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刁民想害朕”为你分享12篇“小学英语有效教学论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小学英语有效教学论文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论文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而目前的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忽视有效教学。这需要广大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与教学技巧。
关键词趣味性 有效性 主动性
有位教育专家曾说过:“每个大脑发育的孩子都孕育着创造力,如同一粒沉睡在土壤中等待萌芽、盼望破土而出的种子。我们应将这颗珍贵的种子培育在土壤中,并唤醒他们,催发他们。”作为老师,要有优化课堂教学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英语学习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特长,获得成功的机会。
一、合理运用教学媒体,努力提高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保持学生的兴趣。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录音、多媒体课件等。
1.教学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可以用实物或图片引入。如在教学单词apple,orange,umbrella,hat时,可利用实物呈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结合Chain training游戏,学生能产生较强的记忆效果。
2.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音和动画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努力营造学习英语的真实环境,使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用生动形象的真实画面、动听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新课标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但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思考:有些教师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认为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活动一个接一个,一节课下来,学生没能掌握应学的知识,弱化了教学目标。
曾有一节题为Buying fruit的公开课。教师在呈现营业员和顾客的`常用句式时,既没有创设情景,也没有进行必要的操练,只将一些句子写在黑板上,就急于分小组模拟购物活动。学生对这种形式感到新鲜,跃跃欲试,但不会用英语进行交流,有的学生拿了苹果就走,一句英语都没说,致使活动草草收场。这些脱离基础知识训练和技能培养而一味追求教学形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语言,逐步具备运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设计活动,帮助学生扫除活动过程中语言知识的障碍,再设计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对话操练,这样,既巩固了句型,又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培养兴趣,主动学习
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越快。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英语是一门外语,学生很难像学汉语那样很轻松地就掌握。如何能一上课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外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能否在课堂上保持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无趣,必不乐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主观努力。作为教师,要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总结,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问题教学法”已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教学方法之一。提问不仅可及时检查学情,开拓思路,启迪思维,还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堂提问艺术,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学好英语。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启发性、引导性。同时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要根据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锻炼思维能力的机会,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避免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回答。问题的设计还要顾及各个层次的学生,要有梯度,也就是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积极参与课堂提问的活动中。
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明确、有效的评价,要让学生体会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学生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即使是很小的进步,教师都应当给予肯定、赞扬,以增强学生答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对答不出或回答错误的学生,应用鼓励的语言消除学生的自卑和恐惧心理,使学生树立起信心。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学无止境的心态。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和反思,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
篇2: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论文篇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优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改革传统而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 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和谐、宽松和自由化的学习氛围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只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推动教学的开展。只有学生真正的喜欢教师,才会主动地投入到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中去,在课堂中认真听课,积极发言,才会对这门学科感兴趣。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也就有一定的 困难。教师只有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做学生的朋友,积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摒弃传统师教尊严教学观念,促进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二、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良好师生关系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良好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关系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而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在小学,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正所谓,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 教师一定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放 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教师就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互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
三、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我觉得教师要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相极进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做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要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
四、生活化的教学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要尽量与生活挂钩,使学生养成有数学的眼光和角度来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在教学“估一估”这一课时,我感觉要让学生估算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因为在他们的定式思维中就是要算出准确值,没有估算的意识和习惯。为了让他们了解估算的意义和必要性,我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学校要举行运动会,但是操场只能容纳大概800名的学生,估一估是不是所有的班级都能参加运动会,我只给了一个条件我们班的人数是48人。学生就开始讨论了,有的列算式,有的心算,有几个很快就有了答案,我没有着急的公布结果,而是等全班大多数同学都有了算完了,再来公布算的快和慢的学生之间相差的时间,通过这样一个环节的设计让那些死算的学生幡然醒悟,原来这道题还有更简便、快速、不出错的算法,就是“估算”。
五、 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由于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在学生几何知识的教学中,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性能力。如:等腰等,这样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现不同的拼图方法,并由拼成的图形通过观察思考而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推导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不断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总之,我们将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去寻找最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实施素质教育。
下一页更多精彩“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论文”
篇3: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论文篇三
小学数学内容可划分为概念部分、计算部分和应用部分三大块,那么如何充分地教好这三部分知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概念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在计算题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即三个注重教学策略,这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现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概念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
数学概念是现实生活中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的反映,它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石,是判断推理,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概念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计算题和应用题的教学。因此,加强概念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概念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小学生只习惯于记住背熟概念,缺乏深刻地理解,因而产生了小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不良后果;一些小学生对课本上的概念稍作变化便不知对错。比如:“分数根据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可分为哪几类?”许多学生回答为“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三种。”实际上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不能算作一种分法。同时,小学生复习概念时,不善于将一个概念和其相近的概念进行对比,因而缺乏一定的分辨能力。比如:小学生对于“扩大了”与“扩大到”、“中点”与“终点”等概念经常在作业或考试中混淆。加之小学生学习概念时,容易受负迁移的影响,缺乏一般情况与特殊情况下处理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概念上产生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比如:小学生由“5比3多2,3比5少 2” ,错误地得出:“甲数比乙数多10%,那么乙数比甲数少10%。”的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概念教学中要创设学习情景,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自我归纳、自我分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辨别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分辨能力呢?
