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案例

时间:2022-12-15 07:59:28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案例(推荐8篇)由网友“爱闹不闹”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案例,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案例

篇1: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中地理教案范本

教学目标】

1、说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运用所给实例分析其农业区位因素,说明其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及限制因素。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训练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和布局的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分析,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的资料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在前面两章的内容中我们学习了人口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发展都要求有更多更丰富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这就要依赖农业生产。什么是农业生产?

生: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就是农业。

师: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最密切,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大,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农业地域的形成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到底有哪些?

(板书)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板书)一、区位的含义

师:请同学们读P42图3.1和图3.2,先找出两个地点在世界上的位置,说一说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

引导学生填写下表(灰色部分),找出两地的不同:

湄南河平原 人力耕种的水稻田、地势低平、红色土壤 气候湿热、机械化程度低 人力耕种的水稻田 澳大利亚牧场 放养的羊群、革茂密,远处有树林 地势平坦,降水较少 牧场 学生讨论: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由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各自的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也就是两者的区位不同。

师:(总结)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湄南河平原,澳大利亚的牧羊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图3.3)。

师:大家想一想,农业的区位选择,其实质是什么?

生: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师:对。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图片展示)以平果县布镜湖下游的土地为例,布镜湖下游原来主要种植水稻和玉米、桑树等等,近几年来夏季种植荷花,冬季种植油菜花,加上附近农村还开设了很多各具特色农家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获得了很好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带着以下问题,来列举一些农业区位选择和变化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布镜湖下游适合种植水稻和玉米、桑叶、荷花等多种作物,主要受什么区位因素的影响?

什么因素最终决定了至今种植3000亩荷花而不是1000亩水稻、1000亩玉米、1000亩桑树?

3、3000亩荷塘冬季可以种植油菜花,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板书)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师:请同学们读图3.3思考如下问题:

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②除图中的因素外,说一说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

(学生读P42图3.3)(生讨论回答)

生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生2:除了以上这些因素外,农民的文化素质、资金状况、科技情况等对农民的决策都会产生影响。

师:很好,这些就是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补充一些主要的农作物种植所需的自然条件。

课堂练习:城镇附近农业用地的布局 (图略)

活动与探究

1、布镜湖下游适合种植水稻和玉米、桑叶、荷花等多种作物,主要受什么区位因素的影响?

2、什么因素最终决定了20至今种植3000亩荷花而不是1000亩水稻、1000亩玉米、1000亩桑树?

3、3000亩荷塘冬季可以种植油菜花,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4、(课本活动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和学生一起在世界地图上找出孟买和罗马的地理位置,形成空间概念)

5.(课本活动2)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这个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泰和县的位置,建立空间概念)

6(课本活动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一甘蔗地一鱼塘一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

通过以上题目的分析,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农业区位因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还体现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其选择的影响。

师:以上我们分析了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这些条件是一成不变的吗?

我们一起观看中国最大的黑木耳之乡-东北绿春县(cctv花大力气拍摄的大型纪录片《远方的家》边疆行视频),来探讨一下影响其发展农业区位因素。

绿春县成为黑木耳之乡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篇2: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中地理教案范本

教学内容分析:

本设计采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表要求: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本教材涉及的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农业区位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体现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同时还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揭示区位理论的基本学习和研究方法,为今后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应用丰富的图表,如图3.3“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和典型的案例,包括“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和“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农业地域形成的过程,思路清晰,表达简洁,还渗透了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哲学观。本教学设计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等理念出发,充分考虑新课标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素材,完成对地理原理的学习,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予渔”。同时还选取本地的一些典型素材进行扩展分析,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体现新课改“构件开放式地理课程”的新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积极性不高,且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能力比较差,但他们对感兴趣的知识有较高的热情和探究的意愿,没有收集相关信息,联系已有的地理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农业生产活动对我校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一个内容,但学生没有充分探究过,并且内容也不是他们感兴趣的。

