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有效训练的途径教育论文(共10篇)由网友“人形蠕动软泥怪”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有效训练的途径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有效训练的途径教育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更多的语文材料,可以让其在很多的语文运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如何完美运用语文。真正体现小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情况的就是其阅读以及写作的综合能力,而随文练笔是一种将读与写完美融合的简易的写作训练。它具有篇幅短、写作快、小负担、高效率等优点,所以很多小学教师很是喜欢这一写作教学方式。如果可以寻找到合适的可以将随文练笔的效果充分体现出来的训练途径,那么这将是非常高效的事情,不仅对小学生的现在还可能会影响其以后的语言掌控能力及态度。
那么如何提高其训练的效率就成为一种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途径探索
找到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途径是必要的`,下面就本人的想法进行三个方面的探讨:
1.激发出小学生对随文练笔的兴趣
众所周知的一个道理就是,对学习而言,不论是哪一方面,兴趣是其最好最有效的老师。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出小学生对随文练笔的兴趣是提高训练效果的有效手段。如:小学语文中有一篇课文叫做《恐龙》,那么教师在讲课前就可以就恐龙的资料等对小学生进行一次随文练笔。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来搜集和恐龙相关的资料,可以是有关恐龙的资料,也可以是和恐龙相关的电影等。在教师进行充分的讲解之后,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随文练笔:同学们,经过老师的讲解以及你们自己的学习,大家都知道恐龙种类很多,它们的外形、习性等等都是不同的,如果你是一名博物馆的恐龙解说员,那么你想向游客们解说哪一种类型的恐龙呢?为什么呢?请大家运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为大家介绍一下恐龙的一类吧。这样的随文练笔不仅可以逐渐激发出小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觉性。
2.随时捕捉到可以进行随文练笔的练习点
课本或者说课文是教学的有效载体以及最为普通的载体,如果想引导激发小学生进行阅读写作,那么就必须找出合适的训练点。当然,随文练笔的训练点有很多种类,如语言练习点、思维争议训练点、文本练习点以及形式转换练习点等等。
(1)修辞手法的仿写。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文章都是非常的优美,而其关键就是作者运用了非常多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排比、拟人、反问、设问以及夸张等等。这些也可以作为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媒介,是一种良好的途径。如:可以在教学一篇修辞很丰富的文章时,让小学生根据周围的环境以及自己的想象写一篇随文练笔。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语言的运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2)文本拓展练笔。我们都深有体会,那就是,在阅读时读者都会根据自己的过往、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的独特想法以及读者阅读时的心情等发现文章不同的意义。所以,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这样不仅可以提供小学生随文练笔的练习点,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发散、更活跃。例如,在进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的内容让小学生进行随文练笔。而且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对现实以及和平的教育加入进来:同学们,不管是在现代还是我们所听到的关于中国之前的战争,我们知道,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创伤,还有我们一点儿也不想体会的疾病、恐惧、分离、伤痛甚至死亡。现在,或许你们自己都有了不一样的心情以及体会,那么就请你们给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人们写一封信,可以是战争中的小朋友、战士、领导人或者战争的发起者等等。
这样的随文练笔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操。
3.教师掌控随文练笔的基本原则
凡事都要有一定的原则,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小学语文中的随文练笔当然也是一样的。在这一方面的原则包括很多种,如适度性原则、反馈性原则等等,而这些原则则是为了使随文练笔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以其中的适度性原则作为例子来说明,这一原则的要求具体体现为:
a.考虑小学生的承受度;
b.考虑随文练笔的疏密度:太过于频繁的训练会使小学生产生厌烦的感觉,而太过于疏少会淡化小学生的兴趣;
c.考虑随文练笔的难易度:其内容应该在小学生接受的范围之内;
d.考虑随文练笔的灵活性:小学生课堂上的随文练笔应该是就课文而生,灵活而且可以贯穿整篇课文的内容于其中。
二、总结
在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作用很大,所以,采取合适合理的方式提高其训练效果是必要的。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字、词和句子就可以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思维习惯以及表达习惯等等。所以,作为教师,在现实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找出合适的可以提高小学生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途径,并根据其进展情况而不断进行改进。
篇2: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有效训练途径简析论文
概述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更多的语文材料,可以让其在很多的语文运用实践中更好的掌握如何完美运用语文。真正体现小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情况的就是其阅读以及写作的综合能力,而随文练笔是一种将读与写完美融合的简易的写作训练。它具有篇幅短、写作快、小负担、高效率等的优点,所以很多小学教师很是喜欢这一写作教学方式。如果可以寻找到合适的可以将随文练笔的效果充分体现出来的训练途径,那么这将是非常高效的事情,不仅对小学生的现在还可能会影响其以后的语言掌控能力及态度。那么如何提高其训练的效率就成为一种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途径探索
找到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途径是必要的,下面就本人自己的想法进行三个方面的探讨。
激发出小学生对随文练笔的兴趣
总所周知的一个道理就是,对学习而言,不论是哪一方面,兴趣是其最好最有效的老师。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出小学生对随文练笔的兴趣是提高训练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就应该努力激发出学生其写作的兴趣、对随文练笔的兴趣、对动手写作的兴趣等。如:小学课文中有一篇课文叫做《恐龙》,那么教师在讲课前就可以就恐龙的资料等对小学生进行一次随文练笔。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来搜集和恐龙相关的资料,可以是有关恐龙的资料,也可以是和恐龙相关的电影等。在教师进行充分的讲解之后,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随文练笔:同学们,经过老师的讲解以及你们自己的学习,大家都知道恐龙种类很多,他们的外形、习性等等都是不同的,那么如果你是一名博物馆的恐龙解说员,那么你想向游客们解说哪一种类型的恐龙呢?为什么呢?那么就请大家运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为大家介绍一下恐龙的一类吧。这样的随文练笔不仅可以逐渐激发出小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觉性。
随时捕捉到可以进行随文练笔的练习点
课本或者说课文是教学的有效载体以及最为普通的载体,如果想引导激发小学生进行阅读写作,那么就必须找出合适的训练点。当然,随文练笔的训练点有很多种类,如:语言练习练习点、思维争议训练点、文本练习点以及形式转换练习点等等。
修辞手法的仿写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文章都是非常的优美,而其关键就是作者运用了非常多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排比、拟人、反问、设问以及夸张等等。这些也可以作为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媒介,是一种良好的途径。如:可以在教学一篇修辞很是丰富的文章时,让小学生根据周围的环境以及自己的想象写一篇随文练笔。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语言的运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文本拓展练笔我们都深有体会,那就是,在阅读时读者都会根据自己的过往,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的独特想法以及读者阅读时的心情等发现文章的不同的意义。所以,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这样不仅可以提供小学生的随文练笔的练习点,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发散,更活跃。
