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颗仁心上路美文

时间:2023-01-12 07:31:30 经典美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怀颗仁心上路美文(共8篇)由网友“倒放”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怀颗仁心上路美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怀颗仁心上路美文

篇1:怀颗仁心上路美文

怀颗仁心上路美文

我们的生活,已经无比辽阔地向外拓展,但我们缺少一种内心的复归。今天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想知道的事情,用Google一搜,几万条就出来了。但我们却没有一个心灵的搜索引擎,不知道就在当下,就在此际,我们最想要的是什么。对于有准则的心灵来讲,丰富的选择是一种享受:但对于没有准则的心灵来讲,越是丰富就越是灾难,因为他会为选择而选择,陷入不断的忙碌中,但始终没有目标。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我们其实总是在一次次地重复,但是不知道依据在哪里。从这一点来讲,复归内心,重新发现自己,这是我做“心得”阐发的唯一目的。我所做的不是对《论语》的解读,也不是对《庄子》的注释,我所做的无非两个字,叫做“心得”,一心有一心所得,千心万心,只要用心,皆有所得。

这样的一种心得,其实无所谓正确与否,我不提供任何答案,只提供一种感知的方式。我所完成的是对文化基因的唤醒,而不是任何知识、道义的灌输我想说的就是在一个多元的.、变化万千、价值断层的社会形态中,我们每个人如何从仓皇中找到镇定,从变动中发现自我,于这样的一种忙碌迷惑之中拥有更多轻盈和快乐,让自己生活得更有效率。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的话,我觉得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中央电视台每年都有一台大型的节目叫《感动中国》。这几年来,我一直是这个节目的推选委员。在的材料中,我看到了一个叫林秀珍的农村妇女,河北衡水人,终其一生,她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她从二十多岁嫁到这个村子,就义务抚养村里所有的孤寡老人。她作为一个新媳妇去认人的时候,看到刘爷爷刘奶奶这样一户人家,很穷,她就说我婆家也不富裕,那我吃窝窝头,你们也跟着吃,我喝粥你们也喝粥,但我保证你们不断炊,这样说过以后,她就每天去给人家做饭,天天做,一直做了八年。这就是林秀珍被推荐的全部理由。如果不是《感动中国》这个节目发现了她,她也许一生都不会走出那个村庄。

当时的推荐语是我写的:“如果富人做这样的事叫做慈善,那穷人做这样的事,她就是圣贤。”我看她的材料的时候,就想到了“仁”这个字,二人成仁,仁爱之心,永远是从与他人的关系中生发出来的,区区两万字的《论语》,“仁”字被提到109次,“仁”可以说是中国儒家思想核心中的核心、基石中的基石。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在世界上安身立命,那么,就用树立自己的心去帮助别人去树立,将心比心,将自己的心去与同类的人做一种心灵的模拟,这就是仁义最基本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后来被孟子推演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无非是讲眼前人、身边事,当下完成,把它推广开来,不需要多么远大的理想,也不需要位高权重。

林秀珍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她在做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蛰伏着传统文化的基因,一种温暖、善良的愿望我们会用不同的方式去言说,即使我们不去言说,只要我们怀着一颗仁心上路,它也永远活在我们的行为方式中。

篇2:勇敢地上路美文

勇敢地上路美文

弹指之间,一年就快过完了。在这方小天地里,一年来我们翻来覆去地讨论如何生活:对待工作、对待朋友、对待家人以及对待自己。

方法或许有很多,心底其实却只需要两个字:勇气。

这是个无所不快的时代,快得让我们心底发慌、发虚,所谓的“中年危机”甚至提前到了二十岁。

一方面,我们环顾四周,半是向往半迷茫,不知何时才能过上理想的日子;另一方面,我們又小心翼翼,瞻前顾后,生怕行差踏错一步,事情就脱离了自己所能控制的范围。

小时候,我们总是盼着时间过得快点再快点,因为我们自信能接住未来的一切。而如今,我们早已不再无所畏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害怕新鲜的事物,害怕尝试,害怕改变,害怕出错而无力偿还,甚至害怕面对生活。

