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案-蒸发(集锦17篇)由网友“麦麦汤圆”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物理教案-蒸发,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汽化之蒸发物理教案素材
汽化之蒸发物理教案素材
第四节 汽化之蒸发
同学们,现在老师手指上蘸了些酒精,我在黑板上写下个“水”字,请同学们猜猜看,酒精会如何变化呢?
黑板上的酒精会变少,直至消失。
减少的酒精跑哪儿去了?
由液体变为气体跑到空气中去了。
那像这种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同学们还能否再举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物质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
湿毛巾放在室外晾干;刚拖完地后,地面是湿的,慢慢就干了等等。
同学们都举的很好。类似于酒精、水这种在液体表面上慢慢发生的物态变化,物理上专门定义了一个名称——蒸发。
2.定义:发生在液体表面的平和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由定义我们知道,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那么汽化时,还有什么变化呢?现在我给每个同学发一个酒精棉球,同学们把它涂抹在手背上,感受一下,说说有什么感觉?
手背上被涂抹的地方感觉到凉凉的。
那是什么原因呢?接下来,我们把酒精棉球裹在液体泡上,看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温度计示数下降了。
说明什么问题?
汽化(蒸发)要从周围物体处吸热。
联系我们的生活,同学们能否举出一些例子啊?
夏天,从游泳池上岸之后,觉得特别凉爽,因为被风一吹,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了人体的热量,所以觉得凉爽。再比如,穿着被雨淋湿的衣服,容易着凉感冒,是由于水在蒸发过程中吸收人体热量所引起的。
好,联系我们举的一些例子,各小组(前后左右4人为一组)能否归纳一下,蒸发具有那些特点?
3.蒸发的特点:
(1)发生在液体表面
(2)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
(3)汽化进行的缓慢
(4)需要从周围物体处吸热
刚才同学们总结的很好。下面老师要请教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同学都寄宿,平时你们怎么晾衣服的?
通常把衣服晾在太阳能照射得到又通风的地方。
还有吗?晾衣服的'时候是不是团成一团,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就行了?为什么?
还要把衣服摊开来晒。只有这样,衣服才会干的快。
哦,用物理的话说,也就是衣服上的水蒸发的快。联系这个生活实例,同学们能否说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了?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加快/减慢)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通速度
(2)(加大/减小)液体的表面积
(3)(提高/降低)液体的温度
同学们想想看,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已经运用了蒸发快慢的知识?
比如,要使潮湿的粮食尽快晒干,可采取以下办法:
(1)将粮食摊开放在阳光下照射
(2)将粮食放在通风处
(3)将粮食摊开来晒
练习:
1.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周围散开
B.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C.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
2.夏天,送牛奶的配送员将牛奶放在水里,这样牛奶不会很快的变质,为什么?
因为水蒸发要从奶瓶中吸收部分热量,有降温作用。
篇2:蒸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蒸发现象
2.知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
3.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认识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2.渗透通过实验研究物理概念、规律的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从提出问题入手,思考实际生活中关于蒸发的一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紧密联系本节的主题,即蒸发现象、蒸发快慢、蒸发吸热.
叙述了蒸发有关的定义后,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学生能很容易理解加快和减慢蒸发的方法,并联系社会说明了在北方一些缺少水的地区用喷灌代替漫灌的实际意义.
在蒸发吸热的内容中,教材用实例分析液体蒸发要吸热,并列举了一些应用,都紧密联系实际生活,通俗易懂.
教法建议
本节是联系实际学习的典型材料,一定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应用知识,概括生活中的实例,得到一些物理结论,并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还要注意联系社会,知道社会上处理问题的方法及其意义.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要从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可以学生自己列举实例,并边举例边总结,最终全面的概括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充分发挥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关于喷灌取代漫灌,应当提供学生足够的实际资料,让学生阅读或学生实验探究,联系社会的学习.
蒸发吸热的教学,应当从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和现象出发,学生很容易懂得蒸发要吸热,并及时应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加深巩固物理知识.
教学设计方案
篇3:蒸发
【课题】蒸发
【重难点】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的重难点,要注意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这三个因素各自对蒸发产生什么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引入和一些概念
方法1、教师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的主题:蒸发、蒸发快慢的决定因素、蒸发吸热.利用前面学到的知识,很容易总结出汽化、液化的概念,用实例列举了生活中蒸发的'现象,并根据这个现象总结出了蒸发的定义,还可以根据蒸发定义分析蒸发的特点.
方法2、由于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考虑用自学的方法学习三个概念,并组织学生讨论哪些现象属于蒸发,根据定义总结蒸发的特点.
