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共3课时)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时间:2022-10-30 09:01:14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共3课时)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精选12篇)由网友“发条铁皮小青蛙”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共3课时)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希望大家喜欢!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共3课时)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篇1: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共3课时)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11-20各数的读、写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页,练习十四3、4、5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教学重点:正确的书写11~20各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P87第3题。

找到了吗?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11-20各数。

一、新课教学:

1、教学数的读法。

出示12,你们知道怎么读吗?为什么读十二呢?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吗?利用小棒进行操作,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数。左边的10根相成一捆,在右边一根一根地添加小棒,每添一根小棒让学生说出一共是十几,并且说出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在学生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数的读法。例如12,因为有1个十和2个一,所以读作“十二”。

2、教学数位表。

(1)、每个计数器的上边都有一些小棒:左边有三捆小棒,是10根,就是一个十,对着十位,用1个珠子表示;右边有几根小棒,是几个一,对着个位,用几个珠子表示,合起来就是十几。因此,对着十位写1,表示有一个十,对着个位写几,表示有几个一。

(2)、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1,让学生观察11的个位和十位上的“1”有什么不同?

3、教学数的写法。

(1)、出示1捆和4根小棒,并提问:这是多少根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把1捆小棒放在计数器十位的上面,把2根小棒放在个位的上面。再边提问边板书,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l,有4个一,就在个位上写4。最后,再着重说明:十位上是1就表示1个十,个位上是4,就表示4个一。

(2)、P86做一做. 师说一个20以内的数,请一名学生用数字卡片在数位表里摆出来,其他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摆。

(3)、师范写,生在本子上练习写字。(写数时要求学生写得整齐匀称,每两个数之间要适当空开一些,不要连在一起。写20时,要强调0不能丢。)

三、巩固练习:

1、P87第4题。

2、P87第5题。

3、师拨计数器上的珠子,生在作业本上写数。

4、P89第4题。最后一题你能介绍好方法吗?

二、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小记:

板书设计:

篇2: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共3课时)3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第三课时: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以及数感。

3、使学生知道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教学一图四式:

师左手拿一捆小棒,右手拿三根小棒,你能根据这些小棒来写算式吗?

10+3=13     13-3=10

3+10=13     13-10=3

2、教学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加法算式中一共有3个数,它们分别有自己的名称

板书:    10   +   3   =   13

加数     加数      和

减法也有自己的名称      13  -   10   =   3

被减数   减数       差

3、同桌合作:先摆小棒写出4个算式,然后介绍给同桌各部分的名称。

4、你发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了吗?

被减数就是和,减数是一个加数,差是另一个加数。

4、练习计算:

(1) P89  第1题  连线

(2) P89  第2题  知道怎么填大于、小于和等于吗?

(3) 计算比赛。

5、出示一些小园片,问:你能看出这儿大约有多少个小园片吗?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1)独立完成P89 第3题。

(2)同桌合作一人摆园片,一人估计大约有多少。

二、课堂练习:

P88 第1题     P89-90  第4、5两题

三、教学小结:这节可学会了什么?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小记:

篇3: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共3课时)1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5页,练习十四1、2两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重、难点: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20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授:

(一)、教学数数:

1、 师:(出示主题图)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生:图上有老师带小朋友过马路。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人数的?

生:先数同学有9个,再添上1个老师,一共是10个。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

师:谁会从1数到20,从20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

2、出示直尺,开火车读数。

3、P87 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连线画图的游戏,请你从1到20,按顺序把点连起来。比一比谁连得又快又好。

展示连好的作品,全班一起按顺序读,检查。是什么呀?

(二)、数的组成:

1、教学计数单位“一”。

一根小棒表示1个“一”,两根小棒表示2个“一”,那么,三根小棒呢?师继续出示4.5.6……

2、教学计数单位“十”。

请你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10个“一”就组成一个“十”。

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师示范出示小棒。

那么13呢?请你用小棒摆一摆。一生演示。

3、P87 第1题。请你用小棒摆一摆。反馈时一边摆,一边说。

4、口述各数的组成。开火车练习。

二、应用:

今天我们认识了11~20这些数,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数吗?谁来举例。

三、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篇4: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七单元:认识11~20各数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七单元:认识11~20各数

