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蛋不是一颗蛋”为你分享13篇“《杨修之死》的公开课教案”,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杨修之死》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引导学生自读本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③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①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②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片头曲)导入。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三、自学检查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里反应?(请用简洁的话概括。)
五、研读课文,感知形象
在这些杨修犯曹操之忌的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
六、深入阅读,合作探究
细读课文,抓住文中关键语句,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1.曹操的性格特点分析。
我是从读出来曹操的性格特征。
2.杨修之才具体表现在哪里?(找出文中关键句,举例子回答)
例如:杨修“放旷”表现在,我是从读出来的。(抓住人物语言)
七、合作探究
杨修之死的原因?
关于杨修的死因,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过于杨修自己,还有人认为另有它因,你持哪种观点呢?
请以“杨修之死,过在于,因为”的句式谈谈你的看法。
内因:杨修之死,一方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外因:杨修被杀的根本原因还是他在大是大非和重大问题上不能与曹操保持一致,甚至离心离德。
杨修之死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八、拓宽延伸
穿越时空,如果你是曹操身边一位重臣,是杨修的朋友,你会对杨修提出什么忠告?对曹操进谏什么?
九、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
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杨修―――矛盾冲突――――曹操
(侍才)(忌才)
恃才放旷1.鸡肋事件(果断杀之)阴险狡诈
才思敏捷2.改建园门(心忌之)城府很深
卖弄聪明3.分食酥饼(心恶之)表里不一
伺察敏锐4.语破奸心(愈恶之)虚伪多疑
狂妄轻率5.轻视吴质(愈恶之)刚愎自用
果敢大胆6.教植斩吏(操大怒)
谋略不凡7.代植作答(欲杀之)暗藏祸心
料事如神8.失利葬修
叙事线索―――身死因才误
课后反思:
篇2:《杨修之死》公开课教案
【教学思路】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以插叙的方式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曹操、杨修的矛盾冲突。教读本文,应在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征,分析探究杨修的死因,深刻领会作者的意图,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独立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在个性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启示。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4、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5、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国演义》主题曲、DVD。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课前2分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DVD,烘托气氛。)同学们,从刚刚的音乐当中你听到了什么?(人吼、马嘶、战场厮杀之声悲壮之情)
《三国演义》正是一部英雄的悲壮之歌,让我们在这悲壮的乐曲中重温那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关于《三国演义》或者是罗贯中你了解些什么?可以告诉我吗?(学生谈文学常识)
《三国》开篇就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英雄迭现,今天我们就从中淘出一位英雄来学习一下。他就是──杨修。
二、预习检查
1、字词。
2、翻译句子(研讨练习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疏理小说情节
1、朗读要求:
语速要适中,句子停顿要准确,尤其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场合, 要读出感情来。
2、朗读任务:
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请用概括性的语言说出来。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朗读后做答。边朗读边指导朗读。
归纳:
事件 心理 私解鸡肋 怒杀杨修 破译曹操写活字的用意 虽称美,心甚忌之 分食一合酥 虽喜笑,心甚恶之 揭穿曹操梦中杀人用意 愈恶之 密告曹丕 愈恶之 教曹植出城 大怒 替曹植作答教 有杀修之心
3、插叙的顺序:
插入的六件事是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以杨修身死因才误做为行文线索。
四、再读课文,研讨探究,概括杨修的死因(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归纳:
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这大概是许多人的共同看法。
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行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做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
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
五、精读课文,把握杨修、曹操的形象
要求:
1、跳读课文,抓关键词;
2、品析关键词;
3、用短语概括总结二者的形象:
杨修 曹操 恃才放旷 阴险狡诈 才思敏捷 城府很深 卖弄聪明 表里不一 伺察敏锐 虚伪多疑 轻率大意 刚愎自用 果敢大胆 残忍歹毒 谋略不凡 暗藏祸心 料事如神 固执虚伪 老谋深算
两个人物都独具个性,请同学们看一看他们的照片(打出二人图象)但是同学们看这都是《三国》中他们的形象,那么在历史上他们就是这样的人吗?请大家回家搜集材料,经过研讨写个小报告。
六、思考探究
杨修可以说才华横溢,曹操因为他的才而赏识重用他,也因为他的才而杀了他。那么杨修之死给我们当代青少年什么启示呢?(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现代青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一部分人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养成了一些自私,惟我独尊,狂妄自大的坏习惯。今天,有心理学家总结,杨修的死因与他的心理有关,只是当时的人没有从心理学角度去考虑罢了。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往往表现为:无法正确调整情绪,控制个人言行,狂妄自大、放荡不羁、孤傲自负在这里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互相理解、尊重,在当今这个提倡合作、团队精神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七、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国》中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知道了杨修的死因,也获得了一些启示,望大家能在杨修身上学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祝愿每个人都能拥有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八、作业