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方法1、列举实例,分别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举例过程中应当注意由学生分析实例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以由学生评判,总结出了三个因素后,应当由学生列举实际生活的实例,及时巩固物理知识,可以学生再举例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蒸发快慢的,及其意义.参考实例有:冰箱是如何减慢蒸发的;晾衣服如何能干得快等.
关于水是宝贵的资源教学,联系社会说明喷灌取代漫灌的优点,并分析是如何减少蒸发节省水资源的.
方法2、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课题可以有:蒸发快慢的因素;如何利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加快和减慢蒸发;喷灌的应用.对于蒸发快慢的因素可以设计实验,用数据证明,这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保证一些量不变,只有一个量变化,用数据说明,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进行实验时可以学到研究物理的方法,即控制变量的方法.对于如何利用这些因素加快和减慢蒸发,也可以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说明所进行的实验的完备性,并列举实例分析.对喷灌的应用,可以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自行总结出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
三.蒸发吸热
可以实际实验,学生用感觉体会蒸发要吸热,解释教室夏天比较热,用什么方法可以降温等身边的实例.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应用知识.教材还列举了狗降温的方法,还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自己查阅资料看看还有哪些蒸发方面的资料.
【板书设计】
篇4:蒸发
一.一些概念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3.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能影响蒸发的快慢.
2.加快和减慢蒸发的方法.
3.蒸发的应用
三.蒸发吸热
蒸发要吸收热量.
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植树造林和保护水资源
【课题】植树造林和保护水资源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结合影响蒸发的几个因素就植树造林与保护水资源的关系写出报告.
【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蒸发
篇5:蒸发
【重难点】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的重难点,要注意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这三个因素各自对蒸发产生什么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引入和一些概念
方法1、教师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的主题:蒸发、蒸发快慢的决定因素、蒸发吸热.利用前面学到的知识,很容易总结出汽化、液化的概念,用实例列举了生活中蒸发的现象,并根据这个现象总结出了蒸发的定义,还可以根据蒸发定义分析蒸发的特点.
方法2、由于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考虑用自学的方法学习三个概念,并组织学生讨论哪些现象属于蒸发,根据定义总结蒸发的特点.
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方法1、列举实例,分别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举例过程中应当注意由学生分析实例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以由学生评判,总结出了三个因素后,应当由学生列举实际生活的实例,及时巩固物理知识,可以学生再举例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蒸发快慢的,及其意义.参考实例有:冰箱是如何减慢蒸发的;晾衣服如何能干得快等.
关于水是宝贵的资源教学,联系社会说明喷灌取代漫灌的优点,并分析是如何减少蒸发节省水资源的.
方法2、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课题可以有:蒸发快慢的因素;如何利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加快和减慢蒸发;喷灌的应用.对于蒸发快慢的因素可以设计实验,用数据证明,这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保证一些量不变,只有一个量变化,用数据说明,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进行实验时可以学到研究物理的方法,即控制变量的方法.对于如何利用这些因素加快和减慢蒸发,也可以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说明所进行的实验的完备性,并列举实例分析.对喷灌的应用,可以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自行总结出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
篇6:蒸发
可以实际实验,学生用感觉体会蒸发要吸热,解释教室夏天比较热,用什么方法可以降温等身边的实例.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应用知识.教材还列举了狗降温的方法,还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自己查阅资料看看还有哪些蒸发方面的资料.
【板书设计】
篇7:蒸发
一.一些概念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3.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能影响蒸发的快慢.
2.加快和减慢蒸发的方法.
3.蒸发的应用
篇8:蒸发
蒸发要吸收热量.
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植树造林和保护水资源
【课题】植树造林和保护水资源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结合影响蒸发的几个因素就植树造林与保护水资源的关系写出报告.
【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蒸发
篇9: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动手操作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独立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的能力。
2、体验证据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
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准备:
玩具小车、木块、线绳、米尺、秒表、易拉罐、小桥模型、测力计、乒乓球、足球、篮球
“我们的表现”表格、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录像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组织游戏:
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同学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
师生交流游戏规则。
(2)交流反思:
谈话:你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使劲儿地推他拉他都能使他离开。
谈话:推和拉都使劲儿说明我们用了力,离开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它运动起来。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
(4)提出问题: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它静止的物体也运动起来?
二、猜想假想
(1)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教师主要针对推、拉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及物体受力后怎样运动进行引导。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性的语言,引导者的身份适时给学生以适当的评价,使活动的开展更加的有效。
全班交流。教师谈话: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介绍给大家?
