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手记:读《犹太人家庭教育》有感(通用17篇)由网友“胖虎”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教师手记:读《犹太人家庭教育》有感,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读《稻草人手记》有感
小时候的三毛,既不像姐姐那样温柔敦厚,做一个闺秀,也不像大弟是个外表像花斑大老虎的小气鬼,更不像幺弟调皮厚黑学,虽然三毛的父母为人方正,陈家世代书香门第,忠厚传家,但是三毛仍然要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她觉得自己这个偷儿要学家里人以外的东西,于是这个自比自己为偷儿的三毛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新道路,她读各种各样的书,沉迷书海不能自拔。但是却无法满足三毛的渴求,拜别了父母,三毛去了国外留学。
可是漂流过海后的求学生涯也并不容易。三毛的父母让三毛凡事遵循中国的传统美德,在家肆意妄为的三毛确实收敛许多,与人相处谦和恭让,三毛未曾想到这样的做法换来的却是舍友得寸进尺的欺凌。在抛弃了父母提倡的国民外交,三毛发现了舍友竟然都是一群是吃软不吃硬洋鬼子。
这本以为这只是西方与东方在相处方式上的不同,一件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却改变了三毛对中外的看法。一次是与自己约会未果的外国男子要求三毛AA制付账的经历,一次是一对美国夫妇以遗产认领三毛做女儿的事,在三毛笔下一一道来。这段不一般的求学经历给了读者呈现不一样的西方风气。
求学的经历丰富了三毛的见识,而后的三毛步入了婚后的家庭生活。婚后的生活没有了恋爱男女间的浪漫。婚后的生活日渐平淡,然而这样的生活并不太平。三毛和丈夫荷西的婚姻在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婆婆心里的认同,至少在三毛看来确实如此。本以为可以在远离婆婆的地方尽享两人世界的三毛怎么也没料到婆婆要求回家过圣诞节,无论如何,三毛硬着头皮十分不情愿的回到马德里。
三毛浑身不自在,在马德里度过了一个如履薄冰的圣诞节,这时的三毛收敛许多,婆媳间的拘泥让三毛这个我行我素的女子实在受不了。就是这样的家庭生活,让三毛无奈,她尽可能表现自己,却换不来在荷西失业期婆家的一声问候,婆婆,荷西姐姐一家只顾着享受在三毛们搬家后的探亲假期,俨然不知道荷西和三毛生活的不易。
三毛想念台湾,不顾荷西反对,毅然回国,哪怕荷西深深挽留,也留不住她的心。这是三毛惯有的性子,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谁也拦不了。缺了三毛的生活,荷西可受不了,笨手笨脚的他甚至打理不好自己的三餐,思念之情可见一斑。于是一封封信件急忙去追回“逃妻”。怎奈三毛无动于衷,荷西只好编造出一精心照顾自己的女子,这下三毛急了,飞回了荷西身边。
在生活中,三毛是一个可爱,富有童心,感性的人,她的生活是诗意的,奇思妙想的。回到台湾,看到一群群可爱的侄女侄子不懂生活的乐趣,不亲近自然,她感叹这是一群塑料儿童,甚至有愁然失落的感觉。回顾自己的孩提时代,确实与下下一代有着很大的分别。
三毛在生活中遇到过各色的人。专门欺骗他人的卖花女,被人收养的红发“巨人”达尼埃,养母患癌症去世后,仍然坚守父亲身边……
三毛还曾经幻想过有一个自己的农场,希望把自己的家人,朋友接来一同管理农场,不不从那个角度来说,三毛实在是疯狂。且不说管理的经费,她还妄图用中大奖的钱买下土地,这样的想法疯狂得让她茶不思饭不想,像生了场大病似的。然后当荷西把三毛这一想法告诉前来家里还盘子的朋友是,朋友也为三毛的疯狂农场着迷,甚至责怪三毛做朋友怎么没叫上她一起参与农场计划。
三毛的作品曾经行销海峡两岸,感动了无数读者。这是与她广读群书有着密切联系。大量的中外书籍开阔了她的眼界,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她的文学修养,还有她那率性而为的性格,这些都在她的作品中有反映。在国外的留学生涯,三毛是通过一种童心爱玩的角度去观察的,这使得她的作品生动有趣。我觉得她的生活就像一场游戏,她在当中扮演了一个用自己的认知去截取其中有趣,美好部分的导游角色。我说三毛是生活的艺术家。
以前读她的《撒哈拉的故事》的时候,她能把家打理得像艺术品,足见她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小时侯,三毛调皮好动,做许多亲近自然的事情,比如回家路上经过田地就好好贪玩,用她的话,她觉得现在的孩子是塑料儿童,其实,这是现在孩子的悲哀,用考试评测优良,不注重培养个性与对美得观察,我心里是极不赞同的。试想如果三毛当初也像现在的孩子一样整日在教室度过,每日与考试为伴,她没有自己的个性,那么她还会有她后来感动许多人的作品吗?我觉得是不大可能的。
如果是考试读书,摒弃个性,那么失去了观察美好事物,领略生活的能力的孩子就是很不幸的。从三毛身上我看到的是她坚持自己个性,善于发掘兴趣的优点,这启发了我,作为一名师范生,我想的是,对我的学生,以后的孩子,我想让他们拥有发现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能够快乐生活,发掘自己的能力。我要他们有领略的能力,有自我的能力。
如果说这本书还有什么感动了我,那就是父母之爱。三毛把父母比做天使,是守望的天使。
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在于你怎么去打理。面对骗人的卖花女,三毛没有过多批评,她只说每次一知道卖花女将要来,便拉响警报防备,多么有意思的说法啊,她还把婆婆比做假想敌,多么有意思的生活片段啊。我想生活无非是自编自导的。一千个读者心目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心目中的三毛就是这样子的。
篇2:读《家庭教育》有感
读《家庭教育》有感1000字
作者:清河区中小学生校外活动中心 邱肃
前一阵子我读了《家庭教育》一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不断的成长,家长只有不断的成长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让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让孩子更健康、快乐、向上,这就是做父母最大的愿望。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上各个方面都强,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成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
爱孩子是天性,是与身俱来的,是连母鸡都会的事。但是教养好孩子却是需要足够的耐心,渊博的知识与不断进取的心。
有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学生,当人若不想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总是能够为自己找到合适的理由,当苗头越来越大的时候,就会忘记自己的责任。学生也是一样,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同样也能够为自己找到适当的理由,有社会因素,有家庭因素,有个人因素,也有智力因素。一旦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应当及时的找到学生进行谈心,告知学生,不比家庭比自己,当个人存在差异的时候,就应当穷则思变,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力气来换取平衡,因为家庭是无法改变的,环境同样也是无法改变的,所能够改变的仅仅是我们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
魏书生举了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如丁玉娟,母亲离家出走,父亲病故,但是丁玉娟在班内当着班长,考试还是全班第一;又如刘岩松,父亲有病,母亲智力发育不正常,刘岩送在家里洗衣做饭,家务活全都干,他又是学校号队的主号手,在班内是班长,在市运动会拿第四名,而且在学习上也不落后,是三年组的前5名。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洪占辉等等等等,他们的'家庭很一般,但是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家庭的态度都很好,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家庭而自暴自弃。现在的孩子多是娇生惯养,我们要培养孩子勤劳的品质,多让学生参与一些义务劳动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要让学生学会宽容,培养学生多做自我批评,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会少了一些“杂事”,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利用起来。当学生的德育培养好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同学的态度就会相应的好起来,也只有这样我们与学生的距离才会拉的更近,学校在管理方面也就会更加的得心应手。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的成熟,同时给孩子一个改变的机会。