研讨与练习二。
【反馈练习设计】
认真阅读下面短文,讨论探究人物形象。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籍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思考与探究:
1、请根据文段大意,给选文加一个标题。
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交待关羽、张飞不在,选出正确一项( )
A、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B、渲染紧张气氛
C、烘托刘备的胆识
D、推动情节发展
3、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和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这两句属( ) 描写,其作用是( )。
4、本文写曹操运用了( )描写方法,表现了他( )的思想性格;写刘备运用( )、( ) 、( )等方法,表现了他( )的性格。
〖附答案
1、曹操煮酒论英雄
2、B(因关张不在,曹操又忽然请刘备过府,增添了事情的紧张气氛。)
3、自然环境描写 前者推动情节发展,后者为刘备的失态掩饰。
4、语言 阴险狡诈,得意洋洋,有雄心壮志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善于掩饰
【教学反思】
通过教读本文,我了解到学生对《三国演义》的熟悉程度是很深的;他们思维敏捷,善于表达。在人物形象上能分析的很透彻,如果时间来的及应该把两个人物都加以分析,否则,应抓住杨修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关于他们和历史上的形象的对比,可以课后查找资料来完成,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应该注重小说中的形象。朗读训练不可少,并且要指导朗读,这是一篇半文半白的小说,读不懂就不能深入,个别字词要掌握。文学常识应适当涉及,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关于杨修的死因学生很难说到由于封建的主从关系存在,杨修忽视这一点而导致的死亡;另外他直接参与了王侯家族继承权的争夺战,导致了被杀。这两点要稍加点拨。
篇3:《杨修之死》公开课教案
【训练目标】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理解通过不同事件表现一个人的某种性格的写法以及倒叙的作用,叙事的层次性。学习全面分析人物性格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教学法。
【教具】
投影仪。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文言文教学词语的理解障碍。
【学法指导】
读书的基本方法:善于联想,善于体验,善于揣摩。
1、揣摩题目含义(杨修之死的原因何在,从几个方面考虑);
2、注意读提示和解释及脚注(有助于理解课文)。
3、注意前后联系(心忌之──心恶之──愈恶之,作者写作思路的安排)。
4、注意对比(言行对比;前后对比等)。
5、揣摩语言的含义,用词的妙处。
6、注意事情发生的背景,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变化。
【总体构想】
本文围绕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设计全篇。
【课前预习】
疏通文意,了解大致内容。每个小组准备讲一个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小说首先应该了解故事情节,还要了解环境,更主要的是了解人物的性格。一篇小说是一个时代,一种社会的缩影。下面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三国时候的故事。听完之后准备回答我的问题。(故事:杨修从鸡肋的号令中猜中曹操进退两难的心事,而私自收拾行装激怒曹操,将其斩首。)这个故事出自哪里?《杨修之死》(板书),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全文的文眼)请同学各抒己见。用表扬激励法使学生打开思路。
请小组派代表讲故事。上台,按一定的顺序站好讲述。(按照你们认为好的顺序。)下面的同学边听边思,看故事中的人物具有什么性格。
弄清小说的写作顺序:插叙。主体小故事
,按照曹操对杨修的厌恶程度安排。随即提示:
1、你觉得中间六个小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请从文中找出句子证明。(故事顺序:矛盾越来越激烈。末尾一句为证。)
2、谁找出了表明关系的句子:原来──引起回忆;曹操既杀杨修,与前文呼应,插叙,使文章波澜起伏。(针对六个同学的发言,相机提出问题。)
二、指导自学
《杨修之死》是一篇小说,读小说关键是要分析人物形象。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记:
教师示范:第一自然节。评价方法,注意前后联系。
出示投影内容如下:
1、标记表明段落关系的句子,思考文章的写作顺序。
2、标出能够体现杨修和曹操性格的句子,并做出评价。
提示题:
1、你对曹操厚葬杨修一事怎么看?
2、你还能自己发现问题吗?
分组竞赛,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限时8分钟。(用小组竞赛法激励自学,提高效率。)
三、检查学习情况(10分钟)
请小组派代表发言,并说出自己对人物的评价。各抒己见,正确引导评价。(多鼓励,无批评。)请大家各抒己见。
备用题:
1、结尾的厚葬杨修的实际:虚伪,自私,为自己找台阶。
2、请同学说出自己的发现。
四、总结性评价,拓展延伸
你对杨修和曹操这样的人是怎么看的?请同学各抒己见。
五、实践运用
课外作业:
1、请同学自己布置作业。(写一段评价杨修或曹操的短文。或者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小说;或续写下文。)
2、老师布置作业:课外看《三国演义》。
篇4:《杨修之死》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分析了解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
2、学习本文透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获得人生启示和写作上的启发。
[教学重点]
能复述课文,分析了解人物性格;讨论杨修死因,记叙顺序。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激趣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首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创设适合本文教学的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仿佛回到三国那硝烟弥漫的战场,曲终,让学生说说这是那部电视剧的主题曲,然后导入:这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个经典故事:《杨修之死》
2、走进作者罗贯中和《三国演义》
(先由学生介绍,然后多媒体展示主要资料)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读课文,要求学生不看书,回答下列问题;
1〉杨修是怎样死的?
