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妈妈的小黄鹂》教后反思(锦集14篇)由网友“奔跑的小野猪”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离开妈妈的小黄鹂》教后反思,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离开妈妈的小黄鹂的课堂教学反思
离开妈妈的小黄鹂的课堂教学反思
在教学《离开妈妈的小黄鹂》一课时,我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落实“三维”目标。
一、自主学习,贯穿阅读
阅读教学以读为主。本节课我共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读书,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由于我讲授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我以“小黄鹂第二次离开妈妈又干什么去了,结果又会怎样呢?”这一与上节小黄鹂第一次离开妈妈有紧密联系的问题为切入点,把学生读书的兴趣充分调动了起来。
这时,我安排了第一个层次读书,并且要求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或问老师,问同学。读完后,我鼓励学生站起来轮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紧接着我安排了第二个层次读书,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中每一自然段写小黄鹂干什么去了?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行了第三个层次读书,也就是随文识字,分角色朗读。以上三个层次的朗读设计,环环紧扣,层层递升,使得整节课的朗读指导有目的,有层次,体现了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得正确,读得不大通顺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真到实现了读的目标。
二、多样识字,读中悟情
语文实践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这节课我注意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体验入手,多种方法识字,再借助课文内容,入情入境的读,从而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比如,“真”先从拼字音开始,再想从这个字中想到哪些字,谁真可怜,怎么读出老白头翁的可怜呢?然后在范读和仿读中,为学生以后的情感升华作了铺垫。再比如学习“跟着”时,我把对字形和字义的认识做为重点,鼓励学生用换偏旁法记,在自己的身上找带有“跟”的词,然后再结合课文理解“跟着”的含义。
特别是学完课文之后,为了达到情感的升华,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读,老师来做解说,由学生来做小黄鹂和黄鹂妈妈,看谁读的像。学生在这种趣味的读和演中再次体验到小黄鹂热情助人和虚心好学的情感,此时情感目标的完成有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当然在教学中也有很多的不足和失误,比如:对于每个字的字形的认识还不能做到有轻有重,学生的一些情感体验不能做到有收有放,这些都需要各位同行们批评指正。
总之,整节课的学习中,我本着只是起着一个引导作用的教学理念,更多的是学生的自读、自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是老师说教式的灌输,而是学生自我体验后的感悟。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真正使三维目标落到了实处,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2:离开妈妈的小黄鹂的说课稿
离开妈妈的小黄鹂的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的课是语教版第二册第18课《离开妈妈的小黄鹂》。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五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小学语教版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是《离开妈妈的小黄鹂》。课文通过一只小黄鹂在妈妈的帮助下,自己独自去捉虫,并把捉到的虫子送给白头翁,到森林医院请来啄木鸟大夫为白杨树爷爷治病,跟小百灵鸟学唱歌,使学生从中懂得关心周围的事情,关心别人,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课文内容浅显易懂,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学生喜闻乐见。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读通课文。教学难点是要启发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它包含的道理,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认识水平。
二、说教法:
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改变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创设情境,以激起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引导学生快乐地读通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启发学生大胆地表达。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己分析、自己创造想象的能力。可采用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建立信息交流网,打破课堂教学信息单向交流的封闭状态,打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道。这样就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得到了碰撞,学生带着这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让参与学习的群体获取了新的信息,进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四、说教学程序:
