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狱中联欢》教学设计(合集20篇)由网友“你的票票”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六年级语文上册《狱中联欢》教学设计,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六年级语文上册《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时代背景;
2、认识“猩、诙、谐、镣、蒋”5个字;
3、初读课文,知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等四件事。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 齐读课题,把你收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2、 教师酌情补充。(渣滓洞集中营)
二、指导预习。
1、指名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教师小结:这片课文节选自优秀长篇小说《红岩》。小说具体而生动的向我们描述了革命前辈所进行的狱中斗争。
3、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在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下面做上记号,再跟大家讨论。)
三、默读课文
1、认识“猩、诙、谐、镣、蒋”5个字。
2、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
3、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几件事,其中重点写的是哪几件?
4、在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反馈自学情况。
1、认读“猩、诙、谐、镣、蒋”5个字并组词。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扭转乾坤: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乾坤,天地。
妄加评论:乱评一气。妄,胡乱。
猩猩:渣滓洞集中营的特务头子,因为他是人却没有人的心肝,所以难友们给他取了这么一个绰号。
崩溃:完全破坏,垮台。
翻天覆地:形容变化的巨大而彻底。
江姐:是小说《红岩》中的主人公,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位革命者,小说中的全名是江雪琴。
监狱之花:是狱中一对牺牲了的革命者遗留下的女婴,她父亲入狱后很快被敌人枪杀,她的母亲因难产去世。是难友们给她取了这个美好的名字。
极乐世界:佛经中指阿弥陀佛所住的国土。佛教徒认为居住在这个地方,就可以获得光明和快乐,摆脱人间一切烦恼,也叫西天。
苍劲:苍老挺拔。课文里指字写得成熟、有力。
洋溢:充分流露。
诙谐:形容说话有趣,引人发笑。
参禅:原为佛教名词,指彻底理解了佛教禅宗的奥秘。这里借用这个佛教名词,说的是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挑剔:挑毛病,找碴儿。
博得:取得,得到。
劣绅和土豪:指旧社会农村中有钱有势的地主、恶霸。
谨防:小心地防备。
黑名单:这里指特务准备逮捕或枪杀革命者的名单。
3、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
4、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几件事,其中重点写的是哪几件?
叙述了“唱歌”、“交换礼品”、“贴春联”、“表演节目”四件事。重点写了“贴春联”和“表演节目”两件事。
5、给大家读一读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简单说说你的理解。
五、指导学生小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讨论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从课文内容中感受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崇敬革命者、憎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小组学习
在组内将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起讨论理解
二、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唱歌”部分
(1)读完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出来?
(总的感受是狱中的革命者有着高涨的革命热情。)
(通过“期待”说明大家都做好了准备,等待着这一天的来临。)
(女室一带头,每间牢房同时响应,说明大家事先都约定好了。)
(“天还未亮”说明时间早,心情急迫。)
(“像一阵闪电”、“爆发”说明热情高,声势大。“纵情高歌”、“唱完一支又一支”说明热情不可遏制。)
(2)小结:元旦早晨,天还没亮,大家就尽情地高唱革命歌曲,揭开了联欢的序幕。
2.学习“交换礼品”部分
(1)默读思考:你认为狱中的生活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说出狱中的生活非常艰苦。从礼品:贺年卡是草纸做的,用红药水上色。五角星是用牙刷的柄雕成的,锦旗是女难友从自己的袜子上拆了丝线绣出来的。这些纪念品极其简陋,说明狱中条件的艰苦令人难以想象。)
(2)为什么要交换礼品,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为了共同庆贺即将到来的革命胜利,互相鼓励与敌人斗争到底,坚持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表现了革命者的`心灵手巧和情深志坚。)
3.学习“贴对联”部分
(1)默读思考:仔细体会课文中春联的含义,它们有什么特点?划出直接评价春联的两句话。
(女牢的对联意思是说,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特别是蒋介石的黑暗统治即将彻底崩溃,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就要来了。)
(楼一室的对联是说,敌人的迫害并没有磨垮革命者的意志,相反,使革命者领悟到了更多的革命道理,深刻地领会到马列主义的真谛。)
(楼二、三室的对联生动地表现了革命的大好形势,表达了革命者迎接光明,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楼七室对联中幽默的语言反映了革命者对恶劣的监狱环境的轻视。“乐”字表现了对敌人残酷迫害革命者的暴行的讽刺)。
(抓住“乐观”、“诙谐”引导学生理解每幅对联的含义。“乐观”是说对联表现出难友们并没有被敌人残酷的迫害所吓倒,而是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诙谐”是说每幅对联幽默有趣,巧妙地讽刺了敌人。)
(抓住特务头子“猩猩”的丑行,进一步体会对联的含义和战斗作用。)
(“猩猩”或是“妄加评论”或是“挑起眉梢”或者把“挑剔的眼光”凝固在有的字句上,“猩猩”尴尬的丑态从另一个方面表明,这些对联既精辟中肯、一针见血、发人深省,又适当含蓄,使同志一看就懂,而特务则不会懂或根本看不懂,或者看懂了也不敢承认,可见革命者巧妙的斗争艺术。)
(2)小结;这一幅幅对联都用了双关语。双关语表面上是一个意思,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把对联的两种解释都注在旁边。
4.学习“表演节目”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同志们在联欢时表演了哪些歌舞节目?特务们是怎样对待联欢的?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表演了扭秧歌、打空心筋斗、叠罗汉、唱游击队员爱唱的革命歌曲。)
(理解“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这句话采用反问的形式表示意思
篇2: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学习本课11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三、结合课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
2.仔细体会文中对联的深刻含义,理解革命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敌斗争中表现的巧妙的斗争艺术。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放录音,听朗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疑难问题。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学生自我拼读生字表中的11个生字,然后指名读,根据学生拼读的情况,教师给予指导。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4.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让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
(1)监狱里的革命前辈庆祝的是哪一年的元旦?
(2)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还那么欢乐?
(3)课文在描写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的过程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学生讨论后,可以让学生动手填写课后练习第2题。)
五、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教师简介课文开头的背景。
2.学生齐读第1段课文。
3.齐读后,教师可以提问:“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这表达了革命先辈怎样的心情?
4.教师小结第1段。
二、学习第2段课文。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自读第2段,思考,讨论。
(1)第2段开头是什么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在新年联欢会上同志们准备了哪些礼物?
(礼物有贺年片、五角星、锦旗等。)
(3)他们是怎样准备这些礼物的?
(4)在这样险恶、黑暗的条件下,他们为什么要准备这些礼物?
3.齐读课文。
4.教师小结。
三、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课文第3段。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1)说说“苍劲”和“洋溢”两个词的意思。
(2)女牢的对联写的是什么?然后请同学们反复读这幅对联。请一名同学背给大家听。
说说“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这幅对联和它的横额“扭转乾坤”的意思?
(3)为什么说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请同学们说说对这幅对联的理解?
让同学反复读这幅对联,然后请一名同学背诵。
(4)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读出对联,并说说它的含义。背诵这幅对联。
(5)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说说这幅对联的意思。
3.这些对联革命者看了欢欣鼓舞,特务们看完对联后有什么表现?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
4.学生朗读第3段课文,反复读对联,边读边体会对联的含义。
5.教师小结。
四、作业。
1.读课文。
2.背诵文中的对联。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4段。
1.学生自读第4段课文,了解本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读课文,然后讨论:
(1)第4段课文中描写了狱中联欢进入表演节目阶段,这一部分着重写了同志们表演的哪几种节目?
(2)读出文中描写戴铁镣扭秧歌的语句。
(3)课文是怎样描写同志们表演叠罗汉节目的?
(4)课文中怎样描写女同志表演秧歌舞的?
