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教案

时间:2023-07-02 07:35:36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杨修之死教案(精选12篇)由网友“喵喵队犯大罪”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杨修之死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杨修之死教案

篇1:杨修之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言字词

2、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3、掌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4、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初步体验插叙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目标

1、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2、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厚底蕴,丰富情感体验,获得审美享受

2、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分析杨修、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明确两人之间的矛盾

2、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难点

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教法学法】

1、阅读导读法:抓住题目“杨修之死”的“死”字提问,引导学生作深入探究

2、比较阅读法:寻找小说与史料的不同点,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加深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

3、质疑释疑:激发学生质疑,探索杨修死因,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渲染氛围

1、导语:

由三国中的人物诸葛亮作为智者的化身进行导入

2、作品简介:《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历史小说作品主要描写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其主要成就在于塑造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众多英雄形象

3、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无末明初小说家才华出众,但时局**,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

4、人物简介:

杨修:确有其人《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书上,都有杨修事迹的记载,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发人(问南灵宝)出身于一门四世三公的士族官僚家庭,其父杨彪曾任太尉,始终跟着被曹操挟持的汉帝,杨修则当了丞相主簿,杨修聪颖过人,史有传载《世说新语〈捷悟〉》篇所辑的七则故事中关于杨修的就占了四则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疱(páo)官 主簿 ( bù ) 鸡肋 ( lèi ) 谮(zèn)害

晌午(shǎng ) (dūn) 绰(chāo)刀 佯(yáng)怒

恃才放旷(shì kuàng )

三、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A、要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首先要深入研究标题本文的标题是“杨修之死”,可以看出它的内容吗?其次是抓关键字,标题的关键字是“死”,那杨修是怎么死的?

惑乱军心明确这只是借口,被杀的导火线

B、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请用文中一句话概括)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犯旷,数犯曹操之忌

C、课文写了杨修犯了曹操之忌哪几件事?(请用小标题分别概括)在这些事件中,曹操有什么心理反应?(用文中的话回答)

改建花园门、分食一盒酥、梦中杀人、告发曹丕、教植斩吏、教植作答

惑乱军心

D、这几件事情的行文顺序能否变动?

不能从时间顺序看是倒叙,但从“曹操进兵犹豫不决杀杨修进兵失败班师”的过程中,杀杨修是事是按顺序来写的因此,从篇章结构上看,杀杨修前的六件事,要当插叙对待

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A.通过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

杨修:恃才放旷、才思敏捷、伺察敏锐、卖弄才华、轻率大意、无视军纪、目中无人(恃才)(可举例说明)曹操妒贤嫉能、残忍歹毒、表里不一、虚伪多疑、刚愎自用、阴险狡诈(忌才)

B、《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有“奸雄”之称,从文本中能看出他的奸吗?

(一奸:借故杀人;二奸:不让人识破心机;三奸:惠善后)

C、(过渡)这两种性格互相冲突必然导致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结局,曹操终于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了杨修通过事件叙述,两位历史人物跃然纸上,如此鲜明,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让他们立起来的呢?

明确:刻画人物用描写的方法,一般是写他们的言行举止(如写他们的语言、神态、动作、外貌、心理等)但本文刻画人物,用的是典型事例,能展示出最关键的细节来突出人物特点一个人的性格,往往能从他所做之事表现出来通过叙事,可以反映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D、比较: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中的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一向唯才是举,胸襟广阔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起到一定的作用他领导的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用多的战役他善诗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后封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文本中的曹操是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典型,不能与历史相提并论因此,我们看历史人物要学会辩证地去看待,不能片面去理解

五、拓展延伸

思考:

关于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下面几种说法,你同意那一种?还有不同观点吗?试作说明

1、杨修卖弄聪明,违反了军纪,所以被杀

2、曹操妒嫉杨修的聪明才智,所以杀了他

3、杨修多次揭穿曹操的心事,令他恼怒, 所以杀了他

4、杨修插手曹家兄弟的继位之争,又欺骗 曹操,所以被杀

六、总结

本节课我们探讨了杨修的死因,品评了人物形象,从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杨修之死不仅在于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更在于个人不拘小节,缺乏自知之明一个人要明于知人,暗于知己,希望学习这篇课文能激发同学们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进一步学习做人的道理