第七单元:认识11~20各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并能准确的读出11-20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经历在观察、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中比较20以内数大小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动”的情景中,通过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达到熟练的数11-20各数,然后进一步学习认数。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合作交流中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习惯,培养估计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鼓励个性化的做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并能准确的读出11-20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经历在观察、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中比较20以内数大小的过程。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   教学时间:4课时:   课 题:认识11~20各数(一)总第35节 授课时间:11月29日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估计、数11-20各数的过程。 数出20以内的数。 2、培养做事认真的习惯,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能数出2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能数出20以内的数。 课前准备: 教学情景图或课件、小棒、花生米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出示苹果树上结了苹果的图像,让学生数一数。并显示小动画:苹果被运到商场。 (二)出示商场水果摊的情景图或课件,先请学生说说图中有什么,然后请学生自己数一数各有多少个,记下你所数的数字。 (三)请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数的,教师重点了解学生对20以内数掌握的情况。 (四)师生一起来数,并公布正确答案。 二、实践应用 拿出准备好的花生米,抓一把花生米,数一数有多少粒。 在数之前可先请学生计一下有多少粒,再数数。学生可反复多做几次,让学生练习数数。 三、练一练 (一)数一数每个池塘里各有多少条鱼。 出示挂图或课件,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再数一数,给出实际的数字,并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二)数一数,并把第9、13、18颗☆,分别涂上红色、绿色和黄色。 ☆☆☆☆☆☆☆☆☆☆ ☆☆☆☆☆☆☆☆☆☆ (三)任意拿出若干小棒,先估计一下,然后再数一数。 四、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课 题:认识11~20各数(二)总第36节 授课时间:月30日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11~20各数的过程。 2. 能认、读、写11~20各数,了解生活中用20以内的数表示的事物。 3. 了解可以用数表示某些事物,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 了解生活中用20以内的`数表示的事物。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实物尺子。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一)出示教学情境图,请小朋友先数一数每幅图中各有多少个辣椒,先估计,再实际数。 (二)师:今天鸡妈妈下了很多鸡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到底下了多少? 显示母鸡下蛋的小动画。 二、数一数,认一认 出示课件(参见教材)。 (一)先请学生数一数第一幅图中两个盘中各有多少个鸡蛋,一共有多少个鸡蛋。让学生初步感知10和1合起来是11。然后再教读、写11。 (二)按照以上方法认识12及其他各数,要让学生了解一满盘是10个,另外一盘有几个,两盘合起来就是十几个。 (三)指导学生写11~20各数。 三、练一练 (一)读出直尺上的数。 让学生拿出实物尺子,读一读上面的数。 (二)数数。 1、根据挂图提示从1数到20,再倒着数。然后去掉挂图,自己数。 2、教师任意点一个数,学生从老师所点的这个数开始数。学生反复练习。 (三)找出课本上的第11页、第19页和第20页。 老师可任意点出一个页数,让学生打开指定的页数。 四、身边的数学 出示情景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内容,说说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这些数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课 题:认识11~20各数(三)总第37节 授课时间:年12月1日 教学目标: 1. 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 2. 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 3. 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10个一是一十。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一数,请将数字与相对应的卡片连线。 二、新授 摆小棒。数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 (一)放手让学生去数、去摆,然后交流。在学生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10根小棒分开放一堆或把10根捆成一捆,另外3根放一堆。 (二)出示挂图,让学生了解摆的不同方法,并让学生了解:10个一是一十,即10个一 = 1个十。 (三)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 三、摆一摆 (一)教师任意说出11~20以内的数字,请学生用小棒将10个捆成一捆的形式摆一摆。并说说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二)摆一摆,在□里写数,再填空。 出示挂图,让学生先摆,摆好以后说说是多少根,再填空。 四、练一练 (一)数一数。 出示挂图或参见教材,图中有几只球拍,几个气球。 (二)1.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 )。 2.1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三)按顺序写数。 13 ()  16 ()  ()  () 17  16  () ()  () 12 (四)自由练习。 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一个说出数字,另一个摆小棒,反复练习。 五、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课 题:认识11~20各数(四)总第38节 授课时间:2010年12月6日 教学目标: 1. 在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中,经历将生活经验抽象为“>”、“<”的过程。 2. 了解11-20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了解11~20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或课件、小棒、糖果。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一)小猴子列队。 出示情境图,按照数字20到1的顺序,给空白的号码填数字。 (二)猜一猜。 1.出示情境图,下面的小棒表示11至20各数。猜一猜,纸片盖住的可能是几根。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3.教师讲解答案,并说明原因。 4.学生自己拿出小棒,试一试、摆一摆。 二、比一比 学习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一)老师拿出两堆糖果,让学生猜一猜各有多少块糖,然后请两位同学生来实际数一数。 (二)提出问题:谁多谁少?启发学生讨论。 (三)把语言描述抽象为数学符号。并表示出来。 三、试一试 在○里填上>或<。 10○12 18○17 20○13 14○8 16○20 12○2 学生做完后互相交流,然后老师点评。 四、练一练 (一)数一数,再比较。 出示挂图,请小朋友先猜一猜,再数一数,看看猜的是否与实际数的相一致。数完后填空。 (二)写出比10大比17小的数字。 五、数学游戏 猜数字。 六、小结课堂内容。

