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的验算》教案

时间:2023-09-25 08:37:44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锦集15篇)由网友“不言不语”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加、减法的验算》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

篇1:《加、减法的验算》教案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通过买东西的情境图,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其次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验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减法的验算,加强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 (3)通过加减法的验算,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教学重点        加减法的验算。 4、教学难点        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从已有的认识出发,去探索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体现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要求。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看第一个算式填出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    45+ 56=101        56+45=        101-56=        101-45= 1、  教学例1。 (1)       幻灯出示教科书第27页主题图的第一幅。 (2)       提问: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3)       学生提出问题:“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学生独立列算式,并说清楚列算式的`根据。 列式:135+48=183(元)              1  3  5                 +    4  8              ────────                 1  8  3   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3元。这一道题到底算得对不对呢?怎样验证它对不对?那我们就要进行验算。这一道题应该怎样验算呢?请同学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 (4) 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可以把加数135和48交换一下位置,看得数是不是还是183。 48+135=183 可以把得数183减去其中一个加数。 183-135=48或183-48=135 (5)       注意:在笔算的右上边写上“验算”,并在验算右边用上冒号。在进行运算时,不要直接把被验算得结果抄上,而要认真的加一遍,真正起到验算的目的。 (6)       练习。 1、  教学例2。 (1)出示教科书第27页主题图的第2幅。 教师:妈妈付了200元钱,那阿姨应该找给妈妈多少元钱呢?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00-183=17(元)                2    0    0              -1    8    3        ───────────                     1    7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怎么知道阿姨找得对不对呢?(要进行验算)     讨论一下,你有几种验算的方法? (1)       验算的方法: 把付出的200元钱减去找回的17元,看一看结果是不是183元。 200-17=183(元) 把应付的钱183元,加上找回来的17元钱,看一看结果是不是妈妈付出的200元钱。183+17=200(元) (2)       练习。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篇2:减法验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会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验算方法并能正确验算。

教具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同学们,昨天小明和妈妈拿200元钱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花了183元,应找回多少钱呢?

学生说师板书:200-183=17(元) 2 0 0 1 7师:我们看小明说什么?生:小明说找的钱对不对呢?

师:小精灵也说: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引出课题:找的钱对不对,也就是要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减法的验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 学生可能回答如下:

(1):用200-17,看得数是不是183。(2):用17+183,看得数是不是200。

2、教师引导学生看书或屏幕,看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减法的验算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想到的?

3、师生一起归纳(屏幕显示验算方法)

1)减数+差=被减数 减法的验算有两种:○

2)被减数-差=减数 ○

4、师: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种?

师:进行减法验算时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下面我们看看小精灵给我们的建议.(课件播放)

注意:在进行运算时,不要直接把被验算的结果抄上,而要认真地算一遍,真正起到验算的目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填表格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359-136= 408-57=

3、啄木鸟捉害虫(电脑显示)

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吧。

4、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9 □ □ 37 1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篇3:加、减法估算教案