综合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老师有意识的让学生们从自己所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对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可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行成知识体系,从而锻炼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可以从哲学高度讨论,与政治学科的学习形成学科综合,体现地理学习的综合性特征,对学生进行世界观的熏陶。

设计思想: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挖掘教材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多地搜集现实社会生活、生产中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素材,并通过设计相关活动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以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农业生产活动为素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设计“我当农场主,如何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生产。

3.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在课堂上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开发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努力把握课堂教学中的生成点,形成新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资源,并引导学生挖掘生活实际中的相关信息,适当补充教学内容,努力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5.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对积极参与活动学生的积极评价,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区位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对图3.3“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和讨论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并认识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3.通过“活动”和“案例”分析探究,熟悉并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方法和农业地域形成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4.通过不同区域农业生产不一样引导学生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思想。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2.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具体的案例。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农业区位理论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

小组协作 多媒体播放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东北平原的麦田,美国的玉米带,潘帕斯草原的牧场图片,本地的水稻,黄石的蔬菜,仙游的枇杷和龙眼,城厢的荔枝。

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各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区,描述这一地区农业生产的特色。可选地区包括平海,笏石,黄石,石城,也可以自选其他地区,描述的内容有农产品,分布,发展变化及其原因。(鼓励同组其他学生做补充,吸引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形成协作的氛围)

【学情预设】学生的描述可能是多方面的,会有许多观点,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多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通过图片展示,展示平时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小组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教学

承转过渡

读图指导

活动

小组协作

承转、过渡

课堂小结反思 为什么各地的农业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在人们进行农业选择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这就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但在探讨农业的区位因素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区位。

【板书】一、农业区位的概念

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相对区位:农业与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读教材图3.1“泰国渭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图3.2“澳大利亚牧场”,在世界地图上找到这两个国家,讨论分析这两张图表现的农业景观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差异?这就涉及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的探究。

【板书】二、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活动内容】如果你是一个农场主,有一块一公顷大的土地,你要选择种植什么作物?需要考虑什么因素?

【活动设计】将班级分为4个小组,农场所在地可选择以下四个区域或自主选择某一地区:

莆田市兴化平原,东北平原,武夷山,华北平原

【资料提供】不同作物的习性如下:

花生:对热量要求较高,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油菜 喜凉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范围广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

小麦 耐旱耐寒耐盐碱,适应性强

茶叶 喜温好湿,喜酸好阴,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地区

水稻 性喜温凉,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

苹果 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玉米 性喜暖湿,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柑橘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

大豆 适宜于夏季高温的温带地区

棉花 光照充足、灌溉水源、土壤肥沃

黄麻 喜高温,水分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结果展示】学生展示小组协作学习的学习成果。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偏离主题的成果,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创新。

篇3: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中地理教案范本

一、教学内容分析: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一节内容,课时为1课时。

1、教材地位:

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其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因此这节不仅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揭示区位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对学生以后学习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材的思路和特点:

本节的教材编写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本节教材以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引入,提高了学生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获取相关知识的兴趣。教材以文字的形式讲述了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便于学生科学地理解概念。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清晰明了。通过P43的活动1和2,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具体分析某种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通过活动3则很自然地引入到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知识的讲解,案例1的设置,了解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因素的变化而带来的农业变迁,使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知识点。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一知识则主要是通过文字讲述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农业地域的概念,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业地域类型。通过案例2,让学生学会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生产特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中的课改,个性比较突出,他们对感兴趣的知识能有较高的热情和探究的意愿,他们希望能有个表现自己能力的舞台,他们也具备有一定的合作能力,但初中地理知识相当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能力很差。

三、设计思想:

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变化;掌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3)了解农业地域的概念和形成。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景观图认识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理解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2)对图3、3的阅读和讨论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并认识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3)通过“活动”和“案例”分析探究,熟悉并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方法和农业地域形成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帮助学生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思想。

(3)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思维和探究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2、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具体的案例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农业区位理论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比较法

学生欣赏多媒体播放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成都平原的稻田,华北平原的麦田,内蒙古高原的牧场图片

教师提问:这些地方的农业生产相同吗?