[杨修之死教案]

篇2:《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的梗概,了解人物特点。 2..领会作品的感情倾向,发表自己的评价。 3.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分析杨修和曹操的`性格。 教学难点: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3分钟) 请大家一起做个连线题(出示投影1) 人物 作品 作家 朝代 曹操  《红楼梦》 罗贯中 明代 孙悟空  《三国演义》 施耐庵 元末明初 贾宝玉 《水浒传》 曹雪芹 林冲  《西游记》 吴承恩  清代 杨修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第18课《杨修之死》(板书课题)。下面请一同学读注解①,其他同学用笔划出重要信息。 二、检查预习(出示投影2)(2分钟) 1、我会读 鸡肋 恃才放旷  数犯曹操三忌  叱退 心恶之  佯惊 曹丕 麾军  高阜 拈弓 食讫 谮 害 绰刀 2、我理解 适庖官进鸡汤( 正逢 ) 数犯曹操之忌(  屡次  )( 忌讳 ) 人皆不晓其意(  明白  ) 丕如其言(  依造  ) 植然其言( 认为对  )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只要  )(  就 ) 三、整体感知(10分钟) 阅读课文,思考: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概括杨修死因的一句话,用横线划出来。(出示投影4)请一同学读、齐读这一句子,并解释“恃才放旷”、“数”、“忌”。 2、直接导致杨修被杀是哪件事?杨修曾经又在哪几件事上冒犯曹操?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件事。 3、对于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请你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  四、深入理解(10分钟) 1、从文中的哪些字眼可以看出杨修的“恃才放旷“呢? 2、从文中的七件事可以看出杨修和曹操具有怎样的性格? 曹操:虚伪多疑、阴险狡诈、残忍歹毒 (板书) 杨修:才思敏捷、恃才放旷、目中无人 (板书) 五、质疑提高(10分钟)   曹操对“恃才放旷”的是否都杀之而后快呢?如果不是,那杨修是因何而死呢? 祢衡文章,播于当今,吾故不忍杀之。   ---曹操       曹操在《求贤令》中提出“唯才是举”,在《短歌行》中说:“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毛宗岗在修订评刻《三国演义》第七十回的回评中提出“或疑操以才,忌杨修者,非也” 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后人诗赞               六、课堂练习(9分钟) 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感受,100字左右。 七、课堂小结(1分钟) 人有自知之明的重要性,学会不断重新审视自己,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选择,从而收获一个精神充盈的人生,一个幸福而成功的一生。 八、课后作业 :   1、历史上的杨修是一个怎样的人?   2、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推荐网站:    春韵网站 www.chunyun.net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篇3: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插叙及其作用。

2、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

知识链接:

1、作者及作品: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弊。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

2、背景介绍: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杨修,曹操手下一位素负才名的文士。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庖官( )恃才放旷( )麾军( )夏侯( )谮害( )

绰刀( )佯装( )伺机( )食讫( )

2、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适庖官进鸡汤

② 数犯曹操之忌

③ 人皆不晓其意

④ 丕如其言

⑤ 植然其言

⑥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明了。

①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②(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③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④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二、合作探究

1、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2、从全文看,课文采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有何作用?

3、结合下列语句,分析句中人物性格

①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②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

③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

④修知其事,径来告操。

4、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三、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曹操身边的一位重臣,是杨修的朋友,你会对杨修提出什么忠告?对曹操进言什么?

附: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篇4: 杨修之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掌握课文资料和叙述顺序。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潜力。

3、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5、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

1、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2、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以前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以前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刘备。人们常说:三国看智,水浒看勇。三国有无数的智者,有被重用的幸运者,也有被埋没甚至残杀的不幸者,这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共同来关注杨修的命运,并能从杨修的身上得到一些启示。

二、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用心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学生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庖(páo)官主簿(bù)谮(zèn)绰(chāo)刀恃(shì)才放旷麾(huī)

四、整体感知

1、理清结构,复述故事要点。

第一部分(第1DD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DD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第10DD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2、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

①破字忌;②分酥恶;(杨修卖弄聪明)③破梦愈恶;(杨修揭穿曹的心思)④吴质事件愈恶;⑤教植出门怒;⑥教植作答已有杀心。(杨修参与曹的家事)

3、你认为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思考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

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扰乱军心,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

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思考必定会杀掉他的。

4、你认为曹操杀杨修是否有理?