篇5:第五单元:分类(共2课时)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练习六

教学内容:教科书40、41页练习六1~6

教学目标:1.能按某一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图片、学具盒、纸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

1.小朋友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还记得吗?

2.揭题:今天我们要进行比赛继续来给物品分分类,看看哪一组分得对,分得快?

二、基本练习:

1. 同类的圈起来。

3顶草帽和一双袜子                 3种水果和一支笔

说说你是怎么圈的?依据是什么?

圈对的得一颗五角星。

2. 这儿有许多交通工具,你能分分类吗?

分成汽车、飞机、轮船,你为什么这样分?(地上、天上、水上)请把汽车涂上颜色?

3. 独立完成练习六第三题。

反馈,为什么?

对的得一颗五角星。

三、加深练习

1.想一想:怎么分?

练习六第4题

说说为什么怎么分,依据?

一束一束分、颜色分、种类分

小结:分类的依据不同,分得结果也不同。

2.练习六第5题

小组讨论交流―― 组内小结记录――派代表全班交流――小结方法

(大人小孩、男女、家人、爸妈孩子)

对得多的小组得一颗五角星。

3.练习六第6题

独立练习             (可以同桌进行)

小组讨论             (分类方法汇总)

全班交流              (各组反馈)

小结                (平面几何、滚动、各种形状等等)

4. 请把教室内的物品分类。

蔬菜、水果、文具、餐具等物品的卡片放在纸带里请学生分一分。

说说你为什么怎么分?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应如何分类?

篇6: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共2课时)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做一做,练习五1、3、4、5题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上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1. 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

小组小结

派代表全班交流

学生小结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五第一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小组讨论合作

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

全班交流展示。

5.数一数由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 )个        (  )个      (  )个      (  )个

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1.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1. 独立完成练习五第五题

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四、小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篇7:《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1~10各数的认识。包括数的读、写、组成、大小比较以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等内容,利用这一点来进行类推教学,相信困难不会很大。目前学生对10以内数的认识已经掌握,本单元的学习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扩充和引申,并对知识掌握的要求有所提高,本知识点建议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进行学习。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能正确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初步培养观察、估算能力。

6、继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www.xkb1.com

三、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及比较它们的大小。

2、能正确掌握数位:十位与个位。

3、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

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五、本单元知识框架

数数→读数→顺序和大小→写数→个位和十位→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认、读、写11---20各数。

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 3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课时 授课日期

《11~20各数的认识》第84页-86页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培养估算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1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掌握10加几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

2、通过看图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

练习课 查缺补漏 1

合     计 3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等方法,认识11~20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并学会数数。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树立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认识个位和十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读、会写11――20各数,掌握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

2、认识十位与个位。

难点: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

三、教学活动

教  学  流  程 设 计 意 图

一、基础训练:

3+2=    2+7=    10-9=    7-4=    8-4=

6+4=    6+3=    5+5=    9-8=    8+1=

二、新知学习: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引入

⑴小朋友,你们成为小学生后,你们的爸爸妈妈非常关心你们的学习,小明妈妈也为他准备了许多学习用品,你看,铅笔就买了这么多。(教师拿出放有12枝铅笔的笔筒)

⑵猜一猜,有几枝?

⑶到底几枝?你有什么好办法?(数一数)怎样数?

⑷再拿出另一个放有20枝铅笔的笔筒,问:这里有几枝?肯定比12枝多,到底有几枝?(数一数)

师:一枝一枝地数,你感觉怎么样?(慢、麻烦)

2、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很快地数出12根小棒,把多余的推到一边。(生数小棒)

3、揭示课题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些小棒怎样摆让别人也很快地看出是12根?

