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 (八年级上册)

时间:2022-05-24 01:41:14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三峡》教案 (八年级上册)(精选14篇)由网友“Axis”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三峡》教案 (八年级上册),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峡》教案 (八年级上册)

篇1:《三峡》教案 (八年级上册)

《三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重点、难点,疏通文意

2、 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3、 熟读成诵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分析归纳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平时对三峡的所见所闻,让他们畅谈对三峡这一景观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作者作品简介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本文选自《水经注》,它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二、教授新课

(一) 自由朗读,找出生字词,弄清文意

1、阙quē     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漱shù

属zhǔ引      绝tyǎn

2、 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边结合课文注解,试补充翻译

(1) 重岩叠嶂,即“重岩之叠嶂”

(2)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应按“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的结构去理解。

(3) 绝:断 (4)肃:寂静

(5)或:有,不能作“有时” (6)其:这

(7)故:所以 (8)虽:即使,表假设

(9)奔:作名词,译为“奔驰的骏马”

(10)时:季节 (11)三声:几声,三表示虚数

(12)飞漱其间:应为“于其间飞漱”

(13)清荣峻茂:前皆省略主语,“水、树、山、草”

(二) 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讨论文章结构,归纳

四个层次

1、写三峡两岸的山: 多、高

2、写夏水的迅疾

3、写春冬景色:动、静结合

4、写秋天景色

三、课堂朗读

分段朗读 体会语调、语气、语速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检查复习

二、讨论问题

文中描写了三峡的.山、水(夏)、春冬景色、秋天气象,各有什么特点?

结合原文,说明理由。

归纳: “七百里”DD长

山 相连无缺D-多

重叠、隐蔽DD陡、高峻

“自非”句:江面狭窄,为下文铺垫

夏水 “襄陵” “阻绝”DD凶险

“朝发白帝 暮至江陵 千二百里”DD迅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D对比

俯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春冬景色 仰望:“绝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色彩:白浪、绿潭、青山、花草

一字一景:清、荣、峻、茂

三峡秋景:“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猿啸,回声

秋天气象 渔民船夫:悲惨生活

情境:悲寂、凄凉 联想:当地渔歌

激发学生思考 1、“泪沾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这样?

2、从文中两句渔歌可以联想到哪些诗句?

三、引导学生领会全文艺术特色

(一)抓住特征写景

1、主要抓住三峡中的哪个峡?(巫峡)

2、写四季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

讨论,归纳

因为“峡”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水又是最有特色的,

所以紧接着写水。

(二)语言特点

简炼、生动。全文只有155个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

1、动静结合:动DD水 “素湍”、“回清”、“悬泉”

静DD山 绿潭、倒影、怪柏

2、有张有弛:夏水迅猛DD张 春冬平和,秋景凄婉DD弛

四、其他

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1、 结合关键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

2、 让学生多思考、多提问,挖掘文章中构思、行文、语言等方面的特点,能更好地欣赏美文,从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文言文,要多记多背,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4、 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点,要及时发现,耐心引导,认真讲解。

方崇宇

篇2: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古人叙事抒情的方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4、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要求学生对三峡有些了解

2、 收集有关长江或三峡的诗句

教师准备:1、网上搜集有关三峡的图片,各个角度的精选一副

2、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诗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认识作者郦道元,是在《中国石拱桥》,它提到了《水经注》,回忆书的内容,《水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提到我国的江河,长江与黄河最具代表性, 关于黄河的诗句我们学了不少,那么关于长江呢?(师生共同吟诵有关长江的诗句)

2、 长江确实壮美,尤以三峡为甚,让我们目睹一下三峡的美景。(多媒体展示三峡的美景)三峡指上游自重庆白帝城至湖北宜昌之间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都说瞿塘雄、巫峡绚、西陵险,下面的几句诗各是写哪个峡的?是否验证古人的说法?

多媒体展示:有关三峡的诗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注】此设计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三峡的特征,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 看着现代的画面,读着古人的诗篇,我们知道,长江不仅壮丽于现在,更壮丽于过去,你觉得三峡最美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还是朗读过后再来解决。(学生齐读)

4、 复习生字词,再次齐读课文。

多媒体展示:本文的生字、读音

quē xiāng yǎn zhǔ

阙处 襄陵 绝巘 嘱引

sù shù xī tuān

沿溯 飞漱 曦月 急湍

xiào zhàng

长啸 重岩叠嶂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切实抓好基础。

5、 师生带着寻美的眼光找寻三峡最美的所在,教师引导:在山水

(学生回答一有沾边,便及时鼓励:你们跟郦道元真是心有灵犀,他也觉得三峡美在山水)

6、 好的诗文不需要也不要求每个字都会翻译,因为美需要的是体会而不是肢解,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文中三峡的美景。(各组一名学生限时1分钟描绘)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7、 教师点评:这几位同学描绘的重点应该在哪些方面?(在山水)点出较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8、 山是雄奇、险峻的山,水是清幽、柔美的水,山美水美,面对美景,你总不能说好美好美,古人可没照相机,他如何传达目睹的美景,一是认真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二是运用恰当的语言。联系你所见过的山,运用你脑中描写山的词库,你能说出哪些?

多媒体展示:总结描写山的词库

险峻 磅礴 嶙峋 峻峭 突兀

巍峨 峥嵘 连绵 逶迤

千山万壑 峰回路转 峰峦叠嶂

悬崖峭壁 深山幽谷 冰峰雪岭

文中如何写山?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9、 教师点评:我觉得是郦道元描绘的山美,他是针对山的高这个特点进行描绘,而你们还谈不上描绘,只是词语的堆砌,因为你们脑中并无一副完整的图画。现在,试想着有一副水的图画(瀑布、泉水、小溪),你能说出哪些词语来描绘?

(小组竞争进行想象积累性的描绘)

【注】利用初中生好胜的心理,故意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激起他们思考的激情

10 这次是你描绘的水美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先看一下郦道元的水,万物因水而有灵性,水因季节不同而呈不同景象,郦道元在描绘水时是分季节来写的。

多媒体展示:水因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象

夏之景: 沿溯阻绝

春冬之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秋之景: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多媒体展示:总结描写各类水的词库:

潺潺 淙淙 涓涓 汩汩

奔腾 咆哮 澄清(澈)

汹涌澎湃 浩浩荡荡 波澜壮阔

惊涛骇浪 万丈狂澜 烟波浩渺

碧波荡漾 飞瀑溅玉

【注】此环节把文本和课外积累相结合,牵着他们带着好胜的心进入下一环节

11、教师点评:我觉得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水不可能脱离其他事物而单独存在,若是溪水,它有细沙、鹅卵石相伴;若是泉水,它有青松、绿柳相依;若是瀑布,它必与悬崖、岩石同时出现,作者没有只看到单纯的水,而是把水与周边的景物紧密相连,这样,有个性的水,三峡的水便活生生地出现在面前,而且,他多用四字对偶句,句势略有变化,这样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语言显得精炼,充满生气。

12、 让我们再次欣赏本文的山美,水美和语言美。(学生齐读)

13、 多媒体欣赏图片:找出与之相符的诗句,体会文中简练的语言。

①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②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③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④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⑤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泉声峦翠微。

