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教学设计

时间:2023-08-01 07:44:48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锦瑟》教学设计(精选17篇)由网友“okeydokeyyo”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锦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锦瑟》教学设计

篇1:《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海南省国兴中学郑文史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展开想象,体会诗歌表现的心绪与意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对历史典故和诗歌画面的理解,深入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历史典故及诗歌创设的画面。2、难点:对诗歌主旨、诗人情感的把握。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方法及手段:诵读,翻译,质疑答疑,师生互动,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一、复习名句,情境导入。(师生共读李商隐诗歌名句,教师朗读上句,学生朗读下句)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油始干。(《无题二道》其一)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3、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4、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5、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柳》)6、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图》)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二、学生简介李商隐及诗作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因此,他热衷政治,企望革新。然而,在当时朋党倾轧中,他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他的友人崔珏在《哭李商隐》诗中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李商隐于四十六岁抑郁而终。李商隐现存诗歌600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他的诗在艺术上,继承了屈原、李白、李贺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诗中善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诗中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郁得于杜甫诗歌的精髓,绚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受益于李贺。如果说李贺的诗偏于想象,那么李商隐的诗则重于象征。三、学生诵读《锦瑟》1、诵读形式:自由读、集体读、个人读。一读:正音、解词。二读:理解全诗内容。三读:把握诗歌的情感脉络。2、教师:这首诗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四、师生合作,探讨诗歌主旨,把握诗人情感。1、教师:对《锦瑟》这首诗的内容和感情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悼念亡妻王氏的,是一首悼亡诗;有人认为是怀恋令狐楚家名“锦瑟”的婢女的,是首爱情诗;有人认为是一首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有人认为是感伤唐室之残破的;有人认为是懊悔少年风流的;有人认为是作者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遭遇的,等等。你认为哪种理解更合理,请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钱钟书先生在他的著作《谈艺录》中,谈到了对《锦瑟》的理解。他认为是以“《锦瑟》喻诗,细味此诗,应是诗人自伤身世之作。”诗人带着浓重的伤感之情回顾平生,慨叹怀才不遇,年华虚度,遭遇坎坷,抒发了不堪回首的沉痛悲伤之情。诗人借琴瑟倾诉隐衷,表达心曲,其中往复低回的况味是极为复杂的。2、分学习小组讨论理解诗歌,每个小组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一联,然后推选一位代表发言。(1)教师:《锦瑟》文字锦锈华美,书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其深奥,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说法。(2)指名学生翻译全诗。(3)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重点表述)首联:慨叹年华已逝。

颔联:表现了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怨愤。颈联:表现了诗人爱慕高尚的执著。尾联:收束全诗,说明了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3、通过多媒体课件,师生进一步探讨诗歌内容,把握感情脉络。(1)A、学生理解首联内容;B、首联运用民歌的比兴手法。诗人用瑟起兴不是没有原因的,瑟本是可以演奏各种情调的乐器,但人们往往喜欢把它跟哀怨的.情调联在一起,给人一种凄凉悲怨的感觉。(2)A、学生理解“庄生迷蝶”、“望帝托心”典故的内容。B、这一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昔日的理想和情景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确实使人迷恋,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3)A、学生理解“海月珠泪”、“蓝田玉烟”典故的内容。B、诗人用“海月珠泪”和“蓝田玉烟”的典故,写了两幅美好的画面。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以让我们品读!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这两幅画图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一致的。(4)“尾联”内容比较明白,让学生通过朗诵理解。五、课堂小结(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1、内容:诗人用“锦瑟”起兴,追忆变幻若梦的身世,怀才不遇的遭遇,抒发惆怅失意的感情。2、艺术个性:运用典故,比兴、象征等手法,写出了笼罩全诗的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回、凄迷朦胧的情调,反映出一个衰微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诗中的蝴蝶、杜鹃是象征,珠、玉属比兴,诗人用它们创造出了空灵清丽,幽婉哀怆的艺术意境。注:把这篇教学设计贴上博客的目的是担心丢失。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

篇2:《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诗人追忆了自已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已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1.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了解作者

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

(一)教你方法:学诗三步走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三)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1.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参考】“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为什么单单是“五十弦”呢?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可以选择了吗?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参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不唯我独有:有着“鲲展翅九万里”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辩;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梦迷”着“晓”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恋或徘徊彷徨之意转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鹃心托”依“春”字点破,使旧有的怨恨怅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搏击奋斗。

【参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物犹如此,人当如是。“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艺术素养的表现和挥洒,更是诗人回答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尺度。诗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诗作的主题,整篇的闪光点在此,魂亦在此。

【参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2.小结诗歌内容:

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3.探究主旨。

引导: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

引导:作者为什么而“惘然”?(为“此情”。)

引导:“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讨诗歌的`主旨。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点评。

(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

(四)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引导:现在让我们借助一段动画影片,来感受走进这首诗的意境。

1.flasn影片《锦瑟》.

学生观后结合诗歌及画面谈谈这首诗的意境。

引导: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请同学们从它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再作分析、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诗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小结诗歌艺术特色: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五)再读诗歌,感受诗意诗韵美。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五、布置作业:

请将今天所学进行整理,写成一篇赏析性的短文。

篇3: 《锦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商隐生平和艺术创作。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元解读。

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情景再现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情感的丰富性,体味意境美

学习重点:

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

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走近李商隐

【仕途经历】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G生,河南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忘恩负义。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便去世。

【初恋情怀】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学道,在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郎才女貌彼此吸引,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教规所容以致无疾而终,然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恋情,却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于是,他写下了系列《无题》诗,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这些回忆旧情的诗作,辞藻华丽,音韵悠扬,深情眷念,凄婉动人。运用比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抒写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失意的痛苦,怀春的惆怅与相恋的愉悦,执着的爱恋和绵长的相思,无果的爱情。春宵一刻,轻怜蜜爱;双飞彩凤、血泪相思,我们可以相信李商隐和女道士宋华阳的恋情既缠绵悱恻,又极其真诚的。李商隐的心灵深处永久留下了她的身影,终身难忘。他的一生都在这段回忆中怅惘与悲哀,直到李商隐晚年,还设法在长安与宋华阳相见。

【伉俪情深】

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

李商隐婚后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令狐楚及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义山竟做了属于李党的王茂元的女婿,所以牛党的人,从此瞧不起义山。令狐说他背恩,更加嫌恶他。公元851年,李妻早逝,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直到四十五岁,壮年时即郁郁而殁。

【其人其作】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其诗,或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或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或托古讽今以咏史,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真可谓:诗人不幸,诗歌幸。早年的诗,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典丽精工、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李商隐的作品大多伤感情调比较浓重,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用典过多,隐晦难解,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

活动一: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资料链接――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活动二: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1、比兴起句(借瑟起兴)

诗意解读:锦瑟呀,你为什么无缘无故要有五十根弦,每一音每一节都让我回想起美好的青春年华。教师可以以“思华年”作为理解此诗人情感的切入口带领学生鉴赏此诗。

2、品典。四处用典的内容及用意

庄周梦蝶(庄生晓梦迷蝴蝶):

一日,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他不禁纳闷:不知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呢?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化用这一典故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人生如梦,物与我、梦与醒,不知谁真谁假,谁虚谁实。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这里用此以描绘变幻迷离的氛围,是诗人梦幻般的身世或者是追求、幻灭、迷惆的心灵历程的象征,至于具体指什么方面的心灵历程,诗人并未提及,我们也无非搞清的必要,总之这种朦胧隐约使人浮想联翩。