有有理之处,也有无理之处。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忙军队度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

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职责;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自己的亲戚却没有丝毫处罚。

5、第二部分从记叙的顺序看属于哪一种?本部分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补叙目的在于说明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揭示杨修之死是曹、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6、课文第三部分资料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意在证明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十分正确的,活曹操输给了死杨修,目的在于揭露曹操杀杨修是忌才,“惑乱军心”只是借口而已。

7、曹操兵败,却又厚葬杨修,这是为什么?表现了曹操什么性格?

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预测的正确性,众人对他杀杨修之举自然有疑意。曹操厚葬杨修,能够堵住众人之口,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知错就改的举动,以笼络人心。这一举动,表现了杨修阴险虚伪的性格。

8、你如何评价杨修和曹操?从他们二人身上在为人处世方面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杨修:恃才放旷。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让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

现代青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一部分人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养成了一些自私,惟我独尊,狂妄自大的坏习惯。杨修的死因与他的心理障碍有关。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往往表现为:无法正确调整情绪,控制个人言行,狂妄自大、放荡不羁、孤傲自负……期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互相理解、尊重,在当今这个提倡合作、团队精神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五、教学小结

透过这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国》中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学习了透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的方法。明白了杨修的死因,也获得了一些启示,望大家能在杨修身上学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祝愿每个人都能拥有完美和谐的人际关系。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2、预习《范进中举》。

篇5: 杨修之死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分析了解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

2、学习本文透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获得人生启示和写作上的启发。

[教学重点]

能复述课文,分析了解人物性格;讨论杨修死因,记叙顺序。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激趣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首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创设适合本文教学的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仿佛回到三国那硝烟弥漫的战场,曲终,让学生说说这是那部电视剧的主题曲,然后导入:这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个经典故事:《杨修之死》

2、走进作者罗贯中和《三国演义》

(先由学生介绍,然后多媒体展示主要资料)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读课文,要求学生不看书,回答下列问题;

1〉杨修是怎样死的?

2〉文章共写了几件事?

2、自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给不认识的字注音不理解的词注释。

(实用工具书,小组讨论或请教老师解决)

2〉请用一个短语或句子概括每个故事。

3〉复述故事

要求每人选取其中一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声音洪亮,说出每次曹操的心理反应,然后叫七个学生分别来复述下列故事,大家以起来作简要评价。

鸡肋事件,改建园门事件,分食酥饼事件,“梦中杀人”吴质事件教植杀吏答教事件

四、再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1要求:先用几个词概括出人物性格并说出依据。

安排:一二组分析杨修的性格,三四组分析曹操的性格。

2、教师小结补充说明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上的曹操不一样,让学生辨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

五、讨论:

1、杨修因何而死?

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说,杨修是恃才放旷招致杀身之祸,有人说是因为曹操忌才妒贤,处死杨修以除后患根据本文,你的看法是什么?并说出理由。

2、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记叙顺序?

六、作业

1、如何做人:小说中的曹操和杨修都不是完人,假如让你给曹操和杨修各进一言,你会和他们说些什么?对你本人待人处世有哪些借鉴作用?

2、如何为文:学习本文,你学到了哪些叙事手法?对你以后的作文写作有什么启发?

七、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学习的资料,表扬学生的学习成果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曹操,你会如何对待恃才放旷的杨修?假如杨修与曹丕交好,曹操还会杀死杨修吗?等等在《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歌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这篇课文我上课之后感觉还比较顺利,比较成功。

1、课前预习很充分,为上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又是古代的白话小说,语言习惯和现代汉语有不小的差别,所以在课前我已经布置学生预习,这样上课时大家对文本就不再陌生了上课时学生熟悉文本,有独立的思考,有个人的发现,发言时有话可说,所以发言面很广,照顾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实际

