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4-02-16 07:18:38 语文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拓展语文教学论文(通用12篇)由网友“迷你MP3和MP4”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拓展语文教学论文,希望能帮助大家!

拓展语文教学论文

篇1:拓展语文教学论文

拓展语文教学论文

一、拓展同类材料,在比较中开阔视野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选取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介绍给学生阅读。或比较,或拓展,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开阔视野,加深对课文内容、表现手法的理解,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比如,学习《晏子使楚》一文后,让学生去读《晏子数罪》。因为这两篇文章都是《晏子春秋》中的故事,都适合小学生阅读理解,都反映了晏子的机智勇敢、能言善辩。

又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诗句的积累,逐步形成识记体系,便于学生记忆。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对同类主题或同类内容的诗句进行拓展延伸、归类比较,有利于学生积累古诗词知识,融会贯通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引导学生拓展写雪景的诗句,写惜别之情的诗句,写思乡之情的诗句。此外,我们可以按照季节将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进行延伸归类,也可以按照自然景物归类延伸写出山、水、日、月的诗句,还可以按照自然生物归类写出花、鸟、草、虫的诗句等,这样使识记的诗句通过拓展后,形成一个识记网络,运用时可以信手拈来。

二、拓展故事情节,在阅读中激发兴趣

这类拓展一般适用于一些节选自长篇小说的课文教学,这些长篇著作大多是经过岁月的淘洗后流传下来的经久不衰的文字,很适合小学生阅读。而节选的课文往往是最精彩的部分,学生除了阅读课文外,还应该接触原著,全面了解原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揣摩语言特色,学习文采精华,吟诵其中的精彩篇段,感受名著魅力,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小学课本中涉及到很多名著,以《三国演义》节选的课文《草船借箭》为例,我在课堂教学中拓展了相关内容。

一是与诸葛亮有关的`其他故事情节:《三顾茅庐》《空城计》,作为语段阅读在课堂上阅读练习,更多地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智过人。

二是其他精彩的故事情节:《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三气周瑜》《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等,指导阅读,了解整部《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梗概,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长篇小说的节选课文时,通过拓展阅读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经历,品味赏析精彩语言后,学生对拓展阅读产生浓厚兴趣,这对他们的语文知识积累、文学基础的积淀有很大帮助。

三、拓展传说典故,在了解中领会主题

拓展典故,这主要是针对古诗词的教学而言。拓展典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通过了解典故的来源和意义,能更准确地把握诗词的重心,深刻领会诗中的含义,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比如,我在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一诗时,就拓展了两个典故。在学生回答“为什么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一问题前讲第一个典故:张志和年少得志,曾经是朝廷命官,志和就是皇帝给他取的名。后来因得罪高官被贬,他干脆辞官不做,隐身于大自然,以游赏为乐,以钓鱼为趣,自称“烟波钓徒”,过着游历生活,常年不回家。后来皇帝多次派人叫他再去朝廷做官,他都拒绝了。他哥哥张松龄想劝他回家,特地也用《渔歌子》词牌写了一首和作《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当哥哥,学生当张志和,对读两首词后交流“不须归”的原因:西塞山的风景太美了,作者不想回家,更不想回到朝廷里、官场中,只愿陶醉在山水中。然后再拓展第二个典故: 张志和垂钓时从来不挂鱼饵。有句话叫姜大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大公在钓鱼时钓来了一个周文王,后来他就跟着周文王当宰相报效朝廷去了。猜猜,张志和钓鱼不用鱼饵,那他钓来了什么呢?会有什么收获呢?

通过交流,学生领会了诗的主题,张志和垂钓,钓来悠闲,钓来愉悦。也只有这样悠然自得”宁静闲适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

再如,林杰的《乞巧》和刘禹锡的《浪淘沙(一)》都用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李商隐的《嫦娥》用了“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拓展这些传说,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深入理解文本。

四、拓展随文练笔,在表达中培养能力

随文小练笔,内容紧扣课文,是阅读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拓展。它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有效激发阅读和习作的兴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当立足课堂,科学利用文本,引导学生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高超手法,体会形式多样的表达方式,合理拓展教学资源,精心设计随文小练笔。让设计独到“安排合理”落实有效的随文小练笔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一朵艳丽的花朵。

例如,《穷人》一文的最后一段写道“‘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这是一个富有余味的结尾,学生怀有极大的好奇心,我趁热打铁,启发学生:“渔夫和桑娜收养了两个孩子以后,他们的生活会是怎样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有的学生说,他们的生活仍然非常艰苦,但是他们非常乐观,大家互相帮助,共渡难关;有的学生说,孩子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非常懂事,长大了对渔夫和桑娜很孝顺。之后,我再引导学生把所思所想写下来。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练笔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训练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总之,文本的适度拓展延伸,可以让语文阅读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和高效。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选择拓展的内容,适当地选择拓展的时间,在教师一张一弛的教学节奏中,使原本离学生很遥远的故事来到了身边,使原本不甚理解的情感充溢了整个课堂,使一篇篇单薄的文本幻化成一只只美丽的彩蝶,悄无声息地飞舞,拨动文中的情丝,飞进学生的脑海,也激发学生插上语文的翅膀,翱翔在知识的天空。

篇2:小学语文拓展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拓展教学论文

摘 要: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是指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突破时空限制,由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让学生走出教材,走向生活,拓展与文学系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地迁移。拓展延伸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还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教材中所选取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不可能涵盖所有的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把目光延展到课外,通过语文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进而加深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理解,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学生学习实践已经证明,语文学科的基础不仅仅会影响学科本身,而且也会影响到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这进一步凸显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那么,应该怎样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来实现拓展和延伸呢?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一、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做好的老师,学生做任何事在被动的情况下效果是非常差的,而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的内驱力被激发了出来,学习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教师要利用好学生这一学习的特点,挖掘每一个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求知的欲望才会强烈,才可能进入较好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好语文知识拓展和延伸的效果,在学生预习新学的内容的基础上,来补充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在丰富学生们知识面的基础上,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文言文《口技》一课中,学生理解可能困难一些,此时就可以播放《洛桑学艺》中洛桑模仿乐器演奏的片段,从而引出口技艺术;紧接着就说洛桑如此,今天我们就再结识一位口技表演者,来感受其高超的口技表演技艺。通过这一举措来导入新课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很自然而然地进行新课讲解。

