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的教案设计

时间:2024-02-08 07:51:38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长度单位的教案设计(合集20篇)由网友“rainbow_sh1011”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长度单位的教案设计,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长度单位的教案设计

篇1:《长度单位》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篇2:《长度单位》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学生看一看,记一记,找一找等多种实践活动形式,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逐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了解古代人测量物体的方法。

课件播放教材第2页上的三种古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看了上面的三幅图,我们知道了古代的人们就是选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用这个标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2、介绍“1拃”的长度。

⑴、课件出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用1拃测量课桌宽的图,这样测量出的长度一致吗?

⑵、教师示范1拃(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做“1拃”),学生亲自动手体会“1拃”。

⑶、讨论

①、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

(因为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手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②、当测量相同的物体出现测量结果不一致,那该怎么办呢?

观察故事图片

请学生叙述每张图片的意思,然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3、统一长度单位。

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

篇3:长度单位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二、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点: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学难点:

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

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

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

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

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2、线段可以度量吗?

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3、画线段。

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

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篇4:长度单位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二、能力点: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德育点: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厘米 200厘米=( )米

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量跳远的距离。

(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篇5:《长度单位》数学教案设计

二、实践中认识厘米

1、认识尺子。

平时我们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使用什么工具啊?课件出示尺子图,同时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你能在直尺上发现什么?结合课件进行说明。

⑴、刻度线。

尺子上的这些竖线是厘米尺的刻度线,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得很均匀。

⑵、数字。

①、尺子上的数字中,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点)

②、结合课件加以说明,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其他的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几就表示从0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

⑶、长度单位的表示符号。

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个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在国际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为“cm”。(板书:厘米cm)

2、认识厘米。

⑴、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⑵、认识1厘米。

①、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②、学生汇报找法。(0~1之间、2~3之间、3~4之间„„的长度。)学生回答时结合课件进行。

③、教师归纳: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⑶、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①、同桌互相比划1厘米。

②、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

③、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用1厘米比较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

④、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3、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1)测量纸条的长度。

①、学生讨论交流测量纸条长度的方法。

②、学生分组测量纸条的长度,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测量方法。

③、指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课件演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边演示边解释: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也就是几个1厘米。

(3)动手测量数学书的宽的长度,然后指生汇报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

三、练习中巩固新知

1、找一找、量一量

用尺子量一量,食指宽约()厘米,手掌宽约()厘米,一拃长约()厘米。

2、读物体的长度(看幻灯片)

3、判断题:对打√, 错打×.

①、小明的铅笔长约8厘米。()

②、教室的长约8厘米。()

③、语文课本的宽约100厘米。()

④、小明身高约1厘米。()

⑤、小红的食指宽约1厘米。()

四、小结中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活动中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看了“《长度单位》数学教案设计”的还看了:

1.数学一年级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2.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3.确定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4.人教版数学二年级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5.做有关数学长度单位的手抄报

6.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篇6:统一长度单位

统一长度单位

量一量,探究尺的秘密

[教学目的]  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统一度量衡的过程。

[教学材料及准备]   软尺、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教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今天用的课桌和教室里的课桌不一样,教室里的是小桌子,我们这里用的是大桌子。桌面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长方形。

教师:对,长方形有几条边?

学生:四条边。

教师:看屏幕。(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分清什么是桌子的长,什么是桌子的宽)。

教师:学校还想买一些这样的桌子,那我们就得知道这桌子有多长,有多宽,你们愿意帮老师量一量这桌面的大小吗?

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教师:用什么来测量呢?

学生:用尺子。

教师:可是,我们的尺子留在教室里了,怎么办?不用尺子,你能不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测量出桌子有多长,多宽?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1、用手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手长)

2、用铅笔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长)

3、用铅笔盒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盒长)

4、用书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书长)

三、实施方案

学生分小组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要求: ① 开动脑筋,多想办法

② 分工明确,注意合作

③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可以写字,写拼音,也可以用图表示。

利用课件举例讲解记录方法。

量一量桌子

方法

1

7

3

2

3

4

看一看,谁用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巧妙?