可真静下来想一想,怕什么呢?怕,是这世界上最没用的东西。除了给你增加烦躁和焦虑,不会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我的邮箱里经常会有倾诉烦恼的信,没有什么大事,但字里行间都很“丧”。我猜,是在生活里摸爬滚打久了,发现了生活的残缺处,洞察了世界的不完美,明白了前行的不容易。于是失望,于是退缩,不敢面对。

这世上,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远远看过去很美,切身走进了,才发现背后的苦与伤。这就是真相。

就拿我们的'工作来说吧。

有些人说起编辑这职业,就会很羡慕,有的甚至发出感叹句:走遍天南海北,看尽四海风光,遍访百种人生,尽阅人间故事,多好呀!他们不知道的是,平常我们的工作是这样——大部分时间在找选题,做策划,写采访提纲,组织、修改稿件,校对——一遍一遍地看,一句一句地斟酌,一个字一个字地捋,为她人作嫁衣。有些满怀热情来实习的大学生,真正投入工作后往往很失望,然后放弃这一行。

是不是犹如看到了月亮的另一面?

那为什么有人仍然觉得这职业看上去挺美?

是因为做这行的人,我的前辈先贤们、我的同事们,长久地勇敢地坚定地把这件事做下来,把它变成了一件很美的事。

这才是事实。

我们想要活得光鲜体面、幸福快乐,就要有看清事情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勇敢,知道世界不完美后,依然如初的信仰,明白前行的不易后,依然昂扬的姿态。

明年,我们就要改版了,我们会以高昂的自信、蓬勃的姿态将《祝你幸福》杂志带入一个新纪元。希望和我们同心相随的你们,也能带着勇气上路,在未来的日子里,直面生活,无所畏惧,乐观向上,幸福快乐。

篇3:《怀揣着希望上路》读后感

这个夏天出奇的“冷”,我的每一天总是在满怀希望的早晨到来,却又在无休止的吵闹和失望中结束,已经到了绝望的边缘。而正是它——《怀揣着希望上路》伴随我一个学期,让我一次次的找回希望。它不是一本普通的书,而是一座流露着爱,洋溢着情,凝聚着希望,闪耀着智慧的精神宝库。

《怀揣着希望上路》是一本新教师成长日记,陈晓华老师用朴实的语言,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了40多个生动的案例,记下了他和高三(1)班同学在那激情燃烧的日子里,发生的精彩故事。纵观每一篇日记,字里行间充满着他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和对教育理念的守望,体现了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考和实践,真实地再现了陈晓华老师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夹缝里突围的困惑和艰难,以及思考和实践所带来的喜悦和幸福。陈晓华老师是一位优秀的高中教师,在教高三的日子里,他面对学生的浮躁焦虑,纪律的相对松散,家长厚重的期待,模拟考试的不尽人意,始终怀揣着希望,艰难而沉重的面对压力,播撒温暖和煦的阳光,他和学生真诚互动,和家长相互扶持,力求让学生在艰苦的高三学习生活中享受教师的阳光情怀。陈老师怀揣着希望上路,不仅记载着希望的厚重,而且也传承着一种梦想,一种精神。

读了这本书,我思绪万千,,作为教育工作者,你只要敞开胸怀去热爱你的事业,去善待每一位孩子,像陈老师那样怀揣着希望上路,那么我们都会在宽阔的道路上留下一串希望的.足迹。

这本书不仅让我学习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而且它让我真正明白了:实践、思考并记录,正是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成功教育者的关键所在,一个教育者应该不断思考,勤于动笔,把自己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点点滴滴,及时记录下来,才会像陈老师书一样,留下一个个具有鲜活气息的教育故事。

当我们从他们的日常教育叙事中“亲临 ”他们实践的现场,感受他们的情感和思想,把握他们成长的轨迹,进而才恍然大悟:原来“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并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其实我也是这样做的呀!