2、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雄浑的旋律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三国故事的情境中了,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3、课堂教学层次感强,衔接紧密,过度自然当初在设计教学时,我曾有过顾虑,只有一个课时时间,怎样才能既完成学习任务,又让课上得“顺”呢?激情导入,感知课文,复述课文,分析人物性格,讨论回答杨修的死因,作业布置,这个过程由浅入深,由内到外,还是比较贴合学生认知水平的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用心性在学习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由学习,要么独立思考,要么合作探究,要么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气氛相对活跃,学生真正做到了自己在学习,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并能表述自己的见解而老师作为主导,在本节课中只起辅助、补充和引导作用

这堂课上,我也发现了很多不足的方面:

一、复述课文的七个小故事时,个别学生的语言不够简练,重点不明确,老师没有指出并加以纠正我想这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个性注意,必须要在课堂中多加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概括潜力和口语表达潜力

二、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复述故事花了过多的时间”,致使后面的教学环节很紧张。

三、对文本的“读”的环节几乎没有这一点在设计时就没有处理好

篇6: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

自读目的:

一、透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

二、进一步理解叙事顺序。

三、从历史的角度、艺术的角度,认识曹操。

教学重点:目的一;

教学难点:对杨修被杀原因的正确理解。

教学关键:目的三;

教学方法:引导自读;

教学时数:一节。

资料和步骤: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二、指导学生分析叙事的逻辑性。

1.选文围绕曹杨之间的矛盾写了那几件事?记述这件事的行文顺序能否变动,为什么?

——(1)嫌门阔忌之

(2)一盒酥恶之

(3)杀近侍愈恶之

(4)告发丕愈恶之

(5)斩门吏大怒

(6)作教杀心

(7)鸡肋杀

2.文中这些事的记述顺序不宜变动。

——七件事从时间顺序看是倒叙,但从曹操“进兵收兵犹豫不决——杀杨修——进兵失败——班师”的过程中,杀杨修的事是顺序的事。因此,从篇章结构上看,杀杨修前的七件事,要当插叙对待。

3.杨修死后,原著中有几句诗,对杨修之死是这样说的:“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我们此刻想想,说得准确不准确?

——有道理。杨修恃才放旷,喜耍小聪明。而曹操在文中是个表面上“称美”,而“心恶之”的妒贤嫉能的人,两种性格互相冲突,必然导致一个结局,但杨修与曹氏父子间争宠夺权的斗争,卷入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这才导致他遭杀的本质原因。

4.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有“奸雄”之称,从文中能看出他的“奸”吗?

——一奸:借故杀人,

——二奸:不让人识破心机,

——三奸:惠善后。

三、课堂练习:

比较下列“以”、“乃”的词性和词义:

(1)此乃杨修之所教也;

(2)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

(3)吾乃在梦中;

(4)门内添“活”乃“阔”字也;

(5)修以鸡肋之意对;

(6)再入以惑之;

(7)操以植为能;

(8)以今夜是令,便知。

板书:

嫌门阔,忌之

恃才戏主,一盒酥,恶之

杨修,恃才伤主,杀近侍,愈恶之

篇7: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

教学思路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以插叙的方式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曹操、杨修的矛盾冲突。教读本文,应在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征,分析探究杨修的死因,深刻领会作者的意图,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独立解读文学作品的潜力,在个性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启示。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潜力。

2.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4.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5.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国演义》主题曲、DVD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步骤节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以前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以前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这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师板书课题)

师:首先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用心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疏理小说情节。

1.检查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旷”造句)

庖官主簿谮绰刀恃才放旷

2.朗读要求:语速要适中,句子停顿要准确,尤其注意语言要贴合人物身份、场合,要读出感情来。

3.朗读任务: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请用概括性的语言说出来。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朗读后做答。边朗读边指导朗读。

学生活动:找出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曹操、杨修。故事情节:曹操杀杨修。环境:战场。

复述文中的六个小故事。

明确:这六个故事分别是:破字,分酥,破梦,告密,出门,答教。

归纳:事件心理

私解“鸡肋”怒杀杨修

破译曹操写“活”字的用意虽称美,心甚忌之

分食一合酥虽喜笑,心甚恶之

揭穿曹操梦中杀人用意愈恶之

密告曹丕愈恶之

教曹植出城大怒

替曹植作答教有杀修之心

三、熟读课文,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并归纳段意。

1.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2.插叙的顺序。插入的六件事是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以杨修“身死因才误”做为行文线索。