二、通过拓展延伸让生活和语文学习联系起来

学以致用是现在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语文学习也往往是单一的向成绩看齐,题海成为了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接触最多的,这往往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不能使学生真正清楚学习语文的价值所在。真正的课堂知识应该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的,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教师要主动建立这种联系,深化学生们对于语文学科的认知。例如,学了《陶罐和铁罐》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学了《鸟的天堂》,我请他们当一回小导游。这样做一方面,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学生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对课文内容有进一步探究的渴望,使学生的间接兴趣与直接兴趣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有明确目的但无需更多意志努力的注意。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面向生活、联系生活、理解生活、表达生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地尽情表演,激情满怀,生动逼真。语文与生活这一泓活水相沟通,课堂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发展多元智能,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素质。

三、通过拓展延伸,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学习中,为增添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教师从学生的年龄出发,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如: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游戏:帮动物找尾巴、绘画:自己喜欢的动物等。在这过程中渗透了美术、舞蹈、自然常识等学科知识,既达到语文训练的目的,又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起来。

四、通过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发展,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小学生想像力丰富,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诱导,必然会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树立信心,大胆地放开手脚,展开想像的翅膀。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可以叫学生续编童话,让学生想象当皇帝得知新装是假的自己根本就没穿衣服时,他会有怎样的表现?这时学生会纷纷展开联想,有的学生说他会缉捕并且恶惩两个骗子,训斥撒谎的老大臣;也有的学生说他会改掉爱慕虚荣的思想,从此成为一个关心国事的明君。……这种续编活动,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随着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于中小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小学阶段是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形成时期。语文学科更是其中最为基础和关键的一门学科。作为语文教师来说一定要立足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本着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把语文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来辅助语文教学,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3: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拓展论文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拓展论文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拓展中华文化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有着丰富沉淀和积累的古老文化。我们当代中国人,不但要掌握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担当起建设四化的重任。语文教学正是担负着这样的使命,有着承前启后的伟大作用。 语文是其它学科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语言文字学习的基础上,培养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其他学科,并促进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以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用中国历史中动人故事打动学生,激起学习兴趣。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不乏文人学士刻苦用功,终有成就的故事。这是我们传统美德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有理由让它发扬光大,在我们的子孙后代中引以为鉴。另外,学生对于这种的生动有趣的教学很感兴趣,比起枯燥说教来要更有实效。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丰富的教材,把学生吸引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上来。这不但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他们进行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又使他们对我国的民族文化产生渴求心理,增强他们了解和掌握中华文化的决心和信心。

二、正确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培养正确学习方法。

现代教育正飞速发展,信息化正日渐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新的教学模式正逐步取代落后的观念;现代社会对学生的熏陶使他们有可能更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所有这些,都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崭新的要求。我们不能因为所达到的目是使学生接受古老文化而无所动,我们应努力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来达到学生了解、掌握、运用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的目的。 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参预,使我们有可能与世界先进教学理论接轨。我们可以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运用综合手段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新的教育理念在召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把时间还给学生的呼声很值得我们思考,一些学校成功的范例也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去借鉴。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教育,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一定有出色的效果。 广大教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殊不知,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其实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教会学生判断是非曲直并帮助他们找到相应的处理方法。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适合本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了。对于古人学习方法可取之处,我们还是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拿来以为己用。更重要的还是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能够独立行走,而不要老师步步搀扶。学习语文如此,其它学科亦如此。

三、教会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搞好语文教学要有丰富、广泛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有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本领。这里,我们不妨重温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对于外来文化可以如此,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亦可如此。那些好的,对学生形成美好心灵、美好品格的东西,我们尽可以放心交给学生;对于封建的,腐朽的文化,我们则要求学生寻其不是,以作反面教材。这是我们的目的之一,也是我们运用中华传统美德来规范学生,提高素质的手段和方法。

四、在以上基础上让学生明白掌握民族文化的意义。

在学习中让学生理解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是我们教育学生的真正目的所在,所以,这画龙点睛之笔绝不可少。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上伟大人物为爱国、救国献身的故事帮助学生来体会这一点。 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担负着重振中华雄风的伟大历史任务。我们只有把一代品格高尚,素质优良的接班人交给党,交给人民,才不辱为人师。

篇4:语文课堂教学拓展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拓展论文

摘要: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注重教学的拓展,散发出生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度和深度。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挑战。

关键词:知识拓展;教学拓展;语文课堂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既要立足课本,又要跳出课本,也就是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教学拓展。我就课堂教学拓展上谈出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拓展应当在学生的知识盲点上拓展

语文课本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课本中涉及的一些知识,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知识积累较少,所以往往是一知半解。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一定要备学生,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如果学生有知识上的空白点,就要及时讲解,以拓展来填补空白,这有利于夯实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分析课文《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一句时指出,这个句子中的“犬”字有特殊用法。“犬”字本意是名词狗,在文中为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明白此知识后此句朗读停顿,也就好理解了。正确读法为:其一/犬坐于前。又如“投以骨”一句,既是省略句,又是介宾短语后置,即以骨投(之)。由于现在教材淡化了语法内容,教材中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我只能举例讲出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关系,这样学生才能较好地理解。

