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稿

时间:2022-07-22 05:25:28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一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稿(整理13篇)由网友“弥生小姐糯米桑”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高一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稿,欢迎阅读分享。

高一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稿

篇1:高一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总括句: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讲授过程中我既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放手引导学生参与尝试和讨论,展开思维活动。因此本节课力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听讲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式学习,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设计。

首先,我谈一下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内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首先在节的引言中,明确指出自然界的生物体中的元素是生物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得的,没有一种元素是细胞特有的。但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这部分内容较为浅显,但是结论非常重要,对于学生了解生物的物质性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老师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已经知道了细胞是生命生命体的基本单位,这为这一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的知识面有限,生活阅历较浅、对重难点的知识不熟悉,不了解,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生物知识并提高生物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2、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检验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学得本实验的实验方法。

(2)通过对C元素的分析,说明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组成细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学难点:

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讲述法、小组讨论法、PPT演示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是导入新课环节。

1、导入新课:(3—5分钟)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细胞对于生命体来说意义非常重大,地球上的环境千变万化,但都是有一定的物质组成,比如地壳表面的水、岩石以及空气,那么这些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呢?生物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这些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那么这些生物又由哪些元素组成?

2、讲授新课(30分钟)

在导入新课之后,便是新课教学环节,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组成细胞的元素:概述组成生命的元素。结合P17两个饼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

(缺锌导致DNA复制和RNA合成不能正常进行,胰岛素里有两个锌;缺铁会贫血;碘、硒甲状腺激素不可少)。提出问题:在两个统计图中显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最大的?可以简单解释一下碳在生命物质中的地位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指导学生完成讨论题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以问题引导:你的实验材料选择了什么?你预测你的实验材料含有什么有机物比较多?你选择的试验仪器和试剂是什么?

3、巩固提高(3—5分钟)

幻灯片展示本课的要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C、H、O、N);组成细胞重要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检测糖类等物质的方法(包括试剂、操作、反应结果)

4、小结作业

在上完整节课的所有内容以后,我会带领着学生跟着我一起来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对于重点的部分,我会再次强调。小结之后,我会布置练习上面的两道题作为本节课的课后作业,第一题为选作题,第二题为必做题。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巩固。体现因材施教的新课改理念。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七、板书设计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稿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三、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辛苦了,请问需要擦黑板吗?

篇2:《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高二生物说课稿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高二生物说课稿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二章第1节内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首先在节的引言中,明确指出自然界的生物体中的元素是生物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得的,没有一种元素是细胞特有的。但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内容。这部分内容较为浅显,但是结论非常重要,对于学生了解生物的物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2、能力目标: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1)通过对C元素的分析,说明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组成细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学难点:

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讲述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地球上的环境千变万化,但都是有一定的物质组成,比如地壳表面的水、岩石以及空气,那么这些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呢?生物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这些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那么这些生物又由哪些元素组成?

2、讲授新课:(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组成细胞的元素:概述组成生命的元素。结合p17两个饼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缺锌导致DNA复制和RNA合成不能正常进行,胰岛素里有两个锌;缺铁会贫血;碘、硒甲状腺激素不可少)。提出问题:在两个统计图中显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最大的?可以简单解释一下碳在生命物质中的地位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指导学生完成讨论题。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以问题引导:你的实验材料选择了什么?你预测你的实验材料还有什么有机物比较多?你选择的试验仪器和试剂是什么?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幻灯片展示本课的要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C、H、O、N);组成细胞重要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检测糖类等物质的方法(包括试剂、操作、反应结果)

4、板书设计(略)

篇3:高一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设计

高一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设计

1.组成细胞的元素

(1)生物体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得。

(2)存在形式: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3)种类

(4)最基本元素是C,对生命的意义是构成生命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2.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统一性:不同种生物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2)差异性:不同种生物的元素含量相差很大。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种类

(2)含量排序:在细胞鲜重中前四位的依次是水、蛋白质、脂质、糖类;在细胞干重中前三位的依次是蛋白质、脂质、糖类。

[思维诊断]

(1)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重庆,1A)( √ )

(2)细胞中的.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江苏,1A)( × )

(3)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2012・江苏,1D)( × )

(4)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2012・江苏,1C)( √ )

(5)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不含有氮元素(2012・江苏,1B)( × )

(6)纤维素和尿素、脂肪酸和磷脂、三磷酸腺苷和核糖核酸、胆固醇和血红蛋白四组均含有相同的元素(高考重组题)( × )

题组一 辨别细胞的元素含量、分类及作用

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细胞化学元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组成生物的最基本元素是C

B.H7N9病毒和桃树共有的元素是C、H、O、N、P

C.占人体细胞干重百分比最多的元素是O

D.Cu、Mn、Mo、B都是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

答案 C

解析 H7N9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其组成元素为C、H、O、N、P;占人体细胞干重百分比最多的元素是C.