加、减法估算(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认识估算的必要性。 2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讲述估算的过程。 3 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 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法与学法: 情境分析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步骤: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大屏幕出示教材第31页例4的题目及情景图。 “妈妈带的钱够吗?” 师问:100元可以换成张10元? 生答:10张。 师:买热水瓶大约需要几张? 生:3张, 师:买烧水壶和水杯大约需要几张?为什么? 生:7张。因为43元和24元里面有6个十元,3元和4元用一张10元就够了。合起来就是7张10元。 师:明明想知道“妈妈带的钱够吗?” 生:够了。 师: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了吗?你们认为够吗? 生齐:够了。 师: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有很多问题就像我们用10元钱去买东西一样的。用一张10元买9元的彩色笔够吗?(生答)用3张10钱买28元的热水瓶够吗?(生答)也有这样的问题:用一张50元买52元的书包,差几元?(2元)够吗?(不够)差的多吗?(差不多)邓老师很喜欢“差不多”这个词,它和“大约”是什么关系?(近义词/意思相近的词。)其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加、减法估算就是算出来的得数差不多就好了。(板书课题) 二 探究新课 1 教学例4 先充分读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教材里面搜寻全面信息。点拨学生发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点拨学生为了更快的回答这个问题笔算合适吗?口算?心算?怎样算是最快?) 再进行个案教学:(小黑板出示小丽的算法)买热水瓶后大约剩()元,买烧水壶后大约还剩()元,买水杯够了。 像小丽这样差不多的计算方法就是估算。她把28元看做30元,她把43元看做40元。估计的差不多,而且很快。 再看丁丁的估算(小黑板):买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花去()元,还剩()元,买水杯够了。 还可以怎样算呢?聪聪想知道“买这三种用品大约需要多少钱?(板书)”大家快点帮聪聪估算一下吧。 学生动手估算。教师巡视,结果大部分学生都是28+43+24=95(元) (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这一问题,让老师感觉到进退两难。明确的`说这不是估算,但是学生没有错。)邓老师看了看同学们的列式大部分都是这样的:(板书)28+43+24,我宣布这些都是对的。表扬自己!可是要怎样算才是估算呢?我们把28看做30,把43看做40,把24看做20。估算的时候只要把30+40+20加起来就可以了。(板书在第一个算式的正下方)30+40+20=90(元)最后记得答。聪聪的问题就解决了。 还有很多学生坚持28+43+24=95(元)这样做。邓老师很无奈,因为同学们都觉得老师的方法太罗嗦,本来可以一个算式就做完的,现在却要写两个算式,所以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方法。现在我们面前有一个算式28+43+24和一个估算结果90,可以把他们用等于号连接起来吗?28+43+24O90。(不可以)如果有一个符号表示大约等于就好了。我们的祖先早就为我们想好了,还为我们设计了一个看起来很美的符号来表示大约相等的关系。(出示约等于,约等于成功引入)。请同学们用上这个约等号把聪聪的问题重新做一次。(教师巡视:结果都用上了约等于,对于不会的要耐心的辅导,书写困难的要耐心教导。) 检验:从同学们的计算结果来看28+43+24=95(元)我们的估算对不对?90元到95元差得远不远?妈妈用一百元买这些生活用品够吗?这么说估算是不是很有用?估算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快) 反馈练习:做一做(31页) 三 积累运用 1 练习六 第1题   2 练习六 第2题   3 练习六 第3题   4 32页生活中的数学   四 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篇4:减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减法的验算。教材的处理与加法验算相同,先提出问题,再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学习加法验算时已经了解了如何进行验算,这节课学生可以先自主探索验算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会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谁愿意说一说。

生1:爸爸买一双鞋和一个足球要165元钱,爸爸付200元钱,阿姨找给爸爸35元。

生2:……

师:同学们,调查得真多,(挂图)昨天小明妈妈拿200元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3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

师:小明说什么?

生:小明说找的钱对不对呢?

师:小精灵也说: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板书:减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①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

生2: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②做一做:教科书第28页。

③比一比,看谁聪明。

用0,1,2,……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

④啄木鸟捉害虫(电脑显示)

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

三、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实践活动:回家把昨天你调查到的情况,用验算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

篇5:减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验算的重要意义,学会用差和减数相加

的方法来验算减法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1.复习

(1) 笔算。

订正:①1105②5040

(2)照例子写算式。

例:8+5=13 6+8=____ ____

13-5=8 _______22-7=______

订正:6+8=14 15+7=22

14-8=622-7=15

说说每题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是加法算式中的和,减数是加法算式中的一个加

数,差是加法中的另一个加数。)根据这个关系,我们可以做什么呢?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减法的验算。

2.学习新知识

(1) 笔算下面两道题。

订正:805 1230

观察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说明:差和减数相加,结果等于被减数。根据这个关系,我们可以

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来验算减法计算是不是正确。

(2)学习例4。

板书例4:4736-826=

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板演。

要想知道这道题算对了没有,该干什么?(验算)怎样验算?

自己写出验算竖式。

订正:验算:

验算时,为了简便,也可以用原来的竖式把差和减数中相同数位上的数

相加。这样验算:

3.巩固练习

(1) 笔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2)不写验算竖式,直接检验下面各题,把做错的题改正过来,并说说

错在哪里,怎样改?

订正:①十位上不够减,应从百位退1,本位加10 再减;

(3)列式计算,并验算。

①比7162 少539 的数是多少?

②6235 比918 多多少?

订正:①7162-539=6623 ②6235-918=5317

(4)□里应填什么数。

说说用什么方法求方格里的数?

