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案设计修改(精选13篇)由网友“少宇”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江南教案设计修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江南教案设计修改
江南教案设计修改
3、《江南》教案设计首案编写 邢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江、南”两字。
3、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在自读中感悟“田田”、“戏”及诗句意思,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感悟“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诗意,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莲叶、莲蓬、小鱼图片。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认真听讲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课件出示江南风光组图。
教师介绍:看,绿树红花,小桥流水,河中碧波荡漾,小桥、绿树、房屋倒映在水中,岸边,小草青青,杨柳依依,到了夏天,满池盛开的荷花更是吸引了许多的游人,这就是我国有名的水乡――江南。
jiāng nán
2、板书:江 南 ,学生仿写,记住笔顺。
指名拼读,提醒注意点,齐读。
3、有一位诗人,在游览江南后,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就写下一首诗,题目叫――江南。(课件出示题目)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诗,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诗人写了什么呢?教师配乐朗读。(课件出示古诗、配乐)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目视双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不会的多读几遍。
3、认读生字卡片。
4、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5、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感悟诗意。
1、第一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1)第一行
导入:江南水乡,河流众多,许多人家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碧波荡漾的池塘,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荷花、荷叶)问:你看到了什么?
师:美丽的荷花里面藏着莲蓬,莲蓬里结着一粒粒莲子。当花瓣谢了的时候,莲蓬长大了,(课件出示莲蓬)莲子
也成熟了,这时候,水乡姑娘就划着小船来采摘莲蓬了。(贴莲蓬)
江南,可真是一个采莲的好地方!(课件出示:江南可采莲,)
指名朗读,正音,指导朗读。
(2)第二行
师:荷花又叫莲花,那么荷叶又叫――莲叶。(贴莲叶)
看看,池塘里的莲叶长得怎么样?(大、绿、多、美……)
师:小朋友,看那满池的莲叶,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谁也不甘落后,一片片探出小脑袋,
争着向上长,那一颗颗滚动的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还闪闪发亮呢!谁能找到写莲叶的句子?
(课件出示:莲叶何田田。)听老师读这句话。
指名读,评议。
(3)指导朗读第一句。
莲叶长得如此茂盛鲜亮,莲蓬又喜获丰收,采莲姑娘拨开莲叶,采摘那一个个成熟的莲蓬,这时她们的心情会怎么样?
我们一起高兴地读读这句话,齐读第一句。
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边读边闭眼想像画面。
2、第二句: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第三行
看到采莲姑娘这么开心,小鱼儿也来凑热闹了!(课件出示小鱼)看那一条条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如果
你是其中的一条小鱼,在这美丽的池塘中,你最想做什么?
(课件出示:鱼戏莲叶间:)指名读。
你从哪个词看出小鱼在做游戏?认读:戏
(2)第四~七行
小鱼儿是怎么做游戏的呢?
(课件出示: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教师引读句子。
(贴小鱼)边演示边讲述:小鱼儿在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溜到北
面,它们在来莲叶间到处玩耍嬉戏。你觉得这时候小鱼儿怎么样?
(3)指导朗读第二句。
同桌互读,推荐朗读,喜欢的.一起朗读,表演读,齐读。
3、朗读全文。 (1)导入:小朋友,让我们跟着采莲姑娘,划着小船,伴着优美的乐曲,去江南水乡走一走,看一看吧!
欣赏动画。
(2)你觉得江南是个怎样的地方?
(3)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可真美啊!(板书:美)
我们镇江,还有周围的扬州、苏州、无锡、浙江的杭州都属于江南,你知道这些地方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吗?
(4)齐读全文,赞美美丽的江南水乡。
四、指导书写:江、南
1、认读生字。
2、仔细观察字形,书写是要注意什么?
3、友情提醒书写注意点。
4、教师范写。
5、学生描红。
五、总结谈话
我们的祖国不仅江南这样美丽的水乡,还有许多闻名于世的名山大川,山与水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因此,我们学校把山水作为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大家课后搜集一些关于山与水的诗与画,在班上交流一下。
板书:
江 南
(贴 图)
美
篇2:江南教学教案设计
江南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江南”两个生词。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真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教学难点:理解“荷叶何田田”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去过江南吗?去过江南的小朋友说说你去过江南的哪些地方?生:我去过苏州。生:我去过常州。生:我去过无锡。师:对,这些地方都属于江南。人人都说江南美,但江南最美的要数江南水乡了,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边听边观看江南水乡的美景)。
师:你觉得江南水乡哪儿最美?
生:那儿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鱼儿。
生:那儿的荷花粉红粉红的,特别的漂亮。
生: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美丽极了。
师:是啊,江南水乡简直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叫——
生:(齐读)江南。(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江”、“南”
出示:“江”
谁来说说这几拼音节?(教师板书:Jiang)
你用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个字的?
我们来看看电脑老师是怎样一笔一画写的。
学生书空。
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在田字格中书写“江”(教师板书:江)
学生描红“江”
做生字开花的游戏。
谁能用自己喜欢的词说一句完整的话。出示“南”
(1)读准字音
(2)看清字的形状。
(3)记住字的笔顺
(4)一笔一画照着写。
交流自学情况。(评:教者在重点指导“江”字的读写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示,要求学生自学“南”字,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学生字的方法。采用“先扶后放”的教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感知
师:下面呢,让我们随着诗人到江南水乡的荷花池去走一走,看一看吧!(学生观看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教师在黑板上贴“荷花”的图片)
生:我看到了快乐的鱼儿。(帖“鱼儿”的'图片)
生:我看到了绿油油的荷叶。(帖“荷叶”的图片)
师:我们小朋友知道荷叶也叫莲叶,那么荷花也叫莲花。谁来做小老师把你知道的有关莲花的知识向大家作个介绍。
生:我知道莲花是在夏天开放。
生:老师,我昨天上网查过,莲花有好几种颜色,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
生:莲花可以结出莲蓬,莲蓬里面有许多的莲子。
师: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美丽的莲花吧!(学生观看课件)
四、读懂课文,入境悟情(一)
学习第一句师:每到莲子成熟的时候,人们就可以去一一采莲了。人们撑着小船去采莲的时候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我们小朋友读读课文就明白了。下面请小朋友借助拼音把《江南》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
生:自由、大声地读……
师:谁愿意读?(指明读,学生评)出示图片:
师:采莲的人看到了什么呢?
生:采莲的人看到了很多很多的莲花、莲叶、莲蓬。
师:你们喜欢莲叶吗?说说你们喜欢它的理由。
生:莲叶碧绿碧绿,非常漂亮,所以我喜欢它。
生:莲叶一片挨着一片,很多、很绿,所以我喜欢它。
师:请你用一句话来夸夸莲叶。
生:莲叶真美呀!
生:莲叶真多呀!
生:莲叶真可爱呀!
师:我觉得你也很可爱呀!那古时候的诗人看到这层层叠叠,又绿又亮的莲叶,心里非常的喜欢,就不由地称赞到
生:(齐读:莲叶何田田!)在图片上出示第一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师:谁来夸夸这美丽鲜亮的莲叶?
(学生读第一句)师:你们想听老师读吗?(老师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师:小评委们,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徐老师读得很美!
师:谢谢!
生:我觉得老师读“莲叶何田田”的时候,好象读慢了。
师:谢谢你给我提的意见。你是怎样理解的,你就怎样读,好吗?我相信你会读得比我更好!(小朋友自由读)(男、女生赛读)
五、学习第二句
师:这么美的莲花、莲叶,把小鱼也吸引过来了,这些小鱼在干什么呢?(学生观看课件)
生: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师:小鱼游来游去好象在干什么呢?