2.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人体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

B.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基本相同

答案 C

解析 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的必需元素,缺乏其中任何一种都会表现出相应的缺乏症,A项错误;各种生物以及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元素组成具有统一性,即组成各种生物的元素种类大致相同,组成生物体的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特有的,都来自于非生物界,B项错误,C项正确;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元素组成具有差异性,即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差别较大,D项错误。

判断元素与化合物分子的四个“明确”

题组二 利用表、图分析细胞中的元素与化合物

3.下表是两种生物干重中有关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下表,有人得出下面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元素 C H O N P S 生物甲 43.57 6.24 44.43 1.46 0.20 0.17 生物乙 55.99 7.46 14.62 9.33 3.11 0.78 A.如果它们分别是动物和植物,则甲是动物,乙是植物

B.等质量的组织中,甲所含的热量少于乙

C.两者体细胞中,乙的染色体(质)比甲多

D.两者的含水量比较,可推测甲比乙多

答案 B

解析 动物和植物干重相比较,植物含糖类较多,动物含脂肪、蛋白质较多,由于脂肪的元素构成特点是含C、H较多而含O少,蛋白质的特征元素是N,故植物体中含O较多,动物体中含H、N元素较多,另外动物含Ca、P元素也比植物多。题中甲为植物,乙为动物,A项错误;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较,脂肪含热量较多,生物甲含糖量高,生物乙含脂肪多,B项正确;生物干重中有关元素的含量不能作为判断其含水量和染色体(质)多少的依据,C、D项均错误。

4.如图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化合物依次是H2O、蛋白质

B.若图2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O、C、H

C.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由此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D.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的化合物含量,则A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

答案 C

解析

走出元素与化合物的3个误区

(1)易混淆元素与化合物的干重与鲜重

在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占鲜重百分比:O>C>H>N;占干重百分比:C>O>N>H.

在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占鲜重百分比:水>蛋白质>脂质>糖类;占干重百分比中,蛋白质最多。

(2)误以为生物体内大量元素重要,微量元素不重要

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根据元素

篇4: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稿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稿

各位领导 、老师们:

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二章第1节内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首先在节的引言中,明确指出自然界的生物体中的元素是生物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得的,没有一种元素是细胞特有的。但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内容。这部分内容较为浅显,但是结论非常重要,对于学生了解生物的物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2、能力目标: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1)通过对C元素的分析,说明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组成细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学难点:

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讲述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地球上的环境千变万化,但都是有一定的物质组成,比如地壳表面的水、岩石以及空气,那么这些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呢?生物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这些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那么这些生物又由哪些元素组成?

2、讲授新课:(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组成细胞的元素:概述组成生命的元素。结合p17两个饼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缺锌导致DNA复制和RNA合成不能正常进行,胰岛素里有两个锌;缺铁会贫血;碘、硒甲状腺激素不可少)。提出问题:在两个统计图中显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最大的?可以简单解释一下碳在生命物质中的地位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指导学生完成讨论题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以问题引导:你的实验材料选择了什么?你预测你的实验材料还有什么有机物比较多?你选择的试验仪器和试剂是什么?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幻灯片展示本课的要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C、H、O、N);组成细胞重要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检测糖类等物质的方法(包括试剂、操作、反应结果)

4、板书设计(略)

5、布置作业。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篇5:高一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

1教材及学情分析

1.1本节地位和重难点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内容。由于生物科学的许多问题都是在细胞层次上寻求解答的,要深入阐明细胞生命活动的规律,必须要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要从系统的视角来认识细胞,首先要了解细胞这个系统的物质组成。因此,本章节内容是学习本模块其它章节的基础,也是学习高中生物课程其它模块的基础。教材从组成细胞中的最基本物质——元素,再深入到化合物,这样层层深入,也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同时,也使学生在微观层面上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物质统一性,为后续学习进一步打下基础。教学重点难点一是阐明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二是解释.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三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

