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位选择说课稿

时间:2024-04-25 07:36:55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工业区位选择说课稿(共11篇)由网友“hnwgmaomi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工业区位选择说课稿,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工业区位选择说课稿

篇1:中国结选择说课稿

中国结选择说课稿

一、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信息科技学科多飞版教材项目二《中国结》的第二课――选择。多飞版教材是市教研室推出的新教材,它采用的教学模式不是单纯地“学信息技术”,也不是简单地“用信息技术学”,而是采用“与信息技术一起学”的新型模式。项目二通过学生收集有关中国结的信息,完成作品,学会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选择”这课内容的主要任务则是确定下阶段的研究方向。

2、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项目一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完成一个项目。在此基础上,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了小组合作的习惯,有了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选择”的概念并应用于各种信息,做出有目的的选择。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我实践掌握新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活动中保持热情交流,认真观察、分析的习惯。

三、教学策略

二期课改大纲指出:课程项目只是作为提供学生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载体出现,而我们通过项目的实施,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各个阶段的思考方向、方法、信息的作用、行为习惯、工作规范等,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首先,学生理解“选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搜索最感兴趣的中国结的方面,并进行交流;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信息比较丰富的方面;最后,得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分组。

在整个教学中,我牢牢抓住拓展教学时空,强化师生互动这个主线。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双手、嘴巴、时间和空间。本堂课上我采用了“师生共同探讨”,它包含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这种方式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拓展了教学时空,拓展思维空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共同探讨是高密度的交互,这样学生个体可支配的时空大大拓展,教学密度、强度和效度得到提高;师生人际互动交往机会得到增加。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只是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是深层次情感体验的过程。

四、预期效果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不仅能巩固原有技能,而且能理解、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归纳反馈;我还希望学生不仅能选择自己研究方向,而且能明白为什么这样选择,以后如何做选择。

篇2:《蚯蚓的选择》说课稿

说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对蚯蚓的身体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植物如何适应生存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新课程标准》“生命科学”中“生物与环境”这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以后学习“生物的多样性”提供知识的铺垫。

在本课中,教材作出了这样的.安排,首先提出问题:植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动物也是这样吗?接着引导学生猜想蚯蚓喜欢生存的环境。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并指导学生做探究实验,记录观察结果,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合理解释,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及生存环境的图片,讨论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并列举其它事例。

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蚯蚓》一课中,已经学习了蚯蚓的身体结构及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是学生对蚯蚓认识的进一步延伸,是认识动物选择环境的一个知识突破点。同时学生对于科学实验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的设计和课堂组织就至关重要。

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通过实验,了解蚯蚓需要潮湿、黑暗的生活环境。并了解所有动物生活都

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认识环境对动物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认识并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能够利用对比实验来研究蚯蚓对环境的选

择,并把这一实验方法用于以后的科学学习和研究中去。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实验――收集数据――合理解释”的实验过程,并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培养学生爱护生命、善待生命的道德品质。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运用对比实验研究、认识蚯蚓需要的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是:设计对比实验并应用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对环境进行选择的过程。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

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1)在另外的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要干燥,一边要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后打开盒盖观察蚯蚓,记录。

(4)再做以上步骤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做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出: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3、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

说板书设计:

蚯蚓的选择

潮湿 干燥

阴暗 光亮

篇3:《选择希望人生》说课稿

《选择希望人生》说课稿

第一框题《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一、说教材

1、本框地位:本册的教学主题是“责任与使命”,即探究个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作为本册教材的最后一课,重点要帮助学生解决在人生发展上的一些重要问题。那么本节课就是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实现个人理想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本课主要包括四个框题,本节所学的的“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是第一框题。由明确自己的理想入手,说明理想是指向未来的奋斗目标,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理想对人生的意义;接着说明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些差距,要实现理想,必须要对人生作出规划,并在适当时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鼓励学生为实现理想坚持不懈,不断提高自己。

2、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人生理想,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感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愿意脚踏实地,全力以赴的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

(2)知识目标:知道理想的含义;理想的重要作用;实现理想的途径。

(3)能力目标:理解理想的重要性,能找到自己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掌握实现理想的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能树立人生理想,愿意脚踏实地,全力以赴的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付出努力是本节教学的最大价值取向。基于这一取向及学生的发展特点,本节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明确实现理想的途径。本节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情境与活动中受教育,是解决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的教学,以学生的探究活动和老师的点拨指导为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发现,树力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的活动中创设情境,并加以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学法指导上,以读议领悟为主,运用讨论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实现更多的`信息交流。