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注】此环节为课外拓展,在欣赏放松的同时积累知识,增强文化底蕴。

14、 诗句再好,意境再美,终究是别人的,还好现在引用不用付专利。我们能否学着用优美简练的语言进行描绘。选定你想描绘的一副山水画,结合文中的句势,等下同学们一起对号入座,能对得上号,说明你观察仔细,对得上号,又能赢得同学的掌声的,证明你已学到本课的精髓了。

【注】此环节为课内兼课外的习作,训练学生的观察、书面表达能力。

15、 小结:点评学生习作,道出本节课重点,学习短小优美的文章,讲究手、脑、口、眼并用,让我们再次用自己美妙的嗓音诠释一下美。

《三峡》知识点解析

一、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 ī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 )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二、注释:

1、《三峡》: 选自《水经注疏》。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

2、自,从,由;七百里:约合现在二百公里。

3、略无阙处: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月,指月亮。

5、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襄:漫上;陵,丘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6、或王命急宣:有时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或:有时。

7、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白帝:白帝城,在现在重庆奉节东。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

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像这么快。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御:驾;以:当作“似”;疾:快。

9、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素:白;湍:白色的急流;回:旋转,这里是回旋,回荡的意思。

10、绝巘:极高的山峰;巘:山峰。

11、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刷。悬泉:从山崖上流下来的好像是悬挂着的泉水。漱:冲刷。

1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良:真,实在。

13、晴初霜旦:初晴的日子或结霜的早晨。

14、林寒涧肃: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肃:寂静。

15、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啼,声音连续不断,格外凄凉。 属:连续;引:延长。

16、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荡的山谷传来(猿猴)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17、巴东:郡名,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18、猿鸣三声泪沾裳:人们听到猿猴的几声哀鸣,泪水就要沾湿衣裳。

三、知识点解析:

1、郦道元是地理学家,他通过考察发现了三峡的那些科学资料?他还是散文家,通过游览又有那些感受?

通过考察,他发现三峡两岸高山相连,隐天蔽日的雄奇,夏水泛滥的迅猛,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的多趣,秋景的肃杀与凄异。

他的感受随景而变,看到夏水迅猛感到“奇”(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看到春冬之时山水的清荣峻茂感到“趣”(良多趣味);

看到秋天林寒涧肃高猿长啸感到“凄”(猿鸣三声泪沾裳)。

2、联系上下文,比较各组括号里的词:(一词多义)

(1)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从,由,译“在”

自非亭午夜分 (自):若,如果。

(2)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似,像。

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以):因为。

(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其):那;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其):它的。

(4)故渔者歌曰 (故):所以

鸠曰,“何故?”(故):原因,缘故

(5)至于夏水襄陵(至):到了

每至晴初霜旦(至):到

(6)沿溯阻绝 (绝)断

绝巚多生怪柏 (绝)极

哀转久绝 (绝)消失,停止

(7)回清倒影(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清荣峻茂(清):清澈

3、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 (或):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虽乘奔御风 (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4、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断缺)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

5、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5、特殊句式

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

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6、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暴涨,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五、考场演练:

1、给下面括号里的字注音

(曦)月-------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略无(阙)处--------- 飞(漱)-------- (属)引凄异---------

2、解释括号里的词

(1)夏水(襄)陵--------------- (2)(亭午)夜分------------------

(3)不见(曦)月--------------- (4)沿(溯)阻绝-----------------

(5)乘(奔)御风--------------- (6)(霜)旦-----------------------

3、根据提示写出文中相应的语句:

(1)我国历史上首趟“和谐号”动车组发车时速达200公里,真是-----------------------------------------

(2)表现三峡春冬季节江水澄澈的句子是-------------------------------------------------------------

(3)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本文异曲同工之妙的

句子是------------------------------

4、填空

(1)三峡指--------,--------,---------峡

(2)郦道元,字---------,----------(朝代)范阳涿县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撰著-----------。

5、翻译:

(1)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阅读理解:

(1)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

(2)赏析第二段文字的 写作技法及其表达效果

-------------------------

(3)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请分别写出描写动景和

静景

------------------------------

(4)从视角角度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从-----------角度来描写,“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从------------角度来描写。

(5)根据文中内容,解释“峡”的意思---------------------------------------

(6)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认为三峡秀美,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7)“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出了渔人怎样的生活?----------------------------

(8)文章描写了三峡美丽的风光,请你利用文中词句组成一幅对联---------------------------

六、课文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参考答案:

1、略(见原文);2、略(见注释);3、(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1)瞿塘峡、巫峡、西陵峡;(2)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5、略。6、(1)本文描绘了三峡的地貌特征,及四季变化之景。(2)本段采用比喻、夸张、衬托等修辞手法;从时间之短,流距之长,渲染了水势之大,流速之快,让读者感受到了三峡江流的汹涌澎湃,奔腾咆哮的豪壮气势;还让我们产生想象,如果乘上小船飞流直下,一泻千里,将是多么的惊心动魄。(3)动景: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静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俯视,仰视。(5)峡是两山夹水的地方。(6)从文章内容看,三峡既壮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夏天水涨时“沿溯阻绝”;有秀美,“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还有一点凄美,“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7)写出了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8)隐天蔽日三峡山,回清倒影春冬水。

《三峡》原文和译文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_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篇3:八年级上册语文《巴东三峡》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巴东三峡》教案

教学思路:

本文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然后分析作者对三峡不同景物所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品味语言。并通过开展“小导游”活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品味文章的语言。

3、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教学准备:

1、制作三峡地名卡片;

2、地理教学挂图“祖国地形图”

3、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三峡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

①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②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③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3、挂出立体地理教学挂图,请地理科代表指出“三峡”的位置。

4、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5、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课文快速读一遍,找出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出示地名卡片,分组讨论,谈谈这些卡片该怎样排列?

3、由学生上台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并说明理由。

三、细读课文,口语训练

1、老师示范担任“总导游”,对三峡作简单介绍。

2、假如你是安排在“西陵峡”中的一位小导游,请你选择其中一段准备向游客解说介绍。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说。

3、由学生进行解说。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两段主要写了巫峡的江水、山和云。)

2、自由读七、八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

①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突出了江水的险。

②拟人句:“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

③巫的云“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

3、在第七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巫峡特点的句子。

(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

4、齐读这两段。

五、积累知识,拓展迁移

1、读第十自然段。、找出游完山峡后,游客们的心情怎样?抓出文中关键词语。

(愉快、轻松)

2、联系全文,说说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3、本文还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来并展开讨论,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今天的三峡。

(可参看《地理》书48面,“长江三峡工程”介绍。)

5、布置作文——《畅想三峡》,写好后先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巴东三峡》赏析

读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郦道元的《三峡》,已经让我们领悟到三峡的壮美。可只有在读了刘大杰先生的《巴东三峡》后,才让我真正领略到三峡的雄壮与秀丽,感受到它的雄、险、奇、幽。可以说,三峡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体——一座浓缩中国千年文化的“山水画廊”。

一、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劲健美

余秋雨先生说过:“看来,从三峡出发的人都是怪异的,都会卷起一点旋涡,发起一点冲撞。”我没到过三峡,是刘大杰先生带我品位了三峡,他的《巴东三峡》卷起了我心中的旋涡,使我无端涌起一腔沸腾的豪情。