教师要积极地创设情境,在新课一开始,出示小黄鹂的图片,告诉学生这可爱的小黄鹂是我们的新朋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小黄鹂的故事吧。用小黄鹂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兴趣盎然地走进课文,在愉悦的情绪中自由的初读课文。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老师的.指导,因此应借助老师的范读帮助学生扫除在初读课文时遇到的困难,同时也能加深对课文进一步的了解。让学生带着“刚离开妈妈的小黄鹂做了些什么?”这个问题再读课文。通过学生汇报,教师随文相机出示会读会认的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生字,扫除读文的障碍。
抓住离开妈妈的小黄鹂赶了些什么这条主线,既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又在语言环境中学习了生字新词。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既有描述又有对话,是一篇朗读代号材料。引导学生用自读、对读、轮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
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本篇课文在内容上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妈妈高兴地笑了,会说什么呢?小黄鹂第三天飞出去捉虫子又会做些什么呢?如果妈妈不在身边,你又会做什么呢?(可以说,可以写,还可以画)
同学们知道小黄鹂那样懂得关心别人,关心周围的事情,所以他的朋友会越来越多,他的生活会越来越丰富多彩。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们不应该每天只顾自己,而不去关心周围的人,应注意观察周围,主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至此学生与作者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文道结合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说板书:
板书,是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因此,我的板书也是通过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引导启发学生体会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篇3:语文《离开妈妈的小黄鹂》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一个多音字:大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自主讨论
教学准备:生字卡、小黄鹂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只可爱的小黄鹂,听!小黄鹂说话了(师模仿:大家好!我叫小黄鹂,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我小时候的故事)
篇4:语文《离开妈妈的小黄鹂》教案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看到课文,试着读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不要着急,用笔划下来。你可以借助拼音认读,也可以请教你的学习伙伴来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你课文中遇到的困难或读不懂的句子划下来。
3、小组交流,要互相帮助解决课文中有困难的句子。
4、汇报小组中存在的困难,教师帮助解决。
三、自主识字,探索识记方法。
1、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做的生字卡片,自己一个一个的认读,然后再挑出认读有困难的字重点认读。
2、每个小组的组长组织成员共同识字,巩固,可用卡片让组员一次认读,也可用游戏识字。
3、师出示生字卡,检测识字情况。
说说自己记字的方法。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的。
4、小组记字:小组交流记字情况,提出自己记字中有困难的字,其它成员汇报好的.方法进行交流。
5、小组汇报需要帮助有困难的字,教师指导。
6、开火车认读生字。
7、叫字游戏。
8、儿歌识字:
森林里开大会,小黄鹂唱歌好,
啄木鸟治病好,比一比谁最好,
第一次红花送给啄木鸟,
第二次红花送个小黄鹂,
大家齐唱,小黄鹂和啄木鸟真正好。
9、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生活中来,用其中的字说句话。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要关心周围的事情,生活才会更家丰富多彩。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黄鹂妈妈的意思,懂得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教学方法:讨论感悟朗读
教学准备:磁带、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生字园地,复习巩固。
二、走进童话世界,理解课文
1、小黄鹂多么可爱啊!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读童话,演童话。现在,让我们再读一遍课文,然后以四人为一小组演一演这个童话。
3、小组上台表演:
4、看完了表演,谁能说说,小黄鹂两次出去捉虫子,第一次他干了什么,第二次它又干了什么?
5、汇报
6、可老师不明白,为什么小黄鹂两次去捉虫子不一样呢?
7、汇报
8、你听了小黄鹂妈妈的话,你觉得小黄鹂的妈妈想让小黄鹂懂得什么?
9、教师总结:
小黄鹂的妈妈让小黄鹂知道,也让我们知道,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只顾自己,而是要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学童话,编童话,演童话。
1、小黄鹂第一天和第二天出去捉虫子干了不一样的事情,那大家想像一下,小黄鹂第三天又要出去捉虫子,会做什么呢?
2、续编故事。
3、表演童话。
4、当小黄鹂第二次捉虫子回来后,妈妈高兴地笑了你想想,小黄鹂的妈妈会对小黄鹂说些什么?