读着它,让我的这个夏天温暖了些;读着它,让我有了奋笔疾书的冲动;读着它,让我觉得自己不是孤军作战;读着它,让我在绝望的悬崖边,一次次的找回希望,并将希望延续!

篇4:《怀揣着希望上路》读后感

本学期,我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主编的由陈晓华老师著作的《怀揣着希望上路》,主要写的是深圳育才中学,陈晓华老师带领的班级中发生的平常却具有启迪性的故事。

俗话说:书非借不能读也。这让本来不太爱读书的我,也成了一个爱书的人。边读边做笔记,真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在这本书中,陈老师主要讲的就是教育的事情 ,只有热爱孩子,才能从中体会到奉献的自豪。教育过程永远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当我们守护着学生成长的时候,其实我们自己也在成长。同时经过这段时间的教学,我也感觉:经常跟孩子在一起,我们的心也会跟着年轻起来,会懂得孩子心中所想,了解孩子所需。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没有学生会拒绝一个用心教育的老师,都说,教育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要时刻关心关爱学生,而当学生走进教师的心灵,并深深的关爱体谅谅解并支持着教师的时候,那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就在今年的四月份,当两位学生给我送去温馨的祝福的时候,我真的是一言难尽啊,真的,也许对于我来说,我得到的仅仅是几条信息,但是,那是学生用心来信任你的回报啊,当学生把信任交给你的时候,我们就要珍惜这份厚重的信任,当学生视你为知己的时候,更要善待这份心灵的托付,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教育的美丽与尊严。

面对学生,当学生问一声“老师好”的时候,我们该微笑着表示感激。我们应该感激他在受教育以后,有明显的进步,课堂上学生学会了新的知识对我们会心的一笑,真的感觉比喝了蜜还甜。有了感激,就少了抱怨,有了感激,就少了冷漠,感激会让我们多了一份热情,感激也会让我们多了一份理解,感激使我们有了良好的心态,感激也会让我们发现学生的可爱,感激也会让我们的批评变的友好,也会让我们的教育变得温馨,感激也会让我们感受到教育的乐趣,也更让我们感受到做教师的幸福。感激学生,学生也会感激我们,如果是这样,天空也会变得湛蓝,空气也会变得润泽,心情会变得舒朗,教育会变得充满温情和生机,我们的生活也就会充满活力和希望。

教育是美好的,在读完陈老师的书以后,我更是收获颇丰。在以后的教育道路上,我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步伐,让教育的爱永远延续下去。

篇5:怀揣着希望上路作文

怀揣着希望上路作文

一个人,但凡有虚心反省自己的过失,将来不再重蹈覆辙,成功的希望总是会有的。

人的一生,不知道要遇到多少艰辛和坎坷,可能还有各种不幸,就因为有那火焰般燃烧在内心的希望,才使得我们焕发出生机与活力,锲而不舍地寻觅和追求。

前一段时间,我们参加小学升初中重点中学选拔赛。结果我失利了,人一下子像得了大病似的,一天到晚躲进自己的那间小屋,所能够做的仿佛就是没日没夜地躲在床上伤心。我如何面对爱我的那些亲人呢?白天又黑夜,我一遍又一遍地扪心自问。

“砰砰砰”敲门声响起,是爸爸。爸爸轻轻推开门,深沉地在我床边徘徊了一会儿,似乎想对我说些什么,可话到嘴边又咽下。爸爸的沉默使我感到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在我心中停留,我不敢正视爸爸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我愧对于爸爸为我的.付出……

终于,爸爸开口了:“孩子,只要信念不被打破,希望不破灭,我们就应该振作!”之后,父亲便又沉默了,过了一会儿,爸爸说道:“你休息吧!”然后,他将门轻轻关上,我突然感到此时的爸爸是多么的憔悴,我眼里噙满了泪水。

第二天,我刚刚起床,赫然入目的是桌前有一张白色的纸条,上面写着:孩子,拉亮灯,让灯光照亮黑暗,让失败化作努力!明天是光明的,明天充满希望,只要你有信念。这是爸爸留给我的,我被震撼了!满心的伤感化为动力,涌入我的全身,茫然的眼神瞬间消失了,走失的信念重新归回!