(2)探究推力和拉力都是力
谈话:大家的讨论结果只是大家的猜想,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不是这样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验证一下。
三、制定方案
(1)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
教师谈话:小车在受到推力和拉力时会运动起来,那么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呢?我们不妨预测一下。
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条件都可能影响小车的运动快慢,但是这些专题我们不可能都研究,我们要选择一下。
设计探究思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钩码当成小车的拉力,改变小车所挂钩码的数量,可以改变小车受到不同的拉力。
(2)拉力和推力是有方向的
引出活动内容:
教师谈话:我们现在都是小司机了,能驾驶好你的车吗?下面咱们做个小游戏看谁的小车能顺利通过所有的障碍物。既然是游戏,就要有游戏规则,小组先讨论游戏规则。
学生制定游戏规则。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教师交待“这个游戏可以重复做,关键要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四、实施探究
(1)“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谈话:拉力和推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它们的存在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还增添了我们的乐趣,下面咱们来做个“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
学生分两组进行“拔河比赛”。
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在动手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发现与原来的猜想一致吗?
学生汇报交流,汇报时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都讲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讲清楚:他们的发现与推力、拉力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学生在汇报结束后自己总结各组发现的相同之处,即上述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被施加了推力和拉力。
五、展示交流
教师提出以下几个评价主题
认为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
认为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为什么?
这节课你有哪些发现?
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
六、拓展创新
讲述:力就在我们的身边,除这节课我们接触到的推力和拉力外,还有哪些种类的力呢?我们把一辆小车放到斜坡上,它会自己向下跑,是谁让它由静止变成运动的?还是推力和拉力吗?如果你有兴趣不妨研究一下,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震惊世界”的超大秘密!
篇10: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及相互转化的关系。
(2)掌握白磷、红磷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了解磷的含氧酸的性质,了解常见的磷酸盐。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NO2、NO、O2跟水反应的分析,掌握氮的氧化物、氧气和水反应的有关计算方法。
(2)通过比较白磷、红磷的结构和性质,提高比较能力,提高判断同素异形体的能力。通过氮族、氧族和卤族元素的比较,提高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NO2、NO、O2跟水反应的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
[复习和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N2的化学性质,总结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教师提问]你能写出哪些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其中氮元素的价态分别是多少?
氮的氧化物中属于酸酐的有哪些?
NO和NO2如何转化?NO2、溴蒸气怎样鉴别?
如何收集NO、NO2?
[边讨论边总结]
(一)二氧化氮跟水的反应
[演示实验]二氧化氮跟水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一支10mL量筒)。
(1)轻轻摇动量筒,观察现象(水位逐渐上升,红棕色逐渐变浅)。
(2)用大拇指按住量筒口,取出量筒倒转振荡,再插入水中,观察现象。(水位迅速上升至量筒容积约 ,剩余 体积的无色气体)。
(3)将量筒口用橡胶塞塞住,从水中取出量筒,往量筒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溶液变红)。
通过以上实验的分析引出下列问题。
(二)NO2、NO、O2跟反应的计算
分析反应原理:
1.二氧化氮跟水反应:3NO2+H2O=2HNO3+NO
2.二氧化氮、氧气同时跟水反应:4NO2+O2+H2O =4HNO3
3.一氧化氮、氧气同时跟水反应:4NO+3O2+H2O =4HNO3
篇11:物理教案
【摘要】步入高中,相比初中更为紧张的学习随之而来。
本文题目:高三物理教案:机械能
1.深刻理解功的概念
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它和位移相对应(也和时间相对应)。计算功的方法有两种:
⑴按照定义求功。即:W=Fscos。 在高中阶段,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恒力做功。当 时F做正功,当 时F不做功,当 时F做负功。
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成是:功等于恒力和沿该恒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⑵用动能定理W=Ek或功能关系求功。当F为变力时,高中阶段往往考虑用这种方法求功。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如果知道某一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数值,那么也就知道了该过程中对应的功的数值。
(3).会判断正功、负功或不做功。判断方法有:○1用力和位移的夹角判断;○2用力和速度的夹角判断定;○3用动能变化判断.