(用上边的方法来学习这段课文,体会革命者面对随时可能被敌人杀害的危险,对人民的事业无比忠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3.指名学生读第4段课文。
4.小结第4段。
二、再一次听课文朗读录音,回忆全文内容。
三、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在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认识。)
四、结合板书总结课文。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狱中联欢
大合唱→ 互赠礼物→ 贴对联→ 表演节目
教学后记: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纪念品是极简陋的,从中可以看出狱中的情况是何等的艰难,但在这样的条件下准备礼物,互赠礼物,表现了同志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他们对革命胜利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革命者是那样的心灵手巧。
篇3:六年级《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狱中联欢》节选自《红岩》第16章。联欢指1949年新年联欢。当时反动派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停战”把戏。在这样的背景下,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革命者作出一点放松的姿态。我们的革命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举行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对于中的革命力量进行了一次检阅。
教学要求:
通过阅读理解内容,领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中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自己喜爱的词语,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对联。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体会课文中对联的含义。积累自己喜爱的词语,背诵自己感兴趣的对联。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体会课文中对联的含义。
教学构想:
课前可鼓励学生读长篇小说《红岩》,也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由教师和学生讲述或朗读跟课文关系密切的章节。本课是略读课文,课文又较长,教学时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在感情朗读中要求学生体会对联的含义,以及表演节目中的双关语。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录像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简介背景。首都北京将举行开国大典,山城重庆仍然被反动派盘踞。在那里的中美技术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仍关押和许多革命者。他们随时都可能被敌人杀害,后来敌人的确对他们下毒手。从全国的形势看,反动派已彻底失败。他们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伺机进行反扑。渣滓洞的特务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革命前辈便利用这一机会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以巧妙的方式同敌人进行斗争。
2、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同学们都回家预习课文了吧,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生字学习的情况。
三、自读“交换礼品”部分,指出都交换了哪些礼品?想象这些礼品都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说明什么?然后交流。
1、礼品有:贺年片——小块草纸,红药水当颜料。
五角星——塑料牙刷柄雕刻成的。
锦旗——彩线是从袜子上拆下来的。
2、他们连起码的材料也没有,赶制这样的礼品,说明了什么?(既表达了同志间的友情,又表明了革命到底的志向。)
3、请带着这样的感情来朗读课文。
四、学习“贴对联”部分。
1、分小组朗读课文。
2、在进行讨论后,在每一副对联旁注上或在书上画出含着的意思。
3、讨论交流:
(1)“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形容革命形势发展迅速。横额“扭转乾坤”,“乾坤”指天地,“扭转乾坤”含有推翻反动统治之意。
(2)“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意思是在敌人的监牢中坚持学习领悟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真理。“歌乐山”指渣滓洞的地点。横额“极乐世界”,道出了革命者掌握了革命真理的乐观心境。
(3)“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旧景”指反动派的统治。“新春”指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的前景。同“苦尽甘来”一起,表达了革命者坚信革命即将胜利的信念和对革命前途的憧憬。
(4)“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借用古人诗句,既表达了对反动派的蔑视(阻止革命胜利是徒劳的),又表达了对胜利(红杏出墙)的企盼。横额“大地回春”,生动地概括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五、学习“表演节目”部分。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监狱里的革命前辈都表演了哪些节目?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这么快乐?
2、出示投影(本段重点句),讨论、交流句义。
(1)是针对几个戴着脚镣的革命者扭秧歌发出的感慨与赞叹。“高歌曼舞”放声歌唱,尽情舞蹈。这种高歌曼舞是对反动势力的蔑视,是对革命胜利的企盼。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者鲜明立场、顽强斗志、乐观精神的赞颂。
(2)是对狱中联欢的集中概括,也是对革命前辈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的集中概括。这两句话表面十分风趣,实质上表达了革命者蔑视敌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的革命精神。
3、感情朗读,读出感情。
篇4:六年级《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学习本课11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三、结合课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
2.仔细体会文中对联的深刻含义,理解革命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敌斗争中表现的巧妙的斗争艺术。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放录音,听朗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疑难问题。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学生自我拼读生字表中的11个生字,然后指名读,根据学生拼读的情况,教师给予指导。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4.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让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
(1)监狱里的革命前辈庆祝的是哪一年的元旦?
(2)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还那么欢乐?
(3)课文在描写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的过程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学生讨论后,可以让学生动手填写课后练习第2题。)
五、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教师简介课文开头的背景。
2.学生齐读第1段课文。
3.齐读后,教师可以提问:“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这表达了革命先辈怎样的心情?
4.教师小结第1段。
二、学习第2段课文。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自读第2段,思考,讨论。
(1)第2段开头是什么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在新年联欢会上同志们准备了哪些礼物?
(礼物有贺年片、五角星、锦旗等。)
(3)他们是怎样准备这些礼物的?
(4)在这样险恶、黑暗的条件下,他们为什么要准备这些礼物?
3.齐读课文。
4.教师小结。
三、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课文第3段。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1)说说“苍劲”和“洋溢”两个词的意思。
(2)女牢的对联写的是什么?然后请同学们反复读这幅对联。请一名同学背给大家听。
说说“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这幅对联和它的横额“扭转乾坤”的意思?
(3)为什么说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请同学们说说对这幅对联的理解?
让同学反复读这幅对联,然后请一名同学背诵。
(4)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读出对联,并说说它的含义。背诵这幅对联。
(5)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说说这幅对联的意思。
3.这些对联革命者看了欢欣鼓舞,特务们看完对联后有什么表现?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
4.学生朗读第3段课文,反复读对联,边读边体会对联的含义。
5.教师小结。
四、作业。
1.读课文。
2.背诵文中的对联。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4段。
1.学生自读第4段课文,了解本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读课文,然后讨论:
(1)第4段课文中描写了狱中联欢进入表演节目阶段,这一部分着重写了同志们表演的哪几种节目?
(2)读出文中描写戴铁镣扭秧歌的语句。
(3)课文是怎样描写同志们表演叠罗汉节目的?
(4)课文中怎样描写女同志表演秧歌舞的?
(用上边的方法来学习这段课文,体会革命者面对随时可能被敌人杀害的危险,对人民的事业无比忠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3.指名学生读第4段课文。
4.小结第4段。
二、再一次听课文朗读录音,回忆全文内容。
三、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在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认识。)
四、结合板书总结课文。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篇5:小学六年级语文《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语。
2、了解我国古代书法家及其书法特点。
3、激发学生热爱书法艺术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揭题:
1、“名碑”指什么?
2“荟萃”什么意义?
二、检查生词预习情况情况
名碑荟萃 博采众长 潇洒清秀 骨气劲峭 法度严整 辞官不就 遒劲郁勃 美不胜收 瑰宝 观摹 刚劲 王羲之 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
三、朗读文章,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课文写了什么?
2、怎样来写的呢?
3、学习第一部分。
4、分组学习第二部分,4人一小组
第一大组学习王羲之;
第二大组学习欧阳询;
第三大组学习颜真卿;
第四大组学习柳公权;
朗读课文,并且说出每位书法家的书法特点。(朗读5分钟)
特点:
王羲之:博采众长、潇洒清秀
欧阳询:骨气劲削、法度严整
颜真卿:端庄雄伟、遒劲郁勃
柳公权:骨力遒劲、结构严谨
每个大组要1组同学来汇报。
5、你最喜欢哪一种字体?请你找到自己的伙伴,一起来担任碑林的解说员,解说你最喜欢的那一个作品。
6、你们刚才介绍的名家,他们的作品在西安碑林中都有收藏。这些名家书法艺术风格独特,字文皆美,因此,课文中的最后一段这样说——齐读最后一段。
7、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四、谈谈你的收获(内容、思想、写作方法)
1、交流内容上的收获。
2 、交流思想上的收获。
3、交流写作方法上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六、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四种书体,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名家名碑?欣赏图片。
有什么感想?你有什么办法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西安的这座书法艺术宝库?请你为西安碑林设计一条广告语。交流。
板书设计
5、名碑荟萃
王羲之 潇洒清秀
欧阳询 骨气劲峭 法度严整
颜真卿 端庄雄伟 遒劲郁勃 (艺术瑰宝 文化遗产)
柳公权 骨力遒劲 结构严谨
篇6:小学六年级语文《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阅读及课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
2、品读对联,感悟文中对联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感受共产党人乐观主义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感悟语言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红岩》等革命书籍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线索,体会文中对联表达的意思。
难点:从革命者表演节目的过程中,感受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崇敬革命者、憎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篇课文:狱中联欢(板书)这篇课文选自长篇小说《红岩》,它是由罗广斌和杨益言写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资料一
2、交流,资料看后收获。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炼课文主题: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你读到了什么?完成课后练习1(3分钟)
唱歌( )→( )→( )
2、学生自由交流,梳理课文内容:
要点:按时间顺序写,各个内容之间的安排有详有略。
3、快速默读课文2分钟
4、透过狱中联欢的节目,你是否明白作者想传递给我们的什么?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抓住要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巧妙机智,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
5、小结:作为六年级的同学,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或一部小说,应该多问问自己:文章写了什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其实,这也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三、聚焦重点,体味语言:
1、看看黑板上的四块内容,那一块内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集中地体现了革命者乐观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聚焦“贴对联”部分。
(1)介绍对联:对联也叫对子,一般根据周围的环境,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景来创作。如新春来临,人们就会写春联;结婚时门上会贴喜联,老人过生日,就会送上寿联。
(2)找到课文中的几副对联,仔细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相应的点拨)
(3)其实,我们知道,所有的对联都洋溢着革命的乐观精神。课文的前两副对联,读过之后,大家心里明白: 这洞中数月,(课文中没有具体说明)是指……
世上千年又指……,扭转乾坤,就是……
(4)通过朗读,更能感受到那种胜利的喜悦。必胜的信念
师:联系当时的背景:革命即将胜利,祖国即将解放,每一副对联的背后还蕴涵着深刻的。
(5)课文中还有3副对联,没有直接写出他的含义,你能读懂吗?
(6)例如: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副对联我们非常熟悉,是谁写的?(是诗人叶绍翁的写景名句)可是这句现在贴到了牢房的门外,此时此景,又有怎样的特殊含义?
(7)那么另外两副呢?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副试着写写。
练笔:
对联: 横额:
大家心里明白:
(8)看来,这一副副对联,全都洋溢着这样乐观、诙谐的情趣,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文字的魅力。革命者对联作武器,与敌人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9)再读19—23小节,看看他们和敌人之间展开的一次较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要点:初步体会苦 、乐
(10)补充资料二,进一步体会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了解了他们的狱中生活之后,你如何理解这副对联。
小结:在这场较量中,革命者用犀利的文字战胜了敌人,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四、拓展延伸: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还有很多这样斗智斗勇的场面,同学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细细品读,感受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阅读《红岩》这部长篇小说。
篇7:小学六年级语文《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3、认识5个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和革命前辈在敌人的魔掌里那样乐观的原因。
2、朗读训练。
课 型:独立阅读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手段:用“小黑板”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内容:预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二、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发阅读愿望,预习课文。
1、出示课题,读题释题。
从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狱中”是地点,“联欢”是内容。狱中能联欢吗?谁和谁联欢?为什么联欢?