《巴东三峡》一开头就让我们感到一种力量。“在江南住惯了的人,一旦走到这种地方来,不知道要生出一种什么样的惊异的情感。好比我自己,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山势险峻,滚滚江水倾入峡谷,浪涛翻卷,奔腾咆哮。刘先生还没有具体介绍三峡,已经让我们感到一种磅礴的气势,一种雄壮之美扑面而来。

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认识三峡,领悟三峡,他依次给我们介绍了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正是由西陵峡的险,巫峡的秀,瞿塘峡的雄,构成了一副巨大的山水画廊,风云际合,气象万千,有两岸连山,隐天蔽日,一川激流,水急浪高之劲健气势,又不失江流湍急,回清倒影,风光雄伟秀丽之壮美。

这不,刚到崆岭滩,刘先生如此描绘道“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得特别小心。”的确,俯视江流,浪涛翻滚沧漩不断,水声隆隆,给人以“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正因如此,行船的人才有这么一句谚语:“青滩叶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充分表现了巴东三峡的狂涛怒吼、礁险涡凶的劲健美。

二、山水清音,怡情畅性的和谐美

西陵峡是险峻的,刘大杰先生分四段给我们作了描绘。写了黄猫峡的“山高不险,水急不狭”;灯影峡具有“浓厚的江南风味”;崆岭峡的“山形水势,突然险峻”;米仓峡的“水流太急,山更高峻”。试想一下,在群峰高不见顶,崖壁直立如墙的三峡,居然建有黄陵庙,并配有浓绿的树木,潇洒的竹子,红紫色的花朵,再加上袅袅不断的青烟,悠悠的钟声,让我们好像进入了“人间仙境”。难怪刘先生来两句即景的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力与美”完美结合,怡情畅性和谐统一,这也许才是三峡的最可爱之处吧!

刘先生称巫峡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并用排比和拟人的手法描绘到“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我的眼前顿时出现了这样的景象: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船行其间,宛如进入一条曲折迂回的画廊,忽而大山挡前,似无去路,忽而峰回路转,一水相通。为了把游记写得更有味,刘先生还写了巫峡那变化多姿的云。“有的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的确,巫峡秀色,尽在群峦叠翠,云雾迷朦之中,再加上“悬崖绝壁的上面,倒悬着一些极小的红花”,你说,三峡是威武雄壮的男子,还是柔情似水的女子?

三、巫山云雨,白帝晨昏的古今叠映美

刘大杰先生最后给我们介绍了最短的瞿塘峡,所用字数不多,却让人感受到一副神奇的图画,简直就是一座浓缩中国千年文化的“山水画廊”。正因为有“巫山神女”、“刘备托孤”的故事,白帝城才会成了历代文人喜欢游历的地方,才有李白在此斗酒高峡,杜甫在此以诗会友,放翁在此忧患天下……才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千古绝唱,才能更到位地品味三峡的古今叠映美!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巴东三峡的力与美涵养着文化,收伏着心灵,永远值得我们一次次地探寻和一遍遍地重温

《巴东三峡》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生所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所以学习本文要了解一些游记文体的知识,要弄清作者的游踪,把握各峡特点和两岸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特点,是很关键的。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

刘大杰先生的《巴东三峡》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三峡的雄壮与秀丽,感受到它的雄险,它是一座中国千年文化的.山水画廊,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即把握作者的游踪,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这是教学的重点。但历代文人游历三峡都是顺流而观,而刘大杰的《巴东三峡》却是逆流观写,而且主要是写三峡山险水急的特点,极状了形势的险恶,这就激发作者的一些想法,当社会环境恶劣,历史处于衰退时期我们如何去做?在描写三峡山水特点时还写了两处人文景观,三峡里的人文景观很多,可笔者却只写了昭君幼居,刘备托孤的典故,这是什么用意呢?胡人侵边,王昭君决然站起,逆身走进大漠,汉朝的历史因此而延续了百年。刘备托孤,敢逆吴魏,使天下终成三足之势,这些人物都敢于逆当时的历史潮流而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因此他们成为了历史上的两座丰碑。作者将敢逆潮而动的历史人物与三峡中的山险水急之景交织在一起写,旨在启迪人们,当历史处于衰退时期时,俊杰当敢逆潮而动,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应是《巴东三峡》的人文内涵所在,也是将景和情融为一体、寓情于景的写作寓意,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主要运用朗读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同时教师加以点拨,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既形象直观地演示各峡特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他们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四、教学过程设计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把握三峡各景点的位置。同时也了解作者的游踪,在学生读课文时,出示三峡的景观,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把握三峡两岸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时,主要利用表格,以合作探究方式找出,同时具体品味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感受三峡山险水急的特点,解决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的突破,作者极状三峡山险水急的景物特点,但作者的情感寄托却是隐匿在昭君出塞和刘备托孤的典故中,这些人物对推动当时的社会历史起了重要作用,从而揭示出在历史处于危难时期俊杰当敢逆流而动,推动历史进步的文本内涵。

这节课的设计,让学生不仅是和作者一起游历三峡,欣赏三峡的优美风景,更重要的是体会在游历山水中所包涵的人文精神,体会作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篇4:巴东三峡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通读课文,掌握作者的游踪;理解文中引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2.理解、品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把握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欣赏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通读课文,掌握作者的游踪;理解文中引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2.理解、品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把握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欣赏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参加过《辞海》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发展史》等。

2.基础字词

崩bēng       甚狭xiá       玲珑líng     潇洒xiāo  sǎ

袅袅niǎo     耸立sǒng      蔚蓝wèi      褐hè

夔kuí        滟滪堆yàn yù

奇伟:奇特雄伟。

甚狭:很窄。

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迷蒙:昏暗看不分明;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清寒:清朗而有寒意。

3.理清思路

(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

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

(2)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游览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 即人瞿塘峡。过瞿塘峡,到自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3)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第一部分(1-2段):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

第二部分(3-9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段):写走完三峡后轻松愉快的感受,反衬出三峡的险恶。

4.自主探究

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

景物 特点 诗、谚语、典故 感觉

四、研读课文

1.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请找出并加以分析。

“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连用四个“险”字,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

--“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江水之险。

“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2.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试分析一下这些诗、谚、典故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文中开头引用谚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了基调。  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的险恶,令人望而生畏。  引用杜甫的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引用作者的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诗中用“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  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五、课文小结

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教师课堂上布置的网上作业;

2.三峡大坝工程已竣工,搜集有关资料,比较如今的“高峡出平湖”的景象与课文所写的风光,说说自己的“游感”。

彭盼

篇5:《三峡》教学案(八年级上册)

《三峡》教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 标   1、检查背诵

2落实文言文基础知识,理解课本内容

3、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落实文言文基础知识,理解课本内容

难点 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检查背诵

1、两位同学互背26、27课

2、字音字形:小组内讨论文章中需要加拼音的字,写在下面。

3、给下面的字注音(见课件)

4、总结拼音书写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复习文言词语的解释

1、 小组讨论需要注意的重点词语,组长提问,其他同学回答

2、解释词语 ,把你认为重点的词语收集起来

3、解释下面的词语(见课件)