2〉文章共写了几件事?
2、自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给不认识的字注音不理解的词注释。
(实用工具书,小组讨论或请教老师解决)
2〉请用一个短语或句子概括每个故事。
3〉复述故事
要求每人选取其中一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声音洪亮,说出每次曹操的心理反应,然后叫七个学生分别来复述下列故事,大家以起来作简要评价。
鸡肋事件,改建园X,分食酥饼事件,“梦中”吴质事件教植杀吏答教事件
三、再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1要求:先用几个词概括出人物性格并说出依据。
安排:一二组分析杨修的性格,三四组分析曹操的性格。
2、教师小结补充说明历的曹操与小说上的曹操不一样,让学生辨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
四、讨论:
1、杨修因何而死?
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说,杨修是恃才放旷招致杀身之祸,有人说是因为曹操忌才妒贤,处死杨修以除后患根据本文,你的看法是什么?并说出理由。
2、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记叙顺序?
无、作业
1、如何做人:小说中的曹操和杨修都不是完人,假如让你给曹操和杨修各进一言,你会和他们说些什么?对你本人待人处世有哪些借鉴作用?
2、如何为文:学习本文,你学到了哪些叙事手法?对你以后的作文写作有什么启发?
六、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学习的资料,表扬学生的学习成果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曹操,你会如何对待恃才放旷的杨修?假如杨修与曹丕交好,曹操还会杀死杨修吗?等等在《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歌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篇5:杨修之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言字词
2、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3、掌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4、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初步体验插叙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目标
1、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2、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厚底蕴,丰富情感体验,获得审美享受
2、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分析杨修、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明确两人之间的矛盾
2、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难点
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教法学法】
1、阅读导读法:抓住题目“杨修之死”的“死”字提问,引导学生作深入探究
2、比较阅读法:寻找小说与史料的不同点,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加深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
3、质疑释疑:激发学生质疑,探索杨修死因,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渲染氛围
1、 导语:
由三国中的人物诸葛亮作为智者的化身进行导入
2、作品简介:《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历史小说作品主要描写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其主要成就在于塑造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众多英雄形象
3、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无末明初小说家才华出众,但时局**,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
4、人物简介:
杨修:确有其人《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书上,都有杨修事迹的记载,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发人(问南灵宝)出身于一门四世三公的士族官僚家庭,其父杨彪曾任太尉,始终跟着被曹操挟持的汉帝,杨修则当了丞相主簿,杨修聪颖过人,史有传载《世说新语〈捷悟〉》篇所辑的七则故事中关于杨修的就占了四则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疱(páo)官 主簿 ( bù ) 鸡肋 ( lèi ) 谮(zèn)害
晌午(shǎng ) ��(dūn) 绰(chāo)刀 佯(yáng)怒
恃才放旷(shì kuàng )
三、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A、要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首先要深入研究标题本文的标题是“杨修之死”,可以看出它的内容吗?其次是抓关键字,标题的关键字是“死”,那杨修是怎么死的?
惑乱军心明确这只是借口,被杀的导火线
B、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请用文中一句话概括)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犯旷,数犯曹操之忌
C、课文写了杨修犯了曹操之忌哪几件事?(请用小标题分别概括)在这些事件中,曹操有什么心理反应?(用文中的话回答)
改建花园门、分食一盒酥、梦中杀人、告发曹丕、教植斩吏、教植作答
惑乱军心
D、这几件事情的行文顺序能否变动?
不能从时间顺序看是倒叙,但从“曹操进兵犹豫不决杀杨修进兵失败班师”的过程中,杀杨修是事是按顺序来写的因此,从篇章结构上看,杀杨修前的六件事,要当插叙对待
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A.通过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
杨修:恃才放旷、才思敏捷、伺察敏锐、卖弄才华、轻率大意、无视军纪、目中无人(恃才)(可举例说明)曹操妒贤嫉能、残忍歹毒、表里不一、虚伪多疑、刚愎自用、阴险狡诈(忌才)
B、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有“奸雄”之称,从文本中能看出他的奸吗?
(一奸:借故杀人;二奸:不让人识破心机;三奸:惠善后)
C、(过渡)这两种性格互相冲突必然导致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结局,曹操终于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了杨修通过事件叙述,两位历史人物跃然纸上,如此鲜明,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让他们立起来的呢?