(4)了解常见力做功的特点:
重力做功和路径无关,只与物体始末位置的高度差h有关:W=mgh,当末位置低于初位置时,W0,即重力做正功;反之则重力做负功。
滑动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当某物体在一固定平面上运动时,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绝对值等于摩擦力与路程的乘积。
在弹性范围内,弹簧做功与始末状态弹簧的形变量有关系。
(5)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特点:○1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做的总功可能为正、可能为负、也可能为零;○2一对互为作用反作用的摩擦力做的总功可能为零(静摩擦力)、可能为负(滑动摩擦力),但不可能为正。
2.深刻理解功率的概念
(1)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式: ,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
(3)功率的计算式:P=Fvcos,其中是力与速度间的夹角。该公式有两种用法:①求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这时F是该时刻的作用力大小,v取瞬时值,对应的P为F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②当v为某段位移(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则要求这段位移(时间)内F必须为恒力,对应的P为F在该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
(4)重力的功率可表示为PG=mgVy,即重力的瞬时功率等于重力和物体在该时刻的竖直分速度之积。
2、斜面上的弹力做功和摩擦力做功问题
3、滑轮系统拉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当牵引动滑轮两根细绳不平行时,但都是恒力,此时若将此二力合成为一个恒力再计算这个恒力的功,则计算过程较复杂。但若等效为两个恒力功的代数和,将使计算过程变得非常简便。
4、求某力的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方法
平均功率的计算:
5、机车的启动问题
问题1:.机车起动的最大速度问题
问题2:机车匀加速起动的最长时间问题
问题3:.机车运动的最大加速度问题。
功和功率的计算
1、求变力做功的几种方法
功的计算在中学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学阶段所学的功的计算公式W=FScosa只能用于恒力做功情况,对于变力做功的计算则没有一个固定公式可用,本文对变力做功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1)等值法
等值法即若某一变力的功和某一恒力的功相等,则可以同过计算该恒力的功,求出该变力的功。而恒力做功又可以用W=FScosa计算,从而使问题变得简单。
(2)、微元法
当物体在变力的作用下作曲线运动时,若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变,且力与位移的方向同步变化,可用微元法将曲线分成无限个小元段,每一小元段可认为恒力做功,总功即为各个小元段做功的代数和。
三、平均力法
如果力的方向不变,力的大小对位移按线性规律变化时,可用力的算术平均值(恒力)代替变力,利用功的定义式求功。
(4)、图象法
(5)、能量转化法求变力做功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已知外力做功情况可计算能量的转化,同样根据能量的转化也可求外力所做功的多少。因此根据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等可从能量改变的角度求功。
①、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
动能定理的内容是: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它的表达式是W外=EK,W外可以理解成所有外力做功的代数和,如果我们所研究的多个力中,只有一个力是变力,其余的都是恒力,而且这些恒力所做的功比较容易计
算,研究对象本身的动能增量也比较容易计算时,用动能定理就可以求出这个变力所做的功。
③、用功能原理求变力做功
功能原理的内容是:系统所受的外力和内力(不包括重力和弹力)所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的机械能的增量,如果这些力中只有一个变力做功,且其它力所做的功及系统的机械能的变化量都比较容易求解时,就可用功能原理求解变力所做的功。
④、用公式W=Pt求变力做功
机械能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一、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1、对机械能中的重力势能的理解
机械能中的重力势能是一个相对值,只有选定了零势能参考面才有物体相对于零势面的重力势能。在机械能守恒关系式中初、末两状态的机械能应相对于同一参考面。
2、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理解
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条件的理解关系到能否正确应用该定律,对该定律的理解可从以下两个方面:
(1)、从力做功的角度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对某一物体,若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其它力不做功,则该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对某一系统,物体间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系统跟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机械能也没有转变成其它形式的能(如没有热能产生),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3、对于机械能守恒定律中守恒的理解。
正确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中守恒的涵义,对于正确写出守恒的物理表达式十分重要,同时对守恒的理解不同,其对应的物理表达式也不同。对守恒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种:
(1)、所谓守恒即系统的初态的总机械能E1等于末态的总机械能E2,其相应的物理表达式为:E1=E2。
(2)、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可理解为系统的能量只在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系统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和系统动能的变化量数值大小相等,即Ep=-Ek。
(3)、如果系统是有A、B两个物体组成的,对于机械能守恒可理解为系统的机械能只在A、B两物体之间相互转化,A物体的机械能的变化量和B物体的机械能的变化量数值大小相等,即EA=-EB。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1、物体运动中的机械能守恒
2、变质量问题中的机械能守恒
3、多物体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问题
4、弹簧问题中的机械能守恒
功能关系
1、常见力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对应关系
①重力功:重力势能和其他能相互转化 ②弹簧的弹力做功:弹性势能和其他能相互转化
③滑动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④电场力做功:电势能与其他能相互转化
⑤安培力做功:电能和其它形式能相互转化
⑥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之间的能的转化
⑦合外力做功:动能和其他形式能之间的转化
⑧重力、弹力外的其他力做功: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之间的转化
2、功是能量的转化的量度 W=E
冲量、动量与动量定理
1、冲量---求恒力和变力冲量的方法。
恒力F的冲量直接根据I=Ft求,而变力的冲量一般要由动量定理或F-t图线与横轴所夹的面积来求。
2、动量---动量及动量变化的求解方法。
求动量的变化要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动量定理。
3、动量定理:
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思路和一般步骤为:
10明确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20分析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30选取正方向,确定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始末两状态的动量;40依据动量定理列方程、求解。
小结:
三问法应用动量定理:
一问能否用(涉及力、时间和速度变化的问题,不涉及加速度与位移)
二问研究对象与过程;三问动量的变化与合冲量
篇12:物理教案
一、基本说明
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作者
2、教学内容
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年级或模块:九年级
3)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第三节
4)教学时间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学情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4、设计思路
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
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探究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身边的物理”,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一:多媒体展示:炎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者观点都有,到底哪种观点对呢 ?从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
出示图片,夏天,岸上的沙子被晒得很烫,而海水却很凉,你有这种感觉吗?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
推进新课
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是初中物理中比较困难的实验之一,设计和实验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注意及时指导和协助学生,以保证每组学生都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现象,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下面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加以具体说明。
(1)提出问题
从生活中学生已经意识到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不同,这里还要把这个比较笼统的问题描述为明确具体的可验证的物理问题。教师可以予以引导:如果上面两幅图中都是水或都是砂子,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等,显然,它们吸收的热量必定相等。那么,不同物质(如水和砂子),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等时,它们吸收的热量也相等吗?