三、说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新课。揭示主题――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二)、设计活动 感悟新知

活动一:绘制理想树

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回顾的理想,并说说现在的理想,引导学生明确理想是多方面的。帮助学生明确理想的含义,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确立更为明确的奋斗目标。

活动二:探讨理想的作用:分为两个环节

1)、引导学生讨论典型事例,认识到理想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人生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加强引导,引导学生认识到理想的有无,结果大不一样。主要运用活动教学法和讨论法加以突破。

2)、展示伟人的理想。让学生感悟理想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体会理想的作用,使学生愿意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2、通向理想之路。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也是情感的升华。

活动三:如何实现理想

首先,进行材料的分析,明确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差距,如何实现理想呢?第一,要对自己的人生作出规划。指导学生阅读“把整个赛程做具体规划”,谈谈感想,鼓励学生学会规划人生;然后,让学生感悟伟人的理想,重新审视人生,确定目标。第二,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理想。新课程体制下,教师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时代感。因此,在这部分内容上,设计了与时代紧密相关的资料,(1)、阅读“杨振宁的故事”,体会鲁迅弃医从文、孙中山弃医从政依据材料内容,使学生懂得我们的具体理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第三,脚踏实地,全力以赴。通过挖井的图片和刘翔夺冠记,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坚持不懈”的道,激励学生要全力以赴,超越自己。

活动四:完善理想树

最后这一环节帮助学生反省自己实现理想拥有能力的状况,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

四、板书设计

理想――理想的作用――如何实现理想

篇4:《让我们选择坚强》说课稿

《让我们选择坚强》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让我们选择坚强》。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过程、评价和反思等几个方面谈谈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让我们选择坚强》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内容。主要介绍了坚强意志品质的表现及作用,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坚强意识。这节课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生分析

现在有不少初中生由于家长的过分关爱,加之社会、学校、家庭忽视对学生坚强意志的教育,造成学生意志力薄弱,生活中缺乏明确目标,忽视日常小事上的管理,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引导学生主动锻炼意志品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特点和学生的思想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选择坚强,磨炼意志的信念。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坚强意志品质的表现及作用。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本节课教学。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意志品质的四点表现。由于不少学生意志力薄弱,存在“有没有意志力无所谓,照样生活”的错误认识,因此,把明确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

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教法:借助电脑、大屏幕等媒体资源,通过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二)学法: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广泛参与为主,结合自主学习法、情感体验法、合作探究法等学法实现三维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环节中,我选择播放视频“直面灾难,选择坚强”,(插入视频)该短片是以玉树地震为背景,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图片,加上文字的简要介绍,再配以舒缓凄美的音乐,使学生能真切的感受到灾区人民在灾难面前坚强面对,自然引入本课的课题“让我们选择坚强”

(二)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阅读,明确本节课要求。

(三)新课教学

1.坚强意志品质的表现

为了更好的过度到本环节,我先通过大屏幕出示与坚强有关及相反的词语,让学生自我比较,看看自己是否是个坚强的人。然后出示一组图片,其中包括各个领域的、具有坚强品质的人,结合文字的介绍,让学生简要了解他们的事迹,并总结他们身上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插入视频)

在这一环节中,借助图片及文字介绍,使学生能直观形象的了解人物事迹,掌握人物的优秀品质,然后通过自学教材,进而得出坚强意志的表现,再利用幻灯片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2.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了坚强意志会怎么样?以此说明坚强意志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教材内容,在小组中探究坚强意志的作用有哪些,小组活动后再出示幻灯片明确。

为了加深对坚强意志作用的理解,我出示情境探究、漫画、教师赠言,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强化坚强意志的作用。

3.当堂验收

课件出示两道小问题,由于有些同学理解记忆的能力有限,对当堂学习的内容可能掌握的`不是很好,因此我把这两道题目链接到前两张幻灯片上,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然后找学生回答,再由大屏幕出示正确答案。

4.布置作业

收集与坚强意志有关的图片、故事、名言等,并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出一期以坚强为主题的板报。这样既巩固课堂知识,减轻学生负担,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5.课堂小结

让学生畅所欲言,共同分享本节课收获,教师适当补充和归纳总结。

最后,在一段歌曲中结束本节课教学。歌曲选自“让我们选择坚强”,以汶川地震中抗震救灾为主题,再现坚强的力量。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教学评价

教师和各组组长采用语言的方式对学生的活动态度、合作意识和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相对及时,主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对学生的优点作出肯定,对学生的不足加以指点和修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扬长避短。

