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的三个方面教育论文

时间:2023-02-11 07:54:09 语文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的三个方面教育论文(共14篇)由网友“野口”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的三个方面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的三个方面教育论文

篇1: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的三个方面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的三个方面教育论文

摘 要:课堂提问之与教学的关系相当重要。设计良好的提问,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课堂 提问 注意

如何用精、用巧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使得思考不再是机械的应答,也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笔者认为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把握提问的三个方面:

一、难易适中

教师设置的提问需在学生有疑问处,有疑问才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也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得到真理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创造一种“洞然若开”之境,不仅能使学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提问的内容要具体、准确,必须对提问的目的、范围、程度、角度反复设计,加以限定,切忌随心所欲。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答不出,这是常有的事,原因可能是难度大。遇到此种情况,老师应想方设法“化难为易”,联系生情,降低问题的难度,以避免“冷堂”的境地。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被充分激活,积极创造的火花也就得以充分引发。

二、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向倾向,它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是积极的、主动的还是消极的、被动的。

因此,在设置问题时要选准角度,借助问题,使学生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让智慧的灵感源源不断地生发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挖掘教材时从每一个疑难点、细节等入手,精心设疑,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审视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度激活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如教学古诗《赠汪伦》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接着提问学生:“人与人告别一般在家门口就送别了,为什么李白上船时,汪伦才赶来相送呢?”问题一出,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各抒己见。

有的说:“李白和汪伦是好朋友,李白怕自己走了汪伦伤心难过,就不告而别,汪伦知道后匆匆赶来相送,所以才来迟了。”

有的说:“李白和汪伦感情深厚,李白要离去,和汪伦在家门口告别后汪伦觉得还想送,就赶到桃花潭边相送。”

还有的说:“汪伦知道李白要走就去买酒相送,而李白接到紧急家书来不及告诉汪伦,在桌上留下一张纸条后离开了,汪伦回来后发现纸条急匆匆赶到桃花潭相送。”

……

三、注意精问

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智力的发展上。他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教给儿童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儿童变得越来越聪明。”因此课堂提问只是一种手段,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敢问、多问,起到投石激浪、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互问、与教师对问,使语文教学真正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

篇2: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论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尚未发育完全,而对未知知识的好奇心浓郁,课堂提问成为了众多小学语文教师常用的引发学生课堂思考的手段。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一方面与教师展开了互动,一方面在教师提问的引导下对语文知识展开了更为深入的思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但是与此同时,课堂提问难度不适宜、问题无效、过于繁琐等情况频有发生,这导致课堂提问效率事倍功半。因此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成为了诸多教师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

一、全面把握,增加提问深度

小学语文教材编排往往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如以景物描写为一单元,以人文情怀为一单元或是以古诗词为一单元等。因此,文章与文章之间、文章段落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之时务必把握这些联系,将其融入于问题当中。故而在小学语文教学提问时,教师需要注意对教学内容全面把握,紧扣单元特征,联系课文整体,以大观小,方可增加提问深度,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文内容中,该篇文章自题目起便完美地揭示了文章情感特征和内容指向,因此在提问时,我选择了以大观小的方式,从全面把握入手,带领学生逐步渗透于教学内容当中。首先,我请学生观察课文题目,由课文题目想象内容,并提出问题:由题目可知文章所写的主人公是谁?那么他为什么要发愤?如何发愤?发愤之后的结果如何?学生在提问的引导下阅读文章,能够快速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把握文章叙述的路线所在,并在其后的精读中,根据全面的提问使得文章阅读更深入,自学探究效果更佳。其后,在针对人物性格描写时,我又向学生提问:司马迁有着坚定的决定和顽强的意志,文章是如何体现的呢?找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在两种不同的提问之下,学生既对文章全局有了把握,又对细节有了认识,语文知识点认识更深刻,学习效率可显著提高。

二、难易适中,提升提问效率

虽然语文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及使用最多的科目,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系统性的语文知识仍然较为复杂。鉴于该类情况,教师想要进行课堂提问,则务必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有所认知,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提问设计,才能展开难易适中的提问,令学生既能增强学习自信,又有提高的空间,提升提问效率。例如在教学辛弃疾所写的《清平乐村居》之时,根据课后与学生接触可知古诗词词意的理解是部分学生的学习盲点所在,因此我先借助教材插图引入教学,在教材插图提问中令学生领会诗词的内涵。同时,我指导学生观察图时,先向学生提问:图中的人在做些什么?该问题十分简单,大部分学生都采用的是潦草观察便得出答案,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拓展,诗词理解也难以有后续发展。因此,我根据诗词内容改变提问方式,增加提问难度:仔细观察图,通过什么细节可以得出途中人物安逸、勤俭的生活状态?学生便需要认真通过观察和联想,且由此联系到诗词当中,两厢结合之下得出答案,并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鼓励质疑,推动提问反馈

在我国小学提问教学中,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往往闭口不言,这导致了教师难以在提问中得到有效反馈,提问效率久滞不前。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提问能力是推动提问反馈的`最佳方法,不仅是使得学生对提问的认可度更高,而且在质疑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展开了详细的思考,教师因此得到的反馈更为全面,提问有效性方可大大提升。因此,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良好形式。例如在《清平乐村居》当中,有一句诗词为“最喜小儿无赖”,其中“无赖”两字由于古今词义的不同,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质疑。因此,我并没有直接向学生提问“诗词中无赖是什么意思”,而是鼓励学生纵观全诗,逐字分析,找到古今词义的不同,并且对其中不解的地方提问质疑。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之下,投入于诗词当中,很快便找到了这一个与众不同的词语,并由此质疑。不仅体现了学生对古今异义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为提问有效性提供了极大帮助。课堂提问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形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有效的提问策略之下,学生不单能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为透彻,课堂参与度大幅提升,而且可锻炼语文思维拓展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对其后的语文学习发展大有帮助。因此,身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务必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我教学能力,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以此助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王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J].成功(教育),(7):36.