生:小鱼好象在捉迷藏。小鱼好象在做游戏。这些小鱼好象在唱歌、跳舞。
师:我们小朋友说得真好,那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小河里,鱼儿有的像在,有的像在(),还有的像在()……,它们玩得()。(出示句式)
篇3:标点符号的修改教案设计
标点符号的修改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逗号的功能。
2. 克服逗号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毛病。
3. 能对写作中出现的标点错误进行修改。
重点:了解逗号的特点
难点:在写作过程中减少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逗号的功能及作用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小于分号大于顿号。它是句子中点号的重点,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标点符号。它用途最广,用法最灵活,因此也最难掌握。
二.逗号在运用过程中常出现的几种错误
1.逗号误用为句号。一句话还没说完而需要停顿一下,就用逗号;有时候单独看是一句话,但跟上下句联系起来看,意思还没说完,也应当用逗号。
2.逗号、句号误用为分号。分号表示复句内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在该用逗号的地方误用分号,会造成意思割裂;再该用句号的地方无用分号,则会影响层次的清晰。
3.逗号、句号误用为问号。问号常用在疑问句的末尾,表示疑问的语气。有的句子里虽然用了疑问代词,但并不是疑问句,就不宜用问号。
4.逗号、句号误用为叹号。叹号常用在感叹句的末尾,表示感叹的语气。语气强烈的祈使句也可用叹号。有些句子是陈述一件事,就不宜用叹号。
三.修改下列句子中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在原题中修改。
1.银盘似的`月亮挂在空中。把柔和的光洒向田野、堤岸、风车和磨房。
2.小明虽然在跑道转弯的地方摔了一跤。但是他忍着疼痛,坚持跑到了终点。
3.走到山顶上看见一座凉亭;我们都觉得累了,就坐在亭子里休息;一阵阵山风吹来,个个都感到心旷神怡。
4.他时而朗读;时而默读;时而抄写笔记。
5.至于下一个星期天到哪里去参观?大家要好好商量一下,作出决定。
6.将来,书的发展前景将更加美好!书籍将出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同学们,让我们爱书吧!从书籍中吸收营养,汲取力量!去攀登科学的高峰!
7.在起草和修改文章时,除了注意避免误用标点符号的毛病外,还应留意不要多加或漏加标点符号。下面一段话就存在多加或漏加现象,请修改。
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唱了起来。祝你生日快乐,这支歌,大家唱过了不知多少遍,但,今天唱,觉得格外有意义。因为,我们是在庆贺班主任黄“>任黄老师 ―――― 一位即将光荣退休的模范教师的六十诞辰。
8.到八达岭参观的人,都称赞长城是个伟大的工程!
9.我已经把书,送给她了。你难道要我,去向她讨回?
10.他默默地想是哪位同学给他寄来这本书?这本畅销书可真是难买哪?
11.李小楼同学虽然手上擦破了皮。可他不愿离开植树工地,仍然挥锹挖土;坚持劳动。
四.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读书的真正乐趣在哪里呢 我想 在于求真 求善 求美 读科学之书可以求真 使知识完善 读道德之书可以求善 是思想完善 读文艺之书可以求美使心灵完善 读书之乐就在于追求这种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追求一种心灵上的满足与幸福 多读书 读好书 为求真 求善 求美而读书 真是乐趣无穷啊
五.巩固练习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她认真的看过这些信后,郑重的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B.以前可能因为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 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儿准能完成” 。
2.下面所列四组标点最适合下面这段话的一组是( )
湖北省法陵县一同志来信反映( )人情风正在污染人们的心灵()金钱的多少( )表示着人情的轻重( )礼品的贵贱( )显示出关系的亲疏( )
A :“。,。,。” B :,,。,。 C ,。,;,。 D ,,,;,。
3.选出标点正确的一句( )
A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B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C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D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4.下列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今年四月七日,中外联合科考队开始对“天坑博物馆”―――广西乐业天坑群进行大规模的科学考察。
B.闻一多先生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C.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
D.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
【当堂检测】
修改下列句中用错的标点符号(在原句中修改)
1,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 。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
2,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注意.
3,大家都去当元帅,都去发号施令,那谁去开枪开炮,谁去冲杀搏击 。
4,川西的北部,海拔三,四千公尺的地方,原来是森林区。
5,一边想,一边做,想,要用做来证明 ,做,要用想来指导.
6,”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这衣服合我的身吗 ?“
7,唐朝的张族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8,《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中华书局197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9,这次我们班获奖的同学较多,有大胖,小牛,铁蛋……等人.。
10,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
11,最近,《中学生学习报》社的记者采访了,我校的王老师。
篇4:小学作文修改符号教案设计
小学作文修改符号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对自己所做作业的责任心,小学作文修改符号。
2、懂得四种基本的修改符号和修改方法,初步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作文中的病句。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学生将课外收集中外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向大家汇报,提高学生对修改文章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修改文章的兴趣。
二、指导点拨
1、指导学生学习短文,先让学生自学,再说说自己学懂了什么,归纳:
※修改文章的`作用:修改文章是提高写作能力、写出好文章的重要方法;修改文章能培养自己的责任心,作文素材大全《小学作文修改符号》。
※文章修改的内容:错别字,不恰当的词,用错的标点和不通顺的句子。
※文章修改的方法:删、补、调、换。
2、课后练习第一题
※学生看看使用了哪些修改符号
※说说为什么要这样修改。
※让学生把原句和修改过的句子对比起来读一读,说说修改后的好处。
3、用修改符号修改课后第二题
※学生自己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动手修改,用上刚学的符号
※汇报,说说你改了几个地方,分别该怎样进行修改
※师生评议,说说他们改得对不对。
第一段话共有七处明显错误。第二段话共有五处明显错误。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学了四种修改符号,一起回忆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回忆上节课学了哪几种修改符号,各该怎样用
二、修改自己的文章
上节课我们修改了书上的几段话,现在我们也学王安石、鲁迅他们,一起来改改自己的作文。
拿出自己最近写的作文,自己修改
同桌相互交换,修改同桌的作文。
同桌两人一起讨论,你觉得怎样改更好。
三、小结
说说通过这次修改,你有什么体会。
篇5: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它的崇高和优雅,我们感悟自然,会理解自然,从大自然中得到某种启示。
江南,人间天堂,仿佛大自然独自钟情于那里,安排下最美丽的景致。那里山水清丽,风光宜人。去过苏杭吗,西湖的山水,苏州的园林,美在旖旎。去过周庄吗?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景致,粉墙黑瓦,烟雨迷离的村舍,美在婉约。江南,说不尽的江南。
郁达夫文中的江南,究竟指哪里?是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
——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是长江以南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也可指长江三角洲一带。
能说出一些古人描写江南的诗句吗?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以上的诗句都是说江南之春景,江南的冬景如何,郁达夫给我们描绘了江南的冬景。冬景在我们的感觉中,总不是太讨好的,冷是一大特点。可郁达夫描绘出了江南冬景的可爱之处。
二、阅读课文
(一)用八到十分钟时间仔细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画出文中的关键句。
(二)思考明确:作家写了哪些江南冬天的景物?江南冬景有哪些特点?
三、老师带领同学阅读、讨论、分析、欣赏
1、检查课本上要求画出的字词,注音解释有关词语,亦可在讲析时穿插着讲。
煊羊肉(xuān) 蛰居(zhé) 乌桕(iù) 赭色(zhě) 槎桠(chá ā)给予(ǐ ǔ)剥花生米(bā) 剥削(bō) 拿出纱衫来着(zhuó) 用不着(zhá)夹衣(iá) 夹克(iā)泊船(bó) 湖泊(pō) 月晕(ùn)晕头转向(ūn)搁笔(gē) 搁不住(gé)
2、检查画出的关键句,一起看,有哪些句子概括了江南冬景的特点?
——回答:每二段末——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是也可爱得很么?
第三段——江南的冬景,……,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还画出了哪些句子一并可讨论一下,画得好不好,是否是主旨关键句。要多表扬鼓励。)
2、一二段写什么,各用一句话概括内容。(概括能力很重要,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北国的冬天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说“异境”,美啊,说明北国冬景也有特色。不过江南冬景也有特色。江南冬天里,人能做些什么,有何特点?)
——江南冬天“可营屋外的生涯”,是可爱的冬景。
提示:
我们可以把一二段理解为是的引子,对比北国的冬天“是一年中最有劲的蛰居异境”,写江南冬天可以“屋外生涯(活动)”的可爱。
第三段为的纲。写出江南冬景的总特点——“江南的冬景,……,有一种明朗的情调”。
3、下文作者是如何写江南冬景的“明朗“的?第5、6、7、8、9段的各有哪些句子你在课本上画出来了?明确:
——江南大地让人感觉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5段)
——寒郊散步,是特异的恩惠。(6段)
——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名胜,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7段)
——江南雪景非常“美丽”。(8段)
——旱冬给瓷意享受江南的人更多快活。(9段)
如果我们给这四段,各概括为一个画面,可怎样概括呢,某某图,某某图?
——“大地微微暖气吹图”“寒郊散步图”“微雨寒村图”“冬雪图”“旱冬逍遥图”
(同学们有更好的概括,谁说得好就用谁的,不过,此处不应多化时间。)
4、你觉得这些段落中哪些写的景物美,而语言也生动优美?
——着重朗读第5、7段,体会语言之优美。5段着重色彩,突出江南冬天的生机。7段着重场景,用画画的笔调来写作,写出了冬景的层次:小村、白雨、乌篷船、酒客、黄晕的`灯光。(可讲细一点)
作者在写景中,我们有没有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甚至我们也被作者的情绪所感染?