(二)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多处选用抗震救灾的题材,以视频、图片、文字的方式,直观形象的展现了坚强的力量,又能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激发学生的爱心。

不足:在情境探究这一环节中,部分同学有思想顾虑,不敢实话实说,这样就不能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想法,以至言行不一。

改进措施:多鼓励学生说实话,课前教师多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增强学生体验。

篇5:《蚯蚓的选择》说课稿

潮湿

阴暗

设计意图:采用了动态的板书,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知识结构,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突出了蚯蚓的最后选择。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篇6:《未选择的路》说课稿

《未选择的路》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人们共同的感受。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的形象,引发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进而阐发了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主题。

诗人以含蓄清新、别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再现出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

此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进行选择时的心态,并没有指出选择的具体内容,而是着眼于选择本身。因此,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说,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读诗的,尤其是现代诗,因为它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同时还讲究音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记诵。

但是,他们对诗歌的理解通常还处于感性阶段。既没有掌握诗歌朗读、欣赏的一般技巧和方法,也不具备鉴赏情感含蓄、内容深奥的诗歌,尤其是意象丰富的哲理诗的能力。当然,更谈不上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来把握诗歌的内涵了。而《未选择的路》就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1、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欣赏诗歌的技巧与方法。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合作探究的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两个目标是以我们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理论依据的。

四、说教学流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六个步骤:

(一)导入

用关于“路”的名言警句直接导入,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二)指导朗读、师生评价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分析、小结诗歌朗读的方法,并用此方法进行朗读评价。

(三)走进作者,“知人论诗”

教师传授查找资料的方法,指导学生筛选有关诗人生平事迹、时代环境、创作背景、主要作品等方面的资料,这有助于准确、全面、深刻地把握作品的主题。

(四)走进文本,与诗人交流

这一教学环节围绕三个主要的教学活动展开。

1、品读诗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2、弗罗斯特,我想对你说

3、小组质疑,共同解惑:对于这首诗,你还有哪些困惑?

(活动小结:在活动1中,通过指导学生的认真品读,学生对弗罗斯特的个人形象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认识,这为活动2的进行作好了铺垫;活动2的设计,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与诗人对话、交流,进而达到共鸣,这对于理解诗歌的内涵是非常有帮助的;而活动3的设计,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让他们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再适时点拨、指导,从而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五)走进自我,与心灵对话

首先,教师讲述故事,故事的主题是:选择改变人生。两个主人公是鲁

迅和诸葛亮,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人生。

然后,引导学生讲述故事,提示他们从学习上、生活中和个人交友方面

讲述自己的选择经历。

最后,教师总结从这首诗中悟出的人生哲理。

(六)入情入境,升华朗读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想像诗歌营造出来的意境,在配乐歌曲的感染下,入情入境地朗读诗歌,升华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五、说教法

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是说,课堂上采用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来确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开门见山导入法、指导朗读法、品读诗句法和引导总结法”。

1、开门见山导入法

就是指在导入课题时,我先是要求学生介绍所搜集到的关于“路”的名言警句,然后我适时地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警句,这样直截了当地进入了课题。

2、指导朗读法

即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朗读、欣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并组织学生学以致用、现场点评。

3、品读诗句法

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品读诗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这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仔细揣摩诗句的内涵,对诗人的形象进行准确的`把握,为下面的教学环节作铺垫。

4、引导总结法

《未选择的路》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它看似倾诉诗人的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了人们的共同感受。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在诗中发现自己的情感体验。正因为如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将它表达出来。在“走进自我,与心灵对话”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给学生们讲述了两个有关人物的故事,然后,我顺势提问:“同学们,你们有类似于鲁迅和诸葛亮的情感体验吗?请说出你心中的故事!”

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就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挖掘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上四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朗读诗歌、搜集资料的能力,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的要求。

六、说学法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

根据这些理论的指引,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下列方法参与学习。

1、资料搜集法

我要求学生搜集关于“路”的名言警句有有关诗人弗罗斯特的相关资料,包括他的生平简介、创作风格、主要作品、人生经历等等,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把握作品的内涵。

2、合作学习法

在预习诗歌之时,我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诗歌内容和写作手法两个角度认真研读文本,提出自己的困惑,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答疑解惑。

3、情感体验法

这是本节课上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也是能将学习活动由浅显引向深入的一种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还仅仅是停留在对诗歌的初步感悟上,只有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去“品读诗句,感悟诗人形象”,去与诗人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才能准确、全面、深刻地把握诗歌的主题与内涵。围绕这一点,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⑴品读诗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⑵弗罗斯特,我想对你说……⑶围绕“选择改变人生”这一主题,说出你心中的故事。