4、归纳文言词语解释中的常见方法:

5、解释重点词语时,重点词语常见的几种类型:

例如:

(1)  绝 : 绝t多生怪柏----------哀转久绝

(2)或 : 或王命急宣

(3)奔 : 虽乘奔御风

(2)阙 : 略无阙处

三、复习文言文中句子的翻译

1小组内相互提问句子的翻译

2、写出你认为重点的句子并翻译。

3、翻译下列句子(见课件)

4、归纳翻译句子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理解文章内容的常见题型,回答下列问题:《三峡》

1用原文回答问题: (1)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               (2)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

(3)文中侧面烘托三峡山势的语句是:

4、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谢中书书》

⑴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

②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③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⑵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

《记承天寺夜游》

(1)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名句是:

(2)“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

五、作业:

练习册

六、小结

总结文言文学习中应注意哪些知识点。

导学

说明 反思

一、1、两人认真检查,指出对方的缺点和不足。

2、小组内讨论

3、指名口答

4、小组讨论,口头展示,抢答。

二、

2、小组讨论,口头展示 。

3、小组讨论,口头展示,抢答。

4小组内讨论,口头展示

5学生分析总结

1、小组讨论,口头展示。

2、小组讨论,口头展示 。

3抢答

4小组讨论,口头展示

四、 小组讨论,形成统一答案,口头展示。

六学生总结,口头展示。

我有问题

问老师:

教学

反思

文言文复习知识摘要

一.拼音书写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拼音书写的正确、规范。(不规范的情况:1、英语式2、书写不到位)

2、注意调号的位置正确。

3注意区分平舌、翘舌。

二、归纳文言词语解释中的常见方法:

1、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2、同义替换。

三、常见的重点词语的几种类型:

1、一词多义

2、古今异义

3、词性活用

4、通假字

四、归纳翻译句子的方法

1、直译,就是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对应翻译,做到字字落实。

2、意译,就是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落实的方法,仅仅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直译意译相结合。

采取的具体方法:留、换、删、补、调、贯

五、当堂检测

一.文学常识:

《三峡》出自《    》,作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散文家_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略无阙处(      )⑵自非亭午夜分(     )(      )⑶不见曦月(     )

⑷夏水襄陵(     )⑸沿溯阻绝(     )(     )⑹或王命急宣(     )

⑺虽乘奔御风(    )(      )⑻不以疾也(      )⑼素湍绿潭(        )

⑽回清倒影(      )⑾绝t多生怪柏(       )⑿飞漱其间(       )

⒀属引凄异(     )(     )⒁晴初霜旦(       )⒂良多趣味(      )

⒃林寒涧肃(      )

三.翻译下列句子:

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

⑶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

⑷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

⑸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

⑹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

⑺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译:

⑻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译:

⑼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

⑽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

⑾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

四.回答下列问题:

⑴用原文回答问题:①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               ②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

③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                                                 。

④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

⑤文中侧面烘托三峡山势的语句是:

⑵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答:

⑶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这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

答:

一.本文作者是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五色交辉(         )⑵晓雾将歇(       )⑶夕日欲颓(        )

⑷沉鳞竞跃(            ) ⑸有能与其奇者(      )

三.翻译下列句子: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

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

③实是欲界之仙都。      译:

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

四.回答下列问题:

⑴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

②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③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⑵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

《记承天寺夜游》

一.本文作者是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念无与为乐者(    )⑵遂至承天寺(     )(     )⑶相与步于中庭(      )

⑷但少闲人(     )(     )⑸藻荇交横(      )⑹盖竹柏影也(      )

⑺月色入户(      )⑻积水空明(      )

三.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

四.回答问题:

⑴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名句是:

⑵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

⑶“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答:

⑷“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

《三峡》

一. 选自《水经注疏》,作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北魏)

二. ⑴ “阙”通“缺”。   ⑵如果  正午   ⑶曦:这里指太阳    ⑷襄:上。

⑸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⑹或:有时。  ⑺虽:即使。   奔:这里指快跑的马。

⑻疾:快 。  ⑼湍:急流的水。  ⑽回旋的清波    ⑾极高的山峰

⑿急流冲荡    ⒀连接   延长  (合解为:接连不断。)⒁下霜的早晨。

⒂良:真,实在。   ⒃寂静

三.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⑵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⑶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⑷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⑸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⑹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⑺天刚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⑻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⑼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⑽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⑾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四.⑴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③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④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⑤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山和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突出四季景象之不同。

⑶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突出了三峡秋景的寂静凄清。

《答谢中书书》

一.作者是陶弘景

二.⑴交辉:交相辉映。   ⑵歇:消散。   ⑶颓:坠落。

⑷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争着跳跃    ⑸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三.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②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③实在是人间天堂。

④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

四.⑴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⑵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

一.作者是苏轼。

二.①念:想到。   ②遂:于是。 至:到。   ③相与:共同,一起。

④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⑤交横:交错,纵横。

⑥盖:原来是    ⑦户:窗户     ⑧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三.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月光照映的庭院里如同积满清水一样澄清透明,水里水藻、青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四.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月光(月色)

⑶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⑷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刘建功

篇6: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说课稿

各位评委:

你们好!下面我开始说课。

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的《三峡》。首先分析教材。

一、说教材

1、选文在教材中的地位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4、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依据

《初中语文大纲》在古文阅读上要求诵读诗词,积累、感悟和运用。我把课文结合单元来分析,甚至置于整个初中古文学习的阶段来分析。宏观看,本单元都是古代歌咏山水的优秀篇章。本文更是开启山水游记的先河,借山水抒性灵,对后一代的柳宗元影响颇深。由此可知酷爱山水是各代文人的共同追求。本文为以后学习山水游记打下基础,具连贯性。微观看,本文不单写景优美,且语言明易,抒发对祖国山河的感情。因此,本文能初步培养学生鉴赏力。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依据:新课改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在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纲要》指出:“培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因此,定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

积累重点字词,背默课文。(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联系,落实双基目标。)

能力目标:

1、重视朗读训练,能借助工具书翻译;(叶圣陶语“非读无义训练语感,非读无义激发美感”)

2、学习写景方法,体会语言精妙之处;

3、结合作者情况,体会作品意境,逐步提高鉴赏力。(教学过程中“授之以渔”如教给学生知人论世的方法。即了解作者情况,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作品。如教给学生写景方法,抓事物特点进行刻画。)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

“注重选文的思想性审美情趣文化内涵”是调整后教材的突出特点。据这一依据我定以下重、难点,但初中生鉴赏能力仍有待提高。要注意循序渐进。

重点:抓精彩句、段,体会景物描写特点。

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摘抄,感悟语言的精妙之处。

二、学情分析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要背诵百篇名篇,《三峡》写景精炼优美,与学生热爱自然的心理形成共鸣。本班学生爱读古典文学,引导其背诵可逐步提高鉴赏能力。但初二学生阅历浅,少有真切体会,或许在感悟语言优美上有一定难度。

三、说教法

(一)、总体设计及理论依据

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思维力,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情意之间的联系”因此,我的教法总体设计:导读—感悟—设疑—解疑。