望帝啼鹃((望帝春心托杜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暮春啼哭,以至于口中流血,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

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一事,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写诗人自己至死不泯的春心春恨――无论是梦是真,是回忆还是现实,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可能是他的美好理想,也可能是某种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但反过来想,这美好感受只回忆才有,这思念之情此生无望,只有待之来世!这一联即给人以怅然若失之感,意境朦胧凄迷。“杜鹃啼血”包含了诗人难言的愁绪与怨愤,无限悲怆!诗人借冤禽托写恨怀,既表达殷切的思念,又表达哀怨悲痛的情绪。

鲛人泣泪(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

此联诗人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冷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沧海、明月、珍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极其哀婉的妙境。“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它使人联想无穷,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

暖玉生烟(蓝田日暖玉生烟):

蓝田玉,在蓝田山。今陕西蓝田县,是著名的产玉地。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玉气却能穿透泥土,凡有美玉的地方则笼罩着若有若无的烟雾,远看则有,近看则无,可望而不可及。

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或美好理想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的怅恨,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感追求、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颈联用“珠有泪”和“玉生烟”,再写自己回首往事的感受―只有眼泪和迷惘。联系上文看,前一句意在表明自己一生执著,然而不为人所知,美好的梦想,炽烈的思念无法实现,只有眼泪为伴了!后一句用玉埋地下只见其烟,写自己求而不得的迷惘,有一种恍惚隐约之感。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具体的象征意义如何,老师们大可见仁见智。(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总结:

其颔联、颈联连续使用四个互不相关、寓意迷离的典故。四个典故营造的情绪意境迷离、缥缈、哀怨、清寥,或许都是诗人华年所经历的种种人生遭际、人生感觉的概括。这是李商隐的特点,他不是用典故说事,而是借典故营造情绪意境。

梁启超读李商隐诗说:“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可见,尽管这首诗的内容晦涩难解,但不影响其诗极高的美学境界,确实是一首读不懂的好诗!

3、直抒胸臆: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过往的种种情感和经历已在心底沉淀了很久,现在再来回想,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其实这种悲欢离合的人生历程和情感经历岂待今朝追忆时才有,就在它发生的当时已经让我感到怅然若失了,今日追忆则更加惆怅,不堪回首。唉,追忆逝水年华,一切都已恍如隔世了!

小结诗歌内容:

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四、探究主旨

引导: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

引导:作者为什么而“惘然”?(为“此情”。)

引导:“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讨诗歌的主旨。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点评。

(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

活动三: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引导:现在让我们借助一段动画影片,来感受走进这首诗的意境。

资料链接――flasn影片《锦瑟》

学生观后结合诗歌及画面谈谈这首诗的意境。

引导: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请同学们从它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再作分析、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诗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小结诗歌艺术特色: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活动四:再读诗歌,感受诗意诗韵美。

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作业:

请将今天所学进行整理,写成一篇赏析性的短文。

篇4: 《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性,爱诗的人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但《锦瑟》作年不详,意境朦胧,就像一个大大的谜团,增加了学生鉴赏的难度。因此,教师有引导学生鉴赏的必要。

本着遵循认知规律、遵循鉴赏基本原则,教学中宜深入浅出、以读带赏,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新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一、名句导入,激发兴趣

实践表明,由已知切入新课,既容易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又有助于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知识体系。名句是经过时间的洗涤,被历代人所激赏的前人的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由熟悉的名句导入,既可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进一步品味,也可唤起学生积累新知识的渴望,可谓一举多得。

李商隐的许多诗句已被广泛使用,学生早已耳熟能详,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等。

二、简介作者,奠定鉴赏必备条件

“言为心声”,诗文总会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烙印,刻上作者个人遭遇的印迹。了解诗人简况,是鉴赏诗歌的必要准备。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于小官僚家庭。十七岁就以才华受人赏识,二十五岁中进士,入朝做官。不幸卷入朋党之争,政治上始终遭到排挤,在党争的夹缝中生存,奔走于四川、广西、广东等地,做些幕僚工作,很不得志。他的个人生活也很不幸,结婚不到十二年,爱妻便去世。就在那短暂的十二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常常团聚。

他本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抱负,却终身潦倒,得不到实现的机会,因此心情抑郁苦闷,四十五岁卒于郑州。存诗约六百余首。由于时代混乱、个人失意,诗中往往流露出浓浓的感伤情绪。李商隐的诗不仅在唐代诗坛、而且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中,都占有一席之地,颇有影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艺术性极高的无题诗,基调凄凉伤感,音调和谐婉转,遣词用字严谨,对仗工致,用华丽的词藻构成生动优美的形象,传达出深刻真挚的感情,耐人寻味,想象丰富,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锦瑟》取诗首二字为题,就属此类。

三、读读背背,初步感悟诗歌大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阅读尤其这样,反复诵读可帮助学生在有意无意之中感受诗歌的声韵美,思索诗歌意旨,体味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情感。可以说,诵读是读诗的基础,读诗而不能背诵,等于不读;能背诵,则日后必有所领悟。

鉴赏中,给学生充分时间让学生朗读、背诵,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能力,结合教材注释、手边资料,在读读背背中进行初步鉴赏(语言、节奏、韵律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鉴赏诗歌也须“有的放矢”,不可毫无目标,漫无边际,要在学生自读前(或阅读中)明确提出:1、领悟诗歌情感基调;2、通过想象联想再现诗中意境;3、找出并思考诗中的四个典故、五个比喻的用意。

四、涵泳探讨,美读鉴赏诗歌

李商隐的诗,即使好学深思之人读起来也觉吃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意境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但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重含蓄,《锦瑟》为人们提供了多种解读方式的可能,如锦瑟说、爱国说、悼亡说、自伤身世说等,耐人寻味,正是诗的价值所在。引导学生鉴赏,可就诗论诗,不必寻求统一的答案,只需结合晚唐时代背景、诗人经历,把握诗歌情感基调,用自己的语音去再现诗中意境,把玩诗歌清丽语言即可。

1、把握全诗情感基调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由此我们可以把握住这首诗是抚今追昔,书写困扰诗人多年的“惘然”之“情”。朗读时宜放慢语速,以低沉语调再现哀怨、怅惘、迷离。

2、“未成曲调先有情”,首联即情感触发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啊,你没来由的有五十根弦,每一弦每一柱都在追忆曾经的年华。诗人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正是被“情”困扰多时,此时把“锦瑟”作为情感的触发点,寄寓自己的情思。此联既是起兴,又是用比,行文十分巧妙。吟诵时,一定要先酝酿情感,才能读出哀怨的语调、深深的迷惘和无限感触,才不会是空穴来音。

3、陷入沉思,发出无限感慨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过的以往和美好的愿望,有如“庄生梦蝶”一样清晰,令人留恋,使人沉迷,让人惆怅。即使它不能实现,但“我”心依旧,假如死去也要像“望帝”化作杜鹃啼叫不止。此二句诗语言虽简洁,却蕴意无穷,巧妙用典,令人深思。读时应以痴迷、陶醉、无限眷恋、无限执著的语气来再现,语速、声音由厚重、舒缓到激昂、悲切。