——有,这就是作者在江南冬景中的喜悦之情,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就叫做情景交融,当然也有些句子是直接抒情的,大家朗读时要体会,作者写完景,往往情不自禁地直抒感情了。
5、朗读第8段,从古人的诗句来领略江南冬雪的美妙。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
总结: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
6、第10段,照应了哪里?
开头的“引子”,即第二段,体现了结构的完整。又照应第三段“明朗的情调”。
7、读完本文,你觉得在写作方面有哪些启示?
——讨论。大致明确:
要善于观察或体察大自然,要感悟自然的美。注意景物的细节(以第5段为例),细腻便生动。写作时要有纲,还要有条理。语言要形象生动一些,优美一些,能让人身临其境,能感染人,所以要学习锤炼语言。可用一些写作手法,如对比着写,如引用来写,来加深的内涵。还要注意情感的充沛,笔端带有情感,或间接抒情,或直接抒情。(以上可突出几点或一二点来讲,不必俱到)
8、迁移。讨论我们此地属什么地区,冬天有什么特点。一个地方总有特点,在于我们的发现。老师感觉江北的冬天,过年特有气氛,如门联啊,鞭炮啊,蒸馒头啊,做豆腐啊,洗涮啊,比江南有特色。老师在江南,觉得过年的气氛没有江北浓。我们可以想想江北的冬景怎样,过年的情景怎样,写一篇作周练。
四、课外作业:
熟读第5、7、8节。背诵8节的诗句。
5 O
篇6:《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它的崇高和优雅,我们感悟自然,会理解自然,从大自然中得到某种启示。
江南,人间天堂,仿佛大自然独自钟情于那里,安排下最美丽的景致。那里山水清丽,风光宜人。去过苏杭吗,西湖的山水,苏州的园林,美在旖旎。去过周庄吗?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景致,粉墙黑瓦,烟雨迷离的村舍,美在婉约。江南,说不尽的江南。
郁达夫文中的江南,究竟指哪里?是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
――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是长江以南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也可指长江三角洲一带。
能说出一些古人描写江南的诗句吗?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以上的诗句都是说江南之春景,江南的冬景如何,郁达夫给我们描绘了江南的冬景。冬景在我们的感觉中,总不是太讨好的`,冷是一大特点。可郁达夫描绘出了江南冬景的可爱之处。
二、阅读课文
(一)用八到十分钟时间仔细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画出文中的关键句。
(二)思考明确:作家写了哪些江南冬天的景物?江南冬景有哪些特点?
三、老师带领同学阅读、讨论、分析、欣赏
1、检查课本上要求画出的字词,注音解释有关词语,亦可在讲析文章时穿插着讲。
煊羊肉(xuān) 蛰居(zhé) 乌桕(jiù) 赭色(zhě)
槎桠(cháyā) 给予(jǐyǔ) 剥花生米(bāo)
剥削(bō) 拿出纱衫来着(zhuó) 用不着(zháo)
夹衣(jiá) 夹克(jiā) 泊船(bó) 湖泊(pō)
月晕(yùn) 晕头转向(yūn) 搁笔(gē) 搁不住(gé)
2、检查画出的关键句,一起看,有哪些句子概括了江南冬景的特点?
――回答:每二段末――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是也可爱得很么?
第三段――江南的冬景,……,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还画出了哪些句子一并可讨论一下,画得好不好,是否是主旨关键句。
篇7: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体会郁达夫的散文风格。
3.学习散文构文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4、掌握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颂读、讨论、赏析相结合
教学设想:整体阅读——弄清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精读——对精彩段落作仔细的探究,体味其中的含意,揣摩作者的观点、用意。
感悟理解——作品的内涵怎样,运用怎样的艺术技巧,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白居易的词《忆江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春天江南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春天的江南是如此的美丽多彩,冬天的江南也应该别有一番风味吧。让我们追随着郁达夫的美文一起来领略一下江南的冬景(板书)。
二、分析课文(整体阅读)
引:我们大家知道阅读一篇文章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的。它可以分为这样几步:(板书)
1、整体阅读——弄清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2、精读——对精彩段落作仔细的探究,体味其中的含意,揣摩作者的观点、用意。
3、感悟理解——作品的内涵怎样,运用怎样的艺术技巧,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步,请大家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中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运有了哪些写作方法?(板书)
明确:对比,正面描写,虚实结合,想象(板书)
2、文章中有几组对比,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板书)
①(1、2)北国与江南的冬天——晴暖温和,有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
②(3)江南冬天与秋天 明朗的情调
③(3)江南的冬景与北方的夏夜
④(4)闽粤等地的冬天与江南的冬天——温润
⑤(6)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散步的快活、闲适、逍遥
小结: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优美、闲适、温暖、和煦等主要特征。
三、分析课文(精读)
1、正面描写江南冬景的有哪几小节?分别描写了什么?
明确:第5小节——江南的植被
第7小节——江南的冬雨
第8小节——江南的冬雪
引:既然大家已经找出了具体的描写江南冬景的精彩段落,下面我们来完成阅读的第二步,即对这些精彩段落作仔细的探究,体味其中的含意。
2、分析第5小节
A、指名朗读第5小节
B、找出该节中能概括冬天江南特点的一句话
明确: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C、该句的依据是什么?(三点即可)
明确:芦花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生命;雪白的桕子挂在枝头,可以乱梅花之真;草根总带点绿意。
3、分析第7小节
引:冬天的江南是含蓄而有生气的,冬雨中的江南又是什么样子呢?
A、齐读本节
引:这一节中作者用绘画的方式,借助于想像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山水画
B、请大家用文中的词句为本段所描绘的画面加个标题
明确:暮雨潇潇江上村 微雨寒村
C、这幅画给人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悠闲以至胸襟洒脱终至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
D、再读本节(看时间)
4、分析第8节
引:冬雨中的江南是如此的悠闲,冬雪中的江南一定也不赖吧?
A、师范读
B、简要赏析几首诗
白居易《问刘十九》“新酿的米酒泛起绿色的泡沫,小火炉吐露着红色的火焰,在天空彤云密布大雪即将来临的时侯,我希望我的朋友能来和我共同把酒话古今。”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苍茫的山峰看来是那么的遥远,柴门内的狗不停地叫着,似乎是在欢迎那风雪夜中归来的人。天寒地冻,远山苍茫,显露出一股凄清、寂寥的韵味。在一片寂静中,突听犬吠声声,仿佛是死寂中乍见活泼生机,倍觉亲切、温暖。”
引:.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定还记得描写雪景的这段。(幻灯片)
C、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好处:这样写别致新巧,不仅为文章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也使作者笔下的雪别有情致与韵味。
小结:作者用吟诗的方式避实就虚地写出了江南雪景的美丽,没有雨雪的江南冬天,课文中称之为“旱冬”,旱冬时的江南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快速浏览回答(晴和,让人快活)
四、总结全文
引:江南的冬天无论有无雨、雪总是充满生机的、闲适的、诱人的,这样的美景引诱得人岂能坐得住,那就去散散步吧,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节。
好了,讲到这里我们阅读的第二步也已完成了,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这篇优美的文章是如何构思的。
五、艺术特色
引:整体阅读和精读我们都完成了,现在我们进行最后一个步骤,请大家讨论一下这篇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1、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作者选取了江南冬景的几幅画面(举例:寒郊散步能让人感觉到含蓄的生气,寒村微雨能让人到达死生不问的悠闲境界……这些画面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挚爱。情和景是那样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显示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华。
2、抓住特点,突出特征
写景抓住“细”“清”“真”的特点。“细”即观察细致,描写细腻,如用“芦花”“红叶”“赭草”来勾画江南冬季的气候温润。“清”即中心明显,情趣鲜明。文章真切地描写出江南冬景的特殊情调,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真”即真切、自然,没有虚饰。作者抓住典型景物:冬草、冬雨、冬雪,突出江南之冬和暖、恬静的特征。
3、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
对比手法、虚实结合、想像等。
《江南的冬景》原文阅读欣赏: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 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名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Peter Rosegger1843——1918)罢,他用这—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有几年,在江南,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1934)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大冷的日子,将在1936年的2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国人叫作Spaziergang狂者,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篇8:哀江南(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哀江南(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诵读并理解文中所抒发的深挚、强烈的情感。
(二)能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三)能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通过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理解曲词所抒发的深挚、强烈的亡国之痛、兴亡之感。
难点:理解尾曲
【教学设想】
紧紧抓住“辨析”与“诵读两个环节,以促进师生互动,共同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梁启超说:“《哀江南》是哭声泪痕之书。”通过辨“词”析“字”,将隐含在曲词中的“哭声”与“泪痕”揭示出来。
课堂上,示范性地重点分析一曲,余下的曲子交由学生自己钻研,细细品读后全班交流。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逐字逐句地揣摩感悟它的精髓。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引导法
课型:以鉴赏情感为主的课。
课时:1课时
教具:录音机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细读课文注释和印发的有关字词、背景、作者及《桃花扇》的资料,有感情熟读课文,了解课文曲词大意。
2.找出曲词中你最喜欢的一曲,加以品味。)
一、导入:
1、“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曾留下过无数繁华而又温馨的记忆,承载过一段段辉煌而又悲怆的历史。在这里,各路英雄“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的更替带给遗民的往往是破坏,是伤痛,是伤痛之后的深沉感悟!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三百多年前明亡之初的秦淮河畔,去聆听一曲《哀江南》(板书:哀江南)
2、抓文眼解题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预习印发资料中大家已经了解了有关作家情况和故事梗概(以桃花扇为信物,赠扇画扇撕扇),这节课就着力于通过诵读辨“词”析“字”来感悟曲词中深挚强烈的情感--明确目标 1.检查诵读
学生分组各朗读一曲,另抽学生评价。(解读文学作品,品味语言情感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诵读。)
2、教师明确诵读要领,读《离亭宴带拍煞》。(如时间允许让学生进一步体味诵读)
情感:凄凉悲怆,总的说来,读时宜语速舒缓音调低沉。
朗读中体悟词语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读出凄凉之景、亡国之恨、兴亡之感,为鉴赏打好基础。
三、速读课文,整体把握,鉴赏语言
(1)分析情节结构
1、苏昆生凭吊了哪些地方?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 总的感觉,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板书:景 郊--陵--宫--河-桥--院--破败
2、据此可分为几部分?主旨句在哪里?