明确:刻画人物用描写的方法,一般是写他们的言行举止(如写他们的语言、神态、动作、外貌、心理等)但本文刻画人物,用的是典型事例,能展示出最关键的细节来突出人物特点一个人的性格,往往能从他所做之事表现出来通过叙事,可以反映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D、比较: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中的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一向唯才是举,胸襟广阔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起到一定的作用他领导的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用多的战役他善诗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后封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文本中的曹操是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典型,不能与历史相提并论因此,我们看历史人物要学会辩证地去看待,不能片面去理解
五、拓展延伸
思考:
关于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下面几种说法,你同意那一种?还有不同观点吗?试作说明
1、杨修卖弄聪明,违反了军纪,所以被杀
2、曹操妒嫉杨修的聪明才智,所以杀了他
3、杨修多次揭穿曹操的心事,令他恼怒, 所以杀了他
4、杨修插手曹家兄弟的继位之争,又欺骗 曹操,所以被杀
六、总结
本节课我们探讨了杨修的死因,品评了人物形象,从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杨修之死不仅在于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更在于个人不拘小节,缺乏自知之明一个人要明于知人,暗于知己,希望学习这篇课文能激发同学们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进一步学习做人的道理
[杨修之死教案]
篇6:《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的梗概,了解人物特点。 2..领会作品的感情倾向,发表自己的评价。 3.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分析杨修和曹操的`性格。 教学难点: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3分钟) 请大家一起做个连线题(出示投影1) 人物 作品 作家 朝代 曹操 《红楼梦》 罗贯中 明代 孙悟空 《三国演义》 施耐庵 元末明初 贾宝玉 《水浒传》 曹雪芹 林冲 《西游记》 吴承恩 清代 杨修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第18课《杨修之死》(板书课题)。下面请一同学读注解①,其他同学用笔划出重要信息。 二、检查预习(出示投影2)(2分钟) 1、我会读 鸡肋 恃才放旷 数犯曹操三忌 叱退 心恶之 佯惊 曹丕 麾军 高阜 拈弓 食讫 谮 害 绰刀 2、我理解 适庖官进鸡汤( 正逢 ) 数犯曹操之忌( 屡次 )( 忌讳 ) 人皆不晓其意( 明白 ) 丕如其言( 依造 ) 植然其言( 认为对 )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只要 )( 就 ) 三、整体感知(10分钟) 阅读课文,思考: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概括杨修死因的一句话,用横线划出来。(出示投影4)请一同学读、齐读这一句子,并解释“恃才放旷”、“数”、“忌”。 2、直接导致杨修被杀是哪件事?杨修曾经又在哪几件事上冒犯曹操?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件事。 3、对于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请你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 四、深入理解(10分钟) 1、从文中的哪些字眼可以看出杨修的“恃才放旷“呢? 2、从文中的七件事可以看出杨修和曹操具有怎样的性格? 曹操:虚伪多疑、阴险狡诈、残忍歹毒 (板书) 杨修:才思敏捷、恃才放旷、目中无人 (板书) 五、质疑提高(10分钟) 曹操对“恃才放旷”的是否都杀之而后快呢?如果不是,那杨修是因何而死呢? 祢衡文章,播于当今,吾故不忍杀之。 ---曹操 曹操在《求贤令》中提出“唯才是举”,在《短歌行》中说:“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毛宗岗在修订评刻《三国演义》第七十回的回评中提出“或疑操以才,忌杨修者,非也” 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后人诗赞 六、课堂练习(9分钟) 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感受,100字左右。 七、课堂小结(1分钟) 人有自知之明的重要性,学会不断重新审视自己,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选择,从而收获一个精神充盈的人生,一个幸福而成功的一生。 八、课后作业 : 1、历史上的杨修是一个怎样的人? 2、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推荐网站: 春韵网站 http://www.chunyun.net 三国艺苑 http://www.sanguocn.com篇7: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插叙及其作用。
2、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
知识链接:
1、作者及作品: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弊。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
2、背景介绍: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杨修,曹操手下一位素负才名的文士。
一、自主学习: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庖官( )恃才放旷( )麾军( )夏侯��( )谮害( )
绰刀( )佯装( )伺机( )食讫( )
2、 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适庖官进鸡汤
② 数犯曹操之忌
③ 人皆不晓其意
④ 丕如其言
⑤ 植然其言
⑥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3、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明了。
①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②(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③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④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二、合作探究
1、 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2、 从全文看,课文采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有何作用?
3、 结合下列语句,分析句中人物性格
①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②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
③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
④修知其事,径来告操。
4、 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三、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曹操身边的一位重臣,是杨修的朋友,你会对杨修提出什么忠告?对曹操进言什么?
附: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篇8: 杨修之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掌握课文资料和叙述顺序。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潜力。
3、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5、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
1、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2、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以前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以前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刘备。人们常说:三国看智,水浒看勇。三国有无数的智者,有被重用的幸运者,也有被埋没甚至残杀的不幸者,这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共同来关注杨修的命运,并能从杨修的身上得到一些启示。
二、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用心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学生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庖(páo)官主簿(bù)谮(zèn)绰(chāo)刀恃(shì)才放旷麾(huī)
四、整体感知
1、理清结构,复述故事要点。
第一部分(第1�D�D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D�D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第10�D�D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2、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
①破字忌;②分酥恶;(杨修卖弄聪明)③破梦愈恶;(杨修揭穿曹的心思)④吴质事件愈恶;⑤教植出门怒;⑥教植作答已有杀心。(杨修参与曹的家事)
3、你认为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思考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
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扰乱军心,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
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思考必定会杀掉他的。
4、你认为曹操杀杨修是否有理?
