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课件

时间:2023-10-15 07:47:29 课件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计算机基础课件(精选10篇)由网友“世界另”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计算机基础课件,欢迎阅读与收藏。

计算机基础课件

篇1:计算机基础课件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分类、应用方面;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计算机基本概念

一、计算机的概念

计算机是一种自动、快速进行大量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二、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电子管阶段(1946-1955)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2.晶体管阶段(1955-1964)

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64-1971)

4.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71-现在)

三、计算机的'分类

1.按性能分类:微机,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巨型机

2.按使用方法分类: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网络计算机

3.按职务分类:工作站(两种意义),服务器,主机

四、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天气预报、地震分析、导弹拦截等

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数据库、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

3.计算机控制(实时控制)飞行控制、加工控制、VCD播放控制等

4.辅助工程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教学(CAI)、辅助测试(CAT)等

5.嵌入式应用6.人工智能(AI)

第二节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一、硬件和软件

硬件构成计算机的实际物理装置集合

软件为了运行、维护和管理计算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和文挡的总称

二、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简单了解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1、CPU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功能是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运行存储器中的程序。

2、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相当于计算机中的记忆细胞。

3、I/O设备计算机和外界进行交互的设备。

4、总线CPU和内存及I/O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信号线。

(1)数据线CPU与内存和I/O设备间传输数据

(2)地址线用来确定存储单元的地址

(3)控制线用来控制外设的动作,比如读、写和时钟信号等

篇2:计算机基础课件

一、操作系统

定义:是自动管理计算机中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一组大型程序

1.目的:(1)使系统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增强计算机处理能力

(2)为用户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分类:(1)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如:DOS

(2)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如:WINDOWS

(3)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如:UNIX、LINUX

(4)网络操作系统如:Netware,WindowsNT,LINUX

3.三大功能:

(1)硬件管理CPU管理、存储器管理、I/O设备管理

(2)软件资源管理程序和数据管理

(3)组织协调计算机运行控制用户的作业排序及运行、作业及外设等的调度、主机与外设的并行操作等等

二、程序设计和语言

定义把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目的程序的软件

1.翻译方式编译、解释。

2.低级语言机器语言程序、汇编语言程序。

特点:不容易理解和编写,执行速度快,常用来编写系统软件和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程序,例如:驱动程序、过程控制程序等。

3.高级语言比较接近于人类语言的一种计算机语言。

特点容易理解和编写但是执行速度比较慢,常用来编写应用软件。

常用高级语言有:Basic、C语言、Fortran和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Basic(VB)、VisualC(VC)等

4.程序设计用各种编程语言设计制作程序的过程。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工具软件

1.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FoxBASE、Foxpro、Access和Oracle等)

2.工具软件:为了方便软件开发,系统维护而提供的各种软件。

(如压缩软件、加密软件和反病毒软件)

四、应用软件

常用应用软件:文字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办公室自动化、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游戏软件等。

第四节数制与编码

一、数制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数制是十进制,逢X进一就是X进制。

二、计算机中的常用数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

注: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分别以B、O和H结尾

三、数制之间的转换

1.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位权相加法

2.十进制和二进制之间的转换除二取余,自下而上

四、逻辑运算非NOT、与AND(逻辑乘)、或OR(逻辑加)

五、编码用来表示特定信息的0、1符号的组合称为编码

1.ASCII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

七位二进制编码,可表示27即128个字符,分为控制代码和可打印代码,ASCII码字符用一个字节来表示,最高位置零。

2.BCD玛

3.汉字编码

(1)汉字基本字符型6763,一级汉字3755,二级汉字3008;

(2)区位码为汉字和国际上其他文字间交换信息而编制的国际标准代码,由区号和位号两个字节组成;

(3)汉字内码带有汉字标识符的国标码(每个字节最高位为1),称为机器内部汉字代码,简称汉字内码;

篇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件

一、引言

电大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形式。意味着教育对象的开放,更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过程的开放。开放教育可以实行远程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电大开放教育各专业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涉及面广,影响大。该课程对电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其他课程学习能力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做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远程教学,制作优秀的网络课件很有必要。

二、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式存在不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革,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的步伐愈来愈快,社会对电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也愈来愈多样化,目前,电大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电大学生本身的水平有着较大的区别,电大学院显著的特点就是学员多为在职的人员,因此其计算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是有着较大的区别。其次,是教学时间上的限制,计算机知识及技能所涉及到的方面较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是很难逐一涉及到的,因此教学过程当中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再次,就是章节内容上的差异,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当中涉及到的内容往往观念性并不大,一章的内容就是一门课的'缩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就很难将其良好的串联起来。

因此开发出一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课件,它直接面向学生及任课教师,既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课外辅助学习系统,又是一个可供教师使用的课堂多媒体演示系统,同时还可以利用其网络教学的优势为继续教育服务。

三、研究内容、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和主要特色

1.研究内容

1.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结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案例设计;

1.2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情感态度要求;

1.3多层次、多角度地探索适应高职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1.4网络课件的界面设计、整体规划、技术路线;

1.5网络课件的测试及试用;

1.6网络课件的应用与推广。

2.目标

开发建设基于Web技术的、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课件,使学生通过网络课件的学习,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包括:

2.1网络课件中含有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知识面;

2.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弥补课堂“填鸭式”教学的不足,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2.3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后期各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帮助学生巩固每个知识点(包括理论和实践)、进行分章节的同步测试和模拟训练;