希望是永不止息的追求,蕴藏着无穷的美丽与光明,如同风雨后那道绚烂的彩虹!

怀揣着希望上路,能使人的一生焕发无限光彩!

篇6:怀揣着希望上路读后感

(一)

白庙乡中心校   李淑贞

本学期,我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主编的由陈晓华老师著作的《怀揣着希望上路》,主要写的是深圳育才中学,陈晓华老师带领的班级中发生的平常却具有启迪性的故事。

俗话说:书非借不能读也。这让本来不太爱读书的我,也成了一个爱书的人。边读边做笔记,真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在这本书中,陈老师主要讲的就是教育的事情 ,只有热爱孩子,才能从中体会到奉献的自豪。教育过程永远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当我们守护着学生成长的时候,其实我们自己也在成长。同时经过这段时间的教学,我也感觉:经常跟孩子在一起,我们的心也会跟着年轻起来,会懂得孩子心中所想,了解孩子所需。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没有学生会拒绝一个用心教育的老师,都说,教育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要时刻关心关爱学生,而当学生走进教师的心灵,并深深的关爱体谅谅解并支持着教师的时候,那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就在今年的四月份,当两位学生给我送去温馨的祝福的时候,我真的是一言难尽啊,真的,也许对于我来说,我得到的仅仅是几条信息,但是,那是学生用心来信任你的回报啊,当学生把信任交给你的时候,我们就要珍惜这份厚重的信任,当学生视你为知己的时候,更要善待这份心灵的托付,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教育的美丽与尊严。

面对学生,当学生问一声“老师好”的时候,我们该微笑着表示感激。我们应该感激他在受教育以后,有明显的进步,课堂上学生学会了新的知识对我们会心的一笑,真的感觉比喝了蜜还甜。有了感激,就少了抱怨,有了感激,就少了冷漠,感激会让我们多了一份热情,感激也会让我们多了一份理解,感激使我们有了良好的心态,感激也会让我们发现学生的可爱,感激也会让我们的批评变的友好,也会让我们的教育变得温馨,感激也会让我们感受到教育的乐趣,也更让我们感受到做教师的幸福。感激学生,学生也会感激我们,如果是这样,天空也会变得湛蓝,空气也会变得润泽,心情会变得舒朗,教育会变得充满温情和生机,我们的生活也就会充满活力和希望。

教育是美好的,在读完陈老师的书以后,我更是收获颇丰。在以后的教育道路上,我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步伐,让教育的爱永远延续下去。

篇7:怀揣着希望上路读后感

看了陈晓华(红袖)老师的《怀揣着希望上路》,感觉是收获颇丰,可谓口齿余香。有一种感觉一直在心头涌动,是与专家心灵对话的欣喜?是找到教育摸索前行的捷径?还是一种感悟教育真谛的幸福?我不知道,但是,结合陈老师的教育思想和做法 “ 点评 ” 自己的工作,使自己也在教育旅途里 “ 怀揣着希望上路 ” 却是要做的事情了!!