(二)、教学方法及培养的能力

1、导读,用朗读法(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指导学生每次读书的侧重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引导学生感悟课文。)

2、感悟,指用圈点批注法体会语言内涵。(现代人大多情感粗糙,对身边事物缺乏敏感,学生则表现为冷漠麻木或浮燥急进;因此,我着重培养学生感悟,发掘思考的创造力和深度,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能力。)

3、讨论法,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集中热点问题,并解疑。培养学生怀疑精神。

(三)、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利利用各种传媒手段收集有关课文的资料。学生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能发展思维力,加深了对课文理解。

四、说学法

新课改中,教师应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己翻译。经讨论,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感悟语言,并摘抄优美语言,我适当点拨,并鼓励学生质疑。

学习方法是:

1、诵读训练法:落实双基目标

2、合作探究法:落实重点

3、设疑法:突破难点

4、创设情景法提高写作能力

5、练习法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法上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发展,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结合。例如:我创设情景提问学

篇7: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说课稿

生对秋景一段怎样读?依据是什么?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言,有的说“带冷清萧杀的哀婉,”依据是“哀转久绝。”有的说“带天高云淡的舒畅”依据是“晴初”和“林寒涧肃”等等,虽然有的答案出乎意料,却颇能显示学生的思考力和个性。

五、说程序

(一)、课堂结构:导入、讨论,教师点拨,课堂练习布置作文。

(二)、简要过程

当今语文教改气氛活跃,新观念、新教法层出不穷,但溯本求源,探其精髓,都要求勿忘“读”这个本。本节课据此设计如下:

1、初读感知课文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让学生自由朗读,画出疑难的地方,为下面设疑作准备。

2、通读全文,教师解疑

学生互评朗读并翻译,要求读准字音、句读,重点句段能意译,理清作者思路,为下面环节扫清障碍。

3、研读重点段落,体会语言精妙

学生在上面的各环节提出问题,教师分问题讨论,为下面的`写作练习做准备。

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鉴赏的潜能,新课改更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全篇百余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请举具体例子说明(考查学生感悟、鉴赏的能力)

本文读来音韵和谐,你能发现作者怎样营造这种效果?指出对偶、韵脚(培养学生语感)

想像文章描绘的画意,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思路。(培养学生想像力)

4、析读课文,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指导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法,自己探求真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请学生当一会老师给别的同学出题,学生的学习热情顿时高涨,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如“沿溯阻绝”指陆路还是水路被隔绝,既被隔绝为何“王命急宣”时能急传王命?

如作者如何安排写景顺序,为何不按往常的春夏秋冬的顺序?

5、练习延伸,学本文写作方法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赞美之情,学习本文写景方法。)

6、归纳总结

板书

两岸连山—山多峡窄

山壮正侧结合

隐天蔽日—山高峡陡

《三峡》襄陵阻绝

夏水奔放美

水美朝发暮至

素湍绿潭

春冬清悠美

清荣峻茂

霜旦寒肃

秋凄婉美

猿啸悲歌

篇8:巴东三峡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生字词;掌握游踪顺序。(重点)

2.学习本文移步换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有详有略地描写景物的方法。(重点)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三峡的音乐风光片)同学们,你们知道画面中的美景在哪里吗?(三峡)对,这是三峡的美丽风光。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跨越湖北省和重庆市,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刘大杰(1904-1977),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代表作有《中国文学发展史》、《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2.字音字形。

恐怖(bù) 玲珑(lóng) 悬崖绝壁(xuán)

险峻(jùn)  浣妆(huàn)  古褐苍苍(hè)

凝望(níng)  蔚蓝(wèi)  秋高气爽(shuǎng)

3.词语解释。

凝望:目不转睛地看。

险峻:山势高而险。

浣妆:梳洗打扮。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秋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青葱:形容植物浓绿。

4.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

明确: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出文章的结构。

明确:文章先总写后分写,以作者的游踪为顺序。

一(1-2自然段):总写三峡形势之险恶。

二(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三(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

(二)内容探究

速读课文,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 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明确:

景物 特点 诗、谚语、典故 感觉

西陵峡

黄猫峡 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紧张

灯影峡 浓厚的江南风味 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很轻松

很悠闲

崆岭峡 山形水势,突然险峻 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极为可怕

米仓峡 水没以前急,山更高峻 典故:王昭君浣妆

杜甫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 峡 山水最奇险最美丽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妙:不单调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形怪状 ,应有尽有 有情趣

瞿塘峡 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 典故:刘皇叔托孤 凄凉

教师总结: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要,抓住了要领;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和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作者就是通过记叙、描写三峡 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板书设计

三 峡

西陵峡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山陡江窄),崆岭滩(险)

灯影峡:黄陵庙一带,风光秀丽

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昭君村峰峦如聚

巫峡:山水奇险美丽

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

五、课外拓展

三峡是一首诗,三峡是一幅画,三峡更是一首歌。你一定读过有关三峡的诗,欣赏过有关三峡的画,听过有关三峡的歌。请调动你的词汇积累,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巴东三峡写一段导游词吧!

示例:大家好,欢迎各 位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 冬之时,潭水碧绿,青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婉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你的到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反复、排比、比喻、引用、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描绘景物的技巧。(难点)

2.理解文章中所引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领略了三峡 的雄壮与秀丽,可以说它是中国一座千年文化的山水画廊,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二、自主预习

1.阅读7、8自然段,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划 出文中的诗句、谚语和典故,思考其作用。

三、合作探究

(一)精段阅读,品味语言

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朗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找出这两段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1.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明确:排比。排比句式整齐又稍有变化,读起来短促有力,和谐有趣,给人以窒息的感觉,突出了江水的险,“窄、急、曲折、多滩”令人不寒而栗。

2.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高,……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明确:拟人、顶真。作者抓住峰多与高的特点,以动写静,生动地表现出了山你追我赶、互比高低的情态,另外还使用顶真的手法“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受,很有情趣。

3.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明确:比喻;对比。“像牛马,像虎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巫山云雾的变幻多姿。用巫山的云和庐山的云作对比,突出了巫山的云更有趣。

(二)分析所引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1.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明确: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明确:诗中“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 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3.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明确:表 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4.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明确: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 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刘皇叔托孤”

明确:文章一方面写白帝城树木青葱,玲珑可爱,另一方面写刘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惨故事 ,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四、板书设计

修辞手法 作用

比喻 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拟人 使物人格化,形象生动

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

夸张 突出特征,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引用 画龙点睛,言简意赅,渲染气氛,增加文化内涵

五、课外拓展

为了保护三峡优美的环境,提倡文明旅游,有关部门准备了环保垃圾袋,打算在上面印一句提示语。请你代为设计一条简明得体的提示语。

示例:它是一片云霞,是巫山神女挥舞的 锦绣,里面编织着峡江的梦想。

侯晓旭

[巴东三峡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篇9:《三峡》 导学案设计(八年级上册)

课题:三峡( 2课时,第 1课时)

制作人:  凌岚     审核人:赵小倩 (   年 11月 24日)    学生姓名: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三.知识链接

作者郦道元及三峡资料,见P191课下注释。

四.课文理解

自(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阙(         )处;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自(     )非亭午(          ) 夜分(           )不见曦(       )月。

阅后回答:

1、文章第一句写出山的          和            。这是正面具体写出山的绵延不断的景致。

2、文章第二句写山            、                       。

3、描写三峡两岸群山巍峨绵亘、夹江对峙的壮丽景色的句子是:

4、归纳这段主要写:

至于夏水襄(         )陵,沿溯(          )阻绝(         )。或(         )

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        )

御风不以(         )疾(           )也。

阅后回答:

1、文段中从侧面描写夏季江水湍急的句子是:

2、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

3、由“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一句,你想到谁的诗?