订正:①7977②2929

用差与减数相加,得出方格里的数。

4.供有余力的学生思考解答

(1)找出数的排列规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60 63 68 75_____ _____ _____

180 155 131 108______ ____ ____

(提示:第1 列数,通过观察可以发现:60 与63 相差3,63 与68 相差

5,68 与75 相差7,那么75 与后一个数应相差9,则是84,依次类推84 后

面应是95,最后应是108。第2 列数,更要仔细观察,排列顺序由大到小,

每两数间的差依次是25、24、23,那么后三个数应该分别为:86、65、45。)

(2)一个两位数,两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7,十位上的数加2 等于5,

这个两位数是( )。

(提示:根据“十位上的数加2 等于5”,可以推出十位上的数是3,又

根据两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7,就可推知个位上的数是4。所以这个两位数是

34。)

5.家庭作业(略)

篇6:0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2页的例题“想一想”,第42-4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更加喜爱数学。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认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

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她给三个孩子每人准备了3个桃,并对他们说:“孩子们,今天妈妈有事外出,这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小猴们一听,非常高兴。中午时,老大吃了1个,老二吃了2个,而老三一口气就吃了3个,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晚上老大还能吃几个桃?老二能吃几个?老三呢?

二 .操作学具。

同样3个桃,三只小猴吃掉的个数不同,剩下的也不同,我们一起来演示一下他们午餐吃桃的情况(请一名学生板演)。先拿出三个盘子,每个盘子里都放三个桃,老大的盘子里要拿掉几个?还剩几个?老二要拿掉几个?还剩几个?老三呢? 一个也没有可以用几来表示?

老三把桃都吃光了,晚餐没有了,只好出去找吃的。路上,他碰见了小白兔,听说他要找吃的,小白兔说:“小猴,我知道什么地方有桃子,可是在去的路上有许多难题,你敢去吗?”小猴子听了,高兴地说:“没问题,我不怕!”“沿着这条路走,在山那边有两棵桃树,树上结了许多桃子。”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就这样,小猴上路了,他看见什么了呢?

出示图例 ,说说图意 。

现在有几个人呢?算式怎样写?(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列式的。)

讨论:为什么用减法算?为什么等于0?

质疑:算式中第一个3表示什么意思?第二个3呢?0又表示什么意思?

小猴是怎样算的呢?(3—3=0)这时他可高兴了,一蹦一跳地向前走了一会儿,他又看见了什么呢?

2、教学例2。

出示图例,说说图意。

这一回,又要给小猴出什么难题了呢?(两盆一共开了几朵?)

算式怎样写?为什么列成5+0,为什么等于5?

我们来看看小猴是怎样算的?对不对?这真是一只爱动脑子的小猴,你看,他又蹦蹦跳跳地上路了。

四 、想想试试,深化新知

1、教学想一想和想想做做第2题

(1) 这一回,他又碰到什么难题了呢?(出示图)

(2) 这么多题目,可把小猴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帮它的忙吗?

(3) 小组合作,说说怎样想的,有困难的'拿出小棒摆一摆,再填在纸上。

(4) 汇报情况。前两题说说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3题。

(1) 在我们大家的帮助下,聪明的小猴总算解决了难题。在他正准备继续赶路的时候,小突然听见鸟叫的声音,原来树背后正挂着三只鸟笼呢!(出示图)。

(2) 小猴子想:妈妈教育我们要爱护花鸟。我一定要把他们放回大自然。

(3) 说说图意。根据图意,你能想到什么算式呢?填在书上。

(4) 交流汇报,允许有不同的见解

(5) 小结:小鸟飞出去了,1只,2只,3只,飞出去的越多,笼子里的鸟越少,最后,5只鸟全飞出去了,笼子里一只鸟也没了。

3、想想做做第1题。

(1) 做了一件好事,小猴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不知不觉,它刚刚翻过了一座山,就看见了两棵桃树,一棵桃树上结了几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两棵树一共有几个桃子呢?指名说说。

(2) 小猴飞快地爬上桃树,摘下桃子美美的吃了起来。

(3) 还剩几个桃子呢?你会写算式吗?

(4) 吃饱了肚子,小猴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五、探索规律,深化新知

晚上,猴妈妈回来了,问起小猴们一天安排的情况,三只小猴都争着告诉妈妈。听说小猴一个人出去找食物,路上还解决了许多问题,妈妈问小猴:“你解决的都是什么问题?你能用一句话告诉妈妈吗?