播放成都平原的稻田和内蒙古高原的牧场图片

提问:1、两地的农业景观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两地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

学生以小组形式观察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

1、直观地引入农业生产的区位差异,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选择我国的这两个地区的农业景观进行比较而不选择教材的两幅国外农业景观图,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水平较薄弱。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探究及合作能力

(二)、承转

教师:是哪些因素影响着各地的农业生产选择不同的类型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引出区位的概念)

(三)区位的含义

采用启发式讲授法

教师讲解:农业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以成都平原的水稻种植为例,它的区位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水稻分布的位置—成都平原;二是成都平原种植水稻是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是环境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师提问:内蒙古高原的牧业的区位含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

区位的含义不是重点内容,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提问让学生了解区位的两层含义就可以了

(四)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采用小组合作法探究

指导学生读图:根据教材第42页图3.3,思考以下问题: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因素还有哪些?

教师小结:既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又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如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机械等。

课件展示活动内容: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学生分组讨论)

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展示孟买,北京、罗马位置图,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2、蕉城赤溪的茶园照片

3、海南的橡胶园图

4、蕉城虎坝天湖的反季节蔬菜基地照片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

设计意图:

1、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要详细分析,并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农业区位的自然影响因素,掌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但由于学生刚学习这部分内容,所以分析的问题选择的难度要小。

2、练习中选择当地的农业例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感受到学有所用

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能主动的探究。

(五)承转过渡:

那么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都是一成不变的吗?我们来阅读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并完成相应的活动题

(六)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

案例探究:

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变迁

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如下问题:

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

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

教师总结:根据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

(七)农业地域的形成

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业地域的概念和形成

2、案例探究: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1、多媒体展示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景观图片,教师介绍什么是混合农业

2、展示澳大利亚的气温分布图、降水分布图、地形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多图结合,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在生产结构、经营方式、科技应用、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2).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形成的过程中,有哪些区位因素在起作用?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

设计意图:

1、通过混合农业景观图片展示化抽象为直观的,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混合农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有利于学生分析该农业类型的形成。

2、通过案例分析,不仅了解了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生产,更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了学生思路。

3、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思想。

(八)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有关区位和农业地域形成的基本知识,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九)课后作业:

1、课本P43“活动”2、3两题

2、P44“活动”第2题

设计意图

1、课后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2、三道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去收集有关资料,做为课后作业能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去完成。

(十)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1、能结合本校学生的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编排,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教学的设计能较好的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的教育理念。

3、能结合乡土资源,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中地理教案总汇

篇4:《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中地理说课稿

《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中地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标要求: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同,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内容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以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引入,提高了学生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获取相关知识的兴趣。教材以文字的形式讲述了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便于学生科学地理解概念。进而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清晰明了,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一部分,教师应该给学生进一步讲解这些因素分别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通过P43的活动1和2,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具体某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通过活动3则很自然地引入到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知识的讲解,案例1的设置,使学生了解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因素的变化而带来的农业变迁,使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知识点。接着通过文字讲述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农业地域的概念,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业地域类型,通过案例2让学生学会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生产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

(1)、农业区位的含义;

(2)、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农业地域的概念、类型。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景观图分析区域差异,得出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2)、尝试从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难点: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一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二.说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多媒体电脑

一课时

三.说学法

1.利用图文信息,提出知识性和能力性强的思考问题(新课导入)。

2.通过师生共同探究,掌握地理知识、原理与规律(导学探索、新课讲授)。

3.运用综合归纳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结反馈)。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用视频以及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设计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

◆设计意图:直观地引入农业生产的区位差异,提高学生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获取相关知识的兴趣。

2.新课讲授

A.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区位的含义不作为重点内容讲授,只要让学生知道区位的两层含义就可以了。

◆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阅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能力。

B.读图分析,了解并巩固应用农业区位因素

要求学生分析教材图3.3,从而初步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都有哪些。在学生初步认识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之后,展示图片:思考分别是什么因素起了主要作用: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分析各个地区发展农业的影响因素;通过图片分析,帮助学生巩固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