从实际的课堂效果来看,学生运用以上三种主要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篇7:《未来道路我选择》说课稿

《未来道路我选择》说课稿

作为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要帮助学生解决人生道路上的一些重要问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作为全书的落脚点,体现了对学生成长的关注,彰显以学生为本的精神。

本框内容共设两目。第一目“生活的岔路口”,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充满选择,面对人生的岔路口,要慎重选择,第二目“学会选择学会承担”,引导学生了解必要的方法和策略;认识到选择了就要有勇气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做选择的主人,享受选择的快乐。

一、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计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学生在“我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中,要求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框内容的具体特点,我把本框内容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为:

知识目标:随着自身和社会的发展,青少年面临的选择多种多样;掌握合理的方法和策略。

能力目标: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具有自主选择的能力,为自己做出明智的选择。

情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选择对人生的重要性,慎重地对待人生的一些重要选择,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教学重点:掌握科学的方略和策略,做出合理选择。

教学难点:学会如何面对选择带来的相应后果和责任。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课改的目标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以上理念,结合教学实际,本课主要采用情景创设法、直观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学中强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把师生间互动、合作、尝试和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结合起来。

三、说教学过程

有人说:“没有创新的教学,无异于戴着锁链跳舞”。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按我们探索的政史学科主动式导学法分为四步:

情景导入――启发探究――互动深化――运用创新。

(一)情景导入 视频:驴的悲剧

教师导入:驴被饿死在水草丰美的山水间,是因为它不会作出选择。其实,人生充满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多种多样的选择对我们的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如何为自己的人生道路作明智的选择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课题:未来道路我选择)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寓言故事趣味性强,蕴含哲理。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明确选择的重要性。

(二)启发探究

活动:看视频:澳大利亚人的悲哀 从游牧到圈养(内蒙古草原丰美景象)

比较、思考:澳大利亚人和内蒙人的不同遭遇向我们兆示了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决定我们不同的道路,我们要认真对待人生旅途中出现的岔路口,慎重地进行选择。

(板书:慎重选择人生路)

【设计意图】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以具体的事例,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懂得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决定我们不同的人生,要采取审慎的态度。

(三)互动深化

活动:刘杉的苦恼

刘杉是九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喜欢玩电脑,业余时间常在体校打篮球,马上面临毕业,填报志愿时,刘杉陷入苦恼:报重点高中,录取的希望渺茫;上一所普通高中,万一将来考不上大学怎么办?父母要自己上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热门的计算机专业,但是到毕业时这个专业还会热吗?而且社会发展迅速,中专学历也许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做个职业篮球运动员可能不错,不过……

刘杉该怎么办呢?

(师生讨论,作结:掌握科学方法,策略,进行合理的选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选择前,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使学生认识到全面衡量个人条件和外在条件是对未来作出选择的重要一步,帮助学生衡量自己在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存在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作出合理的决定。

活动:刘杉的迷茫

刘杉主动沟通,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他想找到以培养体育人才为主的学校,但他不知道有哪些这类学校,刘杉向何处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结论: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多方面收集信息。

活动:刘杉的.迷惘

与同学们一道,刘杉通过上网查询,实地考察,走访教师,阅读宣传资料等方式,共找到数十所体校。面对这么多的学校信息,刘杉该如何是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形成认识:学会辨别,筛选信息。

活动:临近填报志愿时,好友小江告诫他,篮球运动是巨人的野蛮运动,是许多人不能够适应的。刘杉考虑自己虽然身材不特高大威猛,但还算灵活,更何况做职业篮球运动员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他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你知道刘杉为什么不改初衷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小结:考虑目标的重要性和实现的可能性。

活动:刘杉的担忧

刘杉为自己终于做出决定而喜不自胜,但耳际不时会回荡一句声音:篮球运动是巨人的野蛮运动,是许多人不能够适应的。他为此而有些后怕。

师生共同讨论,作结: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任何选择都会带来相应的责任和后果,要学会选择,勇于承担,做选择的主人,让人生更加积极。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每一种选择都会有理由,每一种选择都会有相应的责任和后果,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要做选择的主人,不断提升自己的选择能力。

活动:名言欣赏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将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永恒地发挥作用的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酒下热泪。

――马克思

【设计意图】对本框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交融,引导学生认识个人抉择与社会需求是紧密联系的,对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适应性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活动:我的感悟