有有理之处,也有无理之处。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忙军队度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
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职责;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自己的亲戚却没有丝毫处罚。
5、第二部分从记叙的顺序看属于哪一种?本部分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补叙目的在于说明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揭示杨修之死是曹、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6、课文第三部分资料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意在证明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十分正确的,活曹操输给了死杨修,目的在于揭露曹操杀杨修是忌才,“惑乱军心”只是借口而已。
7、曹操兵败,却又厚葬杨修,这是为什么?表现了曹操什么性格?
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预测的正确性,众人对他杀杨修之举自然有疑意。曹操厚葬杨修,能够堵住众人之口,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知错就改的举动,以笼络人心。这一举动,表现了杨修阴险虚伪的性格。
8、你如何评价杨修和曹操?从他们二人身上在为人处世方面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杨修:恃才放旷。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让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
现代青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一部分人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养成了一些自私,惟我独尊,狂妄自大的坏习惯。杨修的死因与他的心理障碍有关。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往往表现为:无法正确调整情绪,控制个人言行,狂妄自大、放荡不羁、孤傲自负……期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互相理解、尊重,在当今这个提倡合作、团队精神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五、教学小结
透过这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国》中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学习了透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的方法。明白了杨修的死因,也获得了一些启示,望大家能在杨修身上学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祝愿每个人都能拥有完美和谐的人际关系。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2、预习《范进中举》。
篇9: 杨修之死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分析了解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
2、学习本文透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获得人生启示和写作上的启发。
[教学重点]
能复述课文,分析了解人物性格;讨论杨修死因,记叙顺序。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激趣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首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创设适合本文教学的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仿佛回到三国那硝烟弥漫的战场,曲终,让学生说说这是那部电视剧的主题曲,然后导入:这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个经典故事:《杨修之死》
2、走进作者罗贯中和《三国演义》
(先由学生介绍,然后多媒体展示主要资料)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读课文,要求学生不看书,回答下列问题;
1〉杨修是怎样死的?
2〉文章共写了几件事?
2、自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给不认识的字注音不理解的词注释。
(实用工具书,小组讨论或请教老师解决)
2〉请用一个短语或句子概括每个故事。
3〉复述故事
要求每人选取其中一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声音洪亮,说出每次曹操的心理反应,然后叫七个学生分别来复述下列故事,大家以起来作简要评价。
鸡肋事件,改建园门事件,分食酥饼事件,“梦中杀人”吴质事件教植杀吏答教事件
四、再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1要求:先用几个词概括出人物性格并说出依据。
安排:一二组分析杨修的性格,三四组分析曹操的性格。
2、教师小结补充说明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上的曹操不一样,让学生辨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
五、讨论:
1、杨修因何而死?
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说,杨修是恃才放旷招致杀身之祸,有人说是因为曹操忌才妒贤,处死杨修以除后患根据本文,你的看法是什么?并说出理由。
2、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记叙顺序?
六、作业
1、如何做人:小说中的曹操和杨修都不是完人,假如让你给曹操和杨修各进一言,你会和他们说些什么?对你本人待人处世有哪些借鉴作用?
2、如何为文:学习本文,你学到了哪些叙事手法?对你以后的作文写作有什么启发?
七、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学习的资料,表扬学生的学习成果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曹操,你会如何对待恃才放旷的杨修?假如杨修与曹丕交好,曹操还会杀死杨修吗?等等在《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歌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这篇课文我上课之后感觉还比较顺利,比较成功。
1、课前预习很充分,为上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又是古代的白话小说,语言习惯和现代汉语有不小的差别,所以在课前我已经布置学生预习,这样上课时大家对文本就不再陌生了上课时学生熟悉文本,有独立的思考,有个人的发现,发言时有话可说,所以发言面很广,照顾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实际
2、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雄浑的旋律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三国故事的情境中了,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3、课堂教学层次感强,衔接紧密,过度自然当初在设计教学时,我曾有过顾虑,只有一个课时时间,怎样才能既完成学习任务,又让课上得“顺”呢?激情导入,感知课文,复述课文,分析人物性格,讨论回答杨修的死因,作业布置,这个过程由浅入深,由内到外,还是比较贴合学生认知水平的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用心性在学习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由学习,要么独立思考,要么合作探究,要么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气氛相对活跃,学生真正做到了自己在学习,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并能表述自己的见解而老师作为主导,在本节课中只起辅助、补充和引导作用
这堂课上,我也发现了很多不足的方面:
一、复述课文的七个小故事时,个别学生的语言不够简练,重点不明确,老师没有指出并加以纠正我想这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个性注意,必须要在课堂中多加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概括潜力和口语表达潜力
二、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复述故事花了过多的时间”,致使后面的教学环节很紧张。
三、对文本的“读”的环节几乎没有这一点在设计时就没有处理好
篇10: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
自读目的:
一、透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
二、进一步理解叙事顺序。
三、从历史的角度、艺术的角度,认识曹操。
教学重点:目的一;
教学难点:对杨修被杀原因的正确理解。
教学关键:目的三;
教学方法:引导自读;
教学时数:一节。
资料和步骤: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二、指导学生分析叙事的逻辑性。
1.选文围绕曹杨之间的矛盾写了那几件事?记述这件事的行文顺序能否变动,为什么?