《家庭教育》这份刊物将成为我的良师益友。这本书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为我们做家长的指引了一条怎么教育好孩子的光明之路,从此帮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健康成长有了明确的方向,再也不走弯路,走错路。我们爱这本书,从中我们学到了外国、中国的一些名人、古人、现代的一些好家长怎么样教育孩子的范例。此外,还有把传统美德方面的教育书和家长以身作则相结合,中华美德教育,对孩子个人来说,是其做人基础,家长对待长辈也要做到孝道,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孩子,让孩子学会体谅父母的辛苦,尊重父母的选择,感激父母的养育,在发展到能用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才的实际行为来报答父母。
篇3:读《犹太人的赞美》有感
今天,我读了《犹太人的赞美》后,感受十分深刻。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犹太人要搭车去伦敦,下车时赞美了司机:“搭你的车十分舒服,谢谢!”司机只是一笑。后来他又夸奖了很多他遇到的人。有人问犹太人为什么这样做,犹太人却只是说:“我习惯了待人和气,多赞美他人。”“这样有什么效果呢?”有人问。他说:“我相信一句赞美能让人一天都心情愉快。如果他今天载了10位乘客,他们受了司机的感染,也会对周围的人和悦。这样算来,我的好意可传达500人。”
我觉得犹太人的做法很“给力”!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着多赞美他人。例如:给邮局的员工说一句“辛苦了!”,给建筑工人说一句“你们的工作一定很危险吧!修建这么大的楼房,你们一定引以为荣吧!”。
读了这篇文章,我更深切感受到:批评别人,说出尖酸刻薄的话去伤害别人十分容易。只要一句话,就可以使别人痛苦一生。赞美别人,用心去感受别人内心深处的那份美,这很难。因为我们都太自私了,根本就无视他人的存在更别说去发现他人的亮点了,而坚持赞美他人,就更难了。所以,赞美他人体现的是博爱的精神,彰显的是大海一样的宽广胸怀。
(作者:筠连县第二个校园小记者站筠连镇古楼小学校园小记者站校园小记者汤庭爱华指导教师:蒋蜀均)
初一:汤庭爱华
上一篇:想“家”
下一篇:读《童年》有感 相关推荐 三河古镇游记 文明交通我见证 我为自己点个赞作文500字 我的家 我的家乡——顺德 《变色龙》读后感500字 军训有感 我的理想——主持人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作文1100字 我喜欢的体育运动作文600字 老王 让我如此依恋作文800字 篇4:读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有感
何少绮
我想,也许要换一种方式,把我的种种感悟,特别是很多来访者所给予我的宝贵精神馈赠,用文字去表达,去传递一种友爱和成长的信念。一本书的定价不过几十块,普通人吃一顿家常饭的花费。如果有人在看到这书的时候,书中某句话轻轻地碰撞了一下他的心,引发了一点点思考,就是我莫大的喜悦了。
篇5: 读纪萍女检察官手记有感
读纪萍女检察官手记有感
《女检察官手记》是作者纪萍从女性检察官的工作角度来直面法治进行诸阶段的一部富有大爱的现实主义作品。作者纪萍是一名从事检察工作十余年的高级检察官,她深知犯罪是心灵的一种不健康的纠结、释放、宣泄和对抗,而拯救心灵则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工作,需要施救者细致地体察个体生存的不幸,尊重个体情感的需求。检察工作或许不能完全实现这一诉求,但检察工作能保证每一朵灵魂感受到法律特有的柔性呵护,因为法律的终极目的并不在于体现其刚性的严厉惩罚,而是拯救灵魂。
通读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文字格外细腻,文风通俗中透着亲切,像是孩提时,母亲于睡前在孩子们耳边轻柔笃定的讲述前人留下的一个个故事。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又能体会到作者的客观冷静,像是一位历经寒暑的智者坐在讲台,用清晰的思路去剖析每一个真实故事的缘起人散。
在基本内容方面,作品的涉及面可以说是非常广泛,包罗了社会,婚姻,爱情, 家庭之中诸幅困扰现代人幸福生活的图景。也正因如此,作品涵盖了《刑法》之中侵害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诸多罪名。作者分析的每个案例都是检察人员经常面对的犯罪行为,其中有卖淫犯罪、抢劫盗窃犯罪、性犯罪、毒品犯罪等各式各样伴随当代社会飞速发展而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损害了社会的根基,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幸福感,是社会发展的毒瘤。作者从这些犯罪之诱因入手,缜密分析,内容全面平实,从探究根源处引入,自分析透彻中衍出,展示了作者极高的文字驾驭能力。
在作者富有关爱的视角下,每一起犯罪所伤害的对象都可以算是肉体或者精神上的弱势群体。他们可能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有限,但对于整个社会的幸福感提升至关重要,保护他们的法益也必不可少。因此,作品对于所照射出的众生镜像的分析也大多从精神层面展开。或许是作者本身也有着切身的感受,所以纪萍对于当代女性精神层次缺失的分析鞭辟入里,很有警醒意味。她还在书中提醒我们要时刻对生活之内知足常乐的缺失,爱情之中遵法理智的缺失,事业之外血肉亲情的缺失保持警惕。
本书的最后一段文字是作者在20xx年春节所写:“一位被判无期徒刑的女服刑人员说:‘每年春节,只要听到隐隐约约的爆竹声,就蒙在被子里大哭!’或许我们无法体味她的感受,因为我们是自由而幸福的!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病房无家人,牢中无家人,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只是有的时候,我们浑然不知已经置身于幸福之中……”
本书似有余音而又至此结束,但是其对于我们如何找寻幸福的意义却至此凸显。社会是由每一个人构成的,我们创造社会却又被社会所左右,要想在社会生活中拥抱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尊重平凡的生命,因为正是这些平凡生命的默默付出,才构筑了我们平凡的幸福人生。
篇6: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有感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有一词“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妈妈”引起了我的深思,“合格”一词很难下定义,母亲对孩子的品格形成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还没有确凿的数据,加以判定,但是我们可以从伟人的言辞中感受点什么,拿破仑说:“一个孩子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他的母亲他认为他自己在人生中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母亲对自己的意志、力量、自制等多方面的磨练,他母亲是通过诸多的温柔、严厉又极有分寸的方法,让他热爱、尊敬和服从自己,从母亲那里,拿破仑学会了顺从。”
歌德也把自己的爱好和品格的形成归功于他母亲,他们说他的母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人,他生性活泼,洋溢着母爱的智慧,她具有激发孩子形成积极上进的精神和力量,所以我想,母亲的伟大绝不仅仅在于她赋予了孩子的生命,更在于她对生命的培育与呵护,在于她尽心尽力寻找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做母亲难,做一个好母亲更难,如今衡量一个母亲是不是一个好母亲,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给的太多也不好,给的太少也不好,又有给到足够好才是最好的,你所给予的都是孩子能够完全自愿接受的一切。”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算是一个好妈妈呢?