4、以清晰语音,再现美丽、朦胧、凄清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明月高悬,青青的广漠大海,鲛人泣泪成珠,清冷月光、晶莹珠光、明亮泪光交织一片,让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蓝田日光秀丽,阳光温暖,白玉生烟,玉埋地下却精气升腾。“沧海遗珠”“蓝田美玉”,虽然珍贵,却被人遗忘,令人悲伤、惋惜,但其终究是珠宝美玉,又令人庆幸、欣慰。读时应读出苍茫之感,毫无依托,无限爱怜,无限悲伤之情。

5、戛然而止,余韵无穷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情哪里是追忆往事时才有,只是当时就已令自己迷惘。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然,实在不堪回首。行文浑然一体,情感愈加浓郁。朗读时宜表现出欲罢还休,荡气回肠,有如空谷回音,余韵无穷。

五、课外延伸

1、寻找诗人足迹

《锦瑟》中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可启发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诗人生平,品读诗人其他作品,寻找相关资料,自己打造解读的金钥匙。

2、与诗人对话

“学以致用”,把死知识变为活水之源,不容忽视。对文学作品,我们应采取“拿来主义”,建议学生写写鉴赏文章,是为“与诗人对话”。

篇5:《锦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创作成就。

2、理解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情感。

3、品味诗歌艺术特点,欣赏其中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诵读能力,把握诗歌情感和意境。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李商隐诗词名句,导入新课。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诗人也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名利,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的抒情感怀类的诗篇,本课选读的《锦瑟》,就是其代表作。

二、作家作品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潦倒终身。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诗,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这首七律为李商隐(享年47岁,可惜才高命薄)离世前不久之作,凝缩着诗人匆匆一生里的,跌宕流离的命运,失落沮丧的际遇,讳莫如深的情感,梦幻绮丽的爱恋……,这一切,又如同他名姓中的那个“隐”字一样,影影绰绰,朦朦胧胧,依稀仿佛,似有似无,感觉得到,捉摸不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美学境界吸引着千百年的中国读者。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斯之谜”。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朗诵录音,后教师作诵读指导,请学生朗读全诗。(感情基调:伤感哀怨)

2、请学生简要串讲诗歌意思,教师稍作点拨。

四、合作探究

诗歌解析

首联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因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一声感慨。

颔联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生梦蝶”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

“杜鹃啼血”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愁绪与怨愤。

而“晓、春”又似乎蕴含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光明与生机的一种期盼。

颈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妙境;

“蓝田日暖玉生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

此联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尾联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如此哀怨怅恨的情怀哪里是现在回忆才感到的啊,在当时就已经令人惘然无措了。既然此等情怀在当时就如此,那么今朝追忆此情又会惹起怎样的怅恨,怎样的哀怨,怎样的苦痛呢?

——诗人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怅惘苦痛。

请学生齐读全诗,体会其中感情。

五、诗歌小结

1、诗歌内容: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2、诗的情感:

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

3、诗的写作特点:

大量用典(着眼于从原典中生发诗意的联想,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

4、诗歌艺术特色:

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清丽的语言

六、作业设计

背诵全诗,课后搜集李商隐诗词及相关资料。

板书:

锦瑟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哀怨的基调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凄迷的意境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清丽的语言

篇6:李商隐《锦瑟》教学设计

李商隐《锦瑟》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1.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了解作者

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 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 ,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 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 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 解。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

(一)教你方法:学诗三步走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三)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1.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参考】“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为什么单单是“五十弦”呢?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可以选择了吗?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参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不唯我独有:有着“鲲展翅九万里”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辩;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梦迷”着“晓”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恋或徘徊彷徨之意转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鹃心托”依“春”字点破,使旧有的怨恨怅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搏击奋斗。

【参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物犹如此,人当如是。“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艺术素养的表现和挥洒,更是诗人回答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尺度。诗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诗作的主题,整篇的闪光点在此,魂亦在此。

【参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篇7:李商隐《锦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商隐生平和艺术创作。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元解读。

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情景再现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情感的丰富性,体味意境美。

学习重点:

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

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走近李商隐

【仕途经历】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河南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忘恩负义。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便去世。

【初恋情怀】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学道,在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郎才女貌彼此吸引,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教规所容以致无疾而终,然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恋情,却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于是,他写下了系列《无题》诗,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这些回忆旧情的诗作,辞藻华丽,音韵悠扬,深情眷念,凄婉动人。运用比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抒写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失意的痛苦,怀春的惆怅与相恋的愉悦,执着的爱恋和绵长的相思,无果的爱情。春宵一刻,轻怜蜜爱;双飞彩凤、血泪相思,我们可以相信李商隐和女道士宋华阳的恋情既缠绵悱恻,又极其真诚的。李商隐的心灵深处永久留下了她的身影,终身难忘。他的一生都在这段回忆中怅惘与悲哀,直到李商隐晚年,还设法在长安与宋华阳相见。

【伉俪情深】

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

李商隐婚后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令狐楚及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义山竟做了属于李党的王茂元的女婿,所以牛党的人,从此瞧不起义山。令狐说他背恩,更加嫌恶他。公元851年,李妻早逝,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直到四十五岁,壮年时即郁郁而殁。

【其人其作】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其诗,或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或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或托古讽今以咏史,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真可谓:诗人不幸,诗歌幸。

早年的诗,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典丽精工、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李商隐的作品大多伤感情调比较浓重,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用典过多,隐晦难解,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

活动一: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资料链接——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活动二: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1、比兴起句(借瑟起兴)

诗意解读:锦瑟呀,你为什么无缘无故要有五十根弦,每一音每一节都让我回想起美好的青春年华。教师可以以“思华年”作为理解此诗人情感的切入口带领学生鉴赏此诗。

2、品典。四处用典的内容及用意

庄周梦蝶(庄生晓梦迷蝴蝶):

一日,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他不禁纳闷:不知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呢?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化用这一典故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人生如梦,物与我、梦与醒,不知谁真谁假,谁虚谁实。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这里用此以描绘变幻迷离的氛围,是诗人梦幻般的身世或者是追求、幻灭、迷惆的心灵历程的象征,至于具体指什么方面的心灵历程,诗人并未提及,我们也无非搞清的必要,总之这种朦胧隐约使人浮想联翩。

望帝啼鹃((望帝春心托杜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暮春啼哭,以至于口中流血,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

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一事,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写诗人自己至死不泯的春心春恨——无论是梦是真,是回忆还是现实,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可能是他的美好理想,也可能是某种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但反过来想,这美好感受只回忆才有,这思念之情此生无望,只有待之来世!这一联即给人以怅然若失之感,意境朦胧凄迷。“杜鹃啼血”包含了诗人难言的愁绪与怨愤,无限悲怆!诗人借冤禽托写恨怀,既表达殷切的思念,又表达哀怨悲痛的情绪。

鲛人泣泪(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

此联诗人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冷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沧海、明月、珍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极其哀婉的妙境。“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它使人联想无穷,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

暖玉生烟(蓝田日暖玉生烟):

蓝田玉,在蓝田山。今陕西蓝田县,是著名的产玉地。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玉气却能穿透泥土,凡有美玉的地方则笼罩着若有若无的烟雾,远看则有,近看则无,可望而不可及。

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或美好理想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的怅恨,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感追求、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颈联用“珠有泪”和“玉生烟”,再写自己回首往事的感受—只有眼泪和迷惘。联系上文看,前一句意在表明自己一生执著,然而不为人所知,美好的梦想,炽烈的思念无法实现,只有眼泪为伴了!后一句用玉埋地下只见其烟,写自己求而不得的迷惘,有一种恍惚隐约之感。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具体的象征意义如何,老师们大可见仁见智。(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总结:

其颔联、颈联连续使用四个互不相关、寓意迷离的典故。四个典故营造的情绪意境迷离、缥缈、哀怨、清寥,或许都是诗人华年所经历的种种人生遭际、人生感觉的概括。这是李商隐的特点,他不是用典故说事,而是借典故营造情绪意境。

梁启超读李商隐诗说:“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可见,尽管这首诗的内容晦涩难解,但不影响其诗极高的美学境界,确实是一首读不懂的好诗!