2.5帮助学生预习功课、理论结合实践、归纳与总结等,从而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的兴趣,知道“学习什么、如何去学”。

3.要解决的问题

3.1调查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

3.2研究现行教学模式和探索适应高职的教学模式;

3.3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结构、教学内容设计、案例设计;

3.4结合教学实际和flash制作工具,设计出适合教学的表现方式;

3.5研究网络课件开发的技术路线、制作流程;

3.6做深入细致全面的系统测试和用户满意度调查和研究。

4.主要特色

4.1基于资源的教学方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研究需充分体现教学改革的成果,并反映计算机最新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共同享用网络课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效率高。网络课件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涵盖本门课程全部基本知识点,教学内容新,内容组织结构清楚合理。

4.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程指南”,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参考学时及教学大纲,以把握学习进度。通过“教学指导”,让学生了解和把握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便于学生课后复习。

4.3导航能力强。在课件的页面设计上采用了树型菜单,每个章节的主页面可以实现课程各个章节之间的跳转,树型菜单对一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了有效的安排,点击相关的小节标题,内容显示区就显示出相应小节的课程知识,这样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在课程机构中浏览课程内容,随时知道自己学习到哪里,也随时找到自己要学习的内容,真正做到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主动权。

4.4利用FLASH实现模拟操作。《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课程,网络课件以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利用Flash制作操作步骤的动画,让学生仿佛感觉到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更深入地掌握操作技能。

4.5测试功能。分别以单元测试、篇测试和综合测试三种方式建设了与教学内容配套的练习与试题库,实现测试功能。学习者在学完相关内容后,通过测试了解自己把握的情况,检验学习效果。

四、成效

通过研究,设计与开发出界面友好、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美观大方,具有推广和使用价值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件,改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五、结束语

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已成为开放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一种优秀的网络课件为开放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开放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篇4:计算机基础教学课件

计算机基础教学课件

计算机基础教学课件

计算机基础教学课件

时光飞快,回顾本学期的计算机教学工作,按照我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纲要的要求,我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思想政治方面

本人在教育教学上,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自我修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

二、教学工作方面

计算机基础课虽然在医学类院校不是主要课目,但计算机在如今人们的生活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不管什么行业,计算机都是离不开的,包括医院,现今都是信息化办工,从挂号到抓药,全部网络化。因此,大学生在学校学好计算机基础是非常必要的。本人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坚持学校领导的安排,以教书育人为已任。珍惜每一次的教课机会,努力工作,规范行为。

首先,根据教学计划,提前做好课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力求吃透教材,抓重点、难点,同时拓展知识面,针对相关章节,补充一些非常实用的内容。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①钻研教材、搜集有关资料及新的信息,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②经常了解学生的态度,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③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同时为了上好每一节课,

通过上网查资料,集中其他老师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

其次,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每节课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准备。上课时认真讲课,教学目的明确,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条理清楚、难度适宜、密度合理,保证授课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精讲精练,不出现知识性错误。力求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操作课间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素养。注意课堂管理,每节课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老师给定的任务进行操作,下课前要求学生把上机内容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我的邮件,以作平时成绩的一个考察项目。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注重因材施教,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到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差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好反思,不断总结经验。

三、今后工作计划: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计算机教学工作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注意力。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虚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相关难题和一系列教学方法,以此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另外,计算机技术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产品、新术语、新软件几乎天天出现。作为计算机方面的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自我加压,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篇5: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件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件

第一章 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1、计算机的特点:自动地运行程序、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可靠性高,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维护方便、易操作、功能强、使用灵活、价格便宜等特点。计算机还能代替人做许多复杂繁重的工作。计算机最主要的工作特点是存储程序和自动控制。

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最早的计算机是用来进行科学计算的。)、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控制、人工智能AI和计算机网络等。

3、计算机的发展按照逻辑元件(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的不同,分为四代: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软件上出现了操作系统和算法语言;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

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

第四代计算机(1971~ )的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未来计算机将朝着微型化、巨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4、专门为某种用途而设计的计算机称为专门(专用)计算机。

5、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字长、运算速度、时钟频率(主频)、内存容量、存取速度、磁盘容量。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时的高精确度主要取决于字长,字长的定义是计算机一次能处理的最大的二进制的位数,字长越长,计算机的性能越高。

6、计算机的分类: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机。

7、“存储程序”的概念提出者是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特点:

(1)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2)用二进制的0和1表示程序和数据。

(3)采用“存储程序”设计思想。

8、多媒体计算机处理的信息类型有:文字,数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

9、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是1946年在美国诞生的。

第二章 计算机系统

10、几个常见的计算机专业术语简写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

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制造)

CAT:Computer Aided Test(计算机辅助测试)

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

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统)

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每秒多少百万条指令,衡量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单位)

11、程序(Program)是为实现特定目标或解决特定问题而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命令序列的集合。我们平时所说的安装的程序,是安装在计算机的硬盘中。

用户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由语言处理程序(汇编程序,编译程序,解释程序)将源程序处理(汇编,编译,解释)成与之等价的由机器码构成的,计算机能够直接运行的程序,该程序叫目标程序。

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都是“低级”的语言,而高级语言是一种用表达各种意义的“词”和“数学公式”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编写程序的语言,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高级语言有FORTRAN,C,C++,C#、VB、VF、VC等。