首先我认为应该理解多一点,要求少一点,理解必须在了解的基础上,母亲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所以我更应该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了解他的学习状况,了解他的与人交往,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我们应像教育家魏书生所倡导的那样“让自己高兴地活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这样的心态,对自己、对孩子、对家庭都大有益处。
其次是表扬多一点,批评少一点,说到表扬,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过多的自责,陪孩子一起长大,感受孩子的点滴变化,这应该是母亲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所以做母亲的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及时鼓励和更多的表扬,其实,不管是我们做教师的还是做其他行业的妈妈对孩子要求大都严格过度,批评过多,殊不知毁灭一个人自信的武器就是不断批评,不断地挑错,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得多一份表扬,少一份批评,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自强自立的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
这学期, 我有幸细读王三阳老师编辑的一书《做幸福的教师》,使我深刻体会到: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 的收获与幸福. 在我的印象中,学校是神圣的殿堂,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读体会。当我成为老师走进课堂之时,我期待自己也在学生心中建立一座神圣的殿堂。一座让我的学生难忘的,充满创造灵性、充满欢声笑语、充满人文关怀,启迪智慧、塑造人格的殿堂!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不断的探索并获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随着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教育观念,我越来越深刻的懂得了,要想学生学得好,更要“实践出真知”。反思最初的困惑,不正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没有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所以才会事倍而功半么。只有老师一相情愿地努力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这一教育主体真正动起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生活的“实践”中来,在学习中摸索方法,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乐趣,获得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发现,学会欣赏,学会评价,学会同情,学会体谅,------。说到底,这殿堂是为学生建立的,是要学生真正喜欢才行啊! 我便认定了脚下的这条路,兢兢业业地工作:用真善美去启迪一颗颗心灵,辛勤地将科学与文明的基因移植给学生。把歌声和快乐融入学生的骨骼中。这使我领悟到了,教师的人生在讲台上是闪光的,这块天地使苦和乐、悲和喜、失落和神圣交织在一起!达到心灵上的升华: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乐和乐、悲和喜、失落和神圣交织在一起!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但是我们也看到了,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说起来,教师这职业到底给了我们许多,比如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态,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一个三餐准时的习惯……所以,那些多年不见的朋友听说我做了老师,往往都会问:你的薪水高吗?你的待遇不错吧? 可是,即使是再关心我的好友,也无人问及,你幸福吗? 我幸福吗?我又可以为什么感到幸福?你们呢?又有没有一个可以不假思索就说出来的答案呢?幸福是什么?也许我们记住了许多快乐的场面,可幸福却是一种自己灵魂的问答。于是,我问我自己:你因为爱人而幸福过吗? 当然,你完全可以选择爱家人,爱朋友。但当你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去爱你身边的孩子吧,像宽容你好友的小脾气,和原谅你朋友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记得有这样一篇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读体会》。作者海伦・凯勒身受盲聋哑三重残障,七岁以前一直生活在无声无息、没有光明的混沌里,直至遇到了生命中的天使――她的老师沙利文。沙利文老师用了毕生陪伴这可怜的孩子,将她由一个无知、粗鲁、暴躁的动物,变成了一个勇敢博爱的伟大的作家。如果不是爱,如何有这么巨大的奇迹?如果不是有爱,怎能在黑暗的心中灌注光明,在残缺的躯体上播种健康的灵魂? 爱别人,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你的心灵。 你因为被爱而幸福过吗? 工作累了,父母来电话,朋友来短信,如果不是做老师,这也许就是全部。可教师这份职业,让我获得了额外的关爱。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工作几年来教过很多个班,多少学生呢?假定其中有一半是爱我的,那么在亲人朋友之外,我的人生额外的收获了多少份关爱?当然,在这里我可能引用了一个相当自负的计算公式,但在座的各位老师,你们送出去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他们将要回报给你们的爱是无法估量的。收获别人的关爱,这是一笔旷世的财富啊! 你因为工作着而幸福过吗?你因为改变着世界而幸福过吗? 有一句话非常中听:工作着的女人是美丽的。工作着的人缘何而美丽?那是因为她专注,因为她目的明确,因为她浑身散发出价值的光芒。有一年,巴尔的摩贫民区的200名少年接受了一位社会学教授的调查,25年后这位教授在后续调查中惊奇的发现,除20人不知去向或死亡外,剩下180人中有178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于是他拜访了其中的许多人,问他们:你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答案惊人的一致,他们说:因为我遇到了一个好老师。 多少次,当你辛勤的工作日见成效,当你发现孩子们一个小小的进步时,无不欢欣雀跃,这样巨大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 你因为付出而幸福过吗?你因为失去而幸福过吗? 我身边的年轻朋友,崇尚前卫的生活,酒吧是他们热衷的场所。其实,我也向往过这样的浮华,可作为一个老师,却无法忘情于享受;这样的经历也使我懂得,一样流逝的青春,可以用来虚掷,也可以用来奉献。我们那么多带着病坚持着工作的老师,谁曾因为她疲惫的病容就觉得她缺少魅力呢?不,她身上浓浓的书卷味和强大的人格力量,只会让人想要亲近他,想要信赖他;一样翻转的年轮,可以碌碌无为,也可以永远被铭记。这样的付出,这样的失去,我愿意。 很多的老师们,每天早上看见你们自信的笑容,从容的脚步,我想,你们一定已找到幸福的所在;而我,仍像一只小鸟,有时低落有时高翔,那是我还在寻找;年轻的我,不再为一时挫折蒙蔽了视线,而是为自己的选择找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 ――找寻那隐藏已久的幸福的种子,它就会成为你源源不断的能量,于是,那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背影,将不再是老师唯一的形象;那一盏清灯,伏案深夜,将不再是老师单调的写照。我们应该长久的拥有年轻的光芒,青春的朝气,蓬勃的活力;我们应当骄傲的招展博大的关爱,美丽的心灵,磊落的胸怀。前人已为我们刻下了一个个崇高的标尺: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春风化雨,蜡炬成灰。而今天,我们当以全新的教师形象汇聚成一幕崭新的特写: 一名幸福的教师,仅多少年来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蜜钥。”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
王伟在网上进行了继续教育,学到了不少有益的知识,特别是学习了《师生关系中的师德》这篇文章。虽然去除了教师的神圣光环压力,也要注意,每一行业都有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要恪守教师职业道德。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觉得教师应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等于做每件事情都一模一样,特别是有关学生知识水平的时候,举个例子在布置作业时,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是每个学生作业一样多,而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几类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即使是同一个题目,因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应该不同,要掌握一个实事求是因人而异的原则。
其次教师应宽容对待学生的缺点不等于不管学生的缺点,放任学生的缺点,当学生犯了一些错误时要给学生改正的机会,要帮助他们找出犯错的原因。
最后教师应慎用惩戒拒绝体罚不等于不用惩戒,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这是必须的,这是做老师的底线。但有时当学生犯错误时,适当的惩戒也是必须的,否则达不到教育的效果,比如考试作弊按规定处分我认为也是正常的,处分也是教育学生,要让学生知道在学校中哪些错误是不能犯的,哪些错误学校是要惩戒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爱学生,把他们看作自己的孩子,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把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对待学生的缺点、慎用惩戒拒绝体罚作为自己工作努力的方向。
篇7:读《迷失中的家庭教育》有感
读《迷失中的家庭教育》有感
莫寒雪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标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中小学的教育打好基础。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起奠基作用,其教育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前途和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的优劣,国家民族的兴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面对各种家长和各种问题学生,我不断思考,我该如何做才能有效的指导家长和学生呢?
