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渗透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15 01:31:15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德育渗透教学反思(精选13篇)由网友“komorebi”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德育渗透教学反思,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德育渗透教学反思

篇1: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问题反思

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问题反思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我,认为数学教学不能上成单独的数学课,而需要我们用心去教学,去反思。目前,忽视小学数学教学的德育渗透功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小学数学教师中存在着以下一些错误的观念。

1.数学无德育。这类教师从心底里认为小学数学教学没有德育任务,因而教学中只求“数学味”而抛弃“思想味”,品味单一。其实,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非常明确的德育任务要求。如辩证唯物主义观的启蒙、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培养、科学价值观的建立、数学素养的提升等等。如果教师认为这些不是德育的内涵,不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与要求,那么就很可能会回到“课本代表一切”、“知识代表一切”的老路上,必将无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对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培养,就是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演算、检验等态度与习惯,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应该说,在数学教学中并不缺乏德育内容,也不是没有德育任务和要求,缺少的只是发现、挖掘、利用及实现要求的行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同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事实上,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非常丰富的德育素材资源。如“近似值”的学习,就有助于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培养。但有些教师总认为数学仅是一门工具学科,本身就不具备德育的功能,内容上也缺乏德育素材,因此教学中不渗透德育,结果白白丢失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大好时机,也丧失了数学科学观建立的源泉。比如“统计(一格表示2)”的教学,我就曾在一次大型的观摩活动中看到一位教师是这样来处理教学过程的:课一开始,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用筷子夹弹子的游戏,由于弹子很难夹,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夹出的弹子都可以在规定的统计图中用一格来表示1个,这时只见教师灵机一动:“刚才同学们都夹得很认真,老师每个小组奖励4个弹子。”小孩子十分高兴,可台下听课的老师一片哗然。尽管这位教师在课的设计安排上非常精致,可就是这么小小的一个“应变”,成了上千教师议论的焦点。为什么?就是因为,统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尊重事实、强调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性,而教师对数据的随意更改,虽然获得了数学教学的素材,达到了数学知识教学的目标,但却失去了统计的科学价值,失去了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良机,这无疑是非常失败的。

2.数学德育化。这类教师从主观上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应强调德育,因而教学中“思想味”冲淡了“数学味”,本末倒置。其实,小学数学教学串有非常清晰的德育目标定位即德育是数学教学的“副目标”、“辅目标”,它的定位是渗透。有些教师认为教学就是培养人,数学课一定要渗透德育,不然总会显得美中不足。殊不知这种愿望太强烈之后,有时就难免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弄巧成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使数学失去原有的“数学味”。比如“时分秒”的教学,教学中教师利用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飞天的情境导出新课,本无可厚非,也能无形中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上进心,但如果一定要强调飞天的意义,要学生向杨利伟学习,长大成为科学家,那么就会冲淡“时分秒”学习的数学味,使教学的目标发生偏移,不但思想教育的效果不理想,知识教学的目标也无法达成。再如,教学中采用“植树图”,就一定要学生说出爱生活、积极参加绿化的豪言壮语,这也将会是教学的失败、德育的失败。

篇2:浅谈教学《詹天佑》德育的渗透

浅谈教学《詹天佑》德育的渗透

[作者]  江苏省东台市 张晓琴

[内容]

素质教育强调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可结合课文内容,从如下几个方面相机渗透。

一、激爱国之情。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他不负祖国之望,不负人民之托,在帝国主义国家百般阻挠的情况下,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他知难而进,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比原计划提早两年完成了修筑任务,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有力的回击,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教学时,我结合这一教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受到熏陶,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二、树民族之魂。要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过去,从而树立民族自尊感。《詹天佑》一文中告诉我们: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受帝国主义的`欺侮。当清政府刚提出修筑京张铁路计划时,好多帝国主义国家都想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妄想控制我国的北部。他们既互相勾结,又互相争夺,百般阻挠,无理要挟,鄙视嘲笑,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中国人民的尊严、中华民族的气节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教学时,学生们个个义愤填膺。我抓住了这个火候教育学生: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人民。过去屈辱的历史让它永远过去,不再复返。我们要铭记在心,洗雪耻辱,树民族之魂,振中华之威,为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为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兴旺发达而勤奋学习。

三、指做人之道。《小学教育学》指出:“榜样教育又称示范教育,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影响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应少年儿童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积极向上的特点。”教学时,我抓住詹天佑这一人物的精神品质,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勘测线路中,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教育学生对待学习要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教育学生树立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教育学生学习詹天佑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精神;他亲自带领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山顶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教育学生具有踏实肯干,身体力行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精神品质,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吸引力、鼓动力。