——(1)嫌门阔忌之
(2)一盒酥恶之
(3)杀近侍愈恶之
(4)告发丕愈恶之
(5)斩门吏大怒
(6)作教杀心
(7)鸡肋杀
2.文中这些事的记述顺序不宜变动。
——七件事从时间顺序看是倒叙,但从曹操“进兵收兵犹豫不决——杀杨修——进兵失败——班师”的过程中,杀杨修的事是顺序的事。因此,从篇章结构上看,杀杨修前的七件事,要当插叙对待。
3.杨修死后,原著中有几句诗,对杨修之死是这样说的:“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我们此刻想想,说得准确不准确?
——有道理。杨修恃才放旷,喜耍小聪明。而曹操在文中是个表面上“称美”,而“心恶之”的妒贤嫉能的人,两种性格互相冲突,必然导致一个结局,但杨修与曹氏父子间争宠夺权的斗争,卷入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这才导致他遭杀的本质原因。
4.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有“奸雄”之称,从文中能看出他的“奸”吗?
——一奸:借故杀人,
——二奸:不让人识破心机,
——三奸:惠善后。
三、课堂练习:
比较下列“以”、“乃”的词性和词义:
(1)此乃杨修之所教也;
(2)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
(3)吾乃在梦中;
(4)门内添“活”乃“阔”字也;
(5)修以鸡肋之意对;
(6)再入以惑之;
(7)操以植为能;
(8)以今夜是令,便知。
板书:
嫌门阔,忌之
恃才戏主,一盒酥,恶之
杨修,恃才伤主,杀近侍,愈恶之
篇11: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
教学思路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以插叙的方式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曹操、杨修的矛盾冲突。教读本文,应在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征,分析探究杨修的死因,深刻领会作者的意图,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独立解读文学作品的潜力,在个性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启示。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潜力。
2.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4.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5.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国演义》主题曲、DVD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步骤节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以前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以前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这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师板书课题)
师:首先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用心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疏理小说情节。
1.检查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旷”造句)
庖官主簿谮绰刀恃才放旷
2.朗读要求:语速要适中,句子停顿要准确,尤其注意语言要贴合人物身份、场合,要读出感情来。
3.朗读任务: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请用概括性的语言说出来。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朗读后做答。边朗读边指导朗读。
学生活动:找出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曹操、杨修。故事情节:曹操杀杨修。环境:战场。
复述文中的六个小故事。
明确:这六个故事分别是:破字,分酥,破梦,告密,出门,答教。
归纳:事件心理
私解“鸡肋”怒杀杨修
破译曹操写“活”字的用意虽称美,心甚忌之
分食一合酥虽喜笑,心甚恶之
揭穿曹操梦中杀人用意愈恶之
密告曹丕愈恶之
教曹植出城大怒
替曹植作答教有杀修之心
三、熟读课文,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并归纳段意。
1.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2.插叙的顺序。插入的六件事是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以杨修“身死因才误”做为行文线索。
3.初步思考:杨修和曹操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明确:杨修:恃才放旷。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说出俩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即可。)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研讨探究,概括杨修的死因。辩论活动,了解人物性格(学生各抒己见)
1辩论活动,了解人物性格。
师: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曹操杀杨修。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有其渊源的,杨修之死也是这样。这是情节发展的必然,也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下面请同学们以“杨修之死是否完全归因于曹操”展开辩论。
男生为正方,观点为:杨修之死归因于曹操。女生为反方,观点为:杨修之死不归因于曹操。
辩论要求:要有理有椐(你的观点要有事实依据)。在辩论中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明确:曹操--阴险狡诈;杨修--恃才放旷。
总结归纳: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思考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这大概是许多人的共同看法。
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行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做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
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状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思考必定会杀掉他的。
二、精读课文,把握杨修、曹操的形象。(要求:1、跳读课文,抓关键词;2、品析关键词;3、用短语概括总结二者的形象)
杨修-曹操
恃才放旷-阴险狡诈
才思敏捷-城府很深
卖弄聪明-表里不一
伺察敏锐-虚伪多疑
轻率大意-刚愎自用
果敢大胆-残忍歹毒
谋略不凡-暗藏祸心
料事如神……-固执虚伪
老谋深算……
两个人物都独具个性,请同学们看一看他们的照片(打出二人图象)但是同学们看这都是《三国》中他们的形象,那么在历史上他们就是这样的人吗?请大家回家搜集材料,经过研讨写个小报告。
三、课外拓展,为曹操、杨修各进一言,辨证看待历史人物
1这天,我们透过学习《杨修之死》,了解到曹操性格阴险狡诈的一面,但是我们看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同学们心中的曹操是个什麽样的呢?