1、重视过程、大胆创新。在概念教学中,如果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就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的概念一知半解、死记硬背。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地活动来体验和把握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要敢于创新,创设情景,想法设法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掌握来龙去脉。
例如:分数除法法则的教学,学生较难理解。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入手,列出:a÷b=a/b=(a×1)/b=a×1/b(b不能为0),即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2、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经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由于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一些概念比较抽象,教学中必须应用一定的学具和教具进行操作演示,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形成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一数(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将三角形转化为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然后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记忆深刻,应用时容易掌握。
3、分析对比,加强分辨。一些概念只是一两字之差,但本质完全不同,学生常常混淆,因此,在教学这些概念时,必须将它们加以比较与对比,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既要看到它们内在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本质的区别。
例如:数位和位数的概念,学生往往容易混淆,可以通过举例加以区别,理解两个不同的概念。
4、联想举例、类比算理。一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作业中时常出错。对于这类问题,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联想生活实例,加以对比,从而类比算理,提高正确应用能力。
例如:教学a-b-c=a-(b+c)这一简便方法时,可以让学生联想小明第一次借了小亮8元,第二次借了小亮2元,现在小明有13元钱。让学生想一想,小明还钱的方式有几种?结果怎样?也就是小明可以一次一次地还钱与一次性还钱,小明剩余的钱数不变,即: 13-8-2 =13-(8+2)。
5、应用变式、深化概念。教学中如果就概念讲概念,不进行适当的变式,就会使学生抓不住概念的本质和关键,不能灵活应用。因此,在练习设计中,要充分重视“变式”题的设计。
例如:教完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后,为了加深理解,可以设计以下题目让学生判断练习:
(1)、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2)、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比圆锥体的体积大2倍;
(3)、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比圆柱体体积少2/3。
6、分析错例,提早预防。一些容易出错的概念在教学时,可以先出示错例,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错误原因,从而增强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例如:半圆的周长,学生很容易错误地认为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这时可以引导学生画出图示,区别二者异同。
7、辨证思维。灵活应用。在概念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一般情况与特殊情况,明白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不能一成不变,使学生生搬硬套。
例如:计算分数加减法时,一般情况是先通分,然后相加减。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时,可以不必通分,采用分拆的方法进行解决。
8、题组训练,及时巩固。教学中,把容易出错的概念编成题组进行对比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
例如:学完数的整除这一单元后,可以让学生说说下面各组概念的异同,这样不仅复习了概念,而且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及辨别。
(1)、整除和除尽;
(2)、偶数与奇数,质数与合数;
(3)、质数、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二、计算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主要指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毅力、性格、习惯、方法等。在计算题中,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主要表现在缺乏浓厚的兴趣、认真的态度、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例如:一些计算题并不是学生不会做,而是由于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草率、不进行演算所造成的。因此,在计算题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题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学会要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然后达到算(估)得准确、迅速的目的。
(1)、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比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草稿纸就演算了几麻袋。通过这样生动典型的事例可以唤起小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2)、创设情景,激发计算兴趣。计算题比较枯燥,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3)、成立数学兴趣小组。成立数学兴趣小组,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数学讲座、速算、巧算比赛,从而使学生达到算得准、算得巧的目的,增强计算情趣。
2、培养坚强的意志。意志是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之一。
(1)、持之以恒、打好基础。小学生做计算题时,往往只满足会做而已,不善于进行必要的练习,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在计算题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讲明计算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具体要求,扎实训练好基本功。比如:可以让学生每天一练,及时督促、及时检查。
(2)、知难而进、不怕困难。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善于做或做不准稍复杂的计算、简算、估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然后对症下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看谁估得准”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知难而进、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3)、一丝不苟、全面考虑。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小学生的一丝不苟的品质。通过对作业书写的要求,使学生养成态度认真、书写规范、步骤完整、考虑全面的好品质。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一看、二想、三算、四演的习惯。所谓一看、二想、三算、四演是指:第一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第二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有无简便方法以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第三步进行计算;第四步进行演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建立病题卡的习惯。对做错的计算题,让学生建立病题卡片,可以起到预防错误再次发生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按病号、症状、诊断、治疗四个程序填卡登记。
(3)、口算和估算的习惯。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算,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可以通过口算训练、口算比赛等途径提高口算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估算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三、应用题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应用题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因此,加强应用题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应用题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弊端是:“就题论题”,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具体的解法教学上,造成了学生套公式、抠类型、生搬硬套、思路单一。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1、 注重一个“路”字,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应用题教学要重点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除了让学生掌握常规的整数、分数、几何形体的应用题解题思路以外,还要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启发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思考方法。