(引出寓情于景、直抒胸臆抒情方式及其好处)(板书:寓情于景、直抒胸臆)
(2)分组学生交流预习中的学习收获: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找出来,把自己的体会告诉同学们。
提示:鉴赏应着重把握什么呢? ①语言形式:注意某些形容词、副词、动词和数词。 ②景与情:附着感情色彩的景即为意象;景和情的完美结合即为意境,它是以情感为线索将若干景(物象)连缀而成(以“线”串“珠”),为课后练习准备。
(3)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师引导点拨一曲让学生自己去举一反三 (【沉醉东风】可以用对对联形式体味。出上联:玉柱压半墙窗棂覆碎瓦问三百载盛衰盛于何年衰于何地)
学生有可能点到的词句例析:略
师小结:前六支曲子以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借描写各处的凄凉景象,全景式展现了南明灭亡后南京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以哀景衬哀情,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
四、分析尾曲
请同学们齐读后:
(1)、画出文中的对偶句、排比句,并体会其作用。
讨论后明确
作用:这段曲词大量运用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使曲词具有声情并茂的强烈效果。
(2)、说说 这段里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
学生可能会提到以下句子(如未提到师巧加引导深入感受其深沉之处):
1、“眼 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师提示:这是“谁”在“看”?在看谁?看他们在干嘛?这说明了什么?)
(师:看到自己生活过的地方,他又是怎样的'呢?)
2、“这青苔碧瓦,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这三句从个人遭遇的切肤之痛到纵览国家大事,历史的变迁,以一个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向后世人传达出一种浸透血泪能够超越时空的历史感悟:即千古兴亡之悲!
3、“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
(师提示:“残山梦”指?即故国梦、故国情怀,这已不仅仅是对故国的凭吊,更有对统治者误国、误天下苍生的不堪回首和一腔怨愤!这肝肠寸断的声声悲歌,不仅使全剧的悲怆情感达到高潮,而且留下了绵绵不绝的余韵,这正是《哀江南》情感深沉感人之所在!
五、课堂总结
一个王朝的背影已渐行渐远,历史的沧桑之感和切肤之痛,非身历其境者,通很难有刻骨铭心的体验。面对国破山残的现实场景,苏昆生产生了巨大的情感落差,发而为“黍离”悲声。悲歌一曲恸山河,“只有兴亡触后贤”,让我们再次用心灵去感悟苏昆生这泣血带泪的末世哀歌吧!苏昆生的悲歌,涵蕴着对封建社会“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历史趋势的预感,唱出了封建末世的时代哀音!
我想,南明王朝昏君权奸的短视行为和《红楼梦》中贾府当权者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当然结果也一样:国破家亡人心散!那就让我们在“红楼十二曲”之《聪明误》的末世哀音中去回味、思考吧!
《红楼梦》曲响起,结束本文
六、课后作业设计
1、完成印发试卷上近年高考对诗词用词之妙的考查。(“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红杏枝头春意闹”“玉阶空伫立,宿鸟归分急”“去年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2、以“谒陵”为题,改写[驻马听]一曲,更真切体味人物的悲戚情感。
3、试比较:《哀江南》与刘禹锡的《乌衣巷》在写景抒情上有什么不同?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同为描写南京现在的凄凉景象,借以抒发兴亡之感的。
《哀》写整个南京的景象,包括城郊、明孝陵、明故宫、秦淮一带等各处的景象,是全景式的描写;《乌》只写乌衣巷一带的景象,以小见大。
抒情也不一样。《哀》先集中笔墨写景,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最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乌》“用笔极曲”,诗人的思想感情藏而不露,十分含蓄地寓寄于景物描写之中。)
【板书设计】
今昔对比 景(寓情于景):郊--陵--宫--河-桥-院
哀江南
虚实相生 情( 直抒胸臆):亡国之痛、兴亡之慨
篇9:《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2、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概括能力和审美感知、赏析能力。
3、通过自主阅读、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之美,体会艺术特色。
4、加强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审美感知、赏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
知晓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味文本意境之美,体会艺术特色。
四、教法设计:
朗读、赏析、比较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文本
郁达夫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鲜明,颇具才情的一位作家,他的文学成就以小说和散文最为突出,游记散文更是别具特色。同期的著名画家刘海粟先生曾深有感慨地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郁达夫先生游记散文的特点是文中有画。
今天,就让我们在郁达夫先生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江南的冬景图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的情致吧。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阅读文本,思考两个问题:(出示幻灯片)
1、在郁达夫的笔下,江南的冬景具有哪些特点?请用文中的语言加以概括。
可爱、明朗、饱觉生气、悠闲、迷人、美丽(板书)
2、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摹了江南冬景图,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为这几幅图命名。
第二自然段:曝背谈天图、冬日晨景图
第五自然段:午后冬郊图、江南山野图、江南植物图
第七自然段:农村冬雨图、微雨寒村图
第八自然段:江南雪景图
第九自然段:旱冬散步图、晴日郊外散步图(这一图景可以忽略)
(三)研读文本,吟咏赏析(出示幻灯片)
作者为我们描摹了各具妙处的江南冬景图,面对这几幅图画,不同的读者自然会有不同的阅读感受。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这几幅江南冬景图,从中选取你最喜欢的一幅,并说说你最喜欢的原因。此处一定要灵活安排读书。
(这一部分根据学生情况,适当点拨。研读时要结合文本,老师建议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①图中描写了哪些景物?②这些景物有何特点?③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景物?④作者感受如何?⑤你的感受如何?)
1、第二自然段:曝背谈天图、冬日晨景图
北国的冬天,或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人们蛰居异境;江南的冬天呢,清早,白色的晨霜铺了薄薄的一层,太阳一出来,和煦温暖,鸟雀欢唱,
(老师刚刚看到你听得很专注,你能跟我说说听了他读这一段时,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老翁小孩曝背谈天,其乐融融,多么惬意,叫人不禁想起《桃花源记》中的语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给人感觉很温馨。人在这样的风景中,人也成了优美的风景,作者运用比较手法,突出了江南冬景的温和晴暖和可爱。(板书:运用比较)———自由地朗读,享受江南冬景的这一份的惬意和可爱!把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充分带到文中再朗读一遍!
顺带提问:文中还有哪几段运用了比较手法?
明确:第三自然段,江南的冬景与北方的夏夜相比较,突出江南冬景的明朗;第四自然段,闽粤等地的冬天与江南的冬天相比较,突出江南的冬天有些冬意;第六、九自然段,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相比较,突出晴和的特点。
怀着一颗寻美赏美的心,让我们继续欣赏品味文中更多的美景。
2、第五自然段:午后冬郊图、江南山野图、江南植物图
风和日暖的午后,青天碧落之下,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的白色的芦花、保持三个月以上生命的红叶、着在枝头的一点一丛的雪白的乌桕子、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让人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作者抓住色彩,点染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图画。(板书:色彩点染)
此情此景之下,作者不由得吟起了雪莱的诗句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而老师想到了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想到了毛泽东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你看,萧瑟的秋冬景,在他们笔下,却都充满了生机!