例如,在进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的内容让小学生进行随文练笔。而且在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对现实以及和平的教育加入进来:同学们,不管是在现代还是我们所听到的关于中国之前的战争,我们知道,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创伤,还有我们一点儿也不想体会的疾病、恐惧、分离、伤痛甚至死亡。现在,或许你们自己都有了不一样的心情以及体会,那么就请你们给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人们写一封信,可以是战争中的小朋友、战士、领导人或者战争的'发起者等等。
这样的随文练笔不仅可以激发出小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操。
教师掌控随文练笔的基本原则
凡事都要有一定的原则,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对于小学语文中的随文练笔当然也是一样的,在这一方面的原则包括很多种,如:适度性原则、反馈性原则等等。而这些原则则是为了使随文练笔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以其中的适度性原则作为例子来说明,这一原则的要求具体体现为:
a、考虑小学生的承受度;
b、考虑随文练笔的疏密度:太过于频繁的训练会使小学生产生厌烦的感觉,而太过于疏少会淡化小学生的兴趣;
c、考虑随文练笔的难易度:其内容应该在小学生接受的范围之内;
d、考虑随文练笔的灵活性:小学生课堂上的随文练笔应该是就课文而生,灵活而且可以贯穿整篇课文的内容于其中。
总结
在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作用很大。所以,采取合适合理的方式提高其训练效果是必要的。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字、词和句子就可以,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思维习惯以及表达习惯等等。所以,作为教师在现实教学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找出合适的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途径。并根据其进展情况而不断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张晓静,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教学交流[J],,16:105.
[2]金云如,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有效思考,教师[J],,9:75.
[3]袁静,随即成文点墨成色—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中随文练笔,教育艺术[J],2010,06:75-76.
[4]冯前英,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中国科教创新导刊[J],2010,24:115.
篇3:浅谈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方法策略
一、“依葫芦画瓢”开展文章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随文练笔其实不能随意,在设计上要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小学生天生好模仿,并且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凸显他们的个性,模仿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无论是从美学的角度、情感教育的角,还是文学赏析的角度来看,都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仿写性。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仿写语文句子和文章是提升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这也是他们易于接受的学习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挑选仿写段落和句子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选择仿写性较强的部分进行创作。
比如在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选取第二段“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段文字以物喻人,突出了学生品质情感的教育,值得仿写。
学生A:“绳子谈不上锋利,如何确定目标,锲而不舍,就能把木头锯断。如果我们也能像绳子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学生B:“愚公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微小的,可是他目标明确,毅力坚定,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如果我们在学习上能像愚公一定,我们的成绩一定会大大提升。”学生的仿写也非常的有趣,源于教材启发,但不拘泥于形式,有自我的创新,这是值得肯定的。
二、抓住教材文章空白,尝试让学生填充内容
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脚本。”所以在进行随笔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依托教材,认真的研习教材,巧妙的构思随笔练习的内容。任何文章的创作都有一定的依据,作者有意无意都会留下一些空白,给读者的阅读腾出了想象的空间,这些文本空白恰恰为随笔练习埋下了伏笔。
阅读不但是美文鉴赏的过程,也是创作的过程,所以需要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把情感和思想都融入到文章中去。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文本“空白”填补,让学生成为第二作者,结合内容进行续写和填充空白,一方面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提升了写作水平。在空白填充的过程中,学生所言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让文本增色不少,同时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比如在阅读《三打白骨精》这篇文章的时候,由于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其中给学生留下的想象空间也非常的广泛,文本空白较多。首先为了突出人物描写,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对白骨精进行描写。学生就会发挥想象,对妖怪进行包装,学生A:“白骨精,皮肤较黑,长相自卑,三头六臂,能飞能走,时男时女,捉摸不透。”
学生B:“皮肤较白,嫩如牛奶,体型较瘦,瘦骨如材,披头散发,牙齿像锯齿。”文章的空白之处很多,再比如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假想“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肉,前三次都被孙悟空识破了,那么如果有第四次,她会变成什么呢,请续写”。这样的随笔练习安排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创作能力。
三、鼓励学生多写批注,培养练笔习惯
随文练笔就文取材,突出文章写作的宽泛性。写作不仅仅是长篇大论,呈现的形式也不一定非得是作文性质的文章,广泛的写作应该还包括句子的创作等等。随笔练习应该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巧妙渗透写作内容,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随文练笔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和贴近学生学习,突出学生练笔欲望的激发。
在教学过程中,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把学生的读书批注当作课堂生成的宝贵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借助批注开展阅读交流,进而提升教学和学习的效果。将批注式阅读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创作水平的有效策略之一。
随文批注式就是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记下或写下自己读书所得、所感、所想,这样的随文练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在学完了《詹天佑》这篇文章之后,学生学习和体会了詹天佑的严谨科学态度和强烈崇高的爱国热情之后,就在课文标题旁边写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篇4:浅谈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方法策略
1、侧重学习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环境等细节描写
课标指出,小学作文的重点是立足于学生生活经验写记实类文章。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册教材都有数十篇文章,而每一篇文章根据教学目标不同,在选取练笔点和落脚点时也应有所不同。学习的重点应结合习作的要求,注重纪实类文章的写法,重视对细节描写的学习,这也就确定了随文练笔的重点也应是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环境等细节描写。
2、突显不同学段间随文练笔设计的连续性