2、读“提示”,解答以上问题。
简介背景:“狱中联欢”节选自《红岩》第16章。敁联欢指监狱里的革敁命前辈庆祝1949年的元旦。敋当时,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想骗取喘息的机会,以便聚集力量,反扑过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样子。我们的革命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庆祝全国范围内的革命胜利,对狱中的革命力量进行了一次检阅。
3、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那么欢乐?
因为党和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使他们无比激动,心中充满了对胜利的信心,所以,他们即使在敌人的魔掌里也那么欢乐。
4、带着问题,预习课文。
预习要求:
(1)快速阅读,能看出联欢的各个过程,在课文中划一划关键词。
(2)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它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后作业第1题。
<三>按联欢的过程(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第一段:讲新年大联欢开始,难友们纵情高歌。
第二段:讲难友们淘范文网所有的对联,都洋溢着革命的乐观精神。”
A.“革命的乐观精神”指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B.含义:狱中的革命前辈虽然身处在敌人的监狱里,但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充满信心,并用自己的斗争表示对敌人的蔑视。
4、小结:本段写了革命者利用联欢对敌人进行了巧妙、坚决的斗争,表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敌人却无可奈何。
篇8:《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狱中联欢》节选自《红岩》第16章。联欢指1949年新年联欢。当时反动派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停战”把戏。在这样的背景下,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革命者作出一点放松的姿态。我们的革命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举行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对于中的革命力量进行了一次检阅。
教学要求:
通过阅读理解内容,领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中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自己喜爱的词语,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对联。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体会课文中对联的含义。积累自己喜爱的词语,背诵自己感兴趣的对联。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体会课文中对联的含义。
教学构想:
课前可鼓励学生读长篇小说《红岩》,也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由教师和学生讲述或朗读跟课文关系密切的章节。本课是略读课文,课文又较长,教学时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在感情朗读中要求学生体会对联的含义,以及表演节目中的双关语。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录像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简介背景。首都北京将举行开国大典,山城重庆仍然被反动派盘踞。在那里的中美技术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仍关押和许多革命者。他们随时都可能被敌人杀害,后来敌人的确对他们下毒手。从全国的形势看,反动派已彻底失败。他们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伺机进行反扑。渣滓洞的特务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革命前辈便利用这一机会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以巧妙的方式同敌人进行斗争。
2、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同学们都回家预习课文了吧,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生字学习的情况。
(1)出示生字生词卡片。
(2)学生自由朗读后,同位检查朗读情况。
(3)指名朗读,教师注意正音。
xing hui xie liao jiang
猩 诙 谐 镣 蒋
2、请同学开火车朗读课文,出示投影:
( )——( )——( )——( )
思考:你能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吗?
3、指名完成填空内容。
三、自读“交换礼品”部分,指出都交换了哪些礼品?想象这些礼品都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说明什么?然后交流。
1、礼品有:贺年片——小块草纸,红药水当颜料。
五角星——塑料牙刷柄雕刻成的。
锦旗——彩线是从袜子上拆下来的。
2、他们连起码的材料也没有,赶制这样的礼品,说明了什么?(既表达了同志间的友情,又表明了革命到底的志向。)
3、请带着这样的感情来朗读课文。
四、学习“贴对联”部分。
1、分小组朗读课文。
2、在进行讨论后,在每一副对联旁注上或在书上画出含着的意思。
3、讨论交流:
(1)“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形容革命形势发展迅速。横额“扭转乾坤”,“乾坤”指天地,“扭转乾坤”含有推翻反动统治之意。
(2)“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意思是在敌人的监牢中坚持学习领悟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真理。“歌乐山”指渣滓洞的地点。横额“极乐世界”,道出了革命者掌握了革命真理的乐观心境。
(3)“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旧景”指反动派的统治。“新春”指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的前景。同 “苦尽甘来”一起,表达了革命者坚信革命即将胜利的信念和对革命前途的憧憬。
(4)“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借用古人诗句,既表达了对反动派的蔑视(阻止革命胜利是徒劳的),又表达了对胜利(红杏出墙)的企盼。横额“大地回春”,生动地概括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5)“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 “两个天窗”“一扇风门”概括了革命者非人的铁窗生活。横额“乐在其中”,表达了革命者视苦为乐的革命情怀,也是对反动派迫害革命者的巧妙接露。
4、教师小结:总之,狱中的革命者运用对联这一形式,抒发了革命情怀,同敌人进行了既巧妙又坚决的斗争。
五、学习“表演节目”部分。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监狱里的革命前辈都表演了哪些节目?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这么快乐?
2、出示投影(本段重点句),讨论、交流句义。
(1)是针对几个戴着脚镣的革命者扭秧歌发出的感慨与赞叹。“高歌曼舞”放声歌唱,尽情舞蹈。这种高歌曼舞是对反动势力的蔑视,是对革命胜利的企盼。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者鲜明立场、顽强斗志、乐观精神的赞颂。
(2)是对狱中联欢的集中概括,也是对革命前辈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的集中概括。这两句话表面十分风趣,实质上表达了革命者蔑视敌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的革命精神。
3、感情朗读,读出感情。
六、感情朗读整篇课文,选择你认为意义深刻的对联或句子背下来。
1、指名朗读,全班评议。
2、各自练读。
3、再指名读。
作业设计:
1、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2、抄写课文中的对联。
3、感情朗读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听。
板书设计:
狱中联欢
唱歌 交换礼品 贴对联 表演节目
篇9:《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学习本课11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三、结合课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
2、仔细体会文中对联的深刻含义,理解革命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敌斗争中表现的巧妙的斗争艺术。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放录音,听朗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疑难问题。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学生自我拼读生字表中的11个生字,然后指名读,根据学生拼读的情况,教师给予指导。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4、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让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
(1)监狱里的革命前辈庆祝的是哪一年的元旦?
(2)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还那么欢乐?
(3)课文在描写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的过程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学生讨论后,可以让学生动手填写课后练习第2题。)
五、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教师简介课文开头的背景。
2、学生齐读第1段课文。
3、齐读后,教师可以提问:“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这表达了革命先辈怎样的心情?
4、教师小结第1段。
二、学习第2段课文。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自读第2段,思考,讨论。
(1)第2段开头是什么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在新年联欢会上同志们准备了哪些礼物?(礼物有贺年片、五角星、锦旗等。)
(3)他们是怎样准备这些礼物的?
(4)在这样险恶、黑暗的条件下,他们为什么要准备这些礼物?
3、齐读课文。
4、教师小结。
三、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课文第3段。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1)说说“苍劲”和“洋溢”两个词的意思。
(2)女牢的对联写的是什么?然后请同学们反复读这幅对联。请一名同学背给大家听。说说“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这幅对联和它的横额“扭转乾坤”的意思?
(3)为什么说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请同学们说说对这幅对联的理解?让同学反复读这幅对联,然后请一名同学背诵。
(4)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读出对联,并说说它的含义。背诵这幅对联。
(5)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说说这幅对联的意思。
3、这些对联革命者看了欢欣鼓舞,特务们看完对联后有什么表现?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
4、学生朗读第3段课文,反复读对联,边读边体会对联的含义。
5、教师小结。
四、作业。
1、读课文。
2、背诵文中的对联。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4段。
1、学生自读第4段课文,了解本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读课文,然后讨论:
(1)第4段课文中描写了狱中联欢进入表演节目阶段,这一部分着重写了同志们表演的哪几种节目?
(2)读出文中描写戴铁镣扭秧歌的语句。
(3)课文是怎样描写同志们表演叠罗汉节目的?
(4)课文中怎样描写女同志表演秧歌舞的?