(1)、类比思路。类比就是由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它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推理方法。比如:在低年级教学中,用学生生活中非常熟知的事理来类比应用题,就会是学生茅塞顿开,很快找到解题方法。
(2)、联想思路。联想就是由一事物引起对其它事物或概念的想象。一般分为两种方式:正面联想,如由要做的题目联想到以前已经做过的和这道题目相类似的旧题目及其解法等;反面联想,如由乘积联想到分解质因数,由“合”联想到“分”等。学生在作业中做题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断联想的过程。
(3)、假设思路。假设就是通过假定某个条件或某种现象成立,所得的结果往往与题中的对应已知条件不符,从而寻找产生差异的原因,加以适当的调整,消除差异,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思考方法在解答条件较少与两个或多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时尤为常用;有时应用假设法也可以使难题变易或寻求最佳的解题方法。
(4)、转化思路。转化就是把题目中的条件或问题变换成容易解答的条件或问题的一种思考方法。一般多用于转化条件。比如:一些难以解答的比例应用题。可以让学生把比转化为分数,然后可以按照分数的思路来进行解答。
(5)、直观思路。就是借助图表或实验演示把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图表助解,就是解题时,先根据题意画出的线段图或适当的表格,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间的关系,很快找到解题方法;另一种是实验操作,就是通过实验、操作、示范的方法寻找解题窍门。
(6)、逆向思路。也称反向思路,是由后往前倒着想的一种方法。比如,在几何形体的面积或体积计算中,时常会出现已知面积或体积求其它条件的问题。同时,对于一些从正面难以入手的应用题,可以引导学生从反面想想,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7)、对应思路。对应简单地说就是量率之间的照应。在倍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经常运用。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量寻率,一种是由率寻量。教学中要重视对应的思想的渗透,要强调单位量的对应率,一般都看作是“1”,特别要引导学生重视单位“1”这个率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8)、定量思路。就是抓住题目中的一个不变量来寻找解题思路的一种思考方法。有时可以利用总数不变;有时可以利用一个部分数不变;还有时利用差值不变进行思考。
(9)、代数思路。运用字母或记号代替数字进行思考,即用方程解题的思路称为代数思路。一些逆向性应用题,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方程解,以提高小学生的应变能力。
(10)、多向思路。多向思路就是从多角度,多方向,应用多种知识进行思考,综合各种思路的一种思考方法。在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扩展思路,提高灵活思维能力。
2、 突出一个“变”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1)、例题教学中进行一题多变。教学例题时,要善于
引导学生变换题目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一题多变,从而使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透彻地掌握和理解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题思路。
(2)、习题训练中进行多题一解。习题训练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全面思考,总结出一般的方法和解题规律,达到一法解多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教学中进行一题多解。复习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沟通相关知识,学会从多角度、多方向思考问题,进行一题多解。
3、 力争一个“巧”字,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思维能力。
应用题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会解、多解,最后力争达到巧解,即寻求最佳的解题思路。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大胆探索,突破思维常规,巧解应用题,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比如:经常让学生解题后想一想,看看能不能简化解题步骤,进行巧解,久而久之,就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愿望,使其敢想敢创,提高探索、创新的能力。
看过“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论文”的还看了: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2.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3.浅谈小学数学创新论文
篇4: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论文篇二
几何形体概念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基础。鉴于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几何形体概念自身的复杂性、抽象性等,我们应根据数学概念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数学概念。
一、提供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建构概念
在学习几何形体概念的过程中,学生要用各种感官去感知概念、听取教师的言语说明,阅读文字符号,进行实际操作,从而了解概念的表征,有选择地把感知的概念的有关信息进行初步概括,形成表象。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理解概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借助各种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当然,在提供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时,根据不同的概念,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一)运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能借助直观演示,将更容易理解概念的本质。例如,在三年级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可以让学生想想,在实际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出问题,自行车的三角架,支撑房顶的梁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等,它们为什么都要做成三角形的而不做成四边形的呢?同时借助教具的直观演示,进而揭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这样,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他们所熟悉的一些生活实际中的事物或事例,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入概念,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
(二)通过实验探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
理解几何形体概念的本质,需要动手操作和实验观察相结合,我们要让学生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感悟和理解概念,及时引导学生比较操作对象之间的异同点,总结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如教学“体积”概念时,先要学生理解“任何物体都占有空间”的含义,才能理解体积的概念。为此,我们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后,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上升?”,初步理解“空间”,然后进一步设问“到底是因为石块有重量还是因为占有空间才使水面上升?别的物体也占有空间吗?”接着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他们的发现,并要求在实验中能紧紧围绕“①是怎样进行实验的?②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③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最后请学生交流汇报,一名同学演示,其他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如果杯中液体的水,变成固体沙,同样把石块放入沙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得出结论。结合实例使学生深刻理解了“体积”的概念。
(三)加强概念变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变式是指概念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变式用以说明同一个概念的本质特征相同、非本质特征不同的一组实例。在几何形体概念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变式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例如,在学习“垂直”的概念时,学生常习惯于竖着理解,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也习惯于向水平方向画。当变化了直线的方向、位置,就会受思维定势影响,发生错误,以致在位置或形状有了变化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中找错、画错高,影响面积的正确计算。其原因就在于“垂直”这个概念的形成阶段未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变式材料,学生没能在“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一本质意义上对“互相垂直”进行抽象概括。在认识和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时,也要在变式图形中进行。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从而帮助学生从不同方面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本质特征。