2、摆小棒,感知“十”。

⑴动手操作、摆一摆。

⑵同桌交流,看看别人是怎样摆的?

⑶全班交流。

①你是怎样摆的?上台展示

a. |  |  |  |  |  |  |  |  |  |  |  |

b.||  ||  ||  ||  ||  ||

c.| | | | |   | | | | |  | |

d.      | |

e.……

②比较: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就能很快看出是12根?为什么?

【备选】若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用课件演示每幅画面出现的2秒后消失,问:有几根小棒?

(1)|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3)   | |

③现在你喜欢哪一种摆法?那就用我们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再来摆一摆刚才的12根小棒。

⑷理解10个一是1个十。ww w. xkb1. co m

这一捆有几根?(10根)也就是10个一,几个十?(1个十)

小结: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所以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

3、摆小棒,说组成。

⑴师摆13,边摆边说。

1个十,3个一组成13。反过来也可以说13是由1个十,3个一组成的。

⑵生摆15,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⑶摆一个比10大且不超过20的数,你喜欢摆几就摆几?

①你摆了几,让其它小朋友说说你摆了(  )个十,(  )个一。

②说说你摆了(  )个十,(  )个一,让小朋友猜你摆了几?

小结:要摆一个十几的数,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先摆一个十,再摆几个一。

4、看直尺,理解数的顺序、大小。

刚才小朋友认识了一些数,这把尺子上也有一些数。

⑴放到投影上放大,0~10。

⑵猜10后面有哪些数?比19大1的是(   )。顺数、倒数。

⑶看到直尺上的数,你知道了什么?

如:比11大1的数是12。

18的邻居有19和20。

15的前面是(   ),后面是(   )。

……

⑷现在你能按一定顺序给这些数据排排队吗?

11、13、15、10、14

5、认识数位

(1)利用计数器认识“个位和十位”的位置

(2)教学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3)看计数器的算珠写数,看数字在计数器上拨珠(或画珠)

(三)、巩固练习、实践运用

基础练习:

1、填空:

(1)1个十和6个一组成(   )。

(2)17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20里面有(   )个十。

(4)一个两位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都是1,这个数是(  )。

(5)和1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2、做课本第85页的做一做和第87页的4、5题

3、做课本86页的做一做

提高练习:

1、课本第87页的第2题

2、用1、0、2这三张数字卡片,你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3、实际运用

⑴奖红花。

⑵到现在为止,你有几朵红花?

⑶你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圈一圈,画一画,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有几朵红花?

②谁的红花最多?

以后自己数出10朵,先圈一圈,再到老师那里换表扬信,这样既帮助自己,又方便了老师。

拓展练习:

动脑筋:找规律填数。

(1)1、3、5、(  )、9、(  )、(  )

(2)20、(  )、16、(  )、12、(  )

(3)5、(  )、15、(  )、(   )、30

四、课堂总结。(略)

问题情境的创设,从猜测到验证,让学生感受到数数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这样既尊重学生的起点,检查数数的情况,又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www.xkb1.com

尊重学生的有不同摆法,并一一展示,既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又为-学生感知十进制的优越性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

当意见不统一时,教师提供反面材料,让学生通过比较,真实地体验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此时把10根扎成一捆不是教师告知的,而是学生通过体验而获得的。

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感知的基础上,借助小棒直观操作演示,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通过不同形式的“摆、说”练习,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开放问题,把无序变为有序可以是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给予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10加几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

2、通过看图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三、教学活动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基础训练

1、口算训练:

( )+5=9   ( )+4=7   ( )+8=10

10-( )=4  ( )-2=8    5-(  )=2

6+(  )=7     (  )+4=9    10+(  )=10

2、口答

(1)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多少 。

(2)6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

(3)13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1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

二、新知学习:

(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1、(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

2、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

3、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4、出示两组算式:

(一)     (二)

10+5=      11+6=

8+10=      14+2=

1+10=      16+1=

10+9=      18+1=

(1) 问:请观察第一组题有什么发现?

(2)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10加几。(板书课题)

学生独立计算,问:为什么能算得有对又快?