12、计算机并不能直接地接受和执行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源程序在输入计算机时,通过“翻译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形式的目标程序,计算机才能识别和执行。这种“翻译”通常有两种方式,即编译方式和解释方式。

编译方式是指利用事先编好的一个称为编译程序的机器语言程序,作为系统软件存放在计算机内,当用户将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输入计算机后,编译程序便把源程序整个地翻译成用机器语言表示的与之等价的目标程序,然后计算机再执行该目标程序,以完成源程序要处理的运算并取得结果。

解释方式是指源程序进入计算机后,解释程序边扫描边解释,逐句输入逐句翻译,计算机一句句执行,并不产生目标程序。如PASCAL、FORTRAN、COBOL等高级语言执行编译方式;BASIC语言则以执行解释方式为主;而PASCAL、C语言是能书写编译程序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编译程序、解释程序、汇编程序是3种语言处理程序的其区别:汇编程序(为低级服务)是将汇编语言书写的源程序翻译成由机器指令和其他信息组成的目标程序。解释程序(为高级服务)直接执行源程序或源程序的内部形式,一般是读一句源程序,翻译一句,执行一句,不产生目标代码,如BASIC解释程序。编译程序(为高级服务)是将高级语言书写的源程序翻译成与之等价的低级语言的目标程序。编译程序与解释程序最大的区别之一在于前者生成目标代码,而后者不生成;此外,前者产生的目标代码的执行速度比解释程序的执行速度要快;后者人机交互好,适于初学者使用。用COBOL、FORTRAN等语言编写的程序考虑到执行速度一般都是编译执行。

13、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也可以说成,硬件系统包括主机(CPU和内存储器)和外部设备(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CPU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其中的运算器的功能是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的作用是发出控制信号,指挥计算机各个部件协调一致的工作;存储器的主要作用是:存储程序和数据,实现记忆的功能;输入设备的功能是:输入数据并转换为机内信息存储;输出设备的功能是:讲机内信息转换为便于识别、处理和使用的字符、图形,并输出显示。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麦克风;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打印机、绘图仪、显示器、音响。

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等)和应用软件(如:学习软件、办公软件、游戏软件等)。软件是程序及相关文档的集合。

14、存储器的分类。内存(主存储器,主存,主要包括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 和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两种)和外存(辅助存储器,辅存)的区别。硬盘属于外存储器。常见的外存储器有硬盘、优盘、软盘、光盘等。CD-ROM是只读光盘。

15、内存储器RAM的特点:计算机断电后,内存储器中的程序和数据将会丢失。只读存储器ROM的特点是:CPU对它只取不存,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

CPU能和内存储器直接交换数据,和外存储器交换数据时必须借助内存储器。

16、读写速度排序:CPU>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内存>硬盘 >光盘>软盘

17、计算机病毒是具有破坏性作用的程序。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和寄生性。计算机病毒按照感染的方式可以分为引导区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

计算机病毒既可以破坏计算机硬件,也可以破坏计算机软件。用户的计算机需要在上网之前,及时安装防火墙等软件时,以防止病毒感染。

计算机病毒防治方法:安装杀毒软件、安装防火墙、切断入侵的途径(包括外存储器(如:光盘、优盘等)和网络)、给操作系统打补丁等。

18、总线定义及分类。

总线是指计算机系统中能够为多个部件共享的一组公共信息传输线路。总线分: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和控制总线(CB)

19、一条计算机指令包括操作码和操作数。

20、CPU的两大生产厂商是Intel公司和AMD公司。

组装一台电脑需要选购的计算机部件主要的有:CPU、主板、内存、硬盘、光驱、电源、显卡、声卡、网卡等。

21、裸机指的是仅有硬件组成,没有软件的计算机。

第三章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2、中国国家标准汉字信息交换编码是GB 2312-80,字符用ASCII码来表示。ASCII码是8位二进制编码,最高位恒置为0。五笔字型属于字型码,对于同一个汉字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输入码;利用键盘输入汉字时所使用的编码是汉字输入码,任何汉字或字符在计算机内用唯一的机内码来表示,汉字点阵中的一个点是1bit。一个汉字在计算机内占两个字节(16bit)。

为了避免混淆,二进制数的单位用B来表示,八进制数的单位用O来表示,十进制数用D来表示,十六进制数的'单位用H来表示。

23、存储容量的单位:

bit(存储容量的最小的单位)

Byte(字节),1 Byte=8bit

KB ,1KB=210B=1024B

MB ,1MB=210KB=1024KB

GB,1GB=210MB=1024MB

TB,1TB=210GB=1024GB

24、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形式是二进制。要求掌握不同进制数相互转换的方法(要求能够写出不同进制之间转换的过程)。十进制数向非十进制数转换方法:整数部分(除基逆向取余);小数部分(乘基正向取整)。非十进制数向十进制数转换的方法是写出按位权展开的多项式之和(具体方法是:先找小数点,然后分别向左向右编号,向左的编号从0开始、向右的编号从-1开始,然后写出对应的多项式之和)

注:考试时的计算题主要是考察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只考整数部分的转换)。请大家务必掌握!