在寒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张慧娟著的《迷失中的家庭教育》,备受感触。本书以现实中学生案例为证,通过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家庭及家庭教育问题,提醒为人父母者,在教育子女的途中,多做正确的事。特别是在《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势在必行》这一章中,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华盛顿曾说过,“让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这是以往有涵养的大人明智的做法。这种美妙的家庭情感,在我看来, 和大人赠给孩子们的那些最精致的礼物一样珍贵。”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良好的行为举止、得当的教育方法和谐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的教育工作中,我目睹了太多的学生因为家庭的不和谐,使他们的心灵产生极大的变化,对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他们表现为忧郁、孤僻、不自信、偏激或者易冲动、暴躁、好斗、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面对着这些迷茫的学生,我感到痛心,好好的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的因素,陷入痛苦、无助、进而破罐子破摔之中,成为家庭不和谐的牺牲品。
我曾经接过这样的案例:初二的班主任领着一位女学生,这位学生目无表情,她身后是她的母亲,双眼红肿。据反映,对学习没兴趣,对其他同样也提不出兴趣,整天一副冷漠的表情和一切都无所谓的态度。经常和社会青年聚到一起唱歌、喝酒,甚至夜不归宿。早恋、并且行为古怪,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旷课已成家常便饭,对于老师的批评,总有一百个理由回应,有时会因自己的心情不好大声辱骂老师。级长、班主任反复教育无效,甚至通知家长共同教育,然而效果甚微。
“如果不是为了两个小孩,我早就离婚了,可是小孩还是这么不懂事......”。在和这位母亲的交流期间,她向我诉说了她的苦衷。
我知道,这又是一起因家庭不和谐引发的家庭悲剧。我能想象到这位母亲在家庭战争中所受的苦,可是家长是否想过,夫妻之间相互攻击、谩骂、厮打,对孩子的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终生难补的。经过我一番的开导,这位泪流满面女生终于向我诉说着她内心的苦楚与无奈。
“我害怕呆在家里,最害怕的就是父母的争吵到了极点时的战争,相互厮打着对方,父亲的咆哮,母亲没命的哭喊,我害怕得要命。领居们跑来看热闹,让我感觉有个地缝都想钻进去。羞耻感充满大脑,恐惧感急剧笼罩着整个身体,自己的脚都不知道是否能挪动,嚎嚎大哭的弟弟害怕地拉着我的手。争吵后,母亲夜不归宿,父亲整天的酗酒,醉酒后不停的骂母亲、骂我和弟弟,甚至在情绪失控时打我和弟弟。所以,我更喜欢和外面的朋友在一起,也只有在外面,我才感觉到开心”。
在往后的跟踪教育中,我除了定期和这位女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还多次联系家长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对这个家庭的关系有所缓和,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位女生在迷茫和无助中看到希望。最初,家长基于礼貌能配合我的工作,可渐渐的,便互相推卸责任,不断的找借口,因有工作而无法抽时间对小孩进行教育,甚至到了后来,电话那一头只留下“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的语音。这位女生,从满怀的希望到失望,我无法忘记那天,她在我办公室痛哭:“老师,我的父母亲都不爱我,不想管我,您还管那们多干嘛?我长大了,我会自己照顾自己的,您不用担心。”说完径直跑出去了。再后来,这位女生辍学了,虽然我和班主任多次努力,但是仍然无法挽回这位女生的求学之路。
其实,这样的案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他们或许沉迷网络年;或许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他们寄希望在外面得到温暖,从而出现早恋的想象;或许结交社会不良青年,打架斗殴,甚至抢劫等;或许逃课、旷课无心向学;或许在恐惧中、绝望中封闭自我,形成自闭小孩等。
在破裂的婚姻中,最无辜但受伤害最大的,往往是孩子,这种伤害是隐形而又长久的。婚姻本身没有对与错,不管是维持还是分手,都是婚姻中正常的选择,但是,因为婚姻中有了孩子,不管怎样的选择都必然要有所顾忌。在夫妻的纷争中,对孩子的伤害主要在于,夫妻间互相的仇恨、战争、折磨,以及父母对孩子的忽略。所以不和谐的婚姻给孩子造成伤害是一辈子的。所有的孩子都希望看到和睦、互相关爱的父母,父母之间的矛盾会让孩子无法承受。所以,不管家庭生活如何选择,不管父母之间的矛盾如何严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能做到双方互相尊重,维护对方作为父亲或母亲的尊严。任何时候,不要在孩子面前撕下温情的面纱,而把争吵和仇恨赤裸裸地暴露在孩子眼前。
爱是博大的,而且是有责任的,既然您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您就应该爱护他们,并且有责任照顾和教导他们。为了孩子的将来,作为家长平常应多给孩子一些关爱,了解孩子的心态,并与孩子进行有效地沟通,对于已经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才是为人父母的首要任务。
在工作中,面对出现的种种家庭教育的缺失,我该如何引导、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呢?
我想家庭教育事业的推动需要多方面共同参与,无论是相应的社会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整合发展。
首先,世界上没有谁一生下来就会做父母,就像我们种花,也必须先学会如何种花的技巧,知道如何施肥、浇水,才能开出好看的花。所以,为人父母前必须到相应的社会机构认真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并且通过严格的考试后才能领取相关的证件,从而降低家庭教育的缺失。
其次,我们国家在追究未成年人监护者司法责任方面,还有不少需要完善之处,也需要制定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最低限度,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和义务,设立专门的评估机构,制定条款,对未成年人的抚养者监护人进行评估,要是孩子发生问题,就应该对其监护人给与调查和审核,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问责。
第三,教育行政部门应大力培训了一大批由国家认证的“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为举办家长学校提供了强大了师资保障,做好充分的准备。虽然,各学校都在成立家长学校,但是负责相应工作的老师并非心理学专业,所以在教育和指导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是有所欠缺。
由于重“分数”轻“德育”导致现行教育的畸形,如果能在义务教育阶段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同时匹配充足的心理教师,相信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学校认真开展好家长学校。
(一)、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培训,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尊重孩子”和“赏识孩子”。
(二)家长要理智地对孩子施爱。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父母的爱,使孩子感到温暖和幸福,获得安全感,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家长不仅在生活上、学习上要关心孩子,更重要的是要爱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从小懂得平等友爱。这种爱是充满亲情的、理智的,而不是偏爱、溺爱、盲目地爱。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个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我国古人十分重视环境的影响。在强调环境影响论上,教育家墨子作了十分精辟的论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他以染丝为例,来比喻人的品性是在教育和环境的习惯中形成的。据说孟母为了教子成人,曾三迁其居,从墓地之侧到市场之旁,最后定居于学校之邻,使孟子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传统的礼仪熏陶,懂得了许多规矩,并开始勤奋好学,立志成才。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影响孩子发展的众多因素中,除了教育外,环境也起着决定作用,而家庭文化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如一些父母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常常手不释卷,学而不厌,刻苦钻研,家里充满了学习与工作的气氛,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就会由单纯模仿父母学习过渡到自觉学习,并把它同化为自己的学习兴趣与行为模式,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另外,父母的社会交往也为孩子开辟了另一个成长天地,节假日,家中高朋满座,“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家长们交流思想信息,畅叙对人生的理解,无形之中给孩子添加了不少知识养料,对孩子的思想方法、学习习惯也是一种良好的熏陶。反之,一些家长自身厌恶学习,不爱看书读报,不思进取,经常打麻将、看电视,追求享乐,家庭精神生活贫乏,充满了庸俗的谈话,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污染。
(四)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
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起点!只是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走好自己的路,为我们的下一代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吧!