学生讲有关肯定曹操的故事:如他知人善用,他爱惜老百姓的麦田,他胸有大志等。(可背诵已经学过的《龟虽寿》《观沧海》等。)
教师总结:曹操阴险狡诈,奸诈狡猾,被称为“天下第一奸雄”,但这只是他性格中的一个方面,他还是个任人唯贤,善于招纳贤才,又有雄才大略的人。所以,他的性格是多面的,复杂的,我们要辨证的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问题。
2那么,假如让你给曹操和杨修各进一言,你会和他们说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现代青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一部分人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养成了一些自私,惟我独尊,狂妄自大的坏习惯。这天,有心理学家总结,杨修的死因与他的心理有关,只是当时的人没有从心理学角度去思考罢了。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往往表现为:无法正确调整情绪,控制个人言行,狂妄自大、放荡不羁、孤傲自负…..在那里老师期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互相理解、尊重,在当今这个提倡合作、团队精神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四、小结:透过这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国》中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明白了杨修的死因,获得了一些启示,望大家能在杨修身上学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祝愿每个人都能拥有完美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结束语最后,请大家欣赏毛阿敏演唱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尾曲,让咱们在悠扬的歌声中回忆那虽已逝去,但永留在我们心中的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吧。
六、作业:试为曹操写“人物评论”。
篇12: 杨修之死教案
课题名称:第五单元杨修之死
课程模块及章节:第五单元
备课时间:12月10日学科:语文备课组:初三年级
主备教师:符爱莲备课组长:符爱莲组员:胡爱莲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为主,概括文中七件事,透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
(二)教材分析:《杨修之死》所在单元是古代白话小说单元,所选课文均为古典小说名著。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透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而本文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突出,有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髓的潜力,是极好的落实单元教学重点,完成单元教学任务的载体。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具备必须的小说阅读潜力。有许多的三国小故事也为学生所熟知,这个时期的学生有必须的知识储备,也有初步的思辩潜力。但他们这个年龄,普遍辨证思维潜力不足,同时他们在古典文学名著积累及三国时代的背景知识不足是学习本课的一大障碍。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潜力。
2、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3、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潜力。
2.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3、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教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学法:引导点拨法、想象体验法、涵泳品读法、研讨辩论法。初三学生已具有必须的阅读潜力,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教材。采用以下学法:圈点勾画法、自主质疑法、品读理解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的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疏理小说情节。
(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
检查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旷”造句)
庖官主簿谮绰
默读课文,任务: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请用概括性的语言说出来。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刀恃才放旷
2、找出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曹操、杨修。故事情节:曹操杀杨修。环境:战场。
复述文中的六个小故事。
明确:这六个故事分别是:破字,分酥,破梦,告密,出门,答教。
归纳:事件心理
私解“鸡肋”怒杀杨修
破译曹操写“活”字的用意虽称美,心甚忌之分食一合酥虽喜笑,心甚恶之
揭穿曹操梦中杀人用意
一曲《滚滚长江东水流》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激发兴趣。
训练学生快速从文中筛选信息,并简洁语言概括,培养概括潜力。
探究文章的结构及人物性格
课外拓展,为曹操、杨修各进一言,辨证看待历史人物
1、文章用什么记叙的顺序?
2、精读课文,把握杨修、曹操的形象。(要求:1、跳读课文,抓关键词;2、品析关键词;3、用短语概括总结二者的形象)
四、1、1这天,我们透过学习《杨修之死》,了解到曹操性格阴险狡诈的一面,但是我们看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同学们心中的曹操是个什麽样的呢?
愈恶之
密告曹丕愈恶之
教曹植出城大怒
替曹植作答教有杀修之心
1、插叙的顺序。插入的六件事是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以杨修“身死因才误”做为行文线索
2、杨修:恃才放旷、爱耍小聪明
曹操:老谋深算、阴险狡诈、虚伪多疑、残忍歹毒
学生讲有关肯定曹操的故事:如他知人善用,他爱惜老百姓的麦田,他胸有大志等。(可背诵已经学过的《龟虽寿》《观沧海
理清文章思路,对写作有帮忙。
训练分析潜力
拓宽知识面,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那么,假如让你给曹操和杨修各进一言,你会和他们说些什么?