让学生用一段精炼的话或几行诗表达自己在本节课学习中对“选择”的感悟,并在班上交流。

【设计意图】本活动是一个拓展练习,内化新知,提升知识整合能力,同时让学生为未来人生的重要选择作好心理准备。

纵观本节课的设计,我采用我们探索的主动式教学法进行流程设计,我认为思想清晰,易于操作,贯彻了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的理念。但这只是我在践行新课标,提升课堂教学艺术中的一次尝试,难免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敬请大家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做得更好。(福田河中心学校 李继安)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寓言故事趣味性强,蕴含哲理。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明确选择的重要性。

(二)启发探究

活动:看视频:澳大利亚人的悲哀 从游牧到圈养(内蒙古草原丰美景象)

比较、思考:澳大利亚人和内蒙人的不同遭遇向我们兆示了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决定我们不同的道路,我们要认真对待人生旅途中出现的岔路口,慎重地进行选择。

(板书:慎重选择人生路)

【设计意图】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以具体的事例,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懂得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决定我们不同的人生,要采取审慎的态度。

(三)互动深化

活动:刘杉的苦恼

刘杉是九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喜欢玩电脑,业余时间常在体校打篮球,马上面临毕业,填报志愿时,刘杉陷入苦恼:报重点高中,录取的希望渺茫;上一所普通高中,万一将来考不上大学怎么办?父母要自己上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热门的计算机专业,但是到毕业时这个专业还会热吗?而且社会发展迅速,中专学历也许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做个职业篮球运动员可能不错,不过……

刘杉该怎么办呢?

(师生讨论,作结:掌握科学方法,策略,进行合理的选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选择前,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使学生认识到全面衡量个人条件和外在条件是对未来作出选择的重要一步,帮助学生衡量自己在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存在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作出合理的决定。

活动:刘杉的迷茫

刘杉主动沟通,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他想找到以培养体育人才为主的学校,但他不知道有哪些这类学校,刘杉向何处去?

篇8:未来道路我选择说课稿

未来道路我选择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未来道路我选择》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第十课的第三框题。

2、对应的课程标准:做好升学和就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3、地位和作用:《未来道路我选择》主要帮助学生解决如何选择未来的人生道路问题。这个问题既是学生在人生发展阶段上必然要经历的问题,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框的教学内容在全书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即将毕业,面临新的选择,新的挑战。许多学生在升学和就业问题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思想问题,缺乏选择的策略和勇气,因此,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人生选择方面的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依据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知道选择对人生的重要性,慎重地对待人生的一些重要选择,愿意为自己选择承担责任。

能力目标:具备一定的自主选择能力,能为自己作出较为明智的选择。

知识目标:明白今天的青少年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掌握科学合理的选择方法和策略。

重点:掌握科学合理的选择方法和策略,作出合理的选择。(依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学目标,得出此教学重点。)

难点:慎重地对待人生的重要选择。(由于一些学生的选择意识不强,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知识比较抽象,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活动探究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通过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学法:分析归纳法和自主探究法。(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一堂课的开始,我这样设计:播放诗歌朗读——《未选择的路》,学生在诗的意境中感受选择对人生的重要性,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聆听诗歌朗诵,让学生心灵受到触动,引发思考,带着兴趣进入学习。

(二)活动探究,学习新课

生活的岔路口(12分钟)

活动一:思考“生活中的选择”

提问:①让我们以一天为例,看看普通的一天中,会遇到哪些选择?

②小时候面临过什么选择?现在又面临什么选择?

【设计意图】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选择切入,引发学生对选择问题的思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选择,有些选择每天都会遇到,有些选择则会对人的一生有重要影响。

活动二:欣赏动画《道路的选择》

学生思考:动画《道路的选择》说明了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动画历来深受学生喜爱,以形象具体的事例,使学生懂得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决定我们不同的人生道路;明白面对生活的岔路口,要慎重选择,还要学会选择,从而进入下一环节的探究。

学会选择,学会承担(20分钟)

活动一:小江的困惑

结合教材的`事例,学生小组讨论:①填志愿时,面对众多的学校,小江该选哪类学校?②面对众多的以艺术训练为主的学校,下一步小江该怎样办?

【设计意图】小江的困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探索,帮助学生在面临重大选择时,了解来自周围人的意见是什么,自己内心愿望和想法又是什么,学会处理两者之间的冲突,慎重作出选择。

活动二:参加“模拟人才招聘会”

(1)老师确定招聘人员,并发放招聘简章。

(2)指导学生填写各自的简历(包括职业目标、能力、性格及特长)

(3)每个同学均需带着简历参加招聘。

(4)学生谈自己参加招聘会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运用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活动三:采访片段(视频)

主要采访九年级学生对初中毕业后的人生道路作何选择,现在应做什么?