学生测量。(10分钟)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测量。发现典型数据。

四、交流汇报阶段研究成果,碰撞出现矛盾

学生:5――6名学生汇报,用实物投影展示他们的记录表。(学生的记录表大部分以童趣十足的图画来表示)。

教师:同学们想出的办法真多。看样子,没有尺子的情况下,你们用这么多巧妙的办法告诉老师这桌子有多大。真聪明。

但是,你们看看,测量同一张桌子,这几个得数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用来量的东西不一样。

教师:(展示同样是用铅笔测量的数据对比)都是用铅笔量的,得数怎么还不一样呢?

学生:(展示所用的铅笔)它们不一样长。

教师:这么多不同的数据,我用哪一个呢?

五、继续研究

教师:我们用尺子测量一下桌子的长,看看有什么结果。(指令小组长领尺子和发尺子)

学生用尺子测量桌子的长。(教师巡视,纠正学生测量时的小错误)

教师:谁来汇报他们组测量的结果?

学生1:长是90。

学生2:长是27。

教师:怎么用尺子量,得数还是不一样?哪个对呢?

学生很快发现软尺有两面,两面的刻度不一样。

教师指导学生辨认软尺两面的刻度的大小,并让学生估量1厘米和1寸两种长度单位和自己手指的粗细的`对比。

教师:要想得出一致的结果,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都用厘米(或寸)刻度的一面来量。

教师:那我们现在就统一用厘米的一面来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学生测量。

教师:哪一组说出你们的测量结果?

学生:桌子长90厘米,宽42厘米。(5――6个学生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六、总结:

教师:现在我特别清楚我要买多大的桌子了,长90厘米,宽42厘米。用同一种刻度的尺子测量很方便。厘米是现在世界上尺子最常用的刻度。

人类发明尺子、统一长度单位之前,就像我们开始测量桌子的长、宽时使用的方法一样,利用手、步伐或身边物体的长度做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至今,在人们没有带尺子的时候,仍然会这样估测物体的长度,例如妈妈给孩子买衣裤或鞋的时候。

[教学建议]

学生的测量活动和交流汇报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分析数据是这节的精华,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课后评价及分析]

课程设计符合人类从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过程,学生在亲身探究的过程中领悟了靠教师仅仅用语言不易表达的内容。他们不仅知道怎样测量长度,还知道了长度为什么有一个“单位”,这个单位又是怎么来的。

篇7:《长度单位》数学教案

单元教材分析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2、能力目标: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3、德育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单元教法设计

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第一课时: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第二课时: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第三课时: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四课时:

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用厘米量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第四课时

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

分课时作业布置

第一课时:

做一做第1、2、3题

第二课时:练习一1~3题,第6题做在课本上。

第三课时:练习一4、5题。第8、9题做在课本上。

第四课时:练习一第7、8、10题,填在书上。

疑难问题解决办法

1、因为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究过争购减起来的,因此,在教学是应该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

3、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课时

教案设计者:姬王小学--田茂庆

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小木块、曲别针、硬币、铅笔盒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创设情景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数学课上我们都经常用到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课本、练习本、铅笔、铅笔盒等。

2、我们每天都用它,可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咱们来量一量好吗?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测量统一长度

(1)我们先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2、(屏显数学课本)你们认为该怎样量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边的物品来量。

同学们,别镇、三角形、和小方块,你们任选一种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学生测量,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学生测量方法)

(2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

分组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问

为什么大家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而结果却不一样呢?

小组讨论汇报

再次让选用统一物品测量的学生展示测量结果。

小组讨论看能得到什么启发。

小结:

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行测量。

测量不同的长度

(1)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你喜欢的物品的长度。

小组操作,教师巡视。

(2)全班汇报交流,提出质疑。

启发学生根据汇报结果提出为题。

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常识5个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都是5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

小组讨论。

总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体做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和实际不服,应该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位去量。

(3)单项练习课本与铅笔盒哪个更长一些,请同学们用小木块测量一下。

汇报测量结果

练习

1、做一做第1题:提示学生:上面的集中可以用小刀等东西对准各自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的测量。

3、做一做第3题:

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脑子里完成。

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

安排作业:略------

反思

篇8:《长度单位》教案

教学内容:

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

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

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

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

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篇9:《长度单位》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的长度最好用相同的工具来量,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具:1角硬币、回形针、小方快、小刀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二年级的小朋友,比身高。

一、激趣引入:

师国庆节到了,聪聪和明明正在准备宣传板报,看多漂亮!(出示没有花边的板报)咦,好象还缺点什么。贴上美丽的 花边吧。一会儿,他们就完成一大半了(出示贴了两种花边的板报),聪聪说:我的贴得快。明明说我的贴得快。同学们你们说谁的速度快?(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1:聪聪的速度最快。她贴的花边长些。

生2:明明的速度最快。他贴的花边长些。

生3:一样快。他们贴的花边一样长。

师:到底谁贴的花边长?我也看不出来。你们有什么办法比出花边的长短呢?

生:可以用铅笔来量一量

师:你的办法真好!当我们用眼睛不容易看出物体的长短时,就可以找一个物品作标准来量一量。

二、探究新知。

1、用不同的物品量相同的长度。

师:比如,我们要量着本数学书的宽,(出示数学书,老师带着学生摸一摸数学书的'宽)也就是这条边有多长,我们可以找些什么物品来量呢?

生1:我找三角片

生2:尺子

师:不用尺子,还可以用什么来量呢?

生3:小刀

生4:橡皮

……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物品,就放在你们桌子上的文具盒里。下面就两人一组,没个同学选取一种物品来量数学书的宽。开始吧。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物品做标准量数学书的宽)

师:都量完了吗?请你上去量给大家看看。(点一生带回形针上展示台来量数学书的宽)

师:请大家仔细看看,他量怎么样?

师:你也是这样量的吗?谁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来量的?数学书的宽有几个物品那么长?

生1:数学书的宽有7个硬币那么长。

生2:数学书的宽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

生3:数学书的宽有2把小刀那么长。

生4:数学书的宽有15个小方块那么长。

师:都是量的数学书的宽,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1:因为我们用的物品不一样有的是回形针、有的是硬币。

师;对呀,用不同的物品量得到的结果都不一样。有的人量的结果又相同,这是为什么?

生:他们用的饿物品是一样的。

师:看来我们要得到相同的结果就要用相同的物品去量。

2、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长度

师;好,我们再用手中的物品作标准来量一量文具盒的长度好吗?

(学生动手量,师巡视指导)

师:都量完了把谁来说一说你们组量的结果

生1:文具盒有3把小刀那么长

生2:文具盒有9个硬币那么长

生3:文具盒有7个回形针那么长

生4:文具盒有20个小方块那么长

师:请观察并比较一下两次测量的结果,你发现了怎么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小组交流讨论)

生1:课本的宽有7个硬币那么长,文具盒有7个回形针那么长,它们的长都是7,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师:为什么它们的长都是7,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

生:因为两次用的物品不一样。

生:文具盒比课本的宽要长,正好7个回形针比5个回形针长。

师:你们听清楚他们说的吗?请你在说一遍。

师:你们真会观察,用同样的物品做单位来测量就能很快比出物体的长短。(板书)

师:刚才我们在量数学书的宽,文具盒的长的时候,正是用了不同的物品,也就是用了不同的长度单位(出示课题:长度单位),才使得我们量出的结果各不相同,还与事实不符。所以,我们在去量物体长度的时候,选择做标准的物品就应该

生1:相同

生2:同一物品

生3:一样的物品

……

师:对,要用统一的物品,要有统一的标准,要把长度单位统一。(补充课题:统一)

师:我们把课题一起来读一遍。(学生读)谁来说一说统一长度单位是什么意识?

三、有趣的故事。

师: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都知道统一长度单位非常重要,让我们一起回到古代看一看吧——(故事略)

他们为什么要打架?

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不打架?

四、标准的选择

师:我们现在明白了,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同学们认为选择什么物品做统一的长度单位比较合适呢?

生1:小刀

生2:硬币

生3:小方块

师:量较长的物体,我们就用较长的物品做单位,量较短的物体,我们就用较短的物品做单位。如果要量这张小贺卡的边,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呢?