四、立创造之志。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包括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教育学生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创造出更多的奇迹。然而,小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前提,使他们从小就要有一种创造的志向。詹天佑在当时科学技术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为了缩短工期,在开凿隧道中,结合实际采用了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进法,从而提高了工效;为了使火车爬上陡峭的山坡,他又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这些都充分显示了詹天佑非凡的创造精神。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开展“我帮詹天佑想办法”的专题讨论,让大家开动脑筋,充分发表意见。从而形成了一种创造意识,使得为四化建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更多奇迹的远大志向播进了每个学生的心田。

篇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作者]  光秀莲

[内容]

德育是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古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是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

“行有馀力”,才是学习文化。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也明确提出了教师的根本任务:人民教师要遵照党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方针去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生。

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把德放在首位,是因为德调节着才的运用,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任何一 个社会或阶级不仅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智力才能的培养,而且首先要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使他们成为这一社会或阶级所期望的`德才兼备的人。学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极大,每位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所以,我们要本着全面负责的精神,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培养学生具有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可是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存在着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的现象。其实,德育是教师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的教学经历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这是完成德育任务的重要渠道之一。

就拿语文教学来说,这是一门德育与智育联系密切的学科,每一课都应有一 定的德育教学目标。这就必须把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劝学》一文中,作者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事例推论及人,即“君予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过讲解,使学生总结出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这样,学生既分析出了文章的论点――学习的重要性,又使他们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文章又用“蚓和蟹”、”骐骇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等进行正反对照,来论证学习应有的方法和态度,启发他们总结出学习动力不强的现状,进行适时地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达到的。从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我们就把德育很自然地渗透到了教学当中,德育目的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再如《师说》一文,韩愈论证了“关于从师学习的途径,择师标准的问题”,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

[1] [2]

篇4:中学物理教学渗透德育初探 论文

中学物理教学渗透德育初探 论文

一,明确中学物理学科的德育目标,做到有向渗透。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不是给学生方法论、世界观的有向引导,就是给学生某种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启迪,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渗透德育的方向,这些教育,在常规施教中应落实在三个方面。

1、?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把我国某些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真实地亮给学生,激发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

2、?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最高成果”。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他坚持实践,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巨人。

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掌握方法论都有积极作用。

3、?道德品质教育以向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为主。介绍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品质。

例如,?焦耳在极困难条件下用30余年时间,除了400次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法拉第经历10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以这些名人专家、伟人学者的事迹为楷模,引导学生自我解剖,解中贝新,剖中有生,净化心灵,优化素质。

二、针对学生实际,紧扣教材,做到有机渗透。

青少年善于憧憬,但对资产阶级的侵蚀缺少抵制力度,如果教师只是敷衍地提一句“要学习某某人的精神(或品质)”,或在宣讲知识之后,加上一勺香油--说几句原则话,生硬灌输德育是毫无效益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掌握知识,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学规律,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析--所有这一切还不等于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的教材中应集中渗透德育。如在说明火箭照片时介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技术成熟、继承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征已步入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先进行列。可见,爱国激情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是科技工作者成功的支柱,实践证明感情的陶冶往往要比其它德育方式牢固可靠,情感通融,学生的思想境界就能升华。

三、改进教法,提高艺术,做到灵活渗透。

不同教材,德育方法迥异,要灵活生动渗透德育,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1、?德育渗透应力求“新”。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比如,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收效更佳。

2、?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也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3、德育渗透应掌握“分寸”?。不能过多引用哲学名词,把

[1] [2]

篇5:浅谈教学《詹天佑》德育的渗透

《小学教育学》指出:“榜样教育又称示范教育,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影响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应少年儿童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积极向上的特点。”教学时,我抓住詹天佑这一人物的精神品质,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勘测线路中,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教育学生对待学习要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教育学生树立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教育学生学习詹天佑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精神;他亲自带领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山顶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教育学生具有踏实肯干,身体力行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精神品质,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吸引力、鼓动力。

篇6:浅谈教学《詹天佑》德育的渗透

要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过去,从而树立民族自尊感。《詹天佑》一文中告诉我们: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受帝国主义的欺侮。当清政府刚提出修筑京张铁路计划时,好多帝国主义国家都想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妄想控制我国的北部。他们既互相勾结,又互相争夺,百般阻挠,无理要挟,鄙视嘲笑,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中国人民的尊严、中华民族的气节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教学时,学生们个个义愤填膺。我抓住了这个火候教育学生: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人民。过去屈辱的历史让它永远过去,不再复返。我们要铭记在心,洗雪耻辱,树民族之魂,振中华之威,为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为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兴旺发达而勤奋学习。