25、ASCII码的规律:小写字母>大写字母>数字>特殊字符(DEL键除外);同一序列的ASCII码值按顺序依次增大。

26、一张标准3寸高密双面软盘的存储容量为1.44MB。软盘的磁道是一组记录密度不同的同心圆,磁道从外向内编号,扇区是存储的最小单位,1个扇区的标准容量是512字节。

27、磁盘容量的计算:

(1)已知某牌号的硬盘有20个盘面,1024个柱面,每个磁道上有128个扇区数,每个扇区可存放512B的数据,则该硬盘的容量为。20×1024×128×512=1342177280B

(2)一个双面软盘,每个面有40个磁道,每个磁道有8扇区,每个扇区可存放512B,则该软盘的容量为2*40*8*512B=327680B

第四章 操作系统基础

28、操作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交互的接口,也是计算机硬件与其他软件的接口,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操作系统是一组直接控制和管理电脑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使电脑高效、协调、自动地工作,以方便用户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资源的程序。操作系统的目的有两个,首先是方便用户使用电脑,用户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命令和服务去操作电脑,而不必去直接操作电脑的硬件;其次,操作系统尽可能地使用电脑系统中的各项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操作系统提供了五个方面的功能:存储器管理、处理机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作业管理。

操作系统的分类:按用户数目分单用户操作系统(如:DO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等)和多用户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NETWARE操作系统等);按功能特征分:批处理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等。

29、常用的快捷键

CTRL+A:全选。

CTRL+C:复制。

CTRL+X:剪切。

CTRL+V:粘贴。

CTRL+空格:打开/关闭输入法。

CTRL+SHIFT:在不同的输入法之间进行切换。

CTRL+ALT+DEL:打开任务管理器

CTRL+Z:撤销。

CTRL+Y:恢复。

CTRL+ESC:打开开始菜单。

SHIFT+DEL:不经过回收站彻底删除文件。

ALT+F4:关闭窗口或应用程序。

ALT+TAB:

30、重命名文件的方法

方法一:在文件的图标上面右键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执行“重命名”命令,然后输入新的文件名。

方法二:在文件的文件名上单击鼠标左键,然后输入新的文件名。

方法三:选定要重命名的文件,然后单击按键盘上的F2,然后输入新的文件名。

31、移动文件的方法

方法一:执行“剪切”和“粘贴”组合命令。

方法二:用鼠标指向要移动的文件,按住SHIFT键的同时,拖动鼠标至目标位置。

方法三:执行“CTRL+X”和“CTRL+V”组合键。

32、复制文件的方法

方法一:执行“复制”和“粘贴”组合命令。

方法二:用鼠标指向要移动的文件,按住CTRL键的同时,拖动鼠标至目标位置。

方法三:执行“CTRL+C”和“CTRL+V”组合键。

33、删除文件的方法

方法一:选定文件,右键鼠标,执行“删除”命令

方法二:选定文件,按下键盘上的DEL键

不经过回收站彻底删除文件的方法是:SHIFT+DEL

34、常见文件的扩展名:DOC(WORD文件)、XLS(Excel工作簿文件)、TXT(文本文件)、PPT(演示文稿文件)。

常见图片文件的扩展名:JPG、GIF、BMP、TIF等。文件基本属性的有:只读、存档和隐藏。

35、文件名命名规则:不区分英文字母大小写;不能出现以下字符*?:/。

36、OFFICE办公软件的成员及用途。Word:字处理软件、excel是一个电子表格制作软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ACCESS:数据库设计软件、Frontpage:网页制作软件。

37、复制当前活动窗口按Alt + Print Screen键,复制所有屏幕的画面按Print Screen键。

38、创建账户的方法是:首先是选择“控制面板”点击“用户账户”。

39、Windows xp是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40、设置图片为桌面背景的方法:

(1)在桌面的空白位置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执行“属性”命令,弹出“显示属性”对话框;选择“桌面”标签;

(4)点击“浏览”,从查找范围中找到图片后选择“打开”;

(5)单击“确定”。

41、在资源管理器窗口的左窗格中,文件夹图标前标有“+”时 表示该文件夹已折叠,该文件夹含有子文件夹,单击“+”可以展开该文件夹,文件夹图标前标有“-”时 表示该文件夹已展开,单击“-”可以折叠该文件夹。

42、利用鼠标拖动窗口的标题栏可以移动窗口。

43、删除了某应用程序在桌面上的快捷方式 不代表删除了该应用程序,我们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中的“添加/删除程序”来卸载我们想删除的程序。

44、Windows XP环境下,按住CTRL键的同时,鼠标拖动文件执行的一定是复制操作,按住SHIFT键的同时,鼠标拖动文件执行的一定是移动操作。

45、对磁盘作格式化将会删除磁盘中原有的全部信息。

46、在不同的任务或窗口之间进行切换的方法有:单击任务栏上任务或窗口对应的图标,或者按组合键Alt+Tab

47、在Windows XP默认环境中,执行剪切、复制命令,或者按print screen(Alt + print screen )命令后,拷贝或剪切的文档或屏幕的画面被放在了内存中的剪贴板中

48、OFFICE办公软件中,常用到的函数及涵义如下:

Sum:求和函数。

Count():计数函数。

Average():求平均值函数。

Min():求最小值函数。

Max():求最大值函数。

篇6:大学计算机基础优质课件

大学计算机基础优质课件

大学计算机基础,同学们学会了哪些知识?是否会操作自己的电脑了呢?