【设计意图】采访身边同学的片段,让学生有亲切感,以他人为榜样,给自己作出最佳选择。

(三)课堂小结:梳理知识,深化认识。(2分钟)

(四)课堂小练(3分钟)

多媒体展示5道基础的选择题,学生抢答。

【设计意图】当堂训练,巩固知识。

(五)课后作业:如何作出人生的最佳选择?

(六)板书设计:

篇9:《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说课稿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必修3《8.2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一、教材分析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的第二个框题。

1、第四单元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本单元是必修3的最后一个单元,是整个文化生活的逻辑终点和最后落脚点,是对当代中国的文化生活进行客观描述,揭示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具体途径。

2、本课在第四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主要解决为什么要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本课共有两框,第一框是《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第二框是《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第一框是描述当前我们所面对的文化生活的现状,知道大众传媒和文化市场对文化生活的双重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在文化生活中采取辩证的态度,正确辨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由此导入第二框,即在文化生活中要学会选择,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努力选择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唱响主旋律。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内容打下铺垫,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理论是文化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会考、高考的必考内容。因此,本框题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文化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1)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含义及其表现、危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

理解:(1)当前文化背景的复杂性

(2)在当前背景下存在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原因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感受体验观察的能力、搜集处理社会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学习、沟通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分析我国文化市场中存在的落后文化现象

(3)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使学生对当前靠现代手段传播的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有辨析和批判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文化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识到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的危害,并做到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难点: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表现及其存在的原因。

由于只有正确的认识这一问题,才能对当前我国文化生活现状作出客观判断,才能知道在文化生活中进行选择的必要性,而正确区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对于高二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所以将这一知识点作为重难点处理。

四、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参与了不少的文化生活。但由于其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文化生活的参与还比较盲目,缺少理性思考。通过本框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分析的能力,学生会更加理性的参与文化生活,从而健康茁壮的发展、成长 。

另外, 我校高二学生整体上信息技术水平较高,但发展不平衡,在学习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习惯于被动接受,探究精神较差,合作精神不强,注重书本,实践能力较弱。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我力求进一步发挥学生优势,修正劣势,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针对“信息技术整体水平较高、乐于实践”,但“合作精神不强、实践能力较弱”等特点,设计了活动式、合作式学习。)

五、教法分析

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取活动——发现——发展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将课本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主意识;并且产生践行的愿望——将所学到的知识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教师的引导,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

2、课前活动探究指导法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并根据自己小组对课文知识的理解收集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结合学生的信息技术条件和特长,指导学生将收集的材料整理以便课堂上展示,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

3、多媒体演示法: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展示学生探究成果,演示知识内容和相关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分组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四人组成一个讨论小组,要求小组内分工,一人做好讨论记录,一人代表小组发言(分工要求轮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文字记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六、学法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自主学习法:由学生自主预习,自主归纳课文的知识结构。

活动探究法: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活动,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收集资料。

合作学习法:由学生分小组筛选收集到的资料,并通过合作利用信息技术将收集到的材料整理成幻灯片、或自编自演成小品、课本剧等形式在课堂上展示。

讨论探究法:对于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关键词记忆法:对于需要识记的内容,指导学生划出关键词,便于理解和记忆。

构建知识网络法:学习完相关内容后,指导学生构建相关的知识网络,不仅要构建出本课的知识网络,还要体现出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七、教学设计分析

课前活动与探究: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组预习本课内容,进行活动与探究:

1、课前预习必修3 P90—94的内容,构建出本课知识结构。

2、分小组搜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要求:与同学们生活贴近;与本课内容有关;可以是音像、图片资料,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参加文化活动的相关资料等等。

3、小组内筛选资料,并制作成相关形式(如幻灯片、小品等)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导入新课:(温故而知新)

利用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导入新课。(由于当前我们的文化生活有“喜”也有“忧”,这就需要我们在文化生活中采取辩证的态度,正确辨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由此导入第二框,即在文化生活中要学会选择,努力选择进步的、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拒绝和抵制落后腐朽的文化现象,唱响主旋律。)

讲授新课:

课堂探究活动Ⅰ:

由学生分小组展示他们课前收集到的我们文化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类出我们文化生活中的健康文化现象和不良文化现象,引出第一目:

(一)阳光下的阴影:

1、表现: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2、要求: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二)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课堂探究活动Ⅱ:

列出表格,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主完成

含义(表现)危害措施

落后文化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腐朽文化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存在原因

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②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的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

④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等现象。

黑板上列出表格,抽四个学生上黑板分别从含义、危害、措施、存在原因方面完成黑板上的表格,其余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自主完成,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点评黑板上所完成的内容,其余学生由同桌交换互评。

课堂探究活动Ⅲ:

讨论:我们四个小组收集到的不良文化现象中哪些是落后文化,哪些是腐朽文化?