篇7:浅谈教学《詹天佑》德育的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包括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教育学生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创造出更多的奇迹。然而,小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前提,使他们从小就要有一种创造的志向。詹天佑在当时科学技术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为了缩短工期,在开凿隧道中,结合实际采用了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进法,从而提高了工效;为了使火车爬上陡峭的山坡,他又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这些都充分显示了詹天佑非凡的创造精神。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开展“我帮詹天佑想办法”的专题讨论,让大家开动脑筋,充分发表意见。从而形成了一种创造意识,使得为四化建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1] [2]

篇8:浅谈美术教学的德育渗透

浅谈美术教学的德育渗透

把道德教育渗透到美术学科教学中,是广大美术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教师要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基础上,通过生动活泼、形象具体、启发引导、平等交流的方式方法进行美术学科教学的`渗透.

作 者:徐涛  作者单位:陕西省白河县第一中学,陕西,安康,725800 刊 名:教师 英文刊名:TEACHER 年,卷(期):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德育   渗透   实践   情感   审美  

篇9:德育渗透语文教学论文

德育渗透语文教学论文

一、培养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的小学生、中学生都将这一传统美德遗忘了。特别是今天独生子女较多,我们的家长对子女越来越溺爱。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养成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作风,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任务。同时,小学语文教材中在这方面的教育较多。如在《柳叶儿》我们就要让我们的学生了解过去人们生活水平的困难,让他们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我们经过艰苦奋斗带来的,来之不易。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当中,我们就可以批判那些贪图享乐的人生态度,倡导忧患意识。还比如在《俭以养德》这篇课文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

二、通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通过我们的语文课外活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的语文课外活动不但可以丰富我们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语文课外活动的德育活动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思想情况进行设计,并且注重德育活动设计的层次感。比如我们的小学低年级大多数还处于幼稚、独立性、依赖性的复杂时期,他们的模仿行为很高。因此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课外活动的时候,要坚持以正面的引导为主,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让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和爱国主义情操。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还处于形成时期,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都逐渐处于成熟的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判断的能力。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在我们的学生当中通过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故事会等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生观、价值观。将这些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德育的培养进行有机的结合,既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又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平。

三、培养良好道德情操和人生修养

人是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的行为对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我们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做事的方式方法对社会的益处较多或者对多数人有益,这就是道德,这种道德上升到心灵的角度就是道德修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我国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道德是我们中国最为宝贵的财产。古代的孟子就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可见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这些有关道德的名言警句对我们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要紧扣这些文字,分析他们高尚的品质,讲解他们的英雄业绩,培养学生们的高尚情操。

四、分析关键语段,启迪奉献精神

教一篇课文,必须要抓关键语段,从分析语言文字入手,触动文章的主题内涵,将文章的思想精华播洒给学生,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得到营养,受到启迪。如教《古井》第四段,那口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不仅……还……”这个关联词强调了“应该怎样做人”,而古井“只占了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却“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使人们懂得了做人就应当像古井那样,“对人们无所求,却无私地向人们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最后,作者感慨古井“它时时在启迪着我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我马上问学生:“你们受到什么启迪?”大家纷纷发言:“我们做了好事,不应该自我吹嘘。”“我们做人就要有奉献精神。”一朝学古井、我们学到了什么的讨论给学生们的启迪是深刻的。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写一篇“古井的启发”的作文。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德育教育,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和模式,这就需要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探索既教书又育人的方式方法,只要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将会得到极大的发展,使得语文素质教育取得更大的成功。

篇10: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现如今的中学生是新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他们的健康成长,将直接关系到未来的人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中学生物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生物学是反映生命的发生、发展、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当然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我认为要在生物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要从三个方面来入手。

一、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展开德育渗透

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德育教育是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成分,但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德育的内容并没有现成的文字材料,这就容易造成教师忽略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渗透。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工作中,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平时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1、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我们知道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因而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但同时,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也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威胁。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既为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自豪,又增进了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的责任感。在课本中提到的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了两系法杂交水稻,被誉为粮食生产上的一次“绿色革命”,面对已取得的巨大成就,他曾说说:“外国人能做到达到,我们能做到,外国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要做到!”这些成果展现了我国

科学家的智慧,及为世界科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且激励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2、思想品德教育

国家颁布的某些法律条文与生物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例如,《草原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婚姻法》,其中的某些条文可结合有关生物知识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结合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知识的教学,可以进行正确对待友谊和爱情的教育。在生物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进行合作精神的教育。

3、科学精神、方法和态度的教育

结合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以及渗透科学家片断事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勇于为科学献身精神的教育。通过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事例,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树立生态学观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这对提高公民素质有重要作用。讲述科学家认识真理的过程,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生物学包涵了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中渗透系统的观点,也是一种科学认识方法的教育。