[2]李晓芳.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索分析[J].科技展望,(1).

篇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必要性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必要性论文

一、悬念式置问

悬念是聚凝聚力的一种手段。说书、讲故事的在关键时刻设置一个悬念,吊听众的胃口;电视连续剧的每一集结束设置一个悬念,引诱观众继续看。我们的课堂也需要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好奇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把握重点性问题和辅助性问题的关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紧紧围绕教材重点,提出一些具有悬念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思维。

二、层次式置问

根据人的发展规律,同一个班的学生在认识、能力、思维等方面,毕竟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可能都在同一层次。所以提问,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适应群体学生的需要,以达到不同的学生收到不同的效果。除此,还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掌握准提问的难易程度。问题太易,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不思考;问题太难,又高不可攀,学生也不会动脑筋。只有难易适度或者真正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才会通过思考获得成功,这样才能促进能力的提高,而且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增强信心,产生快乐。

三、探究式置问

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要先“探”后“究”,这样才有根据,才有提高,才有发展。在教《可爱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通过电视、电脑、书籍、图片了解海底世界,海底动物。课中,指导学生汇报了解的情况,说说海底最有趣的动物,一位学生说海底的大龙虾很威武,有趣极了。为了让学生理解“威武”一词,我让该学生来表演大龙虾威武的样子,这个学生随即形象地表演出来,趁此时机,我顺势引导学生:“除了用威武来形容大龙虾,你觉得这还是一只怎样的大龙虾?有同学就说‘神气’。原来威武就是神气的意思。真是一只威武的大龙虾,同学们觉得它有趣吗?喜欢就记住它的样子吧!”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让学生在欢乐中理解了大龙虾的威武。接着老师再提问海底还有哪些动物最吸引你呢?学生们的思维就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发言。也许我们不能做到在问题提出前都讲一个故事或者创设一个情景,但适当的时机我们给机会学生发挥,往往能令人耳目一新。我们要做的是使问题新颖,有趣味性,以免落入俗套。

四、挑战式置问

社会需要挑战,人生需要挑战,我们的课堂也需要挑战。只有挑战才有发展,才有创新,才有成功。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问题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奔腾向前,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教学《可爱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中,为了了解学生对海底世界的掌握情况,可以直接提问学生:“西沙群岛的海底是怎样的?”学生就可以照课本中的句子念一遍,算是回答,但他们究竟理解如何就不得而知了,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反馈。如果把问题改成:“西沙群岛的海底都有哪些有趣的动物?”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印象把各种有趣的动物说出来了。这样的回答就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让其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说,从而也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五、总结

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课堂提问是一种手段。要务必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让多样化、趣味化的提问营造出良好的、积极的、活跃的、有创意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篇4: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见解论文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见解论文

一、提问切合课文主题,带领学生进入课文

学习文章时,学生不可能上来就兴趣高涨,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需要教师深入地去研究教材,设计一些与教材内容密切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一旦学生感兴趣了,他们也就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学习知识内容也就很自然的水到渠成了。例如,在教学《开天辟地》这篇文章时,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篇文章,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就可以抓住“开”和“辟”两个关键字进行构建问题,这两个字也是课文的重点,因此,也就一下子抓住了课文的重点,而且还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学生们自然也会在问题的驱使下主动的去思考,解答。

二、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学困生要给予足够的关心

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语文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关注一些优秀的学生,忽略的自然就是学困生了。尽管在一般情况下,教师们都尽量力求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均等的参与课堂活动的`学习机会,但是,却很难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在制定某些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一般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尖子生的身上。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是很不利于这部分学生的成长的。因此,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们就要尽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座谈会”的教学形式,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都能够畅所欲言,让师生们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中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想达到这种教学效果,首先需要的就是教师要给予那些语文成绩较差学生更多的关注。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要多照顾一下他们。

三、抓住关键词句提问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的教材,选择不同的教法。有些课文,需要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精讲多练。对于一些重难点部分,需要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来突破这些重难点,可以设计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收到“跳一跳摘到果实”的效果。例如,以《北风和小鱼》这篇文章为例: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谈一谈北风“得意”的主要原因。生:主要是因为大家都怕它。师:有谁怕它呢?课文中又是如何说的呢?生:……师:主要原因是由于北风一吹,青草也变了颜色,梧桐树也随之落了叶,鸟儿都躲进窝里了。你们又是如何把北风“得意”的样子读出来的呢?这个时候,学生们也开始绘声绘色地读出了北风“得意”的样子。……教学时,教师抓住了关键词“得意”展开,紧扣“得意”开展教学进程,引导学生逐渐地深入,环环相扣,顺利地解决了文章的教学重点。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同样的道理,创新主要源于“好奇”与“质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此,在教学时,就需要教师注重提问的价值,多提一些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这样既能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又能启迪学生们的思维。在教学时,还需要教师寻求出更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途径。通过课堂的有效提问,让学生在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篇5: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既能全面激发广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还能进一步深化教师与学生间的对话,共同发现并探索问题。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能具有重要价值。下面结合人教版语文教材实际,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思路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关注过程和方法、技能和知识、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处在重要环节,有效性对教学活动效能来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是有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路径,因此,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效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下面结合小学人教版语文课文,来谈下课堂中如何开展有效提问。