3.初步思考:杨修和曹操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明确:杨修:恃才放旷。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说出俩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即可。)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研讨探究,概括杨修的死因。辩论活动,了解人物性格(学生各抒己见)

1辩论活动,了解人物性格。

师: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曹操杀杨修。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有其渊源的,杨修之死也是这样。这是情节发展的必然,也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下面请同学们以“杨修之死是否完全归因于曹操”展开辩论。

男生为正方,观点为:杨修之死归因于曹操。女生为反方,观点为:杨修之死不归因于曹操。

辩论要求:要有理有椐(你的观点要有事实依据)。在辩论中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明确:曹操--阴险狡诈;杨修--恃才放旷。

总结归纳: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思考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这大概是许多人的共同看法。

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行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做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

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状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思考必定会杀掉他的。

二、精读课文,把握杨修、曹操的形象。(要求:1、跳读课文,抓关键词;2、品析关键词;3、用短语概括总结二者的形象)

杨修-曹操

恃才放旷-阴险狡诈

才思敏捷-城府很深

卖弄聪明-表里不一

伺察敏锐-虚伪多疑

轻率大意-刚愎自用

果敢大胆-残忍歹毒

谋略不凡-暗藏祸心

料事如神……-固执虚伪

老谋深算……

两个人物都独具个性,请同学们看一看他们的照片(打出二人图象)但是同学们看这都是《三国》中他们的形象,那么在历史上他们就是这样的人吗?请大家回家搜集材料,经过研讨写个小报告。

三、课外拓展,为曹操、杨修各进一言,辨证看待历史人物

1这天,我们透过学习《杨修之死》,了解到曹操性格阴险狡诈的一面,但是我们看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同学们心中的曹操是个什麽样的呢?

学生讲有关肯定曹操的故事:如他知人善用,他爱惜老百姓的麦田,他胸有大志等。(可背诵已经学过的《龟虽寿》《观沧海》等。)

教师总结:曹操阴险狡诈,奸诈狡猾,被称为“天下第一奸雄”,但这只是他性格中的一个方面,他还是个任人唯贤,善于招纳贤才,又有雄才大略的人。所以,他的性格是多面的,复杂的,我们要辨证的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问题。

2那么,假如让你给曹操和杨修各进一言,你会和他们说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现代青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一部分人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养成了一些自私,惟我独尊,狂妄自大的坏习惯。这天,有心理学家总结,杨修的死因与他的心理有关,只是当时的人没有从心理学角度去思考罢了。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往往表现为:无法正确调整情绪,控制个人言行,狂妄自大、放荡不羁、孤傲自负…..在那里老师期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互相理解、尊重,在当今这个提倡合作、团队精神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四、小结:透过这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国》中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明白了杨修的死因,获得了一些启示,望大家能在杨修身上学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祝愿每个人都能拥有完美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结束语最后,请大家欣赏毛阿敏演唱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尾曲,让咱们在悠扬的歌声中回忆那虽已逝去,但永留在我们心中的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吧。

六、作业:试为曹操写“人物评论”。

篇8: 杨修之死教案

课题名称:第五单元杨修之死

课程模块及章节:第五单元

备课时间:12月10日学科:语文备课组:初三年级

主备教师:符爱莲备课组长:符爱莲组员:胡爱莲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为主,概括文中七件事,透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

(二)教材分析:《杨修之死》所在单元是古代白话小说单元,所选课文均为古典小说名著。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透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而本文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突出,有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髓的潜力,是极好的落实单元教学重点,完成单元教学任务的载体。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具备必须的小说阅读潜力。有许多的三国小故事也为学生所熟知,这个时期的学生有必须的知识储备,也有初步的思辩潜力。但他们这个年龄,普遍辨证思维潜力不足,同时他们在古典文学名著积累及三国时代的背景知识不足是学习本课的一大障碍。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潜力。

2、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3、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潜力。