《怀揣着希望上路》作者(陈晓华―红袖)是“教育在线”的一位普通网友。在普通而平凡的工作中,他创造出了不普通的成绩。纵观他的文字,字里行间充满高三教师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和对教育理念的守望,体现了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考和实践,真实地再现了他在应试教育和理想教育的夹缝里突围的困惑、艰难,以及思考和实践所带来的喜悦和幸福。他历练高三生活,点击教育现场,详细的记叙了一年来对高三一个差班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力求让学生在艰苦的高三学习生活中享受教师的阳光情怀。

在陈老师第一次与学生见面时,发表了一场异常精彩的演说,分为五个部分:一、有临阵脱逃的吗?二、打造属于我们的天堂;三、给人生加个意义;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五、给自己建造房子。

第一次与学生见面,既要对准学生心灵的弦,又要把温暖吹拂到学生的心坎上,树 “ 威 ” 靠魅力和智慧,树 “ 德 ” 靠亲和力与爱心,新官上任这一次,只能胜,不能输。回顾自己的第一次和学生见面,虽然准备也很充分,但和陈老师一比,就要粗糙、拙劣得多。或者严厉有余,或者慈爱太多 ,更没有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展望未来的豪情。当班主任时的见面词可谓是充分了,先是 “ 缘分说 ” 忽悠学生,然后告诉学生他们最优秀,再提出要求 “ 静 ” ,本以为非常好了,可是现在才发现,学习动力和展望未来方面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没有动力,学生势必靠老师看着,没有未来,学生势必是 “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啊!!当我们总是埋怨现在的学生 “ 懒惰 ” ,现在的学生没有自动力的时候,是否也应该反思自己的工作了?我们没有打开学生的发动机,又怎能要求学生 “ 不需扬鞭自奋蹄 ” 呢?

是的,将希望根植在不惧怕失望的渴求中,即使你的人生之路千回百转,你也不会放弃追求的脚步;即使你历经失败,你也会重新调整人生的坐标,再次上路,怀揣着希望上路。

篇8:怀揣着希望上路读后感

近来,闲来无事,看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主编的由陈晓华老师著作的《怀揣着希望上路》,主要写的是深圳育才中学,陈晓华老师带领的班级,平常所发生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陈老师就是把平时和学生所发生的琐碎的事情写了下来,刚借到此书的时候,看了看感觉也没有什么可看的,可是后来越看越觉得可看,书非借不能读也,()真的是至理名言,就像我不喜欢写读书笔记一样,这个少数人擅长的事情,非得强加于他人一样,不干不行,我还是的看本书,写点东西。

在这本书中,陈老师主要讲的就是教育的事情,对于教师来说,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们热爱孩子,忘我的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们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的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的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

教育永远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当我们守护着学生成长的时候,其实我们自己也在成长。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可能是基础太过于薄弱,废了好大的力气,不一定能得到应有的回报,每当我们辛辛苦苦干完一天的工作,躺在床上静下心来休息的时候,真的是“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食之无味,弃子可惜,拎不起,放不下,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所以我们才有了教师节,其实呢,有节日的人群,基本都是弱势群体,比如儿童节是为了讨得些许玩乐或美餐一顿,而有了凭借,妇女节往往因为节日可以安享晚餐,护士则是因为可以休息半天,而教师节呢?因为工作关系,休息就免了,精神激励为重,于是邀请领导光临教师晚上的聚餐,将几句诸如羡慕老师的职业,教师职业如何光荣等等,说一些“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此要,忙起来不要”的重要讲话,虚假做作,毫无真诚可言,还不如教师自娱自乐来得快乐。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既然干了这行,就应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学生,学生不管怎么样,他们是没有错误的,而到社会上的时候和老师经常联系的还恰恰是我们所谓的差生,我们不能啊,在困惑的时候,毅力不可或缺,在迷惘的时候,信念不可或缺,在失败的时候,希望不可或缺。因为:教育需要的是一种精神,要让学生记住,教师的心胸是博爱的,对待他们任何人都是公平的。