C.通过活动,引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并通过读图以及案例《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变迁》分析巩固

通过课堂活动:P43活动3题,启示:除了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之外,还有哪些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

并分析图片分别体现哪些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巩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分别说明市场、交通、劳动力、机械和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切实地考虑,拓展学生思路。教师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自主发现、探索知识,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D.分析教材,识别图片,理解农业地域

阅读、分析教材,看图识别,研究案例《澳大利亚地混合农业生产》、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图片展示能清楚直观地说明问题,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生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思路。

3.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顾课堂、巩固所学知识。

4. 反馈练习:

◆设计意图: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篇5: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题与答案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题与答案

1与天然橡胶分布在热带,东南丘陵适宜种茶树,河西走廊的粮棉,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生产相对应的最主要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

A光热、土壤、水源、地形

B地形、水源、土壤、光热

C土壤、地形、光热、水源

D水源、地形、光热、土壤

解析:选A。天然橡胶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热,由此决定其分布在热带地区。 东南丘陵地区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茶树适宜在这种环境中生长,因而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土壤。水源是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保证,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成为河西走廊粮棉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是指随着地势的升高,由于水热状况发生相应的垂直变化使得农作物品种也随高度变化而变化,即主要区位因素是地形。

2荷兰的鲜花装点着世界的许多城市,使鲜花市场扩大的区位因素是( )

①气候 ②交通运输 ③政策 ④科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鲜花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一定的气候等自然条件下种植的花卉需要保鲜,并有便捷的交通使其能及时运往市场销售。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花卉种植宜布局在城市郊区。随着市场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不断扩大,荷兰的鲜花可以通过空运到达世界各地。

(山东临沂模拟)山东省原本是我国的粮食、棉花和花生生产大省,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地区逐渐形成了以花卉、蔬菜、水果为主的出口基地。 由于加大了科技投入,普遍采用温室大棚和节水灌溉技术,不仅提高了产量,而且发展了大量的反季节蔬菜。据此完成3~5题。

3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已由种植园农业向商品谷物农业转变

B农业生产已摆脱了地域的限制

C该地区已经成为典型的混合农业区

D人们可以改变某些自然条件进行农业生产

4我国蔬菜等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原因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我国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好

C我国蔬菜的质量好

D我国蔬菜生产的科技水平高

5我国近年来塑料大棚蔬菜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

A平原为主的地形

B雨热同期的气候

C市场需求的扩大

D自然条件的变化

解析:实现农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加入WTO后的重要对策。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各地都要充分发挥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克服耕地紧张的'劣势,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农业生产必须建立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不可能完全摆脱地域的限制。我国农业生产要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增加农产品的竞争力,蔬菜、水果、花卉的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因此蔬菜的生产和出口代表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主要受市场及需求量的制约。

答案:3D   4A   5C

6某城镇周围地区拟发展果树栽培、蔬菜和花卉业、林业、水稻种植业,如下图,根据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考虑,下列安排较合理的是( )

A①林业 ②蔬菜和花卉业 ③水稻种植业 ④果树栽培

B①林业 ②水稻种植业  ③果树栽培  ④蔬菜和花卉业

C①林业 ②果树栽培  ③水稻种植业  ④蔬菜和花卉业

D①果树栽培 ②林业  ③水稻种植业  ④蔬菜和花卉业

解析:选C。①地海拔高,适宜发展林业;②地海拔相对较低,适宜果树栽培;③处为平原,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④处邻近城市适宜发展蔬菜和花卉业。

7(20北京市海淀区期中练习)下图中甲、乙两区域都是重要的种植业分布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其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2)依据对应关系,填表说明甲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自然条件及其治理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解答本题关键是区域定位。具体分析如下:

答案:(1)光照充足,有灌溉水源,土层深厚。水源。

篇6: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很多,它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又同时起着作用,所以不能孤立地、机械地看待各个影响因素,要因时、因地、因工业部门不同制宜,把各个因素统一起来分析。同时,又要抓住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教材结合活动设计以及典型案例,分析了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这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思想:

本节课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新课标要求,借助自己制作的课件营造一个双向、即时反馈的教学信息资源环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并且联系本地实际,讨论工业企业的布局因素及区位的选择,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工业导向类型;

2. 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趋势;

3. 分析理解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工业区位分析注重多要素综合分析和评价,突出对实际问题的区位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比法、讨论法等,提高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取并加工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采用多媒体教学,用实例分析,激发学生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在学习中形成科学的环境观,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选择;

教学难点:

1.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2.某些特殊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教学准备:

收集本节课的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

教师小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交通运输、劳动力、机械和政策等。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工业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产业部门。与农业相比,工业生产除了场地和水源外,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不大,这就使得工业生产在区位选择上更为灵活和复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展示〗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教师: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作为企业家,他们开办工厂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企业家们开办工厂的主要目的是就是以花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那么,在工业生产时,到底要考虑哪些因素?请看下面的图片。

〖课件展示〗 一、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教师:工业的生产,首先应考虑工厂的选址。如果我们能把工厂建在原料和动力充足、劳动力质优价廉、市场前景广阔的地方,那当然是最理想的。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场所很少有,这就要求我们作为决策者,要切合实际,因地制宜,把工厂建在其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

现在我们尝试一下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如何为工厂选择最合适的地址。

〖课堂活动〗

〖课件展示〗

活动内容:讨论以下这些工厂的厂址的选择应该考虑哪些主要区位因素:

1、鸡蛋果果汁厂 2、冰激凌厂 3、炼铝厂(电解法炼铝) 3、服装厂 4、计算机病毒研究所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各组选一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参与活动:

教师: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有些工业区位选择具有一个明显的主导因素,从而形成不同的工业导向。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

〖课件展示〗 二、五种工业导向类型

工业导向类型 工业特点 区位选择原则 工业部门举例 原料导向型 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的费用较高 接近原料地 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制糖厂等 市场导向型 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的成本较高 接近消费市场 啤酒厂、印刷厂、家具厂、面粉厂等。 动力导向型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 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有色金属冶炼(炼铝、炼铜等)化学等重工业。 劳动力导向型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接近具有大量劳动力的地区 普通服装厂、纺织厂、电子装配、制鞋厂等。 技术导向型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接近高等院校或科技发达地区 飞机、卫星、集成电路、精密仪表工业等 过渡:以上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导向型的工业,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那么,作为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下面让大家看一个资料,看完之后再请大家思考问题。

〖课件展示〗

下表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每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燃料的变化资料:

年份 18 1900年 1985年 煤/吨 4 2 0.75 铁矿石/吨 2 1.8 1.3 读表思考: 1800年、1900年和1985年原料的运费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有何区别?原因何在?如何对钢铁工业进行布局?

教师:从以分析中可以看出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国钢铁工业的案例。请同学们翻开课本59页,快速阅读案例1“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并回答下列问题:

〖课件展示〗

鞍钢和宝钢在区位选择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大型钢铁企业转向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科学技术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引导;同学们可以阅读图4.3,从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燃料和原料的来源,市场等主导因素对比两地的不同区位选择。

学生回答:

教师:鞍钢附近有鞍山铁矿和本溪、抚顺煤矿等,又可以从临近的黑龙江和山西等到省运入,还接近沈阳等钢铁消费中心;而宝钢附近虽然没有煤炭和铁矿,但它接近上海这个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市场广阔,而且水陆交通便利。交通运输技术进步,巨型矿石运输船的出现,使得原料运输费用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降低,可以方便地利用国外廉价的原料,进一步降低成本。

〖课件展示〗

3.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哪些工业区位因素发生变化?补充完成下图空白处的内容。

学生回答:

教师:由学生先回答,然后归纳。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引起工业区位选择的变化,同时大家还要注意科学技术也是不断发展的,大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因素。