3、直抒胸臆: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过往的种种情感和经历已在心底沉淀了很久,现在再来回想,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其实这种悲欢离合的人生历程和情感经历岂待今朝追忆时才有,就在它发生的当时已经让我感到怅然若失了,今日追忆则更加惆怅,不堪回首。唉,追忆逝水年华,一切都已恍如隔世了!

小结诗歌内容:

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四、探究主旨

引导: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

引导:作者为什么而“惘然”?(为“此情”。)

引导:“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讨诗歌的主旨。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点评。

(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

活动三: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引导:现在让我们借助一段动画影片,来感受走进这首诗的意境。

资料链接——flasn影片《锦瑟》.

学生观后结合诗歌及画面谈谈这首诗的意境。

引导: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请同学们从它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再作分析、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诗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作业:

请将今天所学进行整理,写成一篇赏析性的短文。

篇8:诗词《锦瑟》教学设计

诗词《锦瑟》教学设计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诗歌浩如烟海,唐朝的诗人灿若繁星。下面给大家分享了《锦瑟》的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快速入题

1. 板书课题。

2. 播放瑟乐《淡月映鱼》。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弹奏的音乐?

这是瑟所弹奏的《淡月映鱼》。瑟音清幽哀怨,适合弹奏悲怨的曲调。有人曾经这样来描述瑟乐,他说:如果说筝是青年的爽朗,琴是老者的沧桑,那么瑟便是中年的深沉。

3. 人到中年,在饱尝了人间冷暖,历经人生百态,阅尽沧海桑田之后,李商隐在《锦瑟》中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深沉的内心体验呢?让我们走进《锦瑟》。

二、初读 感受诗美

1. 播放《锦瑟》的朗读音频。

师:你能说出本诗的情感基调吗?(哀婉伤感。)

师:感情基调:哀婉伤感(情感要到位)

语速:宜慢 音调:低沉 节奏:顿挫

2. 同学们依据朗读提示和视频范读,自由读诗。

3. 点学生读。师适当点评。

4. 学生齐读。

三、品读 走入诗境

1.你能找到诗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吗?大声告诉我。

明确:惘然。

师:惘然,迷糊不清貌。

2. 诗作中作者是如何传达伤感而又迷惘的情感的?你能选择其中一联,帮助我们解读吗。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怨恨以难言。

“锦瑟”,其形美丽精致;其声清幽哀怨,常与忆念、离别等悲怨情绪相联结。如元代元好问有云:佳人锦瑟怨年华。宋代贺铸:锦瑟年华谁与度。 “无端五十弦”,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时人痴语。锦瑟到底有多少弦,并不是锦瑟的过错,可是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阿,你干嘛要有那么多弦? “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拨动一根琴弦。瑟具五十弦,拨动瑟弦,繁音促节,令听者顿生烦乱思绪,所谓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故一音一节皆引思绪,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由此也可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思华年”,直言本作是追思之作。华年,所谓美丽的青春年华,主眼在华年盛景。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生晓梦”,梦,美好而短暂,不禁让人伤感。美好而虚缈的梦境令人神往却让人迷惘。

“杜宇啼春”,托冤禽之悲啼,表达诗人无限的悲感和难言的怨愤,哀怨而悲凄的情调。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的事物的怀念。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玉生烟。

“沧海月明”、“明珠泣泪”,高旷皓静,凄寒孤寂的境界,表达了世事难以两全的怅惘伤感的情调。

对于诗人玉谿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蓝田日暖”、“ 良玉生烟”,美丽温暖却虚无缥缈之境,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奈与迷惘。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谿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谿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情肠九曲。

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思华年”相为呼应。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师小结全诗:

同学们说得很精彩。

锦瑟装饰精美,乐音哀怨。繁弦促节之间心绪难平,让我不禁遥想那美丽却充满怅惘的盛景华年。年少轻狂,谁不爱追梦?然而一切美梦,终究如烟消散,这叫我如何不哀怨,如何不流泪?如今时过境迁,回首盛景华年,岂待今朝追忆才感无穷怅恨?就是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那么今朝怅恨,有当如何?一曲三叹,言有尽而意无穷。

3. 同学们通过意象的赏析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充满伤感迷惘的凄美之境,给人以无比新鲜而动人的感受。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意象有这般的魅力。

(板书)晓梦、春心、珠泪、玉烟,我们试着找找这四个意象的共同特点?(朦胧,说不清道不明。运用神话传说典故。很美,凄美。)

明确:(板书)朦胧凄美 非现实性。

这种意象特别适合表达李商隐复杂变化,惆怅莫名的浩茫的心境。

同学们,你们有过这种体验吗?我相信花样年华的同学们,一定会有那种朦朦胧胧,说不清道不明因由的伤感,对吗?

犹如《锦瑟》中,作者极尽意象就是想要传达出这种浓烈的扑朔迷离,无涯无际的情思。我想我们可以不必追究事因(自伤身世,恋情,悼亡等等),而应通过作品意象特点,把握其总体情感内涵,去领略其诗意与诗美。

4. 我想更多地了解李商隐,一定会对我们理解李商隐有所帮助。

同学们,你们对于李商隐有怎样的了解?对于这篇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说。

我来整理和补充:

(1)在那个风雨飘摇,行将衰败倾覆的晚唐。又一个“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的特殊时代,李商隐应运而生,其诗以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

但是,由于政治宗派的残酷斗争,这样的大诗人于荥阳病逝后,文坛竟然出奇地沉默,极少有人赋诗来悼念他。现在仅存的两首《哭李商隐》皆出自其生前挚友、诗人崔珏之手。

(2)哭李商隐(其二)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崔珏说李商隐有“才”且“凌云万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虚负”二字;有“襟抱”且终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坚,却以“未曾开”收句。这是怎样一个经历坎坷仕途、怀才不遇的李商隐啊!