1.2学生特点

本节的知识相对简单,学生需要牢固的掌握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好实验技能。高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生物,动手能力比较差,在做实验的时候阐述清楚实验原理并且做好演示实验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需要树立学生不断思考的能力,学会用探究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目的

2.1知识方面

1.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3.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4.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5.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6.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2.2能力方面

1.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特定的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探讨组成细胞的分子的重要作用。

2.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3.崇尚生命物质和谐之美,珍爱生命。

4.为生命的奥秘所折服。

5.珍惜水、节约水的意识渗透。

6.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与原来的高中教材相比,本章的内容有所拓展。基本概念和原理基本没有增加,补充的是课堂上即可完成的学生活动,如“问题探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关于“氨基酸结构通式”、“脂肪的分布和作用”、“无机盐的重要生理功能”等内容的“思考与讨论”;以及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人体健康的联系,科学史话和科学前沿等。

3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投影或挂图,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谈话法、比较分析法、启发式讨论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4教学思路

1.思路设计

导入:地壳元素与细胞元素含量对比表格得出差异并引入细胞中元素的概念,具体介绍元素(包括元素的分类,占细胞干重鲜重的百分比,并重点讲解C元素之所以是基本元素的原因)

由元素引出化合物概念,并介绍化合物(包括化合物的分类,主要化合物种类以及其含量的差异),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细胞中化合物应该如何提取并引出一下三个实验

分别介绍糖类,脂肪,蛋白质检测的.具体原理方法并做演示实验并进行学生实验

5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列出地壳与细胞中元素差异的表格,提出问题:“从表格中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硅元素在地壳含量比较高,但是在细胞中含量就比较低,但是地壳中所元素细胞中都有……”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总结得出结论如下:

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的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命特有的;

2.元素在细胞中和无机环境中的含量却有区别.从而引入组成生物元素的概念。

(2)新课讲授

组成细胞的元素分别在黑板上列出常见化学元素,通过画图来区分元素含量所划分的元素种类,即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基本元素。、在讲解过元素分类之后,着重讲解C元素之所以成为基本元素的原因,在此之前,首先使用一组数据对比,即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干重和细胞湿重的比例,并提出问题:“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什么?占干重最多的元素又是什么?怎么来解释这种现象。”这个时候学生回答:“分别是氧和碳……”作为学生可能不能直接说出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所以就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提出问题:“鲜重和干重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回答:“水分。”这样进一步提出问题:“那么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学生回答:“氢和氧。”这样的进一步引导,可以再问一次:“那么鲜重干重元素含量差异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学生回答:“组成细胞化合物最多的元素应该是C。”接着提问让学生思考:“那么为什么最多的是C,C具备哪些特性才使得自己成为基本元素。”教师可以同样采用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回忆一下碳元素的相关化学知识。”通过这种引导使得学生回忆旧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出碳元素电子排布使得碳元素相对稳定,不易在普通条件下发生反应,故而是组成生命各种化合物的基本组成成分。所以说C是细胞中的基本元素。由此也可以引入细胞中化合物的概念。

细胞中的化合物在黑板列出表格,让同学自己填空,表格设置如下: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通过让同学们自己回忆旧知,来完成填空,并牢固记忆六大类物质。列出六大类物质质量分数的表格,让学生讨论比较各个组分的比重并提出问题:“细胞中最多化合物最多的是什么?推测一下其对于生命的意义。那么这些物质该怎样被鉴定呢?”学生不一定能够答好以上提出的问题,但是可以由此引入接下来要做的三个实验。

(3)实验

借助刚刚的问题引入实验,直接阐述实验目的原理以及方法,其中最应注意的是在双缩脲试剂和菲林试剂的配置和使用方法上加以强调,并列出其配方,供学生区分清楚。在阐述过具体实验步骤之后,教师做一遍演示实验,接下来让学生动手开始做实验。实验的流程主要如下:

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组织样液。向试管内注入1mL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C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观察实验现象。如果待测组织样液中还原糖含量较高,可见溶液的变化为:浅蓝色→绿色→棕黄色→砖红色沉淀。