你能有感情地把你喜欢的文字读一下吗?女生 感谢你深情的朗读。 你读得就如同这江南的冬景一样的优美
继续品味,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研读的成果吧!
3、第七自然段:农村冬雨图、微雨寒村图
小桥流水,细雨月晕,乌蓬茅屋,宁静而柔和;一个小村子,三五人家,几个酒客,悠闲而洒脱。所有的景象都笼罩在微雨中,一幅画面跃然纸上,作者此时俨然成了一位画家,从不同的角度描绘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洒上细雨、加上背景、点些景致、添、还可以加、画,一系列动词,运用绘画手法洒、加、点、添、画进行涂抹,一层层、一笔笔、一点点把我们引进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幻境,为我们淡笔勾画出一幅情景交融的水墨画。(板书:淡笔勾画)
在写景中,我们有没有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有,这就是作者在江南冬景中的喜悦之情,作者在朴素淡雅、朦胧悠远之景中,寄予的是得失俱亡,死生不问的悠闲洒脱之情! )
多美的一幅微雨寒村图!它犹如一幅作者凭借情感回忆泼墨而出的水墨画,洒脱空灵,作者写完景,情不自禁地直抒感情了,我们也被作者的情绪感染了!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我们跟随着他一起感受江南的悠闲和迷人!男生,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们都陶醉在你深情的朗读之中!
4、第八自然段:江南雪景图
作者引用诗句,来描绘江南雪景。(板书:巧引诗句)作者认为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四)探究文本,比较阅读(出示幻灯片5)
刚刚同学们各抒己见,选取自己最喜欢一幅江南冬景图,进行了个性化的品味、赏析。在这几幅图景中,老师最喜欢江南雪景图。(教师范读)
作者写江南的雪景,看似信手拈来的诗句,却有其内在的顺序时间不断推移,层次清晰显示了下雪的变化过程,雪越下越大。
江南的雪,虽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豪迈,也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但她足以让人领略江南丝竹般的韵味。可以想象下雪的夜晚,一壶热酒,一只小暖炉,静听屋外的飘雪静静洒落的声音,伴着几声犬吠,多么富有乡村的诗意。清晨,孩童惊喜的报告,白茫茫的寒雪中一枝红梅盛开,多么俏美的图画!而这一幅有丰富内容的美景,诗人并没有实景描绘,而是避实就虚,以诗写雪垠用诗句。这种虚写手法的优点,就作者而言可以自由地发挥想像,选择自己喜爱的意象,以此来表达作者特定的情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我想,只有虚写,郁达夫才能将自己所钟爱的一些意象如微雨、寒村、长桥、远山、烟树、乌篷小船、梅影、柴门等等予以整合,从而构建他心灵深处所向往的江南的冬景,流露他灵魂深处渴望的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那就是悠闲的生活状态。
(引用诗句)不仅具洗练和含蓄之美,而且让人从诗词中产生相关联想,丰富了雪景内涵,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真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富有韵味的诗句,又使美丽的江南雪景具有了诗情画意,增加了散文的意蕴,有清新典雅之美。(板书:清雅)
好,想象自己就是一位赏雪的雅士,我们慢慢吟哦,读得舒缓点,用心感受江南雪景的诗情画意与美丽清雅!齐读
另一位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曾描绘过冬天的雪景,齐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出示幻灯片)
老舍写的虽不是江南的雪景,但可探究他和作者写法的不同。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无需全讲)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翠松与白雪相映生色;好像日本看护妇(比喻)。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蓝天与银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拟人的手法,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手法写出雪的情态。
老舍客观而具体地实写,运用比喻、拟人手法,雪写得具体可感,表现作者对雪的喜爱。
而郁达夫以诗虚写,写得含蓄凝练。
写作的启示:我们既可客观地实景描绘,也可发挥我们的想像力,学习运用虚写的方法,各有特色,各显其妙。
(五)、郁达夫先生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可爱、明朗、饱觉生气、悠闲、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他用心谛听天籁,也给我们留下一曲令人神往的天籁之音!我们徜徉其间,发现了江南独特的秀色和清雅的神韵,尽情地享受了她的无限美好。
大自然,真有道不完的美,说不尽的韵味!同学们,去亲近大自然,用心去感受吧,那里有你享用不尽的亘古如斯的美!
课后探究作业:《江南的冬天》与朱自清先生的《春》都写了雨,比较其异同。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出示幻灯片)
板书设计:
篇10:《江南的冬景》教学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课堂上借助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让学习者在问题驱动下进行深层研讨,在交互讨论中,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体味“散文的心”。教师要构建核心问题情境,方式有两种:一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二是教师预设问题情境。本设计主要采用第二种。
【目标定位】
通过赏析语言走近古典诗词修养极高的作者,感受作者消受“江南冬景”的方式——散步。
【教学环节】
一、导入
以欣赏“江南印象”的多媒体课件导入教学,背景音乐《江南采莲曲》,图片中穿插诗句:“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接着,由江南印象引入江南才子郁达夫,让学生通过课前看“江南的郁達夫”资料,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1927年:不满于同仁的软弱,宣布脱离“创造社”。
1933年:时代更加风雨飘摇,先生携爱妻回到杭州,停止了心的漂泊,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江南——精神的家园。
1938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离开了江南。
教师总结:这期间有他在那个发黄时代的苦闷和奋斗、爱情和友情、忧郁和美丽。本文写于1935年12月,也就是作者回到江南想寻找自己精神家园的那段时间。那么,这段时间里作者眼里、心中、笔下的江南又是怎样的?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建构起对文本内容的初始感受,为问题探究做好充分铺垫。具体操作如下:自由朗读文本,找出作者认为的江南冬景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明确:明朗的情调。
三、细读文本
教师预设问题,让学生鉴赏画面情境,引导其进行审美感受,有表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处,然后描绘自己的感受。如喜欢的一个画面、一种色彩、一种气氛。
一种颜色:“绿”,根边总带点绿意,所以,让人感觉不到岁时的肃杀。因为,那就是希望,就是春天的信使。“白”的雨与“乌蓬小船”渲染的就是一幅中国古典水墨画。
“红黄”的加入,让这幅江南农村悠闲的水墨画有了一份柔柔的暖意。
一种气氛:老翁小孩曝背谈天,那是一种最淳朴、最暖心的画面,是最让游子心里柔软的一种气氛。
这种“明朗的情调”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课件提示思考角度:词语锤炼、句式修辞、观察描写(色彩、白描、工笔、写意、各种感官、各种角度……)、视觉层次、表现手法……
明确:这种“明朗的情调”首先得益于五彩的文字。灰的云,白的霜,红的叶,雪白的桕子,根边带着绿意的赭色的草,青天碧落,白的雨,淡墨的远村,乌蓬的小船,红黄的垂暮天,白茫茫的雪野……
这种“明朗的情调”还得益于变幻多姿的角度和丰富多彩的层次。①北国的正衬,闽越的反衬,德国的推测,最有把握的是北方的夏夜,藉了这正衬和反衬,江南的冬景焉能不诱人?②一个人郊野的独处,三五人把盏喧哗,一群人在大门前的曝背谈天。③雪景图中时间的顺序:日暮→冬宵→更深人静→第二天早晨。下雪的程度:欲雪→微雪→风雪→深雪。④濛濛烟雨的静与喧哗酒客的动;雪夜的明暗交辉;霜与晨土的明暗交辉;对饮候雪、深夜独归、以雪月梅为伴深居畅饮、黎明踏雪寻梅。⑤天空、屋檐、泥地、树巅、草地、江岸、山野、河港——丰富的视角,高下参差,长桥远阜,远近相接。⑥前三幅细细描摹,写雪景雪趣时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
雪有雪的情致,微雨有微雨的韵味,晴天有晴天的快活——无法拒绝的自然美,无法拒绝的人情美,无法拒绝的心境美。藉着这样虚实相生、动静相宜、明暗相衬、高下相倾、远近相映、疏密相间的变幻的角度和丰富的层次,江南的冬景焉能不鲜活?
四、由思而悟,深度阅读文本
作者认为消受“江南的冬景”的最佳方式就是“散步”。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散步”?