(用上边的方法来学习这段课文,体会和学习革命者面对随时有可能被敌人杀害的危险,对人民的事业无比忠诚,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3、指名学生读第4段课文。
4、小结第4段。
二、再一次听课文朗读录音,回忆全文内容。
三、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在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认识。)
四、结合板书总结课文。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狱中联欢
大合唱→ 互赠礼物→ 贴对联→ 表演节目
教学后记: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纪念品是极简陋的,从中可以看出狱中的情况是何等的艰难,但在这样的条件下准备礼物,互赠礼物,表现了同志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他们对革命胜利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革命者是那样的心灵手巧。
篇10: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狱中联欢》节选自《红岩》第16章。联欢指1949年新年联欢。当时反动派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停战”把戏。在这样的背景下,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革命者作出一点放松的姿态。我们的革命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举行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对于中的革命力量进行了一次检阅。
教学要求:
通过阅读理解内容,领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中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自己喜爱的词语,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对联。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体会课文中对联的含义。积累自己喜爱的词语,背诵自己感兴趣的对联。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体会课文中对联的含义。
教学构想:
课前可鼓励学生读长篇小说《红岩》,也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由教师和学生讲述或朗读跟课文关系密切的章节。本课是略读课文,课文又较长,教学时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在感情朗读中要求学生体会对联的含义,以及表演节目中的双关语。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录像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简介背景。首都北京将举行开国大典,山城重庆仍然被反动派盘踞。在那里的中美技术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仍关押和许多革命者。他们随时都可能被敌人杀害,后来敌人的确对他们下毒手。从全国的形势看,反动派已彻底失败。他们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伺机进行反扑。渣滓洞的特务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革命前辈便利用这一机会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以巧妙的方式同敌人进行斗争。
2、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同学们都回家预习课文了吧,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生字学习的情况。
三、自读“交换礼品”部分,指出都交换了哪些礼品?想象这些礼品都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说明什么?然后交流。
1、礼品有:贺年片——小块草纸,红药水当颜料。
五角星——塑料牙刷柄雕刻成的。
锦旗——彩线是从袜子上拆下来的。
2、他们连起码的材料也没有,赶制这样的礼品,说明了什么?(既表达了同志间的友情,又表明了革命到底的志向。)
3、请带着这样的感情来朗读课文。
四、学习“贴对联”部分。
1、分小组朗读课文。
2、在进行讨论后,在每一副对联旁注上或在书上画出含着的意思。
3、讨论交流:
(1)“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形容革命形势发展迅速。横额“扭转乾坤”,“乾坤”指天地,“扭转乾坤”含有推翻反动统治之意。
(2)“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意思是在敌人的监牢中坚持学习领悟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真理。“歌乐山”指渣滓洞的地点。横额“极乐世界”,道出了革命者掌握了革命真理的乐观心境。
(3)“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旧景”指反动派的统治。“新春”指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的前景。同 “苦尽甘来”一起,表达了革命者坚信革命即将胜利的信念和对革命前途的憧憬。
(4)“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借用古人诗句,既表达了对反动派的蔑视(阻止革命胜利是徒劳的),又表达了对胜利(红杏出墙)的企盼。横额“大地回春”,生动地概括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五、学习“表演节目”部分。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监狱里的革命前辈都表演了哪些节目?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这么快乐?
2、出示投影(本段重点句),讨论、交流句义。
(1)是针对几个戴着脚镣的革命者扭秧歌发出的感慨与赞叹。“高歌曼舞”放声歌唱,尽情舞蹈。这种高歌曼舞是对反动势力的蔑视,是对革命胜利的企盼。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者鲜明立场、顽强斗志、乐观精神的赞颂。
(2)是对狱中联欢的集中概括,也是对革命前辈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的集中概括。这两句话表面十分风趣,实质上表达了革命者蔑视敌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的革命精神。
3、感情朗读,读出感情。
篇11:狱中联欢(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时代背景;
2、认识“猩、诙、谐、镣、蒋”5个字;
3、初读课文,知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等四件事。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齐读课题,把你收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2、教师酌情补充。(渣滓洞集中营)
二、指导预习。
1、指名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教师小结:这片课文节选自优秀长篇小说《红岩》。小说具体而生动的向我们描述了革命前辈所进行的狱中斗争。
3、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在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下面做上记号,再跟大家讨论。)
三、默读课文
1、认识“猩、诙、谐、镣、蒋”5个字。
2、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
3、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几件事,其中重点写的是哪几件?
4、在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反馈自学情况。
1、认读“猩、诙、谐、镣、蒋”5个字并组词。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扭转乾坤: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乾坤,天地。
妄加评论:乱评一气。妄,胡乱。
猩猩:渣滓洞集中营的特务头子,因为他是人却没有人的心肝,所以难友们给他取了这么一个绰号。
崩溃:完全破坏,垮台。
翻天覆地:形容变化的巨大而彻底。
江姐:是小说《红岩》中的主人公,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位革命者,小说中的全名是江雪琴。
监狱之花:是狱中一对牺牲了的革命者遗留下的女婴,她父亲入狱后很快被敌人枪杀,她的母亲因难产去世。是难友们给她取了这个美好的名字。
极乐世界:佛经中指阿弥陀佛所住的国土。佛教徒认为居住在这个地方,就可以获得光明和快乐,摆脱人间一切烦恼,也叫西天。
苍劲:苍老挺拔。课文里指字写得成熟、有力。
洋溢:充分流露。
诙谐:形容说话有趣,引人发笑。
参禅:原为佛教名词,指彻底理解了佛教禅宗的奥秘。这里借用这个佛教名词,说的是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挑剔:挑毛病,找碴儿。
博得:取得,得到。
劣绅和土豪:指旧社会农村中有钱有势的地主、恶霸。
谨防:小心地防备。
黑名单:这里指特务准备逮捕或枪杀革命者的名单。
3、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
4、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几件事,其中重点写的是哪几件?
叙述了“唱歌”、“交换礼品”、“贴春联”、“表演节目”四件事。重点写了“贴春联”和“表演节目”两件事。
5、给大家读一读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简单说说你的理解。
五、指导学生小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讨论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从课文内容中感受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崇敬革命者、憎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小组学习
在组内将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起讨论理解
二、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唱歌”部分
(1)读完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出来?
(总的感受是狱中的革命者有着高涨的革命热情。)
(通过“期待”说明大家都做好了准备,等待着这一天的来临。)
(女室一带头,每间牢房同时响应,说明大家事先都约定好了。)
(“天还未亮”说明时间早,心情急迫。)
(“像一阵闪电”、“爆发”说明热情高,声势大。“纵情高歌”、“唱完一支又一支”说明热情不可遏制。)
(2)小结:元旦早晨,天还没亮,大家就尽情地高唱革命歌曲,揭开了联欢的序幕。
2.学习“交换礼品”部分
(1)默读思考:你认为狱中的生活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说出狱中的生活非常艰苦。从礼品:贺年卡是草纸做的,用红药水上色。五角星是用牙刷的柄雕成的,锦旗是女难友从自己的袜子上拆了丝线绣出来的。这些纪念品极其简陋,说明狱中条件的艰苦令人难以想象。)
(2)为什么要交换礼品,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为了共同庆贺即将到来的革命胜利,互相鼓励与敌人斗争到底,坚持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表现了革命者的心灵手巧和情深志坚。)
3.学习“贴对联”部分
(1)默读思考:仔细体会课文中春联的含义,它们有什么特点?划出直接评价春联的两句话。
(女牢的对联意思是说,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特别是蒋介石的黑暗统治即将彻底崩溃,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就要来了。)
(楼一室的对联是说,敌人的迫害并没有磨垮革命者的意志,相反,使革命者领悟到了更多的革命道理,深刻地领会到马列主义的真谛。)
(楼二、三室的对联生动地表现了革命的大好形势,表达了革命者迎接光明,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楼七室对联中幽默的语言反映了革命者对恶劣的监狱环境的轻视。“乐”字表现了对敌人残酷迫害革命者的暴行的讽刺)。
(抓住“乐观”、“诙谐”引导学生理解每幅对联的含义。“乐观”是说对联表现出难友们并没有被敌人残酷的迫害所吓倒,而是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诙谐”是说每幅对联幽默有趣,巧妙地讽刺了敌人。)
(抓住特务头子“猩猩”的丑行,进一步体会对联的含义和战斗作用。)
(“猩猩”或是“妄加评论”或是“挑起眉梢”或者把“挑剔的眼光”凝固在有的字句上,“猩猩”尴尬的丑态从另一个方面表明,这些对联既精辟中肯、一针见血、发人深省,又适当含蓄,使同志一看就懂,而特务则不会懂或根本看不懂,或者看懂了也不敢承认,可见革命者巧妙的斗争艺术。)
(2)小结;这一幅幅对联都用了双关语。双关语表面上是一个意思,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把对联的两种解释都注在旁边。
4.学习“表演节目”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同志们在联欢时表演了哪些歌舞节目?特务们是怎样对待联欢的?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表演了扭秧歌、打空心筋斗、叠罗汉、唱游击队员爱唱的革命歌曲。)
(理解“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这句话采用反问的形式表示意思。顽强而鲜明是因为革命者为了庆祝元旦的到来、迎接新春的到来、胜利的到来,戴着沉重的铁镣跳舞,用铁镣的撞击声作伴奏,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所少见的,这个别致的舞蹈表现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
(“叠罗汉”表现了革命者不畏强暴,不怕折磨,坚持宣传革命,表现了大无畏的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强信念。)
(理解“真有意思,这里可以唱歌,又可以跳舞,开联欢会,还有人架上机枪,保卫我们的安全咧!”这句是用反语嘲讽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能,也表现出革命者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
三、指导有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贴对联”这部分,要表达出作者对革命者无限敬仰、对反动派无比蔑视的感情。如,“这里悟的是革命之道,参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禅”,在加点处前稍顿,把加点的字稍强调一些,便有助于揭示对联的真实含义。“猩猩也许看不懂,也许看懂了又不敢承认,居然妄加评论道:‘这对联倒有些修仙炼道的味了。’”把加点的字适当强调,再把猩猩说的话稍夸张一些,有一点阴阳怪气的语气,便有利于表达蔑视敌人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具体描述了我们的革命前辈在1949年元旦到来之际,在渣滓洞监狱里通过各种形式的联欢活动巧妙地同反动派作斗争,表现出革命者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革命必胜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狱中联欢(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2:狱中联欢教学教案设计
狱中联欢教学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时代背景;
2、认识猩、诙、谐、镣、蒋5个字;
3、初读课文,知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等四件事。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齐读课题,把你收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2、教师酌情补充(渣滓洞集中营)。
二、指导预习
1、指名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教师小结:这片课文节选自优秀长篇小说《红岩》。小说具体而生动的向我们描述了革命前辈所进行的狱中斗争。
3、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在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下面做上记号,再跟大家讨论。)
三、默读课文
1、认识猩、诙、谐、镣、蒋5个字。
2、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
3、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几件事,其中重点写的'是哪几件?