二、构建概念的网络体系,深化概念本质
在教学概念时,我们不应该孤立地教概念。在准备教一个新概念之前,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把这个概念置于其中的框架,如果孤立地学习概念,将会限制学习的水平。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一些恰当的方式了解学生,找到新旧知识之间、文本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结点展开教学,让学生以联系的观点学习新的概念,促进主动建构,形成概念的网络体系。
(一)比较概念的异同,促进概念的认识
通过同类事物的比较,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同类概念的共同和本质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存在相近的概念。比如教学“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概念时,给学生提供大量实例,让学生在测量的基础上,把三角形按角分类,并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样分,分在一组的三角形具有哪些共同特征,最后教师给出三个概念。呈现三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在比较中,使概括更加精细化,进一步明确这些概念的本质特征。
(二)揭示概念间的联系,加深概念的理解
新知识的理解依赖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在概念教学中,寻求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是理解新概念的重要基础。例如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学习中,平行四边形是在学习了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可以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是学习,平行四边形的上位知识,把握学生知识背景,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可以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探究方法,建立表象,从而请学生通过猜想、操作、验证等方法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然后请学生通过比较、观察、动手操作等方法探索这三种图形之间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把分散的图形串联起来,动态联系构建认知结构,经历一个部分到整体的过程,进一步丰富概念的外延,明确概念的本质。
(三)利用图式建立结构,促进概念的内化
图式是指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和概括的东西,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方式。我们在帮助学生学习概念时,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把相关的概念分类、整理、归纳并用图式表示出来,建立概念结构,促进概念内化。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分类时,可以借助韦恩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各种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又如,在复习,平面图形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概括、分类等方法,逐步画出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结构图,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各类概念本质和明确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总之,促进学生空间思维发展是几何形体概念教学的最高层次。教师只有根据概念的本质,从学生认知特点和现实起点出发,运用各种有效地教学策略,以发展的观点开展教学,在概念的系统中教学概念,建立起概念之间的联系,紧扣概念本质,帮助学生在观察、探索、体验、实践中深入剖析理解概念本质,才能实现几何形体概念的有效教学。
篇5:小学音乐有效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有效教学论文
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免不了的是对学生的提问,而在提问的同时,不知你是否关注过提问也是很有艺术的。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注意提问的方式,那么,我们首先应该明确提问的作用。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变相监督那些注重力不集中的学生。通过提问,反馈教与学的信息,使得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把握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法,促进教学双向互动。
既然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经过反思与总结,我认为,问题的设计要有效,提问的方式要有效,当然,有效的提问会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高效。我结合平时课堂中的一些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问要面向学生全体。
许多老师在提问时会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提问的目的动机何在,是为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为了单独要点拨一下某个不注意听讲的学生,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伟大或是音乐知识的难度或是音乐艺术的高雅,令人难以接近。我建议,在问题提出以前,先不要急于把学生叫起来,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提问,给全体流出一定得思考空间,然后在进行检查,如此一来,所有的学生都在思考你提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掌握得分目的就可以达到了。反之,叫起一位同学,再提问题,那么剩下的学生就等着看这位同学的了,而放弃了自己的思考,提问的目的和作用就不乐观了。因此,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才是有效地提问。
二、提问时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音乐是一门激发人想象的艺术,如果教师在提问时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这首音乐好听吗?”那么学生就只会根据老师的提问(暗示),顺着教师的思路机械地考虑问题,他们的答案也是很单一。相反,如果教师在提问时给学生思考空间,如:“通过音乐,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便可以从欣赏的音乐中、画面中、甚至在所欣赏乐曲的音乐要素或画面时所想到的一些问题等等来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的问题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主动性。
三、提问时要注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
如果课堂教学的内容是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让学生感受乐器音色的产别。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喜欢在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前提问一些问题,如:“这是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你能听出它们区别在哪儿吗?”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关注老师播放一首乐曲会要求我们干什么?而不会太关注乐曲本身,或者学生在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时,他们往往注意到乐曲的区别,对于乐器音色的区别学生即使能够意识到,但却不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如果教师从学生的感受体验入手,如:“这首乐曲由不同乐器演奏出来,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两种乐器音色的不同,这样不仅使学生区分两种乐器不同的音色并表达出来,而且由个别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在头脑中回忆分析两种不同乐器在演奏这首乐曲时的区别。如果再次欣赏这首乐曲时,学生对这两种乐器的音色会更为关注、印象会更深。因此,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激起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达到我们学习音乐的目的。
四、提问是要深入浅出。
在很多的音乐课堂上,当学生欣赏完一首歌曲时,老师就问“歌曲好听吗?想学吗?”学生就机械的'回答,“好听,想学”,这样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深度,没有意义,这样的提问方式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很被动。而听完歌曲后,如果老师问:“有什么感觉?”这个问题就比较广了,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多方面的感觉:游戏,歌曲……这是教师跟着学生走,学生比较主动,当学生谈到“歌曲好听”时,教师就顺着学生的思路提出“好听在哪儿?(为什么好听)”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能够激活学生思维向更深层次去考虑问题,同时把学生思维引导到歌曲上来,学生能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时,不知不觉对歌曲进行了分析:节奏欢快,歌词好听……从而激起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