小结:对,十加几就是十几。

练一练:

10+7=   10+6=   10+4=    10+9=

(3)生独立计算第二组题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计算时只要相同数位上的数进行相加,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

练习:

11+3=   13+5=    12+4=    16+2=

师:在加法算式里,我们把相加的两个数都称“加数”,等号后面的数称“和”。

(4)出示第三组算式:

13-1=

15-2=

18-6=

17-7=

师:刚才我们研究10加几时是先观察---发现---独立算---说方法这样一步步研究的,下面这一组算式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研究的步骤来研究十几减几。

问:在减法里每一个数都有它固定的名称,你知道吗?

师:为了使用方便,科学家们也给它们起了名字,减号前面的数称“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称“减数”,等号后面的数称“差”。

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当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大于减数时,计算时就用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去减减数,十位不变。

5、计算下面各题,看你能发现什么?

10+3=       13-3=

3+10=       13-10=

11+2=       13-2=

2+11=

通过比较: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分析-做题-说算法的过程,让学生理解10加几的计算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做题-说算法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看图填空:

2、直接写出得数

10+7=       14-4=

11+3=       13-2=

3、连线

4、

提高练习

1、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6-(   )=6         15-(   )=10

10+(   )=17       8+(   )=18

2+(    )=12       (    )=10=19

3、填一填。

( )+( )+( )=18  19-( )-( )=( )

拓展练习

用3、13、16、18中的三个数写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的算式。

知识检测:

1、口算比赛。(2分钟)

11+2=    13-1=    10+7=    15-5=

8+10=    16-4=    13+3=    19-3=

10+10=   17-5=    15+4=    20-20=

16+1=    18-3=    11+7=    14-4=

2、看图写算式。

(   )       (   )=(  )

(   )       (   )=(  )

(   )       (   )=(  )

(   )       (   )=(  )

3、在里填上“+”或 “-”

10( )7=17     18( )8=10   10(  )10=20

3( )10=13     20( )20=0   5(  )13=18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9+()=19   ( )-6=10    12+( )=16   6+()=10

10+( )+( )=12       19-( )-( )=6

5、填一填。

18的个位是( ),十位是( );

1个10和5个1合起来是(  );

13里面有(  )个10和(  )个1;

15里面有(  )个1和(  )个10;

17的前面是(  ),后面是(  )。

6、在(  )里填上“<”、“>”、“=” 。

13( )15   14-2( )12   10( )10+5    10( )10-0

13-2(  )12-2   17(  )10+8     13+2(  )16

7、看图列式计算。

(1)

?个

(   )〇(   )=(   )

(2)

14个

(   )〇(   )=(   )

(3)

18个

(   )〇(   )=(   )

全堂总结(略)

www.xkb1.com

篇8:第三单元第七课时: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6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 、5个圆片、5根小棒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数的组成,拍手游戏

二、探究新知 :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3名同学在一起,桌子上有3只纸鹤,1名同学把1只纸鹤拿走了,桌子上剩下2只纸鹤放在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3名同学中走掉1名同学,3只纸鹤拿走1只纸鹤就是从3里面去掉1,求还剩几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去掉)

2.学习减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从3里面去掉一个,用减法计算就要从3里面减去l个,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去掉1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2。

(4)教师进一步说明:从3里面减去l个,用减法计算。(板书:减法)

(5)读减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3-1=2来表示的减法事例。

4.看图,体验减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25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减法算式表示,请学生表述减法含义。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 动手操作,体验减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③说明图中表示去掉的方法。(虚线、划线)

(2)做一做的右图(2、3)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减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5-1  5-2  5-3  5-4   (5-5   5-0)

你们是怎么想出得数?

看图摆一摆数出来的、用数的组成想5可以分成1和几……

2.独立完成26页做一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6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减法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减法算式表示。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学会了什么?有了那些体验?

板书设计:

篇9: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二课时:认识半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P93内容,练习十六4、5两题

教学目标:1、能准确、熟练的认出半时,包括认电子表。

2、进一步巩固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

3、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准确、熟练的认出半时

教学难点:时间的读法。

教具准备:一个实物钟,一个钟面模型。

学具准备:每人一个实物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认识了钟面,也学会了认时间,你能介绍一下,你早上起床的时间吗?

2、袁老师平时起床比较早,不过双休日,就要睡得晚一些,(出示7时半的钟面)你知道我昨天是什么时候起床的吗?

3、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时吗?今天,我们要继续来认识时间。

二、教学新课:

1、学会认半时及书写方法。

(1) 你是怎么知道这是7点半的呢?(时针在7和8之间,分针在6这里)谁听明白了?

