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座右铭》翻译(推荐10篇)由网友“野原新之助”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文言文《座右铭》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文言文座右铭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7、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9、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10、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1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1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1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
15、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7、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1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0、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2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24、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2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2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2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8、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9、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30、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3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
3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3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3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3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3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39、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40、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篇2:文言文座右铭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3.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4.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5. 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淮南子·原道训》
6. 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朱经
7.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8.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9.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10.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1.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2. 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窦巩
13.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4.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15.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篇3:文言文座右铭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出自:《管子·权修》
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出自:《论语·微子》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出自:《庄子·养生主》
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出自:《礼记·杂记下》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出自:《论语·为政》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出自:《老子》
7、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 出自:屈原《涉江》
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出自:陶渊明《饮酒》
9、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出自:《论语》
10、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 出自:《苟子·劝学》
1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出自:《老子·五十八章》
1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 出自:《晏子春秋》
1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出自:范晔
15、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出自:屈原 出自:离骚》
17、不人虎穴,焉得虎子。 出自: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1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出自:《史记·项羽本记》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颜渊》
20、是可忍,孰不可忍。 出自:《论语·八佾》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出自:《论语·述而》
2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出自:《苟子·劝学》
24、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出自:宋玉
2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出自:《楚辞·卜居》
2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出自:《孟子·尽心上》
2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出自:《易经》
28、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
29、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出自:《战国策·楚策》
30、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出自:《礼记·杂记》
3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出自:范晔
3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诗经·小雅·鹤鸣》
3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3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自:《论语·子罕》
3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出自:《史记》
3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诸葛亮《诫子书》
37、满招损,谦受益。 出自:《尚书》
3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39、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40、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出自:《诗经·卫风·湛奥》
4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出自:《史记·项羽本记》
4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出自:陶渊明《杂诗》
43、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44、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出自:《孟子·公孙丑》
4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出自:陶渊明《移居》
4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出自:《诗经·大序》
48、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出自:《左传·僖公十年》
4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50、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出自:《韩非子·喻老》
5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 出自:曹操《龟虽寿》
5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自:《老子·六十四章》
53、尽信书,不如无书。 出自:《孟子·尽心下》
54、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5、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出自:范晔《后汉书》
5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出自:《战国策·赵策》
5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出自:《论语·述两》
5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5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出自:《北齐书》
60、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
篇4:文言文座右铭
1、花无叶不妍。
2、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3、人聚则强,人散则弱。
4、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
5、惟当同心人,可与论金铁。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意思是:齐心协力,事情就能成功。
8、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9、人有急难,倾财救之。
10、内得爱焉,所以守也。
11、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
12、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和众。
13、损友敬而远,益友宜相亲。
14、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
15、同胞共气,家国所凭。
16、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
17、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交接有分矣,不诚则绝。
18、人之交,多取知其不贪。奔财知其不怯,闻流言不信,才可善终。
19、良友结则辅仁之道弘矣。
2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1、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22、同心合意,庶几有成。
23、砥砺岂必多,一壁胜万珉。
24、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
25、交贤方汲汲,友直每偲偲。
26、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
27、众志成城,众口铄金。
28、善人者,人亦善之。
29、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30、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万可加。
篇5:文言文座右铭
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曹操《龟虽寿》
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滕州生活网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0.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范晔《后汉书》
11.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和众。
12.小利不争,小忿不发,能够和众。
13.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1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1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1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1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0.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22.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2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2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2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2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6:文言文座右铭
1.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
2.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3.少壮不发奋,老大徒伤悲!