一、课堂提问要抓住教材核心,善于突破难点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关键是提问要精,能抓住教材的核心,善于突破难点。重点、难点是教材的主干部分,是学生把握文章的核心,帮助学生明确课文思想情感。比如,教学人教版教材中的课文《一面》时,因为该课文的篇幅长,内容对也多,既让学生能掌握基础性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去掌握文章的思想内涵,这对学生来讲存在一定难度。语文教师需要在研究课文内容之后,从文章讲述的重点出发,去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内核,引导学生去分析“一面”留给人的印象如何?“一面”对我的影响如何?教师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真正明白“一面”给大家的印象是极为深刻的,是激励学生个人要不断进步。教师通过这样的提问辐射到整篇文章,指导学生对该《一面》有所感悟,提升学生对课文的'领悟能力。可见,课堂提问需要抓住教材核心,便于寻找好突破点,为课堂有效提问打下基础。

二、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提问,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课堂提问的方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应该将班级内语文学习处在中游的学生作为提问的立足点,然后辐射全部学生。比如,在人教版《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中,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课文中写的是在什么时间、地点、有哪些人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样提问的优势,是能让全部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回答之中,学生在回答完毕之后,随着教师讲解课文的逐渐深入,教师再接着问:你能从救援队的动作中想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就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让思维相对活跃的学生来回答,这样整个课堂气氛就调动起来了,也能让全体学生都参加到教学之中。

三、课堂提问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之后,可以按照提问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水平,科学把控好提问的时间。封闭性、开放性的问题,需要给学生留够充足的时间,这主要是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相对来讲比较活跃,并且再问题提出之后,学生还没有进行思考,就直接举手的情况较多,教师这时需要通过对小学生自身水平的了解,判断其是否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能否给出全面的答案。小学语文每一节的知识是学生在现有知识累积基础上,通过不断学习得到的,因此,在进行课堂提问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在一节小学语文课中,采用等候策略可以设定在提问之前,在教师提问与学生给出答案之间、学生回答问题与评价之间,教师都应根据需要给予学生一段时间的适当停顿,这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教师就能获得预设的结果。

四、教师要给出学生适时的评价

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适时的评价。课堂提问的评价对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是为激励学生能更好开展思考。学生回答之后,如果教师立刻给予正确评判,这样就会诱发其他学生产生思维趋同的情况,也就自然失去了个性化的思索。在听到学生给出错误的答案之后,教师如果给出错误答案,就会让学生立刻产生一种挫败感。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后,教师不仅要广开言路,还要注意保护好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要多采用鼓励性评价,即便出现了批评也不要打击学生别的自尊心。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教师还需要允许学生能有不同的见解,不能轻易就给出正确或者错误的结论,需要将学生出现的暂时性的错误,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比如,在进行《一面》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分析描写外貌的句子,然后再问:鲁迅先生为何那么瘦?之后,学生在思考一段时间后,学生回答,是因为鲁迅先生将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都放在工作上。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忘我工作。这时,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这名同学善于将课外学到的知识巧妙运用到课文的分析中,这种学习方法值得大家借鉴。这样,学生在回答之后,从教师那里及时掌握到了一些反馈性信息,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审视自我,有效改进语文学习方法,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提升语文学习效能。

参考文献:

[2]张宏裴.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提问新思路[J].中国西部科技,,9(02).

篇6:浅谈小学美术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浅谈小学美术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实施素质教育已深入到各个学校领域,而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已引起广大小学美术教师的关注和思索。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它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的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可以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儿童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例如在辽海出版社第三册《头饰》一课中,我先作这样的启示:你们喜欢动画片中的人物吗?然后找几名同学戴着动画片中的人物头饰出场,并邀请同学们参加游戏活动,学生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展开了生动的想象,仿佛已经置身于充满笑声的游乐之中,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效果很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艺术。

二、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观察能力的培养,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忙于涂抹自己的画面,画的多看的少,这时教师就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并说出绘画对角的结构、颜色、明暗等规律性的绘画因素,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以提高学生敏锐的感觉事物的能力。

2、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应引导学生在基于绘画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地合理地想象,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幻想的天性,要用儿童的语言,天真烂漫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法不同,但只要是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予肯定的鼓励,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是小学美术学科体现得最为充分的一个方面,尤其在手工粘贴画中,它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画、剪、粘贴缺一不可,充分调动了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在注意、好奇、自信及对成功的'期望中进行。因此,它也是训练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三、注意渗透德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我们去培养,绘画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凭借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绘画基础知识,技能与陶冶美好心灵和谐发展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去 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用审美的规律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让我们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教育德为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我在教学中曾做一番尝试,就是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在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

篇7:浅谈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反馈的教育论文

浅谈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反馈的教育论文

【摘 要】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控制过程。其中就反馈而言,它是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必然结果和客观存在。然而,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对于反馈的认识和实际应用,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由此,我们必须去研究有效的课堂反馈,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反馈

一、要把反馈集中于大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小学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范文组成,教师每个学期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寻求一种高效低耗的方式,把这些范文中的一些信息直接地传递给学生。在教授中,教师会针对每篇课文的特点,设计课堂“大问题”。通过这个课堂“大问题”,提供学生一个清晰的学习思路,使他们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体悟课文中心。如第一课《老师领进门》中的教学目标四“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解决这一教学目标在教案中的“大问题”为“是怎样领进门的?”等。

二、要把反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

1.课始反馈期

课始反馈期是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时期,为整堂课或作铺垫、或作补充。例如上三年级《牛顿在暴风雨中》这课的初始阶段,我播放了一段关于暴风雨的媒体。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暴风雨的猛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也有了想说的愿望,于是,就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刚才看到了什么。此环节学生反馈得充分,不仅能积累了一些描写暴风雨的词语,而且也为下个教学环节体悟牛顿在暴风雨中勇敢地实验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二期课改教材中的课文内容涉及的面是相当广泛的,所以在课始,教师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认知水平、情感基础等,然后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反馈,是学习新知所必须充分考虑的。