5、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四、小结
通过小黄鹂这个故事,使我们懂得了很多,我们不应该每天只顾自己,而不去关心周围的人,应该注意观察周围,主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五、板书设计
18、离开妈妈的小黄鹂
第一天只顾捉虫子
把虫子送给白头翁关心别人
第二天帮白杨树请来大夫朋友众多
跟小百灵鸟学唱歌生活丰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字形。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字形。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比较
教学准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第一次、真好听、治病、唱歌、离开、可怜、森林、医院、也许
二、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识记生字字形
小组合作学习,用学过的方法自己选择识记生字字形。
1)加一部分组成本课生字。
次:欠加上两点水旁,就是次。
真:直的下面加上一撇、一点,就是真。
治:台加上三点水旁就是治。
2)熟悉的部件组成字。
唱:由口字旁和右边的两个日组成的,右边的两个日字,上面的小一些,下面的大一些,托住上面。
要:上半部分的西,下半部分的女都是我们学过的字,放在一起就是我们要学的要。
四、指导书写
真:里面有三横。
唱:左右结构,右边下半部分的曰要写得宽一些,托住上面的日,但是不要写成上下结构,不能托住口。
比:左右结构,左右看着相似,在书写上大不相同,左边是有竖提和横组成的,右边是有竖弯钩和撇组成的,每一笔都不同,注意区分。
亲:上下结构,下面不是木字,二是横加一个小字。
春:这个字中的一撇、一捺要写的长一些,托住上面,也盖住下面,笔顺是:先写三横,再写一撇,一捺。
五、书写展示交流。
篇5:离开妈妈的小黄鹂初中优秀作文
离开妈妈的小黄鹂初中优秀作文
离开妈妈的小黄鹂飞回来了。妈妈问她:“你今天又做了些什么?”小黄鹂说:我看到一只小蚂蚁,他掉进了小河里,我就用一片绿油油的叶子,接住了小蚂蚁,然后,我再把那片叶子用嘴巴衔了上来。
我还看到一只迷路的小喜鹊,她非常可怜,我看到她可怜的样子,就带她到了很多的.地方,可是,我们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找到,后来我们看见一棵高高的树上有一个鸟窝,我带她飞上那棵大树上一看,原来那就是小喜鹊的家。
我还看到了小鸡姐姐不小心被石头绊了一下,还出血了呢,我急忙用药把小鸡姐姐的脚包扎好了。然后,我就把小鸡姐姐送到了医院。
我还看到一只小八哥,她说话真好听,我跟她学说话,学了很久。我想,将来我也许回比她要说得更好。妈妈说:“孩子,你真是长大了,知道帮助别人了,还能主动自学。”
篇6:《离开妈妈的小黄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离开妈妈的小黄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真、送、请、大、邻、病、跟、比”8个生字,1个多音字“大”,会写2个字
2、结合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使学生从中懂得要做,要学的事情有很多,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关心他人,生活才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式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8课《离开妈妈的小黄鹂》,你回想一下,小黄鹂第一次离开妈妈干什么去了?结果怎么样呢?是的小黄鹂只顾捉虫子什么也没看到,面对这样的结果,黄鹂妈妈告诉小黄鹂说:“孩子,我们要做的事多着呢,可不光是捉虫子呀!”一向乖巧听话的小黄鹂听了妈妈的话决定再次离开妈妈,小黄鹂第二次离开妈妈又干什么去了?结果又会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童话故事《离开妈妈的小黄鹂》(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快速打开书第72页,找一找从第几自然段开始写小黄鹂第二次离开妈妈。
2、从第5自然段开始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3、教师范读,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学学老师读文的语气。
4、学生像老师这样再来读课文,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圈起来的字宝宝。
(三) 情感读文,汇报识字
剩下的字宝宝你们是不是都认识了,老师可要看看
第七自然段:
“真”拼拼这个字,这个字是翘舌音,拼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哪个字?