(3)李商隐(约813—约858)出生在时世没落的晚唐,家世孤弱衰败,仕途失意沉于下僚,妻子王氏早逝。从而形成了他灵心善感的性格,情感丰富细腻,他秉赋才情,最终卓立于世。

四、研读 拓宽思维

1.《锦瑟》中非现实性意象的使用,在李商隐的一些无题诗中也有体现,让我们尝试利用这两首无题诗来进一步验证李诗的意象的独特性:

(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本诗是写作者在恋爱的重重阻隔中,表示对爱情的热烈追求,至死不变,也想象对方因日夜相思而形容憔悴,所以在绝望中依然寄托着微茫的希望。

春蚕蜡炬,到死成灰:至情至性,恐怕已经超越了爱情而具有执著人生的永恒意义。

蓬山,青鸟:内心的遥想,是不现实的,这种希望是美好的,但是早已暗含了结局,只是无望中的希望,但正因为如此更见作者情之真挚。

(2)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是写作者昨夜参加贵家的盛大宴会,与意中人席间相遇,表达了难得结合,却目成心许的爱情体验。

彩凤、灵犀: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作者虽无力到达,却终身难忘,无法排遣的内心世界。

2. 李商隐与杜甫一样,在情思的沉郁上十分相近。

不同的是,杜甫外向,诗思经常面向社会江山朝市之间,诗境与社会与自然直接沟通。李商隐转向内心,内在浩浩茫茫,无际无涯,扑朔迷离。成为唐诗中达于浑化层次的一种新境界。

关于这一点,同学课后去搜集相关资料以作验证,我们以后找机会再交流。

五、小结全诗

同学们,课要结束了,但是我们穿越千年的唐诗之旅并没有结束。让我们用情感作为沟通古今的桥梁,用真心品味真情,诚如朱光潜先生所言,从诗中感受那人生世相的新鲜有趣。

六、板书设计

走向内心的浩浩茫茫

——李商隐《锦瑟》

意象 ———————————— 内心世界

晓梦

春心 非现实性 扑朔迷离 浩茫

珠泪 朦胧凄美 无涯无际

玉烟

评析:

1、李商隐的感时、抒怀、吊古、咏物或言情诸作,莫不渗透着诗人的真情实感,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抒情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诗人喜欢把自己的艺术构思锤炼得千回百转,一波三折。他常避免作正面抒情,而借助于环境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思。他爱好绣织丽字,镶嵌典故,细针密线,襞□重重,造成光怪陆离而又朦胧隐约的诗歌意象。他又大量运用比兴寄托的手法,或借古讽今,或托物喻人,或言情寄慨,往往寄兴深微,寓意空灵,索解无端,而又余味无穷。 婉曲见意的表现形式,同“深情绵邈”的内涵相结合,做到“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原诗》),这就是李商隐诗歌的基本风格。处在晚唐采缛藻繁的诗风影响下,李商隐的诗歌也自有富丽精工的一面。但他不局限于华艳,而能够在绮丽之中时带沉郁,流美之中不失厚重,是跟他情深词婉的作风分不开的。《锦瑟》一诗充分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风格特点,以蕴含深刻的意象意境来表现内心扑朔迷离情怀,凌老师在充分深入研读作者作品的基础上,将分析体味这一诗歌特点确定为教学重点,是完全准确适宜的。

2、作为讲读课文,并不是教师一味地详解传授,而是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充分发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对于诗歌的阅读,重在通过诗歌意象意境的分析来深入理解诗人灌注于文本的思想情感,凌老师这节课是抓住了诗歌文本阅读的这一教学策略组织教学,以音频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引导学生自行解析诗句,通过诵读、知人论世,在教师的点拨下,达到对整首诗内涵的准确把握。

3、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就文论文,不算本领,作为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从课内延展到课外,凌老师没有忽视这一点,在教学《锦瑟》一文之后,辅以李商隐另外两首无题诗,引导学生进而探究造成李诗朦胧迷离特点的原因要素,这是一种能力的训练和习得,难能可贵。

4、凌老师是一位富有才华的教师,她的课堂本身就是一首委婉深情的诗的呈现。且不说她对文本本身的备课探究的深邃,单就她的教学语言就是华美的诗化表达,这是我所看到的教学设计中所少有的,令人不忍辍读。

5、如果要说这篇设计还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课堂上基于对学生学情了解的预设少了一些,也没有将学生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的诵读完整地穿插其中。

篇9:锦瑟

锦瑟

期末考试终于结束,心情也松了下来.

正午,顶着大太阳,我穿梭在校内.现在才发现,学校很大.从教室到寝室要走10分钟.

在我打开门的时候,一阵凉风吹来,惊醒了快要睡着的我,空调开得很大,22度.

寝室一直有一股莫名的怪味,让人想吐,说不出是骚还是臭或者其他的,只是让人窒息.还好我睡上铺,不是怎么特别敏感,真是谢天谢地.

考了3天,大家都是快昏了,只是想,早点回家去.我打电话让姐姐过来帮我搬东西的时候,寝室的一个人问:“你姐姐长得怎么样啊?”

我嘿嘿地笑:“等下你别跑了就行.”

大约5分钟后,她来了.还是那么地矮矮胖胖的,整个的头发烫得好恶心(个人观点).一进来就忙着帮我收拾东西.我干笑了几声,悄声道:“看见了吧,嘿嘿.”那人一脸死灰,被我坯得没了人样.我很奇怪姐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出门的时候她突然说:“等下拦车,你出钱啊!”我终于知道什么叫没事献殷勤.

颠簸了几分钟就到了家,下车的'时候我感觉像是身处火炉,全身快烧起来了.终于,还是到家了.我的高一就这么完了.

我还记得老师说二年级要重新分班的事,忽然觉得很伤感.我们的5111寝室,也会不复存在吧?我,鸡,象,萎,雀,呛,终究是会分开的.这一刻,我才发现平时打闹下的情谊.

鸡会整夜的发神经,吵得我无法睡觉;萎会跟我挑衅,然后和我疯一次;雀会突然狠狠地给我一巴掌,然后说:“你怎么这样啊!!!?”``````

以后不知道还有没有人突然给我一下,说:“吊!”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和我整夜的疯,不知道还有没有那疯狂的打闹,不知道还有没有熄灯后集体唱歌的欢乐``````

也许一切都是烟消云散了?

还有那墙壁上的诗?--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篇10:李商隐诗锦瑟教学设计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

2、理解内部结构;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

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四、常见的几种理解:

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2、亡妻的深情悼念;

3、作者的自伤。

五、分析第一种理解: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对全诗进行大意解说]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翻译出来: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说法(晋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来自这个说法)。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翻译出来: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

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翻译出来: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板书设计]

六、分析其他几种理解

1、下面摘录当代著名学者张中行的一段话,以备参考:

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这样解,虽然近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

2、课堂活动:点读练习。请同学们给下面的话加上标点符号。弄清对《锦瑟》的几种解释。

A、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B、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C、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晓梦喻少年时事。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春心者,壮心也。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惟见月照而泪。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采,而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摘自《诗学纂闻》)

七、作业。同步作业本上的练习。

八、教后记:

1、实践了用教材教的思想,不定了学生学教材,老师教教材的做法;

2、倡导了自主自学的学习风气。课堂大开放,让学生自己感悟,老师不必为控制课堂而感到吃力,讲一讲,变成了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

3、理解了李商隐诗歌的迷离风格,学习了多种表达技巧,强化了文言阅读能力的训练,学习了标点符号的运用。

篇11:李商隐诗《锦瑟》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一、导入快速入题

1.板书课题。

2.播放瑟乐《淡月映鱼》。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弹奏的音乐?