二、引导探究,重点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随着学生年龄和智商的增长,他们个人的自我教育能力,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的作用愈来愈大。教师只有注意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的矛盾才能转化,德育才能进行的更顺利,更有效。初中生物中有很多学生实验,大多数都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所谓探究,就是首先要面对实际问题,然后实事求是,并大胆作出假设,按照既定的方向进行探索研究。这个过程有利于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德育素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怕挫折、困难的探索精神。

生物学科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进行德育教育。

1、野外实习和调查:要进行吃苦耐劳、团结友爱的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爱护庄稼、花草树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利用自然美景来美化学生心灵,进行审美观的教育。

2、参观访问:要教育学生树立群众观点,虚心学习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优良品质,引导学生立志为家乡的经济发展献身。

3、栽培饲养:要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顽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4、在“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等纪念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进行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教育方式。

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书育人也并非一日之功。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渐渗透的原则,使学生在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智育、德育的双重目的。

篇11: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应将培养学生优良品德放在首位。很多人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的任务,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关系不大,但事实上,如果在学科教学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德育就不能真正到位,加强德育将成为一句空话。在计算机教学和管理中,当学生在教学中出现一些不太符合教学要求的行为和心理时,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或强行规定不准这样,不准那样,而应该既及时发现学生行为中所反映的思想倾向,同时,要挖掘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深层动机,本着爱护理解学生的态度,多采用疏导而非堵的方式,这样不但可以将不良的行为和心理转化为一种正面的影响,使计算机教学取得良好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下面试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 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验过程中,注意这个问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并注意查杀计算机病毒,以确保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持久地开展计算机教学。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当然,这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通过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

首先,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自觉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制订的关于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性政策和规定。

(2)自觉遵守学校的计算机管理部门制订的关于使用计算机的有关规定。

(3)不设计、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

(4)支持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

其次,我们必须在计算机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CIH病毒、爱虫病毒……)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它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的崩溃,将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性。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此外,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上网学习”在我们学生当中正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Internet是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的超大型时空信息世界。在网上,各种信息鱼目混珠,网络游戏更使部分学生留恋忘返。如何引导学生既要利用Internet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计算机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中学生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多媒体教学课上,在教师机上准备一些精美的图片,教学时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

三、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任何个人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成员,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生活的,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他必然要同其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而一项工作和工程单*个人的能力也是难以完成的。所以,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具有与人协作精神会产生的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但是,计算机技术却会产生对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比如,会使学生沉迷于计算机世界中,从“书虫”变成“网虫”,或迷恋于计算机游戏而缺乏同学之间的交往,或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布置有一定的任务,要求在学生分组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学生自由分组,或由教师根据掌握计算机的程度搭配分组,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篇12:体育教学应与德育相互渗透

体育教学应与德育相互渗透

体育与德育各有其特殊性,各自所要求的教育任务自不相同,但二者在某些方面,有很多的结合点。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由此看来,体育与德育从来都是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和德育似乎又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以上所说更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其中,道德品质教育包括有诸如不怕吃苦、勇敢坚强、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等等品质。这些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常常会不自觉地在学生身上显现出来,教师应该利用时机,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这种自发意识加以引导,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的稳定的品质。同样,也会有部分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暴露出缺乏某些应该具有的良好品质的现象。这一切,都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最佳的教育方法,使所有学生在体育课上既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又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我在教二年级学生上篮球课时,要求每个学生拍球。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并且积极参与其中,但也有一两个女生在进行这项活动时,显得表情紧张,在轮到她们的时候总是退到别的同学后面,甚至干脆对老师说不想参加这项活动。一问原因,才知原来是“害怕”,不敢拍球。针对这一情况,我没有强迫她们必须完成项目,也没有任由她们不做这个项目,而是耐心地先让她们双手抱住篮球,然后举到胸前双手放开,让球自动落地。经过几次这样的反复,她们不再像开始那样害怕,并且能够主动地用双手拍球。事后我分析,之所以那两个学生开始不敢拍球,是由于缺乏自信,害怕失败,但在老师的一再鼓励和引导下,终于亲手尝试,并且获得成功,她们的这一心理障碍自然也就排除。这堂体育课,显然达到了既使学生锻炼的身体,学会了一种技能,又使她们形成良好品质的目的,体现了体育与德育互相渗透的原则。