其实,做为一个相对的差生而言,他们也其实过的很累,每天坐在教室里,听不懂,学不会,睡觉吧,又怕老师嚷。私下里,我曾经问学生,他说:“晚上很困,睡不着,白天想学习却常常发呆,想努力却不知道从何努力,想读书却觉得很是无聊,想有所突破却无法突破,想看点课外书,又怕老师抓,其实看点课外书,那不也是最好的语文学习么”,对于这样的情况,你说怎么办?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没有学生会拒绝一个用心教育的人,都说,教育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要时刻关心关爱学生,而当学生走进教师的心灵,并深深的关爱体谅谅解并支持着教师的时候,那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就在今年的八月十五,当两位学生给我送去月饼的时候,我真的是一言难尽啊,真的,也许对于我来说,我得到的仅仅是几个月饼,但是,那是学生用心来信任你的回报啊,当学生把信任交给你的时候,我们就要珍惜这份厚重的信任,当学生视你为知己的时候,更要善待这份心灵的托付,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教育的美丽与尊严。

其实学生不缺批评,缺乏的恰恰是一种认同和欣赏,也许学生不会欣赏我们自己,但是他们绝对不会反感我们去欣赏他吧。当我们经常把学生好的一面张扬出来,并进行强化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多一个乖学生,少一个差学生,也可能会多一份认同,少一份对立,也可能是多一份温情,少一份冷漠。

感激别人是会得到回报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是偏偏忽略了感激的人或事,其实,一个友好的微笑,就能够把我们的感激之情洋溢出来,让学生觉得,其实他们还是可以的。面对学生,当学生一声“老师好”的时候,我们该微笑着表示感激,当学生在接受批评的'时候,礼貌的对他的良好素养,说声“谢谢”,我们应该感激他在受教育以后,有明显的进步,他们事先向我们请假,我们应该感激他们对我们的理解,当学生向我们坦言对我们的一些看法的时候,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对我们的帮助,学生犯了错误,我们义正严词地批评他,学生表示接受,我们应该感激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其实我们应该感激学生在课堂上的微笑,感激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激情。

有了感激,就少了抱怨,有了感激,就少了冷漠,感激会让我们多了一份热情,感激也会让我们多了一份理解,感激使我们有了良好的心态,感激也会让我们发现学生的可爱,感激也会让我们的批评变的友好,也会让我们的教育变得温馨,感激也会让我们感受到教育的乐趣,也更让我们感受到做教师的幸福。

感激学生,看到的是微笑,记恨学生,看到的是丑恶,学生终究是孩子,犯错了,要想到他们不是故意和我们作对,如果他能够接受批评,我们应该感激,如果他不接受,我们也应该感激他的直率。感激学生,需要一种朗朗的心胸,只是想到索取,感激会离我们远去,嫉恨会超我们款款而来,感激学生,需要一种宁静的淡泊,急功近利换来的只能是虚荣和失落,教育是慢功出细活的工程,任何的功利之求,只会使我们的教育出现变异,欲速则不达,这是定理。

感激学生,学生也会感激我们,如果是这样,天空也会变得湛蓝,空气也会变得润泽,心情会变得舒朗,教育会变得充满温情和生机,我们的生活也就会充满活力和希望。

感激会让学生知道,我们理解他们最出色的优点,也要让学生从心里知道:他们虽然不是我们最出色的学生,但是我们却是他们最佩服的老师。

散文阅读:多久没拼搏的欲望了

经典朗诵主持人串词

亦师亦母作文

风动式的对节美文

没有希望就无所谓失望散文

出行提示范文

村道路安全宣传标语

交通安全口号

学生交通安全口号

的交通安全口号摘录

怀颗仁心上路美文
《怀颗仁心上路美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怀颗仁心上路美文(共8篇)】相关文章:

朗诵主持词开场白2023-06-24

雪影美文欣赏2022-08-05

浅谈成熟美文2023-07-12

能喝一点水就是一种幸福的美文2023-06-06

学校交通安全口号2023-09-15

高考语文作文题目10题2023-07-13

学做常我美文2022-10-02

法律作文议论文800字范文2023-12-15

医师节医生代表演讲稿2022-09-23

小升初写作素材积累:雪景的美文2022-05-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