教育家杜威主张:从学习者当前的特征出发,根据学习者特征的不断变化,教材须及时反映、调整展开顺序或方式,从而使教材适应变化了的学习者的准备状态, 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因此随文练笔的设计也应在结合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现不同学段间练笔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3、采用不同练笔形式,彰显文本特色
笔者从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来看,练笔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阅读情感入手,从理解深入处、情感共鸣处、主题升华处进行练笔;另一 类则是从写法入手,对文章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进行仿写迁移。从具体练笔形 式来看,从情感切入的练笔,侧重的是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因而练笔形式上多采用“巧补留白”、“想象续写”等形式。练笔设计则多是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想 象主人公会怎么想、怎么做或故事后续会如何发展,主要锻炼的是学生的理解、想 象、推想等能力。
篇5: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方法策略
1.重视练笔内容的精华,促进练笔内容的丰富性
随堂小练笔应贵于精而不应贵于多,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随堂小练笔时,应挑选阅读内容较丰富、可写性强、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来让学生思考和写作,这样更能触动学生的思想感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比如《小小竹排画中游》,就颇具代表性,难免不让人与《小小竹排江中游》这首歌曲联想到一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先给学生播放这首歌曲,在文章讲解完之后,让学生进行对比,然后以随文小练笔的形式呈现出来。
2.注重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内心感悟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方式的合理安排与运用。注重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理解与启发。
比如,在上述文中所提到的《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文章,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找好关于圆明园的影像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圆明园的美好以及其遭到毁灭后的现状,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心灵起到震撼作用,以这种情境结合的授课方式结课后,学生再次进行随堂小练笔,不难想象,效果肯定非同一般。
3.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注重练笔后续工作
教师应注重学生课堂随文练笔后的整理工作,应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所写内容的情感所归,并对学生的随笔内容进行修改与完善,这样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想象与创造,精心设计授课内容,增强对课堂随文小练笔的重视,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加强课堂随文小练笔的丰富感与针对性,系统规划随堂小练笔的写作方式与写作内容,切实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与语文写作能力。
篇6: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方法策略
1、情感共鸣练笔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和文本对话而“披文入情“,和 作者在感情上发生共鸣, 经历一次心灵的感悟, 情感的洗涤, 学生入情入镜的体 念会产生表达的欲望,这时安排小练笔,可以让学生一吐为快。
《慈母情深》 这篇课文的每个字都是用深深的情写出来的。 作者用包含深情 的笔触, 刻画出一位含辛茹苦挣来的钱给儿子买书的母亲形象, 表现了母爱的深 沉, 无私和宽广。
教学 《慈母深情》 这一课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 当 “我 “看到母亲赚钱是如此艰辛, 就再也不忍心拿母亲的血汗钱去买书, 而是给辛劳 的母亲买了一个水果罐头, “我“知道,母亲一定舍不得吃。
同学们,你能帮作 者写一张纸条压在水果罐头下面,劝母亲吃下这水果罐头吗 同学们在泪眼婆裟 中写下了肺腑之言,有的学生这样写到 :“妈妈,真对不起,原来您的工作这么 辛苦,工作环境这么差,我还要您买书。以后我再也不这样做了。妈妈,我给您 买了一个水果罐头,用它补补您劳累的身子,您赶快吃吧 ! “
以上这个案例中, 学生自然融入文本的情景中去感受, 去倾听文中人物内心 的声音,去和文中人物对话,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此时,学生头脑中的母亲形象 不只是文本中的母亲, 也是自己母亲的形象, 自然地把理解和感受融会贯通, 将 阅读和写作融为一体。
2、补写练笔策略。
语文教材引入的大部作品都是名家经典,很多作品中都 留有空白,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流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让学生依 据潜伏信息去想象创造, 达到了意境深远, 妙趣横生的艺术境界, 这就是空白艺 术的精妙之处。
学这样的文章时,可以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 地方写具体, 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 把隐性的因素显性地展示出来。 我们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为学生的练笔提供平台。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讲述的是 1949年美国落衫矶大地震中,一位父 亲不顾自己的安危,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和同学的故事。 “不论发生 什么事, 我总是和你在一起 ! “这是父亲和儿子共同的信念。
文本的第 12自然段 对父亲进行了细节描写 :“他挖了 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没人再 来阻拦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面对 儿子这 36小时的漫长等待却留下了空白。
我在教学时引领学生,从课文对父亲 的外貌描写, 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由父亲在废墟中挖了 36小时, 联想到阿 曼达在废墟下等了 36小时,并由此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面临怎样的困境,他会 想些什么 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 我就以《逆境中的儿子》为题,来指导学生写课 堂练笔。
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展开想象,来 描写阿曼达在逆境中的坚强,以照应课文后的“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这个练笔, 填补了课文空白, 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 理解了父与子的了不起。 一直面对困难, 永不言弃的父子形象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我更欣喜地看到,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了语言,挖掘教材的潜 在资源,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每位学生得到了扎扎实实的训练。
3、多角度训练策略。
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密切配合。除了在阅读教学中 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思路与表达特点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示范作用, 换个角度,选取某些材料,进行练笔训练。
有些课文,由于中心的需要,有意将 文中的某些情节, 内容一笔带过, 我们可以把这些句段单独列出, 让学生循着原 作的思路进行扩写,使之成为一段具体的文章。
如《赤壁之战》中,描写烧曹军 这部分较为简略,可以启发学生想象 :火船逼近曹军时大将的语言,心理活动是 怎么样的 他们会怎么做 火势如何猛烈 想象当时战斗结束的情景,最后以《火 烧曹营》为题进行扩写。
还有些课文, 常留给读者发人深省, 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 为学生提供了想 象的空间。我们可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让学生展开联想,补写这些艺术空白。 如《嫦娥奔月》一课,嫦娥为了不让老百姓遭殃,吞下仙丹,飞上了月亮。
飞上 月亮后生活怎么样呢 我让学生大胆想象并写一写。 学生习作中有的写到 :嫦娥与一只玉兔为伴,但仍思念后羿,天天望着人间,多么希望与后羿相聚啊 ! 终于有 一天玉皇大帝允诺了, 让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银河上相见, 由喜鹊搭桥, 那一 天他们多么快乐啊 ! 还有的写到 :现在有了电脑,嫦娥有机会与后羿在网上对话 了,但始终不能圆相聚之梦,终于有一天,科技发达了,他们乘着宇宙飞船在太 空上自由自在地遨游,他们多么幸福啊 !