4、怎样理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一句?

5、文段中作者抓住山势陡峭的特点,采用         手法,通过“         ”、“        ”的航行描写以及“                     ”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夏天三峡江水的凶猛。

6、归纳这段主要写:

春冬之时(        ),则(        )素湍(            )绿潭,回清(            )倒影。

绝t(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清(         )荣(          )

峻(            )茂(             ),良(           )多趣味。

阅后回答:

1、春冬之时,三峡的自然景观别具一格,“良多趣味”,具体表现在:

2、描写夏季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是:

3、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是:

4、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

5、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静景描写的句子是:

动景描写的句子是:

6、文段中写景是从视觉上写,请从文中找出写俯视的句子是:

仰视的句子是:

7、归纳这段主要写:

每至晴初(          )霜旦(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

引(          )凄异,空谷传响,哀转(              )久绝(          )。故(       )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阅后回答:

1、文段蝇从正面和侧面描写猿声凄婉的句子是:

2、文段中引用“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

3、文章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第一段)。用“

“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优美(第四段)。

归纳这段主要写:

㈠、理解性的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

2、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

3、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是:

㈡、课文内容理解

1、阅读课文:你认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3、阅读课文,用自已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4、全文是按先        后        的顺序来写,描写四季景色时,主要突出夏水的

,春冬之水的                ,秋景的                    。

5、“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水“清”;       “荣”;山“峻”;        “茂”。如此“清荣峻茂”的三峡美景自然会使人产生                 的感受。(最后一空用原文回答)

6、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

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用原文回答)

7、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春季:                                 秋季:

夏季:                                 冬季:

8、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什么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9、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10、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篮子

篇10:八年级上册课文《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疏通大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深入品味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3、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培养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点:

1、朗读、翻译、背诵课文;

2、展开想象,加深对文言文的感悟,理解、积累文言词语;

3、培养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设想:

熟读——理解——翻译——背诵——积累;

诗、画、文交互——品味语言——体味意境——积淀情感。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齐背已经学过的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问:诗歌写了那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这是哪里的风光?

学生思考后回答,并引出《三峡》。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问:能够找出课文中与诗歌《早发白帝城》描写的相对应的内容吗?

同学们自读课文,可以勾画语句,可以讨论交流。

最后明确:

的第二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诗歌的一、二、四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相对应,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

第四段“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与诗歌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相对应,都写连绵不断的猿鸣;

第一段“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与诗歌第四句中的“万重山”相对应,都写三峡的崇山峻岭。

三、结合注释,自己研读,落实字词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同学们结束后,问:自学得怎么样呢?我们来一个有趣的检测好吗?

分成四组,每一组负责一段文字。先讨论,联想,商量景物及景物的特点,准备绘画。

四、每一组抽一位同学代表,在黑板上绘出课文所描写的四幅图画。

不要求精细,只求能表现课文内容,特别是关键的句意。

本小组同学要关注并提示。

五、交叉检查。

1、读课文语句,看图画表现。如有遗漏,请上前添补修改。

2、结合同学所绘图画,师生共同明确所描绘景物的特点:

山: 两岸,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雄壮美。

水: (夏季)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放美

(春冬)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清秀美

(秋季)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哀转久绝——凄婉美

六、离开课本,根据同学所绘四幅图画,回想并说出课文相应的语句。

同桌一组,看黑板上的四幅图画,试着忆读课文。交换进行。

七、自己通读课文,加深对语句含义的理解,并勾画出还不能准确解释的字词句。(为下节课质疑、翻译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全班同学齐读课文,回想上一节课的“诗”、“画”、“文”。

二、同学轮流口头翻译课文。

抽同学轮流进行,每人一句。实在不知怎么译的,可请同学帮忙。教师点拨重点字词(加点)的含义与用法,强化识记积累。

自(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略无(毫无)阙(通“缺”)处。重岩叠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隐天蔽日,自(如果)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漫上)陵,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阻绝。或(有时)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即使)乘奔(bēn,动词作名词,指飞奔的马)御风,不以(认为,觉得)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急流的水)绿潭,回清倒影。绝巘(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冲刷)其间,清(江水清清)荣(树木苍郁)峻(山势险峻)茂(百草丰茂),良(很)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名词动用,降霜)旦,林寒涧肃(寂静),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连续)引(延长)凄异,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教师口头翻译(速度稍慢),学生再次跟译,纠正自己的误解,落实句意。

翻译已经不存在问题的同学,则听老师的译句,回译成课文原句。(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学的层次不同,要求也应该体现层次性。)

在三峡的七百里地界中,江流两岸都是连绵不断的大山,连一点儿缺断的地方也没有;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住天光日影,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就被阻绝了。有时皇帝有令必须急速传达,就早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即可到达江陵,这中间相隔一千二百多里地,一日之内就到,即使是骑上快马驾起风来,也没有这样快。

三峡之内,每到春、冬两季的时候,那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打着回旋的清波,倒映在水中的山影,都十分壮观。江岸的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又有悬泉瀑布,从高崖上垂挂下来,飞流冲荡在岩崖之间。江水清清,树木苍郁,山势险峻,百草丰茂,真是情趣无限。

而每到雨后初晴或秋霜始降的早晨,三峡中又别是一番景象。树林和山涧现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又爬上高崖的猿猴在放声长叫,声音连续不断,甚是凄凉,空荡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也不消失。所以当地打鱼的人的歌中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师生共同总结。(填空的方式)

本文精要地描述了三峡 的景色,表达了作者 之情,激发了自己 的感情。

1、学生答后总结归纳:(不强调统一,语意相近即可。)

本文精要地描述了三峡 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的景色,表达了 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赞叹之情,激发了自己 关注自然,热爱祖国壮丽河山 的感情。

2、追问:如何理解“精要”呢?

进一步明确:

抓住景物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写;

抓住不同的季节,动、静结合的写;

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写。

五、背诵课文。

同桌互相抽查。

六、作业。

1、查阅资料,了解郦道元、《水经注》、《水经》。

篇11:《三峡》教学设计 (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三峡》教学设计 (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中重要词语。

2.理清写作思路,探究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文章。

情感价值观:品味三峡自然风光所蕴藏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

学习重点:理清写作思路,探究文章主旨。

学习难点:品味三峡自然风光所蕴藏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搜集资料,了解作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虔诚(   )    熔铸(   )  矗立(   )   庇佑(    )

驰骋(   )    熏焦(   )  挚恋(   )   冗长(    )

嗖嗖(   )    甭想(   )  蠕动(   )   绰约(    )

瑰丽(   )    心扉(   )  渊薮(   )   缭绕(    )

汨罗江(   )  朝觐(   )

3.解释下列词语。

虔诚:                          搁浅:

熔铸:                          悄然:

风餐露宿:                      冗长:

风姿绰约:                      张牙舞爪:

顾盼:                          渊薮:

4.预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语段划出来、读出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二、合作探究

1.文章题目是“三峡”,自然离不开对三峡景色的描写,文章中有描写三峡自然景色的文字吗?作者对三峡景色有什么样的`看法?