〖课件展示〗

篇7: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设计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教材分析】本节探究的课题是《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它是高中必修第二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它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核心,是理解各节内容的基础,要求在后面学习过程中反复使用,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2、五种常见的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教材是以举例的形式展现的,现实中,影响某种工业选择的主导因素可能是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教学中不能将此内容绝对化,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教材主要通过《鞍山钢铁厂和宝山钢铁厂的区位图》和《世界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来说明科技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然后再通过实例来分析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工业选择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而且我们班的学生有一半左右来自农村。所以,虽说学生在现在工业文明社会对工厂并不陌生,但真正接触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同学屈指可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典型的工业生产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由于本班同学性格活泼,学习积极性高,所以,可以多采用讨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课堂,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教学目标】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和不同的工业指向类型

2、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

3、理解科学技术、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对工业区位的选择

4、加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形成协调的人地关系

【重难点】1、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影响工业区位发展变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情境讨论、自学探究、案例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资料

【教学学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工业的区位选择

【教师】多媒体出示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图,提出探究课题:

1、工业生产的投入有哪些?产出有哪些?

2、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3、工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如何确定?

【学生】读图、阅读课本进行讨论探究,对所提出课题进行研究;学生将所得的答案进行展示分享。

【教师】对学生答案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策等。主导因素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根据主导因素确定工业的导向型:

【教师】依次展示五个工业部门的分布图,提出五个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影响这五个工业部门分布的主导因素,并了解与它们类似的一些工业。

【学生】从展示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探究图中反应的主要内容,从而得出五个工业部门的主导因素。

工业部门类属名称 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代表部门 原料指向型工业 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原料到产品重量大大减轻)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等) 甜菜、甘蔗制糖等水果、水产品加工 市场指向型工业 运输产品成本较高(重量、体积减少不多或有增加)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破碎等) 家具、印刷、啤酒等部分食品 动力指向型工业 消耗大量电能的工业 炼铝厂、冶金及化工等重工业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鞋等 技术指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

【课堂练习】

案例1 “不同工业部门的生产成本一览表”

工业部门 原料运输费用 产品运输费 原料购置费 能源消耗费用 劳动力费用 其他费用 A 40% 10% 20% 5% 8% 17% B 10% 50% 13% 7% 8% 12% C 5% 10% 15% 50% 5% 10% 抢答:A、B、C三类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A—原料 B—市场 C—动力

案例2 遂宁市部分工业调查表

? 员工数量 月均收入 工资占成本的比重 遂宁市某服装厂 500人以上 —2300元 50% 遂宁市某电子装备厂 1000以上 1500元(底薪) 40% 遂宁市某服装设计 50—70人 4000元以上 25% 遂宁市某信息技术服务 40—50人 5000元以上 20% 抢答:以上各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服装厂——廉价劳动力 电子装备厂——廉价劳动力

服装设计——技术 信息技术服务——技术

【分组讨论】一小组分析鞍钢的区位分析;二小组讨论宝钢的区位分析;

【教师评价】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

项目 鞍钢 宝钢 地理位置 ?辽宁鞍山 ?上海 铁矿石来源 ?当地供应 ?进口 能源来源 ?山西、黑龙江 ?安徽淮南、山西 水源 ?辽河 ?长江 消费市场 ?沈阳、大连、长春 ?上海、南京、杭州等 区位选择 ?靠近动力和原料产地 ?接近消费市场 共同区位优势:交通便利、接近市场、接近水源

区别:鞍钢——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宝钢——接近消费市场

篇8: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设计

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是“分析工业区位要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本条标准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要求基本相同。对于工业问题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区位问题上,通过工业区位学会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思考工业问题。标准要求学生能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并能举例子分析。相较于农业部分内容的而言,只不过工业生产不论从部门来说,还是从布局来说,都更复杂些,因此,分析工业区位要素可以通过案例的方式学习。工业区位和农业区位的标准主要从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影响的角度学习人与环境的关系,两者在帮助学生认识区位因素方面有共同之处,因此,教师可统筹考虑这两内容的学习方式。