4、详化练笔策略。
为了留给读者回味的空间,课文中有些内容在描述时仅 用简短,精练的词句带过,具体情节必须由读者领会。在教学这样的文章时,可 以引导学生把写的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完整。
如《草原》 一文第一自然段,作者描写了草原美景后,又写了自己的感受, “这种境界,既 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通过 学习,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与美丽。
此时趁兴问学生 :“如果此刻你就 在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什么样的小诗呢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都 想尝试着当一回 “小诗人 “。 经过讨论交流, 学生们很快完成了自己的 “作品 “。 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 :
草原是一首美丽的小诗
云朵舞着洁白的轻纱 / 飘在明朗的天空
风儿吟唱着绿色的欢歌 / 拂过无边的草地
河流映出蓝天的笑脸 / 羊群点缀碧绿的草原
天需修饰 / 不用雕琢 / 草原本身就是一首美丽的诗
这种新颖别致的填补练习拓展了学生思维, 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欣赏和领悟能 力。
5、续编练笔策略。
读完一篇好文章,常常会使人觉得意犹未尽,好象故事 还没有结束, 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往往使人浮想联翩。 这时教师应该应势利导, 让 学生大胆去想象故事发展下去的结果可能是什么样的,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 进行新奇大胆的设想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 《去年的树》 这篇课文是一个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 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 字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 文中那个个人性化的角色, 感动了学生们纯真, 善 良的心。
正当学生情感体念达到高峰时, 文本的结尾却嘎然而止, 给学生的习作 留有想象的空间,因此,我创设了体验作文的契机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同学们,课文的结尾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鸟 儿为什么看了一会儿灯火 它想对灯火说什么 你能把自己想象成那只小鸟吗 把 你想说的话写出来吧 !从学生的习作看, 有的同学表达了 “信守诺言, 珍惜友情 “的想法 ; 有的同学表达了 “保护环境, 爱护森林 “的愿望 ; 还有的同学表达了 “关 爱生命,和谐发展“的心声。
以上这个案例,创设了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 对话平台, 学生在个性化地解读文本的基础上, 通过合理的想象把结尾的悬念用 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 变成了学生的作品了。 这次练笔, 不仅使学生的身心感受 了读物, 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真是一箭双雕, 何乐而不 为
6、拓展练笔策略。
“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 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 “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 意味着认同之后的超越, 意味着尊重之后的创新。 而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 就是一种激活式的 全新学习方式。
因此在学习中, 我抓住学生意欲探究的内容, 引导他们超越文本, 展开研究,从而激活他们的学习潜能,随机进行小练笔的训练。
学了《新型玻璃》后,学生并不满足于书本上介绍的知识,我就鼓励他们在 课后上图书馆,去阅览室,进入无边的网络世界,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搜集新型 玻璃的相关知识,然后小组间交流,最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篇小练笔。
同学 们兴趣盎然, 纷纷写出自己心中的新型玻璃。 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一天中午, 乌云密布, 倾盆大雨即将来临。 也许你会想, 人们肯定会急匆匆地赶回家关窗户。 可事实并不是这样, 人们还是不紧不慢地做正在做的事, 当豆点般大的雨点急速 下来时, 奇怪的一幕发生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是新型玻璃中的 ' 智能遥控 玻璃 ' 。这种玻璃安装有智能接应丝,主人有一个大拇指般大小的 ' 智能遥控器。 ' 可随时挂在钥匙链上。当下雨的时候,无论在多远的地方,玻璃都能收到主人 的指令。 “
我们的写作教学只有始于童心的自然, 才能归于自然的童心。 以上案例, 由 于积累了许多资料, 再加上对文本的体验, 学生自然地描写出自己向往的新型玻 璃。这种平实的自然,才是我们写作教学所应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吧。
7、读中练笔策略。
文本中有许多字洁意丰的词和内涵丰富的句,段,若我 们能以它们为“把手“,就能开启潜心会文的大门。如《月光曲》一文中有这么一个情节 :当贝多芬为穷兄妹俩弹完一曲后,盲 姑娘激动地说 :“弹得多纯熟啊 ! 感情多深哪 ! 您, 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 没有回答,只是又即兴为盲姑娘创作了经典之作《月光曲》 。
“贝多芬没有回“, 这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句子,教学时,我们可以它为切入点作以下设计 :贝多芬当 时为什么不作回答 请认真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此刻的贝多芬心理在想些什 么,并写下来。
再如我们在教学《将相和》中的“负荆请罪“部分时,可先让学 生仔细读文,然后根据“将“和“相“的矛盾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想象“负 荆请罪“时的动人场面,并将它们写成片段。
显而易见,这样的练笔,学生不得不潜心会文,深刻领会文章的含意,只有 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8、仿写练笔策略。
“仿写“是指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闻,所 见, 所感。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表达方法, 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 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 使学生的课堂阅读得到一定延伸。
其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是仿句, 仿段, 仿篇。 其篇的仿写主要是从文章的结构和 写法进行练习。如对《海上日出》 , 《夕阳》这两篇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我在指导 学生阅读完课文后, 让学生运用作者所使用的观察方法, 来观察自己平常生活中 所见到的日出与夕阳, 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表达 方法。
然后分别以《观日出》和《夕阳无限好》为题来写两则练笔,使其在学习作者写作方法的同时,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写出各自的所见所 感。
9、读后练笔策略。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如《给家乡 孩子的信》一文,讲的是 87岁高龄的巴金老人,在手脚不方便的情况下,依然 提笔给家乡的孩子们写信, 谈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对孩子们的希望, 对家乡的爱, 让生命之树开花的愿望深深感动了每个学生。
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感受最 深的一两点写一篇读后感。一位学生就写出了这样深切的感受 :一个真正值得尊 敬的人, 是具有高超的本领和高尚的品格的完美统一的人。 我们只有为别人付出 更多的爱心,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我们的生命才会有价值,我们的人生才 会有意义……
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多样。为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 我们可根据文本的不同特点设计练笔。 如学了 《台 湾蝴蝶》 , 《看不见的大力士》等说明文后可作如下安排 :再读文本,并将它们改 成《我去了台湾的“黄蝶幽谷“ 》 , 《大力士在压缩空气的自述》等。
又如学了 《草船借箭》 , 《少年润土》 等文后, 教师可安排学生为文中的人物写简评。 这样, 出于练笔的需要,学生就会再次潜心会文,从而进一步理解,体验,内化文本, 丰富积累。