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不同生物组织样液被染色的情况。

制作花生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

取材取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

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待用。

制片

选材: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用毛笔蘸取放在载玻片中央。

染色: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min(如果用苏丹Ⅳ染液,染色1min)。

清洗: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盖片: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的酒精,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观察在低倍镜下寻找花生子叶薄片的最薄处,移到视野中央,将影像调节清楚后换高倍镜观察。在视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向试管内注入待测组织样液2mL。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再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实验现象。如果待测组织样液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以观察到待测组织样液变成紫色。

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组织样液。向试管内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5.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验前安排学生做好预习,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和实验原理。

(2)课上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讲解实验原理后,学生要将实验材料、用具和试剂按所检测的物质的不同分别摆放成几组。学生在给实验材料、用具和试剂分组的过程中能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进一步明确实验的方法步骤,以利于在后续的操作过程中快速、准确地完成实验操作。

6、板书设计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篇6:高一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H、O、N、P、S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化合物种类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篇7:高一生物知识点: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高一生物知识点: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20多种)

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 Zn 、Mo、Cu、B、Fe、Mn(口诀:新木桶碰铁门)

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

最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多的是水)

数量最多的元素:H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鲜重下含量最多),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核酸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红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红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含量最多的。

元素组成:C H O N(有的含N P S Fe等)

基本单位:氨基酸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或单体)。

种类:约20种

通式:

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婴儿有9种),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叫必需氨基酸。另外12种氨基酸是人体能够合成的,叫非必需氨基酸。

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二、蛋白质的结构

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做肽键。有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

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三、蛋白质的功能

1.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

2. 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

3. 运输载体(血红蛋白)

4. 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

5. 免疫功能( 抗体)

四、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

规律方法

1、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

根据R基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氨基酸。

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位于同一个C原子上,由此可以判断是否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2、公式:肽键数=失去H2O数=aa数-肽链数(不包括环状)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n-m)个水分子,形成(n-m)个肽键。

至少存在m个-NH2和m个-COOH,具体还要加上R基上的氨(羧)基数。

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x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

3、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

4、蛋白质总的分子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缩合反应脱去的水的总分子量。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核酸的分类

细胞生物含两种核酸:DNA和RNA

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一类是核糖核酸(RNA)。

二、核酸的结构

1、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C H O N P)。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核酸初步水解成许多核苷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2、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RNA由一条核糖核苷酸连构成。

3、核酸中的相关计算:

(1)若是在含有DNA和RNA的生物体中,则碱基种类为5种;核苷酸种类为8种。

(2)DNA的碱基种类为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种类为4种。

(3)RNA的碱基种类为4种;核糖核苷酸种类为4种。

附表

类别

DNA

RNA

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核糖核苷酸(4种)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碱基

腺嘌呤(A)、鸟嘌呤(G、)

胞嘧啶(C)、胸腺嘧啶(T)

腺嘌呤(A)、 鸟嘌呤(G)

胞嘧啶(C)、尿嘧啶(U)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磷酸

三、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细胞中的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糖类的分类,分布及功能:

种类

分布

功能

单糖

五碳糖

核糖

(C5H10O5)

细胞中都有

组成RNA的成分

脱氧核糖

(C5H10O4)

细胞中都有

组成DNA的成分

六碳糖

(C6H12O6)

葡萄糖

细胞中都有

主要的能源物质

果糖

植物细胞中

提供能量

半乳糖

动物细胞中

提供能量

二糖

(C12H22O11)

麦芽糖

发芽的小麦、谷控中含量丰富

都能提供能量

蔗糖

甘蔗、甜菜中含量丰富

乳糖

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含量丰富

多糖

(C6H10O5)n

淀粉

植物粮食作物的种子、变态根或茎等储藏器官中

储存能量

纤维素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中

支持保护细胞

糖原

肝糖原

动物的肝脏中

储存能量调节血糖

肌糖原

动物的肌肉组织中

储存能量

细胞中的脂质

脂质的分类 、分布及功能:

1、脂肪(C、H、O)存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皮下,大网膜和肠系膜等部位。动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与糖类相同质量的脂肪储存能量是糖类的2倍。

功能:①保温②减少内部器官之间摩擦③缓冲外界压力,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2、(内脂)磷脂构成细胞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重要成分。

分布: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大豆的种子中含量丰富。

3、固醇包括:

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重要成分;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③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单体和多聚体的概念: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连接而成的。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连接而成的。 氨基酸、核苷酸、单糖分别是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的单体,而这些大分子分别是单体的多聚体。

生物大分子的形成:C形成4个化学键 → 成千上万原子形成 → 碳链 → 单体 → 生物大分子

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1、细胞中的水包括

结合水: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细胞内良好溶剂 ;运输养料和废物;许多生化反应有水的参与;提供液体环境。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和结合水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水含量高。

2、细胞中的无机盐

篇8: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2)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C元素的分析,说明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组成细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2)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学难点

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篇9: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

一、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

2、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二、组成细胞的元素

1、最基本元素:C

2、基本元素:C、H、O、N

3、主要元素:C、H、O、N、P、S

4、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5、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Ni等

篇10: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

[情境创设]

地球上的环境千变万化,但都是有一定的物质组成,比如地壳表面的水、岩石以及空气,那么这些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呢?生物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这些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那么这些生物又由哪些元素组成?

[师生互动]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问:组成生命的细胞和组成地壳的元素有没有什么不同?

答: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的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命特有的。但是元素在细胞中和无机环境中的含量却有区别,说明生命和非生命的'无机环境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

作为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它可以构成不同的生物体。那么元素在各种细胞中的含量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分析图2-1-1和图2-1-2。

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有许多,它们的含量是否相同?

答:不相同。

问:人体细胞在干重状态下和鲜重状态下哪种元素含量最大?

答:干重状态下和鲜重状态元素下元素含量最大的分别是C元素和O元素。

下面我们以玉米和人体为例,来说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出示玉米和人体化学元素对比表投影片)

问:从表中看,哪一种化学元素是玉米和人体中含量最多的?

答:是C。

问:除此之外,还有哪几种元素含量较多?

答:O、H、N。从表中可以看出C、O、N、H这4种元素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含量最多,所以,C、O、N、H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问:表中只列举了13种元素,那么是不是说玉米和人体内只含有这13种元素呢?

答:不是。

实际上除了表中的13种元素之外,还有Mn等。据统计,在生物体的细胞内至少可以找到62种元素,其中常见的约有29种,重要的有24种。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说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

问:构成生物体的这些元素的含量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答:有的含量非常多,有的较多,有的很少,差别较大。

正是因为生物体内各种元素含量差别较大,所以可以按照含量的多少把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量元素,一类是微量元素。

问:什么是大量元素?

答: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问:哪些元素属于大量元素?

答:C、H、O、N、P、S、K、Ca、Mg。

问:什么是微量元素?

答:生物体内含量很少的一些元素。

问:哪些元素属于微量元素?

答:Fe、Mn、Zn、Cu、B、Mo等。

问: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既然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那么,是不是说它们在生物体内可有可无呢?

答:不是。微量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碘是甲状腺激素的成分,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锌、硒、钼、铁等是很多酶的成分。

在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从初中所学元素周期表中,知道C位于第14族位置,它的原子序数是6,说明一个碳原子核中含有6个质子,核外有6个电子,由于电子排布的不同,在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样,碳原子就具有了4个能够成键的价电子。正是这4个价电子,能够使碳原子之间、碳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之间结合形成更多的化学键。由于每个碳原子可以形成4个化学键,所以就有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万个甚至更多个碳原子的物质。C是构成生命有机物中最重要的元素。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讨论:作为生命的细胞是由元素组成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比如花生和大豆的应用中有很大的不同,花生可用来榨油,大豆常用来做豆腐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体内以什么形式存在(单质还是化合态),参考课本P17提供的表来分析,总结归纳出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二: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本实验难度并不大,但由于内容较多,实验时间较长,因此,必须作周密安排,才能按时完成。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设教师演示实验。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准备好做演示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用具、仪器和试剂等。同时,逐项完成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三类有机物的鉴定实验。在实验课上,将三个实验的正确结果分别展示在讲台上,并作扼要的介绍,以便使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教师的演示实验作比较。

2.实验中学生应分工合作。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当每组2个学生中的1个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另一个学生可以用酒精灯将水煮开,以便缩短实验的等待时间。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1个学生制作临时装片时,另一个学生则可以调试显微镜。另外,在完成前2个实验时,1个学生洗刷试管、清洗玻片和整理显微镜,另一个学生则可以进行后1个实验的操作。