寄语:但愿所有处在婚姻之中的人们,好好经营您们的婚姻,少一份计较,多一份付出。家,不是讲道理、讲原则的职场,它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没有对与错,只有包容、迁就和真爱,它更是孕育我们爱情结晶的港湾,好好经营,且行且珍惜。同时,更希望即将步入婚姻的人们好好思考:我是否做好了一切的准备?
篇8:读钢琴教师有感
读钢琴教师有感
读钢琴教师有感最近读了一本书《钢琴教师》,在此与各位家长及老师分享一点心得。
《钢琴教师》是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书中描写了如同共生体一样不正常的母女关系。有着典型小市民心理的母亲把女儿当成实现进入上流社会的愿望的工具。女主角埃里卡从小生活在母亲的卵翼下,生活中只有钢琴,虽年龄已经进入而立之年,仍然时刻处于母亲的监视之下,不能越雷池一步。小市民一心往上爬、挤入上流社会的卑琐心理,与外界隔绝、令人窒息的狭小空间严重摧残了人的个性成长与发展。埃里卡的人生悲剧无可避免了。
作为一个母亲,读完这部文学作品,首先反省自己有没有有意无意对孩子犯了这种错误。我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不至于这样迫逼孩子。但是要警惕的是,别让孩子来替你完成梦想。()别以爱之名伤害孩子。孩子首先是一个个体,我们作为家长起的作用是引导、鼓励。任何人都不能侵占别人的`人生,否则就如埃里卡母女那样,都没有幸福的人生。作为家长,我们的人生也是需要不断进步的,这样才能与孩子教学相长。
埃里卡时时处于监视的痛苦人生令我再次反省,自己应该在孩子的童年起什么作用,起多大作用。
篇9:读《教师博览》有感
罗嗣金
细数算来,订阅《教师博览》已有二十多年了。我的案头书不多,常备的就数课本和教学参考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教师博览》三种。每天能够支配的时间真的十分有限,有这三种书,我认为足矣!
读大学时,老师经常说大家要博览群书。那时时间充足,自己支配的时间多,所以什么书也看。文学、军事、体育等不一而足,经、史、子、哲凡能借的都看。我爱好不多,除了喜欢下下棋,主要就是看书了。大学几年,看了也有二三百本书。现在回过头看一下,真的非常惭愧,工作二十多年看书的数量竟然和大学差不多。
我不能以没有时间看书找借口,但农村学校教学任务重确是事实。大学毕业后,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老少边穷地方去,到农村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我们一腔热血。当时我们政教共有130名毕业生,有120多名到了农村。
我分到的也是一所边远的农村中学,说是中学,其实早是一个农场,叫“五七干校”,只两幢土坏房,一幢老师和学生住,一幢做教室。当时我们算是最高级知识分子了,同我去的还有一个数学系的高材生,我们算是这所学校的最早两个大学生,学校里也还有两个早期师范生,其他的就是民办老师和代课老师以及转了正的几个民办老师。在这所学校,除了物理化学被数学系同学长期“霸占”外,其他的学科,没有我没上的,并且都是毕业班。那时一个星期有一天半的时间休息,但记忆中很少有休息日,因为这一天半要躲在学校用钢板刻试卷印试卷,当时的试卷是要用手工油印完成的,一个周末包出好印好题算是不错的了。每周基本课时在二十节,一天至少三节课,包备课,改作业和辅导几乎没有什么空余时间了。
那时我们的工资基本上一个月90元左右,伙食费在50元左右,除了零用能存下30 元就算非常不错的了。我们几个外地老师平时就在学校忙教学,忙得昏头转向时倒也没什么,可怕的放五天以上的长假,那时没交通工具,客车两天来一次还不一定碰得上,何况还要走一段山路。自行车是最好的交通工具,我的第一辆自行车就是我存了一年工资买的,200多元的大桥杂牌自行车。
长假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空虚,空虚的最好办法当时的情况和条件就是看书。糟糕的`是当时这所学校根本没有图书室,这会让人不得不想起大学的美好。当时的条件再差,图书馆的藏书还是丰富的。原来学过的冗长繁杂的大学课本又再次成为我假日的挚友。
不知什么时候偶然一次校长办公室唯一的一本公家的《教师博览》进入我的视野,校长不轻易示人,但我和数学高材生确例外,有特权借阅。这是我们少有的感动,一般人真的体会不到。所以假日里除了和高材生下棋就是相互看《教师博览》。
后来,我有了自费订立《教师博览》的能力,但要说订了多久,真的一时还想不起来了。我们经常说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我毫不夸张地说,这一桶水大部分来自《教师博览》。
同时毕业的130人中,作古的就有十几人,留在教育界的不到一半了,而在农村坚守的不到十分之一,我就是十分之一中的之一。我的坚守也源于《教师博览》。当时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她让我挺下来了,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山青秀美的美丽中国我更要坚挺下去。因为你是我的精神伴侣。
(作者系江西兴国方太中学教师)
篇10: 读《教师颂》有感
我读完《教师颂》这首童谣,发现这首童谣写得很好,被其中的几句话打动了。
我读到“老师辛勤洒汗水,就像蜡烛放光芒。”时,我想:教师节快到了,之前老师把知识教给我们,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要准备一些小礼物送给老师,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也祝老师教师节快乐!
还读到“教书育人有爱心,勉励学生当自强。桃李芬芳遍天下,老师恩情怎能忘!”时,我又想:老师既教给我们知识,又叫我们做人要有爱心,还鼓励学生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长大后才能为国家效力。既然,桃树和李树的香味能传遍天下,那么老师的恩情怎能忘呢?读到这儿,我不由得想起《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课文中的小萨沙很有爱心,下雨时, 他的爸爸把雨披给了妈妈,妈妈又给了姐姐,而姐姐却把雨衣给了萨沙,他们都说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萨沙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说完萨沙便向旁边的蔷薇花走去,因为雨大把蔷薇花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已经很娇弱了,萨沙把雨披盖在了华上,不让花儿受打击。
老师,你太伟大了!
篇11: 读《身为教师》有感
读《身为教师》有感
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对于教师而言,首先就是要代表广大学生的利益,所作所为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在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为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逐步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喜欢模仿甚至盲从他人,常常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当作心中的偶像和楷模,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和示范性。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塑造一个良好的'师德形象,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真正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广大教师应该具备甘当人梯和红烛的献身精神,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工作充满责任心,对未来充满信心,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二、精湛的业务水平
精湛的业务水平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关键。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要把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精通教育理论,具备稳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1、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学历和掌握的知识,而应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 2、广泛地使用以计算机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自身发展和改革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所不可缺少的一环,任课教师必须尽早掌握、使用和开发现代化教育设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使用校园网,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奠定基础。
得一良师,乃人生一幸。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行动起来,努力争做一名新时期的合格的教师!