明确:作者在第5、6、9、10段中明确写出了自己用“散步”来消受这儿的美景。实际上,“散步”贯穿了文章的始终。作者走到了门前,走到了山郊,走到了河港,走到了村头村尾。这表面看是身体的散步,实际上是心灵的散步,是作者走出阴霾,走出狂躁,走出苦闷,走出低迷,走到阳光下,走到和风中,走到微雨里,走入纯净的世界,不管霜风雨雪,都一如“明朗”,这是心的境界。这也是美学的境界,是美学的散步,作者在这里发现笑容,发现色彩,发现生机,发现温度。
【教后反思】
作为授课教师,首先要有对文本最独特的价值判断,我认为《江南的冬景》独特的魅力,不单单是画面和情境,最重要的是郁达夫心灵的状态、生命的状态。初读文本,感知画面;细读文本,品味语言;深度阅读,探寻散文的心。这是散文鉴赏的方法,而第二、三点又恰恰是高一学生所缺失的。在本教学中我首先“知人论世”,给足学生郁达夫的材料,让他们先入为主,对在那个黄色时代作者的心路历程有个清晰的轮廓。最关键还是细读文本,回归语言本身。为此,我设计了一条线:围绕“明朗”写了几幅画?怎么写的?作者是如何消受“明朗”的?整节课力求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深情触摸、自由游走,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呈现真实的有味道的课堂。
篇11:《江南的冬景》教学教案设计
江南的冬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感受能力和文本阅读的审美感知、发现、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交流探究,品位文本意境美。
【情感与态度】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对比的修辞技巧,琢磨避实就虚的写法。
【教学方法】
文本研读,比较赏析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ppt
【教学时数】1课时
【教法、学法设计】
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
一、导入新课: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出示幻灯片),词中诗人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又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江南的冬景》(亮出ppt课题)设计意图:快速浏览找出文眼,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生快速阅读,齐答:“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二、文本对话,整体感知
1学生简介作者,老师适当补充。(知人论世)
【百度搜索】郁达夫简介baike.baidu.com/view/14153.htm
2、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
【百度搜索】江南的冬景教学朗读mp3zy.music.hexun.com/M3069008.html 注意思考两个问题:
a、注意文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b、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3、在冬季里,作者发现了江南什么样的美景?请把这些景点找出来。(显示幻灯图片)
4、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征?运用什么手法?
设计意图:通晓文意,初步把握作品。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纠正明确。
a、给予、剥花生、泊船、月晕、搁笔b、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而不指中国极南地区闽粤地区。
教师提示:写了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 学生讨论明确:屋外曝背谈天图、午后冬郊图、农村冬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学生讨论明确:a、特征:温润晴暖优美b、对比:与北方冬景、江南秋景、闽粤地区的冬景等的对比 。
三、突出重点、比较鉴赏以“江南雪景图”为例: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交流:不同:《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教师小结: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四、品味语言、深入思考
1、朗读文本,思考:评论家认为郁达夫的写景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哪些文字能体现这个特点?谈谈你感受。(出示右边幻灯文本)
2、作者对江南雪景有没有作实景描绘,为什么?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所体验的或表达效果,通过朗读使学生的理解更具个性化。引用的诗词: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马上会来。暮雨潇潇江上村。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五彩的文字:灰云、霜白、红叶、雪白的桕子、赭色的草根边带绿意、青天碧落、白雨、淡墨背景、乌蓬小船、红黄的垂暮天
学生交流、老师归纳: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
五、拓展延伸、创新实践
1、我们可以从郁达夫散文中学习到散文的哪些写法?
2、假如你要以《--------的冬天》为题写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要求通过对冬景的描写,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如喜悦、惆怅等,你会选择哪些景物呢?怎样写呢?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让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的反馈。
学生讨论可得:
a、多引用诗句,多用色,使文章诗情画意。
b、运用比较写法突出景物的特点。
c、文章要溶进自己的个性。学生当堂写作,师巡视、点拨。请几位同学范读自己的短文。
六、课堂小结
画家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郁达夫曾经说过“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做到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自然的美,欣赏自然的美,并能运用所学到写作方法去写散文,写出有个性的散文。
七、课外作业
1、走进大自然的活动,体验自然,了解风物。
2、选择一张风景照写解说词,图文并茂讲你和自然的故事。
八、教学反思: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者成功的扮演了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简介作者、尤其是进行比较阅读时,学生按小组通力合作,自由交流,进行合作学习。
营造了融洽的教学氛围,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更好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与学生配合很是默契,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多次成功地将学生带入了江南那美妙的冬景中,流连忘返,激发了学生美的情操,
另附板书
江南的冬景
↓
明朗
↓ ↓ ↓
寒郊植被图 微雨寒村图 江南雪景图
↓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无尽之意,见于言外。
↓
形散而神不散
篇12:江南的冬景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设想:
以发现美、感受美、表述美为线索,培养学生解读文本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谛听天籁,欣赏自然之美。
2学会观察并发现自然景物的美,学习作者的写景技巧,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并体会其写作技巧,难点在写景小片段的指导。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江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闻名于世,引无数文人墨客忘返,留下无数动人诗篇。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江南风景秀丽,人杰地灵,身为江南人的你们对江南的冬天有怎样的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同学们各自表述了自己心中的江南的冬天。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同为江南人的郁达夫写的《江南的冬景》,看看郁达夫和我们的观点有无
相同之处。
二整体感知
问题:快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江南冬景特点的词语。
(教学设想:初步感知描写对象的总体特点。)
三局部研读
1问题1:从这些词语中可以发现作者眼中的江南冬天很美,象一幅幅水墨山水画,那么作者选用了哪几幅画来描绘江南的冬天?为它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并指出各幅画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每大组派出一个代表到黑板上书写。)
(教学设想:培养学生自主删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2问题2:任选一幅最能引起你共鸣的图画,并说说为什么要选这一幅?(如这些画选了哪些意象?这幅画使你想起了什么?)
(教学设想: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欣赏自然之美。)
3在选出图画并说明理由的基础上朗读此段课文(个体读与全体读相结合)
(教学设想:在读中进一步品味江南冬天之美)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你认为作者在写江南的冬天时蕴含的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教学设想:由景到情,体会景中蕴含的情。)
四分析写景技巧
问题:郁达夫怀着闲适的心情写出了江南冬天明朗、悠闲的特点,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景技巧写出来的呢?结合例子谈谈。
(教学设想:让学生在体验美的基础上学会作者的写景技巧,比如写景要细心观察事物发现美,抓住景物的特征,情景交融,运用对比、虚实结合、白描等手法,把体验到的美表述出来。)
五拓展
到这里我们体验了江南冬天的美景,并且学会了一些表述美的技巧。下面把昨天描写的校园景色的片段拿出来,根据所学的写景方法进行修改。(分小组讨论,并选出一篇写得最好的拿出来交流。然后师生共同作出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教学设想:强化发现美、感受美、表述美。)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并学会了如何发现美、表述美。其实大自然的美是无限的,是无处不在的,美时刻就在我们的身边,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谛听天籁,感受自然之美,在大自然中享受美的熏陶。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以发现美、感受美、表述美为线索,培养学生解读文本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谛听天籁,欣赏自然之美。
2学会观察并发现自然景物的美,学习作者的写景技巧,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并体会其写作技巧,难点在写景小片段的指导。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江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闻名于世,引无数文人墨客忘返,留下无数动人诗篇。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江南风景秀丽,人杰地灵,身为江南人的你们对江南的冬天有怎样的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同学们各自表述了自己心中的江南的冬天。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同为江南人的郁达夫写的《江南的冬景》,看看郁达夫和我们的观点有无
相同之处。
二整体感知
问题:快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江南冬景特点的词语。
(教学设想:初步感知描写对象的总体特点。)
三局部研读
1问题1:从这些词语中可以发现作者眼中的江南冬天很美,象一幅幅水墨山水画,那么作者选用了哪几幅画来描绘江南的冬天?为它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并指出各幅画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每大组派出一个代表到黑板上书写。)
(教学设想:培养学生自主删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2问题2:任选一幅最能引起你共鸣的图画,并说说为什么要选这一幅?(如这些画选了哪些意象?这幅画使你想起了什么?)