五、提问要有价值。
我听过一些公开课,听到的最多的一种提问方式是:你觉得哪个地方还很难?你认为哪个地方还没有唱好?你哪个地方还不会等等。我认为,要是让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的话,就凭老师的这番设计,如果所有的地方都很难的回答一出现,老师必定晕倒。但学生就是学生,大多数还没有在公众场合勇敢发表自己意见的,所以造成了上述问题的出现。
总之,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之一,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恰当的提问,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联想而且可以使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信息交流状态,提高教学效果。故而有效提问才会促进高效课堂的前进,有效故而高效。
篇6: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浅析论文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浅析论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教学的参与者
1.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使教学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2.让学生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安排学生轮流在家长的引导下预习下节课要讲的内容,每节语文课开始时先让学生简单讲讲这节课的难点。然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讲解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二、充分备课,生动的教学语言
1.要实现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把握准确,认真钻研、理解教材,并加以延伸,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为了使教学更有效地进行,教师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同时要明确教学目标,找到重点和难点,运用多样性和丰富性的教学方法,在有效的时间内将教学任务完成,完成教学目标。
2.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就是教学语言,教师应当用生动性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启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语言尽量要形象具体,语调要充满感情色彩,并有极高的调动性,而且要不失幽默。
三、课堂上的高质量对话
高质量的对话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教师在课堂上要抓住每一次与学生的对话,不断地引导学生对话深度和广度,在教学设计时要多设置教师与学生对话的机会,让学生敢于与教师讨论语文知识内容。
四、突破重难点,注重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用心观察学生,将重点和难点放在学生注意力较为集中的时刻讲解。教师要设计巧妙、简练的教学方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地将重难点突破。小学语文知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交际、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总之,要实现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教师要不断地尝试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篇7: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进步与发展,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深受教育界人士的青睐。其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简要阐述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相应地提出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以期为促进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顺利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素质教育;意义;措施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奠定学生今后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提高对语文素质教育重视,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主要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策略展开分析,希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基本概念
素质教育属于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其强调的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综合素质,让学生掌握为人处事的方式,提高学生生活与创造能力。为此,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国民素质。
(二)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两者的比较
素质教育是不同于应试教育的全新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教育目标而言,应试教育以提升学生成绩为目标,而素质教育以提升国民素质为目标;二是就教育重点而言,应试教育重点在于成绩优秀、可升学的部分学生上,而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放在全体学生身上,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素质;三是就教学方式而言,应试教育采用传统的以讲述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以此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而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采用多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教学方式。
(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
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肩负起这一重大责任,按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语文具有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特点,是义务教学的基础学科。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奠定学生今后发展坚实基础。其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包括十分广泛的内容,除了包括基本的字、词、句的积累、阅读、写作等,还包括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智力水平与情感态度等。总而言之,素质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所提出要求,可概括为习惯、品格与情感三个方面内容。其中,针对于小学语文习惯又可以细致划分为阅读习惯、思维习惯、倾听习惯与写字习惯等。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习惯是终身受益的。品格强调的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修养,塑造学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以及乐于助人等优秀品格。情感所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最基本要素是语文素质,而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教育对于拓宽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感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着重大作用。也就是说,人才素质品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语文素质,对于学生今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应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其中,人的素质由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以及智力素质等多个方面构成,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推动与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从课堂出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渗透素质教育目标,在传授学生丰富语文知识同时,更要提高学生的为人处事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人们提高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然而,我国素质教育实施中依旧存在着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认识不足问题,且受到我国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影响,阻碍着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自身落后的思想观念,提高对素质教育重视,以宣传板报等多种形式加大对素质教育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素质教育认识,具体而言,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小学语文教育基本内容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素质教育理念下,虽然减少学生学业负担,但是对于学生文化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其中,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中,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中,小学教材针对于该方面内容选取部分内容。