生:小方块

师:好,我们就用小方块做单位来量贺卡的长边和短边

学生操作后汇报

师:贺卡的长边有——14个方块长,贺卡的短边有——10个方块长,长边比短边多几个方块长?(4个)

五、巩固练习

(1) 师:先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几种蔬菜——(师演示课件:由凌乱到整齐。)

这里的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长呢?这到题是我们课本第2页“做一做”的第一题,请同学门在书上完成

(2)同学们在看,这里有一些文具——

(师出示课件:)估一估,这些文具大约有多少个方块长?

六、小结略

篇10:《长度单位》教案

教具准备:

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请同学们拿出橡皮量量自己的书,拿硬币量自己的书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 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四、小结

篇11:《长度单位》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推测、比较,学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巩固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表象,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3、感受测量物体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

教学重点:

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在明确长度单位过程中学会思考,比较。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尺(厘米尺),米尺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一)说一说

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厘米和1米有多长?(学生用手比划出长度)

(二)比一比

学生依次用手比划出:2厘米、5厘米、10厘米、50厘米等长度。

(三)揭示课题

大家都认识了厘米和米,生活中你们会用这两位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用手比划实际长度,为后面估测物体的长度作铺垫。

二、探究新课

(一)引出问题。

1、学生猜测

课件出示旗杆。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有多高吗?

2、提出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 )。

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为什么?

(二)解决问题。

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想法一:学生可以通过用手比划1厘米、1拃长等,推断出旗杆的高度不是13厘米。

想法二:利用学生自己的身高和旗杆的高度对比,学生身高1米多,估测旗杆的高度相当于10个小朋友的身高,大约是13米。

想法三:借助身边十几厘米高的物品来比较,旗杆的高度是不是和学生手上用的铅笔、铅笔盒的长度一样,比如,新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3、得出结论: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米。(板书)

4、教师小结:有这么多的方法可以来确定答案,以后大家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考多比较。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活动中观察、分析、交流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教师适时指导,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三)运用新知。

课件出示小美的新房间里有一张漂亮的床。

1、学生思考:这张床的长度是200厘米还是200米呢?

2、同桌交流想法。

3、指名回答,说说选择的理由。

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或父母的身高来推测,父母的身高一百多厘米,我们睡得床的长度比我们的身高多一些,是200厘米更合适。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及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选择合适单位时,不仅要注意单位的大小,还需考虑数量的多少。

三、巩固新知

(一)教材第7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二)教材练习一第8题

1、课件逐步出示每一小题。学生独立判断,说明理由。

2、师生给予合理评价。

设计意图: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深刻体会到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从而增强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本课小结

(一)学生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在判断选择什么长度单位合适时,我们可以通过用手比划,借助身高、身边物品来估测物体的实际长度,最终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小结,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较为合理、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12:长度单位练习题

一、填一填

1、数学课本的长约是(  )厘米,行知天下的宽约是(  )厘米。

2、美术课本的长约是(  )厘米,音乐课本的宽约是(  )厘米。

3、大拇指的宽约1(        )

4、你自己的文具盒的长约是18(      ),宽约是8(      )。

二、单位换算

1、2米=(  )厘米

2、500厘米=(  )米

3、4米50厘米=(  )厘米

4、25厘米+75厘米=(  )米

5、你自己身高是(  )厘米=(   )米(    )厘米

三、在( )里填上“米”或“厘米”

1、数学书长约21(  )。

2、爸爸的身高约180(    )。

3、教室门高约2(  )。

4、学校操场的长约100(  )。

四、从小到大排列

120米     2米    220厘米    13米

(  )<(  )<(  )<(  )

五、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篇13:长度单位练习题

一、填一填。

1、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  )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

3、1米=(  )厘米400厘米=(  )米

4、看一看,填一填。这支回形针长(  )厘米这支铅笔长(  )厘米。

5、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本书厚1(  )②手掌的宽约8(  )

③操场长约60(  )④课桌的高65(  )

⑤一条跳绳长2(  )⑥哥哥的'身高1(  )28(  )