二、课堂教学拓展应当在文章的关键点上拓展

文章的关键点,诸如字词句子和段落等,对解读文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及时抓住文章的关键点进行有效拓展,这样既能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能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比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陋室铭》中的关键句,为了让学生理解“德馨”是陋室不陋的原因,我引导学生用熟知的知识来进行拓展。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中的故事家喻户晓,诸葛亮知识渊博,少有大志,隐居隆中,住于茅屋之中,甘心过着简单的躬耕生活,以待明主。尽管诸葛亮的茅庐很简陋,但他的品德高尚,不以茅庐为陋。陶渊明厌恶官场,隐居乡间,虽然生活清贫却依然怡然自得。他能保持自己高洁的`操行,而不为五斗米折腰,令人敬佩。通过上述拓展,学生明白了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看重的是精神而非物质,从而很好地理解了刘禹锡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课堂教学拓展在于新旧知识连接点上拓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须以教材为轴心,把相关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拓展,通过举一反三的练习,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和把握,进而使其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

例如,马致远《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让学生回想古诗中写乡愁的名句,再把它们归纳整理出来。李白《静夜思》中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有“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在教学《孙权劝学》时可以和《伤仲永》比较,进行教学拓展,让学生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仲永天资聪颖,少年时才华出众,善于作诗,其父得其利便“日扳仲永环谒邑人,不使学”,后来终于沦落为平庸的人。吕蒙当涂掌事,孙权劝其读书学习,他借故推辞,后孙权以自身实例再劝,蒙后始就学。后鲁肃与蒙座谈,发现他进步很大,感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伤仲永》从反面证明了不学习的坏处,《孙权劝学》从正面论证了学习的好处,都突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四、课堂教学拓展应当在课内外生活点上联系拓展

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教学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巩固、活用和拓展课内所学的语文知识,并将它辐射到课外生活中去。

如,我在讲《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结合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方法,让学生在课后观察同学们的特点,找出两个人描写出来,后进行交流,看谁写得好。又如,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让学生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做一期手抄报,后挑选优秀作品张贴在教室里。这样的拓展既深化了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语文课堂就是要求教师构建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联系,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知语文,学语文,用语文,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语文课堂教学拓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以学生为主,灵活运用,应适时、适量、适度地进行拓展,切不可喧宾夺主,影响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只有合理科学地有效拓展,日积月累下去,才会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使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效率,锦上添花。

篇5:语文教学的有机拓展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的有机拓展教育论文

摘要:课堂拓展可以引领学生走进更广阔的语文天地。有机的课堂拓展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恰当地融于课堂教学之中,能对具体拓展内容进行鲜活的选择。

关键词:课堂拓展;内容;时机;选择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教材只是一个引子,而语文学习的目标绝不仅仅只是这个引子。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引子走进作家作品,走进作家精神领域,走进文学,走进文学史,走向更广阔的思想和文化空间。所以语文教学作为引子的一个重要的引领方法便是进行课堂拓展。

那么,课堂拓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顾名思义,“拓展” 就是开辟新的领域,发展新的空间,使原来的内容得以展开。具体说,课堂拓展就是以课文为基础向课文所引导的方向生发开去,多联系一些相关知识,使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已知的知识系统,使学生建立起更新的更大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多思考一些相关问题,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一些知识现象和社会现象,使所学和所用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拓宽知识视野,扩大思维领域,提高读写能力,发展人文素质之目的。

当然,课堂拓展无疑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有更丰厚的知识储量,需要有开阔的眼界,需要有机智的课堂调控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既要以文本为依托,又要高于文本。当然课堂拓展也不是无限制无目的地延伸,否则语文课很容易成为历史社会课或者考据课。

那么,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拓展?我认为,课堂拓展要讲究有机。何谓有机?就是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就是恰当地融于课堂环节之中,就是对于具体拓展内容的鲜活选择。

一、所谓有机,首先应该是课堂拓展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本人曾经看过杭州外国语学校郭初阳老师的一个课堂实录:《项链》。在这堂课里,郭老师引入了莫泊桑的女性观,莫泊桑的创作谈,引入了中国评论家对莫泊桑小说的评论,更出人意料地引入了欧洲童话经典《灰姑娘》与女主人公的命运进行对比。在这样一节精彩纷呈,含量巨大的课堂里面,学生无疑真正步入了一种文学史的氛围之中,将自己置身于大语文的天地之间进行遨游。当然,我没有郭老师那样丰厚的文学素养,也没有杭州外国语学校那样高素质的学生,但我觉得,郭老师的课至少可以为我们指引一个方向,课堂拓展可以达到怎样的一个深度广度与高度。

以郭老师的课为契机,我概括了一下,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拓展内容大约有五个方向:

1. 背景资料

像胡适的《我的母亲》需要介绍胡适写作的`背景,《水调歌头》也要介绍苏轼写这首词当时的情况。教授《春酒》总要介绍琦君的写作背景。

2. 作者的思想情感

这类资料大多都是作者在对自己文章进行解读时留下的,比如《云南的歌会》一文,沈从文先生在《湘西民族的艺术》中说道:“产生这样的山歌实有原因,如没有一种特殊的环境作为土壤,这些歌不会那么素朴,真挚而美妙感人。”《我的母亲》里面提到胡适《先母行述》:“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生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

3. 名家的材料

《春酒》讲授中可以引入余光中的《乡愁》;《五柳先生传》可以提到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中对五柳先生的评价。又如教学《〈世说新语〉两则》时,为增加学生对魏晋时代那种率性而为的士族风度的理解,我引入了余秋雨的《遥远的绝响》,阮籍的白眼,纵酒,长啸,他的不拘礼教,轻慢官场,穷途之哭,无一不是那个特殊的时代士大夫率性而为的真实写照。这样,对陈太丘的决然离去,朋友在孩子面前的先骂后道歉,种种似乎怪异的行为,学生也就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了。