教材分析

工业的区位选择,位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主要探讨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区位是一个贯穿整个地理必修二的概念,它将各章节整合起来,研究人口、城市、交通、环境等因子都隐含着对劳动力、市场、交通、环境等区位因子的研究。工业的区位选择是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姐妹篇。而工业的特点使得它在区位的选择上比农业更加复杂与灵活,所以,它不仅是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沿袭,更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也是为后面知识的辅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的工业区位理论在本章后面各节的学习中要反复应用,是理解各节内容的基础,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也是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本节教材分为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然后教材以举例的形式介绍了五种常见的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现实中,影响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可能是一个或者少数几个,那么这类工业的区位选择以其主导因素为导向。因此,教学中不能将此内容绝对化,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第二部分中,教材用正文与案例、阅读相结合的形式说明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其中科学技术是决定因素。然后教材从环境、政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几个方面进一步说明了区位选择变化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

通过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学习,学生对区位的概念和农业的区位因素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可以为本节的学习做好铺垫;另外,学生对身边的工业有一定的认识,这对理解本节内容有一定的帮助。高中的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上升到了理性认识的高度,所以可以给出实例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获得新知,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上来。

四、设计思路

本节要求学生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教学 中注重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技能。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外,还应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得出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突出地理学科密切联系实际的优势,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结合实例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 学会分析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与工业的区位选择;

3. 理解主导区位因素变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4. 联系实际理解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5. 了解本地工业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调查分析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工厂实例的了解,认识到根据影响成本的主导因素不同,工业区位选择可以分为不同的导向型;

2. 通过对教材案例与阅读的学习,掌握工业的区位选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用实例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 在学习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环境观。

六、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工业的区位选择

(二)难点

工业主导因素的判断

七、教学方法

课前学习(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

案例教学法(以实例引出理论,理论联系实际)

分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归纳法(由个体的案例分析归纳出一般的区位选择方案)

讲授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八、学法指导

提前布置课程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预习,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思路,不断的扩散思维,挖掘深层次的知识以及内在联系。通过观察图片,分析提取有用信息,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分析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通过知识迁移的方法,更容易明白掌握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工业的区位选择。

九、教学准备

PPT课件

十、课型:新授课

十一、课时:一课时

十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计用时 导入 【讲述】上节课我们结束了“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学习,今天我们来学习与之相对应的“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上一章第一节中我们学习的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忆前面的知识并作出回答。 以复习的方式作为导入,一方面可以复习巩固前面有关农业区位选择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工业和农业的区位选择有一个对比。 1min 过渡 【讲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板书】工业的区位选择 引入新课。 展开新课 【提问】既然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工业的区位选择”,那首先请问大家,在你们的概念中什么叫做“工业”?

【板书】一、工业

【展示PPT】工业的概念

【讲述】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自然资源开采就比如采矿业,而开采出来的资源就是采掘产品,比如这里的铁矿石,那对它加工就成为了钢材,然后再次加工便可以制成机械;农产品就是农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像这里的小麦,初次加工成为面粉,在加工就可以制成面包。这也就是产品的加工和再加工过程。

【承转】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工业的分类

【展示PPT】工业的分类

【讲述】按照产品性质可以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那同学们觉得什么样的工业叫做轻工业,什么样的工业叫做重工业?

轻工业主要指提供生活消费品的工业部门,如棉、毛、麻、丝的纺织及缝纫,皮革及其制品,食品制造等工业;重工业是“轻工业”的对称,主要包括采掘采伐工业、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

按照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这个我们将会在本章第三节具体学习。

按照生产对象又分为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

【承转】在了解了工业的概念和分类之后,我们来看看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展示PPT】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提问】请大家看PPT上的图或者教材图4.1,分析一下工业的投入有哪些,产出又有哪些?