3.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用手上提夹住试管的试管夹。

4.做鉴定糖和蛋白质的实验时,在鉴定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样液,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的颜色变化作对比,这样可以增强说服力。

5.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切勿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

[教师精讲]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非生命的元素种类没有区别,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从这方面来看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虽然从元素种类上看具有统一性,但从组成生命的元素的含量上来看是有区别的,组成生命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环境中的含量相差很大,从这方面看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在细胞中,元素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C元素,它是构成有机物的标志性元素,有机物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物质。

不同的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含量是不同的,要学会用恰当的方法来检测和区分不同的有机物。

课后小结

本节课比较重要的就是理解生命的物质性――即构成生命的细胞是由元素组成的,而且这些元素在细胞中大多数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这些化合物的存在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可以区分出在组织中是否有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但是具体是哪种糖类或蛋白质还要通过其他方法才能鉴定。

课后习题

1.在植物体内,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和含量最多的元素分别是

A.C、O B.O、H C.C、H D.H、O

2.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事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液的目的是

A.与反应物混合的颜色作对比 B.失败后重做

C.鉴定还原糖用 D.为了节约

3.做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所需的材料最好选用的颜色是

A.白色 B.红色 C.紫色 D.蓝色

4.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质 D.水

5.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质 D.核酸

答案:

1.A 2.A 3.A 4.D 5.A

板书

篇11:高考生物细胞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细胞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

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

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糖类

脂质

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核酸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苹果和梨

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l的NaOH乙液:0.05g/l的CuSO4)

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

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2)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l的NaOHB液:0.01g/l的CuSO4)

注意事项:①先加A液1l,再加B液4滴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

颜色变化:变成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马铃薯

试剂:碘液

颜色变化:变蓝

基因与染色体知识点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知识结构:减数分裂

卵细胞形成过程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受精作用

受精作用的过程和实质

1.正确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

(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即一个着丝点就代表一条染色体。

(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

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有丝分裂中也有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一对同源染色体=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2.减数分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概念同源染色体:(上面已经有了)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四分体:(上面已经有了)

减数分裂:是

3.减数分裂特点:复制一次,分裂两次。

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丝分裂)。

场所:生殖器官内(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精巢、卵巢内既有有丝分裂,

又有减数分裂)

过程:

精子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个精原细胞(2n)1个卵原细胞(2n)

↓间期:染色体复制↓间期: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2n)1个初级卵母细胞(2n)

↓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前期:联会、四分体…(2n)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中期:(2n)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2个次级精母细胞(n)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前期:(n)↓前期:(n)

中期:(n)中期:(n)

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2n)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末期:(n)

4个精细胞:(n)1个卵细胞:(n)+3个极体(n)

↓变形

4个精子(n)

注:卵细胞形成无变形过程,而且是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卵细胞体积很大,细胞质中存有大量营养物质,为受精卵发育准备的。

6.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检索表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1.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

次分裂1.2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

2.1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

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

例题:判断下列各细胞分裂图属何种分裂

何时期图。

[解析]:

甲图细胞的每一端均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四分体、分离等行为,且每一端

都有一套形态和数目相同的染色体,故为有丝分裂的后期。

乙图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丙图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7.

意义: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了遗传的稳定和物种的稳定;在减数分裂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加上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使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8.配子种类问题

由于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使配子也多种多样,根据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形成的过程,所以配子的种类可由同源染色体对数决定,即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卵)原细胞产生配子的种类为2n种。

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1.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果蝇杂交实验分析

摩尔根果蝇眼色的实验:(A—红眼基因a—白眼基因X、Y——果蝇的性染色体)P:红眼(雌)×白眼(雄)P:XAXA×XaY

↓↓

F1:红眼F1:XAXa×XAY↓F1雌雄交配↓F2:红眼(雌雄)白眼(雄)F2:XAXAXAXaXAYXaY

3.4.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萨顿假说

1.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2.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①在杂交中保持完整和独立性②成对存在

③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④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3.证据:果蝇的限性遗传

①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②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现代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

①分离定律: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②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第三节伴性遗传

1.伴性(别)遗传的概念: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2.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①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XA

②患者:男性XaY女性XaXa

正常:男性XAY女性XAXAXAXa(携带者)

③遗传特点:

即男性(父亲)→女性(女儿携带者)→男性(儿

子)。⑶一般为隔代遗传。

3.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①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Xa②患者:男性XAY女性XAXAXAXa正常:男性XaY女性XaXa③遗传特点:

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⑵代代相传。⑶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

4.Y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遗传特点: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个体中遗传

5、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根据毛色辨别小鸡的雌、雄

6、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

口诀:无中生有必为隐,生女有病为常隐;有中生无必为显,生女有病为常显。

解释: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父母无病,女儿有病——常、隐性遗传;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父母有病,女儿无病——常、显性遗传注:如果家系图中患者全为男性(女全正常),且具有世代连续性,应首先考虑伴Y遗传,

无显隐之分。

篇12:生物必修一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

生物必修一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

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

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糖类

脂质

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核酸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苹果和梨

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l的'NaOH乙液:0.05g/l的CuSO4)

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

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2)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l的NaOHB液:0.01g/l的CuSO4)

注意事项:①先加A液1l,再加B液4滴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

颜色变化:变成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马铃薯

试剂:碘液

颜色变化:变蓝

如何学好高中生物

掌握规律

其实无论我们学习什么科目,它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每个章节的学习都是有相应的练习。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思考,知道怎么整理生物自身的规律。生物在各个方面都是有非常大的规律可寻的。

观察比较

生物和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有很多的知识是需要我们观察的,观察生活中所有生物的生活形态,生活习惯等,这样我们就会对生物产生兴趣,只有有了兴趣我们才更喜欢去学习,在生活中,无论我们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身边都会有一些和生物相关的信息,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观察。

综合归纳

很多的同学都知道,老师在讲课的时候都是分知识点分章节的,所以有的知识点也是比较杂的,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归纳总结,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会简单很多,方便我们理解记忆。

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生态系统类型:

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

(1)成分:

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热能、水、空气等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的成分),还有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和光合细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

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

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定义课本P93

1、过程

2、特点:

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

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碳循环

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循环的形式是CO2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主要途径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CO2

2、过程: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课本P103

四、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

(1)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学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为信息:动物求偶时的舞蹈、运动等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

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

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4、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朴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就弱。

留意: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稳定性,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在草原上适当栽种防护林,可以有效地防止风沙的侵蚀,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图)。再比如避免对森林过量砍伐,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等等,都是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篇13:生物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生物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微量元素:Zn 、Mo、Cu、B、Fe、Mn(口诀:新木桶碰铁门)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水(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无机

盐脂质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核酸

糖类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苹果和梨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乙液:0.05g/ml的CuSO4)

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

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2)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B液:0.01g/ml的CuSO4 )

注意事项: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颜色变化:变成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马铃薯

试剂:碘液颜色变化:变蓝

生物知识点

是有生命的个体。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征在于生物进行新陈代谢及遗传。所有生物一定会具备合成代谢以及分解代谢,这是互相相反的两个过程,并且可以繁殖下去, 这是生命现象的基础。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的。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叫做生物,无生命的包括物质和能量叫做非生物。新陈代谢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具有遗传现象是生物的重要特征,在遗传中又存在着变异,变异的积累使生物产生进化,第二本教材的内容设置主要围绕着遗传、变异、进化这三个主题,而其中的遗传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1)遗传部分:

①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结果及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解题中的应用

②伴性遗传

③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

亲子代之间遗传物质的桥梁细胞为雌雄配子,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便是可形成雌雄配子减数分裂。

④遗传的分子基础--DNA:主要包括DNA的复制、DNA上遗传信息的表达(转录、翻译),它们构成了体现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中心法则。

(2)变异和育种: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特点、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及优缺点

(3)生物的进化

高中生物《细胞中的无机物》说课稿

2.5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师版)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说课稿

《蛋白质》说课稿

必修一光合作用说课稿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元素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高中生物说课稿

高中生物要怎么学

水的组成说课稿

高一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稿
《高一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一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稿(整理13篇)】相关文章:

高一生物论文2022-05-06

高中生物优秀评课稿2023-04-16

《光合作用》说课稿2022-12-13

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2023-05-19

化学说课稿2023-02-15

《药理学》课程说课稿2022-07-30

高中生物评课范文2023-04-08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2022-08-29

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说课稿2022-04-30

《硫酸》高中化学说课稿202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