4.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5.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陈寿
6.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7.惟当同心人,可与论金铁。
8.邻并须来往,借取共交通。急缓相凭仗,人生莫不从。
9.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滕州生活网
1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滕州生活网
1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1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1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7.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1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19.交贤方汲汲,友直每偲偲。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22.损友敬而远,益友宜相亲。
2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2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5.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篇7:文言文怎么翻译
文言文怎么翻译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翻译时的标准是做到信、达、雅。
翻译的方法,大致可总结为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如:
郑 人使我掌 其 北门之 管。
│ ││││ │ │ ││ │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如上句中的:使─让; 其─他们的;管─钥匙。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上例中的人、我、北门就是这样。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句首的状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均可略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句子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和句式上。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译,即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仅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但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二)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三)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
(四)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如“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五)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的作用,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只是表示停顿,也无需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节,可略去不译;有的字只是起某种连接作用,也可不译。如“夫战,勇气也”,此处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又如“久之,目似瞑”,此处的“之”是音节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之后凑足音节,无需译。
(六)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费祎”“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译。
(七)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相同。如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如“屠惧,投以骨”(《狼》),应译为“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啃)”。
另外,还应注意的是,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
篇8:简短文言文和翻译
梅圣俞诗集序
〔宋〕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翻译: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困厄,应该是困厄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去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篇9:文言文翻译
原文:
张闿,字敬绪,丹阳人,吴辅吴将军昭之曾孙也。少孤,有志操。太常薛兼进之于元帝,言闿才干贞固,当今之良器。即引为安东参军,甚加礼遇。转丞相从事中郎,以母忧去职。既葬,帝强起之,闿固辞疾笃。优命敦逼,遂起视事。及帝为晋王,拜给事黄门侍郎,领本郡大中正。以佐翼勋,赐爵丹阳县侯,迁侍中。
帝践阼,出补晋陵内史,在郡甚有威惠。帝下诏曰:“夫二千石之任,当勉励其德,绥齐所莅,使宽而不纵,严而不苛,其于勤功督察便国利人抑强扶弱使无杂滥真太守之任也若声过其实古人所不取功乎异端为政之甚害盖所贵者本也。”闿遵而行之。时所部四县并以旱失田,闿乃立曲阿新丰塘,溉田八百余顷,每岁丰稔。葛洪为其颂。计用二十一万一千四百二十功,以擅兴造免官。后公卿并为之言曰:“张闿兴陂溉田,可谓益国,而反被黜,使臣下难复为善。”帝感悟,乃下诏曰:“丹阳侯闿昔以劳役部人免官,虽从吏议,犹未掩其忠节之志也,仓廪国之大本,宜得其才,今以闿为大司农。”闿陈黜免始尔,不宜便居九列。疏奏,不许,然后就职。帝晏驾,以闿为大匠卿,营建平陵,事毕,迁尚书。
苏峻之役,闿与王导俱入宫侍卫。峻使闿持节权督东军,王导潜与闿谋,密宣太后诏于三吴,令速起义军。陶侃等至,假闿节,行征虏将军,与振威将军陶回共督丹阳义军。闿到晋陵,使内史刘耽尽以一部谷,并遣吴郡度支运四部谷,以给车骑将军郗鉴。又与吴郡内史蔡谟、前吴兴内史虞潭、会稽内史王舒等招集义兵,以讨峻。峻平,以尚书加散骑常侍,赐爵宜阳伯。迁廷尉,以疾解职,拜金紫光禄大夫。寻卒,时年六十四,子混嗣。
(节选自《晋书张闿传》)
译文:
张闿,字敬绪,是丹阳人,他是吴国辅吴将军张昭的曾孙。张闿从小丧父,有志向节操。太常薛兼向元帝推荐他,说张闿有才干而且坚守正道,是当今的良才。(元帝)就征召他来担任安东参军,对他礼遇有加。后又转任丞相从事中郎,因为服母丧而离开职位。安葬了母亲之后,元帝要他不服母丧而继续任职,张闿以病重为由坚决推辞。(元帝)以优厚的任命敦促逼迫张闿,他只得去赴任。在皇帝还是晋王的时候,张闿就被授予给事黄门侍郎职位,并兼任本郡大中正,因张闿辅佐有功,还被赐予丹阳县候的爵位,升任侍中。
皇帝即位后,张闿出任晋陵内史,在郡中很有威望,皇帝下诏书说:“两千石官员的职责,应当勉励自己的德行,安抚整顿自己所管辖的百姓,做到宽容而不放纵,严厉而不苛刻,尽心尽力于职务督察,利国利民,抑制豪强扶助弱小,力求不出现差错和混乱,这是太守的职责。如果言过其实,这是古人不提倡的。以异端末事为务,是为政的大害,为政最可贵的在于本。”张闿遵命执行。当时所属的四县都因为干旱歉收,张闿就新建曲阿新丰塘,能灌溉田地800多顷,每年都丰收。葛洪为他作颂。虽然一共只用了二十一万一千四百二十工时,却因为擅自兴造水塘而被免除官职。后来公卿一起为他进言:“张闿兴建水塘来灌溉农田,可以说是对国家有益,反而被罢免官职,这使得臣下难以再做善事。”皇帝感悟,就下诏宣布:“丹阳侯张闿之前因为驱使所属百姓劳役而被免官,虽听从了官员们的意见对他进行了裁处,还是不能否认他的.忠节之志。粮食是国家的大本,应该由合适的人来管理,现在任命张闿担任大司农。”张闿上书陈述自己刚刚被罢黜,不合适马上就任九卿之职。疏议上奏,皇帝不许可,他只好上任。皇帝去世,朝廷任命张闿为大匠卿,主管营建建平陵,完工后,升任尚书。