【讲述】在图中箭头指向工厂的就是投入要素,比如土地、资金、原料等,而箭头由工厂指出的就是产出要素了,除了工业产品外,还有“工业三废”。

【展示PPT】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讲述】工厂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建设工业区和工业城市,需要企业和政府进行思考和决策。例如,要考虑从哪里获得原料、燃料和劳动力,哪里的地价便宜,交通和市场如何等等。如图中的这些要素就是今天要学习的重点之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板书】二、工业区位因素

【展示PPT】不同工业部门的生产成本一览表

【提问】A、B、C、D、E五个工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讲述】(结合PPT确认学生的回答)不同的工业部门,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的构成也不一样,造成区位选择时考虑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

【承转】而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工厂应该布局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所以工业的区位选择可以分为不同的导向型。

【展示PPT】中国制糖工业分布

【提问】同学们观察这张图片,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讲述】对,主要甜菜制糖厂基本上分布在甜菜集中种植区,而主要甘蔗之糖厂则基本分布在甘蔗集中分布区。这是由于甜菜和甘蔗不便于长距离运输,那么我们把这种工业称为原料导向型工业。

【展示PPT】原料导向型工业

【讲述】这类工业主要是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如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应接近原料产地。

【展示PPT】中国饮料制造工业分布

【提问】同学们请看这张中国饮料制造工业分布图,图中红色区域代表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那么请观察主要的酒类饮料以及瓶装饮料制造工业布局在哪里?为什么?

【讲述】这些饮料制造工业主要布局在人口稠密的地区,是因为这里靠近市场有大量的消费者,这样就大大缩短了产品的运输距离,一个方面可以节省运输费用;另一个面也尽可能的避免了这些瓶装饮料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我们把这种工业称为市场导向型工业。

【展示PPT】市场导向型工业

【讲述】这类工业的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如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等。应接近市场。

【展示PPT】加拿大炼铝工业分布

【提问】从这幅图中同学有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讲述】加拿大的炼铝工业基本上分布在火电站、水电站和核电站附近,因为有色金属的冶炼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靠近电站可以降低能源的成本。这类工业就叫做动力导向型工业。

【展示PPT】动力导向型工业

【讲述】是指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例如电解铝工业等,应接近电站。

【展示PPT】20世纪70年代香港纺织服装、电子装配从业人员占制造工业总人口的比重

【讲述】香港地区、台湾地区、韩国、新加坡一起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他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发展纺织服装、电子装配等加工工业,从而经济飞速发展。那么这些地区发展这些加工工业的优势是什么?

就是因为这些地区劳动力丰富并且相对较廉价,所以才依次聚集了大量的加工工业带动经济的发展,类似这种的加工工业就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展示PPT】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讲述】这类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如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展示PPT】中关村海淀园主要高科技企业分布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这幅图上看见了那些熟悉的名字了?

【讲述】这里有许多我国著名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同时也布局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这是由于高科技企业对技术要求高,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旁,可以更快更便捷的获得最新技术。这类高科技企业我们称之为技术导向型工业。

【展示PPT】技术导向型工业

【讲述】这类工业技术要求高,如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思考回答。

积极配合老师回答问题。

读图思考。

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答案。

观察图片获取信息。

观察图片获取信息。

观察图片获取信息。

观察图片获取信息。

观察图片获取信息。

让学生对工业的概念和分类有所了解

这里展现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主要是为讲述工业的区位因素做准备。

站在决策者的角度,分析工厂的区位选择,比较贴近社会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高中地理说课稿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的

大气高中地理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

高中地理《大气》说课稿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说课稿

工业区位选择说课稿

工业地坪装饰的几种选择

高一下册地理城市化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案例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案例(推荐8篇)】相关文章:

沉浮与什么因素说课稿2022-09-04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2022-07-29

高一年级地理教学计划2023-01-23

城市化教案2022-09-28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2023-11-22

人类活动与气候 说课稿2022-05-27

高一地理教学教师工作计划2023-09-08

地理计划合集2022-08-25

区域地理教学计划2023-06-01

高一地理的教学工作计划2022-11-1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