这已经是一个可验证的问题,其中包含限制条件,如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不同物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实验技术条件予以控制和测量,为下面设计实验提供了基础。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这仅仅是一个实验计划而已,还要具体设计怎样 实现这些要求。具体做法是:不同物质选择水和砂子;质量相等要用天平称 量;升高的温度通过温度计测量出来;水和砂子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因此要用两个相同的加热源(如相同的酒精灯,但从安全性考虑,尽量不要用通常的“热得快”等电加热器)。另外,装水和砂子的烧杯规格要相同,要保证除了水和砂子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通过观察水和砂子升高同样温度吸收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相同。
此外,砂子需要不停搅拌,否则会受热不均匀。实验中也可选用水和煤油(或酒精、色拉油)对比进行研究,可以省去搅拌的麻烦。 但煤油、酒精和色拉油均属易燃品 ,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由此看来,本实验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可以直接采用教材上的,也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不管采用哪种,教师都应引导学生弄清表格中各行各列表示的含义,包括其中的单位等,这是以后阅读、使用和设计表格必备的知识。
实验的步骤要让学生自己设计,以锻炼他们设计实验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兹举一例,仅供参考:①按照图16.3-1和图16.3-2所示,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等组装两套器材;②用天平分别称取100 g水和砂子,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③记录水和 砂子开始时的温度;④同时对水和砂子加热,记录在加热1 min、2 min、3 min……时水和砂子各自升高的温度。
本实验的操作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同组学生互相配合,对实验结果不要过于追求完美,只要能得出定性结论即可。
(3)分析与论证
学生实验取得数据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质量相同的水和砂子,升高相同温度时,加热的时间长短是否相同?这说明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描述结论时,初学的学生不一定能做到简洁而准确,只要能大致地将问题表达清楚,就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但教师一定要规范描述到“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相等,水吸收的热量比砂子吸收的热量多”。
二)比热容
比热容的定义可以直接给出,但教师要引领学生解析其中的关键词及其含义。如为什么要限定“单位质量”“温度升高1 ℃”,这是因为比热容是以热量来定义的,而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有关。比热容是初中物理出现的唯一一个由两个以上物理量来定义的物理概念,教师对概念的表述与单位的教学都要充分估计学生认知的困难,把铺垫和引导做得细一些。
对于比热容的单位,要结合阅读数据表“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明确其含义。因为热量计算公式课标没有要求,教学不必要补充传统教材中的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不引入相关计算,而是把重点放在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上。
通过阅读数据表,要求学生知道水的比热容最大,会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这里可以设计学生讨论交流活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常用热水来取暖?汽车中为什么用水来做冷却剂?这些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应先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然后汇报辨析,教师梳理总结。对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教师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其两方面的含义:质量相同、升高温度也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来作发动机的冷却剂;质量相同、降低的温度也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季常用热水来取暖。
三)热量的计算
展示问题1:①1 kg水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很容易即可得出:吸收的热量Q1=4.2×103 J。
展示问题2:2 kg水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讨论得出:吸收的热量Q2=2×4.2×103 J=8.4×103 J。
展示问题3:2 kg水温度升高50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讨论得出:吸收的热量Q3=50×8.4×103 J=4.2×105 J。
展示问题4: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其质量、温度变化、比热容成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得出: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与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计算公式:Q吸=cm(t-t0)。
学生自己推导得出:物体放出热量计算公式:Q放=cm(t0-t)。
四)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回顾一个完整的探究应包括哪些过程。
2.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及物理意义。
3.Q吸=cm(t-t0)。
4.Q放=cm(t0-t)。
篇13:物理教案
识梳理知:
1、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2、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因
意义:
(1)道德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道德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也是衡量个人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尺。
(3)道德对于个人的成长、人生事业的成败、生活幸福的与否都具有重要作用。
①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
②有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③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必要性:
①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②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责任庄严使命。
3、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1)联系:都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2)区别:
①产生时间不同,道德自人类社会产生后就始终存在,法律是当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②实现方式不同,道德主要是通过个人良心、风俗习惯和社会_,通过教育、批评和自省等方式起作用:法律一经国家制定或认可,就由国家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凭借国家的权力强制施行