4. 老师示范性的材料

这主要是老师在讲授课文的时候可以用一个示范性的段落批注,借此让学生尝试学会这种批注方法。

5. 情境再生

就是问学生在面临这个情境的时候会怎么做,借此看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到位。

例如在处理课文《羚羊木雕》时,相信很多老师都会联系实际,问问学生会怎样处理和父母之间的矛盾。那么在学生讲述自身经历时,我们也应该对学生提出中肯而切实际的指导。

二、所谓有机的课堂拓展,还要注意时间的恰当,拓展必须融于课堂环节之中,并且重视课堂生成

《学记》有言:“君子之教,善喻也,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优质的教学需要的是启发与开导上的功夫,而课堂拓展正是启发和开导的一个重要手段。

比如在讲授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一文时,可以拓展梁实秋等人写的《好人胡适》以及胡适先生自己写的《先母行述》,这样更容易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那么这个可以放到讲解文章的最后。而有的背景资料的拓展应该放到课堂开始的时候,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所谓“知世论文,知人论文”就是这个道理。但有的也可以放到中间,

比如在教学《马说》时,我并没有一开始便介绍作者韩愈,而是在文章高潮部分,作者发出悲愤的呼吁“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时,引入作者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的经历。这样学生对韩愈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便有了直接的认识。

同时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梳理好的东西呈现给学生。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就学生感兴趣同时又有助于增加学生对文本理解的问题,教师及时进行补充。而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名家资料方面的拓展是随着对文本分析的深入而相应出现的,很多都是出现在文章分析的中间的。

总之,在恰当的时间选择恰当的拓展内容,可以大处如泼墨,高屋建瓴,有“推窗观天地,挥毫凌云烟”之气派,而细微如精雕,一丝一毫,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境界。

三、所谓有机,还要表现在对具体拓展内容的鲜活选择上

我们知道有机的拓展内容有五个方向,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内容,如背景资料的拓展本身是相当浩繁的,也存在着有机选择问题,它应该体现一个鲜活的原则。这主要针对现实教学中许多具体的拓展存在死板等问题,比如拓展的内容相对单一化。很多课堂上的拓展都在介绍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但是,在处理时,我们往往只是介绍作者是什么什么家,写了什么什么书,这些僵死的知识介绍并不能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思想之中,增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再比如某些拓展纯粹只是表面文章,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有些老师为了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常常喜欢在课堂结束之前引入相关内容的拓展阅读。这种阅读往往时间既不足,深度又过大,学生连看完材料的时间也没有,更谈不上有阅读的体会与见解了。这种拓展完全成了走过场,成了聋子的耳朵,只是摆设。

课堂上有了拓展这个环节,知识体系就在拓展中得到构建,课本知识得到了迁移,得到了应用,知识在拓展训练中转化为运用能力,文化的知识就会内化为学生的文化素质。学生学习了“一”,通过拓展,就会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知识和能力就得到逐渐的发展。所以说,课堂拓展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当然,拓展不能脱离文本,它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必须忠实于课堂。总之,有效的课堂拓展可以丰富语文课堂的知识含量,让语文课堂的天地更广阔。

篇6:语文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语文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语文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黎溪中学 彭德国

课程理念下,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载体,是学生学习的材料。这只是“一杯水”,还有大量可读的“江河湖海”。教师要理解新的大语文观,把“一杯水”和“江河湖海”密切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拓展和延伸”环节必将成为语文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用教材教”指引语文课堂教学向外拓展的目的不在外而在语文,语文课堂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在课堂里向外“生活一番”,而是“利用可以利用向外拓展,利用生活化的场景或者调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来学习语文。”

所谓的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和课堂教学而言的,它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吃透文本内容后,引导学生进行的拓展思维训练。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情况,采用灵活有效的方式,从情节、主题、题材等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

一、从情节入手延伸

通过故事情节的延伸,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在理清童话故事的情节后,就可以从情节入手,引导学生想象“皇帝回宫后会做些什么,骗子的结局如何?”

二、从主题入手延伸

同一篇文章,同一个故事,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提炼出不同的主题。就拿《蚊子和狮子》这一篇寓言来说,故事情节简单,主题明白易懂,但初中生学习这篇寓言,我认为不能简单的读懂故事,明确文中所阐述的道理:曾经打败过大人物的人,最后却被小人物打败。而应就寓言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得出不同的主题。如:从蚊子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学生思考后就会明白:成功时不能骄傲自大,得意忘形,或是在双方的较量中要学会抓住别人的弱点。那么从狮子的身上我们能读出这样的道理:别人向自己挑战时,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或是在与别人的较量中不要暴露自己的弱点。再如,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可请来席慕蓉的《乡愁》;学《爱莲说》,可引进来《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

一篇简短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可以获得不同的启示,这样的拓展延伸,既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文本内容,又让学生明白了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教育,学生受益匪浅。

三、联系生活进行延伸

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语文的学习不一定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它更应该跳出课堂,向生活延伸,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教学《第一次真好》一文时,通过学习,学生明确了要学会珍惜第一次,还要大胆的尝试第一次,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实际生活中,是不是所有的第一次都要大胆的去尝试?哪些第一次不能尝试?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学生在广阔的生活课堂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四、向升华情感、陶冶情操处拓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地上。”他的话深刻揭示了情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的确,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还是情。语文课堂离不开一个“情”字,它是联系教师、教材、学生的纽带。课堂上的拓展延伸有时就是一个个很好的“燃情点”,它可以在情感涌动的课堂上升华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斑羚飞渡》一课,在领悟老斑羚对小斑羚无私而伟大的爱后, 我忍不住问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人像老羚羊一样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无论是悲伤还是欢乐,他们的心里都装着我们,爱着我们,她们是谁?”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父母”。从老羚羊到父母,学生的情感升华了,油然而生起对父母的敬爱、感激之情。随后的“爱在人间”故事会让大家迷失在爱的世界里。情感的升华、感恩的教育在情感拓展延伸处得到了落实。

五、从作家角度延伸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藉此机会,乘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风格……如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只是《水浒传》中第三回部分,将花和鲁智深(鲁提辖)的行侠仗义、嫉恶如仇、报打不平的英雄形象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向学生介绍《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名着,让学生去关心鲁智深后来的命运,激起学生探知的兴趣。

其次,一个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其风格往往也是有差异的,可就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作比较,将文学史的知识贯穿其中,把学生引入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和积累中。例如,学习李清照的《醉花阴?勃雾浓云愁永昼》时,可向学生介绍她前期的作品《如梦令》。学生在理解了这两首词截然相反的意境后,不难知道这与李清照所属的时代背景有关。?