(教学设想: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欣赏自然之美。)
3在选出图画并说明理由的基础上朗读此段课文(个体读与全体读相结合)
(教学设想:在读中进一步品味江南冬天之美)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你认为作者在写江南的冬天时蕴含的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教学设想:由景到情,体会景中蕴含的情。)
四分析写景技巧
问题:郁达夫怀着闲适的心情写出了江南冬天明朗、悠闲的特点,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景技巧写出来的呢?结合例子谈谈。
(教学设想:让学生在体验美的基础上学会作者的写景技巧,比如写景要细心观察事物发现美,抓住景物的特征,情景交融,运用对比、虚实结合、白描等手法,把体验到的美表述出来。)
五拓展
到这里我们体验了江南冬天的美景,并且学会了一些表述美的技巧。下面把昨天描写的校园景色的片段拿出来,根据所学的写景方法进行修改。(分小组讨论,并选出一篇写得最好的拿出来交流。然后师生共同作出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教学设想:强化发现美、感受美、表述美。)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并学会了如何发现美、表述美。其实大自然的美是无限的,是无处不在的,美时刻就在我们的身边,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谛听天籁,感受自然之美,在大自然中享受美的熏陶。
篇13:《江南的冬景》优秀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体会郁达夫的散文风格。
3.学习散文构文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学习方法: 颂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投影学习目标 (见上)
二、导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词中诗人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么南国的冬天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郁达夫笔下的“南国的冬景”吧。 (投影标题)《江南的冬景》
三、整体感知
(一)浏览课文;正音;解题
1.正音
煊羊肉(xuān) 蛰居(zhé) 乌桕(jiù) 赭色(zhě)
槎桠(chá yā) 给予(jǐ yǔ) 剥花生米(bāo) 剥削(bō)
拿出纱衫来着(zhuó) 用不着(zháo) 夹衣(jiá) 夹克(jiā)
泊船(bó) 湖泊(pō) 月晕(yùn) 晕头转向(yūn)
搁笔(gē) 搁不住(gé)
2.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对江南有明确的区域界定。
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而不指中国极南地区闽粤地区。
(二)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快速浏览找出文眼。
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三)郁达夫是怎样来表现它的明朗的情调的?写了几幅画面?
提示:写了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
屋外曝背谈天图
午后冬郊图
农村冬雨图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
四、品味赏析
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其他同学听一下有没有读出意境?这几幅图都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呢?
(一)屋外曝背谈天
1.听朗读
2.写出了冬天的什么特点?
太阳照,小鸟叫,哪像冬天?如此晴暖温和的天气倒像是在春天,更有屋外空地里的那老翁小孩,也许是祖孙俩,正逗玩得高兴,也许远处的白霜还没有全化去,但是一副和乐融融的气氛已经弥漫在画面里了。如此晴暖和煦的冬天,确实可爱。
(二)你最喜欢哪幅画?
(三)农村冬雨图
1.为什么喜欢这幅画?它写出了怎样的意境?恬淡幽静
2.请同学朗读。学生评介有没有读出意境出来。没有就放录音。
采用怎样方法才能读出意境?节奏舒缓,语调平和,这样才符合郁达夫的行文节奏,才能读出恬淡幽静的氛围来,因为是郁达夫在刻意地画一幅画,他从不同角度观察画,琢磨画,“你试想想”“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还可以加”,行文的速度很慢。
3.读《晨昏诺日朗》描写瀑布的一段。这是怎样的意境?该采用什么节奏和语调?
读时速度快一点,语调可不能平和,应该是激昂的,这样才能体现出作者行文的风格,才能表现瀑布的雄浑奔放。朗读时要把握好作者行文的节奏,处理好语调。
(四)午后冬郊图
1.如果叫你画一幅冬景图,你将画什么?
2.看看这里画了什么?听朗读
3.明确:这幅画中有哪些景?有哪些颜色?
4.总结:
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充满生气的明丽的画面。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色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还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
5.给这幅画题句诗
这样的冬景使人自然而然的联想起雪莱的诗句。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其实刚才看的屋外曝背谈天图、农村冬雨图都是如此,尤其是农村冬雨图,更是在刻意地为画面着色:白雨、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乌篷,红黄等。
(五)江南雪景图
1.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定还记得描写雪景的这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日本人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默看写雪景的一段。
《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2.这些诗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前后左右互相讨论。
3.总结:
没有写景,可是优美的诗句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日暮时候见到老朋友了是“能饮一杯无”,更深人静后,也许雪已经停了,月光下的梅花影子印在微雪的路上,不时地远处还会飘来酒香,偶尔会传来几声犬吠,到得早晨,雪地里狗和孩子都在兴奋的嬉戏着,忽有一孩童惊喜地跑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好一幅清丽雪中梅花图!这幅图景里有色有声还有味!虽没有直接写景,而意境全出了。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 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郁达夫《雨》)
文章在其他段落里也引用的诗句。(暮雨潇潇江上村)“江上村”,即诗人夜宿的皖口小村井栏砂;“知闻”,即“久闻诗名”。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此处却不经意地点染出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环境气氛既富诗意,人物面貌也不狰狞可怖,这从称对方为“绿林豪客”自可看出。看来诗人是带着安然的诗意感受来吟咏这场饶有兴味的奇遇的。“夜知闻”,既流露出对自己诗名闻于绿林的自喜,也蕴含着对爱好风雅、尊重诗人的“绿林豪客”的欣赏。
(六)旱冬闲步图
朱自清的《春》可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篇著名的写景散文,优美的文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严整的结构成为我们大家学写散文的楷范,确实朱自清的写景散文特别讲究结构的营造,他是用结构来一步步推动情感的发展的,而大家看一下郁达夫的文章。前面写过散步了,这里又在写了,这正反映了郁达夫散文的与众不同:笔随意转,他让结构随着情走,随着意走,文章到此,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的进入了郁达夫营造的那种优美的氛围中去,他带着我们到江南进行了一次情绪上的散步。作者写到此,也抛开笔,到湖上散步去了。写景达到了“忘情忘我的境地”。“觉得总要把热情渗入,不能达到忘情忘我的境地。”
(七)郁达夫的文章不拘于形,而重写意,写性灵,写他对自然的主观感受。其实在文章中也是时时可见的。
举例:第8小节对景色不做细致的描写,而是抓住自然景色给他的最深切的印象,去写出景色的神韵来。品评诗歌就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他自己也知道这些诗歌不一定写的就是江南的雪景,写景人不一定就是江南人,但是他不管这些,他要的是诗句所体现出的正好和江南的雪景相合的那种意境。
郁达夫曾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也自觉地溶入了自己的个性。
(八)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征?
温润 晴暖 优美
(九)为什么写北方的冬天?运用什么手法?文章中还有比较的运用吗?目的分别是什么?
1.和北方的冬景相比较。
北方的冬天-----极寒冷——雪:深几尺 风:大若雷 ;人:躲 两三个月 蛰居
江南的冬天-----晴暖,湿润
树叶:不脱尽 冷天:一两日 灰云 落叶 晨霜 太阳 鸟雀 泥地
老翁小孩:屋外曝背谈天
2.闽粤地区的冬景和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有什么区别?
闽粤地区的冬-----极和暖,无冬意——秋花:许多,品种多 ;着衣:不得不 至多 绝对
3.和北方的夏夜比较。 北方的夏夜-----明朗
4.和德国的寒郊散步比较。
A.散步是一项非常悠闲的活动,在什么样的冬天才有情趣到郊外去散步呢?(晴和)
B.从文中也可以找到答案的。第9小节。
作用:突出晴和;与下文形成了照应。
5.运用比较的手法也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手法。
举例:《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十)还有什么特点?
化用或者仿造古典诗句,使语言更典雅。“门对长桥,窗临远阜”“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到的”。
(十一)郁达夫散文特点:
清新隽永,明丽而真挚,富有神韵;
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
(十二)从郁达夫散文中学习到散文的哪些写法?
1.多引用诗句,多用色,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2.运用比较写法突出景物的特点。
3.文章要溶进自己的个性。
4.行文节奏要和所写的意境相合。
五、探讨心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而这篇文章却是写于1935年的冬天,1935年是个什么年代,大家都知道,郁达夫何来的.洒脱闲适呢?又如何理解呢?