(教师引导学生从含义、表现、危害、措施等方面进行区分。)

(三)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

1、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性 :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客观上要求加强社会主义建设。

2、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们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这里主要引导学生分析清楚为什么占据主导地位,采用关键词记忆法。)

(2)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引导学生分析对待不同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发展什么,支持什么,改造什么,抵制什么,抓住关键词记忆。)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另外,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力求使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更好地整合。

课堂小结,使知识网络化: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再与课前预习时所构建的知识结构进行对比,找出自己在预习中容易忽视的知识点,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练习巩固:(练习针对文科班和理科班的要求分别设置,并在练习中穿插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1、单选题。(文理科通用,历年各地高考题中筛选)

2、非选择题。(文科班适用)

“传统习俗”等于“落后文化”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高考真题的训练,使学生多接触高考题,熟悉高考题的模式,为以后参加高考做准备,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练习应尽量分层次,既有体现基础知识的题,又有提高的题,既可以使绝大多数学生得到训练,又能满足层次较高的学生的需求。

板书设计:

1、文化市场复杂性

(一)阳光下的阴影

2、要求

1、落后文化 危害、措施

在文化生活 (二)提高眼力, 2、腐朽文化 含义、表现、(重点、

中选择 拒绝污染 难点)

3、两者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1.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三)奏响主旋律

2.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板书设计要体现课文的主干知识结构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总结:

各位评委,本节课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并结合我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采用“活动——发现——发展”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延伸至课外。通过课前的小调查,课堂的小组协作,课后的小结反思,构成一条由知识到觉悟的完整学习线索。力求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篇10:《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中地理说课稿

《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中地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标要求: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同,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内容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以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引入,提高了学生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获取相关知识的兴趣。教材以文字的形式讲述了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便于学生科学地理解概念。进而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清晰明了,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一部分,教师应该给学生进一步讲解这些因素分别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通过P43的活动1和2,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具体某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通过活动3则很自然地引入到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知识的讲解,案例1的设置,使学生了解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因素的变化而带来的农业变迁,使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知识点。接着通过文字讲述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农业地域的概念,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业地域类型,通过案例2让学生学会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生产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

(1)、农业区位的含义;

(2)、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农业地域的概念、类型。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景观图分析区域差异,得出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2)、尝试从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难点: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一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二.说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多媒体电脑

一课时

三.说学法

1.利用图文信息,提出知识性和能力性强的思考问题(新课导入)。

2.通过师生共同探究,掌握地理知识、原理与规律(导学探索、新课讲授)。

3.运用综合归纳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结反馈)。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用视频以及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设计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

◆设计意图:直观地引入农业生产的区位差异,提高学生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获取相关知识的兴趣。

2.新课讲授

A.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区位的含义不作为重点内容讲授,只要让学生知道区位的两层含义就可以了。

◆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阅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能力。

B.读图分析,了解并巩固应用农业区位因素

要求学生分析教材图3.3,从而初步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都有哪些。在学生初步认识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之后,展示图片:思考分别是什么因素起了主要作用: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分析各个地区发展农业的影响因素;通过图片分析,帮助学生巩固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

C.通过活动,引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并通过读图以及案例《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变迁》分析巩固

通过课堂活动:P43活动3题,启示:除了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之外,还有哪些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

并分析图片分别体现哪些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巩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分别说明市场、交通、劳动力、机械和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切实地考虑,拓展学生思路。教师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自主发现、探索知识,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D.分析教材,识别图片,理解农业地域

阅读、分析教材,看图识别,研究案例《澳大利亚地混合农业生产》、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图片展示能清楚直观地说明问题,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生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思路。

3.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顾课堂、巩固所学知识。

4. 反馈练习:

◆设计意图: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篇11:初中语文说课稿《未选择的路》

初中语文说课稿《未选择的路》

一、说教材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人们共同的感受。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的形象,引发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进而阐发了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主题。

诗人以含蓄清新、别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再现出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

此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进行选择时的心态,并没有指出选择的具体内容,而是着眼于选择本身。因此,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说,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读诗的,尤其是现代诗,因为它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同时还讲究音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记诵。