4、在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反馈自学情况
1、认读猩、诙、谐、镣、蒋5个字并组词。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扭转乾坤: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乾坤,天地。
妄加评论:乱评一气。妄,胡乱。
猩猩:渣滓洞集中营的特务头子,因为他是人却没有人的心肝,所以难友们给他取了这么一个绰号。
崩溃:完全破坏,垮台。
翻天覆地:形容变化的巨大而彻底。
江姐:是小说《红岩》中的主人公,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位革命者,小说中的全名是江雪琴。
监狱之花:是狱中一对牺牲了的革命者遗留下的女婴,她父亲入狱后很快被敌人枪杀,她的母亲因难产去世。是难友们给她取了这个美好的名字。
极乐世界:佛经中指阿弥陀佛所住的国土。佛教徒认为居住在这个地方,就可以获得光明和快乐,摆脱人间一切烦恼,也叫西天。
苍劲:苍老挺拔。课文里指字写得成熟、有力。
洋溢:充分流露。
诙谐:形容说话有趣,引人发笑。
参禅:原为佛教名词,指彻底理解了佛教禅宗的奥秘。这里借用这个佛教名词,说的是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挑剔:挑毛病,找碴儿。
博得:取得,得到。
篇13:狱中联欢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狱中联欢》教学预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内容,领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中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了解课文叙述顺序;体会课文中对联的含义。
三、教具准备
课件。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背景导入,燃情激趣。
《狱中联欢》这个故事发生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环境,由一群特殊的人演绎的一场特殊的故事。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文本,一起去领略革命志士的风采,从而揭开这个故事的神秘面纱。
首都北京即将举行开国大典,山城重庆仍被国民党反动派盘踞。在那里的中美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ppt)仍关押着许多革命者。他们随时都有可能被敌人杀害,后来敌人的确对他们下了毒手。
从全国形势看,国民党反动派已彻底失败。他们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伺机进行反扑。渣滓洞的特务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革命前辈便利用这一机会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以巧妙的方式同敌人进行斗争。
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论的?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
2、在交流的基础上,试着完成填空。
课文叙述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什么)。
3、借助课题也是概括主要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三、默读,理清文脉,完成“思考练习”1。
1、概括小标题,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文章脉络。以本文为例,完成“思考练习”1。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
3、概括小标题的方法(ppt)
(1)根据各段的主要意思提炼小标题。
(2)选用各段的中心词句提炼小标题。
(3)根据各段的中心思想提炼小标题。
(4)根据时间或地点的转换提炼小标题。
四、研读,品位语言
1、你觉得其中的什么过程在我们平时的“联欢”中是不多见的?
2、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春联朗读,并交流讨论(ppt)。
(1)洞中才数月 世上已千年,(ppt简介对联)形容革命形势发展迅速。横额“扭转乾坤”,“乾坤”指天地,“扭转乾坤”含有推翻反动统治之意。
(2)歌乐山下悟道 渣滓洞中参禅,意思是在敌人的监牢中坚持学习领悟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真理。“歌乐山”指渣滓洞的地点。横额“极乐世界”,道出了革命者掌握了革命真理的乐观心境。
(3)看洞中依然旧景 望窗外已是新春,“旧景”指国民党反动统治,“新春”指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的前景。同横额“苦尽甜来”一起,表达了革命者坚信革命即将胜利的信念和对革命前途的憧憬。
(4)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借用古人的诗句,既表达了对反动派的蔑视(阻止革命胜利是徒劳的),又表达了对胜利(红杏出墙)的企盼。横额“大地春回”,生动地概括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5)两个天窗-出气 一扇风门-伸头,“两个天窗”“一扇风门”,概括了革命者非人的铁窗生活。横额“乐在其中”,表达了革命者视苦为乐的革命情怀,也是对反动派迫害革命者的巧妙揭露。
仔细阅读课文中“猩猩来到楼七室门前站定……猩猩装作没有听见,溜走了”这一部分,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①读一篇文章,谈感受是基本的语文能力,同学们面对这样的习题时,是怎么做的呢?
②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总结方法,并以这段话为例写一写,写后再交流。
附:感想启迪类写法:
(1) 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3) 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4) 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总之,狱中的革命者运用对联这一形式,抒发了革命情怀,同敌人进行了既巧妙又坚决的斗争。五幅对联,表达的心声是一样的。
3、在革命者朗声大笑声中,迎接着1949年胜利的春天。先找到写难友们不同的“笑”的地方,再读一读他们的语言或者表现,边读边想:革命者“笑”出了什么?
五、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1、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朗声诵读。有兴趣的话可做适当的摘录。
六、教师总结。
再好的课文也只不过是个例子。只有多读多写,才能学好语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我想用这句话结束今天这节语文课,并与大家一起共勉:欲穷千里,更上层楼。
六、板书设计略
[狱中联欢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篇14:小学语文六年级《狱中题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2.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3个生字,学会3个生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谭嗣同和吉鸿昌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狱中题壁》。
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结合时代背景,联系全诗内容,整体感知全诗的内容和情感,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
汉朝的张俭和杜根,都因揭发朝中权贵、上书要求太后归权皇帝而受打击迫害,他们吃尽苦头,但在当时就受到人们尊敬.死后更留下好名声。谭嗣同自比张、杜,觉得扪心无愧。他态度从容,决意含笑就义。他又想到了康有为和王五,他们的“去”和自己的“留”是肝胆相照的,犹如巍巍两昆仑,皆为顶天立地的人物。谭嗣同衷心祈愿这两位“生者”继续实现“死者”未竟的志愿。
结合注释和预习资料,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注意从词句入手感受诗歌的意思。
三、自主研究。
如何理解并体会“我自横刀向天笑”这句诗中所表现的豪情壮志?
四、诵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总结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回顾本板块的学习内容及相关学习方法,提炼学习古诗的一般步骤。
学生小组研究。得出关于学习方法的结论。
二.根据方法,自学《绝笔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照归纳的方法进行自学。
三.交流学习体会。
1.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2.理解诗歌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感。
四、总结板块主题。
回顾本板块学习的内容,体会一下,板块主题中的“正气”应该是怎样的含义?
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归纳。
对本板块主题有一定的认识,归纳出“正气”的宽泛含义。
篇15:小学语文六年级《狱中题壁》教学设计
一、迁移引入
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一板块的三首诗歌,我们从苏武、文天祥、鲁迅的人格中感受到了中华儿女的浩然正气,也从崇高的民族气节中受到感染。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一板块的内容。
1、齐读诗的题目。
从诗的题目中你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2、师简介写作背景:
3、关于这首诗的作者,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资料,谁来简要介绍一下。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谭嗣同先生气壮山河的生前绝笔绝命诗。
二、1、听录音:注意语气、停顿。
2、生自由仿读。
3、指生读。
4、检查词语:节俭 监狱 肝胆
望门投止 须臾 横刀 肝胆 昆仑
5、整体感知诗的主要内容。
三、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结合预习,结合书中注释以及搜集的资料自学古诗。
自学提示:
1、从重点词入手理解诗句的意思。
2、想想你从诗句中哪地方读出了感动?读出了崇敬?并说明理由。
3、把自己解不了的问题做上标记。
(二)、小组交流
(三)、全班汇报
1、A预设:“望门”句
①引导学生从张俭入手突破。师补充或引导学生补充理解。
②出示:
A“望门投止”这个成语(带解释)。语言文字训练
B看到这个词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C联系当时背景想一想,此时谁正处于这种情境之中?
D想着仓皇出逃流亡在外望门投止的梁启超、康有为,狱中的谭嗣同,此时他是怎么想的?根据诗句为他设计一段内心独白。谭嗣同这一个思字饱含着这个“思”寄托着他怎样的情感?
E师点拨:我们可以读懂作者一片深情,(思念、牵挂、祝福、期望,康、梁在国外得到仁仁志士的帮助,像张俭那样得到好心人破家相家容,以度过险情。寄予厚望,他日东山再起,完成他们未完的事业,实现他们共同的理想。
师结:对于引用历史典故,历史人物的古诗我们在理解时要充分搜集资料,了解这段历史,以此为突破口,理解诗意就会变得轻松。
B预设:忍死句 有了理解第一行诗的经验,谁来汇报第二行。
①了解“杜根”
②须臾的近义词 诗中写谁忍死须臾——不畏一死
③理解“待杜根” 待是等待、期待 诗人诗中真正是等待、期待谁能杜根一样复出,有重生机会,他日东山再起?