这是瑟所弹奏的《淡月映鱼》。瑟音清幽哀怨,适合弹奏悲怨的曲调。有人曾经这样来描述瑟乐,他说:如果说筝是青年的爽朗,琴是老者的沧桑,那么瑟便是中年的深沉。

3.人到中年,在饱尝了人间冷暖,历经人生百态,阅尽沧海桑田之后,李商隐在《锦瑟》中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深沉的内心体验呢?让我们走进《锦瑟》。

二、初读感受诗美

1.播放《锦瑟》的朗读音频。

师:你能说出本诗的情感基调吗?(哀婉伤感。)

师:感情基调:哀婉伤感(情感要到位)

语速:宜慢音调:低沉节奏:顿挫

2.同学们依据朗读提示和视频范读,自由读诗。

3.点学生读。师适当点评。

4.学生齐读。

三、品读走入诗境

1.你能找到诗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吗?大声告诉我。

明确:惘然。

师:惘然,迷糊不清貌。

2.诗作中作者是如何传达伤感而又迷惘的情感的?你能选择其中一联,帮助我们解读吗。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怨恨以难言。

“锦瑟”,其形美丽精致;其声清幽哀怨,常与忆念、离别等悲怨情绪相联结。如元代元好问有云:佳人锦瑟怨年华。宋代贺铸:锦瑟年华谁与度。“无端五十弦”,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时人痴语。锦瑟到底有多少弦,并不是锦瑟的过错,可是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阿,你干嘛要有那么多弦?“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拨动一根琴弦。瑟具五十弦,拨动瑟弦,繁音促节,令听者顿生烦乱思绪,所谓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故一音一节皆引思绪,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由此也可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思华年”,直言本作是追思之作。华年,所谓美丽的青春年华,主眼在华年盛景。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生晓梦”,梦,美好而短暂,不禁让人伤感。美好而虚缈的梦境令人神往却让人迷惘。

“杜宇啼春”,托冤禽之悲啼,表达诗人无限的悲感和难言的怨愤,哀怨而悲凄的情调。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的事物的怀念。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玉生烟。

“沧海月明”、“明珠泣泪”,高旷皓静,凄寒孤寂的境界,表达了世事难以两全的怅惘伤感的情调。

对于诗人玉谿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美丽温暖却虚无缥缈之境,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奈与迷惘。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谿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谿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情肠九曲。

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思华年”相为呼应。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师小结全诗:

同学们说得很精彩。

锦瑟装饰精美,乐音哀怨。繁弦促节之间心绪难平,让我不禁遥想那美丽却充满怅惘的盛景华年。年少轻狂,谁不爱追梦?然而一切美梦,终究如烟消散,这叫我如何不哀怨,如何不流泪?如今时过境迁,回首盛景华年,岂待今朝追忆才感无穷怅恨?就是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那么今朝怅恨,有当如何?一曲三叹,言有尽而意无穷。

3.同学们通过意象的赏析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充满伤感迷惘的凄美之境,给人以无比新鲜而动人的感受。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意象有这般的魅力。

(板书)晓梦、春心、珠泪、玉烟,我们试着找找这四个意象的共同特点?(朦胧,说不清道不明。运用神话传说典故。很美,凄美。)

明确:(板书)朦胧凄美非现实性。

这种意象特别适合表达李商隐复杂变化,惆怅莫名的浩茫的心境。

同学们,你们有过这种体验吗?我相信花样年华的同学们,一定会有那种朦朦胧胧,说不清道不明因由的伤感,对吗?

犹如《锦瑟》中,作者极尽意象就是想要传达出这种浓烈的扑朔迷离,无涯无际的情思。我想我们可以不必追究事因(自伤身世,恋情,悼亡等等),而应通过作品意象特点,把握其总体情感内涵,去领略其诗意与诗美。

4.我想更多地了解李商隐,一定会对我们理解李商隐有所帮助。

同学们,你们对于李商隐有怎样的了解?对于这篇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说。

我来整理和补充:

(1)在那个风雨飘摇,行将衰败倾覆的晚唐。又一个“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的特殊时代,李商隐应运而生,其诗以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

但是,由于政治宗派的残酷斗争,这样的大诗人于荥阳病逝后,文坛竟然出奇地沉默,极少有人赋诗来悼念他。现在仅存的两首《哭李商隐》皆出自其生前挚友、诗人崔珏之手。

(2)哭李商隐(其二)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崔珏说李商隐有“才”且“凌云万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虚负”二字;有“襟抱”且终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坚,却以“未曾开”收句。这是怎样一个经历坎坷仕途、怀才不遇的李商隐啊!

(3)李商隐(约813—约858)出生在时世没落的晚唐,家世孤弱衰败,仕途失意沉于下僚,妻子王氏早逝。从而形成了他灵心善感的性格,情感丰富细腻,他秉赋才情,最终卓立于世。

四、研读拓宽思维

1.《锦瑟》中非现实性意象的使用,在李商隐的一些无题诗中也有体现,让我们尝试利用这两首无题诗来进一步验证李诗的意象的独特性:

(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本诗是写作者在恋爱的重重阻隔中,表示对爱情的热烈追求,至死不变,也想象对方因日夜相思而形容憔悴,所以在绝望中依然寄托着微茫的希望。

春蚕蜡炬,到死成灰:至情至性,恐怕已经超越了爱情而具有执著人生的永恒意义。

蓬山,青鸟:内心的遥想,是不现实的,这种希望是美好的,但是早已暗含了结局,只是无望中的希望,但正因为如此更见作者情之真挚。

(2)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是写作者昨夜参加贵家的盛大宴会,与意中人席间相遇,表达了难得结合,却目成心许的爱情体验。

彩凤、灵犀: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作者虽无力到达,却终身难忘,无法排遣的内心世界。

2.李商隐与杜甫一样,在情思的沉郁上十分相近。

不同的是,杜甫外向,诗思经常面向社会江山朝市之间,诗境与社会与自然直接沟通。李商隐转向内心,内在浩浩茫茫,无际无涯,扑朔迷离。成为唐诗中达于浑化层次的一种新境界。

关于这一点,同学课后去搜集相关资料以作验证,我们以后找机会再交流。

五、小结全诗

同学们,课要结束了,但是我们穿越千年的唐诗之旅并没有结束。让我们用情感作为沟通古今的桥梁,用真心品味真情,诚如朱光潜先生所言,从诗中感受那人生世相的新鲜有趣。

篇12:李商隐诗《锦瑟》教学设计

1、题解: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或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

2、译诗:

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地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3、品典:

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计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品典四:蓝田晶暖玉生烟。

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元。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

4、结构与主题:

1~2句:由听瑟弦诉说思念往昔。

3~4句:由庄周化蝶,望帝托鹃思念亲人。

5~6句:由美人眼泪化珍珠,蓝田美玉化轻烟进一步眷恋。

7~8句:追忆悲欢离合仍是一片茫然。

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妨自己品味。

5、鉴赏要点:

构思新奇:

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声声诉述思念之切。结尾句“当时惘然”“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朦胧美: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这深。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乐游园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篇13:李商隐诗《锦瑟》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品味诗歌的形象,理解内部结构;

过程与方法:

2、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品味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

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以及典故的理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1、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赏析《锦瑟》

(一)教你方法:读诗三步走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三)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1、字面译诗

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地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2、理解主旨: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我们暂且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解读它吧:

【参考】“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为什么单单是“五十弦”呢?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可以选择了吗?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参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不唯我独有:有着“鲲展翅九万里”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辩;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梦迷”着“晓”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恋或徘徊彷徨之意转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鹃心托”依“春”字点破,使旧有的怨恨怅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搏击奋斗。

【参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物犹如此,人当如是。“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艺术素养的表现和挥洒,更是诗人回答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尺度。诗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诗作的主题,整篇的闪光点在此,魂亦在此。

【参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三、探究能力:

历来对该诗主旨常见的几种理解:

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2)亡妻的深情悼念;

3)作者的自伤。

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者你认同上述哪种主旨理解)?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下面摘录当代著名学者张中行的一段话,以备参考:

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这样解,虽然近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

四、检测:

1、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

2、作者为什么而“惘然”?(为“此情”。)

3、“此情”到底是什么情?(恋情说、悼亡说、自伤身世说……)

4、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诗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诗歌艺术特色: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5、该诗构思新奇,你认为体现在什么地方?