一、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分析:

该节内容是学生学习计算机最基础的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的出发点。计算机的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作用及其基本的工作原理,还要明确软件的概念、种类和作用。其中硬件和软件的作用及其之间的关联是一个难题,如何让学生形象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学生,学生基础的差别给教学也带来一定的难度,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同学在课堂上很难驾御。所以,本教案准备采用比较导入、分组讨论,学生讲解、实物展示、课件演示等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教学目标分析

1.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3.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

4.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5.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6.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

2.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难点:软件的功能

四、环境设计及教学设想

1.在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使用。

2.具备教师计算机、网络广播、学生计算机、投影仪

3.播放计算机组成的电子教案,根据布兰特为代表的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将学生引入一个虚拟的环境中来讲述环境中的问题进行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为提高。同时要微笑着面对学生,尽量创造和谐、民主的人际环境,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4.根据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本人将教学内容分为讲解和演示两个部分。在讲解中结合提问、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每一部分教学当中;演示的过程分教师和学生两种演示,充分发挥优等生的特长,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5.本节内容较专业化,如硬件,软件等,可多通过比喻的形式,让学生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如把硬件喻为躯壳,软件喻为灵魂,二者缺一不可。输入设备喻为人的耳、眼、鼻等感官。使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

6.本节可以通过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教学投影片、电子教案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产生预期结果,并且注重交互式学习,减少学生的疲劳程度,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7.要求学生发送电子邮件。

五、教学准备:

1.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根据身边环境和学生年龄的特点,设计问题准备焦距和学具。

2.把研究主题和任务提前告诉学生,要求学生通过访谈、查阅资料、杂志、因特网等形式搜集有关计算机硬软件的知识。

3.苏教版光盘一张

4.事先制定一个实际可行的演示文稿5.有计算机硬件图片的光盘素材6.计算机硬件实物7.多功能网络教室、教师计算机、网络广播、学生计算机、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流程

(一)比较导入: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结构是根据人的形式特点来制造的。同学们想一下,一个人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要用到哪些器官?

学生回答:耳朵、手、嘴、眼睛、大脑等

教师:对,回答的非常好。

比较导入:人通过眼睛、耳朵等获得信息,经过大脑加工处理信息,或者记住或者通过手、嘴等表达出来,计算机也就是模仿了人的器官的作用而制造出来的。所以通常也叫做电脑。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机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课件演示:(熊猫电子网络广播)用苏教版课本配套光盘情境引入。

教学体会:通过课件演示冯·诺伊曼的生平简介,激发学生的崇拜心理,使他们树立了心中的榜样。用flash动画的形式介绍其原理,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激起学生深入探索计算机的兴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怎样了解冯·诺伊曼及其原理,进入学习计算机的构成的情境。

学生活动:通过课件对冯·诺伊曼及其原理的简介,明确其工作原理。

教学媒体和教学意图:利用电脑演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体会:直接利用电脑演示,可以加深对电脑功能的认识;声图文并茂的课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感知冯·诺伊曼的生平简介及其原理,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为下面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学习做准备。

教师强调: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通过输入设备把信息输入主机,由主机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再把加工处理后的信息通过输出设备输出。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可以用“输入、处理、存储、输出”8个字来概括。我们目前所使用的计算机大都仍采用冯·诺伊曼原理。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二)计算机的硬件(Computer hardware)

教学设想:创设情境,引起注意,提出任务

此节内容可以采用三个阶段共同介绍:

1.首先要求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一组由事先调查知道懂计算机的同学被指定为组长,然后将做实验用的计算机指定到每组当中,给出每组的任务,由组长发挥小助手的作用,负责打开一台计算机,让每组成员看一看主板、硬盘、软盘、驱动器,CPU,显视卡,扩展槽,电源及插接口等,学生自主探索,并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把分离的设备连接起来。

2.给定任务:

任务①:打开一台计算机,注意连接的设备的插入位置及方法。

任务②:了解每个硬件的名称及形状。

任务③:了解各组负责的硬件的功能及插入的位置和方法。

第一组:负责输入设备,包括键盘、光笔、鼠标器、扫描仪、话筒等。

第二组:负责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和绘图仪等。

第三组:负责存储器,包括软磁盘、硬磁盘、尤盘和光盘等。

第四组:负责运算器和控制器。

任务④:要求有能力的学生亲手把分离的设备连接起来。

教学设想:共同讨论,分析任务,发现问题

学生活动:结合课前经过访谈、查阅书籍、杂志、因特网等搜集到的有关计算机硬、软件的知识,听从组长的介绍,力争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讨论。

教学设想:自主探索,领会意图,解决任务

学生活动:学生按照任务要求进行自主探索,完成任务。小组长负责登记本组任务完成的情况。

教学设想:针对问题,明确思路,提出重点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监督每组学生,引导学生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操作,并趣味性地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和建议,例如: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有点像人的大脑、眼睛、耳朵及笔、纸等,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也类似于人脑处理信息的过程。键盘和鼠标器等相当于人的眼睛和耳朵,通过它们输入信息。主机相当于人的大脑,它能够记忆、完成各种计算和处理任务。显示器和打印机等相当于人的嘴、笔、纸,通过它们输出信息。输出设备就象人可以通过嘴巴、手等将信息送出等等。

教学体会:通过一定的直观了解,学生可以根据个人体会畅所欲言,自主深入探索知识。通过比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对各个硬件功能的理解。学生有能力亲自动手把分离的设备连接起来,有利于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或走上工作岗位时,能顺利正确从事安装计算机的工作。