2.整体反馈期

整体反馈期也就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一个整体的认知过程。有经验的老师会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方法。课中,教师接收处理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所反馈的信息,就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整体认知的情况,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3.感悟反馈期

这个反馈期是学生深入感悟课文中心时,所要完成的对问题的解答、感情朗读、讨论辩论等课堂任务,而产生的有效的反馈互动的过程。其中教师是通过学生的答问、辩论、表演、表情等接受反馈信息,学生通过教师小结、导读、追问、启发等接受反馈信息,学生间通过欣赏、鼓励、补充、竞赛等互相接受反馈信息,三者加以综合,课堂就呈现出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信息传递、反馈互动,从而把课文中心理解更深,感悟更透。

4.聚点反馈期

这里的“点”特指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这个时期的反馈也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所接受的反馈信息。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要合理地渗透语文课程所特有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这样的训练要星星点点地分布在语文课的始终,对它们掌握度的反馈就显得特别重要。聚点反馈期尽管在课堂成不规则分布,根据课文特点随机形成,其重要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5.总结反馈期

这个反馈期,主要出现在课末,是教师对课文学习的一个总结,可以是课文内容的在概括,可以是对课文中心的再提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这个反馈期的反馈主体是教师,也可能转变角色,让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评价等,也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过程。

三、要把反馈落实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中

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在许多场合都提出语文课要重视语言的表达,也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书面语与口头语,这是学好汉语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是语文课的灵魂,所以师生在课堂中对于语言表达的随机反馈是最主要的。

1.教师要做的就是从“字-—词—句—段—篇”这个语言训练的逻辑层次入手,理清语言训练的一些要点。

2.要把这些训练点的教授合理地穿插进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依托语文书中的课文找到范例进行学习。

3.要抓住时机,设计反馈练习

(1)即时反馈。也就是对刚学过的知识换题进行训练。即时反馈更有效的策略是不脱离原有文本,根据课文原有内容再设计反馈练习,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2)延时反馈。就是一种阶段反馈,可以出现在本堂课的课末练习,也可以出现在这一单元的课文教授中,还可以在间隔更长时间的课堂中出现相同的语言点的训练,这种反馈设计可以是教师的有意为之,也可以是学生对已学过的语言训练点的思考发现。延时反馈是一种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 四、要把反馈运用于学生积极的思维与情感中

教师要会运用不同的反馈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同时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童话类课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把学生引入情境。

当然,教师还要善于从学生反馈信息中发现学生思维中的灵感性、求异性、发散性和想象性。要抓住学生的个性思维捕捉生成,加以反馈,可以调动学生更积极的思维,体验更多的情感。最后不能遗漏的是,学生的积极思维与情感,需要教师有激励性的.反馈语言。

五、要把反馈面向于更多的学生中

就个体反馈而言,可以从学生思维的速度和正确率中捕捉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群体的量化统计中,也可以捕捉整体对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与存在的问题,且可以发现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设计。所以反馈的信息需要教师去认真分析,找出问题加以解决。其实,作为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课堂的错误反馈往往出现在后进生中。他们往往是教师忽视的群体,怎样办?缺乏对于后进生的学情的反馈,其实是一种较为失败的课堂反馈。所以,我们针对后进生要寻求一些有效的反馈策略。

1.要注意整体反馈。包括齐声朗读,在答题板上的对于标准题的答案选择,对于练习题的学生间互相批阅等反馈形式,可以了解全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抽样反馈。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反馈策略,针对某一个较难问题,请后进生回答,如果他能回答出来,也意味着班中的极大部分学生也能回答出来。针对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请一个优秀生回答,如果他也回答不出,教师就应该换种提问方式,或在提问之前做一些知识上的铺垫,或者干脆放弃原有问题,另辟蹊径。

3.分散反馈。利用学生间的差异,使后进生在优秀生的指导下进行一帮一的反馈,最终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

篇8:考场作文应注意“四美”-小学语文论文

考场作文应注意“四美”-小学语文论文

考场作文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和紧张的气氛下成文的,这就要求考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写出富有个性色彩的文章来。面对考场作文题,多数考生能够准确地理解题意,按照要求作文,然而却鲜见上乘之作。怎样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呢?同学们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立意美

一篇好文章必须有美的思想、美的内涵。对考生来说,就是要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能够展开丰富的想像,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美的内涵。比如,《白杨礼赞》的作者就是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联想到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日的北方军民,对他们尽情歌颂和赞扬,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又如,要写好“中秋的月亮”这个作文题,我们就可以运用顺向思维进行思考,将中秋月圆与人们生活中的团圆类比,认识到这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圆”,形成“月圆――家圆――国圆”的思路,这样,作文以小见大,使普通的月圆现象有了新意,有了深刻的美的内涵。

二、语言美

优美的语言可以提高文章的品位,使平板的行文变得错落有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同学们在确保语言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的前提下,还要讲究文采。要达到这个要求,同学们首先要掌握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准确自如地使用各种词语反映客观事物。如,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应当注意两点:一是语言要有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性格,使读者看了对话,就好像见到了说话人,听到了他的说话声。二是语言要简练,言短而情深。如,孔乙己的“多乎哉?不多也”就是简练传神、声态毕现的典型之笔。其次,同学们还要恰当地选用各种修辞方法,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比如,选用对偶句可使文章整齐典雅;选用排比句可使文章气势磅礴;选用拟人句可使语句真切形象;选用比喻句可使语言生动易懂……

三、头尾美

开头、结尾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等级评定。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考场作文的开头,一定要精心构思,力争展示自己的风采,写出亮点来,使阅卷者眼前一亮,爱不释手。文章结尾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文章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结尾给人以圆满充实的感觉。这就好比吃香甜可口的花生,吃最后一颗时也是好的,就会给人留下余香满口,回味无穷的感觉;反之,本来香甜满口,可最后那颗偏偏是坏的,就令人大倒胃口。