2.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3、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教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学法:引导点拨法、想象体验法、涵泳品读法、研讨辩论法。初三学生已具有必须的阅读潜力,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教材。采用以下学法:圈点勾画法、自主质疑法、品读理解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的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疏理小说情节。

(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

检查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旷”造句)

庖官主簿谮绰

默读课文,任务: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请用概括性的语言说出来。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刀恃才放旷

2、找出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曹操、杨修。故事情节:曹操杀杨修。环境:战场。

复述文中的六个小故事。

明确:这六个故事分别是:破字,分酥,破梦,告密,出门,答教。

归纳:事件心理

私解“鸡肋”怒杀杨修

破译曹操写“活”字的用意虽称美,心甚忌之分食一合酥虽喜笑,心甚恶之

揭穿曹操梦中杀人用意

一曲《滚滚长江东水流》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激发兴趣。

训练学生快速从文中筛选信息,并简洁语言概括,培养概括潜力。

探究文章的结构及人物性格

课外拓展,为曹操、杨修各进一言,辨证看待历史人物

1、文章用什么记叙的顺序?

2、精读课文,把握杨修、曹操的形象。(要求:1、跳读课文,抓关键词;2、品析关键词;3、用短语概括总结二者的形象)

四、1、1这天,我们透过学习《杨修之死》,了解到曹操性格阴险狡诈的一面,但是我们看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同学们心中的曹操是个什麽样的呢?

愈恶之

密告曹丕愈恶之

教曹植出城大怒

替曹植作答教有杀修之心

1、插叙的顺序。插入的六件事是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以杨修“身死因才误”做为行文线索

2、杨修:恃才放旷、爱耍小聪明

曹操:老谋深算、阴险狡诈、虚伪多疑、残忍歹毒

学生讲有关肯定曹操的故事:如他知人善用,他爱惜老百姓的麦田,他胸有大志等。(可背诵已经学过的《龟虽寿》《观沧海

理清文章思路,对写作有帮忙。

训练分析潜力

拓宽知识面,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那么,假如让你给曹操和杨修各进一言,你会和他们说些什么?

教师总结:现代青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一部分人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养成了一些自私,惟我独尊,狂妄自大的坏习惯。这天,有心理学家总结,杨修的死因与他的心理有关,只是当时的人没有从心理学角度去思考罢了。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往往表现为:无法正确调整情绪,控制个人言行,狂妄自大、放荡不羁、孤傲自负等。)

教师总结:曹操阴险狡诈,奸诈狡猾,被称为“天下第一奸雄”,但这只是他性格中的一个方面,他还是个任人唯贤,善于招纳贤才,又有雄才大略的人。所以,他的性格是多面的,复杂的,我们要辨证的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问题。

2、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给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

篇9:《杨修之死》

【教学目标】

1、能分析课文故事发展的层次;

2、理解课文中人物性格的特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交给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

【教学设想】

1、在阅读时先疏通文字,理解内容,梳理文中记叙的七个故事。在此基础讨论和理解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

2、学生复述七个故事。

3、此文为课内自读课文,所以以学生活动为主。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小说背景

老师介绍《三国演义》导入,课文节选自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曹操瞒兵退斜谷的后半部份。

二、速读测试

文章字数:1700字

阅读用时:

分钟

阅读速度:

字/分钟

三、复述故事

老师讲述一个故事内容,引出杨修之死的直接原因:鸡肋事件。杨修其实没理解错曹操之意,而且杨修对当时形势的分析也是正确的,但曹操却毫犹豫地将杨修推出斩之,我们由此可看出曹操杀杨修之心是早就有了。那么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请每小组派一个同学复述一个小故事。

四、总结杨修的性格特点

恃才放旷。

五、杀杨修之后的故事

第七小组派代表复述,总结曹操的性格特点:狡猾、奸诈。

六、讨论

关于杨修之死有两种意见:

1、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2、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讨论时各抒己见,也可以结合历来对曹操的评论和曹操的其他言行。

七、总结

教给学生:做人应谦虚谨慎。

八、作业

1、课后阅读《三国演义》。

2、读后感一篇:我看《杨修之死》

【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鸡肋事件

杨修之死

1、推知嫌门阔

称美、甚忌

2、分食一合酥

喜笑、心恶

3、揭操杀侍意

愈恶

4、隐情密告操

愈恶

5、受植出城计

大怒

6、为植做答教

有杀心

矛盾冲突

篇10:《杨修之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来把握人物形象;学习倒叙的记叙顺序。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式,合作式,通过演绎故事来体会人物性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重难点】