“真可怜”谁真可怜?把这个字和词宝宝放回课文你一定会读得更好,自己先把这句话完整地读读。指导朗读。
“送给”认识这个词吗,拼拼“送”怎么记住这个字,写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再来读读这个字。
小结:小黄鹂第二次离开妈妈,首先干什么了?白头翁是弱者,是老人我们应该帮助他,学会关心别人。
第八自然段:
思考“森林医院”来到这又做什么了?(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请”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组词,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这个字,多用这个字可以让我们变得更有礼貌。
“大夫”认识多音字“大”
“邻居”扩词练读:邻座、邻近、邻里
“病”认识偏旁,结构,组词。
小结:同学们组了这么多带病的词,课文中谁病了,我如果我们的朋友生病了,你会怎么做,我们要有关心
篇7:小黄鹂鸟教学反思
《小黄鹂鸟》是湘版音乐教材第八册第三课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蒙古短调民歌。在歌曲的第二部分采用了前两句轮唱的二声部演唱形式。其旋律优美、歌词结构工整,充分体现了蒙古人民热爱家乡的情绪。
在这首歌曲的教授时,大部分老师都把重点放在二声部的教学上,而我则把重点放在了一声部的节奏练习上,因为我分析得出:这首歌曲的难点在于节奏的不一致。这首歌曲一、二声部的主旋律大体一样,只有中间有所变化,主旋律多次出现“后十六”。其实如果作为单声部来说,出现很多“后十六”是正常现象,并不容易造成把握不准节奏的情况。但是当两个声部的“后十六”冲撞在一起“打架”时,学生马上就会被其它声部的“后十六”所干扰。因此,我觉得专注第一声部,让学生在打好了节奏基础的情况下再唱第二声部。
结果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学生在唱稳了第一声部节奏的基础上再学习第二声部就轻松多了,很快就掌握的第二声部。合唱讲究的是和谐,每个声部的队员们应该学会倾听其他声部的旋律,而不是一味地只会大声唱自己的声部。
本节课总体富有条理,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只是从导入环节,可以看出,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听赏和思考习惯。和音乐能够产生共鸣的学生数量稀少。这也是自己今后备课上课要引起注意和加强努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这节课,我深深体会到,真实是音乐新课程期待的核心,只有真实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感到音乐课的价值,使教师不断规范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真实的课堂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有利于提高音乐教育的实效性。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的强化、反复,学生如此,教师亦如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信心、恒心,不断运用科学的思想和教育方法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学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相信,当我们和我们的学生在快乐中收获了习惯、收获了性格,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一定会充满快乐,一定会是成功的。
篇8: 《蜗牛与黄鹂鸟》教后反思
《蜗牛与黄鹂鸟》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在一开始我安排了学生听《春天在哪里》歌曲,律动进教室,让学生开始上课就进入音乐的氛围中,再让学生说说你从哪里看到春天已经来了?学生都能说很多。接着通过谈话引出课题《蜗牛与黄鹂鸟》进入新授过程:
1、小朋友们都喜欢春天,小动物们也喜欢春天,看蜗牛、黄鹂鸟也来欣赏春天了(出示蜗牛和黄鹂鸟的图片)
2、小朋友猜一猜,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3、生:春天来了、春天真美丽啊……
4、师:那么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仔细听歌曲,听听它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新授过程中,教师马上播放《蜗牛与黄鹂鸟》动画课件。学生的兴趣被提高,对歌曲产生了兴趣。在学生听完歌曲后马上让学生说说蜗牛和黄鹂鸟之间会说些?学生在动画的帮助下说能说出一点或两点和歌曲有关的内容。这样学习比较自然,轻松,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本课时的切分节奏也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在设计教案进考虑到了这一点,如:设计了跟音乐做脚尖脚跟跳跳跳的动作:
1、下面我要考考小朋友,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跳,小朋友自己用动作来表示,看哪个小朋友表演得最棒。
2、教师做几个简单的示范动作(脚尖脚跟跳跳跳的动作)。
3、学生跟音乐再来一遍,也可以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观察教师的.动作时虽然发现了这一节奏特点,但由于我在这里没有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练习和体会,所以学生对这个节奏的掌握还不到位,如果教师在示范后,再让学生跟音乐学学老师的动作,体会切分节奏的特点,对学生正确掌握节奏和正确演唱歌曲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设计最后一个环节时有欠考虑,特别是在让学生根据歌词意思改编成音乐故事时要求不明确,最后没有真正的为音乐课服务。我在设计教案时如果让学生在编好故事后跟音乐再唱唱歌曲,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意境或将“让学生根据歌词意思改编成音乐故事”改成让学生根据歌曲改编成音乐短剧,分角色表演唱歌曲,效果会更好,也真正做到了音乐课上各种教学手段最终为音乐教学而服务这样一个宗旨。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不仅要多方面的考虑学生的多面性,多层次性和不稳定性等因素,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有所收获,还应灵活的运用教材,驾驭设计的教案,从课堂实际出发,尽力做到心中有教案,根据学生课堂反映改教案,一切以学生的需求而改变。
篇9:关于黄鹂的睡前故事-初次离开妈妈的黄鹂鸟
初次离开妈妈的黄鹂鸟
一只小黄鹂鸟,第一次离开妈妈,自己外出捕虫了。
当小黄鹂飞了一天,疲倦地回到家里时,妈妈问他都看到、听到些什么。
小黄鹂说:“除了虫子,我什么也没看到。”
妈妈失望了,说:“我们不是光为了虫子而生活的。”
一只小黄鹂鸟,第二天又疲倦地飞回来了。
妈妈问他看到、听到些什么。
小黄鹂说:“我看到一只老白头翁真可怜,她老得已经不能捕虫了,我把捕到的虫子送给了她。”
“我还看到一只小百灵鸟,她的歌声真好听,我听了半天。我想,将来我也许会唱得比她更好听的。”
妈妈高兴极了,她说:“你开始懂得怎样生活了!”