教学设想:检查结果,发现不足,总结经验

(2)教师总结,由两种方法:①实物投影:通过投影仪和视频展示台将真实的各种硬件投放到大屏幕。②通过网络广播演示硬件的图片。

教师活动:采用比较导入的方法,结合人的身体器官,具体讲解每种硬件的功能。

学生活动:对硬件的名称,采用竞争机制,通过学生集体抢答和个人表达的'方式,查看自主探索的效果;由学生自由起立回答该硬件的功能。

教师活动:教师给予及时的补充和总结,并夸奖表现好的同学,并鼓励其他的同学。

教学体会: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查看刚才的教学效果,查漏补缺。

(3)播放flash课件,以动画形式具体形象的讲解各种硬件及其功能。

教学体会:

通过三步骤进行反复教学,学生可以自主了解到自己接受能力和教师讲解的差异,通过实物展示,可以让学生由一个直观的印象,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用flash播放,可以理顺知识点,使学生由一个形象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计算机软件

教师讲解:

计算机仅有硬件还不能进行信息处理,它必须有软件。软件是人们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也就是人与计算机硬件的媒介,比如说,我现在让计算机画一个圆,我说的话计算机是听不懂的(这时教师要面带微笑,达到引起学生哈哈大笑的效果。)我们必须为计算机编写一些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也就是程序。计算机软件就是用来指挥计算机工作的命令语言,离开了软件,计算机就不能正常的工作,我们就是主要通过软件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比如,要用计算机画画,我们必须给计算机安装画画软件。

演示:

安装Windows的画图程序和精灵画笔软件。

讲解:

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System software)和应用软件(Application software)两大类。

课件导入:

演示苏教版光盘关于计算机软件的部分。

教师活动:

准备并分发DOS、XENIX、UNIX、Linux和Windows、Office、Photoshop、Aoto CAD等软件光盘。

学生活动:

观看课件演示。

分组讨论:

软件的种类及手中的软件分别属于哪种软件。

教师总结:

讲解演示软件的种类的概念及用途,并提示“开始菜单/程序”中的软件的作用。

教学体会:

以计算机软件光盘为例,学生可以直观想象怎样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连接起来,更好的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但要求教师特别注意,一定要讲清楚计算为什么要有该种软件,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作业]

填写调查表

教学体会:

制定一定的调查问卷,教师可以根据调查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加工、评价判断信息的有效性、充足性,可以得到学生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反馈,能够明确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找出适合学生自己的教学方法,查漏补缺,找出实施解决的方案,并在下节课中弥补。教师还可以通过访谈,继续跟踪调查,查看效果。如果没有解决,可以继续寻找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公布教师的电子邮件,学生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的形式,及时将自己学习上的困惑和不足告之老师。教师亦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和想法,表扬他们对知识的深入自主探索的精神和表达缺点或不足的心迹的勇敢,并给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良好的建议。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能够从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以任务驱动的方法,采用比较导入、分组讨论,学生讲解、实物展示、课件演示等方法,通过边讲边练的形式,将教学重点、难点理透、讲透,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有了直观的概念,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基本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边讲边演的教学形式,是因为适合我校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的配置,它的最大优点是注重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讲课时能统一控制学生用机,学生练习时能开放学生用机;注重教学过程的双向性,教师能够调配整个课堂教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计算机教学配置为单机房或者是无盘工作站的网络机房的学校,或者在有一个或几个为各科教学而设的配有大屏幕实物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我建议最好采用一堂讲,一堂练的教学形式。因为在这种配置情况下,采用边讲边练的教学模式会产生以下的问题:学生的操作不能统一管理,课堂纪律较差,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当然,不管哪一种教学模式,都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认真备课;结合使用问题教学法、课堂讨论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机房内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它的最终目标是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调查问卷作为作业也是适用新课标的要求,能够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动态和想法,得到学生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反馈,这也是本教案的优点之一。本教案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有一点需要教师特别注意,就是在计算机硬件的讲解问题上,教师需要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时间,以上是我的自己的看法,请同行批评指正。

篇7: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件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件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常识、理解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方式

教学重点:

微机硬件系统组成

教学难点:

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计算机技术指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来说一下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你所掌握的计算机的一些操作。

以上可见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对它的使用又掌握了多少呢?从今天开始,由大家和我共同来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总计80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

1.1计算机概述(20分钟)

1、计算机的发展(5分钟)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掌握三要素

(2)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重点掌握所采用的元器件)

2、计算机的分类(5分钟)

多种分类方法:

按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可以将计算机分为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和巨型计算机。

3、计算机的特点(5分钟)

运算速度快:

计算精度高: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具有存储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

教师应对以上每一部分特点进行扩展和讲解

4、计算机的用途(5分钟)

可采用提问的方式由学生来回答,最后由教师来统一进行总结

1.2计算机系统组成(60分钟)

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都有着一此初步的了解,教师应在学生已知的范围内进一步进行知识的'讲解和细化。

1、观看系统结构图(由此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分步进行讲解,5分钟)

2、计算机五大硬件组成部分的作用(5分钟)

运算器:负责数据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负责对程序规定的控制信息进行分析、控制并协调输人、输出等操作。

存储器:实现记忆功能的部件,负责存储程序和数据。

输人设备:负责把用户的程序和数据输人到计算机中。

输出设备:负责从计算机中取出程序执行结果或其他信息,供用户查看

3、计算机工作过程(5分钟)

首先编制程序,操作人员通过输人设备将程序和原始数据送人存储器;运行时,计算机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送到控制器中进行分析、识别;控制器根据指令的含义发出相应的命令,控制存储器和运算器的操作;当运算器任务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指令序列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另外,操作人员还可以通过控制台启动或停止机器的运行,或对程序的执行进行某种干预。