小猴该怎样回答呢?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指名说说,板书课题:有关0的加、减法

听说小猴解决的都是有关 0的加、减法,猴妈妈决定来考考小猴。

1、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小朋友,你能很快地说出答案吗?

说完后,这里有什么规律呢?引导横着看,有什么规律;竖着看,有什么规律?

2、那么,下面的方框里可以填几?(分小组合作,比赛哪组写得又对又多)

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

六、总结全课。

小朋友们和小猴子相处了一堂课,大家高兴吗?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7:《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8+6=28+5=37-5=12-6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习在课堂本)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和一个减法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4)(教师选择例3)提问:该怎么解决?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及时掌握学生讨论情况。

(5)集体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法。

(6)集体讨论:0.6+0.8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教师板书:计算)

(7)引导学生两式比较:

一道是以元为单位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

一道是把元改写成角,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8)学生试笔算0.6+0.8

学生在进行笔算之前教师先与学生探讨数位对齐的问题。教师并示范。

元角分

0.6

+0.8

(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0.6+0.8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观察、思考: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行了?

(9)反馈练习:列出2.8+2.16.4+0.9的竖式(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10)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2.教学例4:

(1)教师选择例4

(2)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4)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5)这个竖式怎样计算?

元角分

1.2

-0.6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6)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1.2-0.6时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最后说明:

①从小数看,十分位上的2减去6不够减,向个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减,也就是12个0.1,减去6个0.1。

②从人民币的'单位看,是把1元化成10角,加上原来的2角,用12角减去6角。

(7)反馈练习:3.6-0.52.1-1.2(两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8)教师总结:小数减法与以前所学的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减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4.巩固练习:

观察商店图,解决问题。

⑴买2个练习本多少钱?

⑵小东有2元钱,能买什么东西?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第⑴和第⑵个问题再集体反馈。

全体学生根据同学所提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集体解决。

三、巩固发展

1.计算训练

练习二十二第1题

(练习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2.用数学。

练习二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解决,第⑵个问题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生活中的数学。

六、布置作业

小数计算一份

篇8:减法的验算(教材20-21页)

教材分析:教材设计了小明买自行车交费的情景,通过售货员和小明的对话以及小明心算的情境,,使学生自然进入验算的状态中。教材呈现了不同的验算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意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讲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感受验算方法的个性化和多样性,以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生自主交流发现验算的方法,认识验算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买车的生活情境,经历自主探索减法验算方法的过程。

2.会验算减法,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在验算方法的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主题图、口算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检复铺垫:

1、学生回顾笔算三位数加减法应注意哪几点?

2、先估算,再笔算:  384-235

3、计算并验算:      235+708

二、情境交流:

1、放情境录音,相机出示情境图“小明买车”

让学生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从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b)    、出示兔博士的问题“验算一下,看谁算的对”

?  300-236=74        ?   300-236=64

学生独立思考后,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代表在班内交流:说说自己用怎样的方法验算?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鼓励学生交流不同的验算方法。】

教师相机板书各种验算方法,相机强调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3、教师鼓励学生比较:你认为哪种验算方法最容易接受?为什么?

(作为参与者,教师相机明确自己的倾向“利用加法验算减法”)

三、总结算法:

1、联系板书,引导学生明确课题“减法的验算方法”;指名总结减法的验算方法。

2、完成“试一试”。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2、数学冲浪

篇9:万以内加、减法

万以内加、减法

万以内加、减法(二)复习

教学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万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笔算

1、  做复习第1题。

(1)       做第一组加法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计算。提问:笔算加法要怎样算?

(2)       做第二组减法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3)       提问:笔算减法要怎样算?