四、文面美

文面犹如人的脸面,引人注目,是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良好的第一印象会使文章得到“心理印象分”。可以想像,在众多的试卷中,书写格式规范、标点正确、字迹端正且文体优美、卷面清晰整洁、没有或少有错别字的文章会给评卷者以赏心悦目的美感。相反,如果字迹潦草、涂改较多且难以辨认、错别字太多、书写格式不规范,就会使评卷者产生厌恶感,从而从严扣分。因此,规范的书写是考场作文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

要在考场上做到上述几点并非是容易的事,毕竟考场上时间有限,任务繁重,同学们不可能慢慢地行文,冥思苦想开头和结尾,因而同学们应该在平时的写作中加强基本功训练。

[1] [2]

篇9:诗意地栖居于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论文

诗意地栖居于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论文

关键词:诗歌 带入情境 抒发情感 仿写 教育

语文学科是最富有情感性、审美性的学科,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让学生享受诗一般的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过程。我国文化源远流长,诗歌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引诗入课堂,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我们的语文课堂也会因为诗歌的润泽而显得更加精彩。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恰当地运用诗歌这一元素,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巧用诗歌,带入情境

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课的一开始就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无疑,创设一个精彩的情境是必不可少的。《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在教学这首诗时,我并不急着带孩子们去学习古诗,而是先引导他们背诵以前学过的一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这一导入唤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学习热情,在诵读这些古诗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已经把春天的美景印在了脑海中,并渐入诗境。这就为教学《村居》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

巧用诗歌,不仅能为课堂教学创设一个精彩的情境,还能帮助孩子们对诗人的生平、人品等有个大致的了解。人们常说的“言为心声,人如其文”就是这个道理。

陈毅同志是一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也是一位诗人,在他横戈跃马、奋斗不息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的诗歌。他的诗是革命的诗,读他的诗你会感受到一种从心底喷薄而出的感人至深的力量。在教学他的《青松》时,如何让学生透过字面意思去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深意,就成了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在教学这课时,考虑到孩子对陈毅同志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没有感性的认识和了解,缺乏情感上的共鸣,我着重介绍了陈毅的生平,并引入了一些他写的.诗,如《题西山红叶》、《红梅》等,让孩子们不仅对陈毅的个性、风格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而且在诵读中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品诗悟境,浮想情境

“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佳作,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创作,这些艺术形象无不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语文课程独特的人文性,呼唤我们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来敲开学生心灵的门扉。诗歌的语言或像高山流水,清脆悦耳;或如百鸟齐鸣,婉转动听;或似战鼓催征,高昂激越,用这样的语言去碰撞孩子的思维、激荡他们的心灵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云房子》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有云时,云朵千姿百态;有风时,云朵散去,天空更显洁净艳丽。此外,天空中还有小鸟的欢快飞动。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喜爱,是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教育的上佳之选。为了结合这一主题,我配乐朗诵了一首优美的小诗——《给一片纯净的蓝天》:是谁把你/洗得那样明净/多像弟弟脸上/水汪汪的眼睛/是谁替你/打扮得如此美丽/为你宽广的胸膛/披上了蓝蓝的纱衣……在诗歌美妙的旋律中,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得到了升华,大家都说这么美丽的环境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瞧,诗歌的用处是如此神奇,“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已经在不经意间深深地刻在了学生的心里。

三、仿写诗歌,抒发情感

把诗歌创作带入语文教学,给学生带来了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改以往学生被动阅读的地位,促使学生多动脑、勤动脑,主动参与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并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不仅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更使学生在诗歌创作中受到美的熏陶。

《水乡歌》是一首结构整齐的小诗,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水乡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分三个小节,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往复,琅琅上口。而且每一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有着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因此,在教学完全诗之后,我引导孩子们,我们水乡不仅水多、船多、歌多,其他的也很多,同时出示大量的图片,让孩子们仿照诗歌的形式,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自己也来当当小诗人。大家的兴致都很高:“水乡什么多?/鱼多。/千条鱼,万条鱼,/小鱼一群又一群,/处处都是大鲤鱼。”“水乡什么多?/楼多。/千座房,万栋楼,/建满湖岸建满堤,/处处楼房映清波。”在创作小诗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他们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了美,用自己的笔去歌颂了美。诗是培养趣味最好的媒介,记得曾有人说过:“能欣赏诗的人不但对于其他文学形式可有正确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得人生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诗歌,拥有了自己灵魂的栖息地,诗歌也是我们语文的宠儿,她让语文天地更加广阔深邃,诗化的语文,必定是暗香浮动、无限幽香。

篇10:赏识教育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探讨论文

赏识教育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探讨论文

【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原本传统的教学观念必须得到相应的革新。由于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把学生的缺点无限放大,使得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限制。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本沉闷的课堂必须要进行改善,从而确保小学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得学生在相对愉悦的课堂环境中提升知识水平。本文主要结合小学语文课堂的实际情况,探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渗透到教学中去,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成绩,并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赏识教育;课堂教学

我们必须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相应的变革,利用赏识教育来提高学生积极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使得学生的思想得到相应的解放,乐意配合教师的工作,改变原本落后的教学模式。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赏识教育的意义