4、计算机软件系统(5分钟)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指用来指挥计算机运行的各种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的数据和有关技术文档资料的集合。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组成。

5、微机硬件系统(重点,应采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对此部分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30分钟)

(1)主机部分:(15分钟)

主机部件包括机箱、主板、CPU、内存条、声卡、显示卡、网卡等。

(2)外设部分:(15分钟)

外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6、计算机技术指标(难点,重在理解,不用太深入讲解,10分钟)

(1)字长

(2)存储容量

(3)主频

(4)运算速度

(5)存取周期

三、课堂小结(3分钟)(讲解法)

教师结合学生听课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指正学生应注意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提醒同学回去复习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下一节做实验

四、课后作业(2分钟)(讲解法)

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作业

五、开拓思维,同时提出新的问题(2分钟)(激趣法)

教师提出预习问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整堂课带着下一堂课的悬念结束,为学习下一结内容做好铺垫。

篇8: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件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工作需要从教学模式入手,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学习的茫然性主要来源于对所学技能在以后工作和生活中重要性认识缺失,所以,我们要把计算机课程与就业紧密的结合起来,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以就业为导向融为一体,形成根据客观的教学规律和以面向就业为教学指导思想的教学策略体系。

二、精心设计教学,体现学生个性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重点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其创新能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按教学安排应先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再学习文字处理软件Word。但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操作系统中的窗口、对话框、文件和文件夹、文件的复制和移动等概念学生不易理解,而对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却学之无味,结果出现了学习效率都很低的情况。为了改善教学效果,我采取了实践理论实践的方法。即先进行Word的学习(实践),让学生掌握制作简历、报告、电子板报、宣传广告等,对于这些形象直观、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通过这些实践,他们理解了文件、文件夹、窗口、对话框等概念(理论),而在实践中遇到文档的备份、改名等操作时,自然而然就要求学习文件的复制与移动、删除、重命名、查找等操作了(实践)。在此基础上,再系统学习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学生就会兴致昂然了,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为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我们常举行计算机技能竞赛,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三、多种方法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1、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好的直观性和交互性。我们也可以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引人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可以满足各种形式课堂教学的需要,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了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摆脱了课堂内容的抽象与枯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还应尝试上一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讲座课、学生作品演示课、任务实现讨论课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软件、手机短信、电话等通信手段与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在线答疑等,利用局域网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学生作业保存、学生作品展示等。

2、模块化教学。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要求,授课选取新教材并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按照应用方向分成三大部分,包括9个实训模块。其中,个人计算机组装、文字录入训练、办公室(家庭)网络组建是对基础操作技能的提高;宣传手册制作、产品介绍演示文稿制作、统计报表制作是针对职业活动而设计的实训;个人网络空间构建、电子相册制作、DV制作是计算机在生活娱乐中的.应用。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内容,将其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中英输人、Windows操作、网络及通讯、文字排版、电子表格处理和演示文稿等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及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毕业时应具有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按需施教,尽量精简不必要的知识。每个模块的学习要以掌握必要的技能为目的,以服务学生就业为目标。教师把基本目标分解成为相当于知识点或技能要点的若干子目标。根据各个子目标来设计作业,教授学生独立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以人机之间的交互式技能训练为主要方式,教师负责个别指导。在这个阶段,教师的讲授只是基础环节,除了依据模块中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必要的课堂讲授外,学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上机学习或者在实验室中实践,以完全自然的、无拘束的方式学习特定的技能,即讲求少而精、学到手。

3、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只有确保每一环节的有效实施,才能够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教师在剖析案例时,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把案例分成若干个分任务,分任务再往下分,直到学生可以完成分任务为止。一般情况下,这些分任务中,有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些是没有学习的知识或技能技巧,教师就应创设任务情景,通过指导、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案例的欲望,尽量不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太大的畏难情绪。比如用Word制作个人简历案例,可以分解成表格的制作和文字录入和排版两个分任务,而表格的制作又可再分成表格的创建、表格的编辑和修改和合并、拆分单元格三个小的任务。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三个小的任务。案例教学法的设计思想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边学边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辅以适当的指导即可。通过剖析案例,学生明确了案例的目标后,首先会思考如何去完成案例,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学生为了完成案例会想方设法查阅教材、互相交流或者请教老师,经过不断努力,最终完成案例,达到了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如在制作个人简历这个案例中,学生在制作表格过程中会遇到困难,此时他会带着问题想方设法直到完成为止。案例的完成标志着学生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实践能力,而学生也能体验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篇9:计算机基础说课课件

计算机基础说课课件

1. 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

课程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经过学习,使学生达到安徽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要求,

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办公室软件(word和excel)的使用,掌握因特网的.简单知识及应用。

(二)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素质。

1、知识目标

(1) 掌握计算机的初步知识;

(2) 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 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方法;

(4) 掌握可以实现文字图表混排的实用文字编辑软件Word的使用方法;掌握一种常用的汉字输入方法;

(5) 掌握使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03 处理各种报表的基本方法。

(6) 掌握使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制作各种演示文稿;

(7) 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

(8)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及操作。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并取得安徽省计算机一级考试证书。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和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和职业道德;

(5)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6)使学生信息化处理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内容

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应计算机应用为主,同时也应适量介绍些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和硬件知识,整本书中的内容分成七个独立模块进行组织教学,共计68学时。