教师总结:现代青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一部分人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养成了一些自私,惟我独尊,狂妄自大的坏习惯。这天,有心理学家总结,杨修的死因与他的心理有关,只是当时的人没有从心理学角度去思考罢了。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往往表现为:无法正确调整情绪,控制个人言行,狂妄自大、放荡不羁、孤傲自负等。)
教师总结:曹操阴险狡诈,奸诈狡猾,被称为“天下第一奸雄”,但这只是他性格中的一个方面,他还是个任人唯贤,善于招纳贤才,又有雄才大略的人。所以,他的性格是多面的,复杂的,我们要辨证的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问题。
2、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给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
篇13:《杨修之死》的公开课教案
《杨修之死》的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言字词
2、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3、掌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4、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初步体验插叙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目标
1、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2、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厚底蕴,丰富情感体验,获得审美享受
2、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分析杨修、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明确两人之间的矛盾
2、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难点
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教法学法】
1、阅读导读法:抓住题目“杨修之死”的“死”字提问,引导学生作深入探究
2、比较阅读法:寻找小说与史料的不同点,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加深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
3、质疑释疑:激发学生质疑,探索杨修死因,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渲染氛围
1、 导语:
由三国中的人物诸葛亮作为智者的化身进行导入
2、作品简介:《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历史小说作品主要描写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其主要成就在于塑造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众多英雄形象
3、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无末明初小说家才华出众,但时局**,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
4、人物简介:
杨修:确有其人《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书上,都有杨修事迹的记载,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发人(问南灵宝)出身于一门四世三公的士族官僚家庭,其父杨彪曾任太尉,始终跟着被曹操挟持的汉帝,杨修则当了丞相主簿,杨修聪颖过人,史有传载《世说新语〈捷悟〉》篇所辑的七则故事中关于杨修的就占了四则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疱(páo)官 主簿 ( bù ) 鸡肋 ( lèi ) 谮(zèn)害
晌午(shǎng ) 惇(dūn) 绰(chāo)刀 佯(yáng)怒
恃才放旷(shì kuàng )
三、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A、要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首先要深入研究标题本文的标题是“杨修之死”,可以看出它的内容吗?其次是抓关键字,标题的关键字是“死”,那杨修是怎么死的?
惑乱军心明确这只是借口,被杀的导火线
B、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请用文中一句话概括)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犯旷,数犯曹操之忌
C、课文写了杨修犯了曹操之忌哪几件事?(请用小标题分别概括)在这些事件中,曹操有什么心理反应?(用文中的话回答)
改建花园门、分食一盒酥、梦中杀人、告发曹丕、教植斩吏、教植作答
惑乱军心
D、这几件事情的行文顺序能否变动?
不能从时间顺序看是倒叙,但从“曹操进兵犹豫不决杀杨修进兵失败班师”的过程中,杀杨修是事是按顺序来写的因此,从篇章结构上看,杀杨修前的六件事,要当插叙对待
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A.通过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
杨修:恃才放旷、才思敏捷、伺察敏锐、卖弄才华、轻率大意、无视军纪、目中无人(恃才)(可举例说明)曹操妒贤嫉能、残忍歹毒、表里不一、虚伪多疑、刚愎自用、阴险狡诈(忌才)
B、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有“奸雄”之称,从文本中能看出他的奸吗?
(一奸:借故杀人;二奸:不让人识破心机;三奸:惠善后)
C、(过渡)这两种性格互相冲突必然导致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结局,曹操终于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了杨修通过事件叙述,两位历史人物跃然纸上,如此鲜明,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让他们立起来的呢?
明确:刻画人物用描写的方法,一般是写他们的言行举止(如写他们的语言、神态、动作、外貌、心理等)但本文刻画人物,用的是典型事例,能展示出最关键的细节来突出人物特点一个人的性格,往往能从他所做之事表现出来通过叙事,可以反映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D、比较: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中的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一向唯才是举,胸襟广阔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起到一定的作用他领导的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用多的战役他善诗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后封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文本中的曹操是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典型,不能与历史相提并论因此,我们看历史人物要学会辩证地去看待,不能片面去理解
五、拓展延伸
思考:
关于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下面几种说法,你同意那一种?还有不同观点吗?试作说明
1、杨修卖弄聪明,违反了军纪,所以被杀
2、曹操妒嫉杨修的聪明才智,所以杀了他
3、杨修多次揭穿曹操的心事,令他恼怒, 所以杀了他
4、杨修插手曹家兄弟的继位之争,又欺骗 曹操,所以被杀
六、总结
本节课我们探讨了杨修的死因,品评了人物形象,从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杨修之死不仅在于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更在于个人不拘小节,缺乏自知之明一个人要明于知人,暗于知己,希望学习这篇课文能激发同学们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进一步学习做人的道理
七、板书设计
(恃才) (忌才)
杨修矛盾冲突曹操
鸡肋事件
恃才放旷 改建花园门事件 心忌之 妒贤嫉能
才思敏捷 分食酥饼事件 心恶之 残忍歹毒
卖弄才华 杀近侍事件际 愈恶之 表里不一
伺察敏锐 告发曹丕事件 愈恶之 虚伪多疑
轻率大意 教植斩吏事件际 操大怒 刚愎自用
无视军纪 教植作答事件 欲杀之 阴险狡诈
目中无人 厚葬杨修
★ 《杨修之死》教案
★ 《杨修之死》第三课时教学简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的公开课教案(锦集13篇)】相关文章: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2023-03-08
小学语文优质教案2023-01-09
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2023-12-13
九年级《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2022-11-19
曹操杀杨修的故事2022-09-04
初一语文优质授课教案2023-05-23
课文《草船借箭》第三课时教学设计2024-04-22
《观潮》自学阶梯模拟评估测试题及答案2023-11-29
《杨锁的故事》读书笔记2022-07-28
群英会蒋干中计?.示例之一.202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