遵守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既影响到是否能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又关系到学生能否安全地上好一节体育课。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而且身体脆弱,加之安全意识薄弱,这就使得在给他们上体育课时,教师一方面要组织纪律,以便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一方面又要时刻注意,防止有意外事情发生。在一次教二年级学生跳远的课上,我发现有的学生兜里装着铅笔、水瓶一类东西,这是很危险的。于是,我及时把这些东西收上来代为保管,并再三叮嘱以后体育课上不要再带此类东西。在教授跳远技巧时,二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后面的学生经常会相互之间打闹;在跳远练习时,一些学生因为老师讲述时没有注意听,而造成跳远姿势不规范等情况。针对于此,在上课之前,我总是要先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告诉他们不遵守纪律的危害。多数同学能够做到听从劝告,注意约束自己不随便说话打闹,并专心听讲。而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学生,我没有简单地用罚站、斥责或赶其回教室的做法,而是从教材中找来一些游戏,而这些游戏又与纪律约束有关的,要想在游戏中取得胜利,必须所有人遵守纪律,遵循规则,这样一来,那些“顽固分子”能够主动“遵纪守法”,积极配合老师的要求来完成整个游戏,并取得很不错的成绩。事后我想,之所以他们能取得好成绩,完全是由于他本人的天性使然。而他们的不守纪律,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这一原因造成的。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有利有弊,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引导,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古语云:“人之初,性本善。”此话诚然。少年儿童的心灵的本质都是美好、纯洁、善良的。在一次上二年级体育课时,我要求所有学生完成50米跑,并两人一组,看谁先跑到终点。本来这个项目是由学生们积极要求老师去做的,可轮到一名学生跑时,他却无动于衷,任老师怎么喊口令、吹哨都没有反映,只是我行我素地立在那里,甚至还和周围同学聊天。当时我很气愤,走到那个学生面前,准备好好教训他一顿。结果我刚要开口,在他身旁的几个学生则用充满童稚的声音对我说:“老师,他的耳朵听不见,你刚才的话他都不知道。”这使我颇感意外,我仔细一看,果然在那个学生的两只耳朵上各戴了一个类似于助听的设备。我这才恍然,明白刚才他为什么那么 “我行我素”了。但更让我感动的是,周围的学生都要求我不要让那个学生跑步了,我问为什么,他们回答:他的耳朵不好,跑步会影响他的耳朵的。其实学生们不必这么要求我也会对那个学生以照顾的,但学生们还是向我提出了要求。我在一瞬间,忽然想到,学生的这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优秀品质,完全也可以在体育运动当中去体现,并得到巩固。于是,我当下提议全体同学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关键就是看同一组的队员是否能配合默契,并互相帮助。但这个“诀窍”我并没有对学生们说,目的就是要看看,这些学生们是否真的具有互相帮助的好品质。游戏开始后,有的小组一阵手忙脚乱,不知该从何做起,而有的小组则已经摸到头绪,并有条有理地进行着。于是我对那些忙作一团的小组提示,要他们学习做的好的小组。结果,很快那些落后的小组领悟到了游戏的窍门,最终所有小组都成功的完成了游戏,虽然各小组有先后、好坏之分,但他们每个人毕竟因为这个游戏懂得了互助的意义,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这就已经足够了。

体育运动必然涉及到体力的消耗,上体育课自然不会轻松如“闲庭信步”,因此具备“肯吃苦”的品质对于体育课,尤其是体育训练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我在担任二、六年级体育课的同时,又担任着学校篮球队的教练任务。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篮球训练相对于同一地区其他学校存在很大差距,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建队时间晚,训练时间有限。于是,在我担任篮球教练之后,为了迎接不久即将举行的全乡篮球比赛,我不得不适当地增加了队员的训练强度。这对于每一个篮球队员来说,无疑都是一种考验。篮球队平时专门的训练不是很多,队员们最经常做的就是十几个人在一起打比赛,很不正规,这样下去篮球队很难出成绩。于是一到篮球训练时,我总是刻意地减少让他们在一起打比赛的时间,而是着重训练他们的基本功,如传球、弹球、三步上篮等动作。起初队员们练习很认真,但时间一久队员就产生厌烦的情绪,总是要求打比赛。我把这归结为队员“不肯吃苦,害怕吃”,不愿意持久地机械练习基本动作。对此我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要求他们树立肯吃苦的意识,并帮助他们认清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在将来的真正比赛上取得好成绩,为自己为学校争光的观念。在这当中,我又加入了培养集体荣誉感等德育因素,使得队员们心劲陡增,练起基本功来也更加卖力,再没有人发练基本功“没劲”、“累”之类的牢骚了。

体育和德育分属不同的教育领域,但它们之间有很多互相补充、互相影响的地方。体育能给德育提供理论实践的场地,德育又能指导体育促进体育的更好发展。关于二者的相互渗透课题,大有文章可做。本文只是针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联系笔者教学实践,浅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该课题的真正内涵还有待于方家认真挖掘.