苏峻之乱时,张闿与王导一起入宫侍奉守卫。苏峻派张闿拿着符节暂时督管东军。王导暗中与张闿密谋,在三吴地区密宣太后诏令,命令他们迅速发起义军。陶侃等到来,借助张闿的符节,行征虏将军令,与振威将军陶回共同督管丹阳义军。张闿到晋陵,让内史刘耽把一个地区的粮食都运出,并派吴郡度支运出四个地区的粮食,用来供给车骑将军郗鉴。又与吴郡内史蔡谟、前吴兴内史虞潭、会稽内史王舒等招集义军,一起来讨伐苏峻。平定了苏峻之乱,张闿以尚书身份加授散骑常侍,还被赐予宜阳伯的爵位。张闿升任廷尉,因为患病被解去职务,被授予金紫光禄大夫。不久后去世,享年64岁。他的儿子张混继承了他的爵位。
篇10:文言文翻译
原文:
朱序字次伦,义阳人也。序世为名将,累迁鹰扬将军、江夏相。兴宁末,梁州刺史司马勋反,桓温表序为征讨都护往讨之,以功拜征虏将军。太和中,迁兖州刺史。时长城人钱弘聚党百余人,藏匿原乡山。以序为中军司马、吴兴太守。序至郡,讨擒之。宁康初,镇襄阳。苻坚遣其将苻丕等率众围序,序固守,贼粮将尽,率众苦攻之。初苻丕之来攻也序母韩自登城履行谓西北角当先受弊遂领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贼攻西北角果溃众便固新筑城丕遂引退襄阳人谓此城为夫人城。序累战破贼,人情劳懈,又以贼退稍远,疑未能来,守备不谨。督护李伯护密与贼相应,襄阳遂没,序陷于苻坚。坚杀伯护以徇,以其不忠也。序欲逃归,潜至宜阳,藏夏揆家。坚疑揆,收之,序乃诣苻晖自首,坚嘉而不问,以为尚书。太元中,苻坚南侵,谢石率众距之。时坚大兵尚在项,苻融以三十万众先至。坚遣序说谢石,称己兵威。序反谓石曰:“若坚百万众悉到,莫可与敌。及其未会,击之,可以得志。”于是石遣谢琰选勇士八千人涉淝水挑战。坚众小却,序时在其军后,唱云:“坚败!”众遂大奔,序乃得归。后翟辽反,序遣将军秦膺、童斌与淮、泗诸郡共讨之。翟辽又使其子钊寇陈、颍,序还遣秦膺讨钊,走之。其后慕容永率众向洛阳,序自河阴北济,与永伪将王次等相遇,乃战于沁水,次败走,斩其支将勿支首。参军赵睦、江夏相桓不才追永,破之于太行。永归上党。序追永至上党之白水,与永相持二旬。闻翟辽欲向金墉,乃还,遂攻翟钊于石门,遣参军赵蕃破翟辽于怀县,辽宵遁。序以老病,累表解职,不许。寝其表,遂辄去任。数旬,归罪廷尉,诏原不问。太元十八年卒,赠左将军、散骑常侍。
(选自《晋书·朱序传》,有删改)
译文:
朱序字次伦,是义阳人。朱序为当世名将,多次升迁任鹰扬将军、江夏相。兴宁末年,梁州刺史司马勋反叛,桓温上表举荐朱序为征讨都护前往讨伐司马勋,因功被任命为征虏将军。太和年间,升任兖州刺史。这时长城人钱弘聚集党羽一百多人,躲藏在原乡山。朝廷任命朱序为中军司马、吴兴太守。朱序到吴兴郡,讨伐擒获了钱弘。宁康初年,(朱序)镇守襄阳,苻坚派他的部将苻丕等率兵围攻朱序,朱序坚守(襄阳),贼兵粮草将要用完,率兵加紧攻城。起初,苻丕来攻城,朱序的母亲韩氏亲自登城巡视,说西北角将会首先出问题,就率领一百多名婢女和城中女子在这个角上斜着修筑了二十多丈城墙。贼兵攻打西北角,果然攻破城防,众人就固守新修筑的城。苻丕于是率军撤走了。襄阳人称这座城为夫人城。朱序接连作战破敌,人心劳顿松懈,又认为贼兵退去渐渐地远了,怀疑不会再来了,守备不严。督护李伯护暗中与贼兵接应,襄阳城就沦陷了,朱序落入苻坚手中。苻坚杀掉李伯护来示众,因为他不忠贞。朱序打算逃回,秘密到了宜阳,藏在夏揆家中。苻坚怀疑夏揆,逮捕了他,朱序就到苻晖处自首,苻坚嘉赏他而没有追究,任命他为尚书。太元年间,苻坚南侵,谢石率军抵抗。当时苻坚大军还在项城,苻融率三十万兵先到。苻坚派朱序劝降谢石,称述自己的军威。朱序反而对谢石说:“如果苻坚百万大军全部赶到,就没有谁能与他对抗了。趁他们还未会合,攻击他们,可以取胜。”于是谢石派谢琰挑选八千名勇士渡过淝水挑战。苻坚军稍稍向后退了一点,这时朱序在军队后部,大声呼喊:“苻坚战败了!”于是众军大败奔逃,朱序才得以返回。后来翟辽反叛,朱序派将军秦膺、童斌及淮、泗各郡兵一起讨伐他。翟辽又派他的儿子翟钊进犯陈、颍二城,朱序回兵派秦膺讨伐翟钊,使翟钊败逃。后来慕容永率军进攻洛阳,朱序从河阴北渡河,与慕容永伪将王次等相遇,于是在沁水交战,王次败逃,朱序斩了他的偏将勿支的头。参军赵睦、江夏相桓不才追击慕容永,在太行击败了他。慕容永逃回上党。朱序追击慕容永到上党的白水,与慕容永相持二十天。听说翟辽想进攻金墉,才撤回,于是在石门攻打翟钊,派参军赵蕃在怀县击败翟辽,翟辽连夜逃跑。朱序因年老多病,多次上奏章请求解除职务,朝廷不同意。皇上搁置了他的奏章,于是他离职了。几十天之后,廷尉要治罪,朝廷下诏宽赦不加追究。太元十八年去世,追赠为左将军、散骑常侍。
★ 文言 座右铭翻译
★ 文言文名句
【文言文《座右铭》翻译(推荐10篇)】相关文章:
陋室铭教学设计2023-02-17
文言文王俭,字仲宝的阅读附答案总结2022-06-03
《陋室铭》教案说课稿2023-07-04
《陋室铭》教学反思2022-08-12
《陋室铭》八年级语文教案2022-12-15
陋室铭教学设计2022-11-03
八年级《陋室铭》教案2023-09-23
李德辉字仲实文言文阅读答案2022-06-24
东汉崔瑗座右铭翻译2023-05-05
精选初中语文陋室铭教案优秀202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