小黄莺唱歌
小故事网 唱歌的故事 时间:-10-30 朱锦颖
从前,有一只小黄莺,她的歌唱得很好听,但是她的胆子很小,从来不敢在外人面前开口唱歌。
有一年夏天,森林里举行唱歌比赛,小松鼠来邀请小黄莺参加比赛,但是小黄莺说:“我不敢去。”妈妈说:“没关系,你大胆地去吧。”于是小黄莺也来到了比赛现场。可是她的胆子太小了,一直等到最后一个才走上台去,她的声音也很小,没唱几句就害怕得飞走了。
小黄莺飞啊飞啊,路上遇到了调皮的小鹦鹉。小鹦鹉说:“小黄莺,胆子真小,不敢唱歌,真不害臊!”
小黄莺继续往前飞,又遇到了多嘴的小麻雀。小麻雀说:“小黄莺,胆子真小,半途逃走,真没礼貌!”
小黄莺哭着飞回了家,妈妈知道后,对她说:“不要紧,只要你多加练习,你的胆子会变大的。这样吧,以后你每天到外面练习唱歌,一定会有收获的。”
小黄莺听了妈妈的话,真的每天开始在外面练习唱歌。慢慢地,她的胆子越来越大了,她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了。她一边唱一边飞,路上遇到了调皮的小鹦鹉。小鹦鹉说:“小黄莺,胆子真小,不敢唱歌,真不害臊!”
小黄莺不理他,继续一边唱一边往前飞,又遇到了多嘴的小麻雀。小麻雀说:“小黄莺,胆子真小,半途逃走,真没礼貌!”
小黄莺还是没理他,继续边唱边飞。她飞到了池塘边,池塘里的青蛙听见了她的歌声,说:“小黄莺,你唱得真好听啊!”
她飞到了高山上,山上的小山雀听见了她的歌声,说:“小黄莺,你唱得真好听啊!”
小黄莺越唱越有自信了。第二年,森林里又举得了歌唱比赛,小黄莺第一个飞上了舞台,响亮动听的歌声打动了所有的人,大家都热烈地给她鼓掌,连那调皮的小鹦鹉和多嘴的小麻雀也拍得格外的起劲。
勇敢机智的小黄鹂
一天早,小黄鹂的爸爸妈妈就出门了。临走前,爸爸特意告诉她:“孩子,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千万要当心。如果有人敲门,一定要问清楚了才开门啊!”爸爸妈妈走后,小黄鹂一个人在家看起了电视。
过了一会儿,小黄鹂听见“咚咚咚”的敲门声。问道:“请问你是谁呀?”“是我啊,我是喜鹊大婶。小黄鹂,快开门吧!”门外回答说。小黄鹂记得爸爸妈妈的话,没有开门。
聪明的小黄鹂搬来一张凳子,站上去往窗外一看,明明是一只老鹰。于是,小黄鹂说:“喜鹊大婶,你找妈妈吗?她正在睡觉呢,我这就去叫她。”咦,门外怎么没动静了?小黄鹂再一看,老鹰早就没影了。勇敢机智的小黄鹂赶走了老鹰这个大骗子。
篇10:小黄鹂鸟的教学反思
《小黄鹂鸟》是湘教版音乐教材第八册第三课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蒙古短调民歌。在歌曲的第二部分采用了前两句轮唱的二声部演唱形式。其旋律优美、歌词结构工整,充分体现了蒙古人民热爱家乡的情绪。
我在教这首歌曲时,并不像大部分老师把重点放在二声部的教学上,而我则把重点放在了一声部的节奏练习上,因为我分析得出:这首歌曲的难点在于节奏的不一致。这首歌曲一、二声部的主旋律大体一样,只有中间有所变化,主旋律多次出现“后十六”。其实如果作为单声部来说,出现很多“后十六”是正常现象,并不容易造成把握不准节奏的情况。但是当两个声部的“后十六”冲撞在一起“打架”时,学生马上就会被其它声部的“后十六”所干扰。因此,我觉得专注第一声部,让学生在打好了节奏基础的情况下再唱第二声部。
结果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学生在唱稳了第一声部节奏的基础上再学习第二声部就轻松多了,很快就掌握了第二声部。合唱讲究的是和谐,每个声部的队员们应该学会倾听其他声部的旋律,而不是一味地只会大声唱自己的声部。
当然,这节课也是有很多不足的。在导课时,虽然我有让学生们说说自己对蒙古族的认识,但是忽略了音乐导入。如果这个时候我能用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长调进行聆听导入,不但起到了导入的作用,又与后面要学习的《小黄鹂鸟》这首短调形成了鲜明对比,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蒙古族民歌的两种体裁:长调和短调。我相信这样一举两得的效果将会更好。
篇11:小黄鹂鸟的教学反思
人音版十一册第二课草原牧歌里有一首蒙古族民族《小黄鹂鸟》,对比上一节课的蒙古族经典歌谣《银杯》的大气、豪迈,这首《小黄鹂鸟》就显得轻快、活泼多了,十分适合少年儿童演唱。