(一)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曾用达、达夫、春江钓德等笔名。幼年丧父,1913年随兄赴日留学,毕业于九洲大学经济部。1921年以小说《沉沦》轰动文坛。他组织发起创造社,是重要成员。1923年到上海任《创造季刊》、《创造周刊》编辑。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大学执教。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1930年入“左联”。抗战爆发后,辗转香港、南洋群岛从事抗日宣传,后流亡苏门答腊,1945年被日本宪兵杀害。一生著述颇丰,有文集十二卷,包括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等。
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沉沦》、《迷羊》、《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等;散文集有《达夫游记》、《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散文集》、《闲书》等。《江南的冬景》出自《闲书》。
(二)结合写作背景谈:
幼年丧父,和后来的饱受屈辱和歧视的留日生活都对他的思想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使他感伤、愤世,另一方面屈辱的异国生活也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他曾经去大革命的策源地广州,但是他强烈地不满反动军阀投机革命。他不满现实,心中是苦闷的。
1933年4 月他举家移居杭州,修筑“风雨茅庐”,想在这里过隐士般的生活。在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山水游记《达夫游记》、《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散文集》、《闲书》等等,以山水力排心中苦闷,《江南的冬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写成的,在江南的冬景里,我们看到了一位逍遥在山水之间的名士,其实这位名士的逍遥不过是在现实中受阻之后为自己设计的一条解脱之路罢了。
六、总结并布置作业:
无论怎样郁达夫还是爱山水的,爱自然几乎成了他的本性,他曾经说过“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作到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自然的美,欣赏自然的美,并能运用所学到写作方法去写散文,写出有个性的散文。
《扬州的 》(早晨、春天、秋天等)
附资料:
a.德国的冬天
欧洲诸国的地理位置都比较靠北。但实际上德国气候温暖,非常适合旅游。这里一年当中四季分明。无论哪个季节来访问,只要准备中国华北地区适用的服装就可以了。这里夏季干燥,冬季温湿多雨。因此夏季不管气温有多高,只要一走入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立刻就凉快了,这点跟北京差不多。夏天的夜晚有时比较凉快,带上毛衣最好。
北部的冬天令人意外的暖和。德国的地形按照南部的山岳地带、中部的丘陵地带、北部的平原地带分成三大块。与明朗温和的中南部相反,北部给人的感觉似乎总是寒冷阴暗。其实这未必正确。夏天北部的气温的确比南部低,但到了冬季受海洋的影响,天气其实要比南部暖和。夏天北部的日照时间短,多阴天天气,所以难免给人以阴暗伤感的感觉,不过这也算是一种旅游的趣味吧。要不然,冬季到北部去看看如何?
b.德国人的散步
在德国散步
德国人很重视散步这项健身活动,而且是天天走,按时走。参加者自然以中老年居多。我注意窗外的行人,原来许多是散步者,往往是准时来到,风雨无阻。
德国人散步时很注意服装的整洁,衣冠楚楚,尤其到了星期日,老头老太手挽着手出来,更是穿得整整齐齐,即使是一套穿了多年的西服,也是熨得平平整整。德语里专门有一个词叫“星期日服装”,就反映了德国人的这种习惯。
一人散步太寂寞,故许多人散步或邀伴或牵条狗。据说狗从不在家里拉屎,故迫使主人每天都得带着它出来遛一圈,客观上对主人的散步起了督促作用。人狗散步,往往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以狗的意志为转移。那狗对某一点发生了兴趣,滞留下来东嗅西嗅,那主人就耐心等待,实在不耐烦了,就过去同它“商量”,絮絮叨叨,和颜悦色,那狗好像也通灵性,经过一番“劝说”,也就怡然离开了。
到了休息日有较多的时间,我们到莱茵河对岸七峰山去散步。七峰山有七个山峰,是一个较大的自然保护区。专程开车到这里来散步的人,大都准备走较长的路程,这是更高档次的散步了,德国人称之为“徒步”。徒步需一定的装备,如厚底鞋,束腿裤,一根手杖,以及双肩背的包,包里装些饮料、小食品之类。路线的长短由各人根据自己的体力自定。可以选择爬山的路线,也可只走平地。每到风和日丽的春秋两季,许多地方都组织“徒步日”,以鼓励居民到户外去活动。我曾参加过波恩《总汇报》举办的徒步日。手续很简单,只要按广告所指定的范围,到达指定地点即可,领一个证和一张图,选定走小圈、中圈还是大圈,然后就是随大流,快慢不限。沿途有许多站,每到一站就盖一个章,表明走完了这段路,抵达终点者有奖。像这种徒步活动,即使走小圈也有10公里左右的路程。我急于照相和采访,只走了一段路就折回来了,但后来还是得到了奖品。
德国的地方当局都很重视这种大众健身活动,除了为居民区尽可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外,还专门为散步者设置路牌,如我们居住的地方,有专门的栗色路牌,指示出散步路线,让人尽可能避开汽车,走幽静的小路。即使在七峰山这样的大片自然保护区,或城郊的大片森林里,也有刻在石上的路标,指明每条路通向何处,距离多少。地方当局还绘制、印刷详细的徒步地图,在书店出售。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只要买一份这样的图,也就对徒步区了如指掌了,不必担心走丢了。图上往往用绿、蓝、黄、红等颜色标明长短不同的路线,供人量力而行。在自然保护区里,也设有大牌子,把本地区的徒步路线图画在上面。
德国是一个环境保护极好的国家,在清新的空气中去寻访绿色的大自然,实在是一种无上的享受,是一种不论贫富、人人可得的享受,因此,即使在这样的富裕国家,散步也仍然是最大众化的健身活动。
c.德国的气候很温和,冬天较为暖和;德国人喜欢散步。
d.
井栏砂宿遇夜客
李涉
暮雨潇潇江上村,
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
世上如今半是君。
解说:
傍晚,在潇潇雨声中去井栏砂小村投宿,夜里遇到了久闻我诗名的绿林好汉。今后我不用隐名埋姓了,因为如今世上有那么多的绿林好汉。诗在幽默诙谐中包含着颇为严肃的社会内容和对现实的感慨。
关于这首诗,《唐诗纪事》上有一则饶有趣味的记载:“涉尝过九江,至皖口(在今安庆市,皖水入长江的渡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涉曾任太学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这件趣闻不但生动地反映出唐代诗人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和所受到的普遍尊重,而且可以看出唐诗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的广泛──甚至可以用来酬应“绿林豪客”。不过,这首诗的流传,倒不单纯由于“本事”之奇,而是由于它在即兴式的诙谐幽默中寓有颇为严肃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感慨。
前两句用轻松抒情的笔调叙事。“江上村”,即诗人夜宿的皖口小村井栏砂;“知闻”,即“久闻诗名”。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此处却不经意地点染出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环境气氛既富诗意,人物面貌也不狰狞可怖,这从称对方为“绿林豪客”自可看出。看来诗人是带着安然的诗意感受来吟咏这场饶有兴味的奇遇的。“夜知闻”,既流露出对自己诗名闻于绿林的自喜,也蕴含着对爱好风雅、尊重诗人的“绿林豪客”的欣赏。环境气氛与“绿林豪客”的不协调,他们的“职业”与“爱好”的不统一,本身就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幽默。它直接来自眼前的生活,所以信口道出,自含清新的诗味。
三、四两句即事抒感。“逃名姓”即“逃名”、避声名而不居之意(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诗有“匡庐便是逃名地”之句)。诗人早年与弟李渤隐居庐山,后来又曾失意归隐,诗中颇多“转知名宦是悠悠”、“一自无名身事闲”、“一从身世两相遗,往往关门到午时”一类句子,其中不免寓有与世相违的牢骚。但这里所谓“不用逃名姓”云云,则是对上文“夜知闻”的一种反拨,是诙谐幽默之词,意思是说,我本打算将来隐居避世,逃名于天地间,看来也不必了,因为连你们这些绿林豪客都知道我的姓名,更何况“世上如今半是君”呢?
表面上看,这里不过用诙谐的口吻对绿林豪客的久闻其诗名这件事表露了由衷的欣喜与赞赏(你们弄得我连逃名姓也逃不成了),但脱口而出的“世上如今半是君”这句诗,却无意中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感受与认识。诗人生活的时代,农民起义尚在酝酿之中,乱象并不显著,所谓“世上如今半是君”,显然别有所指。它所指的应该是那些不蒙“盗贼”之名而所作所为却比“盗贼”更甚的人们,是诗人刘叉在《雪车》中所痛斥的“相群相党,上下为蟊贼”之辈。相比之下,这些眼前的“绿林豪客”如此敬重诗人、富于人情,倒显得有些亲切可爱了。
这首诗的写作,颇有些“无心插柳柳成阴”的味道。诗人未必有意讽刺现实、表达严肃的主题,只是在特定情景的触发下,向读者开放了思想感情库藏中珍贵的一角。因此它寓庄于谐,别具一种天然的风趣和耐人寻味的幽默。据说豪客们听了他的即兴吟成之作,饷以牛酒,看来其中是有知音者在的。
★ 咬文嚼字 教案
★ 咬文嚼字优秀教案
★ 咬文嚼字教案
【江南教案设计修改(精选13篇)】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复习教案五2024-05-09
小学语文《语文活动6》优秀教案2023-08-02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2023-07-19
《识字1》教学教案2022-10-18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2022-10-02
艺术教案:盘扣风情2022-09-02
六年级上册语文作文2022-07-06
莫扎特的单簧管,巴赫的双簧管(沪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2-12-20
六年级语文上册作文2023-11-24
六年级上册语文的作文2023-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