通过赏识教育使得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自身的优势。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主观情绪体验,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轻松的学习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及文学修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语文学科的学习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来讲是必经之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标准的普通话与学生进行交流,必须意识到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鼓励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优点,了解学生的特长,在掌握学生优势的前提下,促进他们努力学习语文学科,从而使学生的优势得到发扬,使缺点得到不断补充。赏识教育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赏识教育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兴趣,使得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语文课堂中展现出来,充分地体现出高尚的教师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探究的乐趣,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思考,使学生对于语文课堂产生兴趣。除此之外,赏识教育的存在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受到教师赏识的学生也会变得越发积极,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展现给老师和同学们。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赏识教育的主要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赏识教育的主要策略包括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教师必须在课堂上时刻灌输赏识教育。小学生都是通过口语表达来阐述自身对于语文学科的认识。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对于文章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锻炼学生口语的模块不断增多,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口语练习,加强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鼓励学生不断地表达自身的想法和观点,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在日常的沟通中提升自信,并且愿意配合教师的工作,乐于与教师交流自己内心的情况,变成有自信、有内涵的人。第二,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文中进行赏识教育,能够使得学生对于文章的重要情感得到相应的体现。阅读课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表达,对于文本的内容有自身的想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文章的思想情感进行观点表述,然后利用赏识教育对学生所做的回答进行相关评价,让学生在文章中分角色进行阅读训练,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增加学习语文阅读的积极性。第三,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赏识教育中知觉的转换,站在学生的立场,结合学生的生活特点及性质,整合教材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真正做到联系学生的生活,然后加以配合和赏识教育,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得到正确的方向。除此之外,教师必须以公正的标准对学生所做的回答进行指导,学生在成长阶段,必须转化自身的矛盾,面对孩子的'诉说,教师一定要认真听取,不要产生厌烦的情绪,学生在表达自身的意思后,对学生的回答先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至于学生回答错误的部分,教师要明确相关观点,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第四,赏识教育必须联合学校和家长共同开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误以为赏识教育只出现在课堂上,这是大错特错的。在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与家长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安排一些小活动,促进家长和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家长对孩子的赏识,使他们学习更多的事情。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后作业中,安排描写关于植物的作文,作文中必须出现爸妈对孩子的辅导意见,因此,学生对于植物不了解的地方要问家长,而家长也要鼓励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懂就问的精神。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安排实质性的作文,例如,第一次给妈妈洗脚、第一次洗碗、第一次扫地这样的文章,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学生一定会得到家长的夸奖和表扬,不断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在学校和家长不断的配合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才会不断提高,他们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巧妙合理地运用赏识教育,对学生的各种成绩进行肯定的回答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加深对于各种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也要转换自己的角度,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不断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真正学好语文知识,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也是密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家庭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做相关的家务事,学习某种良好的品德,从而得到家长的赞赏和表扬,促进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性,综合提高他们对语文的综合素养,为日后的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万才.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学周刊,(02):57-58.

[2]徐磊.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的促进[J].科教文汇(中旬刊),(02):170+174.

[3]邱怀英.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12):87.

篇11: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赏识教育探究论文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之中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比如将学生的缺点进行放大、体罚学生等,揪住学生的缺点重点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都是不利的,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以及情感上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一学科对学生思想以及精神的培养比较重要,必须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赏识教育必不可少。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1.赏识教育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自身优势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比较注重学生的主观情绪的体验,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以及文学上的修养,语文学科的学习是学生的母语发展进步的关键环节,所以课堂教学应该尽量的回归母语,与儿童文学建立紧密的联系。赏识教育的运用可以为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点亮一盏指路明灯,使人们更加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学习母语,可以建立明确的爱国情感,这一概念的推广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和改革,让语文更加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学生也能够指导语文的学习对于自身的成长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不断的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学习优势所在。比如在语文课文寓言故事《南辕北辙》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先让学生对其中的语言对话进行朗读,让其感受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和意义,然后根据赏识教育对学生的阅读提出表扬,然后针对阅读的语气以及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课堂讲解,让学生指导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继续努力。

2.赏识教育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懂得赏识教育在课堂上的运用,通过“赏识”激起小学生热爱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兴趣,给学生一个有情感存在的语文课堂,并在课堂上展现出高尚的教师素质。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生活的事件更加具有探究的乐趣,比如针对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教师在讲解《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在道路部分对学生进行提问,“是不是还有另一个星球适合人类生存呢”,面对这种问题学生就会表现出比较积极的探究兴趣,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条件进行描述,通过互动式的交流加上赏识教育的运用,就能使原本枯燥的知识论述型的课程变的生动有趣,学生也能感受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课堂的精彩程度。赏识教育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受到表扬的孩子课堂上的表现会更积极,也会将其语文学习的优势更好的展现出来,比如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此外,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也可以让低年级的学生多进行一些古诗词的学习和背诵,比如《回乡偶书》《静夜思》等,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培养其文学素养,也可以为学生讲述《孔融让梨》《囊萤映雪》等小故事,让学生感受其中人们谦逊、刻苦的.精神,对学生日常的一些学习或者生活行为提出表扬,使得赏识教育成为推动学生进步的力量。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赏识教育策略研究

1.在小学语文口语课中运用赏识教育

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是口语最好的训练时期,所以小学语文教育是其他学科的一个奠基石,小学语文口语课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现在的语文教材之中关于锻炼学生口语能力的模块逐渐增多,这些口语练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日常交流的能力,使其能在不同的场合中与其他人进行礼貌的交流,学会礼貌待人接物。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口语课堂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这种表达的自信,在长期的口语学习训练中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的沟通中做到礼貌待人,说话时展示出自己的自信。比如在开学之初可以让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的自信和积极。在介绍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给学生信心和站上讲台的勇气,在介绍完成之后对学生提出表扬,让学生认识到老师喜欢自己、了解自己,这样学生也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赏识教育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的表现自己,使其逐渐成长为一个有自信、有涵养的人。口语课堂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课堂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口语课的开始的时候,学生按照小组的形式坐在一起,这时口语课学习的空间就可以与课堂学习氛围相配合,对学生的口语练习有很大的帮助。