④是为了让自己一死吗?不是的。有资料记载:待唐才常来京,解救因变法被捕人士。
怎样理解谭嗣同对这二人的“思”和“待”呢?梁启超整理、编著的《谭嗣同传》具体描写了被捕前的言语及情节,日本使馆曾派人与他联系,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并对来人说:
出示: “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
从谭嗣同的言语中可以透露出他不愿偷生的意愿。一个把变法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人,是不会只想着自己的。
他拒绝出走,拒绝日本使馆的保护;决心以死来唤起中国人民的觉醒,警策国人,呼唤更多人走到救国的队伍中去。“待”字,读出谭嗣同先生对中国民众的希望,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和乐观态度。
谭嗣同的做法可以让我们想到哪些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为穷守节,不为富易志……
小结:理解这句诗从历史典故入手,捕捉两个关键词“思”、“待”去品读诗句,让我们读懂谭嗣同对流亡战友寄予的厚望,读懂他对变法事业的信念和执着。我们进一步品味出了谭先生的崇高人格,也重新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不仅心存感动而且肃然起敬。让我们带着崇高的敬意齐读这首诗——(指读、赛读、齐读)
(二)
1、面对死亡的乐观态度。联系刑场上高呼的句子:“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2、语言文字训练。出示肝胆的几种解释,诗中的肝胆选择哪种解释?
3、“去、留”作者意在指谁去谁留?结合背景。
4、理解“去”“留”的深刻含义。
师: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本是有时间出逃的,朋友们都劝他出去避一避,但他却下定决心以身殉难,但同时他也希望能保留一批同志,以图将来,所以他劝梁启超出逃,他说:(出示)“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不以召后人!就是说无论是去者还是留者,都是为着共同的事业,都是赤胆忠心的大英雄,所以说“去留肝胆两昆仑,“去”的指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留”的指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及其他死难者,他们各得其所,一样的崇高,一样的伟大。
5、理解“两昆仑”的含义。
①昆仑的意思,用来形容什么?
②把谁比喻成两昆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都是昆化山一样的好汉。)
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这句所表达的是那种震撼人心灵的、自赴一死的崇高与悲壮,抒发笑对死亡的满腔豪情,同时也为维新人士的崇高志向而骄傲,可谓惊天地、泣鬼神。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情来读这句诗——
四、总结深化。(内容、写法、情感)
五、拓展延伸:
1、写此诗的第五天谭嗣同献出了他年仅34岁的生命。189月28日,他与其他5位志士英勇就义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当他们被杀时,刑场上观看者上万人。他神色不变,临终时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充分表现了一位爱国志士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18,他的遗骸运回原籍,葬在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墓前华表上对联写道: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的生前绝笔之作,齐读全诗——
然而历史是公正的,他的伟大爱国精神、热爱人民与追求真理的情感、坚强斗志与崇高品质,赢得了中国人民历久不衰的高度敬仰与深沉缅怀。这诚如【〓关键字词已被过滤屏蔽〓】在年轻时所说:“谭浏阳英灵充塞于宇宙之间,不复可以死灭!”
2、出示正气名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正气歌》所说:“时穷节乃见”,一生的学习、追求,在国破被俘的生死关头,表现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能战胜一切的浩然之气。
总结:新一代的我们,不能斩断历史,遗忘过去。一百五十年来,中华民族历经创伤,饱经忧患, 然而总能度过难关,归结于我们民族的浩然正气。
篇16:小学语文六年级《狱中题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两首诗组成:《狱中题壁》是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所写,表达了自己
为变法情愿献出生命的决心;《绝笔诗》作者是吉鸿昌,表达了他誓死抗日和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的痛恨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3.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了解有关两位作者的资料,为理解两首诗做准备。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进入6年级,识字主要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本课需要识写的生字中,“臾”的读音、“狱”的字形要注意。
2.朗读指导
读诗要注意诗的韵味,读这种感情激昂、充满豪情的诗更应注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所以在朗读前一定要有比较充分的理解作为基础。以《狱中题壁》为例,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不仅引用了典故,而且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甘愿为变法献出生命的决心。所以在朗读时,就要注意把这种坚决的语气读出来。而《绝笔诗》则简洁明了,朗读时更要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把作者无所畏惧的精神表现出来。
3.阅读教学
本课的两首诗中,《绝笔诗》比较易懂,《狱中题壁》需要联系典故进行理解。《狱中题壁》理解:汉朝的张俭和杜根,都因揭发朝中权贵、上书要求太后归权皇帝而受打击迫害,他们吃尽苦头,但在当时就受到人们尊敬,死后更留下好名声。谭嗣同自比张、杜,觉得扪心无愧。他态度从容,决意含笑就义。他又想到了康有为和王五,他们的“去”和自己的“留”是肝胆相照的,犹如巍巍两昆仑,皆为顶天立地的人物。谭嗣同衷心祈愿这两位“生者”继续实现“死者”未竟的志愿。
(1)光绪二十四年(1898)八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康有为出逃,作者被捕。在狱中,他意气自若,拾起地上的煤屑,在墙壁上写下这首绝笔诗。这首诗高度凝练地表现了谭嗣同以身许国、慷慨赴难的真挚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多少年来一直赢得广大读者的崇敬。
(2)“望门”句:张俭,东汉人,有才德。延熹中太守翟超请为山阳东部督邮,后因弹劾宦官侯览,被诬结党睹反,朝廷下令逮捕他,时人慕其名,张俭“望门投止”,人人“破家相容”。此喻康有为。望门投止,指人在困迫之中,见有家门就进去,以求避难安身。
(3)“忍死”句:杜根,东汉人,字伯坚。安帝初举孝廉,为郎中。时邓太后临朝,权在外戚。杜根便与他人联名上书,请求邓太后还政于帝。太后怒,命人把他装入布袋,于殿上击杀之。执法者以杜根忠正,使人不用力,杜根诈死三日而后逃走。后邓氏被诛,杜根复官拜为侍御史。作者政变前夕曾电唐才常:“速偕同志,来京相助。”唐才常接电后速往汉口与哥老会联系,选壮士多人赴京,但此时尚未到京,所谓“忍死”指此。须臾,片刻。待杜根,等待唐才常来京。一说,系作者自喻,意谓“忍死”待复出如杜根。
(4)“我自”句:作者在被捕前已抱必死决心,他劝梁启超出走时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临刑前又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句正是他决心舍生取义、含笑九泉的大无畏精神的写照。横刀,面对刽子手的屠刀。
(5)“去留”句:谓一去一留仍肝胆相照。两昆仑:一说指康有为和作者自己;一说指两位侠义朋友王五和胡七,二说皆通。
4.活动提示
(1)思考与交流
第一句中的词语解释请参看上文。第二句中的“尚”是“尚且”的意思。
这个题是结合本板块主题设置的。苏武、文天祥、谭嗣同和吉鸿昌所表现出来的浩然正气为后人传诵。《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正气”的解释是:“光明正大的作风或风气;刚正的气节。”本板块几篇课文所表现的“正气”相同点都是光明正大、刚正不阿、宁折不弯的气节,不同之处在于具体的表现形式有差异:苏武的正气是不辱使命;文天祥的正气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谭嗣同的正气是舍生取义;吉鸿昌的正气是坚贞不屈。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是多元的。
(2)积累
要求学生背诵这两首诗。
引导学生搜集用于表达坚贞不屈的成语。
舍生取义:舍,舍弃;义,道义、正义。宁可舍弃生命,也要追求正义。
大义凛然:严峻不可侵犯的样子,形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
5.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现在的学生很难理解革命者为了自己的追求、为了民族的解放而甘愿牺牲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有这样的认识:生命对于任何人都是宝贵的,而且只有一次,但是与个人所坚持的信仰,人们所共识的道义,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相比,个人的生命就不是最主要的了,所以古往今来为了正义和信仰而不惜献出生命的人一直为人们所尊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一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
国家、民族的关系,既有利于理解诗义,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篇17: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穹”、“孕”等10个生字。会理解“苍穹”、“旖旎”、“琼浆”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诗一般的语言,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理解花的形象,感受生活中的美。
2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丰富想象,体会花儿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人生态度,流露出作者对花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关于花的诗句。
2.黎巴嫩纪伯伦的《啊!风》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看下面一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三首诗中都写到花。花是美丽的,带给大自然以多姿多彩,带给大自然以芬芳。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所以他笔下的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这花给人以启迪,富有生命的内涵,接下来请跟随诗人,走进花的世界吧!
2.书写课题:4.花之歌
3.介绍作者。
纪伯伦是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代表作品有《我的心灵告诫我》,《先知》,《论友谊》。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苍穹(qióng)孕育(yùn)摇曳(yè)馥郁(fù)赠予(yǔ)
硕大(shuò)琼浆(qióng)鸣啭(zhuǎn)婆娑(suō)冠冕(miǎn)
(2)检查词语的理解。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苍穹”的意思是:天空。
②难字突破法。
“心驰神往”中“驰”的意思是飞奔,词语的意思是:心神奔到所向往的地方。形容一心向往。
③查字典理解。
祭献:祭祀供奉。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的帽子。这里指婚礼的礼帽。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顾影自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
孤芳自赏:把自己比作仅有的花香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或者感悟。
3.交流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凋谢的过程。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通过对花的描述,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现了花的精神。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首散文诗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写,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凋谢的过程,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现了花的精神。
四、品读句子,展开想象,感受花的美好。
出示句子一: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作者把花比喻成什么?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呢?
大自然的话语。让人感受到花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神秘,总能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
出示句子二: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呢?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儿悄悄开放的时候,有早晨的风相伴,风儿在祝贺我,为我的开放而鼓掌……傍晚,太阳就要远去,我和一群群鸟儿送别太阳,很真诚地对太阳说:“太阳,明日见!”