篇13: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简论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简论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简论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城一中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接受教育的中心环 节。因此,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德育的主力军,学科德育理应成为广大教师共 同关注的课题。《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语 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 作用。”(注:国家教委制订《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页。)

本文拟从教学艺术论的角度,就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一尝试性的探讨,以期掌握、运用语文 教学德育渗透艺术,开创语文学科德育新局面。

一、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是一门艺术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这已为人们所共识,那么,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是不是一门艺术呢?给这一命题作出 令人信服的理论论证和现实说明是正确认识和深入探讨语文教学德育渗透问题的前提和关键。

(一)从理论上讲, 语文学科的性质观和教学观决定了语文学科德育应以人文渗透为主,决定了语文 教学德育渗透应该成为一门艺术。

语文学科的性质观,体现语文教学的方向,是语文教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教育界专家学者立足语文教学实 际,本着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创新和发展,继承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理论,对语文的学科性质作了明确的表述: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注: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编《全日制普通中学语文 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它不仅把语文定性为工具, 而且突出这个工 具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具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和人文内涵。这个性质观给语文教学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 的方向,它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决定了语文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统一,寓思 想品德教育于语文训练之中,或者说语文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是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一个教学过程中不可 分割地完成的。这个“不可分割”的渗透过程,是科学,更是艺术。它要求教师具有高超精湛的教学技术,创 造性地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并以此为纽带,将感性的与理性的、个人的与社会 的多种美感直觉统一于完整的心理过程之中。

每门学科都有体现自身个性的教学观。语文学科的性质观决定了语文教学德育方式必须以人文渗透为主, 而不是以理论灌输为主。而按照形式逻辑的一般原理,承认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就不可否认语文教学德育渗 透是而且也应该是一门艺术。

(二)从实践上看,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是语文教学艺术魅力的体现,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这已为 无数优秀语文教师的成功经验所证实。

综观我国古代孔子“循循然善诱人”的德育渗透艺术,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德育渗透 艺术,当代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德育渗透艺术和蔡澄清“点拨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我们不难发现 ,德育渗透艺术是语文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艺术富有魅力的一个表征。没有了德育渗透的语 文教学,就等于没有了灵魂。从教学艺术范畴错位的角度看,这实质上是一种纯功利主义的教学艺术观。(注 :参阅拙作《关于教学艺术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思考》,《中国教育学刊》1997年第5期。)毫无疑问,它是 应该摈弃的。

同时,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牵涉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 一;牵涉到教师熟练地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处理教材,对教学各环节进行总体设计;牵涉到教师把握学生思想的 脉博,不失时机地选取德育渗透点和教法,不留痕迹地实施德育;同时掌握好分寸,取得实效。语文教学德育 渗透的关键在“渗”而“透”至学生心灵。其中“渗”着力点在哪里?途径怎样?该运用哪些手段和方法?“ 透”的程度如何?效果怎样?……这些问题都在优秀语文教师的.成功经验中得到科学和艺术两方面的解决,并 继续成为这门综合性艺术生命永驻的课题。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这既是理论的呼唤,又是实践的需要。

二、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的特点和实质

科学地认识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离不开对其特点的总体把握和对其实质的深刻理解。

(一)感染熏陶、 潜移默化是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作为艺术的最大特点。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是按照语文教学规律,遵循一定的原则来进行的,它不是直接的理论说教,从德育 作用方式和效果的角度看,感染熏陶、潜移默化是它最大的特点。以阅读教学为例,文艺性的作品,往往描绘 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生活画面,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经过教师的讲解、渲染和分析。作品中的人物 展现在他们眼前,作者的感情传达到他们内心,这样就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学生的共鸣,爱作者之所 爱,憎作者之所憎。在语文教学中,对这种作品的思想内容的感受、体验与思索,是不知不觉、渐进式的,即 所谓“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即使是诉诸理性的议论性文章,在教学中也应因文释道,披文入理,也有语文 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德育实施特点。并且,这种影响是深刻的,长远的。

(二)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的实质要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的实质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第一,从宏观上讲,它是一种教育思想,是指导语文学科德育实施的观念。

第二,从中观上讲,它是一种教学方法论,是利用无意识心理的暗示教学思想之体现,是语文学科德育实 施的基本原则。

第三,从微观上看,它是寓德于教的一种方法,既包括挖掘教学活动中德育因素的技术与技巧,如对教材 的处理、对教学过程的安排、对教学步骤和内容的设计、对师表形象的注意等方面德育因素的开发与利用等, 又包括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具体方法,如讲解、谈话、提问等。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明确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的实质,并以此为指导,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自然而 然地进行德育渗透。高明的教师正是深刻地认识了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的实质,善于不露痕迹地、巧妙地把 德育融合于知识的传播和能力的培养之中,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艺术境界。