篇12: 读《教师颂》有感
《教师颂》是描写和赞美的文章,它把老师比作吐丝的春蚕,默默无闻的树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海中的航标。它通过形象的比喻,歌颂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读完这篇文章,我一下子想到了一首流传几百年的名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老师在我们心目中,一直又很崇高的位置,它像树根“支撑着小树茁壮成长”,拿挂满的丰硕果实,正是您美好形象的化身。文章的.这段句子使我非常感动,老师的辛勤付出,才使我们获得知识,像小树一样健康成长。
如果把我们比作在知识的海洋上航行的小船,那老师就是大海中的航标,使我们正确的到达彼岸。
“天才可贵,培养天才更可贵”,这是伟大的作家鲁迅对老师的赞美,也是表达我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篇13:读《一线教师》有感
读《一线教师》有感1500字
阜宁县硕集实验学校 张 兵
近来,我读了《一线教师》,这本书值得为师者潜心阅读。这本书的作者叫管建刚,他是一位厚道朴实的老师,是一位热爱教育的老师,是一位爱生如子的老师,是一位热心母语教育的老师,是一位人生阅历丰富的老师。可以说,管老师本身就是一本大书,值得为师者用心学习。读了这本书,读了这个人,我想,当下为师,不负时代,不负年华,不负苍生,应该首先要做到这样几点:
一、要有激情和爱心。
管老师从教后,灾难不断,但是坚强面对生活,直到才平安静心为师,用了十年的时间,于成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这期间,足见管老师的“十年磨一剑”的澎湃激情和雄心壮志,而这份激情完全来自于他对教育事业和万千学子的大爱情怀。没有激情,人生便不能精神饱满;没有激情,人生便不能只争朝夕;没有激情,人生便不能斗志昂扬。而这份持久不熄的激情,其核心就是一个字――爱。无爱,不能为师;无爱,不能走远;无爱,不能乐业。因此,我们今生为师,有幸处于伟大的新时代,只有激情满满干教育,大爱深深为学生,才能创造出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亲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不朽业绩。
二、要有实干和恒心。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我们,一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想,没有奋斗而得来的幸福是不会给人真正的幸福感的。管老师一心一意教书育人,在尽心教书中坚持育人,在耐心育人中勤恳教书,他把教育当做生命去倍加珍惜。管老师自言道:“七代务农,八面无书,九九寒冬,十年板凳。”如此,他于开始出书,从此一发不可收,佳作不断,好书迭出。对于平常的教学工作,他认认真真、持之以恒地做好做优。对于教学研究工作,他兴致盎然、坚持不懈地做细做精。读《一线教师》,可以知道,管老师把作业、复习等琐碎事务当作大事来做实,当作课题来研透。真可谓,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育无小事,事事要重视。我坚信,一位老师只有一辈子下恒心真实干,才能德艺双馨,才能桃李满园,才能美名远扬。
三、要有思想和慧心。
鱼和熊掌,往往难以兼得。但是,经师和仁师,恰恰可以兼得。为师者,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不仅要为人师表,而且要立德树人。一位教师要想实现德行和学识的双传播双丰收,就必须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主张、教育理念、教育技巧、教育艺术、教育智慧。管老师之所以独树一帜、成名一方,就是因为他在静心从教之时,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与教育教学思想,且在10多年的从教生涯中不断地学习、思考、研究、总结、完善、提升。可以说,他已经拥有一颗善教的慧心。这颗慧心是时间加心血磨练出来的。慧心,是高深的,但并不难得,只要为师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日积月累,就一定可以一朝拥有。读《一线教师》,可以知道,管老师把个案学、激励学、反思学都当作自己反复琢磨的重大课题,他在反复琢磨中获得思想完善的宝贵资源,获得慧心丰厚的绿色营养。
四、要有奉献和热心。
一家养育一个小孩,往往一家人苦不堪言。可以推测,为师教化一个班学生,是何等的'艰难辛苦啊。《一线教师》写出了一线教师的常态化工作是辛苦的。教育工作是一项费力又费心的工作。普天下的实干型教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书育人道路上确实是劳苦功高的。面对学生,()管老师没有叫苦连天;面对繁杂,管老师没有愁眉苦脸;面对压力,管老师没有心情苦闷。他真正践行“辛苦做事,实干争先”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来自于他的一颗火热之心。他对学生是热心的,对家长是热心的,对同仁是热心的,对班级是热心的,对学校是热心的,对教学是热心的。总之,他对教育的一切都是热心的。他埋头苦干,他不辞劳苦,他苦中作乐,因而,他才有了今天的苦尽甘来。他在《一线教师》一书中写道:“每个任课老师都要抓住、抓好班级纪律,这不只是班主任的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到的,可见,管老师多劳动,多操心,多付出,这就是在无私奉献。他把纪律、协助、情感、育人、自立等教育元素都当作一门大学问来细心研究,他把每一个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精心呵护,他把鸡毛蒜皮的学生之间矛盾当做大事来妥善解决,他把作文教学教研当做品牌项目来经营发展。事实已经证明,唯有多奉献多热心,才能干出教育佳绩,才能铸造教育特色,才能获得教育成就。
在仰望星空之时,我们似乎感到生命之渺小。在脚踏实地之时,我们应该感到生命之厚重。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在中华民族共筑伟大中国梦的辉煌征途上,让我们为师者不自卑于生命之渺小,头顶蓝天,脚踏大地,负重前行,实干有为,谱写出既属于个人也属于伟大祖国的精彩华章。(.8.3)
(张兵,男,汉族,1980年6月生,6月毕业于盐城师范学校,20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8月在郭墅镇冯庄村小学参加工作,自考南京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历,盐城市语文教学能手,盐城市优秀辅导员,阜宁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八能”教育思想倡导者,“学后定标,精导严查”课堂模式和“六要”务实型课堂教学法的创始人。9月担任郭墅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任教毕业班语文,12月正式担任郭墅镇少先队总辅导员,9月正式兼任郭墅中心小学教导处副主任,8月正式担任郭墅中心小学德育处主任,5月到硕集实验学校参加帮扶工作,209月担任硕集实验学校副校长、任教初一年级语文。)
篇14:读《塑造教师》有感
其中所举的例子是非常典型且生动形象的它真实地反应了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下面我就举其中几个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例子。
案例一:大量抄写。情节:上初一年级时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利用晚自习时间躲进洗手间把灯关掉看橡皮球被T老师逮个正着。于是她罚我们抄写几遍课文。这样的情景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老师理所当然地会惩罚学生。实际上学生偶尔犯点错误应该给予一定的理解就算要惩罚也应该找一些有意义的惩罚而不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冗长而又无聊的罚抄。在这个例子中老师让学生抄课文这会造成学生对课文的厌倦而且大量的抄写会使得学生厌恶写字。
案例二:大学梦破灭。情节:在高二的时候我们班上很多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很差这让老师很失望于是就对我们说:“你们都考不上大学。”我不敢相信老师竟然会这样说我们她可是老师啊!在这情节中老师有点“恨铁不成钢”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有时候一生气就口不择言也许我们一句无心的话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所以要学会控制情绪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都要经过理性思考。作为教师宁可鼓励学生也不要打击学生;作为老师自己的责任就是帮助所有的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作为学生如果能得到老师认同、鼓励和帮助就更易实现目标。所以我们要学会告诉学生只要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是一味指责和打击学生这样只会使学生处于气馁与犯错误的恶性循环之中。
篇15:读《致教师》有感
教师是什么?教育学上已有答案,不过仍然有很多人还在探究。毫无疑问,教师是份生存的职业,平凡中彰显伟大,普通中蕴藏幸福。
教师的伟大,人们往往归结为:奉献和牺牲。我们都渴望自己变得“伟大”起来,都希望被肯定,被赞赏。但我们的内心却非常抵触一味地奉献和牺牲,因为我们不是神仙,我们生活在真实的土地上而不是虚无缥缈的精神领域,我们有寻找幸福的权利。
教育归根结底是人和人之间发生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给学生的生命带来不同。教师的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在于,我们不仅仅把教师当做谋生的职业,还用自己的生命去影响着别人的生命。在从教生活中,我们需要寻找一个了不起的好老师符号,赋予自己一个自由心灵的躯体,勇敢、大胆地带着智慧去面对困难和挑战。简言之,教师的幸福感首先来自于信仰。