但是,他们对诗歌的理解通常还处于感性阶段。既没有掌握诗歌朗读、欣赏的一般技巧和方法,也不具备鉴赏情感含蓄、内容深奥的诗歌,尤其是意象丰富的哲理诗的能力。当然,更谈不上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来把握诗歌的'内涵了。而《未选择的路》就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1、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欣赏诗歌的技巧与方法。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合作探究的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两个目标是以我们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理论依据的。

四、说教学流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六个步骤:

(一)导入用关于“路”的名言警句直接导入,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二)指导朗读、师生评价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分析、小结诗歌朗读的方法,并用此

方法进行朗读评价。

(三)走进作者,“知人论诗”

教师传授查找资料的方法,指导学生筛选有关诗人生平事迹、时代环境、

创作背景、主要作品等方面的资料,这有助于准确、全面、深刻地把握作品的

主题。

(四)走进文本,与诗人交流

这一教学环节围绕三个主要的教学活动展开。

1、品读诗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2、弗罗斯特,我想对你说

3、小组质疑,共同解惑:对于这首诗,你还有哪些困惑?

(活动小结:在活动1中,通过指导学生的认真品读,学生对弗罗斯特的个人形象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认识,这为活动2的进行作好了铺垫;活动2的设计,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与诗人对话、交流,进而达到共鸣,这对于理解诗歌的内涵是非常有帮助的;而活动3的设计,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让他们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再适时点拨、指导,从而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五)走进自我,与心灵对话

首先,教师讲述故事,故事的主题是:选择改变人生。两个主人公是鲁

迅和诸葛亮,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人生。

然后,引导学生讲述故事,提示他们从学习上、生活中和个人交友方面

讲述自己的选择经历。

最后,教师总结从这首诗中悟出的人生哲理。

(六)入情入境,升华朗读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想像诗歌营造出来的意境,在配乐歌曲的感染

下,入情入境地朗读诗歌,升华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五、说教法

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是说,课堂上采用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来确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开门见山导入法、指导朗读法、品读诗句法和引导总结法”。

1、开门见山导入法

就是指在导入课题时,我先是要求学生介绍所搜集到的关于“路”的名言警句,然后我适时地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警句,这样直截了当地进入了课题。

2、指导朗读法

即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朗读、欣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并组织学生学以致用、现场点评。

3、品读诗句法

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品读诗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这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仔细揣摩诗句的内涵,对诗人的形象进行准确的把握,为下面的教学环节作铺垫。

4、引导总结法

《未选择的路》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它看似倾诉诗人的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了人们的共同感受。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在诗中发现自己的情感体验。正因为如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将它表达出来。在“走进自我,与心灵对话”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给学生们讲述了两个有关人物的故事,然后,我顺势提问:“同学们,你们有类似于鲁迅和诸葛亮的情感体验吗?请说出你心中的故事!”

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就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挖掘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上四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朗读诗歌、搜集资料的能力,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的要求。

六、说学法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

根据这些理论的指引,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下列方法参与学习。

1、资料搜集法

我要求学生搜集关于“路”的名言警句有有关诗人弗罗斯特的相关资料,包括他的生平简介、创作风格、主要作品、人生经历等等,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把握作品的内涵。

2、合作学习法

在预习诗歌之时,我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诗歌内容和写作手法两个角度认真研读文本,提出自己的困惑,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答疑解惑。

3、情感体验法

这是本节课上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也是能将学习活动由浅显引向深入的一种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还仅仅是停留在对诗歌的初步感悟上,只有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去“品读诗句,感悟诗人形象”,去与诗人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才能准确、全面、深刻地把握诗歌的主题与内涵。围绕这一点,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⑴品读诗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⑵弗罗斯特,我想对你说……⑶围绕“选择改变人生”这一主题,说出你心中的故事。

从实际的课堂效果来看,学生运用以上三种主要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说课稿

沉浮与什么因素说课稿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高中地理说课稿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说课稿

传统工业区说课稿

人类活动与气候 说课稿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案例

高一下册地理城市化教学设计

大气高中地理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的

工业区位选择说课稿
《工业区位选择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工业区位选择说课稿(共11篇)】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大气》说课稿2023-10-04

高中地理说课稿2022-08-02

工业地坪装饰的几种选择2023-07-13

城市化教案2022-09-28

高一下学期教学计划2022-11-23

老师课内教学总结2023-09-27

学校老师课内教学总结范本2023-01-14

文化生活说课稿2022-05-14

高二《篮球基本战术配合》说课教案2022-07-27

地理计划合集202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