2.作者写三峡景色的文字并不多,那么作者着重写的是什么?

3.作者着重写的部分与三峡自然景色有什么内在联系?(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4.归纳总结文章的内容及主旨。(从情景两方面总结归纳)

三、当堂检测

1.《三峡》选自        ,作者是当代著名历史文化散文大家、学者

2.注音

驰骋:                                    庇佑:

岑寂:                                    渊薮:

3.解释词语

蠕动:                         嗖嗖:

黄卷青灯:                     挚爱:

顾盼:                         地老天荒:

4.品析句子“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5“什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说,让生命重重实实地受一次惊吓。”怎么理解“甭想”“甭说”,受惊吓的是指什么?

四、拓展延伸

阅读余光中的《寻李白》,感悟一下李白的人格魅力及诗的永恒价值,回答下面的问题。

寻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1.诗中写出了李白什么样的个性、气质,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

谭杰

篇12: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学习重点

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㈠、基础达标

1、作者作品介绍

《三峡》的作者是北魏的 ,选自《 》,这是一本有很高文学价值的 专著。它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三峡是指长江中上游湖北、重庆两省市之间的 峡 峡和 峡。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已在此建成 。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阙处( ) 曦月( ) 襄陵( ) 沿溯( ) 御风( )

素湍( ) 怪柏( ) 飞漱( ) 属引( ) 绝巘( )

3解释下列实词

绝巘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__ 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_______

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

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 猿鸣三声泪沾裳______________

飞漱其间___ __________________ 林寒涧肃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感知

1、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2、阅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3、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1、本文写了三峡的哪些景?找出文中描写它们特点的词或句子?(学生阅读课文,同桌间讨论回答)

(山、夏水、春冬景、秋景)

2.作者描写景物,不但多角度,而且有形有色,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3.文章以写景为主,其目的是什么?这种写法叫什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展示交流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阙:略无阙处

自非亭午夜分 不知天上宫阙

③绝:哀转久绝 ④或:或王命急宣

绝巘多生怪柏 或一钱币乞之

沿溯阻绝 ⑥以:不以疾也

⑤其:其间千二百里 此独以跛之故

飞漱其间 以收族为意

3、重点句子默写

⑴从正面和侧面形象地写出山的高峻的句子 , 。

, 。

⑵形象地表现江水迅疾的句子 , 。

⑶引用渔者歌词烘托三峡凄凉气氛的句子 , 。

⑷动静结合,描写春冬之景的句子 , 。

⑸总写三峡特点的句子 , 。 , 。

⑹描写春冬山林涧水的名句子 , , 。

⑺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一诗和本文的有关内容意境相同,请默写出这首诗。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⑻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4、三峡很美,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_____”的句式说一说吗?

5、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鉴和学习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

(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2)注重字词的锤炼。

三、拓展延伸

1、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知识积累:有关三峡的诗歌(学生积累背诵)

(1)《水调歌头》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2)夔州歌十绝句之一【唐】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3)三峡歌--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雨,一夜猿啼明月中。

(4)【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四、布置作业

(1)翻译并背诵课文 。

(2)做好“教学文本”中的“课后作业”。

(3)昔日郦道元笔下的美丽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是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五、板书设计:

三 峡

郦道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导学案]

篇13:三峡 导学案设计(八年级上册)

三峡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三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了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它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此文文质兼美,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观察及写作能力。学生学习此文,首先遇到的问题不是对文言词的理解掌握,而是通过投入情感地诵读体会出三峡的美,感受三峡的自然美;其次在于对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感受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等。

教学设想:

1、让学生利用网络或图书馆自己来查找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的图像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自主地探寻知识,情文并茂,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感受三峡的自然美,使学生能够在作文中运用。

4、文言词语的学习与积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诵读和翻译能力.

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

1、积累文言词语 , 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能当堂背诵课文。

3、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词语 , 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学习难点: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1、我国一些著名风景区图片循回播放

2、熟读课文,力争成诵。并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上课前,播放我国一些著名风景区图片,了解我国一些丰富的自然文化,也使学生耳目一新)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为世人所称道的奇山异水,它们犹如一朵朵奇葩绽放在花团锦簇之中,你知道的有哪些?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采摘了其中的一朵,一起来领略它那迷人的风采。(多媒体展示三峡风光片)这段画画展示的是我国哪个著名风景区的美丽风光?(三峡)  (多媒体介绍三峡: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中国 10 大风景名胜之一,全长 192 公里也就是常说的“三大峡”。)  三峡是长江的华彩部分。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峡既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自然之美,又具有人改造自然的人工之美。千百年来她牵动着迁客骚人的情愫,留下了文人墨客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写长江三峡的一段文字。

二、查一查(检查预习)

1、你知道“三峡”指的哪里?郦道元是谁?(结合课件具体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  (朝代)    学家,课文选自《     》。课文标题所指的“三峡”是    峡、    峡和    峡的总称,在重庆市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略无阙处(       )      曦月(      )     襄陵(      )    沿溯(       )

素湍(    )   绝献 (     )    飞漱(    )     长啸(    )    属引(       ) 【小结与导入:】学生做的好,及时肯定,不好,强调好预习要求。同学们,“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我们对本文的学习从三个方面进行。出示目标(课件)。

三、读一读

1、三峡美在哪里呢?还是让我们先听一下录音朗读,初步感受一下。(利用课件图文声并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注意读音和停顿)

指导学生朗读:

1)节奏

第1段: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①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①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绝t/多生怪柏。 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第4段:①每至/晴初/霜旦。②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语气:

前三段学生应读出赞美语气,但语气有所不同,最后一段读出悲凉的气氛:

第一段:语气稍高昂,语速中。

第二段:语速加快,突出江水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第三段:语气舒缓,语速稍慢。

第四段:语气稍低沉,语速稍慢。

2、个别读    要求学生及时指正。

3、挑战性读  除读音、停顿外还要有感情。

4、齐读课文。

5、自由读    结合课下注释, 理解文意。

【小结与导入:】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领会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

6、检查读的情况  分组完成,组内合作。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

(2)古今异义:夏水襄陵(襄: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盛) 哀转久绝(绝:消失)

7、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分组进行译文,互相交流,体会思想感情。

【小结与导入:】以上内容通过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初步领会思想感情的目的。

四、想一想

1、找出课文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

2、全班交流,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础上,请展开想象,用“我爱三峡的        ,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你眼中的三峡之美。