《曼德拉传》塑造了一个人类共同的英雄――曼德拉。朱永新老师说:“曼德拉就是一本教科书,就是一位好老师。”受过27年的牢狱之灾,历尽磨难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说:“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然在狱中。”这样强大的心灵的形成离不开苦难和痛苦中的挣扎,更离开不了对生命执着的爱。
爱,不论在何时总比恨来得更加自然。教师这个职业的底色依旧是她。有了爱,教师才能有能力欣赏这条道路上的沿途风景,才能攀登更多的山峰,才能拥有强有力的武器去改变世界。有了爱的信仰,才可能不徘徊,不犹豫,不后悔,才可能真正拥有梦想。
爱是一种信仰,把教师带到幸福的身旁。
我们继续探寻,以教师的现实生活为基。我们看到一部分教师:生活太平淡,没有刺激;生活太机械,没有情调;生活太繁杂,没有成就感......昨天这个孩子逃学了,今天这个孩子打架了;昨天省厅领导来检查,今天市区领导来检查。我们在担惊受怕、嗦累赘、手忙脚乱中渐渐地对教师工作失去了信心。我们继续探寻,我们也看到另外一部分教师:生活美好,精彩纷呈,富有生命,乐此不疲,魅力无限,乐商十足。原来,他们把生活中遭遇的困难和瓶颈当做获取巨大快乐的垫石,他们努力地挖掘教师职业的内在美,把教师当做事业来做,全身心投入。他们一直相信:穿越艰辛,自然收获美丽。
朱老师把教师职业大致分成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其中,最基本的是做一名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陶行知先生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几个大字只要用心做,相信就可以达到第一种境界。做第二种老师,要用自己的良心去践行教育。有良心的老师不是表格和评选程序测量出来的,而是每年教师节有多少学生还记得给你打电话、发短信、送鲜花、寄贺卡。做学校骄傲的老师,实属不易,你不在学校的时候,学生想你,同事领导念你,这样的老师一定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把工作做到极致的人,这样的老师令人敬佩!当然,做到这一点的老师也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永远保持一颗学习的心很重要。第四种老师,是于人于己都会创造故事和传奇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历史上有,当下也有,未来也有可能在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旮旯处出现。
教师如何享受职业生涯带给我们的幸福感觉?左拉说:“每一个人可能的最大幸福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穆尼尔纳素夫说:“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拉美特利说:“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心的人更加幸福。”.....历史名人对幸福的解读很多,总归:幸福应该是在创造中的,幸福应该是在服务中的,幸福应该是在研究中的,幸福应该是与别人分享中的。同理: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创造、服务、研究和与人分享。
如何做到创造、服务、研究和与人分享。朱老师告诉我们:与学生一起成长,终身学习,努力成为有特点、有个性的教师。不必超越学生,但必须努力做一名让学生崇敬的人。唯有成长,才有幸福。
“一个人学会了阅读,任何人都阻挡不了你前进的脚步。”“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教师要实现成长,必须进行专业阅读。朱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不善于读书学习的教师,总是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人生苦短,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赚多少钱,也不是为了当多大官,因为这些东西你是带不走的。”人生为一大事而来――看风景。行万里路,通透自然风景;读万卷书,品味精神风景。肉眼能看到的风景是有限的,而真正的财富是精神的,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唯一能带走的是精神的财富。
朱老师说:“读什么样的书,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教师,要乐于选择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更要专注于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书;要乐于重温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更要专注人文和科学。每本书都是一部传奇,教师要善于阅读传奇人物、故事带给我们的震撼。当然,我们必须接触管理,我们在最能学习的时候不能仅仅学习如何做一名老师,我们也要思考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自己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总之,阅读也要像牛顿说的那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尝试从“优秀到卓越”。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当你觉得阅读效果并不理想的时候,思考显得尤为重要。法国著名思想家帕斯卡说:“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一只最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只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如何才算是善于思考?朱老师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是思维的深刻性。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非把问题搞明白不可;二是思维的敏捷性。机智果敢地处理问题;三是思维的灵活性。对待学生要随机应变;第四,思维的独创性。“不唯上,不唯书,不人云亦云,不依赖别人的思想和原则,不寻求现成的解决方案。”朱老师建议我们与学生一起进行专业写作。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真正的思考是从写作开始的。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所有的成功都与痛苦相关。但是,不是经历痛苦就会铸就成功。“如果仅仅是泪水,痛苦只会滋生软弱,迅速干涸。只有经过咀嚼、反思、彻悟,痛苦才能够成为精神的财富、人生的养料。记录这样的痛苦,本身就是在记录着一首关于生命的隽永史诗。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让每一天成为永恒。”人是一颗会思考的芦苇,只有内心的自觉才是教师走向成功,乐于教书,提升认同感的必经之路。
我经常把一些在书本中得到的道理讲给我的乡村教师朋友们。大多数人觉得我是个“疯子”,“不贴实际”。特别是现在的“80后乡村教师群体”,他们经常“心存不安”,“这山看着那山高”,“乡村教师就那么点工资”,“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等等。刚毕业那几年,我曾也质疑过农村教育,也曾想离开,甚至强烈地想转行。后来,农村孩子们对我的朴素的爱影响了我。当农村教师是我的事业。我要尝试去改变,哪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就像朱老师说的:“只要在农村一天、在讲台上一天,就能够用心地去教一天书,用心地帮助农村的孩子,让他们尽可能得到好的教育。”做乡村教师,良心很重要!
我一直相信朱永新老师说的:所有的环境都能产生教育家;所有的磨难都可能造就教育家。朱老师告诉我们:许多人经常埋怨自己的条件不好,条件不够,其实,所有的问题往往出在自己身上。我们自己就是环境,就是条件。完善自己,挑战自己,就是在改善环境,就是在创造条件。不要等别人为你提供机会,而应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
做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要靠毅力,靠恒心。从心理学的规律来说,人的意志的强弱、恒心的大小往往与克服困难的大小成正比,这是意志活动的一条规律。不忘初心,不改初衷,坚守在乡村教育这条道路上更为重要。当然,乡村教师也不是非得一辈子在乡村。
在乡村学校,出名师很难,这需要各个方面的因素。人人都有成功的欲望。朱老师提供了“吉祥三宝”促成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是专业阅读。没有阅读的教师永远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名师;二是专业写作。写作的过程是总结、归纳、剖析、反思与提升;三是寻找专业发展共同体。“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我记得在北京中关村三小,中国陶行知学会一负责人一直提醒我们:乡村教师一定要跟外界取得联系。互联网时代,乡村教师并不孤单,最有效的方式就通过网络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读书、学习、讨论、分享、碰撞、彼此鼓励,取长补短,对成长非常有益。
教师可以不是诗人,但不能没有诗意的生活。朱老师写的一首小诗,我特别喜欢!