6、30米+8米=(  )米12厘米-7厘米=(  )厘米

27厘米+6厘米=(  )厘米54米-4米=(  )米

二、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要知道学校的操场有多长,应该用(  )来量。

【①三角尺②米尺③卷尺】

2、你的椅子大约高(  )。

【①45厘米②45米】

3、一棵树的高度大约是3(  )。

【①厘米②米】

三、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一张单人床长2米。…………………………………………………(  )

2、一块橡皮擦的厚10厘米。…………………………………………(  )

3、一枝自动水笔的长是16厘米。……………………………………(  )

4、小红爸爸的身高有170米。…………………………………………(  )

5、长1米的木棒要比长100厘米的铁丝短一些。……………………(  )

篇14:inch是什么长度单位

英寸在荷兰语中的本意是大拇指,一英寸就是指甲底部普通人拇指的宽度。当然人的大拇指的宽度也是长短不一的。14世纪时,英皇爱德华二世颁布了“标准合法英寸”。其规定为:从大麦穗中间选择三粒最大的麦粒并依次排成一行的`长度就是一英寸。

在建筑材料中,对管材的称法用英寸这个单位,为2.54cm,而不是用市寸。在液晶显示器中,规格一般有17寸、19寸、23寸、27寸等。在手机中,屏幕尺寸一般有4.0寸、4.2寸、4.5寸、4.7寸、4.8寸、5.0寸、5.2寸、5.5寸、5.7寸、6.44寸等。在平板电脑中,屏幕尺寸一般有7.9寸、9.7寸、12.9寸。显示屏的大小是以对角线的长度来衡量的,以英寸单位。

篇15:长度单位ml是什么意思

1、体积单位一般用: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固体的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相同,而液体和气体的体积与容积单位一般都用升、毫升。

2、在计算物体的体积或容积前一般要先测量长、宽、高,求物体的体积是从该物体的外部来测量,而求容积却是从物体的内部来测量。一种既有体积又有容积的封闭物体,它的体积一定大于它的.容积。

3、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1000000立方毫米

4、计算容积一般用容积单位,如升和毫升,但有时候还与体积单位通用。由于容积单位最大的是“升”,所以计算较大物体的容积时,通用的体积单位还是要用“立方米”。升和毫升是计算物体的体积不能用的,它只限于计算液体,如药水、汽油、墨水等。

篇16:光年是长度单位吗

实例

光由太阳到达地球约八分钟(即地球跟太阳的距离为八“光分”)。

我们所处的星系——银河系的直径约有十万光年。假设有一近光速的宇宙船从银河系的一端到另一端,它将需要多于十万年的时间。但这只是对于(相对于银河系)静止的观测者而言,船上的人员感受到的旅程实际只有数分钟。这是由于狭义相对论中的移动时钟的.时间膨胀现象。例如,世界上最快的飞机可以达到每小时11260千米的时速(11月1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飞机最高速度纪录是11260千米/小时)。依照这样的速度,飞越1光年的距离需要用95848年。而常见的客机时速大约是每小时885千米,这样飞1光年则需要1220330年。目前人造的最快物体是1970年代联邦德国和美国NASA联合建造并发射的Helio-2卫星,最高速度为每秒70.22千米(即每小时252792千米),这样的速度飞越1光年的距离大约需要40的时间。

篇17: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用厘米量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刻度尺、图钉、各种不同长度、不谈色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让学生用小木块来量一量一张纸条的长度。

2.让学生用小木块来量一量一张纸条的长度。

3.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过程中的感受。

4.贴在黑板上一张纸条,让学生来量。(很不方便)

5.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用木块来量物体的长度很不方便,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刻度尺。

二、认识厘米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主要让学生知道尺上的1厘米)。

(3)让学生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说说那些物体的长是1厘米。(图钉,某个手指等)

(4)用自己想的方法表示一下1厘米的实际长度。

三、用厘米量

1.小组合作,两个小组的纸条,并讨论量的方法。

2.全班交流,学生总结方法:量时要把持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在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