③调节范围不同,道德调节的范围几乎涉及人们所有社会关系和行为;而法律主要涉及哪些重要的、基本的社会关系和行为。
4、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1)联系:从国家的治理来说,法制与的知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区别:
①法制以法律的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则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②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道德同样是以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评价善恶、荣辱的根本标准。我们必须把得知与法制紧密结合起来。
5、如何加强道德建设
(1)继承优良传统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具有无穷的感染力和永恒的生命力。中华传统美德,凝结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之中
(2)弘扬时代精神
①道德的进步,总是表现在为传统道德精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先进道德的发展,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融入新的时代精神,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②道德的进步,总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是不同历史时期时代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3)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①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发展本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
②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世界各国、各民族创造力自己的民族文化,有很多各具特色的道德精华,值得我们汲取和继承,有很多富有成效的道德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6、我国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的内容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7、以为人们服务为核心
(1)原因:
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私有制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②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才能正确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
8、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基本内容:
①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相辅相成
②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国家利益
③坚持集体主义,维护集体利益,要保障个人正当利益,使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人价值得以充分的实现。
(2)原因:
①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3)措施: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尤其是要反对个人极端主义。
篇14:蒸发教学实录
蒸发教学实录
对《蒸发》一课实施探究式教学实录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苗山镇常庄中学 刘其波
按照教材的处理,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只需通过引入晾衣服的例子便能推出,既无学生实验,也无演示实验,从知识掌握的角度看,能基本实现教学目标,但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样一个课题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先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进行猜想,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通过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分析和讨论从而自然而然的得到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和蒸发吸热。这样,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实验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兴趣。
【教学目标】
学会
①知道汽化现象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②认识蒸发现象。
会学
①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②知道加快或减慢蒸发快慢的方法。
③知道蒸发吸热及利用蒸发降温。
爱学
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把兴趣学习提高到主动学习。
【重点和难点】
重点:蒸发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难点:理解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吸热。
【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法、自学讨论法。
【教具】酒精、蜡烛、火柴、玻璃片两块、三角板、滴管、温度计、棉花。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棉花蘸酒精在黑板上写“欢迎”二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等字消失后再惊奇的问:“同学们,我写的字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蒸发了。” )
教师:蒸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蒸发”。
投影课题并板书。
二、幻灯片出示教学目标
一生读目标,其他学生明确目标。
三、进行新课
(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段和第二段,明确下列问题:
[放映幻灯片]
阅读课本第一段和第二段,明确下列问题:
1.什么叫汽化,什么叫液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
2.蒸发是在什么条件(温度)下发生的,它发生在哪里?
学生看书后回答,教师进行矫正。
教师问:蒸发有没有快慢之分呢?你能不能举出几个例子?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蒸发的快慢跟那些因素有关呢?下面大家看投影:
(二)[放映幻灯片: 讨论与探究一]
你在洗衣服后是怎样让衣服干的快的?你有没没有注意下列的现象?
1.衣服晾在阳光下干的快,晾在树荫下干的慢。
2.夏天比冬天干得快。
3.冬天为了让衣服干的快把湿衣服放在火炉附近烘烤。
教师问:请同学们认真分析以上的事例,你猜想一下,蒸发的快慢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系?哪位同学能起来说一下?
(学生思考后回答:可能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教师:同学们同意不同意他的说法?可是这只不过是我们的一个猜想,到底对不对,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放映幻灯片]
自己动手做一做,看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在两块玻璃片上各滴上一滴酒精。
2.为了让两滴酒精的温度不同,你准备采取什么方法?