很明显,孤立地分析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的特点,它比较偏重于非理性。但结合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 的实质来考察,对教师而言,它并不是纯感性的冲动,而始终是理性的深刻直觉;对学生来说,这种理性的直 觉往往是肤浅的,需要教师的指导与点拨。教师的形象讲解和理性评价、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性接受相结合, 就能有效地达成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目标。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是师生双边立体式的活动艺 术,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合金”。形象感染性及其富含着的深刻理性的统一,是它之所以成为艺术的又一重要 原因。

三、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的美学原则

任何艺术都具有一定的美学意蕴,都遵循一定的美学原则。探讨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必须从语文学科的 教学实际出发,着眼于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辩证法”,按照“美的规律”去构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原则体 系。

(一)和谐共振原则。和谐是美学的重要范畴,但和谐不是静止的和谐,而是运动的和谐,这就是我们所 说的“和谐共振”,这也是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语文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双边互动过程。这里面存在着教师与 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矛盾,这三对矛盾是语文教学的内在动力。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要达到艺 术境界就是要合理地处理它们之间的矛盾,使之渐趋和谐,同处共振状态。教师和学生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气 氛中,自然而然地达成德育目标;在一种共振状态下,大幅度地提高德育实效。可以认为,教师和学生的和谐 共振,是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最佳境界。对语文教师来说,欲求这种和谐共振境界,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充分了 解教学对象,明了学情,把握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脉搏”和“频率”,深入研究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因人善 诱,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实际上是教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情 感同步运行、相互激发的和谐共振过程。具体地说,这种和谐共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注:参阅赵雅文:《 试论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1年第5期。)

第一,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共振。其主要含义是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 谐共振,教师的情感传达与学生的情感接受的和谐共振。

第二,教师和教材的和谐共振。在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中,教师和教材相互依存。一方面,教材是教师借以 形成德育渗透艺术的材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依据;另一方面,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又是通过教师渗透给 学生的,教师是沟通学生情感和教材内蕴的桥梁,二者密不可分。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必须通过教材内容的处理 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使教师和教材和谐共振,这是创造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的关键。在这一点上,最为紧要 的是教师的情感和教材中所表现的情感要统一,都是要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

第三,学生与教材的和谐共振。这种和谐共振是随着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讲解,在学生的认识能力逐步提 高、情绪不断高涨中完成的。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实践表明,只有教师、学生和教材所构成的矛盾相互协调,三者和谐共振,才能取 得语文教学德育实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合时适度原则。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不是在教学中牵强附会地加上点德育内容,也不是情感的随意宣 泻,更不是纯粹的理论说教,它必须遵循合时适度原则。

首先,要捕捉最佳德育渗透时机。如教学《向沙漠进军》一文,在德育渗透上语文教师就必须独具慧眼, 在分析作者怎样谋篇布局的同时,适时自然地把德育融合其中,抓住结尾一句“人类征服沙漠的远大理想只有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实现的可能”,让学生思考:这是一篇科学性的说明文,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删去行 不行?为什么?学生通过引导、阅读和讨论,理出头绪,悟出原因的过程,就是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潜 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

其次,要把握好德育渗透的“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要特别注意这个“度”的问题,超过了一定的“度 ”,语文教学就有可能变成政治教学,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语文课的性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德育渗透内容 上的“度”,施教时要权衡德育渗透时间上的“度”,要准确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学生思想品德实际的切 合“度”。既要防止“过”,又要克服“不及”,德育渗透“到位”而不“越位”,这样,恰到好处,有利于 避免牵强附会、空洞说教的现象。

(三)移情感悟原则。移情与感悟是美感心理的要素之一。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也应 该成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的体验原则,离开了这一点,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将不成之为艺术,语文学科德育 亦将苍白无力!

[1] [2] 下一页

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情感调控的主导者,其移情感悟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移情感悟,对教学内容的移情 感悟,对语文教学活动的移情感悟;而学生则是情感活动的主体,其移情感悟主要表现为对教师的移情感悟, 对学习内容的移情感悟,对学习活动的移情感悟,对人生美好前景的移情感悟。在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中,教师 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美谈、声情并茂的描绘、启发、点拨与暗示以及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和学识,把学生引入 理想的意境,不留痕迹地让学生产生移情感悟心理体验,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

(四)求新激活原则。艺术是以新颖、形象、生动为基本特征的。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中的“求新”, 是指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要有时代感,要贴近学生实际,反映国内国际的新形势、新成就、新信息,尤其要反映 学生关心的身边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所谓的“激活”,一是指教风活泼,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深刻,可接受性 强;二是指教法灵活,能根据学生的心态,选择最佳切入口,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活学生情感,使之迅速产 生移情体验,感悟为人处世之道;三是指教学手段多样,能根据需要,充分发挥与教材中德育渗透点相关的幻 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的作用,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易于为学生所 接受。

有必要指出的是,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的“新”不是赶时髦,搭花架子;“活”也不是表面的活跃热闹 。这些理解都没有抓住事情的本质,容易导致教学上的无序状态,导致德育上的高耗低效。“新”与“活”应 该表现为能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色,能充分体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能充分体现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统 一,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时代活水流入语文教学之中,使语文 教学德育渗透艺术之花常开常新!

