冲动,产生再创造的欲望。
六、情感性
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教师的评语,最关心的并不是技能技巧的指点,得失优劣的评价,而是颇费心思地从评语的字里行间窥察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是热情,还是冷漠;是扶持,还是厌弃……每个人窥测所得不同,其情绪也随之起伏而波动。所以教师的评语要满怀深情。学生一旦从评语中品出了鼓励和希望,他们会马上感奋起来,振作起来,花费数倍于教师的心血投入到作文中去。比如我们曾给一位写作吃力但却锲而不舍的学生写过这样一条评语:
“在我的记忆里,你的写作功底并不是很厚实的,但从这学期的几篇文章来看,水平几乎是直线上升的……由最差到较差,再到中等—一这篇文章如果能克服详略不当的毛病,就可以列入中上等了……”
红字评语写了整整一页,学生们争相传阅,这位学生更是为之感动,他很快将文章修改好又交了来。
有这样一则寓言,老北风想把人们的衣服脱掉,于是板着面孔使劲地刮着,风刮得越大,人们的衣服穿得越多,裹得越紧;而春风却不这样,她轻轻地吹拂,带着暖意,带着温馨,于是人们敞开了胸怀。我们的评语不也应该象这轻轻吹拂的春风吗?
评语通常是用红墨水写成的,但仔细想来却应该用心血来写就。教师在这里倾注的心血愈多,它往往就愈有光彩。
★ 诵读教学论文
★ 小学诵读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生语文背诵的价值与方法论文(推荐15篇)】相关文章: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2023-03-05
古诗诵读教学论文2023-02-16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论文2022-08-05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2024-01-03
谈谈几种调控语文课堂气氛的方法论文2023-01-09
九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经典合集2022-11-01
文言文有效教学尝试论文2023-08-28
有关语文教学论文范文2022-07-21
关于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探索课题开题报告2022-05-06
初三语文复习计划202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