3.按照你的方法进行实验,观察那一块玻璃上的酒精蒸发的快。
教师问:你准备采取什么方法使两滴酒精的温度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鼓励并进行改进。)
下面大家就根据你选择的方法进行实验,观察那一块玻璃上的酒精蒸发的快。在实验中要注意:
1.为了对比,两滴酒精的量要相等。
2.如果你用的`是加热的方法要注意别烧着手,别把酒精点燃了。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成后,教师提问:哪一位同学愿意把你观察到的现象告诉大家呢?(学生回答实验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你从实验中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教师追问: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大家看投影:
[放映幻灯片]
在相同条件下,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的就越快。
教师问:你能不能举出一些液体的温度影响蒸发快慢的例子?
(学生举出后教师进行总结)
(三)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那么蒸发的快慢是不是只和液体的温度有关呢?大家有没有注意下面的现象?
[放映幻灯片]
讨论与探究二
1.晒粮食时,把粮食摊的又薄又匀时干的快,堆在一起时干的慢。
2.同样多的水,倒在碟子里干的快,装在瓶子里干的慢。
3.一整个鲜地瓜干的慢,把它切成片干的快。
通过以上事实,你认为蒸发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教师问:通过分析上面的现象,你猜想一下,蒸发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回答)
教师:这位同学认为还和液体的表面积有关系?你同意他的想法吗?那我们的猜想正确吗?让我们在来做实验!
[放映幻灯片]
[1] [2] 下一页
实验:在两块塑料板上各滴一滴酒精,将其中的一滴用玻璃板刮一下,观察哪一滴酒精先蒸发完毕?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得到了什么结论?来告诉老师!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你的结论和他的一样吗?
好,看来同学们通过实验都到了同样的结论。那就是:
[放映幻灯片]
在相同条件下,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体验?你能不能举出几个例子?
(学生回答)
(四)[放映幻灯片]
讨论与探究三
同样湿的衣服,挂在有风的地方干的快,挂在没有风的地方干的慢。
同学们你有没有这样做过,你猜想一下,蒸发的快慢还和哪个因素有关呢?
(学生回答)
教师:我们再来通过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放映幻灯片]
实验:
用滴管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各滴上一滴酒精,想办法加快其中一滴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观察哪一滴酒精先蒸发完毕。
教师:你怎样加快空气的流动速度?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从中确定最好的方法)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完成实验后找三个小组汇报实验的现象。
学生共同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到实验结论,回答。
[放映幻灯片]
在相同条件下,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的越快,蒸发得越快。
提问:你见过哪些空气的流动影响蒸发的快慢的现象?
(学生举例)
小结:通过实验你得到了几种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思考后二生回答,其余学生讨论矫正。
教师:怎样加快和减慢蒸发?
(学生回答)
(五)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熔化是吸热的。那么蒸发是吸热的还是放热的呢?大家看投影。
[放映幻灯片]
做一做:
(一)用棉花蘸一点酒精,在自己的胳膊上擦一下,你有什么感觉?
大家做一下这个实验,告诉我你的感觉!
学生实验后回答。
教师:你有凉的感觉,那么你认为蒸发吸热还是放热?
(学生回答)
我想问问同学们,我们的感觉总是正确的吗?
(学生回答:不正确)
为了更准确一些,我们要用什么来测量?
(学生回答:温度计)
[放映幻灯片]
(二)用棉花蘸一点酒精,再用棉花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住,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为了使现象明显,可以对着棉花扇风,以加快酒精的蒸发。)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大家做这个实验。注意先记下现在温度计的示数,完成实验时,再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对比一下有什么变化?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找几位同学说一下你的现象!(学生回答)
同学们,你看到的和这几位同学的一样吗?
(学生齐答)教师追问,蒸发吸热吗?(学生回答)
刚才我们通过实验知道,蒸发是吸热的。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比如:夏天为了使室内凉快些,你会在地上洒水。
(学生回答)教师:对,可以用来降温。那你知道那些利用蒸发降温的例子?
(学生回答)
同学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有一些我还不知道呢。真是棒极了。
同学们,你在这节课里,学到了那些知识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本节知识。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几段动画片,轻松一下。
(六)【练一练】
[放映幻灯片]
场景一、晾衣服。
教师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来晾衣服?
(学生回答)
场景二、晒谷场。
教师提问:晒粮食时,为什么要摊的又薄又匀且不住的翻动?
(学生回答)
场景三、游泳池。
教师提问:为什么一个觉得冷,一个觉得热?
(学生回答)
场景四、小家庭。
教师提问:为什么在头上敷湿毛巾可以降温?