教学内容改革

主要是参照安徽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大纲,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大纲,模块化教学,重点加强模拟练习。

教材的选用

吕新平、张强华、冯祖洪主编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与习题集》人民邮电出版社

2. 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最后全体参加安徽省计算机一级考试,取得证书。

教学方法:

教材、教案、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等 具体:

在多媒体教室利用教学PPT课件,讲解和演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office办公室软件的使用

学生在机房上机,利用一级模拟环境,对各个模块进行练习无纸化考试,可分模块进行阶段考试,期末进行综合练习,参加考证。

三、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对08级新生作了大致调查: 学习过办公软件:9%会打字:36%(拼音打字,打字不规范) 会基本操作:43% 没学过:9%

学生基础差别非常大,在理论教学中,很难都兼顾到,在上机时,分组实训,常用互帮互学,组长负责制。

四、教学效果

通过安徽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通过情况 最差的班级通过率都达到:80%以上。 好的班级通过率:100%。

篇10:大学计算机基础应用课件

大学计算机基础应用课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应用;

2. 理解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以及计算机的图形化用户界面与操作; 3. 能够用直观的语言描述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 4. 理解组成微型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5. 能够理解Internet的概念及其与WWW的关系,并能够实际访问互联网进行信息获取与检索。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基本工作过程,图形用户界面与操作以及访问Internet,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关系。

难点:对计算机文化与道德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1. 课程简介 (10分钟)

通过上一次实验课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如何在教学平台上进行课程学习,那么在这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在教学平台上进行视频观看,由此导出该课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提示:此处对教学平台相关操作演示一次,并对学生学期情况进行简单展示】,随之让同学们观看三分钟的小视频,关于翻转课堂的视频,加深他们对本课程教学方式的一个理解与吸收。然后,开始进行第一章课程认识计算机的一个学习。

2. 正课讲解

(1) 认识计算机 (15分钟)

① 从常用的桌面台式机图片,展示其各个部件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

② 计算机的表现形式不唯一,由此通过相关图片演示几类超级计算机,进行演示,并介绍超级计算机的构成,各个机柜及其内置的CPU内存等。 ③ 从体积上引导学生,桌面台式机朝上是超级计算机,那体积越来越小,

由此引出笔记本平板手机等形势微型计算机。 ④ 随着提出,那什么是计算机?抛出问题进行提出计算机的定义 计算机的抽象模型

⑤ 从抽象模型引导出计算机的主要部件以及各部件间相互关系及如何工作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存储设备 控制器 运算设备

⑥ 从计算机五大主要部件结合台式机展示计算机基本组成,并介绍计算机系统中的软硬件系统,让同学们正确区分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并认识到两者是缺一不可,缺一则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

(2) 计算机的'发展与特点 (10分钟)

① 提问计算机的问世时间

引出计算机发展仅六七十年,发展速度如此迅猛,从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进行讲解,介绍其发展历程及各代计算机特点;简单介绍第五代计算机,并指出第五代计算机并未达到。由此提出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

再针对各种各类计算机,提出计算机如何分类,根据体积或用途等,导出计算机的特点和计算机的分类两个问题。

(3) 计算机应用 (10分钟) 传统上将其应用分为以下几类:

科学计算 数据处理 过程控制 计算机辅助系统 人工智能 生活中应用

(4) 图形化用户界面与操作 (10分钟)

① 用户界面是计算机系统与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 例如,打开电脑中某一个文档。那么一直站在电脑前文档是否能够打开? 不能,因此需要操作计算机,这个提供给我们操作计算机的图形化界面就叫做用户界面。由此引出用户界面的用途,是进行用户与计算机中信息转化与交互。

② 用户与计算机之间交互有硬件和软件两种

硬件:鼠标键盘麦克风等 ; 软件:命令行和图形化用户界面 ③ 图形化用户界面的介绍与演示

桌面、窗口、菜单、图标 【教学提示:此处使用多媒体电脑进行展示】

(5) 访问Internet (10分钟)

指出无论是交友聊天购物还是视频都需要网络,那么什么是网络? 1.Internet介绍 2. WWW介绍,以及浏览器、搜索引擎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等。 3.电子邮件介绍与使用,邮件正确的格式,发送邮件时应注意的五大点。

(6) 计算机文化与道德 (5分钟)

提出计算机文化与道德概念,并进行相关介绍枚举和分析。

3. 教学小结 (2分钟)

本讲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认识,即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与特点,计算机的应用和图形化用户界面与操作,最后是访问Internet以及对计算机文化与道德和计算思维的讲解,计算机硬件系统中各个核心部件的功能,软件的概念及其与硬件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制作应用设计论文

多媒体课件制作论文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教学设计

多媒体制作与教学论文

多媒体课件制作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基本要求论文

论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神经病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浅谈多媒体课件教学论文

多媒体课堂教学中课件制作的基本原则论文

计算机基础课件
《计算机基础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计算机基础课件(精选10篇)】相关文章:

现代大学课程教学多媒体CAI课件的应用与开发2023-04-20

新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2022-05-07

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的优化设计2022-10-21

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辅助机械制图教学2023-01-25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论文2023-05-03

《水力学》课件在教学中使用的利弊研究论文2022-09-25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件2022-09-01

浅淡CAI课件的制作2022-08-17

浅谈英语课堂应用多媒体课件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2022-05-08

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工作总结2023-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