师:对呀,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和谐,这就是生命的芬芳,非常的自然!
出示句子三: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读着这些句子,你受到了哪些启迪与感悟呢?
生:我知道了要像花儿那样乐观地对待生活,享受生活,不张扬,也不自卑。
生:我懂得了人要追求光明,追求属于自己的世界,便乐观地、开心的生活。
五、总结课文,拓展主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拓展美文。
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又悲叹,哭号。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却见不着你的面貌;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你仿佛是爱情的海洋,淹没了我们的灵魂,抚慰着我们宁静的心。
你逢山而升,遇谷而降,在原野上则伸展开去,浩浩荡荡。升时,可看出你的刚毅、坚忍;降时,可看出你的谦恭、礼让;伸展时,则显示出你的轻盈、灵敏。你犹如一位尊贵而仁义的国王,对下层弱者显得和蔼可亲,对倨傲的强者则威风凛凛。
找一找作者想象奇特的地方,并谈谈你的感受。
教学反思:
1.理解散文诗中的意象,并展开大胆的想象,感悟生活美好的画面,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并生活的珍爱。
2.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含义,感悟道理。比如“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这句话就表明作者的态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篇18: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发挥想象,深入感悟诗歌的图画美。
3、了解想象和联想的区别。
一、诗歌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学过唐代杜牧的《七夕》,能背吗?
生(整齐背诵):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二、整体感知内容:
师:深邃美丽的星空,让我们浮想联翩。90年前,年轻的诗人郭沫若面对星空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带领大家一起神游“天上的街市”,(听范读)请大家思考:
1、在天上的街市,你看到了什么?
2、你认为天上的街市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在文中找一个词语概括一下。
生1:我看到了街市、陈列的物品和牛郎织女。可以用“美丽”概括。
师:天上的街市美在哪里呢?
生2:点着无数的街灯;有许多世间没有的珍奇。
师:这是美景,还有呢?
生3:牛郎织女在天街闲游。
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他们在天街闲游的场景吗?
生4:他们在边走边闲聊。
师:合理想象了他们的动作。
生5:他们的脸上布满了甜蜜的微笑。
师:他们的神态也进行合理想象。
三、合理想象,感悟画面美。
师:其实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美的图画,接下来请同学们任选一节,放飞想象的翅膀,大胆的想象天街的景物、人物的活动,包括他们的神态、动作、心理等等,拿起笔抒写美丽的画卷,神游一番天街,感受诗歌的图画美。
(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动笔抒写。4分钟后,全班基本写好。)
师:下面请大家展示自己的想象,展示时请其他同学美美的闭上眼睛,随着展示的内容,展开遐思,做一番身临其境的神游。
生5:天空云雾缭绕,仙气飘飘;用玉石铺成的街道平坦整洁,两侧商铺林立,顾客如潮,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店铺里各种奇珍异宝,琳琅满目,晶莹剔透;那边还有一个白色的身影很眼熟啊,啊,原来是太上老君拿着大葫芦,正在推销他的仙丹呢!
师:多么繁华的街道,多么美丽的天堂!遇上太上老君一定要多买几颗仙丹啊!
生6:你看,天河浅浅,微波荡漾;牛郎织女不再隔河相望了,他们可以自由来往了,只要骑上牛儿,他们就能够随时会面了。这一刻,他们正提着灯笼,并肩漫步;边走边闲聊,笑容挂在彼此的脸上;美丽的街市,一路洒下他们的欢声笑语。
师:请你来说,听了她的描绘,有什么感悟?
生7(点评):写得富有诗情画意,让我感觉牛郎织女在天上生活得真幸福。
师:同学们的展示真棒!你的奇思妙想,让我们神游在这梦幻的天国乐园,多么畅快惬意。
四、区分想象与联想。
师:这天上街市,诗人是怎么想象出来的?齐读第一节。
生8:由地上的街灯想到天上的星星,由天上的星星想到天上的街灯,再想到天上的街市。
师:由此物想到彼物,这种艺术手法叫联想;而街市的物品、牛郎织女的新生活,这些事物是作者创造出来的,这种手法就叫想象。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充分发挥你们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属于你们的幸福生活,今天的课就到这,谢谢大家!
篇19: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穷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十一册第三组中的课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文章的特色在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了人物的美好心灵。文章多处出现人物之间的对话及心理活动,是练习朗读的佳作。
二、教学目标:
1、语文基础训练方面:⑴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句子思想感情。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美好的心灵。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想教育方面:⑴使学生感受高尚品格的熏陶,心灵受到净化。⑵增强学生正视困难,克服困难的信心。
3、技巧能力方面:训练学生合理想象能力,学习如何通过人物内心活动表现人品格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从桑娜的行为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体会人物行为、思想和品德之间的联系,从而深入体会桑娜内心活动的合理性。
四、课前准备:
cai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过程
1、出示词语、句子:(破帆、黑面包、从早到晚地干活、屋里又潮湿又阴冷)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来感受、想象一定的故事情境。
2、学生畅谈自由想象的故事情境,教师纵深引领:这是怎样的一户人家?怎样的一种生活?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穷人。
(二)、初步感知课文
1、你怎样理解这个课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出质疑:穷人是生活上的贫穷,他们的精神世界也和物质生活一样的贫穷吗?(在课题旁边板书,有待于课文学过之后再解答。)
2、列夫托尔斯泰笔下也有一个关于穷人的故事。学生读课文,之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读过课文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对课文的初步感受。)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有选择性地将本文主要人物板书:桑娜、渔夫。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段:⑴课件播放小屋内外的样子。文章是怎样写这贫寒的家庭的呢?学生找出与其相应的文字。(一是学生进入当时故事情境,二是通过小屋虽然简陋,但是打扫的干净整洁,体会桑娜家贫穷,体会桑娜能干。)⑵学生画一画有关句子,并读一读,想一想: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他们的家境?(板书:贫穷)<⑶你读到这些句子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导朗读)⑷是呀,桑娜家的生活是这样艰难,课文为什么又说是温暖而舒适呢?(引导学生体会:主人能干,家里人员互敬互爱和睦相处。)⑸概括第一段的内容。(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过度:在这样风急浪高的夜晚,桑娜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2、学习第二段:⑴读课文,想一想这段写了什么。(桑娜出门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抱回两个孩子。)⑵自渎课文,哪些句子让我们感动呢?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①桑娜是在自己亲人生死未卜的情况下去关心邻居的。说明了桑娜善良、富有同情心。反过来说,正因为桑娜善良、富有同情心,才会去看望邻居西蒙。②本文主要通过什么来表现人物的高尚的品质?联系具体内容说一说。(心理活动和行动)a、他的心跳的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觉的非做不可。非这样做不可?有人逼他吗?哪是什么促使她非这样做不可?体会:桑娜这种行为没有夹杂任何的私立因素,完全出于内心良心的驱使,因此才会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觉得非做不可b、他忐忑不安的想:他还会说我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抱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顿也好!(通过理解省略号的作用,体会桑娜的内心活动的内容:因为生活太艰难了,丈夫的担子实在太重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刚刚能填饱肚,再加上两个孩子,这不是闹着玩的,只能使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桑娜这样想是为丈夫担心。桑娜的内心活动再次表现了桑娜高尚的心灵。)你从省略号体会到了什么?a、表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内容时断时续。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面对家庭现实,内心充满矛盾。她的思绪既不连贯,也没了条理。她想到了丈夫抚养自己5个孩子的艰辛,现在又多了2个孩子,这不是雪上加霜吗?(学生接读:他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我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b、可能是有什么声响使桑娜以为丈夫回来了,然后又判断出不是丈夫回来了,桑娜的心呀,七上八下。(学生接读:是他来啦?不,还没来!)c、桑娜对自己的责怪的省略。(学生接读:明明知道丈夫养活5个孩子已经够苦的了,为什么还要抱他们回来呢?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啊?)d、接着她猜测丈夫会打她,但是她一点也不后悔。(学生接读:谁让我这么做了?既然已经抱回来了,就由他打吧?自己受点皮肉不算什么,只要这两个孩子有了着落,我挨打也值得了,我也心甘情愿了。)<⑶再游览课文,你认为作者在表达上还运用了哪些技巧?(语言、动作、神态、标点符号)教师小结: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想把人物写活,把文章写生动,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标点符号也表达人物感情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⑷在理解了人物品质、人物感情的基础上指导朗读桑娜抱回孩子后人物内心活动的语句,从中再次深入体会桑娜宁愿自己承担痛苦和劳累,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长大的朴实、善良的思想境界。
3、学习第三段:通过理解人物的语言,来感受渔夫的美好品质。课文对桑娜的这个人物,主要通过对她什么描写,突出人物品质?(心理)那么,对于渔夫这个人物,主要进行了什么描写呢?(语言)。请画出课文中对渔夫语言的描写,读一读,体会一下。得把他们抱回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把这句话改成肯定:得把他们抱回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是不行的!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充分体现了渔夫的美好心灵。)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理是什么想法?(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回来,怕孩子醒来看到母亲死去的惨相。渔夫完全为着孩子着想,至于自己生活负担如何,完全没有考虑,看渔夫的心地多么善良。)⑶我们总能熬过去的把这句话换成我们总会过下去的,你同意吗?为什么用熬?(通过这个熬,可以看出渔夫的美好心灵,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也要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六、总结全文,提升中心。
再次读课文,你想说什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善良)。同时解决上课之初提出的质疑:穷人是真正的穷吗?不穷。他们虽然物质生活贫穷,但是他们的精神是高尚的,他们勤劳、善良,他们是精神上的富翁!(板书:富有)
七、课后作业:
选择:
1、(以体现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自主性。)穷人渔夫和妻子桑娜决心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抚养七个孩子成长,他们怎样克服困难的?