教材中丰富的训练内容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鲜明的画面, 生动的材料, 可以 延伸的思维空间。 “想想“, “仿仿“, “组组“, “写写“这些多样的训练形式, 培养了学生想象和创新的能力, 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者的有机结合达 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目的。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根 据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当的练笔形式, 决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 只有及时有效 的小练笔 ,再加上长期的训练,才能使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篇7: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方法策略
一、制订目标,提升随文练笔的目的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选择有诸多亮点,从课文的语言、题材到文体,文章的立意、章法以及创新都具有独特性。这些课文中独特的亮点常常成为随文练笔的训练点,而在众多要点中,如何进行选择则成为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
随文不能随意,进行随文练笔应具有目的性与针对性。因此,选择何处进行随文练笔,是否应进行随文练笔等,都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要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等进行综合考虑。
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随文练笔实践中,教师需要深入熟悉教学内容,制订清晰的目标,以提升随文练笔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课文《虎门销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林则徐的塑像”展开想象,说明自己对林则徐的感受,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心理描写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对“虎门销烟的具体过程”进行描述,使其增强动作描写能力;或者让学生就“老百姓对虎门销烟的看法和反应”进行扩充,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合理补白,学会如何加强细节描写,完善叙事结构。
二、整理序列,增强随文练笔的整体性
随文练笔的主要内容是教材文章,面对众多的教材文章,教师需要保持清醒的思绪,整理随文练笔的序列,保持随文练笔训练点的系统性与整体性。
教师在选择随文练笔的训练点时,要有开阔的视野,应遵循教学整体性与连贯性原则,促使学生的写作训练点丰富和有序,让随文练笔的各个要点形成巨大的合力。教师可以将小学语文教材中各篇文章的训练要点挑选出来,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形成小节或单元训练序列,学期或学年训练序列。
总之,教师要有序列意识,制订并完善随文练笔的小结训练、单元训练、整本书训练以及整学年训练方案,让学生在各个写作要点、各个学习阶段、各个写作时期都能通过随文练笔得到提升。
例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所在班级和写作水平的不同,确定学生的训练要求。让低年级学生进行简单仿写,以培养其词句写作能力;中年级学生则加强段落随文练笔,使其能够掌握基本的段落描写、叙事方法;高年级要在具有针对性段落练笔训练的基础上,适当进行 篇章的随文练笔,以便学生能够剖析经典课文的写作思路,增强谋篇布局的能力。
三、加强引导,注重随文练笔的综合性
随文练笔的教学方法在于通过利用“随文”进行“练笔”,“随文”是基础,“练笔”是目的。因此,在进行随文练笔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文章的选择,通过选择合适的文章进行有效引导,从而实现随文练笔的“读”与“写”的结合。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随文练笔的读写结合性特点,文章的表达作用,将文章作为铺垫,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彰显随文练笔的写作本位的教学特点。其中,教师要注意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风格,注重强化表达,对教师的教学引导,学生的写作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
总之,在随文练笔实践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训练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度引导,注重教材文章的特性与写作要点的属性,将阅读学习与写作训练相结合。
以《虎门销烟》一文为例,在学生进行随文练笔之前,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深入推敲文本中“倒下去”“抛入”“撒下”等动词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词语先后顺序和用词准确的重要性,当学生有了一定阅读基础后,就能够准确有效地做好动作描写训练。
篇8: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论文 心随文动情随文涌
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论文 心随文动情随文涌
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论文 心随文动情随文涌江苏盐城市日月路小学( 224000) 陈扣干
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形成健全人格与培养积极情感的关键时期。他们可塑性极强,既易被积极的情感感动,激起强烈的求知欲,让学习能力提升;又易被消极的情感影响,使自信心受挫,学习效率降低。小学语文是最富有情感的学科,每篇课文都深藏着作者的浓浓真情,如亲情、友情、爱国之情、自然之情等。然而,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仍普遍强调知识传授,忽略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致使原本温暖感性的语文变得冰冷理性,只剩下对课文的空洞剖析。因此,本文倡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人情感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心随文动、情随文涌,引导学生真正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以及形成健全的人格,使语文教学更富吸引力、感染力、教育力。
一、以声传情,体验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丰富,心思敏感,极易被课文的情感因素所打动。朗读是学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动情朗读,以声传情,用朗读唤起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体验文本所传达的显性情感,这样方能心随文动、情随文涌,让文本的积极情感感动学生、启迪学生。虽然课文中作者的感情是客观存在的,但若让学生盲目朗读,那么学生朗读的情感基调也必然是盲目的。因此,教师应发挥自身的情感力量,通过动情地示范朗读,充分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体会课文的情感基调,以利于学生正确把握朗读课文的情感,提升情感体验效果。如在《特殊的葬礼》的教学中,在读到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的壮观气势时,我就以充满激昂与自豪的感情进行朗读;而当读到瀑布如今已然枯竭的现状时,就以悲伤与痛惜的感情进行朗读。两种感情色彩的强烈反差,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参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心领神会、感同身受,有效激发了学生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情感。教师范读之后,应再通过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朗读,以充分体验和揣摩文本的`情感。
二、以境生情,理解情感
以声传情,只能让学生体验情感、感受情感,却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文字背后的隐性情感,可谓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语文教学论文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因此,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以境生情,寓情于理,让学生心随文动,通过自身的联想与思考慢慢地理解情感,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1.创设视听情境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视听情境,以增强文本的直观性与形象性,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领悟与理解课文情感。如在《,北京》的教学中,我就利用多媒体重现了申奥成功后天安门广场一片沸腾的欢乐场面,并播放了奥运健儿勇夺奖牌时国歌奏响、国旗升起的肃穆情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申奥成功的喜悦,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弘扬了奥运精神。