歌曲以第二人称“你”,以孩子对小黄鹂鸟儿说话的口吻进行演绎,表达了对故乡草原的热爱之情。歌曲旋律朗朗上口,易学易唱,重点在于第二部份轮唱的教学。这首歌曲的轮唱比较简单,合作性强,我要求学生一二两声部都要会唱,在第一课时中,我在教学生唱会两个声部后,由我同学生进行轮唱配合,学生只要两三遍就掌握了,在第二课时中,我会让学生分声部配合。对于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的课掌反应比较好,兴趣浓厚,对于逐步完成轮唱觉得十分有意思。
篇12:小黄鹂鸟的教学反思
在这首歌曲的教授时,大部分老师都把重点放在二声部的教学上,而我则把重点放在了一声部的节奏练习上,因为我分析得出:这首歌曲的难点在于节奏的不一致。这首歌曲一、二声部的主旋律大体一样,只有中间有所变化,主旋律多次出现“后十六”。其实如果作为单声部来说,出现很多“后十六”是正常现象,并不容易造成把握不准节奏的情况。但是当两个声部的“后十六”冲撞在一起“打架”时,学生马上就会被其它声部的“后十六”所干扰。因此,我觉得专注第一声部,让学生在打好了节奏基础的情况下再唱第二声部。
结果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学生在唱稳了第一声部节奏的基础上再学习第二声部就轻松多了,很快就掌握的第二声部。合唱讲究的是和谐,每个声部的队员们应该学会>倾听其他声部的旋律,而不是一味地只会大声唱自己的声部。
本节课总体富有条理,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只是从导入环节,可以看出,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听赏和思考习惯。和音乐能够产生共鸣的学生数量稀少。这也是自己今后备课上课要引起注意和加强努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这节课,我深深体会到,真实是音乐新课程期待的核心,只有真实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感到音乐课的价值,使教师不断规范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真实的课堂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有利于提高音乐教育的实效性。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的强化、反复,学生如此,教师亦如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信心、恒心,不断运用科学的思想和教育方法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学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相信,当我们和我们的学生在快乐中>收获了习惯、收获了性格,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一定会充满快乐,一定会是成功的。
篇13:小黄鹂鸟的教学反思
《小黄鹂鸟》是湘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课《草原上》的教学内容。此单元以“草原上”为主题,内容有内蒙古地区的民歌二声部合唱歌曲《小黄鹂鸟》以及音乐欣赏、蒙古风格的舞蹈特点等。
今天的课堂主要内容是学习二声部合唱歌曲《小黄鹂鸟》,要求学生能用准确和相对均衡的声音表现草原上小牧民和黄鹂鸟一唱一合的情景。声部学习和处理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我主要从欣赏音乐入手,创设音乐情景。运用导语:“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优美的音乐,想象一下你到了哪里?”然后进行歌曲教学。采用听唱、模唱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声部的不同之处,准确练习。然后引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进行合成。在一次次的失败练习中逐渐靠近成功。课堂最终还是结出了果实。最后我运用结束语:老师特别想说的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你全神贯注,富有信心,就一定能成功。从大家的歌声中,老师看到了比大草原更美的风景,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拥有一个草原一样宽广美丽的胸怀!