此外,我们还可以介绍学生看一些人物的传记、评论文章,这会让学生对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鲁迅代表了中华民出最可宝贵的灵魂,他是超越时代的,他也是痛苦和孤独的。而学习鲁迅自传,则正可全面了解鲁迅。但学生一般认为鲁迅的作品艰涩难懂,理解有难度。且《鲁迅自传》,写得又含蓄、沉着、朴实,学生始终无法与之对话和沟通。教学中我把近几年学术界研究鲁迅的文章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走近鲁迅,了解鲁迅。

阅读这样的评论文章,可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观点,从而跳出自己狭隘的思维空间,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例行性思维和兼容并蓄的气度。

六、从文体的角度延伸

拿说明文为例,我先从课本中选取一篇比较典型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分别从课文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设置问题,让学生精读,分组讨论解决问题,老师点拨。然后又选择另一篇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进行比较阅读,找出两篇文章的异同。

经过反复讨论、分析、总结,每个学生都逐渐理清了,“说明文有的介绍事物的特点,有的是说明一个道理,要介绍明白这些特点和道理要用到不同的说明方法,而且语言必须准确”。这样的一种阅读思路,也就是帮学生拿到一把开启说明文阅读大门的钥匙。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领”实际上就是“导”,是从学生的“学”出发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总结。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总之,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失时机的进行拓展和延伸,才能很好地贯彻“大语文”的教育观,才能把“一杯水”和“江河湖海”联系起来,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篇7: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拓展课外阅读

1、低年级学生可将课外阅读先放在课堂上欣赏和交流,并渐渐引导其在课堂外的网络上扩大范围进行欣赏和交流,慢慢培养其阅读和欣赏的能力,扩大其阅读和交流的视野。例如:在课堂上,老师每次可抽取两到三名学生向同学朗读自己推荐的好句子、好段落,要求说明推荐句段的出处,做到朗读时口齿清晰,可加入自己的表演,再谈谈为什么推荐这句段,表达自己对句段的感受,再让班上同学谈谈对这句话的感受,注意在低年级中随机抽取的学生应先抽语文能力强的学生,有了好的开头,才有了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

2、中年级学生可将课外阅读欣赏放在课堂上欣赏和交流的同时,在课堂外的网络上进行大范围的欣赏和交流,激发其课外阅读欣赏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请一到两名学生向同学推荐好段落、好文章,要求说明推荐段落、文章的出处,朗读时做到感情丰富,可加入自己的肢体表演,再谈谈推荐的理由。在网络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BBS论坛上对阅读材料的评价或者对学生的阅读评价进行发帖或者参加互动讨论。

3、高年级学生由于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量的增加,可将课外阅读大量放在课堂外的网络上进行欣赏和交流。例如:学生可以在BBS论坛上发帖推荐自己喜欢的文章,要求说明推荐文章的出处,可做整篇文章的,也可自行挑选自己喜欢的文章部分转载,甚至可以上传朗读配音,并写一写阅读后的个人感受及推荐的理由。当然,课堂上的阅读欣赏也因继续进行,教师可以在论坛上挑选阅读材料,也可在课堂上随机挑选学生做现场推荐。

篇8: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拓展课外阅读

明确课外阅读的任务

课外阅读的首要任务是运用。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一说法的内涵正是课外阅读的运用功能。学生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读书方法,这些读书方法只有经常、反复地运用,才能得心应手,真正成为一种阅读的能力。课外阅读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块实验田,提供了展示学生才华的机会。

课外阅读的第二个任务是学习,就是从广泛的课外读物中吸收营养,开阔视野,以达到“以课外促课内”的效能。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战争年代离学生生活相隔太远,如果学生仅仅阅读教材中的课文,他们所受的教育是单簿的,对邱少云的伟大与崇高的认识也是浅层次,但是如果指导学生阅读课外阅读物《我的战友邱少云》,学生对邱少云的事迹以当时战斗的场景有了丰富的感知,他们就很容易体会到战斗环境的环境以及邱少云的伟大,从而产生对邱少云的崇敬怀念之情。 “积累”是课外阅读的第三个任务。学生的头脑如同一个信息库,只有当学生掌握大量的、丰富的资料,他们的思维才是活跃的、开阔的,才能达到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文如泉涌,妙笔生花”。相反,如果没有平时丰厚的积累,学生的内心就是空洞的,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写出优美的作品。因此,进行课外阅读时重视广泛地积累,积累语言,积累思想,才会使学生一天天变得丰厚起来。

推荐课外读物的原则

拓展课外阅读应向学生推荐什么读物呢?趣味性是向学生思维推荐读物的首要原则。学生年龄小,不具备辨别优劣能力。因此,教师不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放任自流,要放到“下水”阅读,然后分门别类地介绍给学生。尤其是读物是否有趣,是否能引发学生的共鸣非常重要。很显然,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去啃那些枯燥乏味的“之乎者也”。富有生活情趣和幻想的故事、有趣的生活小常识、小实验、琅琅上口的诗歌,才是最受学生青睐的。