(4)       小结:笔算加法和减法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2、  做复习第2题第一行,三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把三道题做在自己的本子上。

3、  下列题对不对,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765 2469 4235 6003

+235 +1183 - 607 - 235

4、  做复习题第3题里的'第一组题

三、复习加减法的验算

1、  做复习题第4题,指名两人板演。

2、  引导学生小结:加法和减法怎样验算、

四、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笔算加法和减法各要怎样算?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五、作业:复习第2 题余下的六道题

篇10: 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的数据,发现数学问题。

2.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3.使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的连续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4.提倡算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检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1. 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

2. 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习

口算。(用口算卡片出示或者课件演示)

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

竖式计算。(学生板演)

54-21= 79-37= 65-24=

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减法,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二、新课学习

(一)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

1.例1

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

篇11: 减法教案

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有吗?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

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

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

篇12: 减法教案

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

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有什么办法?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然后找几个同学汇报方法。你觉得哪位同学的方法好?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517-348应该怎么计算的?一边板演,一边说竖式计算的步骤,全班一起做到下图的步骤,停。接下来给2分钟时间,请你和同桌或者小组内的.同学说说,接下来该怎么做。

篇13: 减法教案

讨论结束后,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同时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然后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退位点点清楚,哪一位头上有一点要减1后再计算。(要注意:认真书写,仔细计算)

2.例2

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发言,同学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但是计算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你们看这样好不好, 同桌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然后推选出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好不好?

哪一组想说说你们的方法?找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或有其它学生发表意见。)

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

3.独立完成25页第1、4题

4.判断对错:

篇14: 减法教案

(二)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

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大家学得非常认真,掌握得很好,接下来老师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你们想不想帮助老师解决?

学习例3,怎样计算500-185?

(1)想想:运用学过的知识,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这道题呢?分小组合作学习,把你的想法同小组的同学说说。

(2)班内汇报交流。

方法1:185可以分成100和85,500-100=400,400-85=315

方法2:185+15=200,500-200=300,300+15=315

方法3:500-200=300,300+15=315

方法4: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刚才同学们积极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计算方法,真了不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题怎样用竖式计算。

(3)学习竖式计算,请一学生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500

-185

315

(4)巩固练习:400-264=

(5)观察思考:在计算中,被减数中某一位是0退位后,你发现了什么?(0退位后,计算时要用9减)

注意:退位减法0上有点(退位)用9减。

三、本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再次学习了减法,你知道了什么?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退位点点清楚,哪一位头上有一点要减1后再计算。

篇15: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同时,使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想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教学设计

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师:(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

生:这是13。

师: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

师: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生:可以列10+3=13。

生:可以列3+10=13。

生:可以列13-3=10。

生:可以列13-10=3。(老师板书)

小组讨论,民主评议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数卡,想请小朋友摆一摆小棒、写写算式,好吗?

生:好。

师:那么,小朋友们就要听老师说清要求了:

1.每组四个小伙伴讨论一下,找出你们最喜欢的数,找一个代表来前面把数卡和汇报卡拿回去。

2.先在桌上用小棒摆出这个数,然后根据小棒图写出四个算式,写完后把数卡和汇报卡贴在黑板上。

注意:如果不摆小棒也会写,你们这一组就可以直接写出来算式。(学生到前面争先恐后地拿数卡,8张数卡拿完后,剩下的小组随意写,也写自己喜欢的数。)

师:写的一样的小组,比一比,谁的汇报卡写得漂亮,把谁的贴在黑板上。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对程度较差的小组进行辅导。)

3.讨论活动结果。

师:小朋友们都把算式展现给大家看了,可是这么多算式都贴上,有点太多了。老师提一个小建议。我们评一评,找出最好的留下,其余的先取下来,好不好?

生:(略)

生评(略)(从字体上评,从对错上评。)

师:被淘汰的小组不要气馁,向别的小组学习,继续努力,下次还有机会。

师:我们看一看这些算式都有什么规律?

生:都是用10去加的。

师:这就是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出示课题)

总结归纳,再次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认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我们还可以分一分类,可以怎样分?

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加法算式,一类是减法算式。

师:说得真棒,我们一起来看加法。每一个加法家庭里都有几个成员,科学家给他们起的都有名字,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边说边板书)你们认识他们了吗?谁愿意再来介绍一下?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优秀教案

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数学教案-课题一: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质

数学教案-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数学教案-课题二: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减法的验算(教材20-21页)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锦集15篇)】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减法》教案2023-06-08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复习教案2022-12-30

万以内的减法笔算的说课稿2022-12-15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2022-08-12

数学教案-简单的分数减法2023-12-14

笔算退位减2022-05-07

减法的验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2022-09-07

练习课/除法验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2022-09-26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评课稿2022-05-04

二下数学第三单元教案202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