篇12: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赏识教育探究论文

小学语文课本中文章都是经过学者的研究和讨论而添加的,每一篇课文都抒发着不同的情感,是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体现,而阅读课的本质往往就在于情感的表达。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赏识,当然教师也需要选择与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的优秀文章,然后主要使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比如《匹诺曹》《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通过其中思想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生活态度。另外,阅读课也是通过赏识教育让学生获得应有的自信,比如对学生进行分组,不同的小组进行文章的朗读,给予优秀的小组加分鼓励,以此增强学生的信心,在人物对话比较多的文章中则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进行阅读训练,揣摩每个角色的说话语气,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联系生活,然后将赏识的话语与掌声送给学生,这样就会增强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更加喜欢语文的学习。

三、结束语

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学生情绪的引导者,赏识教育能够作为师生之间建立良好沟通的一个桥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把握赏识教育的界线,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不能过于夸张也不能过于消极,使学生能够获得积极的、正确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拥有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质量。

篇13:谈小学书法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论文

谈小学书法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论文

摘 要:小学教育中应该重点注意加强对学生兴趣的的培养,并且要把兴趣的培养始终放在首要位置,教师要科学有效的安排教学方法和训练的力度,从而让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

关键词:学习书法;培养兴趣爱好;科学方法;持之以恒

作为艺术性、技术性很强的小学书法教学,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国内许多学校已开始重视书法教育的开展,常常给学生开设书法“第二课堂”;也有家长利用假期带着孩子拜师学艺,使孩子进入学习书法行列。但书法基础教育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还有许多问题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常常会因缺乏兴趣加之文化课学习紧张等因素而中途停止。因此,不论是学校,社会,还是家长都应加强对孩子学习书法兴趣的培养。

1、用名贴欣赏、参观书展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在现代社会里,文化艺术品已成为人们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美化环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让学生多看书法作品和书展;如在假期有书展活动,家长也要多为孩子创造机会去观摩学习。这对丰富学生思想、提高学生识别作品质量的能力,激发他们对书法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对学生在欣赏展览中提出的褒贬观点,教师或家长要加以引导、鼓励,耐心地同孩子达成共识,让少儿从中明白自己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差距等。

2、以书法艺术为人类所创造的价值来激发学习兴趣

书法艺术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不仅可以用币值的多少来衡量,还可以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做的贡献来衡量。教师或家长可以在课外搜集一些名家故事,如东汉名将班超。少时家贫,为侍奉母亲,在官府里以找写书来获取报酬;再如《王献之练字》、《颜真卿为国殉职》等;现代社会中也有许多书画家上街宣传、开展书画义卖捐赠活动,甚至把家藏的名家字画捐献给国家,为灾区人民恢复生产、生活,创建家园献爱心,也为国家排忧解难。总之,以书写取值或开展书法创作捐赠等活动是历代如此,屡见不鲜,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贡献。青少年对书法家的仰慕,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行,同时激发学习书法的兴趣。

3、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

为了避免学生一味地写,教师不断地订正的这种枯燥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我当小老师”这样的活动来增加学习书法的兴趣。让学生去评定其他同学的作业是否整齐干净、单个字的结构是否合理、笔画书写是否准确,然后教师进行最后小结。这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在写字方面有那些不足、别人的字有那些优点。还可定期举办班级优秀作业展,选一些好作品供大家观摩。

二、讲究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现代书法基础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讲究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1、学习书法不能搞速成

针对家长都希望孩子早点学和早出成果这一心理,有不少培训机构为了赚钱,开办了与书法相关的各种“速成函授”、“速成班”、“速成讲座”等等,有的厂家还推出了“书法魔具”,并在报纸、电台大做广告,让很多家长上当受骗。

书法基本功的训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中国书画艺术的特点决定的。刘江在《中国书法教育的奠基者——陆维钊先生的书法教育思想初探》一文中曾提及“他(指陆维钊)在《书法欣赏=》的提纲中,将书法开始阶段是文学发展,逐渐衍化为书法艺术分为三个阶段:即符号明确能看懂意思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求美观,即整齐、匀称、统一,以达到更好的宣传交际效果;第三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再加工、艺术因素更丰富,可比之为有生命的东西的姿态、活动、精神、品性的美。”

2、学书法应以楷书为范本,先从临摹人手

学生学习书法从何种书体人手?对这一问题,自晋代始是没有什么异议的,都是从楷书人手。只是在书法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先学楷书,有的说先学隶书,还有的说可以先学行书。明代书法家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说:“学规矩老不如少,思运则少不如老。”少儿学书法就是要学规矩,先学楷书。因为楷书是汉字由隶书演变转化而来的,又是行书与草书的根基,而且楷书笔法规范、严整,实用性很强。

经过长期的楷书练习,学生会感到乏味、疲劳而失去信心,这时教师可适当讲解行书,让学生变换练习,不断地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状态来调节其情绪,做到以楷为主,楷行结合,不但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会对楷书的用笔打下良好的基础。

陆维钊先生认为,“学习书法必须从临摹人手”。陆先生还说:“临帖就是要人帖,通过临摹,才可能逐步深入地认识临写的碑帖字的优缺点与长处”。但临

篇14:小学作文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教学策略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教学策略论文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试用)》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写作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称为“写话”,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都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7-9年级)才称为“写作”.因此,小学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从“写话”到“习作”的过程。根据《语文标准》写作的“教学建议”精神,我个人认为,在“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和信心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作文也不例外,老师要把激发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和信心放在重要和首要位置。尤其是小学阶段,不要让学生对写话、习作产生畏惧感,而要让他们有话可写,有话敢写。