2、请同学们做一回文学大师,帮助他们把孩子养大,好吗?
八、续写练习:
一是训练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二是激发学生潜在的道德素质,与渔人夫妇高尚的品格产生共鸣,三是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九、教学反思:
教学《穷人》中,我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自说,自读,自评,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感受,读出感受。例如教学《穷人》中桑娜想的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桑娜此刻的感受。学生有的说怕丈夫责怪,要读得害怕、担心:有的说因为桑娜担心要读得慢些,而有争议的说桑娜紧张、着急要读得快点。在学生多元解读的基础上,再及时运用多种朗读的方式,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男女生赛读、表演读、轻声读、大声读等等,引导学生读得有声有色,读出自己的味道来。教学中,学生能与老师积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率比较高,课堂收效明显。最值得欣慰的是,在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怎样;熬过艰难贫穷的日子这一环节时,问题刚一提出,同学们的小手便纷纷举起。有的说:他们会靠着勤劳的双手,一天天长大,去跟着列宁推翻沙皇统治。我立刻评价说:你真了不起!是的,这是一条能彻底改变穷人命运的出路.事实正是这样,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剥削统治,使俄国所有穷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能结合时代背景,能把社会课上学到的知识与本课内容联系起来想象,实在难得。我心里确实为学生这一合理而富有创造力的想象而高兴。仔细想一想,学生之所以能出现如此精彩的发言,正是因为这一问题触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想象的愿望,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教师提问开放灵活,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篇20: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本文通过小学生叙利奥长达4个月默默忍受父亲误解责怪、偷偷帮父亲抄写邮签挣钱养家的事,赞扬了他小小年纪懂得关心体贴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美德。
这篇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开始,介绍叙利奥一家生活十分清苦,父亲为了养活全家人,白天在铁路工作,夜晚不得不做些抄写工作,十分劳累。叙利奥要求帮爸爸抄写邮签,父亲坚决不同意。接着,写叙利奥为了稍微减轻父亲的疲劳,每天半夜起来偷偷帮助父亲抄写邮签,长时间睡眠不足,影响了功课,被父亲误解,他默默地忍受着父亲一次次责怪,坚持帮父亲抄写邮签。最后,写父亲发现叙利奥夜里替自己抄写邮签,才知道自己错怪了儿子,内心十分懊悔,并向儿子道歉。
《小抄写员》一课表达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文中一次次描写叙利奥受到父亲错怪后的心理活动,在“停下来不做,还是继续帮父亲做”的反复思考中,确立了自己的想法:“学校的功课是非学好不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稍微减轻父亲的疲劳。对,这样做对!”这种意识经过不断的实践强化,成了指导行为的准则:“好像睡着不起来,就是逃避了自己的责任,偷用了家里的两角钱一样。”于是,忍不住仍旧爬起来,成为“习惯的力量”。叙利奥的思想品格、精神境界,主要是通过内心活动展现的。
选编这篇文章,无论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还是从语文学习上看都很有现实意义。从本文的思想内容看,叙利奥的年龄与阅读本文的六年级学生相仿,叙利奥面对的家庭经济环境虽然与我国小学生不尽相同,但是学会关心体贴父母,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是所有青少年面对的共同问题。尤其我国现在的少年儿童,大多数从小受到溺爱,体恤父母、老人的意识较差,本文就很具有针对性。从表达方法看,这篇文章构思严密,叙事清楚,主要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是一篇让学生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的好课文。同时,选编本文同选编《凡卡》一样,可以让小学生接触一点外国优秀文学作品,了解一些外国文化。
教学本文应该把握两个重点:一是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家庭的教育;二是领悟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楷、瞒、懊”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皮肤、签条、缩短、脾气、名册、呵欠、咳嗽、原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
4.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展现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这篇课文篇幅长,故事情节一环扣一环,结构紧凑,其中文章的重点部分――叙利奥背地里替父亲抄写邮签的过程波折较多。表达方式上,人物语言、心理活动和行动的描写相结合。教学开始的初读课文应该比较充分,至少要读两遍。初读课文应带着“预习”中提出的要求:“认真读读课文,看看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帮爸爸工作的,他为什么要偷偷地做;当他被爸爸误解后,又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边阅读边思考,再经过小组讨论,基本可以把握全文的内容,大体上理清课文的脉络。
2.这样长篇课文的教学,不可能也不应该面面俱到,应该在通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和思路的基础上,抓住反映文章主旨的重点部分,精读理解,体会思想感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中集中地反映写作主旨――叙利奥思想品质的主要内容有两部分:一是叙利奥几次受到父亲错怪后的心理活动,二是父亲发现叙利奥帮自己工作后的语言和行动。教学时,要按照“思考・练习”2、3题的要求,引导学生充分诵读这两部分的重点句、段,使学生有较深的感受。
(1)在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之后,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写叙利奥几次受到父亲责怪后心理活动的语句,互相交流读后的感受。可借此机会提示本文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几种方式。其中加提示语的心理活动好辨认,不加提示语直接引用心里说话的心理活动不好辨认,例如,第23自然段的:“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无论怎样,请您不要这样说。我全说出来吧,不再瞒您了……”这很像是和父亲直接对话,但我们把“我全说出来吧,不再瞒您了”与下文中叙利奥仍然瞒着父亲抄写的行动联系起来,就会知道这是他心里说的话。把叙利奥的几次心理活动找准之后,让学生自己读一读,体会每次心理活动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想一想是什么力量使他一次次忍受父亲的责备,坚持做下去的。这是理解的重点,可在自读自悟之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学生感悟不到位之处,教师应进行引导、点拨。例如,叙利奥第一次挨骂之后,心里很难受,本来下决心“非停止不可”,可是为什么又动摇了决心继续做下去了呢?其原因:一是听父亲说比上月多挣了钱,使他看到了自己劳动的价值;二是看到父亲买糖果庆贺那高兴的样子,感到自己的劳动给父亲增添了喜悦,稍微减轻了疲劳。为了引导学生对这段比较复杂心理活动的深入思考,还可以提问题:叙利奥为什么一声不响地忍受着责备,忍住要流出的眼泪,心里却很欢喜?使学生体会这眼泪含着说不出的委屈,这欢喜含着对父亲的体贴、敬爱之情。
(2)“思考・练习”第三题:“反复读读父亲发现叙利奥帮他工作后的那几段,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分角色演一演。”父亲一旦发现儿子是在默默地帮助自己工作,痛心疾首,懊悔万分。这几段文字是从父亲角度对叙利奥思想、行为的充分肯定和热情赞扬,是心与心的碰撞和交融,是最打动人心的文字。这几段文字有情有境,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叙利奥爱父母、爱家庭的优秀品质,感受父母子女之间互相关心爱护的美德。表演的好坏关键在是否入情入境。所以,首先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情体会到了,再想象情境进行表演。表演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表演后要评议,谈体会。
3.本课识字的任务比较重。初读课文阶段,要把字音读准。精读理解内容的过程中,可结合读课文了解字词的意思。课文学完后,要进一步巩固识字,指导写字。有些难写易错的字,教师要指点和示范,如,“叙、签、缩、脾、册”。
4.教学之后,可及时开展扩展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根据本课特点,建议开展以下活动。
(1)按照选做题的要求,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课的感受,还可以写下来。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推荐阅读一本好书――《爱的教育》。
(2)编演课本剧。把课文内容分为几个片段,一幕一幕地设计出场景和人物对话、独白及旁白。再自由组合,分角色演一演。
四、参考资料
《小抄写员》是根据意大利文学名著《爱的教育》中的《佛罗伦萨的少年抄写者》改写的。原文作者艾德蒙多・亚米契斯(1846―1908)是意大利作家,出生在意大利里古拉州的一个小镇奥奈格里亚。亚米契斯军事学校毕业,参加过统一意大利的爱国战争,在行军打仗中开始创作。1868年出版了以这次战争为题材的第一部短篇小说《战地生活》。1870年亚米契斯退伍从事教育事业,这期间创作了许多反映教育的作品,像《一个教师的故事》和《学校与家庭之间》;1886年出版了《爱的教育》(又译作《心》),这部作品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很多故事,他将“爱的教育”融进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
《爱的教育》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作品,已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
【六年级语文上册《狱中联欢》教学设计(合集20篇)】相关文章:
初一语文下册教学总结2022-05-07
苏教版五上语文作文范文2023-05-19
人教新课标三年上《总复习》的综合资料2022-04-30
小萝卜头的故事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件2023-11-07
谈谈用教材教作文的一些体会2022-12-15
小学一年级语文试卷2023-10-29
初三下册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语文教案2024-04-03
《红岩》读后感精选文章1500字2024-02-18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2022-05-06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的知识点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