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问题》优秀教案设计(精选3篇)由网友“可爱的你”投稿提供,下面给大家分享《列方程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问题》优秀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篇1:《列方程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经历猜数游戏、列方程解决问题以及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过程。
知道什么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能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并能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3、在猜数、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新知学习。
1、猜数游戏
学生任意想好一个数,然后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运算:把想好的数加上2,乘上3,减去6,再减去原来所想的数.把最后的结果告诉教师,教师可以马上知道学生原来所想的数.
2、学生分小组探讨其中的秘密.
3、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25就是方程2x+10=6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2x+10=6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4、练习
齐读题目要求。
么判断X=19是不是方程的解?检验一下
二、作业。
独立完成练一练,强调书写格式。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后记: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等式”与“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促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此规律来解方程。从而,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是那么的有滋有味,进而使我能很顺利地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篇2:《列方程解一步计算的应用问题》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一步计算的应用问题》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列方程和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
2、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会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问题。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习解方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应用等式性质列、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设计应用等式性质填空的练习。(复习等式的性质,重点提问为什么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为学习解方程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星期日,妈妈去商场购物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自主学习例题1。(解方程)
1、观察情境图,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2、本例题重点在“解方程”,通过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自己列方程并试着解方程。
3、交流时重点通过提问“方程两边为什么都减去58”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学会解方程。
(1)重点通过“方程两边为什么都减去58”的问题,启发学生交流解方程的依据,学会解方程的思路和方法。
(2)教师指导书写格式:写上“解”字,各行等号要齐。
4、初步练习。教材28页练一练第1题的(1)、(2)小题。
(二)、教师指导,小组讨论,学习例2。(列方程解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1、学生观察、发现情境图中数学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2、教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叔叔每分钟用电脑打字的速度和手写速度有什么关系?
3、小组讨论:怎样用等式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种可能:
每分钟用电脑打的字数÷3=每分钟手写的字数
(2)每分钟手写的字数×3=每分钟用电脑打的字数
(3)每分钟用电脑打的字数÷每分钟手写的字数=3
(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和难点,小组讨论出现在新知的生长点、关键点和知识的难点,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题中存在的所有等量关系,从而达到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5、列方程
教师:如果用“X”表示巴每分钟手写的字数,可以列出怎样的方程?
列出方程如下:
(1)、120÷3=X (2)、3X=120 (3)、120÷X=8
6、试着解方程。(让学生任意选择一个方程试解)
7、再次小组讨论上面三个方程及解方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个:与算术方法相同;
第三个:不会解或者解起来比较困难,(在小学阶段不要求解此类方程)。
得出结论:第二个是比较合适的方程。
8、规范书写:教师指导:列方程,首先要写出“解”和设哪个数“X”,再写出方程,并示范书写。
7、学生再次规范列、解“3X=120”。交流时重点问:为什么两边都除以“3”。
教师板书示范,规范解题步骤。
8、初步练习。
(1)、教材28页第1题(3)。
(2)根据线段图列、解方程。
(3)教材27页例题2.
(由实物图到线段图再到具体问题,让学生再次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解方程。教材28页第2题。
2、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材28页第3题。
五、全课总结:
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后记: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等式”与“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促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此规律来解方程。从而,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是那么的有滋有味,进而使我能很顺利地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篇3:列方程解加减乘除计算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课题:列方程解加减乘除计算问题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解下列方程:
x+5.7=10 x-3.4=7.6 1.4x=5.6 x÷4=2.5
2、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解简易方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列解简单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探究例3:
1、电脑出示洪泽湖景色的图片,介绍洪泽湖,并播出一则有关洪泽湖大坝水位的新闻广播,引出并出示例3:“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14m,超过警戒水位0.64m”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提问:知道了今日水位14.14m,超过警戒水位0.64m,可以求什么问题? (警戒水位是多少米?)
3、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4、教师: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反馈学生的解题方法。大多学生可能只想到算术解法。反馈学生的算术解法,并让学生口述出算术解法的数量关系式。
14.14-0.64=13.5(m)
5、引导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师:根据前面分析得出的数量关系,你能列出方程解答吗?
6、学生尝试列方程解答后反馈学生的尝试完成情况,引导学生列出方程解答。
解:设警戒水位是x米。
警戒水位+超出水位=今日水位
x+0.64=14.14
x+0.64-0.64=14.14-0.64
x=13.5
答:警戒水位13.5米。
注意书写格式,并口头检验。
探究例4:(教学过程同例3基本相同,可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解决。)
1、引入新课:你知道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分钟浪费多少水吗?如果想要知道每分钟浪费的水,你能想到什么办法?课件介绍教材中一位少先队员的做法:拿桶接了一段时间,然后称出其一共接了多少质量的水。(引出例4)
2、分析题意后,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3、怎样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学生独立列方程解决问题并反馈交流订正。
解;设每分钟滴水量为X克。
每分钟滴的水×30=半小时滴的水
1.8kg=1800g
30x=1800
30x÷30=1800÷30
x=600
方法小结:
教师: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小结: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根据题目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也就是方程),再解出来。
三、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
要求:学生独立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根据我比去年长高了8cm,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式,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
解:设小明去年身高xcm。
去年身高十长高的部分=今年身高
x+8=152
x+8-8=152-8
x=144
答:小明去年身高144cm。
2、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63页第6题。
(1)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求出方程的解。
(3)教师讲评,重点讲解等量关系。
3、根据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不用求出方程的解)。
(1)粮食仓库原有80吨大米,运走x吨,还剩下25吨。
(2)小华今年x岁,妈妈今年35岁,她们俩相差23岁。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0厘米,宽是x,面积是120平方厘米。
(4)商场进行促销活动,一种录音机原价192,现价只需x元,原价是现价的1.5倍。
4、列方程,解决问题。
(1)学校买来20米长的布,准备做16件儿童表演服。每件儿童表演服用布多少米?
(2)王老师买奖品,其中有42棵练习本,是日记本的3倍。日记本有多少本?
四、全课小结:
教师:说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怎样列方程解决问题?
小结:列方程解决,关键是要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式,根据等量关系式假设未知数为x,然后再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加减乘除计算问题
例3:解:设警戒水位是x米。
警戒水位+超出水位=今日水位
x+0.64=14.14
x+0.64-0.64=14.14-0.64
x=13.5
答:警戒水位13.5米。
例4:解;设每分钟滴水量为X克。
每分钟滴的水×30=半小时滴的水
1.8kg=1800g
30x=1800
30x÷30=1800÷30
x=600
答:每分钟浪费600克水。
课后反思:
学生对数量关系的书写掌握得不好,有时他们知道如何列方程,但对数量关系的表达却不清晰,因此可以出一些题组专门针对数量关系的,让孩子看题说关系,这样有助于对稍复杂方程应用题的学习。

【《列方程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问题》优秀教案设计(精选3篇)】相关文章:
《列方程式解应用题》说课稿2023-07-30
数学科教学计划2023-10-05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2022-09-10
五年级数学《小数点与练习》教案2024-01-16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2022-07-09
三年级数学上复习计划2022-04-30
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23-01-25
五年级数学《练习三》教案2023-03-30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学情分析2022-10-24
计算二年级作文202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