2.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以境生情,启迪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教材内容,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如在<“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教学中,我就设置了“既然没有人看到,爸爸为什么一定要汤姆把鱼放掉”“难道爸爸不喜欢大鲈鱼吗”“汤姆听爸爸的话放掉鱼是不是太傻了”等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思考,理解并认同汤姆的行为,从而让学生学会思考,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三、以文载情,培养情感
不论是以声动情还是以境生情,往往只能观察到学生表面的情感变化,而无法知晓学生内心的情感养成。作文是学生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内心情感的写照。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真情作文,以文载情,情随文涌,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首先,教师可采取读写结合的作文法,以教材为本培养学生情感。如,在完成《诚实与信任》的教学后,我就设计了这样的作文练习――“如果你就是主人公,当小红车的主人再次联系了你,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在你的经历中,是不是也发过类似的情形呢?”学生听完,都十分感兴趣地展开思考与写作。从写作的反馈看,很多学生都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并感悟到了诚实与信任的可贵。其次,教师可采取命题作文法。由于学生对可自由发挥的题材往往不知如何落笔,常常胡乱拼凑,因此,教师可有意引导学生写出有情感内容的题材,以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如《想起雷锋的日子》的命题作文,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又如《我最佩服的一个人》的命题作文,可以让学生寻找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督促自己奋起直追。
总之,情感教育如同一汪泉水,甘甜而清澈,它可以为小学的语文课堂不断注入新鲜的活力。小学生丰富的情感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将认知和情感融为一体,彼此促进,和谐发展,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注入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沉睡的情感,让学生体验情感、理解情感,并在抒发情感的过程中培养其积极情感。这样,在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也提升了语文教学质量,让语文教学绽放出生命之花、沁人心脾。
篇9:小学教育管理革新途径论文
小学教育管理革新途径论文
一、目前小学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得不到改变
尽管国家已经实施小学课程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大多数学校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但是在学校的教育机制中,改变的只是教育内容,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在大多数学校管理模式和社会的评价观念中,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仍然是衡量老师的最大标准,一但老师出现独树一帜的教学方式,将会面临社会舆论和上级领导的谴责和压力,在这种观念下,老师无法施展自己的创造力,导致教师的主动性不高,只能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教条式教育。
2.教育管理观念落后,过分依赖既定制度
教育管理观念对学校开展教育管理工作起着行为指作用导的,好的管理观念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虽然素质教育和小学课程改革不断发展,但我国大多数小学并没有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先进教育理念,而是继续采用陈旧的教育管理观念。大多数教育管理者对待老师和学生的管理方式单一陈旧,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忽略对小学生的全面的培养。用陈旧的教育观念来指导教育管理工作,使得教育管理工作在改进的过程中受到很大阻碍,很多改进工作因此无法正常进行,陈旧的管理理念成为了落后管理体系的保护伞。
3.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不完善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科技飞速发展,教育事业也需要不断地顺应时代推进,甚至需要处在思想变换的前沿阵地,这就要求学校一定要拥有高素质的教育者和管理者。目前,我国部分小学虽然选用的老师大学拥有高等文凭,但是在教育管理上却并没有投入高素质人才,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不高,造成很多用人机制不完善,淘汰机制不完整,存在才能和岗位不相符的状况。大部分小学,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小学,往往把教育管理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的性质混为一谈,遏制了管理层职工的主动意识。
二、改善小学教育管理现状的建议措施
1.转变陈旧观念,树立新型教育管理意识
改善小学教育的管理,首先要转变在教育管理活动中起引导作用的教育管理理念。走出以往教育管理误区,将民主化自主化的观念引入教育管理领域。这是教育管理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于被管理人员来说能够激发他们教学的主动性和新型教育方式的积极探索,把现代小学教育管理建设成为一个开放的科学的管理系统,将对被管理者的责任落到实处,做到权责统一。当然管理理念的成功运用需要经历一定时期的发展和渗透。在时间的积淀下,教育管理团队的管理品位逐步提高,从而使教育管理更加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2.建立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完善教育激励和竞争机制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已经成为了制约现代小学教育的瓶颈。传统的评价模式基本通学生的考试成绩,考察对书本知识的再现能力,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学习态度的考察。新的评价体系将评价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教育者是否能引导学生产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树立自主管理观念,有意识的进行自我学习作为评价标准。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通过科学手段,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教师教学效果和职业能力。教师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既是被管理主体中的一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直接管理的主体。在学校中普遍推广合同制,能够迫使教师产生危机意识,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公开招聘和择优聘任的方式,为学校留住优秀教学人才。同时在工资的分配上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建立有差别的工资待遇,使职工的待遇个人工作业绩紧密相连。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于学校的教育改革创新事业。只有在管理工作中为教师提供有利于发掘其潜能的制度环境,才能使教育管理有飞跃性突破。建立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对学生的连续考察过程,而不是对学生的阶段性考察。我国大多数的公立学校都没有采取对教师的激励措施。其实完善的教育激励机制能够激发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的积极性。