“广泛性”是向学生推荐读物的另一原则。我们都知道,人只有吸收各方面营养,身体才会健康。读书也是如此。倘若只读一种书,就只能接受一方面的营养,就会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这是指导学生读书的一大误区。学生接受的基础教育,只有博览群书,譬如文学、史地、生物、数学等各方面的读物,才会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才不会成为某一方面的“跛子”。 帮助学生广泛地选择有趣的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读物,学生才能开卷有益,从而促使学生喜爱读书,养成经常读书的好习惯。这种效果是值得每一位教师付出心血的。

3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1.努力创设民主课堂氛围,使学生勇于参与课堂教学中来,是进一步建立师生关系的重要之一,也是课堂教学改革重要的另一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充分配合,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每个教学教师都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教导学生、;教师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会犯错误,在很多方面,同学们是不比老师差,例如在电脑学生方面,舞蹈技能各方面,教师都需要虚心向学生学习,做好师生之间互教互学的关系,好学生应敢于质疑。在这种坦率的学习气氛中,教师非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师生关系会更和谐融洽,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就有效的开展了。

2.充分发挥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智慧潜力的开发和激发,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创设让学生有话愿意说的情境,对于某一问题,只要能摆出充分证据,完全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挥,有时学生讨论超出教学范围,有时甚至影响教学进度。也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哪怕有些看法在教师看来比较幼稚的,荒谬的我们也要让学生把话说完,让学生很快和教师融入一起。

3.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就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的智慧潜力、个性特长都能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发挥,让学生乐学。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对学生讨论中争议大的问题答疑问,解惑,使学生逐步进入善学的境界。

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必须热爱语文教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的“乐”,就是“喜欢”、“爱好”。这是语文教学所必须具备的感情基础。语文教师必须热爱自己所教的语文学科,具有从事母语学科教学的光荣感和神圣的责任感,享受语文学科教学的快乐。这样,你才能在语文教学中诉诸真情。语文教学,教师不仅仅是传授学科知识,让学生去感知、接受、运用学科知识。它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任务是用自己丰富的学科情感去感染学生,构建起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感情的桥梁,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产生心灵的共鸣。

语文不是无情物,师生应是情中人。教师要用自己钟情的教来渐染学生,使之钟情于学。学生热爱语文学科之日,便是学生学会学习之时。所以,我坚持着这样的教学理念:高高兴兴地走向讲台,热情饱满地讲每一节课,深情款款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上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我的教学目标是先让学生热爱语文学科,让自己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这是学会学习语文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你即使在课堂上使出浑身解数,也不可能教会学生学习语文。所以,教师必须热爱语文教学,深爱自己所教的学科。

让学生化被动学为主动学。

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学科,就要耐心教育学生认识到学好语文学科对他们将来的意义,从而化被动学为主动学。首先,我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生动而真实的个案示例来认识学好语文对他们将来的重要意义。如走上社会工作环境中的写稿、演讲、做报告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交流,都是语文功底的体现,都是终生受用的知识储备。其次,我还从学生学习偏科现象出发,有的放矢地找学生谈心,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意义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了学语文有用,语文分同样是分,不可忽视。从而让他们能够主动、积极、有意识地学习语文。 这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变你让他学习为我要学习”。这可不是个简单的理论问题。为了促成这种转变的发生,教学中,我们必须多下功夫,不惜苦口婆心。这种教学情感的投入和时间的投入不是用语言可以说清楚的,这是一个艰苦付出的过程。不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是不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的。这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会深切体会到的什么是“苦中求乐,教中求乐”。教学同样“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语文教学绝不应是硬性要求,硬性要求谈不上培养,反而会适得其反。用学生气老师的话来说,你让我写、让我背,我就不写、就不背,你能把我怎么样?是啊,我们能把他们怎么样呢?我们相信,教育是爱心产生耐心,耐心和恒心总会有所收获的。所以教学就得对学生有爱心和耐心。我们要用一次次的热情鼓励,用一次次真情的表扬,用一次次师生记忆互动、朗读互动、改错互动、总结互动、搜集材料互动,用一次次的师生课堂比一比、看一看谁写的好,谁说得好……来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变被动学为主动意识上的学。

篇9: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拓展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拓展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拓展中华文化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有着丰富沉淀和积累的古老文化。我们当代中国人,不但要掌握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担当起建设四化的重任。语文教学正是担负着这样的使命,有着承前启后的伟大作用。

语文是其它学科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语言文字学习的基础上,培养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其他学科,并促进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以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用中国历史中动人故事打动学生,激起学习兴趣。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不乏文人学士刻苦用功,终有成就的故事。这是我们传统美德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有理由让它发扬光大,在我们的子孙后代中引以为鉴。另外,学生对于这种的生动有趣的教学很感兴趣,比起枯燥说教来要更有实效。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丰富的教材,把学生吸引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上来。这不但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他们进行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同时又使他们对我国的民族文化产生渴求心理,增强他们了解和掌握中华文化的决心和信心。

二、正确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培养正确学习方法。

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正飞速发展,信息化正日渐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新的教学模式正逐步取代落后的观念;现代社会对学生的熏陶使他们有可能更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所有这些,都对我们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者提出了崭新的.要求。我们不能因为所达到的目是使学生接受古老文化而无所动,我们应努力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来达到学生了解、掌握、运用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的目的。

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参预,使我们有可能与世界先进教学理论接轨。我们可以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同时,运用综合手段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新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念在召唤我们每一个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者,把时间还给学生的呼声很值得我们思考,一些学校成功的范例也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去借鉴。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一定有出色的效果。

广大教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殊不知,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其实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教会学生判断是非曲直并帮助他们找到相应的处理方法。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适合本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了。对于古人学习方法可取之处,我们还是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拿来以为己用。更重要的还是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能够独立行走,而不要老师步步搀扶。学习语文如此,其它学科亦如此。