例如,教材中《晨读》这一文章讲述的是三个孩子充分利用晨间的光阴,大声的朗读文章。该文章向学生倡导的理念是应珍惜宝贵时间,努力的学习知识。除此之外,《雷锋日记二则》中所提倡的“钉子精神”,讲的就是时间如海绵中的水,让学生珍惜平常的点滴时间,抓好每一寸的光阴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学生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珍惜时间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超过文化素质。因此,教师在开展平时教学活动中,除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更要努力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其中,类似于《中华美德贤士》等文章,学生在阅读此类文章中,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熏陶,对于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教师应从知、情、行三个方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其中,“知”强调的是教师面向学生开展说理教育,提高学生是非分辨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讲授《海豚救人》这一文章中,教学重点不应是讲解生字词,而着重讲解动物与保护动物行动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并使其了解动物保护具体方式。其次,“情”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道德情感,让学生在认识到好与坏的行为基础上,并对好的行为产生快乐、满足等积极情绪,而对坏的行为则产生厌恶、悲愤等消极情绪。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文章时,教师应牢牢把握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感受五壮士爱国主义情怀。最后,“行”所要强调的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道德,坚决不做违反道德行为。
(三)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对于小学语言素质教育而言,良好的心理素质属于重要内容。因此,作为一名优秀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为此,针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切身感受与体验挫折感,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爱迪生》这一篇文章时,除让学生认识其中复杂的生字词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爱迪生为科学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的精神,端正学生面对挫折的态度,并通过融合学生考试失败的具体生活情景,增强学生克服生活困难的自信心与勇气。与此同时,在《地震中的父子》的文章中,主要描写的是父子在地震中所表现出的患难真情,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在挫折与困难面前,不退缩,不逃避,而是迎难直上勇敢面对。
四、结语
综上所述,自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素质教育受到教育界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提高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转变落后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推动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书仁.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学周刊,,(10):49-49.
[2]徐桂丽.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读写算:教研版,,(4):40-41.
篇8:浅谈小学英语的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的有效教学
徐梅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英语教学要注重有效性,教师要从培养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入手,营造英语课堂教学氛围,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等。
篇9:浅谈小学英语的有效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英语教学要特别注重有效教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教学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激励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英语。不断更新教学手段,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营造英语课堂教学氛围,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1.1创设英语教学环境,进行有效教学。
英语课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新生事物,教师要因势利导,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Warming up)。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Let me guess.”或“Follow me.” 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上课时,尽可能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
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的氛围下进行的。这就需要教师要努力创设学习英语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机会。如教师面对新学生,一开始上课就用英语向他们问好,作自我介绍 :Hello,boys and girls.I´m your English teacher.My name is……You may call me Miss.Xu.Welcome to study English.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battle.I wish you work hard at English and good luck.课堂用语也是用英语说的。例如:It´s time to start now.Open your books at page 2.Let ´s listen to the tape now.Please read after me.当有些学生在窃窃私语时,我会说:Be quiet!根据学生 读书、回答的完善程度,我会分别说Good/Verygood/Wonderful/Excellent等等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教师说这些话时,不必担心学生听不懂而影响教学进程,可用明显的体态语言,必要时用中文翻译, 使学生明白。
1.2利用实物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利用实物进行教学,能调节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如在教apple banana pear等单词时,教师让学生自带苹果、香蕉、梨的实物,学生看后,自然迫切地想知道这些东西用英语怎么说,并会积极的记住这些单词,除了实物之外,还可以使用图片、简笔画、幻灯、投影片、玩具等其他直观教具,也会产生同样效果,直观教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2.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如,教授“Ask the way”时,教师采用多媒体呈现迷路、问路的几个现场情景,然后提出问题:假设是你,将如何进行问路、指路?学生分小组讨论(Group-work),接着每组向全班汇报,汇集各组方式后,再与教材中学生们的方法作比较。在学会技能之后,还让学生联系本校、本地区的具体地理情况,自编自演问路的情景。在教学中,学生非常积极,有的“Ask the classroom”,有的“Ask the bookshop”,还有的“Ask the W.C.”,气氛特别活跃。
2.2在个性展示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从而获得别人认可的的愿望,这一点在小学生身上体现得更充分。因此我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个性化的方式展示自己,学生都很乐意参与这些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小学英语课本中许多内容都是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选择的话题也是以小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都是学生的身边人、身边事,所以便可以围绕这些内容设计搞一些个性化的活动。例如,在学习自我介绍这一单元后,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名片,内容包括Name、Age、School、Class、Telephone number、Family member等等,学生接到任务后都兴致勃勃地忙开了,设计好的名片各具特色,有的贴上了漂亮的图画,有的用自己设计的英文字体来书写……面对各自设计的名片,同学们还饶有兴趣地互相观看、评论,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昂。