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声声诉述思念之切。结尾句“当时惘然”“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6、有人说,诗歌具有朦胧美,你认为又体现哪些方面?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这深。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五、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补注用典]:

用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用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用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计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篇14:《锦瑟》教学新探

《锦瑟》教学新探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不绝。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与语文课程同步发展,要求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课改以来教材虽然几经更换,但许多经典篇目并没变。如何把这些旧课文上出新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呢?以《锦瑟》为例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以前我教《锦瑟》往往会先确定一个主题,比如恋情说,然后设计教学流程,在把所定主题教完之后再引出多主题的探讨。面对新形式,面对新一届学生,我再上必修三时,尝试着改进教学流程。《锦瑟》这首诗它最大的魅力在于主题隐晦,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难解读的一首诗。我紧紧捉住“主题难解”这一特点来安排教学流程,引导学生,解构全诗。

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语:数学史上有个“哥德巴赫猜想”它是数学界最难解的数学题,被称为数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至今无人能解。无独有偶,中国诗歌史上也有个“哥德巴赫猜想”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它就是《锦瑟》,同学们有没有兴趣摘一摘这颗“明珠”呢?说说这首诗主题到底是指什么?

二、在学生读完诗歌后,我围绕“主题难解”设计问题。

主问题:本诗“主题难解”表现在哪?

难解1――“此情”不明确

1.诗言情,本诗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

2.作者为什么而惘然?――为“此情”

3.此情到底是什么情呢?――不明确

难解2――意象不明指

关键词上找不出明确的主旨倾向,同学们能否从意象上找到呢?

4.请同学们概括文中出现的意象。

意象有:五十弦锦瑟、庄生梦蝶、望帝化鹃、月明珠泪、蓝玉升烟。

5.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特点:模糊朦胧。李商隐的诗歌常常大量出现带比喻性的或象征性的形象,而且这种比喻只出现喻体,没有出现的本体,比喻就比较模糊朦胧。意象,往往被埋藏起来,因此较难捉摸。比如首联中“五十弦锦瑟”是个喻体,但喻什么,它所喻的本体没有交代。诗中跨过了这个本体说锦瑟使他“思华年”,引起了他的追忆和情思。丢掉了本体,而直接由喻体跨越到情思,这就造成了一种难以捉摸的朦胧之感。其它几个意象更是如此。总之,意象暗示虽多,但不明确。这些意象重叠,累积构成多层次朦胧境界,加上这首诗又弥漫着一层浓重的怅惘感伤的`情雾。连诗人自己也觉得似隐似现,难以捉摸。所以结尾才会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三、分组讨论。

同学们现在知道这首诗“主题难解”难在哪了吧。但这首诗读来却很美,大家再细细品读,然后分组破解。(当然,为了降低难度也可以先告诉学生:一千多年来,这首诗形成的五种看法,恋情说、悼亡说、自伤说、评诗说、参禅说)

四、学生发表看法。

学生看法千奇百怪,异彩纷呈。有把这首诗编成爱情小说表达的;有把这首诗改写成现代爱情诗歌的;有把这首诗说成作者怀才不遇的;有把这首诗说成作者回忆一生中闪耀的事迹的;有把这首诗说成作者老了回想自己青春年华的等。

五、课文总结。

同学们刚才的发言都很精彩。对这首诗进行了各自的破解。虽然不能说哪一位同学的讲解是正确的,因为学术界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这正是这首诗的魅力。这正如断臂的维纳斯一样,你可以为她的断臂想像出很多复原的样子。虽然原貌仍不可复,但乐趣已在其中矣。

以上就是我对《锦瑟》这首诗在教法上所做的新尝试。它的特点就在于变过去主题先行为主题研讨,变老师主讲为老师主导,变学生被动地听为积极参与解读,让学生多思考,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

篇15:锦瑟教学反思

选择《锦瑟》这首诗的初衷是觉得古诗字数少,而且高中又学过,准备起来应该没什么难处,事实上真正着手去解读这首诗,尤其是以一位教师的视角去讲解给学生听,对我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我先去网上百度了各种教案,总体上来看大同小异,可供参考的价值不是很大,然后,考虑到我们高中曾将这首诗选入过课本中,我又向同学了解了一下他们对这首诗的一些见解。普遍反映的情况是《锦瑟》这首诗太朦胧了,不知道作者所要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怀。我那时便暗下决心,给他们讲懂这首诗。其实,也是从那时起我就犯下了一个错误,即文本定位没有找准正如老师给我的评课中提到,几千年来都把《锦瑟》定位为是首朦胧诗,到你这儿把它一条条讲得这么清楚,说明你的文本定位是存在问题的。下面我先将我被评之前的教学实录写下来。

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李商隐的一首诗歌,大家都知道,李商隐是我国唐朝后期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位诗人。他流传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我们先一起回忆一下,然后,我找几位同学起来说几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的,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对李商隐有了解的同学都知道,李商隐本人是非常喜欢并且非常擅长使用典故的,同时呢,也非常善于捕捉富于情感表现力的意象。而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这首《锦瑟》里面就有非常丰富的典故和意象,同时,这首诗也是李商隐诗歌的典型的代表。在解读这首诗之前,我们可以先一起探讨一下李商隐能写出朦胧诗的原因是什么?或者说,他创作朦胧诗的背景是怎样的?我们都知道,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盛唐诗兼有高华明朗、含蓄蕴藉的诗美,洋溢着青春乐观的气息。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与韩愈、孟浩然是这一阶段存在的两大诗派。()元、白这一派崇尚的是平易,举个例子就能说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那首我们小时候都学过的启蒙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得就很平直如白话。而韩、孟这一派它崇尚的是奇崛,同样是写草,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相比之下,就将早春的朦胧美刻画的比较生动而委婉。这两大诗派在诗歌发展史上都有着创造性的贡献,但也有一些缺点流弊,李商隐可能有意纠正韩、白的一些缺点,努力恢复盛唐诗的某些优点,但是由于时代衰颓的影响,盛唐那种饱满健举、明朗与含蓄相结合的诗美已经不可能重现了。而在他的诗里,含蓄蕴藉的一面往往发展成了对朦胧境界的刻意追求。从他青年时代所作的《夕阳楼》和《燕台诗四首》就已经很明显的看出他这方面的特殊爱好。(《夕阳楼》和《燕台诗四首》我给大家附在了诗的下面,课下的时间大家可以和《锦瑟》作一下对比性阅读,看看诗人早期朦胧诗和晚期朦胧诗的共性。)而到了晚年,《锦瑟》一诗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好,下面我请大家先对照注释通读全诗,整体感知一下。然后,我找两位同学起来说说你们的看法。(几分钟后)生一:我认为,《锦瑟》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生二:我感觉,这首诗是写诗人的爱情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同时也许掺杂了一下别的情感在里面吧!好,刚才这两位同学

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这首诗的见解,而且呢,说的各有道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商隐,一起深入具体的解读一下这首诗。

篇16:锦瑟教学反思

上周三上午第二节课,我按备课组制定的教学计划,讲授了必修四第三单元的诗歌《锦瑟》。通过课堂讲授,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学习目标没有按计划完成,教学过程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对此我进行了认真、深刻的反思。