四、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的构思与传达

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德育渗透艺术都不是灵机一动、临场发挥的产物。一个完整的德育渗透艺术的创造过程 一般要经过构思与传达两个阶段。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的构思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活动,它是教师对德育 渗透的设计与准备;而德育渗透艺术的传达则是教师借助自身的人格力量和一定的物质媒介(语言、表情、动 作等)把德育渗透构思的成果转化为物态化形式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是德育渗透的构思活动与 传达活动相统一的复杂活动,涉及面极广,限于篇幅,笔者在此仅从微观的角度谈谈这个活动过程的几种常见 方法。

(一)挖掘渗透法。语文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入境、生情、悟 道,从中受到品德的熏陶和感染。如教学节选自《红楼梦》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就可以深入剖析课 文的情节,揣摩人物的细节,挖掘小说的思想内涵,使学生认识贾雨村的性格,紧紧抓住细节中几段要言破的 “警语”:“老爷荣任到此,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的护宫符不成?”“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使学生认识旧社会官官相卫、徇情枉法的丑恶行为。

(二)启发渗透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违背道德评价标准、不正当的道德行为。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构 思中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这是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的逆向因素,需要从与之对立的矛盾冲突中,以启发的方式 反求之,促使其往符合肯定的道德评价标准的方面转化,让学生在对比中明辨是非,确定情感倾向,提高辨别 善恶的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清醒头脑,在风云变幻之际坚定立场。如《伤仲永》一文寓理于事,先扬后抑, 对比鲜明。仲永五年即可“指物作者立就”,到二十岁时作诗即“不能称前时所闻”,最后“泯然众人”,这 说明天赋并不是成才的唯一条件,玩物可以丧志,贪财毁灭人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传达中即可反向启发 :怎样才能使仲永发挥先天的良好禀赋呢?学生在这种德育渗透中可以学会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强化渗透法。指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构思中从发扬作品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入手,按照既定的德育 目标,多侧面,多功能地加以强化、渗透给学生的方法。在这方面,《出师表》就是很好的教材,诸葛亮恳切 要求后主“亲贤臣,远小人”,再三强调:“官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并且提醒皇上“ 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的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质,即可在德育渗透 艺术中传达出来。

(四)联想渗透法。联想能反映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是由疑而释,由塞到通的纽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艺术构思离不开联想。教学沈括的《活板》,可以联想到我国的“四大发明”,说明我国文明早已走到世界文 明的前列,只是近百年来由于历史原因才显得落后。在弘扬民族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完全可 以充满自信地、昂首阔步地跻身世界民族之林,无需自轻自惭。在德育渗透艺术传达中即可由此对学生进行爱 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五)渲染渗透法。在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中,教师运用情感性教学手段,渲染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气氛 ,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效地达成德育目标的方法,即为渲染渗透法。特级教师于漪说得好:“教师要 以作者之情化为自己之情,以自己之情点燃学生之情。”(注:转引自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 版社1995年版,第10页。)她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时,就调动情感教学手段进行启发渲染,她的 话字字句句扣击学生心弦,把学生一步步地引向情感深处,使学生耳边仿佛响起高亢悲壮的旋律,进入山谷回 响、大海呼唤的境界。课堂上一片啜泣之声,学生在情感共鸣中感受到总理的高贵品质和伟大价格,进一步受 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构思与传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为关键 的是,构思与传达的主体这“源头”必须“活水”长流!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 思考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能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让他 们去领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殿堂里一幅幅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美丽图画。

上一页  [1] [2]

将德育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论文

《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感》教学反思

弱势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德育渗透研究

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问题反思

德育教育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与反思

利用历史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学反思

数学教师个人德育工作计划

音乐课堂教学心得精选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德育渗透教学反思
《德育渗透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德育渗透教学反思(精选13篇)】相关文章: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2023-06-20

如何借助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2022-08-12

浅议中学音乐教学的论文2023-04-16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德育工作计划2022-06-28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2024-02-15

德育论文范文2023-08-21

论文:科学重在引导,学生重在动脑2023-07-27

化学教学与德育2023-12-25

毕业生德育论文范文2022-10-23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价值观的渗透论文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