1.让学生有话可写。 指导学生写话、习作,关键要解决“写什么”这一问题,有了写作素材,学生不会为无话可写而发愁,不会写假话、空话、套话。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如何培养学生有话可写,老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老师要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周围的人、事、物、景,从而积累习作素材。例如:前段时间那场突来的雷阵雨,我就引导学生细心观看。我先指导学生看天色,听声音;然后指导他们看雨,“你们看雨像什么?对面的房子有什么变化?听到了什么声音?”接着要学生观察操场,放学路上的变化。事后,我组织学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聚在一起谈论这场雨。写话时,我让学生用几句话描写一下这场雷阵雨。有个学生写道:“放学路上,嫩绿的禾苗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我好像看到无数的解放军战士在狂风暴雨中守卫祖国的边疆。”其余学生也都写得很真实生动。我把写得好的推荐到校广播站播放,让他们获得习作成就感,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累习作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学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实践,去亲自感受现实生活,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活动。如组织学生爬山,带领学生做市场调查,开展猜谜语、叠衣物比赛等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动眼、动脑、动口、动情,使其留下深刻印象,让他们写话、习作时有话可写,有感可发,真正做到“要我写”为“我要写”.

(3)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领域。 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品味课内阅读,更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吸取精华,将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句、片断摘在自己的“聚宝箱”里。平时多看看,写时多用用。使课内阅读与习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拓宽习作思路,丰富习作词汇,使其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快感,从而意识到写话,习作并不难。

2.学生有话敢写。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限制,习作时难免语言单调,内容乏味,结果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写出的作文又被老师挑出了许多毛病,产生畏惧情绪,认为习作高深莫测,抹杀了习作的积极性。老师应尽量做到“好话多说,坏话好说”,及时发现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只要说得好,用得恰当,点得正确,都应该肯定或表扬,增强学生习作自信心,使其愿意习作,热爱习作。

二、重视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语文标准》特别重视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第一学段的目标指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21世纪是高科技的信息时代,要培养可持续发展,有个性,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从中小学教育抓起,特别要从小学教育抓起。因为小学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最佳时期。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求真,发展学生个性。 每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家庭条件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因而表现出来的个性各不相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但为什么他们写出来的作文却千人一面呢?无可厚非,他们都写了假话、空话、套话。其实,这是一股不良的学风。长期以来,老师要求学生要表现高尚的情操,美好的生活,社会的光明,忽视、无视甚至掩盖社会生活中的不健康的或丑恶的东西。然而,在商品经济时代,学生发现社会并不是像老师讲的那样纯洁,他们想写这些但老师不让写。那么,他们又能写什么呢?于是,为了表现崇高、美好、光明,他们就搜索枯肠、胡编滥造。他们真实的欲望,如想去玩耍,想吃好东西,想当市长等就通通藏起来了。这样,还谈什么做诚实的人呢?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说真话,想说什么说什么,想怎么样说就怎么样说,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坚持“有话必说,无话不说,心口如一,不说谎话”的作文原则,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展个性,做真人。当然,说真话,展个性的作文,可能会碰到表露错误思想趋向的作文,对于幼稚的小学生来说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老师首先应该对他们真实的表达表示肯定,甚至表扬;然后从思想上正面引导,使学生的精神家园不歪斜。

2、敢想,培养有创意的表达。敢想包括想象、联想、幻想,甚至所谓的“想入非非”.老师应为学生提供自主习作的空间,少写命题作文,使他们解放头脑,大胆想象,创造新的.内容。例如要学生写想象作文,可以写梦境,写童话,也可以出些新颖别致的想象作文题《假如时间停止了》、《二十年后的……》、《如果地球不转了》、《假如我是孩子的爸爸(妈妈)》等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写。对新奇而合理的想象要大力表扬,宣读,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使其获得成就感。其实作文主题的选择好比我们逛街买衣服。服装城越大,挑选的机会就多,就越能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服装。让学生自己挑选习作的主题,充分发挥其想象和创意,走向作文的成功之路。

3.感触生活,提供广阔的习作空间。 陶行知指出:“创新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知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威力。”他主张学生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事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为发展创新能力打好基础。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作文实践活动,富作文训练于生活之中,让学生亲自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为培养创新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淡化形式,自由表达,放开学生作文手脚

淡化形式有利于学生自由地、表情达意地泼洒写作内容,张扬独特个性。学生动笔之前,如果先给他个框框--硬性地规定写作内容,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写,习作就不是学生自由倾吐的乐事,而成为应付教师的苦事。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文本习作训练内容的同时,应允许并鼓励学生依照单元的训练重点,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一定要“有意义”、“记忆深刻”.哪怕是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可以在笔下表现出来。另外,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心里想什么,笔下就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头脑中流到指上,从指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地画在纸上”(著名文学家冰心语录),切莫引导学生说那些没有真情实感、真实体验的空话、套话,特别是不要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远离现实的所谓“深刻立意”的价值倾向,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宰,成为习作的主人。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从“写话”到“习作”的过程。教师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自由表达,重视个性发展,放开学生作文手脚,才能取得作文教学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倪高武:学生个性发展的载体[J],中华民族教育,2006(2)。

[2]黄惠蓉:小学习作教学点滴谈[J],基础教育参考,2008(12)。

[3]杨史:如何进行想象习作训练[J],语文研究与教学,2008(6) .

浅谈小学作文的有效教学

反思数学课堂?推动有效教学教育感悟

小学德育针对性教学的有效措施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艺术性的问题和特征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总结

有效教学论文

有关语文教学法的论文

小学品社有效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的三个方面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的三个方面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的三个方面教育论文(共14篇)】相关文章: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与艺术性论文2022-06-04

对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思考2022-09-25

四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方法2024-02-28

关于语文教学法的论文题目2022-11-23

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法论文2023-08-04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论文2024-03-19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2022-11-30

试议中学语文课堂的延伸论文2023-09-21

探究高中物理教学的语言艺术的论文2022-08-31

四年级语文小学教学方法探讨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