通过对话与动作描写(白描手法)来展现人物性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进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导入 由《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引起话题。 讲述自己所熟知的三国人物。 引发学生对三国人物形象的兴趣。 二、探究文本

1、请学生默读文本,酝酿情绪,准备演绎故事。

2、请学生演绎故事。

3、提问:看完演绎之后,请同学思考与原文有何不同吗?(从内容与顺序两方面考虑。)

4、强调“倒叙”的作用。(倒叙的作用在于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分析人物形象。

板书:

事件

1、改门事件

2、“一合酥”事件

3、梦中杀人事件

4、出城门事件

5、鸡肋事件

提示:

1、内容:补充“告密事件”与“作弊事件”

2、顺序:由演绎故事的顺序,请学生对比与原文的不同,从而引出“倒叙”的概念。

本文开头就交代操以惑乱军心之名杀修,这似乎有些牵强,操何以如此没有度量呢?这就吸引我们深究下去,从阅读文本中发现原来操对修的忌恨非一日之寒。

甚忌之──恶之──愈恶之──疑,愈恶之──大怒──有杀修之心──杀修

人物形象:

曹操:多疑,奸诈,忌才

杨修:聪明,恃才放旷,锋芒毕露

演绎故事,体会人物性格。

学生体会“倒叙”的作用。

学生从原文寻找操对修的态度变化。

学生发言。

通过亲身演绎,设计对白,促使学生熟练掌握文本,并在实践中把握人物性格。 三、辩一辩 提问:你怎么看待杨修这个人呢?这种性格好不好? 学生以小组作答。 (教师不作是与非的判定,旨在引发学生思考。)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现在对操与修的性格特点都有了充分的把握,这与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分不开的,他通过传神的语言与动作描写,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也是我们同学需要认真学习的地方。

杨修这样一个小人物尚且塑造得如此传神,更何况其中的“三绝”?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五、作业

随笔: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抓住语言与动作描写,合理安排故事情节,也可灵活运用不同的记叙顺序。

篇11:《杨修之死》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的梗概,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复述课文。

2、领会作品的感情倾向,发表自己的评价。

3、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分析杨修和曹操的性格。

教学难点:评价历史人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三国演义》篇首词《临江仙》。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简介作品及作者:《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重点叙述了魏、蜀、吴三国互相征战的历史故事。塑造了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周瑜、黄盖、夏侯等众多人物形象,其故事更是脍炙人口,流传广远。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的思想感情。)

作者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政治fu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2、请学生说出其中熟悉的情节以及作者。

(如:“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赔了夫人又折兵”、“千里走单骑”、“三顾草庐”、“火烧赤壁”、“舌战群儒”、等等。)

3、背景简介:

这篇课文节选的部分就是曹刘交战中的一个小插曲。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4、介绍有关杨修的资料

▲杨修,字德祖,太尉彪子也。博学多才,思维敏捷。

二、新课学习:

(一)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庖官( )恃才放旷( )诈败( )食讫( )

麾军( )夏侯( ) 害( )绰刀( )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适庖官进鸡汤( ) ②数犯曹操之忌( )

③人皆不晓其意( ) ④不如其意( )

⑤植然其言( ) ⑥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 )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第___回,作者____,名本,号_____,_____(朝代)小说家。

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明了。

①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②(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③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④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二)整体感知:速读课文,思考问题:杨修因何事而被杀?

(教师补充)

▲政治原因:杨修已深深地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人的宫廷斗争之中,他竭力辅佐曹植争做曹操的接班人,反动曹丕继位。在曹操选定曹丕

▲政治原因:杨修已深深地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人的宫廷斗争之中,他竭力辅佐曹植争做曹操的接班人,反动曹丕继位。在曹操选定曹丕继位后,为免却国家将来出现争夺帝位的内乱,杀杨修是必然的事。

(三)了解杨修的性格特点。

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则可)

1.杨修该死吗?如果你是曹操,会不会杀杨修?为什么?