3.重视对人的管理,完善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要实现小学教育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建立高素质的教育管理队伍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学校本身存在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学校首先要具备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人的管理,做到以人为本。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不能只把教师当成简单的管理对象和教学工具,从发展的、长远的、客观的角度考虑学校教育的发展。把教师作为拥有发展需求的人,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也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一种手段。处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顺应时代潮流,引导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和职业道德是教育管理者的当务之急,只有如此小学教师的整体师资力量才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在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也不能忽视对科学的方法理论运用和对有益的经验方法的借鉴。只有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使现代小学教育的管理工作顺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才能促进小学教育事业更加积极健康的发展。
4.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体系
课程教育的选择决定了学生的接受知识的内容。小学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想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就必须要对小学的课程安排做到合理科学。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要求多元化和创造性。这就要求当代的小学生不仅要掌握大量的科学知识,而且要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挖掘多种才能的潜力。目前我国小学课程的设置基本统一,不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因此,我国的小学教育管理机构需要从儿童心理阶段和生理发展特点出发,根据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管理要求,积极构建适合小学生的新课程管理体系。
三、结论
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但是社会和家长关心的问题,还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问题。只有从教育管理上入手,改变传统教育管理模式,运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方法,完善管理团队,才能够让小学教育跟上时代的脚步,顺应时代潮流,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近年来小学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推进,学校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完整高效的教育管理体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小学的教育管理工作是时代赋予学校和相关管理者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任务。
篇10:有效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有效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以生为本,就教育而言,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关爱人,关爱人的生命,关爱人的生存环境。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有效学习最重要的内部条件:一是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基础,二是学习者的主动加工活动。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追求以生为本的课堂就是追求有效且高效的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生本化阅读就是一种关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阅读,是一种建构性的学习,是主动的,个性化的,是融合作与探究于一体的阅读,是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尊重学生个性的阅读方法。而这种方法的习得,必须依靠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渗透生本化理念,在课堂上进行生本化阅读教学。
那么该怎样进行语文生本化阅读教学呢?在实践中,我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去关注:
一、生本课堂开始于备课环节
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关键一环,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显得至关重要。于永正老师强调隐性备课,注重备学生、备学法。是的,追求生本课堂在教师备课之始就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心中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以学生的原有水平、年龄特点为出发点。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中提出了生命体的概念,它针对的是现实教育中对人的忽视。如果教育忽略了具有世界上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的生命,教育的本质便被可悲地异化了。在备课中,我们应当通过学情分析,去帮助教师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在备课环节,我比原有的单纯备教案多了一项对学生预习单的了解。我们班有实行预习单的操作,而我在上课之前必定会去看学生的预习单,预习单包括难写的字词,读懂的地方以及不懂的问题。正如《墨子·大取》中所云: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对学生了解得越透彻,对我们的教学就越有利。
二、生本课堂优化了教学效率
追求生本课堂,教师必须时时关注每一个学生,老师需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以亲切的教态,巧妙的方法落实既定的目标,但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中,可能我们的预设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一定出入,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一)关注学生的兴趣特点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寻找和文本基调一致的兴趣点,营造儿童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气氛,寻找能调动学习兴趣的方式进行有趣味地教学。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所说的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四册教材《三个儿子》时,在识字学习环节,我事先准备了一桶水,在体会拎着、沉甸甸、晃荡三个词语时,我即兴请学生上去做动作,其余学生仔细观察其动作和表情,并建议大家选用生字词语把所观察到的情景说一说。/soft/被抽到做动作的孩子兴致勃勃地上台,台下的孩子们兴奋得姿态各异。动作完毕后,我随即问上台的学生:你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学生说:刚才我拎着一桶水觉得沉甸甸的。我又追问:你走了几步后,又发现了什么?该学生说:我发现桶里的水在晃荡,都快流出来了。之后,我让台下的同学也说一说刚才的所见,要求说一段话,尽量能用上表情。有位学生说:刚才某某同学提着满满的一桶水,沉甸甸的,他觉得很吃力,脸都(憋)红了。他摇摇晃晃地走了几步,桶里的水直晃荡,他好像快要摔倒了呢!事实告诉我们:关注儿童的兴趣点,效果很好;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确实,那争先恐后的场面既满足了学生追求新奇、好动的兴趣特点,也在玩玩说说中突破了生字词的难点教学,甚至拓宽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关注学生的心智水平