3开展多样英语活动,让英语教学充满活力。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多样的英语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自我,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
3.1游戏教学,稳定兴趣。
小孩子天性好动,乐于参与游戏活动。若能将知识溶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的知识,在蹦蹦跳跳中学习英语,学生是非常愿意接受的。虽短短几分钟,但却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人体部位的单词face,mouth,nose,ear时,教师将几个学生叫到黑板前,让他们做“Touch your face /mouth/nose/ear”等动作,做对的,下面的同学说,“Yes!”做错了,下面的同学就说,“no!”也可以由 教师说:“Touch your face.”让全班同学做动作。通过这一游戏,学生就很容易地掌握了这些单词。又如在练习26个字母时,可预先将26个字母的卡片分别放在26个同学的手里,让其收藏起来,当老师说:Whereis M?拿M卡 片的同学将卡片高举过头,大声地读:M!M!学习数词时,可设计“Find your neighbour”的游戏来练习。教师把 一些数字卡片如“36、37、38、40、42”等发给一些学生,让他们自由组合,拿着“36、37、38”卡片的学生 就会挨在一起,高举卡片分别说:“thirty-six,thirty-sev-en,thirty-eight”,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泼有序,学习兴趣浓厚,提高了教学质量。
3.2角色表演,体验乐趣。
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英语课上,缺少应用英语的环境和场合,所以老师就要在课堂上努力提供情境给予学生操练的机会。表演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增强运用学过的句型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在讲授PEP 四年级下册Unit 5 A Let’s talk 时,学完新单词,同学们预习一遍对话,三个学生自告奋勇做表演,一个扮Mom,一个演Amy ,另一个是Assistor 两位学生一同走进“服装店”,进行选购衣服,问价钱等。同学们轮流表演,教师也不时加入其中。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所学课文内容灵活自由地表演,强化所学知识,让学生真正提高在交际中应用英语的能力。
巧妙的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小学生这种乐于角色扮演的动力,从而使教学活动更为有效。 例如,在学习完了表示颜色的词之后,为了加深学生思维上的形象记忆,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活动课,与自己喜爱的小伙伴开设颜料店,老师发给各组red、yellow、blue三种颜料,由学生亲自动手组合这三种颜色,重新创造新的颜色。随后,学生可以到各个颜料店去买颜料,店主与顾客围绕“What colour do you like?”I like red/orange/purple…”进行创造性的交流,顾客将要买的颜色说对了,店主就可以将颜料出售给他,否则顾客只好再到别家店铺去买了。通过这样的模拟情境,不仅满足了学生角色扮演的心理需要,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篇10: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教学反思
关于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教学反思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环节。预习指在教师讲课以前,学生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工作。所以,预习实际上是学生进行课前一种良好自学的形式。开学初学生又不懂怎么去自觉地学习了,我布置的口头作业,如:朗读,背诵课文,只有少数学生能做到,其实,预习对基础教育尤其重要,成绩优秀的孩子都能做到有效的预习。
为学好英语必须养成自学习惯,开学初我从以下几方面抓好预习环节:
一:听录音
每天的预习功课之一就是听明天要上课的内容,并做好必要的记录,如这一单元中了解人物有哪些,拥有哪些东西,生词的含义等,然后听清单词的读音,对所预习的内容至少听5遍。
二:带着问题去看书
预习时必须要思考问题,碰到有问题的地方及时问老师和学生,或做好标记,在听课中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如这一单元中学习乐器和介词,让学生知道哪位小朋友拥有哪种乐器,并放在哪里。明白后再读课文。这样才能深入到书中去,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抓住重点。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
三:读课文
听好课文后将课文读几遍,将重要的.句型和不认识的单词多看几遍,加深理解,以便在此基础上加强记忆,如单词还可加上音标,或查字典理解生字。如本单元的乐器教学让学生先预习几种乐器和每一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多唱几遍歌曲,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也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通过一个星期的反复强调和对学生的及时检查,现在大部分学生能做好预习工作。
预习的意义不只是为学好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独立思考的优秀品质在学习中不容忽视。
篇11: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探究论文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在简单分析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位置,教学中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中忽略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等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习惯;组织数学游戏活动,打造属于学生的课堂;创建合适的生活情景,使学生有亲切感等方式开展,改善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忽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忽视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以及忽视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等方面问题,在充分调动小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小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促进小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游戏;生活情景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老师为了考试而教学,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单一地关注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是否理解、掌握、应用,而不去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变化,盲目地追求成绩,而丢失了教书育人的真正内涵。这样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下降,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得到好的培养,老师的数学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小学生一旦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排斥学习数学,那老师的教学任务将会进行得非常困难。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素质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教学来讲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仅要求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要想从“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将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渗透其中,这就对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反映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只有清晰地明白教学中存在着哪些问题,才能够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出改正,以便“对症下药”。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位置;教学中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中忽略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普遍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讲台上授课,讲解知识点,分析例题,学生在讲台下听课,做笔记,这样“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之事外。老师控制着课堂的进度,凭自己的感觉去调节课堂教学速度、难度、容量。可是,这样只会让学生越来越远离课堂,人在心却不在。小学生本就自控能力弱,而且,数学本身的逻辑性强,学生如果有几分钟开小差,再转过神来会感觉到听不懂,这样,学生的听课效率就大大降低。
二、新形势下制订合适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运用方法