(学生回答)
教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刚才的场景中,小孩说的话?为什么会有“白雾”呢?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来研究。
上一页 [1] [2]
篇15:如果水不会蒸发
今天上午,我把喝了一半的苹果汁放到了窗台上,便和小伙伴们去玩了。回家时,我想起还有半杯苹果汁,可我走过去时却惊呆了——果汁明显少了点,天哪,怎么了,我忙去问妈妈,妈妈说:“那是蒸发了,水遇热就会蒸发。”可恶,是蒸发带走啦!
晚上,我做了一个有趣的梦,在梦中,我正要下楼,忽然,我惊呆了!水已经淹到了一楼半,一楼的人们正在爬向高处等待救援,今天怎么啦?呜——呜——救生船来了,人们爬上了救生船,驶向远处,我站在楼顶,好奇地望着这里,还是我熟悉的小区呀!可今天怎么“水漫金山”了呢?忽然,远处一串浪奔来,水一下高了两层楼那么高,海水正逼近我呢!水,它还在往上涨,不慌不忙。到了中午,水涨到了房顶,我只好趟着水走了。这时,水不再上涨了,我四处一望,嘿,好一座别致的“威尼斯”呢!
呀,水中还有大大小小的鱼呢,数不胜数,我忘了一切,也忘记了我不会游泳,扑咚一下扎了进海里去,海豚载着我,向远处游去,我还惊奇地发现,有些人在屋顶建起了他们的家园,渐渐地,从一个钢筋水泥丛林变成了“威尼斯”水城,真是美不胜收呀!没有了马路,却有了运河;没有了汽车,却有了小船……城市中不再有高楼大厦,却有了独特的水乡啊,多美呀!我启动了小船,,我要去街上瞧瞧,不一会,就到了。哇。好热闹呀,各种商品都摆在船上的架子上,还是以前的样子呀!当然,最疯狂的要数冬天啦,“马路”上结了厚厚的冻得硬硬的冰,只要把小船装上防滑轮子,再装上冰刀,就像滑冰一样了,刺激极了,但也不用担心有交通事故,船旁装有厚厚的胶皮,撞上也没什么事……
“水不蒸发美好呀!”我不由得叫了起来。
“还美好什么,要迟到了。”妈妈喊到,我睁开沉重的眼睛,哎呀,这不是一场梦吗,水不蒸发多美好呀,我不由自主地努力回味起我的梦来……
六年级:李泽宇
篇16:《蒸发》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尽管蒸发在我们身边常常发生,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因为这些过程往往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且进行得较为缓慢,液体蒸发后的气体又看不见,怎样让学生能注意到蒸发的存在、让学生了解影响蒸发的因素,这是在上课需要我动脑筋的。上课时,先给学生手上抹一些酒精,让学生谈谈感受!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好奇-思考-探究原因-思索应用”,这一节我围绕这条主线,让学生去探索有关蒸发的知识,学生积极性高,回答问题积极,相信掌握知识也会灵活牢固!
反思与改进之处:
谈到本节上课的得失,我认为:既然知识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去学习和掌握知识,在时间的安排上要考虑周全,由于前面学生的.参与性强,前面影响蒸发的因素的讨论用时有点多,本节课就有点前松后紧之感。
改进办法:
教师当好导演的角色,在“备学生”上多下功夫。
受学生的启发:
从学生的回答问题和讨论来看,有些问题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讨论、阅读或者通过自学来解决,不需要老师泛泛的讲,课堂上学生需要快乐,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的思考、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17:蒸发太平洋经典台词
蒸发太平洋经典台词
1、据说这个岛上有超自然的怪物。
2、前方出现异常恶劣天气。
3、放空油箱,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了!
4、这个地方有些不对劲。
5、怪物闯入了飞机。
6、这只怪物会杀死飞机上的所有人。
7、除了好运岛,我们别无选择。
8、这只怪物会杀死飞机上的所有人。
9、这个地方有些不对劲。
10、前方出现异常恶劣天气。
11、除了好运岛,我们别无选择。
12、怪物闯入了飞机。()
13、据说这个岛上有超自然的怪物。
14、放空油箱,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了!
电影《蒸发太平洋》的剧情简介:
《蒸发太平洋》讲述了一个发生于2020年的科幻冒险故事,一架大洋航空新客机在首航中遭遇意外,迫降到怪物肆虐的好运岛上,包括王子、明星、记者在内的乘客随之与机组人员一起陷入了危险中。
【物理教案-蒸发(集锦17篇)】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教案2022022-11-25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22-08-22
死海不死教案2023-09-11
初二下物理教学总结2024-03-04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2024-01-31
《忍着不死》教案2023-09-25
初中化学教案2023-01-03
沪科版初中物理说课稿2022-08-25
初二上学期物理组工作总结2022-08-08
八年级下物理教学设计人教版202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