教育是一首诗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青春/在躁动不安的灵魂里/有一个年轻的梦。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激情/在春风化雨的课堂里/有一脸永恒的笑。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创造/在探索求知的丛林里/有一面个性的旗。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智慧/在写满问题的试卷里/有一双发现的眼。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未来/在承传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条破浪的船。
新教育实验团队里的很多名师、大家,我想都是秉承一颗赤子之心,努力挑战自我、活得很精彩的人。他们诗意的生活在祖国大地上,为教育,为人生。在时光中创造更好最好的自己。他们也有一部分人从最艰苦的条件下,践行自己的理想。
作为教师,我们怎样寻找自己的生命原型?朱老师告诉我们,要寻找真正意义上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英雄”教师作为原型。就像李镇西老师的人生榜样、职业楷模、生命原型就是陶行知和苏霍姆林斯基。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们先从读优秀教师的作品开始。朱老师在《致教师》中特别提到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尼尔的《夏山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的《巴普雷什学校》等作品。寻找生命的原型,倾听内心声音的引导,更加从容的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地做好老师!朱老师在作品中的家国情怀令人敬佩!
回到教育的主人公――孩子身上,教师每天面对的不一样的学生,或外貌美丽、或乖巧听话、或聪明能干、或长相普通、或沉默寡言,其实这些词汇都是我们给孩子们贴的标签。对于受教育者来说,人人平等,人人重要。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使者。朱老师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力量,知识有待于教育来发掘和唤醒。”“只要老师不放弃,孩子才不会自弃。协助无力的孩子挖掘潜力,协助迷失的孩子发现自我,正是教育的价值,也是教师的意义。”
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朱老师通过《致教师》告诉我们:相信自己,自己的胸怀、眼界、努力、思考、学习决定未来,说大一点就是决定未来的教育,决定未来的孩子。他真诚地期望,教师学会关注窗外的世界,关注教科书以外的东西,关注正在剧烈变化的社会,关注国家的大事情,为培养祖国的脊梁而奋斗。
最后,我想引用朱老师的一句话作为这篇随笔的结束:“我想,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寻,对教师而言也不例外。为了幸福,我们乐于做教师。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刻理解幸福的缘由。”
篇16:读《致教师》有感
方琼琼
有句名言说:“一句话可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一本书可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一位教育家则可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我最近所读的这本《致教师》就来自于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朱教授用一个个真实而又急切的问题与我们分享他的教育观点与智慧,读起来更像是在几位无奈的老师和朱老师之间真实对话的场景里。因为真实而又平凡,所以让人觉得感同身受。
朱老师把教师职业大致分成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对于最基本的第一种境界来说,当我们愿意成为一个让学生内心瞧得起的老师,那老师必须成为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老师,从起点开始一步一步坚持往前走,我们也一定能从教学中得到成长,收获幸福。在我工作第一年,我的初中老师曾经告诉我,“当老师是个良心活。”这应该是做老师的第二个境界,教育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自己应该做到的事情。对于第三、第四境界来说,我还差的太远太远了。那如何提升自己的境界呢?朱老师也给出了回答――读书和写作。
教师,既是一份职业,也是一个志业;那既是一份职责,更是一种使命。让教师能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给教师带来职业的尊严与幸福感,点燃教师的激情,成为教育的追梦人
书里提到:“你的阅读生活,绝不仅仅是帮助你获得知识,获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帮助你拥有宁静的心态,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读书绝对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不说教材和教参,每本好书都是对教师内在修养的一个提升。读书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敞开了我们的胸怀,让我们与几千年来的教育智慧进行了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除了会看,还要会记录。“真正的思考是从写作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生活也是从写作开始。”,把记录当成自己的工作习惯吧,越写就越会思考。教师的'胸怀有多大,他的教室就有多大,孩子们的世界就有多大。“我们常说,爱是教育的底色。但是,作为教师,仅有爱是不够的。或者说,真正的爱里,一定包含着智慧。”是啊,为了能看得更远的孩子,我们首先要变成更出色的老师。
读完全书,我想除了解答了我的很多困惑意外,最可贵的,是这本书把老师定义一个普通的人。我们为什么成为老师? 书中是这么说的:“归结为平凡,会认为教师只是一份赖以谋生的职业,会放松对自我的追求,最终在懈怠中迷失。归结为神圣,会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与牺牲,容易导致神化和苛求,动摇了扎根于现实的坚实根基。”怎么做?如何做?我想面对三尺讲台,每位老师都会有自己的态度。朱教授真诚地希望我们能相信自己,用自己的胸怀、努力、眼界、思考、学习做好这事关国家和孩子未来的“学问”。
“我想,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寻,对教师而言也不例外。为了幸福,我们乐于做教师。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刻理解幸福的缘由。”,如这话所言,希望我们能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
篇17:读《致教师》有感
有幸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一书,其中的每一句话都发人深省,之中问题与话题,哪一个都逃不出教育与生活的庸常。就像擦亮星星上的灰尘一样,朱先生以他的文字不断擦亮“教师”二字。在他眼里,教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本,更不是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圣中穿行,他生命的价值在于“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
“幸福”与“完整”,成为新教育最为饱满的两枚理想种子。因为它们的存在,教师挣脱一切“标签”“脸谱”与“定型”,悄然还原成真实的生命,真实的“人”,以幸福成全生命的“人”。那么,“幸福”在哪里呢?朱先生说,它在创造中,在服务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为创造、服务、研究与分享的教育“幸福”,每一个普通的时刻,都会焕发不一样的光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我们都能与幸福相伴。 他这样说:“职业”: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与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职业。
教师面对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灵。他们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他这样说“信仰”:信仰造就的乐观,是生命中的太阳,任何境况下的人生都会因此温暖明亮,并指引着生命中的明亮那方。他这样说“理想”:当理想遭遇现实,总会有碰撞,总会有较量,否则,理想如何能够称之为理想?教育与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他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以阅读为基础的“专业引领模式”,以写作为基础的“研究反思模式”与“以同伴互动为基础的教育生态模式”喻之为教师成长之“吉祥三宝”。他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生命的叙事,在时光中创造那个更好的自己。
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就是流水。 在他看来,教师是教室的国王,教师的胸怀决定着一间教室的大小。因为,凡能发光的人,必定在内心燃烧了自己。在他眼里,读书是寻求心灵的自由,备课就是精神的体操,交友就是与“未来的自己为伍”;“大音希声是行动的回响”;“创造的起点是问号”,“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空气穿过针孔时,比穿过山谷更有快感”……
打开《致教师》,随处都是这种美妙的文字,回应着每一个平凡而碎细的教育命题。你以为这只是“观念与说法”的修辞美化吗?显然不。它们都是“幸福与完整”之教育生活所赋予的生命之神光。在这些因“问”而来的言说里,充满着永新先生对一线教师生活、生命与生涯的深切关怀与美丽成全,同时也成全了他自己的幸福人生。希望这些人生教育哲理伴我同行,支持我成长进步。
★ 特别的爱作文
★ 老师家访心得体会
★ 鲁迅杂文集读后感
★ 教师手记作文
【教师手记:读《犹太人家庭教育》有感(通用17篇)】相关文章:
教师家访手记心得体会2022-05-15
感恩话题作文指导2022-08-31
浸润书香点亮人生的演讲稿2023-10-16
教师手记作文要怎么写2023-02-01
初三月考作文-月考作文2023-05-13
初三月考作文2022-09-20
家周国平教学课件2022-12-07
采访周博士手记教案2022-05-16
读李镇西《心灵写诗》有感2023-04-02
孩子是这样教育的2022-08-10