三、教会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搞好语文教学要有丰富、广泛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有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本领。这里,我们不妨重温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对于外来文化可以如此,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亦可如此。那些好的,对学生形成美好心灵、美好品格的东西,我们尽可以放心交给学生;对于封建的,腐朽的文化,我们则要求学生寻其不是,以作反面教材。这是我们的目的之一,也是我们运用中华传统美德来规范学生,提高素质的手段和方法。

四、在以上基础上让学生明白掌握民族文化的意义。

在学习中让学生理解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是我们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生的真正目的所在,所以,这画龙点睛之笔绝不可少。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上伟大人物为爱国、救国献身的故事帮助学生来体会这一点。

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担负着重振中华雄风的伟大历史任务。我们只有把一代品格高尚,素质优良的接班

[1] [2]

篇10:语文拓展教学活动方案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十三个认读字和六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3、学习古诗《春晓》,感悟意境,练习背诵。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词卡,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引入

1、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课文,同学们觉得春天怎么样?

2、古时候的人们也很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很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看──看书,谁能读准确?

板书:春晓村居(区分“春、村”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3、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⑴加笔画、加偏旁组字

自──首十──古古──居亡──忙因──烟口──知

⑵换笔画,换部分组字。

读──诗对──树──村睡──眠闪──问──间──闻屋──居

醒──醉亲──童外──处岁──多放──散

4、读词语巩固读音

两首古诗冬眠到处见闻乡村居住烟花童话散步

三、正确流利的读古诗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同学听。

3、自愿到前面读或背,让大家欣赏。

四、重点理解《春晓》,感悟意境

1、许多同学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春晓》这首诗了;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唐代诗人:孟浩然)

2、再谈谈这首诗,说说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根据学生质疑可适当引导:

⑴晓:是天刚亮的时候。“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⑵眠:就是睡觉的意思。

⑶闻:就是听的意思。

⑷啼:就是叫的意思。

3、请学生们看着课文中的图画,听老师范读古诗,听听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字音拖长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⑴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⑵教师描述,引领大家读。

教师: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为什么?

学生:春眠不觉晓。

教师:刚一醒,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叫声,声音真好听。

学生:处处闻啼鸟。

教师: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又被风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学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⑶自由练习背诵。

⑷学做小诗人,到前面朗诵,教师为学生配上音乐。

⑸集体背诵。

四、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春晓村居

五、课堂作业设计

1、找朋友:

诗村首醉出散

chu shou san zui shi cui

2、读一读,说一说:

诗:诗人

闻:见闻

古:古往今来

春晓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晓、眠、啼”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古诗,作者孟浩然。“春晓”指春天拂晓时的情景。诗句的意思是:春夜,睡得香甜,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醒来后,听见到处是鸟叫的声音。回想起夜里我听到的风声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作者先写早晨的所感所闻,再回想昨夜的风雨落花,表达出他喜春惜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是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周围自然景物的变化,说说自己的感觉。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放大的课文插图和配乐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生字中的“声、知、少”都是翘舌音,要注意读准。鼓励学生用熟字或生活积累自己设法记忆字形。如,用“小”记“少”,用窗外的雨点形象记住“雨”。

要提醒学生注意易混淆之处:“声”上面是“士”不是“土”,最后一笔是撇,不是竖弯钩;“少”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夜”的第四笔是竖,不是竖提。

2.写字教学

有的字重点笔画正好写在竖中线上,在指导学生观察范字时,可提醒学生抓住这些笔画,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以下生字的笔顺要注意。

夜:夜夜夜夜夜。

雨:雨雨雨雨雨。

声:声声声声声。

(三)朗读指导

这首诗语言、意境皆美,必须通过反复朗读来感悟。可以通过教师朗读或录音朗读进行示范,再引导学生联想自己早晨醒来听到鸟叫、想到花开的心情来读,语速稍慢,“晓、鸟、少”的字音适当延长,读出古诗的节奏。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四)练习提示

第三题是复习巩固生字的练习,可放在教过生字后进行。让学生先把每个生字读一读,数一数笔画,再把笔画数相同的字写在一起。第四题填空,应在熟读背诵和书写生字以后进行。

(五)扩展活动

咏春的诗不少,学完本课的《春晓》后,可在《学习园地》中介绍一些描写春色的诗句,注上拼音,让学生读读背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篇11: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模板

现在的农村学生,多数为留守儿童,缺少阅读的习惯。而阅读是一个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愿意读书,用心思考书中的问题,积累书中的优美词句、成语、格言等。

一、“兴趣”是孩子的动力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推算出的圆周率比欧洲早一千多年。然而9岁时,其父亲希望他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逼着他背《论语》,他两个月只能背十多行,被其父亲骂为“蠢牛”。可年少的祖冲之细心观察天体,发现每月的十五月亮就会圆,于是困惑地问爷爷,爷爷引导给他解释:“月亮运行有它自己的规律,所以有缺有圆。”从而调动了祖冲之的兴趣,他开始研究天文历法,成为一名杰出的天文学家。

每个学生都有其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教师应结合其感兴趣的事物,提供相关内容的书籍。如:有的学生喜欢恐龙,就可提供介绍恐龙生活习性的相关书籍。每个学生都有希望掌握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知识,从而更愿意去探究。一旦发现可在书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知识,则更愿意去阅读其他书籍,从而达到发自内心地去读书。

二、适当指导阅读方法

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要多读书,可是学生困惑的是:应该怎样读?教师应对阅读的方法加以引导,学生才能在书中找到乐趣。

1、精读

根据学生兴趣及语文素养选择相关书籍,要求学生在1—2月的时间内读完该本书。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准备好一个记录本,将书中的优美句子摘录在本子上,也可将文中描写人或动物外貌特征、心理活动的句子或片段抄录下来加以揣摩;也可将书中引用的名言、诗歌抄录后再理解、背诵,指导学生将每个星期对所读的文章的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