3.请一名学生量黑板上的纸条,边量边说量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1题

让学生说说量的方法

第2题

量出几厘米,就在纸条上画上竖线,写上几厘米。

第3题

练习是,一要学生明确量的地方,二指导学生测量的方法。

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六、布置作业:练习一1~3题,第6题做在课本上。

篇18: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课题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2、能力目标: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3、德育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单元教法设计

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第一课时: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第二课时: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第三课时: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四课时:

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篇19:长度单位数学课件

长度单位数学课件精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小木块、曲别针、硬币、铅笔盒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景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数学课上我们都经常用到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课本、练习本、铅笔、铅笔盒等。

我们每天都用它,可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咱们来量一量好吗?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二、测量统一长度

1、(1)我们先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屏显数学课本)你们认为该怎样量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边的物品来量。

同学们,别镇、三角形、和小方块,你们任选一种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学生测量,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学生测量方法)

(2)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

2、分组汇报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问:为什么大家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而结果却不一样呢?

4、小组讨论汇报

5、再次让选用统一物品测量的学生展示测量结果。

小组讨论看能得到什么启发。

6、小结:

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行测量。

三、测量不同的长度

(1)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你喜欢的物品的长度。

小组操作,教师巡视。

(2)全班汇报交流,提出质疑。

启发学生根据汇报结果提出为题。

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常识5个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都是5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

总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体做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和实际不服,应该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位去量。

(3)单项练习课本与铅笔盒哪个更长一些,请同学们用小木块测量一下。

汇报测量结果

四、练习

做一做第1题:提示学生:上面的集中可以用小刀等东西对准各自的竖线比一比。

做一做第2题: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的测量。

做一做第3题:

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脑子里完成。

五、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

六、安排作业:

做一做第1、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用厘米量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刻度尺、图钉、各种不同长度、不谈色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让学生用小木块来量一量一张纸条的长度。

2.让学生用小木块来量一量一张纸条的'长度。

3.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过程中的感受。

4.贴在黑板上一张纸条,让学生来量。(很不方便)

5.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用木块来量物体的长度很不方便,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刻度尺。

二、认识厘米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主要让学生知道尺上的1厘米)。

(3)让学生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说说那些物体的长是1厘米。(图钉,某个手指等)

(4)用自己想的方法表示一下1厘米的实际长度。

三、用厘米量

1.小组合作,两个小组的纸条,并讨论量的方法。

2.全班交流,学生总结方法:量时要把持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在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

3.请一名学生量黑板上的纸条,边量边说量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1题

让学生说说量的方法

第2题

量出几厘米,就在纸条上画上竖线,写上几厘米。

第3题

练习是,一要学生明确量的地方,二指导学生测量的方法。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六、布置作业:

练习一1~3题,第6题做在课本上。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

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绳子、学生尺、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起认知冲突

请学生用厘米量黑板。(课独自探索,也可与他人合作)

二、展开认识米

1.提问:这样测量你感觉怎样?(麻烦)

要想方便的测量就要认识另外一种尺子——米尺。

(1)介绍米尺

(2)展示米尺,告诉学生从1—100厘米着一段正好是“1米”。

(3)建立表象

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获蒋两臂张开伸平庸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用米量

(1).用不同的方法测量1米的绳子长是多少厘米

汇报方法

(2).(得出1米就是100厘米)

三、实践活动

1.测一测,你跳远的距离是多少米?

四人一组,分组操作。

每人量一物,其他同学监督帮助。

2.量一量:黑板长、宽,教室长、宽及教室门的高和宽。

四、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小华用一根3米长的竹竿量水深,竹竿露出水面1米。水深多少米?

找一根绳子和一把米尺,去量一课树干周围有多长。想一想,应该怎样量?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1米到底有多长?怎样估测物体的长度?

六、布置作业:

练习一4、5题。第8、9题做在课本上。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

教学具准备:

尺子、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初步认识,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吗?

(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2、我们在画这些图形的时候,他们的边都是由线段组成的。

告诉学生上面这些都是线段。

二.测量线段的长度

1.用尺子量一量课本第五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把两德的结果些在书上。

2.线段与曲线的对比认识

3.线段“直”的特征。

三、屏显: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是线段?分组讨论

……

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多线段有哪些认识?