随着新的信息技术的渗入和科技的发展,教育领域应该引进这一优势,信息技术的进入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和组织相关的活动,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高效和快捷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应用更加先进的学习理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虚拟联系实际社会生活,达到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1.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习惯。有人说,一个好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确实,好的导入能让更多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中,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课堂的导入要以实际具体情况为前提,就是在结合了课堂的具体内容后,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导入。课堂开始的导入在教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在情感上也让老师和学生有了沟通。一般的语言说教想要形象地表现学习内容是不容易的,而恰恰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以很多种的形式来展现教学内容,它能以动画、声音、图片等形式规避常规教学的枯燥乏味,而且,丰富的`网络资源也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陈旧,缺乏新鲜感,信息量不足的情况,它还能够以多方位的角度将内容展示给学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它在顺应教学趋势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课堂知识打下了基础。
2.组织数学游戏活动,创造属于学生的课堂。每一个儿童都有爱玩的天性,所以,如果将这种爱玩的天性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就会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中享受玩的乐趣,在玩的同时学到数学知识。所以。老师应该注重运用技巧,将游戏贯穿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老师在课堂中起引导学习、帮助学生解决难题的作用,真正要学到知识,就需要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发现总结来掌握,这样,学生不仅仅能学到东西,而且会对数学越来越感兴趣。充满游戏乐趣的课堂环境,老师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将单一的语言讲课方式变得多元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与之相匹配的方式,那就是将“玩”的元素掺杂在数学教学中,例如,老师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小故事在上课前分享给学生,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学生在听过小故事之后就会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老师也可以为班级组织经常性的活动,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充当一个角色,体验乐趣。这样一个充满愉快轻松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会主动参与进来,提高学习效率。
3.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有亲切感。老师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个环境,也就是一个提问的环节,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调动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来回答解决问题。比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小问题,而且不能是硬生生的直接发问,要注重运用艺术,可以采取小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中的问题,或者某个小动物来提问,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缓解枯燥的课堂氛围,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也参与其中,动用了自己的脑子,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开发了小学生的智力以及健康发展,而且,有可能对于他们将来的数学学习产生影响,让他们喜欢数学学科。
参考文献:
[1]唐远群.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途径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7).
[2]王伟.生活情景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J].时代教育,2017(4).
[3]卞坚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小学),(6).
篇12:探求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论文
探求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论文
一、语文课堂谁主沉浮
在听《唯一的听众》这节课时,不论是开课揭题、尊重学生的主观体验,还是润物无声的情感教育和情感升华,都能体现出授课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对课堂的精心预设,都能很好地诠释学生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这一事实。在这堂课上,教师重视和强调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让学生通过阅读老人的话,圈出深深打动了自己的词语,然后跟同桌互相讨论,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不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打开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活了学生情感。
二、解读文本孰重孰轻
同样的文本,在不同的人读来会有不同的感受,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的教师的处理下呈现出来的状态也截然不同。究其根本,在于每个人对文本的解读都会不同。听名师上课,我们常惊叹于他们对教材的.处理之巧妙,对文本内涵的挖掘之深入。开始,笔者总以为,名师课讲得好是因为他们的方法高明,后来才发现,名师课讲得好是因为他们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教师要做文本和学生的知音》一文中指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可见,准确的文本解读对于高质量的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现行的语文教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选编课文。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紧紧围绕单元主题详细解读选编的课文,使学生充分了解这一主题的阅读方法,致使课堂容量庞大,影响教学进度。二是恪守文本,致力于落实教材中的句式练习,不敢越雷池一步。笔者在听《唯一的听众》这节课时,授课教师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很有益的尝试。教师先是导入文本,统领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解读,然后直接切入2—9的重点自然段,从解读老人的话和眼神入手,进行精读感悟,其他的段落只是作为工具或资料,起着辅助解读重点段的作用。这样,教师既能尊重文本,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富有个性的表达,使学生有独立与文本对话的时间。由此可见,当教师在教学文本、解读文本时,既要认同、理解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要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文本;既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又不任由学生天马行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知道,教师是语文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是教师的教育对象,文本是教师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师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无论何种教学模式,它的落脚点都应在课堂的有效性上,而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教师用智慧的语言将学生及文本融为一体的,有效的课堂会时时闪现智慧,智慧的课堂也会处处彰显有效。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论文(锦集12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论文2022-10-19
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论文2023-03-21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论文2023-11-01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论文2023-03-12
《小学低段数学课堂评价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2022-11-23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2023-01-13
对于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之策略探究2022-05-04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读后感2023-08-06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后感2023-12-05
四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20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