课后反思教学:首先这节课上的很真实。真实体现在了每一个教学环节。体现在与学生之间不断发生的互动、对话、交流、沟通中。而且收到的效果还是较为满意的。我想说,真实是一种艺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追求,常态是真实的外壳。新课程要求音乐教学要有真实性,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和做法是正确的,只有具备了真实性,才能解决困惑,帮助成长,课程才能被学生喜欢。
本节课总体富有条理,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只是从导入环节,可以看出,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听赏和思考习惯。和音乐能够产生共鸣的学生数量稀少。这也是自己今后备课上课要引起注意和加强努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节课,我深深体会到,真实是音乐新课程期待的核心,只有真实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感到音乐课的价值,使教师不断规范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真实的课堂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有利于提高音乐教育的实效性。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的强化、反复,学生如此,教师亦如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信心、恒心,不断运用科学的思想和教育方法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学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相信,当我们和我们的学生在快乐中收获了习惯、收获了性格,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一定会充满快乐,一定会是成功的。
篇14: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后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后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看不起山下的大松树,经过风伯伯的教育,感到了惭愧,转变了态度。懂得做人要谦虚、有礼貌是文本价值所在。
一、仔细看图,了解位置
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课文前,我先让孩子们看书本上的插图,让他们观察一下,说一说、指一指哪里是山上,哪里是山下。哪一棵是大松树,哪一棵是小松树。让孩子迅速掌握大小松树的位置,为后文的理解作出铺垫。孩子一看便知是大松树高。在此基础上,提问:但是这棵小松树却说自己比大松树高,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回事呢?孩子们举手告诉我,那是小松树在山上,大松树在山下,所以小松树就以为自己很高,看得很远。我又问:通过预习,你觉得小松树是个怎样的人?孩子们有的说“骄傲”,有的说“不懂事”,有的说“没礼貌”,我没有急着裁定谁对谁错,谁说的最有道理,继续和孩子们学习下去。
二、反复朗读,加深感受。
在讲读课文的'时候,我出示了小松树与风伯伯的话,让孩子们进行反复朗读。在朗读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话时,通过重点词语“多高、很远很远”等词语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理解、感悟小松树的骄傲。在孩子读了“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后,让学生想象“惭愧”会是怎样的表情,并试着表演一下,然后带着表情读。一年级孩子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带着表情表演读,使孩子内心的情感体验得以外化,有助于帮助孩子进行感情朗读。读风伯伯的话时,抓住“摸” p“高多了” p“托起来”等关键词语,感受风伯伯的宽厚慈爱,语重心长。
三、联系实际,巩固认识
这篇课文应该是很容易理解的,最后要让孩子明白做人的原则,从生活实际出发,自己身边的事出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我问孩子们:你平时在学校中有见过小松树这样的人吗?不要点名。孩子们说出了好多,接着我们又讨论,你觉得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他们说这样做不对,以为很不礼貌,伤了别人的自尊心,自己也不受欢迎,等等。从他们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他们已经领悟到这个道理了。
★ 欢乐的节日作文
★ 《绝句》教学设计
【《离开妈妈的小黄鹂》教后反思(锦集14篇)】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2023-10-08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对鲜花》教学设计2023-06-13
童趣教案2023-04-26
《秋天的果园》教学教案2022-12-18
三年级下册《童趣》教学设计2023-04-15
童趣 教案2022-05-07
《小蜗牛》教案2022-05-06
音乐课教学设计2023-01-06
古诗词三首的教学反思精选2024-02-07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案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