2.杨修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难道他没有意识到他这样做会招来杀身之祸吗?那他为什么还这样做?

3.杨修之死这件事给我们在待人处世方面怎样的启示?请你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

(四)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侧重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1.请根据课文的描写,说说曹操的性格特点。

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亦欲斩之。众官告免。操乃叱退夏侯,下令来日进兵。……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方忆杨修之言,随将杨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

2.请根据《世说新语容止》中的描写,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参考)曹操:阴险奸诈、虚伪残暴、心狠手辣、妒贤嫉能

3.比较: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中的曹操

①读一读曹操的两首诗:

《观沧海》《龟虽寿》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蛇乘雾,终为土灰。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②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非常重视人才,胸襟广阔。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起到一定的作用。他领导的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用多的战役。他善诗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后封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

4. 讨论:你想如果曹操还活着,看了《三国演义》,他会对罗贯中说一句什么话?

三、小结:

1.透过具体事件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会辨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

四、作业:阅读《三国演义》与杨修有关的章回(第六十回和第七十一回),探讨杨修如果生活在今天会有怎样的结局,写一个150字左右的段落,谈谈你的看法。

篇12: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

自读目的:

一、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

二、进一步理解叙事顺序。

三、从历史的角度、艺术的角度,认识曹操。

教学重点:目的一;

教学难点:对杨修被杀原因的正确理解。

教学关键:目的三;

教学方法:引导自读;

教学时数:一节。

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二、指导学生分析叙事的逻辑性。

1.选文围绕曹杨之间的矛盾写了那几件事?记述这件事的行文顺序能否变动,为什么?

――(1)嫌门阔 忌之

(2)一盒酥 恶之

(3)杀近侍 愈恶之

(4)告发丕 愈恶之

(5)斩门吏 大怒

(6)作教 杀心

(7)鸡肋 杀

2.文中这些事的记述顺序不宜变动。

――七件事从时间顺序看是倒叙,但从曹操“进兵收兵犹豫不决――杀杨修――进兵失败――班师”的'过程中,杀杨修的事是顺序的事。因此,从 篇章结构上看,杀杨修前的七件事,要当插叙对待。

3.杨修死后,原著中有几句诗,对杨修之死是这样说的:“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我们现在想想,说得准确不准确?

――有道理。杨修恃才放旷,喜耍小聪明。而曹操在文中是个表面上“称美”,而“心恶之”的妒贤嫉能的人,两种性格互相冲突,必然导致一个结局,但杨修与曹氏父子间争宠夺权的斗争,卷入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这才导致他遭杀的本质原因。

4.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有“奸雄”之称,从文中能看出他的“奸”吗?

――一奸:借故杀人,

――二奸:不让人识破心机,

――三奸:惠善后。

三、课堂练习:

比较下列“以”、“乃”的词性和词义:

(1)此乃杨修之所教也;

(2)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

(3)吾乃在梦中;

(4)门内添“活”乃“阔”字也;

(5)修以鸡肋之意对;

(6)再入以惑之;

(7)操以植为能;

(8)以今夜是令,便知。

板书:

嫌门阔 忌之

恃才戏主 一盒酥 恶之

杨修 恃才伤主 杀近侍 愈恶之

(恃才故旷)告发丕 愈恶之曹操(奸雄)

恃才干政 斩门吏 大怒

作教 杀心

恃才乱军 鸡肋 杀

杨修之死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的公开课教案

《杨修之死》第三课时教学简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小说读后感

杨修之死的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杨修之死公开课教学设计

谭嗣同之死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优质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九年级《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杨修之死教案(精选12篇)】相关文章:

课文杨修之死第三课时教学设计2022-05-02

《杨修之死》教学方案与目标2023-07-15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2023-03-08

《杨修之死》的教学反思2022-11-17

初一语文优质授课教案2023-05-23

曹操杀杨修的故事2022-09-04

《杨锁的故事》读书笔记2022-07-28

课文《草船借箭》第三课时教学设计2024-04-22

群英会蒋干中计?.示例之一.2022-05-14

《观潮》自学阶梯模拟评估测试题及答案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