例如:我爱三峡的 水 ,你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五、背一背

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展背诵竞赛,争取当堂背诵。

1、自由朗读成诵。

2、个别背诵。

六、教师小结

《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全文总分结合,全面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总写气势恢宏,分写特征分明。同是三峡四季景色,特点绝不相同。写夏季作者抓住江水的浩荡,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了流速之快,春冬季作者则抓住清澈来写,“回清倒影”、“素湍绿潭”,加上“飞漱其间”的“悬泉飞瀑”,真是别有一番情趣。描写秋季的三峡时,作者则通过写猿鸣来突出它的凄凉气氛,表现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七、布Z作业

1、查找三峡的相关诗词或图片 2、背诵并默写全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

1、研读课文,学习用字谴词简练精确的特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体会作者感情。

2、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采用多种艺术手法突出景物特征的写法。

3、感受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 、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重点:

1、学习用字谴词简练精确的特点,学习本文写景方法,体会作者感情。

2、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 、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难点:学习采用多种艺术手法突出景物特征的写法。

一、查一查     温故知新

1、重点词语的解释。

①略无阙处               ②自非亭午夜分          ③不见曦月            ④夏水襄陵

⑤沿溯阻绝              ⑥或王命急宣        ⑦不以疾也               ⑧ 虽乘奔御风

⑨哀转久绝

2、个别背诵。

二、品一品   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1、思考问题:

a.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b.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c.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明确:

a.先写山,后写水。

b.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c.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赞美和欣赏之情。

2、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相对应的语句。

a.写山---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首句交代峡之长,又交代山之连,再从俯视和仰视正面写山之高,最后从侧面写特定条件下三峡表现出来的特点,这一特点再次点明三峡山之高的特点。

b.写水--主要抓住三峡四季的水来描写。

先写夏水--大水猛涨、水流湍急;

再写春冬--素湍绿潭、景色秀丽;

后写秋天--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3、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依次写,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为什么这样安排?

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明确:

作者是根据三峡景物的特点来安排顺序的。三峡形势是两岸山岭绵延高峻,山高谷窄则流急,夏天水位上涨,因而水流湍急,更能体现三峡凶险的特点,因此第二段写夏季江水。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三峡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将其合为一体进行描绘,与冬春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林寒涧肃”凄清悲凉的秋天。全文这样安排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颇见作者结构布局严谨有序的匠心。

4、课文以渔歌作结,有何用意(或有何好处)?

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明确:渔歌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特点,同时高猿哀鸣,渲染了三峡秋天的萧瑟气氛。

5、探究语言特色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 句从         面体现了山峦的      ,山势的     ,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       描写,以“不见曦月”衬托山的           。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 句,用了       手法,突出水势        。

3)、春冬之景,从色彩角度写景的句子是              ;动静结合写景的是          ,           ;俯视角度写景的是            ,仰视角度写景的是                    。    最能概括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                        。

教师小结: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精确的.描写以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角度来表现三峡的美。作者以凝练生动的语言,写出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我们学习语文既要领会作者说了什么,还要注意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写的,写得是否也很漂亮呢?下面我们合作探究《三峡》在写作上妙在何处。

请同学们各自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美,写得妙的地方(语句或段落)。读出来,并用     “《三峡》真妙,妙在       ,你看             。”的句式简要说明理由。

提示学法:(1)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品味语言。

(2)可以从表达方式、写景角度等方面欣赏方章独特的写景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  同学们说话的主要内容可能有:

(1)《三峡》真妙,妙在描绘角度变化多姿,你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俯视, “绝t多生怪柏”这是仰视。

(2)《三峡》真妙,妙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你看:“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这是正面写山的“高”和“连”,“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侧面烘托山的”高“、”连“和”陡“。

(3)《三峡》真妙,妙在语言凝练,你看:”清荣峻茂“,一字一景,令人回味无穷,妙不可言。

(4)《三峡》真妙,妙在意境丰富,你看:”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奔放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清幽美;”高猿长啸“ ,”哀转久绝“这是凄婉美。

三、展一展

1、比较《早发白帝城》和《三峡》,培养学生比较阅读能力。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

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

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2、学生谈读后的感想,

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长江三峡的雄奇秀美及母亲河长江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保护长江、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四、教师总结

郦道元笔下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

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

界奇观。郦道元用笔装点三峡,建设者用智慧改造三峡,我相信将来三峡的动人画卷上,一定也会留下属于我们的一笔。

五、作业

(两题选做一题)

1、将文章改写成一篇描绘三峡绮丽风光的现代散文。

2、昔日三峡因郦道元笔而美丽,今日因三峡工程更是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结合课文,请你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给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三峡地貌

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雄壮美

夏水--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奔放美

水--     春冬--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清幽美         热爱  赞美

秋天--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凄婉美

朱媛君

篇14: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学反思

《三峡》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佳作。虽然编者认为它是一篇地理著作,但我认为古人竟然能用这样优美的文笔对祖国的河山如此讴歌,真让我叹为观止。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或许是中国古代文人共有的人文品格吧。谢灵运这样,陶弘景也这样,苏轼也这样,更不用说陶渊明、郦道元这些人了。郦道元在三峡中着重写了三峡雄奇壮丽的山和秀美可人的水。那山,连绵而高峻,挺拔而秀丽,仿佛是鬼斧神工雕琢出来的一样。你看:“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你看,那水,能漫上山陵,能看见倒影,寂静而清幽。它奔放,它清幽,它凄婉。在郦道元的眼中,山仿佛成了容载万物的容器,让那高峡容括所有水的美,水仿佛也有了灵性,“清荣俊茂,良多趣味"。

在讲课过程中,我将自己朗读文章的感受与学生交流,谈三峡的美,谈我到过三峡后的`感受,但当我让学生谈自己阅读课文的感受的时候,学生只能感受到文章皮毛,只能说出文章写了三峡的四季,写了三峡的山山水水,却不能深刻体味作者对三峡的赞美。

我想,这或许是因为学生没有到三峡的缘故吧。如果他能到三峡看一看,感受肯定就不一样了吧!

当然,语文材料与现实是有差距的,比如课文里有赵州桥,有卢沟桥,有故宫博物院,有苏州园林,有钱塘江大潮,有西湖,学生不可能都去过,甚至我都没有全去过。语文材料与现实是有差距的,我们学习课文并不代表我们一定熟悉课文的材料。读书与实践是两回事,但是,如果学生长大,能有机会见识那些胜景,他又对这些景物有深刻的认知,感受应该不同吧。

文言文的学习,我们向来都是注重在识记,记住作者,记住文学尝试,记住字词翻译,记住文章的中心,记住文句的分析,记住一些“为什么”和“答案”。其实,我认为,光靠记忆,文言文学习的热情和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会慢慢消失,而文言文的衰老,何尝不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三年级上册unit 2 look at me第六课时教案

生命之舟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三峡》教学设计 (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四年级语文上册咱俩的秘密教案集合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精选教案

《永远的蝴蝶》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高一上册)

《三峡》教案 (八年级上册)
《《三峡》教案 (八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峡》教案 (八年级上册)(精选14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22-05-06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教案2024-01-24

八年级上册《长江三峡》教案2023-10-28

八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程教案2023-07-21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23-08-15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命之舟》教案2022-10-10

认识钟表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上册第六单元)2023-07-01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 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26课2023-03-15

《北京喜获奥运会主办权》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2024-03-03

《三峡》教案(八年级必修学案设计)2023-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