(2) 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谁来说?

(3) 这个7点半,比较规范的读法应该是怎样的呢?(同时板书书写方法。7时半)

(4) 除了这种书写方法,还可以怎么写呢?(7:30)

2、出示2时半的钟面模型。

(1) 知道时什么时候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为什么不是3时半呢?

(2) 请你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3) 反馈书写方法。

3、看来大家都已经会认半时了,那么这个时间你能认吗?(出示一个刻度不全的表,认9时半。)

4、练习认时间及书写。P93做一做。

(1)你能看懂这位小朋友上学的时间吗,请你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反馈,表扬书写。

(2)这四个时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什么你认半时能认得那么快呢?

(3)小结:对分针指着6,就表示半时。这时时针在两个数的中间。

5、机动:P95第4题。

三、小结:

1、师小结所学内容。

2、游戏:拨钟。

师说一个时间,学生拨时间。

同桌合作拨钟。

篇10: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共2课时)1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 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 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 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板书设计:

篇11:第五单元:分类(共2课时)1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分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第40页练习六1~3题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物体进行分类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录像,商品柜台及相应物品,学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1)播放录像①商场外景镜头。

(2)播放录像②商场物品远景镜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ヒ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确分类

(1)播放录像③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像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学生结合所看录像说说什么是分类。

(2)猜一猜

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コ鍪旧唐饭裉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2.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1)教师导语,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3)汇报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练习,练习六1-3题

(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启发说出:前、后4辆车是同一类的。

(2)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不是同类。

4.补充练习: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议一议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汇报说明。

三、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

篇12:第十二课时:加减混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P72-73,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3+2+1=    5+3+2=    8-2-3=    10-5-3=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说计算5+3+2和10-5-3时分别先计算什么,后计算什么?

二、新课引入

1、在复习题后面的两道题的旁边出事如下两个算式:

5+3-2   10-5+3          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复习题中的后两题和上面两题作比较,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谈话:上面这两题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我们把这样的计算叫做加减混合计算。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样的计算。

3、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三、学习新知识

1、学习例1。

(1)在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的场面。

教师: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内容,你能从屏幕上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教师:要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要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4+3

(2)屏幕上出现湖里有7只天鹅飞走两只的场面。教师:湖里天鹅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4+3的后面加写-2 ,把算式写完整。

教师: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在减2?

(3)引导学生结合屏幕上出现的画面,说说算是所表示的意义。

(4)学习4+3-2的计算顺序: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混报交流讨论,并说出计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4+3-2中表明的计算顺序依次表示出这两部分。

教师:第2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这个数减2?

1、学习例2:

(1)在屏幕上出现反映“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后,又飞来了3只”连续变化过程的画面。

(2)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4-2+3=

教师:上面的算是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先算减法再算加法,教师在配合学生的叙述板书。

师: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学生:因为只有用减法先算出4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下几只天鹅后,才能算出又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第2步是那两个数相加。

学生:第二步是用第一步的得数2和3相加。

(3)引导学生总结夹剪混合计算的计算过程,谁能说说他们的计算顺序。学生: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四、巩固练习。

1、完成75页做一做的练习。

(1)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上摆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增加4根.

(2)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把算式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

(3)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计算:

5-2+3=         8-7+8=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计算顺序和第2步分别是几加几。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一题。

(1)学生分别观察第1题的插图,并说一说画面上反映的内容,重点说出小呀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

(2)让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十二的第二题。让学生观察插图,明确要求,然后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3、完成练习十二的第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一、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学生交流本课时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先分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所要注意的问题。

二、课后小记:

由于学生对连加连减的意义以计算的顺序掌握比较好,本课时学习比较轻松,学生从观察中很快迁移了前一节课的知识技能,得出从左往右的计算顺序。本课时的教学并没有像备课中的师生对话中来,而是学生在汇报时自己发现了方法。

一下数学教案多些,少些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八课时:练习三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用数学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人教新起点一年级下册Unit11Toys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1-6年级五上册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一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几和几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共3课时)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共3课时)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共3课时)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精选12篇)】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优秀教学反2023-04-27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全册教案.rar二、20以内退位减法1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2023-09-10

部编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023-12-03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2-09-25

第七课时:倍的初步认识的练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2022-06-23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的工作计划2022-07-25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2023-12-05

五、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新授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2023-07-0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3-11-22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