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在纸上任意画一条线段。

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线段的画法。

四、指导线段的画法

五、猜一猜游戏

课件出示同一条线段(横着和竖着的)猜一猜哪条线段长一些?

引起学生的争论,争论后课件演示:把两条线段重合比一比。

六、学生操作:

如果你不相信,你就做两张同样长的纸条式一式,要一张横着,一张竖着看。

七、动手做一做

请同学们任选一条铁丝,做成自己喜欢的图形,并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

谁能找出我们生活当中物体上的线段。

八、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线段的有关知识,你对线段有了哪些认识?

九、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7、8、10题,填在书上

篇20: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用厘米量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刻度尺、图钉、各种不同长度、不谈色的纸条。

教学过程:

步骤师 生 活 动修改意见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让学生用小木块来量一量一张纸条的长度。

2、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过程中的感受。

3、贴在黑板上一张纸条,让学生来量。(很不方便)

4、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用木块来量物体的长度很不方便,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刻度尺。

认识厘米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主要让学生知道尺上的1厘米)。

(3)让学生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说说那些物体的长是1厘米。(图钉,某个手指等)

(4)用自己想的方法表示一下1厘米的实际长度。

用厘米量

(1)小组合作,两个小组的纸条,并讨论量的方法。

(2)全班交流,学生总结方法:量时要把持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在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

(3)请一名学生量黑板上的纸条,边量边说量的方法。

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1题

让学生说说量的方法

第2题

量出几厘米,就在纸条上画上竖线,写上几厘米。

第3题

练习是,一要学生明确量的地方,二指导学生测量的方法。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绳子、学生尺、等

教 学 过 程

游戏导入,引起认知冲突

请学生用厘米量黑板。(课独自探索,也可与他人合作)

认识米

提问:这样测量你感觉怎样?

(麻烦)

要想方便的测量就要认识另外一种尺子――米尺。

介绍米尺

展示米尺,告诉学生从1―100厘米着一段正好是“1米”。

建立表象

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获蒋两臂张开伸平庸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用米量

用不同的方法测量1米的绳子长是多少厘米

汇报方法

(得出1米就是100厘米)

实践活动

测一测,你跳远的距离是多少米?

四人一组,分组操作。

每人量一物,其他同学监督帮助。

量一量:黑板长、宽,教室长、宽及教室门的高和宽。

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1、小华用一根3米长的竹竿量水深,竹竿露出水面1米。水深多少米?

2、找一根绳子和一把米尺,去量一课树干周围有多长。想一想,应该怎样量?

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1米到底有多长?怎样估测物体的长度?

作业安排:略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

教学具准备:尺子、课件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初步认识,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吗?

(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我们在画这些图形的时候,他们的边都是由线段组成的。

课件演示:将图形分解成线段。

告诉学生上面这些都是线段。

测量线段的长度

用尺子量一量课本第五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把两德的结果些在书上。

线段与曲线的对比认识

线段“直”的特征。

屏显: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是线段?分组讨论

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多线段有哪些认识?

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在纸上任意画一条线段。

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线段的画法。

指导线段的画法

猜一猜游戏

课件出示同一条线段(横着和竖着的)猜一猜哪条线段长一些?

引起学生的争论,争论后课件演

八、示:把两条线段重合比一比。

学生操作:

如果你不相信,你就做两张同样长的纸条式一式,要一张横着,一张竖着看。

动手做一做

请同学们任选一条铁丝,做成自己喜欢的图形,并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

谁能找出我们生活当中物体上的线段。

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线段的有关知识,你对线段有了哪些认识?

认识厘米教案设计

八年级实验用刻度测长度的物理教案

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

优秀数学教案设计:认识厘米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土地面积单位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千米》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千米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长度单位的教案设计
《长度单位的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长度单位的教案设计(合集20篇)】相关文章:

《长度单位》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2023-05-30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2022-07-26

二年级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的练习》教案2022-05-02

初三物理《导体对电阻的阻碍作用》教案2023-03-28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2-06-03

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2022-05-07

初中数学全册优秀教案有哪些2022-09-21

分米的认识数学教案2022-05-07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认识》教案设计2023-01-09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202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