一、课堂上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现在所倡导的“高效课堂”的模式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多讲,老师少讲。而在这堂课中,我恰恰将这两者颠倒过来。从开始到结束始终是我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少了让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虽然知识是传授给学生了,但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是被动的而非主动。这样学生的记忆就不深刻。要将这种被动化为主动,就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我可以先将最后一张幻灯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看法。这样的话,学生就参与到这个活动的环节中去,畅所欲言,然后我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总结。本来这首诗歌就是有多种解读的,用这样一种形式,可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以及他们对这首诗歌的兴趣。这样的效果远远比我单方面将知识灌输给他们的强的多。

二、课堂中的语言还需要精炼。

在讲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会反复的强调。因为生怕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将我所说的知识点遗漏掉,所以我在不自觉中就会反复强调,这样又使得整个课堂显得单调,成了教师的“主战场”。所以在总结的时候适可就行。如果担心学生没听进去,不妨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位学生有说的不完整的地方可以让其他学生再进行补充。达到一个当堂检测的效果,也能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三、忽略了一个细节:未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

本来诗歌的学习应让学生自己去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以及意境。《锦瑟》这篇诗歌讲究的就是一个意境,传达的就是一种哀怨之情。而这样的一种境界以及情感,如果按照我分析诗歌的内容再将之传达给学生,可能他们能够知道这样一种意境、这样一种情感,但是不会很深刻。我可以先不用管学生是否读懂了这首诗,就让他们反复去诵读诗歌,通过朗读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有朗读,但似乎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四、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自信心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以后教学中最需要关注的',要让学生敢说,要接受学生犯错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班级中有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对某个问题能讲出个所以然来,但是绝大部分的学生是不爱表达,不愿意在课堂中发言的。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有顾虑的第二点就是担心学生站起来说不上什么,时间浪费掉了,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我只顾及完成教学任务,却忽略了让学生锻炼的过程。应包容每一位学生。学生一天两天是不能达到那么高的水准。这在于一个长期的过程,那就需要我给他们每个人锻炼的机会。也许一开始,学生站起来是说不到,也许更害怕自己说错,害怕说的不是标准答案。这时候应该要鼓励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用微笑和包容心去接受学生,一步一步让学生在课堂中敢说,慢慢地向好的趋势发展,让其在不自觉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当然,我知道这不是很快就能实现的,需要很长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耐心,我想我会努力做到的。

以上的这些,是我在教学《锦瑟》这堂课中存在的不足。曹校长给我的点评,每一点都很到位,是我在今后的课堂中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我会虚心接受并努力改进,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反思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次作业。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力军”,使每一节课都能成为高效课。

作为一名新工作的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经验全无,在探索教学方式和方法上面,迫切需要前辈们的悉心指导。尤其是听了曹校长的细心指导,让我受益匪浅,校长的建议都体现出对我这个年轻教师的关心和帮助,相信在各位老师的关怀下,我会快速成长,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希望领导和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

篇17:锦瑟教学反思

上周三上午第二节课,我按备课组制定的教学计划,讲授了必修四第三单元的诗歌《锦瑟》。通过课堂讲授,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学习目标没有按计划完成,教学过程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对此我进行了认真、深刻的反思。

在教学《锦瑟》这篇文章之前,我针对教学参考书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并上网搜集了大量关于《锦瑟》的解读资料,通过精心整理,对这首诗歌精心做了一份课件,以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备课时,我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诗歌的重点,即大量的用典以及作者所传达出的哀怨情思,通过让学生亲自阅读课文,感受意境。利用假期,我又全面回顾了当时的教学过程,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具体情况如下:

一、课堂上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现在所倡导的“高效课堂”的模式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多讲,老师少讲。而在这堂课中,我恰恰将这两者颠倒过来。从开始到结束始终是我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少了让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虽然知识是传授给学生了,但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是被动的而非主动。这样学生的记忆就不深刻。要将这种被动化为主动,就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我可以先将最后一张幻灯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看法。这样的话,学生就参与到这个活动的环节中去,畅所欲言,然后我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总结。本来这首诗歌就是有多种解读的,用这样一种形式,可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以及他们对这首诗歌的兴趣。这样的效果远远比我单方面将知识灌输给他们的强的多。

二、课堂中的语言还需要精炼。

在讲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会反复的强调。因为生怕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将我所说的知识点遗漏掉,所以我在不自觉中就会反复强调,这样又使得整个课堂显得单调,成了教师的“主战场”。所以在总结的时候适可就行。如果担心学生没听进去,不妨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位学生有说的不完整的地方可以让其他学生再进行补充。达到一个当堂检测的效果,也能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三、忽略了一个细节:未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

本来诗歌的学习应让学生自己去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以及意境。《锦瑟》这篇诗歌讲究的就是一个意境,传达的就是一种哀怨之情。而这样的一种境界以及情感,如果按照我分析诗歌的内容再将之传达给学生,可能他们能够知道这样一种意境、这样一种情感,但是不会很深刻。我可以先不用管学生是否读懂了这首诗,就让他们反复去诵读诗歌,通过朗读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有朗读,但似乎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四、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自信心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以后教学中最需要关注的,要让学生敢说,要接受学生犯错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班级中有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对某个问题能讲出个所以然来,但是绝大部分的学生是不爱表达,不愿意在课堂中发言的。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有顾虑的第二点就是担心学生站起来说不上什么,时间浪费掉了,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我只顾及完成教学任务,却忽略了让学生锻炼的过程。应包容每一位学生。学生一天两天是不能达到那么高的水准。这在于一个长期的过程,那就需要我给他们每个人锻炼的机会。也许一开始,学生站起来是说不到,也许更害怕自己说错,害怕说的不是标准答案。这时候应该要鼓励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用微笑和包容心去接受学生,一步一步让学生在课堂中敢说,慢慢地向好的趋势发展,让其在不自觉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当然,我知道这不是很快就能实现的,需要很长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耐心,我想我会努力做到的。

以上的这些,是我在教学《锦瑟》这堂课中存在的不足。曹校长给我的点评,每一点都很到位,是我在今后的课堂中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我会虚心接受并努力改进,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反思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次作业。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力军”,使每一节课都能成为高效课。

作为一名新工作的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经验全无,在探索教学方式和方法上面,迫切需要前辈们的悉心指导。尤其是听了曹校长的细心指导,让我受益匪浅,校长的建议都体现出对我这个年轻教师的关心和帮助,相信在各位老师的关怀下,我会快速成长,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希望领导和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

《锦瑟》 教案教学设计

锦瑟高中生作文

《锦瑟》诗意象的作用

关于诗人李商隐的故事随笔:锦瑟

选修语文《横塘路》教案

高考语文锦瑟原文翻译及赏析

从语意学解读景观设计中文脉的传承

李商隐锦瑟赏析

李商隐锦瑟鉴赏

采访稿对话式范文

《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锦瑟》教学设计(精选17篇)】相关文章:

李商隐锦瑟2022-07-14

锦瑟 李商隐2022-11-16

从细治文(高一必修课堂实录)2023-02-25

横塘路 贺铸 翻译-横塘路 赏析2022-09-10

锦瑟唯美句子2023-04-23

聊将锦瑟记流年安意如经典语录2023-01-07

怀念的古诗句之《锦瑟》2022-10-13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的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赏析2024-03-26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想北平》说课稿2022-05-07

《天涯》李商隐全诗赏析2022-05-0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