儿童的心智发展水平、认识规律和成人的不一样。课堂上,我们不能以为自己感动,学生就一定会感动。我们的审美情趣、能力和学生有重大差异。蹲下来看学生,就是认真地观察了解儿童的世界,努力在打通儿童的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上动脑筋。要仔细琢磨学生,换位思考。要想想儿童会怎样读这个文本。我们面对的是6--12岁的儿童,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孩子或牵引着他们向前。沈大安老师指出:好的教学贵在深入浅出,要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第八册教材《尊严》时,她创设了图片加音乐的情境引领学生感受逃难时的凄苦,并且在图片的展示中,让学生去体会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等重点词语的意境,从中感受哈默的与众不同之处和那可贵的尊严。在多种感官的调动下,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落实。的确,给学生一架梯子,他们摘到了最甜的`葡萄。我想:这就是教学的精彩,更是生本课堂的成功。
又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第九册教材《长征》,在引导学生体会五岭逶迤腾细浪的境界时,教师没有过多的叙述,而是用板画突出了五岭的巍峨和细浪的渺小,在直观对比中让学生体会红军蔑视困难、披荆斩棘的气魄。化难为易,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创造了接纳、宽容、有效的课堂氛围。
(三)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布鲁纳在《关于学习的学习:一份会议报告》中指出:世上不存在惟一的最优化教学程序,只能从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出发,设计与之相称的理想化程序。
如浙教版语文第十册教材《晓出净慈寺》,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的费蔚老师在教学导入环节时是这样预设的: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晓出净慈寺》这首古诗,你们熟悉这首诗吗?有多少同学以前读过?结合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简单了解诗人及诗歌大意。之后,费老师又问:既然这首诗你们都会读、会背了,那咱们这节课还要学什么呢?顺藤摸瓜,教师随即提醒学生关注本课学习目标,就此来开展教学。课堂上的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会了有滋有味地诵读古诗,而且感受到了诗歌内蕴深厚的大意境。
实录告诉我们:只有了解学情,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我们的教学;只有了解学情,才能成功驾驭我们的课堂;只有了解学情,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只有了解学情,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更快乐地学习,更健康地成长!正如于漪老师所说:学生的群体有时代的特征,他们对语文的认识、要求、爱好、追求有共同的一面语文教师要坚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不迷信本本,因材施教,道而弗牵,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真正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个性和特长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这就是以生为本的课堂所创造的美丽。
三、生本课堂致力于学生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花有花的香,树有树的美,晴有晴的丽,雨有雨的趣。学生作为被教育的对象,更是如此。课堂上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它当作一种资源去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既要考虑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兼顾两头冒尖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前者能吃饱,后者能吃好。/sjbwz/
(一)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练习,能让后进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能让优生优生有更好发展。但这种练习需要家长的配合,如按图编故事之类的练习,就需要家长配合。但家长文化素养的低下,对孩子关注不够,使我们的分层作业流于形式。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预设分层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学习时都有自己的位置,有不同的发展,各得其所,体验成功的喜悦。如课堂中分层作业的设计,预设中根据问题的难易进行指向性的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的个别辅导等等。
记得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画家与牧童》时,在布置作业这一环节我进行了星级作业分层设计:读读背背描写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或句子。用积累到的词语写一句或几句话。搜集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等画家的资料。如此种种关注个体,实行弹性处理的举措,正是学生差异性特点的具体表现。
允许落后,鼓励冒尖,实施分层教学,我觉得是生本课堂中应该予以密切关注的问题,因为对学生差异性的尊重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自身价值,而且也产生了良性的循环趋势。我们同时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为了照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时候需要慢慢走,停下脚步等等他们。
(二)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是生本课堂的精神追求。
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教材《慈母情深》时,我围绕慈母情、儿女心这一明一暗的线索展开教学,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品析人物的言行,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辛劳、善良、慈祥及对儿女希望的坚守,同时也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尊敬之情。在解读母爱的过程中,我不仅引领学生去关注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增强相关的语文意识,而且我还预设了多处精彩得当的语言,通过评价、过渡、小结等渠道,在潜移默化中美化、净化学生的心灵。最后在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和诗歌《伟大的母爱》中向天下所有的母亲倾诉了一份爱的情怀!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得到的是一份深深的感动和厚厚的财富;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的是自己精神生活的完满和幸福。我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孩子们记住和回味的肯定是一幅无限美丽和深沉的画卷。正如王崧舟老师在《细读文本》中告诉我们的那样要细读文本,倾听文本所发出的细微的声响,要有一种基于作者崇拜、文本崇拜、读者崇拜的文本细读姿态,最后在发现文本的时候发现自己,发展学生!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充满智慧的学科。课堂更是充满智慧挑战的地方。语文教学作为一种艺术的存在,有其独特的令人惊叹的神奇魔力。面对语文课堂中多面的 学生,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以生为本,给学生腾出时间和空间,为有效阅读教学创造条件。让课堂教学成为对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的成全;让语文真正成为师生精神享受的,跳跃着灵动旋律的和谐家园!
★ 广告随文范文
★ 课题总结
【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有效训练的途径教育论文(共10篇)】相关文章:
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策略2024-05-12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2-08-05
见闻日记五百字左右2022-06-21
见闻日记2022-10-01
白杨教学反思2023-06-08
《白杨》语文教学反思2023-03-13
五年级白杨教学反思2023-05-19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方案2022-04-30
《四季之美》教学反思2023-08-28
白杨教学随笔202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