2、浏览

在一次阅读课上,我准备了几十份报纸。当每个学生诧异地拿到报纸后,我要求学生用30分钟的时间快速地看完报纸上刊登的内容。看完后,给全班同学汇报报纸上讲了什么事或故事。学生听完要求后,安静、快速地读报。25分钟后,就有学生举手示意已读完;多数学生读后能流利地汇报所阅读的报纸上的.内容。学生汇报后我才告诉学生这就是本节课训练的一种阅读方法---浏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会了浏览的方法。我又提出新的要求:在课后,将你认为报刊上的优美语句或段落、文章推荐给你的同学精读。

3、略读

了解大体内容,可看一下内容介绍或文章开头、结尾,了解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

三、开展读书交流会

要想让学生有读书的习惯,还需要给学生营造读书的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读书,那就让他们尝到读书的甜头。每个学生对阅读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为帮助学生积极、及时地拓展阅读体验,分享阅读收获。我每个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读书交流会。为在规定的3—5分钟时间内表达清楚自己的收获,每个同学都会在会前精心准备发言稿,有的同学对书中某个细节描写发表看法;有的则对文章的写法或对文章中某一段话或某一个字的用法等加以探讨。在交流会上,我指导学生对书中的许多感悟,如:为人处事、道德修养等联系到生活中,将书中的知识与生活想结合,将书读“活”。在交流会上,同学们经过读书、聊书过程后,吸收好的读书方法,了解更多的描写、叙事方法,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学生养成了读书、思考的习惯。

四、“读书节”让学生的阅读得以升华

在每学期,我组织2—3次“读书节”活动:每个学生读一本好书,然后写一篇读后感。由于每个学生选读的书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则会认真思考中的内容,将书中的感悟由不完整到文字叙述过程中逐渐条理化、清晰化。在写读后感过程中,学生会对书中的1---2个问题去加以思考,为解决问题,他们会查阅资料,在与同学、师长等加以探讨,在思想的碰撞中解决问题,从而把书中的内容内化、吸收,真正获得滋养心灵的营养。对我感触较深的是学生李彬的读后感《我“母亲”的痛》,他在看了一本关于沙漠化的书籍后,引发了他对家乡水环境的担忧,于是他作了实地调查。在本镇曹家堰水库中有20多种鱼类,在堰坝下有两个纸厂,排放的污水直接流入小溪中,水面上漂浮着各种脏东西,水黑而且臭味扑鼻,水中无鱼儿游动,他在小溪边的污泥中找到一条黄鳝,头大呈三角形,身体瘦小,完成变异。同学们听了他的文章,心灵受到了震撼,增强了环保意识。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收获、体验。教师给予了一个平台,让学生分享快乐、分享收获,才能提高其阅读的积极性;教师给予了一定的指导,让其思想在各种营养成分下茁壮成长;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其阅读拓展到现实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阅读的动力,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获得乐趣、积累经验,让学生从一本书拓展到另一本书的阅读,提高阅读的实效。

篇12: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写

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写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利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其头脑中会自觉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对文章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思想会进行分析,因此,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在基于大量的阅读基础上,当其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具有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再通过写作教学从而训练其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例如,让学生大量阅读关于四季的记叙类文章,学生就会不自主的形成关于四季的记叙方法和表达语句,再让其以“家乡的春天”为主题写作时,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条件反射的将其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记叙方法和描写春天的典型用语并结合自己家乡的特征在写作中反映出来。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法

1.以读促写、以写引读。以读促写就是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就是要多读,不仅要做到读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读的遍数多,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结果。阅读优秀作品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学习理解内容,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选材、组材,如何去确定中心,如何去谴词造句,从而给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写引读就是学生要在实践中勤写勤练,这样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阅读得还不够,此时教师推荐相关文章给学生,由此让写为读引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在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教学中,通过阅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植物,学习作者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选择身边一种或几种熟悉的植物去观察、记录,然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外形到内在来描写这种植物,以读促写。在训练学生写作“我的故乡”主题作文时,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如《故乡》、《故乡的云》等,让学生以写引读,在读中寻求写作方法和锻炼写作技巧。

2.需要挖掘课本教材,在阅读中思考、创作。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委员会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教材,充分发掘课本教材内容。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发掘课文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朗诵甚至背诵课文,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创作。例如,在《狼和鹿》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和创作。让同学们思考生态平衡的问题,考虑生态平衡的原理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正确做法,并鼓励学生用新的例子来诠释生态平衡的问题,如以“鸟和虫”为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写作,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揭示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这不但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还加深了文章内容的理解。

3.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积累写作素材。大量的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知识和素材,而写作也需要充足的阅读作为基础。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教师在读写教学中,虽然要充分重视课本教材,但也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要主动发现和搜集优秀的课外文章,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其在写作时做到信手拈来。例如,在学习唐诗时,教师可以教材选择的唐诗为引,让学生阅读同一诗人其他的名作或者同时代的其他优秀诗作,这样不仅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为增加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重要作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散打课程在中学体育课程中的运用论文

高职院校化学教育论文

素质拓展训练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及应用对策论文

学校心理教育与素质拓展训练分析论文

艺术体操科学训练思路论文

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初中体育教学融入拓展训练的思考论文

合作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体育游戏融入体育教学的新教育论文

浅谈中职学校课余运动队心理训练策略研究的论文

拓展语文教学论文
《拓展语文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拓展语文教学论文(通用12篇)】相关文章: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教育论文2022-09-20

浅谈我校学前聋儿的语言训练论文2022-11-10

民俗美术与学校美术课程关系思索论文2024-04-18

体育教学中茶文化引入的具体思路论文2023-04-01

体育与健康课研究的论文2022-08-30

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完善与拓展的论文2023-11-10

高校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论文2022-12-17

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论文2022-05-07

大学体育教学研究论文2022-09-07

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的应用论文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